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14 03:24:58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1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必须不断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本文首先对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然后具体剖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现阶段就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1][2][][]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现于医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同时,要认识到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各种危机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3、健全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辅以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说来,首先要成立财务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成员一般由财务审核、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各个岗位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对目前习以为常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控制点,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医院来说,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包括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环节,据此需要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如《业务收入解缴制度》、《财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住院病人费用核改操作规范》等项目。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了与之配套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4、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基础,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点对医院来说也不例外。首先,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再监督职能,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足额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坏账准备金,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5、加强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因此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医院存货中药品、材料占据比重较大,其周转速度快,则说明药品材料所占用的资金就越少,即医院的速动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低。药品材料管理要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周转不超过医院财务预警机制制定的天数。超过周转天数应查找原因,减少库存数量,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1]王晓琴: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预防[J].当代医学,2007(12).[2]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3]孔伟:医院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2008(14).[4]夏进祥:略探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之策[J].法治与社会,2008(6).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2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特点;对策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院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变化,医院必须认清大势,注重内涵式发展,充分完善财务管理,在财务工作中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及其诱因,以精细化管理规避或化解财务风险,全方位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才能构筑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特点

1.医院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2.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体现在所有的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所有矛盾的集中反映。

3.医院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和发生的程度以及范围都是无法确定的,对于财务活动的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无法进行整体的掌握和了解,从而为医院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4.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最终必将反映在医院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当中,对于医院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以及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从而对医院的整体收益造成威胁。

5.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影响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对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进行控制。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外部原因

总所周知,任何医院的发展都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与决定其发展的资源环境如所处的位置、服务对象、地方政府、药品供货商,以及医院所处的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些因素都能对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直接影响,首先是政策风险,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医院发展和管理的政策就必须随之改变,对已制定的项目发展就会产生可行性风险;其次是利率风险,由于国家金融利率的调整,加之医院在考虑项目上马时不能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或通过不适当筹资方式筹措资金,而使医院支付了高于其利润率的借贷成本遭受的经济损失;再次是技术风险,在医院引进高端医疗设备时,由于对设备技术、设备服役寿命、以及购买周期长等因素论证不充分,而引起设备价值下降所造成的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很多,分析其成因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医院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够,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其次是医院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对一些不利于风险防控的行为监督不够;第三是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第四是部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论是专业方面 或是综合素养方面,仍需要加强学习;第五是个别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还存在分工不明、不能从全局的利益分析问题,不能有效屏 蔽风险等。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对策

1.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科学设定财务风险指标,以便财务人员及时识别款项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账管理等风险点,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信号,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和规章制度。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同时把全面预算管理融入医院经营管理之中,达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闭合管理。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公立医院内部必须理解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充分完善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使风险控制深入到医院的每个环节,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中来。医院要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岗前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道德素养培训等,要明确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结果要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财务人员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改变以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同时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3.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还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对医院做好保护工作,加强保护力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保障制度等促进医院实现稳定的发展,为医院营造良好的、公平的外部环境,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医院自身也需要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搜集行业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其变化规律,制定完善的措施,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对策进行调整,减少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影响。

4.设置合理的决策评价体系

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对于医院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首先,医院要改变制定决策的途径和方式,要保证作出的决策是符合科学的,在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对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建立多种应对方法,综合分析决定用哪一种最好。其次,医院也要针对决策体系来设置一个对决策进行评价的系统,对于决策的产生进行监督和分析,在保证决策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医院财务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3

公立医院虽作为经济实体存在,但其行政管理特征较为明显,内部管理水平整体不高,更偏向于医院管理层的直接管理,而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源投资较小,直接导致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偏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的资产管理能力不足。医院往往对待现金认识程度不够,认为现金积沉水平越高,医院的安全性就越高,没有对现金进行充分的理财,导致了现金的闲置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缺乏对现金的计划管理,往往不能及时归还医院的贷款,而将资金保留在帐面,使得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具高不下。同时,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产管理手段,资产的获利能力较弱。二是物资管理不严格,公立医院虽然建立了健全的物浅谈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吴婉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60)资管理制度,但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在岗位设置中,受到人力成本的约束,部分不相容的岗位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离。没有建立其物资采购相关的验收、保管和发出的相互控制岗位设置。医院库存管理除会计账簿记载关于物资收、发、存的数量的数据之外,其他信息方面利用较少。三是运行成本高。当前医院运行成本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医疗收费的增加或医疗服务水平的降低来获取利益的平衡,这将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医院无法回避这些风险的形成对医院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能采用必要的手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2.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可以充当预警的各种指标模型众多,从财务经济成本角度出发,一般需要对一些所谓的“关键值”进行分析和控制,而这些指标的选择可能会对相关预测带来一定的影响。

2.1资金周转表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医院的现金流量等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来预测医院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水平。资金周转表分析方法可以成为医院财务风险定量分析的重要补充内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非均衡理论,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在医院资金紧时,如果无法及时取得贷款,就容易出现内部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医院破产,所以医院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就应当重视资金周转分析,防止出现短期无力偿还而导致出现财务风险。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其判断标准过于武断而尚存争议。

