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15:07:29

小学生体育论文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1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体质;措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质健康被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重视,而被成、青、少年一代则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孩子都告别体力活的年代,繁多的作业以及补习班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孩子们因缺乏体力活动,而出现体质下降。

一、小学生体质下降的普遍原因

(一)过大的学习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更注重,对孩子的期望也提上日程,父母们纷纷把子女送到一些课外培训班、补习班等等加强学习辅导。课业繁重,学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残留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教师身上的分数录取制仍然没有改变,一年级的孩子是很有灵性的,而回头看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被繁重文化作业所“压迫”,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孩子的体质健康,同时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营养搭配的失衡

饮食营养的优化搭配在小学生长身体的关键期间有助于补充每天都需要的能量。而今的时代,许多农村生活水平城市化,富足的父辈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在饮食上的需求,各种碳酸饮料、洋快餐虽然丰富了学生饮食,却对孩子的体质健康无益。

(三)学校体育课教学实施的不到位

国家明文规定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但是实际的一小时锻炼又有多少学生充分利用到了呢?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锻炼出事故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器材在学校里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致造成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忽视,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里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许多体育教师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的有限,小学的体育课等于是学生的休闲课,毫无实际的运动,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一个人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文化课无法替代的。

二、小学生身体体质改善的措施

(一)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拥有健壮的身体,才会更好地去学习知识,改造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小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从小培养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思想,这为将来建设祖国创造良好的条件,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以健康的体质为基础,严格地把关,真正的从小学就开始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

(二)增强体质,切实促进心理综合发展

在文化课学习之余,有效地结合一些体育活动,能使人体左右脑的运用平衡,同时喜欢玩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现今的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比较脆弱,知道父母用心良苦,所以也不怎么会对父母说,长久发展下去容易导致孩子身心发育不良。体育运动,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对学习压力紧张的孩子们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三)增强体质,提高社会适应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综合型人才,而体质健康的人更容易适应新型的生活。只有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压力和责任,相反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从事尖端的科技也是短暂的。从小只注重小学生的文化成绩,只是片面地发展学生。

三、提高学校体育,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改善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归究于农村学校器材缺乏、场地有限等客观因素上,而往往忽视教师自身的原因。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体质状况相近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接受两位不同教学方法的体育教师的授课,一个学年下来学生的运功能力,运动兴趣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也充分说明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必然会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

(一)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动,爱新鲜事物,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需要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开始教学时注意紧抓学生的课堂纪律,之后不必担心不好组织,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适当的“松”,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有效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

首先,体育课堂教学疑问化。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又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进行跳远的课程上,让学生们尝试,并对比思考如何能跳得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脚后跟着地,为什么起跳时要快速收腿,落地时为什么要屈膝缓冲落地,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主要在于体育教师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如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篮球的故事,并利用学校的场地,给学生们自主的空间,以教师为裁判,学生分成几组,其他班级成员为拉拉队,以五分钟为半场规划,对一般的犯规给予默认,提高小学生的激情,以进球的多少和大型的犯规次数给学生作出合理的评价,并给胜利的一方发小奖品。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积极地提高体育课的兴趣,快乐地参与体育兴趣活动中去,从而间接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这说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更多的在于体育教师的培养。

最后,加强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大小学生喜欢的教学竞赛课程安排和娱乐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激发学生自足锻炼的热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真正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心,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优美语言艺术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程度。我们应该用小朋友的语言特色,诙谐地给予他们幽默,让他们在被肯定中增加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如在传接球技术教学时,有些男生做得比较好,应该多表扬,同时请他为大家做示范,完成时不论好坏,都请同学们掌声鼓励。借以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认真上好每堂体育课,而且又成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四、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态度,加深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健康的认识,这离不开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评价既可以帮助也可以提高对体育的情意、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

首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英国教育家洛夫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振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这说明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对体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其次,广泛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这不仅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主人翁的角色;又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努力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再者,适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更好地掌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的合理开展,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教师明确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我。积极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提高对体育的兴趣,才能让让学生在激励满足中成长奋进。

五、结论与建议

在新课改的今天,要有效地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改善,离不开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带动小学生。让小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就需要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想提高学身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就必须找出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原因,并想办法去解决。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基本上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经过实践证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良好语言艺术的应用,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是促进体育课质量强化,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积极地提高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质才能更好地改善,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佩铭,刘炎辉.体育与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2

民族情节的创设主要适合水平较差一些的学生,通过引人注意的民族情结来激发该水平学生的斗志,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体育课堂中可以将竹竿舞与《龙的传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体验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美的同时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然后再进行相关游戏的预设,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

二、改善教学手段,实现生活化教学

要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小学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知识能力出发,通过营造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氛围,以基本的听、看、学作为训练前提,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引进课堂中。例如,通过让学生观看青蛙跳动这一生活实际,为学生学习立定跳远奠定学习的基础;如让学生唱一唱校园歌曲《打靶归来》以及《小白船》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知识学习的热情;再例如,运用游戏《保卫祖国》,让学生通过表演和听声音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体育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场地器材,实现生活化教学

为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生活化,要从学校具备的硬件设施入手,充分利用学校为体育活动设置的教学场地以及体育器材,将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自然地融入体育活动中。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选择生活中的物品替代体育器材,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器材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带一些废旧的塑料瓶、自行车的废旧轮胎等,亲自动手改造成练习投掷技巧的器材,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运用废旧报纸折叠成各种飞机或者打雪仗的“雪球”,或者折叠成“尾巴”当作游戏的器材。既增强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再例如,在教学场地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联系生活的场景改造,让学生在有限的场地中,理解教师所教授的体育知识。比如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时,一些体育场地会比较局限而影响体育教学,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校教学楼的墙壁作为投掷运动的终点,让学生在对墙投掷的过程中锻炼投掷动作和技巧;再例如练习铅球和垒球的时候,由于学生练习的密度较高,并且学生走动较频繁,用石灰粉画出的场地界限很快就会被学生踩踏模糊,因此,可以利用彩带进行辅助训练,而彩带可以选择废旧的毛衫废料,既满足小学生喜欢彩色的天性,又可以防止界限不清而影响练习,美观又实惠。

