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西游记十篇

时间:2023-03-24 09:05:50

新编西游记

新编西游记篇1

作者:尚彬

我是尚彬!这是我的最新创作:“新编【西游记】”。非常好看!好了下面请你自己慢慢看吧!

正文

.......很久以前唐僧师徒四人到太阳上去取经。这天他们路过一个星球,孙悟空查了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一查笔记本电脑说这里是:土星。师徒四人继续向前前行,来到了一个造型十分古怪的基地,基地旁还竖立着一座高大的塑像,塑像刻的是一位外表十分丑陋的外星国王,塑像下的玉石上刻着:此处是土星人的重要基地!闲人免进!孙悟空说:“那个人长得也太丑了!笑死我了!人不像人鬼不鬼!”猪八戒说:“哈!哈!猴哥!你跟我想的一样!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老猪还丑一千亿万倍的人!”忽然从基地上空出现了一架UFO(飞碟),唐僧以为是太阳神,连忙跪下。孙悟空一看就一眼认出那个人就是土星人,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M-16机枪向土星人的飞碟扫去。而土星人不慌不忙的从手腕上取下一个环形的圈,把飞碟罩了起来。猪八戒想拿B-51(重型机枪)去打飞碟,不料子弹打到了罩子又弹了回来,击中了猪八戒手中的重型机枪。沙僧见事不妙,拿出一枚手榴弹向飞碟

新编西游记篇2

瞧,唐僧要去参加2008年的奥运会。这不,唐僧开着自己心爱的法拉利,腰里别着一部手机,多气派呀!看他的徒弟孙悟空,正在听mp3呢!看那个肥头大耳的猪八戒,正在悠闲的看报纸呢!那个沙悟静,正在拿着望远镜看风景呢。说着说着,来到了北京。

师徒三人一看,广场上人山人海的,原来都是来参加赢取奥运门票的。

比赛开始了,第一局是障碍赛跑,因为师徒四人不能根据实际派出人选,就让猪八戒参加比赛,因为猪八戒身子胖,比赛刚开始,跑了一阵就累得气喘吁吁。尤其是蹦火圈的时候,猪八戒笨拙的一蹦,火圈没蹦过去,衣服反而被烧着了,幸好有急救人员,要不然,猪八戒非变成一只烤猪。第一场,唐僧就失败了。

新编西游记篇3

[关键词]国内;《西游记》题材;电影简述

猴年伊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上映,拉开了《西游记》题材电影又一次“爆炸”的序幕。笔者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立项项目统计,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已立项还未上映的《西游记》题材电影共约35部。从篇名来看,孙悟空仍然是主角,如《悟空传》《悟空》《真假猴王之大圣归来》《美猴王》《大圣归来》等,有10多部。其次,以猪八戒为主角的有5部,包括《八戒传说》《猪八戒之天蓬下凡》《猪八戒之天蓬元帅》《功夫无敌猪八戒》《新猪八戒》等。其中动画片有13部,包括《大话西游》的动画版等。在这些新片中,星皓影业有限公司在《西游记之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之后,将继续推出系列影片《西游记・女儿国》《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以及动画片《西游记之人参果》。而盘丝洞故事也颇受青睐,包括北京负负得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将要推出的《西游记之盘丝大仙》、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盘丝洞》、北京玉美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西游・盘丝洞》等。

《西游记》已成为四大名著中被翻拍成电影次数最多的作品。笔者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自1926年天一影片公司的《孙行者大战金钱豹》上映以来,到目前国内已经上映的《西游记》题材电影已近百部。《西游记》题材影片在20世纪20年代的内地、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都出现过扎推银幕的情形,可以称为《西游记》题材影片的前两次“爆炸”。在《西游记》题材电影又一次火爆之际,回顾梳理过去90年间的影片,也许不无意义。

在电影的初创阶段,《西游记》便成了香饽饽,成为导演们青睐的题材。20世纪20年代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影就有25部之多,主要集中在上海。如天一影片公司的《孙行者大战金钱豹》(1926)、《西游记女儿国》(1927)、《铁扇公主》(1927)、《唐皇游地府》(1927)、《莲花洞》(1928), 大中国影片公司的《西游记・猪八戒招亲》(1926)、《孙悟空大闹天宫》(1927)、《西游记・僧道斗法乌鸡国王还魂记》(1928)、《西游记・无底洞》(1928)、《孙行者大闹黑风山》(1928)、《红孩儿》(1928)、《西游记・闹天宫收伏黄袍怪》(1928), 开心影片公司的《猪八戒游沪记》(1927),月明影片公司的《朱紫国》(1928), 上海影戏公司的《盘丝洞》(1927)和《续盘丝洞》(1929), 明星公司的《车迟国唐僧斗法》(1927), 合群影片公司的《猪八戒大闹流沙河》(1927),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的《古宫魔影》(1928), 长城画片公司的《火焰山》(1928)、《真假孙行者》(1928), 元元影片公司的《十殿阎王》(1928),复旦影片公司的《通天河》(1928),暨南影片公司的《混世魔王》(1929), 大东金狮影片公司的《大破青龙洞》(1929)等。这些影片的集中出现以及《封神榜》等神怪小说的改编说明了当时观众对古装神怪片的欢迎。

上述影片包含多部默片,其中上海影戏公司的《盘丝洞》值得一提。该片在中国曾经失传,2014年才由挪威国家图书馆将修复后的电影胶片拷贝及数字版本赠送给中国电影资料馆。《盘丝洞》于1927年春节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国内主要城市以及新加坡、菲律宾等华人聚居国家同步上映,很快成为当年盈利最多的中国电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很精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造型逼真、蜘蛛精造型精美,衣着华丽时尚;蜈蚣精被塑造成一个隐逸之士;兔子精被塑造成一个小孩形象;作蜈蚣精的童子,都颇有性情。而当片尾蜘蛛精被孙悟空的三昧真火烧回原形时,出现字幕的“只为动了一念,卒致自焚其身”则借用了文章写作时“卒章显志”的方法,体现了编导的良苦用心,符合当时电影的表现手法。

《西游记》题材电影的第二次大爆炸集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如果从1949年邵氏兄弟有限公司的《红孩儿》算起,到1975年邵氏公司再拍《红孩儿》止,这二十多年间香港约有35部《西游记》题材电影。其中包括叶一声导演的《红孩儿》(1949)、《哪吒大战红孩儿》(1950)、《猪八戒招亲》(1953), 洪仲豪导演的《哪吒三戏六耳猴》(1950)、《马骝精大战金钱豹》(1950), 顾文宗导演的《马骝精大闹女儿国》(1950)、《西游记》(1956),陈焯生导演的《铁扇公主神火破天门》(1959)、《红孩儿水晶宫救母》(1959)、《孙悟空闹龙宫》(1962)、《孙悟空大闹雷音寺》(1965)、《真假猴王斗八仙》(1965), 雷英、陈中坚导演的《唐三藏取西经》(1962)、《马骝精出世》(1962), 黄鹤声导演的《哪吒三斗红孩儿》(1962)、《孙悟空七打九尾狐》(1964)、《孙悟空七斗仙》(1965)、《孙悟空三戏百花仙》(1965)、《孙悟空大战群妖》(1966),何梦华导演的《西游记》(1966)、《铁扇公主》(1966)、《盘丝洞》(1967)、《女儿国》(1968),等等。

这些影片除了以孙悟空、猪八戒为主角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以红孩儿、哪吒为主角。这些电影基本上是粤语片,而且多用戏曲形式,演员主体就是粤剧演员。由于戏曲舞台上常有《西游记》故事,再把戏曲搬上银幕,观众也很容易接受。在这些影片中,雷英、陈中坚导演的《唐三藏取西经》和《马骝精出世》中的唐僧和孙悟空由两名女演员反串,甚为独特。大部分影片对原著改编较大,往往只是借用了原著的人物,而另编故事。如《哪吒大战红孩儿》《哪吒三戏六耳猴》《哪吒争夺聚宝盆》《哪吒三斗红孩儿》《哪吒三戏红孩儿》《红孩儿水晶宫救母》《铁扇公主神火破天门》等。更为另类的是1969年和1971年由唐煌导演的《孙悟空大闹香港》和《孙悟空再闹香港》,完全是穿越片,拍摄唐僧师徒四人穿越到现代香港发生的故事,已离原著很远。后来周星驰主演的两部《大话西游》、刘镇伟导演的《情癫大圣》以及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都可以说是在香港《西游记》改编的氛围中孕育出来的。比较忠实于原著的影片,应是邵氏公司出品的《西游记》《铁扇公主》《盘丝洞》及《女儿国》。四部影片制作精良,细节设置巧妙,同时片中加入了黄梅调和歌舞,颇有观赏性,影响较大。

