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十篇

时间:2023-04-04 18:08:06

云计算

云计算篇1

被科技部称之为IT产业第四次革命的云计算,就像旋风一样在中国数个主要城市扫过。北京定下了500亿元的规模目标,广州则以150亿为方向,深圳的计划是要培育十家年收入超亿、超十亿的云计算企业……

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1万亿元。尽管许多人至今也无法弄明白到底什么是云计算,但这并不妨碍投资者对于这一领域的热情。短短的两三年之内,产业资本、民间资本,纷纷在政府政策的护驾下,一头扎进了这个云遮雾绕的“谜团”中。

云计算会像人们预期中的那样,成为未来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吗?前有新能源投资的混乱与盲目,云计算投资会重蹈覆辙吗?对这股云计算投资热潮,到底是政府意志,还是产业趋势所致,抑或资本的魔手在驱动这个领域“”?

多方会战云计算

云计算的规模投资,已经拉开帷幕。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约280亿美元,预计2015年能达到730亿美元,年均增长27%,是传统IT的5倍左右。

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对《英才》记者表示,民间资本对于云计算领域的投资主要是受近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刺激。

在去年底,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深创投等7家社会投资机构组成的“资本群”,对北京云计算产业链关键环节的14家企业进行投资,总额达2.03亿人民币。根据投中集团的一份研报,去年初仅世纪互联、盘石、思源信息等三家与云计算相关的企业就获得了来自多家机构共计6000万美元融资。

然而民间投资仅是云计算投资的冰山一角。有调查显示,与国外靠企业巨头推动云计算不同,国内云计算的主要推手是各地方政府。

中国云基地的发展早已是风起云涌,除了“北上广”提出打造“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外,全国二三线城市的“造云”项目,也纷纷批量上马。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云计算产业基地,数量目前已接近20个。

2011年10月,发改委针对五个试点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的首批资金支持批复,扶持资金规模达到15亿元,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金蝶软件在内的十多家企业,均获得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扶持资金。

王宁远认为,云计算其高效、大规模、虚拟化、按需分配等特点,在电信、教育、医疗、石油化工等领域都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因此政府的巨大投入,也就不难理解;但一位业内人士也告诉《英才》记者,实际上企业投入了更多的钱,与政府投资比约为4:1。

除了地方政府的极力推动外,IT产业巨头们也是云计算领域投资的另一大户。

浙江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表示,国内云计算项目80%以上又被IBM、惠普等巨头包揽。保腾创投的投资经理李波告诉《英才》记者:“像IBM这样的大型IT企业为了配合其整体的战略也会将资金投入到云计算领域中来”。

相关资料显示,联想集团企业级产品制订了三步走战略,在其第三步中就是2014—2015年,联想将提供云计算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为了应对云计算未来发展主要趋势,华为也推出了华为CloudFabric解决方案。IBM同样也通过“蓝云”来聚焦云解决方案。各大IT巨头均将自己未来的关注点放在了云计算领域。

不成熟的生态链

如火如荼的投资热情,是否会得到预期中的回报,恐怕就如同云计算的概念一样,难以有统一的说法。

事实上,在2006年产生“云计算”概念后,业界对其定义不下10种,各个IT企业根据自己方式的去定义云计算。

微软将云计算定义为“云+端”和“软件+服务”,而亚马逊则将云计算限制于通过网络访问的存储、计算机处理、信息排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入式服务。除此之外谷歌、雅虎、阿里巴巴、网易、360等都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是被重新包装过的概念。它其实是一种能力的提供,具体在上面跑什么业务,在不同的行业,企业表现形式会非常不同。”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啸认为。

国都证券分析师张咏梅亦向《英才》记者表示,“云计算是一种方法和工具,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被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之中,产生不同的效果,产品和盈利模式也不同”。

正由于被应用的极为广泛,云计算的盈利模式也是众说风云。

“亚马逊、微软云的网页门户上,有明确的定价,既然连计费模式都出来了,云计算的盈利模式已经相当成熟了。”世纪互联技术战略与政府事务部首席专家李志宵说,但银河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周存宇和李波则认为,现在国内云计算领域的盈利模式完全不成熟。

网宿科技(300017.SZ)的一位内部人士就告诉《英才》记者:“我们一直在做云计算的产品,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还没有推出面向客户的产品”。

不仅如此,业内人士告诉《英才》记者,云计算的发展一直受到来自安全、标准以及技术等问题的制约。

不过,无论盈利模式是否明确,另一些利益问题则可能更加明确。

有调查曾指现在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受益于政府为云计算项目所提供的优惠条件,如:廉价的土地,水电、税收的减免等。

利用云计算的名义进行圈地,也早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多位被采访者向《英才》记者表示,这种现象并不在少数。李志宵也认为,“现在国内云计算的生态链并不像PC,互联网那样成熟。”

这似乎与光伏、LED等产业投资的曾经经历颇为相像。当年光伏发展得到了大量资金的投入,但由于缺乏需求预计,造成明显的产能过剩,许多光伏企业因此折戟沉沙。

不过,处在光伏产业链上设备制造商依然赚足了丰厚的利润。云计算是否会重演这一幕呢?

