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的诗句十篇

时间:2023-04-07 12:42:31

伤感的诗句

伤感的诗句篇1

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伤。

2、自尘世间出现了两情相悦,就注定有的为情累或为情所伤。

3、爱久了,成了一种习惯;痛久了,成了一道刻痕;恨久了,成了一种负担。

4、快乐与忧伤,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依然能感受到的那份真实与感动、虚伪与悲伤。

5、很久,忘了怎么说爱,可心里的悸动,还时刻为爱停留。

6、有过的期待,有过的感动,竟然在泪花竟放时,忘却了美丽的姿态。

7、泪,叭叭嗒嗒直掉下来,每一次落地的音符,点点滴滴最伤情,乱了风吹的声音,碎了桃花朵朵艳,痛了多情柔柔心。

8、天之涯,海之角,可我们的爱为什么却成了天涯海角,你在天涯,我在海角,忆你的美好。

9、梦里无痕几回首、相思有情泪无价。欲相守、难想望,人各天涯愁断肠。

10、一段感情的漂泊注定一生守候,一些回忆的痛苦却永远无法释怀,也许越深的依赖,注定越深的遗憾!

11、伤心的歌谣,一遍一遍地在耳边回绕。

12、等待来时的路,等待归去的人,那些日日落落的期盼,只为心中未了的爱画上圆满的句号。

13、停止对你的思念,停止对你的回忆,()今夜我的手伤让我再次想起你。

14、上天派你灿烂的笑靥走渗入渗出我阴沉的梦境,是为了打破我阴雨中发霉的寂寞!

15、心里的荒凉,要怎样才可以温暖。

16、有谁不为情累,又有谁不为情伤。

17、有时候想念一个人不只是牵挂那么简单,有时候忘记一个人不只是放手那么容易!

18、别再忘记我也别记不清我,你要像我记住你那样记住我。

19、一段文字,一首情歌,灵魂的归宿终是一段空鸣,你给了我一个无法释怀的梦。

伤感的诗句篇2

1、记忆像是倒在掌中的水,无论你是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滴流淌干净。

2、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4、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5、失去你,打不打伞,心都是湿的。

6、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8、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9、没有一种生命的轮回是命中注定的,就像,隔夜的狂欢。

10、曾经试着,用微笑细数你给的伤,()无奈最后,泪却随微笑流出眼眶。

11、渗进泥土的花瓣,就像一份记忆掩掩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2、总有一天我们学会不再忧伤,因为我们已经像蝴蝶一样,完成了既定的相聚。

13、谁是谁忘不掉的路人甲,谁是谁看不见的紫藤紫藤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1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15、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6、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伤感的诗句篇3

二、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四、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五、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六、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七、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崔涂《春夕》

八、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九、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十、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十一、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刘方平《春怨》

十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十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十四、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

十五、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史达祖《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十六、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十七、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十八、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十九、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二十、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二十一、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

二十二、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白居易《春词》

二十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二十四、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二十五、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哀江头》

二十六、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二十七、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吴融《途中见杏花》

二十八、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二十九、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三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三十一、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三十二、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三十三、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三十四、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三十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三十六、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三十七、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三十八、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三十九、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四十、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四十一、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曹植《杂诗六首·其

四十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四十三、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张籍《征妇怨》

四十四、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高适《别董大二首》

四十五、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四十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十七、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四十八、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伤感的诗句篇4

2、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费泪行。

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人。

4、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5、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8、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难过是情狂。

9、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10、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伤感的诗句篇5

初唐诗人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中国古代诗词特别讲究言外之意的意境美。诗词的意境在于由外而内的描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抒发诗人思想,可谓是“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痕。巧者则有情于景,景中情”。

在抒感的认知模式中,中西方存在差异。西方往往把重要的部分放到最前面说,不重要的部分放到后面说,呈现焦点背景的认知模式;中国人遵循事物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因果顺序,更加喜欢欲扬先抑,所以在描写事物时往往有很多铺垫,把最终强调的东西放在末尾,呈现出背景焦点的认知模式。所以将焦点-背景理论应用于古诗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赏析诗歌的义无穷境界。

