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管理系统十篇

时间:2023-04-07 09:5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耗管理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耗管理系统

能耗管理系统篇1

[关键词]能源管理;数据采集;能源调度;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P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18-02

1、引言

能源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包含了从能源生产到消耗各个环节的管理技术,冶金企业能源管理主要涉及对企业二次能源的平衡管理和能源消耗的分析。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在2011年开始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其针对现场的水、电、气体等能源仪表,通过组网对其进行远端的数据采集与控制,集有线和无线测控与计算机局域网于一体,形成一个网络系统,实时监测现场能源介质的运行状态。

能源管理系统(简称EMS系统),通过能源计划,能源实绩,计量认证,能耗计算,设备管理,报表管理等多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其基本管理职能包括:

能源系统主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

能源系统主设备的集中控制、操作、调整和参数的设定

实现能源系统的综合平衡、合理分配、优化调度。

异常、故障和事故处理。

基础能源管理。

能源运行潮流数据的实时短时归档、数据库归档和即时查询。

2、EMS系统的特点

实时性:为了及时获取各种能源介质的能耗信息,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宣钢当前设备通信协议的状况,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接口技术,使所有的数据采集时间控制在1s-5s之间,并与产销系统和ERP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先进性:先进的网络管理方式、网络设备以及一致的开放式数据库接口,无论从系统性能、可靠性及网络的拓扑结构等方面都为企业提供了高技术的管理模式;

可靠性:可靠性是能源数据采集的先决条件。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各个功能模块冗余的设计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安全性:系统对于不同的管理职能提供了不同的管理权限;还包括网络的安全性,整个网络安装了防火墙,还使用了网络隔离技术,有效阻止了外界非法病毒的入侵,从而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可操作性:硬件设备设置简单、直观;系统软件提供人机界面便于操作。

3、网络结构

EMS网络拓扑结构分为三层:

一层为仪表到数据采集分站的通讯,采用RS-485通讯和模拟信号两种方式;二层为数采分站到总站的通讯,采用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三层为管理网,由服务器到管理分站,组成局域网,连接方式根据现场的实际『青况布置:对于楼内或距离小于100m的计算机,使用超五类双绞线组成百兆局域网;距离较远但布线方便可以使用光纤;距离较远、布线不方便采用无线网桥的方式。

服务器(采集器)的作用:一方面收集分站送来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同时也能对远程仪表进行参数设置;另一方面服务器可对工作站(客户机)进行数据共享。客户机可以预览或打印统计报表、实时监控和供维修人员监视系统运行状态。

4、EMS系统的主要功能

4.1 监视和远程控制

(1)能源介质数据监视。通过I/O服务器的接口功能,接收来自厂区PLC、DCS和采集站网关的各类信息,完成数据采集合并归档到实时数据库中。系统采集各种介质的发生量,各存储柜的柜位、柜容,以及各能源计量仪表流量、压力、温度和表底数据等。

(2)能源设备及主要工序运转状态监视。通过I/O服务器的接口功能,实时采集能源设备的重要参数,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及工序生产状况,故障及时报警。

(3)能源设备的远程控制。能源中心调度人员通过专用操作站向厂区能源PLC系统下达控制指令,控制能源设备的运行。

4.2 基础能源管理

(1)能源设备管理。能源设备管理主要用于能源计划的编辑和设备维护。能源设备管理主要对关键的大型能源设备实行集中管理,包括建立检修和使用档案,辅助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对设备检修记录进行跟踪、查询和统计。

(2)能源计划管理。能源计划管理根据能源设备管理模块提供的接口,可以查阅与能源计划有关的能源设备的检修计划,同时在制定能源计划是,根据生产与消耗平衡的特点,在制定能源计划的过程中动态显示全局能源平衡情况,方便业务人员微调。

(3)能源报表管理。对于能源系统的计量与管理统计数据,EMS对原始采集数据经必要的计算处理后,按指定格式、时间自动进行系统报表输出。能源报表管理提供对整个能源管理系统中所以模块报表需求的支持,提供各种自动报表、手动报表及能耗报表。报表包括小时报表、日报、月报和年报等。

5、关键技术

5.1 能源预测模型

本系统中综合考虑了生产信息、设备检修计划信息、非计划停工信息、工艺变更信息以及能源实际采集数据,对某一能源介质未来几个小时或几天内的生产状况及各用户单元消耗状况进行追踪预测,并根据相应时段内的预测结果进行预测平衡展示,涉及的能源介质包括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电、水等。预测结果以趋势图等形式输出,为能源平衡调度提供指导。其中包括的曲线有:

实时曲线:用曲线的方式显示测点的瞬时量;用来直观显示实时的数据变化和累积计量的阶段性变化。

历史曲线:画出测点的某时间段的曲线;

钢铁企业能源介质的波动在自身波动规律的基础上受静态因素、动态因素的影响。静态因素指物料、产品、工艺条件等,通过静态因素推算出能源理论发生量的过程称为静态模型。动态因素指工况条件发生变化,如高炉修风、换炉、计划检修及非计划停机等。

5.2 跨平台、异构应用数据交换技术

能源管理系统、产销系统和ERP系统是同时实施的。ERP负责四级财务核算,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耗的数据需要上传ERP;同理ERP对电的采购计划,需要下传至能源管理系统中完成电的平衡计划。产销系统负责管理生产,而能源管理系统需要来自产销系统的生产计划和实绩,来完成能源计划和能耗计算。因此三个系统是相互集成,才能完成各自的管理业务。

5.3 无人值守技术

能源管控系统对动力设施进行远程控制,主要包括煤气柜,放散塔等。设置远程控制专用操作站,操作站配有专用监控软件。

5.4 网络隔离技术

在能源网络实施过程中,为了不影响生产,在一些关键网接入能源环网技术中选择了最新的网络隔离技术——隔离网关。隔离网关通过内部的双独立主机系统,一端接人站控系统网络,通过采集接口完成各子系统数据的采集;另一端接入能源环网,完成数据到能源管理系统的传输。

6、结论

EMS投入运行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源的分配情况、消耗情况可以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生产决策提供了数据,使能源调度更加及时,合理,减少了煤气的放散,又有原来的事后统计,变为现在的计划管理与动态调控,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能源成本,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参考文献

[1]李向军,孙彦广,冶金能源管理系统EMS[J]科技资讯,2008(3):95

[2]李桂红,能源管理系统(EMs)的生命力[J],上海节能,2004(5):38-40

能耗管理系统篇2

【 关键词 】 能耗管理系统;采集系统;网管中心虚拟化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cquisition System Renovation Project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s Company

Wu Hong Geng Yan

(JiLin University Communication Design Institute Co.,Ltd, JilinChangchun 130012)

【 Abstract 】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major issue which the current telecom enterprises are facing.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re not perfect, resulting in that telecom enterprises can not lear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o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project also has many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th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mpany will focus 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to realiz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electricity. At present, the 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f XX Communication Company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such as counting power consumption inaccurately, weak humanization design, displaying the collecting information incompletely, unable to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hole network energy consumption demand analysis and so on. The renovation construction of this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through the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 virtualization mode, build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realiz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the power,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project in the future. The practice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data involv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later related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 Keywords 】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cquisition system;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 virtualization

1 引言

能耗的持续增长是当前电信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能耗监测体系和能耗管理系统的不健全,导致电信相关企业对能耗的实际情况不能全面的掌握,以至于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某通信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印发能源管理系统总体规划及一期实施方案研讨会议纪要的通知》和《关于函审的通知》要求,各省需要逐步完成电能自动采集,某通信集团公司将集中建设能耗管理平台,对电能进行集中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化能耗管理,加强全网能耗分析水平,某通信集团公司启动了本期能耗管理系统和采集系统改造项目,对现网的管理用房、通信机房、营业厅和典型基站实施远程抄表。