第二次“爆炸”之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除了几部动画片和戏曲片外,故事片寥寥无几,乏善可陈。90年代最有名的就是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两部,这两部影片一方面满足了当时年轻观众“反主流、去精英化、蔑视权威、解构崇高”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其所蕴含的直透人心的悲剧意味,成为《西游记》改编的经典之作。21世纪的前十年除了刘镇伟导演的《情癫大圣》(2005)之外,有四部动画片出炉。接下来,2013年由周星驰、郭子健导演的《西游・降魔篇》沿袭了周星驰一贯的搞笑风格,加上周星驰效应,票房可观,超过12亿。但是许多观众也对周星驰感到了失望,认为这部影片有炒冷饭之嫌,完全不能与《大话西游》比肩。2014年,由郑宝瑞导演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虽恶评如潮,但仍赚了个钵满盆满,票房超过10亿,也许正是利用了观众对《西游记》题材影片的期待,同时抓住了春节期间上映的好时机。2015年,叫兽易小星导演的《万万没想到:西游篇》本想利用网民对同名网剧的关注而吸金,万万没想到遭遇“滑铁卢”,遭到观众的恶评,票房也与预期差距很大。2016年年初上映的同样是由郑宝瑞导演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在主题、特技方面都让人觉得比《大闹天宫》进步了许多,获得不少好评,同时票房大胜,超过12亿,让人对郑导又有了一些期待。

《西游记》题材电影中,不得不说到的一类重要作品便是动画片。动画片一共约有15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最多,包括《火焰山》(1958)、《猪八戒吃西瓜》(1958)、《大闹天宫》(1964)、《人参果》(1981)、《小八戒》(1983)和《金猴降妖》(1985)等。除此之外,其他的有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出品,万籁鸣、万超尘导演的《铁扇公主》(1941), 深圳翡翠动画设计公司制作的《小悟空》(1987), 宏广股份有限公司制作、 王童导演的《红孩儿大话火焰山》(2005), 云南缘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制作、 徐鹏海和 梁汉森执导的《悟空大战二郎神》(2007), 天娱传媒出品、 梁汉森执导的《齐天大圣前传》(2009), 北京缘成中视传媒公司出品、 梁汉森执导的《猴王出世》(2009), 哈磊导演的《金箍棒传奇》(2012)、 《金箍棒传奇2:沙僧的逆袭》(2015), 田晓鹏导演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等。

由万籁鸣、唐澄联合执导,于1964年完成的《大闹天宫》是动画片中的经典。有网友把这部动画片的诞生与1964年在中国西部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相提并论,这虽然有些过誉,但是这部动画片在中国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这部当年集各方优势资源、斥百万资金制作的动画精品,在人物造型设计、色彩运用、角色的配音、戏曲音乐的运用等方面,都堪称经典。片中的造型大量吸收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养料,如建筑造型设计吸取了故宫和江南园林的特点,人物造型设计吸收了汉代画像石、六朝造像、敦煌壁画、戏曲脸谱、皮影等多方面因素,极具民族特色。而在主题方面,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主要突出了孙悟空的反抗性,将孙悟空塑造成一个彻底反抗天威神权、肯定自我价值、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形象。该片曾获多项国内外奖项。

2005年台湾导演王童执导的《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号称“华人第一部进军世界的动画电影”,将《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红孩儿、盘丝洞、火焰山四个情节重新编成一个具有完整因果关系的故事,重塑了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并将现代语言“帅哥”“老板”“叉烧包”“牛董”,甚至英语等植入片中,带有后现代的意味。

2015年上映的由田晓鹏导演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西游动画电影中另一部佳作。该片讲述的是江流儿(也即唐僧)与孙悟空在成为师徒之前的故事,孙悟空被小和尚江流儿从五指山下救出,灰心丧气,最后被江流儿从妖王手下解救童男童女的勇气所激发,回归英雄本色。该片在故事翻新、人物形象设计、画面风格、特效制作方面都不同凡响,最后获得将近10亿的票房,并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被看作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奇迹。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任何精品的诞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在这部影片成功的背后,是600人参与项目,前后历时8年的精雕细琢。

综观《西游记》题材90年来的近百部影片,可以看到,成功之作无一不是精心之作。从小说的文字到电影的影像,即使完全忠实于原著,导演仍有许多可发挥之处。把握时代的潮流,在主题、人物设计、台词、画风等方面切合观众的心理至关重要。而对于《西游记》这一神魔题材来说,在电影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先进的技术再现古人的神幻想象,满足现代人想象和娱乐的需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正如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所说:“完善的工业化体系和先进的数字技术,为魔幻题材的影片拓展了创作空间。”①同时,小情节和细节的充实与丰富也往往是出彩之笔,需要编导耐心琢磨。以导演们青睐的盘丝洞故事为例,邵氏公司所拍的《盘丝洞》便增加了其中一蜘蛛精与蜈蚣精、蜘蛛精姐妹内讧、孙悟空又化作一蜘蛛精挑拨离间、蜘蛛精化作土地公公设计诱捉孙悟空等小情节,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情趣。

注释:

① 任姗姗、杨海:《“西游”变形记》,《人民日报》,2013年3月21日,第24版,副刊。

[参考文献]

[1] 陈延荣.《西游记》影视改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崔小敬.传播学视域中的《西游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 赵敏.《西游记》改编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新编西游记篇4

当《赤壁》《小时代》都成为了年度大卖电影,当热门小说和漫画都被各大影视公司相中,那么改编原著真成了一种赚钱的捷径吗?虽然答案未必是肯定的,但我们都无法忽视改编原著所带来的吸金效应。尤其在连续两年的春节档里,周星驰和郑宝瑞两位导演都举着“西游”这块金字招牌,对原著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引来争议不断,但热映后却统统拿下了超过10亿的票房。

今年春节档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在国产电影中独占鳌头,并成为内地华语影史第三部破10亿票房的国产电影。据闻《大闹天宫》续集《三打白骨精》将在今年8月开拍,看来,编导们不将《西游记》从头拍到尾,绝不善罢甘休。《大闹天宫》再次颠覆“西游”传统

随着内地院线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一直呈连续增长态势,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今年挤在春节档里等着分蛋糕的电影,除了唯一的魔幻巨制《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在大年初一热映,同日还有《爸爸去哪儿》《澳门风云》《u盘》《前任攻略》等4部新片抢攻院线,但并非每部电影的票房都能像《大闹天宫》这样冲过10亿。

2010年,星皓电影公司投资的3D巨幕电影《大闹天宫》正式公布主创阵容:由曾指导《热血青年》《大头怪婴》等恐怖片的郑保瑞担任导演,曾指导《天黑请闭眼》《大电影》等影片的阿甘负责监制,而甄子丹、郭富城、周润发等大腕加盟,又让影片“星光熠熠”。这种模式在华语大片中很常见,例如《英雄》就是此中典范。而《赤壁》除了汇集梁朝伟等华语红星,还请到日本红星中村狮童,迎合了海外市场。

4年后,花费4年耗资4亿的魔幻巨制《大闹天宫》终于上映。该片剧情表面取材于《西游记》中最脍炙人口的前八回。无非是“齐天大圣”一怒之下,用金箍棒砸毁了天庭,最终被如来佛押在五指山下。但牛魔王、铁扇公主两位人物提前登场,孙悟空红颜知己九尾狐等新角色的添加,早早注定了编导并没有按照还原原著的路子去拍电影。

片中,曾经隐居天庭的玉皇大帝,变为驾驭神龙的绝世高手,而牛魔王为了自己的“理想”,居然挑拨二郎神“反骨”。原著中的不羁顽猴孙悟空变成了傻猴子,二郎神莫名其妙听信了牛魔王的“谗言”,法力无边的菩提老祖瞬间被魔法秒杀……这些对原著的颠覆性改编,注定将引发巨大争议。新鲜出炉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在豆瓣网上的评分仅有4.5分,为不及格分数。但《大闹天宫》这块“金子招牌”无疑是赚钱的,就算口碑争议巨大,观众也很想去看看这部国民级的神话英雄故事到底被改成了什么样。因此本片首映排片高达34.52%,全国影迷都蜂拥去排队买票,根本不用愁没上座率。

院线和营销给力双出击

史上最成功的《西游记》是1986年的央视版电视剧,当年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曾在小荧屏上掀起了收视狂潮,多年来位居寒暑假重播次数之冠军宝座。而现在这股“西游风”刮进了大银幕。《大闹天宫》显然吸取了《指环王》《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的模式,除了视觉效果拼命向西方大片看齐,还将电影拍成了IMAX+3D模式。

当年《一九四二》热映时,华谊兄弟由于跟IMAX公司签有“排他协议”,轰走了李安导演的《少年派》,曾引发了空前争议。所谓的“排他协议”就是在华谊兄弟出品的IMAX影片上映后的两周之内,不允许排映其他的IMAx影片热映。如今春节档,星皓公司同样跟IMAX公司签有“排他协议”,因此全国IMAX影院基本是《大闹天宫》独占鳌头

“不管效果是几个D,给观众戴上个“眼镜”就能卖上百元票价了。当然有大腕撑撑场面,院线排片再给力一点,营销声势再造得大一点,票房赚一两个亿,绝不是什么难事。”一位影迷表示《大闹天宫》虽然是一部很娱乐的商业片,3D效果却不如预期。在推出《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前,星皓电影公司首尝试在2010年推出3D版《魔侠传之唐吉可德》,但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惨败。相比之下,背后有“联合国”级特效军团的3D版《大闹天宫》显然要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据影片发行的龙传媒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大闹天宫》光营销费用就超过了七八千万,无论是户外广告,还是电影的诸多衍生品,在影片上映之前的半年内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宣传和推广。

在媒体合作方面,该片独创最新的“版权合作”模式,放弃已有大平台高价购买版权的合作,而用电影版权的免费使用权来换取各个媒体平台巨大的广告资源。此次,片方独创“版权置换合作”模式,将总价值数千万的电影网络版权使用权提供给十大合作媒体,从而置换出庞大的广告资源。目前来看,此种版权合作模式规避了旧模式下的诸多弊端,真正实现了制片方、媒体渠道的双赢。

改编原著只为赚钱吗?

