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测试十篇

时间:2023-03-16 18:04:03

接口测试

接口测试篇1

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地来临,电子产品数量逐渐增加,电子测试系统在电子产品生产和质量保障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测试系统不仅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并且逐渐扩大应用范围,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人们使用电子产品质量和舒适感。在电子测试系统中,接口技术是关键,目前我国电子产品市场上接口技术包括S-100标准化接口、RS-232C串行标准化接口总线、IEEE-488标准接口总线、VXI接口总线以及PXI系统总线。

【关键词】电子测试系统 接口技术 发展趋势

在人们不断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型事物之时,总是离不开测试,虽然我国科学技术在近些年取得大幅度进展,但是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依然面临着测试任务,因为电子测试数据具有一定指标性和实用性,给电子产品调试提供实际依据,因此在生产环节中要不断完善测试系统功能。在电子系统发展过程中取得进步最大的就是接口技术,接口技术发展和研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性。

1 电子系统测试接口技术

1.1 S-100标准化接口

S-100标准化接口主要适用于处理微机电子测试系统,是由100条信号线与电源连接而成,其中75条线脚名称和功能都有统一规定,9条线脚规定名称但没有功能限制,其余16条线脚的使用功能和名称都交给用户自行定义。S-100标准化接口设计的最初目的是为配合8080型的CPU工作,但是由于其自身稳定性比较好,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1.2 RS-232C串行标准化接口总线

RS-232C串行标准化接口总线主要用于串行连接CRT终端机及调制解调器,是由25个有明确规定使用功能和名称的线脚组成,总线长度控制在15m以下,该种接口总线技术自身具有一定缺陷,接口传播信号速度比较慢,优势在于信号传播过程中能够保证高度的安全性、能够传输到比较远的地方、传输需要的线缆盗勘冉仙佟

1.3 IEEE-488标准接口总线

IEEE-488接口总线共有16条用于传播信息的线路,其中8条线路用于双向信息传播与总信息命令,另外8条线路用于信息同步或异步交换并对交换信息进行缓冲。但是由于其传输速率不超过1M字节每秒,美国惠普公司在IEEE-488技术基础上进行研发,形成传输速度增加的IEEE-488标准接口总线,改善接口各项性能,有效解决接口与微型机之间的互通问题。

1.4 VXI接口总线

VXI(VEM bus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接口总线集中了智能仪器、个人仪器以及自动测试系统的很多特点,包括测试仪器模块化、32位数据总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系统可靠性高、具有可维修性、电磁兼容性好、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灵活性强等。VXI接口总线技术的出现使得自动测试系统尺寸大大缩小,测试速度大幅度增加,能够满足目前自动测试系统向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模块化以及便携性的方向发展。VXI接口包括GPIB接口、RS-232C接口、MXI bus接口、IEEE1394接口和VME bus接口,都是采用内嵌式主计算机,有效减少系统体积、增加工作质量和效率。VXI接口总线的接口电路比较复杂,采用双端口RAM将有利于器件内部的CPU与VXI总线间的数据传输,能够进一步扩大VXI接口总线的优势。

1.5 PXI系统总线

PXI系统总线是一种基于PC的测量和自动化平台,它结合了PCI的电气总线特性与Compact PCI的坚固性、模块化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专门的同步总线和主要软件特征。使之成为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高性能、低成本运载平台。PXI系统总线具有很多优点,包括传输数据速率快、适合大量数据交换和传输、测试时间短、性能可靠性大等。PXI系统拥有32位总线信号和64位总线信号两种类型,主要是由PXI背板提供支持的机箱构成,机箱具有一个系统插槽和一个或多个外设插槽,该种接口技术地使用使得测试系统逐渐完善和标准化。

2 发展趋势

2.1 强化基础研究、提高仪器质量和可靠性

我国在电子产品发展上步伐比较晚,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电子产品发展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因此国内电子测试系统在改善运行环境和情况的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运用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科学途径培养更多专业测试技术人才,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更大空间。注重强化发展基础研究,以提高仪器质量和可靠性,使得仪器整体和内部形成协调发展、技术稳定、可靠的模式,从而克服长期以来的技术局限。

2.2 迎难而上、突破技术难点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正处于技术攻坚阶段,应该注重借鉴国外优秀技术,集中力量克服技术中遇到的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窘境,依靠自身技术研发和创新,鼓励青少年用于创新创业,将科技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科技水平。

2.3 加大科技研发投资力度、积极研制新型仪器

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电子测试系统也要跟上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基于此国家应该加大科技研发投资力度,积极研制出新型仪器,实现大批量产品和技术更新,大规模生产新型测试仪器,全面提高测试系统接口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子产品种类和数量的逐渐增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与电子测试密不可分,不仅给电子测试系统的接口技术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也让人们在使用电子产品之时享受电子产品带来的便捷。电子测试系统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电子产品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新时展的背景下,总结我国目前市场具备的几种电子测试系统的接口技术,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子产品的健康发展,是为了给接口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专业知识了解,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最大地支持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刘小海.新发展环境下电子测试系统的接口技术的发展[J].电子测试,2013(22):273-274.

[2]赵建兵,孙明,朱天社,李坤明,赵美超.电子测试系统的接口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6(12):10.

[3]黄理瑞,朱金明.电子测试系统中接口技术研究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7):112.

接口测试篇2

关键词:CORBA; DII; Java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6-11010-0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BA Server Interfaces Test Tool

BI Xue-jun,XIAO Qing,HAO Na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Beijing 100072,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BA server interfaces test tool CTester. It is independent of platform, providing a graphic user interface,supporting for script definition and dynamic invocation. It provides an easy way to test distribute system.

Key words: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DII (Dynamic Invocation Interface); Java

1 引言

随着Internet的广泛运用,将应用扩展到局域网、广域网甚至Internet上已成为用户的普遍需求,为此分布式计算成了新的热点。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异构性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一个典型的分布环境包括有大型主机、UNIX工作站和PC机,各种机器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协议也是千差万别,在这样的异构环境下实现信息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将十分困难,而一个健壮的分布计算框架将为分布应用软件的开发带来极大的好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OMG组织于1991年提出了公用对象请求程序结构的技术规范CORBA[1](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通用对象请求体系结构)。CORBA规范充分利用了现今软件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应用环境下实现应用软件的集成,使得面向对象的软件在分布、异构环境下实现可重用、可移植和互操作。

要想编写一个良好健壮的CORBA应用程序,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测试。一般的测试过程是,开发人员编写完CORBA服务器程序后,首先花费一定的时间开发客户程序来调用CORBA服务器对象。如果要针对大量的各种输入数据进行测试,那么客户端测试程序的开发工作量将会很大。因此需要研制开发CORBA服务器接口测试工具,进行有效的CORBA对象接口测试,验证CORBA接口实现的正确性。

2 系统设计

该CORBA服务器接口测试工具以下简称为CTester,它能够向CORBA对象调用指定的操作,获取或设置CORBA对象的属性,验证CORBA接口的实现,其参数设置方便,测试结果显示直观。支持测试脚本定义,用户熟悉IDL就可以编写测试脚本,测试脚本建立简便,可重复使用。该工具完全采用java编写,遵从CORBA2.3规范[2],工作平台为IONA公司的orbix2000[3]。

2.1 设计原则

Ctester测试工具在开发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平台无关性:测试工具的运行应保证与操作系统无关,因此系统采用JAVA语言实现;

2)使用简便灵活:采用图形化GUI界面,使用简便灵活,显示结果直观,操作易于掌握;

3)支持脚本定义:用户熟悉IDL就可以编写测试脚本,测试脚本建立简便,可重复使用;

4)采用动态调用DII:动态方式允许对任意对象进行操作,借助接口库,动态方式可以在运行时刻查询各对象所支持的操作,无论是操作的对象、发起调用的参数,还是发起调用的次数等等都可以由客户程序在运行时刻视当时环境和需要而决定。因此,采用动态方式相对静态方式而言灵活性大大增强。

2.2 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结构按功能划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测试控制模块、脚本定制模块、脚本解释模块、测试驱动模块、动态调用模块、结果处理模块。其中测试控制模块提供了一个总的控制界面,进行测试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测试人员输入指令,进行任意指定参数的操作或属性调用。在调用结束后,由测试结果处理模块处理并显示返回值及输入/输出参数,结果也可以保存在文件中。

脚本定制模块采用IDL格式定义测试脚本,能够编辑、管理测试脚本文件。用户熟悉IDL就可以编写测试脚本,测试脚本的解释由脚本解释模块进行。通过测试脚本可以向CORBA对象调用指定的操作,也可以获取或设置CORBA对象的属性。

