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投资十篇

时间:2023-03-14 03:08:36

保险公司投资

保险公司投资篇1

    近年来,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国际保险业面临严重偿付危机,大多数国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本身都是亏损经营,它们都通过预期投资收益来弥补直接承保业务的损失,保险投资成为获利及弥补利差损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随着这几年持续低利率和保险企业的不断增多,我国保险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加之我国的保险投资尚不成熟,尚未构建全面系统的保险投资模式,更需要加强对保险投资的研究并促进其发展。国际上,保险投资的组织模式一共有以下四种:第一,专业化控股投资模式。即在一个集团或控股公司下设投资子公司。在集团或控股公司的协调下,保险资金交由专业的投资公司实行专业化的投资管理。第二,集中统一投资模式。即在一个集团和控股公司设投资子公司。保险资金统一交至集团或控股公司,再由集团或控股公司将保险资金下划到专业投资子公司,由其独立进行投资。第三,内设投资部模式。即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由该部负责整个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第四,外部委托投资模式。即保险公司自己不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而是将全部的保险资金委托给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进行管理,保险公司支付相应的管理费。从理论上来说,外部委托投资模式是保证保险投资绩效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约束机制的缺乏,保险公司可能要承担第三者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若采用专业化控股投资模式可以实现对保险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直接控制,但不符合保险资金管理专业化要求,易造成黑箱作业,且难以产生投资的规模效益。比较而言,集中统一投资模式下,通过资金的集中化获取规模经济效益,通过组织的大型化克服小型分散化的弱点,通过功能的综合化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能适应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挑战。而从实践上来说,内设投资部模式已被扬弃,国际上主要的保险企业是通过投资子公司实现专业化保险资金运作。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有1/3以上的基金由保险机构发起或参与发起设立。

    二、我国保险公司保险投资模式的现状

    1.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国有产权制度下,作为人的保险公司经理人员追求粗放型发展战略,求得数量扩张而忽视保单的质量,高额返佣难以禁绝。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许多领导项目贷款、人情贷款等,这些项目贷款很多无法收回投资本息,甚至成为呆账、坏账,管理水平的落后,影响了投资收益。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连连失误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保险公司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问题券商的侵扰,累计损失可能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

    2.国家放开的保险投资渠道仍显狭窄2007年一季度,全国保费收入为1964.5亿元,同比增长22.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04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比31%;债券投资占比48.5%;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8.3%。近年来保险业投资收益较高,但在资金运用余额快速增加、投资压力和资产配置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投资渠道仍显狭窄。加之,内外资保险投资不公平竞争现象明显,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因此,今后还应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研究适合保险资金特性投资渠道的方式。

    3.保险行业的监管方式落后首先,保险监督机制不健全。从体制上看,监管队伍没有真正壮大起来,监督管理的水平不高。从监管环节上来看,只注重对机构管理,忽视对保险公司人员的监督管理;只注重对业务事件监督管理,忽视对内部机制的监督管理。其次,保险立法严重滞后。从目前我国现有的保险法规来看,只有保险法和人民银行制定的一些规章,且制定法规没有兼顾到对外开放的实际情况,没有规定具体罚则,保险法规缺乏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最后,保险监管方式、措施落后。监控的重点仍在费率、手续费等细节问题上,对关系到保险公司经营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配置和内控机制等重大问题监管力度不够。

    三、我国保险投资模式的现实路径选择

    关于我国保险投资模式的现实路径选择问题上,既要明确微观企业具体投资模式选择,也要配合保险投资宏观环境建设:

    1.微观企业具体投资模式选择按照成本效益理论,中小保险公司将自己可投资的资产委托给第三方资产管理人不乏为明智的选择。从国际上看,这种做法也很流行。如在德国,其所管理的资产己占保险总投资资产的23%;在美国,选择第三方资产管理人的保险公司己从1988年的50%增加到目前的75%。目前,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似乎担当了资产管理人的角色,但由其特殊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决定了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利于保险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可是从政策上讲,不能因此而否定第三方资产管理人的重要作用。日前,华泰人寿获批委托华泰资产管理公司从事股票投资。此前,阳光财险、渤海财险、都邦保险、民安保险、生命人寿与合众人寿等公司也先后获得委托投资股票的资格。大型保险公司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国际着名的保险公司往往自有资本几十亿美元,保费收入几百亿美元,而管理资产几千亿美元,外部资产管理收益已成为欧美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从长远看,集团化是未来保险投资的发展方向。考虑到保险公司实行分业经营的规定和民族保险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差距,目前我国大型保险公司投资模式可以采取:第一阶段,参股基金管理公司,通过“用手投票”参与基金有关重大决策,使基金的投资目标能更好地适应保险资金的风险收益要求;第二阶段,多家保险金融机构共同组建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符合保险资金特点的投资基金,投资各方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承担风险;第三阶段,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产险公司、寿险公司、投资公司纳入集团控股构架之下,在集团内部实现保险资金的专业化管理。

保险公司投资篇2

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按规定只能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无任何保险投资可言。经过20年的停办以后,我国保险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获得新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积极发展国外保险业务。

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告》中指出:“总、分公司收入的保险费扣除赔款、赔偿预备金、费用开支和纳税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运用”。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治理暂行条例》又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这不仅是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活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984年至1988年底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取得投资权后,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总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尝试性地开展投资业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继开展保险投资业务。

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保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严格治理,一是对资金运用规模实行计划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对人保下达2亿元投资额度。二是对资金运用的方式与方向作了严格规定。1986年人保的资金运用被限定为投资地方自筹的固定资产项目。1987年批准试办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和购买金融债券。这一阶段的经营效益不大理想,资产运用率和投资收益水平都比较低。以1986年为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汇总的资产运用率只有9.23,投资收益率仅为0.83。

2、调整整顿阶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

由于面临治理整顿的经济环境和紧缩信贷规模的局面,加之保险业本身经营效益不佳,我国保险投资业务于1988年底进入调整整顿阶段。其内容和措施有:总结前几年资金运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严格执行信贷计划,严厉利率政策,把资金转投到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坚持“十不贷”和注重“重点倾斜”并采取了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工作除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对原有投资贷款项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资金运用的范围被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

3、进一步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整顿,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保险投资业务于1991年开始进行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保险投资在保险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两家新成立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加入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行列。保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达109.46亿元。保险投资的范围有所拓宽,证券投资得到较大发展,保险投资收益得到提高。【NextPage】

4、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

随着1995年《保险法》的出台和实施,各保险公司遵照《保险法》调整业务,以符合《保险法》的要求。《保险法》的实施,为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奠定的基础。

