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十篇

时间:2023-03-20 01:57:49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1

一、片段仿写,乐于写作

高尔基说过,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茅盾先生说得更明确:“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可见,仿写对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文质优美,语言规范生动,思想内涵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练习作文的优秀范文,作者表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学生应该领悟运用的写作技巧。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时常以优美课例作为习作训练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当学生深情地读着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口吻与大自然中那些特殊“朋友”亲切热情打招呼的语段时,那种喜爱之情不知不觉中洋溢在孩子稚嫩的脸颊上,流淌在他们甜美的朗诵中……我不由地心中一动,何不抓住这一契机趁热打铁呢?于是我话锋一转: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想在美丽的大自然,还有哪些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能不能也学着李爷爷的方法跟他们打打“招呼”?话音未落,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睁开眼,拿起笔专注地与自己心仪的朋友打起了招呼――

腼腆的王永洋娓娓道来:“走进茂密的树林,我欢快地跟我的动物伙伴们打招呼:你好,美丽机灵的百灵鸟,你尽情高歌,是想邀我与你一争高下吗?你好,美丽的蝴蝶,你尽力闪动着五颜六色的翅膀,是想请我去美丽的花丛中嬉戏吗?你好,善良勤劳的小蜜蜂,你在花丛中不知疲倦地穿梭劳作,是要教我如何做一个勤劳的人吗……”

听着孩子们深情地诵读,我不禁发现:这样的训练,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体现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又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把学过的写法逐步运用到实践中,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难怪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二、点滴模仿,累积技法

语言是习作的重要手段,学生有了生活感悟,没有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作时就会有词不达意的苦恼。因此,要写好作文,首先要突破语言关,学好语言除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之外,最佳途径是在阅读教学中捕捉精彩片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并进行仿写训练。例如,在一次阅读训练中,短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吸引了我的眼球――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安塞腰鼓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心中一动,这就是训练语言的最佳时机,我鼓励孩子们从身边捕捉信息,模仿文中的句式去再现。我发现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大师”。这样积少成多的训练,日久天长还怕水滴不能穿石吗?

三、整篇着手,筑仿写殿堂

在句、段仿写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让学生进行篇章的仿写。篇章的仿写关系到谋篇布局,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相对于句段的仿写来说,难度有所增加。但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为以后学习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要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做到以读悟写,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情感场中和作者一同呼吸,一同感受,给学生搭建进行创造性练习的阶梯,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表现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阅读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共鸣,唤醒心灵深处的创作冲动,是一个绝佳的随文仿写机会。例如,在学完《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后,我向孩子们抛出了问题:假如给你一次环球旅行的机会,让你选择一位“伴侣”同行,你会怎么选择,请仿照作者的写法把自己与这位“伴侣”的“旅行”过程写下来,孩子们各自摩拳擦掌,奋笔疾书:有写《走遍天下纸笔为侣》的,有写《走遍天下太阳能电脑为侣》的,有写《走遍天下照相机为侣》……

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抓住点滴训练点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原本“烫手的洋芋”不仅不会伤到手,还会变为美味佳肴。俗话说:人无模仿,无以立也;教无模仿,无以立教。就语文教学而言,仿写,不是创新的天敌,也不是抹煞个性的毒手,更不是束缚自由的缰绳;而是提高习作能力的良梯,是通往自由创作的“捷径”。只要巧妙运用仿写,学生的习作能力必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2

编者意图可以从课文后的习题中得到暗示,也可以接受教学参考书的提示,不过后者面面俱到的解读往往让教师无所适从。我国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属“文选型”,王荣生教授通过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鉴别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不同类型的文本体现着编者的不同意图,即使是同一文本,在不同的教材中,也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四类文本的价值追寻

1.定篇:传承文化

何谓“定篇”? 施蛰存先生曾指出:“语文课程要有一个基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来编,选的篇目必须是适宜学生读的、众所公认的名篇,然后固定下来,十年八年不变,这样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念书,一提起那些文章,大家都读过,使全国的青少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语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定篇”即固定之篇目,具体即指一国乃至人类文学的经典。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国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课标附录中推荐的135篇古诗文,即是将它们作为定篇推荐给学生也推荐给教科书编者的。编者将定篇类文本选入教材,是基于传承人类文化,特别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考虑的。文字层面、文学层面的考虑倒是其次。

关于定篇的教学,布鲁纳曾经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黑板上只有两行字“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理查德老师却用了整整三个星期,让我们学这两行诗,用古典的和浪漫的观点去想象,和探索过这两种生活方式的评论家一起探究,学习的收获是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了这十多个字。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短文长教”即是针对这种类型的文本。

2.例文:得言忘意

何谓“例文”?在夏尊先生看来,语文教学应该探讨文章中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章无非是个例子”,通过它我们学会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这里的语文知识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借助例文我们学习的更多的是文字层面和文学层面而非文化层面的内容。从“得意得言”角度考察,这类文本往往要“得言忘意”(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而不是文本的表达内容)。“例文”有点像数学中的例题,学习例题是为了举一反三,掌握了方法,例题就可以丢弃不管了,所以对文本具体内容的感知是不以为意的。

对于这一类文本的教学与“定篇”不同,我们不一定要着眼全篇,有时三言两语的片段即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长文短教”即是针对这种类型的文本。

