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的风格十篇

时间:2023-03-18 03:35:15

松树的风格

松树的风格篇1

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是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火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点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忧郁和畏惧。

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格,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啊!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未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目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松树的风格篇2

1.本文采用了②方法来安排层次。(从下面选个正确的答案填写)并用“”表示划分段落。

①把事物分成几个方面

②总、分、总

③因果关系

2.作者是从松树有强壮的生命力,松树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两个方面来赞美松树的。

3.用“……”画出能表达本文中心思想的语句。

答案:要求于人的很少,给予人的很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4.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文中画“____”线的句子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5.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近义词:

神采奕奕的反义词是:(无精打采)

期望的近义词是:(希望)

松树赞阅读答案附:松树赞原文:

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歌颂松树,赞美松树,这是因为它具有崇高的风格——共产主义风格。

松树有强壮的生命力。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能茁壮地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不怕环境恶劣,不被困难吓倒,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神采奕奕、无忧无虑地成长。

松树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长大了,它的干是用途很广的木材;它的叶子可以提制油料;它的脂液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的根和枝是很好的燃料。夏天,它的枝叶为人们遮住了炎炎烈日;黑夜,它可以被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它的确做到“粉身碎骨”为人民了。

松树的风格篇3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目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就会越快。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松树的风格篇4

1、夏日,炎炎烈日酷暑难耐,不妨找一松林,静卧在松树掩映的树下,听听鸟鸣,逗逗松鼠,夏日的那种浮躁,那份郁闷,定会烟消雨散,伴随你的是舒适恬静和怡然自得。这是松树的绿与其它季节又有不同,这是一种苍翠的绿,一种令人羡慕的绿,一种繁荣的绿,一种希望的绿。如果你想要的话,可以在林中听听风声,在树下体会一下落雨,那是你无法想象的意境,如诗如画,似歌似曲,勾勒的是自然的完美,弹唱的是万物的和谐。就如同【唐】韩溉的诗《松》所云: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3、松树,你坚忍不拔。一粒种子,一阵风,一捧泥土,或是在悬崖峭壁中,只要有阳光、空气、水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恶劣环境,你都能生存、生长、成才。不是吗?风在你面前退缩,雨在你面前低头,雪在你面前无奈,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陈毅元帅赞美松树时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我喜欢松树,喜欢它傲视风霜雨雪的姿态,不论严寒不论酷暑都能顽强生长,我最爱读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崇尚松树的品质。

5、挺拔的枝干,象征你百折不挠的刚强意志!翠绿的针果,象征你追求生命的美好!阵阵松涛声,象征你迈步未来震撼人心的气魄!

6、山坡上,两人合抱的松树,比比皆是。人站在树下向上看,树冠如伞盖,几朵白云飘动,真有挺天拔地的感觉。一棵松树,她的生命过程,历经雨打雪压,烈日曝晒。夏天,如一把巨伞,高傲地承受阳光的炽热;冬天,覆盖厚厚的积雪,不屈服恶劣气候的压迫,昂扬地挺起枝干,迎着寒风茁壮成长。

7、要是你站立高处,抬眼望,一片葱笼。风吹来,清新的绿色中,泛起层层波澜,如大海涌起滚滚的浪潮。松涛声如海啸、如美妙的音乐,她的气势,震撼我的心灵,并为之倾倒。有时候,走近小松树,揽一把松针,碧绿的,鲜活的生命中,一股松树特有的芬芳横溢,格外令人爽心悦目。

8、我面对这片松林,面对这千万棵松树,常常引吭高歌,一股激越的情感如火山爆发,美呵!壮丽的山河,漫山遍野的松树。因为你有翠绿的针果,有挺拔的枝干,有呼啸的涛声。

9、长长的松针,在秋天的早晨,挂满露珠,当曙光普照时,闪烁晶莹的光芒;当夕阳西下时,晚露为她披上了一件红光灿烂的彩衣,给这片松林增添了几分色彩。

10、松树!你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亿万精灵的化身,你不凡的经历!不息抗争的精神!为大自然增添异彩,为古老的神州大地奏响生命的乐章。我在涛声阵阵的松林里饱览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墨绿色的水岸边流连忘返。

11、老家村西有一棵大松树,松树的主干不高,大概有一人来高,到了一人来高的地方就分叉了,各个主叉也很粗,并且伸展得很长很远,并且几乎都是平行展开的,所以形成了很大的树冠,但是整个树冠距离地面并不特别高,就像天女散花一样,整个树冠形成很大的绿荫,这样的松树是我们那里绝无仅有的,因为它距离村边并不十分远,站在村边就能够看见那棵大松树,树冠比距离它不太远的那片坟地的松树都加起来还要茂盛。()

12、松树不仅是“老寿星”,而且还很好看呢!如北京北海团城有一株800年生的古松,传说曾被清乾隆封为“遮阴侯”;泰山“五大夫松”传说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中国人民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

13、松柏之茂 松柏之寿 松柏之志 岁寒松柏 岁寒知松柏 松筠之节 松萝共倚松茂竹苞 松乔之寿 松形鹤骨

15、我家乡东北丘陵地带的松树多为红松,没有那么高大,也没有那么挺拔,但她高雅的气质,钢筋铁骨般的身躯,以及那苍翠的松枝绿,与其他松树如出一辙没什么两样。观赏松树一般要在两个季节,一是瑞雪纷飞的的冬季,另外就是如火如荼的夏日。

16、松树因为其特有的性格,历来被文人墨客讴歌赞颂,在国人眼中,松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挺拔向上、甘于奉献、心胸博大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家乡也叫松树,可以说,它是一个人人相知的名字。

18、苍松翠柏 餐松啖柏 餐松饮涧 鹤发松姿 鹤骨松筋 鹤骨松姿 刻不容松 乔松之寿 松柏后凋 松柏寒盟

松树的风格篇5

我热爱松树!因为松树大都高大挺拔,苍劲有力,就是千年老树也别有一番风采。

松树一年四季都是一派生机,从来都是绿色。无论是气候温和的春天,还是炎热无比的夏天;无论是百花凋谢的秋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它总是那么直、那么绿。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依旧那么直、那么绿,不软弱也不动摇。大多花草树木凋谢之时,它却依然郁郁葱葱,十分茂盛。松树从来不管雪有多大,它只会折断,不会低头。这种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精神,难道不像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吗?松树精神正是共产党人优秀而伟大品格的真实写照!陈毅爷爷还专门写了一首赞颂松树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啊!我热爱松树,更热爱具有松树品格的人!

