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统计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5 05:56:14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1

1能源预测单元模型的建模

单元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各工序的生产计划的,根据生产计划中的产量及必要的几个参数,预测出电量、煤气量、蒸汽量的产出量和消耗量,而实际能源的产出和消耗因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用一个关系式准确的加以描述,只能找出可能影响这些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其影响机理,得出一个各影响因素与该能源量的基本关系,其中的系数可以通过本模型要应用的钢铁企业实际数据进行校准,个别在生产报表中不能体现的参数,可以使用前一个预报周期的数据。按照单元模型与生产计划之间的相关性,又可将单元模型分为四大类:常数类型、变化常数类型、产量相关一般类型、产量相关特殊类型。

1.1常数类型常数类型是指预测量与产量、工序/子工序的生产状态、检修计划等相关参数没有关联,预测值为同一常量的模型。一般来说,所有日常电功率单元模型都为常数类型。例如高炉本体日常电功率单元模型,日常电量消耗包括控制楼照明、控制系统(包括检测仪表及控制阀等)、火灾报警、通风系统、电气柜内元器件等经常型消耗,也包含高炉工作平台照明等每天按时段开启的电量消耗,所以这部分模型应考虑时段的影响,但是与高炉的生产计划以及休风计划无关。

1.2变化常数类型变化常数类型指的是预测量与产量等相关参数没有关联,但是根据工序/子工序的生产状态不同,预测值会发生改变的单元模型。以高炉鼓风机动力电功率单元模型为例:该单元模型主要包括汽动鼓风机的冷却供水泵、旁通过滤器供水泵组、旁滤反洗供水泵组等水处理设备的电量消耗,以及动力油站、油站、风机隔罩风扇、空气过滤消音器等电量消耗,它们先于鼓风机启动,晚于鼓风机停止,但考虑其电功率容量较小,不考虑其和鼓风机不同步的情况消耗。本单元模型包括汽动鼓风机的本体部分,锅炉部分不包含在内。(1)正常生产状态,动力电功率消耗比较稳定,可考虑为一个常数。(2)休风状态(包括两种休风状态)。休风状态风机是否停止,每个工厂操作规程要求或鼓风机状态都各不相同,不好一概而论,本模型通过工序配置来确定是否停止。对于风机不停止的情况,计算方法同正常生产状态。对于风机停止的情况,按提前2小时启动,功率由0线性恢复为额定值。

1.3产量相关一般类型产量相关一般类型指的是单元模型的预测值是产量(或与产量相关参数)的函数,并且通过参数配置后不存在未知系数。典型例子如高炉煤气发生量单元预测模型,煤气发生量是风量的函数,而风量则是和产量相关的函数。首先是高炉计划风量的模型:根据计划报表中的产量计算计划风量,风量和出铁量一般具有线性对应关系,同时考虑有休风计划时,休风前一段时间和复风后一段时间风量是逐渐递减和递增的,递减或递增速度是均匀的。高炉煤气发生量对于一个高炉一段时间是相对稳定的,可以使用稳定生产的前一天煤气量与铁水产量平均值计算出的吨钢煤气发生量来计算。由于风量需求量预测时已经考虑了休风的情况,所以高炉在正常生产状态和休风时的煤气发生量可以归纳成关于计划风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进而归纳成关于计划出铁量的一个线性函数。

1.4产量相关特殊类型产量相关特殊类型是指单元模型的预测值是产量(或与产量相关参数)的函数,并且模型中包含未知的模型系数,需要通过产量不同的历史数据进行自适应修正。这种类型一般都为高电压的用电设备。例如电动鼓风机电功率单元预测模型。不仅与风量、压力相关,并且还包含两个模型系数。电动鼓风机是高炉工序最主要的耗电设备,其电量消耗可以采用下式求出其轴功率来计算,式中的轴功率和鼓风机的吸入空气流量、鼓风机进出口压比、风机空气吸入口压力、风机本机的参数如多变效率等有关系,对于一台固定的风机来说,其本机参数和压比、空气参数不会在两天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风量和压力的历史数据来计算出其系数,只和风量发生关系,这样就可以较为准确根据风量对电量消耗进行预测。

2能源预测模型功能设计与实现

能源预测模型的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能源预测模型按照功能和呈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子系统:能源预测配置与结果显示,能源预测主体框架,各工序单元模型与调用。能源预测配置与显示子系统包含了所有与能源预测相关的基础数据配置与修正,预测数据的查询显示以及分析功能,以客户端界面的形式整合到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平台中。能源预测主体框架包含了能源预测模型中主要的运算功能,包括生产计划拆分、预测主框架计算、设备检修与异常响应等。该子系统不包含交互式操作,所以在服务器后台运行,在能源管理系统中无显示界面。各工序单元模型与调用包含系统中所涉及的各工序与子工序的能源消耗与发生的单元模型,模型的输入和输出由统一格式配置。各单元模型以动态链接库方式由预测主体框架程序调用。

2.1能源预测配置与显示能源预测配置与显示主要包括能源预测基础数据配置、子程序参数配置、能源预测结果显示、预测结果分析和修正系数自学习等功能。

2.1.1能源预测结果显示预测的条件包含工序件次(班次)生产计划,工序设备检修计划(如预测周期内有检修计划则必须纳入模型预测条件),工序异常数据(如预测周期内有工序异常则必须纳入模型预测条件)。能源预测模型的结果以表格形式显示,包含工序能源消耗预测统计数据,工序能源产生预测统计数据,工序能源替代消耗预测统计数据。预测的条件以表格形式显示,预测结果以表格和曲线图形式显示。

2.1.2能源预测结果分析能源预测结果分析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对比能源预测数据和能源实际消耗和产生数据之间的差异,结合生产计划和实际生产实绩分析对应工序的能源消耗和产生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对比显示生产计划与生产实绩、能源预测消耗和发生值与能源实际消耗与发生值。

2.1.3修正系数自学习修正系数自学习功能主要是为了利用预测数据和生产实绩对能源预测模型所需的系数进行修正。所包含的系数有工序能源品种单耗、品种加工耗能的模型修正系数和不同品种规格产品的加工耗能系数。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能源类型、工序名称来对该工序下某种能源在生产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时的单耗、模型修正系数和加工耗能系数进行计算。加工耗能系数的计算前提为有相应工序能源下不同产品规格的单耗数据。在计算开始前,可以人工剔除载入的能源消耗实绩中有异常偏差的数据。

2.1.4基础数据配置预测基本信息配置是为用户提供配置预测技术数据的功能界面,并可进一步配置预测运行策略。该模块提供了配置预测技术数据表的功能。用户可以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能源管网信息。预测技术数据包括:能源管网编号、时间刻度、统计刻度、应用区域、预测标志。预测运行策略包括:能源管网编号、预测启动时间、运行频率、计划更新延时触发时间、异常延时触发时间等。

2.1.5单元模型参数设置单元模型参数配置功能主要是为了对能源预测模型调用的单元模型子程序进行参数配置。具体包含有对单元模型的调用参数配置和应用参数配置。分别使用在调用单元模型时输入驱动数据和所需参数,以及应用单元模型调用返回结果时所需要的参数。

2.2能源预测主体框架能源预测主框架包含了能源预测模型的主要运算功能。该功能模块通过对生产计划、检修计划和异常数据的处理,实现了各工序能源消耗与产出的预测,具体的功能按照主框架和子程序划分为四个独立程序。

2.2.1能源预测模型计算框架用户可通过在能源预测策略中配置模型自动运行的时间和频率来开启预测模型,或者当有计划更新或工序异常时,自动触发能源预测流程。能源预测策略中可配置预测启动方式是自动运行还是手动运行。如果为自动运行,可配置需要进行预测的工序代码、能源管网编号、统计刻度、时间刻度、预测启动时间和预测频率。如果手动运行则在每次预测前选择需要进行预测的工序代码、计划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能源管网编号,然后手动启动预测模型。预测启动所需要的条件有:工序件次(班次)生产计划,工序异常件次生产计划,因检修计划导致的宫女能源产生预测和统计数据等。能源预测模型主框架的输出为工序能源消耗预测数据和统计数据,工序能源产生预测数据和统计数据,工序能源替代消耗预测数据和统计数据等。

2.2.2生产计划读入子程序根据能源预测策略中的配置,每天定时或适时从MES系统读入各分厂所有工序的生产计划或计划更新并保存到工序计划表中,并按照计划产生的类型确定计划产生标志。根据计划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检索品种规格分类索引表,得到该计划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索引。如果该计划是件次计划则直接存储到工序件次生产计划数据表中(转换标志为0),否则先存储到工序班次生产计划数据表中,然后进行班次产量->件次集的转换计算,储存到工序件次生产计划数据表中。

2.2.3工序异常处理子程序当异常发生时,将收到的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异常状态判断异常预计持续时间,生成工序异常件次生产计划表。

2.2.4检修计划处理子程序当接收到工序检修计划表时触发该子程序。根据工序检修基础数据表中对工序检修耗能的配置,将该计划中的检修耗能写入工序能源消耗预测数据表。

3结论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制造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资源消耗会计; 成本核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不可忽视。而成本核算是企业获得成本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就我国目前采用的制造成本法、西方广泛采用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成本会计的新发展――资源消耗会计的理论与应用作一比较和分析。

一、制造成本法

(一)制造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制造成本法是制造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核算方法将企业一定期间的费用划分为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生产费用和与产品生产过程无关的期间费用两部分。只有生产费用才能最终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与当期产品成本的计算无关。

1.核算内容。制造成本法将企业的制造成本划分为三个基本制造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当然,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成本项目,例如,废品产生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燃料消耗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燃料”成本项目等等。制造成本法在核算时,主要是将企业的生产费用划分为料、工、费三个基本的成本项目,然后进行核算,继而计算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2.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包含三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三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以及期末生产费用的分配上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其生产特点不同,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差别导致了企业在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

