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浓度十篇

时间:2023-03-24 18:1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血红蛋白浓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篇1

第一:从饮食上加以调理即可,饮食上多吃高蛋白和含铁高的食物就可以,像动物血、动物内脏、黑芝麻、黑木耳等等,炒菜最好用铁锅。

第二: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这种现象是一种贫血的症状,面对这种症状的时候,人们应该首先想到的是用食物来,补充身体缺乏的营养元素。

第三:对于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含铁的蔬菜水果。

(来源:文章屋网 )

血红蛋白浓度篇2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对冠状动脉性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取正常健康人群及冠心病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正常健康人群二者呈显著可比的负相关(P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疾病 胆红素浓度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

包头属冠状动脉性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高发地区,与我们已知与发病有关的高血压、吸烟、饮酒、饮食、气候等因素有关。有报道称,低胆红素浓度在冠心病患者中可视为与吸烟、高收缩压一样具有独立的影响因素,认为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物,可参与抗人体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从而减少粥样斑块脂质含量。

我们对包头地区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病人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做了统计学分析及二者关系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入院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5-75岁,平均62岁。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1]且无脑、肝、胆、肾等方面疾病;对照组80例为本院健康体检人群,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0-55岁,平均47岁。均排除心、脑、肝、胆、肾等疾病。所有受检人员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分别加于干燥速凝管中。混匀后于3000转/分钟低速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分别进行测定。

1.2 仪器与试剂

1.2.1 血清胆红素 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准品:奥林巴斯系统校准物,Cat No:66300。校准物中总胆红素的值可溯源至美国标准物质研究院(NIST)标准参考物质(SRM)916a;试剂:奥林巴斯系统原装试剂,样品线性回归与预期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990以上,批内与批间分别小于9%和11%。

1.2.2 OX-LDL试剂由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3 方法

1.3.1 奥林巴斯生化仪测定胆红素应用的是改良的重氮法,同时做独立的样品空白来消除标本中的内源性干扰。

1.3.2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2 结果

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血清胆红素浓度,具有显著可比性(P

3 讨论

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物,在生理氧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C、E强。胆红素在血浆中与白蛋白结合后,促使胆红素C-10上的氢转化为活性氢原子,极易与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结合,从而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参与维持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2]。因此,胆红素降低、自由基升高将会导致体内氧化能力增强,从而导致大量LDL被氧化。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浓度和冠心病发病率呈反比关系,当胆红素浓度下降50%,发生动脉病变的危险性就增加47%。因此认为胆红素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CHD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体内三分之二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入动脉壁细胞,并带入胆固醇。故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中。胆红素能中断LDL脂质过氧化物增殖链式反应,抑制血浆中LDL氧化修饰,具有抑制OX-LDL所诱导的单核细胞的趋化性,血浆中低浓度的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体内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后,存在于心室肌细胞部位,能阻止该部位产生氧自由基。胆红素在体外能阻止LDL被2,2’-偶氮(2-丙基脒)的双盐酸盐在37℃产生的氧自由基氧化修饰,从而抑制OX-LDL的形成。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炎症反应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降低并导致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LDL被氧化修饰形成OX-LDL后其生物活性发生明显改变,OX-LDL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使其表达细胞粘附分子,促进炎症细胞的粘附和浸润。同时单核(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大量吞噬OX-LDL形成泡沫细胞,而泡沫细胞死亡可增加粥样斑块脂质含量,使斑块稳定性降低。

此实验可证明胆红素是独立影响冠状动脉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因子,认为胆红素具有防治冠状动脉性疾病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防治冠心病的有效物质。但其相互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被揭示。由于血清胆红素检测方法简便、可靠、直观,标本来源方便,创伤小,易于接受。希望通过胆红素的检测可给临床提供更多的判断治疗冠状动脉性疾病的理论依据,及为健康体检中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平均参考范围的亚健康人群提供警示及积极改善的作用,减少或消除产生疾病的痛苦,降低治疗成本及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对低胆红素代谢紊乱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定期检测CHD患者血清胆红素,对评估CHD患者的预后和疗效,从而改善并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价值,如何适当提高CHD血清胆红素浓度可能减缓或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这为治疗CHD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及研究。

参 考 文 献

血红蛋白浓度篇3

[关键词] 血红蛋白浓度;三酰甘油测定;监测变化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c)-069-02

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均衡,健康人群的体检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健康人群的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分析,初步探讨了两者在临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来本院做健康体检的企事业单位职工582例,其中,男性366例,女性216例。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73 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在110~151 g/L,血糖尿糖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健康体检者禁食至少12 h以上,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脂浓度,试剂使用原装配套试剂。使用东亚K-21血球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2 结果

