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十篇

时间:2023-03-21 21:33:00

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篇1

[关键词]:地籍测量 地形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 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式,土地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所谓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先进测绘技术的应用,根据标准精度对土地境界、权属位置以及面积和土地应用类型以及分布等专门测量情况进行确定,同时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资料信息,为土产权地登记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从以上分析可知,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测绘技术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基础建设中具有行政行为的体现,对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和落实,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地籍测量操作,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精准的地理参考体系,地籍测量建立于地籍调查基础之上,表现出勘验取证等方面的法律特点。地籍测量过程中,其操作技术标准应当满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之要求,具有非常大的强势性。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是目前最先进的测绘技术、测绘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同时,地籍测量将地籍测量外业与测量内业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综合作业整体,这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的必然趋势。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较之于传统的专业测量而言,地籍测量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参考数据和信息。作为基础行政行为,土地地籍测量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独特之处。当前国内地籍测量工作之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国有土地,并使之能够更为合理的应用,以保障土地所有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勘验取证。实践中可以看到,地籍测量建立在地籍调查基础之上,因此表现出勘验取证之特点。地籍测量过程中,主要利用了一系列的测量手段和技术,对土地实施全方位的勘查与验证,并且为土地产权的变更、登记等,提供了有效的证明。

第三,规范性。地籍测量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标准应当符合土地法律法规之规定。同时,地籍测量中的各项技术均为当最为先进的测绘技术,而且测绘方法也比较科学合理,比如普通测量、数字测量、面积测算以及空间定位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均为目前最为规范和前言的。土地测量过程中,选择何种形式主要根据土地管理、房产管理部门对图形、数据以及布局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操作。

三、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测量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测绘形式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其主要是将地表地貌、地物作为最重要的测量部分,利用数字、符号、文字、图、线以及点等,对地形地貌之景观以及地物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描述,并利用三维空间予以客观、准确的表示。下图是重庆地图。

对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其主要将地表上的某项地貌作为具体的描绘对象,并利用现有的规范面、线、点以及图例等形式,利用数字、文字以及注记等,对地形地貌以及地上物进行面熟。从实践来看,该工作非常的专业,可准确、客观地描述出所测区域的地形地貌,并采用三维坐标形式将其描绘出来。由此可见,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较之于地籍测量这一较为全面的测量方法而言,大比例尺测量就会显得非常的粗糙,而且地籍测量过程中逐渐趋向数字化测量模式,比如应用先进的GPS系统和设备、应用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等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地籍测量与测绘大比例尺两种操作在地形图测绘过程中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和区别。土地测量过程中,不可将二者完全分离开来,而是应当在测量开展之前,确定采用那种测量方法更为高效和经济。

四、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从实践来看,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要素和方法方面。对于地籍测量而言,其重点在于权属要素,即权属界线、地物要素等,对传统地形测量中的高程点、管线以及等高线等要素,没有太多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地形测量而言,除了对权属界线和地籍编号等因素不予标示外,通常对地表上的地物和地貌等,均应当予以标示,同时依照比例尺、用户要求等进行合理的取舍。地籍测量过程中,通常对地貌和布设的管线等因素没有太多的要求,因此野外信息采集、编辑成图等方面的工作量就会随之大幅度降低,然后续制作宗地图以及入库工作量都非常的大,而且因入库而对拓扑要求非常的严格。对于地形测量而言,它对测量成图中的各种要素要求都非常的高,而且野外采集、内业编辑公路也较为繁琐,然地形测量后续编辑成图过程却非常的简便、快捷。基于此可以看出,若在地籍测量基础上将地形图成图,则应当将地籍权属界线和相关注记删除,对地形要素进行适当的补测,其中主要包括测线杆、高程点、检修井以及交通附属设施等内容。

第二,精度方面的比较。较之于地形图而言,地籍图显得更为精确一些。若制作地形图,首先应当对地籍图进行分析;若制作地籍图,也要对地形图进行分析研究,二者虽然在精度上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三,应用软件。地籍测量过程中所用到的软件以MapGIS系统居多,地籍测量为后续各项工作无缝连接而使用测量成图模块。实践中若仅对地形进行测量,应用软件有较大选择空间;若在地籍测量基础上实现地形成图,可应用原软件、或者把原格式转为所需格式。

结语:地籍测量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地籍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同时它与地形测量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地籍测量水平, 应当在各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满足精度之要求,为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冯栓祥 王建业.浅谈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J].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2012(09).

