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10:19:29

十一长假作文

十一长假作文篇1

这次十一看到的这件事情,就像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不能忘记。那是一个刚下过雨的下午,一对母女很普通的在街上散步。

空气并不很清新,隐约还会感到一种闷闷的感觉,而且地面也比较潮湿,还散发出雨后独特的清香。几滴小水珠滚在绿叶上,但,沉甸甸的,渐渐地,渐渐地,重重一落,便投入泥土的怀抱,还泛在绿叶上的,则又为绿叶增添了几分可爱和色彩。天是那么的蓝.那么的纯,空气也似乎随之慢慢清新,小昆虫也享受着大自然的赏赐。人也越来越多了,为这幅美丽的画增添了许多生机。

那个小女孩又跑又唱,两根小马尾一翘一翘,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摆动,她,好像就是春天里的一只小蝴蝶,那么的纯真。人们的目光也似乎都为之吸引。她跑呀跑,跳呀跳,唱呀唱,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个她们必经之路的旁边。必经之路上面还留着一点水,看起来十分的滑。她很小心的挽着裤子,一步一步走了过去。她回头一看,露出欣喜的笑容,便又转身。可她似乎忘记了什么,又回过头来。哦!原来是她又想起了妈妈。她朝着妈妈用那天真的小眼珠盯着妈妈,用那甜蜜的小嘴远远地冲着母亲喊:“妈妈,!这路很滑,您小心点啊!”说完,冲着妈妈甜甜的笑着。母亲也很意识地抬起头,但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用目光对视着,嘴中略带一丝微笑。从母亲的目光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是多么欣慰的笑容!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空气已经凝固了,时间也似乎想停留在这一刻,冲着这对母女看。当我细细去体会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小女孩那纯洁的心灵装着一颗关心别人的善良的心,难道你不为之心动?这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能体现她那爱母尊母之情!

十一长假作文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员工假勤管理,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员工假勤类别主要分为:年休假、事假、病假、探亲假、婚假、产假(护理假、计划生育假、长产假、保胎休息)、哺乳假、工伤治疗假、丧假等。

第三条 员工休假必须在休假前填写休假申请单,经相关领导同意并报人力资源部核准后,方可安排休假。员工遇特殊或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办理手续的,必须在假后两日内书面说明理由并补办相关手续,否则作旷工处理。

第四条 公司所属各单位和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均须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 请假制度

第五条 事假

1、文件依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工人、职员事假期间工资待遇问题的意见》

2、请假条件及时间: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请事假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3、假期待遇及相关规定:员工请事假按照其个人的日标准工资额(本人岗位薪级工资额除以21.75天)如实扣减请假日工资。误餐费、通讯交通费等与出勤挂钩考核的其他工资性收入也相应扣减。事假期间奖金扣减标准按照各单位的奖金分配考核办法执行。

4、审批程序:个人申请,单位主管同意,报人力资源部核准。

第六条 病假

1、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认真执行改革劳动制度几个规定的通知》(国发〔1986〕9号)、安徽省劳动厅《关于调整国有企业职工病假期间生活待遇最低保证数的通知》(劳险字〔1996〕380号)、《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

2、请假条件及时间: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出具医院证明或医生的休息建议书后可以休病假。

病假的时间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3、病假待遇及相关规定:

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工资照发。病假超过两个月不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1)连续工龄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岗位薪点(级)工资,下同)的80%;

(2)连续工龄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90%;

(3)连续工龄满二十年的,以及获得全国或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员工,工资照发。

员工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1)连续工龄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60%;

(2)连续工龄满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工资的70%;

(3)获得全国或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员工,发给本人工资的100%。

误餐费、通讯交通费等与出勤挂钩考核的其他工资性收入也相应扣减。病假期间的奖金扣减标准按照各单位的奖金分配考核办法执行。

4、审批程序与相关规定:

(1)本人申请、医疗卫生部门证明后由员工所在部门报人力资源部核准。

(2)员工连续病假时间按一年内的时间累计。

第七条 探亲假

1、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

2、休假条件:工作满一年以上并且已正式上岗的员工中,未婚、已婚并且同父亲、母亲不居住在一起又不能利用公共休假日回家团聚的;已婚并且与配偶不居住在一起又不能利用公共休假日回家团聚的。

3、假期规定: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员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已婚员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已婚员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探亲假期是指员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酌情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在内。

4、假期待遇及相关规定:在批准的假期内,员工工资照发,奖金等与出勤挂钩考核的其他工资性收入按各单位的奖金分配考核办法执行。

员工探望配偶和未婚员工探 望父母往返的车船费(因故乘坐飞机的按照直线车船票费)、市内交通费、必需的住宿费,由公司财务负担。已婚员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车船费(因故乘坐飞机的按照直线车船票费)、市内交通费、必需的住宿费,在本人岗位薪点(级)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各单位财务负担。

5、审批程序:本人申请,单位主管同意,报人力资源部核准。

对于涉及境外探亲的个案,其探亲条件,假期规定以及假期待遇等按照国家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产假(护理假、计划生育假、长产假、保胎休息)

1、文件依据:劳动部《关于女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关于印发《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的通知”、《安徽省计划生育条例》( 20xx年7月28日 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2、假期规定及相关待遇:

(1)女职工生育请产假,凭生育证到所在单位办理请假手续,报人力资源部核准。

(2)女职工生育享受90天产假;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双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3、女职工24周岁以上生育为晚育,晚育的初产妇,可延长产假30天,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女证,可延长产假30天,男方享受10天护理假,夫妻异地生活的,男方享受护理假20天。

4、男女职工为了实行节育而实施的人工流产或节育手续后需要休息的,可请计划生育假,经公司工会计划生育管理人员核准后,报人力资源部。

5、女职工怀孕三个月内流产的,持本单位医疗、保健机构和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证明,给予产假20~30天,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流产的,给予产假42天,七个月以上按正常产假处理。

产假、护理假、计划生育假期间享受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6、怀孕七个月以上和哺乳期的女职工经单位批准,可休长假,时间最多为一年。长假期间的工资按本人岗位薪点(级)工资的80%发给,奖金等与出勤挂钩考核的其他待遇停发。

7、女职工有流产先兆,根据本单位医疗、保健机构和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证明,需保胎三个月以上的,其休息期间的工资可按本人岗位薪点(级)工资的80%发给,奖金等与出勤挂钩考核的其他待遇停发。

第九条 婚假

1、文件依据:《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劳总薪〔1980〕29号、财企字〔1980〕41号、《安徽省计划生育条例》( 1999年6月6日 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

2、假期规定

(1)职工结婚,可请婚假3天,如男女双方不在一地,按行程远近可另给路途假。

(2)实行晚婚的初婚者,延长婚假20天。

3、假期待遇及相关规定:在批准的假期内,享受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假期所发生的路途费用自理。

4、审批程序:本人申请,单位主管同意(须经计生管理部门审核),报人力资源部核准。

第十条 丧假

1、文件依据: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劳总薪〔1980〕29号、财企字〔1980〕41号)。

2、假期规定:

(1)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并由人力资源部核实,给予丧假3天。如死亡的直系亲属在外地,可按路程远近,酌情增加路程假。

3、假期待遇:

(1)在批准的假期内,员工工资照发,奖金等与出勤挂钩考核的其他工资性收入按各单位的奖金分配考核办法执行。

(2)假期所发生路途费用自理。

4、审批程序:本人申请,单位主管同意,报人力资源部核准。

第十一条 年休假

1、文件依据:《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号)

2、休假条件:

a、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员工新进用人单位且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b、员工当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享受当年年休假:

(1)员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3)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5)触犯刑律受刑事处分者;

(6)违反治安管理条例受拘留及以上处分者;

(7)受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及以上处分者;

(8)在生产(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发生严重责任事故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者;

(9)工作极不负责,不遵守劳动纪律,经常完不成生产(工作)任务者;

(10)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

(11)员工在休假年度已经安排休假后出现上述情况之一的,在下一个休假年度予以扣除。

3、假期规定:员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4、假期待遇及相关规定:

(1)在批准的假期内,享受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2)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员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员工年休假。

(3)用人单位经员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员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员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4)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5) 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

