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案例十篇

时间:2023-03-18 16:18:00

火灾案例

火灾案例篇1

2003年2月26日,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一家疗养院发生火灾,造成10人丧生,10人受伤。

点评:住在疗养院中的大多是病人或健康状况不佳的弱势群体,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弱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这些场所历来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马虎。

4.韩国一小学宿舍火灾造成8人死亡17人受伤

2003年3月26日深夜,韩国忠清南道天安门的一所小学发生火灾,造成8人死亡、17人受伤。

火灾发生在这所小学的足球俱乐部宿舍,当时在宿舍住宿的该校足球队员正在两个房间里酣睡。火灾发生后,八名小足球队员还没有来得及逃生就被浓烟窒息而死,包括一名教练在内的17名伤者当晚被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救治。

据警方说这场火灾并不大,但火灾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其主要原因是该宿舍房间很小,住宿人员太多,而且宿舍通风设备严重不足,出入口窄小。

点评:狭小的房间里居住了太多的人,而浓烟又是在人们熟睡中来到,使得八名小学生永远不能再醒来,从中可以看到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都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失去警惕就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5.俄罗斯一聋哑学校清晨失火28人死亡

2003年4月10日清晨,俄罗斯南部一所聋哑寄宿学校发生火灾,造成28名学生死亡,并造成100多人受伤。

点评:学校尤其是有学生宿舍的中心小学校,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学生们年幼无知,再加上学校安全条件不甚理想,很容易造成惨重的事故。近年来由于受经济状况的影响,俄罗斯许多学校建筑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加之管理不到位,造成安全问题重重,这使得学校的安全问题越发显得突出,去年11月20日发生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友谊大学的火灾,造成36名学生死亡。惨痛的教训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同时我们国内一段时间以来也相继发生校园火灾,所幸未造成严重伤亡事故,这都提醒我们要对学校的安全有所重视。为此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纷纷加大了学校安全状况的检查和监督。岁末年初又值冬季,学校里用电用火的机会增多,这都增加了火灾的可能,为了避免俄罗斯学校火灾悲剧的发生,请各地一定要重视学校消防安全,及时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隐患,保证中小学生和莘莘学子的生命安全。

6.沙特监狱发生大火,死伤数字大相径庭

2003年9月15日,沙特阿拉伯最大监狱发生大火,据沙特官方称,共有67名犯人在大火中被烧死,另有20名犯人和三名监狱的安全人员被烧伤。但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月17日根据可靠来源提供的消息称,这次火灾中的死亡人数达184人,这与沙特官方公布的伤亡数字大相径庭。

火灾案例篇2

据白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长彼得罗维奇介绍,2003年10月12日在距离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西部250公里处的科兹洛韦查克的一家精神病院,一名病人突然发狂地在病房内放火。精神病院内的工作人员原先试图自行灭火,但没有成功。当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时,整座精神病大楼都已经被大火吞噬,大楼顶部已下陷。大火中有29人丧生,31人受伤。

点评:正如监狱消防安全隐患严重一样,精神病院很容易成为消防安全死角。在防火安全方面,精神病院的消防配套设施应该更加完善,因为生活在这里的是一群需要受到格外关注的弱势群体。

8、莫斯科卢蒙巴大学火灾造成36人死亡,171人受伤,其中9名中国留学生遇难

2003年11月20日,位于俄罗斯首都的卢蒙巴大学发生火灾,大火中有36人死亡,171人受伤。据俄罗斯莫斯科市紧急情况部门的消息,在被燃烧的宿舍楼内住有500多名预科留学生,共有36人在这次火灾中死亡,171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47人伤势严重。死伤的外国留学生分别来自中国、安哥拉、日本、土耳其、印度、秘鲁、塔吉克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次火灾中有九名中国学生遇难,并有46名中国学生受伤,他们中大部分是由于吸入浓烟或在逃生过程中受的伤。

点评:岁末的这场大火,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事故发生后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学生火灾防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救和自防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学校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尤其是人员聚集的大学生集体宿舍,近一段时间来更是火灾频发。莫斯科卢蒙巴民族友谊大学学生宿舍楼火灾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方面忽视消防安全,缺乏基本安全预防措施造成的。

在这次火灾中,一些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自救能力而得以逃生,而一些没有火灾常识和逃生知识的学生却死于火灾。“平安就是福”,这对每一位海外学子来说是最大的心愿,对于眼下许多已来到国外或即将准备留学的年轻人来说,安全问题应该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当你抵达一个新的生活环境的时候,应尽早了解该地区的治安状况和消防安全情况,并向当地的人们及时请教,主动向校方索要相关的安全资讯、手册、紧急连络电话号码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9、黎巴嫩发生火灾,14名外籍工人丧生

2003年12月15日,黎巴嫩一家塑料工厂发生火灾,造成14名外籍工人丧生,两人受伤。这个四层楼的塑料工厂位于贝鲁特东北部郊区,当地时间15日凌晨工厂大楼起火燃烧,火势从一楼逐渐蔓延到了其它楼层。消防队员花了大约八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死亡的14名工人分别来自埃及、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火灾发生时他们正在一楼睡觉。

点评:由于近年来黎巴嫩薪水相对较高,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此工作,其中大部分人来自叙利亚和其他亚洲国家。可惜他们本来想来此多挣点钱,却不想命丧异国他乡。