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测试驱动模块和动态调用模块从接口存储库载入被测CORBA对象IDL细节。为了保持测试工具的灵活性,采用动态调用方式。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 CTester工具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动态调用技术DII

CORBA服务器接口测试工具CTester从Client/Server模式看,实际上相当于客户端,客户程序对远端对象的调用,有两种方式: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本测试工具需要对任意CORBA服务器的属性/操作进行调用,因此采用动态调用DII[4]的方式,相对静态方式而言,该种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1)灵活。动态方式允许对任意对象进行操作,所需要的只是目标对象的对象引用。借助接口库,动态方式可以在运行时刻查询对象所支持的属性/操作信息,大大提高了程序的灵活性。

(2)客户程序的可移植性增强。由于DII与客户之间的接口是标准的,因此由动态方式实现的代码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3)可执行程序的“体积”小。与静态方式不同,DII不需要为每个接口生成码根和框架,无论程序中使用多少接口,所需要的只是一套支持DII的接口库,这样可执行程序的“体积”会相对较小。

当然,与静态方式相比,动态方式有以下的缺点:

(1)使用复杂。使用静态方式时,对目标对象的操作都施加在一个本地的对象上,相应对象支持的所有操作及格式都已经预先定义在这个对象中,因而使用方便。在动态方式下,程序员需要自己动手,“临时”构建一个请求并发送,同时程序还需要查询接口库以获得属性/操作必要描述信息,这些过程都较静态方式复杂。

(2)速度缓慢。由于静态方式下类型信息都是确定的,因此速度较快;而动态方式实现时,类型信息都是动态获知,速度不可避免要慢一些。此外,程序要花去大量时间来查询接口库,尤其当被查询的接口定义存放在远端时,这些查询还会引发远端调用,致使动态方式的速度变得更慢。

鉴于上述动态调用速度缓慢的缺点,为避免程序每次调用都去查询接口库来获得属性/操作的描述信息,我们采用预先将接口库中所有数据类型的接口定义对象转化为本地用java实现的类对象,这样程序就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询接口库,而只需调用所需类的属性或方法即可,大大提高了调用执行的效率。

动态调用的过程简要归纳如下:

(1)获得接口名,将目标对象接口信息注册到接口库中;

(2)从接口库的对象中,找到所要调用的操作(或方法)的描述;

(3)建立调用参数表,并逐一填入参数;

(4)创建请求,请求中应包括目标对象的引用、方法名、参数表和返回值;

(5)调用请求,并作结果处理。

3.2 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实现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接口库中各种数据类型对象一一转化为用java类实现的对象,对CORBA服务器属性/操作的调用变成了对相应java类的属性方法调用,提高了接口库查询效率,使得程序结构更加合理,易于维护。启动CTester工具后首先要执行“Load-ifr”命令,将接口库中所有IDL文件详细描述信息装入CorbaRepository类[5],其中也包括要测试的CORBA服务器IDL描述文件信息,然后再调用“attribute”或“operation”命令对CORBA服务器中的属性、参数进行设置/获取,对CORBA服务器中的操作进行调用,获得inout/out参数结果和返回值,验证结果返回值是否正确。

4 总结

本课题在对CORBA服务器接口测试技术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开发了相应的测试工具来验证CORBA接口的实现,该工具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开发提供测试手段。

参考文献:

[1] 汪芸.CORBA技术及其应用[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12.

[2] 朱其亮,郑斌.CORBA 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15-37.

[3] Orbix 2000 Programmer’s Guide Java Edition[EB/OL]..2004-09-16.

接口测试篇3

关键词:天线测试; 有源天线; 接口转换装置; 低噪声放大器

中图分类号:

TN9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2)05

-0105

-03

Interface conversion device of satellite positioning active antenna performance test

ZHENG Shao-chao, HU Shu-qiao, WANG Zheng-guo, SONG Xin-xia, WU Xu-qian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Control, Xi’an Institute of Electro-Mechan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atellite positioning active antenna performance test, it is limited by antenna's amplifier gain, the output of the signal power can not reach minimum input sensitivity of the back-end test equipment, resulting in the antenna performance test can not be processed. For interface mismatching and received signal field strength mismatching in the test process, an interface conversion device is added to measured active antenna and back-end test equipment. The device consists of SMA interface, low-noise amplifier, DC power isolation circuit and anti-surge circuit. The interface conversion device that can effectively be done in a dark room to satellite microwave active antenna performance testing.

Keywords: antenna performance testing; active antenna; interface conversion device; low-noise amplifier

收稿日期:2011-12-12

卫星有源接收天线由天线和所带低噪声放大器两部分组成,在接收天线性能测试过程中,受天线自身所带放大器增益的限制,其输出的信号功率无法达到后端测试设备最低输入灵敏度的要求,存在接收天线与测试接收机接口会出现不匹配的问题。在天线与测试设备之间必须增加一个接口转换装置才能有效地完成天线性能的测试。

1 有源天线性能测试

一般无源天线测试的基本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随着卫星定位系统应用领域的扩大,许多情况下要求必须对其接收天线的性能进行测试。

在微波暗室完成卫星接收天线性能的测试,标准天线只能作为发射天线,因为卫星有源天线内含有低噪声放大器,其工作模式为纯接收方式。发射与接收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用于反映信号场强大小的接收机性能也是固定的。另一方面卫星接收天线一般是对-140 dBm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其增益动态范围和输出端口的动态范围很小,一般用它来对接收机的增益进行补充,因此反馈给它的输入信号功率电平不能太大。有源接收天线其输出端的功率为-120 dBm左右,而微波暗室里的场强接收机(实验室里的频谱分析仪、网络适量分析仪等接收设备等)接收灵敏度为-80 dBm左右,所以在整个测试回路里必须有40 dB左右的增益补充。

所以在实际测试过程受测试条件和待测天线自身所带放大器增益限制,卫星有源接收天线输出端口的信号功率无法达到微波暗室场强测量接收机的正常接收灵敏度要求。另外正常工作时有源天线的工作电源是后端接收机通过射频电缆供,而在暗室进行测试时场强接收机无此能力,这样就存在接口不匹配的问题。

基于在微波暗室测量卫星有源接收天线所存在的问题,在待测天线与后端测试设备(场强接收机、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之间增加一个接口转换装置来满足后级测试设备的需求。

2 有源接收天线性能测试接口转换装置

接口转换装置在整个测试链路的位置,与前端待测天线、后端测量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

接口转换装置安置在待测有源天线和测量仪器之间,它必须对由卫星接收天线接收下来的射频信号具有大于40 dB的增益;为保证整个传输链路信号的信噪比,必须具有低的噪声系数(小于1)并满足电路匹配和供电匹配。

按照测试要求待源天线与后端测试设备之间的接口转换装置包括:与有源天线、后端测试设备对应的SMA接头;具有一定功能的低噪声放大器;直流电源隔离电路;防浪涌冲击电路。其接口转换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

2.1 直流电源隔离电路

直流电源隔离电路除给接口转换装置提供一正常工作电压外还要给卫星接收有源天线里的低噪声放大器提供一低纹波的工作电压。其技术特点是输出多路低纹波的±12 V,±5 V的工作电压。实际电路用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微带传输线、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及DC/DC模块等器件就可以实现。

2.2 低噪声放大器

低噪声放大器是接口转换装置的核心器件,为接口装置提供了适宜的增益(大于40 dB),保证了装置的噪声特性(前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在0.9左右,由于它起的是一个桥梁作用,其噪声系数也必须小于1),满足了测试过程中射频信号变化的线性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在60 dB左右)。

接口转换装置输出增益就是所设计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该放大器的增益与所测天线自带的放大器的总增益在60 dB左右即可满足使用要求。一级放大电路仅能提供小于20 dB的增益,而有源天线自带放大器增益只有十几分贝,所以该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成两级放大器,器件采用ATF54143晶体管。

对第一级放大电路优先考虑噪声系数,后一级放大电路主要考虑稳定性, 第一级输入按最佳噪声设计匹配电路,输出对增益的平坦度进行一定的补偿,第二级按最大增益设计匹配,使放大器有较高的增益,并使幅频特性为最佳平坦。其低噪声放大器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

低噪声放大器的偏置电路中晶体管的S参数和噪声系数是在特定的静态工作点测得的,静态直流工作点不同,各参数也会有变化,为了准确地设计,选择参数测定时的工作点为放大器的工作点。图5是取静态工作点为Vds=4 V,Ids=10 mA ,得到Vgs=0.45 V的直流特性曲线,m1所指曲线为选定的直流特性曲线。

