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培训十篇

时间:2023-03-22 05:44:01

专业技能培训

专业技能培训篇1

大家下午好!

今天,县妇联、县扶贫局联合举办“雨露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班开班仪式,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本期“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对县妇联、县扶贫局和*市石油工具厂的领导和同志们为这期培训班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加学习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国务院扶贫办一直非常重视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年10月24日,在北京正式启动了“雨露计划”。“雨露计划”是一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的社会工程。其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全县有农业人口32.4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其中贫困剩余劳动力占60%。但劳动力素质低、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差,仍是农民外出务工的“瓶颈”,通过对贫困农民技能培训,有利于从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针对今天的培训班和今后如何抓实“雨露计划”这项工作,我讲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协作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智能型、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县的培训规模、劳动力转移层次还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尽快把我县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出去,确保每个参加培训的对象能高质量、高薪水、相对稳定地就业,县政府成立了“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各相关部门也要齐心协力、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谋划好、规划好我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妇联组织要发挥网络作用,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学校的优势做好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学员就业率,确实让富余劳动力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各乡镇党政领导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好人员参加培训。

二、突出特色,抓好落实

要想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形成签单、招生、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五统一”的格局。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劳务输出资源档案。各乡镇妇联组织要对贫困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劳动力就业需求档案。提前做好培训,确保用工单位招工时,能够随时组织,随时输出,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重点开展定向培训。要积极探索“一个工种、一套方案、一本教材、一张光盘、一个基地、一本证书、一个岗位”的培训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前提,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受训农民能够转移就业。开展培训的目的不仅是让农民工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就业形势、劳动法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以及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同时要强化培训管理,建好培训档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培训班办到各乡镇,既降低了参训成本,也方便了农民工就近参加培训。三是做到服务到位。为解决外出人员信息渠道少,信息面窄,甚至盲目外出无功而返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做到服务到位。各乡镇的妇联组织要注意考察整理用工信息,做到及时反馈。要与职业介绍机构加强联合,提高培训的输出能力;要坚持跟踪服务,及时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建立回访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次“雨露计划”开展的技能培训一定要保证质量,达到上岗的初级水平,不能流于形式。此次培训就是让出去的人员到岗就挣钱,选择的单位必须是经得起考察、信誉好、合法权益有保障的企业,这样才不失我们开展“雨露计划”培训的目的。

三、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选择在石油工具厂举办,这是按照《雨露计划实施意见》,对培训师资、培训教材严格把关的要求而选定的。*市石油工具厂始建于*年5月,*年7月由乡镇企业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生产石油井下工具的专业厂,是集开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科技化、规范化企业。希望此次培训的主体——石油工具厂能够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深、业务素质高的教师任课,同时要指派专人协助任课教师工作,把这次培训班办好,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也希望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一定要珍惜学习机遇,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尽快把技术学到手,把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努力提升自已的劳动价值。

专业技能培训篇2

藏文化是有悠久历史的独具民族特性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藏医药食品是其典型代表。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接收“9+3”学生教学以来,在溶入藏文化特点,结合藏医药食品的基础上,为学生就业、创业之需,为培养食品药品的专业人才,从“学生藏文化背景与专业方案制订、整合资源培养青年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对应技能培训评价机制”等课题入手,进行了与藏文化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培训的一系例研究。

1 针对学生藏文化背景,制订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方案

1.1 提高政策落实效益之需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实施了免费教育计划。“实干是能力,落实是水平”。我校响应上级党政号召接收了来自于甘孜、阿坝等地区的藏区免费职业教育青年学生284名(简称“9+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藏区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条件与复杂的民族、宗教情况,形成了藏区民族教育较为明显的独特的不平衡性特征。因此,要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就必然要求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并以“改革创新”思维模式,制定出一套具有“内地民族职业教育特色且行之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方案,供内地学校参考。

1.2 当前职校民族教育“解困难、破瓶颈”之需求

内地学校的“9+3”职业技术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接受职业教育的藏区学生多来自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而民族地区的学校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其次,藏区学生从小生长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再次,汉语水平相对偏低;最后,藏区学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我校经过较长时间对民族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属性的研究实践,制订出了与民族教育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方案并了进行试点试行。

2 适应“9+3”教育,培养青年教师

2.1 岗前培训

藏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还有他们的饮食、服饰、建筑、艺术等。同时,还有他区别呈其它民族而特有的语言、文字、艺术独特的表达方式等。[1]青年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之初,需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完成角色转变,开展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技能等培训。我校新进青年教师第一堂课即是从事教育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在熟悉校情后,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开展职业发展规划,通过示范性教学培养教学技能,深入甘孜州等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藏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培养适应民族职业教育的能力。

2.2 “师代徒”培训

学校注重老教师的教学示范与经验传承,开展“师代徒”培训。经过为期2年的实践,参加培训的29名青年教师全部掌握一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大纲执行要求,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流心得、撰写论文100余篇。对培训考核,学校成立了以校领导、教务处以及教研室主任参加的考核领导小组,采取新老师培训总结、说课与讲课、听课与辅导记录等方式严格考评,结果表明,55%的新教师达到优,有35%的达到良,仅有10%的老师得中等水平。

2.3 解剖“麻雀”式

即具体到班级和每一个学生点上,实施“差异性”教育教学。到前为止,我国民族教育对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的趋同化倾向,民族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内地学校十分相似,而对民族地区的需求论文联盟与民族的特点考虑较少,致使民族地区学生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明显不适。麻雀式的培训方式要求各班级学生形成“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法制辅导员、科任老师”团队管理体系,各班级原则上每位管理人员联系不超过4名学生。“天天有记录,月月有总结”,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共性教育管理中找出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并以此做为工作的原动力,因材施教,为培养好青年教师共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分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3.1 与藏文化相对应的学生学习能力调查与研究