人口仅400万的黎巴嫩,自1990年结束了长达15年的内战后,经济复兴高速的出现,并吸引了海湾国家大量的资金,黎国政府也及时投入巨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黎国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多为家庭式经营,大多数企业雇员人数不足五名,雇员人数超过五人的企业仅占全国企业总数的26.3%,可想而知这种企业的消防安全会是怎样。

10、德国旅游车发生火灾,致使12人死亡,37人受伤

2003年12月20日,德国一辆旅游大轿车在比利时与法国边界附近的昂西镇的停车场内发生火灾并被烧毁,造成12名乘客死亡,37人受伤。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辆大轿车19日从德国慕尼黑出发,途经科隆和布鲁塞尔前往巴黎。车上除两名司机外还有46名游客和一名导游,其中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青年,分别来自德国、克罗地亚、波黑、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和蒙古。

消防人员说,大火首先从车后部燃起,迅速蔓延并烧毁全车。附近的卡车司机发现起火后及时赶到现场帮助打开车门救援乘客。

火灾案例篇3

前言:

严格意义上说小火亡人只是一种现象,是针对火灾事故现场范围大小而言的。近年来消防领域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一现象揭示火灾发生的规律,寻求防范此类事故的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现在的火灾事故造成的后果较以往(90年代)有着质的区别: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使用;人类的新行为。一旦火灾发生势必造成群死伤的严重后果,也包括了小火亡人的现象。大火未必造成大后果;小火未必造成小后果。“小火亡人”就是在很小的火灾现场造成人员的死亡。其显著特征为:火灾现场范围小、过火面积小;造成财产损失小。现就我省发生的几起火灾作对比研究,观察小火亡人火灾现场的规律和特点,并提出防范措施和手段,仅供参考。

一、“小火亡人”几起火灾案例如下:

案例一

2003年10月2日上午6时30分许,昆明市官渡区阿拉乡普照村28号发生火灾,火灾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受灾4户,烧毁土木结构房屋5间,过火面积75.37平方米。经调查此次火灾原因系刘xx用一塑料桶给停在其住处门口的云A95635号三轮摩托加油时,汽油泼漏,被三轮摩托旁正在燃烧的风炉引燃成灾。

该现场西、南、北面均为村民住宅。建筑结构为北面为二层土木结构正房,东面为一层简易砖房耳房,与正房相连,呈倒“L”型,正房与耳房之间为一天井。西面、南面为围墙,南面围墙上开有一双扇铁质门,通过铁门进入天井。起火建筑为二层土木结构正房,系火灾中心现场。案例见图①所示:

(图①)

案例二 火灾基本情况介绍:

2006年8月10日16时许,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镇鸣泉村委会陈旗营村一出租房加工沙发垫作坊发生火灾。此次火灾造成10人死亡、2人重伤。过火面积15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10万余元,是云南省近10年来死亡人员最多的一次火灾。案例见图②所示:

(图②)

火灾原因结论:

根据现场勘查、调查访问及技术鉴定,认定此次火灾原因系任学云租用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事处鸣泉社区居委会陈旗营居民小组陈喜的房屋用于海绵坐垫加工,小工雷华平、张国军、李川在使用自制、简易的铁镍电热丝切割工具切割海绵过程中,高温铁镍电热丝引发海绵燃烧导致火灾。

案例三

2010年9月10日00时46分,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事处晓东村286号发生火灾。中队官兵到场后,明火已被周围群众扑灭。此次火灾造成3人死亡(汪x,女,55岁;张x,女,29岁;张x,1岁),无人员受伤,过火面积约5平米。主要烧毁电动车2辆、摩托车1辆,直接财产损失12680元。 火灾现场位于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事处晓东村286号 ,起火建筑为昆明梅香食品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房屋,该房屋坐西朝东,整体为框架结构。一层是商铺,二层至四层是住宅。案例见图③所示:

(图③)

二、火灾危害后果分析

1、 研究过火面积与人员死亡的关系。上述3起火灾看:第1起为75.37平方米,亡人相对平均面积数为15.074平方米。5人均在二楼,亡人绝对平均面积数仅为6.58平方米;第2起为150平方米,亡人相对平均面积数为15平方米;第3起为5平方米,亡人相对平均面积数为1.66平方米。由此看见小火亡人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几率很大。

2、 研究引发火灾的时段。三起火灾发生的时段是夜晚11点至凌晨6点,这个时段是逃生的极不利时间,人处在熟睡阶段。逃生的意志、意识消弱,导致被动逃生,在火灾中难于求生。

3、 研究火场温度、尸体烧损程度。通过现场勘验,比较3起火灾当时可能产生的温度均未超过600℃以上。主要通过火灾现场中被火作用的一些介质残留物的状态判断,如玻璃的熔融、炸裂,金属、铝的变化以及混凝土墙面、构建的变化。另一方面,3起火灾18个亡人的尸体的烧损程度不严重。小火亡人现场致人死亡的因素跟火场温度不是最直接的。

4、 研究火灾中亡人的行为状态。3起火灾调查结果是其中2起火灾亡人(8人)处在熟睡状态,有4人向出口逃生的迹象,另外4人躺在床上;另一起火灾亡人(10人)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流程生产,有6人向口逃生的迹象,4人死亡在工作岗位上。火灾中行为人的行为关系跟逃生有直接关系。

5、 研究火灾中亡人的年龄结构。3起火灾死亡18人,从年龄结构看:60岁以上的有8人,占死亡总数的44%;12岁以下的有5人,占死亡总数的27%,可以看出死亡中接近71%的人群为弱势群体。