男性血红蛋白不同浓度正常范围的两组人群相比较:所对应的三酰甘油水平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处理,χ2=21.28,查χ2界值表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血红蛋白不同浓度正常范围的两组人群相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χ2=0.88,P>0.05。见表1、2。

3讨论

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它是一种呼吸载体,能把氧从肺运到身体组织,担负重要的生理功能。成年男性参考值:131~172 g/L,成年女性参考值:110~151 g/L。病理性增加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等[1]。而脂类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科学研究显示,三酰甘油高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3]。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诸多因素中占了重要地位,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群中冠心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变化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4-5]。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血清高三酰甘油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衡量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1997年提出血脂异常防治建议[6]。此外,三酰甘油高的危害还包括引发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还能够加重肝炎、致使男性障碍、导致老年痴呆等。研究表明,三酰甘油高的后果还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正常人三酰甘油水平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包括吸烟,膳食高胆固醇和脂肪,高盐摄入,饮酒,不运动,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不科学等。

通过本文对582例健康成年男女的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检测分析,可见男女两组血红蛋白浓度虽然都是在正常范围内,但是,男性三酰甘油检测结果两组却有着极显著性差异。女性两组测定结果差异无著性。由于延边地区男性喜欢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对于血红蛋白浓度在140~173 g/L范围内的男性人群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应该做好疾病的健康教育,使血脂保持一定正常水平之内, 减少或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三酰甘油高的危害是非常多的,不要因为轻度三酰甘油高没有明显症状就忽视了它的存在。男性在检测血常规的过程中,如发现血红蛋白浓度在140~173 g/L范围内,有必要做一下血脂检查。三酰甘油高的后果严重,要想远离,早防早治是根本。血红蛋白在高脂血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丛玉隆,金大鸣,王鸿利,等.中国人群成人静脉血血细胞分析参考范围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01-1205.

[2]陈太照.我院812 例血脂检测结果分析报道[J].检验与临床,2010,48(22):77.

[3]秦军,石作珍.健康人群血脂测定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9(13):1485.

[4]刘军.北京地区自然人群血脂水平分布[J].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21(3):137.

[5]房利民.血脂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实验医学杂志,2008,7(2):81.

血红蛋白浓度篇4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其中,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该类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缺铁性贫血的早期,多为正常细胞性贫血,表现为轻度贫血;随着进展,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出现明显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呈典型的缺铁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诊断

在血常规化验报告上,通过对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解读,就能基本判断红细胞的形态。当这些指标的检测值均低于正常值以下,即可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值得注意的是,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的降低与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一般是成比例的,但是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的红细胞计数减少比血红蛋白浓度的减少相对要少,贫血较轻时红细胞计数可以不低于正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分类

缺铁性贫血 指各种原因使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红细胞的成熟受到影响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临床上此类患者最为多见。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主要是重型β-地中海贫血、轻型β-地中海贫血、α-地中海贫血病。常伴有家族史,患者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铁粒幼细胞贫血 包括多种原因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可分为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和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合理膳食,辅助治疗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健康合理的饮食摄入,不仅能有效改善贫血症状,也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更快地改善症状,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供给高蛋白饮食 各种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再生,都需要依赖蛋白质作为基础,在饮食方面更需要供给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含蛋白质丰富的瘦肉、蛋类、鱼类、乳类、鸡肉、豆制品及动物肾脏等。

血红蛋白浓度篇5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轻度溶血;Ⅷ因子;检测影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7.190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对于临床血液检测质控中严格规定, 无论是全血或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检测中均要求在运输存储待检前溶血率需控制在红细胞总数0.8%以下;不过该质量标准对于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控制要求中却未记录溶血率水平标准[1-3]。为进一步探讨溶血是否会影响Ⅷ因子在新鲜冰冻血浆内的浓度, 本文通过0.01 g/L、0.10 g/L、0.50 g/L、1.00 g/L、2.00 g/L五种不同含量Hb的新鲜血浆标本15份进行不同时间段内研究, 检测Ⅷ因子浓度的变化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依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制备新鲜冰冻血浆, 将明确检测符合该要求冰冻血浆内Ⅷ因子浓度质量控制标准, 且血红蛋白指标

1. 2 仪器与试剂 选择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sysmex-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以及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凝血因子凝固法检测试剂盒(MDC HEMOSTA-SIS, TECO MEDICAL Instruments Production+Trading GM-BH,批号11237812);凝血因子标准品(MDC HEMOSTA-SIS, TECO MEDICAL Instruments Production+Trading GM-BH,批号047B-C08019);APTT测定试剂盒(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批号112170);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试剂盒(北京瑞尔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140421)。