匹配电路包括输入、输出和级间匹配电路,设计中借助Smith 圆图完成匹配电路的设计。

2.3 防浪涌冲击电路

防浪涌冲击电路是阻止整个天线测试过程中浪涌电流对有源天线及低噪声放大器的损坏,有效地保护了整个信号接收链路里的测试装置。电路实现采用专用绕线电阻、高频二极管、高频三极管、电感、电容进行组合,形成防浪涌冲击电路。

3 仿真验证

ADS是在射频微波领域具有强大的功能、丰富的模板支持和高效准确的仿真能力的EDA软件,包括从频域和时域电路仿真到电磁场仿真的全套仿真技术。

利用ADS仿真软件对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进行仿真。仿真得到的低噪声放大器工作频率为1.3~1.8 GHz,NF30 dB 、输出驻波比:VSWRout≤2.1,输入驻波比:VSWRin≤1.7。其性能指标以及其曲线如图6~图9所示。

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1.3~1.8 GHz之间,两级放大器的增益大于设计指标要求的30 dB。

在两个稳定性测量方程 Mu 和 MuPrime下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从仿真结果看,基于ATF-54143射频晶体管实现的低噪声放大器具有宽的线性功率范围(比所测天线自带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线性功率范围宽30 dB左右)、大的功率增益(该放大器的增益与所测天线自带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加起来总增益在60 dB左右)、低的噪声系数(噪声系数与增益之比远小于所测天线自带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与增益之比)和低的增益平坦度(0.1 dB)。

4 结 论

本文提出了在待测有源天线和测量仪器之间连接一个接口转换装置。该装置由SMA接头、低噪声放大器、直流电源隔离电路和防浪涌冲击电路构成。仿真表明,该低噪声放大器具有宽的线性功率范围、适宜的功率增益、最佳的噪声系数和低的增益平坦度。该接口转换装置能有效地完成在微波暗室里进行的卫星有源接收天线性能测试。

该接口转换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通过网络分析仪或频谱分析仪对类似卫星信号这样的微弱信号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陈邦媛.射频通信电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刘长军,黄卡玛,吕丽萍.射频通信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宫波,李淑华.基于ADS的通信设备低噪声放大器改进设计与仿真[J].电子设计工程,2010,18(2):121-124.

[4]周伟中.低噪声放大器的仿真设计[J].科技资讯,2010(14):30-31.

[5]者奕宁.无线局域网双频微带天线及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6]翟剑.超宽带系统中信号设计与频谱优化问题的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9.

[7]韩文涛.SiGe高线性低噪声射频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8]张凯.小型化高性能的低噪声放大器[D].济南:山东大学,2009.

接口测试篇4

自动测试系统(ATS,Automatic Test System)是装备形成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仪器的可互换性和测试程序集(TPS,Test Program Set)的重用性、可移植性是通用ATS的重要指标。当前,ATS软件的开发方式有“面向仪器”和“面向信号”两种,面向仪器的TPS开发基于仪器,很难从本质上反映被测设备测试需求,加上仪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因此很难实现互换,软件通和性差;面向信号的开发方式基于被测对象(UUT,Unit Under Test)的测试需求和测试资源的测试/激励能力,解决了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通用性强。应用在ATS中的软件技术经历了过程编程语言(如C)、Windows DLL、面向对象编程(OO)、组件对象模型(COM)的漫长发展过程。COM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想,以标准接口提供功能调用,实现了程序的模块化、通用性设计。近期出现的ATLAS 2K(Abbreviated Test Language for All System 2000版本)语言和IVI-Signal Interface标准均基于COM技术,二者结合,给通用ATS软件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

1 ATLAS 2K

1962年,为了描述UUT的测试需求,美国的ARINC(Aeronautical Radio Incorporation)公司开始发展ATLAS(Abbreviated Test Language for Avionics System)语言,并于1968年定下ARINC Std 416-1标准。ATLAS独立于测试设备,提供了一种在UUT工程师、TPS开发人员和TPS最终用户之间明确传送信息的方式。ATLAS用标准信号和基于事件的表达方式描述UUT的测试需求,通过编译器,这些描述代码可在指定的ATS上执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更新的加快和测试需求的增长,ATLAS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更新速度慢;开发工具昂贵;ATLAS体系庞大、模糊等。这一切限制了ATLAS的进一步发展。ATLAS 2K是由Test Description Sub-Committee of SCC 20在ATLAS的基础上制订的新标准,它采用SMML(Signal and Method Modeling Language)语言和面向对象技术,给ATLAS语言减了肥,优化了程序结构,增强了对UUT测试需求描述的准确性;并且可在任何支持COM技术的平台上使用图形工具进行编程,简化了程序设计。

1.1 ATLAS 2K模型

ATLAS 2K模型建立在层状信号组件模型之上,由信号基类、基本信号组件和复合信号组件三层组成。

图1给出了用SMML语言构建的类名为SignalFunction的信号基类模型。SMML源于Haskell Function Language,提供了用于描述信号属性和方法的机制,通过制定语法规则和大量预定义动作来实现对信号类的定义。通常情况下,信号基类包括信号输入端(In)、事件输入端(Sync)、信号输出端(Out)、控制参数输入端(属性)、被测信号输出端(Value)等功能接口。当然,不同类型的信号也可以包括不同的接口,如激励信号类可以没有In接口、Value只对传器信号有效等。

信号(Signal)和事件(Event)是标准化的信号类接口,组成元素包括属性和方法。属性标志着信号对象的当前状态,如运行、暂停、停止等;方法则实现在状态之间切换。

信号基类模型提供了消息(连续的为信号,离散的为事件)传送机制,用来改变信号对象的状态和行为。信号对象可以通过In/Sync接口接收其它对象送来的消息,也可以把消息通过Out接口传递给其它对象。例如,一个Ready事件可把信号对象由停止(Stop)状态变为运行(Run)状态;一个Active事件可以让传感器信号对象执行数据采集操作等。

信号类经例化后,可以仿真某些角色信号(如激励信号、测试信号、事件调节器信号、信号调节器信息等)、UUT节点等。

ATLAS 2K模型的基本信号组件层提供了可重用、经格式化描述的基本信号(底层信号),它们是基于COM技术的对信号类继承、封装并进一步标准化的产物。每个基本信号组合件都存在一个静态SMML描述和一个抽象的运行期控制模型,前者定义信号特片,后者在某一特定ATS中定义信号的行为。通过这些基本信号组件可以定义所有较高层的信号。

ATLAS 2K模型的复合信号组件库与ATLAS的EXTEND功能类似,通过定义基本信号组件产生的复合信号和使用这些信号的规则,实现了对信号的扩展。图2给出了由基本信号组件1和2实现复合信号n的示意图。复合信号组件可以仿真复杂信号,如射频(RF)信号、数据总线信号等。

1.2 ATLAS 2K的工程应用

在支持COM组件开发的编程平台(如VC++、VB等和相应开发工具的支持下,ATLAS 2K可应用在“面向信号”的ATS设计中。具体应用如下:装配信号组件实现对UUT的测试需求描述,生成ATLAS 2K TPS;通过编译器编译后,转变成能在ATS上执行的代码;在充分考虑自身时序要求和仪器功能限制的前提下,实现与特定ATS的集成。

下面的VB代码给出了应用信号组件在某一测试节点PL-1上建立和撤销一个振幅为0.5V、频率为1000Hz的信号的全过程。

Dim mySig as Source

Set mySig=A2K.Require("SinusoidalVoltage") //建立信号

mySig.Amp.Units=V

mySig.Amp=0.5

mySig.Freq="1000Hz"

Set cnx=A2K.Require("OneWire") //建立节点

Cnx="PL-1"

Set cnx.in=mySig.out //连接节点

Set cnx=Nothing //节点初始化

mySig.out.Run //产生信号

mySig.out.Stop //撤销信号

mySig.in=Nothing

mySig=Nothing

ATLAS 2K作为测试标准信号,实现了代码重用和移植。对于新ATS,只要结合新测试资源信息,对ATLAS 2K代码重新编译就可在新系统中运行。

2 IVI-Signal Interface标准

IVI-Signal Interface标准是IVI基金会在IVI-MSS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它对IVI-MSS的RCM进一步封装,以信号接口的形式对外提供测试服务。

2.1 IVI-Signal Interface模型

IVI-Signal Interface模型的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IVI信号组件是带有标准信号接口的IVI-MSS角色组件,通过这些接口可用一系

列方法执行信号操作,如初始化、建立、连结、更改等。它允许客户应用程序控制仪器设备上的物理信号,如初始化、切换等操作。下面的VB代码给出了在地址为1的某GPIB仪器上产生振幅为0.5V、频率为1000Hz的正弦信号的全过程。Dim mySigSource as IviSignalSource