三、火灾灾害成因分析

1、研究火灾原因。3起火灾原因分别为:俩起是电气故障引起,一起是 给摩托车加油时不慎引起。但从引发上述3起火灾的点火源或者点火能量看,都是明火引燃、明火燃烧,蔓延速度快是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2、研究起火部位、起火点。3起火灾的起火部位、起火点均在起火场所的出口(楼梯口),非常特殊的起火点加剧了对火势的蔓延。从燃烧学原理和火势蔓延机理看,这样的起火部位、起火点是造成火势扩大蔓延的内在因素,由于出口(楼梯口)的固有空间,供氧充足,燃烧猛烈,客观上已经造成不具备逃生的条件。 3、研究起火场所建筑机构。3起火灾的场所均是自建的民宅,一把楼梯通到顶层,耐火等级低、楼梯狭窄、可燃物数量多。发生火灾后,楼梯通道就形成“烟囱效应”。

4、研究亡人的致死因素。经法医尸体检验18名火灾中的死亡人员均为火灾窒息死亡,吸入有毒物质死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海绵燃烧产物)等物质。燃烧时间短、燃烧猛烈、火灾场所空间小、可燃物数量多等特点是造成小火亡人的主要原因。

火灾案例篇4

一、利用时事案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导入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要体现主旨、展现中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选择好一个典型的时事案例导入课堂,利用它的时效性、生动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特别是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火灾等灾害的意识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11・15”特大火灾让全国人民痛心,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它与本章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事题材。

2010年11月15日,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中,用下载的相关新闻视频导入课堂,学生看得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与此同时,我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起火的原因是什么,二是燃烧的材料是什么,三是火灾现场的逃生办法有哪些,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紧扣了教学的中心任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本堂课采用的是情景导入法,利用火灾对人们的警示效应,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最佳状态,将课堂顺利地引向深入。

二、利用时事案例深化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时事案例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际内容,题材鲜活、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于提高课堂实效很有帮助。

本单元是化学课改教材增添的内容,将散落在老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如原来在第一章《氧气》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碳灭火、甲烷及乙醇等燃料的燃烧等融合在一起,以燃烧作为主线,将燃料的利用、燃烧带来的不良后果等内容组合在一起的逻辑结构。本单元学科性知识点并不多,但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以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海“11・15”特大火灾非常适合本章教学特点和内容需求。通过分析事故原因,可以深化、活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教学目的。

此次火灾发生时,该建筑正在实施节能综合改造项目,也就是外墙保温工程。起火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发脚手架和外墙上的易燃材料,火势迅速向居民楼里蔓延。火灾的燃烧材料是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教师在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和消防灭火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以及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三、利用时事案例拓展课堂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教师必须营造一个理论与实践、书本知识与社会事例相结合的大课堂、大空间,将课堂的创新思维训练运用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将时事案例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思维水平,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火灾案例篇5

【关键词】火灾事故调查 问题 对策

火灾事故调查是法律赋予消防部门的一项职责,主要是通过采取火灾事故现场勘验、调查询问、有关检验和鉴定等侦查手段来搜集物证、人证,进而查明火灾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统计火灾财产损失。经火灾事故调查后作出的《火灾事故认定书》是火灾受害者获得赔偿以及追究火灾肇事者刑事、民事责任的最有效证据。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于火灾事故特别是人员伤亡多或财产损失巨大的火灾事故极易引发媒体舆论关切,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使得尽快查明火灾事故原因回应社会关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火灾事故调查中易出现的问题

1.1 调查人员专业技术不到位

由于火灾事故现场留下的都是经过燃烧、爆炸、灭火破拆、水冲、坍塌、压损、飞溅等严重破坏的变动现场,火灾现场的破坏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查明火灾原因极端困难,这就要求火灾调查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调查经验。而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负责火灾事故调查的人员并不是该领域的专业人才,而是从其他部门调动的人员,暂时负责调查工作。

1.2 未按法律程序办案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工作人员不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案例非常多。例如:由于存在人员少任务量大的客观因素,有的工作人员为了减轻工作量拖延出具《火灾事故认定书》,导致调查和认定时间超出法定的时间;有的证据没有形成多个链条的情况下就草率认定火灾事故原因,引发当事人不信服,出现上访案件;还有些工作人员在火灾事故调查完成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火灾事故档案,造成相关证据丢失;有的工作人员未执行《火灾损失统计方法》,对于火灾事故中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统计不完整或者不准确;有的工作人员未按照《火灾现场勘验规则》进行现场勘验,造成痕迹物证搜集不全等等。

1.3 调查设备陈旧缺少,调查结果缺乏科学性

目前消防部门对设备更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使用的设备陈旧落后,缺少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现场的很多证据不能有效地被调查人员发现,相关检测结果不够精确,使得事故调查结果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

1.4 内部缺乏协调性

目前,我国的公安机关的消防和刑事侦查属于两个独立的部门,但是,当火灾事故发生时却需要两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际中,两个部门的领导人员为了减轻各自部门的压力和责任,在事故发生时往往不能做到协调配合,有的应由刑侦部门排除人为放火嫌疑的火灾,拖延不出具意见;有的消防认定为火放火的火灾案件,刑侦部门提出质疑不接受案件侦破。这样导致现场的很多证据不能及时被搜救而受到破坏。