我国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

1、决策机制薄弱

目前许多保险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决策机制,人保财险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专门的保险投资公司。决策的盲目性、被动性、随意性十分突出,在仅能投资债券的时期,这类决策机制不会体现任何危机,对于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更是掩盖了其决策的弊端:决策机制落后,决策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在保险公司进入基金市场后会充分暴露出来。

2、保险投资渠道狭窄

1998年以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实行的《保险公司治理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心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而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则较广泛。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

3、保险资金利用率低

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在国外基本上达到90,而在我国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据统计,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40—60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保险资金基本上无“运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率还不到20。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存于银行,由银行进行专业的资金运用,而保险公司只能获得固定的较低的存款利息,银行存款的利息已经远远不能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了,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新领域来保证其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

4、保险投资缺乏相应人才

保险投资涉及到存款、国债、证券等多个领域,因此保险投资人才必须对国家经济发展有远见,对各行业发展有底数,才能有胆略,有灵活性,善于捕捉商机,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而我国保险公司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员工基本上由干部、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调入和正规大学毕业生三部分组成,且前两部分约占公司员工的70,年龄大都在40周岁以上。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即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造力。保险公司要想从保险投资中获益,就必须引进相应人才,同时注重公司内部年轻人才的培养。

5、保险公司治理水平落后,影响保险投资收益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治理体制落后,投资缺乏科学决策,许多公司在科学决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比较薄弱。由此出现了许多领导项目贷款、人情贷款等。这些项目贷款很多无法收回投资本息,甚至成为呆账、坏账。治理水平的落后,影响了投资收益。

中国的保险公司要生存,保险事业要发展,客观上要求保险资金实现有效运用,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马上就完全放开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还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建立我国保险投资体制的构想

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体制

所谓保险投资体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治理制度的总称。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NextPage】

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和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假如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0.64亿英镑和1.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2.04亿英镑和2.49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

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

保险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保险企业的制度和规范

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投资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险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治理,才可能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险投资提供根本制度保证。如何加强经营治理,我个人认为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一、加大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运用法律武器,严惩那些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有效地维护股东的权益。

二、建立和完善对经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彻底改变旧的用人机制,让市场和竞争来决定经理的选拔,使经理的酬与公司的业绩直接挂钩。

三、加强治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摒弃旧的、传统的治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治理方工和方法,创建新的治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方式和方法。

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是关系到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加之其它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是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太小;保险公司无法控制入市资金的风险;在目前封闭式基金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被动的分红,其变现很难实现;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过窄;保险资金中短期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加快资金入市步伐,使我国保险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

1、保险资金入市

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假如运用得当,还可有效解决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差损”问题。在《保险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仅每年的利差损就有3至6个百分点,这为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在银行存款的利率为2.25,国债的买卖收益最多不过6-7,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因资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达12。因此,保险资金入市,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决“利差损”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险资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险公司资产结构。假如答应保险资金按严格的比例进入证券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闲置的压力。因为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是进行股权的交易,在证券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原则,保险公司必然将资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长性的企业中去,这样客观上就使保险资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NextPage】

从长期来看,保险资金入市对于启动保险消费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使国家找到一种对资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从而使部分社会资金与证券市场之间形成纽带。在这个纽带的连接过程中,不但可以改变整个社会资金的结构,还可以使经济发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保险公司更好的发展。

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保险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务质量来争取保单,扩大客户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费收入如何获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关键问题。在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较我国畅通的多,除了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外,还可涉足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业。所以,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后的经济基础。

保险资金入市可有效缓解证券市场中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助于稳定证券市场。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可入市的保险资金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必将会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结构,它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2、保险资金进入短期拆借市场。

尽管保险公司都有较高的信誉,但上前还不能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而须有抵押。假如能直接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可以为保险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方便。

3、扩大可投资的企业债券范围。

目前保险资金只可购买铁路债券、电力债券和三峡债券,应扩大到其他的企业债券。尽管企业债券质地有好有坏,或者说存在风险,但应相信保险公司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4、进行资产委托治理。本文出自新晨

资产委托就是保险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产治理公司进行运作。它的最大好处是保险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亲,同时由专业公司进行操作,也可确保较高回。

培育专门资金运用人才

我国加入WTO将使保险业面临更加严重的考验,保险公司如何作好预备,采取措施,搞好投资收益,上面已经从体制和机制创新、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但要确保这些对策措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关键在人,关键取决于目前保险公司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因此,首先要改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问题,采取买断工龄、提前内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龄老化的人员,以保证队伍的生气与活力;其次,要从治理入手,通过秘诀革,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现代化商业保险公司的高效精简的机关治理体制,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以及后备干部和后备人才的储备。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加快效率的长远目标,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及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构建既有长期培养对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岗的人才储备库。

参考文献:

保险公司投资篇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风险等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27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和高度集中,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也在不断增长,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与日俱增。保险公司是经营灾害风险的专业金融机构,本文以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为研究对象,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保险公司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客观相融合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再结合灰色聚类的方法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得出各指标因素的风险值,并最后定量分析保险投资项目在运行中的风险等级。本文计算结果为保险公司降低或规避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偿付能力,从而维护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一、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对其主体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保险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客观相融合的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量化聚类指标权重,再通过灰色聚类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风险值,最后定量分析保险投资项目在运行中的风险等级。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问题分成不同的层次,相应的层次包括若干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度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判断矩阵,计算获得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第一步,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目标层和准则层。构建问题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该问题的评价目标,再明确影响问题评价的准则,可以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都有相关的相应因素。

第二步,依据评价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表1)

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aij表示,根据某一判断准则以及表1层次分析法评价标度,要素i对要素j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且有aij>0,aij=1/aji,aii=1。

第三步,确定要素的相对权重。设判断矩阵为A=(aij)n×n,计算该判断矩阵特征矩阵和最大特征根。

第四步,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五步,计算综合权重。为获得层次目标中的每一指标或评价方案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关权重进行总排序。

(二)灰色聚类法。灰色聚类系统的概念是我国的邓聚龙教授根据“灰箱”的概念进而演变而来的。灰色聚类系统是指部分信息不是完全模糊的,但是对于这些信息的关系也可进行灰色系统的提前掌控和控制。

第一步,确定灰类白化权函数。λkj为第j个聚类指标第k类白化函数的阀值。白化函数根据闽值阀值情况有3种形式,可以列出白化函数的3种计算公式。

二、AHP-灰色聚类在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立一个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灰色聚类对保险公司投资进行风险评价,其步骤如下:

(一)建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价,应从政策层面风险因素、市场层面风险因素和管理层面风险因素三个角度建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体系。而政策层面风险因素、市场层面风险因素和管理层面风险因素的评价又分别有一些与其相关的要素构成。

