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物十篇

时间:2023-03-15 20:38:00

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篇1

作为一位高血压科的医生,我纵览国内外医学信息,没有任何资料显示磁疗可以降低血压。在临床上也看到,一些患者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同时停用了降压药物,结果耽误了疾病的治疗时机,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高血压患者正确的治疗措施,首先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具体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膳食脂肪,适当增加钾、钙摄入,限饮戒烟,增加体力活动及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这些措施都具有确切降压效果,可以增强体质和心肺功能,带来比药物治疗更好的益处。

同时,高血压患者必须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大量证据证明,降压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一共有5大类,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不同类别的降压药物具有不同的降压机制和特点,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合理选择,并长期规律使用。

降压药物篇2

王先生是一家外企的经理,刚过不惑之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以往身体一直很好,只是这两年体检时查出有高血压,在医生建议下坚持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得也还不错。可是,最近他遇到了点小麻烦,就是晚上跟妻子同房时,“下面”总是不争气,千呼万唤不愿起来。想想自己又没有其他什么疾病,血压维持得也不错,最近工作也没有以前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为了查明“真相”,王先生来到专家门诊。医生向他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问了相关病史后,给他做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排除器质性疾病。医生充分获取了他这段时间以来用药、血压波动情况,诊断他为抗高血压药物引起障碍(印)。医生建议他换用其他种类降压药,并减小剂量。半月之后,王先生再次来到医院复诊时,告诉医生:“现在跟以前已经相差无几了”,兴奋的话语中流露出幸福和甜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许多中年甚至未到中年的男性朋友抱怨:“现在感觉精力比以前差多了,做事情常常力不从心,而且回到家面对老婆也没有那方面的‘’了。”“每次都是草草收场,真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像王先生这样面临生殖健康问题的男性不在少数,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苦恼与精神压力、年龄、饮食、运动、疾病等因素有关,而对某些男性而言,治疗疾病的“药物”很可能是造成他们性尴尬的“隐形杀手”。

事实上,在临床上引起男子障碍的药物很多,只是这些药物中的绝大部分对的影响是一过性的。也就是说,在使用药物时或使用后短时间内会对有影响,过后会逐渐恢复,所以,大家不必过分担心。但是,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如降压药、5~α还原酶抑制剂等所导致的障碍可能相对持久。

因此,男性朋友要谨慎使用影响的药物,同时关注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1 病人在开始接受治疗计划以前,应主动向医生讲述自己的情况。这些病史往往十分重要,有助于医生判断出现的性问题是否与用药有关。

2 病人在用药期间,如果有障碍产生,首先要弄清服药时间与症状表现是否符合逻辑,如是不是在增加某种药物或剂量加大之后立刻出现症状。

3 每次随诊时,病人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是否出现新的性问题。这有助于医生决定病人能够耐受的药物剂量,并有助于医生及早发现病人障碍。

降压药物篇3

1 确认要服药

首先,要确认你是否需要服药。这是很重要的,一旦确认要服药,病人就得终生服药。大家知道,高血压分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由各种原因引起,如肾病等,而原发性高血压则病因不明。对于前者,一旦病因去除,病人即不再有高血压,不需要终生服药。而对于后者,由于病因不明,无法根治,需要终生服药。有些病人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压接近正常,于是就自动停药。一方面停药后血压可重新升高,另一方面,即使血压升得不是很高,我们不知道器官损伤是否继续进展,血压高不过是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因此高血压病需要终生治疗。那么,到底怎样决定是否服药呢?一般说经不同日数次测压,血压≥150/95mmHg,即需要治疗。如果病人有以下危险因素中的1―2条,血压≥140/90 mmHg,就要治疗。这些危险因素是:老年、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等。

2 服药时间

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而是存在着自发性波动。当人在睡眠时,血压可大幅度下降。如果你在白天经常忘了服药,而在晚上临睡前服用降压药、则有可能使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脑缺血性中风。在致命的脑血管意外中,约40%与低血压有关。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宜睡前服药。

白天的血压升高与觉醒及活动有关。也就是说,睡觉醒后,血压逐渐升高。许多研究表明上午10:00(8:00―11:00)和下午3:00―5:00血压最高,脑溢血的好发时间是上午10:00。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2―3小时达高峰。因此,上午7:00和下午2:00服药最为合适。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即起床后服药。如果中午不休息,则可在午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

2 服药量

为使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处于稳定状态,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长效制剂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时间服用均可,特别是谷峰比值高的药物。但要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最好还是早晨起床后服药。国外的一些大规模的研究告诉我们,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我们国家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因此,血压降低的效益是明显的。那么,血压应该降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应达到的理想血压水平是多少呢?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更明确地说,目标血压是138/83mmHg。假如你的血压未达到这一目标,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加大剂量、加用它药(联合用药)、换用它药等。总之,用多少药以达到目标血压为准。