2 解决对策

2.1 提高调查人员的专业技能

要想提高调查人员的专业技能,首先要积极引进专业调查人员,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来负责火灾事故的调查工作。其次,要定期为调查人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调查理论发展、调查技术以及成功的案例。最后,还要定期对调查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对于工作认真、专业技能良好的人员要给予优先晋升等激励,而对于专业技能较差、调查结果失误频率高的人员则要给予调离岗位等惩处,充分调动火灾调查人员专研业务的积极性,以此来不断提高调查人员专业技能。

2.2 严格按程序办案

首先,要帮助调查人员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等法律、法规。消防部门要定期组织调查人员学习,提高调查人员依法办案的意识。其次,加大对火灾案件执法检查频次,健全错案追究制度,及时发现不按照法定程序办错的案件,对于忽视法律程序、任意操作的办错案人员坚决按照错案追究制度,追究责任;对于严格遵守程序办案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以提高办案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办案的法律意识。

2.3 更新配备必要的调查设备

调查设备是保证调查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对于设备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提高领导人员对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设备在调查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只有相关领导人员的认识提高了,才能提升对设备更新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对设备投入的资金力度,只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才能引进先进的设备。同时,在引进外来设备技术的同时,公安消防部门也要加大对设备技术创新的重视力度,鼓励相关技术人员自主创新,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事故调查结果的精确性。

2.4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性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各个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要提高其对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由于火灾事故调查既需要调查人员具备专业的调查技能,还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刑侦技能,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两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让两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同时调动两部门的人员,通力合作,提高案件的处理速度。最后,两部门之间还需要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双方之间的优势互补和沟通交流。

3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缺失、设备陈旧落后、未按程序办案以及内部缺乏协调机制等原因,使得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为了提高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效率,必须从以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以及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以改善火灾事故调查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操基连.火灾事故调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10,04:79-83.

火灾案例篇6

2007年5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法制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有关部门、省人大代表和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征求意见,在地方立法网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并先后赴建德、龙泉、景宁、台州、仙居、金华等地进行立法调研,听取基层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森林消防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水库以及林业企业、村民委员会、基层人大代表的意见,还赴湖南省学习考察森林消防工作经验。7月10日,召开省有关部门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对草案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调与论证。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农业和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审议报告和各地、各方面的修改意见与建议,法制委员会对草案作了多次研究和修改。7月12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修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森林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加强森林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森林消防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是做好森林消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建议条例对此作出规定。为此,草案修改稿增加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森林消防指挥部(所)以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森林消防宣传工作,普及森林消防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避险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草案修改稿第十二条)

二、关于全年森林消防工作。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农业和资源环境委员会、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随着我省生态建设的推进,全省森林覆盖率和林木保有量不断上升,森林消防工作已经从以前季节性的工作转向全年性的工作,建议条例对森林防火期以外的森林消防工作作出规定。为此,草案修改稿增加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森林消防指挥部(所)以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森林消防安全检查,做好全年森林消防预防和扑救工作。”(草案修改稿第十三条)

三、关于森林禁火期和禁火区。草案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森林防火期内出现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规定森林防火紧急期或者划定森林防火紧急区,并森林防火紧急期公告,设立森林防火紧急区标志。”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农业和资源环境委员会、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每年的春节、清明、冬至等民间从事祭祀活动的特殊时段,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时段,建议将其纳入森林防火紧急期管理。还有意见提出,草案关于“森林防火紧急期、紧急区”的提法不够准确和直观,不容易被老百姓理解。为此,建议修改为:“遇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以及春节、清明、冬至等火灾高发时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森林禁火令,规定禁火期和禁火区。”(草案修改稿第十五条第一款)

四、关于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生产性用火许可。草案第十六条规定:“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从事烧灰积肥、烧田坎草、烧砖瓦等小型生产性用火,由用火单位或者个人向乡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行政村森林消防组织,申报用火理由及相应的安全措施。经同意后,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用火。”一些部门和专家提出,按照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规定,生产性用火的许可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单位。行政村森林消防组织不是行政机关,依法不能行使行政许可权。法制委员会研究认为,烧灰积肥、烧田坎草等小型生产性用火多是农业生产用火,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草案的规定应当从我省森林消防工作的实际出发,既要有利于加强农业生产性用火的监督管理,也要有利于方便广大农村群众的农业生产需要。为此,建议修改为:“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从事烧灰积肥、烧田坎草等农业生产性用火,用火个人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报告,由村民委员会统一向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乡人民政府申请办理生产用火许可。经许可后,方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用火。”(草案修改稿第十六条第一款)

此外,根据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意见,草案修改稿第十七条将林业生产性用火和工程用火的许可机关明确规定为:“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乡人民政府”。

五、关于森林消防检查站。草案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林区设立森林消防检查站,配备检查人员。”“森林消防检查站负责对进入林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森林消防安全检查,对违法携带和运输的火种、易燃易爆物品等有权予以扣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在林区设立森林消防检查站并配备检查人员,涉及到增加机构和编制,应当慎重。为此,建议修改为:在森林禁火期和禁火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森林进出路口设立临时森林消防检查点,对进入森林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森林消防安全检查,对违法携带的火源、火种、易燃易爆物品应当集中保管,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草案修改稿第二十条第三款)

