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锌十篇

时间:2023-04-09 13:59:38

纳米氧化锌

纳米氧化锌篇1

一、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分为三类:即直接法(亦称美国法)、间接法(亦称法国法)和湿化学法。目前许多市售氧化锌多为直接法或间接法产品,粒度为微米级,比表面积较小,这些性质大大制约了它们的应用领域及其在制品中的性能。我公司采用湿化学法(NPP-法)制备纳米级超细活性氧化锌,可用各种含锌物料为原料,采用酸浸浸出锌,经过多次净化除去原料中的杂质,然后沉淀获得碱式碳酸锌,最后焙解获得纳米氧化锌。与以往的制备纳米级超细氧化锌工艺技术相比,该新工艺具有以下技术方面的创新之处:

1.平衡条件下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强化的传热技术结合,迅速完成碱式碳酸锌的焙解。

2.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可以制备不同纯度、粒度及颜色的各种型号的纳米氧化锌产品。

3.本工艺可以利用多种含锌物料为原料,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4.典型绿色化工工艺,属于环境友好过程。

二、纳米氧化锌的性能表征

纳米级氧化锌的突出特点在于产品粒子为纳米级,同时具有纳米材料和传统氧化锌的双重特性。与传统氧化锌产品相比,其比表面积大、化学活性高,产品细度、化学纯度和粒子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并且具有光化学效应和较好的遮蔽紫外线性能,其紫外线遮蔽率高达98%;同时,它还具有抗菌抑菌、祛味防酶等一系列独特性能。

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用透射电镜对产品进行了分析,纳米氧化锌粒子为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20~30纳米,所有粒子的粒径均在50纳米以下。经ST-A表面和孔径测定仪测试,纳米氧化锌粉体的BET比表面积在35m2/g以上。此外,通过调整制备工艺参数,还可以生产出棒状纳米氧化锌。本产品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检测鉴定,结果表明,在丰富细菌培养基中,加入0.5%~1%的纳米氧化锌,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抑菌率达99.9%以上。

三、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

由于纳米氧化锌具有比表面积大和比表面能大等特点,自身易团聚;另一方面,纳米氧化锌表面极性较强,在有机介质中不易均匀分散,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其纳米效应的发挥。因此对纳米氧化锌粉体进行分散和表面改性成为纳米材料在基体中应用前必要的处理手段。

所谓纳米分散是指采用各种原理、方法和手段在特定的液体介质(如水)中,将干燥纳米粒子构成的各种形态的团聚体还原成一次粒子并使其稳定、均匀分布于介质中的技术。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则是在纳米分散技术基础上的扩展和延伸,即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在已分散的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一层适当物质的薄膜或使纳米粒子分散在某种可溶性固相载体中。经过表面改性的纳米干粉体,其吸附、润湿、分散等一系列表面性质都会发生变化,一般可以自动或极易分散在特定的介质中,因此使用非常方便。一般来讲,纳米粒子的改性方法有三种:1.在粒子表面均匀包覆一层其他物质的膜,从而使粒子表面性质发生变化;2.利用电荷转移络合体(如硅烷、钛酸酯等偶联剂以及硬脂酸、有机硅等)作表面改性剂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化学吸附或化学反应;3.利用电晕放电、紫外线、等离子、放射线等高能量手段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改性。

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表面改性剂或表面改性工艺,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改善其表面性能,增加纳米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容性,从而应用于各种领域,提高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

四、纳米氧化锌的应用

本公司从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伊始,就十分重视其应用技术开发的研究。通过公司内部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以及与相关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在纳米氧化锌的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有:

1.橡胶轮胎在橡胶行业中,特别是透明橡胶制品生产中,纳米氧化锌是极好的硫化活性剂。由于纳米氧化锌可与橡胶分子实现分子水平上的结合,因而能提高胶料性能,改善成品特性。以子午线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为例,使用纳米氧化锌可显著提高产品的导热性能、耐磨性能、抗撕裂性能、拉伸强度等项指标,并且其用量可节省35-50%,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在加工工艺上,能延长胶料焦烧时间,对加工工艺极为有利。纳米氧化锌用于橡胶鞋、雨靴、橡胶手套等劳保制品中,可以大大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并可改善它们的外观及色泽,其用于透明或有色橡胶制品中,有着碳黑等传统活性剂不可替代的作用。纳米氧化锌用于气密封胶、密封垫等制品中,对于改善产品的耐磨性和密封效果也有着良好的作用。目前我公司的纳米氧化锌已在国内多家大型轮胎和橡胶制品企业得到良好应用。

2.油漆涂料随着人们对涂料的色泽、涂膜性能、环保等各方面要求的提高,纳米材料在涂料行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目前应用于涂料中的纳米材料品种有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碳酸钙等,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二氧化硅由于其昂贵的价格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数量,纳米碳酸钙性能又比较单一,在提高涂料的防霉和抗紫外老化性能方面作用较小,因而纳米氧化锌以其优异的性价比在涂料的应用中占据了更大的优势。纳米氧化锌具有一般氧化锌无法比拟的新性能和新用途,能使涂层具有屏蔽紫外线、吸收红外线及杀菌防霉作用,因此它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内外墙乳液涂料及其他涂料中,同时它的增稠作用还有助于提高颜料分散的稳定性。我公司通过与相关科研单位联合开发,将纳米氧化锌成功应用于水性涂料中,制作成纳米氧化锌改性涂料,经测试表明,此改性涂料的耐沾污性、耐人工老化性、耐水耐碱性、耐洗刷性、硬度及附着力等传统机械力学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此外,纳米氧化锌改性涂料的抗菌防霉性能也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3.化纤纺织品纳米材料应用于化纤纺织品中有两种途径:一种方法是把纳米微粒直接添加在化学纤维的初始反应液中,采用常规的聚合反应合成功能纤维,使纳米微粒均匀分布于纤维内部;另一种方法就是把纳米微粒作为一种后整理剂配制到织物的后整理液中,通过浸轧使纳米微粒吸附在纤维的表面,或者用一定的粘合剂将纳米微粒涂覆到织物表面形成一种功能性的涂层,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吉林化纤集团将我公司表面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配制到粘胶纤维的喷丝液中,合成了含有纳米氧化锌微粒的粘胶纤维,该纤维经纺纱、织造得到添加纳米氧化锌的抗紫外织物,与未添加纳米氧化锌的普通织物进行对比,抗紫外织物的UPF值(紫外线遮挡系数)为对照织物的两倍。我公司产品能够显著提高粘胶纤维、合成纤维制品的抗紫外和抗菌功能,用于抗紫外织物、抗菌织物、遮阳伞等产品的生产。我公司开发的抗紫外用纳米胶体,已由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遮阳伞上试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试表明,UPF值(紫外线遮挡系数)为50,其性能指标已经达到澳大利亚标准,超过欧盟标准。

4.防晒化妆品由于地球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圈辐射量的不断增加,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正在日益加重。为了抵御过量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人们开发了多种防晒剂来保护皮肤。由于大多数有机防晒剂活性较高,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在紫外线照射后易分解,防晒效果不长久,因而人们又开发了无机防晒剂,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等。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锌对紫外线的防护功能比传统的纳米二氧化钛要强,对紫外线UV-A和UV-B均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因此纳米氧化锌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我公司应用一种特殊表面处理技术生产的纳米级氧化锌防晒剂,它能非常有效地吸收太阳紫外线,尤其能保护人体免受UV-A和UV-B的侵害。大多数的传统防晒剂能对UV-B起作用,但并不能有效抵挡波长更长的UV-A紫外线,而UV-A越来越被认为与皮肤过早衰老以及皮肤癌有关。我公司氧化锌平均粒径小于50纳米,它能最有效地抵抗UV-A和UV-B,是广谱的抗紫外剂,无毒无害,是名副其实的新一代物理防晒剂。