(二)基于AHP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准则层因素权重向量和指标层因素权重向量。为获得层次目标中的每一指标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关权重进行总排序。

(三)灰色聚类风险评价

1、聚类指标子因素风险评估。邀请6位有经验和权威的专家,请他们客观上对聚类指标进行量化风险评价,其结果作为白化数参与灰色聚类评价。

根据聚类指标风险评估表可以得到风险量化评价矩阵,如下所示:

2、聚类指标灰色聚类分析。对保险风险评价采用5个评价灰类,表示为e∈(1,2,3,4,5),分别对应的风险水平是(高,较高,中等,较低,低)。

根据式(4)计算指标层各个聚类指标的对于不同灰度的聚类系数,计算结果如下:

(6)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由指标层灰色聚类系数矩阵确定第i个指标层聚类指标的灰类。由计算结果可知,政策导向C1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法律法规C2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监管方式C3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经济周期C4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利率C5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通货膨胀C6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市场竞争C7属于第1灰度,风险等级为“高”;汇率C8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信用C9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资产和负债C10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公司操作C11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公司决策C12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公司治理C13属于第5灰度,风险等级为“低”。

三、结论

本文根据AHP-灰色聚类法的基本原理,对保险公司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整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层因素进行灰色聚类风险评价,由计算结果可知,市场竞争风险最大,风险等级为“高”;公司治理风险最小,风险等级为“低”;其他风险因素风险适中,风险等级为“中等”。建议公司高层引起对市场层面风险的重视,在保险投资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改善可以影响到市场层面风险的各个指标因素,特别加强对市场竞争风险的调查分析,从而降低或规避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爱华,张芳芳,李天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投资风险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5.

保险公司投资篇4

关键词: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其发展受到资金规模小、资金周转速度慢、融资渠道窄等方面的限制,投资担保公司应运而生。投资担保公司在满足市场资金需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局面、帮助消费者理财、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投资担保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导致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担保行业起步晚,相关的法律法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不完善,受到外部因素和投资担保公司内部因素导致公司在运行中面临很多风险。在国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背景下,政府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业信贷呈现紧缩趋势,投资担保公司行业的客户经常出现信任危机。通过剖析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工作存在的风险,提出加强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措施,是发挥投资担保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系效益的当务之急。投资担保公司一般是为客户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服务产品的范围包括:房屋抵押消费贷款担保,企业经营贷款担保,短期周转贷款担保和信用贷款担保等。本文在分析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投资担保公司防范规避风险的措施,以实现投资担保公司自身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风险

投资担保公司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国家政策的变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等都会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会倒闭。国家政策随着市场发展情况而改变,在经济低迷情况下,政府必然会实施宽松的的货币政策以复苏经济,银行贷款利率相应会下降,审核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也会有所宽松,这会对投资担保公司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冲击。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投资担保行业起步晚,相关引导投资担保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行业制度不规范,尽管存在和投资担保业务流程或业务范围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实施细则。这样当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没有具体的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二)客户风险

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诟病,导致投资担保公司在对客户信用资质进行评价时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对客户的运营情况作出真实判断。客户层面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客户为了能满足银行申请贷款的条件,伪造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数据,以此骗取银行和投资担保公司的信任,成功从银行贷款。在对客户信任资质进行审核过程中,投资担保公司没有发现中小企业伪造信息的不诚信行为,即使投资担保公司发现了伪造数据信息的客户,但是伪造数据信息的客户和相关部门串通起来欺骗投资担保公司篡改数据,这样直接加大投资担保公司查证数据信息真伪的难度;二是投资担保公司面临客户贷款逃跑的风险,客户从银行成功贷款后,由于经营不善、市场低迷或者遭遇经济危机等影响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此时投资担保公司作为客户的信用担保人要对银行贷款负责,因为投资担保公司没有正确判断客户的信用水平,在客户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时就需要投资担保公司负责,一旦客户消失,投资担保公司要对银行贷款承担全部责任。

(三)自身运营风险

投资担保公司在运营过程也会因为自身发展的问题导致风险,包括:第一公司自身管理不力,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前,整个投资担保行业的管理是杂乱无章的,不管是财务制度、进入壁垒、企业规章制度等都没有规范建立,在一些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初期,由于公司章程不完善,使得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行为都不规范,这会打击员工士气,影响公司运营的效率,阻碍公司文化建设的进程,不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第二,投资担保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自2006年起我国投资担保公司数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截至2013年,我国投资担保公司数量达到8186家,中小企业融资性贷款总额达到1.28万亿,投资担保行业总体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直线上升,导致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规模大、有实力的投资担保公司凭借品牌效应获取更多客户,瓜分市场份额。第三规模小,我国市场上大多数投资担保公司规模比较小,无法达到银行的信用要求,投资担保公司在和银行金融机构申请合作时必须对投资担保公司的信用进行审核,硬性条件是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是否超过1亿元,而且要求注册资本必须是实际缴纳,这样就限制了很多投资担保公司的发展。

二、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新形势下,投资担保公司要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培训和学习加强业务人员对担保业务流程的把握,紧跟国家政策的方向,树立新的风险防范观念,通过案例学习、同行业人员交流等形式增强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员工的工作经验,提升业务人员风险防范水平。此外,要加强业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投资担保公司的业务。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时,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客观地对客户信用进行等级评价判断。强化业务人员风险意识,可以通过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警觉性。

(二)引导风险投资方参与担保业务链条,建立合理的资金补充制度

投资担保公司在开展担保业务过程中可以引入风险投资,让风险投资方也参与到担保业务中来,完善担保业务链条,在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风险投资方应该对客户作出承诺能够满足客户从银行机构贷款的资金需要,风险投资方同时可以入股客户,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这样可以维持中小企业正常的运营发展。风险投资方参与到担保业务链条,对银行、投资担保公司来说都是有利的,降低了银行坏账损失风险几率,保障银行资金安全,避免了投资担保公司代偿贷款的风险,还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开展投资担保业务。

(三)建立投资担保风险预警机制

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投资担保公司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建立客户风险预警系统,除了将客户的房地产作为抵押物之外,还要尽量将不易损坏、不易变卖的、成套的生产设备或者生产线作为抵押物,甚至是把股权纳入到抵押范围内。一旦中小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投资担保公司可以处理或销售这些抵押物弥补贷款的损失。投资担保公司在建立担保风险预警机制时要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比如,中小企业的信用值是上一年度的数值,属于静态数据和定量数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则是随着本年度的实际经营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的,是动态数据。投资担保公司在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时,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各种经营因素,通过对比建立科学符合实际的预警值,以此作为投资担保公司开展日常业务的警戒线。

(四)紧跟国家政策的实时变动,积极拓展投资担保业务

最近几年在国家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对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型企业预算支持的力度逐步提高,倡导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管理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对于刚刚成立的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高新技术性企业, 需要资金支持自身发展。国家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支持,投资担保公司可以拓展这方面的业务。当前国家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引导投资担保公司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投资担保公司应该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积极拓展投资担保业务。

参考文献:

[1]李敏,李欣,冯娟.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7:55-56+103.