3.核算过程。成本核算过程,也称成本核算流程,即从费用的发生到产品成本的得出这一过程的核算。一般说来,制造成本法下,无论是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核算过程都应该是类似的。生产费用可以分为为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和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两种。在成本项目中,如果可以辨清某项费用的发生是专属于某一个成本计算对象,那么这项费用即属于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反之,则是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需要采用相应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之和便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二)制造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制造费用的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成本时,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制造费用属于企业的间接费用,按照基本生产车间来归集,并于期末分配至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直接人工所占的比重较大,制造费用占的比重较小,因而用上述分配方法来分配制造费用,即便有不合理之处,但因为比重较小,通常也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又因为该方法的简便易行,被多数制造业企业乐于采用。但是,在先进制造环境下,大量人工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据调查,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今该比例提高到了400%~500%;在制造成本法正适用时,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现今该比例不到10%。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准确分配制造费用,导致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转移”,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

2.期间费用的核算。制造成本法下,只有生产费用才能最终计入产品成本,而期间费用是计入当期损益的。但是,有些期间费用虽然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但却与产品成本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在高新技术发展较快的前提下,产品投产前的研发费用增加较多,但是这部分费用不属于生产费用,制造成本法没有将其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是计入了期间费用,从产品成本中剔除出去,不利于产品生产成本的准确计算。同时对于配送、顾客服务等与产品定价有关的成本也不包括在成本的范畴内,容易误导定价决策。

3.人工费用的核算。制造成本法下,成本项目中所致的人工费用的核算包含两部分:直接人工费用(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计入制造费用的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不包括研究开发、设计等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也不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等支出,而这些人工费用也是与产品成本密切相关的,人工费用核算内容的不准确性会导致产品成本计算的不准确。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企业在经营、技术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意味着一度曾与多数制造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需要有新的发展,或者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替代他。而这时,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二、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由上所述,由于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制造成本法难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基于这种要求,1971年,美国会计学者斯托布斯博士出版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揭开了全面研究的新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的序幕。后来世界各国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一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美国哈佛大学青年学者罗宾・库伯(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率先把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于1988年简称为ABC(Aetivity-basedCosting),从此作业成本法被应用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其理论日臻成熟。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1.核算内容。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完全成本,对于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所有的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费用,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因果,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过程直接有关。

2.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组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各个作业,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核算流程。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关键是要确认产生作业的成本动因,并使产出物和投入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因此,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计算的流程基本为: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动因追踪到产品,最终得出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拓宽了成本计算的范围,并且在费用分配时,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排除了人为设定的分配标准的不合理性对成本计算的影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因此,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但是随着作业成本法的深入应用,其弊端也一一显现。

(三)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操作性差。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差。表现为:首先工作量太大。最初推出作业成本法时,它主要用于单部门和区域的成本核算、分析,这种简单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效果特别显著,但是如果要大范围地推行这种方法,工作量就会很大。其次,获取作业成本法核算所需的成本资料有困难。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按照部门来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而作业成本法应用时则根据作业耗费资源的情况、跨越了传统的部门来确定成本。因此,企业要采用此方法,势必要进行会计系统的再造,其成本较高。

2.核算中作业划分的难题。首先,传统作业成本法下,对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来划分的,而成本驱动因素的确定则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存在但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因果关系的因素会被忽略,这必然导致一些作业的划分不能够准确反映真实情况。其次,在传统作业成本法下,作业的划分无既定标准依据,只能依据经验进行,对于未来的作业,如果遇到新情况可能会考虑不周全。在当前订单式生产成为趋势的形势下,若是仍按传统作业成本法进行作业划分,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作业划分准确,不但会增加许多工作量,其效果也无法保证。

3.核算过程中的问题。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来分配费用的,所消耗资源的费用首先是被归集到作业中,然后再分配到产品成本中。但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中心可能只存在一个成本动因,也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成本动因,因此会产生多个产出计量单位。在将成本中心的费用分配到作业中时,就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多个产出计量单位的存在,作业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将成本归集到作业时难以准确计量资源消耗的数量,仅限静态的货币指标,所以难于清晰地反映资源消耗情况,不能动态地强化成本管理,会影响最终产品成本计算和分配的正确性。

鉴于作业成本法以上所述的在成本核算中的局限性,需要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资源消耗会计就是对作业成本法的延伸与改进。

三、资源消耗会计

资源消耗会计(Resource Consumption Accounting,缩写RCA)是于2002年开始在美国推出的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是一种总括的、能动而综合的成本会计系统;是将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与作业成本法有机结合的产物(Clinton、Keys,2002)。

(一)资源消耗会计的核算特点

1.核算对象。资源消耗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资源。资源消耗会计认为企业存在服务于其他资源的资源,因此,核算对象不仅包括为作业提供服务的资源,还包括资源自身消耗的资源,即资源交互消耗产生的成本。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资源消耗过程,从而准确地计算资源成本。

2.核算方法与核算过程。采用资源消耗会计法在核算成本时,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划分资源结集点。资源动因由“资源作业”和“资源资源”的因果关系共同确定,其中包括“资源作业”的直接分配资源动因以及“资源资源”的交互分配资源动因。根据资源动因划分后的资源结集点相当于美国成本会计中称为“成本中心”的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所有发生的成本(资源消耗)均在此结集,结集后的产出数量称为资源产出量。因为细分以后每个结集点都只有一个“动因”、一个成本对象,因此一个资源结集点只有一个产出的计量单位。然后将结集点的资源消耗分配计入所划分的作业中。最后再计入产品成本中。因此,资源消耗会计的核算过程为:资源结集点―作业―产品。其中,资源结集点的划分依据为资源动因,作业的划分依据为成本动因。在资源结集点的资源向作业分配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非货币的量化指标,在由作业向产品分配计算成本时才同时使用了货币指标和量化指标。即产出的量化计量过程与货币计算过程相分离,这一分离充分地体现了资源消耗与成本核算之间的关系:资源消耗是成本核算的前提,成本核算是资源消耗的货币表现。

(二)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成本的优势简述

上述对资源消耗会计在成本核算中的特点可以看到,该种方法是将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与美国作业成本法(ABC)相结合,取长补短,较好地解决了作业成本法中的种种弊端、问题。因而成为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

四、三种方法的应用举例及分析

(一)三种方法的应用举例

假设某制造企业的生产区域#1某月发生的有关费用如表1。

1.制造成本法应用。假设该生产区域生产A、B、C三种产品,本月生产工时数分别为2 000、1 200、1 600(单位:小时),计算如表2所示。

2.作业成本法应用。假设该生产区域从事两项作业:操作机械和进行生产准备,通过这两项作业产出A、B、C三种产品。根据成本动因,按以往经验将该生产区域的成本划分为以下两项作业(资源―作业),如表3、表4所示。

接着将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作业―产品),如表5所示。

3.资源消耗会计应用(假设条件与作业成本法应用时相同)。首先,根据该生产区域的两种产出(机械和人工),即资源动因分为两个资源结集点:人力资源结集点和机械资源结集点,如表6、表7所示(资源动因―资源结集点)。接着,根据成本动因,按以往经验将该生产区域划分为操作机械和进行生产准备两项作业,将两个资源结集点的资源分配给以下两项作业(成本动因―作业,资源―作业),如表8、表9所示。最后,将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作业―产品),如表10所示。

(二)三种方法应用的评价分析

通过三种方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可以发现:制造成本法中,生产区域归集的四个费用项目均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在分配时,首先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品种,其次费用的分配标准是单的―生产工时;作业成本法中,首先根据成本动因划分作业,然后将生产区域的资源消耗分配至各项作业,再根据各不同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将各项作业分配所得的资源消耗分配给各不同产品,在这儿,资源的消耗仅以货币计量。资源消耗会计下,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划分资源结集点,将生产区域归集的费用分配至不同的结集点,每个结集点的成本动因只有一个,然后将资源结集点的产出分配给不同的作业,再由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给各不同的产品。

在应用三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制造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受分配标准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该方法在选择费用分配标准时是单一的、不科学的,会影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每项作业可能会有两个或以上的成本动因,因而会有不同的产出单位,但是作业成本法未加考虑,如上例,在确定作业点分配的费用时,不划分人工工时与机械小时,统一分配,一方面不能得到非货币计量的信息;另外一方面也影响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而资源消耗会计根据因果关系以资源为焦点进行成本的归属,即依据资源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货币和非货币计量信息,并且企业可以资源结集点为中心,进行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反馈及成本预算,是一个全面的成本管理系统。当然,一种新事物的出现一定会有它的缺陷,在实践中,还有待检验和不断地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巧根.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J].会计研究,2006.12.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3

本文在总结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设备维护中心维修用备件库存管理、消耗及订购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库存管理的ABC分类分析法,分析冲压车间各类备件库存的种类和分布。同时,以装焊车间为例,依据备件的消耗历史,制定了利用SAP系统规范车间备件领用的策略。最后,基于备件的定量订货模型,提出了ABC三类备件的补货策略,为进一步优化维修备件的库存管理,消耗控制及自动补货工作提供了相关参考。

关键词:

备件;库存管理;消耗分析;订购策略

引言

随着工业4.0理念的提出,智能化、高柔性的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行业。因此,人们对设备的运行保障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备件作为重要的维修器材,是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设备变得日益复杂,设备所需的备件种类也越来越多。随着备件种类及消耗量的增加,备件库存及其占用的费用也日益增高[1]。如何有效订购备件,如何提高设备订购的命中率,如何制定科学的备件库存,充分发挥维修备件的生产支持作用,使备件品种及数量配置最优,同时减少维修成本,已成为许多生产制造类企业面前的关键课题[2]。