5.其它领域随着人们对纳米氧化锌性能认识的深化,纳米氧化锌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例如,将纳米氧化锌用于陶瓷行业,可以大大降低陶瓷制品的烧结温度,烧成品光亮如镜,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能耗,并赋予了陶瓷制品抗菌除臭和分解有机物的自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纳米氧化锌由于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的键态与颗粒内部的不同,加大了反应接触面,提高了催化效率,是化工生产企业制备脱硫剂和化学催化剂的首选材料;纳米氧化锌也是一种很好的光催化剂,在紫外线照射下,能自行分解出自由移动的负电子,留下带正电的空穴,激活空气中的氧变为活性氧,与多种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杀死病菌和病毒。此外,纳米氧化锌在传感器、电容器、荧光材料、吸波材料、导电材料等诸多领域也展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氧化锌篇2

关键词:纳米ZnO 掺杂 光降解 亚甲基蓝溶液

氧化锌,俗称锌白,属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白色或浅黄色晶体或粉末,无毒,无臭,系两性氧化物,不溶于水和乙醇,溶解于强酸和强碱,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ZnO是具有较大能隙及优良光学性质的n-型半导体材料,常被用于制备场发射显示器及阴极射线发射装置,光催化材料,紫外半导体激光的发生介质,这些应用主要利用了纳米ZnO粒子吸收紫外光后发出荧光的特点。所吸收与发出的荧光波长取决于其能隙大小。如何降低纳米氧化锌等材料的制备成本、也是纳米氧化锌能否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试剂和实验装置图

(一)仪器试剂

79-1磁力加热搅拌器(江苏金坛市中大仪器厂);UV751G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化玻分公司);真空干燥箱(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高硼紫外线杀菌灯管(ZGZ30W启东市海联有限公办公司);水浴锅;电子天平;马弗炉

乙酸锌、二乙醇胺、四水硫酸铈、硝酸镍、硫酸铬、硝酸铁、无水乙醇、亚甲基蓝均为国产分析纯。

二、纯纳米ZnO和掺杂纳米ZnO的制备

量取50ml无水乙醇置于烧杯中,开始搅拌。称取二水乙酸锌约4.39g(0.02mol),搅拌下加入,缓慢滴加二乙醇胺约2ml。在二乙醇胺溶解之后室温下反应3h,静置陈化24h,水浴锅中控制水温在蒸90℃,并在烘箱中烘干,再在马弗炉中150℃预烧结2h后加热至450℃热处理3h,备用。

量取50ml无水乙醇置于烧杯中,开始搅拌。称取二水乙酸锌约4.39g(0.02mol),九水硝酸铁约0.04g,搅拌下加入,缓慢滴加二乙醇胺约2ml。在二乙醇胺溶解之后室温下反应3h,静置陈化24h,水浴锅中控制水温在蒸90℃,并在烘箱中烘干(80℃-100℃),再在马弗炉中150℃预烧结2h后加热至450℃热处理3h。即得到掺铁纳米ZnO,备用。

使用上述方法,其中分别加入硝酸铬0.04g,硝酸镍0.04g,50%的硝酸锰0.0178g,硫酸铈0.0404g,分别制得掺铬、掺铈、掺镍纳米ZnO。

三、纳米ZnO催化氧化的影响

(一)纳米ZnO用量对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测得10mg/l的初始吸光度为2.611)

分别量取四份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各50ml,然后再分别加入0.025g,0.050g,0.075g,0.1g纳米ZnO,在搅拌的情况下,用30W的紫外灯照射,每隔0.5h取一次样,用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665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其降解率,连续记录4次。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纳米ZnO的用量多少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是有影响的,过多或过少都会抑制其降解率,只有在加入0.075g的纳米ZnO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最佳值。

(二)不同掺杂物的纳米ZnO对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

取四个小烧杯,每个烧杯中分别加入配制好50ml浓度为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再分别称取0.100g不同种类的光催化剂样品,其中分别包括纳米ZnO、掺铈纳米ZnO、掺铁纳米ZnO、掺铬纳米ZnO等,将四种催化剂分别加入到放有亚甲基蓝液体的小烧杯中,并做好标记,在搅拌的情况下用30W的紫外灯照射,每隔30min取一次样。用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为665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其降解率,连续记录4次。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掺杂物的纳米ZnO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纳米ZnO中掺入金属铈以后能够促进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而掺入金属铁和铬以后则是抑制其的降解率,金属铬的抑制作用更大。

(三)溶液的pH对降解率的影响

分别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浓度为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的pH值为3、5、7、9、11,并各取50ml不同pH值的亚甲基蓝液体,放到烧杯中做好标记,再同时加入0.1g纳米ZnO,在搅拌的情况下,用30W的紫外灯照射,每隔0.5h取一次样。取样后用分光光度计(751GD)在最大吸收波长为665nm时测定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其降解率,连续计算4次。

当纳米ZnO在亚甲基蓝溶液的pH=11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

(四)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

分别配制1mg/L,2mg/L,3mg/L,4mg/L,5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再分别取50ml放入到烧杯中,再同时加入0.1g的纳米ZnO,在搅拌的情况下,用30W的紫外灯照射,每隔0.5h取一次样,用分光光度计(751GD)在最大吸收波长为665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其降解率,连续记录4次。

可以看出当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不同时,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纳米ZnO对各个溶液的降解率是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浓度越大降解率就越小。

(五)时间的影响

量取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50ml,将其倒入小烧杯中,然后再加入0.1g纳米ZnO,在搅拌的情况下,用30W的紫外灯照射,每隔0.5h取一次样,取样后用分光光度计(751GD)在最大吸收波长665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其降解率,连续记录4次。

可以看出在紫外光灯照射下,纳米ZnO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递增的,时间越长降解率就越大。可以想象,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降解率是可以无限接近100%的。

四、结论

(一)随着纳米ZnO的量的增加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效果呈抛物线趋势,加入0.075g的纳米ZnO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最佳值。

(二)制备的掺铈纳米ZnO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效率高于掺铁、掺铬纳米ZnO以及纯的纳米ZnO。

(三)纳米ZnO对溶液的降解率是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浓度越大降解率就越小。

(四)pH=11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最高,并且催化剂在碱性性范围内比在酸性范围内的光催化效果好。

(五)紫外光照射的时间越长,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越高。

参考文献

[1]韩兆慧,赵化侨.半导体多相光催化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1999,11(1):1-8.