四、挖掘生活资源,实现终身体育教育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3

摘 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不仅仅要做好体育教学的实践教学,还要做好体育教学的理论教学。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重视起来,对理论教学与体育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有效的开展,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理论与实践 有效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体育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小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理论同时引起重视。对小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同时的重视,有利于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合理的分配理论教学的时间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在时间上分配不够合理,大多数的时间都分配给了实践教学。虽然体育实践教学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比较有作用,但是理论知识也比较重要,因此,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体育教学的原则,对体育理论教学给与高度的重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有利于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因此,需要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给与高度的重视,保证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制定合理的体育理论教学的计划

在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之后,要合理的安排体育理论教学的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指导下,保证体育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全面的落实,保证在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以计划为指导,以内容为核心,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将体育教学的时间倾向于理论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重视实践教学,轻视理论教学。根据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体育教学的现实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实践过长的现状,将教学时间倾向于理论教学,对提高小学体育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小学体育实践中教学渗透理论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十分重要,实践教学同样重要。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理年龄较小,对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入,若想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效果,需要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自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不仅仅要认识到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发挥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保证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达到新的水平。

(二)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

在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科学的、合理的运用理论知识,为体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有效的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

(三)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分散其中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与认知水平,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单纯的进行理论教学基本上是不实际的,使体育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将理论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有效指导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地位与作用是同等的。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教学,要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某一程度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理论教学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成为检验理论教学的有力依据,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把握好教学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检验理论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检测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测,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发挥理论教学的有效性,确认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发挥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良好的作用,全面的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理论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实际效果,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相适应的时候,对计划中的一些因素进行调整,以便改变教学中的消极因素,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理论教学是基础,是指导,是方向。实践教学是升华,是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重,为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一线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体育理论教学有效实施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将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将实践活动作为检验,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4

【关键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理论知识;教学技能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作为培养合格教师的高师院校却依然冷寂,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目前高师院校小教本科专业,在培养模式上,多偏向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疏离了实际教育实践,结果培养出的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小学教育岗位的人才素质需求出入较大。特别是高师院校学生在实习后往往更能体会到所学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式单一、理论和实践脱节等问题。社会对小学教师的需求在发展,而小教专业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一直沿用传统的课程内容,这些矛盾促使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尽管近年来国内各师范院校对实践教学逐渐重视,但在课程设置上实践课程及其教学功用仍然难以体现,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如实习形式单一、实践内容单调、专业技能衔接不连贯等,这些因素无不影响小教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出路。因此,我们急需构建一套基于就业导向的小教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使毕业生不但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意义

(一)提高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面对社会急需高水平师资的这种需求,作为高等师范专业来说,我们应该大力改变职前教师教育现状。相对于中师水平、大专水平的小教学生,我们的小教学生应体现出自己的本科优势从而具备核心竞争力:不仅应该在知识储备、教学技能养成等技术层面略胜一筹,更应该在教育信念教育理想等软件层面显示出我们的优势。只有这样,我校的小教专业才能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

(二)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文科课程的重置,有利于师生焕发人文情感。教师厚积薄发,构建文科专业特色;学生学有所长,追求个性发展。

(三)小学教育的专业特点和文科内容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小学教育要重视训练。一定要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讲解,转换教学思路,赋予人文性内容以情感的内涵。

二、目标

小教本科专业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教育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培养优秀的职前教师。[1]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布鲁姆)我们首先要知道,小教文科究竟要培养什么人。

小教文科培养的是一批具有现代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而不是一批文人;小教文科本科的学习不是小学语文教师单纯的学历进修,而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提高;小教文科本科培养的不仅是既有一定文科专业水准又有一定小学教育知识的老师,而且还应该是懂得将二者有机沟通并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师。换言之,这样的老师,必须具备两种眼光:一是用本科的文科专业水准去把握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二是用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来强化、提本科段的文化学习。

介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的改革目标是:以专业课程发展为核心,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抓好文科特色;即培养具有丰厚人文素养、从事小学文科教育教学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小学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具备从事小学文科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并在某一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三、构想

(一)整合课程结构,突出师范性

以小学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由此确定专业课程的结构配比,建立起由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再发展到专业研究课程的有机的、呈梯度分布的课程体系。以系统的小学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为核心课程,以大学文化通识类课程为基础课程,以选修课程为支持学生自我发展的辅助课程,构建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达到当前小学教育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需求;同时,也突出了“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这一专业定位。

(二)颠覆教学方法,突出示范性

侧重理论的课程,如《文学概论》、《美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和《汉语通论》等,采取“教-学-做”的“三合一“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要基于研究的学习,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重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多组织讨论课。

侧重实践的课程内容的,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口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和《阅读与写作》等,采用”观摩-评议-体验”的“三合一”教学模式。其中“观摩”指三方面内容:基于真实教学情境的教师本人的现身讲解、当地名师或新教师等上课说课、或者多媒体的视频材料等,以示范性影响、改变大家。

(三)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其特色性

首先,加设特色课程:如《民间手工制作》等,作为专业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其次,对学科内部加设特色内容,比如《唐诗宋词选读》就可以以唐宋诗词作品为依托,研究诗词鉴赏的方法,品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还可以分成以下语文特色小组(分组设置组长。联合素质学生会,定期搞活动)(以下小组名称暂定):语言训练小组(演讲、朗诵等语言类)、设计训练小组(书法类、主题班会设计、班徽设计)、制作小组(板报制作、网页设计、手工制作等)和歌舞小组(填词作曲、影视配音等)、综合组(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