2 系统工程建设与实施

2.1 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9年某省通信公司已建设能耗管理平台,该平台硬件是利用网管中心现网设备,采用虚拟机方式,根据总部《某通信集团公司能耗管理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成的。平台提供的功能为:查看已实现抄表地点耗电量情况,已实现抄表地点信息等;已实现远程抄表情况:全省已分别批复抄表数量1500套和985套,即共2485套。

目前某省通信公司已有的能耗管理平台存在问题:耗电量统计不准确,人性化设计较弱,采集信息显示不完整,无法提供全网能耗分析需求的信息。

2.2 本期改造规模

根据某省通信公司电能采集系统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次新建的能耗管理系统,主要对管理用房、通信机房、营业厅和典型基站耗电量实施采集。经过调研,本期工程建设规模如下:枢纽楼:69处;综合楼:95处;管理用房:10处;营业厅:323处;基站:3530处。目前统计,全省有1177个典型场景,因各场景载频按某一段分类,故本期工程按照每个场景选3个点计量耗电量。

2.3 本期系统构架

本工程中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不同权限用户通过登录网站获取站点能耗信息。具体能耗管理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2.4 建设实施

在能效评估管理办法中,某通信集团公司要求用电测量中需要区分基站主设备和配套设备,能够分别测量指定时间段内基站主设备的总耗电和空调等配套设备的总耗电量(KWh),且比率不低于10%。为此,建议每个地市能效评估为三星的基站采用分项计量方式,同时为了确保采集数据,能够真正为全区基站耗电情况统计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建议典型场景基站的1/3采用有线方式,其余为无线方式。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部分通信机房需要实现分项计量。

2.4.1 采集系统建设

采集系统的采集方式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的系统图如图2和图3所示。各站点安装新式数字电表(新装智能电表,保留原有电表),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转换器与短信抄表器相连接,或与动环系统相连,抄表器将采集到的电度表当前读数通过短信或传输设备传回到中心服务器进行记录、统计分析。

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均统一传送到管理系统进行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呈现,按照采集方式不同,有线主要是将采集的耗电量数据通过动力环境系统传至能耗管理系统。无线方式主要是将采集的耗电量数据通过短信、GPRS方式传至能耗管理系统。

2.4.2 管理系统建设

本期工程采用网管中心虚拟化资源池资源建设管理系统,并根据规模和功能配置其他硬件设备及相应软件。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几个方面。

(1)用户按权限查询辖区内的基站用电信息。权限分为三级。一级:超级用户,可进行系统设置、修改操作;二级:省公司,可查询全部站点的能耗信息;三级:地市分公司,可查询辖区内站点能耗信息。

(2)自动抄表,定时上报。可对用电量实时查询。

(3)多种统计方式:单个站点能耗统计(采集不同时段的耗电量,生成日\周\月\季度\年度报表或图表)、多个站点能耗统计、按辖区统计(可分别查询辖区内所有站点的耗电信息)。并可进行横向、纵向对比。

(4)采集异常告警:当设备或数据异常时能够给出声光告警,同时将告警信息以短信方式通知维护人员。

(5)用户管理:高级用户可以在用户组下增加低级别用户信息,且可以删除、修改、查询低级别用户信息等。

视频业务由于高压缩比、上下文相关性,对丢包的影响存在放大效应,因此宽带业务的1~2%的丢包率无法满足视频业务要求。这就要求全网线速转发,严格控制0~0.05%网络端到端丢包率。

2.4.3与其他系统接口

管理系统与动力环境系统、短信网关以及GPRS系统相连。今后还将与公司能耗管理平台相连,接口均采用标准接口,需遵照对方系统规范要求,形成的能耗管理系统和采集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4所示。

3 结束语

本系统的建设以现有能耗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网管中心虚拟化方式,构建全面的能耗管理平台,对电能集中管理,并为之后某通信公司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整个系统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较好,后续将继续加强与现有系统的整合,更好地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本文所涉及的实践知识和技术资料可为之后相关领域的能耗管控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叶可江,吴朝晖,姜晓红,何钦铭.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计算机学报,2012年第6期.

[2] 叶茂枝.基站能耗管理系统.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

能耗管理系统篇3

为进一步推进装置优化和节能降耗,公司在基层数据采集、监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据业务流程和管理业务流程,形成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具有能源数据的自动采集、推算能源预算、实时能耗监测、能耗诊断分析,制作能源日报、月报等功能,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开展能源指标数据分析,达到准确取数,科学管理,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科学直观的依据,并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减少损耗、合理利用能源,由此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基于指标体系的能源管理模式将现有的MES、实时数据、计量管理、LIMS等系统能源和生产信息进行整合和深化应用,建立能源预算管理流程、能源指标分析,实现分公司能源指标的实时监控、分析和可视化管理。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建立能源预算管理流程,提高能源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2)自动统计能耗计划、日、月、动力预算分析等报表。3)实时监控装置能源和生产指标信息。4)建立能耗指标分析体系,实时跟踪各装置能耗情况,及时解决各类参数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整合分公司能源和生产信息系统。便于用户查阅、对比。

2基于指标体系的能源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

1)通过能耗状况调查,摸清分公司产、耗能现状。对分公司内部及外供能源计量状况进行全面排查,掌握各用能单位的实际能源产耗情况、设备配备情况以及相互供求关系。2)按流程化管理方式对公司能源指标管理的数据业务流程和管理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编制了能源预算和指标管理的业务流程。3)建立核心数据库对能源指标系统进行管理,在统一的企业基础模型与能源指标管理业务模型下进行数据整合,确保数据的准确可读性。4)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数据,与分公司能源和生产信息系统动态数据集成、交换。采用图形化数据集成和核心数据库模块实现统一的用户权限的管理,保证系统的可实现性。5)完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通过图形化展示各装置各类能源每天的消耗量、综合能耗、月累计能耗、月计划能耗以及实际进度与时间进度的比较,及时准确掌握各装置能耗情况,发现和解决能耗数据的实时跟踪及参数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基于指标体系的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

3.1能耗预算管理功能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增加能耗预算管理流程。管理者可以依据不同优化方法及企业的能耗需求推算出各单位合理的能耗预算,并提供了能源预算与实际能耗的查询、统计和分析。系统每月自动生成燃料、动力、能耗计划、成本考核、动力预算分析等报表。

3.2综合展示功能综合展示模块依据总部对装置的能源考核指标进行分类,主要展示:“分公司日能源产/耗情况,炼油、化工、煤化工、热电日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情况。实时、直观、准确地展示各区域能源的重要数据,为及时全面掌握分公司的能耗状况提供信息支撑。

3.3能耗监控功能系统依据MES系统数据,对各装置日、月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数据的采集,以直观简捷的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示,全视角了解各单位能耗的历史及现状,使用户对各装置能源预算和能源消耗情况一目了然,以便更好地对装置能耗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如图1所示。

3.4能耗实时跟踪功能用户通过系统实时跟踪能耗数据,可以实时发现能耗超标情况,并快速查明能耗偏高的原因。如图2所示。

3.5水煤浆、热电能耗管理功能系统采集实时数据、lims系统数据,形成了水煤浆、热电能耗数据管理流程,并提供了能源指标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通过图形化展示水煤浆、热电装置各能源指标每天的消耗量、每天制氢能耗、每天发电标准煤耗率、供电标准煤耗率、供热标准煤耗率等能源指标,使用户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和能耗的变化情况,实现了能耗计划跟踪,为进一步实施能源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3.6能耗日报表功能对能耗指标日数据进行更专业的整合,详细介绍炼油、PX、水煤浆、热电每天各类能源指标的实物量消耗和能量消耗及实际消耗、累计消耗与计划消耗的比较。