纳米氧化锌篇3

关键词:纳米;纳米氧化锌;吸附;有机染料废水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45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灌溉用水等大量排放,从而导致了江河湖泊等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且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害[1]。因此研发新材料来吸附与降解有机染料废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任务。目前,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于各个领域。纳米氧化锌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由于晶粒的细微化,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宏^物体所不具有的表面效应[2]、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3]和宏观隧道效应[4]以及高分散性等特点[5]。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不仅应用于常规的水处理中,还应用于城市、工业等污水的处理。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存在着处理效率低、成本高的特点,而纳米氧化锌为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且随着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原子配位不足加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因此,纳米氧化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污水的处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

1.1 实验仪器

DGG-9023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SHB-III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THZ-312台式恒温振荡器、TDL80-2B台式离心机、PB-10酸度计、TE124电子天平、ZWKJ-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主要试剂

醋酸锌、过氧化钠、活性艳红等。

2 实验部分

2.1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将醋酸锌和过氧化钠按物质的量的比例为1: 3.3 进行称取[6],并将其在一定蒸馏水中混合,放在温度为25℃的磁力搅拌器上搅拌5 h 。待搅拌完成后将搅拌液用真空抽滤进行过滤,用超纯水洗3次,将固体粉末放在60℃的烘箱内烘烤12 h 。

2.2 实验方法

向容量为50 mL的烧杯中加入初始浓度为C0的活性艳红废水50 mL,用0.01 mol/L的NaOH或HCL调节溶液的pH,加入质量为0.1 g的纳米氧化锌,在频率为150 r/min一定温度下的水浴中振荡吸附,振荡后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取出离心液在活性艳红的最大吸收波长处538 nm处测定其吸光度,通过吸光度计算出活性艳红的浓度C,通过下式计算出吸附率(%)。吸附率(%)=(C0 - C1)/C0 ×100%

3 结果与讨论

3.1 吸附时间的影响

取模拟废水浓度为10 mg/L的活性艳红溶液50 mL,向废水中加入纳米氧化锌0.1g,在25℃下磁力搅拌,分别于5 min,10 min,20 min,4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取样进行分析,考察反应时间对其吸附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活性艳红去除率随着振荡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活性艳红溶液去除率从0 min 到 120 min 随着时间的增加去除率也随之增加。但从120 min到150 min中,由于时间的增加,质量浓度逐渐减小,使活性艳红溶液去除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且,120 min时的去除率与150 min 时的去除率只差0.001,因此,可以得出当振荡时间为120 min 时,活性艳红溶液去除率可以达到最佳。

3.2 温度的影响

取模拟废水浓度为10 mg/L的活性艳红溶液50 mL,向废水中加入纳米氧化锌0.1g,温度分别取15℃ ,30℃ ,50℃ ,60℃ ,75℃ ,90℃ 情况下震荡2 h 。考察温度对活性艳红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 所示。由图 2可以看出,从15℃增加到60℃ 的过程中去除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使得溶液中分子、离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加速了纳米氧化锌与活性艳红溶液中分子的接触吸附。但当温度从60℃ 到 90℃ 的增加的过程中,溶液中的分子、离子运动速度越来越快,使原本本吸附的活性艳红分子发生解吸附,从而使得对活性艳红的去除率降低[7]。因此,在处理 50 m L 、浓度 10 mg/L 的活性艳红溶液时,最佳的振荡温度为60℃ 。

3.3 pH值的影响

取模拟废水浓度为10 mg/L的活性艳红溶液50 mL,向废水中加入纳米氧化锌0.1g,调节pH分别为2 、3 、4 、5 、6 、7 、8 、9 ,温度为60℃情况下震荡2 h,考察不同的pH值对活性艳红废水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 所示。

从图 3 可知活性艳红处于酸性条件下脱色较快,当pH 达到5 时,其脱色率最快。随着pH 值的升高,活性艳红溶液去除率呈下降趋势。原因是脱色率与不同pH 值下活性艳红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性有关。在不同状态下,活性艳红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特点。在酸性条件下,活性艳红结构中的磺酸基获得质子后,染料的疏水性增大,使染料分子更容易扩散到气液界面上,增强了染料分子的活性,提高了吸附效率。而在碱性较高的条件下,?OH失去质子,染料分子以盐的形式存在,亲水性增强,挥发度降低,使气液界面处的染料分子质量浓度较低,致使吸附率下降。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常温下一步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对模拟废水中活性艳红吸附效果进行了研究,与传统的去除方法相比较,具有成本低、吸附率高、经济、污染少、结果较准确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活性艳红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吸附时间为2 h,最佳吸附温度为60℃,pH为5时,纳米氧化锌对浓度为10mg/L的50 mL活性艳红的吸附率达到93.9% 。

参考文献:

[1]姜虎生,吴南.纳米氧化锌对废水中Cu2+、Cd2+吸附性能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1(01):139-141.

[2]王孝华,聂明.纳米氧化锌制备的新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1,39(03):16-18.

[3]Cavicchi P E,Silsbee R H. Coulomb Suppression of Tunneling Rate from Small Metal Particles[J]. Phys.Rev.Lett,1984,52(16):1453-1456.

[4]Prashant V K, Nada M D.Colloidal semiconductors as photocatalysts for solar energy conversion[J].Solar Energy, 1990,44(02):83-98.

[5]辛显双,周百斌,肖芝燕等.纳米氧化锌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15):603-605.

[6]Seungho Cho ,Ji-Wook Jang,Jungwon Kim.Three-Dimensional Type II ZnO/ZnSe Heterostructures and Their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J].Langmuir 2011: 27(16):10243-10250.

[7]陈颖,黄升谋.锯末半焦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33(08):43-46.

纳米氧化锌篇4

纯金属锌及其氧化物和不同纳米Au修饰量的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看出,波长为368nm处出现一个比较强的金属锌及其氧化物吸收峰。在525nm处出现较宽的纳米Au的吸收峰[4]。纳米Au的吸收峰随Au含量的变大而不断变强,还伴随显著的红移现象[5]。可能是因为Au和金属锌及其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致使纳米Au的吸收峰产生了显著的红移现象,可能给金属锌及其氧化物材料的气敏特性有重要作用。图2是纯金属锌及其氧化物和不同纳米Au修饰量的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XRD谱图。可以看出,谱线中存在很明显的六方相特征衍射峰,和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晶面吻合[6]。另外,加入纳米Au修饰量的金属锌及其氧化物谱线出现新的衍射峰,其峰位与立方相Au的晶面一一对应。纳米Au修饰量的衍射峰随着Au含量的变大而不断的变强。图3是纯金属锌及其氧化物和纳米Au修饰量在为10%时的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SEM形貌。可以看出,金属锌及其氧化物是由大量向外辐射分布的六棱锥纳米分枝构成的复杂的花型结构。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六棱锥分枝的表面比较光滑。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表面上均匀的分布着纳米Au粒子,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六棱锥分枝的表面出现了粗化的现象。这种粗化现象会导致表面缺陷的增加,对金属锌及其氧化物材料气敏特性有积极作用。

2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气敏特性

图4是纯金属锌及其氧化物和不同纳米Au修饰量的金属锌及其氧化物气敏元件,在不同温度下对100μg/g丙酮的灵敏度图线。可以看出,纳米Au粒子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锌及其氧化物材料的灵敏氧化物对丙酮的选择性非常好,可以满足实际的丙酮气体检测要求。另外,材料各种气体的响应程度随气体浓度的增加基本呈线性逐渐变大。

图5为金属锌及其氧化物对不同气体的响应恢复动态曲线和灵敏度。可以看出,材料对还原性气体的灵敏度较高。另外,材料对丙酮的灵敏度比氢气、甲醛、苯和乙醇高得多,这说明Au修饰后金属锌及其氧化物对丙酮的选择性非常好,可以满足实际的丙酮气体检测要求。另外,材料各种气体的响应程度随气体浓度的增加基本呈线性逐渐变大。

