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剪法十篇

时间:2023-04-04 17:44:14

剪纸的剪法篇1

先要准备好剪纸材料,一张长方形的纸,一把剪刀,一支笔,如图所示。

把长方形的纸,左右对边折,如图所示。

再把长方形的纸左右对比边折,如图所示。

再一次把长方形的纸在左右边对边折,如图所示。

画上小鸡的纹样(图案),如图所示。

剪去小鸡小草以外多余的部分,如图所示。

剪纸的剪法篇2

[关键词]剪纸 符号 象征 隐喻

原始先民的文化精髓在遥远的岩画和彩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被现代社会文明和人文自觉所认识和冲击,民间剪纸文化中的一幅幅生动神秘的构图创造,又是古文化精神信仰的真实再现。在各类民俗活动中充分展现,得到很好的延续和发展。剪纸行为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的盛行密不可分。民俗活动依存于特定的文化生态结构中,它总是和人们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条件和习俗息息相关,使得民间文化得以蔚成风气,经久不衰。

剪纸的文化生态结构是剪纸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对中国剪纸文化盛开不败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保护剪纸民俗文化的有力保障,也是中国许多民族文化共同生存的文化构架。北方以农耕为主,为剪纸民俗文化创作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剪纸民俗文化的基本风格就是在这样的地理空间条件下形成的。中国家庭延续香火、家庭和谐、生活富足等为最主要的愿望和生活目标,即使在观念日益更新的现代社会,占据人们心灵深处的,仍然是繁衍后代、延续家族等传统文化观念。

生存于农耕社会结构中的人群所进行的和追求的基本生活方式也都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女孩从事一些剪纸、绣花、印染、布艺等女红技艺的训练。在生活上温饱、忙碌的农耕社会结构中,形成了对家庭和睦、家族昌盛、子孙满堂、丰衣足食、幸福长寿等理想愿望的强烈祈盼,总括起来就是民俗文化中常见的“福”、“禄”、“寿”、“喜”、“丰”等的“吉祥”寓意和愿望。传统文化中“吉祥”预示着人们良好的祈求、美好的憧憬和善良的祝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作为剪纸艺术表达吉祥寓意主要有以下的象征手法:

一、抽象象征

在剪纸图案中常见到具象的图像,但表达的深层内涵却是抽象的观念,如福、寿,都是抽象的观念,但出现在剪纸纹样中则是具体的事物。“福”的抽象寓意用生活中的蝙蝠形象来表示,用桃子来代表长寿,这种表达有时是一种形象,有时是多种物象。如表达寿的寓意,除了桃子,还有松树、仙鹤,因松树长青;仙鹤,一直有仙人驾鹤西去,故仙鹤与老人长寿息息相关,有的作品为了表达自己的祝愿和心情,甚至将几个形象组合成一幅图案,使其丰富多彩,意义更加深远和深刻。“寿”是对生命不断延续的祝愿,是其他一切理想追求的最终目标。“寿”与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人生追求相统一。古人以神龟征验长寿,后又加上松鹤、桃等意象都是从象征层面暗示长寿。寿星献桃、麻姑拜寿等,都是传统剪纸中最常见的事象。“福”是一切美好理想的核心。五福就是长寿、富足、安康、顺心、善终,在农耕经济结构中,家和事顺为福,人寿年丰为福,健康平安为福,儿孙满堂为福,福是命运,也是运气,是人事,也是神事,所以在民间社会中追求各种各样幸福的剪纸民俗,都有具象的蝙蝠的形象,来表达“五福”意象,“禄”是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是“名誉地位”的象征,也是富足钱财的源泉。“禄”的寓意通过具象的“鹿”,“猴”来表达,所以梅花鹿、猴子都是剪纸民俗中最常见的形象。“丰”是对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的理想追求,传统文化中“鱼”的意象功能之一就是鱼兆丰年,鱼代表“有余”,所以“年年有余(鱼)”成为剪纸文化中长盛不衰的精神形象。“喜”是对生存的过程和质量的要求,“喜鹊、蜘蛛”等都是最早谐音“喜”字的意象。剪纸意象中常见的“喜从天降(蜘蛛)”、“喜鹊登枝”、“喜上眉梢”等都是喜的吉祥寓意的具象形象。要说的意思不直接表白,而是借助物象曲折影射,这其实是剪纸艺人内心情感表达的完美释放。

二、隐喻象征

民间剪纸中具有象征的基本特征,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感情,比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更能表达出含蓄、细微以及耐人寻味的意蕴。剪纸艺人善于用具象形象表达抽象的意义,由具体的物象引申到抽象的意义,其间是通过象征手法来实现的。陇东地区的祁秀梅笃信自己剪的花都是灵性的东西,作品线条畅快,画面洋溢着一种扩张力,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富有灵性的境界。陕北广泛流传的“鹰踏兔”、“蛇盘兔”等为主要的喜花,鸟在中国传统社会象征阳性,鸟类最威猛的鹰自然是阳性代表。而兔代表阴性的月亮,“鹰踏兔”隐喻男欢女爱,作为洞房喜花再合适不过。“蛇盘兔”也是寓意男女结合,当地民俗还将属蛇男性和属兔女性的结合视为最佳配对,预示未来日子一定过得富裕。民谣“要想富,蛇盘兔,必定富”,还有常见的抱鸡娃娃,抱鱼娃娃、抱石榴娃娃等都是同一寓意。在婚俗剪纸中,最能寓含婚姻内涵的剪纸是各种“喜娃娃(抓髻娃娃)”,陕北剪纸中有抓髻娃娃与其他物象的组合,如抓髻娃娃与莲花结合,抓髻娃娃和金瓜、葫芦、石榴的组合、抓髻娃娃与莲花盒等组合,“喜娃娃”是主宰生殖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象征着子孙繁衍。所以这些造型都是隐喻男欢女爱、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之类的内涵。

象征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白方式,剪纸中使用象征手法时,往往经过人们的理想化的处理,有的将其自然物性加以延伸,有的则与其本来的自然物性完全不同,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

三、谐音象征

剪纸中的吉祥图案是以具象表达抽象意义,是采用谐音含蓄曲折表意,剪纸符号的表意方式主要是隐喻象征等,根据民间传承文化特点。隐喻象征中最流行的谐音象征。

民俗文化中的谐音符号和一般谐音民俗一样都同特定指称对象之间经过长期约定俗成,演变成稳定性的意象关系。在民间剪纸中,一切都是喂药着以“”福为核心的目标追求建构起来的。“福”成为主宰、衔接、编织一切民俗意象的精神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中,“福”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最完美的祝愿。纹样“五福和合”为盒中飞出五只蝙蝠的纹图,表示和睦同心,五福临门之意;“福在眼前”为蝙蝠与古钱组合的纹图,以“钱眼”谐“眼前”,表示好运降至。