3.样本:言意兼得

何谓“样本”?样本一说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通过样本旨在教会学生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叶老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即是要求教师教样本,从而让学生学会阅读写作同类文本的方法,即学会迁移。 样本类选文的标准不仅要关注是否“文质兼美”,还要关注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叶老特别青睐下水文就是这个原因。

阅读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全面预设,动态生成,预设服务于生成。如果说“定篇”是基于社会本位考虑,“例文”是采取知识本位的视角,那么“样本”则是坚守学生立场。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文本中“出生入死”,让他们“言意兼得”――读要读得透彻,写要写得明白。

4.用件:得意忘言

何谓“用件”?用件更多地关注文本的内容,也即文本“说了什么”。与“定篇”“例文”“样本”不同,它是不关注“怎么说”的。

从“得意得言”这个角度考察,这类文本往往要“得意忘言”。小语界“非语文”“泛语文”的产生,即是将某些“定篇”“例文”“样本”处理成了“用件”,正所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二、同文异构的实践思考

“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类文本的划分是基于课程视角对课文编撰的理性分析,实际上教师对某一文本的解读既可从“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不同角度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但后者往往贪多失大。下面笔者以《走遍天下书为侣》(人教版第九册第3课)为例,从不同视角进行探寻,发掘文本中的有效密码。

将《走遍天下书为侣》作为“定篇”来处理,也就意味着该单元所有的内容都要围绕着这一文本,旨在让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毫无疑问这是不合时宜的。

将《走遍天下书为侣》作为“样品”来处理也是可以的。与“例文”不同,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设问”“反问”“比喻”“假设”“推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得懂,用得上。在教学时还要关注学情,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这依赖于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本文课后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就暗合“样本”类文本设计意图。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3

色拉寺的展佛没有哲蚌寺闻名天下,不过没关系,对我来说,看展佛之外的串串人文历史访古才是真正目的。

色拉寺展佛的时间定于清晨9时30分。

经过特许,色拉寺同意我跟拍他们展佛的全过程,我完全与他们零距离,观看到了巨大的佛毯是如何被悬挂起来的:

当时针指向8时,几十米长的巨大经幡带已由僧人呈“八”字形在展佛台前拉开;9时08分,朝佛的群众和操着各种语言的观光客聚集在展佛台前;9时10分,离铁定的展佛时间不到20 分钟,法号开始长鸣,长长的佛毯由数十位喇嘛抬到展佛台前。此时天空突然刮起了大风,瞬间尘土飞扬。5分钟后,巨大的佛毯开始徐徐由喇嘛自下向上拉,佛帘逐渐升起,时空仿佛停滞了,只听见轻轻的风声。当大佛展现在我眼前时,天空放晴,阳光灿烂。

这使我想起了2006年雪顿节哲蚌寺的展佛,那天天空同样下着中雨,但展佛开始时,天空同样逐渐放晴,阳光同样破雾而出。

铁棒喇嘛――爱国寺庙上演的两传奇

展佛正式开始,二十多个僧人身穿盛装席地而坐,嗡嗡的颂经声依然是常见的“主课”。中间有两个举着大棒的喇嘛,留着大胡子,他们就是色拉寺的传奇角色――铁棒喇嘛。

在一本百年前的英国著作中我看到这样一段话:色拉寺之军人僧侣组织(铁棒喇嘛)十分奇特,彼辈日常功课,内容繁杂,或吹弄笛、琴、箜篌等乐器;或击鼓;或供奉神佛;或搜集牦牛粪以供燃料;或投石演习打靶;或轮执守卫……外貌虽似粗率,信心却远过一般贵族僧侣……

而正是这些英人眼中“奇特粗率”的铁棒大胡子,曾经写下抗英史上血性的一笔。那是1904年8月,当英军第二次入侵驻留拉萨时,色拉寺一位铁棒喇嘛怀揣腰刀,只身闯进今天拉萨东北郊的慈松塘英军驻地,愤怒地杀死了一名英国军官和数名士兵,壮烈殉国。

色拉寺喇嘛被英军杀害之事引起拉萨僧俗的不满,反英情绪更为高涨。我曾经在历史档案馆找到过当年街上的传单,上面写道:任何人不得去英军的营地附近出售肉、菜、柴草;任何人不得和英军往来。在1985年内部发行的《文史资料选辑(七)――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专辑》中,我还看到了当时张贴的一张用藏文书写的反英标语:雄鹰展翅慈松塘,侵藏鬼子刀下亡;格萨尔勇士今重现,袈裟豪杰赴国殇。

我突发奇想,同一事件,当年的英国侵略者又是怎么书写的呢?我找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印的内部资料《英国侵略史》,作者荣赫鹏,1904年英国武装第二次侵略的策划者和指挥者。荣赫鹏是这样描述的:“余因欲藏方保障各僧侣不再有非法行为,要求藏政府及三大寺各送喇嘛一人为人质,该四名喇嘛于24日送交余处,彼等恐慌之状,令人鄙夷,似觉其生命之丧失即在顷刻间也。同日,藏政府布告拉萨居民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涉外籍人士,兼以前日殴辱我军官之僧侣亦经绞杀,其结果大足以阻遏一切挑衅之行为。余以条约签定后……释放留质之僧侣,彼等得庆再生,喜出望外,遂与吾人握手言欢,吾人亦优礼之”。

如此南辕北辙。如此黑白颠倒。我直担心:倘若身边这位大胡子看到如此荒诞不经的表述,会不会再次怒举手中铁棒?

