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人先进事迹十篇

时间:2023-03-13 21:53:47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1

我担任公司工会主席三年来,正值企业改制、机构重组的关键时刻,职工人心浮动、疑虑重重,企业又面临施工任务严重不足、下岗职工增多、特困职工增加的严峻考验。此刻,我想作为工会组织,应该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努力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企业和职工融合在一起,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才能使“连心桥”稳固、畅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此,我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准备充分,很快理清了工作思路,决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找准工会的定位。即坚持做到突出维护职能从基础做起,表率作用从自身做起,办好事、干实事、谋大事。从而,树立了工会组织形象,很快稳定了职工队伍。企业党政领导满意,职工群众认可。

办好事、解职工之难,发挥了工会组织的“调节器”作用。落实“三不让”承诺,既是工会维权的一项重点工作,又是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为此我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今年初,下岗职工马广岭女儿患白血病急需治疗费用三十多万元,在他倾家荡产,求借无门时,我率先捐款50xxxx的同时,亲自走访当地多家新闻单位,广泛呼吁社会救助,目前己得到社会和企业职工捐助四万多元,捐款活动仍在进行中,缓解了燃眉之急。特困职工席志军因患脑血栓多次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离婚后与年迈的母亲和待业的弟弟生活在一起,仅靠他20xxxx元的病假工资生活,难以维持。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望着重病卧床和在家待业的两个儿子,常常以泪洗面。因此,我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筹钱看病,使病情得以控制。平常送去生活用品,逢年过节送上大米、豆油等慰问品,还定期给予困难补助,又为其待业的弟弟联系了一份钢筋工岗位,使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了组织的温暖,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仅年初以来,我走访职工家庭5xxxx,协办红白事,探视病人等1xxxx次.这期间我虽然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付出了很多辛苦,可每当我看到困难职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内心感到莫大的满足。

干实事、让职工受益,发挥了工会组织的“稳压器”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和工作性质所决定,工程部门的大多数职工,家住沿线小站或乡镇村屯,生活艰难。加之近年来企业施工任务减少,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不断增加,他们常常为患重病或突发事件求借无门而发愁。为了破解这道难题,我从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维护企业稳定的大局出发,通过调查走访、学习借鉴,并得到了行政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并完善了职工特重大疾病,突发事件补助基金。为了管好、用好职工的救命钱,我组织制定了严格的基金管理、使用、审批和定期公开制度。退休工人张立财患肺癌手术,看病花去两万多元,又赶上房屋动迁,无力支付回迁费用,面临无家可归的尴尬境地。经过深入调查核实后,基金会适当给予救助拨款,解除了后顾之忧。基金会犹如沙漠中的一缕甘泉,成立一年来,己有xxxx职工从中受益。有一名下岗女工丈夫因病去逝,只身带着女儿生活,没有经济来源,考虑到她实际困难,又有自救能力,我为其解决了两千元贷款,并与行政协商,无偿提供了厂房,很快办起了被套加工店,摆脱了困境。目前己办理扶贫贷款xxxx,增强了特困职工的“造血”功能。为此,职工和家属都称赞公司工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谋大事、维护企业利益,发挥了工会组织的“助推器”作用。在维护好职工利益的同时,要更好的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把工会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之中,急企业困难所急。去年八月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王万联络线工程征地拆迁受阻,工程停工、职工放假、人心浮动。为此,我亲自带队去“啃”这块硬骨头。这起阻工事件涉及国家、企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情况错综复杂,政策性强,我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公安干警和职工群众。进村屯、访家庭、到现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讲国家征地补偿办法。面对众多村民的不理解,被推搡谩骂是常事,围攻挨打也时有发生,但为了工程早日开工,我都默默忍受,讲政策、讲法律、以理服人。通过抓现行、镇村霸,对煽动闹事者的严惩,使村民逐渐醒悟,阻工现象很快到了遏制。仅用15天时间,在全线的9个标段中率先完成了征地拆迁任务,很快打开了施工局面,维护了企业利益,挽回了经济损失。一年来,在通过促进公司发展来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结合施工生产实际,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载体。在哈齐提速平改立等5项重点工程中,开展了“三保一创”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激发了职工立足本职,创一流的积极性,收到了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缩短工期的效果。王万项目部开展劳动竞赛两个月,完成了两座特大桥的施工任务,创造了公司建桥史上的奇迹,充分发挥了工会的职能,公司党政领导十分满意。

做表率、树工会形象,发挥了工会组织的“传感器”作用。日常工作中,我时时处处严格自律、做出表率,以人格的魅力感染职工,树立了工会组织的形象。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去年十月的一天,我去哈尔滨公出,路遇两名歹徒正在抢劫,我毫不犹豫冲向前去与其博斗,使被害人的手机、证件、票证和万元现金失而复得。五年前的一天,我驱车去哈大工地途中,路遇两歹徒抢劫出租车。我赤手空拳冲上前去营救,穷凶极恶的歹徒凶相毕露,抽出明晃晃的尖刀向我刺来,由于躲闪不及我的颈部连中两刀,鲜血顿时涌出,我丝毫没有退缩,挥拳朝歹徒打去。搏斗中我的前额上又被划了一刀,血立刻遮住了我的眼晴,感到眼前一片模糊。同时腰部又被猛的撞击了一下,一阵剧痛传遍全身,向前踉跄了几步,一阵晕眩,失去了知觉……。虽然我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可人民财产却得到了保护,我感到付出的很值得。因此,多年来我对自己的行为无怨无悔,从而也树立了工会干部的形象。〖1〗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2