如今将畅销原著搬上大银幕,逐渐成为了一种赚钱的捷径。由于畅销原著拥有牢固的群众基础,能吸引无数粉丝走进影院买票,所以小到《致青春》《小时代》《失恋33天》等青春畅销书,大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都为各大影视公司赚足了商业利益,进而促使《鬼吹灯》《三打白骨精》等改编原著的新片顺利启动。而观众进到影院之中,却看到众多影片都本着“创新”的理念对原著进行了大胆颠覆,更有甚者将人物和剧情改得不伦不类,令其口碑争议极大。

改编自原著的电影看似赚钱很保险,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例如2013年暑期档,金马最佳影片导演高群书的新作《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擅自把海岩原著中吕月月死去的结局,改成她独自生孩子,因此遭遇了无数原著书迷的笔伐炮轰。有不少人都在议论“改编原著只是为赚钱吗?难道不应把原著精髓发扬光大吗?”

既要赚得票房利益,又要拍出原著精髓。虽然这无疑是件很难的事情,但还是有少数影视工作者做到了这点。例如陈国富和高群书合导的谍战巨制《风声》,尽管故事内容彻底颠覆了原著,却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抗日精神,拍出了人情味。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样改变了原小说内容,却扩充了几位“女丝”的爱情悲剧宿命,让人眼前一亮。可惜的是像《风声》《致青春》这样的诚恳改编,反而却成为了华语影视圈中的濒危保护物种。

新编西游记篇5

[关键词]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江西 红军游击队

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其中。作为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的所在地。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江西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为赢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

1934年10月。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中共中央决定在瑞金成立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以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不久又宣布成立以项英兼任司令员的中央军区,具体指挥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此后,无论军如何“清剿”,无论斗争环境怎样艰险,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上述领导机关始终战斗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始终担负着南方红军游击队“司令部”的重任。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应对危局,作好游击战争准备。

1934年10月下旬。军得知红军主力已突围转移。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所谓的“全面清剿”。至11月23日。在敌军优势兵力进攻下,中央苏区核心县城和重要圩镇均遭失陷。在革命形势处于异常困难的关头。中央分局断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一是进行游击战争动员教育。12月25日,以中央军区政治部名义编写《中共中央给中央分局训令讨论提纲》,印发给部队排以上干部讨论学习。《提纲》根据中央(10月8日)训令精神,强调指出,中央苏区党的基本任务,是在党的总的行动方针之下。发动广大的游击战争,来反对敌人与保卫苏区。游击战争是目前战斗的主要方式”。

二是调整党的组织机构。抽调一批得力干部到各地去加强领导。其中,派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张鼎丞回福建(龙)岩、永(定)、上(杭)地区,领导闽西南的游击战争;调赣南省委书记钟循仁任闽赣省委书记;调原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任赣南省委书记;派原中央土地部长胡海回吉安东固地区,担任公(略)、万(安)、兴(国)特委书记;派少共中央分局的李鹤鸣到胜利县领导游击战争;成立瑞西特委,领导瑞金、瑞西和西江3县游击战争。调闽赣省委书记赖昌柞任书记;成立信康赣雄特委和军分区,任命原赣粤边军政委员会主席李乐天为书记兼司令员:派赣南省委组织部长罗孟文回赣县杨殷地区,任杨赣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三是加强对敌斗争的指导和领导。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苏区。坚持在敌人封锁线内领导武装队伍和群众,反对敌人“清剿”;在敌人后方,积极发展游击战争,抵制和吸引敌人,支援苏区斗争;在敌占区,加强秘密工作,配合游击战争。在具体部署上。要求每个地区保持一个基干部队。作为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心力量,并确定各县独立营扩大到400-500人。区游击队扩大到100-150人。同时规定党政机关负责人随部队行动,以加强对游击战争的领导。

四是组织各地群众坚壁清野。中央兵工厂、造币厂、印刷厂的机械设备,早在1934年11月就隐蔽埋藏于瑞西县宽田、上堡一带山区。1935年1月。又将中央被服厂的100多台缝纫机等设备,埋藏于会昌县白鹅梓坑深山密林中。同时,还动员群众将水源破坏,将粮食和做米用的砻、碓、风车等工具分散隐藏。

五是疏散老弱病残人员。为粉碎敌人“清剿”。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将红军主力长征时留下的7000多名伤病员,全部安置在于都、瑞金、瑞西、会昌等县群众家中,并使他们都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这些措施尽管是初步的、局部的,但对苏区各级党组织、红军部队和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对红军和游击队开展与坚持苏区游击战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组织九路突围,实现战略转变。

1935年1月下旬,受临时中央关于“保卫苏区”指示的束缚,红24师和部分独立团在于都牛岭仍然采取大兵团作战方式阻敌,导致参战红军伤亡上千人。中央分局和赣南省的机关及近万名红军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亦被围困在于都南部狭小的仁风地区。

血的教训使项英、等领导人已感到无法执行临时中央的指示,开始酝酿突围和分散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2月初,他们将自己的设想屡电中央。要求给予具体指示。2月5日,遵义会议后的党中央明确复电中央分局:

“要立即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合”。据此,中央分局决定变大部队的集团行动为小部队的分散活动,立即组织部队分成九路突围。

1935年3月底。项英、率红70团和中央分局机关几经辗转,突围转移至信丰油山,与赣粤边游击队胜利会合。在此前后。其他各路部队亦按预定的方案,相继突围至闽西南、汀瑞边和湘粤赣边。至此,红军游击队完全实现了由大兵团的正规战到群众性的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各地胜利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第三,积极主动,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及时发出《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要求红军游击队“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障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之下”,“可与的附近驻军或地方政权进行谈判。改变番号与编制以取得合法地位”。

此时。处在同党中央失去联系和反动派不断“清剿”下的南方各红军游击队。还不知晓时局的巨大变化。直到7月中旬,在赣粤边的项英、才从香港出版的《新学识》杂志上,了解到中共中央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随即,他们于8月8日召开赣粤边特委党的干部会议,讨论党的工作转变问题,并发表《赣粤边共产党游击队联合宣言》,要求立即停止对游击区的“进剿”。实现国共合作一致抗日。8月22日,又分别致函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赣州专署专员马葆珩、第四十六师师长戴嗣夏以及大余、信丰、南康、南雄等县县长,敦促洽谈合作抗日事宜。

9月中旬。作为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全权代表,在赣州与江西省政府代表达成初步合作抗日协议:“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部队集中后暂照保安团待遇提供给养”。9月下旬,为解决南方其他游击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等问题,项英、又先后来到南昌,与江西省政府进一步谈判,并最终解决了军队从游击区撤退、释放政治犯、南方其他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等问题。

和谈的成功。标志着江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这也是项英、等中央分局领导人高举抗日、爱国旗帜,忠实执行中央制定的正确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的结果。

二、江西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

在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领导下,红军游击队在红土地上进行了最为勇敢、最为广泛、最为艰苦的

斗争,其指标意义、示范作用和伟大结局,使江西历史性地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具体说来:

第一,奋勇阻敌,揭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序幕。

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成立后,首先坚决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指示。督率留守在苏区的红军部队接替主力红军的全部防务,阻滞各路敌军向前推进,以确保红军野战军在于都河流域休整和突围转移的顺利进行。具体情况如下:

――东线战场:从1934年9月底开始,红24师和福建军区独立团奉命在长汀之南。阻击东路河田之敌李延年纵队前进,使红9军团从容退出阵地,开往瑞金、会昌集结。

――北线战场:红军独立7团和赤水、石城、太雷等县地方武装,从10月7日开始,接替红3军团和红15师防务,阻击石城之敌前进,使红3军团和红15师先后安全撤出战斗。江西军区独立1团和宁都(博生)、洛口、宜乐等县地方武装,从10月上旬开始接替红5军团阻击从广昌向宁都推进之敌。

――西线战场:江西军区另两个独立团和兴国、永丰等县地方武装,抗击从永丰龙冈向兴国古龙冈推进之敌,使红8军团安全撤离战场,开向兴国南部集结。10月16日。红军独立3团又从于都南部赶到兴国,与赣南军区扬赣分区独立13团一起,接替仍在兴国城南作战的红5军团防务,阻击兴国之敌。

――南线战场:赣南军区独立6团和独立14团。奉命直接配合野战军突破粤敌设在安远、信丰和赣县间的第一道封锁线。独立10团在筠门岭、会昌县城以东地域,独立15团和独立16团在筠门岭、会昌县站塘、麻州地域阻击粤敌前进。