5、审批程序:本人申请,单位主管同意,报人力资源部核准。

第十二条 哺乳假

女职工给未满周岁的婴儿哺乳,规定每天给哺乳1小时(上下午各半小时);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第十三条 工伤治疗假

1、文件依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

2、相关规定: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其住院治疗期间为工伤治疗假。

(1)员工因工负伤的确定,以安全部门的事故分析报告为准;

(2)员工因工负伤住院治疗,其工伤治疗假期由医务部门根据伤势确定,并开具治疗休息证明,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假期待遇:在批准的工伤治疗假期内,享受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4、审批程序:个人申请,医疗卫生部门证明,安全部门批准,由员工所在单位报人力资源部核准。

第三章 考勤制度

第十四条 各单位的考勤应分级管理,人力资源部负责本单位的考勤统计和管理,并按假勤制度规定,审批本单位员工的各类休假;各工区、部室负责本部门的考勤管理,并按月汇总本部门的出勤、缺勤情况,报人力资源部;班组负责本班的考勤管理。

第十五条 员工出勤考核是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员工工资、奖金的分配密切相关。各相关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本部室或工区的考勤。考勤员要及时如实地汇集考勤资料,在每月第3个工作日前完成出勤情况的汇总、上报工作。

第十六条 考勤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各级领导和负责考勤的同志必须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记录和审签,若发现有弄虚作假或不负责的情况,将给予严肃处理;考勤员虚假考勤导致企业遭受用工风险和劳动纠纷的,按照《安徽省电力公司职工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处理规定》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文与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相抵触时,按照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执行。

十一长假作文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严肃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制度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法规和《门源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外出报告制度》、《中共门源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门源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病假、事假、公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生育产假等考勤和因公外出的考勤及日常出勤情况。

第三条

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

第四条

组织部负责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考勤的综合管理工作。各部门(单位)负责本单位(部门)工作人员的日常考勤工作。

第二章

审批程序及批准权限

第五条

科级干部因公外出和因私请假,必须提前向组织部报告外出和请假事由,办理报批手续。因公外出报告和因私请假方式以书面为主。如遇特殊情况,可口头或电话报告和请假,事后及时补办有关手续。

第六条

县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因公出省、出国(境)或因私离开工作岗位,必须向州委书记、州长请假,并分别向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常务副州长履行告知手续;县人大、县政协正职领导及副县级领导干部(不包括县人大、县政协副职领导干部),因公出省、出国(境)或因私离开工作岗位3

天以内的,应向书记、报告,并分别向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履行请假手续,报组织部备案;3

天以上的,经书记、县政府签署意见后,向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常务副州长报告,并报州委组织部备案。县人大、县政协副职领导干部因公出省、出国(境)或因公离开工作岗位3

天以内的,由单位正职领导批准;3

天以上的,由单位正职领导签署意见,报书记同意后,向州委副书记通报,并报州委组织部备案。

第七条

各乡镇、各部门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因公出省、出国(境)或因私离开工作岗位,必须向书记、报告,并分别向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履行请假手续,同时报组织部备案。

第八条

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党政副职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因公出省、出国(境)或因私离开工作岗位3天以内的,向单位正职领导报告;3

天以上的,由单位正职领导签署意见后分别向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履行请假手续,同时报组织部备案。

第九条

各乡镇、各部门国家机关一般干部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公出省、出国(境)的参照第六条、第七条履行相关手续。

第十条

各乡镇、各部门国家机关一般干部请假时间在3

天以内的由单位负责人批准,3

天以上的由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假期结束后向审批人销假。

第三章

请假手续及相关要求

第十一条

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应有外出的文件依据可证明材料。因公外出或因私请假期满需延长的,应按审批权限事前报告。如不履行延长报告手续,所延长的天数按旷工处理。

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请公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生育产假等,按有关规定执行。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假期的,应按审批权限事前报告,延长的天数按事假处理。如不履行延长报告手续,所延长的天数按旷工处理。

第十三条

工作人员因事请假,应有具体事由及事假的期限。事假期满需延长的,延长的天数继续按事假处理。如不履行延长报告手续,所延长的天数按旷工处理。

第十四条

工作人员因病请假10

天以上的,要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证明。如遇特殊情况,医疗疾病证明可后补。

第十五条

工作人员既不履行因公外出报告和因私请假手续,又不在岗的,按旷工处理。

第十六条

国家法定的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公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

第四章

考勤管理及审核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勤档案。各部门(单位)办公室负责建立本部门(单位)科级以下干部的考勤档案。组织部负责审核各部门(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考勤情况。

第十八条

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每半年汇总一次领导干部考勤情况,并将科级领导干部考勤情况汇总后报备案。

第十九条

各部门、各单位每月汇总一次工作人员考勤情况,并进行公布。

第五章

请假期间有关待遇规定

第二十条

请假期间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省人事厅《关于青海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通知》(青劳人薪字[1999]165

号)、《关于青海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通知》(青劳人薪字[1999]166

号)、《关于国家工作人员事假期间工资待遇的通知》(青劳人薪字[1999]186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通知》(青人薪字[2015]538

号)等文件精神执行。

第二十一条

公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生育产假期间工资待遇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六章

考勤管理与奖惩

第二十二条

考勤纳入平时工作考核之中,考勤统计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奖励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工作人员的日工资,按工作人员本人的月工资(不含规定按考勤发放的各种津贴、补贴)除以每月制度工作天数进行折算。根据国家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休息日”的规定,每月制度工作天数可统一按21.5

天计算。

(一)工作人员因不履行请假手续,无故旷工,扣除当月工作津贴;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

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

天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工作人员因病请假当年累计超过3

个月以上的,不参加本年度评优评先。病假期间工资待遇:

1

、工作人员病假在当月累计超过10

个工作日,停发当月工作津贴;

2

、工作人员病假超过2

个月不满6

个月:工作年限不满10

年的,从第3

个月起,按月工资的90%

计发;工作年限满10

年及以上的,按月工资的100%

计发(以上均不含工作津贴,下同);

3

、工作人员病假超过6

个月:停发年终一次性奖励工资和精神文明奖,工作年限不满10

年的,从第7

个月起,按月工资的70%

计发;工作年限满10

年不满20

年的,按月工资的80%

计发;工作年限满20

年以上的,按月工资的90%

计发;

4

、身患重大疾病的工作人员,在停止工作进行治疗期间,原则上照发本人标准工资(含工作津贴),一切福利待遇与在职人员同等对待;

5

、工作人员病假期间享受单位的生活福利待遇;

6

、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虚假证明请病假后从事经营或其它盈利性活动,经查实,即停发工资。

(三)工作人员因事请假当年累计超过2

个月以上的,不参加本年度评优评先。事假期间工资待遇:

1

、事假累计不得超过30

天,事假30

天以内的,工资照发(不含工作津贴);超过30

天的,从第31

天起,每请事假1

天,扣除1

天工资;

2

、超过5

个月以上的,停发年终一次性奖励工资和精神文明奖,并取消当年公休假;

3

、工作人员的直系亲属有重大疾病需陪护治疗或随患者出省诊断时间较长的,经本人申请,部门(单位)研究同意,根据审批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可不扣除工资。

第二十三条

工作人员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安排病休。领导干部病休期间免去现职。病休后视其健康状况和工作需要,予以重新安排工作。

第二十四条

工作人员在编但长期不在岗者,按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处理。

第七章

考勤工作纪律及监督

第二十五条

在考勤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的,予以追究责任:

1

、考勤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不定期公布考勤情况的,对考勤工作人员、主管领导给予通报批评;

2

、考勤工作中如发现弄虚作假,造成考勤登记失实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责任。考勤工作实行部门(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

3

、考勤工作中不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对本部门(单位)工作和团结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不定期组织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员对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全年考勤情况在每年年底目标责任考核情况公布时一同公布。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部门(单位)对见习岗位的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人员、聘用人员的考勤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十一长假作文篇4

一、为使市交通局各项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市交通局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则。

二、市交通局组成人员在行政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县(市)交通局、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作用,保证政令畅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忠于职守,敬业爱民;服从命令,讲究效率;开拓进取,勤奋工作;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三、市交通局各职能部门、处室要认真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要精简会议、公文和事务性活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切实贯彻落实局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