(四)优化培养途径,突出实践性

教育实践的内涵包括: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究。把终结性实习转变为过程性实践,使教育实践贯穿整个学程。学生入学后,将学生分到实验学校对口班级。主要任务是见习课堂教学、班队工作,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表现,了解和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小学实施情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走进小学课堂,走进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生活,还要参加当地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亲自体验并现场研究小语教学。从日常教学,到集中的实习上课,都要着力突出实践性。

只有这样,我们的小教专业才能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在以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同时,通过具体的教学改革研究,从小学语文方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实施配套改革,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和坚定的教育信念,使他们有一种教育者的胸怀,这是他们现实就业和终身发展的可靠基础。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5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模块;教学

前言

在传统的体育课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一切行动听指挥。这种按部就班式的学习方式,忽视学生身心体能的全面发展,忽视个体差异,缺少生动活拨的教学形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妨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市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80名初一学生。选取的试验班共40人。其中男22人,女18人;对照班也是40人。男23人,女17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教育学、体育教学、体育心理、教育心理学和一些相关的论文,了解关于分层次、合作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心理学基础以及标准测试量表。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些领域的研究理论和动向,最后综合这些理论方法,找到适合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2.2教学试验法

1.2.2.1研究时间:2014年1月-2014年12月

1.2.2.2教学试验的组织

对选取的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干扰变量的控制,即人数、性别比例要大体相等;学生的身体素质(50米跑的成绩)大体相当;在我们的教学试验中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人数相同,男、女生的分配也不相上下。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实验步骤

2.1.1实验实施

教学分组:教学分组遵守一个原则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学生性别比例平均,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平均,而同组中学生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差别。两组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新的动作,巩固学过的动作。

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实验组分成8个组,每组5个人,分组时尽量保持各实验小组能力上的平均。

2.2实验结果的分析

2.2.1实验前测

从表2-1学生的身体状况统计表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状况方面情况接近,说明两个班的情况接近,说明两个班的情况基本一致,保证了非实验性因素的均等,便于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而保证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前处于同一个水平段。

2.2.2实验后测试

从表2-2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技术水平的对比中,经过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对比发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教学后,实验班的学生在足球技术水平也就是在绕杆和脚背内侧传球两个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

2.2.3实验后分析

通过教学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法能不能成功运用体育教学取决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使学生之间增进彼此的感情,并体会体育课的乐趣。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合作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竞争与合作兼容并存。

3.1.2“合作教学模式”强调合作,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竞争和个体兼容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共存能力。并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合作技能和意识。

3.1.3合作学习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环境。

3.2建议

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求体育教师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把合作学习理论和技能技术的传授有效衔接起来。老师要擅于表扬和鼓励学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及时表扬讨论中有积极发言的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肯定讨论的结果。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互相帮助的精神,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资治文摘,2009.5.141-141:173

[2]林开青.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河南科技,2010.8

[3]独家海.合作学习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10

[4]顾德贵,汤晓夏.浅淡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体育教学少年体育训练,2006.3.25

[5]何珈.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6]徐文全.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学[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3):112

[7]陈优良.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合作教学模式群体效应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7(5):92-94

[8]蒋钦亮.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体育世界.学术2010.5.62-64

[9]易思东.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法”探究[J].读与写杂志2010.1.Vol.7.No.l163

[10]王杰尘.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教学,2005.2.15-16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6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2011年开辟体育教学专栏的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院学报》和《体育教学》载文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显示:(1)从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主要集中于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则局限于中小学体育。(2)从投稿来源看,三大核心期刊主要来自高校师生。《体育教学》的投稿来源复杂,囊括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省市级教育局等教育部门、各类体育协会、记者和高校师生。(3)从体育教学研究内容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存在研究面广与时政热点联系紧密的特点。《体育教学》主要涉及的方面是最新体育政策和信息、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方案等。(4)从研究层次看,总体研究成果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导,基础理论研究较少。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学刊高校体育中小学体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查阅资料,结果显示: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开辟体育教学专栏的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和《武汉体院学报》,因此以2011年第1-7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和《武汉体院学报》的体育教学专栏文章为研究对象。《体育教学》作为研究体育教学的重要阵地也列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逻辑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综述总结发现,三大核心期刊研究领域集中于高校体育,对中小学体育鲜有涉及。《体育教学》研究范围局限于中小学体育。三大体育核心期刊投稿作者绝大部分来自高校师生,《体育教学》投稿主要来自中小学体育教师。由此可得知:三大核心期刊与《体育教学》似乎“划江而治”,分别控制高校体育、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科研阵地,既不利于体育教学理论的完整构建和深入研究,也妨碍了体育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地理环境优势是一种重要资源,即大学体育和中小学体育的研究各自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种优势也同时限制了他们向对方领域研究的延伸。

(一)三大体育核心期刊2011第1-7期体育教学研究侧重点与国家当前体育教育政策和文件联系紧密相关。

《体育教学》着重于时事政策信息介绍和教学实践感悟。二者在体育教学研究方向上都倾向于应用型研究,前者学术性强,后者局限于教学实践感悟阶段。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研究内容多为教学实践感悟,研究成果理论化和系统化有待提高 纵观《体育教学》上中小学体育教师发表的文章多为教学所感所思,虽与教学实践联系紧密,但教学实践经验不能上升到科学化和理论化的高度,研究成果就难以推广,科研水平就难以进一步提高。

三、当前体育教学科研现状分析

(一)从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主要集中于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则局限于中小学体育。

(二)从投稿来源看:三大核心期刊主要来自高校师生。《体育教学》的投稿来源复杂,囊括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省市级教育局等教育部门、各类体育协会、记者和高校师生。

(三)从体育教学研究内容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存在研究面广与时政热点联系紧密的特点。《体育教学》主要涉及的方面是最新体育政策和信息、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方案等.