4实施后的效果

能源指标管理上线运行以来,已经成为金陵分公司掌握全厂生产能耗情况必要的数据支撑,实现了能源指标的可视化管理。在能源分析活动中,通过图形展示形式将能源信息直观地展现给企业管理层。为查找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在能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1管理效益基于指标体系的能源管理是对分公司能源和生产信息系统进行提升和深化应用的系统。正式投用后,在能源管理诸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4.1.1提高了能耗管理的工作效率系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能耗预算管理流程,管理者可以依据不同方式根据企业的能耗需求推算出各装置合理的能源预算,方便快捷的生成各类能源报表,改变了以往通过人工方式统计各类能耗预算报表的做法,提高了能耗统计工作和管理工作效率。

4.1.2实现了能耗计划跟踪系统建立了能源指标分析体系,通过图形化展示各装置实时能耗、实时综合能耗、每天的消耗量、每天综合能耗、月累计能耗、月计划能耗以及实际进度与时间进度的比较,通过实际能耗与计划能耗对比发现生产的薄弱环节,提前预警,快捷方便的跟踪查询实时能耗和历史能耗情况,为进一步实施能源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4.1.3提高了装置能耗实时指标分析水平各单位通过系统实时跟踪能耗报警信息,实时发现能耗超标情况,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并查找能耗损失的原因,纠正发生的操作失误,减少能源损失,满足生产和经营需求,实现卡边操作,实现效益最大化。系统成为监控装置运行、降低生产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能源监测站点、监测指标及监测频度和手段上切实实现全息化能源监控管理。该能源指标监控体系实现了金陵分公司所有的生产装置监测点的能源在线监控,其中包括炼油板块、PX板块、热电板块、水煤浆板块,55个生产装置,1355个能源指标测站点,并对监测数据进行预测趋势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及时的能源监控信息,以便及时处理出现的能源指标超标情况。在能源监控体系运行之前,由于监测站点和监测项目多,各运行部和相应处室能源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少,基本上靠人工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任务重,各级能源管理人员只限于信息的收集,缺乏有效的信息分析手段,难以溯本求源、及时上报和解决问题。领导层主要是通过每天的能源简况等简单汇总报表来了解当天的能源产耗情况,信息相对滞后,发现问题时往往能源消耗超标一段时间,而应用该能源指标监控体系后,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领导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实时报警,直观明晰的图形化分析功能,随时关注、实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水、电、气、综合能耗等能源指标的达标。

4.2生态效益金陵分公司在在线监测实时数据库的基础上创建和实施了基于指标体系的能源管理模式,为企业节能降耗,也为当地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该系统的建成及正常运行,为其他企业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管理现代化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全面提升了金陵分公司在国内、外的企业形象,增强了综合竞争能力。该能源指标体系的应用,有效了控制了能源的超标使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既是福泽百姓的民生项目,又是促进企业周边地区和长江流域和谐发展的标志项目,其运行质量事关污染减排目标能否按期实现、环境质量能否得到切实改善。

能耗管理系统篇4

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资源压力的增大,对节能减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统计,我国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做好建筑,尤其是大型建筑的节能管理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十二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对整个节能减排工作有着强有力的示范作用。目前建筑节能大多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建筑设计,另一方面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设计与节能相关的内容涉及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以及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建筑智能化系统与节能相关的子系统包括建筑能耗监测系统、BA控制系统、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电能量管理系统、环境控制系统。这些建筑智能化子系统都是针对建筑能耗中的单一环节进行评估的,并没有把整个建筑物的能耗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分析和优化的系统方案和技术实现。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利用最新的数据处理与通信技术,对建筑内的智能化子系统进行集成与整合,形成高品质的全景数据库,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及时了解真实的能耗情况和提出节能降耗的技术、管理措施,协助管理者制订新的用能模式和考核办法,实现建筑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在数据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为用户发现更多的节能机会,为后期的调整与改扩建提供更优化的能源供应与管理方案。

2现状分析

(1)中央空调系统冷冻制冷系统的能耗大约有15%~20%是消耗于冷冻水的循环输配中,这主要是因为冷源水回路与负荷水分配回路的水量在部分负荷回路中存在供需矛盾,包括二次回路负荷之和大于机组制冷负荷,以及冷源侧供水量变化阶梯性与负荷侧需求量动态变化不协调性的矛盾。

(2)电梯、通风系统设备、照明设备等给建筑的电网带来大量的谐波,导致出现电网电压波动、闪变等不安全因素。

(3)智能建筑用电设备多,负荷(包括消防与平时兼用负荷)比一般民用建筑大得多;没有进行分项计量,各种设备的用电量混合在一起,不能分别显示照明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等的全年能耗。

(4)目前智能建筑大多拥有较完整的变/配电系统、智能环境监控系统、暖通系统、安防系统、BA系统等,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各个系统运行/操作方式复杂、设备种类繁多、效率不高,且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数据平台——值班人员无法知晓各个子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对突发的紧急状况,不能快速处理与解决,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影响正常供电;管理方的很多好的管理想法无法落实,复杂的比较分析功能无法实现,经验数据无法积累,无法做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网络与信息系统面对各种威胁不具有足够的抗攻击能力,系统数据安全性低;系统专业化,没有适合大厦的相关管理功能;系统人机界面不够友好、操作不够人性化,难以提高操作效率。

3能源管理系统架构

能源管理系统由间隔层、通信层、站控层三部分组成。间隔层即指现场监控层,实现现场数据采集和就地显示功能等。采集设备分为电量采集设备和非电量采集设备两大类。电量采集主要通过网络电力仪表进行,非电量采集主要通过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进行。采集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上传数据到通信层。通信层是系统信息交换的桥梁,使系统能适应不同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主要由数据采集器、以太网交换机、通信介质等组成。通信层实现与间隔层各种智能设备的通信,收集各智能设备的信息;同时实现与站控层设备通信、向上级能源管理等系统上传各设备的信息等功能。站控层负责完成对整个能源管理系统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监视功能,协助建筑管理人员对大楼能源的供应与使用,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管理,对各项能耗实行精细化分析,搭建能源使用节约化模型并进行效果预测等。

4能源管理系统架构设计能源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安装于0.4kV低压配电柜的网络电力仪表、水表适配器、燃气表、空调节能及计费终端、智能照明控制模块等。建筑内各区域的电源直接由各区域变电所内的0.4kV低压配电柜提供。为了保证各精密仪器的高品质用电,提高建筑运行管理水平,可考虑配置多功能网络电力仪表完成对低压系统动力、照明、插座、空调等部分的实时监控功能。网络电力仪表需具有丰富的电量测量功能,如电压、电流、功率、电度测量等,能进行需量统计、越限告警等多种数据统计和告警,还具备定时自动抄表以及上次清零后累计电能功能,方便实现大楼的电能统计管理,为未来实现节能减排提供完整的实时数据。此外,各网络电力仪表还可选配断路器位置采集开入功能以及断路器遥控输出功能,使工作人员能在后台监控电脑上轻松完成对现场0.4kV系统运行方式的全面监视与控制。水表及燃气表需带RS485通信接口,方便各分站监控屏的数据采集及上传。空调控制模块通过与能源管理系统通信,实现与其的控制指令和采样数据交互。基于KNX/EIB的环境控制终端和传感设备完成环境参数的采样以及通断、调光等控制。

(2)通信层对于分类分项数据采用数据采集器进行采集与传输,对普通数据采用通信管理机进行采集与传输。智能控制模块各总线元件通过KNX总线组网;中央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到总线上的IP网关,与KNX总线系统进行通信,并通过Falcon(RS232、USB、EIBnet/IP)将信息汇总到能源管理平台。

(3)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内使用的能源(水、电、气、暖等)的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分析并提供具体的节能措施,实现“数字化”的能源输配及平衡,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使能源的计划投入和实际使用相平衡,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同时,根据现场运行情况,对运行状态进行跟踪,分析运行能耗数据,寻找最佳工况点,深度挖掘节能空间,提供最合理、最节能的运行策略。