太原市坞城西街29号九一小学五年一班五年级:jiasm8888

松树的风格篇6

关键词:比德;松柏;君子人格;象征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3-0172-006

陶铸在《松树的风格》中说:“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1]的确如此,中国文人自古喜欢托物言志,而松柏生性耐寒,常年青翠,枝干刚劲峭拔,在体现主体理想人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很早就进入文人的视野。在《诗经》中,松柏出现11次之多,在花木意象中居第一位。在《诗经》之后,松柏一直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相关作品不仅数量繁多,而且有的质量相当高,产生了一批名篇佳作。孔子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2],屈原的《离骚》以香草自比,荀子亦称“夫玉,君子比德焉”[3],“比德”是中国古代形成的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传统,即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物与伦理道德相比附,认为自然物之所以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以其特有的形象形式体现了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内容的缘故,将审美对象的景物看成是品德、精神、人格等社会美的象征。“比德”一直是松柏题材和意象文学表现的重点,松柏比德经过长期的发展,累积起丰富的文化意蕴,先后形成了岁寒后凋、坚贞有心、孤直不倚、劲挺有节等内涵,成为君子人格的象征。

一 岁寒后凋

松柏生性耐寒、四时常青,先秦时期的哲人们就注意到松柏这一显著的物理特征,赋予其明确的人格内涵,用以象征君子。《论语・子罕》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92《庄子・让王》引孔子的话说:“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5]以“天寒”喻君子所遭乱世的祸患,以“霜雪”喻君子面临的危难,而以在此情境下的“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的高尚。《荀子・大略》直接把松柏比喻为君子:“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6]可见,“岁寒后凋”的松柏已成为面临危难而依然道义自守、坚持气节操守的君子的象征,这一象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的文人不断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存情境与之对话,进行诠释,松柏“岁寒后凋”成为中华文明中的经典表述,其内涵不断被丰富和充实。

魏晋六朝,“岁寒后凋”的松柏反复出现在文人的笔下: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世说新语・言语第二》)[7]117

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世说新语・赏誉第八》)[7]431

松柏“经霜弥茂”形容简文帝老骥伏枥、老而益壮的风采,“岁寒之茂松”比喻张威伯风姿清越、意志坚贞。“岁寒后凋”的松柏被用来形容名士的清朗仪表、风骨节操,成为名士风度和高尚品德的象征。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松柏翠色青青、身姿挺拔的美感姿态,又能体味到魏晋名士清俊通脱、超然绝俗的风格气质。人格之美与自然之美浑然一体,神韵之美与形式之美融合无间。

“岁寒后凋”在唐以前主要用以称誉人们面对艰难困苦和遭遇忧患时依然保持坚忍自强的高尚品德,但不免使人感觉难以承载的生命之重。到了唐代,松柏“岁寒后凋”的象征意义发生了新的变化,被注入了乐观、向上的时代气息。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

王睿《松》

寒松耸拔倚苍岑,绿叶扶疏自结阴。

丁固梦时还有意,秦王封日岂无心。

常将正节栖孤鹤,不遣高枝宿众禽。

好是特凋群木后,护霜凌雪翠逾深。

韩溉《松》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无论是“好是特凋群木后,护霜凌雪翠逾深”,还是“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都写出了松柏利用不利环境来表现自己的主动精神,“岁寒”成为松柏异于群木、展示风采的特殊机遇。

到了宋代,“岁寒后凋”的君子人格象征里表现出更多思辨的色彩。如赵蕃在《令逸作岁寒知松柏题诗因作》中写道:“不有岁寒时,若为松柏知。南方故多暖,此物宁能奇。”从中不难体会到品格修养的道理:危险苦难之境不但能够锻炼精神品质,可能还是展现人性光彩的良机,大凡危难之际、困苦之时,君子往往能绽放出光彩夺目的气节之美。有的理学家则由松柏“岁寒后凋”体悟到格物致知之理,史绳祖在《致知格物》中云:

求诸孔圣之言,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一句最于致知格物极其渊妙。盖松柏,物也,察其因何而岁寒之际独后凋,是欲格其物理也。苟能格之,则然“后知之”三字为真致其知矣。何以见其格之?正如《礼器》所谓“如松柏之有心,居天下之大端,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知其为得气之本而岁寒后凋矣是也。[8]

认识到松柏乃得气之本,故能在岁寒之际独后凋,进而由松柏“岁寒后凋”的自然现象推究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在易代之际,“岁寒后凋”的松柏又常常用来称誉忠臣烈士之风。明遗民方文就屡以冒雪凌霜的松柏来譬喻在清政府高压统治下仍然忠国持节的遗民:

君乃岩山松,霜根自天置。(《赠赵止安先生》)不是繁霜后,谁知松柏青。(《宿陈翼仲斋头》)

或酬赠朋友,或自抒怀抱,都借松柏象征君子高尚的节操。

“岁寒后凋”不但是松柏题材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故实,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宋代以来文人以“岁寒”为亭台楼阁题额、为斋室名、为字号的现象非常多,题咏“岁寒堂”、 “岁寒亭”的诗词文赋也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借之寄托思想情志,以此进行道德自励。

