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美文欣赏十篇

时间:2023-04-06 18:27:30

伤感美文欣赏

伤感美文欣赏篇1

【关键词】美术欣赏美术心理学作用

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就中职学生而言,加强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方面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提升自身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美术学习的效率,对美术欣赏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职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是以欣赏为切入点的,要理解作者所要倾诉的想法,才能跟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最终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品本身。通常,作者都是在瞬间灵感的启发下,创作完成的作品,作品也是一种对作者主观情绪上的表达,但在学习鉴赏作品时,学生通常会更加注重作品外观色彩上的罗列和美术技巧上的运用,从而忽视了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心理。而将美术心理学运用到欣赏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创作环境,也能使学生和作者更加容易达成思想创作上的共识。2、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社会因素。美术作品通常并不单是作者抽象思维、凭空创作的产物,也通常是作者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结合自身的精力、感受而创作出来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广泛的应用美术心理学,掌握了解作者的心理因素和审美方式,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3、帮助学生在美术欣赏时与心理感受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是美术欣赏课程的主要目的。美术欣赏是一场审美活动,是欣赏者利用自身学识和审美能力,对作品进行理解、领悟、鉴赏并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欣赏者与作品要物我两忘[1],将自己融入作品中,更要求欣赏者从自身心理角度出发,学会欣赏美,理解美。当然作者和欣赏者在创作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灵感也是随机并不确定的,两者也必定会存在差异,所以在要求欣赏者鉴赏作品时,既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又要学生自己不断努力,也要注重学生的自身感受,才可以真正理解作者在作品上关于情感的表达。

二、美术心理学在中职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1、体会作者心理,了解作品中心情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要懂得并合理运用自己所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努力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识。例如:在学习毕加索《格尔尼卡》的过程中,通过画面中狂躁的公牛,受伤挣扎的马,忽明忽灭的路灯,痛哭流泪的妇人,手持短剑的士兵等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战争的憎恶,和对法西斯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斥。纷杂、琐碎的画面和灰暗、晦涩的颜色基调会给学生在理解作品上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在此时适时讲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状况,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当时作者的悲伤、痛苦、绝望等一系列情感[2],更好的欣赏作品。2、了解社会生活,寻找作品中传递的信息。作者通常喜欢通过美术作品来描绘当时的社会生活,所以学生可以从一幅美术作品中提取出自己想要获得的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越是反映时事的作品,人们越能从中得到有用信息。例如:在鉴赏阎立本的《步辇图》时,通过画面上的环境构成、人物形态等,可以大致感受到当时盛唐的文化融合和社会生活,感受盛唐时的国家威仪和大国风范。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提升自身技艺的同时,也要着重留心观察作品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了解不同作品的社会背景,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动态,真正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3、物我两忘,体会作品的艺术内涵。在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添加美术心理学的内容,要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进而理解作者所要倾诉的想法,提高其自身的美术修养,真正达到物我两忘,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去。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忘记自己的身份,细心品味,留心观察作品,这样就会发现画面中的向日不会再那么抽象。整体画面的暖黄色充满了激情,向日葵是生命永恒的象征。教师在指导学生达到这种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时,也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成功。

伤感美文欣赏篇2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拓宽眼界。

在美术欣赏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利用课余时间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和理解。现行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教学过程,“美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多接触艺术”。事实上,我们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真正的美术作品原作的魅力。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缺憾。教师通过现代化手段提供丰富的素材,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图片、影像资料,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例如:我在上外国风景和静物画赏析课时,课前先把大师的作品拍成了照片,并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其中对凡高的作品做了一个超链接,欣赏时点击了超链接后,就直接连到了网络上,学生就可以通过网页直接了解更多的关于凡高的生平事迹,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了解,更好地解读大师。这是关于在线查阅资料的方法,另一种更常用的方法则是:由于书本上的欣赏内容毕竟有限,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我预先收集更多大师的相关作品,在欣赏完书上的内容后,我只需点下链接,相关其他作品就一一展现出来(如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系列)。通过拓展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高的升华。

2.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想象,升华感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另一位哲学家也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对于孩子,比拥有万贯家产更加重要。”所谓想象力是指在头脑中将各种意象构思出来,并加以具体化。它使我们能超越现实的限制,进入一个无所不能的世界。而多媒体的出现,则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高想象力,使抽象思维具体化。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学科,提升审美。