5能源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能源管理系统根据BA系统、中央空调管理系统以及智能照明等系统提供的运行策略,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依托能源管理平台,建立数据模型;在这些系统运行过程中寻找其最佳运行效率,并对其长时间的运行策略进行分析预测,以期实现最佳运行效果,进一步实现节能。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完善的能耗监测、中央空调节能控制、设备台账管理、设备性能评价、能源成本分析、数据共享与集成。

(1)完善的能耗监测建筑能耗包括电、水以及空调热/冷量,其中水和空调热/冷量通常按区域进行能量计量,而电则划分为不同的分项、子项,如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区域用电进行计量。①照明插座用电照明插座用电是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的照明、插座等室内设备用电的总称。照明插座用电包括照明和插座用电、走廊和应急照明用电两个子项。前者指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的照明灯具和使用插座的室内设备,如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的用电;后者指建筑物公共区域的灯具,如走廊、卫生间等的公共照明设备的用电。②空调用电空调用电是为建筑物提供空调、采暖服务的设备用电的统称,包括冷热站用电、空调末端用电两个子项。冷热站主要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泵(一次冷冻泵、二次冷冻泵、冷冻水加压泵等)、冷却泵、冷却塔风机等和冬季采暖循环泵(即采暖系统中输配热量的水泵。对于采用外部热源、通过板换供热的建筑,仅包括板换二次泵;对于采用自备锅炉的建筑,包括一、二次泵)。空调末端主要包括全空气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区域的排风机组、风机盘管和分体式空调器等。③动力用电动力用电是集中提供各种动力服务(包括电梯、非空调区域通风、生活热水、自来水加压、排污等)的设备(不包括空调采暖系统设备)用电的统称。动力用电包括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三个子项。④特殊区域用电特殊区域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的用电设备的耗电量,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食堂和其他特殊用电,特点是能耗密度高、所涉用电区域及设备的电耗在总电耗中占的比重大。特殊区域用电的计量需采用专用数据采集器,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能耗数据送往能源管理系统。

(2)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央空调水系统由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制冷主机、冷却塔等环节构成,能耗较大。常见、传统的节能方式是通过对水泵进行简单的变频实现水泵的节能。但是,在整个系统中,水泵的能耗通常只占到总能耗的1/4~1/3,因此仅实现水泵的变频节能,其节能量有限;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组成中央空调水系统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如果单独考虑水泵的变频,会产生由于流量的变化造成主机侧温度场发生变化,可能进而引起主机运行工作点漂移,导致主机能耗增加的结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泵节能,主机耗能”的情况。因此仅进行水泵侧的节能,其节能是局部的、有限的,且会对系统的总体节能带来不利影响。能源管理系统以整个中央空调水系统作为整体控制对象,在充分利用变频技术节能的同时,全面考虑主机的效率,使冷冻水和冷却水循环流量向着主机效率提高的方向改变,最终实现末端单位负荷的输出系统能耗(包括主机的耗电量、各种水泵风机的耗电量)最小。

(3)设备台账管理设备台账管理不仅包括耗能设备基本信息的管理,还包括检测区域内所有建筑及耗能区域信息的管理。①设备台账管理涉及的信息数据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应包括建筑名称、建设年代、建筑高度和层数、建筑功能、建筑总面积、空调面积、采暖面积、建筑空调系统形式、建筑采暖形式、建筑体型系数、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外墙形式、建筑外墙保温形式、建筑外墙类型、建筑玻璃类型、窗框材料类型、经济指标(电价、水价、气价、热价)、节能改造时间等信息(根据江苏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的要求);耗能区域信息,包括区域名称、区域功能、区域包含范围(建筑、楼层、房间或位置)等信息;设备信息(即设备台账),包括设备编号、设备铭牌信息、投运时间、使用寿命、历次检修记录、更换记录、检修期内的平均能耗和总能耗、安装位置(建筑、楼层、房间或位置)等信息。②设备台账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设备信息的录入、检索和对比;自动记录设备的平均能耗和总能耗;提供设备检修情况记录;自动进行设备检修时间和设备寿命的提醒;提供灵活的耗能区域的定义。

(4)设备性能评价设备性能评价主要是针对暖通系统设备进行能效指标的分析,其主要功能是:计算耗能设备的能效比;计算中央空调的全年平均能效比;计算中央空调的配置裕量系数;计算耗能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率;对耗能设备进行评分或评级;提供同类耗能设备能效比的对比分析;提供同一耗能设备不同时间能效比的对比分析;输入新设备的额定功耗、投资成本、使用寿命等数据,计算该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率。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率按如下方式计算:寿命周期成本率=(投资成本+寿命年限总运行费用)/总寿命年限式中,投资成本包括设备成本、安装费用、机房所占的建设费用,单位为元;寿命年限总运行费用包括寿命周期内的运行电费、维护人工费、维护材料费和机房场地费。

(5)能源成本分析能源成本分析有五项主要功能。①支持对一段时间(日、月、年)内各建筑的能耗进行占比分析和排名分析,具体包括:将建筑中的各种能耗换算成标准煤当量,进行占比计算和排名分析;在分析结果中显示建筑能耗总量、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各种能耗的总量、各种能耗费用和总费用;可按能耗总量分析和成本分析两种方式显示分析结果。②支持对一段时间(日、月、年)内各功能区域的能耗进行占比分析和排名分析,具体包括:将功能区域涉及的各种能耗换算成标准煤当量,进行占比计算和排名分析;在分析结果中显示区域能耗总量、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各种能耗的总量、各种能耗单价、各种能耗费用和总费用;可按能耗总量分析和成本分析两种方式显示分析结果。③支持同一建筑在两个不同时间段(日、月、年)内能耗的对比,在对比结果中显示对比时间段、建筑功能、总建筑面积、建筑能耗总量、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各种能耗的总量、各种能耗费用和总费用。④支持同一功能区域在两个不同时间段(日、月、年)内能耗的对比,在对比结果中显示对比时间段、区域功能、总建筑面积、区域能耗总量、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各种能耗的总量、各种能耗单价、各种能耗费用和总费用。1《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2《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3《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4《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6《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⑤根据各种能源输送网络的拓扑结构,一小时分析一次水、电、气损失情况,在其超出用户设定的限值时给出报警提示。(6)数据共享与集成能源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各子系统一致的操作界面,并按照标准化接口规范与各个子系统建立连接,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交换,能够迅速适应设备的变化,轻松实现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并支持远程访问和远程管理,使各个独立子系统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实现了信息共享,也使各种跨系统联动的实现水到渠成。

能耗管理系统篇5

关键词: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耗材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起到采购公开、透明,使用准确无误的作用。利用库存结构分析处理来确定管理目标,分析管理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运营成本,优化流程管理,提高内部服务,保障服务和质量,实现效益分析,确保医用耗材的使用安全,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监控医疗耗材从购进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即采购资金的使用——消耗材料购进——消耗材料入库一消耗材料出库——消耗材料科室使用——消耗材料收费。一套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预算采购系统、一般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管理系统、一次性的医用消耗材料成本差异管理系统。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就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一、为使采购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需建立预算采购系统

采购资金的使用应公开透明,为此就需要建立预算采购系统,该系统为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系统能保证购进医疗耗材公开透明,医疗耗材质量安全可靠,同时能防止耗材的积压,以及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该系统包括:

1.建立采购预算申请系统:主要反映购置医疗耗材品名及数量,同时设置采购预警。

2.建立特殊耗材招标系统:主要是显示属招标的耗材品种。

3.建立供应商数据系统:反映供应给医院耗材的所有供应商的信息。含单位名称、(三证资质等)以便备查。

4.建立负责采购人员管理系统:负责采购的经办人,耗材验收人,采购科室负责人及医院主管领导的信息,各自的责、权、利及奖惩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统,应在耗材入库、出库、科室使用上确保安全、可靠、简单易用、核算准确无误