中国语言文字中的谐音象征在剪纸民俗文化中得到延续下来,因此,剪纸中的谐音,既是一种图画形式,也是一种符号形式,更是一种象征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或文字谐音符号,也不同于普通图画象征符号,而是兼有二者属性的组合体,可称为“剪纸谐音象征符号”。

结语:

总之,剪纸民俗中大量谐音符号是建立在音义和谐的关系基础上,形成了稳定而持久的意象结构。剪纸意象是剪纸民俗的物质载体,剪纸符号则是剪纸意象的灵魂。“隐喻象征”是剪纸意象建立的深层逻辑,剪纸的意象是剪纸人千百年的“体验疏理”中,完成了向民俗“文化范畴”的跃进,从而建立了一套为社会民俗认可的民俗意象符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沈泓.众生吉祥―民间年画中的美好寓意.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3]唐家璐.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剪纸的剪法篇3

1、取一张色纸对叠两次,合4层,或取4张色纸用书钉把边钉好;

2、描图。在订好的纸上,用铅笔把图仔细地画好;

3、剪制。剪兔子时腿部不用锯齿纹做皮毛的装饰,装饰只用在耳朵及头部,突出大耳朵;

剪纸的剪法篇4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90-02

民间剪纸艺术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可谓历史非常的悠久,当时的剪纸作品用于类似祭祀神灵的活动,在当时古人们用镂空雕刻的方法将类似薄片的材料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但到了汉代,纸张的发明才导致剪纸艺术生成。通过对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剪纸作品观察,反映民间剪纸艺术在唐代水平就已达到非常高的地步,宋代造纸技术的提高,促进了民间剪纸艺术的推广。民间剪纸艺术在明清达到鼎盛,运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包括节日的花灯上的花纹、日常用品上也出现了剪纸的身影。技艺惊人、活灵活现的民间剪纸作品体现出民俗文化的精髓。

一、民间剪纸艺术保护的现状

如今有关民间剪纸艺术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郭宪于2000年3月8日以国家邮政局侵犯其美术作品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及获得报酬权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讼。这个案件经过多次审判,最后判定国家]政局侵犯了郭宪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及获得报酬权。但是此案所产生的赔偿金额与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有点反差。某艺术品公司将其五幅作品在个别细小处稍稍做了改动,然后以他人作品名义进行公开买卖。

剪纸艺术作品虽然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应得到跟一般作品相比更特殊的保护,但是如今著作权法对其的保护跟普通作品的保护根本没有区别,不能体现其特殊和紧迫需要保护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权利保护时间的方面,剪纸作品跟别的作品同样保护时间为五十年,保护时间后剪纸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第二,在酌定赔偿金额方面,在面对侵权后剪纸作品的赔偿计算方法和普通的作品被侵权时的计算方法一样,没有特殊的规定。第三,在认定实质性相似方面,现今的著作权的司法解释没有对剪纸作品的世代相传,并在传承中的丰富和创新等做出相关的规定。近年来,艺术品市场上把剪纸作品抄袭、复制或翻版成其他的艺术形式的行为泛滥,而在知识产权法中没有相关的法条和司法解释对这种行为进行界定,这种行为能否构成侵权,如果构成侵权又承担什么样的侵权责任。

二、对民间剪纸艺术进行法律保护

民间的剪纸技艺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甚至其中不少人在孩童时代就开始学习剪纸,直到年老终止。剪纸的意义并不只是能够获得经济收入,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寄托,现在社会侵权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非常简单,复制的技术也非常高超,剪纸作品的创作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侵权者很短时间即可获取。这种行为除了经济利益的纠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后果,就是影响创作人的积极性,会导致原生态作品的流失。

(一)剪纸作品的保护主体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没有明确地规定剪纸民间艺术的权利归属于谁,也就是它的权利主体得不到确定,这是民间剪纸艺术进行法律保护最核心的问题。

知识产权中的权利主体的确定主要是指作品的独创性,而民间剪纸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群体性,它的产生、创作和传承都有很多群体的特征,从而无法具体确定剪纸作品的独创性。从剪纸作品图案中可以看出上面的内容包括生产劳作、日常事物和神灵神兽,而且地域不同图案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也就形成了一种集体的习惯。比如说一个地域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和礼仪等因素决定这一地域的剪纸形状和图案,这种习惯经过流动和传承在被集体加工后产生的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剪纸作品。

综上所述,现在的知识产权法对权利主体的规定并不适用民间剪纸艺术,笔者认为,民间剪纸作品的归属权应该按照不同地域的剪纸作品风格来划分,归属权应该属于不同地域的集体,再根据作者对剪纸作品的贡献度来确定其获得的权利。另外,还有很多不同的主体参与了剪纸作品的保护、保存、传承等工作,那么这些主体以及剪纸民间组织也应该享有相应的权利,把权利归属问题从以前的单层次改变成更具体的多层次。

(二)剪纸作品的保护期限

如今我国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五十年,这个期限对普通作品来说兼顾到各方的利益,没有明显的缺陷。但是,根据对民间剪纸艺人这种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这种需要传承创新的技艺,应该是无期限的保护,这有利于民族精品文化源远流传的发展理念。

(三)剪纸作品的保护方式――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作为表示商品来源的重要标志,代表了商品的特定品质、声誉或其他相关特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的文化以及形象的重要代表符号。地理标志的综合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常只注重经济价值从而忽略了地理标志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世界上有两种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分别是商标法保护模式和专门法保护模式。我国实行的是商标法和专门法并行的双重制保护模式。也就是说,在我国地理标志即可使用商标法保护也能用专门法保护,当事人能够自由地选择适合的保护模式。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地理标志申请人选择专门法的保护,目前为止,我国有1 000多个地理标志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注册使用。

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无论是选择商标法保护还是专门法保护,对申请人都有同样的要求,那就是地理标志的申请人必须是组织,通常是经过当地政府授权的商会团体或者行业协会。民间剪纸属于手工艺品,是属于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要申请的话,只需要通过现有的已经经过文化行政部门批准的省级民间文艺家协会,就可以成立行业协会进行申请。

