版面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3:50

版面设计论文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1

要想使一个课件的版面能给学生愉悦、亲切的视觉美感,那它必须是和谐的。如果某一部分过分地突出,而忽视了其他部分,课件版面的美感就会大大减弱,就不会让人产生沁人心脾的审美愉悦。像比例、疏密、色彩的和谐以及标题与正文、图片与课件版面、装饰手法和留白等一系列的和谐,都是课件版面的设计者在工作实践中力求做到的。(一)比例的和谐处理好课件版面的比例,会产生动人的效果。课件的制作是在软件提供的一个规定的面板内进行的,其比例是4:3,与显示屏的长宽比相吻合。而生物学家发现,人类双眼的视角最佳比例为16:9,在这样的比例下形成的视觉冲击最为逼真、强烈。因此,版面中各单元的长宽比应以16:9的比例为宜。但这并非唯一的选择,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处于竖和横的长方形间的正方形,给人以朴素、公正、客观的感觉,适用于竖和横大致相等的图片;1:2的形式表现出的是一种文雅、高尚的风格。此外,还有2:3和5:9等良好的比例形式。人类的感觉器官是依据自然规律及自然界的生活条件形成的,因此,自然界最重要法则之一———万有引力定律也会被我们的视觉系统所顾及并因此产生视觉误差,如高与宽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其正方形的一面使人感觉并不是正方的,而是略显宽了一些。另外,对于课件版面来说,重要的视觉中心,也有类似现象,它比“几何中心”略高一些,位于版面自下而上5/8的区域。而几何中心给人的感觉是显得略低了一些,只有视觉中心才是舒服的,才能够符合美学上的要求。(二)疏密的和谐俄国现代绘画创始人康定斯基说:“平面是活的,是有呼吸的……”,[1]在平面上高和低之间存在着感觉上的细微差别,上半部分使人产生轻松、飘动和自由的想象,下半部分则给人以完全相反的感觉:压抑、束缚、受限制,但是稳定、沉重。这种高与低的感觉差别是人类眼睛在平面上受到万有引力(重力)的影响形成的。左和右这两个部分也给人以类似的感觉:左半部分感觉轻松、流动和自由,右半部分感觉紧密、沉重和固定。这在于人的眼睛感到从左到右的运动是自然的,如阅读、书写等,这种条件反射也带到平面上来了。有时受内容的制约,会感觉空间很挤,特别是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1卷狭小的空间。克服拥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疏-密-疏”的布局,这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既不感到疲惫,又渴望受到刺激的舒适状态。“密”的关系给人紧张、窒息和厚重之感,而“疏”则给人一种空间、轻松和秩序之感。这两种关系的互动才能产生和谐的气氛。如果把空白单纯地看作空白,它与疏密相联系,它自身的形状、大小、方向和运动的比例关系决定着课件版面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没有空白,也就没有了文字和图片。空白就好像绘画中的背景和建筑物的环境,它有着烘托和加强主题的作用。如果把空白看作“留白”,将“空白”拿来用在课件的版面之中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则它又与文字和图片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满目的文字、图片之间有意留出的空白,意味着文与文、文与图之间的空间转换和节律的停顿,创造了一种疏落有致、清新宜人的意境,让学生的感官有一个短暂的休憩,甚至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效。(三)色彩的和谐色彩的和谐首先是色彩与人的和谐。和谐的色彩使人愉悦,同时也是形成课件版面和谐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能够影响人乃至动物的情绪。[2]比如浅蓝色、淡黄色和橙色能使学生精神集中、情绪稳定。尤其是橙色,能产生活力,还能减少同学之间的对立情绪。但橙色也最容易引起食欲,在饭前的课堂上应控制应用。色彩的亮度也会影响人的心理,暗色会使人觉得沉重,亮色会使人觉得轻松。如黑色具有镇静、安定的作用,在课堂上使用会产生催眠的副作用。色彩的纯度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淡的会使人觉得柔和,深的会使人觉得强硬。如让发怒的人观看粉红色,情绪会很快冷静下来。此外,色彩的和谐还要求各个元素之间的搭配和谐。在课件的彩版设计中,标题与正文之间字体颜色的搭配,标题与标题之间字体颜色的对比,正文文字的颜色与底纹颜色的对比,都有一个色调是否和谐的问题。和谐的搭配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同色搭配,即在课件版面上使用同一种色系的颜色,只在明度方面进行处理,如深红、浅红、粉红等最和谐;二是类似搭配,也就是使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或者使用明度、纯度相近的色彩,如白与黄、橙与红等,这是目前最主要的用色方法;三是补色搭配,即采用强弱对比的方式,课件版面以一种颜色为主,配色则使用低纯度的其他颜色。在图文编排的实际操作中,标题和文字的颜色往往可以从该版照片的主色调中抽取,这样会非常和谐。另外,在课件版面中出现两次以上的色块能产生节奏感,给人以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因此,课件版面中一种色块应出现两次以上并彼此呼应、形成联系,从而把课件版面色彩打造成有机的整体。

二、韵律美:形成多媒体课件版面视觉美感的亮色

优美的艺术,必然具有优美的韵律。缺乏韵律的作品,必然呆滞僵涩,难脱平庸。所以说,韵律是艺术的一种基本表现方法,是所有艺术最基本的力量所在。韵律之于艺术,不仅是外形,更是生命。如人类生活中的走路、划船、打夯等都是以韵律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这些千万次重复的动作,人类获得了一定的条件反射,因此,产生对韵律的欣赏情结。但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它要求有组织、有变化的相互交替。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文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课件的版面设计亦然。这不仅是指版式设计流畅、富有动感,更重要的是编排的内容也要饶有趣味,既有相得益彰的互补,又有对立统一的矛盾,使对抗的双方统一起来,从而创造出一种优美的艺术情调。多媒体版面的韵律美是通过造型、装饰、色彩等体现的,以表现出一种大小、高低、曲直、明暗、虚实、动静、素丽、体量的有序变化,从而形成多媒体版面的韵律美。标题的精心制作、正文的详略得当、图片的清晰有味和装饰的可圈可点,使得整个课件版面充满灵性、诗意和节奏美,能更明确、更完整地体现版面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能够加强人们的视觉印象,使人获得完美的视觉感受。总之,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韵律。从一定意义上讲,韵律对艺术作品的成败与高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立体美:形成多媒体课件版面视觉美感的重心

报章杂志的版式如果呈现明显的层次感,不仅能够方便读者阅读,同时也能提高版面的美感,令版面错落有致,构成立体美。多媒体课件版面的复杂程度虽然不及报章杂志,但也有部分版面是由多个元素构成的,因此,多媒体课件也必须考虑版面的立体美。层次性对一个课件版面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直接体现老师的教学意图,形成视觉中心,同时也能让学生顺利地找到其所需要的信息。课件版面某一局部的强势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吸引力最大的就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人们在欣赏一个画面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次序:先通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在画面上的某一处,即画面的视觉中心———画面的强势所在。然后,视线才会移动,看遍全画。之所以有这样的次序,是因为从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版面各个局部按强势大小的依次排列来加以引导,课件版面各个局部按强势大小依次排列所呈现的次序,叫“区序”。“区序”体现出一个课件版面的层次,引导学生的视线,从而构成课件版面的立体性。色彩能更直观地传播视觉信息,可以吸引几米之外的学生的眼球,形成课件版面强势。同时,通过色彩关系,能较好地处理课件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另外,通过色彩明度的对比、纯色强弱的对比,可以明确视觉层次,引导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按老师的要求,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以视线的流动形成课件版面的层次美。黑白版面同样也可以用黑白灰色块的和谐搭配,丰富课件版面的色彩与层次,使平面凸显出立体美。此外,文章的长短、图片的大小以及字体、字号、线条、网纹也是体现版面层次的重要手段。在多媒体课件版面的处理中,可以对重要内容或重要区域,以彩色突出强势。同时,淡化其周围的色彩氛围,相邻内容或不重要的版区不做彩色处理,形成中心内容与其他内容的色彩反差,形成立体美。从整体上看,还要注意题文关系上的颜色反差;背景和前文的对比尽量要大(绝对不要用花纹繁复的图案作背景),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内容,从而达到既突出颜色部分的强势,又不失整体的清新俊秀之美的目的。

四、简洁美:多媒体课件版面视觉美感的最高境界

复杂的版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上文讲到的层次性就是降低阅读难度的一个有效手段。版面编排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排斥繁琐、追求简单”。这不仅方便教师编排,更主要的是方便学生阅读。因此,简洁应以“易读”为宗旨。首先,要把握好装饰的“度”。古人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见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的、清爽的。课件版面的装饰亦然,应力求适度、力戒奢华。一节课45分钟,无论是对教师来讲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不珍惜这珍贵的每一秒。这要求老师在设计课件版面时必须非常重视降低学生阅读的“费力程度”,减少课件版面的装饰性元素,让学生轻松阅读。使课件版面简洁、易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文字、标题的横排。有些教师在一个课件版面之中喜欢采用横竖兼有的排列方式,追求一种变化的美,但为了方便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最好采用横排方式。线条的使用也可以帮助学生阅读,干净的直线是最能体现这种力量的手段。一般来讲,花边对文字阅读有很大的干扰,故应尽最大可能少用花边。其次,还要把握好用色的“度”。简洁的色彩会使学生产生兴奋之感又不至快速疲劳,以愉悦的心情完成阅读。色彩可以通过视觉对大脑形成刺激,色彩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会形成视觉后像,使记忆效果大为改善。[3]有研究表明,色彩的记忆效果是黑白的3.5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彩色版面较黑白版面更加吸引人,因此色彩的使用非常必要。有些教师(高校的居多)担心色彩搭配不当,制作的课件仅比黑板多了几幅彩照,这就有违使用多媒体的初衷。但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女性居多)的色彩运用则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仅凭喜好在课件版面上随意涂抹,标题、正文五颜六色,色彩运用毫无章法,课件版面上既无重心,也没有主色调,就像在百货公司浏览各种花色的面料一样,这样的课件极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一个简约的课件版面应谨慎而少量地运用纯色,多用复色和次纯色,如粉绿、湖蓝、钴蓝、淡黄等。100%的饱和度的纯色如大红、柠檬黄、翠绿、鲜蓝等,鲜艳强烈、明确易记,具有一定的力度和硬度,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纯色在课件版面中的大量使用,也会使课件版面显得过分刺眼、生硬,从而失去美感。此外,还应多使用自然的色彩,尽量避免自调色彩,造成色彩浑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提出,“文附质也”。[4]也就是说,内容是由形式决定的,形式服务内容,无论形式有多重要,它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看到美的形式就想拿来,不问内容是否需要,是多媒体版面设计初学者的通病。如果仅仅着重于形式的出奇,不管内容需不需要,动不动就把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往上搬,学生的眼球倒是被这些表象吸引去了,但分散了对内容和内涵的注意力,影响了内容的准确表达。造成内容为形式所累,受到形式的损害。产生这种结果,问题不在形式,而在运用形式的人。当然没有一个好的形式,也不可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这就要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这样的版面才是最好的版面。《读者》美编高海军在设计该杂志的版式时,总是先认真地通读全文。文字与美术是不能分开的,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算是完整的版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文字的力量要用版式来体现,有时候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要靠版式来完成。高海军认为,自己设计版式时,其实是在宣泄自己的“读后感”。这对我们多媒体版面设计极具借鉴价值。多媒体课件的每一个版面就像一幅画,应有其独特的神韵。因而,探求课件的版面美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1]蒋文彬.色彩的心理影响及其在课件设计中的运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114.