美术欣赏课要求我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全方面感受作品的美,从而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第一,促进美术与音乐的交融。音乐与美术尽管在审美特点上千差万别,但在主题与意境的追求上却是相似的。若在美术欣赏时能结合音乐的话,对学生进一步感悟美术作品将会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例如在欣赏一些反映穷苦人民悲惨生活或画家悲伤情绪的画时,配上《二泉映月》的哀伤调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凄凉的意境,而在欣赏传统的书法或国画时,配以节奏柔美、充满古韵的古筝等民族乐曲,如《高山流水》或《渔舟唱晚》等,可以更多体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美妙意境。西方绘画配以钢琴曲或轻音乐,更能充分展现其色彩斑澜的审美意象。而欣赏凡高的作品最好配上充满热情、活力,富有动感的交响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凡高令人目眩的色彩和火焰般燃烧的激情。在美术课件的制作中,音乐的运用可以起到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联想空间、深化主题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可以起到烘托主题、启迪思想、增加欣赏深度的作用。

第二,促进美术与文学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相结合,西方美术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更是息脉相通。如在欣赏中国书画的意境造型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欣赏潘天寿的《红蜻蜓》、徐谓的《黄甲图》、朱奇的《荷花水鸟》等作品,一边配乐诵读杨万里的《小池》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更能让学生体悟中国画的意象之美和诗书画相结合的悠远意境。

伤感美文欣赏篇3

关键词:境界说;诗词欣赏;心理特点

“境界说”不仅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也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评价我国古典诗词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境界”的有无。在鉴赏诗词中,要想知道简短的文字背后所传达的丰富内涵,领略诗词在文意之外的优美意境,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心理,透过诗词中的表象去把握其内在的意境。审美感知是审美心理活动的起点,通过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去把握去感悟诗词中的内在感情,审美理解则是审美心理活动的最高境界。这四大心理要素不管在文艺创作还是作品欣赏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篇文章,以辛弃疾与纳兰性德两位词人的作品为代表,结合境界说诸要素,来看诗词欣赏的心理特点。

(一)伤心人别有怀抱――辛弃疾

《人间词话》有云:“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①

我们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闲珊处。

这首词的意境极为优美。欣赏这篇词作,读者要充分调动审美心理活动。

首先,感知是我们欣赏这篇词作的的起点,它在读者对审美对象直接、形象、具体的感受中进行,词中的一切信息都要由审美感知进行加工和处理。透过稼轩形象生动的描述,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浓郁的宋代民俗风情画卷。正值节庆的京城,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仿佛置身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临安城在元宵节时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以及身处在在这热闹欢乐的元宵之夜中的人物。

其次,再造想象在我们的审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审美想象,主体和审美对象能够融为一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闲珊处。”最后的意外之笔把隐藏在画面里的主人公突然浮现出来,我们发挥想象,作者在熙攘的人潮中寻觅、失望之后,蓦然回首,周围所有的喧闹都失去了光彩,她是这个繁华热闹的夜里那道独特的风景线。简短的几句,烘染出一个美妙的意境。词的字面意象很简单,在我们的感知和想象的作用下,形成的意象却要丰富的多,这首词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原因就在于此。

再次,情感是诗词欣赏活动的动力所在,只进行理性思考的人,对于诗词很难获得正确的审美评价。用富有情感的心灵去感受,才能真正把握诗词的美学价值。这篇词作中,作者在熙攘的人潮中寻寻觅觅,我们跟随他一同经历着张望、失望、心灰意冷,蓦然回首,灯火黯淡处的她,不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牵挂的那个。读到这,我们可以强烈的感觉到前面所呈现的种种欢乐热闹气象,都是为反衬后者的冷清、孤寂、独往独来做层层的铺垫,以突出其与众不同的性格。

最后,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层次。我们在阅读诗词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理解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历史常识,才能进入比较深的审美理解层次。辛弃疾一生,尽管备受朝廷冷落,但他仍然坚持抗战主张,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洁情怀。“近代梁启超评此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管词选》),意思是这首诗是在怜惜自己的幽洁和孤独,这个伤心的人,也就是辛弃疾,他要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思想感情。”② “那人“的形象便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与当时的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了解到辛弃疾的生平以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便会对这篇词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赤子之心――纳兰印象