医院使用的医疗耗材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医疗消耗材料,另一类是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

物价部门对上述两类耗材规定,一次性消耗材料医院可根据实际进价加规定差率进行收费,购进价为1000元(含1000元>以内加收10%,单件进价1000元以上实行累进差率,超1000元部分按8%加收,单件加收最高不得超过800元。所以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能根据耗材的特点、购进使用流程。跟踪管理好医疗耗材。现根据不同耗材的特点谈几点在耗材管理及会计核算上对完善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的要求。

1.一般医疗耗材是临床科室通用的卫生材料,是医院必备的库存物资,根据这一特点,建立一般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医院管理此类耗材器材仓库既要保证临床科室使用的卫生材料在保值期内安全可靠,同时也要保证医疗耗材有充足库存。器材仓库既不能过低库存无法保证临床的使用,又不能高库存,造成医疗耗材库存积压过期。这就要求建立库存最高及最低预警信息系统,从而通过这样信息系统可以要求医院采购部门按时按量地有计划地采购,同时也可以要求仓库保管员对医用耗材采取先进先出法,以保证病人使用医用耗材都在保质安全期内使用。实现这样信息系统可采用以下方法:

(1)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通过医用耗材采购周期、保质期、日消耗量,可以确定最高库存量、最低库存量、划定库存预警线。最低库存=采购周期x日消耗量;最高库存=日消耗量×(采购周期+保质期)。最低库存量到最高库存量即是安全库存量。根据某院1-6月部分医疗耗材使用情况,举例计算最佳库存量。

(2)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确定了最佳库存量后,采购供应部门可根据耗材库存信息系统资料,编制出医疗耗材各品种的采购计划。帮助采购部门及时准确完成采购任务。系统计算公式:采购计划=安全期宋库存+本期耗量一期初库存。

(3)医疗耗材入库出库采购系统,还应按医疗耗材保质到期时间编制代码,系统按代码采取先到先出法。以确保医疗耗材不过期。

2.建立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管理系统。高值特殊医疗耗材主要是植入性医用耗材,其有“三高”的特点(高科技、高价格、高风险),由于高值特殊医疗耗材“三高”的特点,现在很多医院都是采用零库存。科室为了手术中使用高值耗材的方便、快捷,长期以来是科室直接向厂家联系供货,科室验收保管,在使用后通知器材管理部门给厂家结账。但是,其支出是否合理,质量和安全是否有保障,是否真正用到病人身上,医院物资管理部门都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会计核算上也不能真实、及时、准确反映医院的实际收支状况。因此必须保证最严格的管理方法,如何做好日常的证照审查、产品风险管理,及时准确反映使用记录,根据耗材流动情况建立完善监控系统。由于高值特殊医疗耗材是零库存,按现在它的流动程序是:临床使用收费——上报采购部门——采购部门通知供应商开发票——根据出库结算耗材成本。可以看出,如果有一套完善的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管理系统,我们会在临床使用高值特殊耗材的同时,将使用的高值特殊医疗耗材的品名、数量、规格、型号、单价及金额同时反映到采购部门、仓库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各部门都能及时按使用了的高值特殊耗材办理相关手续,采购部门通知供应商开发票,材料仓库办理入库及出库,财会部门也能在未取得发票时,按暂入库正确反映医院的支出和应付的账款。同时各管理部门都能监测到使用高值特殊耗材。这套高值特殊医疗消耗材料管理系统的流程见表2。

三、建立一次性的医用消耗材料成本差异管理系统

物价部门在医疗收费标准中规定,一次性消耗材料医院可根据实际进价按规定差率进行收费,“购进价为1000元(含1000元)以内加收10%,单件进价1000元以上实行累进差率,超1000元部分按8%加收,单件加收最高不得超过800元。”

按政策的规定,医院的一次性消耗材料从购进入库金额到出库临床收费金额出现差异,而现在医院的管理核算中没有单独反映该消耗材料成本差异,它的差异直接反映在收费项目中。怎样反映购进时发生了多少成本差异,出库使用后实现了多少成本差异,这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一次性的医用消耗材料成本差异管理系统。可以在购进入库、出库使用系统中增设一个材料差价,通过公式:材料差价=医疗收费价一实际进价,这样在入库及出库中及时准确反映出成本差异,根据某院部分医疗耗材使用情况,计算成本差异。

四、结语

建立这样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完善的医疗耗材信息管理系统,达到对医疗耗材在管理上准确无误,使用上的安全可靠。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医疗耗材购进、使用、库存等环节进行分析处理,来确定管理目标,分析管理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医院不断发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钱静毅加强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切实提高服务管理质量[J].医疗装备,2010(7)

能耗管理系统篇6

关键词医院管理二级库管理供货监督供货条码化规范管理HIS接口高值医用耗材管理体系库存管理预警系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53

如何转变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中,提高医疗耗材的管理水平,确保医疗耗材在医疗服务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正逐渐成为各大医院相关领导关注的焦点和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1]。

为什么现代化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统可以取代传统医院的纸张式的管理呢?首先,医院的耗材科都是以纸张的形式作为存储的介质存在着易丢失,存储空间大的缺点,既然存储空间要求大,那么存储的容量就会有所减少,信息量就更难保证了;易受环境影响而导致文件资料受损,查询、检索就变得很困难,还不能做到及时提供预警功能,给院方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那么现代化医疗耗材管理系统正都克服了这些缺点,使医院的医疗耗材管理达到了无误,及时,准确。应市场的需要现推出全供应链的耗材软件系统,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合法性:系统对数据处理符合医院各项医疗管理的规定,并要符合国家制订的一系列医疗收费标准的规定。各项费用输入输出形式要符合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和会计习惯。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方式大致相同,这样可便于人员比较自然地从手工处理向计算机处理过渡。②可靠性:系统具有专门的采购管理功能,能通过此项功能对“新品入口”、“耗材申请”、“采购计划”、“供应商目录”等等进行可视化的操作,以防止人为疏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③灵活性:系统会随着不断的升级使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要求不断提高,在结构上进行扩充和修改,能对新的变化,新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或通用性。④易用性:系统使用模拟人为操作的流程形式,采用分层的模块化结构,各模块相对独立,模块间的连接用数据完成。各功能模块设计采用多层次的菜单提示和代码转换技术,使非专业者运用此系统时较轻松,不需要掌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便能操作完成,并要有一套简单明了高效率的操作方法。⑤联网性:要具备与其他各子系统及医院中心管理系统的联网功能,与HIS等系统做到了无缝对接。

基于预警和条形码技术建立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统充分地考虑了医疗耗材科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方向,系统通过信息流对耗材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客观地掌握医疗耗材的规范化全程管理,从而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医疗耗材管理是指在医疗环境下,根据一定的法规、制度、方法和流程,对医疗耗材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的动态管理。日常的耗材领用流程:从采购计划、采购到科室、入库,最后发放到领取,均需要智能化的管理。医疗耗材管理系统将信息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相结合,以独特的优势共享医疗耗材数据库的基础信息,优化管理流程,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医院各项物资的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理顺进货渠道,低成本,使采购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针对医疗耗材“应急性、繁多性、散多性、专业性、高科技性”等特点,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及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决定采用招标的方法对医疗耗材进行采购,同时为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特制定了医疗耗材招标采购程序,现已将招标程序透明化。库房管理部分主要解决贵重耗材的入库登记、条形码打印、科室领用、有效期管理等问题。具体的流程包括,当一批贵重耗材需要入库时,操作员需要选择供货公司、领用科室、领用人,选择贵重材料的项目,填写单价、生产厂家,读取产品条形码(仅标识品种,不惟一),填写注册证号、批号以及有效期。最后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一维条形码(针对每一个产品,惟一的),并且由专人负责一一对应地贴在贵重耗材的外包装上[2]。在打印的不干胶贴上,包括了一维条形码、中文名称、打印日期和操作员姓名。通过统计查询,库房的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全院各种贵重耗材进货、各科室领用和库存的情况。系统对即将过期的材料将提供预警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到在成本中占有相当比例的物资成本和物资管理费用上,因而动态的物资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增加效益的利润源泉之一[3]。

