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十篇

时间:2023-04-01 23:48:25

应用技术

应用技术篇1

作为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前沿群体,CIO是信息化领域的引领者和操作者,也是新技术在应用层面的直接推动者。可以说,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能否成功落地,关键在于CIO的洞察力和决策力。2014年,CIO关注的新技术应用方向在哪里?

移动互联趋于平稳

融合基础架构异军突起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将降低成本、优化管理、以及提升用户体验做为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市场环境变幻莫测,技术实现和应用效果存在诸多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和技术发展方向,进而抢先占据行业的高点,这就需要CIO能够实时洞察行业和技术动向,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加快新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力布局。

2014年中国信息主管调查结果显示:与2013年相比,企业CIO的关注点新增了融合基础架构和电商平台两个领域。云计算在经历了从概念热炒到应用逐步落地的过程之后,降温趋势明显,只占比8%。相比云计算,融合基础架构则是异军突起,在企业未来投资方向中占比25%,一举超越了大数据和移动互联。另外,移动互联在经过了几年的热捧之后,发展态势逐渐放缓。电商平台初次进入企业的投资视野,虽然只占比9%,但其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见图3-1、图3-2)

分析这一调查结果,一方面,信息消费带来的商业可能性提升了企业对新技术应用投入的信心,并直接影响着CIO对企业未来信息化方向的判断。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的不断涌现,给了企业CIO更多的选择,使其有更多的可能在不断地尝试当中谋求一条企业发展的最佳路径。

在2014年的调查中,由于融合基础架构在提高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速度和生产力,以及创新和创收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企业未来投资方向的优先选择。

另外,随着双十一的日趋火爆,企业CIO也在尝试将电商平台移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将企业经营平台化、开放化,进而减少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企业效率。虽然在调查中电商平台在企业未来投资方向中只占比9%,但是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的强势发展,使得企业无法忽视这一强势力量的推动力。所以说,在之后的几年,电商平台定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参与调查的信息主管当中,46%的CIO认为移动平台是企业2014年最受青睐的技术应用,与2013年相比减少了13个百分点,首次出现较大降幅。虽然出现降幅,但是移动互联还是在企业的技术应用分布中占据首位,它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见图3-3 )

对比2013年和2014年的调查结果,企业CIO对云计算的关注持续降温。2013年,云计算在企业的技术应用分布中占比36%,到2014年,这一数据则降到了14%。还有就是,商业智能在企业的技术应用中占比持续走高,从11%提升到了31%。由此说明CIO将通过商业智能和技术分析对数据进行深刻细致的挖掘,从大量数据中获取企业发展的方向,进而在行业内抢先布局,拔得头筹。此外,企业CIO在提升安全、应用改进与业务流程优化、降低成本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企业CIO的关注点在不断增多,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呢?在2013年的数据中,成本、缺少成熟市场和成功案例是两个主要因素。从2014年的调查结果中得出,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影响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这说明,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更加理性和谨慎。(见图3-4)

CIO三大挑战:系统整合 企业需求 基础架构

中国信息主管网调查显示,作为企业信息化直接负责人的CIO,2014年面临的三大挑战是:企业业务需求难以把握、IT系统整合困难、现有IT基础架构难以支撑业务需求变化与创新。

在2013年的调查中,IT系统整合、信息安全、应用开发能力是三个主要挑战,在2014年的数据中,除IT系统整合之外,虽然信息安全和应用开发能力占比有所下降,但仍是CIO的主要关注点。这说明,IT系统整合问题,是每个CIO无法规避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进程中将长期存在。另外,CIO对企业业务需求的关注度上升,是因为业务需求决定企业选择和发展方向,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企业需求的导向作用。调查显示,参与2014年中国信息主管调查的CIO中,31%的CIO认为现有IT基础架构难以支撑业务需求变化与创新是当前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相比去年的27%的占比,今年选择该项的人数有所上升。(见图3-5)

此外,与2013年的数据相比,系统复杂,维护成本高、存储与灾备能力不足、网络负荷大,稳定性差、以及缺乏IT运维管理体系四个方面的问题下降幅度较大,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8%、23%、16%、27%。

应用技术篇2

英文名称: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8-7998

国内刊号:11-2305/TN

邮发代号:2-889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5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应用技术篇3