剪纸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现在我们讨论的是怎样对剪纸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保护,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可以让剪纸艺术和它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非常好的传承、保护和传播,扩大剪纸艺术的文化影响范围,所以应该提倡在剪纸地理标志保护以外的地域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学习剪纸艺术,传承剪纸艺术。同时,我们应禁止地理标志权利以外的人,在未经作者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的情况下,将剪纸作品以商业性的活动为目的行为。

三、对剪纸艺术进行保护的建议

第一,政府应该加大对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宣传,从而提高公众对剪纸艺术的认识,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进而自发保护。剪纸艺术的创作土壤不是在现代,而是源自原生态的环境,带有一定的文化历史底蕴,必须依附民众相关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环境而产生的。现代的快节奏、经济社会生活是与剪纸自身的发展环境不同的,快节奏多元化驮佣啾涞南执生活环境如何与慢节拍的剪纸艺术衔接起来,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剪纸艺术如何创造自己的艺术价值及经济价值,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有了发展空间,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第二,应该重视对剪纸艺术的创新性、流传性、适应能力研究。在保护剪纸这种传统艺术的同时,还要注意它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流传性特点,传统艺术遇到现代社会的土壤,必然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性,加强它自身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提高其传统性在现代社会的融合性也非常重要。想要让民间剪纸艺术在艺术的长河中屹立不倒,除了依靠外界的支持可鼓励外,更需要的是借助剪纸艺术本身的特殊形式和自身的艺术质量给自己夺得一席之地,这就需要通过适应机制在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合理调整,根据已有的成果进行选择、取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民族保留住这世代相传的独特审美亲情感和永世不朽的民族精神。结合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创新出新的作品,更要完善已有的精品,在原有的基础上求新,在变化中求美、求生存。

第三,对剪纸艺术继承人的保护。继承人的消失是对传统民间艺术最沉重的打击,剪纸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由于它是非物质的、没有形态,所以继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因此只有拥有继承人才可以传承发展。保护剪纸技术的继承人就是在保护民间剪纸艺术。同时给予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培养继承人,将优秀的剪纸技术传承下去。政府可以酌情对剪纸技术传承人的资助标准进行提高,对比近年的社会工资的上涨比例来调整,让剪纸技术传承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政府的帮助和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传承人创作的热情。

第四,对于民间剪纸艺术进行特别的政策扶持。比如,政府可以把有关剪纸作品的诉讼中剪纸作者的诉讼费用适当地降低或免除。在剪纸作者关于剪纸作品申请专利时,也可以酌情减免申请费用,并且扶植和鼓励有关剪纸的生产企业和商业项目,鼓励关于剪纸艺术的创新和创业,给予减少税收、提供补贴等优惠政策,让剪纸作者可以更多地获得收益。

参考文献:

[1]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25).

[2] 郭玉军,唐海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新突破――以地理标志为视角[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3).

剪纸的剪法篇5

同样先把彩纸对折,剪出蝴蝶外形的一半。

剪出蝴蝶头部和身体的线条。

把蝴蝶的翅膀按十字形对折,剪出花纹。

剪纸的剪法篇6

民间剪纸是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之一。民间剪纸中蕴含着中国人优良的传统美德,有利于现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民间剪纸在师范高等院校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形式美及其内涵。而绘画与设计也能从剪纸艺术中得以提示和启发,顺利迈向国际发展方向。

一、民间剪纸在高师美术课程中的探索

现在师范高等院校教育中的民间剪纸课程还不够完善。大都停留在对剪纸的技法和表面认识上,还没有进行过深刻的认识理解。如五个牵手娃娃代表着五方神;扣碗、蛇盘兔代表着夫妻恩爱和睦之意;瓜瓞绵绵代表着人丁兴旺、连绵不断的生命繁衍意识等等。民间剪纸的语言符号寓意深厚,代表着当时民众的心理愿望。我们不仅要完善对民间剪纸的认识,还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再设计及设计应用。

(一)民间剪纸在美术基础课程中

在师范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基础课中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装饰画》等课程设置。民间剪纸可以完全的体现在这些课程当中。民间剪纸本身就是一种平面的,带有色彩的,装饰味道浓厚的艺术作品。它在美术基础课中是最为基础的部分。

民间剪纸的主要特点是一种镂空的剪影作品。它的造型特点与平面构成是一样的,有对称的、适合的、节奏的、对比的等。剪纸是一种手工艺品,它设计出来的作品自由而严谨,灵活而多变。有造型自由的个体,如一只兔子、一条鱼、一朵花等单独的作品,造型会自由变化,不受框架的限制。有适合在形体中的剪纸,如团花是在圆形空间中进行设计、挂笺是在长方形中进行描绘、坐帐花是在正方形中进行的创意等等,它们均是在限定的造型中进行的表现形式。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造型,如牵手娃娃、刺绣花样等,这些剪纸因是把纸折叠起来进行的单个体的剪裁,所以展开后会出现连续纹样的形式,形成重复的造形。有剪影的形式,如人物、风景等,这种剪影剪纸只表现外轮廓的形状,内部不做描绘,如影子一样。剪影剪纸还会出现平面构成中的图与图底的反转,也就是正负形。如风景剪影剪纸,在方形中,近处的人物、房屋等为实的,远处的树木为镂空,山峰则用镂空的线来表现,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剪影剪纸,正形和负形进行了巧妙地结合。

民间剪纸的用色比较鲜艳。在色彩构成中,色彩的三要素是明度、纯度、色相。民间剪纸在色彩构成中可以说是用色纯度较高。民间剪纸多使用大红、玫红、绿色、蓝色、紫色等艳丽的颜色。剪纸中艳丽的色彩,多出现在单色剪纸、拼色剪纸、点染剪纸等彩色剪纸中。

(二)民间剪纸在创作设计中

民间剪纸创作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民间剪纸大师们的剪纸创作就是在生活中积累创作出来的。有生活中家养的鸡、鸭、牛、羊、马、猫、狗等,还有想象中的龙、凤等祥瑞之兽。有劳动的场景,耕种、喂鸡、纺线、做饭等生活中的事情。有对生活的期盼,除病痛的艾虎:祈雨祈晴的扫天婆婆:期盼生子的象征物鼠、兔、鱼、蛙等;期盼结婚后的幸福和美生活,蛇盘兔、抓髻娃娃、扣碗合和、鱼戏莲等。只要是心中的事情都会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用剪纸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情感世界。