1北京奔驰维修用备件库存管理情况分析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奔驰)是戴姆勒全球唯一拥有前驱车平台、后驱车平台和动力系统平台的合资企业,也是一家年产达到40万辆的大规模生产制造类企业。生产的连续化和生产设备的多样化,对维修备件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更高标准。目前,北京奔驰设备维护中心在库备件货值3.7亿,在库备件种类将近4万种,分散在各个车间存放。各个库房库存价值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随着整个工厂产能的持续提升,备件总库存金额正在随之逐月上升。针对目前备件数量大、种类多、管理困难的现状,北京奔驰设备维护中心采用ABC分类法对备件进行管理和分类。同时,各个车间及对应库房根据自身特性,对备件的分类归属做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调整。将ABC管理方法应用于冲压车间及库房的过程中时,考虑到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具有集成度高、设备复杂、生产效率高的特点,综合分析伺服冲压线的备件分类状态、备件消耗情况,得出了伺服线的ABC分类分析图表,可以看出目前伺服线的备件种类与资金情况。与标准的ABC分类备件分布不同,伺服冲压线A类备件(关键备件)的种类较多,约占55%~65%;而A类备件资金占比也相对较高,可达到85%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伺服线系统集成度高、技术难度大,机械、液压、电气系统耦合关系复杂。无论哪一类别的哪一备件发生故障,都会导致整条生产线的停机。伺服冲压线B类备件(计划备件)与标准ABC分类管理的备件分布一致,种类占比与资金占比基本相同,在15%~25%。伺服线的C类备件(消耗品)种类占比约20%,而资金占比小于10%,与标准ABC分类管理的备件分布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伺服线在设计与制造方面技术领先,设备的各系统集成度高、紧凑、整体性强,因此消耗品的种类相对较少。另外,各装置和零部件的选型级别高,消耗类的部件级别也相对高,因此消耗类的备品(如:线缆、螺栓、密封、气管等)的使用寿命较长,消耗量较少[4]。

2北京奔驰维修用备件日常消耗情况分析

在运用ABC分类法做好备件库存管理的同时,规范备件库存的消耗也是维修备件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一般来说,备件的出库与现场维护工作紧密结合。常规的设备维护活动按照是否造成设备停机,大致分为紧急维修、修正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5]。结合备件的ABC管理方法,可以发现三种维修工作实际上是与三类备件相互对应的。预防性维护主要消耗B类易损备件和C类消耗备件;纠正性维修主要消耗A类关键备件和B类易损备件;紧急维修主要消耗A类关键备件。表3为MRAI装焊车间2016年5月份设备备件消耗数量级种类统计。装焊车间车间内共有大小技术设备42种。常规情况下,装焊车间消耗的设备备件主要集中在点焊技术、通用电气类、HSN、通用机械类、螺柱焊和激光技术。这些技术消耗的备件数量在装焊车间总消耗备件数量中的占比超过80%,其中大部分消耗的备件集中在易损易耗件。MRAI装焊车间2015年度消耗的所有设备备件中消耗类、易损类以及风险类备件所占的比例。在该装焊车间运营一年的时间内,消耗类备件和易损类备件的领用种类分别占据所有领用种类的6.5%和35.8%。从种类上看,易损易耗类备件占据了所有领用备件的42.3%。然而,从数量上看,易损易耗类备件则占据了装焊车间常规备件消耗量的66.1%。即在装焊生产线体的常规运营中,易损易耗类设备备件的消耗占据了所有设备备件消耗量的2/3。换言之,如何有效控制和优化易损易耗类备件的消耗,对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统计了2016年1月装焊车间备件消耗的形式。当月线下维修消耗的备件数量占所有数量的38%。对于设备维护部门而言,希望通过跟踪分析和改进,提高设备备件以线下维修的形式消耗的比例,尽量避免备件在紧急性停机情况下被更换[7]。针对装焊车间备件消耗的现状,车间设备维护部门通过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对备件消耗数据的跟踪分析,在2016年开始尝试制定了备件消耗的计划,并逐月进行跟踪。同时,开始尝试将易损类备件消耗活动进行计划性开展,并通过国产化等途径降低备件消耗成本。2016年装焊车间易损类备件每月的消耗计划金额与实际金额对比图。根据2015年易损备件消耗金额,结合2016年相比于2015年产量变化,计划金额由2016年每月产量数据计算得出。2016年10月装焊车间主要技术的易损备件消耗累计金额跟踪。计划金额同样根据2015年消耗金额和2016年产量变化比例计算得出。从2016年主要技术的易损备件消耗统计来看,部分技术实际消耗金额与计划金额差异较大。具体原因如下:(1)点焊修磨刀片和Arplas冲凸模实际消耗明显低于计划金额,因为备件采购不及时,导致超期使用未更换;(2)Eckold冲模和WHP凸凹模实际消耗明显低于计划金额,因为根据使用经验,备件的更换周期延长降低了消耗量;(3)涂胶易损件消耗明显低于计划金额,因为部分易损件定义为辅料消耗,未计入备件消耗统计;(4)螺柱焊易损件消耗低于计划金额,因为螺柱焊目前采取整枪替换的维修方式,相关的易损备件并不在V/W205装焊车间进行消耗。想要提高备件消耗利用率,应该尽量提高备件消耗的计划性[8]。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将易损备件的消耗与预防性检修计划相结合,尽量将易损备件消耗计划化。结合备件消耗周期特点,通常有两种方式将备件消耗与预防性检修计划挂钩:一是提前在预防性检修计划中定期关联物料领用;二是在预防性检修工单中临时关联物料领用。对于消耗周期固定为具体时间的易损类备件(主要是消耗类),将备件在预防性检修计划中定期关联物料领用的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在SAP系统中的检修计划中直接关联物料。当系统定期弹出预防性检修单时,会自动产生与之对应的物料领用需求[9]。装焊车间Impact技术在预防性检修计划中定期关联易损备件的案例。Impact检修计划的040步序中明确规定,每三个季度需要更换缓冲块、枪鼻O型圈及圆盘刷。在系统中的该步序直接添加组件,关联对应的备件物料号。通过此操作,每次Impact技术弹出季检工单时,便会自动生成对应的物料预留单。维修人员在实施季检工作前,可以凭物料预留单直接领用需要的易损备件,从而在实施预防性检修工作时可以直接更换,以保证这些需要定期更换的易损备件最大程度地按照固定计划进行消耗。前文提到的更换周期为固定次数的易损类备件(主要是消耗类)。而对于无法统一更换周期时间的易损类备件,需要不停跟踪对应的技术,在达到更换标准时进行更换。对于此类备件,可以采取定期检查,及时在预防性检修计划中提前关联物料领用,以提高消耗的计划性和准确性。装焊车间HSN技术在预防性检修计划中不定期提前关联物料领用的案例。HSN铆模铆杆为该技术最常用的消耗性备件。铆杆和铆模的规定更换周期为15万次打钉。因为每把HSN铆枪在一个工作节拍中的打钉数量差异较大,所以无法统一更换周期。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在HSN的预防性检修计划中添加一个周检步序。具体内容:每周检查所有HSN铆枪的铆杆铆模计数器,如有计数达到更换标准,则进行记录;统计后,在预防检修系统中的当周周检工单中,制作物料领用需求,从而领出相应数量的铆杆铆模。通过上述两种途径,尽可能将易损备件的消耗与预防性检修计划相关联,这样才能为将来有效跟踪和统计易损备件的消耗情况获得准确数据,从而为制定优化措施提供可能性[10]。

3维修用备件的订购策略

在优化维修备件的库存管理和日常消耗后,最后一项工作是规范备件的订购。对于日常维护工作中消耗的备件,目前设备维护中心各部门统一按照定量订货方法进行库存的自动补充。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11]。当库存数量低于重订货点R时,按照订购量Q向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订单。采购过程中,备件库存持续被消耗,订货提前期L到达后,备件库存刚好达到安全库存量S。此时,工厂收到订货Q,库存数量回升。该策略依靠控制订货点R和订货量Q两个变量来控制采购,既充分保障库存需求,又能降低备件的使用消耗[12]。对应ABC分类法中不同种类的备件,在应用定量订货模型的基础上,应对具体参数做出相应调整。对于消耗件,其特征是需求频率很高但价值很低,因此可以使用大批量、少批次的订货策略。一方面,加大批量更容易降低产品的单价,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减少订购批次可以节省订购成本,主要是订购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成本。对于风险件,其特征是需求频率和价值较低。由于该类备件需求频率较低,可以适当降低补货点和补货量。对于关键件,其特征是需求频率很低但价值很高。由于该类备件在短期内出现2次及以上领用的可能性极低,为了降低库存成本,应尽量将补货点和补货量都设置为1[13]。

4结语

制造类企业维修设备备件的管理是企业改善管理、降本增效的一个关键课题[14]。通过备件科学管理,可以有效缩短维修工时,显著降低维修费用,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各家企业都有适用自身的备件管理方式,但只有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持续改善,才能发现最适合本企业的备件管理策略,从而在市场经济中盘活企业固有资源,充分满足市场对设备维修的“优质、快速和低价”的需要,通过可靠的服务和先进的管理占领市场,从而赢得更佳的经济效益[15]。

作者:王强 郭东栋 高飞 王浩阳 单位: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01-304.

[2]王红耀.加强备件修旧利废降低设备的管理费用[C].“豫兴热风炉杯”2011曹妃甸绿色钢铁高峰论坛暨冶金设备管理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11:145-147.

[3]杨好强,于海东,孙文生,等.矿山设备备件管理浅谈[J].矿业装备,2011,(5):96-97.

[4]吴艳艳.供应链环境下H公司库存改进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5]丰义华.长江电力ePMS在定量订货业务中的应用[J].水电与新能源,2010,(4):46-49.

[6]张永海,赵攀.如何提高设备管理水平[J].科技视界,2013,(25):245-245.

[7]阎会绒,杨占康.企业如何加强设备和备件的管理[J].山西冶金,2003,26(3):7-8.

[8]冯如娟.M公司备件库存管理分析与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9]黄晓诗.机电设备备件的多级虚拟联合库存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10]廉文,王子铮.备件在化工企业中管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1):128-129.

[11]栾少群,刘丽兰,程功勋,等.EOQ法随机库存预警模型研究与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11,(5):31-35.