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我校在对“9+3”藏区学生入学研究中发现:学生年龄最小的为14岁,最大为28岁;学生成分有已婚人员、从业人员、待业人员;小学及以下文化的学生占17.2%,而有约1.5%的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无法正常书写。因此,学校站在教育体制创新管理角度,以“调整好心理状态、传授好学习方法、激发好学习兴趣”为指导纲要,以“专业知识、兴趣特长、就业方向和技能操作”为分层依据,进行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3.2 分层教学模式

3.2.1 基础补习类分层

面对着学习认知、文化背景、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参差不齐的民族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固根基,以起点最低的学生为教育“起平线”,学校设立好基础班的教学大纲,充分利用好晚自习和双休日的时间安排文化课程的补习统一巩固。与此同时,我们以交互补习的方式安排“语文、数学、英语、法制教育、心理卫生辅导”五门课程。即确保每一门学科至少有2位老师错时在同一个班级授课。此举从表面看,虽然教师人力资源增加了一倍,课程安排资源也减少一倍。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讲,实质上是对首次尝试内地教育的民族学生来说,无疑是给他们按上了一扇“双保险门”,可以最大限度在避免“大而全”式教学所带来的两级分化。

3.2.2 培训提高类分层

由于学生学历程度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教育结果的差异性,而教育结果差异性会直接导致就业质量的差异性。所谓“起点决定终点”的道理便在于此。学生将来就业必然会有“高、中、低”起点的分层,也必然会呈多工种、多类型的局面发展。而内地学校在当前阶段实施分层教育即具有现实性也具有无奈性,学生在校期内学习、生活和就业潜力挖掘的峰值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成功。我校在对入学文化层次在初中以上起点的学生均鼓励其免费参加成人高考或公务员培训,尽最大努力为其将来学历提高、就业途径多元化搭建好必要的平台。

3.2.3 操作实训类分分层

针对学习基础好、动手能力强且将来从事生产加工等技能型岗位愿望较为强烈的学生来说,我们则结合其专业特点实施“操作型”加化教学,重点培养好“9+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实施技能教学的课时,引导此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向纵深方向发展。此外,我们在实验实训环节,要求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民族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训方案,并由此运算实训成本。在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好学生从认知到动手的转化能力、转化速度、转化效率。

转贴于论文联盟

4 与藏文化相对应的技能培训评价机制的实践与研究

4.1 技能培训评价机制

为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技能培训及考核评价,形成科学而合理的技能量化考评机制,学校依据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能力要求与藏区文化特点,拟定与民族学生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如在教务方面改进了“9+3”课程体系、增加了技能培养教学;增加社会性知识技能教育、减少非必须的理论知识要求论文联盟。针对藏区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理论教学与gap科研基地的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培训评价机制。

4.2 制定和实施了以“突出对藏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措施

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工作岗位竞争力,学校在技能评价措施的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反复的研讨,以紧紧围绕“适应藏区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内地医药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开展较为丰富的技能考评活动。

一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药学类活动:开展上山采药、鉴别药用植物、压制药用植物标本等。以药用植物分类及现场功效区别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评。

二是充分利用好峨眉山天然的地理及资源优势,带领学生社团节假日到附近山上采认药用植物或制作标本;利用暑期时间,给学生布置暑期社会调查作业,调查藏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种类、特点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在第二学期专门开设特殊课程重点围绕内地和藏区医药的栽培、制药、生产加工、库存管理、科学研发等环节进行对比性学习和研究。

三是围绕医药行业工人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将藏区学生的起点定位于“初级医药购销员、中药购销员、中药制药工”的能力培养标准,以适应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就业需求以及藏区特有的行业现状。

5 成效评价

实践证明,实施好科学而合理的技能培训实践和考评机制是有利于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就业成才的。通过实验实训技能的强化训练和评价机制的合理实施,有效地弥补了他们因为内地文化和语言对专业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了学生的纯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增加其专业技能实训的机会,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地将内地医药特色与藏区专业特色进行互补性学习,以实践的方式服务于家乡医药食品行业。

据统计,通过学校在组织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业现状分析、就业常识讲习、就业观念转变”的良性引导:有近62%学生愿意回州就业,其中有56名学生选择报考州内政府机关公务员;38%学生的愿意在内地从事于技能型工作岗位;有36%学生选择既可回州就业,又可在内地就业。他们的岗位意向有:医药行业、食品行业、公务员、文艺工作者、幼儿教师或在小学担任中文、藏文老师等。学生的就业意向呈合理分层分布,这恰恰是学校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在“整合、分层、考评”的原则指导下形成的。

6 结语

专业技能培训篇3

与技能考核规划(草案)

中国入世以来,全球500强企业纷纷抢滩登陆,建立制造基地,欲变开放中国为“世界工厂”;加上近几年来民族工业的稳步增长,使得国内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以至于人才市场上“灰领”走俏,价位飙升,带来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空前红火。公司高层领导调整以来,随着博盈实业渐入佳境,技工奇缺的状况也日益突出。为此,公司决定6-8月份利用相对淡季狠抓职工教育,举行大规模的“技能充电”和技术比武活动。一期工程安排在6月底至7月初,主要项目是分工种理论培训和操作考核。现将规划构想及开支预算概述如下,请公司领导审定批准。

一、指导思想

通过大规模“技能充电”举措,体现公司领导以人为本、科技兴厂的经营思想,引导博盈员工自觉钻研专业技术,努力提升技能水平;借助“第三只眼”评价公司技工队伍,组织公平、公正的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为重新调整岗位技能工资提供科学依据;分工种选拔1-2名优胜者为“技术带头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博盈职教工作深入开展。

二、规划项目

1、对车、铣、磨、钳、焊、电等六大工种,按高级工教程速成讲授,

各4学时。

2、对车、铣、磨、钳、焊、电等六大工种,按技师要求进行操作指导,各2学时。

3、在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技师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对各工种分别进行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理论测试2小时,操作考核4小时。

