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册资本十篇

时间:2023-04-04 03:48:35

公司注册资本

公司注册资本篇1

1、股东会决议。

2、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3、通知或公告债权人。

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4、办理减资登记手续。自登记之日起,减资生效。

【法律依据】

公司注册资本篇2

(兰州大学 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新《公司法》将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了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门槛。文章通过对新《公司法》改革最低注册资本制度这一内容进行解读,分析改革背后的原因,并对为保证改革后新法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哪些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公司法;最低注册资本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68-03

一、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制度设计初衷

公司的资本,是在公司章程中所确定的,由股东认缴并且经过公司登记注册的股本总额。它由股东或发起人出资,并转移所有权于公司,经过登记机关注册登记而具有公示效力,成为公司独立的法人财产,是公司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保证,也是公司组织经营的物质基础和信用的表征[1]。最低注册资本是由法律强制规定的公司在登记注册时不得低于某一注册数额的注册资本限额。由于它是由法律强制规定的,股东或发起人成立公司时必须缴纳的最低资本数额,所以如果股东或发起人缴纳的资本数额达不到法定标准,就不能得到成立该公司的准许,也就不能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

我国《公司法》从平衡投资者(股东)与债权人两者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经济的稳定与安全,为了给予债权人最低限度的保护,规定了最低注册资本制度[2]。具体说来:第一,基于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公司股东仅在个人认缴的出资范围内对债权人承担有限责任。因此,公司法在对股东的权益给予了保护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最低注册资本制度便是出于这种考虑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因为当在股东受益于有限责任制度而有效的规避了市场的风险时,最低注册资本制度为公司债权人提供了物质担保,为债权人提供了最低限度的保护,不至于将市场的风险转移到债权人身上。第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渐完善,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安全设立及运行对经济秩序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最低注册资本制度为设立公司设置了最低准入门槛,旨在避免投资者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为盲目设立公司,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经济效益不好,就会威胁损害到了债权人利益,公司的歇业和破产等现象也将会引发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引起经济的震荡。同时,规定最低准入门槛也为了防止不法分子以欺诈的方式设立公司行为,破坏经济秩序,“皮包公司”即是典型[3]。以设立公司名义进行各种诈骗和投机活动,因其设立的公司是个空壳公司,没有物质基础的保证,就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一旦出现经济纠纷,便难以解决,从而引起经济混乱的局面。

二、最低注册资本制度的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这一经济主体形式也日趋发展成熟。实践中,最初的制度设计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最低注册资本制度的改革条件也日渐成熟。最终,2013年12月新公司法修改草案获得通过,新《公司法》出台。新《公司法》对最低注册资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引发了笔者对最低注册资本制度的反思。笔者认为,最低注册资本制度有如下几点不足之处:

(一)最低注册资本制度难以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

公司注册资本是公司成立时依照法律规定注册登记的资本。公司一经获准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这一数字便实现了它的意义。然而,它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因为公司成立后,在运营过程中,注册资本这个数字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公司运营时的资本。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则可能其设立时的资本已然耗尽。司法实践中,就发生有很多注册资本雄厚的公司不能清偿债务,致使债权人利益受损的情形。究其原因,就是在于注册资本只是一个静态的数字,无论注册时资本有多雄厚,如果效益不好,长期亏损,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空壳公司。事实上,对于债权人来说,债权担保主要依靠的是公司的真实资产,而非公司注册成立时这个静态的注册资本[4]。所以如果公司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而被申请进入破产程序,公司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再清偿劳动债务后,所剩财产通常不能完全清偿公司债权人的普通债权。此时,资本的担保功能实际上并未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由于人们注重资本重要性的传统观念,易将资本与公司的实力联系起来,导致公司过分强调注册资本,进而引发了虚假验资,出资后又抽逃出资的情形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和债权人的利益。

(二)抑制了投资者投资创业的热情

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应该是一种公平竞争、有活力的投资创业环境。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加入,便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有新的企业产生,新的竞争对手的加入,参与到激烈的竞争当中,形成生存的压力,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制度为设立公司设置了最低准入门槛,这使得有一定资本,但不够最低注册额的小微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等被拒门外,他们不能够凭借成立公司这种以独立财产承担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参与市场竞争,因而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4]。他们只能以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等以合伙财产或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的方式参与竞争,加大了他们的风险,抑制了他们投资热情,这与鼓励投资兴业的理念不符。

(三)“一刀切”的法定注册资本额难以做到科学合理

确定最低注册资本额的难度很大,这个数额的确定很难做到科学合理。确定的最低资本额数额过高,等于为中低层经营者设置障碍,不利于鼓励投资兴业,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确定的过低,又与制度设计旨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一初衷相违背。事实上,由于经济环境,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很难找到一个通行全国的科学合理的最低注册资本额。正如美国学者汉密尔顿所说:“任何关于最低资本额的规定都是武断的,也不能对债权人提供有意义的保护。”[5]尤其作为一个“一刀切”的简单数量标准,最低注册资本限额没有考虑到特定业务对资本的特殊要求而显得过于僵化,不能适应现实中种类繁多的公司。如一些从事高科技的企业,他们主要依靠的是人才和技术,通过操作几台计算机或实验仪器就能运营,不需要高额的注册资本。如果设置过高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对这类企业来说,无疑是给他们设置了不必要的门槛,得不偿失[6]。

三、改革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2013年新《公司法》改革,取消最低注册资本制度,旨在给投资者松绑,激励他们的投资热情,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但是,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很多路要走。新《公司法》规定资本采取认缴制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后,为避免公司股东利用这点,认缴较低的公司注册资本借公司独立人格滥用公司信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也为了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护,寻求投资者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的平衡,达到新《公司法》的预期目的,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7]。

