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说说十篇

时间:2023-03-17 16:58:24

立春说说

立春说说篇1

2、用立春的骄阳,照亮前程美好。

3、立春时节,乐哉!2021,立春快乐!

4、年之计在于春,莫让春光蹉跎掉。

5、春阳融化了冰雪溪流,孱流歌唱。

6、春雨浸润了大地生命,百花争艳。

7、春风吹绿了原野山川,生机怏然。

8、春暖花开容颜改,美景唤醒春一片。

9、春风袅娜立春到,五彩缤纷春意闹。

10、立春到,花儿俏,含苞待放竞妖娆。

11、立春到,风景好,莫负春光立志高。

12、立春到了,愿你春风得意,幸福安康!

13、冰雪融化,小草发芽,万里江山如画。

14、春光明媚,春雨绵绵,祝你春播秋满。

15、春回大地,春满人间,祝你春风满面。

16、游玩踏青,春季旅行,心平处处风景。

17、用立春的风雨,请出生活的全新美景。

18、愿你立春时节健康绕,生活幸福乐逍遥!

19、用春雨润润你的胸膛,让你的胸塞满梦想。

20、保持青春添活力,功成名就,必定春风得意。

21、年之计在于春,朋友们,竭尽所能去努力吧。

22、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3、立春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你能积极进取。

24、立春将至,牵挂到,轻轻的走向春天,走向希望。

立春说说篇2

2、春光,照耀的是暖意;春风,吹来的是温馨;春雨,洒下的是吉祥;带来的是精彩;春花,绽放的是前景;春雷,是幸福在回响。立春快乐哟!

3、立春到,花儿俏,含苞待放竞妖娆;立春到,柳絮飘,柳枝吐绿笑弯腰;立春到,风景好,莫负春光立志高。愿你珍惜每一秒,事业有成笑声高!

4、春花灿烂春来早,阳光明媚福星照,又是一年春来到,百花为你笑,一笑祝你工作顺,二笑祝你永不老,三笑祝你身体好。愿你笑口常开心情好。立春快乐!

5、春回大地,春满人间,祝你春风满面;春花秋月,春*满园,祝你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雨绵绵,祝你春播秋满。立春之际,祝你一切春风得意!

立春说说篇3

立春,又称打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节日,是农耕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也是一年的开始,故此,又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那么,立春时节究竟有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民俗呢?

春官说春

早在春秋时期,立春作为一个节气就已出现了,明清两代是立春文化的鼎盛时期。据记载,在周代时就已出现关于立春的记载,当时人们举行“东堂迎春”的仪式。辛亥革命前,中国历法中的春节即为立春节。

保留在传统民俗中的“说春”、“打春牛”、“咬春”、“吃春宴”等习俗,大部分就是农耕民族在立春时节准备耕作时举行的仪式。

“说春” 是一项延续了几千年的独特的民间习俗。它是预告春天来临的活动。说春人有两种:一种是随社火走的春官;一种是独自走街串巷的艺人。尽管他们的身份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宣扬春天,号召人们早点筹备种子、农具,准备耕种。这些说春艺人往往拿着鱼鼓简板(类似于竹板的一种乐器),唱一些宣传节气的曲调:“三月清明把谷雨送,家家门前拣籽种。一籽落地生万籽,来年五谷又丰登……”

人们往往将说春的艺人称之为“春官”。 传说在黄帝时期,设有春、夏、秋、冬四官,分别负责管理春种、夏收等事务,后来春官一职就逐渐在民间延续了下来。今天流传在西北各地社火队伍中的春官即是佐证。也有人考证,隋唐时期设有春官一职,主要负责赞颂、祭祀等事务。

说春这一民俗形式在甘肃省各地都有,但是不同地方的风俗略有差异,称谓也不同。总体上有这样的特点:在人员选择上,说春的春官往往是当地有声望的绅士、读过书的文化人,或者是受人尊重的长者。在说春的时候,他们或者骑驴,或者骑牛,但是都要倒骑(有人说,倒骑的习惯,源自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此外,春官一般都要戴墨镜、穿长袍,以显示其独特的身份。

春官说春的习俗在各地区有各自不同的变化,庆阳有些地方的春官坐轿子,还有些地方的春官坐在扁担上,这就要求春官的扮演者必须有高超的技艺。

随社火走的春官,一般流行在甘肃省的河西地区;独自走街串巷的春官在陇南、天水、庆阳等地较为流行。

唱响春歌

由于春官的一个主要职责是宣传节气和农业知识。因而人们往往对春官相当尊重。春官唱的曲调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二十四节气歌》。这个曲调共有12段,每个月分为一段,正好唱了两个节气;内容基本上都是些春种秋收、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

打春牛:农事的开始

我国民间的诸多民俗都和春天密切相关,它们是从周朝延续下来的活动。今天华人最为隆重的春节,就和上古时代的春祭密切相关。

立春说说篇4

“你在这儿干吗呢?”