深究之,松柏“岁寒后凋”比德含义的形成及演变,与时代精神、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先秦儒家将松柏岁寒常青之本性与君子临难不移、穷且益坚的品质完美结合,形成了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命题。这一比德意义的形成,既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也与松柏独特的生物禀赋密不可分,是多种因缘际会的产物。魏晋六朝,松柏“岁寒后凋”的比德内涵有了新的变化,被用来形容名士的风度和品德。这一新变,与魏晋玄学密切相关。玄学的兴起,导引了无为而崇尚自然之风,推动了自然审美意识的发展,引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新的思考与发现。魏晋文人不仅承认自然本身的美,而且认为自然美是人物美的范本,于是出现了以自然美形容人的风、格调之倾向。唐人对松柏“岁寒后凋”的积极认识,宋人考究其义理,可以归结为是时代普遍心理、学术风气对松柏这一文学意象的投射。宋元、明清易代之际,面对异族入侵、河山巨变,人们往往以松柏“岁寒后凋”来称誉忠臣烈士之风。可以说,松柏“岁寒后凋”含义的演变,折射着不同时代审美意识和社会精神的变化。

二 坚贞有心

松柏的主干形态较为丰富,或蟠曲、或俯偃、或直上;枝条条畅挺拔,斜出旁逸,层叠而上。无论枝干形态变化多么丰富,无不刚劲峭拔,富于力度之感。基于松柏枝干的这些形式特点,加以其材质坚韧密实,文人赋予其坚贞有心的品质,成为坚贞刚劲的君子象征。

《礼记・礼器》最早提出“松柏有心”之说:

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有心”当理解为坚贞如一,不屈于逆境的内在操守。唐孔颖达在进行疏解时即云:“人经夷险,不变其德,由礼使然,譬如松柏凌寒而郁茂,由其内心贞和故也。”[2]448

魏晋六朝时,松柏“有心”的品性受到文人更多的关注,在咏松柏的诗歌中频繁出现,如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梁]范云《咏寒松》)赖我有贞心,终凌细草辈。([梁]吴均《咏慈姥矶石上松》)

通过以上诗句我们认识到,六朝人对松柏“有心”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对松柏来说, 霜雪不再是凌虐之物, 反成了添思助威相衬相映之物;正因为“有贞心”,使得松柏得以超越“细草”之辈。

唐代出现了专门以“松柏有心”为主题的作品。上官逊《松柏有心赋》云:“是以后凋之义,久不刊于鲁经;有心之言,永昭著于戴礼。”[10]8014“有心”与“后凋”并称,成为文人吟咏松柏时最常使用的方式。王ぁ端砂赜行母场吩唬骸爸寥缪掀方劲,翠色犹增。亦何异君子仗诚,处艰危而愈厉;志人高道,当颠沛以弥宏。是知斯木惟良,因心所贵。”[9]9929指出松柏之所以得到人们的推崇,就在于其有着坚强不屈的内心,因为内心坚定,才能历岁寒而弥翠,成为君子志士的象征。

到了宋代,“松柏心”常用以比喻名节自励、松操自期的理想人格。范仲淹《四民诗・士》曰:“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松柏心”与“桃李色”对立,代表的是追求气节仁义的“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云:“定应松柏心无改,自信云龙道不孤。”以“松柏心”比喻对行“道”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这既是对亲友的勉励,也是夫子自道。

明清文人对“松柏心”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运用。如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的徐枋,隐居不仕,拒绝与清廷合作,他在《与潘生次耕书》中说:

夫桃李之花,非不丽也,蒲柳之生,非不郁怒也。而风雨以零之,霜雪以籍之,而扫地尽矣。无他,彼固徇其华而未徇其实,有其外而未有其内也。若松柏之有心,竹箭之有筠,则不然矣。所以贤才奇杰之士,其所为死生契阔、颠沛流离、家道坎坷、身撄沉痼者,固天之所以厄之,亦正天之所以成之也。第为松柏竹箭则成,为桃李蒲柳则废耳。虽然,其所以为松柏竹箭者,又岂异人任哉? ……忧患以动其心,穷愁以坚其骨,而益静其居处,简其出入,严其师友,收敛其才华,克拓共器识,藏其锋以需大试,养其气以期大成……” [10]

徐枋在此将松柏与桃李、蒲柳进行对比,认为后者“徇其华而未徇其实,有其外而未有其内”,所以经历风雨霜雪之后,就“扫地尽矣”;而松柏因有坚强的内心,故经得起风雨霜雪的考验。因此,他希望潘耒能加强内在修养,把忧患坎坷作为人格磨砺的契机,韬光养晦,以成大器。

“有心”是“岁寒”之外,松柏君子人格象征的又一重要内涵。“岁寒后凋”、耐寒常青是坚贞不渝、意志坚定的表征,正因内心坚贞,松柏才能不畏寒冷,在万木肃杀的严冬独秀生机。严寒处境是松柏与君子品格发生对应联想的重要着眼点,无论是身处庙堂,还是人在江湖,都会有失意之时,而这恰是考验坚贞与否的关键。从“岁寒”到“有心”,反映了对松柏君子人格认识的深化。

三 劲挺有节

老松古柏干茎粗壮,累柯多节,文学作品对此早有描述。汉代冯衍在《显志赋》中说:“离尘垢之杳冥兮,配乔松之妙节。”[11]晋朝袁宏诗曰:“森森千丈松,磊柯非一节。”(失题)梁范云最早将“劲节”与“贞心”并提,其《咏寒松》中有“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之句。到了唐代,“劲节”往往与“贞心”并提,作为松柏品格构成的两个重要因素,以象征君子,如于邵在《送赵晏归江东序》中说:“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相彼松柏,虽复小凋,而贞心劲节,不改柯易叶,实君子之大端也。”[9]4362

在注重人伦义理、张扬道德名教的宋代,松柏之“节”得到非常多的描写和关注。如:

槁干仍故节,润泽出新青。(陈师道《老柏三首》其三)

霜凌劲节难摧抑,石缠危根任屈盘。(韩琦《和润y王太博林畔松》)