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为剪和刻。剪即使用剪刀绞,线条活泼多变,随意性强。刻即使用刻刀雕刻,刻出的作品风格严谨、细腻,装饰性强。民间剪纸的表现技法为阴剪和阳剪,阴剪线线相连,阳剪线线相断。民间剪纸的表现形式有单色剪纸、点色剪纸、分色剪纸、衬色剪纸和绘色剪纸五大类。民间剪纸的折叠方法有单剪法、对称法、三角折叠法、四角折叠法、五角折叠法。

民间剪纸的设计是灵活多样的,设计者通过自己的想象,通过他们灵活的手,剪出他们的心声,剪出他们的期望。

(三)民间剪纸在现代设计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剪纸载有大量的民族文化基因。而现在设计正利用了本民族的最传统的这一文化信息作为基点进行创作设计。在民间剪纸作品中都蕴含着大量的语言符号信息,设计者多利用这一符号来传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如设计大师靳埭强、林家阳等都借用了剪纸的这一元素在海报设计中体现出来。当然,剪纸中的传统纹样同现代审美形式存在着差异,大多设计者都是对剪纸纹样进行提炼设计加工,从而适应现代设计的审美标准。民间剪纸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既传达了设计的理念,又能展示本民族的传统剪纸文化,是适应现代设计的最新设计形势。

二、民间剪纸在高师中的课程设置

在师范高等院校中民间剪纸的教材应分为欣赏、理论、实践、设计创作四大部分。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一)课题:《民间剪纸设计与设计应用》

(二)课时:五周(共60课时)

(三)课程内容:

1、从造型意识上认识民间剪纸。

2、从实践中掌握剪纸语言,并运用到设计中。

(四)授课目的:

1、从造型意识上认识民间剪纸,重新改变对剪纸的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能够解说剪纸语言,能够把剪纸语言引申到现代设计作品中去。

2、能够掌握剪纸的实践方法,进行单剪与对剪的临摹与再创作。

(五)授课方式:

1、讲授课程内容

2、看剪纸的光碟和书籍

3、实践

4、完成作业:临摹剪纸、剪纸创作、剪纸创意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六)具体的授课内容:

1、授课内容,

(1)民间剪纸概论

(2)民间剪纸的历史

(3)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及其民俗应用中的分类。

(4)民间剪纸中的造型规律与图案设计中的造型规律的异同。

(5)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是现代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6)学习民间剪纸的意义。

2、看剪纸光碟和剪纸书籍

让学生看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祁秀梅具有草原气息的剪纸;库淑兰的彩色拼贴剪纸,段月英、齐秀花的民俗内涵剪纸等。

3、实践

带学生进行考察采风,从民间收集各类作品及其内涵和传说。让民间艺术家给学生演示、讲解,从中直接了解剪纸艺术的魅力。

4、完成作业

剪纸的剪法篇7

1.教学目的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和外国的剪纸艺术,并对比分析国内外剪纸艺术风格特色、艺术形式和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从而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剪刻技法和造型装饰手法去大胆地设计制作剪纸作品,并在创作中感受剪纸活动的愉悦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剪纸艺术的魅力,并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

(4)创新目标:;通过对国内外剪纸艺术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继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剪纸作品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分析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特点和在造型上所使用的装饰手法,通过对剪纸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3.教学难点分析学生自主设计和创作剪纸作品,在剪刻剪纸作品时要正确把握纹样的连接性与完整性。

二、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物展示,教师演示,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实践创作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三、作业要求分析

通过对剪纸的学习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并能设计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要求做到内容单纯、造型简洁、富有剪纸情趣,由于学生接触剪纸的熟悉程度不同,设计了3个不同层次的作业。

1.每个学生根据所发剪纸的内容,练习基本的剪刻方法,并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

2.这里有六个任务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抽取任务,分小组共同探究完成作业。作业里既有民间剪纸也有现代剪纸,既有人物也有场景剪纸,并通过制作剪纸总结所制作剪纸的特点。

3.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自行设计剪纸纹样并剪刻或教师统一出题,如设计自己喜欢的京剧人物形象,并说说自己的创作理念。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但是相对于剪纸作品学生接触的较少,没有深入地去了解,现在家庭中会剪纸的比较少,制作和鉴赏过程有点困难。

五、教学过程分析

剪纸的剪法篇8

[关键词]闽南民间剪纸 传统剪纸动画 数字化表达技术

以数字化表达技术制作闽南民间剪纸动画,改进了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手段,提高了效率;拓展了区域民间剪纸动画的表现空间;实现了在剪纸效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传统剪纸动画无法实现的画面,并且数字化的剪纸动画在画面效果的表现上可以任意修改、编辑,通过虚拟的灯光和虚拟的摄像机使画面的整体效果更统一,降低了传统的制作工序,操作更具有紧密性。应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剪纸动画,极大丰富了剪纸动画的表现手段,改变了传统剪纸动画技术的局限性和低效性,使中国特色的剪纸动画再次兴起和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闽南民间传统剪纸动画发展的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以节日、婚庆贴的闽南民间传统剪纸也在逐渐淡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失去文化依附的载体,使得许多传统民间美术类型由于民俗生活需求的淡化和变化而趋于濒危。因此传统剪纸的数字化表达,并通过动画的方式进行传播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2013年8月,泉州凭借深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以及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夺得了一张世界级的城市名片――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这为闽南民间传统剪纸动画的发展也提供了契机,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的民间传统剪纸艺术,能促进传统剪纸艺术数字化的多元发展;能够给大众带来新鲜、奇特的视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民间传统剪纸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实现民间传统剪纸在传播方式上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及剪纸上故事情节的动态立体呈现。同时闽南民间传统剪纸动画的发展,可以基于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建立闽南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数字化模板,通过移动网络媒体的传播,使参观者或 研究保护人员能够观赏、查阅民间艺术的相关信息。使普通用户也可以像经验丰富的民间艺术家一样,表达展示自己的艺术思想,使观众乐于置身其中参与互动的趣味体验。

二、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及闽南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分析

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主要在纸张上通过剪刻、镂雕完成人物、场景等造型设计。然后根据要求对人物活动的关节部分进行若干拆分,应用关节钉将拆分部分连接起来,使人物产生平面运动。再根据要求逐格设计动作,并固定在玻璃板上,使用摄影机逐格拍摄,直至一个镜头拍摄完成。最后应用传统动画技术进行剪辑、录音等后期制作。