《人间词话》有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③纳兰性德是对这句话再好不过的诠释。纳兰骨子里刻着的至诚至真,言辞里渗透着的凄婉之情无不印证着王国维所讲的赤子之心。这种赤子情怀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纳兰性德在其《浣溪沙》中,用朴素自然的话语深切的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欣赏这篇词作,我们的审美情感活动是随着对客体对象的感知而展开的。她是他曾经共同生活过三年的女子,彼此知趣相投,透过纳兰形象的语言描述,我们可以强烈的感觉到在其妻卢氏去世后的八年时光里,他没有一刻不在思念着她。全篇都在描写,在抒发对亡妻的无限爱怜和思念。

想象是诗词欣赏的催化剂,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帮助我们在诗词欣赏中获得更多的美的感受。通过想象,使虚实二境相互包容,渗透转化,实现虚实相生的优美意境。“被酒莫惊春睡醒,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清空如话,却淡而深长。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在心里构建一个具体的形象。眼前浮现出的画面中,他们像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那样,闲暇时分,如知己一般,相对而坐,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以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了衣裳,留得一衣茶香。我们正是根据纳兰提供的语言描述,唤起与此相关的表象,进而创造出新的形象,使画面活在眼前,使意蕴酿于心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古典诗词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所在。“情感”既联系作者又联系读者,古典诗词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其情感美的光辉。人情人性是这篇名作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中,词作中他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平淡琐事中的美好,没有豪言壮语的英雄式呐喊,没有山盟海誓的眷眷深情,只是用最平常的话语,最简单的辞藻,说了出来。是最真实,最真切的表白。但当回首曾经,当时也只当是平平常常的小事,谁料想,而今却是最幸福的事了。

最后,调动审美理解,使我们的审美心理达到高潮。所谓“诗乃心声”,只有了解纳兰的人生境遇和他落寞多情的性格,我们才能更深入透视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他更多的是关注本我,自身思考的情之苦,体现到这篇词中便是一份雍容华贵的忧伤,给我们传递的不仅是对亡妻的深切思念,更多的是他的每一丝苦闷,每一份无助。他赤子之心的凄苦哀婉,他多愁善感的气质,愁郁苦闷的内心,让我们心生怜惜、感动不已。如果不去挖掘纳兰的性格及其为人,就会把对作品的赏析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不能从深层次揭示其意境,缺乏对这篇词作的总体感知和把握。

欣赏辛弃疾与纳兰性德的名作,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们在词中所创造的那种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既不同于生活现实,又可感可信的艺术境界。诗词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性的文学活动,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能动的二度创作。要体会诗词中的意境,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审美心理活动,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美的熏陶,从而充分领略古典诗词中悠远的意境之美。(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注释:

① 彭玉平编著.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3.第69页

② 辛更儒《辛弃疾词选》,中华书局,2009.第34页

③ 彭玉平编著.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3.第24页

参考文献:

伤感美文欣赏篇4

一、情感铺垫,适时切入

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比如,对民族风情有所了解的学生,就容易理解《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曲目;熟悉劳动情景的学生,对《连连夯》所描绘的劳动场面就更容易接受。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程度,选择适当的切入点进行情感点拨。比如,在欣赏《我的祖国》前,高年级的学生,肯定对祖国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作品的背景资料,想一想祖国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也可以找一找歌颂祖国的诗篇读一读,课上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等,让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有一个前期的情感铺垫,为作品的欣赏产生一定的激励与触动作用。

二、感染熏陶,以情带情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与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可以借助自身的体态、语言、演唱、演奏等方式去感染学生的情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如,在欣赏《天鹅湖》时,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出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地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学生被我的独白所感染,在良好的聆听气氛中,渐渐地进入了优美伤感的音乐意境,达到了良好的欣赏效果。

三、运用媒体,视听结合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欣赏教学,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直观感觉,以此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多元化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音乐。

伤感美文欣赏篇5

陶冶情感 音乐欣赏 欣赏意境

近些年来,音乐课程作为基础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现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们新修定的“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在基础音乐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还要在培养学生在认清对音乐欣赏能力上下更多的功夫。

如果学生本身就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的话,音乐的美感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的自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更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的教师,想要全面的去完成音乐教学的种种任务,不能不重视起来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因人而异