[2]张朴.投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2,11:161-162.

保险公司投资篇5

关键词:保险公司;分散化投资;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保险公司分散化投资

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或者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这告诉我们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时,要进行多方面选择,不要仅限于一个方面。

分散化投资会带来风险的分散,理论分析如下:

1.保险公司利用分散化投资形成的综合利润来弥补承保业务利润的下降甚至亏损。

2.市场上各类投资产品结构的创新必然要求保险公司投资分散化,这是根本动因。

二、该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假设

1.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且有效的,不存在交易成本。所以投资者可以任意选取不同的投资组合,交易成本不会改变,改变的是风险程度。

2.投资者是根据证券的期望收益率估测证券组合的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

3.投资者的决定仅仅是依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上,投资者期望收益最大;相对应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资者希望风险最小。

三、理论证明

在不允许卖空的前提下,组合的收益率等于各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而组合的标准差小于或等于各资产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投资的分散化可以降低风险。(以两个资产组合为例)

投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分散化对这两部分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等式左边为总风险,右边第一项为非系统风险,用A表示;第二项为系统风险,用B表示)

1.系统风险

根据市场指数模型,β值是衡量资产或资产组合系统风险的尺度。由于投资组合的β值等于各资产β值得加权平均值,所以投资的分散化导致系统风险平均化。但是,系统风险β总值不会改变,换言之,系统风险不能通过资产的组合而加以分散,当然也不会因此而增大。

证明:

资产组合的β系数,等于组合中各项资产β系数的加权平均,假设组合中只有两项资产(可以推广到i个资产)

当有i个资产时,假设每两个资产的风险σij的最小值为m

B

i∞

2.非系统风险

投资组合包含足够的资产,投资分散化使非系统风险变得很小,接近0。当有i个资产时,假设每两个资产的风险σij的最大值为m,

A

i∞

3.总风险

随着i的无限增大,即投资的分散化,系统风险不变,而非系统风险逐渐降低,总风险逐渐降低,接近系统风险。

四、分散化投资的策略分析

1.投资分散化理念建立

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是非常有效的市场。投资产品价值被低估和高估的情况经常出现,因为市场充满投资机会。投资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分散化投资,也就是谚语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2.投资分散化应该遵循三大基本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在三个重要原则中实现均衡,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收益。安全性是收益性的基础,流动性是安全性的保证,收益性是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最终目标。

3.分散化投资的内容

要很好地运用分散化投资理论,那么,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就应该周全地考虑各方方面的分散。分散化投资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种类分散化:银行存款,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如果将资金全部投资于政府公债,虽然其偿付能力得到保证,信誉高于企业债券,由此可能失去投资企业债券所能得到的较高收益。

②时间分散化:我们投资债券,最好将资金分成几部分在不同的时间下注,而不要全部一下子投进去就玩那么一把,因为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常常是跌宕起伏、变化莫测的,如果是那个样子则很有可能被套牢而陷如困境,我们分段购买或卖出,就可以合理地调动资金来解套。

③到期日分散化:如果我们投资的债券,其到期日都集中在某一个定期或一段时间内,则很有可能因同期债券价格的连锁反应而使得我们的收益受损,因此,债券的到期日分散化比较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有两种办法,一是期限短期化,将资金分散投资在短期债券上;二是期限梯型化,将资金分散投资在短、中、长三种不同期限的债券上。

④部门或行业分散化:因为同种部门或行业基本上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为了将风险分开,最好是将资金分部门或行业投资,这和种类分散道理一样。

公司分散化:不同行业的公司,其经营效益个不相同,同一行业的公司,其实也有差别。因此,企业债券的组合投资,即要选安全性高收益率相对低的大公司债券,也要选安全性低但收益率高的小公司,这样一综合,就既有安全性保障,又有较高的投资收益。

⑤国家分散化:这个主要是针对国际债券市场而言的,因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是不确定的因素,为规避风险,最好将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如:

英国保险公司资产分布(%)

资料来源:刘愈.《保险学》.科学出版社,2011.第295页

日本寿险公司各项投资占资产比重(%)

资料来源:刘愈.《保险学》.科学出版社,2011.第295页

五、结语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为了应对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保证投资收益,降低风险,任何一下保险公司在参与到金融投资活动中,都应当要严格遵循分散投资的原则,随时保持理性,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史建平,杜惠芬.投资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愈.保险学[M].科学出版社,2011.

[3]陈碧舟,凌学文.阐述在我国现阶段股票型基金中的分散化投资策略[J].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视线.

保险公司投资篇6

进入中国辽宁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利润因素、金融发展程度与政策因素选择最优区位。为外资保险公司在辽宁省选择最适合的投资地区提供了客观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外资保险公司区位选择 德尔菲法 TOPSI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之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因此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这些都在吸引着那些本国保险市场已经饱和的国际大型保险公司,特别是近期,许多位居世界保险业前列的保险公司都逐渐进入我国开展保险业务。

截至2011年底,有将近70家的外资(包括合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不同区域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市场的份额有大幅度提高。但是,国外保险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在制定吸引保险业外资的相关政策时,就要考虑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如何对保险业外资投入的区域不平衡性进行协调等问题,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保险业发展。因此,对国外保险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变得至关重要。它还可以为国外保险公司选择合理的区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对于国外保险公司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成果,但其中大部分选取的角度更侧重于对影响外资保险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没有回答国外保险公司如何在中国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才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应用德尔菲法和TOPSIS等多目标决策方法来解决外资保险公司投资区域选择问题。

1 德尔菲与TOPSIS

1.1 德尔菲主观赋权法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以匿名方式多轮函询征集专家意见,通过定量处理,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一种经验判断法,是应用较广的定性预测方法之一。

1.2 TOPSIS排序法

作为一种排序方法,TOPSIS法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对现有对象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理想化目标又有肯定的理想目标和否定的理想目标之分,即最优目标与最劣目标的区别,与最优目标距离最近的对象即为评价最好的对象,同时也意味着它与最劣目标最远。