王啸则对《英才》记者表示:“现在政府主导所谓的云计算基地是要建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只是铺路,路上跑什么车,这需要一段时间,而且需要商业化运作才能把它做好,才能找到真正的用户需求”。

云计算篇2

【 关键词 】 地理信息科学;数字地球;云计算;空间计算;时空;高性能计算;地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1 引言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肯尼迪。在全球化和人类活动地域扩张的21世纪,理解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Brenner 1999; NRC 2009b)。这些变化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发生,这个范围可以小到个人或周围的小空间,也可以大到整个地球(Brenner 1999)。我们用时空维度来更好地记录空间的相关变化(Goodchild 1992)。为了理解、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类已经积累了约十万年或更长时间发生的变化的宝贵记录。这些记录通过各种传感技术获得,这些传感技术包括我们人类的视觉、触觉和感觉,以及最近发展的卫星、天文望远镜、原位传感器和传感器网(Montgomery and Mundt, 2010)。传感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记录的精度和时空范围。总的来说,我们已经积累了EB级的记录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集每天以PB级的速度在增加(Hey, Tansley and Tolle 2009)。

云计算的出现为解决地理科学的挑战,即能够灵活访问广泛集中的、实体化的以及负担得起的计算机资源,带来了可能的解决方案(Cui et al., 2010; Huang et al., 2010)。21世纪的地理空间科学与所描述的密集问题可以受益于最新的云计算框架,并充分利用时空原理以优化云计算。要抓住云计算和地理空间科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引入了空间云计算:a)解决地理空间科学中的4个密集问题;b)促进实施和优化云计算汇集、弹性、按需以及其他特点。

2 空间云计算(Spatial Cloud Computing (SCC))

云计算正在成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政府机构正在促进它的使用以降低启动、维护和能源消耗成本(Buyya et al., 2009; Marston et al. 2011)。结合地理空间科学,几个试验性的云计算项目正在诸如FGDC、 NOAA和 NASA等联邦机构内实施。商业机构,如微软、亚马逊和ESRI正在调研如何在云计算环境中操作地理空间应用,了解如何最好地适应这个新的计算模式。早期的调研发现云计算不仅能够帮助地理空间科学,而且能够采用时空原理进行优化以最好地使用分布式计算资源(Yang et al., 2011)。地理空间科学问题具有强时空约束和原则,能够通过系统地考虑通用时空规则来获得最好的答案(De Smith 2007; Goodchild 1990; Goodchild et al., 2007; Yang et al., 2011b):1)物理现象是连续的,数据表示在时空上是离散的;2)物理现象在空间、时间和时空关系上是异构的;3)物理现象在局部地理域上是半自治的,并且能够被分割和合并;4)地理空间科学和应用问题包括数据存储、计算/处理资源、物理现象和用户的时空位置;上述四种位置的相互作用随空间分布强度愈发复杂;5)时空现象越接近越相关(Tobler' first law of geography)。

一个支持地理空间科学的云计算平台应该利用上述时空原则和限制,以便以一种时空形式更好地优化与使用云计算,而不是设置限制条件和重新设计应用架构(Calstroka and Waston 2010)。

时空云计算涉及地理空间科学驱动的计算规范,通过将分布式计算环境应用于地理空间和其他科学发现,其能够被时空原则所优化。

空间云计算框架包括物理计算基础设施、分布在多个区域的计算资源,和用来管理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的资源的空间云计算虚拟服务器。

空间云计算可以用一个架构来表示,这个架构包含物理计算基础设施、分布在多个区域的计算资源,以及一个管理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的资源的空间云计算虚拟服务器。

空间云计算环境的核心组件主要通过结合时空原则的SCCM来支持地理空间科学,以寻求计算资源的优化。基于传统空间云计算平台和核心GIS功能是能够实现的,例如动态重投影和空间分析。本地用户和系统管理员通过SCCM管理接口,能够直接访问私有云服务器,云用户能够通过空间云门户访问云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IaaS、PaaS、SaaS和DaaS环境在云计算与地理信息科学两方面可用的一致性。在下一节中,我们使用四种有代表性的应用来说明四种密集的问题。

3 空间云计算应用

为说明云计算如何能潜在解决四个密集问题,我们选择了四个科学和应用场景来分析这些问题、时空原则和潜在空间云计算解决方案间的内在联系。

3.1 数据密集型

地理空间科学中的数据密集型问题至少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1)利用专门的投影和地理坐标系统,多维地理空间数据在二维以上空间表示;2)诸如卫星观测、照相获取、或者模型模拟,会收集或产生海量多维数据;3)数据的全球分布。许多数据密集型的应用访问和数据整合,因此,大数据可能在快速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或者通过组合技术实现最小传输。

为解决这些数据密集型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DaaS——分布式的目录和基于空间云计算的门户,来发现、访问、使用地理空间数据。这个DaaS基于Microsoft Azure, Amazon EC2和 NASA 的地理空间社区的云服务上正在进行开发与测试。

空间云计算可考虑拥有和使用数据、服务、计算和终端用户的位置、能力、容量和质量等信息并予以优化,当然是在计算、地理空间科学和应用使用时空原则的情况下。

3.2 计算密集型

计算机密集型是地理空间科学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在地理科学元素中,在信息/知识的数据挖掘、参数提取和现象模拟应用中计算密集型问题愈发突出。这些问题包括:1)地理空间科学在建模和分析方面天然是耗费计算资源的;2)参数提出需要运行复杂的地球物理算法,以从海量观测数据中获取现象值(Phenomena Values),这个复杂的算法运算使得参数提取更具有计算密集型特征;3)当考虑到地球系统的所有动态参数时,模拟地理空间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周期性的现象模拟密集计算的不断循环,高性能计算机常用来提升此类计算速度。更重要的是,现象处理的时空原则可用来优化分布式计算单元的组织,以实现时空科学模拟和预测(Govett et al., 2010; Yang et al., 2011)。这些原则对于实现数据挖掘、参数提取、现象模拟的云计算来优化计算资源也是很关键的(Ramakrishnan et al. 2011; Zhang et al. 2011),主要通过:1)利用动态需求和能力,为计算工作选择最匹配的计算单元;2)并行化操作单元以降低这个处理时间或提高整个系统的可操作性,3)利用更加匹配的工作、计算应用以及存储与网络状态,优化整个云操作性。由于科学算法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最好的实现平台是PaaS和IaaS。