一、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首诗是以背景焦点背景的方式表达感情的。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又有异乡异客的情感表达,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首句就写出做诗缘由。节日的到来更加会让诗人回忆过去,思念亲人。诗人没有表达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诗人以“独”字开篇,开始就刻画出自己孤单、孤独的形象,又传达出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叠用“异”字,越发强调了自己溢于言表的孤独之感,、悲凉之情。“独”和“异”都是为第二句的“思亲”做铺垫。为何如此悲伤呢?原来是思乡之情造成的。第二句的“异乡孤独”空间感是从“倍”字开始被打破的,它打破了“佳节”的特定时间限制,思乡思亲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而“佳节”只是让这种情感得到集聚、放大、爆发的导火索。“倍”字写出重阳佳节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受,与周围热闹、欢乐的场面做对比,使作客他乡、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使“思亲”这个焦点更加突出。

后两句诗主要采取互换立场的方式,典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描写。诗人想起从前的重阳节,都会和兄弟相聚一起登高、佩戴茱萸、消灾祈福。诗人在这里通过回忆每逢重阳都会与兄弟佩戴茱萸、登高这一具体细节的描写,而今年相聚一起登高的兄弟独独缺少了自己,用这种遗憾的心情来反射自己的思乡思亲心情,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自己从重阳佳节回想到故乡的亲人朋友,同时想到他们也会在“插茱萸”时知道“少一人”,思念自己,从而深刻地说明手足之情,深化了思乡之情。这种联想表面看起来很是平静,其实这种感情更是深沉。自己的孤寂、悲伤不能很好地说明思亲程度,但如果把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建立在自己以前的悲伤上,思亲的激流更是深不见底。

诗人注重时空交替、环境描写、情境联想、对比烘托,把这种异乡异客的孤独感和思亲之情推向了高潮。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典型形象其实就是背景,思乡就是诗人表达的焦点。王维实现了时空的交换,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高深境界。有人曾经说过,自己的悲伤不算是真正的悲伤,为他人的悲伤而悲伤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悲伤。自己兄弟的登高看似和诗人不相关,实则烘托了诗人自己的思亲悲伤。自己的思亲可能只是独角戏,但是如果亲人在重阳节也在同时思念自己,这种情感的互通,使自己的思亲悲伤得到应和,这种悲伤是溢于言表的。诗人在景和情、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的融合,实际上就是由“背景”逐渐走向“焦点”的过程。

二、以清代诗人徐兰的《出居庸关》为例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如果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重阳热闹之景中的思亲之情,那徐兰《出居庸关》则演绎了北方荒漠景象的悲壮之情。徐兰在康熙三十五年随帝征讨漠北噶尔丹,途径居庸关,从居庸关到归化城途中作《出居庸关》。由于有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诗人把边塞时的所见、所听、所感寄托在诗歌中。

首先,这首诗介绍了居庸关的地理位置:靠山临海、古时边境要地。次句描写了随军途中的感受:大风呼呼,天气严峻。戍守边关的城楼上的风更大,都把旌旗吹翻了。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写出了居庸关的雄壮气势。前两句诗对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的表现是非常成功的。它既强调了居庸关地处偏僻,地势严峻,又强调了天气和环境恶劣。诗的前两句写关外的外部环境,作为“背景”,是为后面两句诗中所表现的戍边将士思乡之情做铺垫。