4、测试和考核结果装入员工个人档案,并依此调整岗位技能等级工资。

5、根据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和工作表现综合考核,选拔出各工种“技术带头人”1-2名。

三、保证措施

1、师资保证己与荆州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第一技工学校接洽,拟聘请高级技师(或高级讲师)以上的专业职教人员进行理论培训、操作指导,并全程主持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

2、组织保证为提高工作效率,拟成立临时项目组。

组长:冯启泰副组长:廖盛婕

组员:李政再潘贞发呙林春蔡海清张新阶

3、时间保证6月20日以后,所洽师资才方便到位,本公司也进入相对淡季。以上项目争取4-5天内完成,最长不过一周。作为中心任务,须协调各部门给予支持配合。

四、开支预算

1、教师课时单价初议为40元,专项开支40ⅹ6ⅹ12=2880元;

2、生活招待按每餐120元,预计开支120ⅹ2ⅹ5=1200元;

3、教师交通由总经理办派专车接送;(预计开支750元)

4、考务及其它开支150元。

以上合计开支预算为4980元。

五、日程安排

(见附表,待与受聘方沟通后定案)

人力资源部~-06-03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技能培训考核日程安排表

时间项目地点主授教师组织人预计参加人数

6.24上午高级车工理论培训技术展厅李张74

高级钳工理论培训四楼教室廖潘20

高级铣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蔡呙34

6.24下午车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李张74

钳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廖潘20

铣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蔡呙34

6.25上午高级磨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李张25

高级电工理论培训四楼教室廖潘11

高级焊工理论培训技术展厅蔡呙21

6.25下午磨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李张25

电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廖潘11

焊工技师实践指导一分厂蔡呙21

6.26上午车工理论测试技术展厅李张74

钳工理论测试四楼教室廖潘20

6.26下午车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李张74

钳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廖潘20

6.27上午铣工理论测试技术展厅李张34

磨工理论测试四楼教室蔡呙25

6.27下午铣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李张34

磨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蔡呙25

6.28上午电工理论测试技术展厅廖潘11

焊工理论测试四楼教室蔡呙21

6.28下午电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廖潘11

焊工技师操作考核一分厂蔡呙21

x与师资方沟通后定案;临时变化由项目组协调。

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培训考核及技能比武日程安排表

时间项目地点主授教师组织人对象设备

6.28上午高级车工理论培训技术展厅廖、潘74

高级铣工理论培训四楼教室李、张34

高级磨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李、张25

6.28下午高级钳工理论培训技术展厅廖、潘75

铣工理论测试2--4点四楼教室李、张34

磨工理论测试4--6点四楼教室李、张25

&nbs

p; 高级电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蔡、呙11

6.29上午车工理论测试8-10点展厅、教室廖、潘74二处考场

钳工理论测试10-12点展厅、教室廖、潘75二处考场

高级焊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蔡、呙21

6.29下午电工理论测试2--4点四楼教室蔡、呙11共用考场

焊工理论测试2--4点四楼教室蔡、呙21共用考场

铣工技术比武后方车间李、张6铣床2

磨工技术比武后方车间李、张6磨床6

6.30全天铣工技术比武(上午)后方车间李、张6铣床2

磨工技术比武(上午)后方车间李、张6磨床6

焊工技术比武一分厂蔡、呙6焊机3

电工技术比武待定蔡、呙5

7.1全天车工技术比武后方车间廖、潘9车床4

钳工技术比武热处理车间廖、潘9钳台5

x与师资方沟通后定案;临时变化由项目组协调。

专业技能培训篇4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管理中的高危科室,各类人员的培训都非常重要。手术室护理员的主要职责是:手术病人的接送;手术标本的登记送检;手术器械的清洗;洗手刷和擦手毛巾的准备;手术敷料的准备;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发放;手术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工作。手术室护理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院感控制中的重要性,手术室护理员工作质量的优劣和素质的高低对整个手术室的院感控制和医疗安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手术室护理员的院感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1我院护理员的现状

各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没有取得三证(毕业证、上岗证、资格证)之前,不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这些人员经医院考核后聘用为护理员。优点是他们具有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培训起来比较轻松方便,在取得三证后经科室考核优先推荐为临床护士,是我院走上护士岗位的必经之路;缺点是待遇低,人员流动性较大,一般一到两年更换,给科室管理和院感控制增加了难度。

2培训方式及时间

制定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内容。护理员入科的前三天,由专人培训,第一周不安排单独岗位,由护理员各岗位人员带教,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每月由专人对护理员进行一次专业操作和理论培训。培训采取现场示范与理论讲解相结合。

3培训内容

3.1人文关怀岗前心理辅导,制定教育对策,了解护理员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便于教育及管理,从职业态度的三个组成方面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进行培训。(1)更新观念,目前从事护理员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加强服务意识,明确职责,有一定的责权范围,使其有主人翁的责任感。(2)融洽护理员与护士的关系,互相监督的同时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3)选择合适的激励机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优先推荐为临床护士。

3.2与手术室相关的院感知识培训医院感染问题是现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等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院感知识培训,使护理员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感染管理规范。如手术室建筑布局及流程;三区划分及各区域的要求;人流和物流的方式;洁污的严格划分等。

3.3法规及规范的培训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

3.4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的培训手术部工作制度;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感染手术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手术部应急预案;接送患者管理制度;预防差错事故管理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液体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手术部清洁卫生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病人交接查对制度;手术部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等。

3.5护理员专业知识培训手术推车的安全使用;手术病人接送中的安全防护及注意事项;洗手刷的处理和准备;手术器械的规范处理;全自动清洗机及超声清洗机的使用;手术敷料的准备和要求;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手术标本的处理和交接登记等。