就这样,数十万“围剿”中央苏区的军被留守的红军部队牢牢拖住,从而解除了红军主力部队集结休整及突围转移初期的后顾之忧,并由此揭开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序幕。

第二,高擎旗帜,边区烽火映南天。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的红军和游击队高擎革命旗帜,在江西边界地区形成了项英、以及李乐天、杨尚奎、陈丕显领导的赣粤边,赖昌柞领导的汀瑞边,关英、唐在刚领导的皖浙赣边,陈寿昌、傅秋涛、徐彦刚、严图阁领导的湘鄂赣边。谭余保、彭辉明领导的湘赣边,黄道、吴先喜、黄立贵、曾镜冰领导的闽赣边等6个游击区,占南方8省15个游击区的三分之一强。

遍及赣南、赣西南、赣西、赣西北、赣东和赣东北广大地区的这6个游击区,均是由原中央苏区或其他著名苏区演变而成,因而引起敌人的格外注意,并经常以十倍、甚至数百倍于我的兵力,采取各种残酷手段,进行重点“清剿”。敌人采用的进攻和清剿办法,“确实是开亘古未有之奇,是异常毒辣和周密的。如封山、封坑、断粮、移民、烧山以及普遍对居民群众的烧杀政策,和苦刑逼勒的自新自首政策”。为此。许多红军游击队指战员。“整年整月的时间,都没有房子住,大风大雨大雪的日子。都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风餐露宿,昼伏夜行”。

尽管生活艰苦。环境险恶,但红军游击队广大指战员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利用各省边界地区的有利地势,以山地为依托,采取“麻雀战法”、“老鹰抓鸡”等高度灵活的游击战术,挫败了军一次又一的军事“清剿”。恢复和巩固了各游击区,为江西和南方数省保存了不可多得的革命精锐力量和阵地。对此,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评价:“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

第三,团结抗日,新四军从这里走来。

1937年10月2日,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江西等南方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0月12日,奉中共中央指示,项英离开赣粤边前往延安接洽新四军成立事宜。次年1月6日,以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的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挂牌成立。

与此同时,在及杨尚奎、陈丕显、傅秋涛、张正坤、饶守坤、黄火星等组织领导下,于江西各地集中整训的红军游击队亦分别编人新四军下辖的第一、二、三支队。其中。湘鄂赣的游击队编入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的第一支队第一团,傅秋涛兼任团长,江渭清任剐团长;赣粤边游击队(含湘粤赣边游击队)、湘赣边游击队、皖浙赣边游击队编入第一支队第二团。张正坤任团长,刘培善任副团长;闽赣边游击队编入张云逸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的第三支队第五团,饶守坤任团长,曾昭铭任副团长;汀瑞边游击队编入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的第二支队第三团,黄火星任团长,邱金声任副团长。

江西各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在交通困难、通讯联络落后、地处偏远山区、高度分散的严重困难条件下,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下山和集中整编为新四军的光荣任务。“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任何其他部队所不能做到的奇迹。”

三、江西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江西人民并没有被反动派的血腥镇压所吓倒,反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千方百计用自己特有的斗争方式,配合红军游击队粉碎了军一次又一次的“清剿”,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坚持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一,踊跃参军,组成红军游击队基本力量。

早在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前夕,中革军委即已于1934年9月13日“司字第44号命令。要求凡“留在被敌人占领地方的县区军事部。立刻改为县区游击队的司令部和政治部。即以县区军事部长为县区游击队司令部,县区委书记兼县区游击队政治委员,在乡则以乡苏主席兼游击队长,乡支书记兼政治委员”。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时。项英在领导留守红军接替主力红军防务、掩护红军野战军安全突围转移的同时,亦于1934年10月18日在《红色中华》上发表题为《开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保卫中央苏区》的文章,号召苏区群众,“全体武装起来,组织游击队,加入游击小组,发展最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来扰乱和牵制敌人,以阻止敌人侵入到我们中心地区,以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使我们的主力红军更容易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且依靠着我们广大的群众游击战争,来胜利保卫我们的苏区。”

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和项英的号召。中央苏区各县迅速掀起了参加红军游击队的热潮。有的县、区、乡的16岁至55岁的男子,凡身体合格的都争先地加入红军游击队。这其中,博生(宁都)县游击队发展到500余人,其下辖的安福、梅江两个乡亦分别组织了100多人的游击队:洛口县组建300多人的县游击队:长胜县独立营发展为300余人,其下属各区、乡共组织了20余支游击队。队员总计约5000余人;兴国、胜利以及新设立的兴胜县所辖独立营,分别有300

多人;石城、太雷两县失守后,两县游击队合并为700余人的石太游击师;会昌组建了县游击司令部、政治保卫队和各区游击队。人数计有1(300余人;瑞金组成县独立营和各区、乡游击队,总兵力达18000多人;瑞西组建了600余人的县独立营……

由于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以保卫苏区、保卫家园为己任的江西苏区各县独立团、独立营或游击队等地方武装。与同为红土地子弟为主的红24师一道。构成了南方红军游击队的基本力量。1937年冬,经过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锤炼,江西各游击区红军游击队又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担负起抗日救亡的重任――下山整编为驰骋大江南北的新四军。

其二,积极支前,为红军游击队提供后勤保障。

1935年1月。为应对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决定将中央红军长征时留下的2万余名伤病员安置在群众家中。赣南省和于都、瑞金、瑞西、会昌等县党政机关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及时作出具体安置意见:“(1)每个伤病员都要有一个火笼;(2)每个人要有一床棉被。无棉被的以蓑衣单被代替;(3)每五天洗衣一次,无换洗的借衣裳给他换;(4)每三天洗澡一次,生疮的每天一次或两次:(5)经常热茶热饭招待;(6)过年发动群众慰劳;(7)每十天发动妇女儿童团慰问;(8)每个修养员要备一副单架。准备四个人抬,无论任何环境不使伤病员受危险;(9)十天召集组长联席会一次检查工作。”使伤病员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从而保障了红军游击队轻装上阵杀敌。

转入更加残酷的游击战争后,面对因军持续不断的“清剿”与经济封锁,而给红军游击队带来的严重给养困难,江西人民总是采取种种巧妙的办法,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千方百计地支援、接济红军游击队。比如在赣粤边,当军实行“移民并村”、赶群众出山之际,与红军游击队有血肉关系的群众。都会把自己的口粮、食盐等物资埋在地下,做好暗记留给红军游击队。当红军游击队处于缺粮断炊的危难之际,群众又会乘上山砍柴或下地种田之机,将定量配购的粮、油、盐等。想方设法送给红军游击队。当军队逼着群众一起搜山时,智慧而勇敢的群众便把竹杆打空。在里面装满粮食、食盐、咸鱼和腊肉,进山后趁敌人不防,一面将竹杆丢下。一面唱山歌通知游击队……

江西人民不仅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游击队送粮食、物品。而且想方设法送情报、作掩护。在赣粤边的信丰、大余、南雄等红军游击队活动的基本地区,只要是红军游击队一进坑,当地的青壮年便自觉地组织起来,站岗放哨。如发现军进山,即高喊“东边牛吃禾了”、“西边猪吃菜了”。暗示红军游击队转移隐蔽。有时敌人会突然把一些村庄包围起来,等待游击队来,这时群众是来不及通知游击队的,但他们也有办法。村前村后,村里村外,场坝外边,窗户里边,树梢墙头,到处都有群众与游击队约定的暗号。例如,敌人见到村头放牛或打猪草的群众,就喝问:“土匪’在哪里?”群众说:“不知道。”敌人说:“回去!”“回去就回去。”群众边说边随手把赶牛的鞭子往草堆上一插,或者把割草的篮子往竹篙上一挂,游击队看到这些暗号就不进村了。

正是红土地人民群众无私无畏的支援和保护。才使得红军游击队在极艰苦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此,在《赣南游击词》中深情地感叹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其三,英勇无惧,为三年游击战争承受了巨大牺牲。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为了更有效地钳制敌人,为了坚守和发展游击区,一大批江西籍的党、政、军高级干部或战死沙场,或就义于刑场。这其中有: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瑞西特委委员兼军分区司令员刘连标,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王孚痴。闽粤赣红军游击纵队司令员古柏,红10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闽赣省军区副司令员兼闽北独立师政委吴先喜,闽浙赣军区参谋长邹琦,闽浙赣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邹秀峰,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宁椿生,皖浙赣省委委员兼东北特委书记余金德,信河特委书记余汉朝,扬赣特委秘书长、组织部长罗盂瑚,湘鄂赣省委宣传部长林瑞笙,公(略)万(太)兴(国)特委书记胡海,浙皖特委书记赵礼生,赣东北军分区司令员夏年丰,乐河特委书记程伯谦,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皖浙赣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滕国荣等。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西人民。为保守党的秘密,为支援与保护红军游击队,甘愿奉献、勇往直前,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比如。1935年夏,信丰县上乐村妇女朱叶妹为掩护游击队员转移,被老羞成怒的铲共团团总扒光衣服,用刀刺死;吉安县固江桐木村秘密交通员冬祥的母亲被抓后。誓死不交出来家取情报的游击队长,遭保安团活活烧死:在永新县的婆婆岩深山里,当敌人搜山时,为不暴露县委、县苏机关隐蔽目标,县苏主席刘风兆毅然堵住正在啼哭、不满周岁女儿的嘴,致使年幼的孩子窒息而死;修水县黄荆坑七弯路的张敬卿和张炼卿父子3人,在给红军游击队送粮食的途中。相继被俘。并一一遭到杀害……