[2](俄)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3.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视觉时代广告效力版面设计策略

在一定的文化发展逻辑下,“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已经到来,视觉时代正处于快速形成与演进之中。在这样一种视觉环境下,我们的广告版面设计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经济性和价值性的有效统一,这显然是当前我们广告设计业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笔者试图从其具体操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策略出发来对其展开探讨,以期在当前较为纷繁的广告版面设计中寻找到一定的方法论原则和价值导向。

一、一种视觉规律下的强势抢眼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的是在视觉规律下,广告整体版面设计在其策略目标定位上必须具备视觉竞争力,以适应大众对于视觉快感期待不断提升的要求。也正如贝尔所强调的,“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广告自身的价值,我们的广告在版面的设计上就必须有所超越,要坚持一种视觉规律下的强势抢眼策略。

从视觉规律来看,人类视觉的倒“6”路径决定了版面的视觉中心应该是位于版面的数字中心(即版面的正当中)以上八分之五的部位。在具体操作上则要求我们的广告版面在面积和位置的设计上必须以一种强势的宽度和恰当位置来吸引眼球,依靠主打图像形成视觉冲击力,使其成为整个版面的视觉中心而起到强势抢眼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实现广告的强势抢眼性,设计者在版面的色彩安排上必须注意色彩和谐基调下的适当主色调和中心设计,力图在超强的色彩主色调演绎下,一方面使大众的各种视觉渴望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使广告本身能更好的实现其内涵表达的独特性;除此之外,我们设计者也必须要注意避免因刻意追求广告设计的强势抢眼而忽视广告的崇高、理性追求,反对粗俗、反理性、感官无限制刺激化的设计策略。

二、一种真实可靠性下的视听可接受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的是一种在广告自身宣传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下,版面设计在其形式安排上必须坚持视听的可接受原则。所谓可接受原则,就是说广告的视觉表达形式设计必须把消费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纳入考虑之中,要保障广告的内容必须高于消费者已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但经过消费者的推敲又能够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告版面设计者在创意设计之前首先就必须进行理性的广告内容定位,力图在与广告主有效沟通的情况下进行创意构思;在版面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对消费大众的整理理解力和认知发展趋势有一个把握,并敏锐的发掘潜在的认知变动,从而更有效的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审美和心理需求的版面结构布局;其次,在版面的构成要素中,必须强调视觉元素的可接受性,努力做到文字、图像的直接可感性;此外,在版面的布局设计上必须坚持流畅、易视性原则,避免“满”“板”“散”“断”,努力寻求把握平衡、韵律及整体关系,注意布局审美功能的整体发挥。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在视觉冲击不断热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广告在其版面语言的设计上势必从以语言为中心的形式转向为以形象(尤其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化形式,这样一来,我们的广告版面设计必将越来越具备多样化和多维度。因此,如何在多样化,以及多维度形式下保持广告自身的真实可靠性成为了消费者所担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版面设计所必须努力解决的难题;如何在感觉体验逐步强化的基础上去保持和追求广告自身的深度解释和文化构建也必将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

在笔者看来,以上问题要解决,关键就是一种版面设计的工具化、手段化定位。版面设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实现广告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公共性宣传。只有在这一定位下,广告版面设计才能更理性地坚持这种真实可靠性下的视听可接受策略,这是一个价值导向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

三、一种“字、形、色”有效互动性下的时空无限扩展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的则是一种“可视听媒介”广告版面设计的原则要求。视觉时代,是一个字、形、色全方位、有效互动的时代,尤其是电视、网络等视听媒介的广泛运用,不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大大地扩展了广告的影响力,这就使得作为广告直接表现形式的版面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主张坚持一种“字、形、色”有效互动性下的时空无限扩展策略。

当然,网络广告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从本文的切入点来说,笔者认为网络广告在版面设计上要实现时空的最大可能的扩展就必须坚持一种“字、形、色”的有效互动性策略。所谓字、形、色有效互动下的时空无限扩展策略,强调的就是在版面设计要素上必须揽括字、形、色各要素,在结构安排上必须是一种字、形、色有效互动下的动态设计,而在设计目标上必须追求一种时空影响力的最大可能。因此,从策略的具体要求而言,力图字、形、色浑然一体,创设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版面情境应该是网络广告版面设计所要加以考虑的问题。

1.版面的动态化设计下的平衡目标

字、形、色一体下,网络广告要注意用动态的手法把原本静止的版面情景表达成一种动态的、舒展自如的结构形式,并在不断拓展的字、形、色空间中,使广告的版面表现张力能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样一来,广告版面的比例和尺度则是取得视觉平衡的重要一环,在设计中,就必须力图使各个组成要素谋求一种统一均衡的数量秩序,合理安排其适当位置和比例,从而使版面中的面积、位置、方向、色调以及疏密都具有调理和秩序,更加表现得具有平衡效应。

2.版面要素不确定性下的灵活组合

网络字、形、色符号语言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要求我们的版面设计必须具备灵活性,在设计中注意使广告版面在主页中的位置、图形大小的采取、影象位置的放置、版面形态的结构、文字的模块大小,色彩对比的强弱,字体大小与间距能够很好的组合,适当的运用动画或更多的广告表现形式,既保障广告版面整体协调性,又能使各独立的要素成为富有表现性的灵活个体,从而使整个版面自身具有动画性和灵活组性,使整个广告版面设计更具有效性与趣味性。

3.网络无限传递下的广告效用时空无限性追求

字、形、色的组构过程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互联网的无限时空性决定了其广告设计也应具备时空无限性的可能,只是这种可能的实现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中也包含着广告版面设计的局部参与功能。因此,就网络广告本身版面设计而言,“版面多样化和谐统一艺术”目标下要实现的终极经济和社会价值就是广告版面设计的最终价值目标了。设计者在版面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到文化传统的限制性以及国际文化差异性,在色彩的选用,以及标志性形、色的运用上也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壁垒成为广告时空无限传播可能的“绊脚石”,阻碍了广告效用时空无限性目标的有效实现。公务员之家

总之,广告的版面设计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广告信息的传递过程,有效管理好各视觉要素的空间安排和强度布局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总的来说,广告自身的经济性和社会价值性决定了我们在其版面上必须注重消费者心理、审美情趣下的强势抢眼性设计;以真实信息表达及趣味性、灵活性为基点注重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并在版面设计的可视听下实现广告内涵的有效传递;力图在当前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使广告版面设计在其最终时空影响力度上实现最大可能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传达。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贝尔著赵毅凡蒲笼任晓春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3

版面设计是当今中国报业讨论的热门话题;西方报纸成了各报竞相学习、仿效的对象。本文沿着西方报纸版面发展变革的脉络,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媒介竞争和学理研究四个方面较深入地分析了报纸版面发展变化的动因,为中国报纸版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版面变革;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媒介竞争;学理研究

自16世纪威尼斯小报(VeniceGazzetta)诞生后至今,西方的近现代报纸已有了四五百年的历史。

最初,报纸的样式与当时的图书非常接近。18世纪逐渐抛弃了标准的图书格式,纷纷采用大型号纸张以扩大版面,但这一时期的报纸除了在纸张的尺寸规格上有所改变外,在印刷和视觉因素(如插图)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9世纪中期。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印刷机后,垂直式版面取得了主导地位。这种版面通常以竖栏为基本单位,每栏从版面顶部贯穿至底,字体小,图片小且少,标题几乎都不跨栏,其重要程度只好通过其厚度来显示。19世纪末,竞争激烈的《世界报》(约瑟夫·普利策办)和《纽约新闻报》(赫斯特办)为赢得读者,在版面上突破常规,完全打破栏的限制,横排走文,“水平式版面的革命到来了”。水平版式仍有基本栏的划分,但其行文不再是由上一通到下,而是通过转栏向水平方向拓展,字体的选择范围扩大,横跨几栏的大幅地图也有机会出现在版面上,标题的跨栏也不是罕见现象,其重要程度开始以其长度来体现,图片崭露头角,色彩也已经在报纸上出现。进入20世纪,特别是到了60年代,版面设计受到空前的重视。帕拉佐为《纽约先驱论坛报》施行的改版,将杂志的模式引入了报纸版面:大量留白,大幅照片,内容分区化。70年代《明尼阿波利斯论坛报》改版,全面采用模块式版面,使之成为美国报纸的主流版式。80年代,甘尼特报业集团创办的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出现,它以色彩和图片为基础,以大量富含信息的图表来解释新闻,成为西方报纸版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揭开“重新设计运动”的序幕。