1. 3 方法 取5 ml冰冻血浆样本置于试管内, 先行3000 r/min离心15 min, 弃血浆后将余下血细胞添加5 ml无菌蒸馏水, 一起置入-30℃冰箱中反复冻融3次, 确保红细胞破裂。采取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Hb指标含量, 可选择添加无菌蒸馏水配伍调整血红蛋白浓度, 控制在60 g/L即可, 随后再分别稀释成Hb的含量为30 g/L、15 g/L、3 g/L的标本。

从每个血袋导管留取的FFP各吸580 μl于5支试管中, 再分别加入无菌蒸馏水和Hb, 含量(g/L)为3、15、30、60。标本各20 μl, 则每支待测试管中FFP的Hb含量(g/L)分别为0.01、0.10、0.50、1.00、2.00, 将Hb含量不同的5支待测试管置于25℃常温状态解冻静置, 并在0、1、2、3、4 h测其Ⅷ因子的含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在相同血红蛋白含量血浆在冰冻不同时间内Ⅷ因子含量变化比较 在新鲜冰冻血浆血红蛋白同一指标浓度情况下, 在0、1 h、2 h、3 h、4 h不同时间节点内进行Ⅷ因子检测, 相同血红蛋白含量血浆在冰冻不同时间内Ⅷ因子含量无明显改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相同冰冻时间段内不同血红蛋白含量血浆Ⅷ因子含量变化比较 通过对相同冰冻时间段内不同血红蛋白含量血浆进行Ⅷ因子检测分析, 相同冰冻时间段内不同血红蛋白含量血浆Ⅷ因子含量无明显改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中严格制定了新鲜冰冻血浆内Ⅷ因子浓度必须达到>0.7 IU/ml的质量控制标准, 并对新鲜冰冻血浆的性质有相应要求, 无明显色泽, 无异常蛋白析出或伴有气泡, 液体呈黄色;在《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中虽对血浆Ⅷ因子浓度及性状有着一定要求[4], 但对于不同血红蛋白Hb含量有无影响Ⅷ因子却缺乏相关标准。而在实际血液检测中, 普遍采取的质控方式多选择将含有红细胞或伴有一定程度溶血现象的冰冻血浆进行剔除[5], 这对部分血浆量较少或难以持续采血者来讲有着较大影响。对此本文通过对冰冻血浆各类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及25℃解冻放置时间同时间节点进行Ⅷ因子含量检测分析。

综上所述, 当新鲜冰冻血浆中血红蛋白指标

参考文献

[1] 梁雪开. 新鲜血浆溶血程度对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 广州医药, 2010, 41(1):50-51.

[2] 连晓征, 陈惠民, 刘玲英. 新鲜冰冻血浆轻度溶血对Ⅷ因子测定的影响.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5, 17(5):463.

[3] 邓明扬, 张广森, 李斌, 等.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和溶血参数的动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5, 26(3):163-166.

[4] 张敬宇, 刘芳, 马珍妮, 等.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5(12):1118-1124.

血红蛋白浓度篇6

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其中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RBC)3.10T/L,血红蛋白(HBG)106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8fL,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5.3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89/L,均提示降低。医生诊断为“贫血(轻度)、缺铁性贫血”。晓丽看着这些数字,一头雾水,怎么就贫血了呢?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衡。当我们的身体机能出现问题时,除了血液系统疾病直接累及血液以外,还可以影响全身组织器官,而各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发生变化。

血常规检查又叫“全血细胞分析”,是对外周血中血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是最基础的血液检验,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等。以下是血常规的主要项目: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呼吸载体从肺部携带氧气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部而呼出体外。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的数值大致呈平行的相对关系。所以两者测定的临床意义大致相同。

临床意义:一般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时即认为增多。反之亦然,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女性<110 g/L,即可认为有贫血。临床上还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参考值低限至90g/L;中度,90~60 g/L;重度,60~30 g/L;极重度,<30 g/L。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或减少的原因如下:

2.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血红蛋白浓度篇7

关键词:溶血标本肝功能检验准确性

低渗溶液或机械性振荡等多种理化因素都可引起溶血,由于溶血后的血液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中多种细胞内成分对临床检验的各种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干扰或影响,因此,一直以来溶血都是临床检验科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难以避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为探讨溶血标本对临床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我科在2009年12月对80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不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分别进行肝功能生化测定,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80例于2009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年龄28-49岁,无肝肾功能障碍和血液系统等其他疾病。