(一)完善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又称为“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是指为了制止控股股东滥用公司独立法人格,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债权或公共利益承担责任的一种制度[8]。新《公司法》取消了注册资本限额,放宽了市场准入。如果不法分子利用无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和人格否认制度逃避公司债务,或在资本积累不充分时虚报注册资本成立公司进行交易,损害债权人利益,或出现债务人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有明显以不合理低价卖出及以不合理高价买入的交易行为时,就要充分发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作用,对股东进行连带追偿,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我国原有的公司法并没有规定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可以适用人格否认的情形时,因为于法无据而束手无策。2005年我国出台了第二部公司法,该法规定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对其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的运用还不十分成熟。因此,在2013年新《公司法》修改,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制度后,但还需要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需要详细规定该制度适用的条件和具体情形,以弥补司法实践中难以应用的不足。

(二)建立注册资本担保制度

新《公司法》规定资本采取认缴制,而且可以分期缴纳。这有可能导致公司股东怠于履行出资义务,危及公司资本充实。因此,有必要建立注册资本担保制度。在股东认缴公司资本并承诺以分期缴纳的方法履行出资义务,对于其还没有缴纳的资本,要求其提供相应的人保或者物保。以保证如果到期其没履行出资义务,债权人可以对担保物优先受偿,或者要求保证人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借助担保制度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9]。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担保法解释中规定,保证人为注册资金提供保证的,在资本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为注册资本担保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司法解释并不是强制性规定,意味着只有在当事人对出资人提出担保要求的情形时才适用。因此,建议在《公司法》中确立注册资本担保制度,规定如果股东对认缴的注册资本实行分期缴纳,对没出资的部分必须提供相应担保,以便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三)建立并完善信用体系

新《公司法》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制度,简化登记事项和文件,降低了公司设立门槛。为了避免放宽准入后,公司股东借公司独立人格滥用公司信誉,进行欺诈,损害市场经济秩序,造成混乱局面,就要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改革。具体说来:第一,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企业的登记备案、财务报告、资本充实程度、资格资质等企业的有关信息在系统上予以公示,供个人及其他单位查询,以便及时全面了解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第二,建立相应的信用预警及惩戒制度,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一旦企业的经营状况或信用出现异常,要及时公布。对有不诚信经营或违法行为的企业,将其列入“黑名单”,并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增加企业失信成本。第三,强化高管人员的守信义务。公司高管是公司的管理者,公司信用能否良好,取决于高管是否有责任心,是否有守法意识。强化高管人员的守信义务,使其尽职尽责地管理公司财产,以保证公司财产保值增值。如果其违反守信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构建监管新模式

新公司法取消最低注册资本制度后,将给与公司的成立与发展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是完全的自由必定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政府监管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新的挑战,政府应转变管理理念,构建监管新模式。首先,政府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在新公司法此次修改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市场主体长期被行政机关管理,自我约束意识差。新公司法改革取消了对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对市场主体的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政府的监管也是如此。先前工商监管部门的职能偏向的是事前管理,规定成立公司注册资本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限额,这多少有些“官本位”感觉,但是新公司法施行后,其职能将更注重事后监管。因此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厘清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关系,让市场这只“看不清的手”自己予以调节,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予以适当配合。政府在公司资本运营过程中,灵活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进行综合监管,在动态中将公司的真实情况及时予以公布,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次,政府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这需要政府加强宣传与引导,转变市场主体的观念,提升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和信用[10]。再次,政府要严格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市场主体,严格进行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前公司法的部分规定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最低注册资本制度便是其一。只有不断革新,才能够使法律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瑜.商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29.

〔2〕郭富青.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理念与功能的变革[J].法商研究,2004,(1):8.

〔3〕乔新生.注册资本制度改革是否催生皮包公司[EB/OL].新华网,2013-11-6.

〔4〕Harry Q Hen,John R.Alexander.Law of Corporations.St Paul: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83.39.

〔5〕[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公司法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7.

〔6〕陈海疆.平衡于市场效率与交易安全之间[J].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3,(7):17.

〔7〕王林清,顾东伟.新公司法实施以来热点问题适用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158.

〔8〕彭璐.论我国公司注册资本制[J].财经视点,2009,(2):63.

〔9〕窦洪静.论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废除[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51.

公司注册资本篇3

关键词:注册资本;实缴制;不足;完善

一、新《公司法》所修改的重点

(一)注册资本制从实缴制修改为认缴制

实缴制就是公司在设立时发起人(股东)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缴纳注册资本。认缴制则规定发起人(股东)在设立公司时需要预先设定自己公司的注册资本,提出缴纳的方式和期限就可以满足设立公司时的资本条件。

实缴制和认缴制都有其利弊,根据不同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程度有着各自的作用。修改之前的注册资本实缴制硬性规定了公司的注册资本,确保了交易安全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但是实缴制往往会限制注册资本这一部分的资金导致资本闲置,也可能法律设定的门槛过高,使得不少没有资本的人无法成立公司进行民事活动,不利于经济的繁荣。认缴制则简化了设立公司的条件,放低了对于设立公司时资本上的要求,而且不会导致资金的闲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认缴制不足之处在于许多人担心目前社会整体诚信状况不好,有人会借这一规定低成本的大量注册公司,扰乱正常的交易秩序①。

(二)取消了验资程序

验资程序是实行实缴制的必然,验资程序是对发起人(股东)出资的最后监督和确认,是设立公司前法律上的最后一道关口。实缴制引入验资方,有了第三方的监督和审核,相对而言公司资本会落实得比较到位。一方面,实行认缴制后,验资程序则失去了用武之地,一切都要靠各出资人的自我约束,没有了第三方机构的督促,出资行为成了发起人(股东)的合同行为,这是与实缴制彻底不同的地方。另一方面,取消了认缴制,设立公司的手续也简化了不少,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公司设立时的支出②。验资程序费时费力,还要引入第三方来进行审核,依旧不能避免虚假验资报告等情况的发生,取消掉有利于整个商事行业的发展。