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丰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报纸在形式上确实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媒介间的竞争、编辑观念的转变及设计理论的研究推广等在报纸版面的变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罗杰·菲德勒(RogerFidler)所说的,“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①

技术发展:版面变革的物质基础

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他认为“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②。虽然,麦克卢汉过分夸大了技术的作用,但印刷出版技术在促进版面式样的演变方面,其作用显而易见。它的不成熟限制了版面在设计上的选择机会,而它的每一步发展又成为了版面设计大发展的契机。

1845年理查德·霍(RichardHoe)改良传统印刷机之前,西方近代报纸正处于雏形阶段,除了所用纸张大小不一样外,在形式上与图书并没太大差别。1690年创办的美洲大陆的第一份近代报《国内外公共事件》,就沿袭了图书的标准格式。它长9.5英时,宽6英时,共4页。前3页是新闻,第4页空白,读者可将自己所知的信息写于其上,供下一位读者阅读。它的版心分为两栏,每栏宽17pica(即约2.8英时,pica为拼版计量单位),正文字号12点(即约0.17英时,点表示铅字的规格),它通过报头和每篇新闻的开头字母的大写来分割版面上的视觉点。虽然最初的报业经营者花了极大的气力使报纸区别于传统的书籍,但是限于印刷资源的条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报纸在版面设计上鲜有选择的机会。

19世纪中后期,随着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印刷出版领域的技术革命也在迅速发展。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了传统印刷机,制造出高速轮转印刷机,实现了报纸印刷的机械化,带来了报纸版面的一场变革。然而,这种高速旋转印刷机为防止印版上的活字在高速旋转时脱落,使用了从上至下贯穿印版的长金属条来将它们固定。这些金属条在印刷中形成的细线就自然成为各栏的分割。由于起嵌制作用的楔子在辊面的压力不够,因而只要以字盘旋转印刷机作为标准设备,报上就绝少出现多样标题。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报纸不得不采取刻板单调的多样格局,但是从整体形象而言,报纸还是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采用了多种印刷手段,并引进了插图。”③这里所说的“多栏格局”即指传统时期占据报纸版式的主导地位的垂直式版式。

19世纪60年代,报纸印刷开始采用铸版术,浇注的铅版使图片、标题、广告等不再受分栏的限制,此时,水平版式开始逐渐取代垂直版式的统治地位,成为流行趋势。

在照相凸版印刷术和铅版技术发明之前,报纸上偶尔出现的图片主要由美术家完成。1860年左右,英国发明了照相凸版印刷术,但如何将照相铜版放到当时通行的轮转机上使用,仍是个问题。直到1897霍根在《纽约论坛报》上完成了他的照相铜版印刷术的发明,新闻照片才开始成为报纸版面上一个不可小觑的元素。

而彩色印刷也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早在1457年就有人用红色与蓝色印刷宗教书,但直到1893年彩色印刷机出现后,《世界报》将当时可用的五种颜色用到极致,色彩才开始成为版面元素的一份子。

进入20世纪,印刷出版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报纸版式革新提供了更大的技术空间:1904—1905年间,美国的鲁贝尔(W.RUBEL)发明了胶版印刷,能使用于各种图片、书刊和彩色包装材料;1907年英国人西蒙(S.SIMON)取得了丝网印刷的专利,丝网印刷制版成本低,印墨能牢固地附着在任何形状的被印物表面;50年代,一场“冷字”革命把摄影术引进了印刷程序,照相排版机、活字排版机和光子开始稳步入侵“热金属”排字领域;1960年代末引进的计算机排版和新的印刷技术,引人注目地降低了制造成本,也增加了色彩和图像的运用,1977年时,美国94%的日报已经从热排过渡到照相排版,65%采用了电子计算机,57%采用了录像显示终端机;而80年代扫描仪使色彩分解后通过卫星传输成为可能,并且其价格也变得能为大部分日报所接受。这样的技术成就,使编辑对版面元素运用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这一时期大多数报纸又一次经历了从内容、版式到技术上的实质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在进行之中。

市场需求:版面变革的内在动力

在19世纪初,欧美新闻事业正处于政党报纸时期,各报均有政党支持,不需要考虑经济问题。他们禀承“传者本位”的观念,考虑的是如何将本党的信息、理念的内容传播出去,并未认识到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传播,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他们没有意识到要为重要新闻制作标题,没有意识到应该将重要新闻安排在版面的视觉中心,所有新闻都杂乱无章、毫无顺序、没有重点地罗列在版面上。

报纸大众化后,进入市场化动作时期。“由于报纸竞争压力太大,要靠版面设计来吸引读者。总编辑及各主要部门的新闻编辑不仅注意到新闻的内容,而且也注意到新闻之如何呈现。”④所谓媒介市场,“实际就是媒介、媒介的受众和媒介的广告商所有关系的总和”⑤。可见,为实现良性循环,报业必须顾及媒介自身、受众、广告商三方的利益。因此版面变革,也需考虑自身经营、受众和广告商三方面的需求。

媒介自身经营对版面变革的影响。媒介经营需要降低成本,扩大发行量。降低成本体现在版面上主要是由纸张供应带来的版面大小和质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版面设计的相应改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刷行业通货膨胀,纸张价格飞涨,逼得报纸决策人员想办法省钱,缩小报纸的面积变成了最显而易见的办法”⑥。像《洛杉矶时报》就将页面大小减少了3/4英时。节约钱与纸张的经营政策引发了许多报纸的重新设计。版面缩小后,8栏格式不再易读,于是6栏格式开始被采用,字号被缩小,照片及连环漫画也取消了不少。危机过后,字号恢复到原来的大小,照片、漫画、图表应用得更加频繁和广泛,空白也成了版面编辑们的新宠,只是纸张的大小、头版和对开版面6栏的基本栏格形式没再大变。

发行也在改变着报纸的“模样”。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报纸发行方式的改变引起版面视觉冲击中心(VISUMIMPACTCENTER)的改变。订阅时期的报纸重点是在版面的第1区(报纸的左上角),而便士报实行“伦敦售报方式”在街头叫卖后,因为各报总是一份压在另一份上,露出的只是报纸的右上角,所以,编辑在设计报纸时,VIC越来越向着第2区(右上角)发展,如今,当期报纸上最重要的内容、最精心的设计都被放在了右上角,即所谓的“热角”(HOTCOMER)上,以将读者从竞争者那里吸引过来。

受众需求对版面变革的影响。进入20世纪后,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生活中一个看起来似乎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明显的缺少时间”。当人们试图去对付明显的时间短缺时,最常见的办法之一是,同一时间内做几件事情,“人类同步进行多种媒介输入的能力似乎一代比一代都有扩大。相反,耐心和注意力持续的空间却在不断萎缩。”⑦为在这种状况下,要将受众留住,编辑人员只能通过向读者提供充足和有吸引力的信息,去证明他们所花的时间和注意力是值得的。同时,“视觉时代”中“人们显然被惯坏了,变得懒惰了。当需要信息时,他们不再说‘告诉我’(TELLME),而是说‘示给我’(SHOWME)。”因此,编辑们提出:要“以‘非写作’(NON—WRITING)的方法向‘非阅读者’(NON—READER)提供‘非文字’(NON—TEXT)的报道”⑧。于是,让报纸“易读”和“视觉化”被提到了编辑们的每日议程之中。报纸版组、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INFORMATIONGRAPHICS)等都是对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适应性措施。

广告商需求对版面变革的影响。西方报纸是商业经济的产物,从一开始,广告就是报纸版面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们在排版和改版时优先考虑的对象。“广告商懂得具有吸引力的广告的价值,他们在字型、插图、版画和文字通俗易懂等方面的实验中起了领路人的作用。”⑨常规的排版顺序是广告—图片(图表)—文字报道,通常在广告排好后,再考虑剩下空间中稿件的编排问题。并且,为了引导读者看广告,还专门设计“井式”和“金字塔式”的排列方法,将新闻穿插于广告中间,以增加广告的亮相机会。而因60年代纸张节约带来的栏格式样的改变意味着重新确定广告版位,或为它们提供特殊待遇。于是,在头版和内页对开页面用6栏、在其它版面用8—9栏格成了当时一种流行的版式,以满足广告商对传统标准格式的需要。为最终解决问题,报界还专门进行研究,在1984年7月1日推出“标准广告单元”,使广告版位设置更为方便。

媒介竞争:版面变革的推进力量

根据罗杰·菲德勒提出的“媒介形态变化原则”,“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⑩。也就是说,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时候,它都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它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而此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

20世纪20年代以前,报纸一直垄断着传播领域。1923年《时代》周刊的创刊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新闻周刊的热潮,报纸的垄断地位开始受到威胁;30年代初,广播日益成熟,相对低成本的家庭收音机和电子广播媒介的发展引起了许多焦虑和兴奋,报纸被迫重新定位,这时就有一些专家已认为,电子媒介决定了印刷媒介的死亡;60年代末,电视媒介更是给了报纸以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从此,报纸第一主流媒体的地位被电视夺去,专家们再一次预测了报纸的死亡;90年代以来,互联网蓬勃发展,大有取代传统媒体之势头,报纸的可存在性又一次受到质疑。虽然说,新生媒体一次比一次地更猛烈地冲击着报纸的生存之基,但我们发现,报纸就像不倒翁一样,“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次又一次地在压倒后重新站立了起来,使那些死亡预言通通破产。这正是媒介形态变化的生存规则作用的结果。而报纸在形式上的借鉴和革新主要表现在:

报纸对于杂志的借鉴和革新

以《时代》周刊为代表的新闻杂志一般都在封面刊登照片、图表与大字标题,再在内页用较多篇幅刊登专题报道。现在西方报纸比较流行的版式:在头版(FrentPage)设置一幅或一组主照片/手绘图,形成视觉冲击中心(VIC);多种形式的“导读”(1ndex)对当期报纸内的重要内容进行提示和引导;头版稿件不多,且篇幅不大,专题报道或组合报道等深度报道形式一般都被安排在内页(1nsidePage)。这样的设计,多用于小型报(Tabloids),与杂志的封面设计很接近。