3.6自身防护知识培训手术室护理员的工作存在着职业的各种危害,如何有效的做好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为避免手术室护理员在工作中被意外伤害,降低血液性传播疾病对其的危害,加强手术室护理员自身防护知识及防护意识的培训更加必要。

3.6.1隔离预防病人的感染途径为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护理员发生职业暴露常见原因多为直接接触、针刺、切割伤以及呼吸道吸入。洗手:洗手是预防接触性传染,职业防护最重要的手段。只要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手部受污染后必须洗手,必要时消毒洗手;去除手套,与病人间接接触后立即洗手;送标本前后,要洗手;处理各类废弃物前后要洗手;处理医疗器械后洗手;当手部无明显污染,或常规洗手时,可采用酒精性无水洗手液。戴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受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接送病人时戴手套;接触了受污染的物品后要更换手套;手套使用后立即脱掉,并即洗手;不同病人间的接触应更换手套;处理手术器械时要戴防水,防穿刺手套;双层手套可以降低暴露风险。戴口罩、防护眼镜、面罩:首先选用适合的呼吸防护用品,同时要正确使用。防止眼,口,鼻黏膜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泼溅。进入工作区域要戴口罩,处理各类废弃物及感染类标本时,要戴防护口罩;处理手术器械时,要戴防护眼镜及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根据工作安排依不同区域,不同工作穿着不同的防护服,不可混淆。遇感染性疾病的病人需要穿特别防护服。新晨

3.6.2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和处理措施处理流程: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进行局部处理,填写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科,传染科就诊,到预防保健科交卡并登记,随访和咨询。立即处理措施:(1)用除菌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除菌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专业技能培训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教师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系统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招聘合格教师、持续且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与保证学生学业成就的强有力支持系统。[1]可见,教师在教育系统中具有核心的作用,师资是教育发展的关键。随着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备受关注,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状况的调查研究就显得迫切了。本研究对河南省5所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改善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意义上的参考。进而从培训方面着手来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进而提高教育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从河南省众多中职学校中选取5所开展重点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69份,有效问卷260份。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在发放问卷调查的同时,还辅以访谈等多种形式。问卷包括36道题,其中前8道是关于个人信息方面的问题,9—22题是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现状的调查,后面14道关于培训现状方面的问题。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假设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成分,编制半封闭半开放式问卷;根据理论构想与问卷调查结果,筛选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成分,采用q分类的方法,对其专业技能因素分类,构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标准,编制正式问卷。

        二、基于数据的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现状

        1.教学设计技能方面

        (1)课程目标确定

        34.9%的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来确定,32.7%的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20.1%的老师根据对口升学要求,11.9%的老师根据岗位要求来确定。这与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不太一致,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种技术人才,应更多地强调对口升学和岗位要求来确定课程目标。

        (2)教材处理方式

        73.9%的老师都选择以教材内容为主,灵活调整,依照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占13.1%,只有2.6%的老师依据自己的考虑确定教学内容。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老师能对教材进行理性处理,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调整。

        (3)对常用的授课方式的调查分析

        中职学校的教师常用的授课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加讨论,而边实践边讲解的比例最低。从中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教师常用的授课方式不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学习各种实用的技术,以便毕业后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技术方面的需求,从而服务社会。故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授课时也应更多地注重实践,在实践中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术。

        2.教学评价技能方面

        对学生和对其他教师教学评价侧重的方面的调查分析(见表) 

         

        在对学生评价时,教师们看重的是日常自己的观察,往往忽略一些新的、全面的评价方式。对其他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则多关注教学效果,即在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3.教学研究技能方面

        (1)对教学反思形式的调查分析(见表)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的教师在教学反思形式上有所不同。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教师主要是教研室成员研讨和自己反思,而大专学历的教师还倾向于比较传统的教学日志。(中专学历的教师调查人数较少,不具有统计分析意义)

        (2)对科研论文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职学校教师己意识到科研十分重要,是显示自身素质及晋升职称的重要方面。以上数据说明广大中职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强烈,写论文的意识已凸现出来,这也是由于各级对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现状

        1.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

        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的调查由数据可知,在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方面专业教学法与实验技能的培训比例差距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中职教师在参加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2.专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形式

        (1)参加技能培训的级别(见表 ) 

         

        从表中看出,48.5%的老师参加技能培训的级别是市级培训,校本培训仅占32.2%,而校本培训是各学校根据学校的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发展起来的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很有帮助,但在调查中校本培训的比例偏低,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2)专业技能培训的评价(如表)

        如表,超过一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对技能培训现状不满意。当问到对目前的培训现状不满意的原因时,没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和培训流于形式呼声最高,比例均为20.3%。培训质量与效果差难以满足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 

        

        (3)专业技能培训的预期(见表)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出,61.1%的中职学校的教师期望最理想的培训导师或授课教师是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这些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熟悉其所教学科特点,能把自己一些成功的经验教给进行培训的教师。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各种实用的技术人才,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中职教师对培训的预期是期待提高专业技能的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一)基于数据得出结论

        1.通过大面积多种渠道的调查研究,使我们对目前中等职业教师专业技能与其培训现状有了较全面的、深刻的了解。结果显示,在专业技能方面,教师处理教材方式灵活,科研意识强烈,但是依然存在众多不足,如教学设计能力欠缺,理论与实践不能进行很好的结合,教学技术能力不足,评价方式守旧等。

        2.也使我们认识到中职教师的技能培训状况不容乐观,与职业教育事业实际要求相距甚远。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培训时间不灵活、培训导师经验欠缺、培训途径单一等问题。

        (二)相关建议

        1.更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观念,提高其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把中职教师视野引向社会经济、行业企业的发展与需求,推动职教课程改革。并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使教师逐渐认识到,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再只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还应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使教学重点更趋于学习者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还应逐步建立完善诸如经费保障、弹性时间、奖勤罚懒等措施以激励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师切实感受到参加培训所带来的益处。