(四)从研究层次看:总体研究成果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导,基础理论研究较少。

四、当前体育教学科研现状的对策

体育教学科研的科学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科研的重视,离不开体育师生在体育科研领域刻钻研和从严治学。并借助以下对策:

(一)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一是不同院系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科研交流与合作,二是同一学校或相邻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组建科研团队,结合自身优势选择研究内容,形成研究特色,造就局部科研优势。

(二)政策支持。一是在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建构中,将体育科研列为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二是学校应该将体育科研与职称评定绑定,激发体育教师科研的热情。三是中小学如果有条件,可以定期订阅体育核心类期刊和相关书籍。

(三)以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杠杆,对科研内容和质量做出调控。在科研考核评价过程中突出体育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研究人员研究基础理论的热情。建立科学严谨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是遏制学术抄袭等不良之风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攀临虎.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李静波,攀莲香.21世纪初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现状[J].体育学刊.2005.12(1):78-80.

[3]韩会君,解奎龙.中国体育科研的误区[J].山西体育科技.2002.22(4):6-7.

[4]顾雪芳.中学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J].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1.3.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7

达成情况:在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发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学能力得到增强。科研课题有计划推进,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快乐实效的大课间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在我区逸景小学顺利结题,xx年xx区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专项课题《口诀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顺利开题并展开实验研究。以上两项课题都取得了良好的效实验果,以课题实验为契机开展的一系列体育活动,改进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方法和形式,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增强,逐渐形成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取得成绩:经过资格审查、论文评审、现场设计教案、现场答辩我被评为xx年xx区首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

2、被评为xx年xx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班干部,论文《大课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被评为优秀论文。

3、我校还被评为xx学年xx市中小学优秀体育科组,xx年xx市xx区中小学体育科教研工作优秀科组。

促成目标达成的因素:

1、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不断调整形式使学生始终全身心投入。

3、体育科组老师们团结协助,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得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工作感受:

在紧张的学习中教育思维、教学智慧得到启迪和提高!在忙碌的工作中享受与同事共事的和谐相处!在苦乐并存的体育活动中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喜悦!

以下是xx学年自己在教学实践、研修培训、示范带学等方面的工作总结。

一、规范课堂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本学期我严格执行《xx市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在规范了课堂教学秩序的同时,我还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穿插趣味游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防止了学生意外受伤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课后反思,提高常态课的质量

常态课是教师教学水平的真实反映。本学年,我特别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语言运用、教学效果达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记录,以此促进自己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一年来,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驾驭课堂能力方面都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纪律性和学习效率同样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在体育研讨活动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xx学年第一学期,我校分别接待了xx省xx市xx区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以及xx年xx市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到校开展体育研讨课活动,上课老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xx市实验小学的杨xx、xx区、xx市的体育骨干教师。我带领体育科组做好了相应的调课协调,学生的礼仪、心理教育,场地等方面的布置,为到校上课和听课的老师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所有上课教师都对我校细致周到的接待工作业,以及学生表现出的良好课堂常规和扎实的体育技能体能素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我的导师杨xx老师上了一节内容为障碍跑的三年级体育研讨课,课堂上杨老师以他风趣幽默、多才多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全体学生。杨老师通过和学生进行各种民族舞蹈的模仿学习中进行叫号赛跑的游戏练习,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和欢快的舞蹈中进行反应和障碍跑技术的训练,学生学得高兴也玩得高兴,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在绕障碍区的技术。在研讨中,杨老师和我们进行了课后的交流,对于如何有效进行异地教学和如何与学生拉近距离的技巧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好的建议。我们也向杨老师汇报了近段时间各自的教育教学和研修培训等工作,大家的工作都得到了杨老师的肯定,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研修工作提供了指导。

四、参加示范带学,共享培训成果 xx年11月6日,我参加了在xx区xx一小召开的由xx第二师范学院举办的xx年xx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小学名教师示范研讨课,上课年级是五(4)班,上课内容是快乐篮球:原地低运球。在课堂中,我真实地感受到xx一小学生的纯朴和天真,也感受到学生的文明有礼,在体育课中学生显示出非常好的身体素质。我在毫无时间和学生交流的情况下就进行异地的教学,是对自己一次新的考验,在自己的循循诱导下,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我也融入到学生的积极快乐学习当中,不知不觉中一节快乐的体育课就结束了!感谢xx一小的学生们,让我又一次得到很好的磨炼!让我在教学经历中多了一份难忘的经历,让我在难忘的经历中得到成长!

2、历时一年的xx年xx市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顺利结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对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培训,还进行了教学设计、课题申报与研究、大课间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我学习认真,并协助导师顺利完成各项培训工作,被评为优秀班干部,论文《大课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被评为优秀论文。

3、xx年5月4-10日,参加了由xx第二师范学院组织的xx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工程”小学名师培养对象赴xx省xx市的跟岗学习。学习期间,我聆听了xx市xx区教育局副局长赵xx关于(做一个从容智慧的老师),xx市外国语学院院长洪xx教授的关于(如何撰写论文和调查问卷)的专题讲座,以及到杭州市行知小学钱xx校长(特级教师)工作室的跟岗学习。在跟岗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行知小学6节体育课,5节学习班学员的研讨课,自己也上了一节研讨课。在特级教师钱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对教学设计一次又有一次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上课教案。每次参加培训和上完示范课后,我都认真进行自我总结并和科组的体育教师一起交流学习,从xx跟岗学习回来后,我还在全校教师培训学习上以《让我们拥有从容智慧的教学生涯》为题作了深入的学习分享交流,把培训学习和异地教学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我的一些心得感受得到老师们的认同并有所触动,取得了良好的交流学习效果。