报纸对于广播的借鉴和革新

广播节目是由一个个栏目组成的,这些栏目都是针对特定受众而设计出来的,从大范围来说,它是广播,但从一个个的栏目来说,它实际上是“窄播”,是对受众市场细分的结果。为了应对广播的这种传播特性,报纸更新了内容和样式,开始针对特定群体设计专门的版组、版面和栏目等,如体育、生活、饮食等专版。这样的“分科新闻”不仅成功地吸引了新的读者和广告商,还促成了信息的更有序的包装。多版组、分科化的内容成为现今大多数报纸的基本结构。

报纸对于电视的借鉴和革新

电视集声画于一体,其画面的形象、直观、生动挑战着报纸的版面设计。与电视共同成长的人们逐渐习惯于画面和色彩的包围,习惯于用形象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在用流动的画面述事上,报纸与电视无法相比,但报纸能将最美的瞬间凝固在方寸之间,并通过角度的选择、构图的技巧造成一种意境,既[page_break]满足了受众对形象性的追求,又给其以美的享受。自然,图片登上报纸主角地位,成为版面设计的中心元素,成为各报用来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法宝。同时,电视走向彩色化、立体化,让色彩、示意图,特别是立体感强的、设计精心的示意图逐渐成了版面上不可或缺的成份。1982年《今日美国》的创办,开创了报纸以大量富含信息的照片和图表来表现新闻信息的先河,可以说正式宣告了“读图时代”的到来。今年4月,世界上最后一份全黑白的大报《华尔街日报》也抵不住潮流,进人彩色时代。

报纸对于互联网的借鉴和革新

互联网之于报纸的优势在于它的海量信息、链接的方便和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等。而其首页就是一个“橱窗”,通过点击各个标题就能链接到相关的文章。虽然,由于版面有限,无法达到信息量的无限,有不少报纸仍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尽量弥补这些缺陷。如《今日美国》在多篇报道结尾都附有信息索引,读者要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依次查找;有些报纸,特别是小型报如《晨报》等的头版上除报头外,就是各种类型的索引和“快读框”(At—a—danceBox),建立与内页的链接,却没有一篇稿件(Text),有些类似于网站的首页;大多数的报纸还充分利用各种版面元素,用好几种不同的方式共同构建一个报道(PackagetheNews),文字+照片+示意图,在受众心理上制造出“多媒体”的印象。

将其他媒体的特色“拿来”,作为自己的再生或立足之基后,报纸版面基本定型。《今日美国》是“集大成之作”,成为报纸版面设计上的一座里程碑。自此之后,西方报纸的版面设计趋于稳定,虽千报千面,却再也没有出现设计式样的新品种。

学理研究:版面变革的理性支点

早在20世纪初,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就已开始。版面设计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当时的“版面设计”研究更关注于招贴画、杂志和书籍,报纸版面并不受重视,设计主要还只是停留在设计新字体、偶尔设计一个新报头的层次上。但60年代后,视觉传达设计上所获得的理论研究成果,经由设计师和学者创造性的运用于报纸版面设计时,就成了促进现代版面演进的巨大力量。

正如达里尔·莫恩(DarylMoen)所指出的,“绝大多数现代设计师分属于两大思想流派:包豪斯/瑞士—蒙德里安理论及‘图钉画室”⑾“图钉画室”(PushPinStudio)代表的传统的版式,它追求设计的装饰性、表现性和刻意的不合理性,提倡“苟日新,日日新”。“包豪斯/瑞士—蒙德里安”派代表的是现代版式。包豪斯学派本世纪初发端于德国的包豪斯学校,本是研究建筑设计的,后来,它诸多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形式服从功能”、“设计以人为目的”等被应用到了视觉传达设计之中。50年代时,兴起于瑞士的“国际版面风格”沿用并发展了包豪斯学派有关版面设计的观念。这个学派注重实用性、正规性和合理性,提倡“保持一致、不求变化”。正是这个派别推出了流行至今的“静态式版式”和“模块化设计”。

静态式版式。“图钉画室”所倡导的动态式版式(DynamicPage)是传统版面式样。直至70年代中期,它还是编辑们进行版面设计的首选。这个流派的设计师埃米里奥·普奇(EmilioPucci)1974年在参加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报纸设计研讨会时,为《路易斯维尔时报》(LouisvilleTimes)设计并绘制了一串各不相同的装饰性报头,并主张每天换一个,以传达一种“美的信息”。随着报纸版面的不断增加,尽快找到自己的所需就成了读者对报纸的要求。“包豪斯/瑞士—蒙德里安”派推出的“静态式版式”(StaticPage)逐渐替代“动态式版式”,成为版面式样的主流。所谓“静态式版式”,即每一天的设计风格乃至设计形式均保持一致,不追求变化;同一天的报纸各叠甚至各版的设计也都大体相同,形成相对固定的“信息陈列区”,读者就可以像在超市购物一样,快速寻找到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

模块化设计。50年代期间,瑞士兴起“国际版面风格”,它认为“无衬线的印刷版面表达今天的时代精神”,“数学网格是组织信息最易读而最和谐的手法”,在版面上按预先确定的格式分配图片与文字,但图片与文字的并置不是简单的放在一起,而是从相互结合中发展出一种形式法则。这种“·风格”的核心实际就是“模块式设计”。模块式设计以网格体系(GridSystem)为基础,每篇稿件形成一个规则的矩形,用围框或空白将之与其他稿件分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不会发生串行、误读的现象,极大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并且,因为矩形可以放在版面的任何位置,使编辑可以迅速撤换稿件。最初,“模块化设计”使用于杂志编辑,直到1963年,彼得·帕拉佐对《纽约先驱论坛报》版面进行重新设计,才将“模块化设计”引入报纸设计之中。他减少每个版的报道条数,设计出较宽的栏,增加版面空白,采用合适的版面比例,合理使用照片,更好地组织辟栏和图文布局等,很好地体现了包豪斯“设计的目的为了人”的思想。70年代《明尼阿波利斯论坛报》改版,全面采用模块式版面,让传统的“穿插式设计”退位成一种“辅助”手段。

“快读”(Fastfacts)的观点。“快读”由美国报纸设计师霍华德提出,并付诸于版面设计实践。如在头版设计“导读”,展示内页的重要内容,使读者能快速定位,免去将一份厚报从头翻到尾的痛苦;又如,在简明的标题下设置一个“快读”题,即“事实/影响”题(Facts/Impact),或者在标题旁边用与正文有明显区别的字体、字号编排一个“提要题”(NutGraphs),把整个报道的主要事实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简洁地标出,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件的内容及其意义;再如,现在的报纸上多用示意图来解释新闻,使其变得直观、形象,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还有,大量的留白能让版面清晰、具有呼吸感,分割稿件+配置小标题又能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长篇稿件的内容和结构有个基本了解。

锡拉丘兹大学(SyracuseUniversity)的教授埃德蒙·C·阿诺德(EdmundCQrnold)是提倡注重版面设计的先锋。早在60年代初期他就大声疾呼风格简约、富有吸引力的现代版式。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许多用“设计”的眼光来看待版面组合的编辑,还通过著作和论文影响着社会,使各报开始关注报纸的版面。70年代,《纽约时报》聘请了艺术指导卢·谢尔夫斯坦(LouSilverstein),对其灰色、枯燥和拥挤不堪的头版进行改版,使之放宽新闻栏数,增大字体,扩增新闻性照片和图片,并灵活运用多栏标题及版面组合。根据1984年调查,改版后的《纽约时报》成为专业版式设计者及编辑心中“全美设计最佳”的报纸。它改版的成功,使更多的报纸开始接受“版面设计”这个概念。80年代,报界涌起大规模改版的浪潮,各报都在不断的调整版面,以使之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最佳效果。而这股浪潮一直延续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报纸版面的演进并不是因为某个因素的“单兵作战”,而是以上的这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媒介间的竞争、编辑观念的变化对印刷出版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刺激着它一直处于改进、优化之中;媒介竞争的压力使得编辑们只有不断地改善版面的设计方案,让版面更具有吸引力,才能在与电视、杂志、互联网等媒介争夺受众注意力的战争中赢得先机,而印刷出版技术的进步为版面设计者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这些因素不消亡,它们将会一直刺激着版面不断进行改良。但是,从现实来看,报纸似乎已经最终将墨水印在纸上的出版业推向了它的极限。“许多印刷媒介的专业人员承认,将来不可能再出现任何新型设计、内容改进或更先进的彩色印刷”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版面设计行将终止。随着报纸数字化进程的推进,“版面设计”将更多地指向互联网上的“页面设计”,而互联网的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性将使“版面”元素更为多样,设计手段更为丰富。一场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版面变革将兴起在不久的将来。

注释:

①⑧⑾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第19页、94页、24页,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14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③B1anchard,MargaretedStares,1sted.AUistoryOftheMaSSMediaintheUnit

④Chicago,FItzroyDearborn,1998,p444.

⑤李子坚(纽约时报的风格》,第6页,长春出版社,1999年9月。

⑥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2001年5月。

⑦MarloR.Garcia,ContemporaryNewspaperDesign,2thed,PrenticeHall,EngewoodC1iffs,1981,P111.

⑨TimHarrower:NewspaperDesigner’sHandbook,1998,P139

⑩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报业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潮流的关系》,第54页,新华出版社,1982年12月。

⑿达里尔·莫恩(DarylR.Moen):《荚国报纸组版和设计》(NewspaperLayout&Design),第124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

参考文献:

①Evans,Harold:NewspaperDesign,5thed.Heinemann,london,1982.

②MarloR.