局长、副局长的职责

四、市交通局实行局长负责制,局长主持市交通局的全面工作,副局长协助局长工作。局长不在时,委托副局长主持市交通局工作。

五、局长召集和主持市交通局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市交通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市交通局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讨论决定。日常工作分工负责处理。

六、副局长按照各自分工或受局长委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对工作中的重大情况和重大事件,要及时向局长报告。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提交局长办公会议或者局务会议讨论决定。

七、局长与副局长以及副局长之间要经常沟通情况,密切配合。

会议制度

八、市交通局行政会议分为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县(市)交通局长例会、业务工作会议(例会)、学习会及其它临时性会议。

九、局长办公会议是市交通局最高行政决策会议。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召集并主持,局长不在时,委托由主持工作的副局长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决定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参加人员为局长、副局长及分管行政工作的其它领导,办公室正副主任及秘书为当然列席代表;根据会议内容,可决定有关处室或下属单位领导列席。会议主要内容为:

1、落实局党委会作出的有关决定;

2、行政全面性工作;

3、行政资金使用情况(5万元以上);

4、重点工程决策;

5、重大项目引进、开发;

6、重大改革措施出台;

7、机关职工福利和涉及直属单位职工重大福利事项;

8、局长认为需要研究讨论的其他问题。

局长办公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正副局长参加才能召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重大问题,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意见的基础上,由局长作出决定。参加局长办公会议人员在讨论问题时,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发表已见;决议形成后,应认真贯彻执行,维持局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

十、局务会议主要研究市局每月主要行政工作。由局长主持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局现职领导,局办公室正副主任、政治处、监察室主任,建管、计财、运安、科教、法制处处长,公管处、运管处、航管处、监督站、交通投资公司、嘉绍高速公路筹建处党政正职参加。每月一次,在上月末或月初召开。会议主要内容为:

1、听取各部门上月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本月工作计划安排汇报;

2、协调各部门、各处室间的工作关系;

3、安排本月的主要工作任务;

4、通报、布置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各单位、各处室应将上月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本月主要工作计划于每月20日前送局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并拟出下月局主要工作计划及上月中心工作完成情况送主持会议的局领导,会后由办公室订出该月的工作计划,并对局务会议确定的中心工作及其他事项进行督查、反馈。

十一、县(市)交通局长例会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各县(市)交通局长、市直交通有关兼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办公室正副主任、秘书参加,根据会议内容确定市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及有关部门列席,每季一次。会议主要内容:

1、传达贯彻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

2、研究全市性重大问题,布置有关重要工作;

3、通报市局及各县(市)局主要工作情况及工作安排;

4、研究、确定有关全市性的建设、管理计划及法规、制度;

5、协调各县(市)间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工作进程。

十二、业务工作会议(例会)一般由有关处室组织召开,需各县(市)交通局领导及市直交通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业务性会议,必须报经分管局领导同意。会议主要内容:

1、讨论、落实有关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

2、提出有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建议;

3、协调有关业务工作中的关系;

4、研究有关业务工作。

十三、学习会由本局机关全体人员参加,每星期一晚,由局政治处负责安排及通知,学习方式主要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分为机关集中和各处室集中。学习主要内容:

1、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重要文件及其它材料;

2、学习业务知识及有关新的交通工作动态及情况;

3、学习上级部门布置需学习的一些材料。

十四、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县(市)局长例会的会议准备及有关会务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必要时请有关县(市)交通局和本局有关处室配合。业务工作会议的准备工作由组织会议的处室负责,较大规模的业务工作会议会务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其他有关处室配合。

十五、要严格控制会议。各种会议要做到议题明确、准备充分、真正解决问题。各种会议经费支出需在上年末提出会议经费计划,经局领导统一批准后,在会议召开前填报会议经费申请表,对未填报申请表的,一律不得支出会议经费。

十六、凡以局名义召开的全局性会议或比较重要的专业性会议,在会前应由职能处室会同办公室草拟会议方案,并向分管领导汇报;重要或大型会议,应在征求分管领导意见后向局长汇报。在草拟会议方案同时,应注明落实处室和责任人,如由几个处室联合召开的会议,应注明何处室为主、何处室协助,重要或大型会议应由处室长任责任人。责任人的主要职责为全面掌握会议情况,安排会议各项事宜,把握会议召开时的气氛及效果。会议通知一律以市局或局办公室名义发。以市政府、省交通厅名义召开且由我局承办具体会务工作的大型会议,也应按上述规定办。

公文办理制度

十七、各种文件(包括参加会议带来的文件)应一律交办公室收文登记,在网上流转办理,并由办公室主任签批后送领导批阅。

十八、未经局领导批阅的下级单位来文,不得擅自批转文件。

十九、网上文件每人办理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天。

二十、借阅纸质文件应办理借阅登记手续。

二十一、各类业务文件一经办完,应及时送交(网上)办公室归档,个人一律不得保留应归档的文件(包括网上、纸质)。

二十二、各类业务文件的发文,一律由各业务处室负责拟稿、核稿、校对、装封、催办、督办。

二十三、各种以局名义发的文件、传真、电报都应由办公室负责审阅、签批后送局领导签发。

二十四、各处室应严格按局长及分管副局长批示的意见办文,未经局长及分管副局长同意,不得擅自超越批示范围办理文件。各处室应及时将文件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向作批示的局领导汇报。

二十五、本局与其它市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发文,一般由主要发文部门拟稿、编号、归档。

二十六、涉及几个处室的发文应由主拟部门负责做好会签工作。

二十七、严格控制发文和发文范围,公文力求精简,请示、批复一般以千字为限。

值班制度

二十八、局机关实行长年的节假日及晚间值班和临时性的“春运”及“三防”值班制度。

二十九、节假日值班:节假日值班包括双休日值班和法定假日值班,时间为上班时间,每人每次半天,由办公室每月安排一次。

三十、晚间值班: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具体时间以市政府的作息时间为准,根据处室人员多少安排,由办公室每半年安排一次。

三十一、“春运”和“三防”值班,根据需要由办公室和运安处安排值班人员。

三十二、值班人员为局机关全体人员(包括长借人员,驾驶员等除外),以处室为单位,按周值班,具体人员由处室长负责安排。

三十三、值班职责:值班时间内如有情况,及时上传下达,可以处理的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与值班领导联系;同时要兼顾机关的安全。如因值班时间内无人值班而出现问题,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当事人和值班处室的责任。

三十四、值班内容:值班人员要填写值班日记,并做好交接工作。

调查研究制度

三十五、市交通局和各职能部门每年年初都要制定调查研究工作计划,每一项调研课题都要具体落实到人,及时撰写调研文章,确保调研计划的完成。

三十六、市交通局和各处室负责人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下基层调查研究,并建立基层调查研究联系点,跟踪把握工作中的发展动态。

三十七、市交通局在重大问题决策之前,通过咨询论证、协商对话、邀集座谈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无党派人士等有关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努力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内事活动及外事活动制度

三十八、市局领导考察、检查工作,要减少随行和陪同人员,简化接待礼仪,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根据工作需要,主管职能处室负责人随行,要尽量减少非有关陪同人员,基层单位不搞迎送,不准宴请。

三十九、各级干部要坚守岗位,严禁组织无实质性内容、无明确考察目的的出市出省出国(境)学习考察。为保证市局领导同志集中精力研究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除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局统一组织安排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外,局领导一般不出席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组织召开的会议以及所安排的庆典、颁奖、剪彩等事务性活动。

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一般不要邀请市局领导出席会议和事务性活动,确有需要,应当事先报告局办公室。局办公室要从严掌握,提出意见报局长审批。

四十、市局领导不为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会议签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名。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市局领导题词、题名和签发贺信、贺电的,一般不公开发表。

四十一、市局领导内事活动的宣传报道要从严掌握。市政府、市局组织或经市政府批准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和活动,要按经审定批准的方案进行新闻报道。局领导召集的各种会议,需要新闻报道的,由局办公室统一安排。局领导出席单位或地方的会议或活动,一般不作新闻报道。局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需要新闻报道的,报道内容要经局领导审定。

四十二、领导干部出访考察,由局政治处拟文,报市政府审批,送市外事办审核。

四十三、局长、副局长会见来访的外国重要官方人士,由接待单位向市局提出请示,经局政治处审核,呈有关领导批准;会见外国非官方人士,由接待单位向市局提出请示,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呈有关领导同志自行决定。