3结论

纳米氧化锌篇5

关键词:层状化合物,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水热合成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科学家通过改进微观结构来提高半导体的光学活性,将具有光催化活性的半导体超微颗粒以及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光催化活性的物质插入具有二维空间结构的层状化合物的层间区域,构造出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在这种纳米复合材料中,由于受层间域的限制,插入半导体的粒径非常小(1nm左右),在光照下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光生载流子)比粗颗粒更容易通过扩散从粒子内迁移到表面,且由光辐照产生的电子可从客体半导体转移到基体半导体,使电子、空穴在粒子内湮灭机率减少,到达电解质界面而被电解质捕获的机会增多,则使光催化效率高,反应活性高,反应速度快。Poul、Ogata曾先后报道了在乙醚或乙腈溶剂中,用Zn(OH) 2 与脂肪族酰氯或羧酸反应制备了具有层状碱式盐(LBMs)独特结构的有机-无机层状复合物—氢氧化碳酸锌,但是此类合成反应中所用的有机溶剂成本高,易挥发,污染环境,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因而使得合成产物的应用研究受到了很大限制。苗建英等也报道了在水相体系中通过水热合成反应,合成了层间距为1.44nm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本文以自制的无定形Zn(OH) 2 在水相体系中与对氨基苯甲酸水热合成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探讨了温度、配比等因素对水热合成的影响,并通过XRD,TG-DTA和SEM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

1.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高压反应釜(内衬有聚四氟乙烯衬套),用岛津XRD-6100XRD分析测定仪,DTG60H型TG-DTA热分析仪(日本), JEM3010型TEM分析仪 (日本),VECTOR-22型FT-IR分析仪,VarioEL Ⅲ型元素分析仪(德国)。

1.2 实验试剂:NaOH(AR,重庆北培精细化工厂)、Zn (NO 3 ) 2 ·6H 2 O(AR,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p-NH 2 -C 6 H 4 COOH(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1.3 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的水热合成

1.3.1 氢氧化锌的制备

依次分别配制0.4mol·L - 1 的Zn(NO 3 ) 2 ·6H 2 O溶液500.00mL和0.8mol·L - 1 的NaOH溶液500.00mL,在3~5℃范围内,把0.8mol·L -1 的NaOH溶液缓慢加到0.4mol·L -1 的Zn(NO 3 ) 2 溶液中,并不断搅拌,以保证体系均匀反应,反应物完全混合后,在3~5℃条件继续搅拌0.5h,保持pH值在8-9之间,溶液陈化4h后抽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直至没有硝酸根存在。该湿样为制备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化合物的初始原料。论文大全。

1.3.2 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的水热合成

将含锌5.0mmol的初始原料湿样与一定量的对氨基苯甲酸和15.00mL去离子水加入到衬有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120℃条件下进行水热合成反应12h。反应结束后产物经过滤、洗涤,50℃烘干,即可得到产物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

1.3.3 样品的表征

样品的XRD分析用岛津XRD-6100测定,CuK射线,波长0.15418nm,管电压35kV,管电流30mA,θ为3~60°。TG-DTA分析用DTG60H(日本)测定,空气中升温速率10℃·min -1 ,元素分析用VarioEL Ⅲ(德国)测定。

1.3.4 样品的剥离

称取少量水热合成的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加入500.00mL正丁醇,搅拌3h,静置24h,即可得到非常稳定的乳白色胶体溶液,取上层胶体溶液400.00mL,离心分离得到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状液体室温干燥或冷冻干燥,即得到剥离的产物,并进行XRD、TG-DTA和SEM等的表征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初始原料的检测

称取初始湿原料1.0000g,在600℃条件下于马弗炉中烘烧2h,冷却后称量测其含水量,得初始原料为ZnO·8.26H 2 O。

初始湿原料氢氧化锌的XRD谱无明显衍射峰,说明为无定形氢氧化锌。对氨基苯甲酸的XRD谱与其标准图谱一致。

2.2合成样品分析

称取含锌5.0mmol的氢氧化锌,以对氨基苯甲酸与氢氧化锌的物质的量比为1:0.4~1:0.6和1:1.3~1:2.0,加水15.00ml,在120℃水热反应8h,分别得到了层间距约为1.0nm的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的纯相和层间距约为2.0nm的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的纯相。层间距约为1.0nm的层状相,主要衍射峰d值分别为1.01,0.52,0.26,0.14和0.09,该层状相的第3级典型衍射峰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说明合成产物具有规则的层状构造。另外,峰形尖锐规整,说明制备的样品结晶良好;层间距约为2.0nm的层状相,主要衍射峰d值约为2.02,1.11,0.52,0.51,该层状相的第2、3级典型衍射峰分为两个较强的峰,该结果说明该相是由两个d值相近相混合而成,混合相的出现是由于层间苯甲酸的过渡态排列造成的。

2.3产物的热稳定性研究

通过TG-DTA和XRD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热稳定性,p-NH 2 -C 6 H 4 COOH/Zn摩尔比为0.6,120℃水热条件下合成的层间距为1.0nm层状相的TG-DTA曲线,。随着热分解温度的提高,试样在238℃产生吸热峰,在436℃附近有强放热峰。238℃的吸热峰可归属为氢氧化锌层中羟基的脱水峰,层中羟基的脱水伴随着层结构的破坏。436℃处的放热峰可认为对氨基苯甲酸盐氧分解产生的放热峰。为了进一步了解两样品的热稳定性,在特定温度下热处理2h,XRD分析结果表明:1.0 nm层状相在170℃是稳定的,270℃时层状结构已有破坏,而样品在400℃时层状结构完全破坏,600℃时苯甲酸盐全部氧化分解转化为ZnO。P-NH 2 -C 6 H 4 COOH/Zn摩尔比为1.5,120℃水热条件下合成的层间距为2.0nm层状相的TG-DTA曲线,。论文大全。论文大全。随着热分解温度的提高,试样在218、347、462℃产生吸热峰, 在526℃附近有强放热峰。218和345℃的吸热峰可归属为氢氧化锌层中羟基的脱水峰,层中羟基的脱水分两歩进行,羟基的脱水伴随着层状结构的破坏。462℃为苯甲酸盐融化产生的强吸热峰,526℃处的放热峰为苯甲酸盐氧化分解产生的放热峰。在特定温度下热处理2h,XRD分析结果与1.0nm处理的结果基本相同。说明两种层状相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

2.4 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特征

合成试样的SEM照片示于图7中,1.0nm的层状相具有板状形貌特征(图1),一个板块大约由1000个基本单元的纳米层聚集重叠而成。2.0nm的层状相的形貌像大小不等的小纸片,单元纳米层重叠度很低,约为几十纳米。

图1 1.0(A)和2.0 nm(B)层状相的SEM图

3. 结论

以无定形Zn(OH) 2 与对氨基苯甲酸酸为原料,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两种层状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其水热合成温度为120℃,p-NH 2 -C 6 H 4 COOH/Zn摩尔比分别为0.4~0.6(1.0nm层状相)和1.3~2.0(2.0nm层状相),其中氢氧化锌5.0mmol,水15.00mL,反应时间为12h,1.0nm的层状相具有板状形貌特征,2.0nm的层状相单元纳米层重叠度很低,形貌像大小不等的纳米纸片。结构相似于α-Ni(OH) 2 。

本次成功的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层状化合物氢氧化对氨基苯甲酸锌,该化合物是纳米级化合物,另外作为层状纳米化合物具有特有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在纳米材料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吸附,传导,分离和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Kazunari,D,Junko,NK,Michikazu H,et,al.Photo-andmachan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reactions to,form H 2 and O 2 on heterogeneous catalyst[J].Bull Chem SocJpn,2000,73.

[2] Nalwa H S. Handbook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 and nanotechnology[M].San Diego:Chap I Academic Press.1999.