恍然间,张磊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三个月了。他的音容笑貌仿佛还浮现在我的眼前,就好像一转身,还能够看到他依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工作,一切就好像,他从未离开。 张磊同志参加铁路工作33年,从事铁路安全监察工作20年来,始终胸怀祖国人民,心系铁路发展,忘我工作,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创造了一流工作业绩,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然战斗在铁路安全监察第一线,将毕生精力奉献给铁路事业。张磊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新时期铁路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集中体现了铁路职工对铁路事业无比忠诚、执着进取、求真务实、苦干实干拼命干的优秀品质和作风,为全路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在全路广泛学习宣传张磊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铁路安全基础建设,提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铁道部党组研究,决定在全路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向张磊同志学习的活动。

我们要学习张磊同志坚定信念、忠诚铁路事业的奉献精神。张磊同志胸怀大局,心系安全,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从事安全监察工作20年来,他始终以推动铁路发展为己任,自觉履行安全监察的神圣职责。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铁路安全监察工作。在去世前的半个月时间里,他连续奔波600余公里,深入铁路防洪第一线开展安全大检查。在生命的最后42小时,他依然在为调查分析事故昼夜工作在安全生产现场。他用坚定的党性、高尚的情操、务实的作风,诠释了共产党人用毕生精力践行远大理想的崇高品质,体现了铁路职工对铁路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执着。我们学习张磊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铁路系统学习张磊同志先进事迹演讲稿

我们要学习张磊同志不断探索、把握安全规律的进取精神。张磊同志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实践,成为铁路车机工电辆多个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特别是在铁路快速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大量投入运用的新形势下,他以强烈的紧迫感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成为全路安监系统的专家。他积极探索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解决了大量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难题。他所创立的“三五二”“三书两报告”“四种检查”安全管理模式,创造了铁路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我们学习张磊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主动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3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清朝天文学家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及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的内容和价值。数学家、翻译家李善兰的成就。徐寿和华蘅芳的译书活动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近代杰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及其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设计制造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通过对清朝自然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和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需要有一批为她献身的志士仁人。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清朝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动荡时期,但是在文化方面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一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刻苦钻研前人的成果,勇于创新,为国争光,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成就,在清朝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王锡阐、吴其浚在天文、生物领域所作的贡献,表明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科技领域的水平。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的成就,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华民族具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分析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冯如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研制的飞机,在1910年试飞成功,其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速度均创当时的世界纪录。在中国乃至世界飞机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人争了光。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清朝末年,我国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难点分析

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他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天文知识的局限,对于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詹天佑的图像,然后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生活在近代,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学生时代少年留美,勤奋学习,立志报国,回国后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曾完成英、德、日无力完成的滦河大桥,后来又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京张铁路。在讲京张铁路时,要详细讲解当时工程的难度,遇到的困难,詹天佑是怎样一一克服的,使学生理解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

难点突破方案

“王锡阐和《晓庵新法》”一目是本课的难点,建议教师首先介绍天文学家王锡阐的生平事迹,然后演示“凌日现象”的多媒体软件。通过演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凌日”等概念。同时让学生体会王锡阐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中西天文历法,有所发明创造的精神。

小字部分主要讲的是关于“食分”问题,西方天文学家的错误观点,以及王锡阐对这一问题的正确阐述,可指导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正文。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

教学难点: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的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正处在这样一种转变的动荡时期。尽管时局动荡,仍有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勇于探索求实,革新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先学习清朝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王锡阐和《晓庵新法》

提问: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到了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教师首先介绍王锡阐的生平事迹,在讲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发明和创造时,因为涉及一些天文学的名词概念,学生不太好理解。教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凌日”边讲解概念。

然后讲解王锡阐如何不迷信洋人的观点,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西方天文学理论在“食分”问题上的错误。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本目重点要掌握的知识。

二、吴其浚和《植物名实图考》

清朝除了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取得巨大发明外,清朝中期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其浚,他编写了一部《植物名实图考》。(引导学生看书中文字及插图,然后提出问题)

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部书是怎样编成的?

我们应该学习吴期浚的什么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归纳)这部书记载的植物种类多,插图十分精确,吴其浚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又不迷信古人,对每一种植物都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纠正前人记述植物的错误,这种求实和创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

刚才我们讲了天文学和植物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有什么新特点呢?(请同学们看书一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这时期西方科学技术不断介绍到中国来,李善就是清朝杰出的数字家、翻译家。写了许多数学书籍,其中《方圆阐幽》,李善兰根据自己的独到见解,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概念。李善兰的成就说明中国人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聪明才智。他还同外国人合作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

除李善兰外以译书名的还有徐寿和华蘅芳。(教师简介徐寿、华蘅芳的成就,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要点。)徐寿和华蘅芳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木壳船《黄鹄号》,这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如此,中国人自己还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四、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教师首先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然后讲述京张铁路工程的艰巨)京张铁路修建时资金少,机器短缺,技术力量也薄弱,特别是八达岭、居庸关一带山势陡峭,工程十分艰巨,不仅在当时国内仅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帝国主义根本不想念中国人能修这条铁路。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率领铁路员工,克服重重困难,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一条“人”字形轨道,降低了坡度,仅用了四年时间保证了全线通车。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凭借着自己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完全具有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4