[2]徐冬东 李科检.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的异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地形测量篇2

【关键词】RTK 地形测量 作业流程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 Q1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RTK测量技术的Et益成熟,它在测量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省时、省力,不受时间、气候条件和通视状况的限制,而且具备测量精度高、作业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特别是对地形测量工程项目提供了理想的测量手段。结合实际测量工作,就RTK测量的工作原理、测量的作业方式、在复杂地形测量中应用实例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简要的探讨。

二.RTK测量的工作原理

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或网络,实时地发送给移动观测站。在移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或网络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现场实时处理出WGS一84系坐标,并根据不同测量工程项目的转换参数(平移因子、旋转因子、尺度比例)及投影方法,实时计算出并显示我们采用的1980西安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或地方坐标系统准确的移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移动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问。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软件系统。常规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移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目前较为先进的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传输,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

三.RTK测量的作业方式

1.快速静态定位模式

应用RTK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无需点问通视,在15km范围内,就能进行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的实时定位,单点定位只需要5-lOmin,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而且既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又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而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地籍测量中的界址点定位、市政道路中线和电力线中线放样使用的都是RTK快速静态定位技术。观测过程中,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移动观测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移动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具体作业方法是: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安置基准站,在RTK工作范围内联测已知点,精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在测量时,移动观测站用三角架安置,仪器严格置平和对中,准确量取仪器高,采集一定的历元数,以保证测点的测量精度。

2.动态定位模式

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测点的空间位置,测量2~4s,精度就可以达到1~3cm。动态定位模式在水下地形测量、公路勘测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水深定位测量、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地面线测量等工作。用RTK测图,可不用布设图根控制,仅依据少量的基准点,即可直接测定地形地物点坐标,如果用专业测图软件,通过电子手簿记录即可实现数字化测图。在水下地形测量时,RTK能自动导航和按距离或时间间隔自动采点,只要将数字化测深仪所测水深加水深改正后,通过专业软件合成即可实时测定高精度的水下地形点的三维坐标,就可以由专业成图软件自动成图。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不可比拟的优点。

四.RTK在地形测量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分析

以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某一地形测量作业为例,笔者现对RTK技术支持下这一地形测量实际应用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法进行详细分析。首先,对该地形测量区域基本概括作出简要说明 文中所列举的地形测量区域全长为40km,总体宽度为150m,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我们将部分重点监测区域的检测宽度扩大到了200m。所绘制的地形测量示意图比例为1:1000。由地形测量示意图我们可以总结出该地形测量区域的的基本地质地貌是以较为开阔的平原为主,兼有山地、丘陵等多种地貌特征。与此同时,该区域内的河流比较多,水资源构成比较丰富,林木资源生产速度也比较快。总而言之,整个地形测量区域是一个地形复杂、水源充足、地质结构不太稳定的区域。在我们利用RTK技术进行地形测量的过程中,笔者认为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如下步骤对其进行测量作业。

五.RTK支持下地形测量的实拖步骤分析。

我们需要认识到RTK技术所具备的高精度、高灵活、高质量特性在地形测量作业中呈现出了较全站仪更为优越的性能。但RTK技术在多路径效应、电磁波干扰、复杂地质地貌对接收机输送信号的限制作用影响下,并不能完全的取代全站仪测量技术。笔者认为,只有将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使整个地形测量任务更加高质量的得到完成。一般来说,利用RTK技术进行地形测量可以按照如下操作步骤来完成:控制测量系统能够同时向RTK 技术支持下的图根点与碎步点进行作业与传输,其中碎步点的测量工作能够直接的转化为数字图形模式,而图根点的测量工作则需要进一步采取全站仪对碎步点进行测量,间接的将控制测量系统传输数据转化为数字图形模式,进而实现RTK技术对整个地形测量区域的定位与监测作业。

六.RTK数字地形测量成果分析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城市规划测图,从控制测量到图根测量以及细部测量,采用常规测量手段的精度指标来评价质量,尽管有些测量工序操作起来不规范,检测起来较为繁琐,难以形成统一的测量标准。但是检验告诉我们,实施RTK数字地形测量成果是可靠的。只要从实践中总结出RTK 技术的特点,提炼出RTK测量技术规范,正确运用RTK实施数字地形测量,其技术优势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GPS静态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已相当成熟,GPS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技术正随着广州市连续卫星运行测量系统的投入建设而趋于深化与完善。广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的拓展与成果应用,各控制点平面坐标达到四等平面控制点精度,高程达到规经典三等水准点水平,为GPS—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的全天候应用创造了先决条件。传统测量模式将随技术的的标改进而打破,GPS.RTK 1:500数字地形测量应用实践将提供可贵的经验。

七.结束语

GPS—RTK在测绘设计中的应用,对水文测验河道地形图测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测绘精度及效率,GPS—RTK数字化测图所具有的优势将逐渐取代以往测绘的传统测量方式。其技术已经逐渐扩展到测绘领域的方方面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PS—RTK的测绘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S]

[2] 王平.虚拟参考站一GPS网络RTK技术[J].测绘通报,2001,增[f]:—6

地形测量篇3

电子平板数字测绘系统、侧记法数字测绘系统、掌上数字测图系统合称数字地形测绘技术,这套技术的核心理念是数字化系统配合全站仪共同使用,即GPSRTK系统配合全站仪进行综合测绘,现在最实用、最先进的方式是,掌上电脑+全站仪+地形库内业,这种方式适合山地、草地、盆地,利用现代化数字手段,通过对全站仪的数据统计,从而建立起基础模型,全方位立体化的三维系统没醒,对当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加强建模效果,更加快捷与便捷的将这一数据进行整合。