[3] Ogata,S. Tasaka, Y.Tagaya, H. Kadokawa, J. Chiba, K. Chem.Lett[J].1998: 237.

纳米氧化锌篇6

这并非天方夜谭:只要存在运动――不管是声音的振动,还是血液的流动,甚至人的行走――在不久的将来,或许都能被转化成电能。

4月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王中林,正式向外界展示了由超声波驱动的直流纳米发电机。

超声波发电机

实际上,早在去年4月14日,一向对新方法、新理论十分热衷的《科学》杂志,就报道了王中林所在的小组,首次在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研究成果。

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王研制的纳米发电机巧妙地利用了氧化锌纳米线的半导体性能和压电效应。他们用导电的原子力显微镜探针针尖去弯曲竖直的氧化锌纳米线,由于压电效应,被弯曲的纳米线表面上就会产生反极性的极化电荷。由于氧化锌本身具备半导体性质,所以,这些的电荷会被累积储存在纳米线上;然后,当探针离开后纳米线就会恢复形状,并产生电流。

据测算,这种纳米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17%-30%。而现在最好的太阳能电池的实际发电效率,也仅在20%上下。

但是,要继续推进这项研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摆脱对显微镜探针的依赖,即用其他方式使纳米线发生弯曲,从而产生电能。比如,如果能够通过声波、超声波或水压能来实现这一点,就意味着可以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电能,从而产生一个强大的动力源。

几乎整整一年之后,王中林终于推出了改进版的纳米发电机――它不需要探针的帮助,超声波就可以完成让纳米线发生振动的“使命”:

他们让纳米线在电极板上垂直生长,与上面的电极的接触面则被设计成锯齿状,并且覆盖着金属铂。由于纳米线极其纤细,一旦有外界环境震动,无论是超声波,还是人的行走、潮汐的运动,甚至心脏跳动(如果被植入人体内部的话),纳米线受到机械运动产生的动能传导的影响,自身就会产生微小的共振或者说摆动、变形,从而在表面积累起电荷。

由于纳米线与上面的电极之间的空隙非常小,形状又是锯齿形的,加上电极本身也会产生上下振动,所以,在纳米线摆动过程中,很容易就会碰到上面的铂电极,从而把电流输送出来。

根据最新的设计,在频率为41千赫兹的超声波作用下,分布在2平方毫米面积的氧化铝基片上的500根纳米线的阵列,不仅可以输出强度约一纳安(nA)的连续电流,更可以将电流输出保持一个多小时而没有任何衰减。

王中林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研究的突破之处,还在于通过将大量的纳米线集中在锯齿状的电极板中间,让纳米线能够同时、连续和独立地吸收外界环境中的机械能,并第一次实现了连续性的直流输出。这也给植入人体、遥感的纳米器械和纳米机器人实现能量自给带来了新的曙光。

近年来,尺寸微小、功耗低、反应灵敏的纳米器件和纳米机器人,一直是纳米学术界的前沿,因为它可以完成微观医疗以及遥感等普通人力难以企及的使命。但对于全球众多的研究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不管纳米器械做到多小,仍然不得不依赖庞大的外接电源;更不用说由于常规电池多含有毒性物质,使得一些医用纳米微型设备无法植入人体了。

如果不能同步实现器件和电源的小型化,让纳米器械进入微观世界,也许只能是纸上谈兵。现在,随着纳米发电机的出现,这一前景重新变得光明起来。

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查尔斯莱博(Charles Lieber)对《财经》记者指出,这一发明,为如何给纳米器件提供电力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电池末日?

到目前为止,水能、风能乃至潮汐能的大规模利用都已经成为现实;但如何将动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并驱动便携设备,一直是个巨大的挑战。

历史最为悠久、应用范围最广的化学电池,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加以储存,并在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从伏打电池到现在,化学电池经过了十几代更新,先后出现了锌锰电池、铅酸电池,镍镉、铁镍、银锌、银镉、锂电池,燃料电池等不同种类。它们利用不同金属、不同电解液的电化学反应,实现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化。

“化学电池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性能提高了很多。加上体积小、携带方便,通过化学的方式储存电能还是最常用的方式。”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王敬忠对《财经》记者说。

不过,对于大多数化学电池来说,生产和回收过程中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无法克服的难题。

除了化学电池,物理电池包括了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电池、利用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温差电池,以及将原子核放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核电池等。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对于物理电池来说,效率和成本还是两大瓶颈。

采用对人体无害且价格相对低廉的氧化锌作为材料的纳米发电机,显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窗户”。

在王中林看来,空气或水的流动、引擎的转动、空调或其他机器的运转等引起的各种频率的噪音、人行走时肌肉伸缩或脚对地的压缩,甚至在人体内由于呼吸、心跳或血液流动带来的体内某处压力的细微变化,将来都有可能带动纳米发电机产生电能。

有数据显示,血液流动产生的能量约为0.93瓦,呼吸也能产生0.83瓦的能量,人行走可以产生67瓦的能量。而且,相对于寿命有限的电池,纳米发电机可以工作很长的时间,甚至可以保证人体中的微观器械一生中的能量供应而无需更换。

“纳米线相对于薄膜电源的主要优势,就是它的耐久能力特别强,几乎不会有疲劳效应。所以,这样的纳米发电机可以用很长很长时间。”王中林补充说。

不过,现在就对传统电池说“再见”,显然还远不是时候。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电池界也不断从材料上对电池进行改进,尽量向无毒、环保的方向努力,新产品也在不断出现。对于新兴的纳米发电机来说,在很多情况下,可能还需要传统电池的配合,才能保证电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持续工作。

莱博教授也指出,同任何研究一样,公众对纳米发电机马上就能实际应用的期待“不要过高”。因为从实验室阶段到完成工程化乃至真正走入市场,都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表显然也“不容易预测”。

争夺未来

根据王中林的预测,使用纳米发电驱动的微观器械有望在三年内问世,并在五至八年的时间内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现在小组里的八个学生都放下了手里的其他工作,全力做这个事(纳米发电机)。”中国国家纳米中心的博士生武祥对《财经》记者透露。

目前,纳米发电机一次放电过程中,在电阻上的输出电压约为8微伏;一个10微米×10微米大小的纳米线阵列所产生的功率,足可以驱动基于单根纳米线、纳米带以及纳米管的装置。串联1000根这样的纳米线,即可输出8伏的电压,这已经相当于普通干电池的供电能力。

但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

王中林对《财经》记者表示,从理论上说的确如此,但串连这么多的纳米线,实际上是不现实的。比如,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氧化锌纳米线生长得长度一致;如果共同振动的纳米线不能同时接触极板的话,就无法同时输出电能。

除了进一步改良纳米线的生长方式,让它们在粗细和长度上接近一致,并且在极板上均匀分布,以便让尽量多的纳米线可以同时产生电能,下一步是希望通过进一步改进技术,使得仅用少量的纳米线,就可以达到0.5伏到1伏的输出水平,“我相信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王说。

此外,要实现工程化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纳米发电机的封装水平,以便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更为宏大的目标,则是在诸如人体运动、机械振动和声波等低频振动的情况下,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因为目前氧化锌纳米线的典型共振频率约为10兆赫兹,对高频振动更加敏感,其输出电能的效率也相对更高。而如何实现其对人体、水流这样的低频振动的响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前沿领域,竞争自然也难以避免,一水之隔的台湾大学奈米科技研究中心的陈永芳教授,就是可能的挑战者之一。虽然参考了王的发明,一年前,他却选择了性质与氧化锌颇为相似的氮化镓,进行自己的纳米发电机实验。