2.2管理评分法该方法应用简单,而且通过多指标的加权打分,可以做到客观评价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该方法克服了资金流程图分析法需要动态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导致使用成本较高的不足。管理评分法通过管理评分表的是设计,试图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定量指标的问题,管理评分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接,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大致反映出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也为及时发展医院财务风险的征兆提高了必要的条件。

3.公立医院财务控制的对策思考

3.1加强经营者风险意识当前,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改革的全部推进,我国医院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蕴涵了高度的风险。医院的经营管理者要强化医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能仅仅依靠医院的药品和医疗收入和利润指标来判断医院的发展质量,而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提高医院风险规避的主动性。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撑点需要依靠医院的财务人员来参与,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中,财务人员要积极的进行医院数据收集,并通过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医院财务风险的初判,并成为医院管理层进行医院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财务人员要积极提供医院财务风险规避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要积极通过数据的表现来发现风险的内在,通过及时分析,提前预测和准确研判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总体能力,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3.2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建立和良好运行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而失效的内部控制往往放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水平。医院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关键点是需要从科学建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入手,通过完善医院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医院的过于人治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而提高医院的科学决策水平。要不断的提高外部人管理水平,将医院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通过引进独立财务风险控制的手段来提高医院的运行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医院大力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的步伐,通过医院软实力的提升来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医院内部员工的自我防控意识,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但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中开展并不广泛,还缺乏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医院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来不断的推动医院的全面建设,提高医院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全员控制和全环节控制等手段来不断的提高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水平。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4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概述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和绝大多数企业一样,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也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营运管理三大主要模块构成,并贯穿于医院经营活动的始终。这其中的任一方面和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影响医院的资金正常周转,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引发破产。因此,风险防范问题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所谓的医院财务风险即指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实际收益偏离了预期的利润目标,甚至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医院的正常资金运转,还损害医院的经济效益。只要存在经营活动,其收益和财务状况就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医院的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

自从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颁布以来,大多数医院都采用企业化管理的方式进行财务核算,使得医院的财务目标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医院必须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合理管控财务风险,才能其持续健康发展。如何生存和发展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成因

1.外部原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预见且无法改变,不利的变化必然会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以近期国家对卫生补偿机制的调整为例,规定的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等条款,大大压缩了医院在药品领域的利润空间,对收支结余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

2.内部原因

内部环境引致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和营运等各个环节之中。

(1)筹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日渐萎缩,每年的财政补贴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不到一成,加之药品加成的渠道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医院只能通过提供医疗服务获得主要资金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意识到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新技术和开展新项目等活动。但由于其自有资金有限,拟投入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所需要的大额资金将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增加负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但过度的负债却会导致财务风险。医院需要结合其真实的财务情况审慎决定负债水平。

(2)投资风险。在对外投资方面,很多医院的投资决策者缺乏充分、适当的管理经验,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加之医院内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极易导致盲目投资,造成投资失败,财务风险不断。对内投资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这方面,很多医院往往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缺乏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成本效益分析,盲目构建造成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半闲置)、利用率低下,投资项目无法取得预期的收益,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3)营运风险。营运风险可进一步分为资金的回收风险和分配风险。

①资金回收风险。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回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部分病人确实存在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或恶意欠逃;二是由于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所导致的医院垫付病人住院费用问题。

②资金分配风险。资金分配的重点在于取得职工福利和医院建设之间的平衡,协调好医院发展和职工利益之间的关系。

三、医院在财务管理风险方面的分析与识别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医院无法及时偿还债务,陷入财务困境。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识别。例如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率,前者为筹资费用除以筹集总额,后者为投资利润除以投资总额。如果资金成本率大于投资收益率,则一般意味着医院存在筹资风险,需引起警惕。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医院在投入资金后,资金的回收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或者遭遇如利率调整、通货膨胀等因素,陷入财务危机。目前很多医院采取集团化发展的路线,采取直接收购某家医院的方式进行大量投资。投资所需的资金主要依靠医院自筹,贷款当然成为其获得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投资项目评价使用的基本方法是现金流量折现法,包括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两种。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方法,如回收期法和会计报酬率法。

3.营运风险

相应地,资金回收风险主要通过对应收医疗款项进行财务分析(如通过账龄分析等方法及时提取坏账准备等)进行识别与评估。资金分配风险主要表现为职工薪资福利过低而导致人才流失或者医院基础设施(包括配置的医疗器材等)建设滞后,导致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落后于竞争对手,服务质量低下。

四、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有效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一方面,国家需要加大对医院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保障措施来确保医院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外部环境,让医院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影响,医院自身也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尽可能地搜集行业相关信息,及时加以分析比较,把握变动的规律和趋势,能够提前制定应对措施,调整财务管理策略和方法,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变动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2.加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一方面,医院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根源上建立起财务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医院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人人、时时有风险意识。树立整体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其与医院每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每个员工作为医院整体的一部分,都需要为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作出相应贡献;二是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在进行具体的风险管理与应对时不能只着眼于某一具体的部分,而是应当确保整体资源的平均分配和整体效益最大化。