医疗耗材是医院日常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管得好与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科室盈亏都是很重要的。过去各科室在耗材的使用上虽然竭尽全力,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使之在最后的结算中才能知道结果。在运用了计算机管理后,对各种物品的库存及请领有了一个确切的数据,而且对产品的质量跟踪及性能各方面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可随时提供所供物品的生产地、供货商、出产日期、有效期、批号、数量及发放量。管理工作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减少了库存和各种原因造成的浪费。同时,应用计算机给出的数据,各科室的请领物品工作得到了科学的管理,能够提示对方物品量,加速了物品的周转,避免了过期,使医院耗材费用降到最低,带来超乎想象的经济效益。HIS系统的完美接口集合避免了“跑、冒、滴、漏”。

目前,大部分医院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设备科,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是中年人或临退休人员,在吃力地运用计算机的同时,大量的数据输入使其很反感,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大量的错误,那么条形码技术的使用就解决了这种问题。条形码技术恰好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管理过程。在条形码管理系统中,每一个条形码惟一对应一样贵重耗材。医院的动态流程从进货、入库、领用、使用登记、维修和收回等各个环节均需要严格地监控管理,从而能确保病人在使用每一种贵重耗材时,都可以实现明明白白消费。而从库房管理、科室管理到职能部门的监控与预警,各个部门可以通过惟一对应的条形码查询、统计其入库、领用等使用状况,并可以根据病患的耗材使用记录中的条码核对该耗材的收费情况等。通过条形码辅助系统无论是哪个科室都可以随时统计和查询各种贵重耗材领用和使用的情况,能够及时掌握整个医院贵重耗材的使用情况、各科室使用情况甚至每个病人使用的明细账,做到责任到人,从而有效防止贵重耗材的遗失和乱收费现象,提高医院对其贵重耗材的动态管理能力。

现在国内很多医院都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都面临着资金来源数额少,承担工作任务重的压力,合理运用资金,减轻内耗,可以使医院的经济处在良性状态中。医疗耗材的采购占用医院经济支出的一大部分,医疗耗材的采购管理是做好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承军,曾美凤.浅谈医院医疗耗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0):79-80.

能耗管理系统篇7

关键词:勘探开发 云计算 能耗管理 监控 决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181-01

1 能耗管理系统在云中心发挥显著作用

云中心在能耗管理方面,经过多方调研以及结合装备应用现状,引进了Joulex能耗管理系统,采用软件协议技术,实现了云中心能耗通过网络实时可视化监控和管理,改变了传统中心机房的能耗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机房安全和管理能力,为云中心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 云中心面临的能源管理问题

随着云中心设备规模的扩大,机房能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在管理上有以下几点需求:(1)提高机房可靠性和可用性;(2)机房的可持续发展;(3)响应节能减排号召;(4)实现机房高效管理。[1]

随着云中心装备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在能源的使用、管理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无法掌握整个中心的能源消耗情况(细化到每个设备)。(2)无法掌握设备能源消耗和利用率的关系。(3)无法发现用电的规律,从而进行能耗优化、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4)能源的使用成本--电费越来越高。(5)生产紧迫,机房改造难度大。

3 建立管理系统,发挥监控、管理和决策的作用

3.1 建立能源管理系统

通过能源管理系统部署和技术应用,实现了云中心能源消耗前所未有的透明控制力;在不改变现有网络与安全结构的基础上,能源管理系统无需部署客户端程序通过WMI、WinRM、SNMP、SSH、IMPI、JunOS Space、ILO等协议即可进行能耗自动监控,分析以及控制。

该系统的创新点在于无客户端模式使用;多样化的IT设备管控方式;强大的数据记录、统计、分析功能并生成报告;多样化的节能策略制定,从而实现云中心IT设备从能源监控、分析、策略制定和应用报告的一体化应用。[2]

3.2 能耗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

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所监控设备的实时监控,监控能耗的实时的数值变化包括:各个集群、柜子、笼子细化的能耗显示;消耗的能源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显示;节约的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显示;已经开启的设备的类型、型号、操作系统型号等;掌握任意时间内设备的能耗、效率使用情况。

3.3 实现对设备的能耗使用情况的管理功能

云中心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的一段时间设备使用情况的总结分析,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策略制定。比如说在CPU利用率低于50%的时候让设备进行节能的动作,在和云平台统一整合后可以根据作业量的情况进行一些设备的关机操作,在有并行计算任务的时候再通过策略进行开机;同时,可以根据使用报告的分析总结,综合云平台的使用让发出的作业更准确的到那些使用率较低的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3.4 通过对设备的能耗使用情况的总结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长期对云中心能源使用情况的监控,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详实、科学的决策依据。(1)在购置新设备时,可以根据中心已有装备能耗的负荷情况,进行科学部署,打造安全的能耗应用环境。(2)通过分析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应承担任务的工作量,可以制定优化策略,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进行一些设备动态应用;(3)对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真实能耗使用的对比,通过能耗消耗情况可以对后期购置设备提供决策依据;(4)通过对每个柜子、每组集群所使用能耗情况的监控和跟踪,为电源的优化部署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机房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4 结语

通过将近半年的应用实践,能源管理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际应用,我们总结归纳了该平台以下的几大特点:(1)无须改造,可快速实现能耗管理。(2)强大的能源监控,日志功能,可以记录、查看、跟踪用户所关心的能耗消耗数据、设备使用效率、能耗节约数据等信息。(3)强大的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对用户用电量的精细化分析,可以分析到每个机笼、每个机柜、每组集群的用电和使用效率;对今后的机房配电、设备能耗对比、设备的高效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4)将所添加设备按照功能、物理位置、类型等信息进行资产划分,一目了然的查看设备的使用情况。(5)可以实现多样化管理,包括计算机、交换机、存储、PDU、空调等产品。(6)可以达到最高34%,平均25%左右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根发.数据中心机房节能分析[J].文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7).

能耗管理系统篇8

【关键词】线损;信息采集;四分统计;降损措施

1.引言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电力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电网管理实现智能化。线损是电能从发电厂配送到用户过程中各个环节造成的损失,包括不可避免的技术损耗和计量误差、透漏电等造成的管理损耗。线损率是衡量一个区域电网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能指导电网的设计、规划、生产和管理,如何才能有效的降低线损成为电力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内容[1-4]。线损四分管理即对配电网进行分压、分台区、分区、分线管理,如图1所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利用先进的数字通信网络对电能进信息采集分析。

图1 线损四分管理示意图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胡江溢等人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结构,分析了其建设现状并研究了通信技术、智能费控、安全保护等技术要点,对智能电网中采集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朱彬若等基于时间属性和物理属性对采集系统主站数据进行研究,并对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2];孙毅等提出了一种WSN非均匀分簇算法,对线路节点位置的能量进行分析,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负载平衡度良好[3]。本文建立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线损的四分管理。首先对线损电量的组成分类、线损率、线损管理流程进行了阐述;随后建立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模型,以某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比其理论线损量和统计线损量;最后给出了区域电网管理降损的措施。为今后电网线损四分统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2.电网线损计量管理