氧化锌的成本比较低,但氮化镓工业上的用途更广,技术上比较成熟,在以电子代工为主业的台湾很容易获得。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陈表示,现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困难要克服”。

王中林承认,氮化镓在半导体和压电效应上与氧化锌很相似,但他强调,氮化镓纳米线在生长上的难度比较大,它需要在特别复杂和昂贵的环境。而且,氮化镓还对环境产生污染,“我相信氧化锌还是最好的。”

当然,我们也许应该抛开烦琐的技术细节,在科学允许的范围内,畅想一下纳米电源可能带来的未来――

纳米氧化锌篇7

关键词:单晶;纳米;氧化锌;ZnO

中图分类号:TN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005-02

ZnO为两性氧化物,无毒、无臭,溶解于强碱和强酸,不溶于乙醇和水,为浅黄色或白色粉末或晶体,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俗称锌白。ZnO是一种宽禁带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为Ⅱ-Ⅵ族化合物,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室温下禁带宽度为3.37eV。ZnO,晶格常数为:c=0.52nm,a=0.325nm,每个Zn原子与4个O原子按四面体排布。ZnO的其他物理化学性质见表1。

ZnO的激子不易发生热力化,激子束缚比室温热离化能26meV高很多,能高达60meV。在室温下具有大束缚能的激子更容易实现光效率的激光发射,所以ZnO与ZnS(40meV)、ZnSe(22meV)、GaN(25meV)相比,在室温或者更高温度下,其是一种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短波长发光材料。ZnO生长温度只有GaN生长温度的50%,具有更低的生长温度,在很大程度上这可以避免由于高温生长造成了衬底与膜之间的原子互扩散。另外,ZnO具有原料丰富、无毒、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高热导率和熔点。

1 氧化锌的应用

1.1 压电方面的应用

ZnO薄膜是一种具有良好压电性质定高密度、定向生长的材料,能够用来制备压电转换器材料,如高频纤维声光器件以及声光调制器等。ZnO作为一种压电材料,可以在高速率、大容量光纤通信的反雷达动态测频、微型移动通信、光纤相位调制、并行光信息处理、电子侦听等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2 压敏方面的应用

ZnO压敏材料在受到外加电压时,存在一个阈值电压,当该值小于外加电压时,进入击穿区,这时电流会受到电压微小的变化而引起迅速增大。ZnO压敏材料由于具有这种特征,因此在各种电器设备的浪涌电压吸收、电压保护、稳压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光电方面的应用

在适当的掺杂下,ZnO表现出很好的低阻特征,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ZnO由于具有这一性能,因此,比如说液晶元件电极、太阳能电池电极等,其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极材料。将Al掺入ZnO薄膜中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可以让其禁带宽度明显增大。光透过率在可见光区可达到90%。大的禁带宽度和高的透过率,让其可以作为太阳能电池窗口材料、低损耗光波导器件、紫外光探测器等。ZnO是一种很好的平面显示器材料,因为其电子辐射具有稳定性和发光性质的特点,在发光器件领域(如激光器、紫外光二极管等)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

1.4 纳米ZnO的应用

在物理学、敏感性、磁性、化学、光电学等方面,纳米ZnO粒子具有一般的ZnO产品所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和新用途,其是联系微观粒子及宏观物体的一座桥梁。纳米ZnO用作合成橡胶、胶乳、天然橡胶的补强剂、色剂及硫化活性剂,是必不可少的轮胎和橡胶工业的添加剂,在橡胶中运用纳米ZnO,其用量仅为普通ZnO的30%~50%,可以提高橡胶的性能,充分发挥硫化的促进作用。利用纳米ZnO制备出的陶瓷釉具有抗菌、除臭、防霉等功效,并且更光洁,还可以降低陶瓷和玻璃的烧结温度。在涂料的抗老化等方面纳米ZnO因其优异的紫外线屏蔽能力具有非常突出的特性,其表面高活性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能。ZnO在电子工业中,既是光学、磁性等材料的主要添加剂,也是压敏电阻的主原料。采用纳米ZnO制备压敏电阻,能够提高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系数和流通能力等性能,它具有较低的烧结温度。在光学器件中纳米ZnO的应用将会随之不断深入对纳米ZnO光学性能的研究而取得更大的突破性进展。

1.5 气敏方面的应用

随着表面吸附气体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ZnO的电阻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是一种气体敏感材料。对氧化性气体、还原性气体未掺杂的ZnO具有敏感性,经过某些元素的掺杂后,对有机蒸汽、可燃气体、有害气体等具有良好的敏感性,ZnO因此可被用于制作各种气敏传感器。

2 氧化锌制备

2.1 ZnO薄膜的制备

ZnO薄膜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质,能够在不同衬底上沿[0001]方向高度择优取向生长,在生光器件中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ZnO薄膜拥有最好的质量,电子空穴、自由激子发光等离子态发光现象,我们甚至都能够观察到。

2.2 ZnO体单晶的制备

对于器件和材料科学的应用,高质量、生长面积大的ZnO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蓝宝石尽管一直用作ZnO薄膜生长的衬底,不过两者之前有着较大的晶格失配,这会造成器件性能退化,导致ZnO外延层的位错密度较高。对于紫外及蓝光发射器件的制作,由于同质外延潜在的优势,ZnO体单晶的大尺寸和高质量是极为有利的。ZnO同质外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具有完整的晶格匹配,能够实现容易控制材料的极性、实现无应变、没有高缺陷的衬底、低的缺陷密度等。除了用于同质外延,ZnO体单晶还可以用来做GaN的异质外延衬底。ZnO具有较小的晶格失配,因为其与GaN具备相同的原子排列次序。

助溶剂法、气相法、水热法是目前主要生长ZnO体单晶的三种方法。助溶剂法在恒定温度下通过蒸发溶剂或缓慢冷却,使熔体过饱和而结晶的方法,其是利用助熔剂使晶体形成温度较低的饱和熔体,对于生长熔点高的晶体非常合适。通过控制生长条件和寻找合适的助溶剂,用该方法有希望生长出尺寸更大的ZnO体单晶。不过该方法会给晶体带入助熔剂杂质,生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应力,这对于为了适应电子材料而必须控制好化学计量比和杂质含量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此外,采用该方法生长ZnO单晶的另一个不利因素就是在溶解中ZnO容易挥发。

利用蒸汽压较大的材料,气相法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使蒸汽凝结成晶体,比较适用于生长板状晶体。该方法气相沉积法生长的晶体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纯度更高,但是生长却难以控制。

依靠容器内的溶液维持温差对流形成过饱和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水热法,当前较为成熟的一种生长ZnO体单晶的方法就是水热法,是生长ZnO体单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水热法需要控制好生长区和溶解区的温度差、合理的元素掺杂、籽晶的腐蚀、碱溶液浓度、营养料的尺寸、生长区的预饱和、升温程序等工艺。该方法存在危险性高、生长周期长、易使ZnO晶体中引入金属杂质等缺点。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三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以外,还有坩埚下降法、氟化锌空气反应法、直接高温升华金属锌和氧反应法等一些生长ZnO单晶不太常用的方法。

3 结语

氧化锌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在军事、生活、工业等领域以其优异的性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ZnO国内外都展开了深入而又广泛的研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各个方面对ZnO材料的需求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 李秀梅.纳米氧化锌的性质和用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 李建,白素杰,通拉嘎.稀土Nd掺杂纳米ZnO薄膜气敏特性[J].传感器技术,2004,(5).