Garcia,ContemporaryNewspaperDesignPrenticeHall,EngewoodCliff8,1981.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4

多媒体教育论文可进行投稿的刊物有: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育学报、卷宗、空中英语教室、教育科研论坛、光盘技能等等,这些都是多媒体教育中值得投稿的刊物。当然了我们也需要对期刊的各项信息与要求进行相关的了解与把握。

多媒体教育中的论文在投稿发表上要留意的有以下这些问题:

关于多媒体教育论文结构来说首要组成为: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署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等。关于这些方面来说细节上的要求是我们最应该留意的方面。

论文标题要求准确、简练、有效的并且标题有必要是论点或中心内容,使标题相符,意义清晰。标题有必要清晰、简练、全面的总结论文。

作者及单位一般以对文章奉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来进行作者的排序。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意图、办法、成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好的短文。不必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证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一篇论文可以用3个8字作为关键词。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5

1法学核心期刊出版论文格式的关键差异

法学23部核心期刊出版论文样式在细节方面差异很多,几乎没有任何两部期刊的论文格式是相同的,可谓“春风袭来,五彩缤纷”。如果忽略其版面和具体设置方面的不同,仅从论文行文写作格式上看,其突出差异大致可以总结如下。1.1参考文献位置不同。期刊出版中论文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正文和参考文献。除了正文之外,最为重要的就应当是参考文献了,各个法学期刊在论文形式上,对参考文献的位置安排具有重要差别。根据参考文献是置于整个文档后面作为尾注,还是置于同页位置的底部作为脚注,可以总结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参考文献置于整个正文后面的,这种形式的只有一部期刊,就是《政法论丛》;第二种,参考文献采用同页脚注形式的,共有以《中国法学》为代表的18本法学期刊采用这种模式;第三种,参考文献正文后和同页脚注相混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共有4部法学期刊,它们分别是《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具体的参考文献格式种类数量可以参见表1)。1.2目次要求不同。对于有无“目次”的要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有目次要求。这种形式的只有两个期刊,即《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和《清华法学》,但两个期刊目次却也存在差异,比如目次的表格、字体、目次形式、版面设计等也各不相同。第二类,不需要目次。剩余其它的21本法学期刊都是没有“目次”要求的。因此,从两个期刊数量的对比上看,要求“目次”是法学期刊出版中论文格式的个别性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也没有成为23本之外其它法学期刊的惯例。但如果从特色和具体作用的视角看,目次的存在也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标题拟定能力和具体阐述水平,对论文的整体质量的评价也可以通过目次“以小见大”;“目次”的存在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浏览论文的整体架构和逻辑脉络,不仅可以使编辑清晰地看出作者想要论述的重点内容,也可以为选题和外审评阅节省一定的时间,而这也正是要求有“目次”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来讲也就成为有关期刊的重要特色所在了。但很多法学期刊并没有目次要求,其原因就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版面空间问题,其二是传统格式的习惯。1.3脚注编码顺序不同。由于同页脚注和混合模式的脚注是有差异的,因此针对有论文脚注要求的22部法学期刊,将其参考文献模式分为两大类。对于同页脚注模式,其具体的脚注编码顺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每页重新进行编码,这些期刊主要是《行政法学研究》《政法论坛》和《中国刑事法杂志》;第二种,全文按顺序进行编码,不在每页重新编码,剩余的15本期刊都是不需要重新编码的,只需要按顺序编码即可。在混合模式中,具体的脚注编码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需要每页重新编码,对应的有《法律科学》《现代法学》和《政法论坛》三部期刊;第二类,只要按顺序编码即可的,这一类只有《法学家》一部期刊。除了上述突出的差异外,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差异,如参考文献具体格式、标点符号、编码的数字样式、摘要格式、字数多少、关键词格式、题目格式、字体格式、章节布局等。

2法学期刊出版中论文格式难以统一的困境

法学期刊出版论文格式统一面临着多样的困境,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格式多样可以预防“一稿多投”;其二,格式多样是期刊特色的体现。但格式多样真的可以预防一稿多投吗?格式多样真的可以成为期刊特色所在吗?2.1“一稿多投”的争议。统一格式的第一重困境就是对于“一稿多投”的争议。论文不得“一稿多发”是基本的学术规范,更是学术应当坚守的基本道德,这已经是学界的基本共识。但论文可否“一稿多投”,却不是一个可以在投稿者和期刊编辑部之间轻易达成共识的问题。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欲达到的目的不同,投稿者和期刊编辑对“一稿多投”的态度不仅难以达成共识,甚至还是相互对立的。因为投稿者正如产品的卖方,其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买方来对其产品表达兴趣,毕竟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这样既可以预防风险(投稿失败),也可以售卖给出价最高的买方(性价比或者排名最好的期刊)。而期刊编辑部正如买方,其当然喜欢货比三家,稿件越多越好,但由于不同期刊对论文的选题和意愿发表的论文内容有明显差异和偏好,有的又有明确的方向性要求,这就导致很多投稿的论文内容并不符合所投期刊在相应时间内的要求,被所投期刊拒稿。但如果很快被拒稿也好,还可以修改后投给其它期刊,但一般期刊都要一个月才可能拒稿,有的时间更长。即使没有被拒稿而过了初审,还要经历外审、编辑审、审委会审,然后才会决定是直接录用还是修改后录用。上述稿件审查过程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以上,很多作者需要快速的反馈和结果,如果一个月还可以等,半年以上除非是约稿,否则是无法等待的,也难以等待。所以“一稿多投”是很多学者抵消审稿期过长,特别是论文是否录用的不确定性结果的一种策略性应对。余德华就认为,一稿多投的原因就包括审稿周期过长、作者难以判定期刊近期选题、编辑部没有回执等方面。[1]很多投稿者为了更好地进行一稿多投,会在写作之后对文章格式进行修改和备份,一般都会制定多套投稿方案,例如多轮投递,一轮两个月等各种策略。论文作者一般会多试几家杂志社,以期望能够在多轮审核中符合某一个或者几个期刊的发表要求,当然符合几个期刊的要求是不能奢望的“运气”,因为对于一般的作者来讲,能有一个期刊有审稿意向和发表意向那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情了,遑论多个期刊都有意向。这也是有学者认为一稿多投具有一定正当性,甚至是作者基本权利的理由所在。[2]2.2“一稿多投”禁止权的“异化”。反对“一稿多投”的声音大多是从出版单位的视角来发出的,这种声音多认为“一稿多投”是一种学术失范行为,其后果会导致“一稿多发”,扰乱正常的学术秩序,给出版单位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及不必要的名誉损失。[3]在以上各种反对“一稿多投”的策略失效后,期刊编辑部会动用法律手段,以《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来行使论文初稿的拒绝权。②但这此条文规定是否就是绝对地禁止“一稿多投”,却是模糊的,因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是民事行为的基本权利。其实,很多编辑也只是形式上反对“一稿多投”,其本质目的在于防范“一稿多发”的不诚信行为。[4]虽然“一稿多投”会导致“一稿多发”,但却并不是根本原因所在,“一稿多发”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学者的“自私自利”行为。为了获得学位、职称评选、申请奖项等方面的利益,有的学者甘愿冒着“一稿多发”的危险,修改同一稿件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以增加学术成果。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就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因此,以禁止“一稿多投”来预防“一稿多发”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预防“一稿多发”就要从学术诚信建设和惩戒方面入手,使作者一旦学术失信就受到全面惩戒,以至于不敢贸然行动。虽然《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但对于期刊出版单位,其肯定会在论文投稿的要求中明确不得“一稿多投”,否则不予顺利投稿,但这明显是一个霸王条款,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地位明显不平等。期刊的强势垄断地位,导致了稿件投递中的地位不平等现象。因为投稿的人太多,而获得认可、能有效发表的期刊数量却也只有数本,法学期刊中“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了杂志社(编辑出版单位)的地位处于明显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各个拥有法学一级博士点的学校在2018年1月8日又迎来了扩充,从40个变为48个。法学一级博士点的扩充,意味着法学博士招生数量的扩充,但这种博士生数量的增加,更会强化已经较为稀少的法学期刊发表资源的竞争,强化竞争当然是有好处的,但这种好处却是期刊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强化了其垄断性,导致一些期刊的腐败。因此,如果你是作者,你是要接受期刊禁止“一稿多投”的规定进而顺利投稿呢,还是拒绝这个约定无法顺利投稿呢?很明显大多数作者都选择了前者,这很难说是作者真实意思的表达,因为期刊编辑部与作者之间在地位上明显具有差异,编辑部居于优势地位,作者居于弱势地位(除非是已经成为名家,不愁期刊发表的问题)。这种地位上的差异,就导致了期刊编辑在现实中的重要性日渐提高,编辑的专断权力和论文可否发表的决定权,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学术腐败现象。虽然有的期刊要求,如果发现“一稿多投”就被纳入黑名单,但事实上,除非是单独“约稿”,否则众多学者都会进行一稿多投。因此,格式不统一并不能杜绝“一稿多投”,也并不是遏制“一稿多发”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但一稿多投会出现多重审稿,浪费审稿资源,造成期刊相互之间的竞争和刊出中的矛盾,所以防止“一稿多投”就成了各期刊的规范要求,而预防一稿多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各个期刊不同的论文格式和相关要求,但这种不同期刊拥有不同出版格式的要求是否真的就能防止一稿多投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更有甚者将一稿多投的责任归咎于期刊编辑,[5]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期刊编辑部难以杜绝这种问题,更为重要的原因当然在于论文作者。2.3格式作为期刊特色的“固守”。在法学期刊中,各个期刊都有各自的特色,其特色体现为多个方面,例如论文选题、论文类型、期刊专题设置、部门法专栏、热点探讨、案例评析以及经典书评等特色。但很多期刊却将论文格式也纳入了其中,作为期刊特色之一。一味地坚守论文格式的特色,而不创新期刊出版样式,其本质就是一种异化的固守。期刊出版编辑部为了凸显期刊的各种特色,除了在论文选题和相关讨论方面进行特色设置外,例如《行政法学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其期刊名称就明确了其要发表和选择的论文主题,如没有特别的约稿或者专题会议,这两个期刊的选题基本集中于行政法学和中国刑事法学两个方面。期刊编辑部一般会以各种“特色”来固守和坚持自己期刊的传统形式,而这种传统形式就包含期刊出版中论文格式的传统性,但论文格式的差异在本质上不应当是期刊出版特色。那么什么才是期刊的出版特色呢,最为重要的特色就是期刊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前沿性、理论性、可传播性和可争论性,而不是以论文格式的差异作为期刊出版的特色。这种特色一般和版面设计风格、内容选择有关。为了更好地吸引学者,期刊拥有自己的独特的出版风格和论文选题也是正常的事情,因为所有法学期刊不可能发表的论文选题一模一样,同一化的出版模式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出版样式是期刊存在的特色之一,但这种样式不能等同于论文格式。对相关期刊出版论文格式的固执,已经逐渐成为阻碍期刊之间相互交流和知识有效传播的“异化”力量。期刊中的论文作为知识的一种有效载体和编码形式,其目的应当是能够有效传播,并且传播得更远、更广,而不是以格式固步自封,阻碍论文知识的传播。期刊发表之后,如何评价学者的期刊质量又以引用率为指标,所以相互之间的引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相互之间引注本身是知识的相互交流,并且是可以擦出火花,碰撞出成果的良好路径。但学术互动与交流却有着严重的困境与现实,不仅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有重要差异,即使在相同类型的期刊之间也差异较大,甚至可以说个个不同。如果有一个有效的格式模版,论文中的各种知识性信息编码是统一的,可以轻松地被其它学者学习和传播,就是最好的格式特色。曾有学者就提出期刊的特色的定位可以遵循地域优势、专业优势进行选题方面的定位。[6]但很多期刊为了保持所谓的特色,却从论文作者的职称方面进行选定,例如,有的要求只接受副高以上职称的文章,在读博士生的文章基本没有进入审稿的可能,除非有自己的导师共同书写并挂名才可能。甚至有的法学期刊为了杜绝这些所谓的挂名导师,已经明确要求不再接受多人共同署名的文章,如《法律科学》2017年9月18日于官网公布,“我刊将不再接受两名及两名以上作者合著署名稿件的投稿,仅接受独立作者署名投稿”。这种以署名体现特色的现象已经开始成了其它期刊的可能效仿的形式。各种期刊还有发刊的侧重点、论题方向等限制,都导致了论文期刊投稿中的难度正在不断增强。这些突出的期刊出版差异和一些其它的众多的差异,使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在论文投稿和期刊出版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无谓工作量,特别是修改论文格式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般作者在进行论文写作时,一般采用一种模式将一篇文章书写完毕,但其投稿过程中却要反复修改为其所要投稿的期刊的格式要求,因为有些期刊有时会直接以“格式不对”拒绝相关作者的投稿,或者拒绝进入审稿环节,导致很多优秀稿件不能得到及时发表,特别是时效性较强的论文更是错过了较好的发表期。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6