2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采用一般多以经纬仪、电磁波测距仪及标尺、标杆为主要工具,用断面法或极坐标法及交会法定位,用测深杆和测深锤来采集水深数据,这种方法存在作业效率低,误差大等诸多缺点,近来已经很少被采用。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DGPS,GPSRTK及CORS系统配合多波束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是以某已知点作为基准点,基准点的GPS接收机连续接收卫星信号,并与已知点的位置进行比较,确定当时误差的伪距修正值,将这些修正值通过无线电台接收,用户接收机接收修正值来实时校正GPS信号,它具有全天侯、实时连续、高精度等特点。目前GPSRTK及CORS系统定位已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并且能够做到实时无验潮测量。以上几种定位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与岸上基准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定位技术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特别是较大面积的水下地形测量,可以大大缩短工作周期,减轻劳动强度。

3变形监测技术

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是对被监测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的变化特征。变形监测按其变形监测部位分为外部变形监测(外观)和内部变形监测(内观)两部分,涉及测量学范畴的工作主要为外部变形监测。外部变形监测按变形方向可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水利水电工程外部变形监测包括变形监测基准网测量、工作基点测量、变形体变形监测、监测资料分析等内容,常用水利水电工程外部变形监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大地测量法;(2)基准线测量法;(3)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

4结语

地形测量篇4

关键词:地形测量 方案 工程量计取

一、前言

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项目占地面积75.93hm,均为围海用地。该区域最近一次的地形测量是2004年,滩涂标高为-0.6至-2.0m(85国家高程),当时围堤尚未开工。2010年9月围堤开工至今,有450m围堤由于受外部因素限制无法合拢,经过近三年的潮水涨退,导致滩涂区域积淤较多,地势抬升,原测绘地形图已不能作为工程量计取的依据。

二、目的

本次地形测量的目的是测量滩涂的最新地形资料,为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陆域吹填和内河港池开挖工程量计量提供依据。

三、 测量方案

3.1工作范围和内容

本次测量范围包括工程新建围堤内滩涂陆域形成部分和内港池部分的地形测量,面积约57万平方米,测图比例为1:1000,测量成果满足工程量计量的需要。

3.2技术要求

3.2.1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1°30′;

3.2.2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3滩涂边界即北侧海堤及独山等陆域范围内的高程在5米以下须按1:1000测绘,其它部分在成果中划出轮廓线;

3.2.4测量成果满足本项目吹填和开挖工程量计量的需要;

3.2.5对参测的仪器设备实施定期检测,其精度满足规范规定的测图要求;

3.2.6对原始采集记录的各类资料不得涂改,确保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2.7对所测成果进行分级检查与验收。

3.2.8资料处理方法符合各类规范的要求,以确保成果的质量。

3.3 作业投入的仪器设备及精度

3.3.1定位仪器

采用美国生产的Trimble SPS 881差分GPS系统。实时动态(RTK)定位,水平精度为:10mm+1ppm RMS,垂直精度为:20mm+1ppm RMS (仪器标称值);静态定位,水平精度为:5mm+0.5ppm RMS,垂直精度为:5 mm+1ppm RMS (仪器标称值);WAAS广域差分,水平精度为:

3.3.2 测深仪器

采用无锡海鹰公司生产的HY1600型测深仪作为深度测量的主要仪器,该仪器

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工作频率:208KHz;

测深精度:±(H×10/00+0.01)m(H为实时水深值);

测深范围:0.3~150 米。

3.3.3 声速剖面仪

采用无锡海鹰公司生产的HY1200型声速剖面仪测量声速,该仪器主要技术指

标为:

声速测量:范围:1400~1600米/秒;精度:0.2米/秒;分辩率:0.01米/秒。

温度测量:范围:0~40℃;精度:0.1℃;分辩率:0.01℃。

深度测量:范围:0~100米;精度:0.4米;分辩率:0.01米。

3.3.4 船只

采用20KW木壳船为海上作业船只。

3.3.5其他

笔记本电脑2台、HP5500绘图机1台,HP 打印机2台;

检查板一套,用于测深仪的深度改正。

3.4 定位方法

本次工程的定位仪器采用美国生产的Trimble SPS 881差分GPS系统(RTD)2套。该系统为72通道GPS与GLONASS(可选)、高精度多重相关的L1/L2伪距差分测量系统。主要原理是:在差分基准站上用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监测GPS系统误差,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将误差校正量等数据通过无线电数据链播发出去。移动台利用收到的信息,对GPS观测值进行校正,以达到消除星历误差、星钟误差、大气层延误等公共误差,进行伪距改正,从而达到高精度定位的目的。

根据测线布设的要求,在船台笔记本电脑上预置计划测线,通过操纵船只上线按预置测线航行,电脑会实时显示船位及编航,就能很容易实现自动化测量的要求。同时,通过与测深仪的有机连接,使定位坐标数据和深度数据同步采集,克服了因不同步产生的偏移误差,成果精度也得到了提高。