关键词:wimax;802.16标准

一、wimax技术的定义

wimax全称为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wimax是ieee802.16技术在市场推广方面采用的名称,其物理层和mac层技术基于在ieee 802.16工作组中开发的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wimax也是ieee 802.16d/e技术的别称。

二、wimax的产生背景

20世纪90年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迅速,以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和多信道多点分配为代表的无线技术的市场定位为小型办公室(soho)、中/小企业、城市商业中心等用户。但是这一产业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进一步繁荣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全球性宽带无线接入标准。

1999年,ieee成立了802.16工作组来专门研究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规范,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目前ieee802.16主要提及两个标准:802.16-2004即802.16d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和802.16e支持移动特性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ieee 802.16d标准于2004年10月1日,它规范了固定接入下用户终端同基站系统之间的空中接口,主要定义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和mac层。802.16e标准的最大特点在于对移动性的支持。该标准规定了可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工作在<6ghz适宜于移动性的许可频段,可支持用户终端以车辆速度移动,同时802.16d规定的固定无线接入用户能力并不因此受到影响。

ieee 802.16工作组主要针对wireless man的物理层和mac层制定规范和标准。为了形成一个可运营的网络,ieee 802.16技术必然需要其他部分的支撑,所以wimax论坛应运而生。wimax论坛成立于2001年4月,最初该组织旨在对基于ieee 802.16标准和etsi hiperman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产品进行一致性和互操作性认证,通过wimax认证的产品会拥有“wimax(r) certified”标识。随着802.16e技术和规范的进展,该组织的目标也逐步扩展,不仅要建立一整套基于ieee 802.16标准和etsi hiperman标准的认证体系,同时还致力于可运营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需求的分析、应用模式的探索、市场的拓展等一系列大力促进宽带无线接入市场发展的工作。

三、wimax技术的应用模式

(一)pmp应用模式

pmp(point to multi-point)应用模式以基站为核心,采用点到多点的连接方式,构建星形结构的wimax接入网络。基站扮演业务接入点的角色,通过动态带宽分配技术,基站可以根据覆盖区域用户的情况,灵活选用定向天线、全向天线以及多扇区技术来满足大量的用户站接入核心网的需求。

pmp应用模式是一种常用的接入网应用形式,其特点在于网络结构简洁,应用模式与xdsl等线缆接入形式相似,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线缆替代方案。

(二)mesh应用模式

mesh应用模式采用多个基站以网状网方式扩大无线覆盖区。其中一个基站作为业务接入点与核心网相连,其余基站通过无线链路与该业务接入点相连。因此,作为业务接入点的基站既是接入点又是接入的汇聚点,而其余的基站既是中继站,还是业务的接入点。

mesh应用模式的特点在于网状网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部署,实现网络的弹性延伸。

(三)热点回传模式

热点回传模式利用wimax无线接入网络把远端热点业务回送到核心网,wimax基站的作用仍为业务接入点,而wimax用户站是热点侧的无线接入设备,提供标准接口与热点相连,并作为wlan接入点的热点设备再通过ieee802.11a/b/g无线链路与无线终端连接。

wimax热点回传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作为业务回传应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与传统有线回传模式相比,其特点显而易见,可作为传统回传模式的补充或替代方案。

(四)终端接入模式

在终端接入模式下,用户终端设备直接通过作为业务接入点的wimax基站接入核心网。而用户终端设备若要直接接入wimax网络,则必须配置符合wimax技术标准的用户单元,用户单元是wimax无线网卡或无线模块。

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允许用户终端直接调整接入网络,并支持便携式终端在城域范围内的移动和漫游。

(五)驻地网接入模式

驻地网接入模式主要针对集团用户,其目标是把诸如企业、校园和soho等用户驻地网通过wimax基站接入城域网。与其他应用模式相同,基站还是作为业务接入点,与核心网相连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在用户侧,用户无线接入设备在一侧通过无线接口上联基站,另一侧通过标准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e1等)与用户驻地网设备相连。用户侧驻地网设备可以是用户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另一种无线接入点(如wi-fi热点),用于组成用户专用局域网。其典型实例是目前广泛存在的校园网、企业网、政府网或soho等形式。

驻地网接入模式特别适合于线缆接入不方便,对接入带宽要求不高的驻地间接入应用。与线缆接入方式相比,快捷是该模式的竞争优势。

(六)无线桥接模式

无线桥接模式是一种点到点的无线链接方式。与远程网桥的作用相似,其目的是把地理位置分离的两个子网络通过wimax无线链路连接在一起。由于无线桥接采用点对点方式,两端wimax无线网桥设备天线的方向可以彼此对准固定,因此传输性能相对稳定,部署也相对简单。