纳米氧化锌篇8

磷酸钙中间体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成均匀的乳液。量取化学计量的85%的浓磷酸加入另一烧杯中,加双倍水稀释搅拌均匀后缓慢滴加入含钙化合物的乳液中,再搅拌反应1h得到磷酸钙中间体。

包覆材料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硫酸氧钛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备用。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钙(用于将硫酸氧钛中的TiO2+离子转化为水合TiO2和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CaSO4)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配制成乳液备用。将配置好的硫酸氧钛溶液加入上述的磷酸钙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钙乳液慢慢滴入其中,生成的纳米TiO2就会包覆在磷酸钙表面。过滤所得溶液,将滤饼放入烘箱中在100℃烘干,300℃焙烧,既得到纳米TiO2包覆的磷酸钙复合防锈颜料。

防锈性能实验

按醇酸树脂水性涂料配方称量原料,依次加入到反应器,搅拌均匀,随后加入自制的纳米TiO2包覆的磷酸钙防锈颜料(同时用市售磷酸锌和德国进口ZPA颜料作对比);将配好的上述漆料用三滚研磨机进行研磨,利用涂-4V黏度计对其进行黏度的调节,使黏度为60—70S-1即可。将调好的水性漆用高压气体喷枪均匀的喷涂在去油马口铁板上,保持涂层厚度在(40±5)μm,使其自然干燥。然后进行漆膜性能测试和耐盐雾实验。

结果与讨论

样品的XRD分析

图1是样品的XRD图谱,与标准卡片对照,发现所有衍射峰均为单一Ca5(OH)(PO4)3物质的衍射峰,由此证明用此方法合成的磷酸钙为Ca5(OH)(PO4)3。但是图中却没有出现TiO2的衍射峰,可能是由于样品包覆TiO2量较少(≤1%)并且TiO2结晶度较低所致。

扫描电镜分析

图2是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从图2中可以看出,主体产品磷酸钙的粒径大约为1—2μm,而且分布均匀。

样品防锈性能评价

纳米氧化锌篇9

【关键词】 As2O3/ Mn0.5Zn0.5Fe2O4; 纳米; 热化疗; 乳腺癌

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试图攻克的难题,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人们对肿瘤治疗新型方法的研究已经向分子和原子水平迈进。1996年,德国学者Jordan等[1] 发现纳米级磁微粒比微米级微粒能产生更多的热量,提出了磁流体热疗(magnetic fluid hyperthermia, MFH)新技术。本实验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浸渍法制备了As2O3/ 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将具有广谱抗癌性的As2O3和磁流体(锰锌铁氧体)热疗结合起来,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进行热化疗的体外实验研究。

1 试剂和仪器

As2O3、二甲基亚砜(DMSO, Sigma公司);HEPES、胰酶、噻唑蓝(Amresco);硫酸锰、硫酸锌和硫酸亚铁等均为分析纯;DMEM(Gibco Brl, 美国);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公司);能谱仪(Noran, Vantage,美国);H600透射电镜(Hitachi,日本);扫描电镜(JEOLJSM6360LV,日本);酶标仪(美国BD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 Vantage SE, BectonDickson,美国);原子荧光光谱仪(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MDAMB231(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

2 方 法

2.1 As2O3/ 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浸渍法制备复合纳米粒,按Mn2+、Zn2+、Fe2+摩尔比1∶1∶4准确称量适量MnSO4·H2O、ZnSO4·7H2O和FeSO4·7H2O33种硫酸盐,研成粉末后将适量NaOH溶液加入其中,磁力搅拌器高速搅拌3 h后放入80 ℃烤箱干燥,马弗炉400 ℃焙烧1 h,自然冷却后用热蒸馏水浸洗去除可溶性硫酸钠无机盐,烘干成锰锌铁氧体粉末,配制亚砷酸溶液使As2O3浓度为0.01 mg·ml-1、0.02 mg·ml-1、0.03 mg·ml-1、0.04 mg·ml-1,称取适量锰锌铁氧体粉末浸渍于其中,离心烤干。

2.2 As2O3/ 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的表征

2.2.1 形态观察 取出少量制备的As2O3/ 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加入无水乙醇超声分散20min后滴铜网,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取少量粉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

2.2.2 能谱仪测定复合纳米粒的成分 扫描电镜下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粒成分进行能谱分析,确定其元素组成成分。

2.2.3 磁响应性检测 用适量生理盐水将复合纳米粒配成混悬液,在烧杯下放置一磁铁观察磁性材料聚集情况。

2.2.4 含砷量测定 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其含砷量。

2.3 升温试验

将复合纳米粒用生理盐水配成6、8、10、12 g·L-1的磁流体,置于频率为200 kHz、输出电流300 A的交变磁场下进行升温试验,每5 min记录1次温度。

2.4 释药试验

用生理盐水配成10 g·L-1的混悬液,取10 ml装于透析袋中,外面透析介质亦为生理盐水,磁力搅拌器常温搅拌5 0 h,每隔1 h取液测量释放液中As含量,绘制累积释药曲线。

2.5 细胞株和细胞培养

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常规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置于37 ℃、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

2.6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

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消化吹打成2.5×104 ml-1,在两块96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200 μl(每板两组,每组8个复孔),置于37 ℃、5%CO2培养箱培养。24h细胞贴壁后一块培养板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阴性对照组)、5 μmol·L-1As2O3溶液培养(化疗组),另一块培养板分别加入10 g·L-1的Mn0.5Zn0.5Fe2O4培养液(热疗组)及As2O3/ 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培养液(热化疗组),置于200 kHz、4 kW、输出电流300 A的交变磁场加热1 h继续培养,48h后加入MTT20 μl,4 h后弃去液体,每孔加入150 μlDMSO,置于酶标仪上振荡混匀10 min测OD493 nm值,细胞增殖抑制率=1-实验组OD值/对照组OD值。

2.7 流式细胞术测凋亡率

按上述分组将治疗48 h后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PBS洗涤细胞两次,70%乙醇4 ℃固定细胞24 h以上。检测前用PBS洗涤细胞两次,细胞重悬于0.5 mlPI染色液(20 g·ml-1,0.25 mg·ml-1RNase A)中,室温避光染色30 min,用300目丝网过滤后即可上机分析。

3 结 果

3.1 表征

采用化学沉淀-浸渍法制备的As2O3/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材料为棕褐色粉末,在外磁场作用下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能够形成明显的磁力线。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As2O3/ 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近似球形,密度较高,粒径在20~40 nm(图1),扫描电镜下任选一视野进行能谱分析,均能检测到锰、铁、锌、砷等材料成分(图2)。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的As标准工作曲线为:I=3.737+13.097C,r=0.999 5,其中I为分析信号峰面积,C为As浓度,经测定复合材料中含砷量为0.05%。

3.2 升温情况

不同浓度的As2O3/ 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在体外交变磁场作用下具有升温能力,在前30 min升温迅速,30~45 min升温平缓,之后温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且10 g·L-1浓度的复合纳米粒升温能达到肿瘤治疗的有效温度(41~46℃)(图3)。

3.3 体外释药速率的动态测定结果

以生理盐水为介质考察了As2O3/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材料的体外动态释放,计算其累积释放率,48 h释药为14.67%,曲线平缓(图4)。

3.4 MTT比色法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As2O3/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加热组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且比单纯As2O3溶液组和Mn0.5Zn0.5Fe2O4联合交变磁场加热组的抑制作用明显(表1)。表1 As2O3/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联合热化疗组可出现DNA含量明显低于G1期的亚G1期细胞峰,即凋亡峰(凋亡率为31.18%),显著高于化疗组(凋亡率为7.44%)和热疗组(凋亡率为16.17%),而阴性对照组则几乎无凋亡峰(图5)。