MySigSource.Init("GPIB:1:INSTR") //初始化

Dim control as ParamValSet

control.Add("Amp",0.5) //指定信号电流参数

control.Add("Freq",1.0E6,2.0) //指定信号频率参数

mySigSource.Setup(SENSOR,"AcSignal",control)

//给定信号的角色、类型和参数,并产生信号

IVI信号组件控制一台或多台仪器产生客户需要的信号,完成客户的测试需求。它对仪器的控制是通过VISA、IVI驱动器、SCPI命令等实现的。程序执行过程中,IVI信号组件需要的服务由IVI共用组件(如IVI Factory、IVI Configuration Store、IVI Event Server)提供。

测试资源信息是一个数据模块,用来存储IVI信号组件的测试/激励能力和配置信息,为用户选择仪器、设计测试方案提供参考;同时提供程序访问功能,实现测试资源的自动分配和信号路径的切换。它提供的IVI信号组件信息包括:

(1)组件支持的信号种类;

(2)每类信号需要的参数;

(3)每类信号的量程、精确定指标;

(4)IVI信号组件接口和仪器接口的连接关系等。

2.2 IVI-Signal Interface的信号类型标准

为了提高IVI信号组件的重用性和可移植性,组件开发者和使用者都迫切要求使用标准的接口信号信息,如信号类型、参数、物理意义等,因此信号类型的标准化问题亟待解决。IVI基金会没有严格定义接口信号类型标准,这需要由面向仪器控制的用户或其它组织来完成。在ATLAS测试语言标准中,用SMML定义了信号类型,笔者认为可以沿用这一定义。

2.3 仪器互换问题

更换仪器后,驱动器不再是困扰系统更新的难题,因为测试资源信息明确地描述了IVI信号组件的功能,标准的接口语义声明也明确地描述了组件的接口实现。设计人员可根据这些描述进行新仪器的IVI信号组件开发,实现同样的功能。

IVI信号组件提供了访问综合性仪器(Synthetic Instrument,即具备两类或多类仪器功能的仪器或仪器集合)的功能。在满足测试需求前提下,一个信号组件可以包含硬件仪器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这一切为仪器互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但可以实现同类仪器、异类仪器的互换,还可以实现综合性仪器的互换。

3 基于信号接口的通用ATS软件设计

由以上分析可知,ATLAS 2K和IVI-Signal Interface有很多相似和互补的功能。比如,在一个测试系统中,ATLAS 2K面向UUT,实现代码移植和重用,而IVI-Signal Interface面向测试资源,实现了仪器互换;IVI-Signal Interface模型给ATLAS 2K代码提供了执行机制,而其也可沿用ATLAS 2K用SMML语言对信号类型定义的方法;二者均基于COM技术,提供了标准信号接口等。因此,通过信号接口集成二者,可实现通用ATS软件设计。

3.1 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信号接口的通用ATS软件结构框架如图4所示。

仪器信息模块是一个文件,它记录系统中所有仪器的测试功能信息,由IVI-Signal Interface模型提供。矩阵开关信息模块和适与器信息模块与仪器信息模块类似,前者记录了矩阵开关模块的连接信息;后者记录了适配器在UUT和矩阵开关之间的转换信息。

ATLAS 2K TPS根据自己对UUT的测试需求的描述,从Run-Time System请求相应的信号对象。若ATS的测试能力允许,Run-Time System开始查询从UUT到仪器端口的连接信息,并对其进行验证。这一切完成后,Run-Time System开始例化IVI-Signal Interface信号组件和ATLAS 2K信号组件,执行测试操作。

IVI-Sinal Interface组件和矩阵开关驱动器通过VISA、IVI-C、SCPI命令等控制底层仪器,在TPS执行期间,Run-Time System应自动完成测试资源的分配和信号路径的切换。

综上,基于信号接口的ATS软件设计可描述为:通过ATLAS 2K语言,将UUT的测试需求标定为对激励/测量信号的需求,这个虚拟资源需求通过设备驱动器接口内部服务机制的解释和定位转换成真资源,再驱动仪器完成测试任务。

3.2 系统实现

图5给出了基于信号接口开发ATS软件的全过程。

ATLAS 2K TPS和IVI-Signal Interface组件由COTS产品开发,如VB、VC++等。IVI-Signal Interface组件由系统方案设计者给出,由系统集成者使用。

接口测试篇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REOFLEX3920是美国艾法斯公司针对专业模拟和数字无线电通信生产的一款便携式综合参数测试仪表,该仪表支持调频、调幅和单边带制式的模拟无线电收发信机测试、也支持数字集群TETRA、数字对讲机DMR/DPMR制式测试,频率范围高达2.7GHz,较好地满足了当前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工作的需要。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与目标测试机相匹配的音频线、测试用射频电缆和测试射频接口连接器。将音频线BNC接头一端接入仪表FCTN GEN/DEMOD接口,如音频线接口为非BNc接头,则需要选择相应的连接器进行转换后接入,另一头接入目标测试机音频输入接口。射频电缆一头经过射频接口连接器转接后,接入目标测试机的射频输出端,另一头接入仪表T/R端口。为了操作方便,还可在仪表后而板USB接口上接入鼠标,将AREOFLEX3920综测仪连接好电源线,将电源线接入交流稳压电源,再经过滤波后,方可按入市电。最后,打开AREOFLEX3920综测仪后而板上的电源开关,开启前面板绿色电源按钮,将目标测试机通电开机。

各项参数测试

测试载频输出功率、中心频率和频率误差。载频输出功率是指发射机未调制射频信号提供标准输出负载的平均功率。中心频率为发射机未加调制信号的实际输出载波中心频率。频率误差是指测量载波频率和它的标称频率数值间的差值。

步骤一:设置综测仪,使其进入模拟测试功能。初次使用仪表时,待仪表白校完毕后,双击仪表屏幕右侧第二列的Config键,此时仪表屏幕显示System菜单,使用仪表操作面板右上方的导航控制键选择其后显示的子菜单Analog Duplex,选中后单击仪表操作面板下方的Enter键。此时,仪表显示器会显示带有四个了窗口的显示界面。

步骤二:设置测试链路损耗补偿值。再次双击Config键,此时仪表窗口显示的System菜单下有一个Configure菜单项,选中其右侧的子菜单Offset,按下Select键,仪表屏幕会显示一个偏移配置窗口。存窗口加的RF Analyzer Level Offset选项中,输入测试系统连线损耗的数值,一般为连接器捅入损耗加上射频电缆的衰减损耗,大约为0.4dB左有。

步骤三:返回模拟双工带有四个子窗口的主测试界面,点击仪表操作面板Test键。通过反复点击Tab键,把当前窗口切换到四个了窗口中的Analyzers子窗口。再反复点击Tab键,激活Analyzers子窗口的Demo选项,按下Select键,选择其中的FM项,再通过仪表屏幕右侧的软键选中屏幕右侧Analyzers下的Autotune选项、RFin下的T/R选项以及Ana Offset下的OFF选项(被选中后,所选项目背景色为黄色)。

步骤四:按下目标测试机PTT发射键。在发射射频信号的同时,按下用仪表操作面板Single键,读取Analyzers子窗口中RF ffeq、Offset和Power项目右侧的数值。

测试占用带宽。占用带宽是指发射机在加调制信号情况下的信号发射带宽,在它的频率下限之下或频率上限之上的带外所发射的平均功率,各等于某一给定发射的总平均功率的0.5%。测试该指标时,步骤一、二、三同测试载波输出功率、频率和频差。

步骤四:需要加入音频调制,通过反复点击Tab键把当前窗口切换到四个子窗口中的Generators窗口后,再次反复点击Tab键激活该窗口下的A1按键。然后,按下Select键选中A1,使其变绿,设定Al后的频率为IkHz,不断调整A1后的电压值(此时电压值后的单位设置为dBm。Analyzers窗口中,FM项目后的值存按下目标测试机PTT键后变为3kHz,记录此时A I后的电压值)。步骤五:通过反复点击Tab键激活Generators窗口的A1按.键.调整A1后的频率为1 25kHz,调整A1后的电压值为步骤四记录的电压值加10dB。步骤六:反复点击Tab键,把当前窗口切换剑Channel Analyzers窗口,并在该窗口内设置频率为前述测得的中心频率,并将Span设置为100kHz、RBW设置为3kHz、OBW设置为99%,按下Select键激活并选中OBW按钮。此时,按下目标测试机PTT键,读取Channel Analyzers窗口内左上方OBW和BW数值。