“撇苏儿。”

“干嘛哭啊?”

“我瓤。”

“那就去吃点什么。”

“念啃。”

“你爸你妈呢?”

“挑汉儿去了。”

“走,到叔家吃饭去。”

“不,等我爸我妈治了杵儿,买回来吃的,准尖局。”

这小女孩儿讲的什么啊,一嘴的“黑话”?其实,才知道这不是什么黑话,它有一个好听且文雅的名字“春典”,也就是所谓的行话。

一头雾水是“春典”

所谓春典,乃旧时江湖人彼此间相互联系交流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亦称隐语、行话、切口、黑话……在江湖社会中,各种集团或群体往往会通过见面礼节,随身物品的携带、摆放程序,饮食坐卧的规矩,以及厅堂的布置来暗示主客双方各自所要表达的意图。但仅仅这些还不够,最终的交流仍需要通过“春典”这种特殊的语言手段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其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囊括了从身体部位到社会职业,以及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各种元素。可以说,“春典”实际上是江湖人的第二语言系统。

关于“春典”的说法也各异,一说是最早的江湖行话分南北两派,南方江湖行话叫“春”,北方叫“典”。“南春”和“北典”各不相同,所以南北两派之间没法沟通。后来融合南北的行话,将“南春”和“北典”统称为“春典”。还有一说,这个词本是“唇典”,就是嘴上的典故,谐音叫成了“春典”。

春典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姑且不说它的作用,在用词用字方面它就很有道理,而且很有意思。比如说:

帽子叫“顶天儿”,因为全身的部位数头最高,而帽子还在头的上边,距离天最近;

鞋叫“踢土儿”,过去的路多为土路,鞋穿在脚上,当然要踢土;

裤子叫“蹬空子”,穿裤子肯定要两条腿“蹬空”;

袜子叫“熏筒儿”,因为袜子为筒状,又容易出不好的气味,所以叫“熏筒儿”

但不是所有的“春典”都能找到根据,比如从一到十用“春典”说是:溜、月、汪、摘、中、申、行、掌、耐、居。为什么这么叫,实在是不得而知。

今天一些个别的“春典”已经成为社会共同语,为大众所熟知,如“走穴”“穴头”“大腕儿”等。但大部分“春典”,相信你我听到依然是一头雾水。

果儿――女人。尖果――漂亮女人。苍果――老太太。戏果――调戏妇女。抖花子――大姑娘。小铃铛――小姑娘。念嘬果――丑女人。孙儿――应为“孙什”或“孙什码子”,是男人的意思。怎科子――小男孩。尖孙――漂亮男人。苍孙――老头。排琴――兄弟。老戗儿――爸爸。磨头――母亲。子孙窑儿――媳妇。大天儿――丈夫。怀儿怎――孕妇。

行走江湖靠“春典”

在“江湖”中有这样一句话“宁赠一锭金,不教一句春”,由此可见“春典”对艺人的重要性。它作为一种行业保护手段,可以用以表达不便当着观众或其他人讲的话,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事端和麻烦。

相声里的“春典”大部分是曲艺行通用的。以前是撂地演出,也就是当街卖艺,也没个后台,你说句什么观众都能听见,可是总有两句背人的话想说,怎么办呢,就说春典。

说了一段,该收钱了,要嘱咐小徒弟一声,你喊“收钱”?观众也许就溜了,就得说“托杵”,等笸箩过来了,观众面儿上过不去,就得给个三分五分的。再譬如要下雨了,小徒弟那一嚷:“哎哟,要下雨!”给观众提醒了,得,人都走光了。就得说“要摆金了!”要是撂地,就赶快把活往短了使,立刻收钱,要是上面有棚子的场地,就得问伙计一句:“觉摆?嗨摆?”就是问小雨大雨,要是先来小雨,就把活拉长了使,等下大了,谁也走不了啦,慢慢收钱。这也是生存的智慧。

作为艺人之间的交流手段,“春典”也起到了江湖中人互相帮助的作用。

艺人在“走穴”时,遇到困难或者麻烦,不管双方是否认识,只要用行话进行交流,就会立即得到关照。

众所周知的相声大师马三立早年在济南“走穴”,想找个说相声的场子,可都已经被占满了。倒是有个变戏法的场子围着的观众挺多,于是马三立便想“借地”用用。在那位戏法艺人敛完钱后,马三立双手抱拳:“您辛苦,辛苦了!”