众所周知,音乐欣赏前提必备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一般来讲,文化素质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欣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比如类似的事情,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他们都能很轻松地从音乐中探究出许多人生的哲理想。所以要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音乐基础较差的人,不仅要掌握欣赏音乐的手段、步骤、方法,还特别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对于这些人,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例如: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乐曲所表现的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满载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渔夫架舟归来,两岸垂柳轻拂,渔歌互答,若远若近,此起彼伏的动人美景。这愉快的歌声、迷人的景象,使学生有种未听曲调先有情的感受。这时候再仔细欣赏古筝多种技巧演奏出的《渔舟唱晚》,同学们就有身临其境之感,很容易体会到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画面,并得到美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古代教育家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作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更有效的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经过初听的简单体验后,教师随即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这个时候我们适当的时候要设置一些问题并进行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灵活和自我领悟能力。当然有必要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自由组织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人数一般以3~6人为宜,自由组合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间彼此特长和爱好的互补性,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如学生有善于写作的,有善于实验的,有知识较广博的,有对事物特别好奇的等等,应将多种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小组中选定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一名同学为组长,负责课题工作的分工和协调,写作能力较强的一名同学做课题的记录和各类报告。在课题确定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然后分组活动,分工到人,同时经常进行群体学习,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让学生最终在群策群力研究中得出结果,不仅会对他们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还能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相关音乐的文化知识。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有所认识。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的艺术,实际上是情感的感染力。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人音乐,则必须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各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

例如,让一位同学介绍一首他认为最喜欢好听的音乐,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从中获得表现音乐的极好机会,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到深处想歌之,歌到深处想舞之。手舞足蹈,自由欢歌起舞,即兴创作、编词、编曲、编动作、创编画,尽展其能,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发挥。还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讨论、演讲、表演、创编等不同形式,各抒己见,各展所能。

三、要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多方位创造音乐欣赏意境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美的语言在审美活动中,更加烘托出美的基质,因为美的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可以联系起他们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向往的艺术境界。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老师首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生动准确简练组织语言、运用语言。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们可用朗诵的语调,平静、委婉地描绘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让学生置身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带来的美感。又如,欣赏圣桑的《天鹅》,也可以感情为线切入和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在良好的聆听气氛中,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美的语言是诗的语言。做为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中应具有诗人的审美气质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带情,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总之,音乐欣赏课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以师生共创教学情景。学生“参与――体验――探究――创造”的新教学模式中,使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来,让他们展开了创造思维的翅膀,唤醒了沉睡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尝试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探究知识、刨新思维、扩展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伤感美文欣赏篇6

其实幸福不在天涯海角,就在你身边,陪你慢慢变老。——题记每天游离在散文吧,看着每天竞相开放的百花,带来的淡淡清香,我每每都沉醉于其中。静静地欣赏着优美的篇章,感受着他们的心伤。似花似画,似悲似凉。一字一行,一言一语,无不透射出淡淡的忧伤。我就这样嗅着文字的芳香,品着文字带来的甜美忧伤。我心随动,徜徉在他们的世界中,猜测着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才如此的感伤。看着,品着,想着,思着,这不仅仅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幸福。能够感知他人的世界,带去自己的祝福,这就是一种幸福。

文字它可以让我们记住过去,感怀忧伤。也许它是表达我们心境的最好方式。所以在散文吧里飘逸着最多的就是忧伤,浅浅的夏天,淡淡的忧伤。心悠悠,泪潸潸。如同彼岸看花,最多的是牵挂与思念。就如《若,人生再无爱恋》中“盛放在风中的幸福,悄然而碎。”虽然离去,但在何年何月蓦然忆起时,总会有一丝幸福的滋味,也许是苦涩,也许是甜蜜,不论是什么他都曾经真实地存在过,这就是一种幸福。没有永恒的和恒定的幸福。幸福是短暂的,瞬间的,脆弱的,流变的,你不能要求幸福留多久,曾经拥有过,就已经足够了。

幸福没有标准。幸福没有底线。幸福没有止境。德国人席勒说过“幸福是有翅膀的,要把它系牢,难中至难。”拥有幸福是一回事,欣赏幸福和品味幸福又是一回事,保有幸福又是难上加难。“幸福是任何痛苦也不能剥夺的内心快乐。”那是风景,那是意境,那是一种不可言喻的美,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去欣赏,体会。我很欣赏那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美丽的祝愿不就是一种幸福吗?“赠与玫瑰,手留余香”给予他人幸福,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就像那篇《幸福就像一杯蜂蜜水》,淡淡的甜蜜,沁入心肺,流入血液。我们不必为一时忧伤而拒绝幸福的叩门,人的一生能够获得幸福的机遇是不多的,因此他获得幸福的也是极少的。但幸福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我常常对自己说:“心中有阳光,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心中有爱,幸福就无处不在。“像我一样游离在文字中人们,我们除了感伤之外,还要学会品尝幸福的滋味。

其实幸福需要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其实幸福不在天涯海角,就在你身边,陪着你慢慢变老。让快乐赶走忧伤,愿幸福之花,开满散文吧!