2 评估决策模型指标选择

2.1 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外资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区位选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实际中,这一因素又被具化为对经济总量规模(GDP)的衡量,因为它是判定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的重要参考标准,GDP越高意味着潜在的获利条件越多。国内外的各项研究几乎都支持经济总量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2 利润因素

外资公司的管理水平较高,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边际,他们在进行投资区域选择时会优先考虑保险费率水平高的城市。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市场的保险费率水平与该市场的潜在获利机会成正相关。外资保险公司会将保险市场赔付率((赔付支出+未决赔款)/保费收入)的倒数作为利润边际的变量。

2.3 金融发展程度

金融业的繁荣对包括保险业在内的众多产业都会产生积极作用,同样对外资的投向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外资保险公司非常注重对某一地区的金融业发展程度进行衡量,往往依据引入城市间的差异和我国保险业的实际情况,使用金融业从业人数占所有行业从业人数的比重来进行评价。该指标会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投资区域选择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影响。

2.4 政策因素

政府的优惠政策对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每个备选地区的实际政策,为每一类经济政策的优惠程度从大到小分别赋予4,3,2,1四个政策虚拟变量。

3 评价模型与具体实例应用

德尔菲法和TOPSIS方法是构成本文评估模型的重要部分,该评估模型包含五个部分:①确定评价指标体系。②用德尔菲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③收集数据。④对各地区外资保险公司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值,利用TOPSIS方法进行计算。⑤在根据德尔菲法和TOPSIS 法得到综合评价值的基础上,选出最优方案。为验证上文所提出的模型,本文将其应用到中国辽宁省7个地级市的外资保险公司投资区位选择问题。根据本文第二部分我们可以总结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评估决策模型指标体系

注:本文根据辽宁省的实际经济政策,将优惠政策这一指标赋值情况如下:沈阳、大连为4;鞍山、抚顺为3;本溪为2;锦州、丹东为1。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0年《辽宁省统计年鉴》以及辽宁省各地区的统计年鉴,其中部分数据经过作者分析整理得到。本文用德尔菲法与TOPSIS方法来处理数据,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外资保险公司在辽宁地区最佳投资区位的选择,排在前四名的分别是大连市、沈阳市、丹东市、锦州市,最好的选择是大连市;最差的地区是抚顺市。

4 小结

为解决外资保险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问题,尽可能地规避投资风险,笔者总结出了一种原理简单、便于操作的德尔菲TOPSIS组合方法。本文的风险分析可以作为行业资料,外资保险公司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科学选择投资地区,最大限度的规避投资风险;同时这份数据还能帮助决策者科学决策,为外资保险公司确定投资区位提供客观的指导,进而有力推动保险业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朴商天.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地区性差异的决定因素分析[J].国

际贸易问题,2004,(6):57-60.

[2]Ma,J.,Fan,Z.P.,Huang,L.H.A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termine Attribute Weigh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9,112(2):397-404.

[3]徐泽水,孙在东.一类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排序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2,5(3):35-39.

[4]张红军,杨朝军.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区位选择及动因研究[J].金融研究,2007(9):160-172.

[5]Moshirian Rariborz.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insurance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1997,7(2):159-173.

保险公司投资篇7

    保监会日前公布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相关配套文件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那么,保险资金最早何时能够进入股票市场?业内人士分析,事实上,无论是政策、技术还是审批手续上,保险公司资金入市实际上都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即使是本周入市也不是没有可能。关键还要看保险公司对进入证券市场的时机判断。

    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尽管刚刚向社会公布有关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配套文件,但早在节前保监会主席签字后,文件就已事实生效,所以节前已经有多家保险公司向保监会提出了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申请。而这些保险公司已经为资金直接入市做了很长时间的充足准备,甚至有的保险公司已经同托管人准备好了资金委托投资的协议,谈妥了职责、条件等各方面事宜,只要监管部门审批通过,双方签字后就可以进行操作。目前,保监会有关部门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相关的审批工作。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保险公司获得批准,那么最早本周内就可能有保险资金进入股市。

    然而,保险机构对这一问题则采取了相对谨慎的表态。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保险机构而言,资金直接进入股市是一个新的资金运用渠道,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同时对风险控制方面也有非常高的要求。自去年10月《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的一切基础、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该公司目前正在按照文件要求,积极做着各方面的准备。而另外几家保险公司的回答也大致相同,都表示正在积极做着直接入市的准备工作。

保险公司投资篇8

一、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主要变化

保监会此次推出的新政,内容较多,力度很大,改革涉及资产配置办法、委托投资办法、债券投资办法、股权及不动产投资调整、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投资政策、境外投资细则、融资融券办法、衍生产品办法、创新产品办法以及托管办法等多个领域。

1.投资品种增加。根据新政规定,保险资金的投资可实现全品种、全市场和全委托。也就是说,保险机构将可以参与投资境内商业银行发起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可以投资境内信托公司发起设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券商或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发起的有担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保险公司将被允许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外的资产管理机构委托投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丁冰,2012)。

在境外投资领域,保险资金可投资的品种有望拓展到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不动产类产品,以及以这些基础资产为标的的投资基金,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丁冰,2012)。

2.角色定位转换。保险公司的定位由原来注重保险业务转为强调资产负债管理,注重资产负债收益平衡,资产公司则由集约化、专业化向市场化运作转变。保监会《关于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还可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企业委托的资金;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意味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像基金公司那样发行基金产品,向公众募集资金。此外,保监会拟定了《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暂行办法》,该办法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符合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投资品种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向保险公司等合格投资人发售标准化产品份额,募集资产,并选聘商业银行或其他资产托管机构为托管人,为产品份额持有人利益开展投资管理活动(丁冰,2012)。

3.监管要求严格。为适应投资新政的要求,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一是贯彻资产负债管理(ALM)理念,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资产配置能力,统筹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约束,以保险产品为基础,制定资产配置政策;二是强调市场化运作,要求保险公司在委托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时,须建立委托管理制度,包括委托人的选择和考核、投资指引拟定,以及风险控制制度等;三是加强风险控制,要求保险公司制定资产配置合规和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资产配置风险评估标准和救赎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资产配置相关风险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