        2.强化培训的实效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

        从上面调查中可以看出,机会少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能外出参加技能培训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不能仅仅依靠县、市组织的一些假期培训及“达标式培训”,除此之外,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如依赖每一所学校自己的力量进行“草根式培训”即“双师徒制培训”:师带徒,徒推师,共进共长。这样,有经验的老师带动新任教师进入实际的教学情景,处理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而掌握先进理念的教师帮助相对保守的教师了解并内化这些先进理念,从而实现共同促进。同时,还要注重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多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培训、教学、研究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2]

        3.完善教师的培训、培养计划并且形成制度

        中等学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现念,不断地吸收、获取专业发展前沿的新的信息,不断地更新和构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迅速捕捉到专业发展的有创意的、鲜活的、有用的信息,形成自己的专业理论系统和专业操作技能系统。有目的地开展教师操作技能展示、说课、汇报课等,这些手段均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深层次了解每位专业课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而通过专业前沿培训、学校集中培训、教师自我培训的多条途径进行,并建立可行、有效的制度,检查教师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其中脱颖而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4.制订培训内容,适当更换培训方式与时间

        首先,培训内容的制订要做到切实的全面化与多样化,且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培训内容应该包括 20%左右的教学理论与方法,30%左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50%左右的企业实践活动。[3]同时应以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作为依据来划分培训层次,以能力为本位来设计教学培训方案,以实体化为手段来完善实践教学,对已有的培训层次做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进度的规划;其次,为减少教师参训与原单位教学管理工作间的影响,将培训安排在暑期或期末进行将会进一步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对于培训模式等的改进,建议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组织部门在组织学员报名前拟定各机构培训具体课程、大致流程安排、培训时间以及培训机构的性质、特色等,让教师在了解相关情况下结合现实选择性的报名,从而有利于提高参训教师积极性,使整个培训更顺利的开展,取得更好的绩效。[4]

        5.精选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担任授课教师

        在调查中发现,61.1%的中职学校的教师期望最理想的培训导师或授课教师是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授课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所以应聘用既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又熟悉中职教育特点,常年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的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来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项目,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

        6.拓宽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与普通高中师资的重要区别体现在其专业能力。然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中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教师还不是主流,因此,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依然是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顶岗实习”对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有较好帮助

        这种方式一般安排在暑期,由学校组织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新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中等职业学校应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实习积极性。由于企业的产品种类、操作规范、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教师的专业基础、动手能力、自身特点也各不相同,常规性、制度性地开展顶岗实习对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很有必要。

        (2)“校内工厂”的教学模式对部分教师有帮助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模拟真实的产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专业课教室改建成“车间”,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学做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对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的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他们努力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技能要求,这对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有较好的帮助。

        (3)“科研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在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性能,与市场、企业近距离接触,可以较好地熟悉设备性能、设备使用、设备维护和设备管理情况,了解正在开发和即将投入使用的新设备的性能,是一种较好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锻炼方式。

参考文献:

[1] mckinsey&company.how the world’s best performing school systems come out on top.london:mckinsey and company[eb/ol].mckinsey.com/clientservice/ 2007.9.5.

[2] 丁俊华,李泽宇.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视窗2007,(8):54-56.

专业技能培训篇6

关键词:技能训练;实训室;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有接近1/4的中小企业开始尝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从2004年4400万亿到2011年的十几万亿的规模,在2012年淘宝“双十一”活动中,仅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9个亿。电子商务市场已经开始步入产业成熟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涌现,人才的需求量剧增,为迎合市场需求,中职学校都竞相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但目前却出现了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而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岗位空缺大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及发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实验实训设施落后等。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明确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电子商务本身是一门新兴的领域,中职普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都在2004年之后。中职电子商务教育,课程的构建大部分是停留在模仿大学学科课程设置,忽略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无法突出中职生的特征。很多学校直到现在,电子商务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群,不能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培养目标。学校提出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很多都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商务”的简单培养模式,形成“模糊的复合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出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又懂商务知识;既能进行系统维护与管理,又能开展网络营销,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的人才。这种目标并不符合目前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要,这是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适应性差的直接原因。

作为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培养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技能突出的实用性人才。

二、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应以技能实训项目为主。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优势主要在于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实践。相对于电子商务本科、专科毕业生作为就业的竞争对象,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更需要突出岗位技能熟练操作,更需要重视实战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课程设置上减少理论课程的安排,中职生在校学习实践短,不可能在学术上有所发展,更应该重视专业技术的娴熟。这种摆脱课程体系模式,采用项目、模块的技能训练能克服他们对中学时的厌学情绪,给他们提供施展他们的长处的平台。

既然中职学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就应该将这些技能训练贯穿到日常学习中,并训练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这样才能突出中职生的优势。要达到要求,需有目标明确的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1、文字录入速度训练

每学期可设置该实训,达标应设置在第三学期,要求达到每分钟80个汉字水平,以后保持在该水平之上。

2、商品图像拍摄及图像处理训练

第二学期开设,学会合理运用光源,按要求拍摄出不同场景的商品,并能准确反映商品的特征。

3、办公自动化能力训练

内容包括办公软件、平面图片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贯穿在校时间进行,几个软件使用要求能达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考试中高级水平。

4、电子商务综合流程实训

第四学期开设,帮助学生梳理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对电子商务流程有个更加准确、感性的认识。按不同角色熟练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三、创建电子商务实训室迫在眉睫

根据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实训课程的要求,学校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迫在眉睫。为满足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需求和实训需求,电子商务实训室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商品图像拍摄实训室