4 讨 论

砷及其化合物是人类最早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目前As2O3注射液已作为国家二类新药正式上市,国内外研究其对实体瘤的作用,如乳腺癌[2] 、肺癌[3]、食管癌[4]、胃癌[5],确认了其广谱抗癌性,其机制主要是促进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其凋亡,多途径抑制肿瘤增殖转移且毒副作用小,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而肿瘤热疗是用加热方式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即利用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淀而产生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41~46 ℃)[6]以杀死癌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热疗不仅没有化疗及放疗的副作用,而且可以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大大增强癌细胞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7],诱导细胞凋亡。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砷与热疗通过不同的形式联合起来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邢宝玲等[8]将As2O3和自行研制的纳米锰锌铁氧体磁性材料一起用脂质膜包裹起来制成As2O3磁性纳米脂质体,体外抗卵巢癌细胞实验显示,将As2O3与热疗联合起来对癌细胞的毒杀作用强于单纯的As2O3组和热疗组。倪海燕等[9]通过乳化冷冻凝聚法制备了As2O3磁性纳米微球,并通过治疗宫颈癌证明了As2O3联合热疗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明显。

本研究中通过制备As2O3/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并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我们探讨了将As2O3的细胞毒作用同磁热疗相结合,以期寻求一个更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As2O3/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是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浸渍法[10]制备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制备的粒径为20~40 nm,由于粒径极小,在体内不但可以逃脱MPS的捕获,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吸收电磁波能量而转化为热能的能力。将活性组分AS2O3溶液用浸渍法加到载体纳米级锰锌铁氧体粉末上,由于作为载体的Mn0.5Zn0.5Fe2O4比表面极大,吸附性能优良,能使被吸附的药物与载体周围的药物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当游离的药物被体液稀释或被机体代谢浓度下降时,根据吸附等温曲线的平衡曲线,制剂马上释放等量的药物来补足被消耗的量,可以控制药物的缓慢释放,这不但提高了药物疗效,还可以使靶区以外的A. 阴性对照组 B. 化疗组C. 热疗组 D. 热化疗组图5 各实验组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Fig 5 The results of flow cytometry

砷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减轻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另外复合纳米粒的体外升温实验表明,复合纳米粒在交变磁场中具有良好的升温控温能力,不同浓度的复合纳米粒在交变磁场中升温控温的能力有所差别,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 g·L-1的材料在交变磁场中能升温至肿瘤治疗的恰当温度45 ℃且保持温度不变,可发挥既杀死肿瘤细胞而又不损失正常细胞的作用。实验中我们分为阴性对照组、化疗组、热疗组及热化疗组,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As2O3/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材料联合交变磁场热疗组对于人乳腺癌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此组的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化疗组和热疗组。流式细胞分析亦显示, As2O3/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材料联合交变磁场热疗诱导的细胞凋亡率较相应同等浓度的单纯As2O3液及单纯磁性材料热疗组的细胞凋亡率要高,前者为 31.18%,而后两者分别为 7.44%、16.17%。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直径为20~40 nm、升温能达到肿瘤治疗有效温度同时可控缓慢释放药物的As2O3/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合成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实,该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热疗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JORDAN A,WUST P,SCHOLZ R,et al.Cellular uptake of magnetic fluid particles and their effects on human adeno carcinoma cells exposed to AC magnetic fields in vitro [J].Int J Hyperthermia,1996,12 (6): 705722.

[2]BAJ G,ARNULFO A,DEAGLIO S,et al.Arsenic trioxide and breast cancer: analysis of apoptosis,differentiative and immunomodutalory effects [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2,73(1): 6173.

[3]姚和瑞,谢德荣,向燕群,等.三氧化二砷抑制NCIH69肺癌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0,10(5):428429.

[4]谭立军,石栩慧,史桂英,等.三氧化二砷启动人食管癌细胞株凋亡机制研究[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0,20(1):1217.

[5]ZHANG T C,CAO E H,LI J F,et al.Induction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MGC803 cell growth by arsenic trioxide [J].Eur J Cancer,1999,35(8):12581263.

[6]BABINCOVA M,LESZCZYNSKA D,SOURIVONG O,et al.Superaramagnetic gel as a novel material for electro magnetically induced hyperthermia[J].Magn Mater,2001,225(1,2):109112.

[7]SUZUKI M,SAGA Y,TSUKAGOSHI S,et al.Recurrent 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 complete remission after radi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hyperthermia; a case study and in vitro study [J].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2000,15(6): 625628.

[8]邢宝玲,余慧萍,张东生.纳米三氧化二砷磁性脂质体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热化疗作用的研究[J].现代医学,2007,35(6):419423.

纳米氧化锌篇10

双合金法制备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研究

B元素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铁基非晶带材热处理工艺及磁性能研究

表面修饰对镝铁氧体纳米磁粒子的合成及其磁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对FeCoV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天然沸石负载金属单质W改性TiO_2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Co/C与Co-Pt/C膜的微结构研究

稀土对锌基牺牲阳极材料耐蚀性的影响

ZrCo合金储放氢同位素研究

Sr变质剂和浇铸冷却速率对铸铝A319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Cu-0.8Cr-0.14Zr-0.06Mg合金电滑动磨损性能的研究

微孔网状多孔钼制备方法及其烧结状况

氧化镍的水热制备及超电容性能研究

不同导电剂对锌镍电池中锌电极性能影响的研究

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应用的研究

膨胀珍珠岩-泡沫铝复合材料层合管的力学性能研究

铜基高弹性导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简讯

酸洗工艺对烧结NdFeB镍电镀层结合力的影响

Zr65Al10Ni10Cu15非晶合金电阻率的研究

Al-Zn-Ce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其晶化行为研究

简讯

FeCoBSiNb非晶环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

Fe/Ni/Cu/Ag合金粉末的制备研究

掺Ag量对绢云母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性能的影响

稀土Ce对化学镀Fe-P合金镀层成分和形貌的影响

片状铝粉的SiO_2包覆着色研究

电沉积Cu-纳米AlN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研究

PEI包覆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无氰碱性电镀工艺对黄铜微观结构的影响

绝缘铁粉基软磁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Mg_2Ni系贮氢合金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泡沫铝材料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镁及镁合金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硅太阳能电池用铝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Fe-Cr-Co永磁合金的激光辐照效应研究

Nd60Fe30M10(M=Al,Si,Ga)系非晶永磁的性能与组织结构

Fe85-xNb6.8B7.7Cux(x=0,1,3)快淬态纳米晶薄带的制备与磁性

pH值对电沉积FeNi/Cu复合丝巨磁阻抗性能的影响

简讯

利用磁力显微镜观察铁镍合金丝的磁畴结构

Bi_2O_3-MoO_3复合掺杂对高磁导率MnZn铁氧体磁特性的影响

矿用碳钢罐道表面超音速喷涂不锈钢涂层研究

SrAl_2O_4∶Eu2+,Dy3+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快淬工艺制备钕铁硼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

LiAlH_4作为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

AB_5型稀土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历程

Mo-Si-B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现状

泡沫钛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双连通结构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650-T8铝合金材料耐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用于制备贴片电感的铁基非晶软磁合金的晶化过程研究

锡含量对无取向硅钢薄带铁损和织构的影响

电工钢板的生产与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

非晶薄带用涂层剂及工艺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