在对待“五大夫松”的态度上,就很能看出宋人对松柏节操的重视。“五大夫松”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12]《史记》并未言所封为何树。汉应劭《汉官仪》始言为松:“秦始皇上封太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因复其下,封为五大夫。”[13]宋以前,“五大夫松”的际遇是仕途失意的文人羡慕的对象,如唐李涉《题五松驿》云:“人生不得如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宋人对受封五大夫松多持贬抑的态度,如李谌《咏松》云:“一事颇为清节累,秦时曾作大夫官。”王令咏《大松》云:“却笑五株乔岳下,肯将直节事秦嬴。”诗人们认为封松为大夫,是对松的污辱,而不是松的荣耀。宋人通过对“大夫松”的批评,表现出不肯摧眉折腰侍奉权贵的人生态度,或是宁愿遁迹江湖,也不愿在官场厮混的高尚节操。

至南宋末期,尤其是宋元之交,松柏“有节”更被提升为一种民族气节。宋亡后,众多忠烈贞节之士隐居不仕,他们往往借描写松柏之节来表现自己高洁坚贞、抱节自守。如郑思肖《南山老松》云:“凌空独立挺精神,节操森森骨不尘。”这与他《题画菊》中的名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可引为同调。谢枋得的《初到建宁赋诗一首》是他在被押往元大都前所作,可视为与家人的诀别之作:“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义高便觉身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两首诗歌相对照,诗人以松节自喻的写法,就自在不言中了。

元明清文学中也不乏以松柏自喻节操的作品。如明于谦的《北风吹》:“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14]诗以北风中“节操棱棱还自持”的柏树为喻,展现自我凛然刚直的操守,诗人与柏树的形象合而为一。史称于谦在“土木之变”后,面对瓦剌军重兵压境、长驱直入的危急情势,积极组织抗战,坚决反对和议,挺身而出于一片惶恐之中,成为支持大明江山的脊骨。这栋梁之材不正是“树坚不怕风吹动”的人间坚柏么!柏树历经冰霜、坚贞不移的形象与品格,正是这位秉性贞刚的民族英雄的写照。

“有节”是继松柏“有心”之后出现,常与“有心”并提的比德内涵。“有节”之义,又有“直节”、“劲节”、“清节”等称名,比德内涵各有侧重:“直节”取其刚直、有节操,“劲节”加上了凌寒不凋的品格因素,“清节”强调超世之志。“有节”是坚贞不屈的标志,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节操是君子坚贞内心最闪光的外显。从“有心”到“有节”,这无疑是松柏君子比德意蕴的进一步发展。

四 孤直不倚

松柏孤直秀拔,不依附,不蔓生,堪比刚正不阿、特立独行的君子人格。李白《古风》其十二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以松柏孤生直立、四时一色,不像桃李那样以鲜艳的花色取悦于人,来比喻自己性直耿介,不愿谄媚和邀宠于世俗。宋释居简《醒庵王大卿松柏屏障歌》云:“擎重雪枝寒不倚,霜干相周不相比。”“相周不相比”出自《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4]14诗中引用此语,乃从人际关系角度切入, 宣扬主体独立,体现出对松柏孤直无倚、不比不附这一人格象征的体认。

如果将松柏的这一人格特征,与唐宋时期的政治背景联系起来, 我们会得到更丰富的启示。唐宋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政党政治。无所依附、超然独立的人格被视为是君子党与小人党、正党与之间的最大分别,而这种品德正是松柏所禀赋的。如中唐的李德裕是“牛李党争”的主角之一,他就曾以松柏、萝茑为喻言“正邪之辨”:

武宗立,召李德裕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既入谢,即进戒帝:“辨邪正,专委任,而后朝廷治。臣尝为先帝言之,不见用。夫正人既呼小人为邪,小人亦谓正人为邪,何以辨之?请借物为谕,松柏之为木,孤生劲特,无所因倚。萝茑则不然,弱不能立,必附它木。故正人一心事君,无待于助。邪人必更为党,以相蔽欺。君人者以是辨之,则无惑矣。”[15]

宋代党争延续时间更为持久,涉及的人数更多,也更为激烈,宋代的滕元发曾以蔓草、松柏为喻答复神宗皇帝有关“君子小人之党”的召问: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汩之也。”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16]

这里,李、滕二位都以萝蔓和松柏作比,形象地说明了邪人与正人、小人与君子的分别:小人追逐名利、结党营私,像萝蔓一样互相攀附、纠结;而君子胸怀坦荡、心存道义,如松柏无所依附、矫矫不群。王安石是宋代“新旧党争”的核心人物,他在《古松》一诗中即以孤高独立的古松自许:“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诗中塑造了古松高大、孤独、不随流俗、直立挺拔的形象。这棵松树正是王安石气质、性格的写照。他坚持变法,力排众议,蔑视“陋儒”,正是古松孤立正直精神的写照。

松柏干直是形体的表象美,挺直是立身的榜样、百折不挠的象征,由此衍生出性直的象征意蕴。孤株独立是松柏的生物习性,“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17],卓然不群才更富个性魅力,于是又发展出独立不倚的人格内涵。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对松柏“孤直”的关注,是对矫矫不群、不比不附的独立人格的呼唤,在激烈的党争政治背景下,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意义。

五 松柏与其他植物意象君子人格象征的比较

在植物意象中,常用来象征君子人格的除了松柏外,还有竹和莲。和它们相比,松柏象征君子人格具有自身的优势。

(一)松柏与竹的比较

竹在形象和象征意义上与松柏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形象上看它们均有节、挺直、常青,从人格拟喻上说都兼具隐士与志士的象征意义。所以文人经常将松柏与竹合咏连誉。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曰:“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赞美竹正直清瘦、百折不挠,在同受雨露滋润的众多植物中,只有它才同松柏一样凌寒不凋,经得起严寒霜雪的考验。