2、电子商务情景模拟实训室

专业技能培训篇7

关键词 学生 技能竞赛 组织与培训

技能竟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快学生成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与手段,也是培养、选拔技能型人才并使之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技能竟赛工作,择机、适时地组织焊接专业学生参加各层次的技能竞赛,取得了一系列满意成绩,同时在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技能竟赛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根据多年的参赛教学经验,把如何组织与培训焊接专业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及对其认识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探讨。

一、对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认识

组织培训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教学工作。之所以它是一项很强的工作,因为它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高度重视是有效参赛投入资金的保证,参赛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只有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参赛培训工作才能做到统一部署和安排,使各项目步调基本一致;只有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培训指导教师与竟赛选手才会有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过硬的技术素养;只有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做到各阶段组织严密、协调得力、大赛准备充分,才能确保培训质量。

(二)担任培训的指导教师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培训指导教师扎实的专业技能是竞赛选手的成功保障。学校要挑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能吃苦的教师担任竟赛培训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其余精力要全部投入到大赛的辅导和培训之中。指导老师从竞赛项目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到参赛选手的培训辅导与答疑解难等方面要付出了大量心血。甚至要为选手编制系统的培训课题,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利用双休日加班加点工作。

(三)竞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心理素质和应变适应能力

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不强,会直接影响比赛进程,甚至导致比赛成绩不理想。在培训工作中我们的指导教师要加强学生心里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做好大赛组织者创新方法的防范和应对。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做保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后盾,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再也难以提高。只有既重操作技能,又抓专业基础才能培养顶级高手。

(四)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

如果学校实训基地的设备落后于竞赛现场的相关设备,也会影响竟赛成绩。由于学校的培训设备较为落后,在日常教学的使用,会导致学生留下了惯性思维,竟赛选手在参加竞赛时避免不了浪费时间去适应与熟悉,因此影响比赛成绩也很难避免。

以上这些因素若任何一个环节掌握不好,做不到位,都会影响竞赛的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都不会取得满意的竞赛成绩。

二、焊工专业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操作过程

(一)根据竞赛实施方案,制定出培训计划

指导教师接到参赛通知培训任务后,要认真剖析竞赛实施方案,分析出题规律,利用最短的时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为什么要培训、培训谁、培训什么、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教师是谁,此外还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效果的评价等内容。

(二)精心组织实施培训计划

为了确保参赛选手的培训质量,要求参赛培训工作必须精心组织,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各项目步调基本一致,各阶段组织要严密、参赛准备要充分。培训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选拔阶段

技能竟赛要做到层层有选拔。竟赛从选手选拔、组织培训、参加比赛等各个环节,都要将技能竞赛与学习技能、岗位练兵紧密结合,将学、练、赛融为一体,不应是就赛论赛,而应是以比赛为契机,提高参赛者技术技能以及指导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

(1)确定参赛初步人选。确定参赛初步人选的人数一般为参赛选手人数的2~3倍。

首先抓住机会,利用课堂课外时间,以“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口号动员学生投入重视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全面参与技能竞赛的活动,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在系部内竞赛中,选拔出技能水平较高且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作为初步人选进行大赛基本训练。

(2)确定最终参赛人选。最终参赛人选的确定,要采用阶段淘汰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通过考核成绩,从参赛初步人选中进行个别淘汰,直到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最终参赛队员。参赛队员一定要有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2.常规培训阶段

常规培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平时实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培训在此阶段培训指导教师要坚持两个“必须”,必须按计划进行,必须培训行之有效的内容,有效避免培训的随意性,有效保证培训的科学性。在常规培训中,每一项操作都要从“规范”入手,没有规范,就没有质量的保证。

3.强化培训阶段

强化培训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团队针对大赛技术文件认真分析研究,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培训。

竞赛就是在比赛中用时间和质量取胜。竞赛实施方案在大赛筹备过程中有时会有变动,所以指导教师要及时关注竞赛的实施方案,围绕竞赛辅导试题进行,学生不再完全以课题进行,要以全面的竞赛技巧和重复的训练为主。合理安排强化内容,注重竞赛技巧的培训。

指导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对竟赛选手从理论和实操两方面给予精心指导,在焊接操作技能中,有很多属于“诀窍”性的知识(手法),只有通过好的教师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地掌握操作技能的“真谛”。

4.模拟考场阶段

模拟考场阶段也就是培训的最后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师团队按考场实景,进行细节上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随机应变能力及参赛经验。通过模拟考场使学生对比赛氛围、比赛设备、比赛细则、比赛节奏等方面事先全面的了解掌握,在比赛时在某些细节上才有机会进一步突破。每个项目从进场到出场间的每个工序以及所需要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训练过程中,在操作细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把握好焊接设备的使用。②把握好焊接规范、焊条的使用量、焊接时间等。③把握好对焊接位置应用。④把握好焊条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校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培-训过程中,目标明确,注重细节,讲究方法,对学生善于因势利导,所以在历次的竞赛中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专业技能培训篇8

关键词:技能大赛;中职服装专业;技能型人才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是教育部为切实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全国技能大赛为标杆,狠抓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培养一大批技能娴熟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提出的中等教育统筹发展指导思想,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技能大赛不仅是中职学校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通过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校服装专业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成绩丰硕,其中参加国赛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省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个的优异成绩。优异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源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另一面离不开先进的培养模式。本文将对我校中职服装专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培训的相关经验进行论述,从而为其他兄弟学校培养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提供借鉴。

一、以学习态度、专业基本知识和实操能力为考核内容,选拔竞赛队成员

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还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特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米卢曾说:“态度决定一切!”对于一个技能竞赛队的成员来讲,学习态度非常重要,因为竞赛队成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经历艰苦卓绝的训练。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努力拼搏、勇于探索、持之以恒、不断奋进的学习态度,是很难坚持走完特殊培训这一艰辛的历程,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所以在选拨竞赛队成员时,应该把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与考察放在第一位。