(三)取消了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

修改前的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修改前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法定的最低额,如果达不到相对应的金额则不能设立公司。这一点限制了民事主体创业的活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这个规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可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它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且实缴制也不能避免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的现象,相反还提高了创业就业的门槛。

二、我国新《公司法》中注册资本制修改的意义

(一)鼓励个人创业,减轻就业压力

以往认缴制和法定最低注册资本制要求,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这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门槛较高,而且创业初期,资金的需求本来就大,却要闲置3万或者10万元资金,毫无疑问会限制公司的发展。取消这个规定,最直观的就是公司注册的数量提高,创造了不少的就业岗位,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

(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公司设立成本。

公司种类和数量的增多,无疑是市场经济繁荣的体现。市场经济则是将各种资源合理调配,使之充分利用。新《公司法》的修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取消了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额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应硬性限定,公司需要多少注册资本,就应当实际的缴纳多少,让人们把有限宝贵的资金分出一部分来从事没有必要的程序上的步骤。公司的设立是否简单易行直接关系到民事主体参与度,减少了资金的闲置和验资程序,同时也会降低公司设立时的成本。

(三)符合时代趋势,彰显社会进步。

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变为认缴制并非我国原创,而使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自然而然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注册资本制度也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由法定到约定的过程③。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历一个过程,注册资本实缴制可以说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强调国家干预。此次修改法律把实缴制变更为认缴制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还将放开更多的方面完全由市场主导。社会的进步并非是一枝独秀,与注册资本制相应的制度建设例如社会信用评价制度、公司重大信息披露制度等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十以来要求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很好的落实了中央的要求,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三、新《公司法》修改后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资本注册认缴制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

公司资本注册认缴制之规定引发了不少人担忧,他们认为既然国家不限定成立公司的资本要求了,那么“一元公司”如果大量出现,不诚信的市场主体会利用公司破产制度来牟利,损害债权人利益。此类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在注册资本实缴制的时候,就有人设立空壳公司,用虚假合同来做生意,骗取债权人的资金。由此可见,不论是认缴制还是实缴制,此问题都是可能存在的,不同的是在实缴制下,是国家法律为投资者设立了一道关口,帮他们审查公司的资产状况。在认缴制下,则是由投资人自己来审查公司资产状况,投资者需要尽到更多的注意义务才能避免风险。另外,这也对市场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诚信要求,即不得借认缴制设立公司从事与其资产水平不符的业务。有的国家就认为一个公司如果从事与自己资产不符的业务,就是恶意的,不能适用破产清算后免除股东责任的规定。

目前我国对于债权人的保护还在一个探索阶段,并没有详细的规定,例如,公司已到破产之际,部分股东以未到出资期限为由拒绝出资,此时是要求股东出资还是申请破产则没有详细规定,在实践中就可能造成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取消实缴制,实行认缴制并非否认发起人(股东)的出资义务,仅仅是改变了出资的期限和金额,由以前的法定变为约定,更加符合民商事法律中意思自治的原则,而发起人的出资义务本质上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④。

(二)市场主体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既然法律规定公司设立时采用注册资本认缴制,那么公司的章程就应当详细的规定发起人(股东)出资的金额、期限以及到期未按照公司章程出资的违约的责任,并且将公司的章程采用特定的办法披露出来。在我国公示、登记等都可以作为披露信息的做法。在认缴制下,市场主体想要取得相对人的信任,就必须要主动采取诚信的方式公开自己的一些重要信息,例如资产、负债等,而且这些信息要有据可查,每一次变动都要清晰记录在案。相信真正想要从事商事活动的主体一定可以做到这些基本信息的公开披露,而那些虚假出资和恶意高估资产的公司,也肯定逃不过市场的规律,不会给他们多大的存在空间。

目前我国的市场主体信息披露制度仍不完善,没有统一的机构来管理这方面的事务,市场交易相对人仍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确保市场主体自己所披露信息的准确程度。

(三)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制度不完善

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是个大工程,是在社会治理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上才能实行,目前我国仅在一些重要的领取设置了此方面的规定,对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失信情形则无明确的规定。例如:针对于目前少部分人利用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设置一个十分长的出资期限,然后从事商事活动,应当认为这是一种恶意的,失信的行为,应当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市场主体利用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犯罪有了可乘之机,全国范围内并没有相关的统一机构来管理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和责任追究,容易产生跨地区、跨省范围的巨大案件。因此跟注册资本制紧密相连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制度应当迅速建立起来。

四、新《公司法》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对公司成立之后的监督管理

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实质上是法律作用的延后,即公司成立之后法律才开始有较多的规定,因此更加细化新《公司法》就成了当务之急。应当限定资本缴纳的期限,将出资义务限定在发起人(股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时间内,避免发起人(股东)恶意利用一个十分长的期限来逃避其出资义务。同时应规定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的制约程序,其他履行了出资义务的股东有权利对未履行义务的股东有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⑤,并且同时要对外承担连带责任。这样的规定能够使得公司在成立之前,各发起人对于其他人有足够的了解才进行下一步的投资,从而避免恶意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要把新《公司法》跟《破产法》等相关法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从公司的设立到破产都有一套相应的规定,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繁荣。

(二)设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披露管理机关

信息披露对于交易相对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国家有义务设置统一的商事信息披露管理机关,以保证交易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具体而言,披露的信息应当是客观、真实、重要的。首先,公司的股东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肯定要有,与注册资本认缴制相关的是公司章程规定的认缴金额,还有公司股东实际认缴情况,也应该让相对人可以了解到。

注册资本认缴制必须跟信息披露制度结合起来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服务,不然的话会起到反作用。交易相对人不清楚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就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市场主体无人监督,自行披露重要信息,也会导致市场混乱,使得披露重要信息失去公示的作用。认缴制需要信息披露来实现其意思自治的目的,实行由市场主导的方式来促进交易市场的繁荣,这就可以看出重大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要使得每条信息都有据可查。

(三)健全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是认缴制的补充,它可以使得恶意注册公司的人无法再次从事相关行业,并且威慑想要利用认缴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人。信用评价体系可以应用到银行、金融、贸易等许多的方面,它的建成一定可以使得认缴制更好的发挥作用。目前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它是零散的,不统一的,必须要在段时间内完成这个体系构建,否则注册资本认缴制只是一个独立的,没有任何保障的制度,很可能失去它原有的立法目的。

注册资本认缴制以及一系列的修改表明了我国商事法律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趋势后面任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公司法》激发了人们创业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市场主导的经济才刚刚开始,健康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仍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注释]

①李映谷:新《公司法》之注册资本制度改革【J】,载《企业技术开发》2015年08期,第67页.