在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中,剪纸工艺占主要因素。“主要采取的是折剪、扎剪和旋剪等方法。纯粹以折剪是最常用的剪法,先将纸折叠后再进行剪制,展开后可得到各种对称的花样或字型。扎剪是将镂空的地方,用剪刀扎进纸里转动着剪出洞眼和剔出纸屑。在通常情况下,许多剪纸都是剪和刻相结合制作,使剪纸的样式更丰富。”并且形成的大多数传统图案都是均等对称或者是成偶对称,还有一些是单一的图案或者对称和单一结合组成。

闽南民间传统剪纸以泉州、漳浦最为代表,纵观闽南的剪纸作品“却有追求细密的倾向,在表现手法上以阳线构图为主,突出线条的细腻匀称,且画面上方留空白居多。”同时“闽南剪纸注重以线相连, 以线相界, 虽有线条细若游丝,却丝丝入扣,它体现了区域有的创造观念。同时,它在提炼、概括对象的外在特征上;在极普通材质的把握与利用上,集中地体现了民间艺人创作的思维方式和独特处理手法,虽说是在二维空间的形式中创作与表现,却突破性地进入了三维空间,甚至是脱离了时空的限制。”

三、传统剪纸动画与数字化表达的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的剪纸动画自产生开始,就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表现上具有夸张性、装饰性、趣味性,但又不失真实性、古朴性和细致性。数字化表达技术在传统剪纸动画领域中的应用产生于影视,在视听娱乐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此它的特征在这方面展现最明显,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数字化表达技术的创作被认为是更基于“虚拟美学”的,但这并不代表数字化的艺术传媒形式,是可以不着边际的完全脱离现实。通过数字化表达技术所呈现出来的闽南民间剪纸动画,应该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但其真实性不只是在数字化技术中所表现的事物与现实时空中所存在事物相像的程度,数字化“虚拟性”所表达出来的传统剪纸动画,不一定在现实时空中有对应的存在物,这里的真实性是数字化表达技术所创造的物体,能够让观众产生真实的质感。尽管数字化表达技术在制造影像的艺术传媒形式上,已经完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准。但是数字化表达技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技术手段,其实际应用必然会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必然需要遵循这种“真实性”的客观规律。

2、虚拟性

在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为实现一些特殊的制作效果,使用剪纸的表达方式是无法呈现的。而通过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将虚拟场景与真实的角色完美结合,还可以使内在的情节及气氛渲染真实可信。这就是使用数字化技术表达的剪纸动画与传统剪纸动画的最本质区别,它制作实现的所有物象都不是实际拍摄的,都是通过计算机参照素材来制作角色、场景、画面及动作给予实现,但是它的表现效果可以使观众产生真实的感受。数字化表达技术在表现形式上吸收了传统剪纸动画制作技法的优点,使由数字技术参与创造的一些复杂的画面与真实拍摄的景象的结合,产生了完美的画面效果。同时数字化表达技术为传统剪纸动画创造了全新的前后期制作手段,改变了原有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方式。打破了按照一定时空顺序编排制作的流程,其后期和前期可以相互沟通制作,提高效率。

3、互动性

在数字化技术表达闽南民间剪纸动画过程中,改变了原有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方式。传统剪纸动画的创作流程是在全部拍摄结束后了解到画面造型效果,然后再通过原有的遮片、叠影等传统的特技方式来剪辑。而在数字化技术参与的影片创作,在前期的策划中就可以预知影片的成品,前期和后期可以在拍摄期间就互相协助交流,并对于前期一些拍摄难度大的画面直接由后期特效完成。不但可以减少影片的成本和制作难度,也很大限度上缩短了剪纸动画片的制作周期。

四、数字化表达技术在闽南民间剪纸动画中的应用

1、平面剪纸素材的制作

要模拟传统剪纸动画片中,画面呈现的剪纸效果,需要清晰地了解闽南民间剪纸的特点和制作。闽南民间剪纸艺术基本传承了中国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的特性,只是在题材的表现、画面的对比艺术性上,融入了闽南沿海的地域特色。

闽南民间剪纸艺术讲究的是阳线为主,线线相连,并保留线的造型,线条细腻匀称,画面空白居多。但缺少不了镂空等民间剪纸艺术的主要特点,镂空能够在视觉上给人透空、空灵的艺术享受,若没有镂空想必剪纸艺术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在传统手工剪纸动画片中基本结合了阳刻、阴刻两种刻法,而应用数字化技术表达的方式制作的平面剪纸素材,同样可以真实模拟手工剪纸的阴阳剪刻的镂空手法。

在应用数字化技术表达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的平面剪纸素材时,应先确定图案的剪刻类型后,找出图案的相同部分,并分解出组成相同部分的重复元素,通过应用Photoshop中的钢笔路径绘制该重复的元素线稿,再转换成选区,填充颜色。然后将重复的元素与图案的相同部分比较,调整正确的组合位置,对元素进行复制形成一个单一的图案,再对单一的图案对称复制,形成组图案,最后完成剪纸的对称部分。同时观察形成的画面是否与此前所设定的分镜脚本画面相同,是否符合闽南民间传统手工剪纸艺术的表现。而针对剪纸中独立的图案或文字图形,应充分考虑路径与选区的转换方式,依据传统的剪纸方法,通过路径工具进行绘制,并要明确制作的每个部分是阴刻还是阳刻,避免出现错误的剪纸效果。

在Photoshop软件中,通过路径工具、路径面板和图层面板的综合运用制作出与闽南民间传统剪纸相同的效果。使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的剪纸效果可以任意修改、编辑,并对不同场景中同一个剪纸出现的不同景别大小,同样应用一张剪纸来调制完成,不用像传统剪纸片中对不同景别的同一张剪纸需做出多张效果。如图1、图2所示。

2、三维剪纸素材的实现

在传统剪纸动画中的画面主要通过手工剪纸艺术手段表现实现,以镂空为主要特点,呈现的是二维的视觉空间感受。而这种二维的视觉空间感受,使剪纸动画的画面表现受到一定的空间限制,画面的场景多以平移镜头为主,纵深空间感不强。三维软件可以将建好多边形粗模转换成标准的高精度模型,拓扑结构更精确,使剪纸动画中三维剪纸的效果得到实现,解决剪纸动画的转面问题,使画面产生真实的纵深空间的视觉效果。