1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实现,中小学图书馆规模、设备、设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正由原来的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网站将成为连接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与纽带,一方面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直接通过图书馆网站了解图书馆,共享图书馆资源,享受图书馆提供的阅览、咨询、检索等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己的站点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开发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扩展服务深度和广度。因此,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对于图书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网站建设的条件

网站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配合,图书馆网站建设也不例外。首先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提供计算机、服务器、网络等硬件设施,网页制作需要的各种软件,以及一定的资金;其次需要一批精通网页设计的专业人员,并且具备一种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另外,图书馆网站的制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图书馆专业知识。

3网站的建设

3.1网页版面设计

网页的版面设计关系到图书馆的网络形象问题。由于学校图书馆网站主要的浏览对象是学生和老师,因此在设计时应体现出图书馆蓬勃向上的青春感、时代感,体现出学校的特色;版面布局要合理、有新意,且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和谐自然,字体美观大方,图文并茂,动静效果好。

3.2网站栏目设置

栏目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网站的维护和内容的扩充很重要,因而栏目设置应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功能,涉及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分级栏目,一般可分为两级。以我校图书馆网站的栏目设置为例,一级栏目设定为馆情介绍、读者指南、馆藏介绍、读者服务、馆员天地、留言本、电子图书等,而每一个一级栏目又可分为3-4个二级栏目,例如读者服务下设的二级栏目为阅读指导、读书活动、图书查询、馆办刊物。各栏目包括的内容如下:

“馆情介绍”主要是介绍我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馆史、馆舍、馆藏情况,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内容主要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图片可以是一些反映图书馆内外设施的照片,这样可以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感性认识。

“读者指南”主要是为读者提供各类实用信息,包括我校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开放时间、借阅流程及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等,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

“馆藏介绍”主要是介绍我校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包括新书通报、馆藏推荐,报刊目录等,目的是向读者推荐新书、好书,让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图书信息,借阅图书,从而增加图书流通量。

“读者服务”主要是介绍我校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包括图书外借、报刊阅览、书目检索、读书活动等,同时提供一些阅读方面的指导。我校图书馆还创办了读者指导型刊物《传是风》。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可以从图书馆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有效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

“馆员天地”主要是我校图书馆馆员相互交流的场所,包括工作计划、馆员职责、论文交流等,目的是使图书馆员明确自己职责,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电子图书”是一个可以在网上直接阅读书籍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根据读者需求,我校图书馆专门在此栏目中放入了学生喜欢的图书,如哲学类《小故事大智慧》,社科类《百家讲坛系列图书》,教育类《与孩子共享自然》,自然科学《经典电脑故障全攻略》等,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站的点击率。

“留言本”是一个读者与图书馆交流平台,读者可以在此发表自己对图书馆的看法和建议,可以提出一些疑难问题寻求帮助,甚至可以推荐一些好书、好文章,供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等。图书馆可以借此进行读者需求分析,帮助解决读者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总之,栏目设置主要是想尽可能地体现图书馆的图书服务功能,书刊资料的信息功能,图书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教育功能,以及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功能。

3.3网页素材准备

网页素材是图书馆网站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可分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要求内容精确、新颖,语言简洁明了。笔者认为文字素材的准备最好由图书馆员负责,因为他们有专业的图书馆知识,对图书馆有较清新的认识,了解它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图书馆员搜索、筛选、加工、利用的专业技能,为图书馆网站准备所需的各种材料。文字材料在录入时要进行校对,避免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图片材料的准备可通过三种方式完成,一是利用网络搜索下载网页制作所需的图片素材,这种方式最为简便,但缺乏原创性。二是利用图形制作处理软件自己制作图片。三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采集图片资料。实际制作时三种方式并用,方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保证图片素材的独创性。音频、视频文件可利用学校购买的音像制品,或是通过网络下载得到的多媒体文件,经过筛选、加工、整理整合到网站中,供读者收听、收看、学习。总之,在图书馆网页的制作中,素材的运用大多是以文字叙述为主,以特色鲜明的图片为辅,配以音频、视频文件,从而增强网站的视觉效果。

3.4网页制作

图书馆网站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网站,重点要突出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库的特点,以信息传递,资源检索利用为主。在制作前期可参考借鉴各种网站建设的成功经验,浏览一些大型图书馆网站,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苏州图书馆等,以及较早建图书馆网站的学校站点,努力设计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网站。网页制作时要熟练掌握流行的网页制作工具,如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r,图象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还要掌握网页编程语言,如HTML超文本语言、VB、ASP、JAVA语言等,以便快速高效地完成网站的建设。

4网站的更新维护

网站维护是网站建设的后续保障,一个没有持之以恒更新维护的网站,很快就会失去其建立的意义而被淘汰,因此要重视图书馆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

4.1网页布局维护

读者浏览图书馆网站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得到自己迫切需要的信息,因此网页布局不应一成不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网页布局,使其更趋于紧凑、突出重点,便于读者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需要的信息。

4.2网页内容维护

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因此网站信息需要不断地更新,只有不断搜索、加工、利用信息,持续不断为读者输送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才能保证图书馆网站的生命力。网站管理员不仅需要及时图书馆内部最新动态(如新书通报、读书活动等),还要时刻关注网上资源的变化情况,努力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资源,从而引导读者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使图书馆网站成为读者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3网站互动栏目维护

图书馆网站作为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应设有读者论坛、留言版等互动栏目,在这个栏目中读者可以向图书馆员咨询、提问,读者间也可以进行相互讨论,这是一个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的好场所。因此作为网站的管理员及时答复读者的问题,并及时关注读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了解读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4.4网络软硬件维护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快速膨胀,增加了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负担,网络管理员首先应注意硬件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更新维护,保证网络的畅通无阻;其次网络软件也要及时更新,为系统软件打好补丁,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升级防火墙等,进而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保证读者正常访问网站。

图书馆网站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受到设备、人员、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网站的日常维护是一个需要耐心、恒心、责任心的工作。因此,网站建设和维护必须以设备、人员、技术为依托,以为读者用户服务为最高目标,全面设计,综合考虑,及时更新,在网页设计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冯遵华.图书馆网页设计与制作[J].现代情报,2003(11).