3.增强风险意识,完善内控制度

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财务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充分、适当的财务制度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根本,可以为财务风险的管理提供主要依据和准绳。如果缺乏财务制度或者财务制度不健全,都将极大地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训,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方面,医院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达到增强其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的目的。比如说,医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法律意识教育,使得其通过熟悉和掌握法律相应的知识、增强法律规范意识,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并依法对现存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这一运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制度,将员工的薪资与其工作业绩挂钩的薪酬机制,能够让员工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自身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职责,主动发挥起团队的风险防范效应,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财务管理风险。

(3)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作为内部控制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完善财务制度和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外,医院还应当充分发挥内审的积极作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科学的审计方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及时指出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可以帮助完善医院及时完善财务制度和风险管控机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才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4.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一套规范且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医院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等敏感性指标进行动态追踪,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日常监控,及时发出风险信号,能够起到警报器的作用。

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当将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与供应商的往来账款和应收的医疗费用等,据统计,这些流动资产平均占医院总资产的三成)等作为重点,同时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负债水平,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建立起全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能够更好地监控医院的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

五、结论

总的来说,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成因是多方面的,其风险防范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医院需要综合采纳多种不同的方法,并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才能做到在主客观方面都能真正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并应当注意到,在这当中,合理调控内部资金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核心,辅以完善的财务和预警制度,才能真正提高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文.试论非营利性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J].事业财会, 2007,(1):16-18.

[2]李文贵.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浅议[J].事业财会,2003, (1).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5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医疗市场更加云谲波诡,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各医院有必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财务状况,强化成本管理,及时控制并减少财务风险,以最快的速度去适应风云变幻的竞争市场。诚然,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确实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医院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加之成本管理粗放,医院财务风险时有发生,故必须强化重视。文章阐述了医院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有效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在构建医院长远健康发展的体系中,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成本管理粗放、松懈、不精而导致的,于是,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从成本管理入手,而成本管理的高效性也必然会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

1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效率的可行性策略

1.1通过开展成本分析,实施成本管理来控制财务风险

成本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医院财务风险的源头在于此,控制好了成本管理,财务风险便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与防范。医院要做到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重视成本(各项目的)分析,重视成本管理。重点对主要的成本项目如医疗耗材、药品成本、水电费、职工工资、培训费等做到细致入微地分析、管理与审计等。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医院要能够及时从成本控制的各方面寻找风险产生的根源,出现的环节,并且对该环节的成本管理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便迅速找出解决的方法。例如,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上,医院可以从人力成本、医疗耗材、科室治疗公共的没有具体到病人的一些可以控制的药品的成本入手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成本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是预算管理,各部门应与财务做好预算管理。特别是对于医院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更要关注成本预算管理,事前做好预算计划与预算计算标准,事后还要跟进项目,尽可能缩短项目花费与成本预算之间的距离,避免因预算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

1.2完善医院制度建设,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体制

除了医院成本管理者外,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制度,建立系统规范的风险预警、防范与控制体制是摆在医院面前的棘手任务。制度是确保医院各部门、各人才发挥作用的基础性保障,通过对制度进行建设,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整体效果将得到迅速提升。首先,医院要建立针对全体医疗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各部分人员规范化、秩序化进行。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的设立要做到透明、公正、公开;另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条文设置要细化、涉及各个方面,从各个方面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效率。其次,加大监督惩戒力度。任何个人因一己私欲导致了医院重大财务风险的产生,医院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据情节严重性给予其相应的惩戒,以儆效尤,绝不姑息纵容。最后,建立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监督管理机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后,更需要建立完善系统的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不断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1.3强化对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

无论是成本管理抑或是健全完善的制度均需要医院财会人员的遵守,故不断强化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再者,近年来因医院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而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持续增高,因此,有必要通对财会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来强化财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其知识与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首先,通过系列宣传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般来说,医院可通过传单发放、专题讲座、院内广播等方式来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强化财会人员的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一般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职业素质、信息技术技能等各方面内容之外,医院还应该着重强化对员工的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控制等系列内容的培训,让财会人员从内心意识到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强化对财会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明晰自身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防范法律责任。

2强化成本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措施

2.1医院要有目的地建立系统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

科学的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效率,同时也对整个医院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纵观当下我国公立乃至私立医院,大部分的医院已经建立了完善而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核算体系、分析体系等),只有少部分医院处于探索之中。但是,虽然完善系统的核算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忽视了医院经营管理以及医院多元化服务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故在体系的具体运行方面,问题依然存在,这极大地制约着成本管理体系效用的发挥。因此,医院要突破传统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范畴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不断地完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例如,可从医院战略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多个角度构建全新的、规范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迎合时展和医院运营情况的科学化成本管理体系。

2.2优化医院成本控制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院成本管理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医院要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尽可能降低管理与经营成本,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在以往,医院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等方法,如今,可采用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相对科学,且已经普遍应用的有成本管理法。在具体成本控制策略方面,医院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全员、全程、全面控制法。全员控制,即医院领导以及全体职工均应该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每一个岗位上的职工均应该做到“小消耗,大成效”;全程控制,医院成本控制烦琐复杂,大到整个医院的整体运营开销(职工工资、药品费、办公费、水电费、医疗风险基金费用等),小到每个科室药品的采购、发放、护理治疗等均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即只要是医院内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应纳入成本控制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第二,分级分层控制成本。医院的层级部门较多,可实施分层化的成本控制,对每一个层级部分指定成本控制标准与任务,提高层级成本控制效率。