3 如何服药

使血压保持稳定很重要。血压不稳定可导致器官损伤,因此,在降压的同时必须稳定血压。使用能降低血压波动性的抗高血压药是最佳选择,但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人为地造成血压不稳定。应当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逐渐淘汰短效药,但长效制剂往往价格昂贵,目前普及有困难。一些价廉物美的中效药(每日服1到2次)值得推荐,如尼群地平、安替洛尔等。有一个病人服用短效的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原来每次1片,每日3次。血压逐步下降,改为每日2次,最后每日1次。但她的血压波动很厉害。我告诉她最好用低剂量的长效药物,否则将一片药分成3到4小块,多次分服,这样可减少血压波动。

4 老年人高血压

降压药物篇4

高血压与心房颤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高血压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共患病,>50%的心房颤动患者合并高血压[1-2];另一方面,高血压是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之一。高血压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引起心房结构重构与电重构,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病理生理基础。高血压可增加心房颤动及其相关并发症(包括脑卒中/血栓、大出血和死亡)发生的风险。

1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关联

RAAS激活是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多数高血压患者RAAS过度激活,其主要效应成分血管紧张素Ⅱ对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机制主要涉及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一方面,RAAS激活使得心房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AngⅡ的水平增加,左心房AngⅡ1型受体上调,进而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过程[3]。MAPK促进心房肌肥厚、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堆积、细胞凋亡,进而导致心肌重构和左心房扩大,这为心房颤动提供了结构性基础。另一方面,左心房的牵拉使AngⅡ增加和AT1R激活,进而激活L型Ca2+通道和蛋白激酶C途径,通过调控细胞膜的肌醇-1,4,5-三磷酸,增加对细胞外Ca2+的摄取和肌浆网Ca2+的释放,从而增加细胞内Ca2+的浓度,最终引起细胞内Ca2+超载,诱发电重构[4]。除了对Ca2+通道的影响,RAAS还通过影响钾离子通道进而影响动作电位。RAAS介导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也是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5-6],在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中有交互联系。

2治疗原则及降压目标值

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原则应归结为两个方面:①降低血压和左心房负荷;②在综合评估脑卒中和出血风险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国际及国内主要指南对于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均无特殊推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中国人群目标血压为140/90mmHg,≥65岁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高于此值即应启动降压治疗[7]。

3降压药物的选择

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降压治疗包括降低血压和左心房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推荐用于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和进展,单药控制不良时,优先推荐ACEI/ARB与钙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联用[8-9]。

3.1ACEI和ARBACEI、ARB和醛固酮拮抗剂可以预防心肌重构,减轻心房纤维化和肥大,恢复心肌细胞间隙连接的解耦联及钙调控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氯沙坦干预降低高血压终点事件研究[10]、缬沙坦长期抗高血压治疗评估研究[11]等临床试验证实,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LIFE[10]回顾性分析发现,与阿替洛尔比较,氯沙坦使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降低33%,而两组患者血压的降低程度相似,提示氯沙坦预防新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涉及降压以外的机制。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能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与阿替洛尔相比,氯沙坦使心血管死亡、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风险降低13%(P=0.021)。VALUE结果显示,与氨氯地平比较,缬沙坦降低新发心房颤动约16%,降低持续性心房颤动约32%[11]。2012年发表的一项纳入了92817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ARB显著降低新发心房颤动(P=0.009)[1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ACEI和ARB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预防[7]。2011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律学会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推荐ACEI和ARB用于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生(Ⅱa类推荐)[13]。然而,2011年日本的日本人心房颤动节律控制研究Ⅱ显示,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频率随血压降低而逐渐减少,但坎地沙坦和氨氯地平在减少每月心房颤动天数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4]。2012年发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干预阵发性心房颤动研究[15]及之前发表的坎地沙坦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研究[16]和缬沙坦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研究[17]均显示,ARB不能预防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考虑到已有数据的异质性,2013年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病学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建议,ARB仅限于预防结构性心脏病的高血压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比如左心室肥大或功能不全或整体上高危但不包括既往有心房颤动史的患者[8]。2014年AHA/ACC/HRS心房颤动指南将ACEI和ARB用于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房颤动发生的证据级别降为Ⅱb类[18]。

3.2β受体阻滞剂对于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发挥控制心室率的作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伴快速性心律失常[7]。2013ESH/ESC高血压指南也指出,对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心室率,也能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8]。在心房颤动节律控制随访研究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使左心室射血分数<30%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35%[19]。

3.3钙拮抗剂对于需要控制心率的心房颤动患者,不论是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014AHA/ACC/HRS心房颤动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18]。但一般情况下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使用[8]。2013年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推荐,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为心房颤动心室率快患者的降压药物。