松柏与竹,在审美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从形态看,竹瘦硬纤细,比较柔弱,而松柏则高大而粗壮,若遇狂风暴雪,则二者立见分别:松柏挺直依然,而竹不免点头弯腰;松柏心实而竹心中空;竹和松柏的枝干都有着刚劲坚韧的质感,但相比之下,竹柔韧有余,而力度不足;从材用上看,松柏是大用之才,自古以来就被用于建造宗庙大厦,制作舟船桨辑,而竹多被用于编制竹器等精细小巧的物品;从生态造景来看,竹多丛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林秀”[9]7638,而松柏即使单株独立,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因此,松的地位往往被置于竹之上,唐李山甫《松》便云:“平生相爱应相识,谁道修篁胜此君。”

松柏与竹审美形态的差异自然反映到人格象征上。松柏心实,象征君子坚贞有心;竹心空,象征君子虚心、无心,如白居易的《养竹记》云:“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9]6901松柏常孤株而生,秉具独立傲世的气质;竹每相依成林,以义气为先,如唐刘岩夫的《植竹记》云:“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9]7638松柏有“君子材”[18]、“日干”[19]、“擎天手”[20]之称,被用以比拟可以担当国之大任的栋梁之才;竹材用广泛,常比喻一般的才士,如北朝裴让之《公馆燕酬南使徐陵诗》云:“有才称竹箭,无用忝丝纶。”[21]在咏松柏的作品中,与“有节”合称构成比德核心的是“有心” ,象征君子执着于人生的凝重和坚忍;在咏竹作品中,与“有节”比并构成比德核心的恰是“无心”,象征君子的洒脱与谦和。

(二)松柏与莲的比较

宋周敦颐《爱莲说》开篇即云:“莲,花之君子者也。”[22]确立了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花中君子”的地位。莲与松柏有相似的君子人格内涵:莲藕之节,也被用以譬喻君子的节操,如宋岳珂《归自鄂双莲生于后池偶作再寄紫微》云:“雪藕厉坚节,一念窒以通。”莲干直独立,不蔓生,无依附,象征君子正直不阿、立身不倚的品德,如宋曾丰《彼莲之美》其一云:“彼莲之美,心乎爱矣。所爱与直,渊乎其似。”宋陈宓《谢黄斋长送双莲和其韵》云:“直如晁董同时对”。莲“香远益清”,象征君子超越空间的人格影响力,如宋任大中《送周茂叔赴合州佥判》云:“一帆风雪别南昌,路出涪陵莫恨长。绿水泛莲天与秀,蜀中何处不闻香。”

莲与松柏在生物属性、形象特点、比德含义上也有很大的区别。莲生浅水中,是草本花卉,梗中空而外直,春发夏华,性不耐寒,秋季遇霜冻即衰。松柏生长在陆地,是高大的乔木,树干坚韧挺拔,不畏霜雪,天愈寒色愈转苍翠。在比德方面,松柏凌寒之性,被推演出岁寒后凋之义,象征君子临难不移、穷且益坚的气节操守。松柏树干密实坚韧,被赋予“有心”之义,象征君子内心坚贞不屈。而莲梗中虚,脆弱易折,无坚贞之心。莲易凋逝,秋冬霜雪之际衰飒一片,乏岁寒之性。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着清静高洁的人格之美,如宋陈宓《谢黄斋长送双莲和其韵》云“清似夷齐并臂游”,即突出了莲之“清”。莲梗中空,象征君子心中透脱通达、无窒无碍。宋曾丰《彼莲之美》其二曰:“厥干洞然,同乎大通。”因此,莲与松柏虽都是君子人格的象征,但就比德取向而言,莲偏于“清”,而松柏则偏于“贞”。

综上所述,松柏比德是以贞劲刚烈为特色的,在每一时代,松柏人格象征的主流都是有道义、有气节、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松柏的气节操守更成为各个时代人们人格自励的动力源泉。在一定程度上,松柏是“树”立的中国人,成为我们民族理想人格的符号。有关于推选“国树”的民间讨论中,松树的呼声一直很高,在由林业专家预测的国树候选名单中,松树与杨柳、银杏、水杉等具中国特色的树种高居榜首;民间对松树竞争国树也很看好[23]。松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正是民族文化长期选择和积淀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陶铸.陶铸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54.

[2][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聘义(卷6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029.

[3][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法行(卷第20).北京:中华书局,1988:535.

[4][宋]朱熹.论语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92.

[5][战国]庄周,著,王先谦,集解.庄子集解(卷8)[M].北京:中华书局,1954:123.

[6][战国]荀况,著,王天海,校释.荀子校释(卷19)[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305.

[7]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世说新语笺疏(上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宋]史绳祖,撰.学斋占毕(卷1)[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清]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明]徐枋.居易堂集(卷1)[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

[11]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上)[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370.

[12][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S,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卷6)[M].北京:中华书局,1959:242.

[13][清]孙星衍,等,辑,周天淑,点校.汉官六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0:178.

[14][明]于谦.忠肃集(1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80)[M].北京:中华书局,2000:4122.

[16][元]脱脱,等.宋史(卷332)[M].北京:中华书局,2000:8549.

[17][晋]陶渊明.陶渊明集(卷3)[M].逯钦立,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91.

[18]李勇先、王蓉贵,校点.范仲淹全集(卷2)[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34.

[19]孟郊.孟东野诗集(卷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2002:27.

[20]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文集(卷3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863.

[2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卷1)[M].北京:中华书局,1983:2262.