二、我国大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缺陷

据笔者了解,我国大型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投资品种较少,管理能力较弱,收益无法保障,投资效率不高。以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为例,2009年之前,太保除目标设定和资本分配由集团负责以外,其他所有资产管理环节都由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也没有明确的资产负债管理、战略资产配置决策和战术资产配置决策的环节界定。自2009年开始,太保推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目前基本搭建了资产负债管理框架,规范了资产负债管理流程,制定了战略资产配置决策(SA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A)、拓宽了战术资产配置决策(TAA)范围,引入偿付能力充足率对资产配置的风险约束等,委托人建立了投资业绩评估体系,加强产品定价中投资对投资收益假设的参与。但是,集团和产寿险公司目前的主要职能,还是限于梳理负债特性对投资目标的要求,以及对投资业绩的跟踪评价,资产管理公司仍然承担了投资链中大部分环节的职责。对照新政要求及国际经验,太保目前的资产负债管理尚存在不小差距,相关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1.委托人资产配置能力不足。委托人尚未独立制定战略资产配置决策,负债特性与风险约束未能充分反映到战略资产配置决策和年度投资指引中;委托人基本未建立投资背景的团队,不具备制定战术资产配置决策的能力。

2.缺乏外部投资管理人选择及管理能力。太保集团和产险、寿险公司尚不具备选择外部投资管理人,以及对其进行管理和评价的经验和能力。

3.风险控制能力较弱。风险管理职责尚未充分理顺,基于偿付能力充足性和会计收益稳定性的动态风险管理机构尚待完善,风险管控措施未能充分落实。

4.系统支持能力较差。在太保公司,资产模型和负债模型尚未在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上运行,公司尚未做好引入外部投资管理人的相关信息系统支持准备。

5.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方法论和技术,绩效归因与业绩评价体系等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强化大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我国大型保险公司应充分借鉴国际知名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链模式,高效地利用保险资金,切实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益。国际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链模式主要分为集中决策和区域决策两种模式,前者的代表是安联保险和苏黎世保险,后者的代表是ING集团、安盛保险和忠利保险。国际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链主要分为六个阶段:一是目标设定/资本分配,其职能为设定财务目标,并根据资本实力确定风险预算(即资本分配),目标是平衡风险与收益预期。二是资产负债管理,其职能为资产、负债建模以及ALM风险评估,目标是为SAA提供支持。三是战略资产配置决策,其职能为根据目标收益确定大类资产配置,明确风险约束并确定业绩基准,目标是根据财务目标、风险约束等优化大类资产配置,这将决定长期平均回报水平。四是战术资产配置决策,其职能为基于市场 判断和风险约束来确定短期资产配置,目标是根据市场对SAA偏离以寻求战胜SAA,这将对投资业绩影响重大。五是投资管理人选择/证券选择,其职能为选择内外部投资管理人以及选择证券进行投资,目标为寻求通过选择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取得良好业绩,以及寻求具体资产类别下的超额收益。投资管理人的选择对业绩影响较大。对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来说,证券选择对业绩影响程度较为有限。六是风险、业绩评估,其职能为评估投资业绩,监控投资风险,目标是跟踪风险及业绩情况。

(一)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根据新政要求,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管理“应以独立法人为单位”“以保险产品为基础”,并要求“保险公司应当自主决策、自主配置并自担风险”,明确“保险公司董事会负责审定保险资产配置管理制度及政策,并对资产配置政策、程序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明确“资产配置政策主要包括资产战略配置规划和年度资产配置计划”,应由保险公司负责。

根据国际知名保险企业的经验,ALM/SAA均由保险公司制定。在外部委托情况下,TAA由保险公司制定。在内部委托情况下,部分保险公司委托范围包括TAA,部分则自行进行TAA。由于TAA对于资本市场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将TAA纳入委托范围有利于保险公司更专注于销售管理,并降低投资团队人力成本。但从长期看,TAA由保险公司负责可以对整个资产管理有更全面的视角。因此,建议明确ALM/SAA由委托人主导并决策。在当前委托人资产配置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渐进策略,逐步优化TAA战术资产配置决策职责分工。

当前的管理模式是由委托人设定投资目标,进行部分ALM/SAA并对投资业绩跟踪与评价,资产管理公司仍然承担了投资链中大部分职责。笔者认为,下一步的优化目标由委托人独立制定ALM/SAA,从风险角度对TAA的上下限作出约定,资产管理公司在范围内操作。而长期目标是由委托人完成目标设定,制定ALM、SAA和TAA,资产管理公司仅负责选券、执行。

根据委托人和受托人在资产配置方面职责分工的不同,有必要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据此采取合适的业绩考核方式。在当前的优化方案中,委托人职责是制定SAA、绩效评价、风险预算及管控;资产管理公司职责是TAA、风格资产或行业配置以及择时、择券。资产管理公司业绩考核重点是整体受托资产收益率、资产配置贡献以及大类资产投资收益率是否超越基准。

在长期目标方案中,年度TAA由委托人负责,委托人职责较优化方案增加制定年度TAA。资产管理公司职责变更为年度TAA范围内仓位管理、风格资产或行业配置以及择时、择券。与此相对应,资产管理公司业绩考核重点变更为资产配置贡献以及大类资产投资收益是否超越基准。

(二)优化委托管理模式

投资新政扩大了外部投资管理人范围,要求保险公司自行决定自主投资或者委托投资。部分金融工具只能采取自主投资方式,但可请投资机构提供咨询、技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操作与委托投资较难区分。

根据国际知名保险企业经验,建议太保的委托管理采取内部委托为主、外部委托和自主投资为辅的模式。从利弊分析看,“内部为主”的模式有利于集中统一进行投资布局,有利于风险管控,极端情况下可直接对投资进行干预,有利于支持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外部为辅”的模式有利于发挥“鲶鱼效应”,弥补内部委托人不足。

外部委托的方式包括账户委托、在个别账户内选取资金委托、购买产品以及自主投资等。(1)账户委托方式对受托人选择能力、SAA配置能力有一定能力需求,账户投资收益基本受外部受托人影响,可控性差,不建议选择;(2)在个别账户内选取资金委托方式对受托人选择能力、TAA配置能力有一定能力需求,投资品种可能是内部受托人不涉及或不擅长或激励内部受托人的品种,可根据目的进行尝试;(3)购买产品方式对受托人选择能力、产品选择能力有一定能力需求,较为灵活,可根据目的进行尝试;(4)自主投资方式对受托人金融工具投资能力有一定能力需求,根据监管要求与特定目标可进行尝试。

(三)选择合适的委托管理类别

比较适合选择外部委托和自主投资的资产,包括定息资产及其他必须自主投资的金融工具、权益类资产、境外投资以及其他内部投资管理人能力不足的领域。这是因为,定息资产及其他必须自主投资的金融工具,有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利于银保业务和法人业务开展合作,符合监管要求。权益类资产可发挥“鲶鱼效应”,促进内部投资管理人能力提升,对内部委托总体规模影响较小。境外投资提供投资便利性,降低组织人力成本。其他内部投资管理人能力不足的领域有利于提升业绩,分散风险。