1.2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同一时间,采取静脉抽取4ml空腹血,分别注入两支干燥试管中,每管2ml,其中一管离心5min后,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和乳縻血,直接测定;另一管先置-40℃冰箱冻结30min后,待其融化,然后以同一离心方法分离溶血血清再测定。本组血液标本均统一采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测定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本次80例健康人未溶血血清和溶血血清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溶血可使血浆中ALT、AST、TP、ALB浓度增高,使血浆中GGT、ALP、T-Bil、D-Bil浓度下降,与未溶血血清中肝功能各生化指标比较有显著异(P

3讨论

溶血常见原因有机械损伤、化学因素和药物毒性反应等,为避免或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采取设置样品空白等措施减少客观因素的影响,另外,检验医师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溶血标本时,对于溶血严重者应重新取样,溶血轻微时可对结果进行较正[2]。

从本次报道结果可以看出,溶血时肝功能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较正常值显著升高,对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较正常值显著降低。我们分析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有:①红细胞内AST、ALT水平明显高于血浆中浓度,有相关资料显示,红细胞内AST水平高出血浆37倍,所以轻微溶血时就可导致检验结果AST、ALT明显增高;临床上多采用双缩脲法测定血清蛋白,主波长为540nm,而血红蛋白吸收峰为555nm,血红蛋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内源性反应,故测定的总蛋白值偏高[3],球蛋白的结果通常是由总蛋白减去白蛋白,所以球蛋白值往往偏高,而降低了白球蛋白比值;红细胞中ACP是血浆的66倍,溶血时,酸性磷酸酶ACP明显升高。②红细胞膜上有少量ALP,且γ-GT在红细胞内含量低,溶血对于标本的稀释作用大于ALP与γ-GT提高血浆浓度作用,因此,溶血时,血清内ALP及γ-GT浓度不升反降。临床多采用改良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溶血后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Hb)可抑制胆红索与重氮试剂的偶氮反应,破坏反应产物偶氮胆红素[4],使T-Bil和D-Bil测定值偏低。

由于溶血时RBC破裂或其他血细胞破坏,导致细胞内成分释放,对肝功能及其重要生化指标检测产生一定的干扰或影响,尤其血细胞内外浓度差较大且是肝功能重要指标的成分如AST等常会造成检验结果的假象,从而导致临床医生的误诊误断,最终损害直接影响到健康体检者或其他患者。临床采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检查血清标本是否溶血,可对溶血标本有重要的质控作用,避免假阳性或阴性结果的发生。

综上所述,溶血可能影响或干扰临床肝功能检验的准确性,在采集标本至检测标本这一整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各种人为因素引起溶血,遇到溶血标本时,应采取补救措施降低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避免发出错误的检验报告,尽心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溶血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J].中国谋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663-1664.

[2]吴立翔.标本溶血对临床捡验结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5,34(11):1717-1719.

血红蛋白浓度篇8

【关键词】生化检验;糖尿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50-02

1空腹血浆(血清)葡萄糖测定

1.1测定应用空腹血浆(血清)葡萄糖测定临床生化检测常用氧化酶法进行检测,患者在8h以上无热卡摄入,通过血液中的葡萄糖、氧气、水,在氧化酶作用之下,会产生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酸。过氧化氢与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经过催化物的催化作用,生成水和红色的醌亚胺,即Trinder反应物。醌亚胺吸收峰在510mm处,其色泽深浅值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呈正比。

1.2临床价值

1.2.1高血糖症高血糖症指的是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如果出现高血糖,直接导致体内水分缺少,而血渗透压则有所提高,口渴中枢受到刺激致使并发如口渴、多饮的临床表现;因体内胰岛素较少,从而引起葡萄糖无法吸收利用,同时消耗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量变大,最终出现乏力与体重减轻现象。通常高血糖症分为病理性高血糖和生理性高血糖。病理性高血糖因脑垂体、肾上腺机能亢进或各类糖尿病及其他疾病刺激血糖中枢致使血糖升高。

1.2.2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指的是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2糖耐量试验

2.1测定应用糖耐量实验通常被用在怀疑得了糖尿病的人群中运用。饮用适量葡萄糖之后,血糖会随之提高,但不久后血糖就会还原到空腹水平。饮用适量葡萄糖之后,定时观察检测血糖与尿糖饮用适量葡萄糖之后的浓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胰岛素的分泌,这就是糖耐量试验。

2.2试验方法口服法:①试验前天的晚上9点之后到第二天检查前禁食;②空腹取静脉血2ml进行检测;③葡萄糖80g(溶于200-300ml水中)于2-4min内服完,在服糖之后30min、lh、2h、3h各抽静脉血2ml进行检测。