[12]张海丽.A钢企备件库存结构优化方法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

[13]郭智敏,严洪森,陈施华,等.备件的ABCD库存控制方法[C].机械工业自动化学术会议.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4

一、概述

工业企业是能源的直接使用者,我国的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5%以上。由于企业内部相当数量的用能设备是五、六十年代的老产品,因此能耗高、效率低是普追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企业管理水平的落后,也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所浪费的能源总量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因此搞好节能工作的关键在企业。企业实行科学管理,采用节能先进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两个基本手段。在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加强企业能源科学管理,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是获得节能效果的重要途径。实现能源的科学管理,一条主要的途径是逐步从传统的管理方法过渡到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全面地、系统地分析本地区本部门的用能过程和规律、系统地采集数据,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实现能源管理的定量化、最优化。以最少的能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能源系统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视并取得迅速进展,纷纷开展对能源规划、能源需求与供应、能源政策与战略的研究,制定了国家、地区、部门的能源规划,相应地建立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数学模型,有的已成为制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t2.3〕。我国在能源系统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已初步建立了国家能源模型及一些分地区、部门的能源模型〔。所有这些研究为促进我国能源管理的科学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运用能源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探索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宏观生产一能源规划及管理的科学决策方法,建立一个针对企业特点、功能全面、求解方便、实用型的企业能源一经济规划模型系统,其目的是使企业以最小的能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将能源系统工程研究方法用于企业的生产、用能管理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二、企业能源经济规划模型总体结构

企业能源经济规划模型(EEEPM)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这是由企业宏观生产指标,企业投入产出模型(EI/OM)、企业能源经济综合优化模型(EEEOM)和政策分析与方案评价模型(PAPEM)所构成。EEEPM系统是将企业的生产指标向量,输人投人产出模型,用来求出在计划年份为满足生产所需要的能源及原材料总量,以及本企业产品对各种能源的直接和完全消耗,明确企业各生产环节的能耗情况,用以分析生产系统内部的薄弱环节,明确节能改造途径。同时投人产出模型可求得产品的能值(完全综合能耗系数),以作为优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之一—能耗目标的指标系数。在企业能源经济综合优化模型中,综合考虑了企业产值(或利润)、能耗及环境保护等多个目标,可求得在满足环保要求下产值(或利润)及能耗指标均较理想时企业的产品结构—最佳生产结构。将这一信息反馈给投入产出模型,求得在最佳生产结构下能源需求预测值。最后的政策分析与方案评价模型,则是分析各种政策变化、市场变化、企业内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对企业最佳生产结构的影响,以求得在内外部情况变化时新的最佳生产结构。EEEPM具有如下功能:1.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建立产品的投入产出表、进而进行投人产出分析,求取产品的能耗,找出系统内部的薄弱环节,明确系统节能改造途径。2.迅速、准确地提供不同条件和不同目标下的最优生产方案。同时可以优选出使企业经济指标和能耗指标均较理想时的满意解,为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安排提供参考方案。3.对给定方案或现行政策进行分析评价。预测产品的市场突变及某些政策、措施的执行对最优方案所带来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应变的参考。4.分析由于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节能措施实施后对企业最佳生产结构的影响,输出各能流的影子价格,评价各节能措施的可行性。

三、子模型的建立

1.企业投入产出模型(El/OM)投人产出分析是能源系统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EEEPM中投入产出模型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企业的投人产出表;预测企业生产对各种能源及原材料的需求量;分析主要产品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以便寻求系统的薄弱环节;计算产品的综合能耗系数和产品能值,以作为能源经济优化模型中能耗目标的指标系数。所有这些分析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在El/OM中采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其表式如表l所示。表中各元素的下标ij表示第j种产品生产中需消耗的第i种产品(或能源、或外购物资)的数量。表中的从N、L分别表示企业产品、能源及外购物资的数目。投人产出模型的基本数学表达式为(式略)式中X为企业总产品列向最,I为kxk阶单位阵;Y为企业最终产品(商品)列向量;G二为能源需求列向最,GL为外购物资需求列向量,A为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E为对能源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D为对外豹物资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几只要已知企业最终产品产量指标即企业宏观生产指标Y,就可借助于式(「l)完成投入产出分析过程。2.企业能源经济编合优化棋型(EEEOM)EEEPM系统中的能源经济综合优化模型(EEEOM)是以实际的生产流程系统为基础,以反映生产系统中各物资平衡关系的投人产出表为出发点,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的经济(产值或利润)、能耗、环保等多个目标,其实质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确定较为合理的生产结构,使各目标综合考虑的效果最佳。在该模型中,以投入产出表中企业中间产品的产量作为决策变量,考虑了产品的市场需求、能源的供应和需求、外购原材料的供应和需求、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设备的生产能力及决策变量非负等六大类的约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式略)3.政策分析与方案评价模型(PAPEM)EEEPM系统中的政策分析与方案评价模型(PAPEM)的主要功能是在EEEOM给出的满意解之后,分析某种政策的改变或某些措施的实施对最优解的影响,与EEEOM相关联,.重新给出改变后的最佳生产结构。政策的改变和措施的实施主要指生产指标的变化,能源政策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市场突变、生产工艺的改进、节能设备的利用或其它节能措施的实施等。PAPEM的特点是与决策者密切相关,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与决策者或系统分析人员不断交换信息。由于PAPEM所要解决的问题很难用一组数学式子来表达,在本模型系统中,借助于投入产出消耗系数表及EEEOM,将生产过程及外界的突变转化为EEEOM中各项参数的变化,以人机对话的形式,按决策者的要求输入所改变的参数值及其在EEEOM中的位置,返回EEEOM,求得参数改变后新的最佳生产结构。在算法及程序设计中,设置了多方案运算软件,以完成PAPEM的功能。该模型的思路及求解过程,(图略)

四、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算法及程序设计

鉴于上述,企业能源经济综合优化模型共用三个目标函数,且目标函数之间是相互予盾的,不可能求得绝对的最优解,问题的关健在于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找出符合实际的满意解。多目标决策方法很多,有的用千求解大规模能源规划模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本文针对所构造的EEEOM,设计了改进的目标参数规划(MGPP)法,可以利用一般的线性规划单纯形两阶段法,计算出同时考虑两个目标的一系列可行解。该法尤其适用于不带有MPS数学规划软件包的小型徽机,对于求解大规模双目标线性规划能源模型,易有独特的优越性。运用MGPP法求解EEEOM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三个目标中的污染目标化成约束,取一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最作为约束值,从而使原问题(2)化成双目标问题。而后用MGPP法,求解该双目标问题的一组非劣解。MGPP算法的实质,是首先分别求解出仅考虑一个目标函数时的最优解(理想点),使实际目标值与理想点的偏差作为新的目标函数,再考虑两个目标的要求程度不同,加入一组目标参数(权系数),求得一组(全部的)有效解。运用MGPP法,最终将原问题(2)转化为求解下述单目标线性规划问题。(式略)利用式(3)的模型,可以很方便地求得原问题(2)的一组或全部有效解,其有效解的集合如图(3)所示,图中D点为由Pmax和Emi。组成的理想工况,曲线AB为有效解的集合,决策者可以由此选取满意的有效解,图中的C点为距理想点偏差最小的有效解。MGPP模型能方便地将双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化为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可利用一般的单目标规划的算法及软件解决双目标问题。同时,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及灵敏度分析,也可用于MGPP的求解过程。该方法概念简单,求解方便,特别对于求解大规模双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根据上述模型,作者编制了大型多功能单目标线性规划软件(LP)及双目标模型算法软件(MGPP)。设置LP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求解问题(4)、(5),MGPP软件用于求解问题(3)的全部有效解。该软件系统用FORTRAN一77语言编写,共有语句2381条。在程序调试过程中通过不同规模的单目标和双目标线性规划问题的反复求解和调试,现已在IBM一PC/XT及其兼容机上投人使用。实践证明,该软件适用于求解任何规模(只要内存足够)的单目标和双目标线性规划问题,同时可提供大t的后验分析信息,进行多方案运算。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能源计划,能源单耗,计划编制

能源计划是钢铁企业生产计划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钢铁企业大型化发展,能源计划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规划期能源计划有利于在建设初期就确定能源系统供给情况,减少后期重复投资;做好生产期能源计划,对完成生产任务和公司计划,保证主体设备安全、连续、稳定运行及高效合理利用能源具有重大意义。

1、 编制的目的及分类

能源平衡计划按时期分类:规划期、生产期;按时间分类:年计划、月计划;按前提条件分类:日历时间平均平衡计划(又称年平衡计划)、全厂作业时平衡计划(又称小时平衡计划)、高炉休风时平衡计划、用能大户年修大修时平衡计划、能源发生设备大修时故障时平衡计划等。

规划期平衡计划编制的目的:

1)合理规划和利用钢铁企业内部副产能源、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根据各工艺生产车间的要求和公司能源平衡情况,确定供给企业内部各车间各种能源的品种和数量,并以此作为确定企业内供给系统及输送能力,确定主要供应、输配、储存、放散设备等建设项目的规模

2) 当企业内部副产二次能源和自产耗能工质等不能满足需要时,确定由企业外部引入补充能源或耗能工质的品质和数量,以便确定其供应设施的建设项目和规模。

生产期平衡计划编制的目的:

可以有效衔接企业的生产计划,将能源生产和供应落实到各个生产环节,保证主体设备安全、连续、稳定运行及高效合理利用能源具有重大意义

钢铁企业中集中管理的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一般有电力、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蒸汽、氧气、氮气、氩气、高炉鼓风、压缩空气、工业水、软水、脱盐水、中水(再利用水)、循环水、生活水等,有些企业还有精制焦炉煤气、天然气、氢气等;根据专业分类需编制电力计划、燃气计划、氧氮氩计划、供水计划、热力计划,还有压缩空气计划,而高炉鼓风、循环水一般由动力厂与生产厂进行单线联系,根据需要随时作相应调整,不列入平衡计划中。