戏法艺人也赶紧回礼:“辛苦,辛苦!这位兄弟,有事?”

马三立和戏法艺人都说了“辛苦”二字,这是江湖上的规矩,因为“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嘛!

马三立立即回答了戏法艺人的话:“我们哥儿俩从天津过来,是‘春’的,这几天‘念啃’,您能否‘赏个穴’?”

显然马三立说的是“春典”。

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是说相声的,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您能否把演出的地方让我们用一下?”

戏法艺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来,您二位占我的地儿!”

马三立就这样在济南“借地”演出,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试想,如果他不会“春典”,这变戏法的艺人能把场子借给他吗?“春典”的存在,保护了艺人的行业秘密,维护艺人自身的利益,也可以联络感情,相互交流,疏通江湖义气。

立春说说篇5

推开正月的门,踏上乡村的土地,钻进你耳鼓的,多是农人们挂在嘴边的这句话。

民间有“立春大似年”之说。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也许这二字太过文雅。民间惯称为“打春”,这个“打”字来自民间,极其通俗,富有动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就是比那立春好,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

俗话说“春打六九头”,在24节气中,再没有比打春更让人这么喜气洋洋的了。一句“打春了”,让农历的鼓点更加铿锵有力,节奏更加有板有眼,带来了畅风和煦的亲切随和,带来了草木鱼虫的自然气息,带来了绿草红花的如火如荼。

啥叫“打春”?少时好问。长辈说,就是立春。

“立春,叫打春?春,为啥打它?”乍一听,弄得人心里怪别扭的。

“祖上就是这么叫的,意思要下地干活了!”

仍未解。稍大时,翻阅词典:“旧时,官府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牛从古老耕作历史里走来,是农民的命,怎舍得打呢?于是,用泥土做成个牛代替。打,只是一种象征,而真正要打的,恐怕倒不是牛了。

宋代诗人杨万里《观小儿喜打春牛》:“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缘蓑笠青篛。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看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打春,其实就是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闭上眼睛,你也能想象得到那是一种怎样的热闹的迎春场面!

许是衙门拆了久矣,许是总囿于田间,世代忙活的农民们,并没有像稚童背诵古诗那样记住这“打春”的来历,可却把“要下地干活”,从祖宗那儿一代一代接了下来,又向子孙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打春了!”这是那五千年耕种的基因遗传,更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谋划。蛰伏了一冬,房后的积雪,悄然消融着酷冬,瓦檐上的冰凌“啪啪”地滴醒了门槛。以土地为本的农民们,已触摸到春的暖意,闻到阳光的味道,开始修犁钉耙,擦锹整锄,牵牛扛犁,以这种代代相传的姿式,踏向阔别一冬土地,哼着小调,鞭子一甩,吆喝几声,所有的土地就变得丰满柔润,精神抖擞,田间响起了春的欢歌......难道这不就是打春吗?红红火火地打开了绿色的田野。

立春说说篇6

节水不能再等待,

老公陪他走四方

今年45岁的戴北春是黑龙江省绥棱县人,父亲戴诚是当地有名的水利专家。戴北春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县水务局当了一名测绘员。由于工作需要,她经常参加水质调研,对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感到很忧虑。于是就萌生想做一个全国地下水调研的计划,以引起社会对合理用水和节水的关注。

1998年的一天,戴北春去上班的路上,一场意外的车祸差点儿要了她的命。在医院一躺就是小半年,断骨虽然接上了,却留下胸膜炎、腹膜炎等车祸后遗症,时不时地要去医院做恢复治疗。

鉴于戴北春的身体状况,单位允许她在家休养,只开几百块基本工资。祸不单行,老公刘立慈也成了最早的一批下岗工人。后来听说养殖比较赚钱,先后投进十来万,开了家养殖场,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可戴北春却感觉心里很失落。她和丈夫说自己想去做水质调研的事情,刘立慈稍微迟疑了下,说:“只要不耽误咱们的事儿,你做吧!”