3.4利尿剂在我国,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但其对心房颤动发病率的影响目前缺乏深入的研究。

3.5降压药物使用注意事项ACEI和ARB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注意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抑制心脏收缩功能和传导功能。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忌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在用药2~6周内复查。对于需要控制心室率的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患者同时合并糖耐量异常和代谢综合征,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需谨慎[8]。二、三度心脏传导阻滞和哮喘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

4抗凝治疗策略

4.1我国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现状总体来看,我国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尤其是中高危患者。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全球抗凝注册研究为一项前瞻性伴部分回顾性多中心观察性注册研究,其中中国地区共纳入805例新诊断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国亚组数据显示:中国中高危患者中不足1/3接受抗凝治疗,超过1/2的中高危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近1/5的中高危心房颤动患者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20]。中国心房颤动登记研究[21]结果与之相似。目前我国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仍以华法林为主。对于服用华法林的抗凝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低。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对比研究显示,我国服用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INR水平达到2.0~3.0者比例较低,仅36%。CRAF研究纳入665例服用华法林至少半年的患者,结果显示,INR达到2.0~3.0的患者仅占31.4%,INR<2.0者约占64%,这与患者的教育程度和依从性有关。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比例过高。而阿司匹林在心房颤动脑卒中和血栓栓塞预防方面目前多是否定的研究结果。伯明翰老年人心房颤动治疗研究[22]提示,在出血风险高的老年患者中,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的获益小于风险,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和1.6%。2011年发表的丹麦大规模的队列研究纳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32372例,结果证实阿司匹林在心房颤动脑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预防中的低效性及较高的出血风险,提示阿司匹林不能有效、安全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23]。基于此,2012年ESC心房颤动指南更新指出,真正低危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不接受任何抗栓治疗。

4.2抗凝治疗风险评估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风险评估,2012年ESC心房颤动抗凝指南更新[24]和2014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18]均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病和动脉斑块病史)、65~<75岁和女性分别为1分,≥75岁、既往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分别为2分。积分≥2分需接受抗凝治疗,积分为0分不需接受抗凝治疗,积分1分为脑卒中中危人群,可酌情进行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除预测心房颤动脑卒中高危患者外,易于识别“真正低危”的患者,避免抗凝过度。2014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药中国建议[25]仍沿用传统CHA2DS2评分(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75岁分别计1分,脑卒中/TIA/血栓栓塞计2分)。CHA2DS2评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找出高危患者,立即给予抗凝治疗。另外,2014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18]也首次建议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前应用HAS-BLED评分评估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包括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脑卒中、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INR不稳定、老年(>65岁)、药物(如联用抗血小板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嗜酒;每项1分,最高9分,积分越高出血风险越高。HAS-BLED评分≥3分者属于抗凝出血高危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应谨慎,需要严密监测不良事件。

降压药物篇5

【关键词】 降压药;血压;血糖

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因此将两者称之同源性疾病。糖尿病人由于血糖增高,血粘稠度增加,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增加,易引起高血压。由此可知高血压与糖尿病都与高血脂有关,因此防治高血压病与糖尿病都应该同时降血压、调节血脂。

1 与降压药物合用

1.1 抗凝药物与降压药物合用 血液黏稠度升高是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原因之一,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凝集,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通过降低前列腺素合成,而削弱ACEI(卡托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降血压作用,应引起注意。

1.2 降糖药与降压药合用 二甲双胍及磺脲类降血糖药(如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与ACEI(卡托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列、福辛普列)等联用,可加强降血糖效果。专家认为,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应首选ACEI类药物。研究证明,这类药物既能降压,又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且不影响糖和脂肪的代谢;具有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延缓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轻或逆转左心室心肌肥厚及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还可保护肾功能,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者,降低微量蛋白尿效果明显。不宜选用选用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对血糖水平有复杂影响。能抑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并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还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影响脂质代谢,加重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反应等。

1.3 降脂药与降压药合用 高血脂症伴有脂质代谢异常者,不宜选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降压。为了同时治疗不同类型的高血脂症,ACEI降血压药不宜与他汀类降血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联用,以防产生严重的高血钾症。

1.4 平喘药与降压药合用 平喘药氨茶碱与钙拮剂类降压药(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合用,因为后者有降低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作用,提高其血药浓度,可使前者药理作用加强,引起氨茶碱中毒症状。普奈洛尔与氨茶碱合用,后者可拮抗前者的血钾升高和血糖降低作用,但前者有诱发哮喘的可能。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药类降压药物。有报道氨茶碱能逆转硝苯地平的降血压作用。但专家认为,高血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病时,降压药物仍应首选钙拮抗剂,次选ACEI降血压药,只不过合用时应注意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 .常见降压药评价