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人生信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自己,做实在人,办实在事,把自己的一片真情融入到所爱的建筑事业当中,所干的每一项工作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肯定,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刚开始的技术员到现在的工程部长,工地就是他的家,企业就是他的舞台,他在这个舞台上奋力起舞,在××铁路××西客站站场上飞扬青春。

一、提高业务水平,日常工作规范化

他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并结合到实际中来,他始终把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化当作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严格按照局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和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予以具体化和不断创新。全面实现了施工技术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工程质量管理有序可控。而且在人才培养上,他也是身先士卒,积极组织见习生和成熟的技术人员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形成了技术人员边工作边学习的良好氛围,着力培养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定时集中培训,不定时现场指导,年轻的技术人员已迅速成长,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关键的工作,事迹材料《工程部长先进事迹材料》。对于自已他的要求更高,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时总是虚心地请教别人,如果别人也不会时他会反复查书找资料,直到自已全部都懂了再去告诉别人,他的这种严谨态度及谦虚精神都得到领导的一致赞赏。平时他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已的各方面知识,经常学习到深夜,现在身为工程师的他还继续在攻读合肥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

二、万事开头难,抢占先机,关键走好第一步

2011年6月,××即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来到了××铁路一分部,刚开始设计图纸还没有正式出来,仅有几份参考设计图纸,××经过现场实际调查,发现几处软土路基换填有二次经营、变更的可能性,于是带领着几个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现场测量、比较,最后与项目部领导一起联系设计单位,在设计图纸正式出来之前,即将几处软土路基换填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为项目部二次经营、变更提前打了个漂亮仗。南昌西客站土石方工程数量总计260万方,施工区域纵向长度约3km,站场内横向宽度约600m,土石方施工现场技术控制难度较大。由于设计图纸没有电子版,要想了解计算详细的实际土石方工程数量,只有人工绘制设计断面以及原地面线,××带领着工程技术人员早出晚归的测量原地面高程,利用晚上时间绘制路基断面图,计算详细土石方工程数量。从设计图纸正式下发不到5天时间内,他即带领着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约60万平方米的原地面高程复测工作,绘制了约200张路基横断面图纸,由于站场断面较宽,绘制完成的单张断面图纸展开后最长达4m。经过计算复核工程数量,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土石方施工方案及相关调配方案,从而为项目部组织现场施工及队伍安排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指导。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5

一幅影响广泛的文物普查宣传册页

作为文物普查工作的试点省份,经过2006年的实践探索,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对文物普查的认识更深刻,准备更充分。因而,当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下发后,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随之启动。其中,省文物普查办公室精心创作的宣传册页,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琅琅上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这是一次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请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也许一片瓦砾、一片碎砖就是一段历史;请把你发现的告诉我们,也许一块石头、一通残碑就是一个故事;请把你听到的告诉我们,也许一个传说、几句碎语就是一个文化空间……总之,你能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想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把昨天的历史寻找,把今天的文明延续,为中华民族明天的辉煌贡献力量!”这份文物普查宣传册,于2007年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印发后,各地文物普查办公室以不同的形式印制宣传,或为张贴彩页,或为公告告示。形式各异的文物普查宣传材料张贴到全省各地的城镇乡村、大街小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大群众纷纷参加到普查工作中来,有的提供文物遗存线索,有的做义务向导。据开封县文物普查办公室统计,在文物普查开始的前三个月,他们就收到有价值的普查线索200余条。在西华县文物普查座谈会上,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争先发言,“让我把知道的都告诉普查队员,如果我不说,以后就没有人知道了。”2008年4月,我们到地处偏远的台前县调研文物普查,一位曾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船工,主动向我们介绍1947年6月刘邓大军在台前县孙口村抢渡黄河时的事情经过、渡河地点和有关遗迹遗址。说明我们的宣传已深入人心,民众已逐步成为文物普查的重要力量。

一页科学规范的文物普查工作流程图

走进焦作市文物普查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规格统一、印制精美的田野调查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规定,普查队员首先要完成前置作业,然后进行田野调查,最后做好普查资料整理工作。限于篇幅,简单记录了前置作业流程:首先收集本行政区域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区域信息资料、需复查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等;然后制定田野调查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队伍组织、人员分工、技术线路、工作时限、普查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工作流程既科学实用,又便于操作。

文物普查流程图的设计,不是焦作市的首创。它最早由许昌市文物普查办公室在实践中探索,后经周口等地文物普查工作者的逐步完善,最后在焦作市开花结果。经省文物普查办公室的总结推广,流程图张贴到了全省各级文物普查办公室的墙面,记在了每个文物普查队员的心头,落实到了每一天的普查实践中。同时,各地文物普查队员在普查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都精心准备了一系列文物普查参考资料,如县乡村文物保护网络图、文物分布一览表、地名词条选,地形地貌图等等。这些来自基层又在实践中反复修改完善的工作程序,规范了全省的文物普查工作,使全省扎实、有序、高效地完成了文物普查任务。