2、 编制能源平衡计划的业务流程

钢铁企业能源平衡计划的编制现以现代化管理方式为基础,其流程一般如图所示

根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年度组织生产计划。每月由生产处与各生产厂协商后下达生产月计划。

公司能源发生定额和能源单耗由能源管理部门进行修改确定。将确定能耗值正式下达给各部门。

能源处按生产计划和能耗值,并结合公司设备定修计划和能源设备定修计划,进行各专业能源平衡计划编制。确定各种能源的发生量或输入量,使用量、放散量、损失量及外供量等,然后汇编为月能源计划(初稿)

能源平衡计划(初稿)经公司生产计划初次讨论会,修改后定案,能源平衡计划(定稿)作为公司生产计划一部分下达给全厂,各单位按此执行。

根据生产实绩和能源帐表,编制能源统计月报并作经济技术分析,进行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等,并予以能耗值修正,这样周而复始,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平衡编制水平。

3 编制能源平衡计划的方法

1)产量要求

根据本企业本期生产计划,含有焦化、烧结、石灰、铸铁块、化产品及铁钢材产量,另外对几项主要耗能的工艺处理量,例如炼钢真空脱气处理量,铁水脱硫处理量等也列入计划中,同时冶炼不同品种钢的产量及钢材规格薄厚情况也应列入计划。对有些能源单耗不是以产品产量而以处理量为对象量,因此还需提供下列前提条件,例如成焦率、焦化配煤比、燃料比(焦比、煤比),炼钢铁水比,品种钢情况,钢水收得率、各类坯收得率、各类材收得率及等,根据这些产量和前提条件计算编制能源平衡计划专用的主要生产量(处理量)表。生产量分上旬、中旬、下旬和全月,以便于按月平均量编制平衡计划和当大设备定修或能源供不应求时编制临时平衡计划。

2)能源单耗确定

能耗单耗的确定,各公司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其责任部门有有动力厂、有能源部、有动力处、有生产计划处、有生产经营处等。确定方式有粗放型、有下达指标、有滚动式、也有较严密的管理模式。这里主要参考宝钢的能源计划值管理。

能源计划值管理是宝钢从日本新日铁引进的管理方式之一。所谓计划值是为了不断提高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计划水平和加强各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本企业内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由本企业规定的生产技术,预算等方面的重要基本管理指标。计划值内容组成按其性质分为六大类:生产能力或生产量、效率、收得率、单耗、单位发生量和其它。

计划值管理有一套严格周密、科学而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它基本管理思想是要求平均完成率趋向于100%,主张计划值不与奖励挂钩,要如实地反映生产技术实际水平。在确定计划值水平时要以最近6个月实际平均值为重要依据,并充分考虑设备改善、生产条件、改进操作等各种因素编制。考核计划值完成准确度是计划值管理一大特征。

计划值水平还以不断提高为原则,一般说本期计划值应是上期计划值再加上一个提高值。计划值管理中要对实际完成与计划值作差异分析,进行经济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并努力实施,使计划值水平不断提高。

3)能源平衡计划编制

根据确定的本期主要生产量和确定的能耗单耗,结合公司主要设备定修计划和能源设备定修计划,进行能源计划的编制,各种能源计划编制一般顺序如下:

①确定副产二次能源发生量;

②计算各生产厂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的使用量;

③计算动力厂(能源部)各设备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的使用量;

④确定放散量,损失及计量误差等;

⑤确定自产耗能工质的发生量,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的输入量。

不同能源介质计划编制顺序如下:

①氧氮氩、压缩空气、蒸汽、煤气,一般在编制蒸汽、煤气过程需要协调沟通并兼顾发电,冬季考虑蒸汽需求量,夏季确定发电量。

②各种水计划,需兼顾与蒸汽量关系

③电力计划,根据各计划确定电力需求量,同时考虑发电量,若电力过网,需协调煤气、蒸汽调整计划。

在各能源计划编制时,一般先计算月总量,再计算小时(分)平均量,在各能源平衡计划表中现采用计量单位是,电力:104千瓦小时/时;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氧气、氮气:立方米/时;氩气:立方米/时;蒸汽:吨/时;水:立方米/时,压缩空气:立方米/分。

4、能源平衡计划审定

各能源平衡编制后,先在能源编制部门内校核,审核后,汇编为能源计划,作为公司生产计划一部分。一般每月下旬左右召开由生产管理部门主持,各厂、处生产技术人员参加的生产计划初次讨论会,在会上对各类计划进行说明,并进行各类计划初审。初次讨论会后根据会上意见作修改后,由公司生产副经理主持,各厂、处长参加的生产计划会上,再次对各类计划进行审核,能源编制部门对能源计划再修改,修改后作为能源平衡计划列入公司生产计划中,下达给全公司。

5、能源计划校验

公司能源生产供应部门包括供电、燃气、制氧、热力、给水等,对电力、煤气、氧氮氩、蒸汽、各种水进行实绩管理。每月月初动力厂(能源部)负责编制公司能源统计月报,并以能源统计月报和每月初公司生产部门编制的公司主要产品产量为依据,完成能源平衡表编制。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物流货运;成本核算;计划价格;消耗定额

物流货运是货运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货运活动不创造实物产品,而是提供货运劳务,使货品发生位移而获取劳务收入的经营活动。目前,不少货运企业采取承包、承租、挂靠等方式进行运营活动。由于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导致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运营收、运营成本等的核算不真实甚至出现账目混乱的状况。在对货运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中,首先必须确定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这样才能进行货运成本的核算管理与控制。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物流货运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货运生产耗费的情况,货运企业成本项目可划分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等四个基本部分。

(一)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支付给营运车辆司机和搬运工人的工资,包括司机和工人随车参加本人所驾车辆保养和修理作业期间的工资、津贴、生产性奖金以及按营运车辆司机和工人工资总额14%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二)直接材料

货运企业的直接材料相对比较简单些,主要包括燃料和轮胎两种,具体而言,就是汽油、柴油和外胎,这三项成本支出在货运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中一般会占到8成以上。

(三)其他直接费用

1、保养修理费。指营运车辆进行各级保养及各种修理所发生的料工费(包括大修理费用计提额)、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耗用的机油、齿轮油费用等。采用总成互换保修法的企业,保修部门领用的周转总成、卸下总成的价值及卸下总成的修理费支出包括在内。

2、折旧费。指按规定计提的营运车辆折旧费。

3、养路费。指按规定向公路管理部门缴纳的营运车辆养路费。

4、其他费用。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目的与营运车辆运行直接有关的费用。包括车管费(按规定向客运管理部门缴纳的营运车辆管理费)、行车事故损失(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行车事故发生的损失。但不包括非行车事故发生的货物损耗及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车辆牌照和检验费、保险费、车船使用税、洗车费、行车杂费等。

(四)营运间接费用

营运间接费用是指车队、车站等基层营运单位为组织与管理营运过程所发生的应由各类成本负担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等。

货运成本是表明企业经管理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果。如何对其进行核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笔者调查而言,当前货运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1)货运企业的车辆所有权可谓五花八门,有自购的,也有集资的,还有挂靠取得营运牌照的。其成本核算方法不尽相同。(2)企业对各种原材料、燃料、轮胎、工具和各级维修作业等,根据市场行情制定计划价格,定期调整价格差异。(3)货车常年在路上,司机有很大的自主空间,车辆行驶里程如何,货物数量多少,油量消耗大小等等,都无法像其他生产企业一样直接监控,车辆一般采取定点加油、计划价格的办法。(4)对于燃料、轮胎的主要原材料,一般按行车公里数采取消耗定额的办法进行核算与监督。

二、货运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核算主体界限不清。由于货运企业的运营方式与一般的其他企业比较有着较大的特殊性,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明显,尤其是在有些小货运企业中,对于各种车辆不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核算方式,而是采用同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导致一些成本项目核算的不真实、不准确。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由于货运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会计核算有违规操作现象。有些货运企业采取承包、承租、挂靠经营方式,根本不设账,只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往往在收方面只体现承包承租收、挂靠收等,成本核算也无法进行,导致账目混乱。

3、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由于货运企业承包、承租、挂靠等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得货运内部的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很不完善,或者即使订立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贯彻施行,只能流于形式,导致整个会计制度的执行和会计核算的监督无法开展。

4、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出于成本考虑,不少货运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上一般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有的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在会计人员任用上,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往往在数个单位兼职,一般定期来做账,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计划价格的制度执行容易出现偏差

这种情况在原材料价格起伏变动频繁的时候体现得尤其明显。近年来燃料价格一直上涨,在制定计划价格时很难找到合理的价格标准,从而造成计划价格制度流于形式。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价格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价格计价核算。而对于燃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货运企业,多采用计划价格对燃料进行收发核算。对燃料按计划价格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燃料的计划价格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均按计划价格登记。燃料的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燃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三)消耗定额的制定与实施面临严峻考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定额制定的依据不科学,与实际情况脱节;第二,定额考核涉及有关责任人经济利益,容易使责任人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第三,定额制定不够严格,对于脱离定额的,往往没有寻找具体原因进行责任划分。

三、加强货运成本核算与管理措施

如何提高货运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做好客运成本核算,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1、根据不同的车辆来源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1)由单车承包和单车租赁来的货车,其成本构成中不含折旧费,但增加承包金或租金,具体金额由公司在承包或招标中确定;(2)合股经营和线路租用货车,其成本构成增加线路使用费或管理费;(3)货运附加费和车辆通告费按有关规定应作为代收代付款,不计入成本和收入(但实际上由于货运经营者在代收代付客运附加费和车辆通行费收支不平衡,有一定差额,所以大部分货运经营者都将它们既计入成本,又计入收入);(4)货运企业将货车的风险成本计入总成本,如为货车和货物支付的各种保险金等。