2.3拓展成本管理领域,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对于医院来说,无论是成本管理理念,还是成本管理方法等均应该实现优化更新。而随着理念与方法的更新,医院还需要有目的地拓展成本管理领域,即成本管理的内容。众所周知,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有很多,而当下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已经不能仅仅以传统意义上的内容为主,而是需要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细化成本管理领域,突破旧的管理内涵。从更加宽泛的成本管理领域着手,一方面,尽可能控制一切细小的成本管理风险,以便更加有效地切断财会风险产生的根源,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拓展成本管理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成本管理效率,降低了医院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了整个医院在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可知,医院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想提高财务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从成本管理入手十分必要和重要。当然,要做到全方位、全角度的财务风险控制,医院还必须要从风险预警和控制体制的构建以及财会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来着手。医院成本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其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关系到医院整体经营和管理效果,更关系到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医院成本管理可从健全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成本管理领域的拓展等方面来实施,以防范风险,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

作者:王亚飞 单位:西安俪人医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6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

医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其风险具有多样性,导致其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两大部分,属于微观经济预警范畴中的一种风险控制体系,具有预测性、预防性、参照性、灵敏性的特点。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综合预测、警示及排警功能,通过不断观察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可有效对预测医院的财务危机,将财务风险扼杀在初步萌生阶段,因此探讨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医院的长久发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一、医院财务风险涵义及成因

第一,涵义。医院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医院进行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多种无法确定、无法控制的内外环境因素,引起财务系统运行偏离,导致医院所产生的财务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最终造成财务上的经济损失。医院是市场经济中独立存在的经济实体,其也存在企业特有的财务风险特征。在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医院的财务活动也更加复杂,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大。在组织、管理医院的财务活动中,任何一方面的问题均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举例来说,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可能会引起全部资本与债务比率的升高,这会直接导致负债占比高于预期,如果没有新融资,过度负债将会使医院难以持续良性运转,最终引起财务的经营危机。第二,原因。医院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社会化下的可观产物,其成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区别性,但主要包括内、外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环境指的是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偏差,主要涉及财务管理制度、筹资及投资活动、收益分配制度、财务人员素质、信用政策等方面。而外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医院自身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经济、产业政策、金融市场、医疗服务需求、政府融资偏好等,其在为医院发展提供条件的同时也会给其财务运营带去挑战。

二、现阶段,医院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

第一,补贴资金相对较少。在我国范围内的医疗服务系统中,医院是其中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特征,从而也说明了医院在经营的过程当中,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水平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随之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随之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医院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这就使得医院在经营运转的过程当中面临更大的问题。而国家对于这一问题,在资金投入方面,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不过,当前,资金的投入与医院发展、人们的需求是不对等的。第二,对于预算编制的管理较为薄弱。现阶段,在我国范围内的医院中,在实际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时,大多数的医院都不重视自身的发展状况。当前,大部分医院都缺少健全的有关于医院财政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而导致相关工作缺乏规范性、科学性的特征,无法确保医院中的财政管理体系有序、顺利开展。就任何机构单位来说,合理且规范的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其在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过,我国范围内的大部分医院对于预算编制的管理较为薄弱,需进一步加强。第三,不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在我国范围内的公立医院都具有规模相对较大、医疗器械相对较多、大型医疗器械资源相对昂贵且丰富的特点。因此,在医院对其自身资产总额清算时,需对固定资产,做好管理工作。在确保医院的有序、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保证医疗质量,优化医疗器械引进的路径,并严格控制好成本。除此之外,医院还需定期核算资产,以确保各科室都可以对于医疗器械进行有效应用。然而,现阶段,我国范围内的公立医院大都不重视资产管理工作。