四、wimax的应用场景

(一)固定应用场景

固定接入业务是802.16运营网络中最基本的业务模型,包括用户因特网接入、传输承载业务及wi-fi热点回程等。

(二)游牧应用场景

游牧式业务是固定接入方式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终端可以从不同的接入点接入到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中;在每次会话连接中,用户终端只能进行站点式的接入;在两次不同网络的接入中,传输的数据将不被保留。在游牧式及其以后的应用场景中均支持漫游,并应具备终端电源管理功能。

(三)便携应用场景

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可以步行连接到网络,除了进行小区切换外,连接不会发生中断。便携式业务在游牧式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从这个阶段开始,终端可以在不同的基站之间进行切换。当终端静止不动时,便携式业务的应用模型与固定式业务和游牧式业务相同。当终端进行切换时,用户将经历短时间(最长为2s)的业务中断或者感到一些延迟。切换过程结束后,tcp/ip应用对当前ip地址进行刷新,或者重建ip地址。

(四)简单移动应用场景

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在使用宽带无线接入业务中能够步行、驾驶或者乘坐公共汽车等,但当终端移动速度达到60~120km/h时,数据传输速度将有所下降。这是能够在相邻基站之间切换的第一个场景。在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将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差的情况下,tcp/ip会话不中断,但应用层业务可能有一定的中断。切换完成后,qos将重建到初始级别。简单移动和全移动网络需要支持休眠模式、空闲模式和寻呼模式。移动数据业务是移动场景(包括简单移动和全移动)的主要应用,包括目前被业界广泛看好的移动e-mail、流媒体、可视电话、移动游戏、移动voip等业务,同时它们也是占用无线资源较多的业务。

应用技术篇4

关键词:PLC技术;应用;工业控制

现代工业生产中,通过人力进行设备的操作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生产的质量要求,无论在铲平的质量还是系统的控制水平上,手动操面对现代化的高要求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而在电气控制领域中,PLC以其强大的性能和优点成为了国内外采用的最普遍的控制技术。尤其在一些生产环境恶劣额的领域中,该技术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仍旧保持稳定可靠的工作性能,并且对于外界的干扰抗性较高,因此受到了追捧。PLC技术集中了传统生产过程中控制、仪表以及电气于一体,能够根据控制系统实际的要求以及规模进行灵活的组成,从而满足工业化生产中的不同需求。从本质上讲PLC为工业控制而生,无论是结构还是体积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是目前机电一体化中控制设备的理想选择。微电子技术是PLC控制系统的发展基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挥在那PLC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但是功能上却更加的强大。国际工业领域中PLC已经成为了控制系统的标准配置,在所有工业企业中都会看见PLC系统的身影,可以说,PLC系统已经成为了当前工业自动化的支柱。

1 技术特点

1.1 可靠

工业生产中由于生产环境相对于通用计算机工作环境而言相对,因此PLC系统必须具备较强的干扰抗性,且能够稳定的在恶劣环境中平稳运行,例如高湿高温以及电气干扰强等环境下,PLC系统仍旧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1.2 方便

(1) 便捷的操作:针对PLC系统而言,其操作的方便性主要体现在程序的更改以及输入等操作的便捷上。PLC程序的编辑通常都会采用编程器,并且直接根据需要顺序寻找继电器编号、接点号以及地址编号便可以进行更改。

(2) 方便的编程:在PLC的程序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设计语言。

(3) 维修简单:若系统出现故障,则通过使用系统的自我诊断便可以判断系统的故障出自软件还是硬件,根据相关的故障信号指示灯以及代码,维修人员能够快速的寻找到故障产生的部位,或者通过显示屏显示的信息或者编程器现实的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节省了维修的时间,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1.3 灵活

(1)编程方面:在PLC的编程中可供选择的编程语言多种多样,只需要其中一种便能够完成系统的编程。

(2)扩展方面:根据应用规模的发展PLC会适应这种发展状态,从而对输入卡件、输出卡件的点数进行增加,从而使得单元容量以及功能得以扩展,此外容量的扩大功能的增强也可以通过多台PLC之间的连接予以实现。