一份感人至深的古建筑普查要诀

“古建筑,按群算,

查进数,量长宽,

论朝向,中轴线,

大门、二门、大殿、二殿、寝殿、坐北南。

两厢房,前后院,

顺山房,连着山,

垂花门,建中间,

倒座、平座、照壁、影壁、门楼、有套间。”

这是郑州市各县区的文物普查队员人手一册的古建筑普查歌,也可以称为古建筑普查要诀。古建筑普查歌共有13段,详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色和普查要领。文中仅仅摘录了其中的前2段。古建筑普查要诀的创作者,是曾参加过第二次文物普查并且已经退休多年的郑州市老文物专家于小兴、冯百毅等同志。他们把一生文物知识的积累,编写成各类文物普查要领传授给年轻人。大家都知道,第二次文物普查距今已经二十多年,当时的文物普查队员已经成为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年事已高,绝大多数已经休息。而参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多为年轻人,学识水平高,知识面宽,上进心强,适应工作快。但是,他们缺乏文物普查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虽然经过层层培训,掌握了一些普查的基本方法,还缺乏文物知识的积累,急需老师在实践中传帮带。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开始,从省直,到市、县,曾参加过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经退休多年的老一代文物专家,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不顾年迈体弱,积极投身于文物普查第一线,同年轻队员一样成为文物普查的中坚力量。同时,他们手把手的传帮带,起到了书本无法替代的作用,使这支年轻的队伍茁壮成长。

一首发自肺腑的文物普查队员之歌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河南省共组建了158个普查队,1700余名专职普查队员全身心投入田野普查工作。普查队员多数为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年轻人。2008年5月6日,河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现场会在沁阳市召开。沁阳市的20名文物普查队员满怀激情,为会议代表演唱了由文物普查队员辛中山同志创作的文物普查队员之歌――《我是文物普查队队员》:“我是文物普查队队员,普查的任务担负在肩。祖国的信任是我的骄傲,党的关怀给了我力量无限。我沿着崎岖羊肠板道寻找那前人文化遗产,我在那险要的悬崖壁上,记录着石窟遗迹的文化内涵……”也许,与名曲名段相比,这首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美的旋律,但是,它是广大文物普查队员发自肺腑的心声。它给大家带来了力量。

科学的文物普查方法

在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员反复探索实践,把经验性的东西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形成科学的普查方法。如三门峡市文物普查办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五全”工作法,即,各自地盘要走全,不漏乡,不漏村,不漏地块;信息资料采集全,不窝工,不误时,不偷工减料;登记表格填写全,不空格,不缺项,不出“半成品”;普查信息通报全,层层上报,同级通报,逐级下发;档案资料整理全,全面收集,分类整理,专人保管。在“五全”工作法的规范下,各县市区的文物普查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洛阳市在普查中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对古民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杜绝“前脚普查,后脚拆除”行为的发生。许昌市对普查中发现的可移动文物实行全面科学的登记制度,对自愿捐献者,及时办理收藏手续,使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有机结合。武陟县对全县367个行政村进行拉网式普查,普查队员在走访群众时得知,

本县西小虹村有三座石牌坊,“”时期村民为防止破坏,将其垒砌在其他建筑物夹墙内。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8名普查队员认真查找村内每一座建筑,三座石牌坊悉数找到,被当地群众称为“从墙缝中找出来的文物”。

切合实际的专题调查思路

在全面普查的同时,结合河南文物工作实际,我们开展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调查”“具茨山岩刻调查”“黄河水利遗迹调查”“淮河水利遗迹调查”“早期铁路遗迹调查”等专项调查,均取得了一定成绩。近两年到焦作开封等地调研时,当地普查队员都在进行早期修建铁路遗迹遗物调查,因而印象颇深,记录内容较多。

二十世纪初经过河南境内的铁路有三条,即京汉铁路,陇海铁路和道清铁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这三条始修的铁路,有的被废弃,有的被改道,有的被新兴的现代铁路所覆盖或替代。特别是京汉铁路,几经扩宽改道,在河南境内,原来的道路几乎不复存在,目前只有已废弃几十年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仍横架在黄河激流中。对于这个饱经沧桑的铁路大桥,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呼吁保护,反对拆除。早年修建的陇海铁路的状况基本同于京汉铁路。开封市一直没有放弃对陇海铁路的调查,并且在这次文物普查中有了重要发现。2008年初,开封县普查队沿着陇海铁路开展拉网式调查,在距开封县城东13公里处的兴隆村,发现了修建于1913年的兴隆火车站。火车站位于陇海铁路路北,由法国、比利时和日本建造,现存有售票处、站长室和防空洞,主体建筑面积约有150平方米,欧式建筑风格,保存基本完好。该火车站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陇海铁路最早的火车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河南三条铁路中,留下遗迹遗物最多的当数修建于1902年的道清铁路。道清铁路为当时在焦作开采煤矿的英国福公司建造,东起安阳滑县道口镇,西至焦作博爱县清化镇。道清铁路的修建使焦作成为当时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的焦作是河南省最早供应自来水、最早使用电灯、最早拥有电影放映机的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前,英福公司部分“泽煤盛矿厂”的井架、英福公司医院旧址和总办事处旧址等已由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存完好。在三普中,又普查到已经废弃多年的道清铁路路基和桥梁,它虽然只有150公里长,但有可能是三条铁路中留下路基最长、实物最多的一条。在早期铁路遗迹调查中还有意外收获。桐柏县普查发现一座建造于1969年的信阳明岗镇至桐柏毛集镇的铁路桥梁,该桥梁属于二次利用,由信阳明岗钢铁公司于1960年代在东北购买,铁桥上铸有“1935年路王公司制造”的字样。一系列的调查发现,为我国铁路建造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6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巨晓林认真钻研,刻苦学习的崇高精神品质。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工地上,做为一个农民工,他没有自行惭秽,更没有得过且过,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甚至在其他师傅们喝茶休息聊天的空隙里,都刨根问底的提问题,找答案。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他秉持着“农民工也要懂技术”的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抓住“三件宝”,自学成才,积累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总结出43项施工诀窍,并编写出了《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正是在这种精神和品质的鼓舞下,巨晓林取得非凡的成绩,但他没有骄傲和自满过,而是更加的努力和认真,完成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学习巨晓林的先进事迹,我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1、技术工作总会有新鲜的问题发生,工作之美就在于创新之美,一成不变的技术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作为国内先进的企业,中铁电气化局代表着国内电气化施工的顶尖水平,因此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与技术俱进,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不断融入新的想法和国内外先进实验结论,大胆质疑大胆创造,寻求新的火花,锐意创新,就像巨晓林同志一样,做一个创新型职工。