2、建立健全货运生产记录。做好车辆维修作业记录,车辆、设备利用记录,财产物资变动记录,管理信息记录等原始记录。企业的物资财产要定期盘存,保证账实相符,并及时处理多余积压物资,减少物资损耗。定期盘点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也是能否准确核算的重要保障。月末、年末均应该对物资进行盘点,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应该找出原因,划分责任,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惩罚。

3、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根据企业自身业务量的大小,吸引人才,配备足够的、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发挥各个岗位之间的牵制作用,解决成本核算不力的现象,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加强计划价格制度的执行、管理、监督

近年来市场材料价格经常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特别是国际油价呈飙升态势,燃料价格一路上涨。因此,在制定燃料、轮胎等计划价格的时候,就比较难找到合理的价格标准,从而有可能造成计划价格制度流于形式。所以,对燃料、轮胎以及其他原材料、维修作业等,应该及时根据市场行情制定计划价格,并根据市场实际定期调整价格差异,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计划价格的制定与核算要着重考虑下面几个因素:第一,最近一段时间同一材料的市场价格;第二,近一段时间以来材料价格浮动走势;第三,出现价格差异之后应该寻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将责任具体到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平时企业会计核算中,要加强材料采购(特别是燃料和轮胎)的数量和质量的监督。做好材料领用的登记与考核,从而能够保证计划价格和消耗定额的有效运行。

(三)加强定额消耗管理与修订

1、选用科学的定额消耗核定方法。消耗定额核定的具体方法需要综合统计、经验、路况和车况等各种因素。

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必须充分发动群众,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定额的标准既要具有先进性,又要留有余地。所谓的先进性是相对的先进,是使大多数车辆和司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如果标准过高,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还是达不到,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反过来,如果标准定得过低,很多人不需经过努力就能达到,也不利于促进生产、降低消耗。因此,这个标准应该是先进的而又留有适当的余地,这是制定消耗定额的基本原则。

做好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工作还要根据不同条件和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有技术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估计法三种。(1)技术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规格、材料利用等有关技术资料来分析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办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分析产品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的改革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技术资料,经过严密、细致的计算来确定的消耗定额。在客运行业中,通常是根据客车汽缸的自重、排量、马力和座位数对燃料的消耗进行分析,通过物理学和动力学的公式,得出材料消耗定额。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定额一般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技术性较强,并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种材料都能做得到的。(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某一产品原材料消耗的历史资料与相应的产量统计数据。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计划期的有关因素,确定材料的消耗定额。以轮胎为例,计算公式如下:百公里轮胎平均消耗量度。一定时期轮胎消耗总量/相应时期的客车的行驶里程(以百公里为单位)。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轮胎平均消耗量,必须注意消耗总量与行车里程计算期的一致性。如果消耗总量的计算期为一年,那么行车里程的计算期必须也是一年。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的轮胎平均消耗量,还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作为用于核算和管理的消耗定额。计划期的调整因素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以节约材料消耗的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应在上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例如,在路况好的线路上,轮胎的消耗肯定要比路况不好的路面要小,在制定消耗定额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对不同线路的消耗定额进行修正。(3)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主要是根据老司机的驾驶实践经验,同时参考同类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通过与干部、技术人员和司机相结合的方式来计算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

一般地说,比如燃料和机油等原材料的消耗定额可以用技术分析法计算,同时参照必要的统计资料和运输实践中的工作经验来制定。轮胎和修理配件等的消耗定额,大多可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统计分析法来制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制定消耗定额时,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三结合,共同审查和确定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

2、制定科学、先进的定额消耗标准。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还要充分发挥行车日志作用,深入掌握各部运营车辆运营成本细节,运用科学的定额消耗核定方法,从而计算出科学的定额消耗标准,并对各种原材料、燃料、工具、资金占用、费用等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先进的平均定额标准,进行成本管理核算。同时,应根据企业运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产环境的改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修订、完善。对燃料、轮胎等同常消耗量较大的原材料,要依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制定并修正定额方案,加强对行车消耗的核算与管理。

3、加强定额成本核算与考核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7

--******水泥有限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我代表******公司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今年和今后的节能减排工作概况、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水泥有限公司是由***集团控股、目前世界上单厂规模最大的熟料生产基地之一。2005年,公司生产熟料1021万吨,在水泥行业率先实现了1000万吨突破,成为国内首个千万吨级熟料基地,在整个水泥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连续6年熟料产量超过1000万吨。

2011年,公司各生产线运行正常,12000TPD熟料生产线将于12月底试生产运行。2011年1-11月,公司共生产熟料959.78万吨,生产水泥540.7万吨,销售水泥、熟料1038.2万吨,余热发电并网电量3.57亿度,处理城市生活垃圾9.08万吨。

预计2011年生产熟料1050万吨、水泥595万吨,销售水泥、熟料1128万吨,余热发电并网电量3.88亿度,处理城市生活垃圾9.75万吨。

今年公司不仅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还获得国家“两型”企业试点单位、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均为安徽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

一、2011年节能情况

2011年1-11月份,公司消耗各类能源:104万吨标煤;实现节能量:2万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7.03吨标煤。主要采取的措施:

1、公司上半年由于原煤内水高、热值低,不利于物料煅烧,使系统能耗下降不明显,吨熟料能耗较去年同期相比只下降了0.13公斤标煤。从7月份开始,公司积极与集团相关处室沟通、联系,加强原煤驻港管理,以改善煤质。同时,公司也加大内部管理力度,从煤粉细度控制、漏风治理和加大考核激励力度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了员工成本意识,改善了煤粉燃烧状况。2011年1-11月吨熟料能源单耗较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吨熟料下降2.8公斤标煤。

2、公司在三季度对窑、磨系统安排各类停机检修,降低原煤、电力消耗。具体如下:

1#窑计划停窑133小时,已减少标煤消耗2718.2吨、电力消耗64.84万度。2#窑计划停窑99小时,已减少标煤消耗2482.6吨、电力消耗62.63万度。3#窑计划停窑151小时,已减少标煤消耗7211.5吨、电力消耗172.0万度。4#窑计划停窑163小时,已减少标煤消耗7784.6吨、电力消耗185.7万度。对各台原料磨进行停机检修,合计停机1756.8小时,减少电力消耗814.6万度。

3、每月召开煤耗专项分析会,对煤耗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落实到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完成情况纳入月度考核,提高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公司12月计划生产熟料96万吨、水泥55万吨,预计能源消耗总量为10万吨,可实现节能量0.4万吨。

预计2011年公司能耗总量为114万吨,节能量2.4万吨,将圆满完成公司年度能源消耗控制量121万吨和节能量1.5万吨的目标。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公司在建的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即将投入运行,公司将加快配套建设的18MW余热发电项目工程进度,确保在2012年2月份投入运行。

该项目年设计发电量11827万度,扣除余热发电系统自用电后,预计净发电量近11000万度,可满足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用电量的58%。项目投入后,全年可节约标煤4.88万吨,年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11.8万吨。

2、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尤其是煤耗指标的控制,并加大考核力度,使人人了解指标、关注指标,从而优化指标,降低生产成本。

3、强化设备检修管理,对窑系统采取集中检修、对磨系统采取预检预修的方式,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4、发挥公司各专业部门的管理作用,注重生产过程控制、分析,不断优化系统参数,为稳定窑磨运行创造条件。同时,公司每月对煤耗、电耗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对影响能耗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改进,降低各类能源消耗。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8

一、物流货运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货运生产耗费的情况,货运企业成本项目可划分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等四个基本部分。

(一)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支付给营运车辆司机和搬运工人的工资,包括司机和工人随车参加本人所驾车辆保养和修理作业期间的工资、津贴、生产性奖金以及按营运车辆司机和工人工资总额14%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二)直接材料

货运企业的直接材料相对比较简单些,主要包括燃料和轮胎两种,具体而言,就是汽油、柴油和外胎,这三项成本支出在货运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中一般会占到8成以上。

(三)其他直接费用

1、保养修理费。WWw.133229.CoM指营运车辆进行各级保养及各种修理所发生的料工费(包括大修理费用计提额)、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耗用的机油、齿轮油费用等。采用总成互换保修法的企业,保修部门领用的周转总成、卸下总成的价值及卸下总成的修理费支出包括在内。

2、折旧费。指按规定计提的营运车辆折旧费。

3、养路费。指按规定向公路管理部门缴纳的营运车辆养路费。

4、其他费用。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目的与营运车辆运行直接有关的费用。包括车管费(按规定向客运管理部门缴纳的营运车辆管理费)、行车事故损失(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行车事故发生的损失。但不包括非行车事故发生的货物损耗及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车辆牌照和检验费、保险费、车船使用税、洗车费、行车杂费等。

(四)营运间接费用

营运间接费用是指车队、车站等基层营运单位为组织与管理营运过程所发生的应由各类成本负担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等。

货运成本是表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果。如何对其进行核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笔者调查而言,当前货运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1)货运企业的车辆所有权可谓五花八门,有自购的,也有集资的,还有挂靠取得营运牌照的。其成本核算方法不尽相同。(2)企业对各种原材料、燃料、轮胎、工具和各级维修作业等,根据市场行情制定计划价格,定期调整价格差异。(3)货车常年在路上,司机有很大的自主空间,车辆行驶里程如何,货物数量多少,油量消耗大小等等,都无法像其他生产企业一样直接监控,车辆一般采取定点加油、计划价格的办法。(4)对于燃料、轮胎的主要原材料,一般按行车公里数采取消耗定额的办法进行核算与监督。

二、货运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核算主体界限不清。由于货运企业的运营方式与一般的其他企业比较有着较大的特殊性,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明显,尤其是在有些小货运企业中,对于各种车辆不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核算方式,而是采用同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导致一些成本项目核算的不真实、不准确。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由于货运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会计核算有违规操作现象。有些货运企业采取承包、承租、挂靠经营方式,根本不设账,只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往往在收方面只体现承包承租收、挂靠收等,成本核算也无法进行,导致账目混乱。