3.3 并发访问密集

互联网的发展和“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将正确信息提供给任何人”的理念,使得基于位置的地理空间服务流行开来(Jensen 2009),并允许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并发访问系统(Blower 2010)。例如,Google Earth通过其SaaS支持数百万互联网用户并发访问。这些并发密集型访问在某一时间(例如2011年3月日本海啸和地震期间)非常密集,而在另外时间则很少。为更好地满足这些并发访问,空间云计算需要弹性调用更多的来自不同区域的服务进程来应对访问峰值。

实验证明计算进程越多,性能越高。弹性自动提供和释放计算资源允许我们共享其他无并发访问峰值的应用的计算资源,以应对当前的并发访问峰值。

3.4 时空密集型

为更好地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一些被收集的地理空间数据是基于时间序列的,将已有的观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的重建工作也已实施。时空密集型的重要性体现在时空索引(Theodoridis and Nascimento, 2000; Wang et al., 2009)、时空数据建模方法(Monmonier, 1990, Stroud et al., 2001)、地球科学现象关联分析(Kumar 2007)、飓风模拟(Theodoridis et al., 1999)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传输负载与拓扑复杂性上飞速发展)(Donner et al., 2009)之上,面临着的挑战也来自于这些。

针对数据采集,不同的路径传感器、照相机以及公众探测技术用来获取实时的交通状态信息(Goodchild 2007)。已存在的路径连接和节点也被添加进来作为基础数据。模型模拟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进行。不像静态路径规划可利用Dijkstra算法实现,近实时的路径规划则不能如此(Cao 2007),我们不得不针对每一个路径规划请求进行准实时的计算。此复杂性给计算和地理科学带来很大的挑战。由于路径规划请求的动态特点,我们不能为应对最大量的用户而去维持最大的计算能力,通常我们不需要全部的计算能力。云计算提供的弹性与按需特征能够用来解决这个问题,PaaS最适合这种应用。

4 机遇与挑战

这篇论文罗列了21世纪地理空间科学面临的诸多巨大挑战:数据、计算、并发和时空分析密集特征。我们论证采用空间特征的云计算的最新进展能够为解决这些巨大挑战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

时空云计算的成功依赖许多因素,例如时空云计算在能够采纳云解决方案的地理空间科学家中的推广,在能够采纳时空原则进行设计、建设和部署云平台的计算科学家与工程师中推广。我们列举了几个方面,包括:

4.1 时空原则挖掘和提取

地理空间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利用四维或更多维去表示或描述其演变是可能的。我们已建立了欧几里德和其他空间去描述这些现象。由于现象的复杂性和多维的庞大,我们力图简化维度,引入现象的特征或模板去帮助更好地在理论和计算环境中表示,使得其具有可计算性。

在地理空间科学中,由于人类活动的扩展和全球化,一些表示方法需要重新定义。例如,我们需要整合陆地区域、海洋和大气进程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好地描述地理空间现象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些时空关系帮助我们形成更好的时空原则,开发多维状态下的时空案例。横向应用需要多领域的不同背景的科学家进行合作。社会上,跨领域和地域的处于分散状态的科学家合作是一个巨大挑战。

4.2 重要的数字地球与复杂的时空科学及应用

Digital Earth要求将我们星球的数字信息进行整合,并开发出地理空间问题的解决方案。理解可预知的模式并提供特定环境下的解决方案,这是非常必要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为人们提供需求便利,而且从长远看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需要研究:a)辨明具有较大影响的基础性的应用,以及需要的计算支持;b)结合可获取的分布式计算能力,分析应用中的四个密集型问题;c)通过考虑云计算能力和时空需求,扩展或指定数学和概念模型到计算机模型,以实现应用的可计算性;d)为决策者和其他最终用户解决或提出问题;e)通过改进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算法、数据结构和模型模拟以改善应用;f)总结经验教训,优化通用云计算技术。

4.3 支持空间云计算(SCC)特征

空间云计算严重依赖计算基础设施的状态,除了工程研究和计算基础设施特征的可用外,网络、CPU、RAM、硬盘、软件许可和其他资源的使用/状态,对于优化使用时空原则的云计算环境也是重要的。

在调研面向解决四种密集型地理空间问题的云计算特征工作中,需要进行扩展研究以更好地理解计算基础设施和应用的时空特性,应用和计算资源的优化调度也是关键的(Mustafa Rafique et al. 2011)。

4.4 安全

云计算公司通常会使用授权和认证技术来保护用户隐私,云服务提供商确保其基础设施安全并拥有可行的保护用户数据与应用的解决方案是必须的。美国联邦首席信息官(The US Federal CIO)正努力合并安全访问与授权成为统一功能,这计划为三个步骤(FEDRAMP 2011):a)安全需求底线;b)持续监控;c)潜在访问与授权。

(注:本文译自《国际数字地球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gital Earth)

译者简介:

翟永(196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和空间数据库系统集成以及安全保密技术。

刘津(1989-),女,学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空间数据库管理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集成。

云计算篇3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能力;存储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3.09

云计算统一管理了大量的物力资源,并将这些物力资源虚拟化,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化资源池[1]。云计算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这样的形式,即客户终端利用远程连接,从网络中获得存储资源、计算资源以及数据库资源等。

1 计算机云计算的特点

首先,云计算具有非常巨大的规模及相应的维护团队。各个大公司如google、amazon、IBM等的云计算后台服务器都数以十万、百万计。这些服务器提供了最为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给终端计算机,病毒很难侵入这个数据存储中心,而且不会轻易丢失。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经过自己存储或者保管的计算机数据才是最安全的,其实这种结论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虽然经过自己存储的这些数据能够看得见,也能够信手拈来,但是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毕竟数据丢失的原因是多重的,比如自身的不当操作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以及盗号木马的侵入等。假如,我们在“云”的另一端存储计算机数据,管理这些数据的人员是将是专业的计算机团队,你就不用担心计算机数据会丢失或者是外泄了,除此以外你的数据还会被这些专家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得到多重的保护,没有经过你个人的允许,别人是很难对你的数据进行分享的。

其次,云计算具有通用性和高扩展性,它并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反而可以动态伸缩,同一个“云”可以支持不同规模的用户和不同需求的应用。

第三,云计算的虚拟化特点弱化了客户端设备的存在感,它对于客户端有相对较低的设备要求,所以非常适合广大群众的使用,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2]。云计算并不是需要终端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不断更新来适应软件的各种要求,只需要让计算机的终端客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桌面或工具,再输入网址就能够享受云计算带来的各种便利。在云计算中,“云”另一端的计算机专业管理人员操控着终端计算机的硬件维护,这些专业人员可以根据终端用户的个人需要来进行软件的安装与升级,同时他们可以帮助你完成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不管是计算机的安全管理策略还是计算机的防病毒措施,都可以在“云”另一端专家的帮助下完成。

最后,例如“云下载”,计算机的云计算能够轻松的将不同设备中间的数据和应用实现共享,并且可能性非常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迅雷。其实这属于一种信息共享技术,网络应用模式中只有一份云计算数据,这些数据在“云”的另一端被保存着,只要你的电子设备能够进入网络你就可以访问并使用同一份数据。同时,在云计算下保存以及管理数据的方式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用户可以通过云计算来做无限多的事情,因为云计算为用户端提供的计算机应用计算能力无限大。

2 云计算的应用方法

计算机的网络数据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也在迅速的发展,海量的数据对硬件形成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云计算可以将这一矛盾的复合体解决[3]。云计算的实现离不开网络,所以用户可以利用云计算进行无限多的应用,云计算对于电脑配置的要求并不高。云计算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自由流通超高的计算能力,这样一来,不管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不必担心需要投入高额的资金在计算机的硬件上,用户们只要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交托给互联网就可以。

计算机云计算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应用以及与互联网有关的应用,当然也可以是多种其它类型的服务,这些都表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是可以被视作是一种商品进行流通的,这种计算能力不仅价格低而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云计算提供给用户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以无限的可能性,用户不用担心基选集硬件的配置问题,云计算的计算能力不会受到计算机硬件配置的约束,因为云计算只要通过网络就能够把一切都解决,甚至还能够实现超级计算这种任务。

3 云计算的发展前景

随着不断扩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用户的需求,计算机终端的服务以及计算水平越来越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计算机的云计算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适时的出现了,虽然云计算在应用中的成就并没有十分显著,但对于它的研发脚步一直没有停,并且不断有新的突破,而且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看重云计算技术[4]。云计算的潜力会在这些大型国际企业以及大量客户需求的推动作用下被慢慢的开发出来,同时会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3.1 有序信息管理

急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有利有弊,大量的信息既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促使了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同时纷繁复杂的信息分类给人类也造成了一种灾难,用户一旦不能快速并准确的从庞大的信息当中寻找到自己要用的信息时,这些信息资源越多,反而越会变成阻碍。这一缺陷被云计算率先发现,云计算试图将这一情况改变,它可以通过网络快速轻松地将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整理出来,使用户能够顺利的根据自身的需求将自己需要的目标信息寻找出来,最终使科学合理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得以实现。

3.2 降低竞争门槛

对中小企业甚至个人而言,资金与规模的不足,专业人才的缺乏等硬伤使他们往往难以与大企业竞争,而云计算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借助云计算的帮助他们可以在少投资少管理少维护的情况下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和大企业一较高低

3.3 创新信息技术

云计算简单来说就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利用自己手中的任何设备使用其它地方的信息以及应用,这使用户能够非常容易的使用小成本设备获得整个网络的计算能力。可以作一个很好地比喻,用户可以将全世界的网络放在自己家里进行使用但只要付小额的费用。新概念以及新思想必然会因为云计算的计算能力以及处理速度而加速出现,云计算还能够加速新技术的出现,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助力。

3.4 友好而又有效

专业人员对于现代科技以及软件的发展速度都感到非常的惊讶,更勿论普通人群。高级和复杂的现代化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用户希望能够得到显而易见的服务,而不是对技术的发达程度以及设备的复杂程度进行慢慢的体验。用户对于友好而又有效的技术更具有倾向性,他们希望买到的不是华丽复杂的科技而是简约便捷的服务。而云计算正好可以满足用户的这些要求,实现云计算在设备要求上不会太复杂,只要比较简单的设备就能够获取计算机网络中的大量应用,不仅有更加先进与快速的服务,还有低廉的成本。

4 结束语

商用数据以及科学数据的计算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膨胀壮大,对于数据的计算能力将会转变成一种战略资本以及战略资源。随着不断深入的“云计算”技术研究以及不断推出的各种类型的产品,用户们都相信新兴的计算机“云计算”模式最终会代替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计算模式。最后,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以及深入研究会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得呼之欲出,所以国内的IT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云计算进行研究,并研发出相关的产品,使世界的IT领域能够为中国的云计算技术研究以及云计算产品让出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孙伟龙.基于IasS云计算的Web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

[2]庞伟伟.简述计算机“云计算”技术的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8):172-173.