2.2.1结果判断正常为给糖后1/2-1小时血糖浓度迅速上升,2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如果服糖后2小时未降至正常水平,且尿糖阳性,即为糖耐量减低。

2.2.2注意事项①试验前数日病人可进正常饮食,如病人进食量很少,在试验前3天,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可少于15克;②试验前停用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③试验当日应卧床休息,空腹采血,同时留尿标本。

2.3临床价值糖耐量低减者的转归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一种是保持不变,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从多年的临床资料中发现如果对糖耐量低减不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则有10%-20%左右的几率转变成糖尿病患者,因此糖耐量低减人群是出现糖尿病最主要的群体。若糖耐量低减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如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强空余时间的运动、规范作息时间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糖尿病出现。

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3.1测定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Ale)主要是指血红蛋白和血糖两者之间结合而形成的产物,且这种结合过程是不可逆的,同时和血糖浓度发展趋势保持一致,通常保持约4个月,因此血糖浓度就能够分析检测到4个月之前的。该测试能够真实准确地显示出患者最近2-3月的血糖水平与控制效果。

3.2测定方法亲和层析法检测。将血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加到层析柱后,所有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硼酸结合而非糖化血红蛋白通过层析柱可被测量。在加入高浓度也包含顺式一羟基的多羟基复合物,例如山梨醇后,糖化血红蛋白与硼酸的结合被替换而从柱子上洗脱下来。亲和层析法对经翻译以后修饰的血红蛋白和病理血红蛋白的影响相对不敏感。利用亲和层析法,仅能测定总糖化血红蛋白。广泛使用的亲和层析方法,允许用经验算法从总糖化血红蛋白值计算出“标准的HbAlc”。

3.3临床价值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①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②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③指导对血糖的调整;④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⑤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检测意义。

4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4.1测定应用血清甘油三酯(TG)为血脂重要的组成成分,其通常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它的正常值介于0.21-1.76mmo/L之间,然而血清甘油三酯会随着年龄、性别、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出现较大范围的上下波动,特别是那些体重严重超标的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的合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即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合成,二即经小肠黏膜从食物中吸收合成。

血清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CM)中,血清甘油三酯过高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4.2测定方法患者在采血的前一天要避免烟酒和剧烈运动以及改变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采血前的12h患者不宜进食,保持空腹,采血前需静坐5-10min后再进行抽血工作。操作步骤如下:双向针的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在负压作用下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内,每位抽取2份容量为5ml血液,抽血后2h内分离血清,4h内测定。

4.3临床价值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检测结果为升高则提示为患者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需要下一步精确的诊断确诊。

5果糖胺的测定

5.1测定应用果糖胺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在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物质,由于血浆蛋白的半衰期为17天,故果糖胺反映的是l-3周内的血糖水平。果糖胺是血浆中的蛋白质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类似果糖胺的物质,它的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并相对保持稳定,血清果糖胺正常值介于1.75-2.76mmol/L之间,血浆中果糖胺则介于1.45-2.46mmoL之间。

5.2测定方法果糖胺的测定选择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试剂由南京威特曼公司提供。

5.3临床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较短时期内血糖浓度变化的不足。果糖胺的测定快速而价廉(化学法),是评价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一个良好指标,特别是对血糖波动较大的脆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同时也能够对平均血糖水平有更深入的了解。

6结束语

现如今,糖尿病在临床医学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致病原因主要包括有遗传与环境两方面,该疾病负载且治疗难度较大,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统计报道我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仅位于印度之下,对糖尿病控制效果并不佳。因此如何有效诊断和治疗控制糖尿病已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欧阳清,石青峰,刘健,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研究[J].华夏医学,2009,22(3):241.

血红蛋白浓度篇9

关键词:运动性低血红蛋白;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56―04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是限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早期监控和预防该运动性病症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对贫血的直接诊断、鉴别有重要的意义;网织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前身,可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监测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有助于判断红细胞的早期活动度,无疑对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和使用必将使运动性贫血的监测和诊断从成熟红细胞阶段提前到骨髓中的造血阶段,为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完全的安全可行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分组实验动物为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20克左右(表1),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动物许可证编号为SCXKll―00―0010,动物级别:SPF级。

随机、筛选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群(Con group 24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群(Tr group 44只),其中安静对照组群又分三组:安静对照二周组(Con2 group)、安静对照四周组(COn4group)、安静对照六周组(Cor6 group),每组各8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群又分三组:运动二周组(Tr2 group)、运动四周组(Tr4group)、运动六周组(Tr6 group),每组分别为8只,分笼饲养。