线损是电能从发电厂配送到用户过程中各个环节造成的损失,包括不可避免的可变损耗、固定损耗和管理损耗[4]。线损等于供电量减去售电量,固定损耗主要有变压器铁损、计量表线圈损耗、电晕损耗、介质损耗等;可变损耗有导线损耗和变压器铜损;管理损耗包括用户窃电损失、计量表误差、抄表误差、漏电损耗等[4-5]。可变损耗和固定损耗成为理论线损,管理损耗为管理线损,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构成统计线损[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计算线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计算线损主要基于均方根电流法,理论线损由式(1)获得[7]:

(1)

式中,L为电路支路个数;m为公变总数;Ii为第i个电路电流;Ip,i为第i个配变分得的均方根电流;Ie,i为第i个配变分得的空载电流;Pk,i为第i个配变的短路损耗;Pe,i为第i个配变的空载损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四分线损管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四分线损管理流程图

图3 采集系统主站系统框架图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

3.1 系统架构

信息采集系统由主站、网络、终端三部分组成,实现对用电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应用等工作,其系统主站框架图见图3[6]。由图3可知,采集系统主站采用J2EE架构,具有认证、数据库、采集、应用、Web、接口等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最为重要,其采用双机控制,数据时刻进行备份,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2 理论线损计算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网损理论计算软件,对某电力公司的代表日线损进行研究,在该日系统潮流分布正常,无检修进行。计算10kV配电网的线损和变压器损耗,400V低压台区的线损和计量表损耗。该配电网有10kV线路67条,变压器容量583.7MVA,线路全长378.04km,公用变压器容量128.4MVA,专用变压器容量455.3MVA。400V低压网络共有232个,有功用电630.3MWh,三相电表5140块,单相电表24650块,电表损耗估计值1.164MWh。经采集系统计算,10kV配电网的损耗为0.779%,400V低压网的损耗为2.911%,总损耗电量48.8MWh,综合网损率1.248%。该配电网线损计算结果见表1所示。基于信息采集系统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统计值进行分析对比,对比情况见表2所示。

表2 理论线损与统计线损对比

指标 理论线损率(%) 统计线损率(%)

10kV配电网 0.779 0.36

400V低压网 0.469 0.541

其它元件 0 0

配电网损 1.248 0.901

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统计值相差0.349个百分点,但是由于空载和备用设备并未参加理论计算,且理论值是代表日工况下的,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计算值属于正常范围。

3.3 降损分析

由前文可知,网损主要有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电力元件损耗等,其中线路损耗在低压配电网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提出以下几点降损措施:

(1)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将配电网低压台区的平衡能力提高,根据供电范围优化布局,合理配置变压器等电力元件,尽可能的缩短输电距离降低线路损失。

(2)单相感应式电表的功耗在1.25W左右,而电子式的功耗仅为0.45W左右。输电网中有数以万计的单相电表,因此在设备改造时应将感应式电表换成电子式电表。

(3)将线路末端的电压及功率因数尽可能提高,尽可能使得变压器三相负荷处于平衡。合理布置变压器数量,降低空载损耗,做好客户端的无功补偿工作。

(4)针对线损率制定线损四分管理办法,对每月、每周、每天的线损率进行统计分析,排除故障,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4.结语

线损率是衡量一个区域电网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可以指导电网的设计、规划、生产和管理。本文建立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线损的四分管理。首先对线损电量的组成分类、线损率、线损管理流程进行了阐述;随后建立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模型,以某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理论线损量计算,基于采集系统的同进线损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了区域电网管理降损的措施。为今后电网线损四分统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江溢,祝恩国,杜新纲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2:131-135.

[2]朱彬若,杜卫华,李蕊.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J].华东电力,2011,10:1682-1686.

[3]孙毅,卢可,唐良瑞.面向用电信息采集的WSN非均匀分簇多跳路由算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10:52-61.

[4]李超英.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3-6.

[5]张敏.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2:12-15.

[6]徐凌燕.电网线损模型研究及线损管理系统的开发[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23-24.

能耗管理系统篇9

1.高值耗材的定义

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入物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其品种型号繁多,应用量大,是医院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

医用耗材大体上可以分为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低值耗材一般是指如普通医疗注射、化验、门诊、常规手术(如阑尾炎、节育、剖腹产)等耗材。高值耗材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科室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

2.新疆公立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现状

2.1公立医院当前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

(1)反向物流:即在规范采购基础上先临床使用,后审核入库、出库,再进行财务付款的管理模式。

(2)零库存管理即高值耗材在采购、配送、领用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也即每期高值耗材库房库存为零,以每期实际使用的高值耗材作为入库和出库的数据。

2.2新疆公立医院当前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1)高值耗材供应商的资质未得到保证,而且以纸质的文件存放。如果采购时不及时了解供应商的注册证或授权是否过期,采购的高值耗材将会存在安全质量隐患。

(2)高值耗材接收、存放和领用由各临床科室独自负责,缺少监督。首先,高值耗材的产品信息,如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在接收时容易发生缺记、漏记等现象,可能导致存放在科室的高值耗材已经过了有效期而无人得知,造成医院的资产损失。如果临床医生给患者使用了这些过期的耗材,将威胁到患者的人身安全,甚至导致医疗事故。其次,如果医院与患者发生医疗纠纷,由于给患者使用的高值耗材的产品信息缺记或漏记,会造成事故原因无从查起。第三,临床医生直接从科室取走耗材,可能会漏登记,给管理造成混乱,如术前准备的耗材而术中却未使用,莫名遗失,借用不及时登记等,直接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

(3)高值耗材给患者使用后,临床科室手工填写四联单进行记账。填写的信息,由于书写潦草等原因,存在不规范、不完整、不准确的现象,而且数据无法及时统计,由于疏忽等原因还会存在漏记账的风险。另外,纸质的四联单查阅极不方便,需要人工逐个翻阅四联单,耗费大量的人力。

3.新疆公立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措施

3.1规范高值耗材供应商资质管理

将供应商资质论证后,录入物资系统,当供应商的三证及授权等资质时效到期时,系统将自动预警提示。供应商只有重新提交有效的资质文件,该供应商提供的高值耗材才会被医院采购,有效保证了高值耗材使用的安全可靠。

3.2规范高值耗材采购流程

医院卫生材料实行公开集中招标采购,通过不同厂家高值耗材的性价比,选择不同厂家的耗材。高值耗材经过医院统一招标后,将耗材名称、规格、型号、单价,录入物资系统,形成统一的物资词典。另外,高效的采购,不是等着供货商推销员上门推销产品,而要着眼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寻找合适的产品和信誉度较高、有能力的供货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因此,我院相关人员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比如产品展销会、新产品介绍会、各医院同仁交流等场合,了解新产品的性能和现有产品的使用情况,建立合格供货商目录信息和产品使用情况信息,以提高采购选型可靠度。

3.3实行高值耗材寄售库管理功能

根据寄售库的功能,我院寄售库主要是中心手术室和骨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寄售库建立医用高值耗材的基数库存数,负责耗材的申购、分发。根据各手术相关科室高值耗材的月平均使用量为基准,实行“基数量”备货。设专人对寄售库的高值耗材进行管理,对高值耗材按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分类存放管理,并将各类耗材按有效期限有序排放,材料使用先选择接近失效期的原则,并实行专柜加锁,月末盘点制度。寄售库负责高值耗材的申购和领用工作,核对高值耗材实际结存与电脑账是否一致,若存在差异,库管员应查找原因,进行分析,责任到人,持续改进。

3.4对高值耗材进行合理分类,并实行条码化管理

虽然,在《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中,一直就没有把高值耗材列进去,对于高值耗材的分类管理一直是缺位的。但是在采购中可以对高值耗材进行编码管理。

4.高值耗材使用和结算流程

无菌高值耗材(一物一码):

图1 普通高值耗材使用与结算流程

注:图中实线框为信息系统内流程,虚线框为信息系统外流程。

无菌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如下:

首先,科室术前填术要用的高值耗材清单交给手术室库管员。库管员查看有无备货,无备货的耗材在hisys系统中生成采购单,设备处采购员在系统中收到采购单后向供应商订货。货物送到后,设备处采购员进行验收,在hisys系统中填入产品有效期、生产批号等信息。系统自动按单个数量自动入库并生成唯一条形号码,每个条码打印双份贴于高值耗材上。接着由专人将贴有条码的高值耗材送到寄售库,手术前由护士从寄售库取出临床医生需要使用的高值耗材,库管员对领出的耗材进行扫码,hisys系统自动记录出库的耗材。如果术前申领的耗材术中未使用,耗材将被返回到寄售库,由库管员办理退库。退库时扫条码,hisys系统自动记录退库的耗材并对高值耗材的出库、退库自动进行记录。临床医生给患者使用高值耗材后,直接扫条码进行计费,并填写电子四联单,月底,由物资供应中心负责打印已出院病人的四联单,科室核对后在四联单上签字。最后,物资供应中心库管将四联单与供应商送货清单进行核对,无误后通知供应商开发票并交由下派会计办理结账手续。

5.新疆公立医院高值耗材有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5.1信息系统的支持

高值耗材管理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物资管理系统,能够建立统一的物资编码。新入库耗材经物资系统上报物价管理员,经物价确认可收费耗材,物价系统自动加成生成材料单价。对科室领用的耗材,直接记入病人费用,库房、收费实行材料、病人信息一一对应等。

5.2领导支持、部门协作管理

整个医院统一认识,建立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方法。按岗位分工和职责权限,将临床科室、采购、库房、财务、物价、信息相连接,形成相互分工、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物资管理信息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监督,防止收入流失,确保收入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能耗管理系统篇10

关键词:注水系统;节能降耗;应用分析

1 概况

河口采油厂采油302队管辖渤南油田二区、三区、渤深六等低渗透区块,现有注水井64口,开井41口,日注水量3000方,平均泵压27.3兆帕,油压23.5兆帕。有高压注水泵站11座,配水间12座。随着对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压注水大户,其能耗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注水系统主要是由电机、注水泵、注水管网、调节阀、井口以及注水井等构成。沿注水流程,用节点分析技术对注水系统进行能耗分析。

注水系统的能流模型图

由图可知,要降低注水能耗,必须从降低D1、D2、D3、D4入手。

2 影响注水系统能耗的因素

下面从电机、注水泵、注水管网三方面对影响注水系统能耗的因素进行分析。

2.1 电机能耗分析。注水系统电机与注水泵不匹配,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使功率因数降低,电机效率降低,致使无功损耗增大。

2.2 注水泵能耗分析。注水泵主要是柱塞泵。柱塞泵损失是由泄漏损失、充填损失、机械摩擦及粘性摩擦引起。另外,由于柱塞泵无法调节水量,而实际生产中注水量又时有波动,这样就造成排量与实际注水量不能合理匹配,为按实际需求注水,只能将部分高压水打回流,从而造成能量损失。

2.3 注水管网能耗分析。注水管网主要由管线、阀门、弯头及三通等组件组成。影响注水管网能耗的因素分析如下:(1)泵管压差损失。泵站泵管压差大一方面是因为实际注水量远小于额定排量。另外系统电压不稳定,为避免电机超负荷运行,操作人员只好控制泵出口阀,使泵在小排量、高扬程工况下运行,使泵管压差偏大。(2)注水干线沿程管损和单井管线管损。由于管线管损受管线内径、内表面粗糙度和流体粘度影响很大,造成注水管线管损普遍较高。(3)配水间配水节流损失。因注水井注水压力差别大,为控制注水量在配注范围内,低压注水井的高压来水剩余压力被配水间阀门节流掉了。(4)阀门、弯头、三通等局部损失。

3 存在问题及能耗节点潜力分析

3.1 注水系统节能降耗面临的主要问题。(1)注水系统设备老化。我队除31号泵站外,均于建队初期投入使用。注水系统设备投用时间长,泵设备老化严重,维修频率高,泵效低,能耗高,对注水系统效率的提高影响较大;管网结垢、腐蚀穿孔严重,压力损失大造成系统效率低。(2)注水井压力差异大。同一注水管网的注水井压力差异大,注水量波动大,且无法通过管网进行调配,只能按最大注水压力运行,注水压力低的井通过阀门节流。因此,注水压力越低的井损失的能量越多,从而降低了整个注水系统的效率。(3)注水管网效率低。一是注水管网建设早,满足不了注水量增长的需要;二是部分管网随着注水开发方案的调整出现布局不合理,一部分干线注水负荷增大,而另一部分干线则注水负荷减少;三是注水水源为油田采出污水,水质处理不合格造成管网腐蚀结垢严重,管线穿孔爆裂情况时有出现。

3.2 注水系统能耗潜力分析。(1)推广应用注水泵新技术,提高注水泵机组效率。对于投用年限长、泵效低、大修频繁的泵,计划逐步分批次进行更换,提高泵运行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2)推广分压注水、增压注水技术,提高注水系统效率。针对注水井压力差异大的情况,遵循整体降压、分区分压、局部增压、合理搭配注水工艺技术的原则,对注水压力进行分析,对中低压井采取整体降压,高压井采取局部增压和分区分压的注水工艺,进一步提高注水系统效率,降低注水能耗。

4 注水系统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

注水系统能耗巨大,随着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注水能耗还将进一步上升。对此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与改造,使平均注水效率得到了提高。

4.1 降低电机损失。做到合理配置电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选择节能型高效电机;第二,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各种腐蚀现象,选用封闭式电机。第三,功率与负荷合理匹配,避免大马拉小车,造成无功功率损失。

4.2 注水泵节能改造技术。在注水系统中,因泵效低而造成的能量损失最多,因此,注水泵节能是降低注水系统能耗的关键。由于注水泵性能与系统负荷不匹配造成能量浪费较大,系统效率偏低,主要表现在:①注水泵排量与注水井配注量不匹配;②部分低效泵能耗高。对此,应做到注水泵型合理匹配,以提高运行效率。注水系统中导致泵运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泵的额定工况与注水工艺参数不匹配而被迫选用大排量泵,然后又用阀门节流;二是所需排量介于一台泵和两台泵之间,导致并联的两台泵各自运行在小流量低效区。据此进行注水泵型匹配组合研究,采用大小泵合理搭配,尽可能减少回流,使泵排量与实际注水量匹配相当,保持在高效区运行,达到节能的目的。

4.3 注水压力系统及管网优化技术。要提高管网效率,需要进行压力系统及管网优化调整,主要技术包括:(1)合理布站优化系统管网流程。注水站尽量布置在注水管辖区的中心位置,注水半径不易过长,要将注水泵到注水井口的压力损失控制在1MPa之内。对于边远区块,可采用低压长距离供水,小站高压短流程注水,减少因高压管线过长而造成的管网沿程阻力损耗。(2)降低管网摩阻损失。主要采取的措施有:a.合理选择注水管管径。b.降低管道内壁粗糙度,减少由于粗糙而引起的管网磨损与能量损失。c.严格控制注入水水质。d.减少局部阻力损失。尽可能在管网中少置三通、变径、弯头、阀件等部件。e.在满足注水量和注水压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管线长度。(3)分区分压注水技术。针对注水压力分布散、高压井比例大的情况,分区分压注水工艺技术是提高其管网效率的最主要措施。

5 结束语

随着油田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注水能耗也将急剧增长。因此,降低注水能耗增长速度、研究节能降耗措施成为当前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方面。只有通过对影响注水系统能耗因素及注水系统节能降耗面临的主要问题潜力点进行深入分析,从实际出发提出注水系统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对注水系统节能技术发展趋势及重点攻关方向有成熟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保证注水系统节能降耗工作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丰国斌.对油田注水系统节能降耗的探讨[J].油田地面工程,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