云计算篇4

OpenStack 4月16日在美国旧金山举办Design Summit峰会,时间将持续到4月20日。OpenStack的众多支持者将在峰会上讨论云开源代码项目的未来发展,新浪云计算工程师代表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在20日作主题演讲。

OpenStack是一个开源的云操作系统,是由网络主机服务商Rackspace和美国宇航局联合推出的一个云计算项目,目的是制定一套开源软件标准,让用户自己搭建灵活的云计算环境。OpenStack目前已发展成为基于OpenStack软件本身展开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获得业界的广泛支持。

新浪研发部总经理符庆明表示,新浪云计算之所以选择OpenStack有这样几个理由:首先,OpenStack是完全用Python编写的唯一开源的IaaS项目。与C/C++或Java为基础的项目比较,Python项目意味着更容易安装,修改,封装和调试。

第二,因为它是开源的,在部署或升级过程中有错误发生时,通过阅读源代码,我们就可以迅速找到原因,并修复它。

第三,由于有Rackspace的参与,OpenStack实际上是由主机托管/服务提供商行业设计的,因此它非常适用于公有云的大服务器、多租户的工作负载。另外,OpenStack成熟的功能性、hypervisor无关性设计及其可扩展特性等,都让我们非常欣赏。

新浪云计算正式加入OpenStack,成为参与这一全球最大的开源云计算服务研发项目的企业与机构之中领先的IaaS平台研发与业务运营的积极实践者,其贡献与意义将不言而喻。

新浪在bugfix方面的贡献全球排名第九

OpenStack自研发伊始,一直被视作云计算领域的Linux,其推动开放源代码服务的努力得到了众多公司的支持。目前就有超过100个机构参与了代码库的建设,或在其它方面参与该项目。新浪云计算将与OpenStack一起合力打造一套可以管理和配置各种虚拟化技术的IaaS平台,在开源代码库的建设方面将有着不小的贡献。

在最近OpenStack Essex的贡献者统计数据中,新浪在bugfix方面的贡献全球排名第九,在中国公司对bugfix贡献的排名中也是首屈一指。

而在OpenStack社区的活跃性方面,前三甲分别是其老东家Rackspace、Nebula,以及后来者RedHat。从数据中看出,新浪云计算在带动国内广大云技术研发和使用者沟通交流方面,也正积极推动OpenStack社区发展。

云计算篇5

自从PC时代来临之后,C/S(客户端/服务器端)结构开始占据了主流地位,计算能力一直在向客户端倾斜,其结果就是产生了一代行业领袖―微软和英特尔,它们都是从客户端起家的,首先控制住了客户端的计算能力,然后再挺进服务器端,最终还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IBM拥有的强大服务器端计算能力的领导地位。

北京同方安全公司副总经理邵忠岿认为,正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随着互联网这一颠覆性平台的出现,计算能力又慢慢地向服务器端倾斜了,正因如此,“云计算”的概念开始风靡。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同方安全推出了自己的“云终端”产品。此外,邵忠岿表示,很多企业用户面临的一大安全问题就是终端安全,同方推出“云终端”也是希望帮助用户通过这样一种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更好地管理企业终端,从而化解终端安全问题。

“同方‘云终端’是在网络终端机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而开发的。”邵忠岿强调。那么,同方推出的“云终端”产品又与传统的网络计算机有什么不同呢?所谓的“云终端”是在借“云计算”之势炒作?还是逐步兴起的“云计算”真的给网络计算机赋予了新的活力?

对此,邵忠岿回答是: “云终端”开启了“云计算”之门。“云终端与普通的瘦客户机等网络计算机的最本质区别是其本身的软件及服务器端软件的形式有所不同。这是同方自主的一项技术,我们叫做VDP。VDP实际上是一个虚拟桌面协议,以这个协议为核心的Windows终端虚拟桌面服务技术是同方云终端产品的最大特点。”

云计算篇6

2011年,风起云涌。各地政府相继宣布启动云计算战略,并投入大量资金充当云计算产业的“领头羊”;电信、金融、医疗、物流等行业纷纷建设“电信云”、“金融云”、“医疗云”以及“物流云”等各种形态丰富的混合云,推动云应用落地;IT业界的并购活动持续增多,戴尔收购Force10,华为收购华为赛门铁克,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抢占云计算市场先机。

有中国特色的云

在中国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成为主导力量。

北京的祥云,上海的云海,深圳的鲲云,重庆的云端,宁波的星云,无锡的云谷,杭州的云超市,广州的天云,这些耳熟能详的政府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云”。

2011年,政府相继加大了对云计算的投资。然而,投资热潮引发了业界对于云计算“”的担忧。

在赛迪顾问的2011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指出,地方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云计算中心,购置大量硬件设备后,却发现缺乏有价值的实际应用,从而造成了云计算产业目前发展的“空中楼阁”景象。