(3)操作方面:该种特性可以大大降低设计工作量,并对安装施工以及编程的工作量予以降低,具有较为灵活的操作特点,便于对系统进行管理控制。

1.4 机电一体化

PLC的产生本身就具有针对性,是为工业控制而生,因而在体积上更小,并且功能越来越强大,拥有较强的干扰抗性,有机联合了电气部件同机械部件,并综合了计算机以及电子仪表。

2 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环境

(1) 温度。系统的工作环境温度应当大于零度小于55摄氏度,并且避免同发热严重的器件相邻,保证具有足够的通风散热空间。

(2) 湿度。以控制系统的绝缘性保护为目的应当保证系统工作环境湿度小于85%。

(3) 震动。应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震动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如采用减震胶等。

(4) 空气。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氯化氢、硫化氢等。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PLC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

(5) 电源。PLC对于电源线带来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在可靠性要求很高或电源干扰特别严重的环境中,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

2.2 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来源

(1) 干扰源及一般分类。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其原因是电流改变产生磁场,对设备产生电磁辐射;磁场改变产生电流,电磁高速产生电磁波。通常电磁干扰按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作用于信号两极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干扰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2) 干扰来源分析

a. 强电干扰:电网供电是PLC系统的电源来源,由于电网会覆盖在较广的范围中,因而会在磁场的作用下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压。

b. 柜内干扰:若控制柜中布线较乱则容易在PLC系统中产生干扰,另外负载的大电感性以及高压电器也同样会产生干扰。

c. 信号线引入:各类同PLC控制系统进行信号传输的数据线,除了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传输外,还会有外界的干扰信号对线路进行侵袭。干扰产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变送器的电源或者仪表电源产生的电网干扰,这些往往不受到重视;另一种是受到空间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而出现的感应干扰,即外部感应干扰,这种干扰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引发I/O信号异常或者测量精度的下降,甚至会损伤元器件。

d. 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PL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e. 内部干扰: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及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

3 结束语

干扰是PLC系统中相对较为复杂的难题,在进行抗干扰设计中需要综合的对各种影响因素予以考虑,如此才能有效的消除干扰对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才能保证控制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且随着PLC技术不断的成熟,其可应用领域更加的广阔,如何才能够使得PLC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中发挥最大的价值是新时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不得不承认,PLC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并且随着技术的完善其铲平种类将会更多,规格也会更加齐全,作为目前通用网络以及自动化网络的核心组成,其在工业中的发展前景也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马彪.基于PLC技术的电气自动化分析[J].科技风,2012.

应用技术篇5

英文名称:Applied Energy Technology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能源研究所;黑龙江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省能源研究会;黑龙江省节能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3230

国内刊号:23-1184/TK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应用技术篇6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一般分为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等,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例,笔者简单谈谈在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的几点思考。

一、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任务设计的过于简单,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的过于困难,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教者要多方考虑、全面衡量。笔者在实践中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任务要有针对性,即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设计一个8行4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

其次,设计的任务要有阶梯性,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围绕同样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多个不同难度的任务。任务相同、难度不同,这样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就必须进一步分解、细化,从而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兼顾到所有学生。

二、分析任务

任务给出后,作为教者首先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每一个任务都包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对于旧知识点,任务的实施有没有对学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对于新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能自己解决等等。教者对任务进行适当地分析,有利于学生在后面能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WORD一章制作电子小报时,很容易设计这样的任务,让学生结合一定的主题自己制作一份美观的电子小报。那么在制作小报时,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呢?对于旧的知识点,例如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的编辑、表格的制作等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呢?要不要根据大任务再设计一些小任务呢?如小报的标题用艺术字设置,框架用文本框来做等等。

三、完成任务

任务设计、分析完成之后,就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完成任务。信息技术课跟其他课程不一样,操作性较强而且都要借助于上机实践完成。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差异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再加上具体操作的多样性,导致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还以制作小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对“艺术字”的基本编辑方法不是太清楚,有的学生对应用图片、自选图形的组合、美化不了解,有的学生对图文混排的方法不熟悉……如果都采取“一锅端”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就很有必要。

四、评价任务

应用技术篇7

在Ajax应用中,页面中用户的操作将通过Ajax引擎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然后将返回结果提交给客户端页面的Ajax引擎,再由Ajax引擎来决定将这些数据插入到页面的指定位置,这样每个用户的行为会变成对Ajax引擎的一次JavaScript调用,实现了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对部分数据进行更新,降低了网络流量,减轻了服务器和带宽的负担,节约空间和成本,可以调用XML等外部数据,进一步促进页面显示和数据的分离,它是一种基于标准化的并被广泛支持的技术,不需要下载插件或小程序。 