离绍外出请示报告制度

四十四、局长离开本市外出开会、参观、学习等(包括“五一”、“国庆”和“春节”长假期间因私离开本市)2天(含)以上的,向市政府分管领导请假,由局办公室提前3天将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随行人员等报告市政府办公室。

四十五、副局长离绍出差(出访)或休养,应当在事前书面或口头向局长报告,并由有关人员把离绍外出的时间、前往地点、联系及文件呈送方式等有关事项告知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通报其他领导同志。

四十六、市局各职能处室、直属单位、县(市)交通局主要负责同志离绍外出2天及以上,应事先向局长或分管副局长报告,同时书面上报局办公室;局办公室要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向局长、副局长报告。领导干部外出10天以上的,外出结束后应及时销假。

四十七、局领导、各单位党政正职出国(境)考察、学习,除按规定办理出国(境)审批手续外,在临出国(境)前仍要履行领导干部外出请假报告手续。

四十八、局长生病住院5天以上,局办公室应分别报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其他局领导、直属单位党政正职、各县(市)交通局主要负责人生病住院5天以上,由所在单位办公室报告市局办公室,由办公室及时向局长、副局长报告。

工作联系请示报告制度

四十九、工作联系实行分级管理,按级负责制。

五十、各位工作人员对直接领导负责,无故不得越级请示、报告。

五十一、对突况、重要工作及超出职权范围的处理事项应及时请示、报告,不得擅自作主或越权处理。

五十二、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作出决定前,要请示上报;结束一项工作(任务),必须及时总结汇报。

五十三、外出学习、出差、参加会议,临行有请示,归来要汇报。

五十四、各阶段的检查、分析和下阶段工作安排,在及时报送直接领导的同时,应报送局办公室。

领导干部会议(活动)请假制度

五十五、因故不能参加市委或以市委名义召开的会议、组织的活动,应向市委办公室请假。其中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委全体会议请假,需经市委书记批准;市委专题会议和由市委领导直接召集的重要会议、牵头组织的重要活动请假,需经召集和牵头组织的市委领导批准。

五十六、因故不能参加市政府或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组织的活动,应向市政府办公室请假。其中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请假,需经市长批准;市政府专题会议和由市政府领导直接召集的重要会议、牵头组织的重要活动请假,需经召集和牵头组织的市政府领导批准。

五十七、市党代会和人代会、政协会请假,除按有关规定履行手续外,分别需提前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请假。

五十八、因故不能参加市局或以市局名义召开的会议、组织的活动,应向局办公室请假。其中各县(市)局长例会、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需经主持的局领导同意;市局召开专题会议和市局领导召集的重要会议、牵头组织的重要活动请假,需经召集和牵头组织的市局领导批准。

重要来宾报告制度

十一长假作文篇5

光阴似箭,一年一度的“十一”旅游黄金周又到了眼前,据权威部门的消息,各地相关部门已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个“盆满钵盈”的黄金时段。但是,事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因为在经历了去年“五一”的狂热,“十一”的冷静以及今年“五一”的成熟心态后,广大消费者将会以一个更加平静的心态去度过这个“黄金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相关部门在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精神的时候,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真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制定相应适用的政策,切实使假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而出现的。1999年9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3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旅游管理部门的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在广大老百姓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旅游休闲的假期。所以在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到来之际,没有做好任何物质准备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的广大消费者“一拥而上”,造成了公园、景点、名胜古迹“人满为患”,名山、秀水、风景名胜“怨声载道”,交通、住宿、旅行社“异常爆满”……美好的时光却没有美好的享受,第一个“黄金周”就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度过了。到了“十一”,各管理部门接受教训,早早做好了一切准备,然而广大消费者也接受教训,“十一”前两天人们出奇地冷静,直到第三天人们才开始大批的出游。今年“五一”,成熟的广大消费者采取了既要玩好又要休息好的方式,有意识地安排好了时间,因此整个“黄金周”无论各相关部门还是广大消费者均过得有条不紊,皆大欢喜。经过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第一个黄金周的“狂热”、第二个黄金周的“冷静”以及第三个黄金周的“成熟”之后,即将到来的第四个黄金周将是平静祥和、丰富多彩的一个长假。人们将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更加合理性的时间支配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拉动假日经济只靠两个黄金周吗?

“黄金周”假日旅游推动了我国旅游业以及铁道、交通、民航、城市出租车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欢迎,繁荣了地方经济,促进了资源优势向产业化优势的转化以及一些地区特色经济的形成。这是国办(2000)46号文件对“黄金周”功能与作用的定位。沿着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已成为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已成为“假日经济”的代名词,一提假日经济,必然是“五一”、“十一”、“黄金周”这些字眼以及这些日子所带来的收入统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让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因为人们节假工余时间集中的、多样的、综合性消费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现象,假日经济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结构转轨变型期必然出现的一种拉动消费的经济形态。假日经济的特征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发生的时间特征明显,均是在休假期较长的节假日、双休日;二是来到的突发性与阶段性,现象是井喷式洪流;三是消费群体的广泛性,几乎凡是有闲暇的人们都有现实的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四是指消费指向相对集中,就是说大多数消费者会一改往日的生活习惯,倾向于以旅游为主的外出流动消费;五是消费档次的多层次性,不同收入水平有不同的消费需求标准;六是消费目的的多样性,即以不同精神或物质取向为目的的消费构成各种不同的消费形式。

以上的概念告诉我们,假日经济是一个、适当的消费;也就是说,这个系统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假日之中,并不仅仅存在于几个长假、几个“黄金周”中,只不过在这些时段中表现得比较集中、比较明显罢了。

去年“五一”,全国居民外出旅游达4600万人次,旅游花费181亿人民币,仅从铁路出行的旅客就达到2600多万人;而“十一”外出人数就比预计的减少了许多,铁路运量下降了8.9%;到了今年“五一”,出游者大增,达到7376.6万人次,旅游收入288亿元。这其中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全部出游者当中,过夜旅游者为2368万人,一日游旅客则为5008万人,后者超出前者一倍多。由此可见,在7天的长假中,人们并不是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玩上,更多的人们选择的是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所以仅靠两个“黄金周”就想赚个“盆满钵盈”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而做好所有假日,特别是做好每周一个双休日的假日旅游的大文章,继而做大假日经济才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做大假日经济的前提是做好每个假日的旅游经济

在我国,一年365天中节假日有110天,除去“五一”、“十一”、春节3个长假,还有80多天的假期,占到假日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广大消费者由于年龄、文化、地域、价值观念的不同,因而对休闲时间的支配也不尽相同,分为若干个层次。离退休的老人,闲暇时间多,只要天气不错,身体允许,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基础上,出游时间是非常灵活的;中年人平时工作繁忙,双休日主要用来处理家事、调节身心,偶尔心情好也可以出游;青年人,特别是大中专学生,热情活泼,是双休日和节假日旅游的生力军。在这几个层次中,我们可以看出,至少两个层次的人群是可以在占总数三分之二的日常假期中出游的群体。

假日旅游的消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消费和商品物质消费。这两种消费在个人的实际消费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所占比重同消费者实际需求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而精神文化消费将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就表现在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上。就目前假日经济在我国的表现来看,以外出旅游为主的精神文化消费已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做好每个假日中精神文化消费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做好假日经济的核心。

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体,它包括假日旅游资源开发,假日旅游产品开发两个主要方面,假日旅游资源开发有长途旅游和短途出游两个方面,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假日旅游心理的成熟,利用普通假日进行短途旅游将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因而开发日常假日的短途旅游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假日旅游产品必须有它的突出主题,它是旅游产品的灵魂,要以旅游者最大的满意度为服务的最高质量目标,因而必须采用多种活动组合来丰富旅游的内容,并从多个不同的活动中调动、调节,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使旅游者得到最大的享受。旅游产品组合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式:项目组合是多个旅游方式的有机结合,它能不断激发旅游者的兴趣,满足旅游者观赏风光、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增进友谊、锻炼身体等综合需求;时间组合是根据旅游者年龄、身体、情绪的不同而采取的方式,它像演奏一首乐曲,轻重缓急、高低起伏,各种活动衔接紧凑而不紧张,刺激性与休闲性相得益彰;空间组合是适合主题突出的旅游方式,如“五岳名山”游、“古代民居游”等各景点距离较远但主题突出的游览项目;游客组合针对的是不同消费者群体,适合单位团、家庭团、同学团、朋友团、散客团等群体的旅游;功能组合是针对一个景区在吃、住、行、游、购、娱几个方面综合服务能力方面而言的,它直接体现一个或若干个景点的综合能力。这几个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关键是要求我们的管理、服务部门多下工夫,多想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不断增添、变换、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让我们的假日旅游经济,特别是日常假日的旅游经济发展起来,继而推动我国假日经济的迅猛发展。