②国佩佩:浅析新《公司法》中注册资本制度改革【J】,载《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15期,第84页.

③赵旭东:资本制度变革下的资本法律责任――公司法修改的理性解读【J】,载《法学研究》2014年05期,第18页.

④赵旭东:资本制度变革下的资本法律责任――公司法修改的理性解读【J】,载《法学研究》2014年05期,第18页.

⑤李明辰:浅析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公司法》修改的理性分析【J】,载《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8期,第42页.

[参考文献]

[1] 王娓:试论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载《兰州教育学院报》2015年09期.

[2] 国佩佩:浅析新《公司法》中注册资本制度改革【J】,载《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15期.

[3] 李明辰:浅析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公司法》修改的理性分析【J】,载《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8期.

[4] 郭松:浅析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度下债权人的利益保护【J】, 载《中国商论》2015年14期.

[5] 唐小玲:新《公司法》注册资本制度下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J】,载《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12期.

[6] 李映谷:新《公司法》之注册资本制度改革【J】,载《企业技术开发》2015年08期.

[7] 邓书琴:从“一元公司”看我国注册资本制度【J】,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公司注册资本篇4

虚报注册资本的行为是违法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公司注册资本篇5

摘要: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取消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和验资程序,将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这符合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在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解决。本文主要针对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带来的债权人、交易相对人风险增加问题和企业信用体系完善问题加以讨论。

关键词:公司资本制度;认缴制;实缴制

一、对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认识

(一)公司资本制度的概念

根据各国公司法的规定,理论上将公司资本制度非为三类:法定资本制度(实缴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度(认缴资本制度)及折衷资本制度。法定资本制度是指必须足额缴纳法律规定的注册资本数额才能成立公司。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资本为实缴,公司诚信是由看得见的资本作为担保。但是这种资本的缺点在于:首先成立公司的门栏较高,不适合小微企业、新兴企业的发展。其次,公司未开展经营就存有大量资金,可能会导致资金闲置。授权资本制度是指:根据法律授权,公司在章程中约定注册资本,股东在成立公司时只需认缴一部分即可。剩余部分由董事会负责筹集。授权资本制度成立条件相对于法定资本制度来说相对低一些,公司董事会也可以根据市场及公司运作情况来决定发行公司资本。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缺点:容易产生投机和欺诈行为,不利于交易相对人的交易安全。折衷资本制度的产生,是基于上述两种制度各有优缺点,于是取长补短之后,折衷资本制度产生。

我国1993《公司法》采用法定资本制度,2005《公司法》采用折衷资本制度,允许注册资本分期缴纳。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取消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和验资程序。因此,新《公司法》的在折衷资本制的基础上,又偏向授权资本制。

(二)新《公司法》上的注册资本认缴制度

注册资本认缴制是登记机关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不对实收资本进行审查和登记。①新《公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它的实施是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公司资本制度的首要价值目标从保障安全向增进效率转变。

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公司交易相对人的风险问题

《公司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后,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使得公司设立的程序大大便捷,极大的方便了创业者投资开公司,可是,不可避免的是公司交易相对人的交易风险就被提升,因为交易相对人对与自己交易的对象并非十分了解,与此同时,注册资本的认缴制度又使得交易相对人缺乏公司真实实有资本的保障,将致使公平交易前提要件(必要信息充分获取)的缺失②。

(二)配套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完善问题

1.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存在漏洞。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但是该系统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公布信息不全面。通过输入企业全称,可以查询到该企业的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但没有全面反应公司主体人格品质的整体信息。其次,更新速度较慢。在该系统,无法看到企业信息更新动态。最后公众无法参与监督,该系统是单向的,只有企业向公众公示,而公众无法对所看到的信息或者所了解的请况进行一个反馈。

2.企业年度报告未完全发挥作用。企业年度检验是企业登记机关依法按年度根据企业提交的年检材料,对与企业登记事项有关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的监督管理制度。但在实践中,企业在年度报告无法完全反应问题,主要是其内容为基本内容,而其他重要情况的信息,如公司注册资本、公司的履约、违约等反应诚信方面的信息未公布。

三、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完善措施

在认缴制下,交易相对人只能凭借会计报表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材料了解公司的实收资本状况,从这一层面上讲,认缴制的便捷与低成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保护债权人利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保护他们的利益。

(一)建立保证有限公司,以股东对公司的担保,来增强公司的信用度

保证有限公司,又称担保有限公司,可以说它是一种介于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公司之间的公司。股东的责任不仅是向公司的出资额为限,而是以他们已做出的保证在公司清算时向公司承担提供资产的数额为限。

从债的担保角度分析,保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特殊的人保形式③。实质上是公司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提供保证,一般的保证是由第三人为公司提供保证,而在保证公司中,是由公司股东对公司承担保证责任。既解决了债权人和交易相对人的后顾之忧又为公司赢得了更多交易机会,有助于树立公司形象。