2.1 利尿剂 最有价值的降压药物之一,作用温和、廉价,剂量小,不良反应少,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时。常用的利尿类降压药物有两类:一类是排钾利尿剂,包括双氢氯噻嗪、氯噻酮、吲哒帕胺、布美他尼、呋塞米等。另一类是保钾利尿剂,包括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喋啶。两类利尿剂均使尿钠排出增加,并可使血尿酸增高,噻嗪类利尿剂还轻微影响血胆固醇和血糖,使之轻度升高。为克服利尿剂的副作用,通常使用小剂量,如双氢克尿噻12.5mg或更低,从而减少不良反应而仍保持疗效,如果与保钾利尿药氨苯喋啶合用,效果会更理想。

2.2 β受体阻滞剂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普萘洛尔(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倍他乐克)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另外,β受体阻滞剂还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一线药物,也是心肌梗死后防止复发和意外突然死亡的重要药物之一。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伴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病人首选药物。其副作用是不同程度的引发支气管痉挛,肢端循环障碍等,所以,对于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病人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2.3 ACEI 据资料记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来源是一种洞蛇的蛇毒,该蛇毒的一种多肽成分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从而可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且保存缓激肽的活性。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怡那林)、苯那普利(洛丁新)等。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能降低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残率和病死率,还能有效地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特别是伴有蛋白尿病人的肾脏损害的进展。其不良反应为干咳,这与该类药保存缓激肽的蓄积有关。

2.4 钙拮抗剂 临床常见短效和长效两类。短效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心痛定),除了可引起头痛、颜面潮红等常见副作用外,还导致反射性心率加快,不利于心绞痛的控制,一般不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是近年来应用的一类降压药物,它有许多与ACEI相同的特点,包括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特殊价值,但这类药物较ACEI的一大优点是没有干咳的副作用。市场已有的药物如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等。

2.6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适用于有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还可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主要副作用是性低血压,尤其老年人更易发生。常用的药物有特拉唑嗪(高特灵)、乌拉地尔(压宁定)等。

此外,我国还有一类复方制剂,如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降压静等,是利血平、血压达静、双氢克尿噻为主的复方制剂。利血平是中枢性降压药物,配合血管扩张剂使用,其特点是服用剂量小,相互之间有辅助降压和抵消不良反应的作用,有一定的降压效果,而且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群防治中。

降压药物篇6

首先阐述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方式

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减少循环血量及血中的钠离子:如氢氯噻嗪、氯噻酮等利尿降压药。②阻断a1-受体:如哌唑嗪。③减少心输出量:β-受体阻滞剂。④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如血管舒张药、钙拮抗剂。⑤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如利血平、胍乙啶。⑥抑制肾素释放:如β-受体阻滞剂。⑦作用于较高级中枢的血压调节机制:如甲基多巴、可乐定。⑧阻断植物神经节:如美加明。⑨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⑩反射性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藜芦碱。

常用降压药物及应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六类: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

对高血压的患者能否采取合理用药方案,首先取决于患者基础血压水平,如轻度高血压或高血压病程较短的患者,只需服用1种药就能控制血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可服用1种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服用1种降压药物仅25%~40%达标。其次,取决于患者有无心脑、肾血管疾病或并发症,如糖尿病、肥胖症等。对无明显并发症或无并发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首选单一用药,无效时再选择联合用药。

因此,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选用可按下列方案(仅供参考)。

(1)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①阶梯治疗: 一级: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 二级:在一级的基础上增加1种药,如可乐定、利血平、甲基多巴、哌唑嗪。吲哒帕胺等。

三级:在西药基础上再加药,如肼屈嗪、米诺地尔及上述其他药物。四级:三药基础上加胍乙啶或米诺地尔。90年代后高血压病治疗方针将阶梯治疗方案转为个体化治疗。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首先选用利尿剂、β1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及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AT(血管紧张素)。②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③为了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1天24小时内降压平稳。为此,最好选用1天1次给药而可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药物。其标志之一是降压高峰比值(T/P)>50%,即给药后24小时仍维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此种药物还可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④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物治疗疗效不够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 2)药物的选用:①利尿剂: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尤其在老年高血压或并发心衰者,但痛风患者禁用,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慎用。药物常用氢氯噻嗪12.5mg,每日1~2次;吲哒帕胺1.25~2.5mg,每日1次。上述药物作用温和持久,基本作用是排钠利尿,故可引起低血钾、高血糖、高尿酸及质脂代谢紊乱。临床常将氢氯噻嗪与其他降压药组成复方使用,既可增加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依从性。②β1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Ⅱ型糖尿病患者慎用。可选用美托洛尔50mg,每日1-2次;阿替洛尔25mg,每日1~2次;比索洛尔2.5~5mg,每日1次;倍他洛尔5~10mg,每日1次。③钙拮抗剂:适用于各级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时。二氢吡啶类拮抗剂禁用于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时禁用。速效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应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如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5~10mg,每日1次;拉西地平4~6mg,每日1次;维拉帕米缓释片120~240mg,每日1次。一般情况下也可少适用硝苯地平或尼群地平普通片10mg,每日2~3次。④ACEI: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并发心脏功能不全,肾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妊娠和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可选用卡托普利12.5~25mg,每日2~3次;依那普利10~20mg,每日1~2次;培哚普利4~8mg,每日1次;西拉普利2.5~5mg,每日1次;苯那普利10~20mg,每日1次;雷米普利2.5~5mg,每日1次。⑤AT拮抗剂:适应证与禁忌证与ACEI相同,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3)有并发症的高血压病选药:合并有肾功能损害者,宜选用对肾功能无影响的药物,如甲基多巴、硝苯地平、可乐定、ACEI,或用强利尿药。而噻嗪类、胍乙啶不宜选用。