建立完善、协调、成熟、有序的假日旅游市场体系版权所有

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角,研究假日经济必须研究假日旅游。我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发展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更多的新型旅游资源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关心的问题。旅游是一个综合产业,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密切相关,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至今我国政府还没有一个旅游管理的权利部门,国家旅游局及各下属旅游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只局限在旅游组织的范围内,而与之相关联的交通、景点、风景名胜全都分属于交通、铁道、民航、园林局、文物局的管辖范围之内,这就很难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步伐;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市场得不到有效调节,严重阻碍了我国假日旅游市场的形成,制约了假日经济的良好发展。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去年下半年,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国家计委、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等14个部委局组成了“全国假日旅游协调部级会议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00个重点旅游城市也分别组建了假日旅游专门机构,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从组织上保障了假日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今年1月初,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朱基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参会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是10几年来中国第一次召开的高规格、高层次、大范围的旅游工作会议;今年4月11日,国务院又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9号文件),提出了在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并要求全国各行各业立即行动起来,为尽早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在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的前提下,各省市也纷纷行动起来,出台各种政策,优化区域环境,许多地方还将旅游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旅游促经济,以经济促发展,使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累计达到502624万人次,同比增长585%;旅游外汇收入高达100亿美元,同比增长999%。

十一长假作文篇6

关键词:叶 时期 假借 引申

2009年第10期《咬文嚼字》中,姚博士《热线电话》一栏(第29页)登载了这样一则问答:

问:经常看到书报刊上说“上世纪30年代中叶”“13世纪后半叶”等等,这些“叶”是什么意思?

——四川周小明

答:叶,本义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假借指“世”或“代”。《后汉书·郭躬传》载赵兴祖孙“三叶皆为司隶”,义即“三代都做司隶之官”。张九龄《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乐》“祚流万叶”,义即“福祚万代流传”,后也指某段较长的时期。现在书报刊上的“叶”就是这种用法。“上世纪30年代中叶”指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中期”,“13世纪后半叶”指的是“13世纪后半期”。

答词中解释了“叶”因假借作“世”或“代”而有“指某段较长的时期”这一用法,并广泛应用于时间分段叙述的表达中。但“叶”假借作“世”或“代”的具体情况如何,文段并没有详细阐明,且说辞有偏误之处,在此略作梳理,以明其理。

一、世

在《汉语大词典》“葉(yè)”下有关“世”“代”这一义类的有两条:

7.世。代。《诗·商颂·长发》:“昔在中葉,有震有业。”《毛传》:“葉,世也。”陈奂《传疏》:“‘中世’,汤之前世也。”《后汉书·郭躬传》:“三葉皆为司隶,时称其盛。”唐张九龄《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乐》:“祀事孔明,祚流万葉。”清顾炎武《日知录·方音》:“而《宋书》谓高祖虽累葉江南,楚言未变,雅道风流无闻焉。”

8.世。时期。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恐后葉靡丽,遂往而不返。”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明中葉后,门户朋党,声气相激。”

就体形而言,甲骨文中,“世”常作,即在(止)的三个竖笔上添圈以为指事符号分化而来。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1998:917)曰:“世,透纽;止,端纽。端、透均属舌音,世为止之准声首,指事兼形声。” 说明二者音韵上的关系。而后金文、战国文字中圆圈变作横笔,或省作连为一笔,渐成今字形体。

以本义考之,《说文》曰:“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三十年曰世。”宋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必世后仁》云:“子曰:‘必世而后仁。’盖言天下大乱,人失其性,凶恶不可告诏。三十年后,此辈老死殆尽,后生可教而渐成美俗也。”这种说法,可以为三个十()之合文释之,但其本义为三十年是确凿无误的。

由此可见,“世”之本义为三十年,以此引申出一代、一生、进而又引出时代、人生诸义。《汉语大词典》中收录“葉”为“世”“代”的相关义项中,“时期”乃“代”之引申,亦即《咬文嚼字》所谓“后也指某段较长的时期”,那么,“13世纪后半葉”之说就是“三葉皆为司隶”的引申用法。

二、枼、葉

“葉”繁体作“葉”①,假借作“世”,有一番过程。《说文》:“枼,楄也;枼,薄也。从木,卋声。”“卋”,即“世”之异体。许慎释“枼”有两义,一为“楄”,即方木;二为“薄”,乃抽象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凡木片之薄者谓之枼。故“枼、牒、鍱、、偞”等字皆用以会意。《广韵》:“偞,轻薄,美好貌。从木,击声。与涉切。八部。”按:铉曰:“当从卅乃得声。”此非也。《毛传》曰:“葉,世也。”“葉”与“世”音义俱相通。凡古侵覃与脂微。如“立位、盇葢、疌屮、协荔、軜内、籋尔、沓隶”等,其形声皆枝出,不得专疑此也。

段氏此说,即以“枼”作声符、兼带表意而孳乳出的“牒、鍱、、偞”等字,皆有“轻薄”义。从此推之,为分化不同类别的轻薄义,在已有意符“木”基础上,再加意符“艸”而成草木之“葉”(与片、金等意符而言,木、艸在此可看作一类),也是植物中最轻薄的部分,其引申义中也多指轻薄之物,如“葉轮、百葉窗、一葉扁舟”等,“葉”之形、音、义关系,可备一说。这样一来,在草木之“葉”这一义项上,“枼”与“葉”构成古今字的关系。

三、枼与世

(一)而“枼”与“世”的关系,似存有两种看法。一种多数以通假视之,即“枼”之“世代、时期”之义为假借义。从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来看,“枼”早见于金文,且多有假借作“世”之用例。如:

《诅楚文》:“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缪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 袗以斋盟。曰枼万子孙,毋相为不利。”

《越王者旨于睗钟三》铭文:“隹正月季萅,吉日丁亥,戉王者旨于睗(择)氒吉金,自乍禾童。……顺余子孙,万枼亡疆,用之勿相(丧)。”

《冉钲铖》铭文:“唯正月初吉丁亥,……余处此南(疆),万枼之外,子子孙孙,友乍(塴作以)永鼓。”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自今以来,叚门逆吕,赘壻后父,勿令为户,勿鼠田宇,三枼之后,欲士士之。”

音韵条件上,据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1985:17~109)对上古音的构拟,“世”[?ap]为审母月部,“枼”[?at]为喻母盍部。两字声纽均为舌面音,属旁纽双声;韵部其主要元音均为[a],为通转。上文可见,在段玉裁的上古韵部系统中,“侵、覃与脂、微”两部皆有通例,也能说明二者的音韵关系。所以,“世”“枼”在音韵上旁纽通转之关系,符合通假的音韵条件。

从以上两方面综合,文字学上“枼”通假作“世”,训诂中以“枼”有世代之假借义可通。

(二)另一种则是以“世”“枼”在文字形体上近似讹误而相混,“枼”之“世代、时期”之义为引申义。李孝定先生《金文诂林读后记》(1982:235)卷六曰:

枼字许君以为从木,世声,此就撰文立说也。字在卜辞作,象形,其上半象葉形者,填写作,与三十字作又作者形近,字又变为则为世,小篆最变为“世声”矣,三十年为一世,卅世一字也,而枼实不从此,至以一葉为一世者,声近通假耳……

李先生虽在最后仍承认二字“声近通假”,但是从形体上的讹误分析,且认为“枼”非从木世声的形声字,而是“象葉形”的象形字,郭沫若先生《卜辞通纂》亦有类似看法②,而后的上半部分与“世”形体相混,暗示不排除二字读音也因形近而混的可能,由此为二字在音韵上的通假关系抽掉了一项有力的证据。而林义光先生在《文源》卷二中则直接认为葉的世代之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