2、巨晓林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特别是年轻人,能够成才,能够成功,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一个农民工成长为高级工的历程,让许许多多普通人看到,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都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梦想。同时,巨晓林的事迹也充分说明,在当今的时代,只要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广大农民工甚至更多的群体都大有可为,都能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

3、“有志者事竟成”,从小父亲就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巨晓林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是有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的先进人力资源”的特征,体现了新时期知识型新型工人的鲜明特征,体现了当代农民工渴望知识、渴求技能的奋发进取精神,体现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巨晓林的事迹,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干成事业,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4、巨晓林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员工,要学会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进行选择,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为集体做贡献。巨晓林与妻子结婚20多年,相聚却不到300天,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比是让人心酸的,但是数字背后的经历却足以让人汗颜。巨晓林同志的事迹再一次在我们心中敲响长钟,责任重于泰山。是的,我已经是中国中铁四局的一份子,我为这种身份而骄傲,同时我要为这份骄傲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让它更强大更美好。恪尽职守是热爱中国中铁四局的最直接表现,我将更加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以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为优先,保证工作没有疏漏没有隐患,就像巨晓林同志一样,做一个敬业型职工。

5、学习巨晓林先进事迹,要牢固树立以正确的劳动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群众观、科学的发展观、先进的文化观为主的“五种观念。”并争作主人型、知识型、敬业型、创新型、文明型的“五型员工。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7

同志自进入铁路部门以来,进入铁路装卸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在这二十年中,同志与铁路职工同成长,共命运。在机务段,都留下了同志的辛勤汗水。同志的主要事迹令系统人感动:

二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近几年,是铁路货物运输量大年,由于由于铁路职工人手少,同志对搬运工作的熟悉,而且为了货物质量的安全,都耐心装卸,可以说同志已是铁路装卸职工的骨干,夏季的高温都在35度以上,连不干活的人都觉得热,同志全身像水洗的一样,一天八个小时的装卸工作,有时还要加班加点,但凭着对装卸岗位的热爱,毅然坚守岗位,一班下来累的腰膝酸软,但从没有怨言,心甘情愿的做搬运人员。在这二十年中,同志多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受到机务段员工的好评。

刻苦家庭困难、以搬运为家,成为机务段搬运建设骨干。同志虽然进入机务段的时候已经是工程建设的骨干,但同志坚信热爱劳动、服务客户、换位思考的理念,在机务段内被传为佳话,机务段领导都被同志的实干精神所感动,领导们都说:“机务段有同志的实干精神,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同志的实干精神为代表的孜孜不倦的敬业奉献精神。他也是三口之家,爱人没有工作,体弱多病,还经常打点滴,就是爱人打点滴时,为了搬运工作,也没有守候和护理,孩子学习努力,不负父母和众望,今年还考上重点大学。有时同志爱岗敬业,忙搬运!努力工作;孩子在做饭护理母亲的情况下,还是刻苦努力学习;可以说同志的家庭真的不容易,但家庭和谐幸福。

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带领搬运工完成急难险重的各项重大任务这几年货物运输中异军突起后,随着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货物也越来越多,如每年的季节蔬菜、水果、救灾物资等,每一次的重大活动,都有搬运工的急难险重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但同志都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重大活动的搬运任务,为机务段各类活动的成功举办付出自己的艰辛和努力。事后,有人问他当时热不热、累不累,同志说,“当时我考虑的是货物装卸的安全,我做的工作代表的是咱们铁路的形象,出不得半点差错,没有想到热不热、累不累。”正是有了这样的同志,机务段的成千上万次的重大装卸都保证了安全无事故。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8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清朝天文学家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及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的内容和价值。数学家、翻译家李善兰的成就。徐寿和华蘅芳的译书活动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近代杰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及其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设计制造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通过对清朝自然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和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需要有一批为她献身的志士仁人。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清朝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动荡时期,但是在文化方面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一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刻苦钻研前人的成果,勇于创新,为国争光,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成就,在清朝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王锡阐、吴其浚在天文、生物领域所作的贡献,表明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科技领域的水平。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的成就,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华民族具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分析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冯如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研制的飞机,在1910年试飞成功,其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速度均创当时的世界纪录。在中国乃至世界飞机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人争了光。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清朝末年,我国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难点分析