[2]朱兰芳.浅谈图书馆网站建设[J].现代情报,2004(1).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7

一、综合性科技期刊瓶颈分析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主要有三大支柱,即以刊登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以刊登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性期刊和以刊登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期刊。学术型期刊得益于我国科学研发水平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核心期刊,不少期刊在国际上颇具盛誉,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而科普类期刊由于选题鲜活、深入群众生活、内容浅显易读,生动活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总体维持着不错的市场占有率,也形成了不少知名品牌。相较之下,以省、市级科技主管部门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囿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发展却不尽乎人意。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滞后我国的综合性期刊普遍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基本上接受上级部门的单纯行政管理、扶持和干预,难以形成与科技发展同步的期刊质量管理机制,出版单位大多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意识。此外,现行管理体制下科技期刊缺乏退出机制,大批低水准、低质量的期刊充斥市场,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合理布局和总体质量。

2.市场运作程度低下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所划拨的办刊经费往往比较紧张。由于办刊经费不足,导致杂志社人力资源长期短缺,造成编辑力量分散、资源无法集中的恶果。而封闭的办刊环境,使得大多数期刊均未考虑过疏通发行渠道、开拓广告客户,这进一步造成运作资金的匮乏。另一方面,对于部分锐意进取、处于市场化初期的杂志社而言,主管部门又缺乏应有的扶持力度,导致发行、营销和业务的拓展因资金链条断裂而无法进行。

3.期刊自我定位模糊面对如今的科技期刊格局现状,综合性期刊却定位模糊,摇摆不定。无论是精品学术路线还是大众科普路线,均面临学术性期刊和科普性期刊的强势竞争,既没有稳定的专家稿源,也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仅仅停留在“科技部门的喉舌,职称论文的张贴版”阶段,在科技期刊市场化浪潮中显得尤为尴尬。

4.采编队伍能力匮乏由于管理体制僵化,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杂志社总体呈现出高级科技编辑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年龄与知识结构老化的局面。目前在编辑部基本找不到既善于策划、又懂得经营,且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在期刊界竞争如此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仅靠有限的人才培养经费和计划经济所遗留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适应杂志社自身的发展需求。

5.期刊内容质量较差行政管理、市场运作、自身定位和采编队伍等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综合性科技期刊质量水平低下。编辑团队缺乏选题策划的意识与能力,而编辑部本身也不具备采访、调研的必要软、硬件。大多数期刊刊载的内容除了每月的上级部门下发的省内、市内科技大事和科技要闻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版面用于刊载职称论文。这样的杂志既不具有可读性,也没有任何新闻价值可言,仅仅作为某些行政人员养家糊口的工具和职称晋升的必要平台之一。由于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特殊行政属性,使得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既有别于国内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和科普性科技期刊,又不同于国外的主流科技期刊,因此要促进综合性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还需要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因地制宜地在借鉴国内外科技期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制度体制上、运作机制上的全方位的创新。

二、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综合”之惑

据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综合性科技期刊共有50余种,其中省级以上综合性科技期刊24种,如《广东科技》等;地市级科技期刊20种,如《深圳特区科技》等;此外还有企业科技期刊10余种。绝大多数综合性科技期刊在内容上仍旧沿用“科技政策、科技动态、科技论文”三位一体的构架,将政策指导、科学普及和学术研究大杂烩式地杂糅在一刊之中。这种笼统的内容构架,使得杂志目标读者群模糊、没有核心诉求、品牌定位困难:枯燥的科技政策无法赢得普通读者的青睐;职称论文与专业学术论文相比,缺乏研发团队的集体精心耕耘,仅仅是个人“散户”的成果论述,难以让高端读者动心。所以,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也就因此而毫无头绪。当前国内的综合性期刊在定位上往往败于“综合”二字。既然是综合性期刊,就不能以偏概全,仅仅从学术或科普着眼;也不能一味求全,笼统地将科技政策、科技要闻、学术论文和科普软文硬塞入一刊之中。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建设,关键在于理清定位的思路,生成最核心的媒介价值。

三、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品牌突围战略

1.以一期多刊促品牌定位品牌建设,定位先行。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综合性并不是不加区分、不分良莠的将所有信息杂糅在一起,而是对不同类型的稿件、不同风格的行文按照不同的目标读者进行梳纳整理。“综合”即意味着杂志要实行双品牌乃至多品牌的媒介战略。从当前综合性科技期刊信息源来看,杂志可采用一期多刊的方式,将资讯性、指导性、宣教性信息和学术性信息分离开来,以打造品牌双星的方式,为不同的读者群体提供信息服务。在微观定位上,上半月刊重点以大众化、科普化的视角,对该地区的科技政策和科技热点进行选题策划与解读,主要侧重于实现杂志的引导性、宣教性与资讯性,面向的是一般读者群体;下半月刊则致力于弘扬本地区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现各界的科研风采,主要侧重于实现杂志的学术性,面向的是行业专家、学者等高端读者群体。上下半月刊组成的品牌子刊,共同支撑综合性科技期刊这一母品牌的发展。

2.以CIS系统促品牌设计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企业识别系统)设计是目前企业界普遍采用的品牌形象识别设计方法,亦可借用于对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讨论。CIS体系中包含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层次。在理念识别层面上,综合性科技期刊是党和政府科技工作的喉舌之一,既具有行政属性又具有媒介属性。其应当以“立志做科技政策的宣传者、解读者、引导者”为核心理念,为活跃在各条科技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们提供资讯和学术交流平台,以媒介的力量指引全省科技工作有序开展,将党和政府的科技决策、前沿的科研成果以通俗浅显的方式传播给一般受众。在行为识别层面上,各杂志社亟待需要建立一套包括采编业务、发行业务、部门运作、奖惩机制、会议制度、培训制度、编外人员招募制度等在内的工作流程体系,使杂志社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工作。在视觉识别上,由于杂志实行一期多刊战略,因而在视觉设计上应当既体现区别,又富有共性,例如可通过主题色的差异加以区分。近年来,加强版面设计、优化视觉效果已成为科技期刊行业的共识。

3.以科技政策促选题策划媒介资源对媒介品牌的影响至关重要,独有的信息资源可以帮助其在短时间内完成品牌化进程。绝大多数综合性科技期刊是政府科技部门的下属单位,毋庸置疑地拥有在政策、政策解读上拥有绝对的垄断优势。以政策促选题,是当今综合性科技期刊应对学术性科技期刊、科普性科技期刊的利器。它意味着杂志的选题工作应当以政府决策为基调,充分发挥编辑部们的创新思维,以新政策的内容、新政策的解读、新政策的对策、新政策的科普等几个角度作为一般思路,充分发挥杂志信息垄断优势,打造与学术期刊、技术期刊、科普期刊截然不同的第四类科技期刊。对于下半月看而言,借力期刊垄断资源的具体途径包括:对本地政府扶持的科技项目加以充分利用;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通讯员,专职搜集稿件、对专家进行邀稿。此外,不少重点高校均设有学生科研计划,亦可择其优者进行科研成果论文刊登。

4.以整合营销促品牌传播如果一份杂志拥有了精确的品牌定位、系统的品牌设计和明晰的选题策划,便完成了“内功”的修炼。然而要想成为一份优秀的杂志,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整合营销策略实现品牌的有效传播。对综合性科技期刊而言,在发行渠道上可以采取以邮政发行、自办发行、零售发行“三位一体”为主导、以赠阅为辅的发行策略,用邮政发行、自办发行稳定发行市场,用零售发行延伸发行市场,借助星级酒店、机场、高档社区等场所,传播和塑造精品期刊形象。在新媒体环境下也要注意利用CNKI、万方、维普等网络数据库拓展杂志的阅读群体,并通过付费下载加杂志的销售收入。除了发行外,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期刊品牌进行传播,具体包括: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展开合作,刊登、播发杂志广告;积极利用科技主管部门的影响力各种机会举办、承办各类科技活动、学术论坛,拓展杂志在科技界影响力;打造杂志官方网站、博客、网络社区,为大众提供更便捷的资讯和沟通平台。

5.以衍生媒介促品牌延伸尽管综合性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但终有一日要经历品牌延伸的过程。未来其品牌延伸主要以媒介衍生物的形式进行,既可以从传统媒介延拓,如打造多个子刊、发行科普系列读本、权威行业调研报告等相关书籍;也可以向新媒体延拓,如制作电子期刊、手机杂志等,其品牌最终将向分众化、碎片化、多样化和集团化发展。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8

首先,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多年来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感谢党组提供这样一个向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今年周岁,年从大学毕业,怀着对妇女事业的满腔热爱来到省妇联工作,先后在宣传部任干事,办公室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回顾12年来的工作经历,我想由衷地说,是妇联把我从一名单纯的大学生培养为成熟的国家干部;是妇联锻炼了我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为我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我竞聘的职位是农村部副部长。之所以这样选择,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我具有这个职位所需要的理论功底和文字综合能力。农村妇女工作一直是妇联工作的重头,我省的农村致富典型、“双学双比”活动都在全国占有排头位置,这与重视宣传息息相关。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理性深度的宣传教育和大量的文字工作仍将是妇联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多年来,我注重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较为系统地阅读了大量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妇女理论书籍,并善于将理论应用到工作中。撰写了大量新闻报道、典型人物事迹材料;多次参与执委会报告和领导讲话的起草工作;写作多篇属名文章、调研报告等综合材料,总文字量约80万字。我曾连续3年策划编辑《省日报》“三八”节专版;撰写的论文曾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参与了《新中国妇女参政的足迹》一书的撰写工作;特别是今年承担全国妇联妇女理论研讨会上杨主席发言文章的起草工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圆满完成了任务。几年来,我还在《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省日报》、《省通讯》等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近20万字。坚持不懈的勤奋练笔使我能够完成各种文体的写作,可以应对灵活的工作需求。

其次,多年的宣传和综合工作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宣传部期间,我积极参与多项大型宣传活动的组织策划,与省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事综合工作后,先后担任全国妇联办公厅、省委信息处及《中国妇运》的通讯员,都与他们结下深厚友谊,获得较高评价。负责机关外事工作,与省外办的同志也建立了友好顺畅的关系。在这些工作实践中,我真正走出了书本,以机灵智慧和热情诚恳赢得了信任,树立了形象,完成了任务。我想,农村妇女工作纵向要协调领导,横向要协调有关部门,面向基层要协调广大妇女群众,对干部的协调能力和人际亲和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我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胜任这一岗位要求。

第三,我具有这个职位所需要的不畏艰难、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和勇气。我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具有不讲价钱,敢挑重担,思维活跃、乐于创造的特点。摄影工作我是从头学起,几年来水平不断提高;承担《省妇运》的编辑工作,我把一份工作简报发展为彩封、收费的期刊;负责编辑出版《省妇女联合会》中英文两本画册,从版面设计到文稿翻译付出了大量心血;承担省妇女网的建设工作,自学了大量网络知识,自行设计、编辑网页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保证了网站准时开通。上述工作并非我的专业所长,但我视挑战为机会,视压力为动力,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培养了自己创新能力,这也使我迎接新的工作挑战充满了信心。

第四,我具有农村工作所需要的投入妄我、勤奋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深知,农村工作的岗位苦多于甜,付出多于回报,尤其要具有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而忠厚勤恳、扎实认真是我的为人原则,也是我对待工作的一贯态度。多年来无论多难多忙多紧张,我从未讲过条件,耍过聪明,而是以任劳任怨的态度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个任务,这一点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第五,按照党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我认为自己具有年龄的优势、知识结构的优势和善于学习的优势。此外,我身体健康,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适应农村工作经常下乡出差的需要。

