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十篇

时间:2023-04-10 12:23:11

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篇1

论文摘要:《电工基础》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各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教师感到难教,学生在学习时也普遍感到难,厌学情绪严重,教师教学应采取积极对策。

《电工基础》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各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感到难教,学生在学习时也普遍感到难,厌学情绪严重。笔者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探寻,分析了《电工基础》难教又难学多种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关策略。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教学目的不十分明确,教学内容攀高求难。

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各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大纲没有进行认真彻底地学习与研究,对《电工基础》各章节应该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技能,应该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是十分清楚明了,这样必然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缺乏针对性。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大纲要求的内容一个不漏。一切以教学大纲及对口高考考纲为中心的原则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多给学生讲授那些复杂、高深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多数学生,忽视对《电工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授和理解,必然导致那些理解能力跟不上,分析思维能力不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当前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一支粉笔一本书,“以教师讲授为重心”的教学方法,其方法根本缺陷在于不利于学生习热情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和潜能的挖掘;在于不重视授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于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于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黑板上安装日光灯电路,叫学生想象电感线圈端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等等,原本直观,具体的问题变得很抽象,很难理解。

3.教学进度过快,存在“应差式”教学。

目前,多数学校《电工基础》一般安排一个学期授完,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授课时间,现加上《电工基础》知识本身也确实较难接受,而学生所应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必然会使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囫囵吞枣,更谈不上理解、消化和吸收,应用就更不要提了!在就业型班级上课,“应差式”教学也普遍存在,不管学生掌握如何,有时自讲自听,效率低。

二、教师教学采取的对策

1.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分类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要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制定授课内容,要侧重基础性、实用性、够用性。如直流电路部分重点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磁场、电磁感应部分重点讲解自感、互感、左右手定则等。

对于综合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要弄清考试要求,明确教学目的。古语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对口单招考试大纲》是对口高考命题和学生应试的重要依据。它原原本本、不折不扣的告诉我们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以及试题的题型和题量等。

2.教学内容一定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好整个职业高中《电工基础》的知识网络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教学内容在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好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基本元器件特性、常见应用电路原理的知识网络。

对于综合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吃透<<对口单招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其要求制定一个周密的教学计划,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排查,对每一个电工概念、电工规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彻底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在复习中尽可能做到“温故知新”“知新温故”。

3.教学进度要视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故教学进度一定要根据学生基础的好坏、反应的快慢、能力的强弱,灵活把握,当原有的教案、学案不能适应当时的学生实际时,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原则,该快则快,需慢则慢。教师要善于采用重复、停顿以及抑扬顿挫等多种方式的讲解,努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惊奇与惊喜。

在教学手段、方法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教学,提高直观性,能在实验、实习室上课的就不在教室上,能用实物展示就不用符号、模型。学过电工的同学连一个电容器认不识值得我们反思。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电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即要重视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总之每讲一个问题,每做一个题目都力求达到四个一。即巩固一类知识,掌握一种方法,训练一项思维,提高一种能力。

4.教学要求上要“分槽喂养”,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实行“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可能做到使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至,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力争尖子更尖,差的变好。

电工基础篇2

关键词: 电工;基础;教学;启发;比较;探究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后续专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电工基础课是非常重要的。

一、电工基础教学现有的缺陷

(1)学生底子差,有厌学情绪。现阶段的职业类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学习上懒散马虎,作业抄袭比较严重,心理上自卑,缺乏上进心,再加上电工基础这门课程需要有良好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作为基础,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再如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某些电学磁学问题抽象难懂,理解掌握起来较难,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对该课程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学习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做出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要求。

(2)理论课程多,实践机会少。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对于现在中职生来说,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公式,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热情。而现在的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存在着理论课多而实践课少,这样就导致实践和课堂理论脱节,这些对实践实习环节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缺陷很大。目前,在大部分职校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把老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毫无创造性可言。通过多年的这种以老师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缺陷。如果在电工基础课中仍采用“填鸭式”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电工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