专业基础知识是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全面提升的基石,是专业水平发展的基础,缺乏坚实稳固的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不但提升缓慢,而且将严重影响技能向技巧蜕进,服装款式设计与制作既需要娴熟的技能,同时也需要富有创意的技巧,技能使构想的服装成为现实,技巧则使现实服装富有创意,换言之,技能赋予服装生命,而技巧则赋予服装灵魂与情感。因此,一件服装要想成为兼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完美艺术品,离不开技能的“成型”,更离不开技巧的“塑神”,而专业基础知识则是技能和技巧成长的土壤。故此,在挑选竞赛队成员时,专业基础知识也变得尤为重要。

实操能力不仅是基于某种理论的应用能力,同时还是基于某行为的模仿能力与创造力。学生从事专业实操活动不但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验和程序性操作,同时也是通过多种技能或技巧的综合运用来制作和完善某种产品。实操是手脑的并用,是专业素养的升华,实操能力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专业素养的综合反映。中职服装专业技能大赛分为创意设计、结构制图、成衣制作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不但是竞“技”,同时也是竞“智”的过程,因此,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必然是专业综合素质非常强的学生。有鉴于此,在选拔竞赛队成员的时候必须把实操能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

二、以参与企业实践为重要平台,全面提升竞赛队指导老师的教学水平

从竞赛规程和每个项目比赛时间来看,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竞赛内容。四小时三十分钟要完成一件女上装短外套的打板及制作,只有达到工厂工人的熟练技能水平才能完成。因此,作为竞赛队指导老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制作经验,而实操经验恰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师所缺乏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是很难教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因为实践技能的传授仅仅通过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借助工序解析与实操技能演示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并深刻理解相关的技能和技巧。鉴于这样一种情况,我校领导非常注重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学校在借助企业实践平台培养辅导老师实操能力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校每年都会分批安排服装专业教师,去工厂实习一个月,并且到知名品牌企业(如:以纯、伊韵儿、松鷹等知名品牌)进行实习和学习。教师进入到服装企业后,在企业资深技师的带领下进行定岗实习,如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则虚心向相关负责技师请教。教师通过有计划地进入到服装企业进行定岗实习与学习,将在企业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及管理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然后传授给学生,从而带动学生实操技能的大幅度提高。

三、以市场为导向,对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

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服装款式呈现千变万化,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难致用”“学无所用”。同时,就中职服装专业技能大赛竞赛内容来看,原有的教学课程结构和相关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新技能提升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置和相关教学内容建设方面,我校服装技能竞赛队辅导老师为突出技能证书考核,促进专业技能教学,开发学生职业能力,创建了“以培养岗位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重点,以综合文化素质为保障”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课程置换方式引进企业先进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接轨,并积极推行“准企业化模式”,在此模式下,实行“项目化、模块化”课程,积极开展各项课程改革,逐步建立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开放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市场需求。此外,在培训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课程市场化”,把企业典型案例引入到课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把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整合起来,建立全程职业指导教育机制。深化课程改革,为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流行趋势为风向标,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服装流行的分析能力

中职服装专业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大比拼,同时还是市场意识和流行趋势把握能力的竞赛,实际上,每年中职服装专业技能大赛都把流行趋势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竞赛的服装款式必须迎合国际流行趋势,并把服装款式是否符合当时国际流行趋势做一个重要权重的评判标准。例如:2011年4月举办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生技能大赛服装专业项目《时尚合体女式上衣款式设计与立体造型》的袖型变款,就是结合当时国际流行趋势而设定的竞赛项目。当时国际市场上流行女装肩部设计比较夸张,将肩部耸立(如图1)。而我们在教学中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普通的衬衫袖及西装袖型基本款(如图2)的结构制图知识,如果在辅导学生练习时,不关心国际流行趋势信息,学生在比赛时照搬书本公式,那么不可能完成比赛项目中袖子结构纸样的制作,因为比赛项目中服装款式是当时最新流行款式,它的袖型比较复杂(如图3),不同于传统服装款式。因此,竞赛队的学生不但要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流行趋势分析能力。

专业技能培训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竞赛机制;激励机制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贯彻国家完善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的工作机制的重大举措,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是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校企合作、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通过技能比赛和活动,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一、构建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制度的指导思想

围绕提升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提升技能大赛与产业发展相同步的水平的工作方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必须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比赛的工作力度,构建完善的技能比赛机制,须重视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技能比赛项目设计应该与岗位技能需求相结合

通过学生技能比赛,不仅检验所学技能知识,还能提升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烹饪专业技能比赛要充分考虑到岗位模块在比赛项目设计中的体现,紧密地与行业岗位的技能对接,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2、技能比赛的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及创新技能的提高

学校烹饪专业技能比赛依据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阶梯层次,通过比赛过程中检验学生的基本技能,检验了学生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团队合作精神。

3、技能比赛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的要求

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师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技能知识从认知到应用再到创新,体现"人人参与"的宗旨。

4、要充分利用学科协会及学习小组的作用

通过学科协会及学习小组的活动开展,确保技能比赛比赛的质量效果。要摒弃为比赛而比赛的错误思想,树立"以比赛带学风"的良好风尚。使专业技能比赛作为教学服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促进校风、学风的作用。

5、应不断总结比赛活动经验,创新工作思路

技能比赛活动的形式,可以参照体育竞赛及趣味比赛的形式。如在"端水"项目比赛中,可以采取小组对抗赛的比赛形式,提高比赛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食品雕刻展台""宴席设计与制作"项目比赛我们采取了以班级为单位,自己命题、自己备料、自己分工、自己完成、统一展评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建立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制度

