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反思十篇

时间:2023-04-07 02:30:39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1

一、数学教师教学评价语言现状分析

1.赞美多而滥。

案例:“认识角”教学片断

师:这个图形有几个角?

生:4个角。

师: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掌声,教室里响起了“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

思考:上述教学中,“一个图形有几个角”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当然需要,但是采取“掌声呐喊”的精神激励是否有些过度?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管题目难易程度,一律脱口而出以“真棒”“很好”等语言进行随意性的评价,这样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2.批评过于苛刻。

案例:“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

出示问题:市政府进行市区行道树种植,有三家各方面实力相当的植树公司来参加招标。市政府对他们以前的某项工程质量进行了调查:甲公司负责1号路段,共种树苗25棵,现在成活树苗有23棵。乙公司负责2号路段,共种树苗2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共种树苗5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师:你会建议市政府选择哪家植树公司?为什么?

生1:选择乙公司。因为甲公司死亡棵数是2棵,乙公司是1棵,丙公司是3棵,所以乙公司的死亡棵数是最少的。

师:那么,照你这样分析,如果丁公司种了1棵,死了1棵,那么我们也应该考虑丁公司了?(学生们轰然大笑,自此,生1在本节课中再也没有抬起过头)

思考:课堂除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外,也应是学生体验价值、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用语要摆正心态,放弃权威,融入学生的世界。对于“市政府应选择哪家植树公司”这一问题,学生的思维富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师不仅没有给予鼓励和肯定,反而给予讽刺意味的消极评价,从而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了学生的探究潜能。

3.贫乏而简单。

案例:“折线统计图”教学片断

(呈现2000~2009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

师:你希望2009年以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该如何发展呢?

生1:私人汽车的尾气排放比较严重,污染了环境,所以我希望轿车拥有量能有所下降。

师:你的想法很好!

生2:中国已经加入WTO,关税下调,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会重视自己的生活品质,汽车拥有量会直线上升。

师:你的想法很不错。

思考: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评价“不错”“很好”“很不错”等,这些语言虽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的评价用语应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机制,学生希冀得到的不是简单对错的评价,而是对自己的回答做出具体的分析和必要的解释,进而提升发言的品质,从更开阔的视野中看问题。

二、促进数学教师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策略(一):饱含真诚,以情动人

随着赏识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很好”“非常棒”等评价语言经常挂在教师的嘴边,但这种评价并不是教师自身情感的真实流露,学生对这样的评价习以为常,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激励和诊断功能。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尽可能地注意语调、表情和言语的相互配合,让学生通过细节来感受教师的真诚。只有充满真诚情感的评价,才会使学生感动,给学生以自信,激励其努力向上,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策略(二):丰富多彩,充满创新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明确规范的内容。教师如果能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预设语言和随机语言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流程,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一定会创造出生动活泼、充满睿智的课堂教学氛围。

策略(三):准确得体,科学规范

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怎样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高低。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规范。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价。答案见解独特、富有创新的,教师要不吝啬表扬;答案错误、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教师应该明确地指出来,注意方式上的委婉,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

策略(四):分层评价,关注群体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2

开展评价主要有三个目的: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评价测试使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评价方式可以多样:

1.评价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但他们并不是被动的评价对象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的直接参与有利于其理解、思考、评价和促进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将评价核心放在学生的态度、能力和运用语言过程。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

2.营造学生“说”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课堂操练单词接龙、看图说话、借东西、复述课文、编对话表演故事讲述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以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做好记录。

3.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在教句型时我们用“轮流式操练法”,即以小组轮流操练,看谁说得准而快,读得好的组给予加分;在读课文时,采用记分办法(按十分制)让学生以小组轮流读,读错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实验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天课前五分钟的Daily Report,Free Talk制度,训练的程序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每次学生汇报后,教师都给予及时评价。如有的学生觉得这次表演不满意,老师可以暂不给评价,不记录成绩,允许学生经过更充分的准备后,再次参加评价。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为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班选出12名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做组长,分别编号,然后让他们找3~4名性格相投的其他学生作组员。各组组长的接受能力要强,负责辅导、抽查组员,各小组在总体水平上基本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各个小组设置统一的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5.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更自信、更积极。学生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