三维动态剪纸素材的制作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要突破传统剪纸的二维平面透视,实现画面的纵深空间和物体转面效果;又要模拟闽南民间传统剪纸的特点,呈现二维的视觉效果,形成民间剪纸镂空的特性,解决民间传统剪纸忽略纸张厚度的缺失。为了更能真实体现闽南民间传统剪纸动画的效果表现,应用数字特效技术制作一部富有闽南元素和中国传统气息的剪纸动画,在分镜头中设定了三维的荷花、蝴蝶、鱼、等场景。这些素材的制作主要是通过一些基本形体的参数设置,得到所需要的大概形体,再转换成为可编辑多边形进行编辑。在编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素材形体的特征和镜头特写的需求,形体结构线的分布,以便满足骨骼的绑定、动画的调制。

3、三维剪纸效果方案的比对与实现

在三维模型上实现三维剪纸效果是最复杂,问题出现最多的环节。尤其对于能够表现出合理的三维剪纸效果,先后进行了三次方案的比对。

第一方案主要从剪纸的镂空特性及剪纸的剪刻方法考虑,并应用数字技术模拟上述的特性,制作三维镂空剪纸的贴图。制作时需要在Maya三维软件中,将三维模型进行UV展开图的结构划分,分析贴图中结构线的走向及实际模型的拓扑结构,并对拓扑结构进行空间上的划分。即考虑模型运动部位尽量避免图形的刻画,使模型在动画的过程中不会导致剪纸图案的变形,失去剪纸的特色。通过Maya结合Photoshop的制作,实现了镂空的剪纸效果,但模型中三维感较强的地方出现的镂空效果,产生了错误的视觉效果。尤其当多个模型在同一镜头中产生近、中、远景或层叠关系时,画面产生了极度的错乱,将这种三维镂空剪纸的效果直接放在剪纸动画中是不成立的。致使放弃二维平面镂空的剪纸效果直接加载到三维模型上面的方法,必须重新分析剪纸贴图的表现方法,既能解决镂空的问题,又能保证剪纸的特点。

通过比对分析采用了传统剪纸中添加衬纸的方法,即在剪刻好的图案下面放一张衬纸,既可以体现镂空效果,又增强剪纸效果及颜色的对比。同时在Maya的材质编辑器中找到与剪纸贴图材质球连接的镂空节点删除掉,并重新替换材质。观察模型,发现模型体现的完全是一种单色图案,失去了剪纸的特色。将贴图与上述传统剪纸的效果比较,发现添加衬纸的传统剪纸与衬纸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并使剪纸镂空的地方产生较明显的轮廓阴影,致使剪纸的镂空特点非常清晰,但是把所有模型放入场景,在同一视角产生重叠时,场景中产生严重的视觉错误,剪纸的颜色过于统一,致使重叠在一起的模型与场景之间拉不开层次,分不清楚模型间的造型轮廓。

基于前两次方案的分析和实践的总结,更加明确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既从整体场景的剪纸效果考虑,又保证在剪纸特点的基础上,解决镂空和颜色的问题。经过对传统剪纸的表现手法和数字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分析,决定采用传统的复色剪纸的表现手法解决以上的问题。复色剪纸,又称“彩色剪纸”,是在单色基础上的一种表现手法,表现技法很多,可以以数张彩纸分别剪刻后拼贴成图;可以以白纸依稿剪成,在填染各种颜色;可以先剪出主体形象,衬以白纸后再填染各种颜色。通过对复色剪纸中的表现特点分析,初步证明复色剪纸可以解决镂空问题及颜色处理问题,并保证适合整体的场景效果和剪纸特点。但复色剪纸的制作与前面的相比很复杂,复色剪纸一般以生宣纸作为剪刻的材质,其渗透力强,易于染色,晕染效果非常好,使剪纸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因为晕染往往产生由浅入深的效果,几乎都由颜料和水按比例进行调和。对于染色通常使用毛笔,其吸水性好,适合制作晕染效果,而染色的技法是由中国水墨绘画技法演变而来。这三方面是形成复色剪纸最终效果的关键,也是应用数字技术模拟其特征最复杂的技术。

在完成复色剪纸所有的制作要求后,根据要求分析整体场景的颜色设定。复色剪纸的颜色非常丰富、鲜艳、夸张,需要分析在后期的动画中如何处理该效果,使在动画中不会产生颜色上的视觉溢色。针对这点应该考虑到动画中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动画设置,因为在一组动画镜头中,不是画面中所有的元素都产生动态,例如课题中的蝴蝶和荷花镜头,蝴蝶一直处于动态,而荷花相对处于静态,动态元素起到突出画面主题,引导视觉的作用,可以将颜色处理得鲜艳、丰富;静态元素起到衬托画面,稳定视觉的作用,可以将颜色处理得清淡、简洁。因此,对类似蝴蝶等动态元素的贴图设定丰富的色彩;对类似荷花等静态元素的贴图设定简洁的色彩。

场景中模型的剪纸贴图绘制方法基本相同,以鱼的贴图绘制为例,先根据第一方案中绘制图案路径的方法,绘制鱼的图案路径并填充一个单一的颜色,降低该颜色的透明度,然后分层绘制鱼的贴图,便于调整颜色。针对染色,先上重色,在用淡色在重色周围一层一层地晕染,产生自然的衔接。在对绘制完整的贴图添加阴影效果,完成贴图。最终实现了三维剪纸效果。如图3所示。

4、三维剪纸动画的创建与实现

在传统剪纸动画片中的角色动作,多以侧面和正面以及四分之三面为主,造型多为二维的平面空间,属于多点透视法的造型组合,是用连续的四维空间表现对时空的理解,主观意象性很强。在制作动态旋转时,由于剪纸动画的平面、镂空等特点的局限,使一些旋转的透视角度根本不可能用剪纸的技法实现,即使实现,其表达效果也弱。所以在闽南民间传统剪纸动画的数字化表达中,为了解决转面的问题,采取了通过对三维模型素材进行骨骼的搭建和绑定,以便突破剪纸动画画面的平面视觉效果,达到既满足剪纸动画的艺术特质,也突破剪纸动画工艺上的局限性,实现具有透视效果的剪纸动画。而要实现这一点是有一定难度的,传统剪纸动画的片状表达若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只要在Maya软件中通过曲线和导角等即可快速达到所需要的效果。但是当有空间透视的场景出现时,这种片状的三维动画则是错误的,不能满足画面的视觉需求。需要在三维模型素材上进行角色骨骼的搭建、权重的刷制、符合自然生态又具有夸张性、伸展性等特性动画的调制、关键帧和摄象机、纹理贴图、灯光渲染、特效进行详细设定和分析。同时,尽量保持模型基本比例上压缩深度空间,及利用装饰味较强的贴图效果来减弱视觉上的对比,或者尽量避免透视角度很大的场景出现。最后进行后期渲染、合成等制作得到三维动态剪纸效果。