3、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由于货运企业承包、承租、挂靠等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得货运内部的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很不完善,或者即使订立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贯彻施行,只能流于形式,导致整个会计制度的执行和会计核算的监督无法开展。

4、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出于成本考虑,不少货运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上一般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有的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在会计人员任用上,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往往在数个单位兼职,一般定期来做账,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计划价格的制度执行容易出现偏差

这种情况在原材料价格起伏变动频繁的时候体现得尤其明显。近年来燃料价格一直上涨,在制定计划价格时很难找到合理的价格标准,从而造成计划价格制度流于形式。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价格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价格计价核算。而对于燃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货运企业,多采用计划价格对燃料进行收发核算。对燃料按计划价格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燃料的计划价格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均按计划价格登记。燃料的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燃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三)消耗定额的制定与实施面临严峻考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定额制定的依据不科学,与实际情况脱节;第二,定额考核涉及有关责任人经济利益,容易使责任人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第三,定额制定不够严格,对于脱离定额的,往往没有寻找具体原因进行责任划分。

三、加强货运成本核算与管理措施

如何提高货运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做好客运成本核算,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1、根据不同的车辆来源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1)由单车承包和单车租赁来的货车,其成本构成中不含折旧费,但增加承包金或租金,具体金额由公司在承包或招标中确定;(2)合股经营和线路租用货车,其成本构成增加线路使用费或管理费;(3)货运附加费和车辆通告费按有关规定应作为代收代付款,不计入成本和收入(但实际上由于货运经营者在代收代付客运附加费和车辆通行费收支不平衡,有一定差额,所以大部分货运经营者都将它们既计入成本,又计入收入);(4)货运企业将货车的风险成本计入总成本,如为货车和货物支付的各种保险金等。

2、建立健全货运生产记录。做好车辆维修作业记录,车辆、设备利用记录,财产物资变动记录,管理信息记录等原始记录。企业的物资财产要定期盘存,保证账实相符,并及时处理多余积压物资,减少物资损耗。定期盘点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也是能否准确核算的重要保障。月末、年末均应该对物资进行盘点,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应该找出原因,划分责任,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惩罚。

3、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根据企业自身业务量的大小,吸引人才,配备足够的、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发挥各个岗位之间的牵制作用,解决成本核算不力的现象,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加强计划价格制度的执行、管理、监督

近年来市场材料价格经常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特别是国际油价呈飙升态势,燃料价格一路上涨。因此,在制定燃料、轮胎等计划价格的时候,就比较难找到合理的价格标准,从而有可能造成计划价格制度流于形式。所以,对燃料、轮胎以及其他原材料、维修作业等,应该及时根据市场行情制定计划价格,并根据市场实际定期调整价格差异,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计划价格的制定与核算要着重考虑下面几个因素:第一,最近一段时间同一材料的市场价格;第二,近一段时间以来材料价格浮动走势;第三,出现价格差异之后应该寻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将责任具体到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平时企业会计核算中,要加强材料采购(特别是燃料和轮胎)的数量和质量的监督。做好材料领用的登记与考核,从而能够保证计划价格和消耗定额的有效运行。

(三)加强定额消耗管理与修订

1、选用科学的定额消耗核定方法。消耗定额核定的具体方法需要综合统计、经验、路况和车况等各种因素。

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必须充分发动群众,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定额的标准既要具有先进性,又要留有余地。所谓的先进性是相对的先进,是使大多数车辆和司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如果标准过高,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还是达不到,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反过来,如果标准定得过低,很多人不需经过努力就能达到,也不利于促进生产、降低消耗。因此,这个标准应该是先进的而又留有适当的余地,这是制定消耗定额的基本原则。

做好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工作还要根据不同条件和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有技术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估计法三种。(1)技术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规格、材料利用等有关技术资料来分析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办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分析产品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的改革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技术资料,经过严密、细致的计算来确定的消耗定额。在客运行业中,通常是根据客车汽缸的自重、排量、马力和座位数对燃料的消耗进行分析,通过物理学和动力学的公式,得出材料消耗定额。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定额一般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技术性较强,并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种材料都能做得到的。(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某一产品原材料消耗的历史资料与相应的产量统计数据。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计划期的有关因素,确定材料的消耗定额。以轮胎为例,计算公式如下:百公里轮胎平均消耗量度。一定时期轮胎消耗总量/相应时期的客车的行驶里程(以百公里为单位)。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轮胎平均消耗量,必须注意消耗总量与行车里程计算期的一致性。如果消耗总量的计算期为一年,那么行车里程的计算期必须也是一年。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的轮胎平均消耗量,还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作为用于核算和管理的消耗定额。计划期的调整因素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以节约材料消耗的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应在上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例如,在路况好的线路上,轮胎的消耗肯定要比路况不好的路面要小,在制定消耗定额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对不同线路的消耗定额进行修正。(3)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主要是根据老司机的驾驶实践经验,同时参考同类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通过与干部、技术人员和司机相结合的方式来计算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

一般地说,比如燃料和机油等原材料的消耗定额可以用技术分析法计算,同时参照必要的统计资料和运输实践中的工作经验来制定。轮胎和修理配件等的消耗定额,大多可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统计分析法来制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制定消耗定额时,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三结合,共同审查和确定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9

1.1计划阶段

PDCA循环中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P阶段)。通过节能调查和统计分析,找到节能管理的瓶颈和症结所在,并提出合理对策,结合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的节能指标、节能措施和管理方案。整个过程要贯穿能源审计方法中八个方面的分析方法、三个层次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说对往年用能情况从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废弃能等八个可能涉及到的方面,按照判明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部位、分析产生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节能降耗整改措施,通过对三个层次的调查分析做出决策,同时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会应用到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分层嵌入原理、反复迭代原理、穷尽枚举原理,特别是穷尽枚举原理将对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提供较好的思路。

1.1.1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查机采系统耗电量占全厂总耗电量60%以上,随着老油田开发中后期地层能量递减,耗电比重将持续加大,而且机采系统使用的设备数量多,装机容量大,在存在较多问题的同时,也有一定节能潜力。目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提高受到设备因素的制约比较突出,从设备因素展开三个层次的分析确定重点问题,“大马拉小车”现象作为一个技术难题,随着节能拖动装置的普遍运用已有所改观,但在前期更换节能电动机、开展优化设计和群众性挖潜活动所产生的系统效率小幅度提升后,就一直徘徊在20%左右,设备的因素成为机采系统节能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采油厂主要注水泵已经基本完成更新改造,并且采用了变频技术,地下注水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较小,注水效率相对比较稳定。从设备、管理、员工三个方面开展三个层次的分析以确定重点问题。采油厂把注水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注水泵设备使用管理、注水生产管理以及员工设备管理技能培训上,从管理要效率,特别是强化岗位人员管理。对加热炉采取高效的节能措施,提高其运行效率及综合节能效益。同时,由于开发早、时间长,使用20年以上的联合站、采油站的加热炉占40%。从设备因素开展三个层次的分析确定重点问题,通过测试显示,大部分加热炉具有一高、一低、两大的特点,即排烟温度高、燃烧热效率低,过剩空气系数大、耗气量大。影响加热炉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加热炉运行参数和加热炉的结构,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单独调节某一环节,只能调节某一部分的运行效率。

1.1.2通过科学调查分析确定节能管理的重点方向实践验证了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节能管理思路的有效性,采油厂更换了部分重点联合站的加热炉,今后开始向采油站普及;机采系统要在继续制度化、规范化生产管理基础上加大更换现有节能拖动装置的力度,持续增加其覆盖率,油井优化设计工作日常化、动态化、规模化可以有效提升机采系统效率。在兴古潜山百万吨产能建设工程中,在考虑几年内输油量的变化趋势和经济运行的情况下,及时做出有效的工艺调整和改造是保证输油系统效率稳中有升的关键。能源消耗监测频率与力度逐步增大,为科学优化设备运行效果提供保障。把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作为群众性挖潜活动的新动力,使员工节能意识由被动完成指标转变到主动研究和参与节能措施的实施,强化解决生产与节能关系的能力。加强设备使用管理、生产管理以及员工设备管理技能培训,保证设备设施的完好率,确保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从管理要效率。通过强化节能达标考核,进一步深入开展节能基础管理工作。强化群众性节能挖潜措施的管理和规范;大力开展停炉冷输,执行和落实《外输油管线末点温度控制管理规定》。

1.1.3制定节能管理工作计划在运用质量管理和能源审计方法开展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年度能耗指标明确节能节水年度、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及年度能耗指标,制定《采油厂年度节能节水工作计划》,对各项能耗指标进行分解,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考核指标、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实施方案把工作重点放在节能基础管理、完善计量管理、群众性节能挖潜、节能项目管理、优化注水系统几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计划管理,及时跟踪并合理调整。

1.2执行阶段

PDCA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是执行阶段(D阶段)。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在每个具体实施步骤中对可能涉及的八个方面分析方法中的因素开展三个层次的分析;要在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基础上,运用反复迭代原理在每个步骤的细节中开展三个层次的分析;要按照PDCA质量管理的原则,在大环的基础上,在每个步骤里,条件符合时运行PDCA小循环。按照判明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部位、分析产生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节能降耗整改措施这三个层次,在实施中及时验证计划的可行性并善于创新工作内容,准确修正存在的问题,实现节能管理的持续改进,深挖节能潜力。实际上,分层嵌入原理、穷尽枚举原理也在运行中的局部细节得到体现和运用。

1.2.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节能管理网络建立覆盖面较好的节能管理网络,并将每年据实调整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厂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的节能节水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建立厂、作业区(大队)、中心站三级能源管理网络,逐级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管理、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对监测人员力量进行充实,在培训方面进行强化,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新增节能监测人员,配合生产科对作业区监测人员开展专业培训。