为此,白皮书认为,政府应抓住云计算战略性机遇,严防利益群体利用云计算圈钱圈地。既需要通过特别的政策和规定促进云计算的发展,更要率先使用云计算提供特定的公民服务,推动切实可行的云服务的落地。

值得欣喜的是,2011年,云计算应用开始落地。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的信息化平台已开始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企业建立的私有云已经帮助企业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推动云计算落地的过程中,三大运营商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2011年,三大运营商相继启动“桌面云”试点工作,并开始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以及虚拟资源服务,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托管”模式,使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变为可能。

并购加剧

不管是“激进”还是“跃进”,不可否认,云计算作为继PC、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IT革命,一场盛宴正在拉开。

精明的设备商当然不会错过这笔大买卖。2010年年底,传统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宣布大举进军云计算。华为副总裁、IT产品线CTO李三琦表示:“华为的云计算投入不设上限,但华为做云计算刚刚起步,还处于初期战略投入阶段,要做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之后,中兴通讯声明战略性进军云计算领域、将云计算作为公司新的战略增长点之一。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表示,希望未来云计算相关收入能够在公司营收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云计算涉及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终端等方方面面,一般的设备商很少能够覆盖全产业链。为了抢占云计算先机,2011年,云计算并购持续进行。2011年8月,戴尔宣布收购Force10,全面转型云计算,10月,华为宣布以5.3亿美元收购赛门铁克持有的华为赛门铁克49%股权,为其云计算解决方案添砖加瓦。

“随着云计算的大规模发展,并购活动将会持续增多。”一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标准和安全需跟上

2011年4月,美国东部地区的亚马逊EC2服务出现严重故障,包括Reddit、Foursquare等众多知名网站在内的订阅用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次事件的发生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于云计算安全的热烈讨论。

其实伴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安全一直被人“诟病”。目前,包括赛门铁克、趋势科技、东软在内的安全厂商已经推出了完善的云安全解决方案。

“云安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云计算大规模发展的前提。”思科中国运营商网络首席架构师徐建锋向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厂商之间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无法实现互通。针对此种弊端,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加紧制定云计算标准,一旦标准形成,云计算的发展将有章可循。

■一年回顾

2011年云计算那些事

1月、华为宣布调整业务架构,分为运营商、企业业务、终端和其他,标志着华为进军云计算的大旗正式拉开。

4月、美国东部地区的亚马逊EC2服务出现严重故障,包括Reddit、Foursquare等众多知名网站在内的用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月、中兴通讯声明战略性进军云计算领域、将云计算作为公司新的战略增长点之一。

6月、苹果宣布iCloud战略,向用户提供云服务。

8月、中国电信正式对外天翼云计算战略、品牌及解决方案,计划于明年正式推出云主机、云存储等系列天翼云计算产品。

9月、中国联通云计算首标出炉,为中国联通即将展开的桌面云试点做好了准备,华为和思杰各获半壁江山。

11月、华为宣布收购华为赛门铁克,押注企业业务。

惠普(微博)云计算解决方案

惠普云系统HPCloudSystem的核心理念就是把系统中所有的IT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整合成一个大的资源池进行统一的管理,并由统一的管理软件进行统一部署和协调。

目前,HPCloudSystem支持的硬件平台包括惠普X86到Unix服务器,未来还将支持第三方X86服务器,并能实现统一的管理,是一个真正开放的云计算平台。

・编辑点评:惠普的CloudSystem是一套完全可视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来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云平台,并助力企业向“瞬捷企业”转型。

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

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涵盖瘦终端、服务器、网络、存储、安全、虚拟化、云管理平台、业务软件、机房设计,是业界唯一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与比同时,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提供端到端的安全,包括云平台安全、虚拟化安全、数据安全等。

・编辑点评:桌面云已率先在三大运营商落地。华为深刻理解电信业务,优化的桌面云更好满足了客服、营业厅、网管、办公各种场景。目前中国移动的江苏、浙江、内蒙,中国电信的上海、广东、辽宁、青海,中国联通的上海和北京都已经部署了华为桌面云。

IBM Power Cloud-Box

PowerCloud是处于IaaS层面的一个资源共享的云服务平台,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更、推动业务创新;能够快速供给IT资源、灵活扩展,实现动态服务管理;具有完整的安全架构,能够实现企业的IT管理标准化、自动化和灵活性,快速部署基础设施和应用,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这一企业级基础云能够快速落地,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改进投资回报率。

云计算篇7

关键词:云计算 分布式存储 服务器云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5-0248-01

云计算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一种数据密集型的超级计算,在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并发控制、编程模式、系统管理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式,它不是一个单独服务,而是一个服务集合。

云计算技术是由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软件即服务(Sofeware as a Service,SaaS)三种形式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IT服务能力。首先,IaaS即以服务的形式交付计算机基础设施。作为最底层和最基础的服务,IaaS将基础设施(计算资源和存储)作为服务出租,代表了一种作为标准化服务在网上提供基本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手段。是以服务形式提供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这类基础架构一般是利用网格计算架构建立虚拟化的环境,网络光纤、服务器、存储设备、虚拟化、集群和动态配置软件被涵盖在IaaS之中。其次,IaaS之上的服务是PaaS,PaaS可描述为一个虚拟的平台,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特定的应用程序,无需下载或安装,即可通过互联网发送操作系统和相关服务的模式,云计算应用的开发平台也可作为一种PaaS提供。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指的是以服务形式将应用程序开发及部署平台提供给第三方开发人员。这种平台一般包含数据库、中间件及开发工具,均以服务形式通过互联网提供。再次的SaaS是可以提供给终端用户的应用程序,它是从一个集中的系统来部署软件,并使之在一台本地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软件模型。它通过浏览器,将应用程序以服务形式提供给用户的形式,应用程序可以是公有云提供商提供的商用SaaS应用,或企业专用云提供的商用或订制的SaaS应用。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提供给成千上万的用户使用。