葉,古作吴尊彝当为葉之古文,象茎及葉之形,草木之葉重累百叠,故引伸为世代之世,字亦作葉。(李圃,郑明《古文字释要》2010年版)

(三)从草木之葉繁盛、重叠累积之状,引申出世代之义,情理似通,却有失牵强,但两种理解比较起来,前者说服力更强。

首先,“枼”“世”的确具备了通假的两个基本条件:文献用例、音韵条件,即使后者的解释也不能否认这两点,只是在这两点之外,认为“枼”在形体表意上,自有“世”义。

其次,在字形上以甲骨文中为葉之初文,似有不妥之处。甲骨文中,“葉、果、桑”诸字形皆有作之例。“葉”亦有专指“桑葉”的用法,如陆游《过野人家有感》诗有云:“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葉归。”自注:“吴人直谓桑葉曰葉。”因此,以形专为葉,在文例用法上有失偏颇。另外,按引申义之说,在世代之义中,“世”即为“枼”后起字,这样就忽视了“世”形为三十年之本义的造字理据。而林先生以为葉之古字一说,已失吴尊彝详述,文献不足征,也不能作为信据。

再次,考察方法上,“枼”“世”并没有确切证据能证明二者间的引申关系,所谓意义上的引申关系可能是穿凿附会,也可能是无意中造成的一种联系而已,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1988:12)提到:

有时也能看到被假借的字跟借它来表示的词不但同音或音近,而且在意义上也有某种联系现象。这种现象大概有很多是无意中造成的。人们在为某个词找同音或音近的字充当假借字的时候,很可能无意中找了一个跟这个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的词。有意假借一个跟某个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的字来表示这个词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种情况不很常见,可以作为假借的特例来处理。

所以,应将“枼”“世”视作假借中“本有本字的假借”一类,即在“世代、时代”义项上,假借字“枼”与本字“世”并用。

四、葉与世

作为“枼”之今字,“葉”同理假借作世代之“世”也就文通理顺。这种用例早见于《诗·商颂·长发》:“昔在中葉,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毛传》《郑笺》等文字训诂之作也多以“葉”假借“世”,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昔在中葉。”《传》:“葉,世也。”《笺》:“中世,谓相土也。”瑞辰按:《传》以葉为世之假借。葉,从枼声;枼,从世声。故世可假作葉。《淮南修务》云:“称誉葉语。”高《注》:“葉,世也。”《广雅释言》亦曰:“葉,世也。”

另《毛诗异文笺》:

“昔在中葉。”《传》:“葉,世也。”案:此叚借也。《说文》:“葉,从枼声”;“枼,从世声”。《左氏昭元年传》:“其季世曰唐叔虞。”《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注引作“季葉”。是葉、世古字通用……世与葉今古文之别也。”

综上所述,“葉”假借作“世”的具体情况既明,回到开头《咬文嚼字》中的问题,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现代汉语中,葉作“世代、时代”之义已废弃不用,只有“较长时期的分段”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只是收录了这一义项,且与表示植物一部分的“葉1”分立条目,标为葉2,作为形同音同而意义不同的同形词。葉1中的义项为本义、引申义;葉2为假借义,两者之间意义上并无关联。

第二,“时代”与“时期”为两个意义有别的词。《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如下:

【时期】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巴金《灭亡》第二章:“这是他底表妹,他底幼年时期的唯一的爱人。”赵树理《套不住的手》:“(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就成立了的。”

【时代】①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宋书·礼志一》:“况三国鼎峙,历晋至宋,时代移改,各随事立。”宋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箫鼓。”《自序八》:“我所经历的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时代。”②犹世代,代代。唐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诗:“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③指个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丁玲《团聚》一:“这在他的少壮时代和他的性格上都是不能容忍的,他也无声的宽容着她。”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在作孩子的时代,原本也不是个全不知自重的小孩子。”

“时期”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这种特征广泛多样、针对性不强;而“时代”则是具有较强划分依据和特征的一段时间,其用法更为严格。因此,可以说“石器时代”“五四时代”也能用“石器时期”“五四时期”,而在用“19世纪时期”“抗战时期”时,却很少以“19世纪时代”“抗战时代”代之。

但是在“世”的各义项中,并没有“时期”这一用法,如俞樾《茶香室丛钞·先进于礼乐苏子瞻说》:“孔子之世,其诸侯卿大夫视先王之礼乐,犹方圆冰炭之不相入。”这里的“世”即时代,与常说的“维多利亚时代”“拿破仑时代”用法相同。前面提到,“葉”之“时期”义由“世、代”义引申而来,所以,“20世纪上半葉”之“葉”是由“葉”的假借义“世、代”引申而来,而非直接假借于“世”。

第三,“葉”与“世”在“世、代”义上有假借关系,但和“代”无假借用例,《咬文嚼字》中说“假借指‘世’或‘代’”,不准确。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诸如“20世纪中葉”之“葉”的意义来源已明。简言之,从训诂入手,“枼”与本义为三十年的“世”音韵上旁纽通转,属音近;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早有互用假借之例,二字在“世、代”义上是为假借字关系;在字形上,“葉”由“枼”加意符艸分化而来,二者在“轻薄”之义上构成古今字关系;进而古字“枼”废弃少用、“葉”完全取代后,字际关系上“葉”遂与“世”亦构成假借字的关系;“葉”借“世”来的假借义“世、代”,引申出“较长一段的时期”,即“20世纪中葉”之“葉”,且“葉”之“世、代”义在现代汉语中也废弃不用。

注 释:

①古文中“葉”读作xié,即协音之“协”,并非草木之“葉”。

汉字简化后,两字合并。实为两个不同的词。本文后草木之“叶”均作“葉”,以辨字形。

十一长假作文篇7

据了解,十二月十九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社论称,在二〇〇六年至二〇〇八年间的学术论文中,发现中国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硕士钟华和工学院讲师、硕士刘涛发表在该刊物的七十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消的决定。

井冈山大学表示,获悉这一情况后,该校立即组成专门的调查小组和专家鉴定。经调查,钟华、刘涛两人确实存在“伪造或篡改数据”、“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

井冈山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肖长春对中新社记者称,二十九日,井冈山大学作出决定,开除该校两名讲师钟华、刘涛的公职,撤销钟华、刘涛的造假学术成果及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解聘、撤销钟华、刘涛的高等学校讲师专业技术资格,并撤销钟华本月十五日刚获得的高等学校副教授专业技术资格。此外,作为中共党员的钟华,同时被开除了党籍。

十一长假作文篇8

(一)尊敬的学校领导:

因本人***期间生产,现需要回家休息,调养身体。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请假时间自****年*月**日至*月**日共xx天,恳请领导批准。另在此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请假人:

时间:x年x月x日

校方(校长)意见:

教育局(直属领导)意见:

(二)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是xx中学教师,因本人有孕在身,预产期在x月份,现已怀孕x个月,故此时向领导请假,根据国家晚婚晚育有关政策,请假时间为4个月(从____年____月____日到____年____月____日)。在此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在孕期的关心和照顾。

特此申请,望领导审批。

申请人:

x年x月x日

(三)尊敬的学校领导:

因本人有孕在身,预产期x月份,现需要回家休息,调养身体。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春节后回来上班,请假时间为4个月。另在此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真正体现了人文化主义。

特此申请,望领导审批。

(四)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因怀孕已有 时间(医院相关证明附在请假条后),预产期为 ,因身体原因需从现在开请产假一个学期,(从即日起来7月4日),请准予批准为盼!

请假人:某某某

x年x月x日

教师请假最好不要在学期中请假,如果在学期中,可以自己请人代课或者把课给学校其他老师上(当然要给一定的待遇,你自己给),然后过了假期后在下一学期开学时再请假一个学期,这样两个假期连起来,带孩子的时间长一些,自己也得到更好的休息,有利于更好地工作!