合并冠心病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哌唑嗪也适用。肼屈嗪能增加心率、心输出量及耗氧量,有诱发心绞痛危险。

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的患者,不宜选用中枢性降压药,以免引起昏睡。胍乙啶致性低血压,故不宜选用。可用肼屈嗪加β受体阻滞剂,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以免引起血脂代谢紊乱。

伴有妊娠者不宜用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用甲基多巴。

合并支气管哮喘、抑郁症者,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痛风患者不宜选用利尿剂;心脏传导阻滞者,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要想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不仅需要了解每一种药物的药性特性,而且还要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情况辨症施治、因人而异地合理搭配进行个体化用药,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降压药物篇7

【关键词】高血压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76-02

降压药物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常用降压药有:交感神经抑制药如哌唑嗪、普萘洛尔等;主要影响血容量的降压药如氢氯噻嗪;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和厄贝沙坦;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和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药物如肼屈嗪等[1]。本研究对9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900例。其中男性460例(51.1%),女性440例(48.9%);病程在2O年以上的有336例(37.3%)。平均年龄71.7±7.5(61~90)岁。

1.2 方法 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压、身高、体重、降压药物使用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全部资料汇总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均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依次是:硝苯地平缓释片35.2%(316/900)、缬沙坦21.4%(192/900)、卡托普利23.1%(208/900)、贝那普利10.2%(92/900)。其次是倍他乐克8.5%(76/900)、吲达帕胺5.2%(46/900)、硝苯地平片4.9 %(44/900)、速尿1.2%(10/900)。另外,同时服用2-3种其它药物的占46.5%(418/900)。

2.2 治疗效果

51%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理想(

2.3 不良反应 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头痛头晕发生情况

P1:与硝苯地平组相比较;P2:与缬沙坦组相比较:P3: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相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到目标水平,不仅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如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及进展,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死亡风险[2]。近40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新的降压药不断问世。目前在我国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钙拮抗剂等五大类[3]。

高血压不严重时,可以用一种药物小剂量开始治疗,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某种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的反应,又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如小剂量疗效不佳,则可加大剂量或换药,如果血压还是无法控制,就要考虑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了。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上述的单一药物治疗依旧无法控制血压,而药物剂量增加常伴随不良反应加重,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时依据不同类别降压药的降压机制上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或较小增加不良反应,我们一般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以使得血压达标。目前联合用药是控制血压的主流观念和方法。但是联合用药而不是同一种类的降压药重复用药,因为一来疗效不佳,二来不良反应风险增加[4]。

参考文献

[1]吴锡桂.我国高血压冠心病的流行现况与展望[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6(2):52.

[2]陈晓明。吴可贵,谢良地,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研究[J].高血压杂志,2010,9(4):342.

[3]郭冀珍,陆德澄,赵福全,等.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7(2):31.

降压药物篇8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 抗高血压药物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6-0022-03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s-lowering efficacy of 5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WANG Yajuan1, QIAN Yuesheng2, WANG Yan2

(1. Xinzhuang Community Health Se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99; 2. Ruijin Hospital, Shan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5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ne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and to compare their blood pressure(BP)-lowering efficacy. Methods: The data of 5 594 hypertensive patients from the electrical health record system during 2007 to 2011 were collected, and BP-lowering efficay of 5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was analyzed. Results:① Th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 was most used in the community.②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BP-lowering among 5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However, the systolic BP was reduc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women taking angiotensin receptor II blockers (ARB), and in the middle-aged people taking CCB and diuretics. The CCB and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had more advantages in lowering the diastolic BP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③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joint ventur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in lowering the BP.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CCB and the domestic agents are used most. The use of ARB is related to the gender and CCB, and the use of ACEI and diuretics are related to the age.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ommunity;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βreceptor blocker,BB)、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Ⅱ blockers,ARB)5大类,其药理作用各有不同,选择应用因人而异。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场所,合理科学的用药是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途径[4]。本研究分析近5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健康档案中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记录,以了解5类抗高血压药的社区使用现状,同时比较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的降压疗效。