1999年3月,戴北春利用养殖场不忙的时段,坐火车来到黑河,她打算以黑河周边为起点,由北向南开始调研,一来考察水质水位,二来宣传节水。因为离家比较近,这段行程还算顺利。可第二年春天,当戴北春独自走在齐齐哈尔风沙园的边缘,突然有一阵强风吹过,她差点儿被卷入茫茫的大沙漠。戴北春只好趴着,动也不敢动。那一次,她身上带的水、干粮以及衣物全都被风吹走了,整整一天,她水米未进,嘴唇干裂出几道口子,脚上也起了水泡,艰难地走到有人烟的村落,求人家给她老公打电话。

刘立慈坐当晚的火车赶到时,已经半夜了,看着身体柔弱的妻子满身是沙、疲惫不堪的模样,心疼地一把将她抱进怀里,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下来。刘立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老婆,我要陪着你宣传节水,无论天南海北,你到哪儿,我就到哪儿,做你的拐杖和护身符。”

“疯”出一个境界

夫妻携手创办全省首家节水协会

戴北春发现,绥棱县的小广场上每天都会聚集很多人,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于是,她想了个主意,在广场拉起二十多米长的窗帘布,上面贴着各种关于节约用水、如何避免浪费资源的宣传材料。刘立慈专门为她做了个木牌,上面写着:公益事业大家做,用我的爱心拥抱整个世界。

一天下来,戴北春嗓子都喊哑了,回到家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刘立慈心疼得要命,第二天就跑到商店买了个高音嗽叭。不出三个月,全县的人几乎都知道有个“水姑娘”叫戴北春,成天不务正业,在广场和大马路上嚷嚷节水。

虽然丈夫很支持自己的工作,可双方父母亲朋全都反对,认为她疯了,到处丢人现眼。此时,刘立慈主动承担起做双方父母的思想工作:“春儿才不傻呢,她做的事是造福子孙后代,别人谁也不如她。”但刘立慈越为妻子辩解,别人越不认同。直到半年后,同为水利工作者的老父亲戴诚,才第一个默许了夫妻俩的行动,并答应帮他们照顾年幼的女儿。

2003年春天,刘立慈以一万五千块钱的超低价草草卖掉养殖场,和戴北春一起背着行囊出发了。起初,他们手头比较宽余,可以坐火车软座,住相对舒适的旅店,每走到一处都要对当地的水质做一番考察,有时候还带些样本回去。可时间一长才发现,带的那几万块根本不够花,就只好去住最便宜的地下室,火车票也捡着价格低的买。

后来,刘立慈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跟戴北春商量。“老婆,既然你想走遍全国的主要流域,那我们就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先前存的钱肯定不够。不如咱们走几个地方,就停下来住一两个月,你休息调养一下身子,我出去打打短工,挣个路费。”

“住一两个月得花多少钱呀!再说你又要上班又要照顾我,太辛苦。”戴北春不忍地看着老公。“没事,我身体棒着呢。地下室太潮,你住久了要落下病的。咱们就去大城市的郊区住,房租便宜,也好找工作。”

刘立慈复印了几千张节水宣传单,上面写着:“节水不能再等待,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让水造福人类……”他每天一早送戴北春出门,把老婆放在中心广场,或是比较繁华的街区,拉起宣传横幅,支好木牌后才急急忙忙往单位赶。下了班第一件事,就是去接戴北春。

戴北春抱着宣传单走街串巷,专往人多繁华的地段走,见人就发一份,如果对方脚步不是很匆忙,她便会像拉家常一样地跟人家聊上一会,说说节水的好处,浪费的后期作用有多么可怕。可凑热闹的人过来一听,原来就是少用一杯水,甩手就走,还头也不回地骂一句:“有病吧你,大冷天的,就为这?疯子。”

一年到头,除了暴风骤雨的日子,戴北春几乎天天都站在不同的街角发传单,跟人们讲节约用水的事儿。那次在山东,刘立慈给一家洗浴中心当水暖工,戴北春去找他,正巧遇见客人不关水龙头就去更衣室,她直奔过去,跟人吵起来了。洗浴中心老板闻讯赶来,知道是手下员工的老婆,让刘立慈马上带戴北春走,不然就炒掉他。

刘立慈理直气壮地说:“老婆没错,就算那客人再怎么有钱有势,以他浪费水的行为来看,也不值得人尊敬。”说完拉起戴北春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出去。

之后的好些天,戴北春就站在这家洗浴中心对面,向出入的顾客和过往行人介绍节水知识,老板派人威胁她,她却笑着说:“我一个浑身是病的人,哪天死都不知道,还怕你来打吗?”老板气急,抢了她的水壶,把水全倒在地上,愤愤地说:“你不是节水吗?今天就别喝了。”那一刻,戴北春委屈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然而,屈服不是戴北春的性格,她顶着骄阳,从中午两点直到日落,不停地向路人发传单,做讲解,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她就用手比划着,指着字给人家看。终于,那位老板妥协了,他无奈地答应降低水压,随时检查客人是否关阀。