僧众“顶”书――另一种传承千年的尊重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很多人不喜欢读书。其实在乃至整个藏区,尊重文字是所有百姓的遵守,那高高的大殿上一格一格地堆放着数以万计的经书,流传千年不腐不烂……

色拉寺是三大寺最出学者的寺院,与其他寺院不同的地方是在集会的最大殿堂摆放着一部自明代京城带回的《大藏经》:色拉寺的修建人释迦益西第一次进京时,正巧赶上有史以来第一次印刷藏文版《大藏经》,明成祖朱棣下诏用最好的宣纸、精工刻印。当释迦益西准备返回时,成祖皇帝将刚刚印就的第一部《大藏经》送给了他,这套《大藏经》于是成了目前色拉寺最珍贵的文物。

展佛结束后,我看到了这部经书。它一共用了108个长方形木匣封装,里面还绘有1000幅彩色佛画像。

拉巴顿旦还告诉过我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老喇嘛尊重文字的故事。老喇嘛非常喜欢读藏文报,每读完一张,就认真保留一张。有一次徒弟上厕所取了一张,老喇嘛勃然大怒,因为他认为文字是圣物,亵渎有圣物的报纸,也是一种大罪孽。

在大殿,我看到信众们绕着经书架用头不断地“顶”书,以此显示对书的尊重。这让我想起转经轮,无论谁的手中有转经轮,轮里面必然要放置几页经书,转一圈,就是读一遍,不停,读经不止;我又想起了五色的经幡,无论哪一面,都印上经文,风吹一下,就能读一遍,风不止,读不尽。

在和喇嘛的交谈中,我还知道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另外两座是哲蚌寺、甘丹寺)最出学者的原因,因为这里曾经为中央王朝输送过六个国师。著名的爱国活佛热振,就出自色拉寺杰扎仓。

千年兵器――马头金刚殿的降妖驱魔法器

用了一个小时排队才来到马头金刚殿,我发现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兵器。拉巴顿旦告诉我,这是盔甲、那是弓箭、这是盾牌、那是战帽……

原来这些兵器都是吐蕃第九代王子布迪贡杰时代留下的实物,他所处的年代相当于内地的东汉时期,距今近2000年了。这个布迪贡杰被称为“贤人”,就是因为他改革了吐蕃的农具,并在第一次运用冶炼的方法从矿石中提取金银铜铁,改进兵器……

这些被喇嘛们保存下来的兵器,在接受百姓的朝拜时,更多的是被当作降妖驱魔的法器。色拉寺保存了如此多的穿越两千年的兵器,堪称中国保留最长久、最完整的兵器“博物馆”了!

参观完寺院后,一个那曲地区索县的喇嘛和我们同行下山。他曾经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读过,他跟我说了这样几句话:

我们那些循守着传统生活方式的众生,并非就是落后;那些大城市里为钱疯狂的现代文明人于廉耻不顾,并非就是进步。

说话时,正值12时,法音的厉叫声告诉我一年一度的展佛结束了。

而他的话语,似乎盖过法音,一时竟让我发聋振聩。

Tips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4

暖春,漫步于阡陌之间,柔和的月光洒向大地,路边的野花散发着无尽的芳香。外婆简朴的衣衫包裹着略显单薄的身板,藏在袖珍布鞋里的小脚迈着蹒跚的步伐移动着。年幼的我用小手拉着外婆的指头,一步一步紧紧跟在她的身后。走累了,她慢下脚步来,轻声对我说:“乖,外婆教你唱《虫儿飞》好不好啊?”“好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无法掩饰的喜悦。我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那单调却又生动的曲子,“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歌声夹杂着童稚的笑声,渐而飘向有月光的远方,毫无“半夜凉初透”之意。萤火虫顺着歌声飞来,将故乡在我心中照亮,那么美好。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仲夏,阳光打着卷儿,慵懒地躺在树叶上,在水波的折射下发出诱人的金光。我与外婆躺在庭院中央的藤椅上摇摇晃晃,她用温柔的声音给我讲夸父逐日的故事,并告诉我:“孩子,你也要如此的坚持不懈,懂吗?”我使劲地点头。外婆又开玩笑似的说道:“说不定啊,夸父还是在咱们这个小村庄里追赶太阳的呢!”我笑了,外婆也笑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美丽的。然而别离的时刻来得总是那么毫无征兆。眼见红日一点点被乌云遮挡,湛蓝的天空渐渐被灰色侵占,凝重的雾气也咄咄逼人,父母就在这样的天气到来了,他们要接我去城里读书。我死死地拽住外婆的衣襟不放手,哪知这个养育着我的最亲的人如此“残忍地将我拱手相让”。离开后,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氤氲的泪眼中逐渐模糊。

而现在,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深秋,风吹黄叶霜满地。在清香的泥土中,外婆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她安静得像睡着了一般。她被静静地埋葬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上。她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虽只身一人,但并不孤单。坟边的老槐树是她的依靠,朵朵小花是她的守护,坟茔上的杂草是她的伴侣。而我呢?再无人教我唱那样动听的童谣;再无人给我讲那样迷人的故事;再无人告诉我那样深刻的道理;再无人那样使劲地爱着我。虫儿飞,虫儿飞,外婆,故乡,我在思念永恒的你啊!