三、构建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

第一,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模型。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数据为基础,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综合性分析、监测财务各项指标来反映医院财务的变化,通过预测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发出预警,督促管理层尽早做出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但是采取预警模型的建立要符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根据实际的财务方向、活动占比等设定出财务风险的危险指数,同时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一旦发现指数超出安全范围时要立即启动财务预警系统。要注意的是,财务预警系统及模型的建立必须经过严密的理论及实证分析,保证其目标、结构、功能与整个指标体系保持合理地关系。第二,明确预警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指标、流动比率指标、速动比率指标、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在医院资金安全性的评估上发挥着重要价值,其指标过高提示医院存在的偿债风险过高。对债权人来讲,其主要关心的是借给医院的资金是否能够按时、按款收回,希望借方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而对于所有者来讲,其关心的重点在于投资的收益率。在举债经营下,医院通过举债获取资金来取得较高的经营收益,并以此支付负债本息,在这种情况下也属于成功的经营模式,因此所有者所关心的仅是总资产收益率是否高于借款所需支付的利息。其可通过付出有限的资本来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实现对医院的控制。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其关心的是能够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举债过多可能导致医院难以在借到钱,而举债太少可能会使外界认为本院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较差,且对自身的发展缺乏信心。因此医院必须从财务管理角度出现,对目前自身的情况及形式做出全面的分析,在应用资产负债率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举债所带去的风险,权衡两者之间后做出最优选择,因此完善资产负债率指标对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指标主要衡量医院短期的偿债能力,指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财务安全性越高。通常该指标合理评价为2:1,但流动比率过高并不一定是好现象,医院滞留的流动资产过多也会导致流动比率指标升高,这提示医院可能未有效利用流动资金来创造价值,因此完善流动比率指标对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速动比率指标。速动比率指标主要评价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其正常比率为1:1,在该种比例下提示医院目前的财务状况良好、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从侧面反映出医院应对财务危机的能力较高。但是这并不是统一的标准,速动比率的差异会受到不同医院的影响,举例来说,对大量现金质押的医院来讲,其应收医疗款几乎为0,在该种情况下合理的速动比率应当明显低于1。相反对应收医疗款较多的医院来说,其合理的速动比率要明显大于1,因此完善速动比率指标对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指标。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指标主要评价医院对应收医疗款的变现速度,其指标越高,医院对应收医疗款的周转速率就越快,提示其资产的流动性就强,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高。同时该指标可减少坏账的发生,但是并不是说应收医疗款周转率越高就越好,过高的比率可能会给医院带去负面的影响。举例来说,一个医院应收医疗款周转次数的过高,提示医院可能存在对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的现象,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医院服务量的发展,减少盈利机会,因此完善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指标对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存货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指标主要评价医院内的存货积压情况,其比率越低提示医院存货积压少,存货周转率高,所占用的资金少,从侧面反映出医院的变现能力、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较高。但是过高的存货周转率也可能会反映出其他问题,举例来说,当医院的存货水平太低,出现缺货时或因过度频繁采购可能会丧失部分销售机会,造成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医院采购批量太小等造成的,这也反映出医院不能有效根据医疗服务市场的行情及需求而做出采购规划,因此完善存货周转率指标对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明确预警指标来源。医院财务风险信息的监测预警数据主要是依靠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汇总表、各项收支明细表、资金变动情况表、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变动表及损溢表等,因此医院财务应该加强对相关资料的管理控制,保证其每一项数据的准确性。第四,获利能力预警指标。医疗服务毛利率指标。医疗服务毛利率指标反映医院当中医疗服务最开始的获利能力。如果毛利率相对较低,就无法形成相对较大的盈利。将医疗服务毛利率结合服务毛利额进行统一分析,可以反映医院对于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的承受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医疗服务毛利率会依据医院类型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过,如果医院的类型相同,那么,医疗服务毛利率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医疗服务利润率指标。医疗服务利润率指标反映医院当中医疗服务的最终获利能力。医疗服务利润的比率越高,就提示该医院的最终获利能力也随之越强。然而,医疗服务利润率指标会受行业特点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资本密集型医院的医疗服务利润率高;资本密集度低的医院,医疗服务利润率低。总资产收益率指标。随着经济结构水平的迅猛发展,医疗市场中的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医院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就必须增加投资报酬率,提高债权人的关注度。其中,保证经营性资产获利水平,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措施,具体来说,就是经营性资产收益率需高于医疗市场的平均值。若是医院的实际资产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就提示医院在市场体制竞争的过程当中处于劣势,进而极易诱发融资危机等现象。由此可以看出,经营性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情况,直接决定医院是否发生风险危机,可有效监测医院财务危机。第五,偿债能力预瞀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当前,债权人仅仅是关注其贷给医院的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就债权人而言,是希望资产负债率指标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对所有者来说,其注重的主要是投资收益率指标的高低。若是医院处于负债状态所支付的利息率没有超过总资产收益率,这就提示所有者能够获得借入资本,促使医院形成利润与所付利息的差额。然而,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率指标则是越大越好。因此,所有者关心的是总资产收益率有没有超过借款的利率,具体来说就是全部资本利润要高于借款利率。只有这样,所有者才能够通过举债经营的方式,应用有限的资本,并付出有限的代价,获得医院的控制权以及更多的利益。就医院经营者的角度来说,首先,医院经营者必须将资产负债率指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如果举债过多,就会超过债权人在心理方面的承受程度,就会导致医院很难借到资金;如果举债过少,就提示医院相对较为保守,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信心,也提示经营者借助债权人资本开展的经营活动相对较差。就财务管理角度而言,医院领导层必须审时度势,全方位的进行综合考虑。在借助资产负债率指标制定举债决策的过程当中,需估计好预期的利润,并分析由于举债而形成的风险,权衡利弊,做好最优决策。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指标是判断医院在短时间内偿债能力的通用指标,这个指标的比率越高,就提示医院在短时间内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得到清偿情况就越大,安全性越高。不过,过高的流动比率也不一定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流动比率过高,极有可能是医院滞留的资金过多引起的,这就提示医院没有充分的利用资金,不利于医院的获利能力。速动比率指标。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1,因此,医院需要维持在1:1以上,才提示医院的财务状况良好,且在短时间内偿债能力较强,也说明了医院可以很好的应付有关于财务方面的危机。不过,速动比率指标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医院类型,其速动比率指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应用大量现金质押的医院,是基本没有应收医疗款的,因此,低于1的速动比率则是比较合理的。