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他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天文知识的局限,对于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詹天佑的图像,然后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生活在近代,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学生时代少年留美,勤奋学习,立志报国,回国后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曾完成英、德、日无力完成的滦河大桥,后来又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京张铁路。在讲京张铁路时,要详细讲解当时工程的难度,遇到的困难,詹天佑是怎样一一克服的,使学生理解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

难点突破方案

“王锡阐和《晓庵新法》”一目是本课的难点,建议教师首先介绍天文学家王锡阐的生平事迹,然后演示“凌日现象”的多媒体软件。通过演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凌日”等概念。同时让学生体会王锡阐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中西天文历法,有所发明创造的精神。

小字部分主要讲的是关于“食分”问题,西方天文学家的错误观点,以及王锡阐对这一问题的正确阐述,可指导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正文。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

教学难点: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的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正处在这样一种转变的动荡时期。尽管时局动荡,仍有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勇于探索求实,革新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先学习清朝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王锡阐和《晓庵新法》

提问: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到了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教师首先介绍王锡阐的生平事迹,在讲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发明和创造时,因为涉及一些天文学的名词概念,学生不太好理解。教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凌日”边讲解概念。

然后讲解王锡阐如何不迷信洋人的观点,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西方天文学理论在“食分”问题上的错误。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本目重点要掌握的知识。

二、吴其浚和《植物名实图考》

清朝除了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取得巨大发明外,清朝中期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其浚,他编写了一部《植物名实图考》。(引导学生看书中文字及插图,然后提出问题)

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部书是怎样编成的?

我们应该学习吴期浚的什么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归纳)这部书记载的植物种类多,插图十分精确,吴其浚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又不迷信古人,对每一种植物都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纠正前人记述植物的错误,这种求实和创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

刚才我们讲了天文学和植物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有什么新特点呢?(请同学们看书一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这时期西方科学技术不断介绍到中国来,李善就是清朝杰出的数字家、翻译家。写了许多数学书籍,其中《方圆阐幽》,李善兰根据自己的独到见解,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概念。李善兰的成就说明中国人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聪明才智。他还同外国人合作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

除李善兰外以译书名的还有徐寿和华蘅芳。(教师简介徐寿、华蘅芳的成就,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要点。)徐寿和华蘅芳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木壳船《黄鹄号》,这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如此,中国人自己还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四、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教师首先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然后讲述京张铁路工程的艰巨)京张铁路修建时资金少,机器短缺,技术力量也薄弱,特别是八达岭、居庸关一带山势陡峭,工程十分艰巨,不仅在当时国内仅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帝国主义根本不想念中国人能修这条铁路。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率领铁路员工,克服重重困难,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一条“人”字形轨道,降低了坡度,仅用了四年时间保证了全线通车。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凭借着自己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完全具有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五、飞机设计师冯如

在中国近代还有一位热爱祖国,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制造出飞机的年青人冯如。(教师讲述冯如的生平事迹),他在1910年制成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在国际飞行协会举行的比赛上,他驾驶自制的飞机荣获第一名。冯如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回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让学生看插图《冯如和他制造的飞机》)。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9

这个季节,西安铁路局迎来了4000多名大专院校毕业生,面对着新工们或热情,或羞涩,或激动,或忐忑的青春脸庞,各级团组织为新工们的梦想起航贡献力量。

一套宝典,入路三书

“好精致的手册”,翻看着充满青春气息的书页,新工田庆宝赞叹道,“里面不仅有单位的介绍,还有对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呢!”

小田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主修机械设计,被分配到客车车辆段。他不太了解这个“段”,以为是造客车的厂子。为了帮助这些新人尽快了解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西安铁路局团委制定了2015年“迎新季”工作安排,明确5个阶段、13项具体工作,并且重点编制新工“入路三书”,即《青工思想引导手册》《青年榜样典》《入段工作生活指南》。

如何适应职场?《青工思想引导手册》通过事例举证、观点论述、正能量引导,为入路新工搭建入职“快车道”,帮助适应角色转变;《青年榜样典》则是对路局近年来涌现出的青年先进典型的事迹描述;《入段工作生活指南》是各单位向新工图文并茂地展现企业、宣讲政策、解决困难的“秘笈”。入职手续办理、五险一金政策、奖惩休假细则一一罗列,应有尽有。其中“周边美食”、“出行攻略”、“青年自组织”等板块受到了新工们的极大关注。

一片温情,融化隔阂

“祝你生日快乐”舞台上的“寿星”是湖南女孩王枫烁,被分配到安康工作。

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正逢21岁生日,却没有家人陪伴。该段团委书记掌握到这一情况后,为她精心筹办了生日Party。她意外又感动,“感觉这个组织很温暖。希望大家能成为好朋友,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和支持。”