坐在老公单车后座的幸福,

捡破烂走遍中国调研节水

为了更好地宣传节水,戴北春来来回回跑了100多趟筹办了节水协会。

2005年,是戴北春最穷的时候,她四处组织节水志愿者,却没有多少活动经费。刘立慈白天在物业上班,晚上还要去煤厂装运几个小时的煤,回来时比非洲人还黑,他为了不弄脏被褥,经常洗两遍澡再睡觉,可身下的褥子还是变黑了。

戴北春觉得很对不起老公,自己偷偷出去找了份饭馆的工作。正是年底,结婚的多,戴北春发现酒席宴后许多菜都剩下大半,她便招呼着服务员帮忙打包,白酒瓶和饮料瓶主人家不要了,她和老板讲好,下班后拿去卖。一次戴北春正抱着一箱破烂出门时,遇见老同学,就喊他一声,那人不好意思地走过来说:“你缺钱呀!给你一百,把这些扔了吧。”戴北春生气地将钱还给同学,转身就走。

这事被刘立慈知道后,找到老板说:“我老婆有结核,不能上班。”一句话就把戴北春的饭碗砸了。她想辩解:“你已经够累的了,要不我自己一个人去……”话还没说完,就有些泣不成声。老公抱紧她,“什么都别说,我明白。放心吧,就算再苦再累,咱们的节水事业也绝对不会荒废,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眼看每次外出回来,钱包总是迅速瘪下去。刘立慈想出个办法,“老婆,咱们买辆自行车吧。以后你坐车,我骑车,这样可以省下很多钱。”戴北春不同意,她说:“咱俩一起骑。”刘立慈拧不过老婆,从此他的自行车后座成了戴北春专座。从哈尔滨到北京、天津、上海,他们骑着自行车一路南下宣传节水,可谁又知道,他们两个才是最缺水的人。

夫妻俩的自行车上除了行李,还绑着一个塑料桶,那里面通常装的是他们几天的饮水。每次离开城市前,戴北春总要买足馒头和咸菜,他们睡过火车站,住过破窑洞,领教过地道桥下蚊子有多狠,也因为搭顺风车而绕了不少远路。每次看到有人浪费水,戴北春就会上前阻止,并不厌其烦地对人家讲节水知识。钱花完了,就在当地住下来,找份工作,挣够路费后立刻出发,有时实在不行,就靠亲戚朋友接济。

他们沿途经过30多个城市,行程20000多公里,断断续续终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困难的时候连房子都卖了,手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戴北春才依依不舍地回到绥棱县。

这下,人们对戴北春的评价就更差了,说她自己败家还不够,硬拉上老公,好好一个男人,前途都让她给毁了。刘立慈出去工作,碰见熟人话题必定会落在戴北春身上。 “哎!我跟你说,别要她了,换个媳妇吧,你看都瘦成啥样了,这么个折腾法,等老了可怎么办呀!”刘立慈只是憨憨地一笑,“钱挣回来怎么着不是花呀!俺老婆也没干啥坏事。再说了,我现在这么穷,娶个新的连礼钱都给不起,谁肯跟咱?嘿嘿,还是凑合着过吧。”

宣传节水,

没有很多钱却有很多爱

2007年,戴北春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肯定,她作为唯一特邀免费参会的嘉宾,参加了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并被授予一枚胸章“水领域不断追求完美的人”。水协会主席迪斯称赞她是“中国节水女英雄”、“水姑娘”。 迪斯握着戴北春的手说,“你很了不起呀!从这届水大会开始,将新增水业妇女奖,奖励那些在水领域方面作出贡献的杰出女性,希望你在宣传节水方面继续努力。”

天津一所小学校长非常诚恳地邀请戴北春去给小朋友上节水课。

在学生家长的见面会上,有人好奇地发问,“您家里一定很有钱吧!要不怎么可能自费干这种事呀?”戴北春微笑着说:“我家里啥也没有,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一位特别支持我、爱护我的好老公……”

立春说说篇7

2、立春这一天在北方地区的农民基本上家家户户会包饺子吃,象征着吃元宝发大财。也有一些地方吃面条,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3、立春从天文学上来划分,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是希望,春花秋实。立春根据时间早晚来划分,分为早立春和晚立春,早春地上有(如水果),晚春地下有(如红薯)。