陆域吹填区测线图

内港池测线图

3.5探测方法

本次水下地形图测量主测线布设方向为基本垂直于岸线方向,也即基本垂直于等深线的方向。

主测线布设的间隔为图上1厘米,对应于1:1000比例尺测图,实地为10米。

3.6内业资料处理及成图

3.6.1 资料处理的方法

水深成图采用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编制的《水深数据处理与成图软件》进行计算与处理,使用HP5500CP型喷墨绘图仪绘制图件。

对DGPS测量自动化系统所采集的水深和定位资料,进行内业资料后处理,。

3.6.2 成图要求

深度点的间隔为图上0.6厘米;

基本等深线间隔为按《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1998)要求;

水深高程取舍至分米;

测区内各类图式符合按国标《海图图式》(GB12319-1998)标注。

3.6.3 成图

成图采用《海洋测量信息处理系统》的成图系统进行编绘。先对测探仪的采集数据按设定的深度点取样间隔进行波浪平滑,即与模拟记录纸信号进行比较,删除采集信号中的不正确的回波信号;再进行水深点的合理筛选,插入等深线,最后进行整体编绘成图。成果资料均转换成DWG文件格式。

四、结论

本次测量施工方案合理,使用仪器先进,采集数据真实、可靠,符合规范要求;内业资料处理符合要求,成图清晰、美观;所有成果资料可靠、有效;所有成果资料都进行了三级检查。

通过本次测量,发现滩涂区域标高从原先的-0.6至-2.0m抬升到1.8至0.3m,滩涂平均抬升约2.4m。与2004版测量成果相比,变化的淤泥方量约136万立方米。

参考文献:

3.1.1交通部标准《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8);

3.1.2 国家标准《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1998);

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图图式》(GB12319-98);

3.1.4 交通部标准《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03-1997);

3.1.5 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地形测量篇5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2)实习时数安排为2学时。实习小组由4~5人组成。

2、仪器与工具

微倾式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

3、方法与步骤

(1)在地面选定B、C、D三个坚固点作为待定高程点,BM、A为已知高程点,其高程由老师提供。安置仪器于A点和转点TP、1之间目估前、后视距离相等, 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测站编号为1;

(2)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记入手簿;

(3)前视TP、1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簿;

(4)升高(或降低)仪器10cm以上,重复2与3步骤;

(5)计算高差: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之差不大于6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差;

(6)迁至第2站继续观测。沿选定的路线,将仪器迁至TP1和点B的中间,仍用第一站施测的方法,后视TP1,前视点B,经过B点和点D连续观测,最后仍回到点A;

(7)计算简核: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高差=2∑平均高差

(8)高差闭和差的计算与调整;

(9)计算待定点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A的高程和各点间改正后的高差计算B、C、D、A四点的高程,最后算得的A点高程应与已知值相等,以资校核。 4、注意事项

(1)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

(2)同一测站,圆水准器只能整平一次。

(3)每次读数前,要消除视差和精平。

(4)水准尺应立直,水准点和待测点上立尺不放尺垫,只在转点处放尺垫,也可选择有凸出点的坚实地物作为转点而不用尺垫。

(5)仪器未搬迁,前、后视点若安放尺垫则均不得移动。仪器搬迁了,后视点才能携尺和尺垫前进,但前视点尺垫不得移动。

(6)水准路线的高差闭

5、思考与练习作业

(1)为什么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

地形测量篇6

关键词:地形测量测绘技术发展趋势

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及与其有关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的应用技术学科。[1]地形测量是为城市、矿区以及各种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以满足城镇规划、矿山开采设计以及各种经济建设的需要。

地形测绘是研究地球局部表面形状和大小,并将其测绘成地形团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测定小范围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和地物(如建筑物、道路、耕地等)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经相应的数据处理、采用一定的测量符号按一定的比例缩绘在图纸上。从而获得与相应地面几何图形相似的地形图,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设计与施工的图纸资料。[2]

传统的测绘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和变形监测5个部分。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图精度高、图形属性信息丰富和图形编辑方便等优点。[3]

1目前地形测量的测绘自动化技术

测绘自动化是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显示于一体。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及其集成技术成为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

1.1GPS技术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它历时20年,于1994年3月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4]

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功能多、应用广,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全球、全覆盖、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特别是RTK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水上定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PS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开始于90年代初,是一种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测量系统,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是目前适时、准确地确定待测点的位置的最佳方式,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GPSRTK具有定位精度高且精度分布均匀,速度快、效率高,观测时间短,方便灵活,测程不受限制,不受通视条件影响等优点。

1.2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5]

GIS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一是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二是多维结构;三是标准化和数字化;四是具有丰富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准确采集有关的数据,并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管理、更新和分析,是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的技术系统,对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起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GIS地理信息将向着数据标准化(InteroperableGIS)、数据多维化(3D&4DGIS)、系统集成化(ComponentGIS)、系统智能化(CyberGIS)、平台网络化(WebGIS)和应用社会化(数字地球)的方向发展。