(1)运用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激励、启发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寻找正确答案,自觉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应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的内容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前面学过的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步骤自己推导出结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运用比较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教学,就是通过前后、左右、上下的知识进行比较的教学、练习,寻找知识异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组合,学生也能够听清看得明,有利于多元解读,多角度思考,激发讨论,学生就更能理解和掌握,更能区分异同。例如,电阻、电感、电容教学中,学生往往对电阻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电感的性质难以掌握,可以充分运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电阻的公式为R=U/I,电感为L=Ψ/I,电容为C=Q/U,U、L、C都是外部因素,通过实验得到了R、L、C的公式,这三个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而R、L、C都是反映其本身的特性,而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由此推出三个与其本身性质有关的公式,学生通过比较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运用问题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问题探究教学是学生在电工基础教学课堂上,在教师巧妙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程序与方法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方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可以淡化教师自我权威中心意识,营造师生平等民主的氛围,可以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其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变为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电工基础课“电容器的串联”教学中,关于电容器串联起来使用是否安全这一问题,我让同学们自己看例1例2,看后自己归纳、分析总结。同学们对此非常有兴趣,同时也产生了疑难,有一位同学提出:例1中三个电容额定电压加起来大于串联所加的直流电压时,就可以安全使用。而例2中两个电容额定电压加起来也大于串联所加的直流电压,为什么就不能安全使用呢?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方法,在实践中获得答案。学生不断地思考,教师关键性地点明问题。这种在教学中实现的互动,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开阔眼见、产生联想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运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对于电子电工专业。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电工基础课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例如,在讲“电路的基本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验课完成,两人一组,每组发一副电池、一个开关和一只白炽灯和电线若干,让学生按图连线,合上开关,灯泡发光,从而总结出电路以及电路是由哪些部件构成的。就这样,同学们在实验中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理论知识,并且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电工基础这门课产生了浓厚兴趣。

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我要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结合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特点和中职生学生自身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总之,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我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续梅. 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电工基础篇3

关键词 电工基础 教学 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lectrician Basis" Teaching Analysis

ZHONG Xiao

(Guangzhou Real Estate Management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Electrician basis" is a core curriculum of medium occupati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ut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teachers generally feel difficult to teach, students generally feel difficult to learn, so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Electrician Basis; teach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电工基础是所有电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但该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功底,且物理过程及比较抽象,结论原理枯燥难懂,所以教师普遍感到电工基础教学难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1)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免费就读,职业中学都在最大限度地吸纳生源,生源主要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是中考都不参加的群体或辍学几年再返校来就读的。特别是边远农村来得比较多,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更差。因此学生本身起点就低。(2)电工基础教材理论较深,概念多且抽象,且数学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如何上好这门课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课题,作者经过实际教学中反复的思考和探寻,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1 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电类课程的基础。然而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他们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根本就不会对课程进行主动预习。常言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老师应该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尽力以学生日常生活能接触到的、实用的例子作为上课的主线。例如:在讲授电度表的工作原理的时候,在授课前一节课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做社会调查作业,那就是调查街头所谓省电的电度表能否省电?到了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社会调查的结果,看看学生能否揭穿街头把戏,然后老师讲解电度表的原理,最后老师揭开谜底。探究天性让学生一直关注的电度表究竟怎么工作的,电度表怎么能省电。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始终想结果是怎么样的,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件来学习电度表的工作原理。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所以我们可以把课程中的枯燥难懂的原理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就觉得学习电工确实有用,从而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体验成就感

中职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被别人肯定过,没有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后的感觉。成就感也是可以在学习电工基础实训教学过程中找到。将电工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我们便在实训课中先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在进行照明电路实训电路中,我们可以先把理论复习一下,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找资料,自己在实训板上进行实物连接。老师只是在旁边进行指导。在实训过程中,电路可能出现灯泡有时忽明忽暗情况。老师不急于告诉他们原因,让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找资料分析产生故障的真正原因。最后,学生发现是由于自己在接线的过程中没有接好,接触不良,因此电阻忽大忽小,引起电流也是忽大忽小,自然灯泡会忽明忽暗。学生看到最终电路大功告成,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表扬,老师的肯定,体会努力后的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就更高了。