我心目中的故乡,是有外婆在的美丽地方,想到它,就想到了外婆慈祥的笑脸和蹒跚的步伐。它将陪伴我走过一生的泪与笑,去迎接未来、迎接希望。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5

上苍说,我原该是一颗会开花的树,在冠盖满三月的春光里绽放我点点滴滴的盼望,却因他一时疏忽,连我这唯一释放期待的方式也没收了。也罢,好好珍惜这场雨,故事早已杀青,女演员却效仿飞蛾扑火、孤注一掷。和那断桥一起,在无边的烟雨中静默着,又仿佛有一声耳语:“你改悔吧!”我听不见,紧攥着执着的尾巴,虔诚地等待你的宣判降临,定我最终的亡期。

我不是白素贞,等待许仙来送伞,写就一段缠绵悱恻的浪漫际遇,一个人的孤独总比两个人套着从匆匆相遇到无奈离散的悲凉枷锁,更能宽慰人;我更没有下桥探寻谜底的勇气,不敢妄自揭开这层朦朦胧胧的纱雾,弄脏你缥碧的衣袂,紊乱的纹丝规整的发髻。

我欣慰地笑了,因为你的渐进,你气息的温暖灼热了我悲凉的指尖,清晰了我模糊的视线;你隐没在了桥洞里,那是我们最近的距离,而我却看不见你,不禁喃喃念起:“朝露昙花,咫尺天涯。”尔后仿佛长久积郁梗在喉中,我却连饮泪高歌的魄力也遗失殆尽。雨也加快了脚步,旁若无人地行走在秀美的墨色江南里,肆意濡湿着这个平静不起波澜的传奇,只待戏终人散,看谁来收拾这一帘残梦?

你又摇曳在了我的视线里,飘然于略微颦蹙的湖面。怎想你竟悄然回首,用一种别样的深沉与落寞,第一次迎上我的目光。一刻的四目交汇犹如初阳吻上地平线的庄重,烟花邂逅火光的震撼,以排山倒海之势将我最后一抹防线夷为平地。你说:“终一日,与怜花人一道,神仙眷侣,百年江湖。”我不语,明白那只是空谷传响的随声附和,过客终是过客,我在你毫不留恋的倒影里知晓。

于是,你又开始在世俗中逃亡你的逃亡,我又开始在寂寞中流浪你的流浪。我们的缘分在你消逝的背影里终了,却在我的故事里被怀念拉得很长。我终不知悉你的忧愁,你终不了解我的守望。多情的江南装潢了你谜一样的双眼,你的深邃凝眸却点亮了我每一次闭眼的黑暗。信手拈花一瓣,藏在这本平淡无奇的书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页。自此,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你是我一生解不开的谜,以一场风花相逢挽就了我一世的情结。

我为你祈祷:来世化作一场雨,不履俗世纷扰半步。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6

关键词:观察;积累;方法

小学生的作文一般是根据题意要求,围绕中心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加以选择,组织构思,以一定的写作方式,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文章要想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首先要训练学生的综合积累。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不断积累写作材料,积累写作方法。

一、生活积累

要想把学生生活材料积累下来,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梳理、积累。一个正常人百分之九十的知识来源于观察,由此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是很重要的事情。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将贴近学生生活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教给的观察方法,做生活的有心人,将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丰富多彩具有典型意义的场面、事件或人物捕捉出来,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材料。

二、语言积累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学生有了积累才能更好地写作。

首先,利用好课本,教材里的文章都是来自名人名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深入学习、理解教材,知道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是怎样组织语言的。学习后,进行仿写,仿语言,仿叙述方法,这样加强了记忆。在写作时可以将学到的、看到的进行筛选,然后利用。时间长了,积累多了,方法活了,就会写了。如:学过《窃读记》后,要求孩子们按着窃读记的描写方法去写自己读书的故事,学生按着自己的看法结合学到的知识去写,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

其次,要大量阅读,“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大量积累。古往今来国内外文人墨客无一不得益于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读万卷书的饱学积累。多读书,仔细品味阅读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记在本上、记在心里,这样坚持点点滴滴的积累。写作时,遇到相同或相近的场景事物就可以借用,还可以与自己的语言融合利用,学生的语言就会有灵气,有质的飞跃。

如,我在教学中,要讲写景的作文。教学前布置学生读景物的文章、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交流踊跃,描写生动有趣。学生脑子里有了库存,更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写出自己眼中独到的景物。

三、写作方法积累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所观察、有所积累、有所感受,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但是怎样把要表达的内容写得生动准确,有一定的条理。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眼中的人、事、景及感受表达出来。

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因而写作方法的指导很重要,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写人物时,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清楚。写事情时,怎样把事情的过程描写得细致等等。

如:学习《窃读记》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走遍天下书为侣》时,教给学生学习作者要表达读书之乐,爱书之情,表达的独特,学习用假设、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尤其是运用那些灵动鲜活的比喻来表达。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7