第三句重点刻画了士卒出关时的感情。关内桃花烂漫,春光乍泄,甚是一番生机勃勃之景,而关外却寒风刺骨,雪花飞舞。“马后桃花”与“马前雪”,在这里“桃花”和“雪”表面看是意象的对比,更深的还有颜色的对比、心境的对比。以马喻人,这不仅是关内外景色对照,更是如桃花般温馨的家乡生活和如雪般寒冷的塞外生活的对照。差别性的比较蕴含了将士的思乡情感。这是为后面的“回头”做铺垫。这种强烈的反差,怎能不让出关的士卒回头看看自己曾生活的美丽的家园呢?这首诗的精妙在于“回头”,语义双关,一方面是思念家乡,另一方面也在回忆曾在家乡的自己,回首人生。诗人通过对主观感受和客观意象的精心组合,让这首诗带有强烈的画面感和空间感,不仅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情感,而且暗含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在读者中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运用对比、双关的手法,对事物进行细致描写,都是为了突出思乡这一焦点的。其中,诗人注重士卒心理活动的描写。诗人把士卒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士卒随着环境的改变也有着相应的变化。在保卫家园,建立功业时,士卒一往无前,“争”做勇士,豪情万丈;可是在面临即将出关时,想到远离亲人和故土,不免“回”首看看生养自己的地方,充满留恋。这首诗描绘了士卒保卫家国的豪情与思念故乡的柔情,这对矛盾情感和谐统一,使士卒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伤感的诗句篇6

关键词:送别诗 情感 类别

由于古时候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要吟诗话别以表达情感,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时至今日,送别诗仍是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类题材。而部分学生,对于送别诗情感的把握,往往停留于感性层面,只能抓住“伤感”“依依不舍”等常见的送别时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细腻而复杂的,送别时的情感更如此,我们不可将其简单化。本文对送别诗歌情感内容作一个较为具体的概括分类,以便于学生能全面地掌握送别诗的情感类型。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其中,“凄凄”一词形象地点出了送别时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一词描绘的萧瑟、黯淡之秋景更增添了送别时的伤感;“看”,本来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是送别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情感。

2.体贴入微的宽慰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在“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一剂良药。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三四句是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坦陈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别诗往往借送别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自己将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5.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其中第三句,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 诗人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6.表明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李白《赠汪伦》一诗的三四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是如此之深,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第四句用“不及”一词,将水与情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7.积极奋发的勉励

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运用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的典故,诗人以此激励友人,希望他名扬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一勉励,使全诗充满了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

8.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的最后两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诗人用笛声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昏暗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 “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将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充分地表达出来。

伤感的诗句篇7

一、挖背景――知人论世

诗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突破,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风格流派、思想主张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砝斫馐歌。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有的诗歌在试题或课本上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名家名篇则不再加以注解,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如读到杜甫的《登岳阳楼》,了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作此诗时处境艰难,凄苦不堪但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了解了以上信息,就不难读出这首诗抒发了对自己悲苦晚境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抓情语――确定情感类别

古人说“诗言志”,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诗歌中有些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绘氛围的关键词,如“孤”、“独”、“悲”、“愁”、“伤”、“泪”、“凉”、“寒”,或者直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这些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如能捕捉到这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词句,便找到了打开该诗词的钥匙。抓住了这些词句,也就把握了诗歌情感的大体方向,如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伤离别”和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中的“徘徊”、“独伤心”就是理解整首诗词的关键,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尾句中一个“涕泗流”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登上岳阳楼为何而“涕泗流”?联系全诗内容方知,杜甫是感叹自己穷困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三、抓叙述语――体悟诗情

叙述语就是诗中叙述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具体情境的词句。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叙述描写。但是,即使再短小的篇章,也不能忽视其中的情形叙述。抓住了叙述语就了解了写作的具体情境,就能设身处地地把握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杜甫是在什么情形下登上岳阳楼的?具体情境的句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和叙述作者当时处境的句子“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就是叙述语。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饱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而诗人当时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加上亲朋好友音信全无,更显其孤苦无依。

四、抓景语――深入体会

古人写作诗词,尤其是抒情诗,往往借景抒情,借助一些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找出写景的词句,可以找出其中的意象。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含有特定情思,所以可以联系意象固有的情思打开解读全诗情感的思路。如李清照《一剪梅》中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其中“锦书”、“雁”、“月”、“西楼”等意象均含有相思之意,由此可以读出李清照对丈夫刻骨的相思之情。因此需要给学生整理归纳“常用意象一览表”。