3 因材施教

人的学习类型是有差异的,大致分为三种: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触觉学习型。触觉型的学生往往就是初中的淘气包,总是不断地在惹事。这些学生让老师、家长特别头疼,但其实他们是很聪明的群体。他们关注的东西非常多,具有创造性,只是不太适合我们现代教育模式,因为强迫他们坐在课堂里不动,就会感觉非常无聊乏味。他们喜欢与别人近距离接触、身体语言较多,喜欢运动及动态活动,这些人很多时候就是职中的生源,那么针对职中生,利用他们喜欢动手、也渴望成功的特点,我们教学就不能照搬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以需要对电工基础课程结构及课堂设计进行改革,把实训和理论课时比例增加到2:1,同时变革实训设备,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把验证性的实验改为动手要求高的带设计性质的实训课。此外我们可以通过电工技能竞赛的形式,把中职学生好动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促使学生去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道理,让理论与实践教学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学生想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 多媒体教学

电工基础篇4

1先做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引出理论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很多知识点都有相应的实验,是门实验项目很多、与实践过程紧密联系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分开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将实验教学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听过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大家都知道当我们亲眼看到某个现象,或者亲自动手某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当学生看到了具体的现象或者亲手完成了某个实验项目的时候往往非常兴奋,此时他们对课堂的内容是非常有兴趣的。所以只有通过亲自去做,亲眼去看,才能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丰满起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先做实验再讲理论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介绍电阻等基本元器件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各种电阻的实物,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电阻的伏安特性,并且记录实验数据,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此时老师再进行答疑即理论教学。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比起从定义到定义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整个过程也可以边做边讲地进行,注意“讲”、“做”结合,在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下面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为例介绍下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1.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

1.1.1实验需要的设备(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2)2.恒压源(双路0~30V可调);(3)EEL-53组件。1.1.2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恒压源I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US2用恒压源II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开关S1投向US1侧,开关S2投向US2侧,开关S3投向R3侧。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并熟悉线路结构,掌握各开关的操作使用方法。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各个电流值。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然后根据图3-1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记入表1中。

1.2分析基尔霍夫定律实验结果(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完成实验同学们得到很多组数据。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分析,观察自己测量出来的数据有什么规律。(此处老师会在旁指导)例如测量数据如下(表2)。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不难发现I1+I2+I3=0。

1.3通过实验结果引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上一步的讨论结果实质就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在此环节老师开始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进行详细讲解。此时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听课就会更加认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2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不论是以先实验的方式引导教学,还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分组讨论的方法都可以很好地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老师和学生之间会有更多交流。从上课开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布置一个任务,然后学生开始进行分组讨论。当然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的基础,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需要布置一个学生通过一些努力可以解决的任务。同时,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旁穿插引导。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个归纳总结或是进一步深入讲解。例如,在上面介绍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做完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找看自己的测量结果有什么规律,并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地培养自己的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这个任务难度不高,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的信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被激发了,能力被培养了,信心也被提高了。

3结语

电工基础篇5

一、认真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如果老师与学生能互相沟通和交流,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讲课效果就会非常明显。那么怎样营造这种融洽的气氛呢?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听讲的积极性,而且利于学生吸收知识,提高预期的教学效率。老师要善于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沟通。改变我讲你听的传统授课模式,鼓动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学问,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课,可以调节学生易于疲倦的大脑神经细胞,使之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当然,幽默的语言要与讲课主题紧密相关。

二、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如果是仅仅局限于传授书本学问,明显与科学技术的繁荣不相适应,与时代的要求不相符合,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也不相顺应,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操纵能力的教育,必须将应用操纵能力的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充分体现实践性。要把学生培养成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技术工人,就一定要狠抓教学改革,透彻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征采用相应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内容形式上要有新突破

对职业类学校电工基础教学内容的规定,对学生的学习规定,不应强调理论过于系统严谨周密,而应该根据实际需要,以够用、管用为准则,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性、操作性。当然,对于普通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不能看做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丢弃。在传统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及最新科技成就的相互关系处理上,要既能够实现学术传递的持续性,又保证学术传递的进步性,还能保证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实用性。鞭策学生自觉地了解掌握电工对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这才能够真正上好一堂课,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要求上,要有新突破。要重视电工基础教学的实践性,这有助于克服教学的抽象性。