学做沙发客

尚婕是一个合肥女孩儿,后随家人迁入北京定居,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踏遍全球224国的勇敢女孩儿,让人生变得丰盈多姿。

2006年8月,尚婕去了向往已久的意大利。因崇尚自由。讨厌旅行团那种固定的几日游,她便以背包客的身份独自出现在罗马街头。但由于英文欠佳,又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景点分布情况,她的第一次异域之旅并不顺利:线路安排不合理,浪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英语发音不标准,和老外交流起来有些吃力。最令她心疼的是,在欧洲酒店下榻每晚都要花费上百欧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1000元左右!再加上往返机票和就餐、游玩费用,意大利一游。足足花掉了她半年多的积蓄,留下的记忆却是一塌糊涂。

2007年初,一位女友开心地对尚婕说。她前不久加入了“跨国沙发客”俱乐部,并有了一次完美的出国体验经历,听得尚婕满头雾水。女友解释说。“跨国沙发客”就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人,通过“沙发客俱乐部”这一网络平台相识,然后你到对方所在的国家或城市旅游时睡他家的沙发。免费享受最贴心的导游服务,吃最地道的当地美食,甚至可以像老朋友一样用他的车子和电视;对方到中国旅行时睡你家沙发,你也尽到地主之谊。“当然,‘沙发’在这里只是一个符号,也许大洋彼岸等待你的是一张温馨的大床呢!最棒的是,对方不仅是旅游活地图和当地文化的引领者,更有可能是一个与你相见甚欢的知音。”

“门庭大开地迎接一个异国陌生人,会不会有危险呢?”尚婕不放心地问。女友笑了,说沙发客网站对每一个会员都有信誉评估方法,一旦你的负面留言很多或评分太差,就会被管理者“驱逐出境”并载入黑名单。“这家俱乐部的会员多达62万人。大家来自遍及全球的3.6万多个城市,谁愿意在这里损毁自己的声誉?”

听了女友的介绍,尚婕再也按捺不住那颗激动的心。当即就在那个由几位美国旅行家创建的“沙发客俱乐部”网站上,注册成为实名制会员。在个人档案里,她这样图文并茂地描述自己:一个钟情远游和音乐的25岁北京女孩儿,性格爽朗,待人坦诚,语言风趣。目前最想去的地方是越南。希望能受到该国“沙发友”的接待。

令尚婕惊喜的是,一个月不到,她就接到了5份来自越南沙发客的邀请。其中一位西贡女孩儿发来的邮件深深吸引了她:“我和你有着相仿的年龄和爱好,并到中国旅行过,很喜欢那里的一切。我是一名橱窗设计师。目前休假在家。时间和住房一样宽裕,来吧朋友,我在杜拉斯笔下最美的湄公河畔等你!”俩人视频聊过几次之后,尚婕便怀着莫名的兴奋奔向了西贡。

潮人初体验

到越南那天,前来接机的阮丽卿身着那种名叫“傲雅”的国服。雪白的紧身长衫配湖蓝色长绸裤,把玲珑的身段衬托得凹凸有致。尚婕把一件苏绣披肩作为见面礼送给她时,女孩儿高兴极了。

来到阮丽卿位于西贡市南郊的家,尚婕发现这是一幢精致的二层小楼,其中一间卧室已经被主人收拾得书香雅静,当获知这间房正是为自己准备的。尚婕又惊又喜,庆幸第一次体验“沙发游”,就睡上了舒适的床铺。更让她受宠若惊的是,当晚主人还亲自下厨,用牛肉河粉、春卷、虾饼、烤鱿鱼等越南美味招待她。那一刻,身在异国的她心里有股暖暖的感动。

因对“地主姐姐”的盛情款待极为满意,从越南归国后,尚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沙发客网站上给阮丽卿好评,让她多了一个信誉星级。此后两人也成了好姐妹,经常在网上交流旅游心得。

2007年12月,尚婕心血来潮地想和某个西方家庭共度圣诞节,体会原汁原味的洋节氛围和当地风情。她刚把自己的想法贴到沙发客网站上,很快就接到了几十份邀请函,热情好客的主人包括英国的教师、德国的工人、瑞士老板和挪威白领……经过一番筛选,尚婕决定与那个四世同堂的挪威家庭共度节日。

12月23日,尚婕在挪威见到了35岁的“沙发客”东尼奥以及他的家人。由于当地人对中国充满好奇,24日晚上,东尼奥特意找来许多亲友陪尚婕其度平安夜。

20多人参加的圣诞Party热闹非凡,尚婕特意为大家烧了拿手的中国菜助兴。过完圣诞节,尚婕开始游历挪威。一周后,她又转移到了邻国瑞典,在哥德堡市,已经有一位名叫莎娜的“跨国沙发客”在如约等她。和莎娜的互动非常好,尽管由干人多房小,尚婕真的睡在了主人家客厅的沙发上。但她和莎娜交换食谱,谈感情说旅游,相见恨晚。