五、以研促教,在研中发展

本学期,我校子课题《快乐实效的大课间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进入结题阶段,我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之一,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把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和数据进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上交总课题组,并顺利通过了总课题专家组的解题验收。另外,xx年9月24日(星期二)下午4:30分,我个人申报的xx年xx区教育科学“xx”规划课题:《口诀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综合电教室隆重举行。课题组成员由林xx(总务主任)、潘xx(体育老师)、杨xx(教导主任)、邓xx(卫生老师)四位老师组成。学校非常重视本次开题论证会,精心布置会场,认真准备会议资料。为使课题研究得到专业的指导,各项研究工作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学校诚挚聘请了xx区教育发展中心培训部李xx部长,xx区教育发展中心体育教研员莫xx老师,xx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办公室李xx主任(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研会副秘书长),海珠区凤江小学田太锋副校长(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研会小学中心组成员)担任课题组指导专家,并由莫xx老师担任专家组组长,李部长在会上宣读课题立项书并为曾xx老师颁发立项证书。

开题论证会由黎xx副校长担任主持,杨xx校长致欢迎词并作总结发言。曾xx老师向与会的领导、专家、老师们作了《口诀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重点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课题核心概率、研究方法和步骤、预期成果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课题组成员分别认真回答了专家提出的问题,通过对课题相关问题的交流探讨,使课题组的老师们茅塞顿开,廓然开朗,对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等更加清晰、明确,对科研理论知识有了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为取得良好的课题实验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参加我校开题论证会的有xx年xx区教育科学“xx“规划课题体育学科已立项课题的负责人,xx区小学中心教研组成员,以及新港中路小学全体教职员工。本课题已按照计划开始了一学期的实验研究,各项工作如期顺利开展。参与课题实验,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也促进老师们专业成长

六、撰写科研论文,提高科研能力论文获奖情况。本学年,我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体育评比,在竞赛评比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其中,我撰写论文《走体育科研之路,促教师专业成长——浅谈一线教师开展体育科研策略的探讨》荣获xx年xx区小学体育论文评比一等奖,xx市中小学体育论文评选三等奖。积极撰写、修改论文参加省、市、区的论文筛选。13学年第二学期,我撰写的论文《实效大课间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被省选上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报会并荣获三等奖。据了解,我区只有4篇论文入选,而xx市有43篇论文入选,全省报送100篇,能参加如此高层次的论文报告会,实属难得。

2、情况。论文“击剑运动在中小学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xx市击剑传统项目学校为例”发表在部级刊物《运动》(cn 11-5651/g8,issn 1674-151x)杂志xx年10月第75期;论文“大课间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发表在部级刊物《青少年体育》杂志(cn 10-1081/g8,issn 2095-4581)xx年1月第9期;

3、xx年9月,主编xx市xx区xx路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击剑》教材。

七、积极组织课余训练,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

本学期,我继续利用课后业余时间组织学校击剑队开展训练,同时也关心田径队的训练比赛工作。训练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下午4:10—5:30。在我长期系统有效训练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又有了提高。以下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的成绩统计如下。

(一)xx年粤港澳击剑公开赛,刘xx荣获儿童甲组男子佩剑个人第二名,刘xx荣获儿童甲组男子佩剑个人第五名,戴xx荣获儿童甲组男子佩剑个人第七名,张xx荣获儿童甲组女子佩剑个人第二名,邱xx获儿童甲组女子佩剑个人第六名,刘xx、刘xx、戴xx、李xx荣获儿童甲组男子佩剑团体第二名。

(二)xx年海珠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小学田径比赛,学校荣获二类学校团体总分第四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历史好成绩。潘xx、曾xx是均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三)xx年海珠区中小学生游泳锦标赛,我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九名。

(四)另外,还组织学生参加xx年海珠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武术锦标赛,让学生得到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八、开展体色群体工作,丰富师生课余文体生活坚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坚持抓好广播操、自编操、大课间、冬季长跑等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为充分发挥新操场为师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我们继续坚持在组织学生进行操后的长跑和跳绳练习。并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激情,定期调整长跑的形式,增加花样跳绳、定时跳绳等,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丰富锻炼的内容与形式,发展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2、举办“快乐运动,健康生活,活力校园”精彩校运会

xx年12月6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本次校运会适逢建校20周年,特别有意义,学校还邀请了退休老教师、社区的领导和家长代表参加了庆典。

8点35分,本次校运会的入场式正式开始。在国旗队、校旗队和彩旗队的引领下,全校18个班级方阵列队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走到主席台前。他们高喊班级口号,或以横幅表达共同的誓言,或变化队形拼写组合心中的祝福,或以舞蹈、武术和各种才艺展示,可谓造型新颖、创意十足。

这是一个展示学生风采与团队精神的舞台,大家都鼓足了劲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些成绩背后凝聚了每位同学的积极准备与不懈努力,从学校领导到每位同学,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总结,体育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发扬,大家的风采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本届运动会增加了亲子跳大绳比赛项目,在比赛过程中每一组家庭都能通力合作、赛出了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和家庭共同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这项活动还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经过一天的拼搏,运动员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校一共有57人次打破学校纪录,其中田赛21人次,径赛36人次,100米13人次,200米6人次,接力比赛有17队破纪录。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都能在老师的组织下,文明观看,还不时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校运会既是对我校学生体育活动的一次大检阅,又是对全体师生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的一次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中,我们看到了井然有序的工作,看到了奋力地拼搏、激烈的竞争,看到了喜悦的笑脸,还听到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更看到了师生之间精诚合作、共创佳绩的良好氛围。

本届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师生团结一致构建和谐校园的责任感和决心。在这背后,蕴涵着杨校长和各行政的统筹规划,蕴涵着体育老师的精心筹备;这背后蕴涵着老师们的组织训练,更蕴涵着全体运动员的积极参与和出色发挥,充分体现了“快乐运动,健康生活、活力校园”的校运会主题。

3、开展一年一度的全校性跳绳比赛

xx学年的第二学期,我校在5月到6月期间举行了主题为“跳出精彩,跳出活力”的全校性跳绳比赛。比赛分为一至四年级进行1分钟比赛,五六年级进行2分钟比赛。经过体育课中的初赛,各班选出男女前六名参加年级比赛,决出年级前六名,评出男女水平前三名,并对积极参与,成绩优秀的班级颁发优秀组织奖,本次跳绳比赛共有10人打破跳绳的最高纪录。通过组织跳绳比赛,促进了学校“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同学们的课间体育活动, 加强各班之间的体育活动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体育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跳绳的技巧和身体素质。