测试调制频偏。调制频偏是指已调射频信号的瞬时频率和未调制载波频率之间的最大差值。测试该指标时,步骤一 、二、三、四同测试占用带宽。步骤五:通过反复点击Tab键激活Generators窗口的A1按键,调整A1键后的电压值为步骤四记录的电压值加10dB。步骤六:按下目标测试机PTT键,观察并记求Analyzers窗口中FM项目后的值,这个值即为所测调制频偏。

测试杂散发射。杂散发射是指除载频和调制边带以外的频率发射。测试该指标的步骤一同测试调制频偏。步骤二:通过反复点击Tab键激活Channel Analyzers窗口左上角下三角箭头,点击Select键激活下拉菜单,选中Harmonics and Spurious菜单项。接着点击仪表Config键,在弹出的Harmonics and Spurious窗口中配置测试目标对应的杂散信号起点频率、终点频率、二:次谐波上限、三次谐波上限值。步骤三:返回Analog Duplex四个了窗口的显示界面,通过反复点击Tab键,激活Generators窗口的Al按键。步骤四:再次选中并打开Harmonics and Spurious窗口,按卜目标测试机PTT键,记录Harmonics and Spurious窗口显示的二谐及三谐电平值,取其中较大值为测试杂散发射值,同时注意仪表显示的二谐及三谐电平值的背景色,如背景色变为红,即表示超过了步骤二设定的谐波上限值。

测试邻道功率。邻道功率是指发射功率落入与中心频道相邻频道的功率与发射功率落入中心频道功率的比值。测试该指标时,步骤一、二、三、四、五同测试占用带宽。步骤六:点击Test,在屏幕显示的菜单上选择SpectrumAnalyzer,打开频谱分析仪窗口,设置该窗口中的Mkrl、Mkr2按键对应的频率,使得光标1所在的位置为中心频率,光标2所在的位置为上邻道中心频率。步骤七:按下目标测试机PTT键,记录频谱仪窗口左上角显示的Mkrl、Mkr2电平值,计算其差值。步骤八:改变光标2所在的位置为下邻道中心频率,光标1不变。按下目标测试机PTT键,记录频谱仪窗口左上角显示的Mkrl、Mkr2电平值,计算其差值。以上两差值为所测上下邻道功率值,该值还可根据显示的频谱图进行修正。

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射频端口的使用。AREOFLEX3920综测仪的T/R端口标称可承载125W功率,足以直接测量大多数射频发射设备。但需注意的是,125W的大功率信号必须进行断续测量。为了稳妥起见,长时间连续测量的信号功率应控制在50W以下。另外,在测试时,仪表T/R射频端口首先要进行选中操作,即端口上方的发光二极管要为点亮状态,选中处于工作状态后方可输入射频信号。

进行仪表复位。在测试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仪表恢复到出厂状态的情况,但该仪表没有专门的RESET(系统复位)按键,因此,在进行系统复位时,首先按下UTILS键两次,选择Store Recall,再选择Restore FactoryDefaults,接着选择All Systems,待过程结束后选择AnalogDuplex,即完成系统复位。

接口测试篇6

关键词:VC++6.0 杂散 自动测试

中图分类号:TP2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17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requency synthesizer spurious test efficiency, convenient debugging personnel test band spurious, developed frequency synthesizer spurious automatic test system, using computer external control signals so as to realize the automation of test analyzer, frequency synthesizer. This automatic test system test instrument selects the signal analyzer (FSUP26), the software uses VC++6.0 to prepar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est system is reliable, and the test efficiency is high.

Key Words: VC++6.0;spurious;automatic testing

杂散抑制是频率合成器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在频率合成器带宽内每个频率点信号杂散不同,因此,测试需要大量时间,其测试一直采用手动测试,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工读取数据误差较大等问题[1]。针对该情况,本文基于VC++6.0开发环境,编制了自动测试软件,实现了频率合成器杂散的自动化测试,提高了测试工作效率,保证了检测数据的一致性。

1 自动系统硬件组成

该自动测试系统硬件主要由测试仪器、计算机、连接测试仪器与计算机的USB-GPIB缆、频率合成器、连接测试仪器和频率合成器的射频电缆、连接计算机与频率合成器的串口线、打印机组成。

当测试时,首先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准,该测试仪器有自动校准功能,因此,首先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准,校准完毕后,连接好电缆,运行计算机上自动测试软件开始自动测试,记录测试各频率点杂散指标,并进行判断和保存。

2 自动系统软件组成

2.1 测试程序的设计要求

该自动测试系统是在满足测试任务的基础上,提高指标的测试效率,因此,自动测试程序应满足以下要求:(1)可控制测试仪器测试并读取数据;(2)可对频率合成器进行控制;(3)可设置测试频率起点、终点、测试频率步进进行测试;(4)处理测试数据;(5)生成报告。

测试程序语言选择VC++ 6.0开发环境下的C++语言来编写,计算机与测试仪器通讯接口采用USB-GPIB接口,即其配套的IOLibSuite_16_3_17914软件驱动,计算机与频率合成器接口采用RS232-RS422接口,通过配置串口设置,实现通信。控制测试仪器后,通过SCPI指令控制测试仪器进行相关操作和读取数据,控制频率合成器,通过数据协议发送信号开关和频率切换命令,控制其打开信号和输出相应频率点信号,所有数据测试完成后,自动保存至excel,最后释放资源,退出软件。

2.2 测试程序的设计

2.2.1 测试程序组成

测试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4部位组成:频率合成器控制、测试仪器控制、数据处理、数据保存。

(1)频率合成控制频率合成控制主要采用串品方式[2],接口选择RS232-RS422接口,串口主要配置如下:端口:COM1、波特率:9600、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无奇偶校验。

串口配置完成后,根据控制协议,编写信号打开、关闭、频率切换命令,控制频率合成器输出相应频率点信号。

(2)测试仪器控制。测试仪器控制主要采用GPIB方式,接口选择USB-GPIB接口,利用VISA接口库提供的丰富的函数指令来建立计算机与仪器之间的控制指令[3-5]。主要函数如下:

viOpenDefaultRM(session);//用于初始化并定位VISA系统

viOpen(*session,rsrcName,accessMode,timeout,*vi);//用于建立计算机与仪器之间联系的会话。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对于测试返回值杂散值进行一个处理和判断,首先将测试返回值进行数据类型转换,转换为需要数据格式,然后测试值与标称值做比较,判断其是否合格,并给出结论。

(4)数据保存。数据保存主要对于测试原始数据和判断结果进行保存,自动测试完成后自动保存于相应excel文件中[6],并连接打印机,可选择打印测试结果。

(5)测试流程。测试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进行初始化,初始化成功后开始测试,数据处理,保存数据,测试结束。

3 自动系统应用

自动测试软件界面如图2所示,实际测试过程中,测试100个频率点人工需要300min左右,采用自动测试软件测试,同样测试100个频率所需时间为120min,即大降低了测试时间。

4 结语

本文通过搭建频率合成器杂散自动测试系统,解决了人工测试耗时长、读取误差大等问题,通过试验,极大的节省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系统运行稳定,软件界面操作简单。

参考文献

[1]刘杰,贾志谦.微波元器件自动测试系统[J].中国测试,2009,35(6).

[2]谷畅霞,李天阳,陶建中.支持多处理器通信的同/异步串口的设计[J].微电子学, 2012,42(1).

[3]冯文武,张明志,李树明.基于GPIB通讯的控制开关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2,31(10).

[4]许诚昕.GPIB控制器的IP-core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39(4).