六、关于森林火灾扑救费用的承担。草案第二十八条规定:“森林火灾扑救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具体执行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些地方、部门提出,森林火灾扑救费用的承担直接关系到森林消防扑救力量的动员和参与扑救人员的经济利益补偿,应当尽可能作出明确规定。为此,草案修改稿第三十条参照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有关参与扑救人员人员费用支付的规定,修改为:“森林火灾扑救费用按照下列规定承担:(一)专业和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扑救本地、本单位森林火灾的费用,由组建单位承担;跨区域、跨单位扑救的,扑救费用由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支付;(二)村义务森林消防队和群众参加扑救的费用,由肇事者支付;肇事者不明的,由起火单位支付;肇事者或者起火单位确无能力支付的部分,由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支付。”“前款所称扑救费用,包括扑救人员的误工工资、误餐补助、消防装备和器材损耗等。”

七、关于森林消防任务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森林消防经费保障。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农业和资源环境委员会、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森林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的财力投入和支持。我省重点林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有限,森林消防设施建设和森林消防经费无法满足当地森林消防工作的需要。为此,草案修改稿增加一款,规定:“上级人民政府以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安排森林消防经费时,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担的原则,向森林消防任务重、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倾斜。”(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二条第二款)

八、关于森林火灾事故调查。草案第四十条规定:“森林火灾扑灭后,省或者设区的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派出专家组,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对起火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认定。”“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由森林火灾损失评估委员会负责。森林火灾损失评估委员会的具体组成和评估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森林火灾事故的调查,应当按照森林火灾的等级分级进行。还有专家意见提出,森林火灾损失需要进行评估的,林业部门或者当事人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没有必要再在林业部门建立一个专门的评估委员会。此外,还有意见建议对森林火灾事故调查认定结论规定行政救济程序,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建议修改为:“森林火灾扑灭后,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火灾事故调查,对起火原因、事故责任和火灾损失进行认定。”“当事人对认定结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认定结论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重新认定。重新认定机关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认定。”(草案修改稿第四十条)

九、关于行政处罚机关。草案第四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乡人民政府给予处罚。”一些部门、地方和专家提出,条例对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设定两个行政处罚的机关,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有关乡镇行政执法的问题,建议通过法规规定委托处罚的方式来解决。为此,草案修改稿删去了有关乡人民政府可以实施行政处罚的规定,并增加一条,规定:“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乡林业站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水库管理机构实施。”(草案修改稿第四十八条)

此外,法制委员会还对草案的文字和条款顺序作了修改和调整。

火灾案例篇7

关键词:工程实例 送(排烟)系统 控制原理 消控中心

防烟、排烟的作用是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以排除,以确保建筑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人员创造有利扑救条件,是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控中心控制送(排烟)系统风机的启停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重要的功能之一。现以厦门市福津大街一节点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地下车库为例,浅谈送排烟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之间的联动问题,仅供同行参考。

一、工程实例概况:

福津大街一节点设地下车库一座,一、二层为商场,三层以上为8栋商住楼。其中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4652.96?,分为两个防火分区,14个防烟分区,设7个排烟系统(P1~P7)及2个送风系统(S1~S2);每个排烟系统担负2个防烟分区的排烟,由一台高温排烟机和一台双速排烟机组成,同一排烟分区中高温排烟机与双速排烟机的高速档应能同时启动。双速风机高速档用于消防排烟,低速档用于车库平时排风(手动启动)。排烟机、送风机启动信号由消控中心报警控制器(KP)发出。消防排烟控制顺序为:任一防烟分区失火,所有平时通风换气机(排烟风机低速档)停止运转担负该防烟分区排烟系统的“排烟防火阀”开启并联动该排烟系统的高温排烟风机及双速排烟机高速档启动投入运行该防火分区内送风系统“防火阀”开启并联动送风机启动投入运行;当排烟温度达到280℃(注:当火势猛烈扩大使火灾区域的温度达到280℃,疏散无法进行,排烟设备在其所属的防火分区应停止运行,以防风助火势。)时排烟系统“排烟防火阀”、“防火阀”关闭,联动高速排烟风机及双速排烟风机停止运转。

二、设计技术分析

本工程设计时采用的控制原理图如下:

本工程设计时双速风机高速档是由排烟机控制,其控制原理是可行的。因而这里侧重分析排烟机控制原理。从原理图(图1、图3)可以看出设计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KP)通过排烟防火阀(防火阀)接线盒与排烟机、送风机交流220V控制线路直接相连。将导致交流220V电压加载在DC24V的火灾报警控制器(KP)上,可能导致烧毁报警控制器。故该设计存在较大缺陷,无法在实际工程中运用。

三、修正方案

针对本工程的设计缺陷,提出如下修正方案(以P1排烟机和S1送风机为例,其余累同):

去除图1、3与火灾报警控制器(KP)直接连接的部分,在111与311处分别加入1KA、2KA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头。在风机控制箱中设置由火灾报警控制器(KP)控制的DC24V中间继电器1KA、2KA。当火灾发生时,由感温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反馈给火灾报警控制器(KP),再经集控中心处理后发出指令开启排烟防火阀(防火阀),启动中间继电器1KA、2KA。1KA、2KA动作后马上启动排烟机并联动双速风机高速运转进行火灾排烟,启动送风机对疏散通道进行正压送风。同时应用排烟机、送风机的1KM、5KM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头作为排烟机、送风机的正常运行的反馈信号,使得集控中心能监控风机的工作状况。接线见图4、图5。

四、结束语

在风机控制箱中设置由火灾报警控制器(KP)控制的中间继电器1KA、2KA,所产生的工程费用不多,施工简易可行,能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又能实现集控中心与排烟、送风机之间的联动互动的要求。经认证后建设单位采纳本修正方案,目前福津大街一节点已通过消防验收并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火灾案例篇8