如果这次能够成功上岗,我将努力做到:

1.虚心学习,勤于实践。特别是向老同志虚心学习业务知识,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内容,打开工作局面。

2.发挥优势,创新工作。围绕部门工作中心,按照主管领导和部长的统一部署,抓好面向农村妇女和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抓好服务和管理,力争在“双学双比”活动、项目基地的管理建设等方面做出新的业绩。

3.深入基层,践行职能。我将继续发挥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经常深入到最基层的农村妇女群众之中,调查研究,扶贫帮困,履行职责。

4.找准位置,当好助手。按照职务要求摆正自己的位置,强化大局意识,当好参谋助手,在工作中做到出谋划策到位,参与决策不越位,承担责任补位,执行任务当前卫。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9

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多年来对我关怀和帮助,首先。感谢党组提供这样一个向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

年从大学毕业,今年34周岁。怀着对妇女事业的满腔热爱来到省妇联工作,先后在宣传部任干事,办公室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回顾12年来的工作经历,想由衷地说,妇联把我从一名单纯的大学生培养为成熟的国家干部;妇联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为我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竞聘的职位是农村部副部长。之所以这样选择。

具有这个职位所需要的理论功底和文字综合能力。农村妇女工作一直是妇联工作的重头,首先。省的农村致富典型、双学双比”活动都在全国占有排头位置,这与重视宣传息息相关。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理性深度的宣传教育和大量的文字工作仍将是妇联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多年来,注重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较为系统地阅读了大量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妇女理论书籍,并善于将理论应用到工作中撰写了大量新闻报道、典型人物事迹材料;多次参与执委会报告和领导讲话的起草工作;写作多篇属名文章、调研报告等综合材料,总文字量约80万字。曾连续3年策划编辑《日报》三八”节专版;撰写的论文曾得到领导的好评;参与了新中国妇女参政的足迹》一书的撰写工作;特别是今年承担全国妇联妇女理论研讨会上杨主席发言文章的起草工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圆满完成了任务。几年来,还在《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日报》《通讯》等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近20万字。坚持不懈的勤奋练笔使我能够完成各种文体的写作,可以应对灵活的工作需求。

多年的宣传和综合工作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宣传部期间,其次。积极参与多项大型宣传活动的组织策划,与省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事综合工作后,先后担任全国妇联办公厅、省委信息处及《中国妇运》通讯员,都与他结下深厚友谊,获得较高评价。负责机关外事工作,与省外办的同志也建立了友好顺畅的关系。这些工作实践中,真正走出了书本,以机灵智慧和热情诚恳赢得了信任,树立了形象,完成了任务。想,农村妇女工作纵向要协调领导,横向要协调有关部门,面向基层要协调广大妇女群众,对干部的协调能力和人际亲和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我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胜任这一岗位要求。

具有这个职位所需要的不畏艰难、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和勇气。认为,第三。自己在工作中具有不讲价钱,敢挑重担,思维活跃、乐于创造的特点。摄影工作我从头学起,几年来水平不断提高;承担《妇运》编辑工作,把一份工作简报发展为彩封、收费的期刊;负责编辑出版《省妇女联合会》中英文两本画册,从版面设计到文稿翻译付出了大量心血;承担妇女网的建设工作,自学了大量网络知识,自行设计、编辑网页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保证了网站准时开通。上述工作并非我专业所长,但我视挑战为机会,视压力为动力,工作过程中切实培养了自己创新能力,这也使我迎接新的工作挑战充满了信心。

具有农村工作所需要的投入妄我勤奋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知,第四。农村工作的岗位苦多于甜,付出多于回报,尤其要具有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而忠厚勤恳、扎实认真是为人原则,也是对待工作的一贯态度。多年来无论多难多忙多紧张,从未讲过条件,耍过聪明,而是以任劳任怨的态度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个任务,这一点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按照党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第五。认为自己具有年龄的优势、知识结构的优势和善于学习的优势。此外,身体健康,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适应农村工作经常下乡出差的需要。

将努力做到如果这次能够成功上岗。

勤于实践。特别是向老同志虚心学习业务知识,1.虚心学习。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内容,打开工作局面。

创新工作。围绕部门工作中心,2.发挥优势。按照主管领导和部长的统一部署,抓好面向农村妇女和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抓好服务和管理,力争在双学双比”活动、项目基地的管理建设等方面做出新的业绩。

践行职能。将继续发挥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3.深入基层。经常深入到最基层的农村妇女群众之中,调查研究,扶贫帮困,履行职责。

当好助手。按照职务要求摆正自己的位置,4.找准位置。强化大局意识,当好参谋助手,工作中做到出谋划策到位,参与决策不越位,承担责任补位,执行任务当前卫。

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篇10

我于20*年*月*日经站党支部大会讨论批准为预备党员,预备期一年,截止到20*年*月*日预备期满,现正式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并就本人预备期间的表现报告如下:

一、牢记宗旨,加强学习,争做政治思想过硬的表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认真学习、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和根本条件,我牢记这一点,在工作笔记本扉页上认真地写下“奉献”二字,时刻提醒自己:奉献、奉献、再奉献,并不断加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预备期的一年里,我先后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年中央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和两个条例、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区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每学习一项,我都有很深的体会,学习中央党风廉政建设和两个条例,使我深切认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建设勤政政府的基础、是建设廉正政府的关键、是建设务实政府的保证、是建设高效政府的根本。而两个条例的出台,是我们党整顿党内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力举措,是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党的这些重要举措使我更加坚定加入这个先进性组织的信念,由此我写出了理论学习研讨文章《学习两个条例,完善监督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三千多字)。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要使发挥重要作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学完之后,我感慨也很多,于是就写出了论文《论科教兴国战略》(五千多字)。之后结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又写了论文《关注人的现代化》(三千多字)。对国内外对我党作为执政党的一些微词,我查了大量资料,使自己认识到位,于是写了学习论文《论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的联系与区别》。此外,在学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区委第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之后共写出了5篇学习报告。

我个人感觉,这一年,通过学习,我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党的宗旨有了更新认识,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为理解,对党作为执政党,在巩固其执政之基方面的有效举措大为拥护。

二、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尽善尽美做好本职工作

对党有了更多的认识,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不忘使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处处作表率。我的岗位是办公室文秘,岗位性质决定此项工作杂而碎,要求头脑清醒,办事有条理,大事小事要做到不忘不漏。因此,我总是在工作日记上今天列出明天要办的事项,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经常主动加班加点,确保不耽误办公室主任和站领导交办的任务,也不耽误区里布置的单位行政工作。一是完成了站里各种文字材料的起草。共完成全站各项工作的总结、报告、计划的起草(共四万多字);站内各项规章制度的重新修订起草(共一万七千多字字)、全程全套材料的起草(共五万多字)以及站政务公开考评全套材料(共三万多字)。二是主动宣传报道XX站。由于在区里,很多部门和领导还不了解XX站。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文秘有责任为本站作宣传。于是利用一切与区里相关部门工作来往的机会,向他们介绍本站职能职责。并主动与宣传部记者联系,向他们介绍XX站职能,在千龙网丰台频道发稿两篇,分别为《我区土地确权已基本完成》、《我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第一轮例行审计成效显著》,在《新丰台》报发稿一篇《我区农民权益有保障》,此外,还向区委区政府的内部刊物报送信息多篇。我在所有发稿中,都特意提到“区XX站”四个字,目的是要让读者既了解文中所述业绩,也一定程度上了解XX站的职能。三是在XX站网站建设上下了功夫。由于原来的网页是我站自己做的,是静态网页,没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信息更新方面很不便,也不能满足区信息中心要求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而我在动态网页方面的知识几乎等于零。因此,我自费购买计算机书、笔记本电脑,学习专业知识,晚上在家在笔记本上作试验,实在琢磨不懂的就请教区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按区信息化政务建设要求,策划、设计完成了网页版面设计,最后,在站领导的支持下,由网页设计公司按我们的要求完成了本站改版网页的框架搭建工作。之后,我又对网页进行了调试。为了更好地维护、更新本站网页,给网民更多的信息,我一方面自学业务科室的有关业务,并自觉阅读《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财务会计》确保网站的业务信息不外行。另一方面,我一期不漏地读党报党刊,并到有关网站查找相关信息,发现对我区农民有用的文章和信息,就主动与期刊编辑部和该网站联系,征得人家同意后,在我们的网站。由于我还有许多其他工作要做,这些信息的收集,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尽管如此,我们的网站还不能满足大量网民的需要,目前网站月均点击率已突破2000人,加上20*年底,本站网站在区里

*获进步奖,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每当打开网页,见到当日点击率达一百多人时,我总觉得自己愧对网民,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因此,我将加倍努力,将网站维护得更大更全,满足信息化建设和网民的需要。

另外,我每天不论多忙都要登录到区委区政府办公系统内网上,按区信息中心要求,及时接收、发送信息。四是配合办公室主任和其他工作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文件、保密、人事、计划生育和其他组织协调工作。

三、查找问题,自我批评,努力改正缺点和弥补不足

党支部,以上是我对自己在预备期一年内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的报告。我这一年的进步,离不开站领导的指导、离不开支部书记也是我的介绍人韩静、副书记张亚秋同志的教导、离不开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但检查自己,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一是表现在学习上。有些东西没有进行系统地学习,只读大标题、小标题,就做不到读懂、读透,这会使理解上有偏差。二是表现在批评上。虽然能做到自我批评,但发现其他同志有明显不符合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的地点,不敢开展批评。一是怕得罪人,二是觉得自己来XX站时间不长,资历不如人家老,年纪不如人家大,级别没人家高,没资格批评人家。这其实是很不对的,应该将自己同其他同志一律视为一名普通党员,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上这些缺点,我将努力克服、改正。请支部对我进行认真审查,如审查通过批准我转为正式党员,我将更加牢记宗旨,立足本职,更大程度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支部认为我还不合格,还需考察,我也不气馁,将一如既往地坚信党,坚决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