1 Ajax使用的技术 

Ajax使用的最核心的技术是XMLHttpRequest,它是一个具有应用程序接口的JavaScript对象,能够使用HTTP协议连接一个服务器,目前许多浏览器都支持它。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Ajax可以像桌面应用程序一样只同服务器进行数据层面的交换,而不是每次都刷新页面。 

JavaScript是一种在Web页面中添加动态脚本代码的解释性程序语言,利用它能执行许多复杂的任务,其核心已经嵌入到目前主流的Web浏览器中,Ajax利用JavaScript将DOM、XHTML、XML及CSS等技术综合起来并控制其行为。 

2 Ajax的工作流程 

2.1 发送请求 

Ajax可以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实现采用异步方式在后台发送请求。通常情况下,Ajax发送请求有两种,一种是发送GET请求,另一种是发送POST请求。但是无论发送哪种请求,都需要经过以下4步骤。 

1)初始化XMLHttpRequest对象。为了提高程序的兼容性,需要创建一个跨浏览器的XMLHttpRequest对象,并且判断XMLHttpRequest对象的实例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则给予提示。 

2)为XMLHttpRequest对象指定一个回调函数,对于返回结果进行处理。具体代码如下: 

3)创建一个与服务器的连接。在创建时,需要指定发送请求的方式(即GET或POST),以及设置是否采用异步方式发送请求。 

4)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利用XMLHttpRequest对象的send()方法可以实现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该方法需要传递一个参数,如果发送的是GET请求,可以将该参数设置为null;如果发送的是POST请求,可以通过该参数指定要发送的请求参数。 

2.2 处理服务器响应 

当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需要处理服务器响应。条件不同时,服务器对不同的请求有不同的响应结果。XMLHttpRequest对象提供了两个用来访问服务器响应的属性:一个是responseText属性,返回字符串响应;另一个是responseXML属性,返回XML响应。 

2.2.1 处理字符串响应 

字符串响应通常应用在响应不是特别复杂的情况下。如,将响应显示在提示对话框中,或者响应只是显示成功或失败的字符串。将响应显示到提示对话框中的回调函数的具体代码如下: 

Function getResult(){

if(http_request.readyState==4){ 

if(http_request.states==200) 

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else{ 

alert(”您所请求的页面有错误!”);}}} 

如果需要将响应结果显示到页面的指定位置,也可以先在页面的合适位置添加一个 或标记,设置该标记的id属性,如:div_result,然后在回调函数中应用以下代码显示响应结果。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_result”).innerHTML=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2.2.2 处理XML响应 

如果在服务器端需要生成特别复杂的响应,那么就需要应用XML响应。应用XMLHttpRequest对象的responseXML属性,可以生成一个XML文档,而且当前浏览器已经提供了很好的解析XML文档对象的方法。以下代码可以实现在回调函数中遍历保存留言信息的XML文档并显示在页面中。 

被遍历的XML文档结构如下: 

 

你现在好吗? 

 

天天向上 

3 Ajax重构 

Ajax的实现主要依赖于XMLHttpRequest对象,在调用它进行异步数据传输时,该对象的实例在处理完事件后会被销毁,若不对该对象进行封装处理,在下次需要调用它时则需重新构建,且每次调用都需要写大段代码,使用非常不便。目前很多开源的Ajax框架都提供了对XMLHttpRequest对象的封装方案,但是如果用这些框架需要加载很多额外的资源,这势必会造成服务器资源浪费。而Javascript脚本语言支持OO编码风格,通过它可以将Ajax所必须的功能封装在对象中。实现Ajax重构的步骤如下: 

1) 创建一个单独的JS文件,名称为AjaxRequest.js,在该文件中编写重构Ajax所需的代码。 

2) 在需要应用Ajax的页面中应用以下的语句及步骤(1)中创建的JS文件。 

 

3) 在应用Ajax的页面中编写错误处理函数、实例化Ajax对象的方法和回调函数。 

4) 在页面中添加设置系部的下拉列表和设置班级的下拉列表,并在系部下拉列表的onChange事件中,调用getClass()方法获取系部对应的班级。 

5) 编写获取居住地的Servlet实现类AbodeServlet,在该Servlet中的doGet()方法中编写编写代码用于根据传递的action参数执行不同的处理方法。 