电工基础篇6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我校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薄弱,理解知识的能力较差,因而缺乏听课的耐心,因此教师要经常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又可以培养他们探索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原因,笔者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逐步弄清以下问题: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当然,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

二、有效设计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与否,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知识面覆盖率的大小、艺术创造性的高低及个人素养的优劣。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如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用类比法引入新课:先复习变压器的知识,由铁心(磁路部分)和线圈(电路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并将其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入今天所要探究的内容与上述变压器极为相似。这样的引入顺理成章,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比喻

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讲解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比喻,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降低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助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因此,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能够灵活多样、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介绍载流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电磁力的大小除与磁感应强度、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导体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磁感应强度方向的夹角有关时,引入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乡村家庭晾晒衣物时较多使用竹竿晾晒。天下雨了,此时横置着的晾衣竿一下子便被淋湿(因为它与雨线垂直)。但如果晾衣竿是竖置的话,那它就不易被淋湿了(因为它与雨线平行,并以笔竿作示范说明)。现在把均匀磁场当作雨线,把载流直导体当作晾衣杆,自然地引出结论:当载流导体垂直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放置时(90°),导体所受到的电磁力最大,当其平行放置时(0°)不受力。若载流直导体与磁感应强度方向成a角时,那导体与磁感应强度垂直方向的投影L┻为导体的有效长度,即L┻=lsina,导体所受的电磁力F=BiLsina。这些比喻生动有趣,知识中有兴趣,兴趣中有知识,比喻事物来源于生活,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因此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搞活了课堂,教学收效好。

四、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引导自学相关内容

电工基础篇7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在设计“磁场”一课的导入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1分钟时长的磁悬浮列车的视频,学生立马被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吸引。我向学生解说这种极速的原因: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斥力)来推动行驶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驶时不同于其他列车需要接触地面,因此只受来自空气的阻力。我接着播放具体的磁悬浮列车的Flash动画:车身磁场和路面磁场产生浮力,使列车稳定悬浮;车身磁场和推进磁场产生直线作用力,使列车前进。这种情境导入很快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形象性

教学内容的新颖、引人入胜,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备课中,教师可以从电视节目、录像、光盘或互联网上搜集的与课堂内容相关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好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交流电的产生知识点时,通过播放正弦交流电的产生过程的Flash动画,能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关注生成,开放课堂,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一般是从教案出发,老师主要是开展统一化、封闭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个知识点。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重要成长阶段,格外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本身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好强心,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赏。因此,我在教学电工基础课时树立了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比如我在讲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时,首先提问:“手机锂电池的低压直流电能是由什么供给的?”学生回答:“是由充电器供给的。”我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并补充:“充电器接入的是市场网220V,50Hz的交流电,然而手机锂电池需要的是低压直流电能。充电器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为先降压后变换。如何将市网中的交流电能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能?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元件少,缺点是输出电压脉动小,电源利用率低。”以此引入新课: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4.自制教具,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清晰化、简单化、形象化

电工基础篇8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我认为: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实施的策略可以是:

一、 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下面以“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具体教学过程,印证笔者对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对这个现象会与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这样,学生立即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情绪高涨,思维一下调动了起来。当然,有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放开思路;再次是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问题提出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方向相对集中,还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实质。上述问题的实质是小灯泡的亮、暗反映了流过电路的电流大小,而电流的大小和电路的阻抗有关,学生可以根据公式推导出并联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的条件。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二、 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例如,﹤﹤电工基础﹥﹥中的“串联谐振电路”,该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是电子专业课中的基础电路,它是很多谐振等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际生活也密切相关。若按照传统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常规教法是:先介绍什么是串联谐振,然后讲述它的特点,再介绍谐振电路的应用和通频带。只要学生了解了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则不然,其教学重点是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1)对“谐振”的了解,什么是谐振电路的模型。

(2)一旦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3)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能些参数?(4)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如何选择该参数?(5)该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去领悟和尝试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三、 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讲到电容器串联时,题目如下

已知电容器C1:40μF,150V ,C2:60μF,400V串联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试讨论电容能否安全工作。学生先求各电容器实际分到的电压,然后与额定比较发现C1分到的电压大于额定电压,而C2分到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学生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C1被击穿,C2能安全工作,那此时有一部分学生怀疑总电压500V加到什么地方了?