实验动物饲料为全价营养颗粒饲料,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京动许字(2000)第015号,含铁量为10~25mg/100g);动物饲养环境温度为23±2℃,湿度40%~60%,分笼饲养,自由饮食、饮水,自然昼夜节律变化光照。

1.2训练方式正式训练前进行一周的适应性运动。训练方式为递增负荷跑台训练(跑台型号BCPT―96型),跑速为30~35 m/min,坡度为0°,起始跑距为300 m,每次递增60 m,一周训练6日,休息1日。全部训练时间为7周。第一、二周:每天训练一次;第三一第六周:每天训练两次。

1.3取材方法每组实验鼠均在末次训练结束后24 h左右用乌拉塔(25%)行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置0.5 mL于采血管中,EDTA―2K抗凝,于4 h内测定。

1.4测试指标及统计方法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相关指标23项采用德国Bayer ADVIA 120六分类血球分析仪测试,测试结果用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水平为P<0.01,实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实验结果

2.1运动二周组大鼠红系相关指标的变化运动二周组大鼠的红细胞及其参数与安静二周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后者,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P<0.05)外,其余指标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运动二周组大鼠的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与安静二周对照组相比,网织红百分数(Retic%)、低荧光网织红百分数(L―R%)、高荧光网织红百分数(H―R%)、未成熟网织红百分数(IRF)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荧光网织红百分数(M―R%)、单个网织红内血红蛋白分布宽度(cHDWr)、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宽度(HDWr)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参数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Retic%、H―R%、IRF、CHDWr、RDWr、HDWr等运动组低于对照组,L―R%、M―R%等指标运动组高于对照组。

2.2运动四周组大鼠红系相关指标的变化运动四周组大鼠的红细胞及其参数与安静四周对照组相比,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GB)等指标水平高于后者,且RBC、HCT、MCHC三者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G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运动四周组大鼠的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与安静四周对照组相比,网织红绝对值(Retic#)、网织红百分数(Retic%)组问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荧光网织红百分数(M―R%)、单个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静组各指标水平高于运动组,其余参数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3运动四周组大鼠触珠蛋白Hp、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FHB的变化 运动四周大鼠触珠蛋白Hp、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FHB与安静对照组相比,组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

2.4运动六周组大鼠红系相关指标的变化 与安静六周对照组相比,运动六周组大鼠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宽度(CH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其它参数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运动六周组大鼠的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与安静六周对照组相比,网织红百分数(Retic%)、单个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m)、单个网织红内血红蛋白分布宽度(CHD-Wr)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未成熟网织红百分比(IRF)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fic#)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低荧光网织红百分数(L―R%)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参数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5运动四周组大鼠触珠蛋白Hp、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FI-IB的变化由表9知:运动六周大鼠触珠蛋白Hp、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FI-IB两指标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前者非常显著性降低,后者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

3 分析与讨论

在运动二周组大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与安静二周组相应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能较好反映此阶段血液系统机能情况: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体积分布宽度、未成熟网红百分比等指标水平提示没有如缺铁、溶血等病理状况,高水平的成熟网红细胞(低荧光网红百分比L―R%)随时成为红细胞以补充机体活动对氧运输等功能需求的同时,中荧光网红细胞相继成熟而使这一现状得以维持;低的未成熟网红百分比提示这一阶段骨髓的造血机能并未较前亢进,结合红细胞和网红分布宽度、体积等参数确定两周低负荷的跑台运动没有能使红系细胞发生从形态学区分的显著变化。二周内大鼠每天运动一次,最后一天的最大负荷为:跑距1020m,跑速30~35 m/min(29~34 min)Bedford等人的研究表明这是大鼠的小负荷运动。

Whiskey(2000)等人的研究认为血液稀释可能是在运动开始时发生,也是运动开始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原因。机体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以增加组织灌注压的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增强以及抗利尿激素浓度的应激性升高,会引起血浆量增多,以增加回心血量满足心输出量增大的需要,但这种血浆量的增加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加率不一致,从而导致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及其它一些指标的变化。Oscai等人(1986)的研究证实耐力训练时血量明显增加。Bartsch等(1998)认为正常的体能锻炼可以导致血浆容量增加10%~20%。基本一致的观点认为,运动引起的高血容量反应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下降是机体对运动适应性的表现。当血浆容量增加,机体可以在大量出汗,体力消耗后还能维持较好的循环容量。血液稀释可以降低血粘度,减少循环后负荷,有利于血液灌注和氧气运输。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下降还可以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加速红细胞生成,维持血液成分的动态平衡。