(二)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合理运用

注册资本实缴制度的取消,使得债权人以股东出资不实等为由来追究股东责任的法律依据消灭,那么,如果出现股东企图通过高额注册资本来获取公司的信用,但又由于股东出资不足,导致公司净资产明显少于注册资本数额,从而造成债权人利益损失的,债权人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呢?此时,债权人可以合理运用《公司法》关于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是我国《公司法》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概述。运用该规定来追究股东出资不实责任需注意:债权人的利益受损是因为公司资本不足,而公司资本不足主要是由于股东出资不足造成的。例如实践中,股东通过认缴高额注册资本吸引他人与自己交易,却隐瞒公司实际的资本状况,订立与自己公司能力不符的合同,造成交易相对人利益损失的,交易相对人可以运用该规定追究股东责任。此时,股东的有限责任被打破,应当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三)建立完善的公司信息公示和监督体系。

1. 完善公司信息公示体系。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已经建立起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调整,应重视公示信息的完整性,不仅仅有公司设立登记信息和年度报告信息,还应有公司注册资本增减等动态信息。只有保证公司信息的全面性、动态性、真实性才能发挥公司信息公示体系的作用。

2. 重视监督公示信息的真实性。首先,信息公示系统必须建立便捷的信息反馈功能。通过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发现公示信息中有不真实情况的,可以及时反馈。其次是政府对反馈信息的处理。政府可以联合工商、税务由各部门派专人专门负责处理公示系统公示信息的审查,将处理意见公布网上。

四、结语

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是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公司资本制度的首要价值目标从保障安全向增进效率转变,随着我国相关立法的进一步细化,公司信息公示和监督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诚信社会的进一步建立,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会给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旭东.资本真实与验资存废(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7):14-15

[2] 甘培忠,周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之语义释疑及制度解构(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5):8-12

[3] 陈海疆.平衡于市场效率与交易安全之间关于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7):16-20

[4] 肖建民.英国公司登记注册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2):31-33

[5] 闫永兰,郑冠芳.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4(23):84

[6] _赵旭东.资本制度改革与公司法的司法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4-2-26(7)

[7] 吴爱红.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后公司登记中存在问题及对策(N).江苏经济报,2014-6-27

注解:

① 于春露:《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及其影响》,载于《中国城市金融》2013年第6期,第20页。

公司注册资本篇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经验表明,改革就是要激发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新兴生产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大批海归及大学生创业企业,没有厂房、土地,没有多少固定资产,但这些企业有智力、有创造性,他们代表着新兴的生产力方向。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建立高效透明公正的现代公司登记制度,是新一届政府转变职能总体部署和改革方案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

二、新《公司法》对注册资本的相关规定

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是工商登记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本次《公司法》对注册资本的修改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二是取消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出资的规定,转而采取公司股东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期限等;三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对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另行规定的以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以及货币出资比例。

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对注册会计师、律师行业有着重要影响,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工商部门就不再收取验资报告,对企业而言,就会省了验资这部分成本,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将大量减少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本收入。实收资本是公司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认股人实际缴付的出资总额或股本总额,对于实行分期缴付的有限公司和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实收资本是指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实际缴付的出资总额,在缴足前,实收资本低于注册资本;一旦对认缴的全部出资缴足,则实缴资本与注册资本相等,这些问题都是企业会计应该要搞明白的。

三、注册资本实缴制度改为认缴制度的必然性

(1)我国现行注册资本制度将注册资本作为法人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和履行债务的基本保障,注册资本被赋予经营活动的基础、公司实力的证明等多种功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注册资本制度问题也逐渐突显。一是公司的信用基础是其资产而非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的债务担保功能日益弱化;二是现行法律和政策多以注册资本的金额为标准施以优惠措施或进行经营条件限制,刺激企业盲目扩张注册资本,造成注册资本泡沫化;三是现行注册资本制度抬高入市门槛,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导致企业资金闲置浪费、竞争力下降。(2)注册资本实缴制度改为认缴制度,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的制度,转移捆绑在注册资本之上的信用证明和债务担保功能。(3)取消公司注册资本限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极大地降低了公司注册门槛和创业成本,很好的鼓励了个体民众和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体的创新力。(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新公司法将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证体现了这一决定的精神,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有利于推动资源配置方式转变。

四、新办法与原实缴制的比较

企业注册资本是投资者为创办企业投入的资本,它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是企业对外承担债务的前提。企业工商登记时有实缴制与认缴制两种模式。实缴制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是多少,该公司的银行验资账户上就必须有相应数额的资金,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创业,降低了企业资本的营运效率。认缴制是指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无须登记实收资本,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企业承诺承担与注册资本相应的企业责任即可。本次新的《公司法》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沿用国际惯例,有效的提高了资本运营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本人认为企业信用基础是其资产而非注册资本,而且注册资本的债务担保功能已经日益弱化,实缴制要求对注册资本验资就出现了一些工商垫资机构,实际资本还是没到位,造成注册资本泡沫化。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度后,除了使企业闲置资金解套,也降低了创办企业的的准入门槛。降低门槛并不等于设立企业不用花钱,就算没有注册资金,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营也需要一定的资本。从法律角度讲,股东出资义务受章程约束,如果有股东没有按照规定时间交纳出资,或者没有足额出资,那就得根据法律和公司的章程的规定来承担民事责任。

五、新制度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后,只要有梦想、有必要的运营资金,创业者就可以开办企业。企业的认缴资本、分配比例、出资方式、资金到位时间都是由股东(发起人)自己决定,并在公司章程中予以约定,各股东对自己出资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所有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认缴制下会计处理也应有所改变,如现在张三、李四、王五三人按出资比例20%、30%、

50%出资100000元设立一有限责任公司,则认缴资本就为

100000元,根据三人向公司临时账户的缴款回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实收资本张三 20000 实收资本李四 30000

实收资本王五 50000

如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需要增加资本,认缴资本可由三人决定,但必须要先修改公司章程,且货币资金出资比例要和以前一样,如认缴资本为1000000元,则三人出资额分别为:

200000元、300000元、5000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实收资本张山 200000 实收资本李思 300000

实收资本汪伍 500000

如果是以固定资产、专利权、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出资,则先要将资产移交给企业,办理资产所有权转移手续,并经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相关资产的原来占有方必须向接受这些资产的企业开具符合税法规定的合法票据,会计人员根据合法有效的票据、动产的验收手续(如机器、设备)、不动产的权属证书(如房屋产权证书等),作如下会计分录:

公司注册资本篇7

为落实《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国发〔1998〕27号)的精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期货经纪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资料进行了审核。截至1999年12月底期货经纪公司增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公司达179家(名单附后)。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已完成增资的期货经纪公司接到本通知后,将原《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正副本)交各证券监管派出机构,由证券监管派出机构统一到中国证监会换领变更后的《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期货经纪公司持变更后《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及有关文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变更登记。

二、各期货经纪公司要确保资本金安全,自觉巩固增资成果,切实防止经营成本过度扩张侵蚀资本,并严禁股东抽资。

三、各期货经纪公司要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四个管理办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要求,规范经纪业务,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守规经营。

四、对未增资到位被中国证监会注销期货经纪业务资格的公司,要按照《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并按有关规定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公司注册资本篇8

2005年,夏某欲成立一家专做成品油买卖的公司,并建议胡某、樊某以及另一名同乡杨某出资加入,作为公司的股东,公司注册的具体事宜由夏某负责。同年12月6日,夏某注册成立了XX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源公司)。经查,能源公司共有5名股东,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樊某出资60万元,胡某出资80万元,杨某出资50万元,夏某出资10万元,XX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业公司)出资4800万元。据查,胡某、樊某、杨某均已依约如数出资,而夏某与米业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夏某)实际上均未出资,其名下的4810万元注册资本是由夏某联系一家中介公司予以垫付的,并约定注册后即抽回全部垫资,中介公司收取费用50万元。2005年12月4日,中介公司将垫付的注册资本4810万元、夏某将其他股东出资的190万元存入设立中的能源公司账户。12月6日能源公司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12月8日全部注册资本就被夏某分别转出,其后公司账户资金始终为零。能源公司章程记载:由夏某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胡某、杨某、樊某为公司董事。

2006年4月2日,夏某以能源公司名义与XX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贸易公司)签订《联营合同》,约定共同经营成品油销售。合同签订后,贸易公司先后向能源公司付款400万元,能源公司始终未按合同供货,贸易公司遂向法院提讼。法院判决能源公司返还给贸易公司400万元货款本金及利息,并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因能源公司账户中无存款,致使法院判决无法执行。贸易公司遂以能源公司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立案后将犯罪嫌疑人胡某、樊某抓获,后夏某、胡某将400万元货款本金及利息归还。公安机关以胡某、樊某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提请检察机关批捕。

二、分歧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犯罪嫌疑人胡某、樊某的行为不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理由是:根据《刑法》第158条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基本要件之一为“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胡某、樊某在公司设立登记时已经按照约定足额交纳了所认缴的出资,且其二人并未直接参与能源公司的申请设立登记活动,亦未实施使用虚假证明文件虚报注册资本的行为,因此并不符合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追诉条件,应建议公安机关撤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案犯罪嫌疑人胡某、樊某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理由是:胡某、樊某虽交纳了自己所认缴的出资额,但就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而言,确有虚报部分,且其虚报数额巨大。胡某、樊某作为公司的发起人及股东,理应对该公司在登记时的虚报注册资本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第三种观点认为,本案犯罪嫌疑人涉嫌抽逃出资罪,且数额巨大,后果严重,证据确凿,应以抽逃出资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评析意见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观点对本案性质及主体的认识均不准确。

首先,应厘清虚报注册资本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区别。虚假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换言之,在注册登记时虽有注册资本的记载,但实际上发起人和股东均未出资。就某一具体的公司而言,虚假出资既可能是全部股东共同实施的行为,亦可能是某一个或某几个股东所实施的行为。抽逃出资,是指公司在注册登记之后,将已记载于公司名下并存于公司账户的注册资本又抽逃出来的行为。而虚报注册资本,则是指在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的行为。在虚报注册资本的情形下,公司发起人或股东虽有出资行为,但其实际出资额明显低于所承诺的出资数额,公司的实际注册资本数额亦明显低于公司章程或公司营业执照所记载的数额。虚报注册资本在公司法理论中又被称为瑕疵出资,主要表现为出资不足或出资不实。此种行为如非股东恶意,一般仅需承担违约责任或补足差额的民事责任;如系恶意,且虚报数额巨大,则构成刑事犯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虚报注册资本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区别在于:第一,从责任主体上看,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设立登记时的申请人或直接实施欺诈行为的人,而非全体股东;其欺骗的是公司登记主管部门,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公司登记。虚假出资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发起人及有责股东,其欺骗的是公司或其他股东,行为的目的是造成自己已出资的假象以吸引他人投资。在发起人与全体股东共谋虚假出资的情况下,其行为目的基本上与虚报注册资本相同,同为骗取公司登记。抽逃出资罪的犯罪主体则是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其行为体现的是公司法人的集体意思,可构成单位犯罪,当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亦应承担相应责任。第二,从行为实施的时间段上来看,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的行为均发生在公司注册登记时(取得营业执照前),而抽逃注册资本的行为则发生在公司注册登记之后(取得营业执照后)。第三,从行为实施的结果上来看,虚报注册资本一般是股东均有出资行为,只是实际出资数额少于注册登记的资本总额。在此种情形下,股东行为多表现为出资不足或出资不实;虚假出资则是名为股东者虽然在其名下有出资数额的记载,但实际上却并无任何出资;而抽逃注册资本则是在公司登记时已按照公司章程记载的数额和股东认购的出资数额足额缴纳了注册资本,但在公司获准登记后,非因公司经营所需转出或抽出部分或全部资本。在实践中,大都表现为公司注册资本由他人垫付,骗取登记后即予返还。法律之所以禁止上述行为,甚至对数额巨大、后果严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主要是因为这三种行为违反了公司资本的确定原则、维持原则和不变原则,将导致对债权人利益、交易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危害。