伤感美文欣赏篇7

八一建军节主持串词【1】 开幕词;各位家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我们红韵筝坊的学习汇报演出,让我们在音乐的盛典中放飞自己的理想吧。

1。8。1建军节,不禁让我们回想起那段红色的岁月,也让我们想到了那些浴血奋战的英烈,还让我们想起了那首经典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请欣赏2人古筝连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革命的胜利让我们心情激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高高的飘扬映得北京的金山闪闪发光,我们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请欣赏5人古筝演奏{在北京的金山上}。

3。56个民族,56朵花,朵朵花儿灿烂在阳光下,下面请欣赏6级古筝独奏瑶族的舞曲。

4。红红的花儿映照在少年的脸上,少年的心中充满对音乐的渴望,请欣赏小提琴独奏,{花儿与少年]。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宁静空灵的画面,在那空山无鸟的意境中去感受去思考,请欣赏二胡演奏[空山鸟语]。

6。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让这曲[渔洲唱晚]为你带来些思古的情怀,请欣赏4级古筝演奏[渔洲唱晚]。

7。对望紫竹让人无限感伤,淡淡的紫色就好象一件梦的衣裳,朦胧,忧伤。请欣赏3人合奏[紫竹调]。

8。还记得那个背上箩筐采蘑菇的小女孩吗?还记得记忆深处这段熟悉的旋律吗?今天染我们重拾记忆吧!请欣赏小提琴演奏[采蘑菇的小女孩

9。春天的苗儿发了牙,春天的树儿开了花,春天的娃而乐哈哈,请欣赏4级古筝演奏[春苗]。

10。春天的花会开,春天桃花笑,春天的乐曲美妙的歌谣,请欣赏小提琴演奏[新春乐]。

11。新春的乐曲还没听够,嘹亮的赞歌又在响起,让我们用饱满的热情来倾听这首二胡演奏[赞歌]。

12。赞歌声中纺织忙,纺织声中白花香,勤劳的人民纺织的乐曲也让我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快乐,请欣赏3人合奏{纺织忙]。

1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随着节拍我们可以载歌载舞,请欣赏7级古筝独奏[彝族舞曲]。

14。蜿蜒的长城就象一条巨龙盘踞在巍峨的山颠,流传着多少美丽的传说,创造着华夏的灿烂文明,下面就让我们在二胡的乐曲声中欣赏这首[长城谣]。

耳旁还回荡着美妙的长城谣,幸福的舞步忍不住要合上这欢快的节拍,让我们在这首瑶族舞曲中翩翩起舞吧,感谢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时代。请欣赏6级古筝演奏[瑶族舞曲]。

15。历史创造奇迹,劳动也可带来快乐,在下面这首乐曲中,也许你会对劳动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悟道,下面请欣赏4级古筝独奏[挤奶舞曲]。

16。喜欢冬天的腊梅,也爱春天的小草,更爱5月飘来的歌儿,那样的清脆嘹亮,请欣赏小提琴合奏[5月的歌]。

17。长忆西湖,惜日冯兰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请欣赏古筝2级独奏[上楼]。

18。赛马场上好热闹,各自竞技显绝技,互不相让争第一,看看谁要得第一。请欣赏二胡独奏[赛马]。

19。小小竹排江中游,成就一个小英雄,小小竹排江中游,经典的乐曲岸边流,请欣赏4级古筝独奏[小小竹排]。

20。当离别推开窗帘,但回忆睡在胸前要说再见真的很伤感,只有梦依旧香甜,梦中一别伤感无限,下面请欣赏3人古筝合奏一曲[站台风]。

21。一首枫桥夜泊,让我们的灵魂在寂寞中充满了诗意,黑夜也就有了别样的滋味,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那我们就来欣赏二胡独奏[姑苏春晓]。