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 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例如,在“串联谐振电路”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总结阻抗最小时,根据阻抗三角形和电压三角形不但知道利用电感感抗等于电容容抗来判断电路是否谐振,而且还知道也可以用电感、电容上的电压和总电压的关系来确定电路状态。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有可能做出新的发现。

五、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这一步骤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知识、经验、形象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探究性思维活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始,学生可能一度思考不下去,如在“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教学中,学生一下很难想出单相电源与三相对称电源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引导教给学生思考方法。

电工基础篇9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具体要求

    1.1事关建筑物的安危情况,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筑物来说,其承受的荷载很复杂、运行的不利的因素很多,地基与基础是非常关键的,而且对于新闻报到中出现的一些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地基不稳、险情来导致的。

    1.2施工技术非常的复杂,前期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的地基地址条件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而且建筑物的上面结构分布也是多样和复杂的,所以,地基的基础处理过程中也是多样复杂的,想要避免和减少错误的产生,减少损失,在地址勘察方面必须要工作作细,在进行施工之前,提前做好查探和现场试验的工作。

    1.3对于隐蔽的工程方面质量的保证是关键,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是属于隐蔽性的施工,在工程结束后很难进行直观的质量检查和检测,导致质量问题没办法马上发现,只能在建筑物在运用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才会慢慢浮现,如果出现施工质量问题,返修和修补很困难,所以,建议在施工中一定要充分的做好质量检查和控制。

    1.4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质地勘察报告、技术文件和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的情况。

    1.5由于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工期短,在建设中一般都是在枯水期间进行施工,这样的情形下导致施工工期是非常紧迫的,而且施工过程中干扰的加大,必须要进行周密的调动和安排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功效高的施工方案和机械进行作业。

    2、地基处理技术

    2.1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一方面针对浅的基础情形,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最后并逐一的展开作业,对于地下水位、排水系统的降低和建造,都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址情况和挖方的尺寸等方面进行施工,这样就可防治地基的结构能够完好,另一方面必须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硬度能够承受建筑物上面的全部荷载结构,就必须要满足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为前提的,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2.2软土地基处理的办法

    2.2.1挖除置换方法。这种挖除置换方法是将水工建筑物基础底面之下规定范围之内的一些软土层将其挖除,之后再将散粒材料进行换填回去,但是注意换填的材料必须是达到要求的质量,是具有无侵蚀性及低压缩性的,里面回填的材料可以是灰土、沙石、煤渣等等。

    2.2.2重锤夯实法。这种方法是带有自动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其原理是将重锤吊起到高空的一定程度之下,让脱钩子自行回落,这时候利用回落的冲击将土夯实。

    2.2.3排水固结方法。为了更好的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量,也可以采用人为的处理办法,使地基表层或内部形成水平或垂直排水通道,在自重或外荷作用下,加速排水和固结,从而提高强度。

    2.2.4混凝土灌注桩: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支撑上部结构的荷载,提高承载力。

    2.2.5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是用一种类似插入式混凝土振捣器的振冲器,在土层中进行射水振冲造孔,并以碎石或砂砾桩,达到加固地基的一种方法。

    2.2.6旋喷法。旋喷法是利用旋喷机具建造旋喷桩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2.7旋喷法。此种措施在于防止地基渗水,具体操作措施为:当旋喷机的特殊喷嘴进行预先放置于土层的预定结构中,然后缓缓的将喷嘴提升,此时喷嘴内就会产生高压,在高压的作用下,水泥与固化浆液与土体之间的结合将会更为紧密,进而能够达到提高地基强度与密度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地基渗水问题。