四、结束语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7

【关键词】医院成本费用;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这给医院今后一段时期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做好新形势下的成本费用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则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大之后我国也陆续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但随着目前政治、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而做好新一轮医改制度,确立新的发展理念,防范和控制风险,降低成本费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降低成本费用和管理好财务风险是实现医院科学发展,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卫生事业期待和要求不断提高,而医院又面临着资源紧张,资金吃力,财政补偿有限,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医患矛盾不断加深的诸多问题,这都给医院的未来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如何进行准确的成本费用核算,建立成本目标管理,有效地化解财务风险,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平衡,寻找医院与患者最大公约数,让人民对医院满意、放心,这需要科学的探索。但要是降低成本费用,管理财务风险,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转变发展旧理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理念,推进医院在新的形式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医院存在的成本费用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1.医院面临资金紧张,对外筹资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卫生资源又先天不足,虽然近几年国家财政对医院投入不断加大,而医院的资金缺口与财政投入的差距还有很大差距,而为了改善医院软硬件发展条件,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一些医院利用职工借资,土地抵押,购置大型医疗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的模式,这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医院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办院环境,提高医院治疗水平,但是我们又不难看出,一些医院通过举债造成财务状况不佳,资产负债率失衡,债务压力过重,财务困难重重,特别是个别医院收入现金流量有限的情况下,更是捉襟见肘,同时个别医院为了攀比盲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诸多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和资金的严重浪费,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加大了患者的成本费用,医疗成本潜在上升的风险。

2.成本费用管理的理念尚未得到更新

由于我们近30年的改革发展,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而医疗卫生行业又是一个特殊行业,既有财政拨款的收付实现制核算,又有医院内部的权债发生制核算,客观上造成了当前医院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成本费用管理的偏差。特别是医院主观上一味地降低成本费用,主要做法是节约方式,而没有考虑成本与患者效用之间的关系,这是大部分卫生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在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医院又在追求经济效益,这也是近多年来市场经济行为导向的必然选择,而如何在降低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间寻求平衡点,还需要解决成本费用的理念问题,根本出路仍在于全面深化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3.医院服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成本费用和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

医院不同于企业,唯一的发展不是利润最大化,还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社会效益,特别是新的一届领导,将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要降低医疗成本费用,而现实问题是融资成本和设备购置成本,患者拖欠医疗费用,又在某种程度上 加大成本费用。另外,医院服务对象的层次、范围和内容有着复杂性、多样性,这对医院分摊相应的成本费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患者本身的体制不同,医疗成本的计算更是难上加难。加之部分医院还未建立和健全成本费用的目标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成本费用和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加强成本费用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医院的管理模式也进行相应改革,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要注重投入和产出的对比,树立成本费用新理念,细化成本费用项目降低有针对性。对于资金来源的财务风险要有风险预警意识,建立项目评价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树立成本费用管理、目标管理念

医院作为稀缺的卫生资源,在国家目前投资尚不到位的情况下,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竞争已经白热化。而在这一形势下,要求医院要有成本费用管理的新理念,强化内部成本费用控制,事前合理地设置成本费用目标,事中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目标,事后对成本费用目标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对于实际成本发生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对此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2.管理好医院的财务风险

在医院发展的自我成果,财政补助的情况下,根据医院的发展能力,适当的负债,防范相应的财务风险。同时要对财务风险实行信息化管理,在全面认识风险的基础,进一步分析风险的类别,即高风险类别、比较高风险类别、一般风险类别,并且针对不同风险的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形成前期预警,中期控制,后期考评等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义的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8

关键词:医院;收支审计管理水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一、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内涵及要求

医院财务收支审计是由医院内审部门推进启动的、以医院收入和支出情况为基本审计客体、以识别评估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提升财会水准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目的的审计工作。具体而言,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应该涵括三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基于收入的审计,其二是基于支出的审计工作,其三是基于往来款项的审计。

目前,随着审计理念的逐渐成熟及医改的日益深入,医院财务收支审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具体而言,应该确保如下“六全”。其一是应该确保全覆盖,在收支审计中应该确保把所有涉及到的资金、所有涉及到的部门或单位、所有的相关方均纳入审计工作的视野中。其二是应该确保全方位,如上所言的三个方面是主要或者说粗线条的分类,具体而言还包括物业管理审计、采购招标审计、医保结算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内容或相关成分,其中采购审计甚至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其三是确保全精细,医院收支审计关照的资金流动情况中的部分偏于零碎繁杂,应该始终始终确保落实精细化转型或升级。其四是应该确保全维度,不仅应该关照收支方面对应资金运用的真实度、可信度及循规情况,还应该在中观层面关照诸如支出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及本身的完善程度,同时更应该注意审视宏观资金方面的事项。其五是应该确保全流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不是特定时段或时点的问题,而是需要关照诸如特定会计年度等时段中的全部情况,或者确保审视全时段,或者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量践行全流程跟踪。其六应该确保全整改,对发现的问题都应该全方位而彻底的实现整改,规避审而不改、屡审屡犯的可能。

二、医院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风险问题

(一)基础组织风险

部分医院审计岗位人员同时往往兼负部分财会管理事项,确切说同时还是财务部门的员工,这种情况从根本上挑战了其原本的独立性。这种两栖状态,影响了部分医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水准;相当一部分医院的内审岗位设置数量偏少,制约了其整体上的胜任能力。