伤感的诗句篇8

笔者认为对“乐景”的辨析是正确理解“以乐景写哀”的关键。

有人说“所谓乐景,指容易使一般人赏心悦目的景物,如和风丽日,啼莺舞蝶等”。不少读者欣赏诗词时,在了解全诗感情基调是“哀”之后,一看到诗句中有“月”“花”“红”“青山”“芳草”等“赏心悦目”的美好景物就以为是“以乐景写哀”的写法了,这是对什么是“乐景”没有正确的理解的缘故。

我觉得“乐景”不仅仅是可乐之“景”,而且是作者“乐”情的流露。

一是从景与情的关系来看,有乐“景”必有乐“情”

因为景与情是不可分离的,景中有情。王夫之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唐诗评选》中评岑参的《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一诗中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王夫之将情景化二为一,非常强调情与景的内在结合。近人王国维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看来,乐“景”中必含有乐“情”。如果只是客观的一般人都感觉到的“乐景”,而作者主观心理上并不“乐”,那么即使是读者眼里心上的乐景,也算不上是“以乐景写哀”中的“乐景”。

对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有人这样分析:“可以想象,鲜花绽放,小鸟欢唱,这是多么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是您看,绽放的鲜花泪聚眼角,小鸟也只是惊啼,这就突出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的深切,而读者也不得不为之动容。诗歌运用简练的文笔,采用以乐写哀的手法起到倍增其哀的效果,让读者的心灵在短时间内受到巨大撞击。”这两句有两种通行的解释,一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伤心;一是拟人手法,以花鸟拟人,感时伤事,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不过前者是触景生情后者是移情于物,并非“以乐景写哀”。杜甫的《登楼》诗中有“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诗鉴赏辞典》里这样分析:“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这里也不过用一个“花”字,虽然花是美的景物,一般给人带来,但在诗人这里却并没有,诗人的感情并非完全受制于外界的景物,在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中,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人永远是处在主动地位的,“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会使景物为我所用,诗人表现的是自我感受,是在情绪的控制下目光与景物相触瞬间的心灵感受,在心绪烦闷悲愁时,会觉得满目春光都是恼人的,一看到花就伤心了,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去欣赏花的美,没有产生享受美的心理过程。这是触景生情,并非“以乐景写哀”。

谢灵运《登池上楼》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被贬谪到离京城很远的海滨,心里充满苦恼和忧愁,甚至病倒,冬天闭户独居,不知春天来临,直到有一天,久病初起,打开窗子,突然看到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色,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喜悦。“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色跳入了诗人的眼帘,他惊愕了,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喜悦。特别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一写初春景色的名句中的“生”字“变”字,让人感到作者心里强烈的喜悦之情。那池塘边已无声无息地钻出了满地的绿色小草,园内,迎风飘舞的柳枝上,有各种小鸟在欢快婉转地啼叫着。这乐“景”中含有诗人的快乐着的“情”。但诗人的喜悦很快又被内心的哀伤所替代,“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诗人目睹春光春色,联想起“采蘩祁祁”和“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不由得倍感离家飘零不得归的凄苦和哀伤。“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这两句更加突出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怆痛。这就是“以乐景写哀”中的“乐景”。

二是从情与情的关系来看,有“乐”情才能“倍增其哀”