在生日会上,新工们欢聚一堂,相互交流入职感想,许下工作愿望。

在该局迎新活动中,他们通过建立微信、QQ群,设立“意见墙”等,搭建新工交流平台,收集新工在融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据统计,仅仅一周时间各级团组织就协助新工解决生活、学习等各类问题46件,得到了新工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新工是企业未来的主人,团组织就是要聆听他们的诉求,解决困难。”路局团委负责人说到做到。西安铁路局迎新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团组织主动介入,对新工基本信息、政治面貌、家庭、兴趣爱好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摸排,逐人建立新工岗位成长档案,还组织了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紧贴青年的文体活动,让每个青工都能主动展示个人才艺、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帮助新工消除隔阂感,迅速融入企业。

一个舞台,我的青春我做主

“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的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高亢的嗓音点燃了全场热情。

这台晚会,是159名新工自导自演的。正在表演的“歌星”吴震,也是今年大学毕业的入路新工。

舞台上充满动感的现代舞蹈、时尚感十足的T台秀、诙谐幽默的快板说唱、行云流水的太极拳、慷慨激昂的诗朗诵,舞台下欢呼声、喝彩声、掌声汇成欢快的海洋。

西安铁路局团委在做好新工思想引导和业务培训的同时,重视新工的个性展示,摸排兴趣爱好、搭建展示平台,各单位团组织相继开展了篮球、长跑,迎新晚会,歌唱、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有人说铁路企业比较严肃,注重抓安全抓效益。其实近年来,路局十分重视职工的文化建设,也在积极搭建平台去展示职工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才艺,比如去年登上央视春晚的相声演员苗阜,就是我们局一名普通职工。”局团委负责人告诉笔者,“青年人有火样的热情,很善于也很乐意展示自己。对新工而言,这不仅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帮助他们破冰融合、融入企业的良方。”

一种引领,巴山精神促成长

一直以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的巴山精神是西铁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巴山人在环境最艰苦、条件最恶劣的巴山深处,守护着襄渝铁路大动脉,实现了34年无安全事故的骄人成绩,铁路总公司盛光祖总经理曾先后7次提出“学习巴山精神”的号召,西安铁路局团委已经连续3年开展“新工进巴山、上好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

今年他们继续把巴山精神教育作为青工思想教育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策划组织新工进巴山活动,通过参观巴山荣誉室、第一代巴山人“干打垒”展室、黑水河钢梁桥,瞻仰巴山革命烈士陵园,聆听“钢筋混凝土式工长”解和平、“苦干实干的工长”王庭虎的先进事迹,感受一代又一代巴山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乐观情怀。目前已经陆续有56批次3290名新职工参与,其中涌现出以“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玲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

为了上好入路“第一课”,在课时安排、课程设计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充分准备,既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路精神、巴山精神等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也有现场观摩、岗区体验、交流互动等实践内容,同时还加入了军事训练、安全宣讲表演、参观巴山荣誉室等活动,并通过播放《巴山路魂》《西铁人、巴山魂》等电教片,引导入路新工了解和学习巴山精神。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时,响亮的口号从巴山烈士陵园中传来。为修建襄渝铁路而牺牲的先烈们,再次聆听着铁路青年的誓言、感受着他们的激情、见证着他们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奉献青春。

在新工临时团支部成立会议上,刘玲分享说:“巴山用他特有的气质吸引着一代代铁路人安心山区无私奉献,老一辈巴山人‘为了巴山献青春、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气概和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我相信,这些新工将会成为巴山精神的传承者,让这种精神永放光芒。”

一种责任,青春筑梦在路上

新工入路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教育。

针对新工铁路安全意识淡薄、对铁路违章违纪行为认识不清的实际,路局团委集思广益,为新工打造安全培训“营养套餐”,既有安全条例、规章制度专题讲授的“主食”,也有违章违纪案例分析的“配餐”,更有局团委精心烹制的“甜点”――以《铁路安全条例》为主要内容的MV、以铁路乘车安全为主题的微信H5。将卡通人物作为规章制度的义务“宣传员”,用歌曲、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单调枯燥的安全知识、规章条例进行宣传,寓教于乐,让新工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篇10

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为了修筑这段全长67米的桥梁,800多中国劳工牺牲于此——平均每一米桥面就背负着12个劳工的生命。

日军凭借空中优势,对滇越铁路实施了狂轰滥炸。而作为滇越铁路的咽喉,人字桥首当其冲成为了轰炸的目标。

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四岔河河谷间,伫立着一座闻名中外的铁路桥梁。 远远看去,它如同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挺立在河谷之间,又像一把锋利的剪刀直插两侧崖壁。这座铁桥就是滇越铁路上的工程奇迹,世界铁路桥梁建筑的经典工程——人字桥。

人字桥竣工于1908年,180吨重的桥身、2万多钢铁部件全由铆钉铆合而成,没有使用任何焊接工艺。整座桥梁十分坚固,100多年的风雨侵蚀也未曾改变它的容颜,甚至连桥上的铆钉都没有脱落过一个。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修建人字桥?是谁如此大胆地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形式?而在运输能力并不发达的当时,这些钢铁部件又是如何被搬运上山的?关于人字桥,有太多的疑问萦绕。