4、立春之日不看病

倘若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

5、立春之日不理发

理发则不吉利。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再有,一年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

6、立春之日不能躺着

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7、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

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新年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8、立春之日莫搬迁

立春说说篇8

今年2月4日立春。此时,阳光虽然仍直射着南半球,却在不断地向北移动,北半球的大地在缓慢地离开寒冬而逐渐转暖。

立春虽说是春季的开始。但我国幅员广大,南北纬度差别较大,东西地势高低不同,故不可能在同一个时日进入春季。南方纬度较低,天气转暖较早:北方纬度较高,天气转暖较晚。因此,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立春之初依旧像严冬一样,故保健的重点在于预防风寒之邪的侵袭。古人主张“春捂秋冻”,认为春天要想健身防病,最重要的是注意保暖。此语虽系经验之谈,但是合乎科学道理。

为什么要注重春捂呢?这是由于春天风寒之邪仍然较烈之故。风是春天的主气,一年四季皆有风,尤以春天的风最多。春天阴气渐消,阳气日长,由寒转暖,寒暖交替,忽冷忽热,很容易形成风。在北方,春天更多的是强劲的大风,往往吹干大地,掳走大量的水蒸气,使空气中的湿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人口干舌燥,极易导致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破裂,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而易患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春天气候瞬息变化,昼夜温差较大,且寒潮经常侵袭南下,寒暖变化无常。再说,春天冰雪冻土开始融化时。需要吸收空气中的大量热量,故地面气温回升得极其缓慢,有时气温低得出奇,使人冷得发抖。所谓“春寒料峭”、“春冷透骨寒”,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此时,如不注意春捂,则极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而生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高度注重春捂。即使天气一时较暖,也不可贸然减去衣服。

古人还主张春天穿衣服宜“下厚上薄”,以便防止寒气自下而生。比如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明确指出:“春冻未泮(溶解),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此说颇合乎“春夏养阳”的原则,亦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因而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冬去春来,气温逐渐转暖,人体各项生理功能也会不断活跃起来,性腺亦不例外。春天,人的较为旺盛,频率也会相应地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此,要提醒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注意,必须适度,一定要有所节制。的频率绝不可过高,应根据年龄老少和体质强弱等具体条件来安排。一般来说,凡身体健康者。年轻人每周最好不要超过3次,中年人每周1次左右,老年人每个月1次左右。体质赢弱者频率还应降低一些,

立春说说篇9

凌晨3点42分到5点42分是躲春时间

2022年的立春是在2022年的2月4日凌晨4点42分,通常躲春时间是在立春前后一小时,也就是凌晨3点42分到凌晨5点42分是躲春时间,人们在这两个小时中需要躲春。但是有些地方认为是立春的前后三天,再加上立春这天,为七天的躲春时间。所谓的躲春也就是躲太岁,立春这天是值年太岁更替的日子,因此民间在立春有躲太岁也就是躲春的习俗,目的噎死为了让犯太岁的人,在这一年的运势比较好一些。

犯太岁者需躲春

立春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同时也代表旧一年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天犯太岁的生肖需要进行躲春,避开与太岁相冲,最好自己躲到一个房间,谁也不见,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度过两位太岁的交接时刻,让这段时间进入一个“空”的状态,以此来躲过一切不利的信息和磁场,避过未来一年内的病灾、口舌事非,此即为“躲春”。躲春主要就是让自己平安,身边远离小人,多些贵人,这样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比较顺利一些的。

躲春传说由来

立春说说篇10

恩爱男女终成眷属

今年27岁的罗春艳家住湖北省宜城市夷陵区平湖路。大学毕业后,罗春艳进入一家知名的大型电力公司,做了一名办公室文员,除了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之外,还有非常优厚的福利待遇。

正是这些令人羡慕的条件,外加她超凡脱俗的长相,让她成了众多优秀小伙子竞相追逐的对象。几番挑选之后,她相中了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工作的谭昌新。小伙子长得高大帅气,事业心特别强,每个月的工资加业务提成都在2万元上下,这样的如意郎君叫亲戚朋友同事们羡慕不已。一年后,这对年轻人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丈夫谭昌新在外面跑业务、签保单,当了家庭主妇的罗春艳则每天给丈夫换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时常夸她是一个难得的贤惠妻子。