松树的风格篇7

1、进入校园内部,总会看见几棵小树在茁壮成长。我们校园最高、最密的就数松树了,高大的松树耸立在国旗台旁。远远望去,显得一片碧绿。这棵松树很高大概有四层楼那么高。这棵树也很密,密得几乎没有一点缝隙。这棵松树是校园里的“老客人”了,它常年挺立在校园内。它总是无私奉献自己庞大的身躯—在炎热的时候为我们乘凉;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

2、松树挺拔的躯干是它傲岸的脊梁,在冬天,大雪纷纷地下着,其它的花草树木全都奄奄一息了,唯有松树在树林里挺着胸,显得十分有精神。一棵棵松树,从从容容简简单单的立于天地之间,便成为生命不朽的形象。

3、寒冷而又肃杀的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怒号着,鹅毛大雪在天空中飞舞着,雪花无情地压在松树的身体上。但是松树以它顽强的毅力和抵御寒风的傲气仍然站在原地,依然挺拔,一动也不动。用它坚定的信念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暴风雪……

4、在山村老家,不远处便是层峦叠障的崇山峻岭。无论是在那起伏的山坡上,还是在险峻的悬崖中,到处都生长着巍然挺立,枝繁叶茂的青松。万绿丛中的青松,是那么平凡脱俗,又是那么安然潇洒,默默无闻地奉献大地,为自然界增光添彩。它那永葆青春的精神,倔强峥嵘的品格,让人感到与人类冶炼历史多么雷同!青松的品格和形象给人以信心,催人奋进,真不愧为王者风范。

5、不知不觉,又飘起雪花了。也许只有洁白的雪才能映照出松内心的感受,也许只有纯洁的雪才最最了解她的心。然而,雪并没有为松拭去眼角的泪,只是轻轻地落在了她的身上,然后融化,化作一串串相思的泪。我想,梅也是如此吧。在冰冷的天地里强忍着严寒绽放,并不是为了彰显坚韧的品格,而更是一种孤自得寂寞的表达吧。

6、古今中外,有许多古人都赞美松树,例如:白居易写的《松树》,胡仲弓写的《咏松》等。松树的品质最令我佩服,它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出贡献,做出牺牲,松树还不怕狂风暴雨,坚韧不拔,松树不但为人们提供着木材,还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7、笔直的松像士兵一样屹立在肥沃的土地上,坚实的根像巨龙一样稳稳地盘在地下。从早到晚,走过树旁的人啊,成千上万,有谁注意过这普通的松?然而,松是值得赞美的,我要赞美这平凡的松。

8、松树四季常青。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春姑娘叫醒了沉睡的大地,许多树木抽出了新芽,松树也一样,吐出了嫩绿的牙儿。一丛浓,一丛淡,一丛深,一丛浅,不知春姑娘是怎样调出这迷人的绿色。夏天,松树更加旺盛,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来,斑斑驳驳的树影在风中轻轻的摇动,可好看了。有许多孩子最爱在树下做游戏了。秋风吹来,树儿脱下了绿衣裳,穿上了金黄色的盛装。只有松树仍然挺立在风中。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雪花纷纷洒落下来,别的树瑟瑟发抖,只有松树抖落了树上的积雪,显得十分苍翠。

9、那直挺挺的身板矗立了好久,却一直都没有弯曲过。清晨,它注视着初生的太阳那粉嘟嘟的脸庞,太阳到哪里,它就注视到哪里,一刻也没有停过。若是被讨厌的乌云遮挡,它也一直望着太阳消失的地方。下雨了,它享受雨水的沐浴,它没有因下雨而感到不愉悦,因为它会非常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它把每一分,每一秒,每时每刻都看的很重要,珍惜着每一滴宝贵的雨露。

10、松树它之所以能四季常青,而不会枯萎,是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松树却默默无闻,做着自己的工作。春去夏来,万物忍受不了酷热,而渐渐死去。当秋风吹过大地,叶子飘落,花儿凋谢,草儿枯萎,只有松树和枫树还是那样富有生机。当严寒的冬天来到时,枫树也渐渐枯萎了,只剩下松树还顽强的跟隆冬做斗争,它坚强地承受着大雪,忍受着凛冽的寒风。一年四季过去了,松树还是四季常青。当春回大地,万物更新时,松树还是那样默默无闻,献上自己的一份绿意,让大自然朝气蓬勃,更胜从前。

11、寒冷的冬天来了。雪花一片片地落下,所有的树都把头缩在雪里冬眠了,而松树却仍然还挺着身子,坚强地雪中。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2、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13、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美妙的词句,感人的情怀,讴歌过巍然屹立、笑傲苍穹的青松!宋代诗人苏轼的一句“高处不胜寒”,折射出多少达官贵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尤其是那些忤逆、贪婪、枉法者,更是终日生活在私欲膨胀和噩梦连连的矛盾中。外面风光,内心惶恐,害人损己。而青松则不然,它是高处更胜寒。就因其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计较功名利禄。所以活得踏实,活得自在,活得有价值,活得受人敬仰。

14、松树挺拔的枝干呈深褐色,笔直地向上长,像在和天比高。我伸手去抚摸,它那粗糙的树干,仿佛干裂的土地,又似老人的手。松树的枝干一层一层,平展着伸向四面八方,好像在比赛似的,形成了一把绿油油的大伞。它的树叶与众不同,一簇簇,一丛丛的,又尖又长,仿佛一根绣花针。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在说悄悄话,又好似在窃窃私语。我用手碰了一下松针,很疼,松针就这样默默无闻、忠心耿耿地保护着松树。

15、来到宽阔的“松树道”,两旁载满了茂盛的松树。风姐姐来了,她扶摸着松树弟弟,松树弟弟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欢迎你们的来到,欢迎你们的来到!”松树弟弟还不时给我们一些“松果”呢!

16、松树是没有牡丹那样娇贵,没有白杨那杨挺拔,没有春竹那样细长。但,它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当大自然受到暴雨的袭击时,松树手牵手,肩并肩,不让沃土流失,不让花草被雨淋,而自己,却昂首挺胸,坚强地忍受着暴雨的袭击。当骄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松树伸出手臂,为身旁的花草带来荫凉和爽快,自己,却为大自然蒸发身上的水分,去换取大雨的滋润。()

17、松树是常绿树的一种。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极少数的松树为灌木状,比如有偃松和地盘松等等。较幼时的树冠为金字塔形,树枝多呈轮状着生一圈一圈的。幼苗出土、子叶展开以后,首先着生的为初生叶,单生,螺旋状一排一排整齐的排列,线状披针形,叶缘具齿。初生叶行使叶的功能1——3年后,才出现针叶,通常2、3、5枚成束,着生于短枝的顶端。松树的寿命很长,如果环境适合它可以活5000多年呢!而且据说,现在寿命最长的松树已有6000多岁了呢!