1、组织保障

在校、系、组三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框架下,教研系充分发挥专业教研组对专业的指导作用,在日常工作计划中有针性地制订比赛活动方案,组织比赛训练工作,并形成一贯性制度。在制度落实过程中,要把项目落实到各教研组,再落实到责任人,同时在学生中进行大力宣传,让同学作好充分的准备,以此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加比赛的动力。

2、制定技能比赛制度

2.1、比赛时间:制定学校技能比赛的具体时间,以保证技能比赛的常效实施。

2.2、比赛项目:

2.2.1、基本技能:刀工、雕刻、勺功及面点包拈基本技法。

2.2.2、综合技能:热菜制作、整雕、拼冷及面点成型。

2.2.3、创新技能:象形拼盘、宴会食雕展台、创新热菜设计与制作、宴席制作等。

2.3、参赛对象:参赛选手的选拔必须从专业班级开始,形成"人人能参与,个个有项目"的氛围。

2.4、比赛形式:全校性的技能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主题技能比赛、学生兴趣小组专项技能比赛。

2.5、实施办法:针对技能比赛项目,各学科协会必须开展集中练习活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综合技能比赛,如"元旦节"专业技能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 专业技能比赛等。

3、活动平台搭建

3.1、技能比赛项目设定要注重专业能力目标的实现。

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简言之,就是烹饪专业学生通过实训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预期能力。烹饪专业的要根据职业岗位技能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研究、设计技能比赛项目,将技能比赛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3.2、技能比赛应覆盖每位专业教师。

职业学校所有专业教师要积极地参加技能比赛活动,以起到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营造学校良好的专业学科研究氛围。使技能比赛覆盖每位专业教师,将参加技能大赛的经历和成绩作为专业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

3.3、学校专业技能比赛应覆盖每位学生。

职业教育是一种"阳光普照"的工程,基于职业学校阶梯结构培养模式,将技能比赛活动过程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历练。

3.4、技能比赛应形成优生高就、业绩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

专业技能比赛,要从班级抓起,从年级抓起,逐级选拔,参加比赛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学校除了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外,还应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以激励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

3.5、技能比赛必须建立科学的项目标准、成绩评价机制。

明确项目比赛的命题、竞赛、评判、裁定、监察等各个竞赛环节的要求,确保比赛项目设计及项目评价的科学性、比赛规则的严肃性、比赛过程的规范性和比赛结果的公正性。切实保证比赛质量,维护技能比赛的良好信誉。

三、比赛成绩评价

职业学校技能比赛成绩评价要将职业规范及标准的内容贯穿于技能比赛成绩评价的全过程。以我校烹饪专业高级工班"宴席设计与制作"项目比赛的评价为例,评价的项目包括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团队配合、操作姿态、职业规范、临场应变等多方面的技能知识内容。

四、建立职业学校技能比赛长效激励机制

采取了教师评价和行业专家评价的"双评价"机制,评价的内容既有技能评价又有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即"双百分评价"。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选手,学校除了给以相应的物质奖励、荣誉奖励、优先择业权等以外,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还应在财政预算计划上给予倾斜,如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励基金、优秀学生创业基金,有效地保证技能比赛机制长效运作。要在就业方面会给予他们优惠和支持,让大家都看到职校的学生也一样可以是"状元",一样能够成功,以此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总之,构建完善的职业学校技能比赛机制,必然对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专业技能培训篇10

[关键词]汽车专业 职业技能 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简称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中等阶段。现在,国家已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入紧缺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重点扶持,该专业也成为许多中等职校的核心专业,并且努力打造使之成为本职校的品牌专业。因此通过对校汽车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能与其他专业老师交流,来共同促进汽车专业建设,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师资队伍得以锤炼,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一、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作为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设置、专业开发设置、实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来探讨存在的问题。

1.程设置和培养规格缺乏中职特色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而目前职业教育课程还是延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技能训练放在专业课学习之后的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这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相违背。与“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是按科类构建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内容都是按科类组合的,按科类组合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适合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不适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有些任课老师就被固定死了,只能带专业基础课,其它课不允许带,造成教师专业能力无法发挥,专业教师在汽车系有实力的局面。

2.专业开发设置方面

按市场需要开发设置专业,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大多数汽车专业在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时,专业先后次序调整上还欠妥,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此外,专业太窄,对已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工程机械等专业进行改进、充实;大力开发交叉专业,对原来没有但目前市场急需或近期需要的专业,一方面创造条件自己上,如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设计制造、数控加工技术、二手车评估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含汽车金融、汽车配件)、焊接技术专业等通过增添设备、培训或引进师资扩大专业。另一方面借助兄弟学校的力量联合办学,如汽车电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等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3.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验实训基础建设,是职业学校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质基础。大部分中职校在这方面还很薄弱,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设施是针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加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训练性实训设施建设,以解决怎样干的训练性实训设施为主。目前大部分中职校的职业教育所需的实训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应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近似对等)高效果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双师素质”的问题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群体结构与个体素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素质”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缺乏稳定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仍不理想,“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其要求尚存在不小的差距,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汽车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提出9 种职业教育“典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院汽车系自身特点,以下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供参考: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对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近几年大幅度增加,要有清醒的认识,可以考虑与汽车制造公司合作,公司的要求和计划,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进入公司工作,施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进一步加快学校办学质量和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快知识的更新步伐,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

2.“2+1”模式

“2+1”模式即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由于汽车专业是一个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因此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上手快、适应性强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以“2+1”模式实施教育教学,是很有效的学习途径。

3.“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校企合作办学;课程与实训有效整合;实训与科研有机渗透;实习与就业持钩。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能较好的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平衡,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和养成适应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一条理想的途径,其中学生必须是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价值中枢,而实训是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三、结论

上述对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及对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介绍以后,可看出我们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更应承担起交通运输行业紧缺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可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在加快职业教育建设步伐我们要抓住大好时机,制定汽车专业的专业开发,设备管理及实训建设等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规划,使汽车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提升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