6) 在AbodeServlet中编写getDepartment()方法。在该方法中,从保存系部信息的Map集合中获取全部的系部信息,并将获取的系部信息连接为一个以逗号分隔的字符串输出到页面上。getDepartment()方法的具体代码略。 

7) 在AbodeServlet中编写getclass()方法。在该方法中,从保存系部信息的Map集合中获取全部的班级信息,并将获取的班级信息连接为一个以逗号分隔的字符串输出到页面上。getclass()方法的具体代码略。 

8) 为了在页面载入后显示默认的系部,需要在页面的onLoad事件中调用获取系部的方法getDepartment()。具体实现如下: 

window.onLoad=function(){ 

getDepartment();} 

4 几个注意问题 

4.1 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Ajax使用了大量的Javascript和Ajax引擎,这些内容需要浏览器提供足够的支持。目前对此提供支持的浏览器有IE5.0及以上版本、Mozilla1.0、NetScape7及以上版本,但是Mozilla提供XMLHttpRequest对象的方式不一样。因此,使用Ajax的程序必须测试针对各个浏览器的兼容性。 

4.2 安全问题 

安全性是互联网服务日益重要的关注点。Ajax应用主要面临以下安全问题。 

1) JavaScript本身的安全性 

当在web浏览器中执行JavaScript代码时,用户允许任何编写的代码运行在自己机器上,给网站带来安全隐患。为此,浏览器厂商提出在一个沙箱中执行JavaScript代码。沙箱是一个只能访问很少计算机资源的密闭环境,从而使Ajax应用不能读取或写入本地文件系统。提高了客户端JavaScript的安全性。 

2) 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安全问题 

对于涉密数据信息,在进行HTTP传输时,可以对数据加密。 

3) 客户端调用远程服务的安全问题 

在Ajax应用中应该将所有的Ajax请求都发送到控制器,由控制器负责检查调用者是否有访问资源的权限,而所有业务逻辑组件都隐藏在控制器之后。 

4.3 性能问题 

由于Ajax将大量的计算从服务器移到了客户端,浏览器就承受更大的负担。Ajax的核心语言是JavaScript,而JavaScript并不是高性能语言,其对象也不是轻量级的,特别是DOM元素会耗费大量内存,因此需要开发者尽力提高JavaScript代码的性能。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优化Ajax应用的执行速度:1)优化for 循环;2)尽量使用局部变量,少用全局变量;3)尽量少用eval;4)将DOM节点附加到文档上;5)尽量减少点”.”操作符的使用。 

4.4 中文编码问题 

Ajax不支持多种字符集,其默认的字符集是UTF-8,所以在应用Ajax技术的程序中应及时进行编码转换。否则程序中的中文字符将变成乱码。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会产生中文乱码。 

1) 发送路径的参数中包含中文,在服务器端接收参数值时产生乱码 

将数据提交到服务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GET方法提交,另一种是使用POST方法提交。对于这两种方法,在服务器端接收参数值时解决中文乱码的方法不同。 

当接收使用GET方法提交的数据时,要将编码转换为GBK或GB2312。例如将系部名称的编码转换为GBK的代码如下: 

String selDepartment=request.getParameter(“parDepartment”); //获取选择的系部 

selDepartment=new String(selDepartment.getBytes(“ISO-8859-1”),”GBK”); 

当接收使用POST方法提交的数据时,要将编码转换为UTF-8。例如将用户名的编码转换为UTF-8的代码如下: 

String userName= request.getParameter(“ user”);//获取用户名 

userName=new String(userName. getBytes(“ISO-8859-1”),”UTF-8”); 

2) 返回到responseText或responseXML的值中包含中文时产生乱码 

因为Ajax在接收responseText或responseXML的值时是按照UTF-8的编码格式进行解码的,所以如果服务器端传递的数据不是UTF-8格式,在接收responseText或responseXML的值时有可能产生乱码。解决办法是保证从服务器端传递的数据采用UTF-8格式。 

5 小结 

Ajax技术可以减轻服务器的负担,实现客户端无刷新更新页面,运用了更加先进、更加标准化、更加高效的Web开发技术体系,是一个客户端技术,可以适应任何服务器端技术。Ajax正逐渐进入Web开发主流。 