22。浏阳河转过了几个湾。浏阳河带来了多少感动,浏阳河写下了多少经典下面请欣赏2人古筝合奏[浏阳河]。

23。800里洞庭奇山异水,800里洞庭微波荡漾,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赋予人杰地灵的底蕴,2人古筝演奏的[洞庭新歌]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24。洞庭湖边鱼米多,洒下黄昏多少歌,渔舟#e#唱晚水云寒,再次带来4人古筝合奏[渔舟唱晚]。渔洲唱晚看斜阳,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古曲一首解忧愁,大江东流多少缠绵多少愁,下面请欣赏 5级古筝演奏[浪淘沙]

25。[渔舟唱晚声依旧,洞庭湖边纺织忙,只听机杼声,乐曲声。欢笑声请欣赏4级古筝独奏[纺织忙]。

26。凤阳花鼓打得欢,一打打到心里面,小小松树快快长,10年以后就成材,请欣赏二胡连奏[小花鼓][小松树]。

27。朱自清先生说,春天象小姑娘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给人以朝气给人以力量,,,春天总是给我们一些很神奇的想象,那下面这首乐曲是否也让我们产生了联想,请欣赏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28。8月的金秋果实累累,处处洋溢丰收的喜悦,丰收的歌儿唱起来,丰收的锣鼓打起来,请欣赏6级古筝独奏[丰收锣鼓]。

29。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尘埃已随岁月漂白,多少英雄多少泪多少侠古风流也随岁月烟消云散。。。。请欣赏5级古筝独奏[浪淘沙]。

30。最后在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乐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汇报演出,祝愿大家的生活就象那花儿开得红红火火。。。2人连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结束语;感谢各位家长,来宾的光临,期待下次再见

八一建军节主持串词【2】 音乐响起5秒减弱

主持词

女主持: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男主持:欢迎大家来到《开心-中老年》语音聊天室,参加《军魂颂》八一庆典晚会,愿您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

温馨的夜晚。

女主持:当橄榄绿渲染了你人生的色彩,当军号声吹响了你心中的赞歌,当嘹亮的口号震撼着你沉睡的心灵,当铮铮誓言注定你前行的方向,朋友,你就拥有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名字---军人。

男主持:军人,是大地之子,是和平的保护神,是坚强和力量的化身,是人世间最可爱的人。

女主持:谁说军人是无情的?军人的心中充满着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那爱沉甸甸,军人宁可用青春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男主持:军人的爱藏在心里,埋在绿中,军人的情写在大地,寄在空中,军人的思念啊远在遥遥相望的日月中。

女主持:他们告别了生养他们的爹娘,告别了繁华的都市、清幽的乡村,告别了温柔可爱的他(她)。

男主持: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军队,将青春的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山河,他们心中充满豪情万丈,他们敢和死神较量。虽然军人的生活中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轻歌曼舞,但那荡气回肠的军歌一样可以震天憾地,训练场上的英姿不会让他们寂寞。

女主持:军人不会孤单,虽然为了祖国的安定不能在喧嚣的都市体验繁华,但浩瀚的大海边有海鸥做伴飞翔,茫茫的戈壁滩有流沙相拥同行,绵绵的雪山上,雪莲花骄傲地绽放,寂静的边关上明月深情地注视着你---军人。

男主持:战争年代,军人是一把钢枪,把愤怒的子弹射向敌人的胸膛。建设年代,军人是一块砖,一块瓦,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和平年代,军人是一块盾牌,是幸福的保护神,保卫着和平阻挡着邪恶。

女主持:军人,奉献是你的品格,你把青春无悔地交给了橄榄绿。军人,坚定是你的信念,你把生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今夜,让我们为每一个军人,每一个钢铁战士送上真挚的祝福!

男主持:今夜,让我们为每一个值得自豪的军人,为我们最可爱的人歌唱!

伤感美文欣赏篇8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听;唱;看;想;动;议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33-02

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目的的第一位,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欣赏指明了力向,高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丽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是“别的学科不能代替的”审美教育。我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做了一些努力,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1 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的一切实践活动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核心。音乐欣赏课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学生“晓之以理”,而是“动之以情”,聆听音乐,在精神上进入音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听赏活动,培养学生聚精会神、精诚专一的听赏习惯,使学生真正去感悟、体验每首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和丰富情感。

2 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这种主动操作的方式,也是学生进入音乐意境,体验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音乐主题更要安排学生演唱。因为音乐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把握了主题,也就把握了整个作品的灵魂。其中,组织学生听前唱主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别出主题的再现或变化再现及其发展,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而且,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品的风格、特色和内涵,使欣赏从“悦耳”走向“赏心”的境界。