运动二周组大鼠的运动能力较好,红细胞、血红蛋白、压积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只是均值略低,其余参数组间亦无显著差异;网织红分类参数中,低荧光和中荧光百分比较高而高荧光百分比较低,网红百分比较低,同时,网红分布宽度较低,单个红细胞及单个网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推断:二周大鼠发生了运动应激下的血液稀释,但运动负荷低,血液供氧能力足以满足机体运动的耗氧需求,故网红新生活动并不亢进,红细胞及网红细胞体积均一,只是网红分类参数变动。若运动负荷继续增加,则网红生成活动加强,先后出现网红数增多、网红体积分布宽度增加、红细胞回升,此时运动应激的血液稀释基本完成。若这一过程中营养不足则可能导致贫血。如若缺铁,单个网红内血红蛋白含量及单个红细胞内含量均会降低,前者的降低先于后者提示:运动开始阶段,若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网红体积分布宽度正常,单个网红内血红蛋白含量及单个红细胞内含量正常,网红百分比不变或有升高,则HBC、HCT、HGB下降可能为运动应激引起的生理性血液稀释现象。

运动四周组大鼠的RBC、HGB、HCT三指标非常显著地高于安静四周对照组,在二者生活、饮食完全一致的前提下,运动引起血液学状况的变化。Hp和FHB两指标排除了溶血情况的发生。运动组大鼠第三周起,每天训练两次,跑距每次增加60 m,增大了的运动量使机体能量代谢增加,尤其心、脑和运动的肌肉组织能量代谢需要消耗更多的氧。增加组织氧供量的途径之一即机体内在的调节及反馈调节机制(激素或细胞因子等)如组织缺氧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增多,等人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合成血红蛋白增加,以及向循环中释放红细胞,以增加机体对氧的需求量。综合分析临床用于以形态学划分贫血类别的三个红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可知红细胞数的增加量略高于血红蛋白的增加量,红细胞压积的升高更赖于红细胞数的增加,其它红细胞参数如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等亦表明正常的血细胞铁代谢状态。网红细胞绝对值、相对值及中荧光网红百分比均较对照组低,提示这一阶段红细胞新生活动并不活跃,可以推断骨髓由于运动应激的影响而加快加强的造血反应在满足了机体运动氧需求后已暂告一段落,但较高的高荧光网红百分比提示骨髓新生红细胞活动可能又将有所回升。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警示,因为结合上述情况可以从另一角度说明血液学机能状况开始下降,即从适应到感受负担,逐渐增加的运动负荷已使其血液机能步入良好应激的最高限,即将有一下降走向。换言之,红细胞的发展滞后于网红,提示:运动训练中应密切监测网红的变化,以赢得调整运动负荷和营养干预的先机。

运动六周组大鼠的RBC、HGB、HCT三指标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安静六周对照组,血浆结合珠蛋白(触珠蛋白)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安静对照组,说明运动六周组大鼠发生溶血情况,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运动六周组大鼠红细胞呈偏大而不均一性。临床医学中MCV和RDW同时升高的可能情况为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或白血病前期及新生儿,从网织红细胞及参数的情况看,网红百分数及未成熟网红百分比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且由网红成熟指数的显著性升高这一典型特征,基本可排除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如VitBl2和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而提示可能是溶血性贫血。

运动中多种因素能引起溶血的发生。1964年,Davidson提出机械性溶血学说,认为血液流经足底部血管,足底部不断撞击地面,以及运动时肌肉不断的挤压红细胞,给予其机械性损伤,致使红细胞受到破坏,严重者出现血红蛋白尿。Schmid报道无训练经历的男子在大强度耐力训练中RBC破坏率增加200%。非机械损伤的因素也有很多,如红细胞氧化损伤是溶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运动时自由基生成增加,RBC膜在自由基的作用下可形成脂质自由基,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膜磷脂降解和变异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DuthieGG等研究运动对血液抗氧化水平的影响,与强度和时间均有关;又如运动时体温升高的因素:Kogawa将红细胞悬液放入37或42°的温箱内保存一小时,发现高温环境可以引起细胞内水分的增加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下降。再如运动后乳酸堆积,血液酸化,使氢离子和氯离子进入红细胞,红细胞内酸度增高,则其渗透脆性增加,变形性下降而溶血。此外,运动导致激素代谢失调等。这些变化与运动训练的频率、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六周运动组大鼠最后一天的跑距达到5.76×103 m,机体疲劳,体重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溶血性贫血发生。