6.课堂评价把“唯师”的课堂变成“唯生”的课堂

新课程要实现“以生为本”,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旋律,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评价。对小组内的学生,对他的学习情况、组织能力、帮助同学等小组内给予评价,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激发小组内学生的正向发展,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自我学习信心,也可通过家长的听课评价及其他教师的评价,增强其学习兴趣。

7.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原则

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但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所表现出的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在文本知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设出与问题相对应的生活情境,进而在课堂活动中构建前后关联的知识脉络系统。在课堂活动中对知识的能力要给予评价,非智力、知识方面的品质也要发现并给予评价,如学生动手的能力、求异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规范的书写、清楚的语言表达、对同学热情的帮助、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甚至桌面的有序清洁程度,学生的举止等都是课堂评价的因素。教师目光多寻找学困生,多关注学困生,课堂是生态体,课堂评价要体现关注的全面性原则。学生是生态中的树、苗、小鸟……而课堂评价是阳光,阳光要照到每一个角落,更要关注大树下的弱苗小花,因为只有大树挺拔,小花灿烂,才是课堂的“香格里拉”。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3

【课例】

《祁黄羊》教学片断

(当学完祁黄羊举荐人才的故事后,有一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似乎有话迫不及待地要说。)

师:请问:你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祁黄羊知道解狐大病在身,无法担任中军尉,祁黄羊才举荐他,后来才能达到举荐自己的儿子担任中军尉的目的。

(此言一出,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师: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分析应该有理有据。

生:解狐是祁黄羊的仇人,祁黄羊肯定很关注他,祁黄羊就是想借举荐解狐担任中军尉来报仇。

(这时,也有大胆的学生举手了。)

生:我觉得祁黄羊知道解狐大病在身,所以举荐解狐担任中军尉,而解狐大病在身肯定担任不了,第二次刚好举荐自己的儿子,避免人家说他偏心眼儿,这样既出以公心,又达到了举荐自己儿子的目的。

(此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原来祁黄羊是这样的人”,有的说“祁黄羊真狡猾”……)

师:听了你的分析,不得不佩服你的独特见解。难道祁黄羊真如你说的那样吗?有别的意见吗?

生:如果祁黄羊想报仇,当中军尉的时候就报了,何必等到告老退休的时候才报仇。

师:是啊,不要小看了祁黄羊的胸怀。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条信息。祁黄羊是在多年的征战中,腿脚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加上自己年纪又大了,才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生:祁黄羊的确是出以公心,假如他举荐的儿子没有军事才能,也管不好士兵,保护不了国家,晋悼公更不会答应啊!

师:(竖起大拇指)你说得很有道理。

生:假如祁午没有军事才能,在征战中肯定会失败,要么做了俘虏,要么受到悼公的处罚,这岂不是害了自己的儿子?

师:可见,祁黄羊举荐中军尉,只考虑——(学生齐说“军事才能”。)

师:那么,你还觉得祁黄羊玩阴谋诡计吗?你还觉得他是个小心眼儿的人吗?今天学了祁黄羊举荐人才的故事后,让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

生1:今天学了祁黄羊举荐人才的故事后,让我认识了一位做事出于公心的历史人物。

生2:今天学了祁黄羊举荐人才的故事后,让我认识了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历史人物。

生3:今天学了祁黄羊举荐人才的故事后,让我认识了一位行事光明磊落的历史人物。

【反思】

这一课例中,有学生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教师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更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于公心的人,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给予学生“正能量”。

阅读教学应当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给予学生“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对每一名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个课例,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给予学生“正能量”,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传授知识,只是教学的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学生“正能量”,做一个有道德、守法律的人,才是我们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平时备课中,就一定要树立“三维目标”意识。

2.给予学生“正能量”,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先要正确理解和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做到心中有底。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地指导学生汲取精神食粮。

3.给予学生“正能量”,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课例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此时,教师有价值的引领就至关重要。在“价值探究”中,教师的责任不是引领“价值”,而是引领“探究”;不是领着文本价值走向学生,而是领着学生感受文本价值、体验文本价值。通过真正的对话、独特体验式的理解,不断地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自我构建、自我提升。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4