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除城市的市区外,一切森林防火工作,都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国家积极支持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第四条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有重要责任,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第五条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章森林防火组织

第六条国家设立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其职责是:

(一)检查、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重大行政措施的实施,指导各地方的森林防火工作;

(二)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进行重大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三)协调解决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部门之间有关森林防火的重大问题;

(四)决定有关森林防火的其他重大事项。

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当地驻军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本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设立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负责日常工作。

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督本条例和有关法规的实施;

(二)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制定森林防火措施,组织群众预防森林火灾;

(三)组织森林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四)组织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森林防火专业人员;

(五)检查本地区森林防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组织有关单位维护、管理防火设施及设备;

(六)掌握火情动态,制定扑火预备方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扑救森林火灾;

(七)配合有关机关调查处理森林火灾案件;

(八)进行森林火灾统计,建立火灾档案。

未设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地方,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履行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

第八条林区的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铁路、农场、牧场、工矿企业、自然保护区和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村屯、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组织,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业局、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第九条在行政区交界的林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商定牵头单位,确定联防区域,规定联防制度和措施,检查、督促联防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林区建立森林防火工作站、检查站等防火组织,配备专职人员。森林防火检查站的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森林防火检查站有权对入山的车辆和人员进行防火检查。

第十一条国家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在大面积国有林区开展航空护林,加强武装森林警察部队的建设,逐步提高森林防火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

第十二条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应当配备兼职或者专职护林员。护林员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具体职责是:巡护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查处森林火灾案件。

第三章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十三条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度,定期进行检查。

在林区应当建立军民联防制度。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火灾发生规律,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出现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时,可以划定森林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

第十五条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烧荒、烧草场、烧灰积肥、烧田埂、烧秸稞、炼山造林和火烧防火隔离带等生产性用火,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经批准进行生产用火的,要有专人负责,事先开好防火隔离带,准备扑火工具,有组织地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用火,严防失火。

(二)进入林区的人员,必须持有当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核发的进入林区证明。

从事林副业生产的人员,应当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选择安全地点用火,在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用火后必须彻底熄灭余火。

(三)进入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森林经营区内活动的,必须持有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授权的森林经营单位核发的进入林区证明。

第十六条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作业和通过林区的各种机动车辆,必须安设防火装置,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严防漏火、喷火和机车闸瓦脱落引起火灾。行驶在林区的旅客列车和公共汽车,司乘人员要对旅客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严防旅客丢弃火种。在铁路沿线有引起火灾危险的地段,由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开设防火隔离带,配备巡护人员,做好巡逻和灭火工作。

在林区野外操作机械设备的人员,必须遵守防火安全操作规程,严防失火。

第十七条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使用枪械狩猎;进行实弹演习、爆破、勘察和施工等活动,必须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授权的森林经营单位批准,并采取防火措施,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第十八条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机械和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严格管理。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有计划地进行林区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

(一)设置火情了望台;

(二)在国界内侧、林内、林缘以及村屯、工矿企业、仓库、学校、部队营房、重要设施、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等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者营造防火林带;

(三)配备防火交通运输工具、探火灭火器械和通信器材等;

(四)在重点林区,修筑防火道路,建立防火物资储备仓库。

开发林区和成片造林,应当同时制定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森林防火专用车辆、器材、设备和设施的使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保证防火灭火需要。

第二十一条气象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联合建立森林火险监测和预报站(点)。各级气象部门,应当根据森林防火的要求,做好森林火险天气监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做好高火险天气预报工作。报纸、广播、电视部门,应当及时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和高火险天气警报。

第四章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森林火灾,必须立即扑救,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扑救,同时逐级上报省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

省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对下列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报告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

(一)国界附近的森林火灾;

(二)重大、特大森林火灾;

(三)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的森林火灾;

(四)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五)二十四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

(六)未开发原始林区的森林火灾;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地区危险性大的森林火灾;

(八)需要中央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第二十三条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

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

第二十四条扑救森林火灾时,气象部门应当做好与火灾有关的气象预报;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应当优先提供交通运输工具;邮电部门应当保证通信的畅通;民政部门应当妥善安置灾民;公安部门应当及时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加强治安管理;商业、供销、粮食、物资和卫生等部门,应当做好物资供应和医疗救护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森林火灾扑灭后,对火灾现场必须全面检查,清理余火,并留有足够人员看守火场,经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撤出看守人员。

第二十六条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牺牲的国家职工(含合同制工人和临时工,下同),由其所在单位给予医疗、抚恤;非国家职工由起火单位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给予医疗、抚恤。起火单位对起火没有责任或者确实无力负担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医疗、抚恤。

第二十七条扑火经费按照下列规定支付:

(一)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工资、旅差费,由其所在单位支付;

(二)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生活补助费,非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费,以及扑火期间所消耗的其他费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由火灾肇事单位或者肇事个人支付;火因不清的,由起火单位支付;

(三)对本条第二项所指费用,火灾肇事单位、肇事个人或者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

第五章森林火灾的调查和统计

第二十八条森林火灾分为:

(一)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一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二)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的;

(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不足一千公顷的;

(四)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的。

第二十九条发生森林火灾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扑救情况、物资消耗、其他经济损失、人身伤亡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查,记入档案。

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一至三项所列的森林火灾,以及烧入居民区、烧毁重要设施或者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森林火灾,由省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建立专门档案,报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