1.2.2加强节能节水基础工作,提高节能管理水平节能节水基础工作是节能管理体系的核心,主要内容是从组织和制度建设、规划计划管理、统计管理、监测管理、定额管理、能源计量管理、项目管理、技措管理、合理用能用水、考核奖惩、节能节水等指标管理入手,形成以创新管理为目标的系统化节能管理体系。这项实施步骤里面运用了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属于大循环里面的小循环,并应用穷尽枚举原理,对基础管理的不同部分开展可能涉及的八个方面的三个层次分析。具体做法就是以节能达标考核作为这项实施步骤的方向标,节能达标考核体系是依据上级部门的节能达标考核结合实际建立的,因此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和完备性,体系按照PDCA循环把节能基础管理的全部内容进行分类,每个类别又逐一提出了详细具体的要求,整个体系就是一个PDCA闭环管理的模式。这个步骤涉及三个小循环:1)年初计划里提出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节能达标考核的计划,每季度按照计划实施,年底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按照总结出来的问题对下一年度工作提出处理要求。2)进行每个季度的节能达标考核,制定考核具体时间表和确定考核对象,按照厂达标考核体系对各个内容逐一考核,考核结束后对被考核单位下发问题整改通知单,并验证整改情况,完成问题的PDCA循环闭环整改,实际上这里再次形成一个小循环中的小循环,最后总结本次考核,提出处理意见,指导下一季度考核。3)节能达标考核体系本身也是一个PDCA循环。每次达标考核都由节能节水办公室先开展自查,然后对各三级耗能单位开展检查。日常工作中,节能节水办公室和各三级耗能单位按照达标考核体系完善各项基础工作,每项基础工作通过穷尽枚举原理对基础管理的不同部分开展可能涉及的八个方面的三个层次分析,从而实现计划的验证和工作内容的创新,实现节能基础管理的持续改进。

1.2.3开展群众性挖潜工作,节能降耗成果显著这项工作实施的关键点是每季度在节能统计的基础上开展节能分析,在节能分析的指导下开展下一步群众性挖潜工作。季度节能分析分为两个部分:主要能源消耗情况与上一季度对比变化原因分析;主要能源单耗与上一季度对比变化原因分析。对比分析采用的就是针对八个方面分析法的可能涉及因素开展三个层次分析,目的就是找出能耗和单耗变化的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分析要遵守能量守恒原理和反复迭代原理。每季度开展的以查找能耗和单耗变化原因为目的的节能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的对策、具体实施的群众性挖潜和总结性处理意见形成PDCA小循环。群众性挖潜工作以其成本低、潜力大的优势成为节能措施比重较大的部分,群众性挖潜活动持续开展,节能管理措施的强化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2010年全厂实施节电措施6项227井次,累计节电196.117×104kWh,折合241t标煤。2.2.4加强节能项目管理,大力引进节能新技术节能技术改造方面,以科学调查整体论证为依据,优先解决工作量较大以及在生产节点上担任主要工作任务的耗能设备,解决了节能资金紧张和节能改造工作量偏大的矛盾。运用有限节能资金重点解决外输比重较大的转油站的加热炉更新改造,在重点联合站已经全部安装了节能炉,把节能加热炉技术向采油站普及。优选工作任务较重、安全隐患较大的10个采油站,安装了10台高效节能加热炉。根据节能监测部门的监测,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实现了整体提高厂外输系统效率的节能目的。此外,通过安装节能拖动装置和节能控制装置,持续增加节能设备的覆盖率,开展采油区块能效对标节能示范工程,拓宽创新节能项目新渠道,节能效果显著。制订了《生产技术指标考核及评比办法》、《油井优化设计方案审核审批管理规定》等制度,围绕躺井率、系统效率、吨液耗电、合理区比例等16项技术指标,切实强化老井日常管理,使优化设计工作进一步日常化、制度化和动态化。为适应150×104t油气当量的外输规模,兴三联改建扩建工程将在当年开工并于当年完成投入使用,这对彻底扭转油品性质和比例变化造成的输油管理矛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计算,全年完成节能量591t标煤。节能项目管理中前期论证和技术经济分析是关键,八个方面分析方法和三个层次分析方法在项目选择和实施部位的选择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3检查阶段

PDCA循环的第三个阶段是检查阶段(C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该阶段的能源审计报告本身就是能源审计系列方法的直接应用。能耗监测的重点是机采系统、集输系统、注水系统及节能技措项目(参数调整)的监测。为了加强能耗管理,主要耗能设备都安装了计量装置,对重点设备做好日常的耗能监测,监测结果及时下发到设备管理部门,对初测不合格的设备,限期整改,整改后进行复测。对复测仍不合格者,由节能节水主管部门确认,对确认不能达到合格的设备,由节能节水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报节能节水管理委员会,并做出处理决定。通过监测,及时掌握能耗情况,认真分析耗能设备和各生产系统的能耗状况,查找能源管理的薄弱环节,确定工作重点,提出设备和系统的更新改造方案。通过能源审计中对能源消费状况、管理水平、利用效率、消耗指标、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诊断,同时科学评价、排查节能障碍和浪费原因,查找节能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制定下一步节能规划,为企业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1.4处理阶段

PDCA循环的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A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四个阶段循环往复,没有终点,只有起点。这一阶段要对全年节能工作,对以上三个步骤进行总结分析,这是八个方面分析法和三个层次分析法的全面综合运用。具体而言,就是对计划、实施、总结的三个过程,以科学方法站在年度总结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和梳理,及时总结和发现问题,对下一年度工作提出处理建议。在强化节能管理基础工作方面,重点抓好“八化”,即:基础管理中心化、计划管理长期化、落实制度规范化、统计管理准确化、监督管理制度化、科技进步先导化、考核奖惩管理典型化、计量管理精细化。理顺五方面的关系:油气生产与节能节水的关系,新、改、扩建项目管理与节能节水“三同时”的关系,节能节水型企业建设与大力开展群众性挖潜工作的关系,节能主管部门与相关科室的关系,以及节能节水业绩考核与奖励惩罚的关系。加强重点工作的薄弱环节:强制推行抽油机系统效率优化设计与测试工作;做好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与后期管理相适应;加强节能监测和参数优化调整工作,查找节能节水工作漏点,制订合理措施;以点带面,推动创建节能节水型企业活动的全面开展。

2结论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10

一、物资供应计划的编排及统计:

第一,统计核算物资的需要量:

物资需要量分两大部分,一是主要原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和物资)需要量,二是辅助材料(是指经营维修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的需要量。

物资总需要量=主要原材料需要量+辅助材料需要量

第二,统计核算物资需要量的依据及方法:

主要原材料核算依据是生产合同量和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计算公式:

主要原材料消耗量=生产合同量×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

根据产品规格型号、材料规格型号、生产量、消耗定额、原材料需要量、编制原材料需要量核算统计表。

辅助材料需要量的核算统计依据:

辅助材料需要量=设备大、中、小维修材料需要量+自制工具材料需要量+技术措施材料需要量+安全措施材料需要量。

按低值易耗品材料分类,测算出万元产值所占消耗比例。逐步制定辅助材料消耗定额。

第三,物资采购的编排统计:

依据月份、季度产值、产量安排,结合现有材料物资库存向采购部门提供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采购计划。

编制主要原材料(配件)季度采购计划表。

编制辅助材料采购计划表。

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统计表应注意以下问题:

采购计划必须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凡是要采购的物资,必须是季度物资供应计划中不足材料,不能无根据盲目采购。

物资采购计划必须核对库存物资,库存数量大,需要量不大的不能采购。

对供货合同资源进行审查,对合同资源在计划期内才能交货的数量,不能编入采购计划。

质量、价格、运输费用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都应重点关注。

对关键急需物资,要在采购计划中标明优先采购,已有合同资源和市场采购也要注明。

二、物资储备的统计:

库存物资因生产消耗而不断减少,因供货单位不断交货不断得到补充,库存物资就是在不断变化中周转,所以需要经常储备。物资在采购过程中有时出现供货单位不能按时交货,质量异议等,造成经常储备下降,不能保证生产急需,为了防止这些因素,要进行物资的保险储备。受季节性自然条件等原因的限制,形成物资供应不正常,必须集中进货,集中生产而形成了季节性储备。

企业物资储备需要保持一定的数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储备量过多,会造成物资积压,影响储备资金周转,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急需物资的购进。储备量过少,不能保证生产需要,会造成停工待料,严重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

在物资储备过程中要进行如下统计:

第一,根据物资来源、物资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经办人、货运车号等编制材料到库记录表。

第二,物资到库后,根据物资放置的 库 区 架 层 号,编制物资台账,记录入(出)库单据号、单价、数量(入库、出库、内部转账、盈亏、结余)、金额(入库、出库、内部转账、盈亏、结余)情况。

第三,月末,编制月份仓库物资收支存结算表。

主要内容:序号、物资类别、计量单位、(数量、金额)期初库存,(数量、金额)当期收入,(数量、金额)当期消耗,(数量、金额)当期拔出,(数量、金额)当期盈亏,(数量、金额)期末结余。

通过这个报表反应本月各类物资的收支存,特别是期末结余为下月的物资供应提供平衡的依据。

第四,季末。年末,编制物资收支存明细表。

主要内容:序号、物资名称、型号规格、计量单位、单价,(数量、金额)期初库存,(数量、金额)当期收入,(数量、金额)当期消耗,(数量、金额)当期拔出,(数量、金额)当期盈亏,(数量、金额)期末结余。

通过这个报表反应本季(年)各类物资的收支存,特别是期末结余为编制季度物资供应提供平衡的依据

第五,季末。年末,编制物资收支存汇总表。

主要内容:序号、物资类别(1、原材料,2、辅钢,3、辅助材料、电料、轴承、机械、杂品、橡胶、木材、包装、化工、油料、燃料、建材、劳保,4、外购工具、量具、仪表,5自制工具,6、外购磨具、磨料,7、外购、自制设备备件,8、外购、自制生产备件,9、印刷品、)期初库存,当期收入,当期消耗,当期拔出,当期盈亏,期末结余。计量单位:元。

通过这个统计报表,可以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类物资的收支存金额,通过与前期的比较,为决策者提供控制成本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