法定产假期限

女职工的产假不得少于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假十五天。

十一长假作文篇9

有观点认为,既然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两种行为都是为了谋利,可以考虑取消《刑法》中的假冒专利罪,在《专利法》的修改中采取提高民事责任的赔偿额度、加大行政执法处罚力度的办法来规制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观点的交锋是对假冒专利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的积极回应,无疑也会推动我国专利立法进程。随着2009年新《专利法》、2010年新《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出台和有关假冒专利行为内容的调整,假冒专利行为的刑法规制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笔者从本次《专利法》及其细则的修改出发,尝试对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假冒专利行为修改的主要内容及评析《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修改后,有关假冒专利行为的规定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一,原《专利法》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合并为新《专利法》第六十三条,即将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两种行为统称为假冒专利行为。其二,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在原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关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第八十五条关于冒充专利行为的基础上统一规定了五种假冒专利行为:(一)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二)销售第(一)项所述产品;(三)在产品说明书等材料中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称为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将专利申请称为专利,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公众将所涉及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专利设计;(四)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五)其他使公众混淆,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的行为。该条第二款同时规定,专利权终止前依法在专利产品、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在专利权终止后许诺销售、销售该产品的,不属于假冒专利行为。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所作的上述修改,是在借鉴绝大多数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不区分标记他人专利号与标记杜撰的专利号基础上,对我国多年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实践和社会现实需要的立法回应。为适应《专利法》的修改,新的实施细则在原细则的基础上重新分类整合后,有关假冒专利行为的内容更明确、逻辑更周延、语言更精炼,体现了较高的立法技术。

其一,立法技术更科学、逻辑更周延。一方面,原细则第八十四条第一项规定,“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属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显然,本项中的假冒他人专利强调的是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销售的产品或者包装上对专利权人专利号的“标注行为”,而单纯销售假冒他人专利产品是否属于假冒他人专利是有疑问的。但原细则第八十五条第一项,即“制造或者销售标有专利标记的非专利产品”的冒充专利行为,则将单纯销售冒充专利产品的行为囊括在内。新细则第一款第一项有关标注专利号和专利标识、第二项有关销售第一项所述产品的假冒专利行为,则不仅弥补了这一立法漏洞,而且涵盖了所有可能以“标注”方式假冒专利的行为。另一方面,新细则第一款第三项在对原细则第八十四条第二项、第八十五条第三项进行修改合并时,把“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替换成“产品说明书等材料”。这一修改抓住了产品说明书与假冒专利行为所涉产品之间的关联性特征。产品说明书对于产品而言,尤如衣服之于人、毛发之于鸟兽。从生活常识来看,两者通常都是如影随形、结为一体。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则不仅独立于特定产品之外、彼此可以分割开来,而且广告或其他宣传行为先于产品出现在生活中也并不鲜见。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中打击假冒专利行为的角度说,仅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或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而产品说明书却作如实说明的;或者仅有广告或其他宣传材料中的假冒专利行为但缺乏相应产品证实的,对这类广告或其他宣传行为完全可以定性为虚假广告行为并依照广告法来调整,很难想象可以将其定性为假冒专利行为。事实上,正是基于类似的考虑,新细则在界定假冒专利行为时,也删除了原细则第八十四条第三项、第八十五条第四项中以合同为载体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当然,以上替代和删除并不意味广告、其他宣传材料或合同不能作为假冒专利行为的载体。由于新细则第一款第三项所采取的是“产品说明书等材料”这一列举与概括相结合的立法方式,在专利权保护实践中结合具体案情,运用同类解释规则可以把产品说明书之外的其

他载体解释在“等材料”中。

值得说明的是,对新细则第一款第一、三两项所规定的,通过“产品或产品包装”、或“产品说明书等材料”这些特定载体来假冒专利的,由于不同载体与产品的关联度存在差别,对同一产品而言,当不同载体关于产品是否系专利产品的说明或标识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时,采用哪一种载体为标准认定是否构成假冒专利,载体之间应当有位阶之分。笔者认为,从关联度的角度看,产品或产品包装、产品说明书、其他材料(包括广告、其他宣传材料、合同等)通常呈现为递减的位阶。以产品说明书如实说明、但广告或其他宣传材料中假冒专利为例,以位阶关系来识别,宜认定构成虚假广告宣传而不成立假冒专利。但位阶只是初步性而不是固定的,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不能以此来终局确定哪一种载体在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时的重要性,“重要性如何很大部分取决于其将造成怎样的结果”。

其二,充分体现了立法的开放性。与原细则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相比,新细则第八十四条增加了第五项作为假冒专利行为的兜底性条款,来解决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立法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适应专利权保护的要求。

二、假冒专利行为的刑法规制思考长期以来,理论界对现行假冒专利行为的立法模式多有式微,其主要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区分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冒充专利是否应纳入《刑法》调整范畴;以司法解释来明确假冒专利行为方式的合宪性;专利权与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的均衡保护等等。以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为例,即使是2008年8月29日公布的《专利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仍然保留了原《专利法》对这两种专利违法行为区分规定的立法模式。笔者认为,对假冒专利的刑法规制应在借鉴《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两大立法例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需要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考量。

(一)原《专利法》冒充专利行为的犯罪化问题主张犯罪化的主要理由,一是冒充专利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相比,两者具有类似的行为方式,都侵犯了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可罚性。二是实现专利权刑事保护的国际接轨。因为绝大多数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针对虚假专利标记行为进行刑事立法,即把类似于我国的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一并纳入同一刑事罪名,而不是将标记他人专利号与标记杜撰的专利号相区别②。笔者认为,冒充专利行为犯罪化一个更现实的理由是,由于专利号本身与商品的商标不同,起不到区别产品来源的作用,行为人没有必要冒着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使用他人的真实专利号,完全可以采取在自已的非专利产品或包装上标注杜撰的专利号、加注“中国专利”、“专利”等专利标识的方式,冒充专利产品和专利方法,达到假冒他人专利可以达到的目的。因此,对于这种趋利避害、使假冒专利罪形同虚设,而且其社会危害性并不亚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冒充专利行为,刑事立法理应积极调整应对,以适应打击专利犯罪的需要。而本次《专利法》及细则的修改也为冒充专利行为的犯罪化奠定了立法基础。我们甚至还可以说,高法未机械地遵循《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中“假冒他人专利”的表述,确定假冒专利罪而不是假冒他人专利罪的罪名,或许也暗合了这一问题上的刑事立法趋势。

(二)假冒专利罪的行为方式问题除了新细则第八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外,对其他四项假冒专利行为,刑事立法该作何选择?

其一,关于第三项,即以产品说明书等材料为载体的假冒专利行为。从本质上看,行为人在实施本项行为时,无论是主观意图还是客观效果均与实施第一项没有差别,而且也采取了说明或者标识的行为方式来假冒专利。如前所述,由于产品说明书等材料与产品之间特定的关联性,本项行为也应纳入假冒专利罪调整。 其二,关于第二项和第四项。笔者认为,对这两项假冒专利行为宜单独另行设置刑法条款。理由在于:一是行为的对象不同。第二项和第四项行为的对象分别是第一项所述产品和专利证书、专利文件及专利申请文件,与第一项行为的对象专利标识、专利号也各不相同;二是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这是由各自的行为对象不同决定的;三是行为的作用也不同。第一项、第三项和第四项行为是假冒专利行为的起点,第二项的销售行为则是前者的延续并实现其最终的经济目的。后者不仅使前者达到预期目的,使其有恃无恐地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而且也使假冒专利产品在流通领域肆意泛滥,直接危害消费者利益。从第四项伪(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来看,行为人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特定的产品,以达到假冒专利的目的。相对于第一、三两项典型的假冒专利行为来说,本属于预备性质的行为,但“因为该等行为本身已经具备了犯罪客体和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任其发展莫如提早予以刑事制裁”③。因此,第四项与第一、三两项、第四项与第二项行为之间的区别都是显而易见的;四是借鉴注册商标专用权和著作权类犯罪在假冒注

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之外,单独设立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和销售侵犯著作权复制品罪的立法模式,另行设立伪(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罪、销售假冒专利产品罪,以实现知识产权的均衡保护。

其三,关于第五项,即假冒专利行为的兜底条款。作为刑事立法的一般规律,除基于特定的刑事政策考虑和个别情形外,兜底条款一般只用于“情节”类,而不适合于“行为”类的规定,在假冒专利的刑法规制中不宜采用,以维护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则。