轮流做地主

本是地球那端的陌生人,却如亲友般热情接待远游的你,这怎能不令人感动呢?尚婕说,唯一的回报方式就是在国内多接待别的跨国漫游客。

2008年8月,终于轮到尚婕在北京当“地主”了,第一次在家接待别人。她显得很兴奋。这是一位名叫凯茜的伦敦女孩儿,她本来在泰国旅游,后来决定从曼谷出发,骑自行车穿越泰国、老挝、越南,到北京来看奥运会。还在路上的时候,她就迫不及待地给尚婕发邮件,谈论自己精彩的旅途经历,以及她的博客点击率又飙升了多少。

尚婕早早就把自家的书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凯茜在北京的闺房了。几天后,凯茜如约抵京,还专程从泰国给尚婕带来了小礼物。在陪凯茜观看奥运赛事之余,尚婕领着她登长城、游故宫、爬香山、泛舟颐和园,吃全聚德烤鸭、老谭家私房菜……这一切都让英国女孩儿眼界大开。

2D09年初,尚婕接待了来自法国的“沙发客”乔恩。27岁的他高大俊朗,大学毕业后,他一边写作一边周游世界。走过许多国家,出了5本游记,在家乡颇有名气。游玩京城之余,乔恩和尚婕喜欢待在家里聊文学、音乐、旅游,以及各自的人生经历,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他还耐心地教尚婕研磨咖啡、跳拉丁舞、弹钢琴,并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卓别林。逗尚婕开心。多才多艺的乔恩,给尚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或许正因如此,他们相互吸引又彼此倾慕,加之两人都有环游世界的理想。尚婕和乔恩的关系渐渐从朋友发展为情侣,他们时常手牵着手,出现在北京一些老胡同里,或什刹海的美丽风景中……

两年多来,尚婕孤身游历了26个国家和地区,履历中写满了异域风景和独特见闻,并结识了许多老外朋友。比起传统的自助游,她这个“跨国沙发客”还节约了10多万元的旅资!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8

关键词:“有意义的他者”;社会化;自我认同;“镜像”模仿;意见领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066-03

一、C 述

在心理学上,“有意义的他者”指的是对一个人的生命或幸福有重要作用的人;在社会学上,“有意义的他者”指的是对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强烈影响的人。

关于“有意义的他者”的提出有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早在1934年,美国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在他的著作《心灵、自我与社会(Mind, Self and Society)》中即含蓄地提出了[1]。George Herbert Mead提出了自我意识形成所需要的两个阶段:第一是自我意识形成阶段,这个时期的自我会受到社会中他所能接触到的态度的影响;第二是自我意识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自我不仅会受到他所能接触到的态度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概化他人或是团体态度的影响[2];第二种认为“有意义的他者”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53年于《精神病学中的人际理论(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这本书中明确提出的,这本书是在作者,即美国精神病学专家Harry Stack Sullivan去世之后整理出版的,他在精神病学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精神治疗法,他认为医生应该更关注病人与他人的交流,而不是病人自己的内心[3]。

随后的时间里,一些学者对概念本身以及这个“有意义的他者”的影响程度等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第一个对于其影响程度的研究是Archie O. Haller, Edward L. Fink 和 Joseph Woelfel所做的研究,他们调查了100名维斯康星的青少年,记录了他们的教育和职业愿望,并找到了与他们经常沟通并为他们榜样的人,即“有意义的他者”。然后他们联系到这些“有意义的他者”,记录他们对这些青少年教育和职业方面的期待,然后估算这些期待对青少年所确立的教育和职业愿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有意义的他者”的期待对于青少年所确立的愿望有重大的影响。不过本次研究侧重点不在具体的量化分析上即影响程度上,而在于“有意义的他者”本身。

1990年Lackovic-Grgin 和 Dekovic将“有意义的他者”定义为,那些能对你产生持续且较强影响的人或人们,他们的意见通常被认定为是有意义的[4]。

1.研究目的和假设

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二十三的他们正处在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年中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那么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面对问题时,他们是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解决问题时,他们又是否会听从“他人”的指导?文中提出了以下假设:

大学生会基于成长的需求,将某些人(们)作为自己的“有意义的他者”。当大学生面对内心迷茫和矛盾、而又不得不做出判断或选择时,大脑会不自觉地调取“有意义的他者”记忆片段,并进行模仿。随后会按照“有意义的他者”的身份特征和行为方式向身体传达信号,引导自我做出行为。

正如Archie和Joseph在他们书的序中所说的那样,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帮助和激励那些年轻人,让他们追求更好的教育和更高的职业规划;研究大学生的“有意义的他者”可以探究大学生心理,对症下药有效疏导、合理解决存在大学生心中的冲突和矛盾。

2.研究声明

此次“有意义的他者”的研究,有两点需要提前说明:(1)有关“有意义的他者”的研究大多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他者”是谁的调查,二是其影响程度的分析;而本文中只选择研究第一方面;(2)“有意义的他者”对于个人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而本文只选择研究其积极的一面。

二、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采用开放性的访谈问卷、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这所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为例来开展“有意义的他者”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研究,以探究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在“有意义的他者”影响下,所体现的环境应激转变、自我认识反馈、人际关系处理、情绪情感释放。

1.调查范围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官网2016年10月份的校情统计表,得出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共有1483人,硕士生共有5418人,普通本科生为18133人。学生总数为25034人。

本次做“对大学生‘有意义的他者’的访谈问卷”共面向本校在读学生发放问卷100分,等比抽样,得到本科生问卷为72.43(此次发放72份),研究生为21.64份(此次发放了22份),博士生为5.92份(此次发放6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主要涉及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等学院,覆盖大学本科的一、二、三、四年级,研一、研二、研三以及博士。

2.问卷样式

此次问卷为开放性调查问卷,问卷共设计题目两道,分别为:第一,当下你的“有意义的他者”是谁?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并最终确定它为你生活中“有意义的他者”?第二,这些“有意义的他者”影响了你多长时间?你是否经常更换“有意义的他者”?