近期可考虑按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进自主投资与外部委托试点工作。具体可分步骤实施:第一步试点委托人自主投资定息资产;第二步试点委托人自主投资理财信托产品;第三步试点外部委托权益投资;第四步试点委托境外投资。

(四)管控投资风险

保险资金运用新政的核心是在开放投资市场和投资渠道的同时加强风险管控。为管控风险,要求委托人制定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制度、确定风险限额、制定资产配置相关评估标准、进行压力测试以及加强对受托人的风险管理等。笔者认为,考虑到太保与国际知名保险企业的主要差距,太保的风险管控对策应包括:

1.优化风险管控措施。委托人应建立基于账户的风险预算体系,明确风险约束及受托人操作界限,建立基于偿付能力充足性和会计收益稳定性的动态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加强投资风险监测与管控。受托人应采取具体管控措施,确保不突破风险预算限额并报送投资风险报告。

2.建立外部投资管理选择标准与程序。委托人建立外部投资管理选择标准,建立筛选程序与审批决策流程,建立外部投资管理人数据库。

3.风险对冲策略研究。委托人根据偿付能力充足性、会计收益稳定性需要建立对冲风险的方法与程序,同时基于风险预算的风险对冲策略研究,受托人应执行风险对冲策略或程序。

4.境外投资及新品种风险管理研究。委托人应加强境外投资风险识别,以及研究管控方法及对冲策略。受托 人应识别新投资工具风险识别,研究管控方法及对冲策略。

(五)优化投资管理模式

新政要求保险公司应当自主决策、自主配置、自担风险,并由董事会承担最终责任。国际知名保险企业中部分保险集团采取区域(子公司)决策模式,有的则采取集中管理模式(集团统一管理或设置专门模块负责统一管理)。在综合考虑新政要求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决策管理模式的选择应主要根据集团公司未来对产寿险公司的职能定位来决定,并采取合适的配套考核措施。

根据太保情况,经营主体自主管理模式是指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持,产寿险公司、集团公司自主进行资产配置决策。在自主管理模式中,子公司定位为利润中心,对最终利润负责。其中,寿险考核以新业务价值和当期利润为主,产险考核以当期利润为主。采用自主管理模式,市场化比较充分,体现了经营主体的意志,在技术上实现集团资源共享,完全符合保监会新政精神。然而,自主管理模式不利于集团统筹风险预算和协调财务资源的使用,对于产寿险公司的配置能力和投资能力要求较高。

集中管理模式是指集团或设置专门模块集中行使资产配置和委托管理职能。集中管理模式中子公司定位为业务中心,不对最终利润负责。其中,寿险考核以新业务价值及其获取成本为主,产线考核以综合赔付率为主。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统一投资策略,有利于统筹风险预算和协调财务资源的使用,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但集中管理模式需要考虑与保监会新政的衔接,与子公司的协调沟通成本也可能较大。

(六)设计合理的实施路径

保险公司投资篇9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外国保险公司投资债券的法律监管制度,并分析当前我国保监会和《保险法》对保险公司投资资本管理比例的规定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保险公司投资债券法律监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保险公司投资债券监管管理制度制订起步时间较晚,在组织架构,技能经验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家宏观调控时期,法律法规对保险业证券的债券投资管理较为严格。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部分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的保险公司证券投资监管制度,及论述其对中国保险监管法规体制改革的启示,为未来中国保险公司投资债券法律监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以满足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中对维护保险资金运用秩序的要求。

一、外国发达国家保险公司法律监管体系的比较研究

1.美国保险公司法律监管研究体系分析

美国各州具有保险立法权,因此,保险业主要由美国各州负责立法并要求各州级保险监管局进行监察管理。当各州无权对某些领域进行立法监管时,由联邦政府进行立法管理。与此同时,各州保险监管局还联合组成了美国全国保险监管协会,提出和制定各种保险管理法律条例以供各州立法机构和联邦立法机构参考。

2.英国保险公司法律监管研究体系分析

英国保险公司监管体系经历了较长的改革历史,形成了较为严格的风险资本偿付能力监管制度,这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风险。与此同时,由于英国成立了保险业行业组织,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和企业自身的自律性使得英国保险业在政府没有进行过多的管理下健康迅速的发展。总之,英国保险法律法规对于保险公司的管理较松,公司依靠行业组织条例和自身的自律性,管理风险资本偿付能力,同时,保险公司每年将财务会计报表上交英国工贸部进行审核,英国政府不再进行额外规定限制风险资本偿付数额,保险公司自身决定风险投资的比例以及最低资本偿付能力数额。

3.日本保险公司法律监管研究体系分析

日本政府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是通过金融监督厅来完成的,由于日本政府对于保险业的严格管理,日本保险法对于投资偿付能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投资的有价债券主要包括:金钱债券,有价证券,不动产信托等。对于国内有价证券的投资比例限制为30%以内,对于金融厅确定的有价债券和抵押贷款的偿债能力要求可以降低到总资产的10%。同时,为配合日本政府对保险业改革,日本《保险业法》于1998年进行了修订,这进一步加大了日本政府对保险业有价证券投资的监察管理。

二、各国保险公司法律监管研究体系对比分析

1.监管手段不同

各国对保险公司监管主要有三种手段,即行政手段,立法手段,和经济手段。以行政手段进行监管的主要代表国家是日本,所有保险公司的有价证券投资需要经过日本金融检察厅的监察批准方可进行,同时,日本金融检察厅还对资本比率以及资产率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立法监管手段为主的代表国家是美国。美国各州及美国保险业协会对保险公司的各方面有价证券投资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这包括投资方式,投资内容,投资额度以及比例方面的限制。除此之外,美国各州还对投资产品质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规定。使用经济手段进行监管的主要代表国家是英国,虽然英国对于保险业投资的法律监管较为宽松,但是在经济方面制定了详细完备的成文条例和制度,以此起到监管监督作用。由于英国政府只制定法规约束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而具体的投资品种和投资事项由保险公司自行决定。

2.监管模式不同

多数国家对保险也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模式。除了对投资种类,投资比率进行约束外,还制定了对违法投资的惩罚办法。如美国各州和行业协会制定了相关法规条例,明确规定超过规定投资比例及投资产品品种的保险公司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改和惩罚措施。但是,英国对保险业投资监管较为松散,除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资本进行立法管理外,对于具体投资品种和投资事项不做过多约束,而是依靠保险公司自律来达到预期效果。

三、不同国家保险公司法律监管体系对我国保险业立法的启示

1.制定符合国情的债权监管管理模式

国际风险资金监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严格监管,松散监管,和折衷式监管三种形式。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市场经济和法律法规还处在发展阶段,应适时使用严格监管模式,当保险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经济达到较为成熟阶段,可以适时调整监管模式为松散式监管,比如英国依靠完善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自律进行了较为恰当的松散式监管制度。