新编西游记篇6

关键词:《西游记》 大闹天宫 孙悟空形象 现代人心理 逃避自由观 英雄主义

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为对传统神话《西游记》进行现代再演绎的作品,在本年度暑期上映,并以黑马之姿,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斩获近10亿人民币的票房,再次引发西游记》的讨论热潮,可谓近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其实,对于《西游记》的现代再演绎从来都未停止过。作为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其改编作品的《西游记》,无疑具有其特殊性。笔者认为这和《西游记》本身所传达出的反抗、抗争的内核有很大关系,同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西游记》的现代演绎的层出不穷和广泛接受反映出来现代人许多独特的心理特征,值得探讨。在此我们选取和《西游记》“抗争、反抗”内核息息相关的热门现代演绎场景――“大闹天宫”进行探讨。

一、深厚的文化土壤与历史渊源――吴承恩的《西游记》本身就是一次再创造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吴承恩的《西游记》本身就是一次再创造。首先,就有唐贞观三年,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后玄奘弟子辑录《大唐西域记》,宋元年间又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元代,又有具有代表性的戏剧艺术《西游记杂剧》对西游传说进行了进一步的丰满。再比如说,我们常提到的《西游记平话》等等许多作品都为吴承恩版的《西游记》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可以说,经过前人不断地再创造,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及“大闹天宫”这一情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薄到丰满的过程。

二、原著中“大闹天宫” 的由来,以及这一情节在原著中的作用

作为《西游记》最经典场景之一,“大闹天宫”(前七回),其古今演变值得深思。它作为一种母题,在现代的作品中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

首先,我要简单地追溯一下“大闹天宫”的由来。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下简称《诗话》)中,猴行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他是以一位白衣秀才的形象出现。在《诗话》中,当猴行者和唐僧到达西王母处,猴行者对唐僧说自己八百岁时曾偷过王母蟠桃,“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这里很明显出现了大闹天宫的雏形。其后,元朝出现的《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对“大闹天宫”有了更多的补充。《平话》已失传,但通过《朴通事谚解》的批注:“闹乱天宫”,我们可以推测《平话》中已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大闹天宫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大闹天宫”在原著中有着这样的几点作用:第一,它是《西游记》的宏伟开篇,确立孙悟空的主人公地位,为“西天取经”的后续行文提供了缘由。第二,它生动地为读者展现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表现孙悟空这一形象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性格和行动上的一致性。就像林庚说的,“孙悟空的偷盗行骗几乎贯穿了整个西天之行的全过程,可以说从蟠桃会上兜率宫中一直偷到了朱紫国和平顶山,又不限于五庄观的偷吃人参果了……这些都说明了孙悟空形象前后一致的完整性”。第三,它增强小说的神话色彩和魔幻故事性,奠定小说的浪漫主义基调。

三、“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以吴承恩版《西游记》为例

我将“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本领高强,敢于反抗。原著中就有多处这样的言语描述,如“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强者为尊该让我”,孙悟空定要玉帝让出天宫,“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第二,天性自由,顺遂自然。孙悟空酷爱自由。通过斗争去获取自由,是孙悟空性格的显著特征。第三,重品节,好虚名。原著中孙悟空时而“流露出一些名士的派头”,他重品节、好虚名,折射出传统士大夫自命清高的意识。如原著中,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没有品从。”“没品,想必是大之极也。”“不大,不大,只唤作未入流。”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鉴,径至南天门。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莫采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第四,不谙世事,真性而为。“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真如本性任为之”,正如菩提老祖对孙悟空的期望,孙悟空因他的种种性格特点,而于世界的世俗规矩格格不入,屡遭外界排挤。

总的来说,原著中的孙悟空形象有他的矛盾性存在:追求自由,又“定要做齐天大圣,到底名根不断,所以还受人束缚,受人驱使”。敢于反抗,但却都是被动下的反抗。

四、后世改编作品“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

鉴于《西游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国内、国外都对《西游记》(吴承恩著)进行了不断改编,再创造。在此,我选取其中针对经典情节“大闹天宫”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再创造作品的改编后的“大闹天宫”场景做进一步探讨。

首先,我们从国内的动画片说起。95年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具反抗精神的孙悟空。影片最后,让孙悟空打上灵霄宝殿,吓得玉帝抱头鼠窜,然后自己回到花果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一改编,孙悟空的斗争变得特别彻底,他对霸权的蔑视和反抗也就和当时反帝反修的时代精神相契合。 自此,改编作品,开始以人的形式展现孙悟空的抗争。99年央视制作动画片《西游记》则为我们展现了更具人情味的孙悟空。如孙悟空与哪吒交战时,在打斗中交上了朋友,二人边打边躲到水帘洞中畅叙,一帆推心置腹的畅叙之后,哪吒从水帘洞中退出,佯败而返。在这里,哪吒与孙悟空的“打斗”成了心不在焉的“官样文章”,或者违背了个人心志的“立场表白”,这无疑构成了对“天宫”秩序的深层解构。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看电影中的大闹天宫。94年电影《大话西游》凸显了一个更具有自我意识的孙悟空。周星驰饰演的角色,五百年前身世是孙悟空,五百年后投胎是至尊宝。因月光宝盒回到五百年前,遇到紫霞仙子。孙悟空不再是见到妖精就一竿子打死的齐天大圣,而是与不同妖精谈恋爱的、有血有肉的“至尊宝”。孙悟空这一形象在改编中的爱情意识觉醒,人性深入骨髓,更具有娱乐色彩。14年巨幕3D电影《大闹天宫》则是向我们抛出了一个娱乐化、面目全非的孙悟空。15年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拥有普通人格、普通情感的平民英雄孙悟空。

在国外改编作品中,01年日本漫画《最游记》中的孙悟空,童稚单纯、富有少年的热血精神。同年出版发行的网络小说《悟空传》中的悟空则是思考着的且痛苦着的。

通过对比,我发现孙悟空的形象不断被传奇化(孙悟空的能力更加强大,神话色彩更加浓厚,故事传奇性不断增强。神仙妖魔形象更明确更具体。)、悲剧化(原本的喜剧因素淡出,孙悟空的悲剧意识被无限放大,越来越倾向于打造一个悲剧英雄。)、人情化(更注重对孙悟空个人情感和心理的表达塑造。孙悟空具有更强大的反抗意识,被赋予了爱情,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世情化(孙悟空的形象被注入越来越多趋向于普通人的特点,越来越强调其情感的普遍性和个性,不再单单是一个不谙世事的英雄。)。

五、改编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分析

首先,这种改编体现了现代人对于神话的追求――对于民族原初心理道德的追求。具体表现如:《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神魔大战的背景和增设的女娲补天的情节增强了其神话色彩。就像荣格说的,“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欢乐和悲哀的残余,并且总的说来遵循着同样的路线。神话仅代表而且确实是原始民族的心理生活,原始民族失掉了他的神话就会像一个失掉了灵魂的人那样立刻粉碎灭亡,一个民族的神话即是这个民族活的宗教,失掉了神话,无论在哪里,即使是在文明社会,也总是一场道德灾难。”

其次,我想结合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来谈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弗洛姆提出: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个体化。个体化的过程是人的自由与孤独感并存的过程,由此形成了现代人生存的内在矛盾与冲突;现代人陷入普遍生存困惑中,从而选择了逃避自由。异化的现代人,这个说法相信我们并不陌生。现如今这个时代信仰缺失,现代人被物质和信息所挟持,大众文化泛滥,现代人是否会像艾略特诗中提出的“走向荒原”成为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对于《西游记》改编,这种现代人在所谓“自由”被无限放大的情况,进而选择逃避的情况都有所体现。如《悟空传》作者今何在在序言中讲到,“一直以来我总有一种冲动,想冲破什么,想逃脱什么,这种感觉伴随着我的人生且愈演愈烈。”《悟空传》也着重表现了孙悟空对个体存在的思考。进而,这种面对眼前世界恐慌所产生的逃避自由、过度焦虑导致了极权主义和自我欲望的过度膨胀,表现在改编作品中的就是孙悟空形象的魔化、娱乐化。因为现实中人能力的缺失,使得我们对孙悟空能力的要求愈大,导致孙悟空在现代再创造作品中某些方面越来越妖魔化,能力越来越强,本领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社会心态的影响,孙悟空也变得越来越迷惘,对自我更加怀疑,一直努力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