云计算采用海量分布式存储技术存储数据,它的两种主流的海量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是GFS和HDFS。它采用MapReduce编程模式,保证后台复杂的并行执行和任务调度向用户和编程人员透明,将任务自动分成多个子任务,通过Map和Reduce两步实现任务在大规模计算节点中的调度与分配。它主要应用于海量数据处理,其任务调度策略的一大特色即是优先将任务调度至数据所在的节点,从而降低了网络的开销,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云计算模式基于SOA 的架构,动态地分配和部署共享的计算资源。同时云计算具有灵活性、高可用性、动态资源监控以及虚拟性。基于虚拟化的云计算平台为企业的资源重构带来了便利,使其能短时间内转向云计算平台,降低了基础架构的重建成本,缩短了为企业转型的时间。云计算的这些特性在客观上需要高性能的服务器来支撑,无论是科研,还是商业应用,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和用户计算来说,购买高性能服务器来说都是一笔昂贵的费用。而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保证了云计算平台的高可用和高可靠等特性,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客户。

目前针对云计算,其中如何有效地提高云计算系统性能成为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框架,研究了其框架的核心部分,即服务器云。利用虚拟化技术解决并保证了云计算平台的高性能与高可用性,使云计算框架在实际应用中资源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器云是云计算框架的核心部分,所有云计算框架中的功能及子系统都依赖于服务器云来实现。它既包括硬件服务器和底层操作系统部分,又包括云计算平台中的虚拟机超级监督器功能,是运行虚拟系统功能服务器系统的底层基础平台。计算模式从大型机的方式逐渐过渡到微型个人计算机的方式,并且近年来过渡到普适计算上。

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网络计算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云具有超大规模。例如,目前的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 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计算平台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超规模的基础硬件为云计算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其次,云具有扩展性。云计算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计算资源、存储能力和负载均衡,虚拟化技术的自身优点满足了云计算的扩展,并提供了计算平台的7x24 无故障全日程服务。同时云计算又具有规模的动态伸缩,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应用和需求。与网络、分布式计算相比更具有商业性和应用性。云计算不仅在处理计算能力上具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而且在管理上也具有自动性。"云"计算平台要求具有自动化管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用户接口,自己申请计算资源和应用,按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源环境,而整个过程是不需云平台管理员的干预,云计算平台只需自动记录用户使用资源的大小和时间。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现有的信息产业及应用模式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只有云计算,才能在大规模用户聚集的情形下提供高可用,而其较低的服务成本又能保持其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云计算受到了互联网服务企业的普遍青睐。云计算技术以其本身在大容量存储、超大规模计算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云计算已成为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助推器,推动着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创新模式。可以说,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现有的信息产业及应用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云计算篇8

[关键词]云计算;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47-01

云计算的最终目标是将计算、服务和应用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公众,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水、电、煤气和电话那样使用计算机资源。在云计算中,企业和个人消费者通过网络终端即可获取存储、计算和带宽等资源,且不需要安装应用程序和访问个人文档。因此服务是云计算的核心内容,不同的云计算厂商正在展开基于服务多样化的激烈竞争来更为迅速地占领云计算市场。

根据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分类。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SaaS服务提供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用户根据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订购应用软件服务,服务提供商根据客户所定软件的数量、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收费,并且通过浏览器向客户提供软件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优势是,由服务提供商维护和管理软件、提供软件运行的硬件设施,用户只需拥有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终端,即可随时随地使用软件。这种模式下,客户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花费大量资金在硬件、软件、维护人员,只需要支出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这是网络应用最具效益的营运模式。对于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

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这是一种分布式平台服务,厂商提供开发环境、服务器平台、硬件资源等服务给客户,用户在其平台基础上定制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通过其服务器和互联网传递给其他客户。PaaS能够给企业或个人提供研发的中间件平台,提供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试验、托管及应用服务。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服务:

IaaS即把厂商的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云端”基础设施,作为计量服务提供给客户。它将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为整个业界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服务。这是一种托管型硬件方式,用户付费使用厂商的硬件设施。IaaS的优点是用户只需低成本硬件,按需租用相应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大大降低了用户在硬件上的开销。

针对于企业和个人用户的自身需要以及在对服务内容、质量、预算等因素的影响,灵活地选择不同的云计算服务类型将有助于企业和个人用户简化 IT 采购流程提高业务效率。以下将云计算的主要平台做一个简要的总结以供读者在进行云计算选型时参考。

Google 的云计算平台

Google的硬件条件优势,大型的数据中心、搜索引擎的支柱应用,促进Google云计算迅速发展。Google的云计算主要由MapReduce、Google文件系统(GFS)、BigTable组成。它们是Google内部云计算基础平台的3个主要部分。Google 还构建其他云计算组件,包括一个领域描述语言以及分布式锁服务机制等。Sawzall是一种建立在MapReduce基础上的领域语言,专门用于大规模的信息处理。Chubby是一个高可用、分布式数据锁服务,当有机器失效时,Chubby使用Paxos算法来保证备份。