第三十条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森林火灾统计报告表的要求,进行森林火灾统计,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森林火灾统计报告表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家统计部门备案。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事迹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一)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法规,预防和扑救措施得力,在本行政区或者森林防火责任区内,连续三年以上未发生森林火灾的;

(二)发生森林火灾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扑救的,或者在扑救森林火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有显著成绩的;

(三)发现森林火灾及时报告,并尽力扑救,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发现纵火行为,及时制止或者检举报告的;

(五)在查处森林火灾案件中做出贡献的;

(六)在森林防火科学研究中有发明创造的;

(七)连续从事森林防火工作十五年以上,工作有成绩的。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第一项至四项行为之一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项行为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六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一)森林防火期内,在野外吸烟、随意用火但未造成损失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进入林区的;

(三)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机动车辆和机械设备的;

(四)有森林火灾隐患,经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通知不加消除的;

(五)不服从扑火指挥机构的指挥或者延误扑火时机,影响扑火救灾的;

(六)过失引起森林火灾,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

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任人员或者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有失职行为的人员,还可以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决定。当事人对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期满不又不履行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违反森林防火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应当处以拘留的,由公安机关决定;情节和危害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所指的林区,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划定,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本条例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火灾案例篇9

关键词  消防 火灾 隐患

一、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运行现状。

2011年,全国相继建立了“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近年来各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先后开通了网上受理平台和电子邮箱,拓宽了群众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渠道。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参与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积极性,受理数量连年提高,有力的消除了大量火灾隐患。与此同时,大量的案件和林林总总的举报投诉内容,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执法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落实奖励办法,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成为了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二、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应用法律分析。

(一)《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该条规定从立法角度体现了国家对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的重视。同时,强调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不仅仅是指每个人自己应当自觉地遵守消防法规,还包括对发现违反消防法规、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应当予以指出、制止或者向公安消防机构举报。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应有的权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 120 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对举报投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以及擅自停用消防设施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核查;对举报投诉本款第一项以外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明确限定了处理各类举报投诉问题的时间范围。

第三十条中规定“公安派出所对群众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受理,依法处理;对属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管辖的,应当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在受理后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理。”明确规定了公安派出所有处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的职责。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 125 号《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七章第二节针对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受理工作进行了明确。其中第四十九条“报案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受案登记时注明,并为其保密。”该条并没有明确当事人可以匿名举报投诉火灾隐患。

三、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在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接访人员专业水平尚需提高。消防工作涉及专业和学科较广,这对于接访人员专业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当前公安消防部队的体制下,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常没有设立专职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接访人员编制,各举报投诉中心通常由防火监督部门消防监督人员兼职,有的地方甚至由文职人员或者合同制消防人员直接接访。由此造成各地接访水平参差不齐,接访受理范围不统一,存在“误报”、错误受理的现象。面对群众的咨询和提问,接访人员无法提供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法律依据,降低了群众对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的满意度。

(二)举报投诉“假报”、“无法联络举报投诉人”的问题比较普遍。以笔者所在邵阳市为例,2015年,全市处理举报投诉不属实案件占受理总数的23.7%。消防监督人员对举报投诉现场进行核查,时常发现举报投诉内容不属实或者无法联络举报投诉当事人的情形,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警力资源,同时加大了消防执法人员的工作负担,制约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的发展。

(三) 消防行政许可审批权限与监督管理的矛盾。我国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行政许可对象的规模、性质、火灾危险性的大小、消防技术的难易程度等条件,将行政许可审批权限划分为公安消防总队(省、直辖市)、支队(市、州)和大队(区、县)三级。基层消防执法单位在辖区内核查举报投诉的对象有可能不是本级监管和审批的行政许可项目。这一现象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审批权利和法律责任的分离,二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基层消防监督人员处理举报投诉问题的难度大,群众满意度偏低。

四、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多部门多平台统一举报投诉机制。推动多种举报投诉平台火灾隐患问题统一受理机制,从源头上建立统一受理、咨询和处理制度,避免错误受理,重复受理等问题发生。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历史遗留问题和其它涉及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等问题,应当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更好的推动火灾隐患举报投诉问题的解决。

 (二)强化社区警务建设,构建社会火灾防范网络。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问题,有相当比例是发生在居民院落和城市社区。应当充分依靠基层社区民警,大力开展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指导居民委员会、保安队、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和邻里守望活动,形成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广泛利用辖区资源,及时收集、分析社情民意,预防和制止各类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发生,构建社会化火灾防控网络。

(三)完善建筑物消防信息建设,制定典型案例处置方法。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现行的消防监督管理系统中,建筑物信息模块基础信息薄弱,没有详细的建筑物消防信息。基层执法人员在面对诸如建筑物消防给水、平面布局方面的举报投诉问题时,常常因为对建筑物消防信息的缺失,无法“对症下药”第一时间直接处理。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完善建筑物消防信息系统,让执法人员“明明白白查找问题,清清楚楚解决问题”。应当将全国各地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焦点问题和大众问题统筹分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典型案例处置方法。规范处置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法律依据,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效率,有助于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五、结语

    从国外消防监督管理的经验来看,消防部门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的主要途径就是市民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从长期发展来看,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必将顺应这一趋势。因此,完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规范执法和处置程序,推行全民防控,对消除火灾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火灾案例篇10

【关键词】汽车火灾 电气系统缺陷 判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但是,在为人们带来了极大便捷的同时,汽车所引发的安全隐患也与日俱增,其中汽车火灾的隐患,更是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1 汽车电气系统火灾分析