3.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42份为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回收率为100%。另有58份问卷通过网络发放,回收率为100%。

4.调查时间

2016年10月8日~2016年10月25日

5.调查结果

(1)被调查者“有意义的他者”是谁?

设计的第一道题目是:当下对你影响较大的他者(人、书、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均可,不只为一个,可有多个)是谁?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并最终确定它为你生活中“有意义的他者”?

在回收的100份问卷中,被调查的大学生所认可的“有意义的他者”主要为:父母亲人;朋友同学;教师;伴侣;历史、世界、国内名人;影视体育明星;书籍中、影视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形象;都有一些、不确定。

其中“有意义的他者”答案中书籍中、影视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形象为37位;历史、世界、国内名人为26位;为朋友同学有20位;出现父母亲人的有19位同学;为教师的为11位;伴侣为4位;不确定为3位。

根据图表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构建地大大学生的“有意义的他者”最主要的来源是书籍以及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一系列虚构的人物形象,其次才为历史名人、世界名人或者国内名人,然后是朋友同学。

(2)被调查者的“有意义的他者”数量为多少?

(3)这些“有意义的他者”影响了你被调查者多长时间?

(注:为便于统计,将问卷中“一直都在影响,从未改变”、“影响时间长度从出生至今”、“一生都在影响”等类似回答统归为>8年;将“很多年”、“有几年”归为不确定)

(4)被调查者更换“有意义的他者”的频率

(注;为便于统计,将“会更换,但是不经常”和“更换次数不多”等统归为偶尔更换)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基于人的社会化和自我认同需求,“有意义的他者”在受访大学生中具有存在的普遍性

社会化是指社会中每一个自然人通过接触、吸收社会文化而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这是人类特有的行为,通常也被称为个体社会化,其主要途径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对社会文化的感知与学习程度较深,理应成为个体社会化高度发育、自我观念普遍成熟的群体。

但囿于大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阶段,在迈向成年的生理和心理过渡期中,更易受到来自社会文化交织冲突和价值观多元碰撞所带来的冲击,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迷惘、对未来的疑惑。环顾当下,对大学生自杀、自残的报道屡见不鲜,从被委以重托的天之骄子到被众人抨击和担忧的“垮掉一代”,都暴露出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自我认同危机等现实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建立了以自我认同为核心的自我心理学,并将自我认同解释为“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5]。正是这种认同需求,“有意义的他者”才有了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温床,为我们在实现个体社会化和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树立了一个优良的参照系。

通过调研和访谈我们发现,“有意义的他者”在受访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其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出现问题――‘镜像’模仿――自我说服――做出回应”来实现。即大学生基于对社会文化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自我选择某位(些)信服的“榜样人物”,并将其打造成自己内心中的一面有意义、有影响力和推动力的“镜子”。于是,当再次遇到问题困扰,难以做出态度选择、行为判断时,这些大学生就会通过对“镜像”的学习和模仿,说服自己按照“榜样人物”的角色和观念进行思考,进而选择最好的行为方式。

2.“有意义的他者”身份确立主要经由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渠道

(1)通过大众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大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他者”

国内传播学者赵华曾说:“媒体传播是典型的‘他者化’过程” [6]。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和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各类社会信息实现了井喷式的跨越增长,时常让社会下的个体难以做出选择和判断。面对超出自我经验和认知的大量新鲜事物,大众只能求助于各类“新闻供给机构”来知晓社会信息、判断社会走向。于是,大众传播媒介依托自身的定位和价值取向,凭借垄断性的话语处理体系,经由新闻报道为广大受众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并且通过新闻报道构建着受众对事物的知觉、对社会的认知、对文化的理解,最终形成了我们对社会环境、对社会文化和身边人群的刻板印象,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受访大学生表示他们内心的“有意义的他者”,来源于书籍影视里的虚构人物,历史、世界、国际名人和影视体育明星。这些“有意义的他者”是虚构也好,现实也罢,都是大众媒介的“产品”。

(2)通过人际传播的模仿与互动,大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他者”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有43份问卷表示其“有意义的他者”是朋友同学或父母亲人。众所周知,模仿是天生的,是人类生物特征的一部分,如生物学中的一些动物早期的印随效应,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与现实中的父母亲人和教师接触互动,通过模仿他们的从而完成个人的社会化。社会模仿理论的鼻祖塔尔德认为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仿。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亲人和教师作为有意义的他者,我们通过模仿他们从而影响着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个人存在于社会这个有机体内,个人对自我的认知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象征性互动理论的倡始人米德提出了意义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朋友或是伴侣的沟通和交流为我们决定的作出等提供一定的基A和指导,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朋友同学或是伴侣因与个人的互动而使得他们观点和看法变得有意义,从而指导个人的行为。

3.“有意义的他者”充当了大学生自我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角色,大学生对其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和信赖度

意见领袖来源于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7]。自我传播作为人际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传播过程中是否也会存在类似的“意见领袖”效应,改变着自我传播的效果?