IBM“蓝云”计算平台

“蓝云”解决方案是由IBM云计算中心开发的企业级云计算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以对企业现有的基础架构进行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构建企业自己拥有的云计算中心,实现企业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打破应用对资源的独占,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云计算理念。

“蓝云”基于IBM Almaden研究中心的云基础架构,采用了Xen和PowerVM虚拟化软件,Linux操作系统映像以及Hadoop软件(Google File System以及MapReduce的开源实现)。IBM已经正式推出了基于x86芯片服务器系统的“蓝云”产品。

Amazon的弹性计算云

Amazon将自己的弹性计算云建立在公司内部的大规模集群计算的平台上,而用户可以通过弹性计算云的网络界面去操作在云计算平台上运行的各个实例(instance)。用户使用实例的付费方式由用户的使用状况决定,即用户只需为自己所使用的计算平台实例付费,运行结束后计费也随之结束。这里所说的实例即是由用户控制的完整的虚拟机运行实例。通过这种方式,用户不必自己去建立云计算平台,节省了设备与维护费用。

为了使读者对云计算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概要性的了解,以下按时间顺序将云计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做一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

1959年6月,Christopher Strachey发表了虚拟化的论文,虚拟化是指计算机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运行,是现在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年,John McCarthy提出计算力的概念,以及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5年,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的一位高管提出了将信息建立成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年,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 Gage将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改变描述为“网络就是计算机”。

1998年,威睿(VMware)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虚拟化技术。x86虚拟化技术是指在x86的系统中,一个或几个客户操作系统在一个主操作系统下运行的一种技术。

1999年,Marc Andreessen创建了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平台――LoudCloud。

2004年,GoogleMapReduce论文,MapReduce是Hadoop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5年,Amazon公司宣布推出Amazon Web Service云计算平台。

2007年11月,IBM公司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旨在为客户带来即刻使用的云计算。

2008年10月,微软公司的Windows Azure Platform公共云计算平台,开始了微软公司的云计算之路。

2009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在江苏南京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与杭州总部的数据中心一起协同工作,形成规模能够与Google匹敌的服务器集群“商业云”体系。

2009年7月,中国诞生首个企业云计算平台――中华企业云计算平台。

2009年11月,中国移动启动云计算平台“大云”(Big Cloud)计划,并于第二年5月了“大云平台”1.0版本。

云计算篇9

――本报记者 曹红丽

作为一项有望大幅降低成本的新兴技术,云计算正日益受到众多公司的追捧。IBM、谷歌、亚马逊等巨头纷纷设立部门,提供云计算服务。一时间风起“云”涌,云计算成为IT领域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热点。

然而,今年发生的一些事件,让人不得不对云计算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产生质疑:6月份,亚马逊的EC2中断了几个小时;Rackspace最近有两个数据中心中断了几天,造成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另外Twitter近期频繁被黑客攻击……

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得用户对于云计算的信任程度似乎越来越低。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虽然现在云计算的概念铺天盖地,可是实实在在成功的云计算项目却寥寥无几。

日立信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软件事业部总经理森保治分析认为,云计算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企业遇到的问题是不是搬到云计算上面就能解决呢?很遗憾,答案并不是完全肯定的。如果企业不剖析自身IT结构存在的问题就急于迁移到云计算上,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云计算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它是IT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想使它迅速普及,就必须找到阻碍它发展的根源。

无论是内部云还是外部云,云计算的共性是部署在“云端”的计算中心。云计算是否稳定,数据是否安全,性能是否令人满意,诸如此类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问题――云计算中心能否有一个强健的运维体系来保障云计算的安全、稳定。

那么,云计算环境下的IT运维究竟该如何去做?

森保治认为,在进入云时代之后,IT运维层面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一就是虚拟的量被放大,第二就是IT环境变得复杂。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就需要既灵活又简单的IT运维模式。

云计算篇10

Gartner公布的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云计算市场增长20%,规模达到1090亿美元。其中,用于BPaaS(商业平台即服务)的投资达到842亿美元,是份额最大的领域。这意味着,3/4以上的云计算投资都被用于此。而在2013年,云计算应用仍将是主旋律,但情况却会发生极大改变。

首先,经过两年的了解和探索,企业将对部署云计算多少会变得理性一些。那些原本“图便宜”的企业将越来越意识到,云计算并不一定就是低成本的,它带给企业更多的是对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很多企业也会承认,云计算并不是单纯的虚拟化——当然,也不是所有应用都适合虚拟化。

而另一方面,基于BPaaS的服务大多是电子邮件和工资支付、云计算广告等业务,主要是基于企业私有云的服务。但业内早已认定公有云是未来的趋势,而且也有充分的理由让我们认定,未来一年,公有云必须大行其道。

有数据显示,中国云计算产业将以91.5%的年复合增长率,由2010年的167亿元快速增长至2013年的1174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有谁会不心动?只不过受监管政策的限制,国外企业的公有云服务一直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不得不以私有云为重点。

2012年11月1日,微软与世纪互联签约,将以技术授权和托管服务的形式,将Office 365和Windows Azure拓展至中国,并率先在上海落户。这不仅是微软的公有云服务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也是外资企业的公有云服务第一次落地中国。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已经找到了公有云的突破口,在新的一年里,包括IBM、亚马逊等在内的一批企业必然会寻求合适的机会和合作伙伴,将公有云服务引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