源自剪刀落地的设计灵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僻处一隅的边陲云南,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来了列强的目光。“要开矿,先通路”——在1898年,法国殖民者从清政府手中抢占了滇越铁路的筑路权。按照原定的设计,滇越铁路本不会从崎岖多山的云南南部经过。可由于在铁路勘线之初,工程就遭到了沿途居民的强烈反抗,后来,线路几经更改,最终进入荒无人烟的“蒙自—屏边”山区。

就景致而言,铁路经过的地方山势险峻、景色壮丽,然而从施工的角度来看,壮丽的景色往往就意味着工程的艰难。

当铁路从蒙自一路向南延伸,抵达地势险恶的屏边县四岔河谷时,一个铁路工程的世界级难题顿时摆在了施工方面前:如何在相距约70米、深200米的河谷间架设一座桥梁,以连接两端隧道?最初试验的几种方法皆以失败告终。无可奈何的法国人只好将这里的险峻地形拍摄下来,寄回国内,从全法国征集桥梁设计方案——几个月后,一份“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桥”的设计在几十种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这个方案的设计者,就是法国著名桥梁设计师鲍尔·波登。

关于鲍尔·波登的设计方案,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刚接触设计时鲍尔·波登也没有任何头绪,直到有一天他不慎将剪刀碰落在地——两个张开的剪刃恰好交叉插在地上,支撑起了整个身子。看到剪刀落地的造型后,鲍尔·波登灵光突现,脑子里顿时就有了建桥的思路——直到今天,人字桥依然有一个别名,叫做剪子桥。

当然,传说是有趣的,可真实的设计方案远不止这样简单。鲍尔·波登之所以能够设计出人字桥,跟他以前的经验不无关系。在提交人字桥设计方案之前,他就已经在法国设计出了类似风格的威敖铁路高架桥,这座建成于1902年,总长410米,跨越比利牛斯山威敖河谷的钢铁大桥为鲍尔·波登带来了声望,更让他获得了更多创新实践的勇气。

八百壮士的无字丰碑

人字桥虽然由法国工程师设计,但最终却是中国工人用血肉建成的。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为了修筑这段总长67米的桥梁,800多中国劳工牺牲于此——平均每一米桥面就背负着12个劳工的生命。

为了能在深谷中架起这座钢铁桥,法国人先在国内将所有部件铸好,每个钢铁部件的设计重量都限制在100公斤以内,长度大多为1.2米到1.5米,方便之后的人力搬运。

铸好后的桥梁部件先经海运到越南,再通过红河航道进入中国云南。云南省山高路陡,那些被法国滇越铁路建设公司征用的几百名中国劳工,用尽气力,扛着沉重的桥梁部件、施工材料和机械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中前行。当时的《工程报告》曾描述了这个场景:“可怜的中国人排成一队,相互之间,平均间隔3米,来驮运这两条不可切断的钢缆。几百米长的队伍就好像一条长长的巨龙,不分昼夜地在山间、陡坡上蠕动”。这里说到的钢缆,就是用来起吊桥梁拱臂的。钢缆每根长355米,重5000多公斤。单单是为了搬运它,200名劳工整整花了3天3夜时间,不少工人就这样累死在了路上。

不仅是搬运物资,那些悬崖上的无数炮眼,也是劳工们腰系绳索,悬在半空中一锤一锤凿打出来的。打孔作业时劳工们全部赤身,都不敢穿衣服,原因就是怕衣服被大风撩起,挂在岩石、树枝上,造成危险。可纵使这样,仍然还是有很多人因为绳索磨断,或被石块击落,摔死谷中,尸体顺着河水飘走。

在工程最关键的环节——铆合桥梁部件时,场面更是惊险无比。劳工们被悬吊在半空中,一锤接一锤将桥体部件砸击铆合。由于没有其他任何承重设备,当用力过猛的时候,绳索扭断,人就一下子掉入了深谷中。刚开始时劳工们都不愿冒生命危险去干,监工们就开出巨赏:每向铆钉砸一锤,就给一块大洋。在重金的诱惑下,劳工们才又开始施工。由于工作强度非常大,劳工们每打上十几锤就要被拉上来休息一会儿,可是也有一些黑心工头,不但不把劳工拉上来休息,反而用刀把绳子割断,在劳工摔死之后找工程方赔钱,据为己有。

就这样,整个工程历时20个月零26天,人字桥终于竣工。它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800多名中国劳工的无字墓碑。在《滇越铁路人字桥碑记》上,有这样一句话:“修桥过程中死去中国路工800余名,通称‘滇越铁路人字桥八百壮士’”。是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出了一个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的“人”字,造就了这座不朽的钢铁丰碑。

抗日战争与“功勋桥”之名

在民间流传颇广的“云南十八怪”中,有一句“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的笑谈,说的就是滇越铁路。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它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抵越南海防港,全长855公里,轨距为1米(现今通行的标准轨距为1.435米),所以也被叫做米轨铁路。由于铁路修筑在高山深谷之间,坡陡弯急,桥梁隧道密布,运行其上的老式蒸汽机车最高时速也只有四五十公里,是典型的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

滇越铁路是以“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的代价修完的,它身上背负着沉甸甸的历史。作为其标志性工程的人字桥,更是亲历了近现代中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护国运动、抗日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人字桥承载的荣辱与沧桑胜过世界上任何一条铁路桥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而它最精彩的时刻,就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