有一次,罗春艳因为单位有活动,比丈夫回来得还晚。谭昌新面对冷锅冷灶不由冒出一个念头:反正自己收入足够一个家的开销,不如让妻子辞职在家,安安心心做个全职太太。

不久后的一天,罗春艳因为临时加班,晚上很晚才回家,路上被一个鬼鬼祟祟的家伙跟踪,提心吊胆绕了好几条街,见对方依然尾随其后,才甩掉了那家伙……

谭昌新得知这件事后,郑重地对妻子说:“你一个月收入也就3000多元,而且不安全。我天天在外面跑,不可能去接你,干脆你就辞职不上班了吧!” 罗春艳不同意,说:“我当全职太太你养得起吗?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我都花得精光,我可是很能花钱的哟!”谭昌新满脸是笑:“我每个月两万块工资,足够养活你的。”

罗春艳认真地想了想,对丈夫说:“我喜欢工作,一个人呆在家里也没意思,会过得不充实的。”谭昌新见妻子说得有道理,便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为孩子愿当全职太太

第二年,罗春艳生下了儿子,为这个家平添了不少喜气和欢乐。谭昌新的母亲看着可爱的小孙子,笑得合不拢嘴。她对罗春艳说:“带孩子是件大事,反正谭昌新工资高,你们也不缺钱花,你以后就别上班了,安心在家带孩子吧!”罗春艳心里不情愿,可表面上没给婆婆难堪。月子里,她和小保姆一起照顾孩子,产假结束后把孩子交给保姆自己依然上班。

2004年9月的一天,谭昌新的母亲意外发现小保姆竟然用冷水喂孩子,又气又疼之下,就辞退了懒惰的小保姆。看来把孩子全交给保姆不能放心,罗春艳只好请了两天假在家看孩子。谭昌新这时又把辞职做全职太太的事提了出来。虽然罗春艳也在想如何带好孩子,可还是不情愿辞职在家看孩子。她思来想去,竟冒出了一个奇特的念头,便对丈夫说:“做全职太太可以,但我不想靠你养着,等孩子长大些我还要去工作。而且如果现在我辞职,你要当我是请来照看孩子的保姆,按月付给我工资,算是我的劳动所得。”谭昌新见妻子答应辞职,便满心欢喜地说:“好好好,反正都是自家的钱,不过是从左边口袋放到右边口袋而已。我以后每个月给你2500元钱,由你自由支配,这下满意了吧?”

罗春艳见丈夫这么爽快,便又说:“可你以后要是不给,我怎么办呀?”为了表示说话算数,谭昌新立即用电脑打出一份简单的协议,写明:谭昌新自愿承担家庭的全部生活费,并按月向妻子罗春艳支付工资2500元。还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在仔细看了丈夫签字的协议后,罗春艳放心了,第二天就向单位提出了辞职申请。半个月后,她做起真正的全职太太。

专职在家带孩子,刚开始罗春艳还觉得挺好,可时间一长,她就呆不住了,总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

付薪只是一纸空文

一天,罗春艳要给孩子买衣服,便像往常一样伸手找丈夫要钱。谁知,丈夫却说:“我前几天刚给过你500块钱,怎么又要啊?”罗春艳这才恍然想起,丈夫除了第一个月按照约定给了她1500元的生活费和2500元的工资外,后来就只是零零散散、三百五百地给生活费了。以前找丈夫要钱的时候,他总是很爽快地掏钱,可现在他居然不情愿了,甚至还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又要啊?”罗春艳心里很不舒服,就和丈夫争执起来:“你当初不是说好按月给钱的吗?一个大男人,怎么说话不算数呀?”谭昌新便说:“好啦,别闹啦,我身上还有300块,先给你吧,不够的话,我明天再取一点给你。”

虽然丈夫的话并没有别的意思,罗春艳还是感觉自己像个乞丐,甚至像被人包养的二奶,要伸手向他人要钱,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也没有独立的人格。

有一回,罗春艳逛商场,看中了一件款式、布料和做工都很好的衣服,想买下来,一摸口袋,却发现身上的钱不够。晚上,她向丈夫说起这事,希望丈夫再给她一些钱。谁知,谭昌新随口便说:“又要钱呀?你把我当银行啊,而且这么贵!到底还有完没完?”罗春艳一听,顿觉受了莫大的委屈,当即和丈夫吵起来:“你整天在外面潇洒,抽好烟、穿名牌衣服,我就不能用钱呀?”谭昌新也一下子来了气,说:“你要知道,这钱可是我挣来的呀!你找我要钱还这么理直气壮,好像我欠你似的!”

一阵争吵之后,罗春艳拿出了当初两人签定的协议,要求丈夫按协议给付生活费和工资。谁知,谭昌新却耍赖了,说:“给生活费可以,但工资不行,我当初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再说,你到外面打听打听,有谁家的妻子找丈夫按月要工资的!要是让外人知道了,别人准会说你不知羞耻!”