九、存在问题科研理论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课后反思。

3、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运动知识的传授。

十、展望新学期的工作继续密切关注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做好维护工作。2、继续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3、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技术教学,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

4、抓好校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工作,做好梯队的建设,根据实际组织学生参加竞赛。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8

一、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增强全面性

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启蒙是全方位的,小学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具有宽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艺术修养、人文修养与科学精神,以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对高素质师资的迫切要求。因此,应重视通识教育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其打下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各种素质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

1.加大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

根据师范类学生培养特点,特别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特点,可以适当增加公共必修课的比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通识教育课程,认为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是未来教师从事教学的必要条件。根据唐松林的研究,国外的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为美国40%、日本37.7%、德国33.3%。借鉴国外经验及国内的教学实践,根据我国师范教育培养的特点,应当大力研究通识课程结构,设置更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通识课程。设置的公共课程所占总课时的比例至少应达到30%。普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在原有政治、英语、计算机和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调整课时比例,增加课程内容。注重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学内容,增强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课程内容,强调文理渗透,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2.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门类

为了培养精于素质教育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必须增开素质类课程,构建以德育类课程、工具类课程和素质类课程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课程新模式。一是改革德育类课程的教学,实行“理论讲授+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减少政治课的学习时数,加强社会实践,通过指导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二是通过强化工具类课程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增开一些新的工具类课程,如外语、计算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三是增开素质类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开设的课程可以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人文科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学、中国文化、实用写作、科技发展史等内容。还可以开设一些美学艺术类的课程,如美学概论、艺术思潮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使学生整体素质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整合学科专业课程,增强综合性

学科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和基础,教师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世界各国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小学教师必须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每一位教师不仅能胜任一个班级的几门主要学科的教学,还应具有指导多种课外活动的能力。再加上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现代小学教育强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新型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改革也要与学科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体现综合性,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我们应按照少而精、博而通、深入前沿的原则和思路,重新选择和确定学科专业课的基本内容,对学科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形成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培养教师洞察、剖析、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如大学语文、大学数学等课程,避免了学科知识划分过细、每一部分都力图自成体系的弊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对本学科知识进行模块式重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小学教师的学科知识强调博而通,应简化课程内容,主干课程要少而精,更新课程中的陈旧知识以及实用性和基础性不强的知识,反映该学科的前沿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出时代的强音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质。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任教学科上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在某一学科领域有较深厚的功底,学有专长,每个方向的学生在扎实掌握本方向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2~3门的相关学科的内容,本学科内部以及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形成内在联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适应跨学科教学的需要,为他们将来成为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拓宽教育专业课程,增强实用性

教育类课程是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师范专业区别于非师范专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教师职业专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特色。

1.增加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认知方面的偏差,教育类课程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开设门类少,且学时数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一般只有15%左右,从国外教育类专业课程比例来看,德国是25%、英国是25%、法国是20%,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实际情况差距甚远。因此,应提高教育专业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大约占到总课时的20%~25%左右。作为教育类课程,既要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开设教育概论、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又要注意结合未来小学教师的工作来设置课程,开设儿童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或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生心理辅导、德育理论与班主任工作及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等课程,增加教育理论教学及技能训练的力度。

2.增强教育类课程的适切性和实用性

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最好不断线,每学年、每学期都有此类课程,使学生在系统连贯的学习中形成丰厚的教育理论素养,为学生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尤其要注意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摒弃一些陈旧的内容,介绍教育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新趋势,反映当代新颖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一般教育理论的泛泛传授,激活知识在践履层面的活力,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整合,如关注学生教育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等。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工作后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四、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连贯性

教育实践课程是具有综合实践性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小学教育,熟悉小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学习与掌握教育规律、培养教育教学和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必要的环节。

1.延长教育实践的时间

小学教师的经验知识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获得。国外教师教育都很重视教育实践这一环节。在集中实践方面,美国大约为一个学期;德国非常强调教学实践,并且规定两年见习时间;法国将教育实习系统化制度化,安排了熟悉性实习、陪同实践实习、责任实习。英国更是把实践看成重中之重,与地区小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有累计32周的教育实习。相比之下,我国小学教师课程方案的教育实践环节比较薄弱,教育实践课时偏少,而且形式单调(一般只安排6~8周的教育实习),开设时间晚(一般安排在第七、八学期),短暂的实践不能使师范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特性形成深入的认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课程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因此,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是切实可行的,笔者认为教育实习的时间达到英国的一半———16周左右是可行的。

2.采用连贯性实习的方法

实践中可采取连贯性实习的方法。连贯性实习是一个贯穿于高师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内容安排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渐趋复杂,且低高年级的实习内容能连续和继承,最终熟悉、掌握教师职业的全过程。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要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直到毕业,应贯穿于整个学程,分散到每个学年,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时段开展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小学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教育理念学习的针对性,又可以使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走向深化。从学生入学起,每个学期应安排一周见习(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重点在于体验和见习,使学生在大量接触专业课程期间就能对将要从事的教育活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七学期安排10周教育实习,使学生对小学教育工作及其改革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持续的了解,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任职。通过连续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方式,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交替进行促进二者的融合,加深学生对教育实践的感悟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他们成为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当代研究型、反思型、专家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一毕业上岗就能成为一名骨干教师,缩短其专业成长的周期。

3.丰富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职前职后一体化;研训一体;教师教育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国际化,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也由封闭走向开放。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对改革我国原有的教师教育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四部分第28条又指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师范院校正在进行的教师教育改革,既是积极应对时展与学校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一、反思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我国职前教师培养模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师范院校职前教师的培养模式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 