要取得“一倍增其哀”的表达效果,“乐景”就必定要有“乐”情。因为增加一倍的是诗人之哀“情”,而不是“景”,这“景”虽然读者觉得是可“乐”的客观存在,但是作为抒情对象的诗人如果不觉得“乐”,怎么能说是“一倍增其哀”的“乐景”呢。哀景哀情和乐景乐情中抒情对象的感情没有变化是不增不减的,乐景哀情中抒情对象的感情是由乐到哀的变化,眼前景物带来的快乐却无法抹去内心的哀伤,怎能不让人更加哀伤呢?王夫之说:“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而已矣。天物何其定哉!当吾之悲,有迎吾以悲者;当吾之愉,有迎吾以愉者焉;浅人以其褊衷而捷于相取也。当吾之悲,有未尝不可愉着焉;当吾之愉,有未尝不可悲者焉;目营于一方者之所不见也。”“故吾以知不穷于情者之言矣:其悲也,不失物之可愉者焉,虽然,不失悲也;其愉也,不失物之可悲者焉,虽然,不失愉也。”这里的“不失物之可愉者焉”,说的是外在景物带来的内心的愉悦之情。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鉴赏辞典》里这样分析“是以乐景写哀。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诗中只不过说“花”“红”,不能说一说到“花”字,就认为是快乐的,这不过是客观景物,却说是“乐景”,似乎太过牵强了,且这句只不过采用拟人的手法,“红”字前面用了“寂寞”来修饰,从移情于物的手法来说,不可能有“乐”情,所以这并非“乐景”。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六句写“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作者在字里行间和所写的画面中流露出的愉悦心情是明显的,但是由于这是作者将要离开美丽的家乡京城到宣城去任太守,心情是苦闷郁郁而哀伤的,所以这六句蕴含着愉快心情的景物描写,就是以乐景写哀中的“乐景”。

所以是不是“乐景”,首先要看诗人在所写景物中有没有“乐”情,即使是客观上是可乐的景物,如果没有“乐”情,也不能说是“乐景”。“乐景”应该是使诗人感到快乐并且已经从心里快乐着的自然景物,但必须是以哀情为底色的,是被哀情笼罩下的乐景,这样的“乐景”才是“以乐景写哀”中的“乐景”。

理解“以乐景写哀”,还要注意“乐”之“景”不仅指自然景物,还有壮美的景象。壮美景象的特点是巨大雄阔,壮美感给人的不是一般的愉快,而是比较强烈的愉快,是一种兴奋,是一种惊喜。这种壮美的景象和作者的哀情基调联系起来就成了“以乐景写哀”中的“乐景”。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写景的千古名句,写出一种壮阔的景象,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诗人看到眼前辽阔壮大的夜景,必会壮怀激烈,从内心里产生雄壮昂扬的喜悦之情,浦起龙说“开襟旷远”就是这个意思。刘开扬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确实面对这样壮美的景象,诗人这是喜悦的。但从前后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漂泊途中,写外界环境的壮阔,是显出自己的孤独无助,天地虽大,却无自己的安身之处,景色越辽阔壮丽,就越反衬出诗人孤寂悲愤的心境,这里是“以乐景写哀”。

伤感的诗句篇9

人生有情泪沾臆。(唐•杜甫《哀江头》)

人是有感情的,想到那些伤心的往事,忍不住就泪湿胸襟。这句诗常用来形容有情人为那些伤感旧事而悲痛万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在世,总是一代又一代的绵延相传,永无止尽;那江上的明月却是年复一年,恒久不变。这两句诗说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就如同江中明月的千古不变样。由此可见,生命的意义真是严肃而可敬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

人生得意的时候,就该尽情地享受;可不要辜负了美酒,拿着酒杯与明月相对。这是诗人奉劝世人在得意的时候不妨放松自己,要把握难得的机会,及时享受欢乐,不要使生命白白流逝。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人世间屡经兴亡变化,河山仍然依旧。这两句诗的意味与罗贯中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十分相似。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青山依旧,人世浮沉,徒增不堪回首的感叹。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宋•欧阳修《玉楼春》)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多少人为情所苦,为情发痴,然而,片片情愁其实是与身外的风月毫不相干的。这句是欧阳修写情的千古名句,它把古今多少男女为情愁苦、为情痴迷的心事一语道尽,难怪会成为不朽的名句。

人生失意无南北。(宋•王安石《明妃曲》)