参考文献: 

[1] 聂哲,范新灿,张霞.JSP动态Web技术实例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应用技术篇8

关 键 词:ZigBee、自组织网、应用前景

【分类号】:TP212.9;TN929.5

一、前言

基于IEEE802.11.4协议的一簇扩展集的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功耗、低复杂度、高可靠的无线数传网络技术。随着我国物联网正进入迅速发展期,ZigBee也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它主要针对低传输速率、低功耗方向的射频应用,如室内环境的距离测量、无线开关控制照明以及小范围的消费电子产品等。

二、ZigBee技术简介

ZigBee是一个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网络标准,它的低成本使之能广泛用于无线监控方向的应用;它的低功耗使之能有更长的工作周期;它所支持的无线网状网络使之能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ZigBee协议的物理层和MAC层直接采用的是IEEE802.11.4的标准,即物理层(PHY)采用直接序列展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技术,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将一个信号分为多个信号,再经由编码方式传送信号,避免干扰。在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主要是沿用IEEE802.11系列标准的CSMA/CA方式,以提高系统兼容性。ZigBee的高层协议则由ZigBee联盟所主导,定义了网络层(Network Layer)、安全层(Security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及各种应用产品的资料(Profile)。

ZigBee网络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十分类似于现有的移动通信的CDMA或GSM网络。在整个网络范围内,每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类似于移动网络基站,网络节点间可以相互通信,通讯距离从标准的75米可扩展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并且支持无限扩展。同时整个ZigBee网络还可与现有的其他网络进行相互连接和互相通信。但和CDMA网或GSM网不同的是,ZigBee网络主要是为传输自动化控制数据而建立,而移动通信网CDMA网或GSM主要是为语音通信而建立;移动通信网的每个基站价值一般都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而每个ZigBee“基站”却不到1000元人民币,所以具有简单,使用方便,工作可靠,价格低的特点。另外每个ZigBee网络节点不仅本身可以作为监控对象,还可以自动中转别的网络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资料。除此之外,每一个ZigBee网络节点(FFD)还可在自己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和多个不承担网络信息中转任务的孤立的子节点(RFD)无线连接。

三、ZigBee通信方式

ZigBee技术采用的自组织网状网进行通信,网状网通信实际上就是多通道通信,在这个网络中相当于每人持有一个ZigBee网络模块终端,只要他们在彼此的网络模块的范围内通信,通过动态路由彼此自动寻找,迅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ZigBee网络。并且,即使人员移动,网络模块终端还能够通过对原有网络进行刷新重新寻找通信对象,确定彼此间的联络。

在自组织网络中采用的是动态路由。所谓动态路由是指在网络中传输数据之前,传输的路径并未预先设定好,而是通过对网络在当时可搜索、利用的所有路径进行选择,分析所有路径的位置关系以及远近,最后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而在网络管理软件中,路由路径的选择使用的是“梯度法”,也就是说先选择最近的一条路径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如果传不通再选择另外一条较远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以此类推,直到数据送达目的地为止。因为在实际传送过程中,预先设定好的路由路径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被中断,或者过于繁忙而不能进行及时传送。所以使用动态路由再结合网状拓扑结构,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这样就能解决自组织网的通信问题。

四、ZigBee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因此物联网的应用有三个层次,一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Internet、广电网、通信网或下一代Internet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包括手机等终端。

ZigBee读写器具有短距离、多点、多跳优势的无线通讯产品,能够增加无线通讯能力。产品有效识别距离1500米,最高识别速度可达200公里/时,同时可识别 200 张标签。其性能稳定、工作可靠,信号传输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该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门禁、考勤、会议签到、及高速公路、油站、停车场、公交等收费系统等各种领域。还具有防水、防雷、防冲击,满足工业环境要求等优势。

ZigBee与物联网二者在很多领域有着密切的结合,例如停车场车辆免伸手出入控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驾校考试系统、机动车电子牌照自动识别系统、高速公路ETC电子收费系统、公交车进出站“标杆”自动管理系统、家校通学生出入校平安短信系统等。