接口测试篇7

关键词: 自动测试系统; ATML; 面向信号; 资源分配; UML

中图分类号: TN911.23?34;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9?0116?04

0 引 言

ATS(Automatic Test System,自动测试系统)能够对被测设备进行自动测试、故障诊断。传统的面向仪器的ATS中开发的TPS(Test Program Set,测试程序集)涉及对测试资源的直接访问,当TPS在不同平台之间移植或测试仪器资源改变时,测试程序需做大量改动,可移植性和重用性较差。

ATML(Automated Test Markup Language,自动测试标记语言)采用面向信号的结构对ATS进行标准化描述[1?2]。

ATML将测试需求描述为UUT端口的测量/激励信号需求,测试资源能力描述为仪器资源端口的信号能力,通过信号匹配实现仪器资源的分配[3?4]。测试执行过程中,测试程序根据仪器资源分配的结果,调用面向信号的仪器驱动实现测试操作。基于ATML开发的TPS中不包含任何针对硬件资源的操作[5],当TPS在不同平台之间移植时,资源分配模块能够重新为UUT端口分配测试仪器,提高了TPS的可移植性。

1 仪器能力描述

ATML ATS关系图如图1所示。

在ATS中,仪器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或测量UUT端口的需求信号。传统的测试仪器往往是功能单一的专用仪器,ATS中仪器数量众多,随着被测设备的增加,专用的测试适配器也越来越多,导致通用ATS的规模越来越庞大。近年来出现了以软件控制的、以功能组合方式实现的合成仪器技术,如Ai7技术,将7种仪器的功能由一个合成仪器模块来实现[6]。本单位自主研发的可重构仪器资源的每个通道可以软件定义为AD/DA/计数器/DMM等常用的测试仪器资源,省去资源分配环节(信号开关矩阵);同时,可重构仪器具备超宽量程,可以不使用接口适配器进行信号调理。

为了实现面向信号开发的TPS的灵活重载和仪器的独立,ATML不直接利用仪器的物理端口(Ports),而是在仪器描述文档内定义信号能力(Capabilities)和逻辑资源(Resources),通过能力到资源的映射(CapabilityMap)和资源到端口的连接(NetworkList)实现不同的信号能力到仪器端口的分配[7]。整个测试系统的能力是测试工作站中所有仪器能力的总和。

以可重构仪器中的万用表资源为例,其能力、资源和端口的映射关系如图2所示。

(1)定义仪器的信号能力

仪器的信号能力定义了仪器能够产生或测量的信号类型信息。仪器的信号能力使用STD的BSC(Basic Signal Component, 基本信号组件)库和TSF(Test Signal Framework, 测试信号框架)库进行描述,也可以使用BSC库和TSF库中基本信号的组合自定义测试需要的复杂信号。以直流电压测量能力为例,幅值范围为-400~400 V,精度为0.1%,其ATML描述如下:

(2)定义逻辑资源

逻辑资源定义了仪器内部的功能模块,用于连接仪器的信号能力与物理端口。图2所示的万用表资源包含4个逻辑端口:P1、P2、P3、P4。

(3)定义仪器的物理端口

物理端口定义了仪器的外部端口,图2中的端口:HI、LO、Sense_HI、Sense_LO。

(4)将信号能力映射到资源

仪器描述文档中使用CapabilityMap元素描述信号能力与逻辑资源间的映射关系。其结构为:CapabilityMap/Mapping/Map/Node/Path。通过增加Mapping元素,将多个信号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可以描述一个资源能够产生/测量多个信号,但是同一时刻只能产生/测量其中的一个信号;通过增加Mapping元素,将一个信号映射到多个资源,可以描述一个信号可以由多个资源产生/测量;通过在同一Mapping元素中将多个信号映射到一个资源,可以描述一个资源能够同时产生/测量多个信号;通过在同一Mapping元素中将一个信号映射到多个资源,可以描述一个信号占用多个资源;通过在同一Mapping元素中添加多个Map元素,可以描述信号与资源间多个端口的连接;通过在同一Map元素中添加多个Node元素,可以描述信号与资源间一对多或多对一的连接;Path元素用于描述能力或资源端口在仪器描述文档中的位置。通过上述搭配组合,可以完成对具体仪器功能间相互依赖或约束等复杂关系的描述[8]。

(5)将资源连接到物理端口

仪器描述文档中使用NetworkList元素描述逻辑资源与物理端口间的连接关系。其结构为:NetworkList/Network/Node/Path。通过增加Network元素,描述资源与端口间的多条逻辑连接线路;Path元素用于描述资源端口和物理端口在仪器描述文档中的位置。

2 测试需求描述

ATML在测试描述文档中使用STD对测试需求进行了描述,UUT的所有端口和测试点所需的激励信号或测量信号在元素TestDescription/DetailedTestInformation/Action/Behavior中描述[9]。Behavior元素的结构如图3所示。

其中Operations元素和IeeeStd1641元素包含对STD标准的引用。以Operations元素为例,说明ATML中对测试需求的描述方法。Operations元素使用17种预定义类型的操作(Operation)来描述Behavior的行为,其中OperationSetup类型的操作用于创建需求信号,OperationConnect类型的操作用于将信号连接到UUT的端口或测试点。使用OperationConnect操作将OperationSetup中创建的信号signal1连接到UUT的某个端口,可以描述UUT该端口的需求信号为signal1信号。

3 仪器资源分配模块设计

仪器资源分配模块通过对测试需求与测试资源能力进行信号匹配,实现仪器资源端口到UUT端口的映射。采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描述仪器资源分配模块的设计方案,其用例图如图4所示。

在仪器资源分配模块中,通过加载测试描述文件、测试工作站描述文件和仪器描述文件,获取测试需求信息和测试系统能力信息,通过信号匹配实现仪器资源的分配。

通过对图4的分析,对用例进行抽象,得到仪器资源分配模块的类图如图5所示。

对类图中涉及到的类简单介绍如下:

(1)仪器资源管理类:根据UUT各端口的信号需求及仪器能力列表分配仪器,生成仪器工作方式配置信息,并根据仪器与测试工作站的连接关系,得到工作站与UUT的连接关系,最终生成UUT端口到工作站端口的物理连接信息。

(2)仪器类:加载仪器描述ATML文档,解析该文档得到仪器能力、逻辑资源、仪器端口及能力到端口的映射信息;根据仪器资源分配结果,生成仪器工作方式配置文件。

(3)测试描述类:加载测试描述描述ATML文档,解析该文档得到UUT端口、测点及需求信号信息。

(4)测试工作站类:加载测试工作站描述ATML文档,解析该文档得到测试工作站端口、仪器资源信息及仪器与工作站的连接信息。

(5)物理连接类:根据仪器资源分配结果,生成UUT端口到测试工作站端口的物理连接文件。

通过对仪器资源分配模块静态模型的分析,得出系统对象随时间交互的序列图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仪器资源分配的过程为:解析测试描述文件,得到UUT各端口的需求信号;解析测试工作站描述,得到工作站中所有的测试仪器信息及仪器与工作站的连接关系;解析仪器描述文件,得到仪器能力列表及仪器能力到仪器端口的连接信息;根据UUT各端口的信号需求及仪器能力列表分配仪器,生成可重构仪器工作方式配置文件,并根据仪器与工作站的连接关系,得到工作站与UUT的连接关系,生成UUT端口到测试工作站端口的物理连接文件。

以活动图的形式,对分配仪器资源操作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

分配仪器资源的过程如下:

(1)查询UUT端口需求信号列表,获取UUT端口UUT_Port的需求信号R_Signal;若列表空则退出;

(2)查询信号能力列表,获取满足需求信号R_Signal的信号能力A;若失败则R_Signal未匹配成功,当前测试配置不能满足测试需求,转到(1);

(3)查询CapabilityMap列表,获取包含信号A的映射Mapping;若失败转到(2);

(4)由映射Mapping获取产生/测量信号A的资源R;

(5)由资源列表查询资源R是否空闲,若资源R已使用,转到(3);若资源R空闲,转到(6);若资源R条件空闲(即资源R能够同时产生/测量多种信号,且已使用资源R产生/测量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到(7);

(6)查询仪器的NetworkList列表,获取资源R连接的仪器端口INST_Port;查询测试工作站的NetworkList列表,获取INST_Port连接的工作站端口Sta_Port,生成Sta_Port与UUT_Port的连接;测试仪器调用信号能力A对应的面向信号的仪器驱动,由INST_Port端口产生/测量UUT_Port端口的需求信号R_Signal;转到(1)继续匹配下一项;

(7)查询资源R与仪器端口、工作站、UUT的连接列表,获取资源R已连接的UUT端口R_UUT_Port;比较UUT端口UUT_Port和R_UUT_Port,若二者相同,则使用UUT_Port已连接的仪器产生/测量信号R_Signal,转到(1)继续匹配下一项;若二者不同,则转到(3)。

当有多个仪器满足测试需求时,应以一定的原则将仪器进行排序,确定最终选用的测试仪器。可以参考文献10中提出的按照精度最高、按照仪器均衡使用、按照仪器使用习惯等调度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4 结 语

本文研究了ATML中对测试系统能力和测试需求的面向信号描述方法,并给出具体的描述实例;使用UML详细设计了仪器资源分配模块的软件结构。仪器资源分配模块通过对测试系统能力和测试需求进行信号匹配,为UUT的待测端口分配仪器资源。面向信号的资源分配方法提高了ATS中TPS的可移植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IEEE Standards Coordination Committee 20. IEEE Standard for Automatic Test Markup Language (ATML) for exchanging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and test information via XML [S]. IEEE Standards Coordination Committee, USA, 2010.

[2] 路辉.自动测试系统测试描述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王睿.基于ATML的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1,32(6):184?188.

[4] 范书义,徐国华,王成.基于ATML的测试程序自动生成系统软件体系结构[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0(9):2571?2573.