1.3RS技术遥感RS(RemoteSens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包括摄影、陆地、卫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6]遥感技术依其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

遥感信息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监测。

RS为GIS提供信息源,GIS为RS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图像处理),GPS作为GIS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GIS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3S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的新技术,三者的紧密结合,为地形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图形和数据。[6]

2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系统、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向着3G技术及集成技术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使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能全方位的应用于地形测量中,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2.13G技术及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积极普及3G技术的应用,改进3G技术中存在问题,更新3G及其集成技术测量的方法和手段,加强测量精度和准确性,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全球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中的应用,对数码摄影测量和地形测量更加普及和深化,使测绘技术向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2测绘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加强地形测量数字化测绘软件的研发,使测绘软件系统更加高效、灵活和功能齐全,使测绘软件技术在地形测量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更新完善信息数据库,将采集的测量数据转换直接进入信息数据库,数据管理查询方便,数据共享,实现全球数据更新和扩展空间基础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实现测量数据的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实现测绘数据的传输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使测绘技术走向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

2.3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测绘技术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综合,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机利用专家知识模拟人脑思维进行推理,从事智能化的数据、图形处理和信息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使测绘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这5S技术的发展和相互结合,专家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家系统对整个测量流程进行控制,并执行相应的推理、分析和处理工作,并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时动态监测诊断,提高效率和质量,是测绘技术通向实时、自动、智能测量系统的关键。

3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测绘技术(例如电子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和平板仪)向3G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推动了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活跃和革新,测绘技术朝着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使地形测量更快速、简单、精确。

参考文献:

[1]王运昌.地形测量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p2.

[2]吴贵才.地形测量出版社[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p2.

[3]李淑燕.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J].科技信息.2009.25:p37.

[4]张德军,皱顺平.浅谈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9.35(29):p355-356.

地形测量篇7

关键字:数字化;地形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1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形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全球定位系统(GPS)、摄影测量与遥感跟地形测量的结合,使地形测量的方法和手段都产生了质的变化,并朝着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化、实时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应用机助成图和全解析的方法。数字化测图能够使高精度外业测量得以实现。和传统的测图技术相比,数字化测图技术有很大的优势,具体有如下几点:

1、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在地形图的绘制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自动识别、自动计算和自动选择图示符号等,这比传统的平板测图快捷的多,而且所得到的数字地形图也要比手绘的地形图更加的规范、美观、准确。

2、对图形的编辑有利。在进行数字化测图时,可以分层存放成果数据,这样图面负载量不受限制,可以进一步运用和加工成果,避免一些传统的测图中存在的弊端。

3、精度高。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一个很显著的优点是测图精度高。在地图测绘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使其精度有了质的改变。在输入到成图的整个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误差可以避免,测绘成果的精度得到了保证。

4、图形属性信息丰富。使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绘制的地形图能够确保坐标位置准确性,并展现丰富的属性信息。

5、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等的数据源。在完善地理信息系统时,数字测图不但能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很多方面的源数据,而且对后期建图过程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信息有利。

二、基本精度要求

1、按《工程测量规范》,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要求:

区域类型 点位中误差

一般地区 0.8

城镇建筑区、工矿区 0.6

水域 1.5

注:1)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测图,可放宽50%。

2)1:500比例尺水域测图、其他比例尺的大面积平坦水域或水深超过20米的开阔水域测图,根据具体情况,可放宽至2.0mm。

2、等高(深)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要求:

注:1)hd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2)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测图,可放宽50%。

3)当作业困难、水深超过20米或工程精度要求不高时,水域测图可放宽1倍。

控制测量方面,无论是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数字摄影测量或遥感测图,只要认真执行相关的测量规范,都能达到要求。

三、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1、模拟地形图数字化

它能充分的利用现有地形图,只需要配备绘图仪、扫描仪、计算机和数字化软件等就能够开展工作,而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数字化的成果。其工艺流程是:准备工作、图纸定向、数据采集、数据编辑处理。其中数字化仪分为两种:扫描数字化仪和跟踪数字化仪,前一种的速度快但精度低,后一种的速度慢但精度高。模拟地形图数字化不足之处是:1)运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数字地图的精度受原图的精度影响,而且数字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其它误差,所以其精度要小于原图的精度(即m模拟﹤m原);2)它只是反映了在成图时的地物地貌,其现势性差。3)数据属性差,对后期信息建库不利。

2、全站仪数字测图

结合不同的电子设备,全站仪数字化测图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全站仪结合电子平板模式

以便携式电脑作为电子平板,通过通讯线直接连接全站仪,实时记录数据成图。具有图形直观、准确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

2)直接利用全站仪内存模式

使用全站仪内存,把野外测得的数据通过一定的编码方式直接记录,同时现场绘制草图,供室内成图时参考对照。具有操作过程简单、无需携带其它电子设备、纠错能力强等优点。

3)全站仪加高性能掌上电脑模式

通过通讯线将全站仪与高性能掌上电脑相连,把测量数据记录在电脑上,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并绘制草图。内业时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成图。具有携带方便,内业工作量相对较少等优点。