公司注册资本篇9

[基本案情] 甲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注册资本是500万元。经营两年后公司决定增加注册资本,其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增加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但实际上甲仅缴纳了80万元,虚假增资120万元,且甲公司对该120万元应缴纳的出资额在法定期限内也未补缴。

一、虚报注册资本罪中“应缴出资数额”的法律规定

具备法定注册资本是我国设立公司的实质性要件之一。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当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其中第1款和第2款对虚报注册资本罪追诉标准采取的是数额加比例的方式。《规定》第2款指出:“超过法定出资期限,实缴注册资本达到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仍虚报注册资本,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应当追诉”。可见,行为人虚报注册资本数量及其所占公司“应缴出资数额”的比例对于本罪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应缴出资数额”,指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登记机构登记的由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成立时,公司章程对“应缴出资数额”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容易认定。目前有争议的问题是:在公司增资的场合,“应缴出资数额”究竟是仅限于增加部分的注册资本,还是应包括公司成立时股东已缴纳的注册资本部分,不同理解将关系到对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处罚范围和该类案件性质的认定。

二、虚报注册资本罪中“应缴出资数额”的司法认定

对于上述案件,一种观点认为,本罪的客体是我国的公司登记管理制度,既然甲公司登记增加注册资本200万元,而实际仅缴纳了80万元,虚假增资120万元,欺骗了国家登记机关,虚报数额(120万元)达到了司法解释规定的“100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200万元)百分之六十”,所以,应当按照虚报注册资本罪追究刑事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认定虚报数额是否达到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额和比例时,“应缴出资数额”应包括公司增资前已有的注册资本数额。本案中,甲公司虚假增资120万元是事实,但其成立时公司已有500万元注册资本,只是欲增加注册资本200万元,所以,其“应缴纳出资总额”应当理解为700万元。本案虽然行为人虚报数额为120万元,但并未达到司法解释第2款规定的“占其应缴出资数额(700万元)60%”的标准,所以,不成立虚报注册资本罪。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本罪保护的法益看,不宜将本案认定为虚报注册资本罪。立法者之所以要将某一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根本原因是该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侵害了特定法益,所以,某种行为是否应当认定为犯罪,必须从实质上考察该行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性,也就是说,在解释论上,法益对于刑罚处罚范围和刑法条文的理解与适用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不否认虚报注册资本罪侵害了我国的公司登记管理制度,但仅此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该观点只是从形式上阐述了本罪的法益,并没有从实质上回答为何我国要建立公司登记管理制度,也没有揭示其所侵害的公司登记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而且,如果认为刑法不加区别地保护所有公司登记管理制度,也将会导致刑法适用的泛化,不符合刑法属于司法法而有别于行政法的属性。所以,理解本罪的法益,须从实质方面考察我国公司法设置注册资本制度的本意。在我国,注册资本制度之所以被强调,甚至不惜动用刑法对其保护,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采取的是“严格资本制”,注册资本不仅是公司经营资本的一部分,关涉股东权益划分,更重要的还在于注册资本制度是公司承担风险,偿还债务,维护交易安全的基本保障。如果公司虚报注册资本,将危及债权人利益。对于公司承担债务的形式,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其中显然包括了增资前的注册资本部分。换句话说,增资前公司注册资本数量对于决定公司承担债务的能力,对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即便在增资的场合行为人实施了虚报注册资本的行为,只要公司在整体上资本充足,就不会危及交易安全和侵害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动用刑法的必要性也就不存在。

公司注册资本篇10

一、涉及货币出资的事项分析

事项1:自然人甲、乙、丙、丁共同出资组建A有限责任公司,合同规定甲、乙、丙、丁分别出资人民币25,000元,各占注册资本的25%。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必要的审验程序,即向银行函证,核对函证、银行对账单和进账单是否一致,检查进账单真伪和要素是否完备,并审验了注明投资款10万元的进账单。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该事项的审验符合《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号一验资》及其规范指南的要求,但为了避免:(1)各个自然人之间代为出资而引起的权责纠纷。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进账单上显示的是各出资者缴款的汇总金额,不能反映各个投资人实际出资情况,如果某个出资人如丙方没有资金,私下协议由其他出资人代为垫付,这在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证据中没有办法得知,并且在各个出资人拟设立公司的良好关系下,他们也不会把实情告诉注册会计师。但一旦出资人之间出现矛盾,其权责无法私下调和需要司法介入时,代为出资方可能会控告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不实,因为实际情况是丙方没有出资;(2)出资人用借款出资,取得验资报告拿到营业执照后,立即抽逃资本还债。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l)证明各个自然人经济状况的资料;(2)由各个出资人、被审验单位签名盖章的“出资人货币出资清单”。如果某一出资人的经济状况不能保证其货币出资,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出具验资报告;如果存在代为出资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还应取得由出资方、代为出资方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出资协议”,并关注出资方和代为出资方的权利义务,尤其是代为出资款的偿付条款的规定。

事项2:甲、乙、丙三方共同出资组建A外商投资公司,注册会计师审验三方投入A公司的货币资金时,发现一张 3月2目的300万元的转账凭证是B公司转入A公司,A公司提供了一份由B公司出具的“B公司转入A公司的货币资金300万元是B公司欠乙、丙两公司的款项”的证明材料,要求注册会计师把300万元验证为乙、丙两公司对A公司的货币出资。

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审验证明3月2日确有 300万元的货币资金进入 A公司,但对于 300万元货币资金的权属及其是否属于投资款尚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证据,注册会计师遇到这种事项必须小心,因为我国尚没有关于代为投入出资款的法规规定,而且代为投入出资款的双方串通弄虚作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注册会计师最好不审验这种情况的出资。但如果现实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这种事项进行审验,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1)乙、丙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经济业务行为及其所欠款项的原始凭证的复印件;(2)乙、丙公司和B公司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投入出资额的协议”,并得到A公司和甲方的同意;(3)乙、丙公司共同签名的“货币出资声明书”,主要注明300万元货币出资各占的份额;(4)乙、丙公司财务状况及其资料。如果不能取得以上证据或根据取得的证据表明B公司欠乙、丙公司的款项不可信,注册会计师不能确认此货币出资。