再次,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刚创造票房神话的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影开篇便回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场景,为电影的后续情节“大圣的归来”埋下伏笔。同时这段回忆性的场景,还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唤醒观众对于《西游记》原著的记忆,唤醒观众对于大圣的情感认同。可以说电影在开场的一瞬间就使得在场观众心目中的英雄苏醒了,这部影片有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情节。关于英雄主义,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是这样说的,“英雄主义的核心是围绕着对一个崇高目标的承诺并甘愿接受为此目标奋斗的后果”影片中大圣为救江流儿的义举无疑是属于英雄主义行为,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人都表示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他们童年心目中的英雄,受调查这或多或少都在童年幻想过成为孙悟空一样的英雄。然而因为社会现实的关系,绝大多数的人都丧失了成为英雄的机会。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我们渴望突破却又难以作为,现代人长期以来内心的英雄主义情结都是受到现实压抑的,电影唤醒了这种情结。这正验证了菲利普・津巴多所讲的,“如果我们丧失了想象自己成为英雄的能力,不懂得英雄的真正含义,我们的社会就会更缺乏它。但是如果将它同那些古老理想联系起来,让它重新焕发生机,我们就能将自己同英雄联系到一起。将现代生活与古老神话世界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能使得一个平凡人成为日常的英雄。”《大圣归来》的热映恰恰放映了现代人的平凡英雄主义情结,我们都渴望英雄,渴望成为英雄。

六.结语

由于现代人的心灵问题和我们所生存的现代关系太密切,因此我们无法做任何公正的论断,现代人是一种结构新颖的人类,“现代的问题是一个刚刚出现其答案在于未来的问题,因此我谈论现代人的心灵问题”,充其量只能把这一问题加以叙述。但又如荣格所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他自己的倾向,它的特殊偏见和精神疾患,一个时代就如同一个个人,他有他自己意识观念的局限,因此需要一种补偿和调节”。“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住枷锁之中”(卢梭),自古以来《西游记》的不断被改编,就或明显、或隐晦地体现了当下人对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不满,表达出一种渴望超越现实困境、渴望精神突围的需求愿望,以及为满足这种需求后所引发的英雄主义情结。总之,对《西游记》的再创造不会停止,人类对自我的超越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西游记>漫话》林庚 2006年7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54页

新编西游记篇7

    改编是影视剧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文字性的作品变为由演员演绎的电影、电视剧,表现的手段和媒介发生了变化,不可否认会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会使我们对于曾经熟悉的作品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基本上选来改编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文坛上经久不衰的作品。因此要突破观众的前接受视野就成为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西游记》这部小说曾经被改编为动画电影、动画片(连续剧)、电视剧、戏曲和电影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制作方式,使得每种版本的《西游记》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这里我们仅以电视剧作为分析对象。《西游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说,1986年版的《西游记》也是观众十分熟悉的一部电视剧,它所使用的改编方法是忠于原着的改编方式。1986年版的《西游记》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有限只拍了一部分,后来又补拍了一部分,一般称补拍的为续集。续集的拍摄还是由杨洁执导,同样采用忠实于原着的改编方式,但是并没有取得之前电视剧所取得的成功。本来在以前并没有出现的故事情节被搬上荧幕,观众对此具有很大的期待,在续集中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其与原剧的风格出现了很大的出入,使曾经看过原剧的观众无法接受,因此陌生化没有可以产生的余地。近几年又出现了《春光灿烂猪八戒》、《喜气洋洋猪八戒》和《福星高照猪八戒》等电视剧,这些小说对猪八戒的形象进行了新的阐释,使得好色的八戒变成专一的痴情种子。这些电视剧的改编与电视剧《西游记》所采用的改编手法不同,这几部电视剧是最不忠实于原着的改编,只是取《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这一形象进行新的创作。这种改编本身就打破了观众对小说和已有电视剧的接受视野,观众在看到电视剧的名字时就已经打破了前接受视野。采用不同的改编方式,应该采用不同的陌生化手法。对于央视版《西游记》情况,续集在拍摄时应该少采用高科技手段,尽量使续集和原剧保持同一种拍摄手段,因为在观众的心目中续集和原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陌生化手法应尽量体现在对情节的处理以及对媒介转换的处理之上。而对于猪八戒系列的这一类电视剧,陌生化手法就集中体现在通过对情节的处理突破小说中猪八戒的性格,从而打破观众的前接受视野。

    二、影视剧重拍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红色经典的重拍是当代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和《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电视剧都进行了重拍。重拍以后的电视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共产党员形象塑造。以前的共产党员形象塑造突出了人物的奉献精神,但是很少表现在考验面前人物内心的复杂活动,人物从面临考验到做出行动显得十分突兀,因为任何的迟疑都会损害英雄的形象。而重拍的电视剧在这方面做得就很成功,使得英雄形象更人性一些,而不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重拍的电视剧并不是用新演员的新面孔来吸引观众,而是采用更人性化的原则来塑造人物形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英雄平凡的情感不会有损英雄的形象。比如《野火春风斗古城》,重拍以后的电视剧和小说的情节有很大的不同,剧中增加了很多情节,杨晓冬不只会指挥地下党员给伪军和日军发贺年卡搅乱他们的宴会,还能只身进入敌人的老巢并可以全身而退。增加的情节更能突出杨晓冬的足智多谋和无所畏惧,使人物的性格更具有说服力,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完整,弥补了小说在这方面的不足。金庸武侠小说也一度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资源,近几年来金庸武侠剧的重拍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只是《射雕英雄传》就出现了三个版本,83版的《射雕英雄传》是1994版和2003版所要突破的范式。从黄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1983版的黄蓉形象突出了聪慧过人、调皮可爱又执拗任性的特点,而1994版的则突出了聪慧和任性的特点,2003版则只突出了聪明稳重的特点。在对黄蓉性格把握以后各个版本突出了其性格的不同侧面,这就是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但是2003版的黄蓉性格过于稳重,缺乏灵气,而这一点恰恰是黄蓉这一角色不可或缺的。对于金庸小说当中神乎其神的武功,不同版本的电视剧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重拍的金庸武侠剧就需要突破原版本的表现方式。2003版的《天龙八部》中段誉的武功就是对1997版的一种突破,凌波微步在陈昊民的运用中只能突出其快的特点,而央视版中凌波微步则有一种神乎其神的感觉,仿佛段誉并没有动,只是不断地改变站立的姿势来躲避敌人的进攻。而对六脉神剑的表现,之前的一版表现出的剑气就像激光一样,而央视版则是用水柱形成的剑气,这样更突出了以柔克刚的感觉,更符合段誉一介书生的气质。

    三、陌生化手法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陌生化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文学性。将陌生化手法运用到影视剧当中,自然也会使影视作品具有生命力。陌生化手法的使用,不能漫无边界,还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陌生化手法在影视剧的改编和重拍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陌生化手法要找准切入点,不要随便使用。这还是突出在忠于原着的改编方面,不能偏离原着的风格。(2)对于改编的影视剧来讲,不同的改编方式意味着采用陌生化手法的方式不同。忠于原着的改编,就应该注意在情节方面适当地使用陌生化手法,人物性格可以突出不同的侧面,但是不能脱离最主要的性格,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对于原着的改编,只要不偏离原着人物的性格就可以了,因为本身在情节方面不具可比性。(3)对于重拍的影视剧,则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如何使用陌生化手法。

新编西游记篇8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04)03-0151-03

荔湾,古称西关,地处广州老城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地方,很早就成为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活跃之地。优越的环境,吸引了八方英才、九洲商贾,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融汇形成了多彩多姿的荔湾地域文化特色,是岭南文化体现得最集中最典型的区域,从而也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千年名胜荔枝湾,禅宗初祖从印度西来登陆的地方西来初地,曾长期垄断中国外贸的十三行,羊城八景之一的陈家祠,典型欧陆风情的沙面,诗书画、中医、粤剧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近年来荔湾区把旅游业提高到带动经济发展的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就荔湾利用地方文献大力发展旅游业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1 荔湾区与旅游有关的地方文献

荔湾自古就是文化发达、文人雅士云集的地区,骚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至于现在,荔湾已成为古老广州的代名词,成为不少华侨的精神家园。要谈老广州,就必须谈荔湾,因此也有很多的文章、视听资料记载了荔湾。荔湾区地方文献按时间和特点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一是古代有关记载荔湾的地方文献主要散见于有关广东、广州的论述中。如《广东新语》、《羊城古钞》、《南海县志》等地方文献中多有介绍。清光绪年间由马溪吟香馆主人发起征集、出版的《广州竹枝词》专门题咏了广州的地方风俗、景物、风光,应征者74人,入选者共有322首,其中咏荔湾题材者有102首。荔湾巨富潘仕诚编印了海山仙馆丛书,共56种,492卷,120册,其中也有一些论及了荔湾。荔湾文化名人众多,有着悠久的诗书画传统,如明末清初的"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均在荔湾留下了不少足迹,他们与其他明遗民一起在荔湾的西场、泮塘一带结社酬唱,留下了很多诗章,如屈大均《翁山文外》、梁佩兰《六莹堂集》、陈恭尹《独漉堂集》,这些文章有不少关于荔湾的诗文。