(二)事前准备风险

部分医院内审启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时候,基于在岗人员两栖态势及对单位内部情况有一定熟悉度的自负心理,对审前调研的关注度不够,对基础信息搜集事项的重视度相对缺乏,甚至存在直接忽略或跨越的现象。

(三)审计过程风险

事前准备的严重不足,及部分医院借力信息化及大数据相关技术情况方面的局限,审计效率偏低,精细化落实往往缺乏基础性前提条件。另外,因为审计效率及审计规划时间安排之间的矛盾,具体审计工作往往比较匆忙,审计审慎及职业判断能力等作用的发挥有限,让相当一部分风险事项遗漏而去。

(四)审计深度风险

因为认知层面残缺及过程环节的系列风险问题,致使审计深度方面偏浅,在审计意见中往往只是起到部分查账的作用,对于诸如重复收费、违规销售、骗保事件、串通舞弊等系列报表背后的系列风险事件的确认及识别成效有限,对于全维度要求之中观和宏观方面事项的落实往往没有涉及到。

另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审计整改风险,审而不改、审而不能改、审而后犯等现象依旧存在,另外就是因为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的事后审计性质导致整改时效普遍较差。

三、提升医院财务收支审计水准的可行思路

(一)有针对性地推进准备工作

推进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准备工作的时候,无论在事前人员专项培训、审前调研抑或基础素材搜集等事项中,既要规避疏忽形式化倾向,还要规避僵化全方位落实而导致工作重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顺应补缺逻辑有针对性的推进。无论是准备阶段,还是后续审计推进阶段,都需要重视规划或计划的厘定,提升事项安排的规范有序即科学程度,进而提升准备阶段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充分借力大数据时代优势

推动提升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水准,应该充分借力信息技术及最近几年涌现而出大数据优势,扩大基础资料搜集范围,提升基础数据处理效率,强化多维度的信息分析,不仅能较好地破解审计任务及能力之间的矛盾,利于风险问题识别,有助于推动审计工作精细化转型,同时还能推动审计深度的实现。比如在审视特定采购项目涉及款项的时候,如果能借助大数据的信息优势,把医院主管采购事宜的领导等相关方的行踪信息汇总搜集,可能会根据具体航班情况倒逼发掘和涉及公司串通舞弊的线索。

(三)强化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

在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过程中,应该适当提升对职业判断能力的依赖程度,强化这方面作用的发挥,以能更好地透过报表数据中看出医疗费用补偿虚高、药品执行价格不符合具体规定、救助对象所发非人、专款挪用等诸多风险问题。对此,应该在人员聘用或岗位调整环节选择审计经验及职业判断能力水准较高的人员,在审计工作计划制定及相关场合适当提高对类似方面的重视程度。

(四)强化落实审计整改

一应该强化厉行问责,尽量提升所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比率;二应该强化审计意见思考和出具环节的事项,确保审计结果具有较高的操作可行性;三应该尽可能的推动事中或事前审计,同步提升整改环节的时效。最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特定医院打造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不管是财务收支审计,还是其他审计项目,确保一旦结果建议形成上报后,即可无障碍地进入整改流程中,不仅能提升整改效率,而且能规避因强化整改环节出现的额外成本。

参考文献:

[1]李阁,胡丙杰,王胜利,葛敬东.加强财务收支审计提高医院经济效益[J].国际医药l生导报,2005(11):74-76.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财务风险: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原因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资金回收风险就是财务风险的一种,垫付的医保款就属于此项。

应收账款:对于医院来说,应收账款是指医院与其他单位与个人之间因医疗服务或其它款项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包括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应收医疗款和其它应收款。应收医疗款,是指应收医院门诊病人和已经出院的住院病人所发生的医药费用和其它应收未收的医药费用。其它应收款,是指除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和应收医疗款以外的其它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保,市医保,工伤等垫付的医保款就属于此项。

应收帐款未能及时收回影响医院资金的正常周转,引发财务风险。资金是企业的经营之本,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如若此项金额占用医院的资金额较大时,且不易收回时,易造成大批资金沉淀,形成坏账,死帐,这就意味着医院蒙受经济损失,这种损失造成医院的成本增加,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1.应收帐款大量存在使收入虚增,增加医院风险。医院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医院会计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与费用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应当在本期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已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所以,应收帐款这一部分的医疗费用是在发生时已经被确认为本期收入,但是并没有现金流入或不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是没有现金流的业务收入,因此,医院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医院的收入,夸大了医院的经营成果,同时使资产收益率虚高,增加了医院风险。

2.应收帐款不能及时足额收回影响资产负债率,掩盖财务困境。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是衡量医院举债运营,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反映医院的偿债能力,举债的风险程度以及举债运营的效率。在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中,把应收的款项归属于流动资产,作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是当期流动资产增加,从而使资产负债率降低。但是在这部分款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能及时收回,甚至是收不回的坏账,呆账,死帐,这又会令医院资产反映不实影响了资产负债率的比值,使医院的偿债能力及举债的风险程度不能得到真实反映,因而财务困境得不到及时发现,不能及时防范财务风险。