3 看

在欣赏教学中,不但要听要唱还要看。“看”是音乐欣赏的一种启发诱导

的手段,它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结合起来接受音乐知识或感受、体验音乐作品。我们要向学生提供直观图象。特别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来实现,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联结视觉来感受美。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教学效果和课堂美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建立音乐形象。

当然,音乐欣赏并不直接培养学生视觉上的能力,但可以借助视觉上的优势来启发诱导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情景。

4 想

“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根据音乐主题展开联想、想象和思维。感知与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紧密相联的,只有焕发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才能达到启迪理智、愉悦情感的审美效果,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作品的种类多种多样,有舒畅、欢快的美;有悲伤、沉郁的美;有明亮、轻柔的美……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并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情绪作出判断:然后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平静凝思,在丰富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最后指导学生用语言和行动表现艺术形象。

5 动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节奏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所以,音乐欣赏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使学生不仅用听觉去感受音乐,而且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在教学中,可根据欣赏内容,选择节奏性较强的乐曲,让学生运用简单的节奏律动方式来感受、体验音乐,随着音乐动起来,用形体语言去阐述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6 议

伤感美文欣赏篇9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学;学生鉴赏力;培养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对音乐美及内涵的认识、理解、鉴赏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就要采取演唱、演奏、欣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在主观情感体验上,应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要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音乐功能作为音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人们生理上有意或无意的都会受到音乐的影响,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也有促进作用。音乐所独具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这离不开音乐自身的美。而音乐美是最为独特的,不需要外来修饰的,是以自由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直观的心灵。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独有的形式及手段,努力培养一批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目前,我国现阶段将音乐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康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益于健康的激素,起到调节血量和使精神细胞兴奋的作用,增强免疫力。同时,好的音乐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加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对其身心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为什么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不同的音乐呢?譬如在悲伤的时候喜欢听悲伤音乐,在欢乐地时候喜欢听欢快的音乐,在热恋的时候喜欢浓烈的情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聆听轻柔美妙的轻音乐。原因就在于音乐作品通过美妙的旋律表达各种情感,如悲伤的、欢乐的、愉悦的,愤怒的等。人们通过聆听音乐,达到精神、心灵上的一种共鸣,从其起到对心灵的慰藉和滋养,抒发出一种特定的情怀和感情。这就是为什么音乐能提高大学生情操的原因所在。

再次,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在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音乐带给我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比物理教师那里获得的东西更多”。可见音乐对培养爱因斯坦想象创造力的重要性,音乐在提高大学生思维想象力方面,也应该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三、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开展教学前,针对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特点、具有的音乐水平和鉴赏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再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具体认知和理解特点,进行内容设计和安排。例如在开展古典音乐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有关古典音乐通俗性的教学,适当地对教学理论进行简易化处理,把教学理论同古典音乐欣赏结合起来。在教学教材选择方面,选择艺术价值比较大、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代表性作品。教学内容上应深入浅出,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的通俗作品开始,然后到大型的古典音乐作品,教学难度从易到难,欣赏层次要不断提高。要先感性后理性,先听后欣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古典音乐同其他音乐形式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欣赏能力。

(二)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欣赏音乐包含了音乐旋律、速度、情感及人生体验的欣赏,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在音乐教学中应通过情景构建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和欣赏,通过构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时,首先在欣赏之前通过朗诵诗歌的方式,将音乐的开始、高潮以及尾声部分进行讲解,通过对画面具体的构建,营造出一种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思考、去欣赏。或者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在欣赏音乐之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多媒体生动的画面结合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音乐欣赏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看法、心得与体会的方式,总结欣赏的过程,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影响,认识到自身在欣赏音乐中的不足和优势。通过朗诵诗歌、散文讲解以及多媒体与音乐并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音乐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情绪。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的欣赏具有一种全面的心理体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文化背景

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理解音乐作品内涵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要求。如果连作品都不了解,那么也就谈不上鉴赏了。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欣赏着一面通过声音即对音乐本身的倾听,凭借直觉,对作品产生情感,另一方面,则空间比较广泛,即:通过了解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等等,来产生情感,进而将这种情感带入到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实践证明:通过了解文化背景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作品,对其文化背景做以阐述,或者让学生自主的收集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故事、信息等,加强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提升自我音乐鉴赏能力。