以ZigBee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例:一般大型停车场可分为四个部分:入口管理系统、停车泊位及防盗报警系统、出口收费管理系统、中心管理系统。当车辆进入停车场感应区时,在距离10~15m时,由协调器发送信号,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ZigBee识别标签(车载路由节点)。识别标签自动连接到协调器,并向协调器发送芯片内部存储的车辆相关信息。由协调器将读出的信息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传输到控制台。确认进行后,控制台根据现有车位安排停车位置,从起始位置开始,经ZigBee识别标签与路由节点及协调器通信,确定行驶路径,途经中间位置,最后到达限位位置(停车位置)。停车结束后,也同样经由同样方式出停车场,根据时间计费,然后使得ZigBee识别标签休眠,完成整个过程。而中心管理系统在线监控停车场进出日期、收费及停车场内部所有车辆安全状况,处理并记录停车场内部的各种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 薛晓明,移动通信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应用技术篇9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呈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为电子行业培养高端人才的专业,这就给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注重时代性和科技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符合时展要求。但是,现阶段,该专业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主要以单一的讲授模式为主,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聆听受教的被动地位。讲授模式下,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丰富的学科内容,增加知识,具有时效性和高效率的特点。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发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和自主性,该种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受压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该种模式下,以传统的黑板加粉笔为主,教学方法落后,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原理知识,只能通过口述和简单的描绘为主,不利于学生思维开放性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较为松散。这是该专业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应用电子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2.1教学方式信息化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例如,在课前做好幻灯片,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增加了知识和课时容量,并且,幻灯片之间可以进行超链接,方便把各知识点相连,及时巩固复习旧知识,增加新知识,大大提高了知识的有机程度。其次,利用各种便捷软件进行演示教学,尤其是对某些专业概念的教学,可以采用CAI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利用浅显易懂的表述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2.2教师备课资料完备,减轻教师工作量

传统条件下,教师备课要查找大量的资料文献,在庞大的书库中寻找所需的有限资源,需要不停的翻书,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资料不完备,教师的工作量较大,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只需在电子数据库中输入关键字搜索,就能找到海量的数据信息,备课资料更为全面新颖,教师可以将上课用的文件资料等放到云端硬盘,在课堂上直接下载就能使用,方便快捷,不用在厚重的一堆书中查找。该专业教学不仅抽象,而且灵活,因此,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2.3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具有很高的科技性,且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知识的更新也较快,众多的课程和实验在不断增加和变换。学校专业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教授众多的知识内容,面临课时少但内容海量的矛盾,与此同时,课程内容陈旧,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之间也存在矛盾,常常是教学内容与该行业发展相脱节。

2.4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环境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需要做大量实验,学生需要在试验中掌握和理解知识,因此,多数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参与,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掌握丰富的理论原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因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实验条件有限,难以满足复杂的实验条件要求,再加之部分实验的操作难度较大,操作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性,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物演示。在此情况下,有些教师就简单的讲述实验原因、条件、步骤和结果,只需学生记住原理即可,这显然违背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客观规律,所学知识理解不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就便捷的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实验演示过程、实验数据和结果等,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整个实验具体流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3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的素养,不仅要有教学能力、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这样的教师还较缺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经常观摩一些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精品课程,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其次,虽然信息技术能够给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带来巨大的优势和好处,但同时也应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知识内容都适合融入信息技术,融入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而不是为了纯技术层面的展示,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要避免学生的兴趣落在信息技术操作过程本身,不能过分注重信息技术操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到抽象与直观互补,具体与抽象并重,遵循学生认知的科学规律。

4总结

应用技术篇10

1.滴灌

1.1滴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滴灌是将具有一定的压力水,过滤后经滴灌系统及滴水器均匀而缓慢地滴人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局部灌溉技术。滴灌具有以下特点: (2)灌水均匀:滴灌可有效控制每个滴头的出水量,灌水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

(3)节能:滴灌工作压力要比喷灌低得多,节能,灌溉水利用率高,所以减少了抽水量,相应也减少了抽水的能量,这在高扬程灌区效果更明显。

(4)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滴灌几乎可以适应任何复杂的地形,甚至在乱石滩上种的树也可滴灌。滴灌的灌水强度低,可以适应人渗率低的粘性土壤,又由于灌水时间长,勤浇勤灌,即使在透水性很大的砂性土壤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深层渗漏。在一定条件下,滴灌还可适应于微咸水灌溉。

(5)增产:保持稳定的土壤湿度,提高作物产量,增强耐盐能力,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施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养分条件,可同时提高产品品质。

(6)省工:滴灌便于自动控制,节省劳动力,滴灌还可用来施肥和喷洒其它农药,即省肥(药),又省力,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