1 教育理念滞后。从整体上看,高师院校对新课程的认识比中小学迟缓。高师院校除了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及一部分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大多数教师由于学科壁垒的束缚,长期从事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无暇跟踪教育理论的新进展,先前学习的教育理论大多已经陈旧,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等基本上不能与时俱进,教育理念滞后。 

2 课程设置滞后。第一,课程结构失衡,多年来,高师院校强调培养具有扎实功底的专业学科教师,在专业学科方面片面向综合型大学看齐,学科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过大。一般在60%以上,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专业课程比重过大,挤占了普通教育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致使教育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过小(不足总学分的10%),教育类课程门类、课时比例等偏低,与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专业课程的学时(美国的教育课程占总学时的20%,英国占25%,日本占38%)相比差距较大。第二,课程内容陈旧。由于教材出版周期的制约,现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教材多数都未更新,其教学内容陈旧,观点老化,不能解决当今基础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虽然较系统地学习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一般方法,一旦进入中小学教育具体的实践情境却往往陷入严重的现实冲突。 

3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落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长期以来,高师院校都采用教育专业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并行开设的方式培养教师。这种培养模式的弊端有三点:一是固化的培养规格和统一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师范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使学生人文素养不高,思想底蕴不丰厚,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受到影响,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二是高师院校的教育理论学习与基础教育实践相互脱节。大学是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的场所,中小学是教师开展实践的基地,然而二者却缺乏联系,各行其是,相互隔阂,导致师范生对中小学教育感到陌生,进入教师角色缓慢。三是培养渠道单一、封闭,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对多种类型、多种规格师资的需求。 

 

二、实施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是科学定位培养目标。通过系统调研,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重庆市在十二五期间农村地区小学师资总体上还存在着数量和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未来5年共需要补充近1万名小学专任教师。每年应该补充近2000人充实到农村小学教育;而从地域结构看,地处“两翼”的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小学是教师短缺的主要地区;从学科性结构看,小学师资数量呈现明显的学科结构性不足。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主科需求量较大。二是对高学历一专多能复合型小学语文教师有旺盛的需求。三是重庆市师范教育专业没有专门针对性地培养高学历的小学语文教师。重庆市师范资源比较富集,开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为“中等学校、中小学”。针对重庆市基础教育的需求和实施错位发展战略,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面向农村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小学语文师资,学生毕业能够胜任语文学科教学,具良好的艺术修养,从事1门音乐或美术等艺体学科教学,并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探索实施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在近十年的部级和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探索“研训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这种模式立足校本、扎根职场,做中学、做中研究、做中成长,集教育、教学、研究、发展于一体。它通过问题研究、理论学习、现场参与的组织方式与专家引领、个体反思的合作行动研究方式,引领教师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和操作办法,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我们把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职前师范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探索并改造为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简称为“1+2.5+0.5”模式,着力培养师范生从教的职业能力:“1”是指第1学年集中开设通识课,以理论学习为主,校内课堂学习为主;“2.5”是指第二、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的秋期共5学期,以理论学习和从教能力的实践训练并重,校内和校外课堂相结合,工学交替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实施校内课堂教学学吋占75%,按照学院教学进程表进行,从教能力训练到校外基地学校进行,学时占25%,实行导师制,每月一周到基地学校跟岗见习教师工作,在导师即小学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参加所在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0.5”是指第四学年春期实习,以校外基地学校从教能力训练为主,在小学集中开展跟岗实习研修。 

培养模式的变革必须通过构建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来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除通识课程外,专业课程由教师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教师教育限选课、艺体教育限选课和学科专业限选课等板块组成。与其他院校同专业现行课程设置相比,专业课程体系有三个明显的变化:加大了教育学、心理学类、艺术体育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共计390学时,占了近20%;增加了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等课程;改变传统师范教育中学科教学时数过长的弊端,适当减少学科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力求使学生能够达到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的培养要求为主,兼顾小学语文教师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根据一专多能复合型语文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小学语文教师培养为主,兼顾艺体类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深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深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要根据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师范生的从教能力的需要实施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同时探索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古代诗歌欣赏与朗诵”课程改革为例: 

本课程是该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项目课程。第一,通过系统的行业调研和小学语文教师岗位分析确立了该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言语表达能力、文学欣赏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第二,确定古代诗歌欣赏与朗诵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朗诵古代诗歌的能力;了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思路,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即识字听说能力、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能力。第三,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由于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古代诗歌的人文内涵从低段到高段依次安排了歌颂大自然、山水中的哲理、友情、亲情等作品。因此,古代诗歌欣赏与朗诵课程打破了以往学科专业课按照时代从先秦到清代分类讲授诗歌的设计,共设计了十个学习模块:模块一为基本学习模块,以训练学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认知和熟悉为目的。模块二至九安排了8个分项学习模块,按照人文内涵依次为大自然诗歌、哲理诗歌、春恨秋愁诗歌、亲情诗歌、爱情诗歌、友情诗歌、怀古咏史诗歌、爱国诗歌欣赏与朗诵。模块十是综合实训模块。除第…个模块外,每个模块都包括欣赏与朗诵两个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主要有咀嚼语言读懂原诗、感悟形象领悟人文内涵、琢磨方法体味艺术、朗诵等4个步骤。实际上,小学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就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的完成”。本课程通过学习模块来开展教学,每个模块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十个学习模块共同完成课程目标。因此,本课程采用传统讲解法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如启发互动、辩论式、项目教学法等。在本课程的分项学习模块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preject teaching)与以往教师为主导按固定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相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实施相关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将一个相对独立的现实项目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到绩效评价。组建成一个动态的学习系统,由学生在教室的指导和协助下按规定的教学阶段自我完成,教学内容则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进程有目的地进行,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最终完成项目的同时,渐进地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或节点的基本要求与重点难点,从而高效率地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的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从模拟开始逐步掌握每一模块教学要求中的方法和技能,在实践中加深知识和理论的消化吸收,并内化为能力。 