如:在学习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时,笔者讲述了的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这部作品在号召青年走上救亡的道路,展现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因此,它音调高昂、节奏开阔,突出地表现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有志青年“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气势。在学习《孟姜女》时,结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来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在欣赏我国古典乐器编钟、二胡时,以《二泉映月》作者阿炳的遭遇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趁势也欣赏了阿炳的作品,深化了学生对作品内涵的了解。

(四)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是关键

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学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如何激发出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只有从一开始,就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较好的完成音乐鉴赏课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只有在兴趣的催化下,学生的潜能才会被充分发掘出来,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为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鉴赏课特点,采取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鉴赏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似,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经典的作品而言,一开始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流行的、学生听过的、比较熟悉的作品来鉴赏,是非常必要的。

(五)教会学生如何聆听音乐

要想很好的鉴赏音乐,就必须会聆听音乐,如何聆听音乐呢?其一,在生活中,用心去聆听。譬如聆听创作于1925年前后的《春江花月夜》。在聆听其第一段――江楼钟鼓时,有这样一种意境: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于江头尽处的阵阵箫鼓,接着优美如歌的主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春风拂涟漪的秀丽景色呈现在眼前。只有在生活中认真的聆听,仔细静心的聆听,才能有这种感受。如果心存杂样,左顾右盼,是很难走进音乐的中心去感受音乐的意蕴的。其二,要带着问题去聆听。听一段音乐,应带着些问题例如这段音乐是什么体裁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何,音乐的内涵是什么等等去聆听,只有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学会听音乐,从而学会初步的鉴赏音乐。

(六)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能力的综合。其中感知是对音乐音响的总体知觉能力,包括对音响的辨别力、感受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是音乐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的心理过程,是对音乐鉴赏的基本要求。想象,是人类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赋予艺术作品,进而更深刻地解释音乐作品的意蕴。理解,是运用理性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形式、内容及内涵的思考,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受个体教育基础、艺术感悟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感知、感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知识结构、欣赏能力及音乐感知力等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理论知识相当广泛,包括技术理论和史论两大部分。其中技术理论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作曲法、作品分析、配器等。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音乐技术理论是有关音乐本体表现和存在规律的总结,音乐史论则是音乐艺术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发展衍变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它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艺术创作、表演的规律,从而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对学生鉴赏力的提高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聆听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来实现。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情感联系的经验积累,不断地提高其鉴赏能力。

(八)诱发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想象力的产生

升华音乐鉴赏能力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而这一切需要学生有着加强的音乐鉴赏能力,换句话说,诱发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产生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升华结果。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他们的鉴赏能力得到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逐步探索、研究的过程,我们从事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与学生协作、共同发展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鉴赏音乐、分析音乐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春景.培养感受力,提高鉴赏力[J].中国音乐学.2014(06)

[2]王希.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艺术教育,2010(07).

伤感美文欣赏篇10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视听结合

鲜艳色彩、生动图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专心地听,只会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教师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学生就会注重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开阔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就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二、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黄河船夫曲》,学生被其粗犷、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学生会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

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情节故事和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或者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是如何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的呢?可以说,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表达的感情和学生心中潜在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这就是说,音乐中概括性的感情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例如:一曲《十面埋伏》,学生听了以后,就会想到许多战斗场面,想到战场上“军营如林,旌旗蔽空,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壮阔画面,也使学生想到:“两军对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弯声,人马辟易声”等气势磅礴的大战场面。那种抒情性的音乐,常常会使人的想象力无边无际,有时或许悟出某种哲理来。

三、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欣赏音乐是以学生的聆听为主要手段,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声音感觉能力。比如: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音色变化的能力,一般来讲,学生都具有这种能力。 但是,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速度、力度、和声织体、曲式的听辩能力,学生就不一定具备,那就要求学生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对音乐进行 欣赏、感受,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情感是感知美和理解美的第一要素。人的感情的发生和结束是一种时间性的运动过程,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恰恰是表现这种运动过程的最佳方式。以情动人是所有门类艺术的一条共同规律,但与其它艺术相比较,音乐更容易表达感情。它没有文学作品的文字描写,也没有绘画所呈现的具体形象,它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声音形态直接传递感情信息,许多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感受,却可以在音乐中得到体验,因此,音乐欣赏比其它艺术活动更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四、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情感化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承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使学生联系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如:欣赏圣桑的《天鹅》,教师可以感情为线切入和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