事项3:注册会计师一进驻被审验单位S公司,S公司就给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完整的验资证据和相关材料,其中包括出资方甲方货币出资的银行进账单、银行对账单以及向银行询证函回国。

分析:在验资实务中,被审验单位能够提供出较完善的验资相关资料,对注册会计师来讲,是一件幸事,但验资应是注册会计师主动取证的过程,“主动取证”不是被审验单位提供什么资料,注册会计师就验证什么,而是注册会计师根据验证目标的需要,设计适当的审计程序,在有效控制审验程序实施中获取有力的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对货币资金进行验证时,不仅要谨慎地审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进账单和银行对账单的真伪,还应亲自寄发和收回、分析向银行函证出资款的回函,询证函不能让被审验单位一并办理,以避免被审计单位和银行的串通作弊而提供虚假证据。

二、涉及非货币资产出资的事项分析

事项个甲方以一新建的房屋建筑物投入被审验单位A公司,并提供了建筑房产的决算书、付款凭证,以及该房屋所占土地的租赁协议,土地租赁期为20年。

分析:虽然造房屋确实为甲方建造,但由于它建在租赁土地上,不能取得土地证,其权属问题容易发生经济纠纷,注册会计师不能确认甲方以此实物出资。

事项5:甲方以一批抵债收回的存货投入被审验单位A公司,不能提供存货的发票,仅提供了某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存货所做的评估报告。

分析:由于存货价值、存在性和权属的变动性大,因此以存货投资的验证本身风硷性大,初果被审验单位原合同、章程中没有规定以存货作为出资,被审验单位只是为了凑够足额出资而准备修改合同、章程以存货出资,这时在没有购买存货的发票表明存货的归属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最好不要确认此存货投资。但如果合同章程中明确规定以存货方式出资,表明存货为生产经营所必需,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验证存货投资:(1)实物出资清单。注册会计师应把实物出资清单镇列的存货品名、规格、数量、作价、出资日期等内容与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相核对,并实地观察、监盘存货的数量及其品质状况,在出资清单上记录审验情况;(2)评估报告;(3)投资各方及其被审验单位对存货评估的确认书,如为国有资产,是国资部门的确认文件。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投资各方确认存货的价值是否以评估报告为基准,如果与评估结果悬殊大,注册会计师应建议被审验单位重新考虑对存货的确认;(4)财产交接清单;(5)存货发票的复印件,如果是抵债收到的发票,由于其购货方不是投资者,还需要检查债务 重组协议及其相关凭证,获取投资方对该存货的所有权证明。

事项6:注册会计师承接了A公司变更验资业务。A公司原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甲方投入的工业诀窍2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0。A公司运营几年后的其无形资产一工业诀窍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这时,A公司增资扩股,其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甲方以某一专利权40万元投入A公司。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于无形资产的投入验证,除检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清单中的名称、有效状况、作价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检查无形资产的评估情况及其投资各方的确认情况;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以及无形资产交接手续和交接清单外,还应关注无形资产投入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即演算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投入占变更后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超过20%(如果是省部级高新科技部门认可的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可达35%)该事项中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投入所占比例为(25+40)/200=32.5%,超过了20%,注册会计师应建议A公司增资时把专利权中价值25万元确认为甲方的资本投资,专利权其余不可分割的价值15万元经投资各方的协商确认为A公司对甲公司的负债或资本公积。

事项7:注册会计师承接了对A公司的设立验资业务,了解到甲方投入到A公司的机器设备、货币资金会计数额超过甲公司净资产的50%;乙方对A公司投入的房屋建筑物、专利技术合计为100万元,而己公司近年来报表确认净资产均为负数。

分析:此事项的问题在于出资方违背了公司法关于对外投资的规定,以及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时,注册会计师是否可以接受验资委托企业。虽然《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但没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公司不能接受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或出资方出资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0%时的出资。因此,只要注册会计师取得被审验单位有关管理部门设立或变更的批准文件,以及其合同、章程、相关协议,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此种情况的验资委托,但应注意这样的验资风险大,容易出现出资方虚假出资、出资后抽逃资本以及出资方逃废债务等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关注出资方的财务状况,并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加解释说明段予以充分披露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或出资方出资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0%等情况。

三、净资产出资事项分析

事项8:注册会计师承接了A股份有限公司的变更验资业务。A公司是由A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改制前A企业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在改制审计和评估时,净资产的确认都是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确认的价值为基础,改制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时,A公司的净资产因计提各项减值而减少。

分析: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时根据改制审计和评估确认的净资产折股确认改制企业的出资,与改制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之间资产的差额,容易被社会公众或其他股东认为是验资不实造成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接受改制企业变更验资业务时,应建议被审验单位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改制审计和评估,确认净资产,否则,注册会计师应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的说明段说明该事项。

事项9:A国有企业2000年7月31日为改制基准日,把其净资产1,200万元折股设立A股份有限公司,期间其生产经营没有间断,在2001年2月3日A 公d委托注册会计师对此作变更验资,截止到2001年A公司的净资产为对万元。A公司向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截止到2000年7月31日的改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以及截止到2001年1月31日A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账簿。

分析:此事项的问题在于根据改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确认的验资基准日与验资外勤工作日的间隔太长,而且期间业务活动不断变化,验资的风险增大,如果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情况的了解认为验资风险不能承受,可以拒绝接受业务委托;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和承担此验资风险,除执行一般审验程序外,还应考虑对2000年7月31 日至2001年1月31日A公司的财务状况实施必要的审计,关注期间引起净资产变动的明细情况,并形成相应的审验工作底稿。同时,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增加说明段,充分披露该净资产的变动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验资基准日和注册会计师审验日期一般不应间隔时间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