以上三种模式常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这几种数化字测图方法在我国各个测绘单位中是用的最多的。

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测图

利用航摄影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或机载激光雷达扫描系统获取数据,经过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或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处理,生成数字线划图(DLG)等。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测图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高度集成,可以节省大量的外业时间。此方法常用于大面积地形图测绘,是测量发展的方向。

四、容易出现的问题

1、等高线处理不当

在地形测量中,并不是野外采集的所有地貌点之间都可以进行等高线内插,也就是说靠全自动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有失真的可能(见下图),因而需要进行必要的人工干预,删掉自动组网中那些不能内插等高线的三角边。

2、野外数据采集不准不全1)地形变化处地形点不全面,坎(沟)上有点,下面无点或少点,这造成绘制的等高线可能失真,从而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地形。2)有些线状地物如小沟(特别是暗沟)、电力线等各种管线在图内应该有始有终,而拾取地形点时往往容易忽略。(3)野外草图绘制不全、不细。野外绘制草图人员是现场跑路多且较忙,而且技术要求很高。如果现场绘制草图人员不细心,则会造成地形地物表示不清楚,影响地形图质量。3、自检工作不力

相对于常规测图,在图纸审核中,数字化成图的过程发现的缺陷要多一些。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如注记或植被符号压线或覆盖地物、坎(沟)上的高程注记在坎下或坎(沟)下的高程注记在坎上的;图式符号使用不正确等等,这些现象只要经过仔细自检,应该都能够避免。

总结: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等各个测绘学科的发展,地形测量朝着高度自动化、实时化、大面积作业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科之间的融合。反之,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广泛应用,也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等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源。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地形测量篇8

关键词:数字化地形测量;测绘技术;GNSS技术;摄影测绘技术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浅析数字化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

1.1地面数字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也被称为内外业数字一体化测图,主要是指在地面上可以直接进行数字测图作业。它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数字测图方式,并且主要用于比例尺地图比较大的地区或者是测绘资金投入比较大的地区。

因为是实地测量,在进行地面数字测图时,就要借助技术手段来操作,这样可以提高测得数字的精确度,但是这种测量方式对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较大。所以,在选择这种方法测量时要加强成本控制。

1.2原图数字化

原图数字化测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工具只涉及到计算机、绘图仪和数字化仪及数字化软件,并且成图周期短。如需在某地建立数字地形图,对时间或者是在资金上都有限制,选择此方法是最合理的。它的主要操作有两种方式: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和手扶跟踪数字化。这两种方式都有优点和缺点,例如,手扶跟踪数字化就比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低;但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的精准度是由原图设定的,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最后的测量精准度比原图的效果差,而且最重要的是,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只能简单地描绘出白纸成图时地表上的地质和地貌。为了能够更好的测量出数字地形图,并且能够把精确的坐标插入到原有的坐标中,可以通过对坐标数据进行有效调整,同样的,要是在实体测量中增加坐标数量,测量精度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3航测数字成图

航测数字成图最大的优势在于成图范围广,它采用空中摄影机在空中摄取地面影像,对外业进行判读,在内业建立地面模拟机型并调整,并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直接对模型测量。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把室外的作业转移到了室内,操作简单,成像速度快,精准度高,成木低,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但这种技术也存在前期资金投入量大等缺点。

二、数字测绘技术在原图处理中的应用

2.1旅图数字化处理

对原有地图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就要参照原始地图,并且一定要满足精度和比例的要求,然后使用数字化仪处理数字化工作。现在最常使用的测绘技术是GNSS数据输入,它主要是依据GNSS工具确定地表面图形的准确位置,因为GNSS输入是测定三维空间位置的数字,所以不用做转换,直接就可以输入数据库。此外,还有RTK技术,它是在GNS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能够为流动站确定出三维定位。流动站在接收GNSS卫星信号时,同时也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然后在利用OTF技术由基准站得载波相位求解整体的模糊度,最后算出厘米级精准度流动站的位置。采用这种测量技术只依靠数量基准就能够方便快速地确定出控制点、地形点和地界点的详细坐标,在野外中还能自动绘制成电子地图。

2.2 MAPCAD软件的数字化原图作业流程

因为 MAPCAD软件扫描矢量化输入方法具有绘制图像清晰、逻辑方便、容易转换等优点,但在地形图的精准度上对人工跟踪的准确度和输出设备的精准度有严格的要求。工作人员实践操作是否熟练和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对人工跟踪精准度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在工作人员技能培训上加大力度,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照矢量化方案设计工作,以确定图件的精准度和质量在国家规范的数字化测图要求内。