五、闽南民间剪纸动画数字化表达产生的影响与艺术价值

随着创作工具和传播媒介的改变,艺术的形态也会随之进行区分。闽南民间剪纸动画的数字化表达不仅“推动了剪纸动画由传统制作向数字制作转变,同样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收视习惯。”特别是移动网络媒体的发展,需要大量富有民间艺术特色且能够以数字形式播出的动画作品。这样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移动终端传播给观众,达到人与片的互动,从而使传播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闽南民间剪纸动画数字化表达技术的介入,使画面表达的空间性更强,人们更容易在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中找到沉浸感和愉悦感。正如加拿大学者德克霍夫在其书《文化肌肤一真实世界的电子克隆》所描述的:“人们认为三维图像是视觉的,但三维图像的主导感官却是触觉,当你在虚拟现实中四处闲逛时,你的整个身体都与周边环境接触,就像你在游泳池中身体与水的关系那样。”“这种崭新的审美体验方式,使得审美文化正经历着从语言中心(听觉)向影像中心(视觉)的转移,而这种转移将导致审美活动中的美感经验和审美方式的一次全新的体验和变异,从而使得文艺的审美功能和认识功能可能被无限制地扩大,看见“不可能的可能”的景色与世态,” 达到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全方位的审美体验。

结论

闽南民间剪纸动画的数字化表达,实现了将闽南民间传统剪纸与现代数字技术的相融合,使剪纸动画的制作技术手段有了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数字化表达技术的应用完全表现出了富有闽南特色的剪纸动画,实现了画面的纵深视觉效果及物体三维空间的转面效果,拓展了闽南剪纸动画的制作手段。为闽南民间剪纸动画意韵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三维视觉的空间感受,增强了闽南剪纸动画的效果表达与创意空间,具有一定的研究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虽然曾经令人们喜爱的传统剪纸动画,没有受新技术的洗礼就萧然而去。但只要能够继承传统剪纸动画的精髓,数字时代下的传统剪纸动画就会重获新生,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觉体验,为富有区域民间特色的剪纸动画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上、下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李艳.浅析福建漳浦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M].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3.

[3]黄坚.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1).

[4]乔晓光.空花剪纸研究与创作[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5]刘佳宜.数字技术对传统剪纸动画片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3,3.

[6]石净波.剪纸动画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2013.

剪纸的剪法篇9

关键词:阜阳剪纸;学术研究;文化;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208-02

剪纸是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民间文化样式,是破解华夏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信仰的重要形式之一。阜阳剪纸在多元文化交融下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传递着民间文化的相关变迁,而探寻文化命脉的过去与将来是当代中国社会对民间文化“复归”的重要表现。

阜阳剪纸在淮河中游广为流传,融南北文化之长,形成了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刚柔并济、朴实优美、浪漫夸张的地方特色,它是我国民间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最早见于西汉,现出土有清代剪纸文物,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阜阳市颍州区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阜阳剪纸作品展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并走出国门。早在1979年,阜阳剪纸就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展出,后经日本相关专家介绍又在东京展出。关于阜阳剪纸的相关研究,早在1980年阜阳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剪纸学术组织――阜阳剪纸研究会。2012年10月,阜阳举行了阜阳剪纸三十年成果展,同时召开了阜阳市第十三届剪纸工作会议。

不同历史时代的印记和乡土民风,形成了民间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欣赏趣味。近年来,研究者日益增多,他们不仅从新的视角来认识和评价中国剪纸艺术,而且用现代科学意识,对其文化,内涵、心理特征、审美观念、科学价值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使我国民间剪纸的理论研究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阜阳剪纸的创造活动是一派生机勃勃,而对于阜阳剪纸的研究也呈现一片繁荣之景。

这些研究资料根据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一、图册

这些图册收录了阜阳剪纸艺人的主要作品。从时间上有:1963年出版的《安徽阜阳剪纸集》,1980年出版的《阜阳剪纸》,1982年出版的《亳州剪纸》,2001年出版的《程建礼与阜阳人物剪纸》、《阜阳剪纸精品集》,2006年内部发行的《朱英剪纸精品集》。以上图册多为当地文化部门编著,收录了建国后至今的阜阳地区众多剪纸艺人的作品,如程建礼、王家和、刘子秀、刘继承等的作品。这些图册主要以展示作品为主,但也为阜阳剪纸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

以上作品体现了阜阳剪纸艺术上的继承与再创造。在剪纸这一造物活动中,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形成了最早形态的带有综合性的“本元”文化。这些图册为剪纸艺术研究提供了事物参考,这些图册既可以供人们鉴赏,也可借此对阜阳剪纸中的人物、关联的文化、审美价值方面展开探索。

二、学术理论研究

有关阜阳剪纸方面的研究,有非常显著的几个特点:作者分布多样化;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与理性化。

(一)对阜阳剪纸艺术的研究

1.对历史沿革的考察

在历史变革方面,主要是对剪纸历史的回顾,如王焰安《阜阳当代民间文学概括》,概述了阜阳剪纸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状况,当时政府对剪纸政策等,因民间文学的发展带动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如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版的剪纸作品,这为研究阜阳剪纸的历史提供了实证依据。在文化方面,分析了剪纸艺术蕴含的气候环境因素、民俗民风、农耕文化等。其中对农耕文化分析较深入,对道家文化、原始文化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

2.制作技法研究

在剪纸研究中,对具体制作工艺及流程多有介绍,但没有突出阜阳剪纸技法特色。如老一辈剪纸艺人边唱边剪的技法,可谓一大绝活,其中富含的地方色彩文化对阜阳剪纸及其他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值得我们去收集研究(已故剪纸老艺人程建礼自创的剪纸歌很有代表性)。关于团花剪纸,笔者只搜集到程波涛的《阜阳团花剪纸的民俗主题与文化寓意》,这篇文章选择的是剪纸中最常见的团花样式,可贵的是他从民俗文化和审美价值角度中的传统价值观念来研究,有一定深度。另外,撕纸技法及剪纸中融入书法技法也应该成为研究热点,但学者们的关注度不高。