材料和方法

对象来源

收集2007年至2011年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健康档案记录的5 594例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 568例(45.9%),女性3 026例(54.1%);年龄22~96岁,平均(64.90±10.53)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15±3.08。本研究共分析CCB、ACEI、ARB、利尿剂和BB 5类药物,患者均为单用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且1年中未更换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以患者首次就诊时用药记录为基线数据,以1年中最后1次用药记录为治疗数据,分析单用一种抗高血压药物的分布状况,并比较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幅度。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病例数(构成比)表示,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果

基线用药情况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中以CCB居首位,占70.2%(3 927/5 594),其次为ARB,占13.7%(764/5 594),ACEI占8.1%(453/5 594),利尿剂占5.2%(289/5 594),BB占2.9%(161/5 594)。在不同年龄、BMI和血压水平患者中,5种药物降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5类药物的1年降压幅度比较

经性别、年龄、BMI和基线SBP和DBP校正后, CCB、ACEI、ARB、利尿剂、BB的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服用ARB后女性比男性的SBP降压幅度更大,分别为(5.11±0.49) mmHg和(3.55±0.59 )mmHg(P=0.042)。服用CCB后,中年人(年龄≤64岁)的SBP降压幅度比老年人(年龄>64岁)更大,分别为(4.66±0.22) mmHg和(3.80±0.23 )mmHg(P=0.008),而老年人的DBP降压幅度则大于中年人,分别为(4.26±0.15 )mmHg和(2.85±0.14 )mmHg(P=0.001)。服用ACEI后,老年人的DBP降压幅度比中年人更明显,分别为(3.70±0.45) mmHg和(1.98±0.42) mmHg(P=0.006)。服用利尿剂后,中年人的SBP降压幅度比老年人更明显,分别为(4.82±0.74) mmHg和(1.92±0.77) mmHg(P=0.009)。

国产和合资抗高血压药物降压幅度比较

比较国产和合资的CCB、ACEI、ARB和BB 4类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幅度,其中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讨论

高血压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易出现器官损伤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患者中服用CCB者最多,占70.2%(3 927/5 594例),其次是ARB,占13.7%(764/5 594),ACEI占8.1%(453/5 594),利尿剂占5.2%(289/5 594),BB占2.9%(161/5 594)。国外研究显示,亚洲高血压患者使用CCB的比例较高,而不良反应较低,提示亚洲高血压患者对CCB的反应较好[3],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加拿大对170 000例年龄相仿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调查发现以服用ARB者较多[4],这可能反映药物疗效存在着种族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抗高血压药物均能显著降低血压,从降低血压的幅度而言,5类抗高血压药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据轻度高血压治疗(TOMH)研究和降压药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多数现代抗高血压药物都能较好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单用对于大多教TOMH的降压幅度大体相似。按一般推荐剂量,通常均可用单药降低SBP(7~13 mmHg)和DBP(4~8 mmHg)[5]。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总结了大量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指出DBP降低5~6 mmHg可使脑卒中危险性降低38%,冠心病危险性降低16%,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降低33%[6]。因此,治疗高血压的益处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常需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然而,起始降压可用低剂量单药,并了解该药的疗效和耐受性;然后用单药固定剂量维持降压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目前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已推荐患者从固定剂量复方开始治疗,但国内的临床医生仍习惯从单药开始。本研究中5 594例患者均使用单一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区的高血压治疗用药不足,而用药不足可能影响高血压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为此,相关部门宜尽早指导和规范社区抗高血压用药。本研究还发现,女性服用ARB后SBP降压幅度比男性更大,中年人用CCB和利尿剂的SBP降压幅度更明显,以及老年人服用CCB和ACEI的DBP降压幅度更有优势;中年人服用CCB后SBP降压幅度比老年人更大,而老年人DBP降压幅度比中年人更大,老年人服用ACEI后DBP降压幅度比中年人更明显,中年人服用利尿剂后SBP降压幅度比老年人更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社区高血压防治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在本研究中,4类(CCB、ACEI、ARB和BB)国产和合资药物对于在降压幅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国产制剂使用率占80.4%,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符合当前的国情,也符合高血压治疗中降压药物选择应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的原则[7]。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高血压杂志, 2000, 8(2): 103-112.

彭仕君, 刘杲. 拉西地平片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11): 1641-1642.

成云芳, 彭海燕, 王文, 等. 中国部分城市医院25336例门诊高血压患者基础情况和危险分层及降压达标率的调查[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8, 24(8): 603-605.

Petrella R, Michailidis P. Retrospective anlysis of real-world efficacy of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versus other classes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in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J]. Clin Ther, 2011, 33(9): 1190-1203.