三、GNSS测量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因为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所以在精准度上和技术上都要有相当高的标准。而GNSS定位技术就是把几何和物理学科相结合,使用GNSS系统空间分布的卫星与地面接收装置实现对物体的多角度定位。目前,GNSS测绘技术中的定位技术主要有:实时动态和静态相对定位两种模式。对于GNSS接收机的安装使用必须要同时接收4颗以上的卫星,才能进行三维定位。而实时厘米级定位精准度,要求同时能够接收5颗甚至是更多的卫星。在理想的情况中,由于GNSS系统中有24颗卫星环绕地球运动并且在一般的情况下水平角要在10度以上,都可以观测到7颗卫星。假如附近有假山或者是大型建筑物遮挡的话,所能看到的卫星就会减少,接收机会也很难定位,所以要利用惯性导航技术。

GNSS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的应用特点包括:①测量范围宽。GNSS技术在测量范围上没有限制,它可以按照需要设置控制网,简化加密级别,间接地除去联测过渡点。②测量精度高。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GNSS技术也在逐渐地走向成熟。目前,生产性作业精度可建立起比常规测量准确度更高的控制网。③在实际应用中,每一个联测点之间不要求通视。④观测自动化程度较高。因为外业用电扭操作,内业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所以作业时间会大大的缩短,效率也会明显的提高。⑤ GNSS技术测出的成果可以得出三维地心坐标,常常用来测量规定中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分离情况,主要用在宇航科学等空间科学应用。⑥GNSS技术控制网布置完成后,可以24小时进行观测,并且也可以在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作业。

四、数字化地形中的数字摄影测绘技术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而进行的。就摄影测量本身而言,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利用影像来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在“室内”重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测绘,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原来的摄影测量没有区别。因而,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整个的生产流程与作业方式,和传统的摄影测量差别似乎不大,但是它给传统的摄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目前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使用专门的航测软件处理,进行的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但可以说是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并且随着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NS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地形测量仪器也在逐渐地往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传统的大平板测绘技术到GNSS测绘技术的取代,这是时代技术的进步,也是数字化地形测量的逐渐发展和进一步完善。这样,测绘技术就会朝着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让地形测量更快速、简单、精确。

参考文献:

[1]郭勇,蒙祥达.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红水河,2009(2).

[2]胡林福.数字化地形测绘的新发展[J].科协论坛,2008(8).

[3]江振,周雅雯.论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

[4]宁津生,王正涛.面向信息化时代的测绘科学技术新发展[J].测绘科学,2010 (9) .

[5]陈然.数字化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应用研究[J].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

地形测量篇9

关键词:水利 地形 测量 测绘 内容 取舍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绘实地轮廓,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与1 : 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 mm,可用直线连接。1 :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 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为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测绘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依比例尺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4.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水运和海运的航行标志, 河流和通航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铁路与公路或其他道路平面相交时,不中断铁路符号,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视用图需要表示,垂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5.管线测绘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地下管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污水篦子、消火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6.水系测绘

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他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 mm的用单线表示。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为准。各种干出滩在图上用相应的符号或注记表示,并适当测注高程。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7.境界测绘

境界的测绘,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县(区、旗)和县以上境界应根据勘界协议、有关文件准确清楚地绘出,界桩、界标应测坐标展绘。乡、镇和乡级以上国营农、林、牧场以及自然保护区界线按需要测绘。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8.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地貌的自然形态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他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 mm时,应实测坡脚。当1 :2000比例尺测图梯田坎过密,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5mm时,可适当取舍。梯田坎比较缓且范围较大时,可用等高线表示。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

9.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置不得超过三种。旱地包括种植小麦、杂粮、棉花、烟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应加注品种名称。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应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10.注记

要求能将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地形测量篇10

【关键词】GPS;地形测量;控制测量;精度

0引言

在一个地质工程当中,地形的测量往往是要求最为严格的一项工作,包括对于测量精度以及测量程序的要求,而对于这种高要求、高质量的原因是为了给一些工程施工提供最为准确并且直观的精密图纸,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本文针对GPS控制测量展开一系列的讨论,问题分析以及工作原理等等,希望能够为地形测量施工工程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参考。

1 GPS控制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流程分析

1.1原理

对于GPS控制测量方法而言,其与传统的利用全站仪、经纬仪等联合进行定向相比较,GPS测量技术不仅增加了测量检核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定向精确度。首先来说,载波相位转变为GPS控制测量提供了前提保障,GPS控制测量可以完成用户、地面和空间三者的相互通信,使得在任何一个位置都有一个动态的定位。空间卫星在两个小时左右就会绕地球一圈,并且会发射出无线电载波L1、L2到低噪音窗口,这个时候全球的GPS接收站就会收集到传输的信号并且不断的传播,空间卫星的状态时刻的被人们监视着,方便了人们对其的各种调整。GPS软件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会快速的得出任何一个位置的坐标,并且能够对界桩的位置进行时刻的测定,这也就为地形勘测中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计算提供了有利条件。