调研数据表明,有7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受“有意义的他者”影响时间在1年以上(其中>8年的比例为33%),与此同时,6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一旦确立“有意义的他者”,几乎从不改变。

“有意义的他者”对大学生发挥作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自我传播的过程: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大学生主体,传播内容是对社会事件、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传播渠道是主体的大脑等信息接收和处理器官,传播效果则是主体对该事件和问题所形成的态度和判断。同时,在这个自我传播的效果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把关人和过滤器――“有意义的他者”。当大脑开始接收和处理信息时,“有意义的他者”作为主体所认同和追崇的态度和行为的化身,利用“意见领袖”的身份不断向大脑施加影响,最终说服大脑做出符合其角色要求的信息处理结果,并反馈给主体。

也正是因为“有意义的他者”在自我传播中所发挥的“意见领袖”作用,给大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安全感和心理慰藉,使得大学生对其具有了很高的忠诚度和可信赖度。

四、结 语

通过小范围实证,此文证实了“有意义的他者”在大学生当中存在性的假设,并初步分析了其主要来源和发现了其造成影响的路径和影响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证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意义的他者”并非只会带来积极作用,比如某些同学把职业网游选手作为“有意义的他者”,为了膜拜和学习网游技术,而废寝忘食地“钻研”、荒废了学业……此外,“有意义的他者”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否普遍存在?我们能否对“有意义的他者”的效果进行控制,以放大其积极影响,削弱其消极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关于当代大学生与“有意义的他者”的研究,这篇论文仅仅只是临门一脚,余下还有很多的疑问和未知。

参考文献:

[1] Archie O. Haller, Edward L. Fink, & Joseph Woelfel. Construction, Validation, and Reliability Tests of Questionnaire Instruments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Others' and Measure Their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s for High School Youth,1968.

[2] George Herbert Mead. Mind, Self and Socie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4.

[3] Harry Stack Sullivan,http:///wiki/Harry_Stack_ Sullivan.Date accessed: 25 October 2016.

[4] Lackovic-Grgin & Dekovic. The contribution of significant others to adolescents’ self-esteem, Adolescence, 1990.

[5] (美)埃里克・埃里克森.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9

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4、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弥尔顿

6、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11、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革拉特珂夫

12、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13、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14、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15、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16、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1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9、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0、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但是从不纠缠不休。——比切

21、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22、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23、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24、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25、书是良药,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6、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7、有创见的书籍传布在黑暗的时代里,犹如一些太阳光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凭借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书本是将圣贤豪杰的心照射到我们心里的忠实的镜子。——吉本

28、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29、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爱迪生

30、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32、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33、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34、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3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6、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37、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38、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39、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40、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4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2、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本才行。——巴比达

4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44、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45、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4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7、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4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49、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50、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51、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52、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53、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

5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55、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56、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爱迪生

57、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58、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59、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篇10

关键词 初中学生 早恋 教育疏导

学生早恋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体质增强,生理、心理趋于早熟,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性的心理萌发提前,会较早地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等情感;二是受爱情题材的影视、书刊影响,导致青少年盲目模仿,追赶时髦,过早去体验恋爱感觉,滋生早恋现象。对初中早恋的学生,可采取如下办法进行教育疏导。

一、正确对待,谨慎从事

学生早恋会有种种表现迹象:上课不专心,爱把目光投向心仪的对方;变得喜欢打扮,在服装、发式上大做文章;不愿意参加班集体活动,容易跑单;喜欢看言情小说,试图从中效仿恋爱方法;通过手机频发短信,传递约会信息;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教师一旦发现苗头,切不可大惊小怪,这是学生成长发育的正常表现,更不能作为“新闻”到处传播。如果处理不当,闹得沸沸扬扬,会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承受更大社会压力,反而会弄假成真。这时教师应了解情况,分析是恋爱,还是单相思。如果确定是坠入情网,就从真诚出发,以尊重为前提,用亲近、理解的态度与学生分别进行耐心交谈,以年长的朋友身份去分析诱导,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帮助是真诚的,切不可硬性命令,“棒打鸳鸯”鲁莽行事,容易导致学生双双出走。

二、巧妙疏导,妥善教育

教师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要巧妙地进行疏导。要向学生讲清青少年时期这种情感的萌发是纯洁的,是心智发展的正常阶段。但是由于生理、心理还不成熟,社会职业还未确定。过早地恋爱,因为没有坚实的感情基础和经验基础,所以不应该也不可能处理好选择终身伴侣这个严肃的人生课题,一旦生活中有各种矛盾冲击,这种关系很容易解体。要把“爱”深埋在心底,“青果”并不甜蜜。如果男女同学整天沉湎于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而荒废了学业,是不理智更不理性的做法,将会得不偿失、遗憾终身。教师还可以把英雄、模范人物如何追求真理,确立正确爱情观、婚姻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也可以抄写伟人、名人的格言、警句来鞭策学生、激励学生。使早恋的学生重新认识到学业的重要性、并产生内在动力,用理智调解情感、用毅力克服注意力分散,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争取家长,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