一、系统学习网络大集体备课,促进教研网络化、现代代。

县教研室朱老师教我们如何加入网络教研平台,协作组等,让我们学到了一手好活,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认为网络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必然要与网络进行亲密接触。而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参加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是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网络大集体备课是把备课的方式由机械重复备课向积累优化式备课转变,个人封闭式备课向合作开放式备课转变,文本式向电子式备课转变,为教师减负增效。

二、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高三复习;学生说题;习题课

高三二轮复习突出专题归类,注重知识联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试卷和练习的整合讲评成为二轮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习题—评讲—习题”的复习模式,对“标准”提出的探究要求不予重视,老师讲得多,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时间,最终导致取得的结果和投入的时间不成正比.具体体现于:“这个问题不是在课堂上讲过了嘛,怎么还是不会呀!”老师难过,学生痛苦.说明学生练习的有效性不高,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练习和评讲的有效性,笔者结合高三教学的实践,介绍一下让“学生说题”的复习模式,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由老师指定说题的对象,说题的具体过程及要求,学生课外事先准备好.

实施说题的要求及步骤:

1学生课外练习(或课堂测试).

2要求学生对每个题目做好解题心得:

(1)说出你是怎么入手的(怎么想).

(2)说出具体解答过程(怎么做).

(3)整合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形成知识“树”).

(4)寻找或自编一个类似的变式(举一反三).

案例1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理科第15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4,0)和C(4,0),顶点B在椭圆x225+y29=1上,则sinA+sinCsinB=.

试想:在如此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探讨问题、交流心得,怎能不会收获意外之“才”呢?

总之,让学生说题的形式是多样的、开放的、松弛的,它集想、做、反思于一体,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用集体智慧、睿智的反思相荡而成涟漪,相激而发灵光.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解题的技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效性练习就是要学生通过练习,让知识点(种子)在学生头脑里生根、发芽,直至成长为一棵知识大树.而这过程需要阳光、养分,更需要防病、防虫.让学生说题正好适合“知识树”的成长.学生说题能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现在你的面前,发现其中的漏洞和错误,并及时给予纠正,确保“知识树”无病无虫害,我想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丁”.

【参考文献】

[1]周伟锋.以生为本的中学课堂教学改革[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1).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传统教学;新课程;新观念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新课程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必须转变。

下面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一、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简单的教师“单向传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在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教师角色必须做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智力高低、学习风格、学生个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进行的学习活动,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真正得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更高阶段的学习。

凭直觉我们可能从问题的结构中去寻求规律性,但这显然是知识经验所产生的负迁移。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而深刻地观察、细致的分析,克服了这种思维弊端,形成自己有创见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题中所显示的规律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突破这种定势的干扰,最终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从而能迅速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较多给予学生的只是数学知识本身,很少关注人们发现数学和发展数学的历程,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地获取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信息社会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才是最必要的。只有拥有学习方法,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地学习和创新。由此,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适应终身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方法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特别是终身学习的关键。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

三、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者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知识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前人总结出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以便学生能够解决将会重复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则被忽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获取间接知识经验被视为获取直接知识经验的基础和手段,教师将越来越多地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当作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一个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的主体性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直线l上同侧有C、D两点,在直线l上要求找一点M,使它对C、D两点的张角最大。

本题的解不能一眼就看出。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假设动点M在直线l上从左向右逐渐移动,并随时观察∠α的变化,可发现:开始是张角极小,随着M点的右移,张角逐渐增大,当接近K点时,张角又逐渐变小(到了K点,张角等于0)。猜想,在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一定存在一点M0,它对C、D两点所张角最大。如果结合圆弧的圆周角的知识,便可进一步猜想:过C、D两点所作圆与直线l相切,切点M0即为所求。然而,过C、D两点且与直线l相切的圆是否只有一个,我们还需要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地培养。

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

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新课程数学学习中,学生研究的课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课题最后得到的答案事先并不很明确,因此所谓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将学生引导到早有的标准答案上的指导策略已不能再用。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什么呢?归结起来主要有:研究思路的指导,方法的指导和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这种指导要求教师一方面能抓住学生可贵的研究意向;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老师的知识积淀、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想像的空间留给学生。

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相对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困难、问题,在小组研究中学生还会发生各种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树立团队意识,协同作战,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反正弦函数时,教者可以这样安排讲授:

①对于我们过去所讲过的正弦函数Y=SinX是否存在反函数?为什么?