汽车火灾就发生原因来说,大致可区分为外因起火与内因起火两种。其中,外因起火多由人为纵火、遗留火种、外来火源等外部因素造成;内因起火多由汽车自身机械故障、产品缺陷等内部因素造成,如电气系统发生的线路短路、油路系统发生的油品泄漏、排气系统与制动系统的高温炽热表面等。

目前,国内的汽车火灾调查着重点往往在于对事故的责任划分与损失评定,因而过于强调人为因素而忽略了汽车作为一种工业产品本身存在的质量缺陷问题。这样很难从根本上控制汽车火灾及危害。因此,有必要对汽车电气系统起火缺陷情况进行分析。

2 汽车电气系统起火缺陷特征分析

2.1 汽车电控模块起火缺陷特征分析

汽车电控模块是汽车上各个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配合传感器、操纵及执行机构等实现汽车在各种功能上的电子控制与运行。汽车电控系统作为现代汽车智能化研究的主要方向,直接影响着汽车安全、汽车人机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存在于汽车电控系统上的电控模块缺陷,不仅造成相关系统部件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有引发车辆火灾的危险性。如:2013年对某品牌车型的召回中,其产品缺陷即表现为电机控制模块问题导致的电池组充电能力下降,该缺陷在特定情况下会引起车辆发动机熄火或无法启动,极端条件下甚至可能引发车辆自燃。

2.2 汽车电器设备起火缺陷特征分析

汽车电器设备是汽车电气系统的功能输出与电能消耗器件,包含有各种车用电气与电子功能设备,常见的如雨刮、空调、照明系统及多媒体系统等。电器设备起火缺陷除电路原因外,还可能表现为焊接不实、匹配不良等制造或装配问题。对我国汽车电气系统起火缺陷召回中涉及电器设备的召回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缺陷表现有整车设计匹配问题、零部件自身的制造质量问题以及设计时未考虑特殊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实际故障。如电器设备的功率配置不当、运行卡滞等,往往会导致相关电路过热的问题;设备出现裂纹或密封设计不当,则会在异物侵入时引起内部电路的短路等故障。

3 汽车电气系统起火缺陷判定分析

3.1 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是为了搜集汽车火灾的基本事故信息,如火灾的蔓延发展时序、损失伤亡状况、起火部位及起火点的确认、相关物证提取等。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技术成分极其复杂,表现出的起火原因不一而足,要求火灾调查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图1为汽车火灾事故的基本调查程序。

3.2 鉴定分析

针对汽车火灾调查过程中提取的物证进行鉴定分析,是判定汽车火灾原因的关键。汽车电气系统火灾中所提取的物证主要为带有金属熔痕的导线、插接件、电池及用电设备等,常用的技术鉴定方法有宏观分析、金相分析、成分分析、剩磁分析、能谱分析、热分析等。主要针对事故车辆燃烧痕迹特征、火灾蔓延发展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勘查核验;起火部位认定阶段需要结合调查询问、现场及车辆勘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判定火灾最初的发生部位。

通过鉴定分析,一般可以确定或排除可能的火灾发生原因。如根据汽车电气线路的熔痕特征分析汽车火灾的蔓延发展过程,利用金相分析法判定熔痕的一次短路或二次短路特征,进一步缩小火灾调查范围,确认起火部位及起火原因。

3.3 缺陷评估

汽车产品缺陷具有先天性、普遍性、危害性等特点,判定汽车电气系统火灾是否基于产品缺陷产生,要结合起火原因、起火部位、车辆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由车辆自身故障引起的汽车电气系统火灾,根本起火原因除设计或制造导致的缺陷因素外,还可能是由于不合理的车辆维修、改装等引起。因此,汽车起火缺陷评估一般可分为个案预估与综合评定两个阶段。

个案预估从具体的汽车火灾事故出发,经事故调查取证和鉴定分析得出起火部位和火灾原因,针对由疑似缺陷因素起火的案例进行疑似缺陷分析,并将起火缺陷存在可能性较大(即分析结果为存在疑似起火缺陷)的案例列为重点跟踪对象,归入汽车起火缺陷数据库中。

综合评定通常针对由同品牌或同系列的汽车产品中发生的多起疑似起火缺陷案例进行缺陷分析,但也不排除针对明显由起火缺陷引发的汽车火灾事故个案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定一般结合案例分析、专家探讨、厂商反馈、试验验证等进行缺陷综合分析,并对最终评定为存在汽车起火缺陷的产品进行召回管理。

4 结论

总之,汽车火灾的起火原因有很多种,其中电气系统火灾时有发生,而汽车电气系统起火缺陷是造成汽车电气系统火灾多发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可见汽车电气系统中汽车线束起火缺陷主要表现为线束的磨损与接触不良等引起的短路、漏电及电弧火花等问题,汽车电控模块起火缺陷主要是由设计原因造成的模块短路或过热问题,汽车电器设备主要起火缺陷表现有整车设计匹配问题、设备自身的制造质量问题以及设计时未考虑特殊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实际故障,从而引起火灾,而汽车火灾的扑救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但总的原则是要根据事发时的具体情况,不要惊慌,本着救人灭火的原则,减少火灾损失。

参考文献

[1]郝存继,马宏伟.汽车电气火灾频发的原因及调查方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06:460-462.

[2]黄雅妮.汽车电气火灾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09:5.

[3]刘振刚,陈克,张德胜.汽车电气火灾现场勘查与鉴定技术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05:577-579.

[4]陈新,张志永.汽车火灾起火原因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2013,23:49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