18、好大的雪松啊!我们要十三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雪松的树叶有点像一根根绣花针,又像一个个小牙签,长得密密麻麻的,像是一片片绿色的海洋,一株株年轻的雪松碧绿滴翠,亭亭向上,雪松树干上的纹路一层一层的很像鱼鳞。

松树的风格篇8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

樟子松亦称海拉尔松,为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树种。樟子松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既是干旱、瘠薄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又是培育用材林和园林绿化用树的重要树种。

1.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樟子松树种自然分布主要在大兴安岭山区,我省的小兴安岭北部山区仅有少量分布。樟子松树干高达通直,干下部树皮较厚,灰、黑褐色,呈不规则块状开裂;上部树皮黄色或淡黄褐色,呈鳞片状脱落。针叶二针一束,坚硬,稍扁,常扭曲。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成熟时淡绿褐色。种子长卵圆形,稍扁,黑褐色,长4.5~5.5毫米。花期5~6月,果实翌年9~10月份成熟。樟子松为阳性树种,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寿命长,在省内各地普遍栽培。樟子松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可供家具、建筑等用材。樟子松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香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樟子松树种集速生用材、生态防护及城乡绿化树种于一体,尤其是在干旱瘠薄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造林,恢复植被,其优势性是其他树种所无法替代的。为此,熟练掌握并运用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尤为重要。

2.培育壮苗

2.1采种

樟子松球果在9月中下旬开始成熟。球果成熟后挂在树上达7~8个月之久,采种期较长。采种最好选在春秋两季,因冬季寒冷,枝条较脆易折断致使损伤母树或发生事故。樟子松球果果鳞厚而坚硬,短期不易开裂,可在露天日晒干燥或干燥室进行脱粒。脱粒时,要注意室内温湿度的调解,保持种子的生命力。种子贮藏期间含水量应保持10%左右。

2.2育苗

樟子松树种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热、气条件要求较严。为此,育苗区应选在灌溉便利,土壤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区域。樟子松幼苗立枯病严重,切忌在地下水位高或粘土地上育苗。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结合整地,亩施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千克。播种以春播为好,当平均地表50m处温度达10℃时即可播种。东北地区播种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播种方法可用撒播或条播。如土壤松软、化学除草并培育留床苗的可撒播。一级种子,发芽率80%以上,每亩播5~6千克。播后,可用腐朽质土、锯末、松针等,厚为0.5~1.0厘米,覆土后立即镇压,以防止水分蒸发,播后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灌水条件好,春季风速小的地区可不覆草,但干旱沙地育苗必须覆草或用遮阳网遮阴,同时设防风障。春播种子一般半月即可出苗。播种后出苗前,可喷洒果尔和拿扑净除草,每平方米有效用药量为0.1~0.2克,喷后6小时内不浇水。播种后至幼苗脱壳前必须做好防鸟工作。出苗后,要注意预防立枯病。樟子松二年出圃,规格:苗高为12~15厘米,地径0.4厘米。

3.植苗造林

3.1严格选地

根据不同的地势、土壤、气候条件,安排营造纯林或针阔混交林。在山地砾石质沙土、沙地、阳坡中上部及其它土层瘠薄的地段上均可栽植樟子松,尤其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最好。但在水湿地、排水不良的粘土地,和林冠下均不能造林。

3.2精细整地

造林前一年秋采用穴状整地,规格直径50厘米,深35厘米。新采伐迹地和新退耕地杂草少,土壤疏松,可随整随造,对种植点的合理配置,要依地形、地貌科学进行。

3.3选取壮苗

要求造林一律用优良苗木,对造林苗木做到“一把”、“六有”,即严把苗木关;做到苗木管理有专人、选苗有荫棚、运输有包装、假植有覆盖、苗木发放有制度、领出退回有帐目。

3.4精细栽植

在土壤条件好,杂草少的地区采用窄缝栽植法,但苗木最好蘸泥浆,以防窝根。若苗木侧根发达,最好用穴植法造林,并严把栽植关。做到三保:保证苗木罐内有泥浆、保证不丢损苗木、保证不漏穴;“五好”:植苗穴要刨好、根系要舒展好、植苗换土要做好、踏实覆土好、穴面平整好;“六不准”:不准大把拿苗、不准窝根、不准歪斜、不准过深过浅、不准栽靠穴壁、不准刨一镐就植苗;“三坚持”:坚持一日三检,即个人自检挂牌、工组内互检、局场抽检;坚持随造林、随检查、随验收;坚持三不验收,即密度不足不验收,不适地适树不验收,合格率不足98%不验收。

3.5适时造林

春季顶浆造林最好。对多风干旱的地区,也可雨季造林。此时,造林用的苗木应在两周前原床切根,待新根分化,即可起苗,这样造林成活率较高。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营养钵造林,效果很好。造林时要依照先阳坡后阴坡,先小苗后大苗,先山顶后山脚的顺序进行。

3.6合理密植

樟子松纯林的造林密度,要严格执行技术规程的规定,3300至4400株/公顷,防护林一般采用株行距1.5米×1.5米,用材林采用2米×1.5米。在流动沙丘地及半固定沙丘栽植樟子松,关键是保护幼树免受沙埋及风蚀侵害。首先,应栽植固沙的植物,然后再造林。沙地栽樟子松主要用小坑靠壁栽植法即窄缝栽植法,并强调深栽。

4.幼林抚育

抚育年限一般为4年6次,即2、2、1、1原则。山地造林,松土除草要与培土结合;沙地造林,后期可割大草留草带,以防冬春起沙,在风沙干旱地区,造林当年及第二、三年冬季给樟子松幼苗培土,以防生理干旱及动物危害,培土时间在土壤结冻之前,撤土时间可在翌春萌动前进行,过早撤土幼苗易受风害,过晚则易引起苗木腐烂,必须做到适时撤土;在下木和非目的树种繁茂的造林地,抚育时要割除影响苗木生长的灌丛及非目的树种。