陈海翎, 华琦.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1, 1(1): 183-191.

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Subcommittee[J]. J Hypertens. 1999, 17(2): 151-183.

降压药物篇9

摘 要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联合饮食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进一步使用饮食治疗方案,包括健康宣传、戒烟戒酒、膳食推荐等。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重复测量,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降压药物 饮食治疗 高血压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combined with die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Liao Dujin

The Community Health Centre of Baota Street,Xiangtan City,Hunan 4111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combined with die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Methods:21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3.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08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diet therapy,including health propaganda,giving up smoking and drinking,dietary recommendations and so on.After 4 months of treatment,we measured the blood pressure and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The differences of systolic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Lower blood pressure;Drugs Combination Treatment;Hypertension

高血压的患病人数逐年递增,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这与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和饮食结构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降压药物联合饮食治疗作为高血压的一种综合疗法,能够较好地控制血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2]。因此,本文对降压药物联合饮食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16例,男138例,女78例,年龄32~86岁,平均(51.9±16.3)岁。纳入条件:①患者的诊断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3次以上静态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②入选病例为我院所在街道的常住居民,居住时间>1年。③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合并冠心病58例,脑梗死13例,糖尿病42例。自觉临床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耳鸣、心悸等。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合并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使用二联以上的降压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活血等对症治疗。对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降血脂、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了饮食治疗方案,具体包括:①健康宣传:为患者发放低钠饮食和健康膳食的宣传手册,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衡脂肪和热量的摄入,不要摄入饱和脂肪酸。②嘱患者戒烟戒酒。③建议患者食用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芝麻酱、适当的瘦肉、豆类等。提倡患者以素食为主,多摄入蔬菜和水果。建议患者食用芹菜、木耳山楂粥、香菇、首乌、泽泻、荷叶、醋花生、元葱、橘皮,以扩张血管、降压调脂。同时嘱患者低盐饮食,严格计算钠盐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4.5g,不要食用腌制食物,如咸鱼、腊肉、咸蛋等。对照组仅在患者咨询时给予饮食建议,不提供系统性和有计划的饮食治疗。

疗效评价方法: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重复测量,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包括有效率和达标率。有效的定义为收缩压或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20mmHg,达标的定义为收缩压

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两组血压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对有效率及达标率进行比较。P

结 果

治疗4个月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达标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及达标率均显著升高(P

讨 论

高脂高盐饮食和吸烟饮酒是导致人们超重、肥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3]。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利尿剂等。临床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控制血压,但需要患者多年坚持服药。除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以外,其他的高血压患者一般都会使用药物治疗。但是单独使用药物需要长期治疗,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而且多年使用药物治疗会加重患者的肝肾负担,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部分伴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以免引起尿酸升高导致痛风[4]。因此,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控制、早期诊疗、规范化用药三者密切结合,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根本环节。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饮食治疗是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具有经济安全的优势[5]。我们通过为患者发放低钠饮食和健康膳食的宣传手册,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有意识地安排合理的饮食结构。饮食中的钠盐摄入过多会升高血浆渗透压,引起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加重肾脏负担,增加血液循环的压力[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一个成年人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6g,我们根据本地区的饮食摄入水平,以及患者的餐饮习惯,建议观察组患者的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

高脂血症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密切,较多的血脂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降低了动脉壁的弹性,使血压出现物理性反弹升高。我们嘱观察组患者在食用降脂食物的同时,也多食用降血脂的药物,如洋葱、香菇、木耳等。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形成血栓,对血压的影响是导致血压一过性的升高,还可对机体形成慢性影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此,医生嘱观察组患者戒烟忌酒,消除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对此的依从性也较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较好,基本已达到正常血压水平,观察组的有效率67.59%,达标率64.81%,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坚持饮食治疗可从中获益,较好地辅助药物治疗,控制血压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华,刘延香.238例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11(2):60-61.

2 周玉杰,马长生,霍勇,等.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44.

3 王根凤,刘振功.包头市林荫社区高血压病560例治疗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4):472-473.

4 刘国仗,马文君.从ALLHAT结果看利尿剂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地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8):625-626.

5 张萍.低钠饮食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23):22-23.

6 韩晓雷.低盐饮食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54.