 

四、打造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师资队伍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专多能复合型的小学语文师资”的培养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是决定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教师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品格。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师德修养和开拓创新精神。二是学科专业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不断分化与综合。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技能,努力做到“专才”与“通才”的有机统一。三是教育专业素养。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如了解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还要会制作cai课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四是教师技能要求。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探究式,由单一的认知转向认知、情感同步发展,使教学由单向输出式转变为多向师生互动式的合作式教学。 

小学生体育论文篇10

论文摘要:在大学生中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栽体选择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当代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最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是高校落实“十六号”文件精神,弘扬先进文化、学习先进理论的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指出:“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阵地……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在此精神指导下,各高校纷纷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建设,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切实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

一、“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的建立及其社会效应

ms年,在全国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热潮时,哈尔滨理工大学结合理工科学校特色,建立了高校第一个“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网站”(最初名为“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简称“邓论在线”)。十六大之后,网站更名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网站创建至今,已进行了多次改版,栏目功能更加丰富、实用,每天的点击率节节攀升,点击者不仅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不仅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每天都有来自法国、菲律宾等国家的点击者。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政治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学生目前都在国家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大作用。网站的建设得到了校内外各级领导机关的认可和高度重视。省高校工委、教育厅工作简报详细介绍了网站情况并配发编者按,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同志还对网站做出了重要批示:“哈尔滨理工大学通过创办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创新了高校理论学习的途径,增强了人脑人心的效果,值得各高校借鉴和发扬,((黑龙江日报))可派人采访宜传他们的这种好做法,把学习活动推向新的高潮。”网站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也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先后有《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网站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被推崇为全国大学生首创的学习邓小平理论网站,被誉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晴雨表”。

二、拓宽网络教育领域,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

“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不仅激发了全校学生学习和运用网络技术的兴趣,也推动了学校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发展进程,促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依靠学生建网站,扶持学生管网站,引导学生用网站”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先后建立了以下几类网站:一是以揭发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7.31”网站为代表的学生自我教育网站,被团中央誉为“网上永久的爱国主义基地”,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二是以学生处、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工作网站为代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教育、引导、服务学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以“大学生读书网站”、“理工宣传”网站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教育网站,在弘扬先进文化、营造向上氛围方面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四是以教务处、后勤等学校职能部门工作网站为代表的校园教育服务网站,将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以学生为中心、服务育人观念覆盖整个校园。这些网站的建立发挥了网络全方位的育人功能,并在全校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网络思想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L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改善了理论学习的形式与途径,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对于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导向性

网站的建立是用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理论成果唱响了互联网的主旋律,同时是用先进文化占领网上阵地的重要举措,对于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导向性;网站能够每天博采众多媒体和杂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宣传报道资料,同时又有历史资料的积淀,改变了原来理论学习内容单一的局限性,增强了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网站的建立如灯塔般二十四小时闪烁,改变了过去理论学习的时限性,延伸了理论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网站的主体是大学生,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由教师单向灌输的学习方式,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学习形式,增强了理论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网站的建立集先进理论知识、先进网络技术,图、像、声、文为一体,改变了过去理论学习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从而增强了理论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网站的建立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达到了人脑人心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正如大学生们所说的:以前我们上网多数是玩游戏或聊天,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过团活、上党校了,原来感到枯燥的理论学习现在越来越有趣味了。叹阴评瑙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网不仅使邓刁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人阁亩,更主要的是进人了头脑。”

2.网站发挥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作用,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力度,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互联网络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成为国内外人士、尤其是青少年关注的焦点。然而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和思想五花八门,精华和糟粕同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网站已达27万个,这其中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网站只有10几个,而真正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命名的寥寥无几。《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通过网站这个新载体,利用网络的可视性、趣味性,从全方位、多角度主动占领网上文化阵地,占领学生思想阵地,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大学生们的精神支柱。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力度,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加人到理论学习的行列,对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网站实现了“四个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培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的宣传者、研究者、实践者的摇篮

正如哈尔滨理工大学赵奇校长指出的那样,“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的创建,是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最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的有机结合,是高校弘扬先进文化、学习先进理论的具体体现,是我校运用先进的科技载体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的建立和运行,实现了科学文化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统一、传统教育内容与现代教育手段的统一、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统一”。

网络思想教育体系的建立,用先进的网络手段,改造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热情,而且增强了人脑人心的效果,激发大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研究、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责任。学生们在网站建设实践中提高了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增强了业务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使网站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三个代表”忠实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的大摇篮。

4.网络思想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专业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拓展了专业学习的领域

网络思想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仅改善了理论学习的手段,也拓展了专业学习的领域。学生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消化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切磋学习经验,还可以在网站实践中边干边学,使专业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专业教育在第二课堂中得以延伸。如:2001年初,网站没有访问者人数的统计,当老师提出这个要求以后,网站建设者虽然没有学过相关知识,却主动去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于2001年5月将统计网站点击人数的计数器添加上来。有的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专业课,为了建设网站的需要,他们自学了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编程等课程,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锻炼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许多同学通过了计算机四级和高级程序员的考试。许多学生从大二、大三起就跟着老师进行课题研究。

5.网络思想教育开阔了德育工作者的视野,增强了网络服务意识和育人功能

网络思想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广大德育工作者努力探究网络育人功能,扩大网络教育阵地,“网上辅导员”、“网上心理咨询室”等专门的“服务网”相继开通,现实与虚拟结合,网上网下呼应。现实生活中不便主动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学生,在虚拟的网上可以更好地展露真实的思想,通过网上师生的交流,解决学生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的负担、压力、情绪、情感等问题,维护学生的隐私,引导心理矛盾的化解。另外,“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网上助学工程”等阵地的开发,把育人融进服务之中,使网络思想教育提高了时效性,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育人功能。

6.红色网站的建立,培育了红色队伍,塑造了红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