我院是企业制医院,随着我局鹤煤职工医保一卡通的实施这一个月来看,仅就开展鹤煤职工门诊病人刷卡金额就多达50多万元,住院病人出院也实施直补的话,对我院资金的正常周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加强对医疗保险直补帐款管理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分析一下参加医保病人医保结算扣款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是医院对医保病人的管理没有达到医保的要求,如病人用药范围超标,用药种类与入院病种不尽吻合,住院清单与病历不符,比如清单上显示有B超收费项目,而病历中没有此项报告单,病历医嘱中有一般专项护理项目,但没有具体写明干什么,等等。医保对上报的医疗费用进行严格审核,发现此类问题必然进行扣款。

二是医院医保部门就医保与患者医疗费用的划分、自费的比例、计算的方法等方面疏忽错漏或与医保结算的金额不一致,没有及时与医保上级部门对照相关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导致医保对上报的医疗费用进行扣款。

三是医院完全按照医保要求进行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病人病情的千差万别,医院诊疗以治病救人为原则,危重病人极易导致费用超标。医保都对病人的医疗费用总额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一旦费用超出,医保部门必然会扣除,医院只得承担扣款部分。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应对的措施有:

1.随着全民医保全面开展,医院参保人数会越来越多,医保直补金额会越来越大,保证医保直补金额及时足额的回款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资金周转。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只有反复强调医保工作的重要性,才会更加促进我院医护人员强烈的医保意识。

2.加强医保政策培训与宣传工作。一方面要树立医保审核人员高度的责任心,科室定期学习探讨有关医保的知识,及时了解新政策、新动态,及时把最新的医保信息传达的相关科室及人员,做到事前把医保报销相关政策告知医护人员及病患家属;事中医护人员及时查看病历是否符合医保要求;事后及时与医保审核部门沟通,力争回款金额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加强我院医护人员的医保知识。无论各级医保机构他们都是根据我们提供的病历来拨付医疗款项这就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按照医保的要求书写病历,定期邀请上级医保部门来医院进行医保讲座,让我院的病历真正做到符合要求,确保医保扣款金额最小,甚至不扣款。

3.成立要账小组。一方面可以建立与医疗保险机构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与医院各个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每月都对每一笔直补金额进行分析、跟进,每收回一笔款项都及时与财务科确认,同时将财务科月底挂账金额与医保部门的直补金额进行对比分析,以利于及早收回款项,同时也是对医保部门的监督,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及时掌握收回的金额与扣款的情况。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篇10

引言

就现阶段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期的改革成果,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医疗事业中有关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部分还需要继续加强,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系统的完善。在传统的医疗体系建设中,财务管理问题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医疗改革事业需要做出进一步的重大战略调整和部署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范良好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降低医疗风险。因此,针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如何进行科学安排与把控已经成为当今医疗事业改革的焦点之一。本次研究将采用实例研究的方法,“以小见大”地分析存在与我国医疗财务管理中的普遍问题,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我国医疗事业与民生建设进行有机结合。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经过对现阶段我国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的研究,阻碍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资质亟待加强。需要明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进行,应当对该环节的直接参与者――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的相关资质进行进一步的核查与提高。第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需要从思想上加强对医院财务问题的重视程度,否则就没有办法依据医院的要求来完成既定的工作,耽误医疗改革事业的进行;第二,专业人员应当及时、定期进行业务审核与培训工作,否则将会导致自身工作业务不熟练、工作积极性匮乏等问题。

2.维护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配套设备不到位。为了进一步配合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趋势,除了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技能,同时也需要院方从物力和财力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以期打造一个健全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运行和维护体系。具体而言,我国大多数医院已经在门诊收费、药品药房以及住院收费等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医院长期以来遇到的财政问题;然而,由于相关财务信息化的配套设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建立,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产生难以满足现代医院管理需求的负面效果。

3.医院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在相关信息化管理制度和设备已经配套到位的情况下,我国医院还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这种监督不应该仅仅是对医院的内部财政管理问题进行简单监督,而是应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实现“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复合监督体系,从各个层面都加强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的重点问题。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具体分析

针对以上对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现行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做出调整和改善:

1.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资质。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资质,应从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两方面着手,而不能只追求片面的理论学习。例如,对于医院管理人员而言,要加强自身对于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知识的学习,通过定期举办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培训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于医院而言,则是要进一步支持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建设,从思想上重视对这一内容的普及。另一方面,针对现在信息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为了配合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信息化趋势,相关从业人员也需要积极学习电子计算机知识,否则将会因为缺乏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常识,知识陈旧,业务技能不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2.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体制建设。影响医院制度对内部起不到控制作用的关键在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体制建设不健全,因为健全财务管理的机制体制才能保证医院的财务状况沿着既定轨道发展。例如,对于具体的财务问题,需要强调责任落实到个人的重要性,而对有误的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其次,可设立一个医院财务工作监督小组,保持制度落实的长期性和真实性。

3.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的预算制度。财务预算制度在规避财务风险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分析院内下一阶段的财务收支状况,还能够通过定期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为下一阶段的财政工作做出科学指导。另一方面,为完善风险控制和预警体系,院方可借助第三方机构或专家进行财务预算和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