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的数目一方面取决于骨髓红系造血,另一方面取决于从骨髓向外周血释放的早晚和快慢,释放的越早越快,血液中的网织红就越多。正常情况下网织红在骨髓中生成后再经三天进一步成熟后才释放入血循环,在末梢血中再经一天,才成为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溶血性贫血时,骨髓中红系代偿增生,网红生成和释放都增快,此时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不仅多,而且在末梢血中的网织红细胞离开骨髓较早,所以更年轻,在外周血中等待完全成熟所需要的时间也比正常要长,网红分类参数中网红百分数、未成熟网红百分数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发生溶血性贫血的六周大鼠其红细胞及网红细胞参数特征为:RBC、HGB、HCT不变或降低,RMI、Retic%、Retic#上升,红细胞及网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RDWr增加。

4 小结

1)运动开始阶段,若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网红体积分布宽度RDWr正常,单个网红内及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CH、CHr正常,网红百分比Retic%不变或有升高,则HBC、HCT、HGB下降可能为运动应激引起的生理性血液稀释现象。

血红蛋白浓度篇10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浓度Hb;血细胞压积HCT;MCV;MCH;MCHC

【中国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67-01

贫血是指在单位溶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贫血按着红细胞体积大小可以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指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以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胞内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的巨幼改变)和恶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主要是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小细胞性贫血主要是指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缺铁或者铁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形成的贫血)。血常规检测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其中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压积是诊断贫血的必要指标,而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皮克(pg)为单位)、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系指每升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得,主要测定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即RDW-CV来表示[1])是判断贫血类型的相关参考指标。本文通过血常规和贫血检测的联合检测的研究,不仅可以诊断贫血,判断贫血的类型,还可以鉴别贫血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牡丹江红旗医院检验科所做贫血检测(包括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的患者资料,每一个患者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测。通过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压积进行贫血的诊断;通过MCV、MCH、MCHC进行贫血类型的鉴别,结合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的水平判断引起贫血的原因。

1.2 方法:贫血检测采用静脉非抗凝血血清,用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血常规采用静脉抗凝血(EDTA-K2抗凝剂),用血细胞分析仪法,各种检测均按照标准SOP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操作。

1.3 仪器和试剂:美国雅培I20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及相关试剂、日本东亚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及相关试剂。

2 结果

总计统计196名患者贫血检测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其中有164名患者贫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任意一项低于参考值低限),16名患者正常。将164贫血患者按着MCV值分为三类,分别为大细胞、正细胞、小细胞;按着MCHC分为高色素、正常、低色素;按着RDW-CV%分为均一、非均一。单纯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异常的贫血统计数据如表1,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异常复合异常的贫血统计数据如表2。与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异常有关系的贫血患者有103粒,占62.8%,与此三项无关的贫血患者有61粒,占贫血患者的37.2%

3 讨论

食物中的铁主要以Fe2+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进入肠粘膜细胞的Fe2+被氧化成Fe3+,其中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去铁蛋白结合,形成铁蛋白(ferritin)暂时保存在肠粘膜细胞中;另一部分与细胞浆中载体蛋白结合后移出胞外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将铁运送到需铁和贮铁组织,供给机体利用,未被利用的部分则与去铁蛋白结合而形成铁蛋白,作为贮存备用铁。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浆减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文统计铁蛋白异常的贫血患者有85粒,占本次统计的贫血患者的51.83%。其中铁蛋白升高的贫血患者34粒,占20.73;铁蛋白降低的患者51粒,占31.1%。

叶酸经叶酸还原酶的还原作用和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后变成四氢叶酸,后者是DNA合成过程中必需的辅酶。因此,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都可致四氢叶酸减少,进而引起DNA合成减少。幼稚红细胞内的DNA合成减少使其分裂和增殖时间延长,导致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浆(血红蛋白的合成不受影响)的发育,使红细胞的胞体变大,形成巨幼红细胞。由于红细胞生成速度慢,加之异形的红细胞在骨髓内易被破坏,进入血循环的成熟红细胞寿命也较短,从而造成贫血。我们测得这三种指标用的标本都是血清,而叶酸主要存在红细胞内,因此血清叶酸检测和红细胞内叶酸检测有一定差距,红细胞内叶酸能更早的反应叶酸缺乏状况。叶酸异常的贫血患者有7粒,占本次统计的贫血患者的4.27%由于实验方法学的关系,血清叶酸增高不能够直接测定出来,因此没有叶酸增高的贫血患者。维生素B12异常的贫血患者有35粒,占本次统计的贫血患者的21.34%。其中维生素B12降低的患者22粒,占13.41%;维生素B12升高的患者13粒,占7.93%。

由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和患者贫血关系最密切的检查是铁蛋白,其次是维生素B12,最后是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