1.2工作流程

首先进行控制点的选择,在这方面,要选择在对空通视的地方,并且图形强度上要满足接近一百点,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可以不需要通视,仅仅要求在底线的两个点至少要在两个方向上能够通视。在确定控制点位置之前,也可以对预先测量得出的控制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且要根据该地区的具体地形进而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另外还要进行基准网位置的选择,基准网的位置比较随意,但一般来讲,将基准网的位置选择在靠中间位置会更好一些。接下来是对于监控网的布设。另外,在运用GPS地形控制测量中,往往会由于城镇分布的不均匀而继续做调整,网点点位首先要满足要求,控制点的设置要在密度范围之内,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多加一条导线。接下来就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数据处理这方面,要依赖平差软件,进行基本的基线解算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测量得出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得到基准向量,以及进行基线质量分析,对于那些D级网或是C级网,要选出独立基线,将这些基线联合构成异步环,并算出限差,从而就得到了各种符合要求的信息。

2 GPS地形测量技长在地形测量应用中的具体实施

2.1控制测量

为了能够在测量导线时更加方便的使用全站仪以及GPS-RTK,可以将E级GPS网加入到首级控制中。对控制网进行布设需要考虑到所测地方已经存在的规划控制点,并且能够对其最大化的利用,而且要尽可能的在比较高的地方或者是开阔的地方来设置自己的控制点,对于选取控制点时上方有障碍物,或者是在附近存在一定的电磁波干扰源,那么该控制点就应该要避开这些,重新选择点位。当布设的控制点是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时,除了上述所说的之外,还应该对其进行加密,在这里加密可使用二级导线点。在布设控制点时,每一个都要达到稳固可靠的要求,而且每一个控制点至少能够通视其它中的一个。

2.2界址点坐标测量

在测量当地的地形图的过程中,采用界址点的施测方法测量一些特征拐点,,并且通过地形点的施测方法来测量其他的地物。每次采集点时,测量仪器最好不要是多个人来操作,也就是说,尽量由一位测量员操作,并且在输入各种不同性质的点时,也由该测量员来对其进行一定的地物代码命名。为了同一地物的采点数据能够自动联线的转换内业,就要求测量员在实地打点测量时尽量不要出现下面情况。(1)还没有完成一个地物的施测就对下一个地物进行打点施测,因为这样会导致点又散又多,内业时无法很好的进行编图。对于那些全站仪无法采集到的地物来说,在利用全站仪采集完某个地形图块的数据后,还要利用GPS-RTK技术,来补测这些地方。

2.3相关数据的处理

在处理数据时,要求当天晚上就对当天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传输。在笔记本电脑上接收到的数据,在格式上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这是受到不同的采点仪器类型以及型号的影响,此外还要进一步的编辑整合数据,可以利用excel等office软件强大的表格功能,和相关数据转换软件的帮助下,转换数据,形成可连线的数据文件。以上都完成后,就可以对地形图进行绘制了。在刚开始绘制地形图的过程中,一般不要具体的绘制坎子、道路、房屋、垣栅、地界等,而是用折线将这些采集点依次连起来,事后测量员在按照施测时看到的具体情况(草图),来对这些折线进行具体的编绘,这样就比较方便简单。在地形图的编绘过程中,要遵守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一般先对道路、巷道以及较大的建筑物等大的地物进行编绘,完成之后再对小的地物进行编绘,而那些独立的地物则被放在最后进行编绘。

3 GPS控制测量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3.1优势

目前来看,城市、农民等的测控点往往混合在一块,这也为整个系统的兼容性带来了新的考验。测控点在人为的影响下往往会被破坏,进而导致传统的地形测量方法非常容易产生精度上的偏差。另外,传统的地形控制测量方法要求控制点之间必须通视,但是一旦到了一些大范围的密林地区,很难达到控制点之间的通视,无法进行相关的测量操作。传统的地形控制测量会由于设备或是认为等等诸多因素导致测量精度的不足,而在测量精度上如果达不到规范要求,就必须重新的进行测量,可以说费时费力又费财。采用GPS地形控制测量技术,解决了传统地形控制测量中的不足之处,GPS控制测量技术主要是进行动态的定位控制测量,只需要一个人和一台仪器,并且操作方法也非常的简单,仅仅需要在控制点停留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测量了。

3.2存在问题

在GPS控制测量过程,往往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这样便会使得信号的传输变得困难。与此同时正因为GPS控制测量的随意性,会使得测量人员掉以轻心,在选择控制点的时候,往往不做过多的考虑,忽略了障碍物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导致信号的传输受阻,甚至造成测量结果出现偏差,无功而返。

4总结

综上所述,就现在发展形势来看,虽然我国的GPS控制测量技术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操作上变得简单,精度上更加细密,大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只有对GPS技术测量全过程进行科学控制与管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各种测量技术治GPS在测量中的作用。另外,GPS控制测量技术也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晶,在GPS控制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下,必将带动地形测量技术的变革,而且会更加稳健的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GPS控制测量技术将会以高效率、高精度的准则服务地形的控制测量,并且将会使全体人民受益。

【参考文献】

[1]吕莉.GPS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