二是当代文献有很多专门论述荔湾的地方文献。除了《岭南文库》、《广州史志丛书》等广东、广州的政治、文化、经济等书籍论及荔湾外,近十几年来,荔湾区很重视文献资料的编写,出版或内部汇编了不少文献,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编志类,如《荔湾区志》、《荔湾大事记》、《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志》、《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大会志》、《荔湾政协志》、《荔湾卫生志》、《中共广州市荔湾区组织史资料》;综合类,如《历代名人咏荔湾》、《广州十三行沧桑》、《荔湾风采》、《广州西关风华》系列(《西关地名掌故》、《西关名人选介》、《西关与詹天佑》、《西关名胜古迹》),《詹天佑》、《荔湾文史》(1-4),《沙面》、《走进西关》、《那一片灿烂的星光》、《粤剧粤曲在荔湾》、《荔湾明珠》、《百年荔湾》、《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等;周年纪念类,如《荔湾法院38年》、《荔湾侨企十年回顾》、《荔枝万树焕芳妍-广州市荔湾环保工作二十周年志庆》、《广州荔湾海外联谊会十周年特刊》;研讨会结集,如西关文化研讨会结集《别有深情寄荔湾》、"解放思想,再创荔湾发展新优势研讨会"结集《探索跨世纪发展之路》;个人文史著述,如钱义璋《沙基痛史》、罗雨林《岭南建筑明珠---陈家祠》,梁达《广州西关古仔》系列(《西关武林旧事》、《西关童谣儿戏》、《西关风味趣闻》、《西关七十二行》)、邓圻同《荔园风华》;招商引资资料,如《荔湾名胜》、《荔湾》、《荔湾画册》等;档案类,如荔湾区档案馆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设立的广东十三行档案文献资料中心,收藏了清代历朝皇帝对十三行的珠笔批示过的奏摺,还有大量朝廷谕令、官府咨文等文献资料。《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以及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刊登和报道有关荔湾的资料也应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荔湾地方文献对荔湾旅游的推动作用

荔湾地方文献涵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荔湾地方文献作为荔湾这一地区的百科全书,是人们认识荔湾的重要工具,它记载着荔湾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的资料、荔湾的秀丽风光、历史上对荔湾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遗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它是旅游部门突破传统旅游项目,凸显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价值,开拓和创新旅游活动的旅游情报信息源,可以为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新景点,编写书籍,制定旅游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特别是从荔湾旅游特点来看,地方文献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荔湾现有旅游景151点和资源共23处,其中历史古迹14个,比例高达52%,如果加上宗教文化、博物馆,则比例高达64%,而历史古迹很多就是依赖文献才得以保存和光大。因此激活沉积于图书馆中的地方文献不是可有可无,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发展荔湾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1)为景点的修建提供参考。由于历史变迁和时期的破坏,很多景点只得其名,而无其实,或只剩下简单的一些残余,要做到修旧如旧,就需要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对古迹进行修复。如千年名胜荔枝湾,现在只剩下一些只开花不结果或结出的荔枝是

青色而不是红色的荔枝树。荔湾区要重现"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地方文献资料就可以起到很大的参考作用。如南朝沈怀远《南越记》记载,"江南洲周回九十里,中有荔枝洲,上有荔枝,冬夏不凋。盖以荔枝湾为古荔枝洲也。"唐代曹松《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所说的"乱结罗纹照襟袖,别含琼露爽咽喉。叶中新火欺寒食,树上丹砂胜锦州"的名句,清代诗人阮元咏荔湾古名胜唐荔园所说的"曹诗岿然见文苑,古园不泯因诗存",说的就是曹松《陪游》诗存在,古唐荔园就不会泯灭。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文献的重要性。 (2)增加了景点和文物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对如华林寺珍藏的21颗舍利子的来源,由于时间太久和鲜见史实记载,一直难下定论,专家们在明清时期咏华林寺的诗作中寻到蛛丝马迹,明末陈子升的《盂兰盘日西来庵舍利》诗中有"金作浮图藏舍利,师僧请出众人观",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对华林寺舍利子的记载。又如中医,荔湾区准备发挥荔湾医药历史源远流长的优势,打造"养生保健到荔湾",荔湾名老中医众多,专于草药的肖步丹、长于骨伤的的何竹林等,他们不仅治病救人,而且留下了很多著作,如肖步丹著《岭南草药录》、易巨荪著《集思医编》、陈任枚著《温病学讲义》、何竹林著《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治疗骨折100例经验总结》等,这些无疑增强了荔湾作为中医名区的说服力。

(3)增加文化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景点是否有长久的生命力,是否能够吸引游客,关键一点是景点是否有文化内涵,所谓"景点好不好,全凭导游一张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充分利用旅游的这一特性,根据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对景区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发,丰富景物内涵,使荔湾的风物都活起来,以摆脱单纯以景点招徕顾客,导致旅游活动单调、重复的作法。如游客如果游西来初地,如果只是单纯看到五眼井,不了解达摩当年亲自打井的历史传说,那么这个井就只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井,如果了解了这段历史,那么感受自然不同。又如梁佩兰《养马行》"西关马厩在城下,城下放马马散行……百姓乞为王马,王不应!",既描绘当时藩王重马轻人的社会情景,又是西关历史场景的写照。荔湾现在正在对驷马涌进行整治,并准备将其建成一个休闲旅游的地方,如果在相应的场所雕刻上这些诗句,无疑会增加驷马涌的文化内涵。西关小姐又是荔湾的一个旅游品牌,当前荔湾区正在开展西关小姐评选等活动,如果挖掘有关西关小姐的著述,如张群竹女士在光绪年间著的《妇女的十一危难事》,揭露了旧中国妇女在封建枷锁压迫下的卑贱地位,主张妇女解放等文献,将进一步深化西关小姐的内涵,将强化西关小姐的品牌形象。

(4)起到宣传作用。古人诗歌非常凝练,其中一些词句完全可以成为宣传词,如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就充分反映了十三行繁荣的历史。清张维屏咏《唐荔园》名句的"一湾溪水碧于酒,两岸荔枝红似火"被浓缩为"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成为宣传荔湾的最好名句。

3 利用地方文献,推进荔湾旅游的建议

开发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作为图书馆的一项特色服务,它既可以促进文献信息的增值,又可以促进该地区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围绕经济发展大局促进自身发展的好事实事。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主要就是满足旅游资料需求者,即政府机构中有关旅游部门、文化部门,以及游客服务。当地图书馆要在根据旅游资料用户需要的特点,走出馆门,深入社会,多渠道向有关部门、旅游资料需求者了解情况,活化文献所载的旅游信息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对各种信息进行报导和传递,主要方式有:

(1)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要善于借势,与政协文史委、编志办、文化等部门以及旅游行业的信息中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交换或免费赠送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资料。要善于造势,充分利用本馆丰富的藏书,并采集和补充与当地文化、艺术相吻合的文献资料、民歌、民谣、风土人情习俗和民间传说以及当地名人的著述或名人赞美当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著作,以形成完整的藏书体系。要善于运势,地方文献部门应主动和旅游部门、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传媒合作,主动为其提供有关资料,让深藏在书库的宝贵资料通过声、光、电等途径,走向千家万户。

(2)进行专题汇编。制定全面的计划,服从于旅游大局,对文献进行深度挖掘。选择地方文献中最具代表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地位,且馆藏占有一定优势的旅游文献作为开发目标,以荔湾区重点开发的西关民居:请记住我站域名民俗风情区、陈家祠文化休闲区、沙面欧陆风情旅游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这四大旅游景区为主,以及特色行业、民俗民风等方面组织人力进行汇编。如十三行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对外贸易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这里还是我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今天的西堤和文化公园一带,曾经是数十个国家开展对华贸易的地方,未来几年荔湾区将着力推动十三行商埠文化区的建设和发展,重点细化旅游区开发规划,力争重现当年外贸之都的繁华气象。又如西来初地、华林寺是达摩祖师登陆中国之地,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源地,其附近的锦纶会馆是中国首个纺织行业社团活动场所,荔湾区将逐步恢复华林寺原貌,完成锦纶会馆的修复工程,把华林寺建成全国闻名的禅宗文化旅游胜地,把锦纶会馆建成中国纺织行业的展示博览馆,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文献丰富的优势,在这方面收集资料,服务于地方的旅游事业。

(3)开展定题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定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做到所提供的资料全面、对口、及时,促进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深化利用。如荔湾近几年常举办类似西关庙会、七巧节、美食节等民俗节,需要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的名牌菜式、地方小食等历史资料为借鉴,如果能及时与组办单位挂钩,开展定题服务,为他们提供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将会使他们的活动办得更加出色。同时,对一些致力编写荔湾旅游文化资料的读者,要定题跟踪,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所需资料。

(4)利用信息网络加强对旅游文献的开发。将旅游交通图、导游图、景点图片、自然人文资料等数字化,配合视听、音响资料满足读者多种需求,使旅游文献更系统、更完善。利用计算机,将地方文献开发中编制出来的各种旅游专题目录、提要、题录、索引建立各种专题、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充分利用荔湾有关部门建立的数字荔湾、荔湾信息网、十三行网站、玉器街网站等网站,建立本地区统一的文献共享服务制度和文献提供服务网络。在条件成熟时,运用MSN等即时通讯进行实时解答,增强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政协广州市荔湾区第十届委员会.荔湾明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2〕广州市荔湾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荔湾风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3〕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广州市荔湾区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4〕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办公室.别有深情寄荔湾---广州西关文化研讨会文选〔C〕.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