作者有感于王昭君的可怜身世,不禁叹息人生有着太多不如意的事。而这些不幸是不论南北到处都有的。这句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感伤。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民国•王国维《采桑子》)

伤感的诗句篇10

关键词:李白;送友人;古诗词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旷古绝今的伟大诗人李白的这首《送友人》,据说在唐人五言送别律诗中堪称空前绝后、独领。诗人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他和友人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这首感人肺腑、情真意切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经典、精致之作,是在我们南阳有感而发、一挥而就的。诗人与友人结伴尽兴游玩之后,便要依依惜别,策马辞行了。友人姓甚名谁已于史无据,但其与太白友谊的真情实感却是情意绵绵、动人心弦的。诗中所描绘的南阳名城地理轮廓也是极为符合的。那么,在此就让我们随着太白的诗思来漫游驰骋一下,对其中的真意作一个简单的艺术赏析吧。

第一、二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是说送别友人之处――古宛名城南阳。诗人与挚友走出东郭城门之外,因不忍就此离别,便并肩缓辔,行了一程又一程。诗人极目远眺,只见城北横亘着青翠的紫峰、独山山峦,城东闪耀着澄澈见底的白水清流自北往南环绕城墙一路向西默然而去。开头这两句诗对仗极工。“青――白”“山――水”“横――绕”“北――东”“郭――城”。字字成对,天衣无缝。色彩间杂、远景近物、方位准确、动静有序。起笔不凡、气势恢弘。两句既有汉赋起首处的精致、豪放韵味,又具晋诗牧歌般的田园、质朴风骨。诗笔率有古意、令人神往,又可谓诗中有画,画出一幅秋高气爽、景致分明的辽阔、清新、壮美、秀丽图景。

第三、四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与朋友就要在此分手,从此便成为天涯孤旅,诗人不禁觉得无限感伤。二人从此一握,或许便成永诀。我的朋友,你不正像那孤独的蓬乱的杂草那样,随风翻转、飘忽不定?不知何时能再相见,远隔万里,独自奔波。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挚友前程的担忧,其情思一往情深地渗透在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挚友处处无家处处家,不知何处是吾家的无限关怀和深切同情。当然,诗人不也正是如此吗?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时难别亦难。落笔比较自然,笔法相对舒缓。此二句并不拘于对仗,两句乍一看时显得突兀,但却给人以言之凿凿、令人信服之感。前句是铺垫,后句乃必然。

第五、六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对仗非常严切,且又写得那么清新婉转、那么顺畅自然。李白有许多送别诗,常用“浮云”“落日”暗示离别之情,以之作喻。写尽了人世间的“失意游子”“伤情离人”,堪称挽唱、绝响。同时,诗人又十分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为比喻来表明心迹、吐露心声。晴空历历、白云悠悠、千载飘浮、独来独往,象征友人孑然一身、形影相吊、飘忽东西、不由自主。远望天边夕阳慢慢西沉,似有不忍遽然落山之意。隐喻诗人对朋友的怅然离别,内心也充满了无限惆怅之情。也或许,在诗人的心目中,夕阳要比离人幸运得多,因为夕阳有西落但还有东升,而离人呢,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死别已吞声,生离更伤情。

第七、八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两句诗和三、四两句诗相比,都不拘泥于对仗,而注重于内心真情实感的抒发,显得情真意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友人离去的挥手之间,有多少深情厚谊尽在不言中。友人回回首,向诗人挥挥手,诗人也挥挥手,劝友人别再回首了。而恰在此时,却出现了“萧萧班马鸣”。班马,离群之马也。班马嘶鸣暗示不忍离去。两位好友过从甚密,连他们的坐骑都厮磨生情了。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道别、频频致意。二人胯下的马匹也要和他们的主人一样天各一方了,便禁不住引颈长嘶,似也不忍更不愿分离。这两句别有新意,独出心裁。太白化用古典名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深情,可谓鬼斧神工、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