降压药物篇1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便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在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药物治疗的136例高血压患者,将治疗有效的患者(83例)纳入研究组,治疗无效的(53例)纳入对照组,进行有关心理方面的调查评估。结果 136例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平均得分为(52.57±11.54)分,与全国常模(33.80±5.90)分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9.25,P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心理因素;焦虑;心理治疗

Eff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hypertens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hypertens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to reduce harmful feelings on hypertension patients,and to raise cure rate on hypertension patients by reasonable cure.Methods 136 hypertension patients who were used drug for treatment in outpatient servic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by curative effect.The group to cure with effect(study group)was 83 cases,and no effect group(control group)was 53 cases,to see how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urative effecting.Results 136 hypertension patients averaged 52.57±11.54 points of anxious scale and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u=9.25,P

[Key words] essential hypertension;psychological factors;anxiety;psychological therapy

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扩展到包括行为特征、情绪状态、生活事件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而目前对这些因素的探讨,多着眼于病因学方面研究;在治疗方面则多强调药物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多种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1]。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除了药物治疗外,也与精神、心理活动有关[2]。因此,有针对性并深入地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合理用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以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确定哪些因素在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WHO(1999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002年11月~2003年3月在社区医院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7个月~25年。对患者系统、规范药物治疗3个月,参照全国心血管会议修订的药物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Hg,但降到正常或下降10~19 mmHg,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将治疗显效或有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的作为对照组(治疗无效组)。研究组为83例,其中男44例,女39例,平均年龄52.2岁。对照组为53例,其中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3岁。两组在系统、规范药物治疗前的高血压级别、年龄构成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这些患者使用盲法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采集。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90、SCL-90)、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3]进行心理测评。问卷调查与测评实施者为高年资的临床医师且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同组人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结果用(±s)表示,用配对u检验来判定组间显著差异性,率的差异性对比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结果 136例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得分为(52.57±11.54)分,与全国常模(33.80±5.90)分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9.25,P

表1 血压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结果的比较(略)

2.2 生活事件刺激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近两年中所遇到的紧张性或愉快性生活事件进行评估,结果见表2。将两组患者生活事件的影响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所遇到的愉快生活事件的量基本相同;但治疗无效组患者遇到的家庭烦恼问题及负性生活事件数明显高于有效组;在对不同生活事件进一步分析时发现:治疗无效组患者在生活与工作中受到的不良刺激也明显多于治疗有效组的患者。其事件主要集中在诸如分居、配偶有外遇、与家人不和、同事关系紧张、社交活动中受人歧视等方面。

表2 两组患者生活事件影响的比较(略)

2.3 经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发现 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问题、社会支持总分、SAS分等四个因子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有鉴别作用,归类正确率为78.69%。

3 讨论

Jonas等[4]报道,明显的焦虑情绪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的预报因素,并可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Linden等[5]提出,通过心理干预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可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本调查表明高血压治疗无效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而且治疗无效组存在中度以上焦虑情绪患者的比例更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据文献报道[6],人体在焦虑时若加以抑制,血液内肾上腺素浓度增高,而焦虑或愤怒情绪外露时,血液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二者都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压升高,继而影响降压治疗的效果。另有学者报道,经过有效的抗焦虑治疗后,降压疗效有显著提高(86.67%)[7]。本研究提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的网络作用及是否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

除患者所处环境(如紧张性生活事件的质和量)的影响,患者内在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着药物疗效和病程转归。事件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事件本身的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当事人对事件意义的认知和评价。从本研究结果看,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正性生活事件数及负性生活事件数与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基本相同,但是他们却表现出受到更大的负性刺激。通过精神分析方法来看,这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认识和内心体验,即同一紧张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应激能力差的人群来说负性刺激量更大。因此,我们在了解外部环境紧张性刺激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患者的内心活动。在对紧张性生活事件评估时,还应关注患者能否有效、合理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应对生活事件[8]。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效果显著组的患者获得了较大的社会支持,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朋友和单位、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并且他们也具有较大的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的能力。我们还看到,治疗效果不显著组在家庭关系中存在较多问题,这可能也是他们不太容易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帮助的原因之一。从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我们可以注意到:患者的个人心理活动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量的多少则是次要的。因此,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高血压病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重视心理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在高血压病治疗前就应该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做出正确判断,据此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障碍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形式及方法进行系统心理治疗。而且这种治疗应该贯穿在高血压病治疗的始终。这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整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能够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Wu CH, Yan HZ, Huang JH, et al. Emotional fluctuation and self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daily life. Report of 100 cases. Zhongguo Jiankang Jiaoyu(Chin J Health Edu),2001,17(5):288-289.

2 Li BL. Analysis of spirit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 about cardiocerebrovasculer diseases. Zhongguo Linchuang Kanfu(Chin J Clin Rehabil),2002,6(13):1933.

3 Zhang RX. A study of sentiments state about new students in adult medical college. Zhongguo Shehui Yixue(Chin J Society Medicine),1995,4(1):19-20.

4 Jonas BS, Frank P, Ingram DD. A resu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isk factors for hypertension? Arch Fam Med,1997,6(1):43-49.

5 Linden W, Stossel C, Maurice J. Psycho 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rch Intern Med,1996,156(7):745-752.

6 Vingerhoets AJ, Ratiliff CJ, Jabaaij L, et al. Cardiovascular stress reactivity. J Psychosomatic Res,1998,42(2):17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