    2.2.8振动水冲法。这种方案基本和换土的方法比较接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措施是来利用振冲器的作业原理在原来已完成的地基基础上在进行二次打孔作业,之后再借用相关的填充物急性回填,最后在对地基进行夯实,最终促使地基更加的坚实、强度更加的稳固。

    3、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在水工建设施工的规程中,地基的处理技术就是整个工程的生命线和关键点,一旦地基出现任何问题,都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地基的处理在整个工程中起到的重要性,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必须要在施工前做好一切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施工中严格的按照图纸和相关的技术文件上的规定进行操作,以此来确保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质量,地基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内永恒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功学.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

    [2]王仁超,杨弢,吴艳;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问题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4.5

    [3]王竹萍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J].人民黄河,2008(6)

    [4]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02.

    [5]陶忠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

    [6]丁友斌,刘军号.用防渗墙对土石坝进行加固的质量控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7]王晓华.高压喷射注浆在海勃湾电厂贮灰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02).

    [3]黄之历.高压旋喷连续防渗墙在广慈水库工程大坝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02).

电工基础篇10

关键词: 电工基础实验 现状 EDA技术 简介 改革

1.引言

《电工基础》是工科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系统地介绍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一阶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它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前修基础课程。它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不可动摇的。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续,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由此可见,实验课程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拓展,举一反三,关系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能否得到培养和提高。况且电工基础实验是电类相关的专业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验证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电工基础实验这门课程的内容也要随之不断更新,要用发展的观念来对待这门课程,不断与时俱进,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实验。

2.电工基础实验的现状

很多高校在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诸如:实验室设备投入少,仪器设备老化严重,仪器设备的维护技术落后,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专业设备维护人员缺少等。同时,电工基础实验使用的设备比较多,设备使用率较高,再加上学生的一些不当操作,比如仪表量程的选择错误、实验线路的搭建错误等,实验设备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果不能及时维修,就会影响到实验课程的正常教学,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强调定理定律的验证,验证型的实验太多,而且学生又容易忽略对误差的分析。扩展型、创新型、设计型、工程型等综合性实验太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缺乏培养和提高。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实验手段比较落后,使学生觉得做实验就是在完成任务,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和实验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EDA技术的发展简介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EDA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EDA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阶段,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辅助进行IC版图编辑,PCB布局布线,取代了手工操作;20世纪8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阶段,与CAD技术相比,CAE除了有纯粹的图形绘制功能外,又增加了电路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并且通过电气连接网络表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实现了工程设计;20世纪90年代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阶段,这时的EDA工具不仅具有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而且能提供独立于工艺和厂家的系统级设计能力,具有高级抽象的设计构思手段。

4.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改革

高校的实验教学应该以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教学目标。因此,将不受实验室硬件条件限制的EDA技术引入到电工基础实验中来,是高校实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可以通过EDA软件仿真的方法完成验证型、创新型、设计型、工程型的全部综合性实验。高校还可以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工程实践需要的实验项目,切实联系实际开设实验。

基于EDA技术开设电工基础实验,利用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可以弥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设备老化、元器件短缺、专业维护人员缺少、维护技术落后的缺点,从而降低实验教学成本。还能利用软件中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内容,帮助学生更快更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将EDA仿真技术和传统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的一次改革,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在各个高校的实验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的EDA软件主要有Multisim 2001和EWB(Electronics Workbench,即电子设计工作平台)两种。这两种EDA软件都是加拿大交互图像技术有限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简称IIT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设计工作。它包含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利用它们提供的虚拟仪器可以以比在实验室中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电工基础实验、仿真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测量方法。

EDA仿真技术与传统电工基础实验相结合,既能够传授实验技能,又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验证到创新设计、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三个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基础型的实验以定理定律的验证为主,由学生通过EDA软件搭建实验电路进行仿真。综合型的实验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教师只给出设计要求或者设计指标,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查阅资料,设计电路。创新型实验就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主动学习,通过无题目、无要求、无步骤的自主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结语

通过对高校电工基础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本文对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程与传统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比较,总结归纳出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程的诸多优点和优势。只有将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和传统的实验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所长,才能满足高校对于开设创新型、设计型、工程型的综合性实验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松,金鸿.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