[5] 赵鹏鹏,崔少辉,王诗源. ATML中的能力描述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2013(1):88?91.

[6] 许屹晖,李执力,王震宇.新一代军用ATS技术体制和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0,38(2):35?40.

[7] IEEE Standards Coordination Committee 20. IEEE Trial?Use Standard for Automatic Test Markup Language (ATML) for exchanging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and test information via XML: Exchanging Instrument Descriptions[S]. IEEE Standards Coordination Committee, USA, 2008.

[8] 徐理中.基于ATML的自动测试软件的接口实现[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8.

接口测试篇8

关键词:集成测试;测试覆盖率;功能簇

中图分类号:TN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一、集成测试的一般定位及范围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软件系统涵盖了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复杂的软件系统的测试保证越来越成为实现软件需求目标的重要方面。

软件测试根据测试介入时机和测试对象的范围,一般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其中,集成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实践表明,一些模块虽然能够单独的工作,但并不能保证连接起来也能正常的工作。 程序在某些局部反映不出来的问题,在全局上很可能暴露出来,影响功能的实现。图1为不同开发阶段驱动的测试类型图。

不同类型的测试的实质是选取不同的测试范围和对象,对对象的属性 (功能分支及其他属性)进行验证的过程。好的测试是针对测试目标选取一个较优的测试对象及范围的组合,以获得较高的测试投入与产出比例,通过对测试目标实现尽量完整的测试覆盖度, 达成测试目标。软件测试没有绝对的覆盖,也不存在无尽的测试资源。

传统的集成测试,属于白盒测试的一种。其主要的问题包括如下方面:

1.较大的测试开销:由于集成测试采用将一个实体分解为多个实体的方式进行,测试接口的数量成级数增加,开销较大,通常的集成测试都是选择性的针对核心功能模块进行。

2.测试输入及构建要求较高: 软件测试总是基于一定的测试输入基础,这里的输入,主要依赖于开发过程。由于软件工程化开发的不同水平,集成测试往往难以获得完整的设计输入,同时由于软件设计成熟度的限制,导致模块级设计的变更频繁,这些都加剧了测试需求输入的恶劣和不可控。同时由于集成测试需要构建模块级的数据环境,属于白盒测试,测试技能要求,测试时间消耗都较大,也是其难以实现高效应用的原因之一。

二、系统级集成测试

(一)系统级集成测试的特点

为了获得更好的测试效益,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级设计构建集成测试的思路。传统集成测试主要以软件模块为测试实体对象,将产品系统打开,基于内部接口和模块级运行环境进行测试设计。系统级集成测试从本质上与传统集成测试基本一致,但是其分析方法,更多强调与系统运行的场景、业务行为、事件对软件运行的影响以及场景异常的构建。

(二)系统级集成测试的对象

系统级集成测试捕获的问题对象本质是数据接口关系,主要分为3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1.外部输入关联

如图2,次功能模块b的输出是主功能模块a的输入。 整个系统功能自然的形成这种接口关系。例如:初始化是系统的数据准备、装载过程;业务功能消费这些数据。

2.内部输入关联

如图2中,主功能模块的输入条件,除了界面输入,还有一些内部数据输入。这些数据输入可以通过次功能c来构造。 通过次功能c的构造,能够实现对功能a更加完整的分支覆盖。 典型的例子是:业务通讯过程,依赖于其保护密钥的更换功能,这里的保护密钥就是内部输入关联的数据。

3.背景数据依赖

这种集成关系常常是: 基于系统全局的接口,在某种功能分支运行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主功能模块的运行。例如某个背景数据a是主功能的依赖数据,数据a可能因为某些功能运行或者某些事件改变。从而影响主功能的运行。

例如: 某个应用系统某数据的生产任务已经启动了,但一段时间后该应用系统被删除。则其对应的数据如果没有设计回收机制,就会形成冗余数据,这些数据占据了空间,但是没有被使用。这种情况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异常测试。

集成测试所捕获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上述3种情况,而这些问题,常常是最容易出现测试逃逸的方面。

三、系统级集成测试的分析方法

系统级集成测试分析依赖于白盒接口分析、黑盒场景分析2方面的有机结合,接口分析的目的是分析明确集成测试的边界和目标;而场景分析则帮助我们获得高效的需求选择依据,选取最重要的测试需求。

(一)接口分析

通过对系统级功能核心接口数据进行分析,明确集成测试的实体范围及测试的目标分支。

根据上述2.2节的分析,集成测试的本质是捕获模块内部分支上的bug,所以,集成测试分析首先应明确测试功能或模块对象,以及与之存在接口关系的相关功能或模块对象,形成功能簇。功能簇有2种来源方式:

1.由软件概要设计文档,软件分支流程图,而导出的数据接口关系。在软件系统设计中,各个分支所共有的数据以及数据接口关系,就是要测试的目标。

2.基于系统业务而划定的一组关联功能,这些共同实现某种业务的功能,通常具有密切的数据接口,输入与消费的关系。

功能簇的选取,应针对每个重点的核心功能,逐一进行分析,形成若干功能簇。这里的核心功能,常常是那些系统中,长期或者频繁运行的,与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功能。如管理系统的管理服务端,通信系统中的业务通讯功能。

(二)场景化分析

通过接口分析,明确了测试的目标接口;而动态的场景分析,则是有效的选取、过滤这些接口获得最优测试覆盖率的手段。同时也对系统级的主要异常测试设计提供的依据。

测试中常常提到分支覆盖、语句覆盖,其实最有效的是场景覆盖。因其视角最高,也能获得最好的覆盖效率。

场景分析的要素包括:业务模型、应用模式、承载环境等。是对于软件系统完整运行环境的建模和构建。

下表列出了典型的加密通信系统的主要业务及场景的关联分析表:

四、结束语

笔者在多年的产品测试实践中,体会到大量的测试逃逸来自于接口测试构造不足。软件系统的内外接口数量是巨大的,总是让测试者无法穷举和覆盖。成功有效的测试,并非依赖测试容量、压力的构建,更多的依赖于对业务的理解,以及对核心的软件设计内在机制的把握。系统级集成测试的深入分析和应用,为我们寻求高质量的测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和思路。

接口测试篇9

论文摘要:通过指出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存在的现象,在分析这些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旨在通过有效的口语测试推进英语口语教学。

一、引言

我国近些年来在外语考试方面发展迅速,已经由过去的单调的语言知识题型发展到目前的多类型,较能体现语言各项技能的综合性测试。如目前一直很受各方重视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不断改革,从过去的考语法词汇阅读为主,发展到考察学生听,读,写,译,说的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中,语言的各项技能也在逐渐得到全面的测试。相比而言,口语即说的技能的测试一直以来都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也必然在英语教学中有相应的反映。使得口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成了相对的薄弱环节。因此,重视英语口语测试,特别是探讨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紧迫。

二、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重要性

口语是人类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也不能缺少口语教学。口语包含说和听两个方面。在教学和测试中,通常将听单独列为听力,而口语主要是指说。口语的表达通常与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相联系,没有直接的外语思维,对外语口语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与直接判断相联系的外语口语表达就无法进行。口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在短时间内把想说的内容很快的表达出来。这就迫使学生不通过母语媒介而直接用外语思维,逐渐培养外语思维的习惯。

口语对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也有很大作用。口语是一种自觉不自觉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篇结构,按一定的节奏,语调和正确发音来口头表达思想的技能,从而能使学生巩固语法知识,增加积极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口语和听力均以语音为媒介,口语的训练能增强语音,语调的分辨力,增强对语流形成的语篇的理解。因此,口语可以促进听力的提高,也能带动书面语的学习。开展口语教学是语言自身的要求,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目前的口语测试还相当欠缺,给口语教学评估带来困难,无法发挥口语测试的反拨作用,因此,实施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操作起来有诸多困难,如考生人数众多,评分的标准难以统一等,英语口语测试一直没有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英语口语教学。因此,研究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现状

(一)不利因素

1、一直以来,人们对口语测试因历史原因都没有充分重视过。由于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测试的影响。学生甚至老师,一提起英语测试,脑海里想到的就是考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翻译,听力,最后才会想到口语测试。因此在各校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中,口语测试总是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进而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2、英语口语测试实际操作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诸多方面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每个年级都是几千人,若每人只测试10分钟,所耗的时间也是很多的;其次,评分标准也不好把握,因为主观性太强,随意性也大,同一个人的口试表现,不同的老师可能会给出差别很大的分数;再次,人多了,口语测试的试题很难保密,对学生来说,也不公平;最后,在任何一个口语测试中,听力技能与口语技能很难分开,考生如没有听懂考官的问话,也就不可能做出有意义的回答,同时也就不能使自己被考官理解。