“你当初说得好好的,还写了协议,现在想赖账了?你还算不算男人?如果你不给,我就到法院告你去!”罗春艳越说越气,当她说出“告你”的话后,自己也吓了一跳,从没听说过有人因为这样的事情把丈夫告上法庭的。

谭昌新听妻子说要到法院告自己,竟冷笑了几声,说:“好啊,你有本事就去告给我看看,我看你能不能告赢我,法院会把你赶出来的。你以为法官吃完饭没事干,会来管你这等家务事!”

晚上,冷静下来的谭昌新对罗春艳说:“我们别闹了,再闹就叫人笑话了。以后你要钱我给你就是了。”罗春艳听他这样说又较真起来,尽管她没想真的闹上法庭,可她再也不能让丈夫“打发”她了。于是,两人为“要就给”和“按月给”再次发生冲突。

第二天,罗春艳和小区内的全职太太们聊起了这件事,并说出了告丈夫的想法。全职太太们对这个话题反应强烈,纷纷发表看法,不少人支持她说:“法院是个讲道理评判是非的地方。你丈夫当初说过的话,现在就应该兑现,何况他有这个能力。女人在家带孩子不是吃白饭,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既然有众多的支持者,罗春艳底气更足了。

一状寻求公平

晚上,罗春艳用一种开玩笑的语气和丈夫说了姐妹们的观点,谭昌新却满不在乎:“有本事就去告吧,我倒要看看到底谁有理。”丈夫的话再一次点燃罗春艳心里的火,她气愤地脱口而出:“那我们法庭上见!”

话说出口,罗春艳又有点后悔了,感觉为这事伤了原本很好的夫妻感情,太不划算了。于是,她心平气和地问丈夫:“你真觉得是我无理吗?”谭昌新答:“是的!我们是该请人评评理了,讨个公道嘛。”丈夫也有这样的想法,罗春艳下了决心:“咱们说好,只评道理,不伤感情,我们让法院给裁判一下。”

罗春艳拿出那份协议书,于2006年1月11日将丈夫告到了宜城市夷陵区人民法院,要求他兑现当初的承诺,给付该给而未给的工资共计21000元。

在法院审查立案阶段,法官们对这一桩妻告夫的奇特案件分歧很大。一种意见认为:这是家庭内部夫妻之间所发生的纠纷,而现有的婚姻家庭法规中,只有解决结婚、离婚、赡养、抚养、虐待、财产继承之类的内容,没有涉及这种因为家庭收入处分权所发生的争议,此案以什么名义立,无法把握。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地位平等,在这一原则规定的基础上,这起案件的焦点不在夫妻感情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产权益之争,属于民法调整范围,而且符合人民法院立案的条件,应当立案。罗春艳反复解释,他们夫妻感情很好,上法庭只是想请法官评个是非对错,事后不需要法院执行。经过多方权衡,法院最后决定受理此案。

非常案件巧妙决断

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说,这样的案件还是第一次遇到,案件的本身表明女性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加强,她们争取家庭中地位的自主意识也在进一步提高,是一件大好事。但具体怎么判决,就需要动脑筋斟酌了。如果能证明丈夫当初确实有过承诺,而且有支付能力,那么,女方就有权向男方主张债权,法院也有理由支持女方的主张。但如果法院判决不当,势必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男性主导家庭的传统观念至今还无法根除,纠缠经济问题很容易波及夫妻感情,不小心就会造成家庭破裂。法庭必须把握好矛盾冲突的“度”,做到既支持女性的独立自利,分清问题的是非,又不伤害两人的感情,圆满解决纠纷。综合各种因素,宜城市夷陵区人民法院决定采用调解的方式处理这个案件。

2006年1月24日,法官前往谭昌新罗春艳家中,为这对夫妻作调解工作。法官对谭昌新进行了一番宣传教育,希望他尊重妻子的权利。谭昌新接受了教育,诚恳地说:“我没想到法院还真管这种家务事。过去我在内心深处确实认为男人是家庭的主角,女人依附男人生存,因而忽视了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现在,经过你们指点,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同意付钱给她。用工资的形式承认她对家务劳动的付出,就是对她劳动的尊重,也是对她人格的尊重。以后,等孩子上了幼儿园,我也同意她重新找一份工作。也许,参加社会工作她才会感到充实。尊重她的选择,她快乐了,我们这个家庭才和谐幸福。”听了谭昌新的表态,法官悬着的心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