2.我国保险业公司对投资产品和品种要进行适时调整

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投资品种和比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保险公司要根据经济情况对投资比例进行适时调整。比如日本1947年对地方有价证券的投资比例不超过20%,而1998年则对该比例取消了限制。

3.我国应注意结合使用行政,经济,法律等监管手段对保险公司进行调控管理

保险业金融监管必须结合使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其中,由于行政手段主要被用来突发事件和管制外资企业竞争,因此过多使用行政手段不利于市场经济稳定。其次,要加强立法,加强对于违规保险公司处罚力度。我国制定的保险法对于违法期间资金如何处置出现监管真空,而美国保险法则明确规定再取得听证后,保险人可立即处置违规投资资产。因此,我国可借鉴美国相关规定,处理违法资产,这可以更为有效的管理和提高保险公司风险投资偿付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祁祥 于小东等:制度变迁中的中国保险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57-376

[2]黄亚辉 周俊峰 孔雪: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 济南金融2004[6]:137-151

保险公司投资篇10

一、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

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是国外保险公司早期资金运用的通行模式,其投资主体是保险公司本身,即保险公司通过内部设立的专门投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公司的保险投资活动。这种模式使保险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险投资活动。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常见的组织形式有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式制等。直线职能制实行行政指挥的集中统一和专业管理的合理分工,有利于高效配置企业资源,提高投资效率;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需要。事业部制是在公司内部按地区设立若干事业部和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该地区投资经营的全部活动。事业部制有利于保险公司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保险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但事业部制容易导致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难以实现保险公司的整体工作目标和整体利益。矩阵式制有利于保证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但存在多头领导,机构过于庞大,决策缺乏效率。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运作模式是国际上通行的传统模式,其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总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易于监控,保证保险投资的安全;其缺点是缺乏专业性和竞争性,难以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同时容易产生内部黑箱作业,操作风险大,通常投资收益率较低。国外有的保险公司在总部设立专门的投资部,负责管理公司的投资账户资产,同时对国外子公司或分公司的投资业务进行监管。这些公司按部门、险种进行资金运用,有利于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目前,仍有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型保险公司采用这种投资主体模式。例如,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其分公司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业务包括:人寿与健康保险、养老金、互助基金及证券、汽车和房屋保险、资产管理等。

二、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

外部委托投资是指保险公司将全部保险资金委托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属于第三方投资投资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投资主体是受保险公司委托的证券投资公司、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化投资机构。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点是,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的投资公司进行有偿运营,从而使保险公司能够集中力量开拓保险业务;同时,由于投资机构可以对保险资金实行专业化管理,减少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规模效益,保险公司只需支付很少费用就可以享受专业投资管理服务,既节约了成本,又享受到专家理财的好处。这种模式通常是保险公司与专业投资公司签订一份投资管理协议,包括保险公司的投资目标、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要求,投资公司按协议进行投资决策和操作的权力,以及信息披露等条款。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缺点是,投资风险比较大。由于保险公司把资金交给投资公司管理后,就无法控制他们的经营活动,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因此,保险公司不但要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还要承担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例如,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由于当时大多数保险公司实力不强,投资经验不足,大部分保险公司都采用委托专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模式,由于投资公司缺少经营透明度,保险公司又不能直接控制投资风险,大量投资公司因经济危机而破产,保险公司也因此受到牵连,很多保险公司因此破产清算或被合并。这对选择保险投资主体模式是一个重要的警示。目前国外一些中小型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少部分小型寿险公司倾向于采用第三方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采取此种模式利于减少资产管理中的各项成本支出,包括信息技术、人力费用等,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和成熟的经验。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对保险资金实行专业化管理,费用率低,收益率高;但风险较大,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较差。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一些投资经验不足、信息技术力量薄弱的发展中保险公司。

三、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是通过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运作,保险投资的主体是保险公司的子公司。这是目前大型保险公司普遍采用的投资主体模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在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双方就保险资金的投向、数量、收益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达成协议。资产管理公司自主运用资金,但必须定期向保险公司报告投资状况;保险公司也可能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向资产管理公司提出调整资金的投资方向和金额的要求。目前许多规模庞大的跨国保险集团公司不仅拥有一家全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还收购或控股了其他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接受各产险子公司和寿险子公司的委托开展保险投资业务,产、寿险子公司的资金分别设立账户,独立进行投资,母公司负责资金运作的总体规划、协调以及投资风险的控制。这些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或基金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组织架构,有着独特的投资理念和鲜明的业务特色,拥有投资领域内出色的专业队伍,除重点管理母公司的资产外,还经营管理第三方资产。如美国国际金融集团分设了资产管理集团,其主要公司是AIG全球投资集团(AIGGIG),管理AIG资产410亿美元,第三方资产350亿美元,共计760亿美元,还管理着其他五家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机构,经营不同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以及保险投资功能的凸显,专业化保险投资管理公司已成为国际保险业投资主体的主流模式。采取此种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吸引投资专门人才,提高资金运用效益;而且可以通过专业化资产管理运作,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公司整体发展。

据统计,2006年全球500强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中,80%以上都采用设立专业保险投资管理公司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很好地弥补前两者的不足。内设投资部门管理的模式缺乏专业性和竞争性,委托外部投资机构则无法有效控制保险资金运作的风险,而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模式能弥补内设投资部门及委托外部机构管理的不足,有利于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运作,降低投资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一是有利于母公司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执行总公司的投资战略,有效防范投资风险。二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董事会、管理团队和组织结构,拥有出色的投资专业队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三是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透明度高,市场适应性强,可以有效防止内部黑箱操作和关联交易。四是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使保险公司的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渗透,适应了金融机构综合化发展的潮流,既有利于明确保险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责任和权利,加强对投资管理的考核,促进专业化运作,又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资产管理的范围,为第三方管理资产,为公司获取更多的管理费收入,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四、我国保险投资主体模式的选择从国外保险公司选择投资主体模式的经验来看,内设投资部的运作模式对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形成很大的限制,不能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完全依靠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又很难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因而难以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仅有效地增强了保险资金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保险资金的安全性与运用效率。因此,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保险公司选择投资主体模式的方向。虽然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资金运用渠道相对保险业发达国家较为狭窄,但各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体系建设应该从高起点出发,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按国际保险业资金运用模式及其惯例,逐步规范、不断创新,为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平安、华泰财险、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相继设立了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但是,保险公司也不可跟随潮流盲目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其可用于投资的资产规模大小或有无金融控股母公司来选择合适的保险投资主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