②在(-∞,+∞)上,正弦函数Y=SinX不存在反函数,那么我们本节课应该怎么样研究所谓的反正弦函数呢?

③为了使正弦函数Y=SinX满足Y与X间成单值对应,这某一区间如何寻找,为什么?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对反正弦函数得到了创造性地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因为如果学生的学习方式依旧,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是一句空话。教师要想适应这个时代进步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求知的需要,就只有适应新形势,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一番改造,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索新知识。新课程教学实际上就是给了教师一个新的施展空间,也把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被教师长期霸占的手上还给了学生。

参考文献

[1]郑琉信 数学教育的现展[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10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7

针对这一现象,我结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五点办法,这些办法使大多数幼儿都愿意回应问题和老师互动,愉快参与活动。

第一,老师提问之后,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幼儿思考,并且针对幼儿个体差异,提问的难度要降低。

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设置提问要做到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如小班语言活动《小狗的一天》,可以先提简单问题:“画面上有谁?”,请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回答――老师用手指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主体(有目的的观察):再问“它站在哪里?”(回答:草地),幼儿回答后老师及时给予肯定、赞赏,让他们体会到回答问题的乐趣:然后再逐步加大提问难度如:“猜猜小狗想去哪儿玩?”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教师适当给予关联词,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完整回答问题,如“小狗先去……再去……”。

第二,老师要避免封闭式提问。

少用“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如“如果你是小狗,你会怎么玩?”、“你见过的小狗是什么模样?它喜欢干什么?”激励幼儿发散思维,让幼儿有话可说。

第三,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避免答案唯一。

为防止幼儿答案重复、雷同,教师应不断鼓励幼儿有不同答案,让幼儿敢于说话,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如:“小狗想去花坛玩。”、“小狗想去水坑玩。”、“小狗想去树下玩。”等等。

第四,提问面向全体幼儿。

不能只叫举手回应的孩子,要照顾到每位幼儿,教师用眼神、微笑、鼓励不主动发言的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个活动可能提问不了所有孩子,那么一天之中做到提问到所有孩子也不错。

第五,教师回应幼儿的方法。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8

一、培养学习兴趣

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学困生绝大部分是基础水平很低。为此,教学中要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教学。语文教学以实用为基础,不像数学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如做训练”、“举少胜多”,而常常是“举十反三”、“举多胜少”。教学中应指明语文学习特殊而具体的目标,要求学困生掌握、运用一定数量的词汇,会说基本的交际口语,会选择能表达真情的话赞赏别人,会写一些常用应用文如请假条、留言条、通知等,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激励,产生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兴趣。课堂上学困生的表现和练习测试的结果等,都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反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深浅度,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恰当地纠正,并有针对性地辅导答疑,有效缩小学困生数量,这是转困的基础。

二、树立信心

信心是学生成功的基础。教师在对待学困生方面首先要树立起自身的信心。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要看到学困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教师只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与学困生交朋友,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其次,要树立起转化学困生的信心。虽然学困生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扬起积极向上的风帆。再次,要帮助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 。学困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想甩掉“学困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但常感到力不从心,失败过多更缺乏自信。鉴于他们长期以来心理处于被压抑状态,教师需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你能取得进步”等信息,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每一个人细微的成功之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利用他们的优点促使其它方面进步发展,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切忌“太差了”、“真笨”之类丧失信心的话语,使学困生真正树立起“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奋力拼搏,逐步“脱困”。

三、积极鼓励

学困生有自卑感,常轻视自己,较低地评价自己。教学中,要多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寻找他们答问中的合理因素,提炼优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这是人的天性。不用说学生,就是普通的教师,听到领导的表扬、鼓励,也会激发他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对学生来说,物质的鼓励是其次的,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给予的精神鼓励。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可以给予其一节课、一学期乃至一生的影响,甚至改变其人生的轨迹。在授课、批阅、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吝自己的鼓励之词,给予学困生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哪怕他失误再多,也有其亮点或创新的地方,都要予以鼓励。表扬、鼓励学困生,就能使之亲近老师;亲近老师,就能“信其道”,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转化学业成绩,提升语文学习的信心。