〔5〕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十三行沧桑〔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6〕钟俊鸣.沙面〔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新编西游记篇9

本报讯(记者 赵晶) 审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长期以来,我们使用的审计教材多强调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对审计工作的操作性、技能性描述不突出,学习审计课程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实践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以实际需要为准,理论以够用为度。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新编审计实务案例导读》在高职审计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该教材是北大社“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财务会计类规划教材”中的一本。

《新编审计实务案例导读》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为依据,以审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实际案例为引导,以操作步骤为内容,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将一个注册会计师助理所面对的各种业务,应具备的审计基础知识,风险评估和证据收集能力的培养,工作底稿编制、会计要素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的编写与大量实际案例结合在一起,方便理解和模拟实际工作。

《新编审计实务案例导读》的编写人员不仅拥有长期教学经验,还具备审计工作实践,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使得本教材一经面市,就得到市场的认可,出版社近日组织了第一版的第二次印刷,以满足高职教育审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 9113

《国际金融实务》

本报讯(记者 白灵) 国际金融作为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国际货币和资本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国际金融实务》是“全国高职高专国际商务类规划教材”中的一本,全面系统地讲授了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和非经管类本科学生。

《国际金融实务》在精炼、简明的基础上,根据使用者的特点介绍实用、普及的国际金融知识和理论。在教师容易把握国际金融的基本体系和教材重点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国际金融可以学会的向学情绪,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现象。在知识结构的设计上,教材独具匠心地采用“特别提示”、“知识点滴”、“重要概念”、“核心内容”、“相关链接”、“拓展阅读”等主题,给学生打开一个扩展眼界、增长兴趣的窗口。 9114

《现代教学论基础》

本报讯(作者 米晓宣)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越来越复杂,人们对教学的理解差异性越来越大,要真正把握和理解教学论,对其形成正确的观点并非易事,为此,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现代教学论基础》一书。

教学理论的学习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至少也可以作为分析自己教学观念的参照框架,教师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有可能逐渐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但重要的是不能为模式所拘,而应不断走向艺术的境界。因此,将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艺术分别加以阐述是本书的重要内容。

本书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徐继存、赵昌木,天津师范大学张建鲲等一批国内的中青年学者,分别选择他们最感兴趣、最有心得的章节来撰写,最后由徐继存、赵昌木负责统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强化研究基地“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和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本书是“21世纪教育科学系列教材”之一。 9214

《食品化学》(第2版)

本报讯(记者 三阳)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食品工业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食品工业进入了一个产业升级、调整提高的关键时期。教材建设无疑应该顺应时展,及时反映本学科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内容及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组织了全国4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300多位一线专家教授,编写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出版6年来,业已成为目前全国高等学校本科食品类专业教育使用最广泛的教科书。

《食品化学》(第2版)即为这套已经累计发行33万册的系列中的一本,针对第1版《食品化学》存在的不足和食品化学领域涌现出的大量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完善和补充,重点介绍食品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使用知识。内容涵盖了食品的6大营养成分、食品的色香味成分和有害成分的结构、性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酶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本书还对2008年来食品化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着重反映食品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9616

《中国现代化进程》

本报讯(记者 白羽) 2006年,为了配合浙江大学大类与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即全部新生实行按大类招生,进校后进行前期基础、通识教育,后期宽口径和交叉培养的做法,经过反复的调研与思考,浙江大学出版社策划组织了一套面向大学低年级学生的通识课程教材。浙大社推出的第一批“大学通识教育”丛书共20余种,其涵盖的领域相当广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经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诸学科。《中国现代化进程》即是其中一本。

本书在介绍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自1840年至今,现代化的开端和历史进程;揭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次历史发展机遇及其丧失和延误;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开端;并专门论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物生平和思想,包括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陈独秀、、邓小平等,是大学生以及各层次读者了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优秀教材和读物。 9927

《游戏原画设计教程》

本报讯(记者 陈小平) 近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了全彩印刷的“动漫游戏美术设计系列教程”中的《游戏原画设计教程》,本丛书得到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推广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将作为“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指定培训教程”。

随着动漫游戏从电影时代、电视时代、网络时代,到现在的移动媒体时代的发展,动漫游戏表现形式和内容不断发展变化,动漫游戏设计制作、经营的各个环节迅猛发展,动漫游戏领域出现了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尤其是创作兼技术优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推动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培养本土动漫游戏专业人才,本书作者集多年动漫游戏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和著书经验,推出本套“动漫游戏美术设计系列教程”。

《游戏原画设计教程》全面讲述了游戏原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以及作为一个游戏原画设计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概括地讲解了原画设计各个部分的基本流程,着重解析了物体形体结构的本质规律,并从对绘画基本功训练要求的角度表现场景和物体绘制过程。本书循序渐进地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加强对游戏原画设计和制作技术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本书的内容。学习完本课程,读者将具备良好的游戏原画设计和制作技术等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游戏原画设计和制作技术的职位,具备强劲的就业竞争力。 9928

《会计学原理模拟实习》

本报讯(记者 李平) 对于初学会计者而言,要在短期内掌握好簿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初学者缺乏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为了帮助初涉会计者入门并培养其学习会计的兴趣,本书编者一方面总结了多年来在会计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指导中形成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汇总、整理了在审计业务中发现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书,以配合“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向初涉会计者提供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途径。

《会计学原理模拟实习》取材于一个小型塑料制品厂的会计实务。将会计原理和现代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紧密结合,所选经济业务以“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线,既适宜与“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会计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等教学内容同步、平行地进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使学生对会计原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本册簿记实验教材及时融入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使学生在进行模拟实习的同时,初步掌握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应用。本书已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10348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

本报讯(记者 谢小华) 日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使用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

本书着眼于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涵盖中西医的理论体系、认识范畴、逻辑方法、思维特点、诊治疾病的基本技能;从中西医结合的实际出发,注重优化经典,强化现代,做到了先进性与科学性、启发性、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在编写中充分反映了中西医结合的学科进展,展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所引用的中医文献,重在引发思考,得到启迪,而非简单地引经据典,同时注意防止了中西医内容的简单拼凑、堆砌。

本教材系“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由河北医科大学刘亚娴教授担任主编,17位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的学者共同联合编写,并由中日友好医院李佩文教授担任主审。10349

新编西游记篇10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1.研究背景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于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迎来了其黄金期。以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1951年)为首,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1952年),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1953年)等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纵观日本电影的获奖史,日本的时代剧,也就是极具日本风格的电影,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欢迎。但是,很少为人所知的是,日本电影不仅从自己的“日本风”中取材,同样也将外国文化作为素材,并加以改编。例如作为电影推广初期的明治、大正时期,那时的观众所最为熟悉的外国文化,则是中国的古典文化。

2.不同时代中的以中国古典题材的日本电影

尚处于日本电影草创期的1911年,吉泽商店制作了《西游记》。紧接着1912年,在西游记广受好评的情况下,再接再厉摄制了《三国志》。另外,还有很多例如《豹子头林冲》(1919年、日活向岛摄影所、小口忠导演)、《西厢记》(1920年、日活向岛摄影所、田中容散导演)等一系列以中国古典作为题材的电影被持续不断地搬上了日本大荧幕。

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电影主流也由无声进入了有声期。战争时期,日本电影又制作了一系列如《孙悟空》(1940年、山本嘉次郎导演)、《水浒传》(1942年、冈田敬导演)、《鸦片战争》(1943年、牧野博导演)等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国策电影。

日本战败后的1950年代,日本电影进入了转型期,迈入了黄金时代。《杨贵妃》(1955年、沟口健二导演)、《白夫人的妖恋》(1956年、丰田四郎导演)、长篇漫画电影《西游记》(1960年、薮下泰司、手?V治虫、白川大作导演)等各种日本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古典文学题材的电影,不但在日本上映,还进入了香港及东南亚等华语圈市场,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1970年代,电视取代电影,走进了日本的千家万户,成为了时代的主流。1978年至1980年,日本电视局制作的系列连续剧《西游记1》和《西游记2》,不但在日本受到广大观众好评,甚至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另外,于2007年制作的电影版《西游记》(泽田镰作导演),以43.7亿日元的票房,位居当年日本本土电影收入第四位。

3.从中国古典文学到日本电影

以《西游记》为首,《三国志》、《白蛇传》等以中国古典为原型的故事,经由日本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的演绎,介绍给了日本的观众。但是,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地方经过了改编,展现出了与原作颇为不同的风味。

将外国的古典作品翻拍成电影,将具有各种全新的可能性。并且,虽然原作是古典文学作品,但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产生着变化。例如《白蛇传》,最初冯梦龙主编的《警世通言》版本,其中的白娘子的性格,以及最后的结局,都与如今我们耳熟能详地《白蛇传》颇有不同。而日本电影选择哪个版本的故事作为故事底稿,则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历史故事也同样,由于制作方所处国家和立场的不同,讲述出的故事也会具有情节上的差异。上文中提到过的日本版《鸦片战争》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研究日本版的各类中国古典或历史故事电影与原版的异同,可以从中发现其政治意图及意识形态,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