(三)假冒专利行为刑法规制的法律形式从假冒专利罪立法和司法层面看,自1984年《专利法》实施到2001年的《专利法》细则出台前近20年里,对何为刑法意义上的假冒专利、其是否包含冒充专利、专利侵权甚至骗取专利登记等行为方式,无论是《专利法》还是《刑法》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以至对本罪的罪与非罪的认定长期存在很大的分歧和争议,并导致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实践的极不统一。2001年,《专利法》细则对假冒专利进行了界定,但也只有行政法规上的意义,不能与《刑法》上的假冒专利等同。尽管如此,在刑事实践中人们往往视《刑法》中的本罪条款为空白罪状,进而参照该细则第八十四条的规定来认定是否构成假冒专利罪。但在实践中,这种“参照”则变成了“依照”,该条所规定的四种假冒专利行为实质上成为本罪行为的判断标准。这一状况直到2004年高法的司法解释出台为止。而该司法解释则完全采纳了该细则有关假冒他人专利行为方式的规定。

笔者认为,无论是参照2001年的细则或引用2004年高法的解释来认定本罪,都绕不开违宪性的质疑。我国《立法法》第八、九两条明确规定,对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以制定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而上述做法均有以低位阶法律规范来规定犯罪和刑罚的嫌疑。因为从法理上说,空白罪状是对具体的犯罪行为有规定,只是在认定具体的犯罪构成时需要参照相关法律规范以确定罪与非罪。在理论和实务界关于本罪行为方式的认识长期存在很大分歧的情况下,所谓本罪的空白罪状对具体犯罪行为的规定无疑存在实质性缺陷,也很难与《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相符。而对这一不符合《刑法》基本原则的条款,除了通过《刑法》自身的修改来完善外,任何借助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方法,或者以行使司法解释权的路径来界定本罪的犯罪行为,其合宪性都值得考问。

此外,对《知识产权法》基本术语的内涵及相关法律责任追究,应以知识产权基本法律本身作出规定为宜。在我国,几乎同步建立、同属三大《知识产权法》的《现行商标法》和《著作权法》采取的正是这种立法模式。《现行商标法》第五十二条以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规定了五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同时该法在第五十九条中又明确规定了三种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再从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来看,该法第四十七条对八种应负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侵犯著作权行为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与《商标法》、《著作权法》的规定相对应,《刑法》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著作权犯罪的规定,要么直接来自于两法的上述内容,要么由《刑法》另行给予明确规定。如《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二百一十五条关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的规定就与《商标法》第五十九条完全吻合。而《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的销售侵犯著作权复制品罪的行为,就未包含在《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之中,而是《刑法》的另行规定。这种立法模式,既符合立法的明确性原则,也符合《立法法》的要求。遗憾的是,本次《专利法》的修改没有采用这一模式,也没有解决假冒专利行为的明确界定问题,而是留给其下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来完成。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后者作为行政法规,其有关假冒专利行为的规定不能等同于刑法意义上的假冒专利。对现行《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专利的行为方式,将来应当以刑法修正案形式予以明确,而不能再以司法解释越俎代庖。其可与前述有关销售假冒专利产品和伪(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和专利申请文件的行为,一并在刑法修正案中作出规定。

参考文献:

①王志广著:《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研究(理论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302;

十一长假作文篇10

一、分析“十一”小长假旅游

(一)交通方面对“十一”小长假旅游的影响

“黄金周”小长假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的旅游已经进入了辉煌的时期。但是“十一”小长假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旅游交通问题是最严重的,在“黄金周”期间,海、陆、空的交通的压力会非常大。基础交通无法应对逐渐壮大的游客队伍,“黄金周”只是一个小长假,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交通不便会极大地影响游客出行量。游客们期望在旅游过程中,行程安排时间充裕,尽可能的领略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城市的文化气息。由于天气原因,交通原因等等造成旅游过程中的行程发生改变或者行程取消,游客们的会非常失落,游客们对此次出行不能满意。

(二)服务质量对“十一”小长假旅游的影响

旅游业会涉及到商业,产业和很多服务性企业。旅游中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的每个要素都和旅游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提高“十一”小长假旅游中的服务质量是关键。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黄金周”出游,极大地超过了景区,酒店,饭店和相应的娱乐场所接待量。由于服务人员的不足,相应的服务部门会招揽临时工和未经过正式培训的员工来为游客服务,这样就会造服务质量的降低。旅游接待和服务部门的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会降低服务标准,损害游客的切身权益。比如很多旅游景点,在小长假期间,每天都超负荷的接待游客,垃圾不及时清理,这样会造成对景区环境和城市环境的破坏,同时也会对游客应该得到的服务品质有所影响,不难达到游客的旅游满意,彻底领略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导游和旅游特产店或商店等联手欺客宰客。在我国,游客在旅游之后的投诉现象非常多,比较集中的反映在航班晚点、服务标准低、旅游目的地服务设施缺乏、服务标准降低等方面。

二、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优势

旅游中服务质量的提高,游客数量的控制有利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十一等法定小长假,属于带薪假日,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旅游产品,切实保证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与购物,饮食,交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服务企业可以长期的从旅游业的获利。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优质的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政府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重复性强,员工的工作负面情绪较强,长期下去工作的负面情绪会极大的影响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员工进行十一小长假旅游,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连续、有效运转,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有着改善的作用。

十一“黄金周”旅游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表现,这是不同于较长假期的旅游。十一期间的短期旅游,是我国在各个方面进步的表现。游客们不再是像以往一样只是单纯的观光度假,更是精神层次上的追求。

与国外的国庆假期相比,我国的十一黄金周是连续休假7日,是整整一周的时间。十一期间旅游属于带薪休假、避开假期出游高峰期人们一起休假、旅游、娱乐,对于我国公民的休闲生活发展十分有利。旅游经济与“休闲经济”、“娱乐经 济”和“体验经济”的接轨,对于旅游业服务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从根本上来说,旅游是人们离开居住地而进行的一场休闲活动,在休闲娱乐活动中获得的身心的满足和体验,游客们可以在这样的旅游过程中得到欢乐、享受美感、增长知识和强健身体。

在国际上,“休闲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济”等等都是旅游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也是娱乐经济的一个主要部门。比如在美国,迪斯尼和好莱坞等等都是休闲旅游经济的起源,接着在陆续的影响了休闲业、娱乐业、体育业等等,再陆续影响了文化业、信息业、 媒体业、商贸业、餐饮业、服饰业、客运交通业以至其他各行各业。体验经济发端于服务经济,但是服务经济相比,还是略有不足。体验旅游的目的是要给游客带来满意的体验、完美的回忆。游客们在旅游中带薪,游客们可以享受良好的旅游设施和满意的接待服务,这样对于旅游经济可以创造更多的受益,也有利于旅游经济中产业的服务和素质的提升。

三、“十一”小长假旅游中存在的弊端

(一)交通方面

交通问题是旅游“黄金周”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也是人们要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游客们的假期时间都比较一致,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时间也必然重合。这就容易对交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我国的地域宽广,如果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实行分阶段放假,会改变游客的出行时间,缓解交通压力。南方和北方也可以实习交互放假,这样也是对十一小长假期间旅游交通压力的一个缓解。(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二)服务方面

旅游中游客需要通过各种媒体方式和宣传方式来了解旅游信息,国内旅游信息平台的建立为游客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游客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杂志来获取旅游信息,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来预定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

(三)市场方面

旅游产品的价格是游客们选择出行的一个及重要的因素。旅游市场在制定旅游产品r格的同时,会将旅游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再定价。不同的价格是旅游市场的调节器。低价格的旅游产品更加吸引游客们,旅游景区也会随着旅游季的淡旺季价格的不同,也会影响游客们的出行。

(四)政策方面

旅游相关部门需要对旅游业进行监管,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也提供更多的政策来满足游客们的权益。旅游相关部门对旅游景区进行监管,对不能达到服务标准和违反规定的旅游目的地相关部门,进行严惩。

(五)政策方面

旅游体制需要逐步的完善,十一期间的休息是七天,人们可以进行短期的旅行。除了十一,我国还有很多的短期假日,比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法定假期。另外,很多企业都有年休假,推行带薪休假和利用年休假旅行也是一个旅游发展的方面。我国的公民利用年休假度假,人们自己对自己的假期旅游,可以缓解十一黄金周旅游的压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