四、培养习惯

1.口头作业的检查。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即课文的朗读、预习及课文重点语段的背诵等。为检查学困生口头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或要求他们朗读课文语段,或要求他们背诵规定的语段。如学困生完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一定不能舍弃,盯紧盯牢。只要突破这个难关,他们的学习态度才能逐步改善。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9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 ,精心备课, 反馈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和核心,更是教师实施教学策略的重要对象和依据。而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反馈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满腔热情地去扶持他们,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 而且课堂教学是一个随机性、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没有固定程式,一层不变的教学套路,是动态发展,适时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深刻掌握和领会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加以调整,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反馈活动的有的放矢。

二、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勤于捕捉, 反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严密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样如此。而课堂教学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具有“火眼金睛”,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学习表现和解答效果,及时掌握和抓住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出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实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教法,让学生在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中认识自身学习不足,及时改正缺点,及时进行反馈与矫正。教师只有抓住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在课堂上勤于捕捉创新思维的火花,才能通过反馈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使课堂成为创造性的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彰显教学互动特点,善于引导,反馈确保积极情感有效树立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很容易暴露诸如概念理解错误、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思维方法不对等方面的问题。而对于一些学生,他们还没树立克服问题的坚定信念,所以要求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是一个“玩中学”、“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强制“灌输”,而应该通过交流、引导的方式,进行有效知识传授。因此,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师,要利用教学活动的双向、互动特点,将教学指导的过程转变为交流引导的过程,能够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角度、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与学生共同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在问题探讨和交流中,学习情感得到有效激发,积极性得到有效增强,从而逐步树立起敢于面对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信心。

四、考虑教学的全面性,收集资料,反馈一定要及时准确

心理学研究表面,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兴趣较浓,注意力较集中,遗忘率低,对所产生的错误观念也易排除,因此及时的进行反馈十分必要。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强化他的正确理解;对于错误的回答,也应及时的给予点评、解释,并且这种反馈要是准确的,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留有疑问。“准确性”除了指老师给学生的反馈要准确,还指老师获得的反馈信息要准确。要做到这一点,反馈不能仅仅局限于爱举手、成绩较好的一批学生。而应该尽量抓住机会,了解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了解才准确,具有普适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也当是全面真实的。课堂教学反馈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应当涵盖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大面广的反馈,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总之,教学反馈是教师实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基础。在课堂反馈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有时候会突发奇想,经常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课堂上意外的生成,那么,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发挥“机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环境下,做好教学反馈。

参考文献: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10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差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很多差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语文,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在行为上缺乏主动性。因此,我对这些语文差生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新课标要求我们具有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这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我还把有些人因为语文素质差而闹出很大的笑话或导致恶果的事讲给他们听,使他们在捧腹中或反思中提高思想认识、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采取鼓励表扬的办法,让差生看到希望,尝到甜头。

在差生转化过程中,我深知进步是他们最感高兴的事,因此在这些学生的转化过程中,我十分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在班上,每一次班会,我都要把他们的情况向全体同学介绍,尽量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学生得到认可,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意识,树立成功的信心。我们绝不能因为这些学生成绩差、能力低而小看他们、甚至弃他们于不顾。相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表扬。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查阅其他资料选择那些天生愚钝、素质较低,但通过刻苦勤奋照样成为演讲家、世界文豪的生动事例,打消他们的为难情绪。上语文课时,如果有差生有回答问题的倾向性,我便微笑面对,说很多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如果这些差生回答的有道理我便给予充分的肯定。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也就树立了起来。我在班上制定了不同的标准,这些差生的成绩稍有进步,我还给予适度的物质奖励。一学期下来,我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让差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各项活动的参与者。

拿作文教学来讲,我在班上实行了当堂作文互评互改的模式。不只让优等生给差等生批阅,也让差等生为优等生批改写评语。对语文差生作文中的些许亮点哪怕是一个好的开头或结尾抑或是一个精彩的句子,也要给予鼓励。而在上课时,我专门设计出一些稍微简单的问题留给这些差生来回答。以便让他们的脑子动起来从而激发了热情得到了收获。在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我大胆的使用这些差生。写字好的让他成为板报组成员,普通话好的则让他主持一些节目,品质好任劳任怨的让他负责班上劳动和卫生方面的事情。看到了自己在语文方面的进步和老师的赏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随之大大提高了。

四、注重个体差,采用一对一帮扶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