3、对口语测试的研究还需深入,真正被认可的口语测试模式还没有形成,不象测试词汇,语法,听力那样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被广泛认可的考试模板套路。

(二)有利因素

1、各方面已经开始重视。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教育部主管部门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5月起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pets考试从一开始就有口语测试和笔头测试两大部分;还有其它一些知名的考试都开始有口试部分。在高校里面,上从学校领导,下到外语院系领导,全体英语教师,再到广大的学英语的学生,至少在思想上都意识到了英语口语测试的重要性,都或多或少在思考着筹划着如何有效的实施这一测试。

2、在口语测试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家教育部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在21世纪再上一个新台阶,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997年,由全国大学英语考委会立项,重庆大学外语学院承担了“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系统工程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研究表明,有90%的职员认为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设置口语测试是必要的。重庆地区的90%的大学生和84%的大学教师也认为设置口语测试是必要的。经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5月起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首先在部分重点院校试行,然后逐步在全国实施。之后,很多人开始了英语口语测试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在研究口语测试的特征,口语测试的设计原则,口语测试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口语测试的评分标准等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至于如何大规模的组织英语口语测试,以及如何发挥测试的反拨作用,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在如何组织大规模的英语口语测试上,直接型口试,间接型口试和半间接型口试(录音口试)三大类别的口试各有利弊,如何结合,尚无定论。尽管如此,毕竟研究已经开始,而且还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就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改进口语测试的对策

1、在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中,务必加上英语口语测试这一项内容。也就是必须要先实行这一制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否很真实、客观、公正,都会或多或少的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和进步。以考促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有了这种考试后,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肯定会自觉加强口语训练,也会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口语教学的力度。

2、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在充分认识口语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加强英语口语测试理论方面的学习,如了解口语测试的特点,原则及形式,题型,评分方法及评分标准,还包括了解一些测试体系,如科学前测试体系,结构主义测试体系,交际测试体系等等。并在每年的期末英语口语测试实践中积累经验。如经常有意识地分析测试的结果,得出一些科学的结论等等。不断的尝试使用不同的口语测试方法所取得的测试效果,慢慢摸索出一些适合本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模式。

五、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势在必行,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目前实施起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同存在,但只要教学各方都高度重视,并积极实践,在探索中不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就一定能够把口语测试推向前进,使它真正地促进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从而为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萍.从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看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3).

接口测试篇10

【关键词】通用接口总线;MLS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

0 引言

微波着陆系统(MLS)属于机上导出引导数据的精密引导系统, 它由地面台和相应的机载接收机两部分组成。

MLS接收机的完整测试包括了总线功能和测试精度两方面共九个项目的测试,测试指标参数多达上百个。在传统的接收机测试中,直接对测试仪表进行人工手动操作、数据记录等,由于需要测量的指标参数多,该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工作量大、测试速度慢,而且测量的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适应实际测试的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IB的MLS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可以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对接收机的总线功能和测试精度的检测。该系统具有稳定性高、人机界面友好、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

1 GPIB总线概述

通用接口总线(GPIB总线)是一种数字化并行总线,共有24根,包括16根信号线、8根地线。16根信号线分为3组:第一组是8根双向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命令或状态字。第二组是5根接口管理线,用于控制总线进程,起总线指挥作用。最后一组是3根握手线,用于数据的通讯联络,保证数据的可靠传递。GPIB使用8位并行、字节串行、异步通信方式,所有字节通过总线顺序传送。总线上传递消息的逻辑电平为负逻辑的TTL电平,数据最高传输速率可达8Mb/s。

GPIB系统中的仪器分为3种:控者、讲者、听者。控者(计算机)控制总线,在总线上传送仪器命令和数据,它对各台仪器发送指令,决定讲者、听者的分配,分时控制每一台仪器完成相应的测试任务;讲者发送数据;听者接收数据。

2 系统组成及原理

本系统采用的是典型的GPIB测量系统模式,即由主控计算机和3台GPIB仪器通过标准的GPIB电缆连接而成。系统由主控计算机来统一控制和管理,实现各设备自动化测试。MLS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MLS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通过GPIB总线设置测试所需的模拟器参数,对接收机进行激励。测试台为自主研制的带有GPIB接口的设备,自动测试系统通过GPIB总线控制测试台,使测试台通过1553B总线、429总线对MLS接收机进行工作设置和数据读取,通过模拟电缆对MLS接收机的模拟信号进行读取,通过MLS接收机实时工作状态与标准值的对比进行测试结果的判定。测试台的另一个功能是给接收机供电。系统通过GPIB总线控制示波器来采集接收机实时波形信息反馈给主控计算机。

3 系统硬件设计

主控计算机选择PC台式机,配备打印机以便进行测试表格的打印。主控计算机通过NI公司的USB-GPIB接口与仪器进行GPIB通信。接口配有专门的驱动程序,符合IEEE-488.2通信标准,最多可控制14台GPIB仪器,支持USB2.0全速传输12Mbyte/s,兼容USB1.1接口。选用USB转换GPIB型的接口盒,任何场所的计算机只要外接转换盒就可以当作主控计算机,而且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插拔,方便快捷。主控计算机的GPIB地址设置为0。

模拟器选用标准MLS地面模拟激励源,其GPIB接口地址为4。测试台为自主研制的带有GPIB接口的MLS接收机专用测试设备,地址为16。示波器的GPIB地址通过菜单选择设置为1。

4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是MLS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的核心部分,主控计算机对模拟器、测试台以及示波器进行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以完成所有的测试参数配置,测试命令发送,测试数据采集和测试数据处理、输出功能。

4.1 软件平台

软件平台是硬件平台和被测接收机的桥梁,是检测系统集成和测试程序开发的基础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本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了NI公司开发的面向计算机测控领域的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平台。该平台在C语言基础上,综合了图形化测试开发平台和标准化平台的优点,开发程序效率较高、可靠性好。LabWindows/CVI有大量成熟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单元,界面设计比较灵活,可以满足测试系统软件开发的要求。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了LabWindows/CVI提供的多线程设计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软件的运行效率。多线程是指操作系统支持一个进程中执行多个线程的能力。当一个线程等待用户响应或大量计算结果时,另一个线程可以进行其他处理,使得进程总处于运行状态,随时进行响应,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效率。LabWindows/CVI提供了两种在次线程中运行代码的高级机制,分别是线程池和异步定时器。线程池适用于需要不连续的执行或在循环中执行的任务,而异步定时器适用于在固定时间间隔内执行的任务。本设计采用线程池的方法进行多线程控制。

4.2 软件的主要组成

为了便于软件的维护与扩展,MLS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采用软件模块化设计思想。软件主要由4大模块组成,分别是系统初始化模块、自动测试模块、手动测试模块、信号波形显示模块。

系统初始化模块包括初始化仪器以及GPIB板,并进行主控计算机与仪器的GPIB连接通信,通过LabWindows/CVI提供GPIB/GPIB488.2函数库对模拟器、测试台和示波器进行控制,完成相应的测试并通过仪器测试所需的数据。

测试模块是根据MLS接收机所提供的测试内容开发的软件模块。它分为自动测试模块、手动测试模块、波形显示模块。MLS接收机的九个测试项目分别封装为九个小模块。在自动测试方式下对九个测试项目模块进行串行调用,每个测试项目依次进行,项目测试过程及结果在测试界面实时显示,当测试结果出现异常时进行报警并停止测试。手动测试模块允许操作者根据需要任意选择项目进行测试。全部测试完成后根据预先设置进行测试结果表格打印并记录测试结果。信号波形显示模块完成对MLS接收机的模拟信号及429信号波形的实时显示,并计算其频率和电压伏值。

MLS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软件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形成相互独立的、具有一定功能的软件单元,它们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利用消息发送方式对模块进行激活。

4.3 软件实现

主程序通过调用GPIB接口子程序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建立主控计算机与模拟器、测试台和示波器的GPIB通信,然后在主界面进行测试项目的选择,在测试子程序下进行模拟器、测试台以及示波器参数的设置,驱动模拟器、测试台以及示波器,完成对接收机的测试。自动测试系统主界面如图3所示。

如果在主界面选择自动测试,选择接收机的型号和填写编号后,程序自动执行。自动测试界面如图4所示。

若对某项性能指标存在疑问,或者是对某项指标的性能感兴趣,就可以选择选择手动测试,进而选择对应的测试模块,进行专门测试。手动测试界面如图5所示。

5 结束语

MLS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已经投入接收机的生产测试使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小了人为误差,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接收机的性能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婷婷,王俊.基于GPIB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J].电子测术,200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