3.艺术特色研究

许多学者对剪纸的艺术的研究,多集中在造型艺术特征上,如对阜阳剪纸风格特色和内涵意蕴的探究。还有一些学者对剪纸艺术进行了比较研究,如吴玉红的《山东高密和阜阳剪纸造型特征比较分析》,视角新颖,分析也较具体透彻。在与剪纸艺人交谈中了解到到,剪纸艺人的个人经历、机遇等对其艺术创造的影响很大。笔者认为,不拘一格就是阜阳剪纸的最大特色,如王侠颖的《连年有余》、《母爱》等作品其中富有刺绣花样的韵味,绚丽而又耐看;吴青平的《如梦》、《午后》等,甜美如梦,而屏风的多维空间构图又带有恬淡古朴的生活情调,这些都是阜阳剪纸的精品。

4.流派及内容

阜阳剪纸大都以吉祥喜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鱼(余)等民间素材为主。情趣丰富,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粗犷中蕴含纤巧,质朴中蕴含秀丽,大致分单色、填色、染色三种。对剪纸流派及审美特征研究,大多数关注的是现代与传统比较上,却缺少对阜阳传统剪纸与现代剪纸划界进行更深入的文化考察,也缺少对原生态的阜阳民间剪纸与市场态的阜阳民间剪纸的区别与联系的相关研究,而这些关系到对这一大众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在众多对阜阳现代剪纸的学术研究中,专门介绍类论文较少,笔者只收集到李李的《略论近现代阜阳剪纸艺术的风格特征及成因》。笔者在近期阜阳剪纸30年展上看到,阜阳剪纸在这30年中,剪纸艺术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有一些令人担忧之处。剪纸的文化氛围不浓,缺少社区剪纸文化推广活动,以至于阜阳的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一值得骄傲的地方文化遗产。在阜阳现场剪纸会上,艺人程兴宏剪了一副关于鸡的作品,要价20元,却有买者说可买只活鸡,可见我们在对美的欣赏上的落后,反而是西方人比之我们更能够欣赏我们的剪纸作品,这些难道不引起我们深思吗?

(二)对剪纸艺人的研究

剪纸的剪法篇10

快乐法宝一:手指的游戏(使用剪刀的常规训练)

手指游戏,包括剪刀的正确使用、常规训练游戏及课前手指热身游戏。例如,教孩子们掌握剪刀正确的使用方法时,可配合这样的游戏:小手变成小手枪,剪刀洞里来睡觉,张开大嘴咬长线,张开小嘴咬短线,咬个小口钻进去,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剪刀宝宝出发了。在常规训练中,我们玩这样的游戏:尖剪刀,爱咬人,捂住它的尖嘴巴,小心把它送回家。在剪纸课前,我们先玩与剪纸内容相关的手指热身游戏。

快乐法宝二:贪玩的小剪刀(剪法技能的练习)

为了鼓励幼儿大胆地使用剪刀,自由随性地剪出各种线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有趣的剪纸纹样,我们设计了“贪玩的小剪刀”剪纸游戏,孩子们一边念着自编的儿歌一边剪纸:贪玩的小剪刀,出门来散步,一二三,剪刀宝宝出发了,走直线、拐个弯、爬山坡、踢皮球,坐上滑板扭一扭……这样就可以自由随意地创作出不同的纹样,并通过对纹样的想象进行不断修剪。最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情节安排,剪出动物、人物或其他事物的轮廓贴在上面,组合成一个有情节的画面。例如“学学马蒂斯”剪纸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贪玩的小剪刀随意剪剪、想想,再添添的方法,剪出有故事情节的抽象剪纸画(见图一)。

快乐法宝三:图案宝宝来排队(纹样设计练习)

为了帮助幼小的孩子掌握一些剪纸花纹的组合方式,我们设计了剪纸游戏“图案宝宝来排队”。让孩子们在剪一剪、玩一玩中感受花纹的排列方式、大小变化以及不同的花纹组合带来的奇妙变化。例如作品《人脸花瓶》(见图二),在花瓶的瓶口、瓶颈和瓶底上,孩子们将剪纸纹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有长条爸爸、长条妈妈、长条宝宝来排队,有浪线的排列,有锯齿线和爱心组合的排列。运用这种方法,孩子们还可以剪出比较复杂的作品,例如《美丽的花窗》(见图三)。

快乐法宝四:不会断的线条(徒手剪纸练习)

“不会断的线条”就是把小剪刀当笔,像连笔画一样剪出外轮廓。比如《可爱的娃娃脸》(见图四),就是在对折纸张的基础上,从头顶或者是从下巴开始,运用连贯的线条剪出人脸的外轮廓,包括:发型、头部、耳朵、脸蛋和下巴,再用一条连贯的线条剪出脸部的刘海、眉毛、眼睛、脸庞和嘴巴。

快乐法宝五:加加和减减(剪纸造型创造练习)

“加一加,减一减”就是先设计一些夸张和变形的轮廓外形并加以想象,根据想象的结果进行增加和减除,再在外轮廓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细小的手、脚以及各种形状的眼睛,数量上也可以任意添加,比如5条腿、3只眼睛、4只手,等等,这样创造出来的小怪物非常有趣可爱,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例如幼儿作品《有趣的小怪物》(见图五)。

运用这种方法设计其他小动物、人物及物体时,孩子们会举一反三。通常夸张的想象和随机的变化令作品充满童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作品《我和动物朋友在一起》(见图六)中,大树伸出了两条手臂,树冠外面加上了一大圈的叶子,恐龙、长颈鹿等动物都是在神似的造型上,加上了四肢和头部等。

快乐法宝六:单线变双线(剪纸画技能的练习)

“单线变双线”是为了方便幼儿能把自己设计的绘画变成一幅幅剪纸画。这里有一个线条的转换问题,于是我们选择了特殊的文字画“姓氏图腾”,进行了单线条变成双线条的游戏练习,让幼儿在游戏中感悟某种规律(见图七,幼儿剪纸《姓氏图腾》)。

快乐法宝七:走走小迷宫(剪曲线的练习)

孩子们在剪弯弯曲曲的线条时会出现边缘不光滑、作品破裂的现象,我们通过“走迷宫”帮助幼儿练习剪曲线,即用剪刀模仿走迷宫的宝宝,在纸上不断地绕来绕去,绕出美丽的窗花纹样。例如幼儿作品《六瓣雪花》(见图八)。

快乐法宝八:作品变玩具(幼儿创意剪纸思维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