松苗立枯病

此种病害发生在1-2年生幼苗上,也有发生在3年生大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病害症状随着苗木生长时日增加而变化,一般表现出以下四种类型:烂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茎叶腐烂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

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一般说来,土湿低温时,丝核菌多、土壤干燥,气温高时,镰刀菌多。幼苗被害后,经几小时就发病,因而传染很快。出苗后发病时用药防治:30%苏化911 粉,每亩用药量0.375公斤作药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亩用30%苏化 911乳油 720 毫升加水250-500公斤 ,或新吉尔灭1:5000 倍也行。每次施药10-30分钟后,喷清水一次,洗掉叶上药液,免去药害。

5.结语

总之,整个人工培育及防治管理工作过程有待提高,还需要长期的技术试验研究。在人工林营林技术研究中,造林技术研究是造林成活的关键。 [科]

【参考文献】

松树的风格篇9

“伙伴们,咱们到地上玩玩去。”起风了,红树叶儿们在空中打着旋儿,像一只只红蝴蝶翩翩起舞。

小松鼠从树洞中钻出来,看到了这些飘飞的树叶儿,高兴地说:“啊!多美的红树叶儿呀!要是我能用它做成一条红地毯,那该有多美呀!”

“嗨!松鼠大哥,我们做朋友,好吗?”红树叶儿们都热情地和小松鼠打招呼。

小松鼠捡起一片小小的红树叶儿,悄悄地说:“我想用你和你的伙伴们做一张漂亮的红地毯,可以吗?”

“红地毯?我们还可以做红地毯?”红树叶儿眨巴着眼睛说,“好呀!这是多美的事呀!”

很快,这片红树叶儿就把消息传给了所有的红树叶儿。

“好啊好啊!我们就为小松鼠铺一条红地毯吧!”

所有的红树叶儿排好队,等着小松鼠来用它们做红地毯。

“做成什么形状的地毯好呢?”小松鼠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种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图案――一张枫叶形的红地毯。

当小松鼠把红树叶儿摆成一张漂亮的枫叶形红地毯时,天已经黑了。小松鼠躺在红地毯上,美美地想:“我要让好多好多的伙伴在这上面快乐地玩耍,我要睡在这张红地毯上,做好多好多美丽的梦!”

“小松鼠,快把我们搬进你的洞里吧,我们怕风呢!”红地毯上的红树叶儿都这么说。

“不行!不行!我得让我的伙伴们在地毯上做游戏、唱歌、跳舞……”小松鼠说。

“呼――啦啦――呼――啦啦――”

小松鼠的话刚说完,就起风了。小松鼠的红地毯,变成了一只只红蝴蝶,飞走了……

“我那漂亮的红地毯没有了,我那些美丽的梦也飞走了。”小松鼠伤心地哭泣着。

“唰――唰――唰――”在秋风中,松树上的松针一根一根地往下掉。

小松鼠捡起一根松针,伤心地说:“小松针呀小松针,我多么想念我的红地毯呀!”

“松鼠大哥,你可以用我们串起那些红树叶呀!这样,风儿就不会把它们吹走了。”小松针尖声尖气地说。

听了小松针的话,小松鼠乐得合不拢嘴。它在秋风中大喊:“红树叶儿,你们回来吧,再来为我做一条红地毯吧!”

红树叶儿们听到了小松鼠的呼唤,在秋风中,它们又跳着舞,回到了小松鼠的身边。小松鼠用一根根松针,把红树叶儿一片片穿上。

天亮了,小松鼠终于做好了好大好大的一张红地毯。

“伙伴们,快来呀!快到我的红地毯上来玩游戏呀!”小松鼠爬到松树的顶端大声吆喝。

不一会儿,灰兔妹妹来了,山鸡大姐来了,猴子哥哥来了……好多好多的小伙伴,在红地毯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呼――啦啦――”又起风了。

“别怕别怕,有松针穿着,吹不走的。”小松鼠高兴地说。

“呼――啦啦――”风不停地吹着。

在秋风中,载着小松鼠、灰兔妹妹、山鸡大姐它们的红地毯飞起来了。

“啊!我摸着白云了!”

松树的风格篇10

摘要:《万壑松风图》是南宋四家之首李唐的代表作之一,该画构图饱满,雄浑沉稳。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画风受到了范宽的影响,但又有其自身的创新之处。本文以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为例,通过对其用笔、用墨的分析,并结合作者临摹学习的体会来看其绘画风格上的继承与延异议。

关键词:李唐;笔墨;承继;延异

一、万壑松风图的特征

《万壑松风图》为绢本,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气势宏大,这样大尺幅的山水画给人带来震撼感。这幅画不仅在用笔、用墨、构图上,更在整幅画的气势、韵律上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整幅画给人以饱满、厚重的第一映像。细看,画面中间一主峰,左右的山石为配村,主峰巨大浑厚,稳住了整个画面。而左右各有尖瘦的奇峰做烘托,更显得主峰的坚实、雄厚。左右又各有泉水飞流直下,贯穿了画面的上下部分。画面左下角泉水变成浅滩,泉水从石缝中潺潺流出,十分惬意舒心。近景、中景、远景都有成片的松树,显得山林郁郁葱葱。山石、泉水、树木搭配山腰上朦胧的白云,就组成了整幅画宁静的意境。山石之间大小的对比,树与树之间疏密的对比,画家通过各种对比让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层次感,赋予画面以生机。

(一)李唐生平

李唐,字古,河阳三城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徽宗赵佶朝补入画院。南渡后流亡至临安,经太尉邵渊推荐,授成忠郎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李唐的画受范宽的影响,范宽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二、承继与延异

《万壑松风图》在构图和山石的皴法上可见范宽的影响,《画史》说范宽早年的画:“却以常法较之,山顶好作密林,自此趋枯老,水际作突兀大石,自此趋劲硬。信荆之弟子也。”此记和荆浩、范宽的作品相符,也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相符。把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加以比较,其师承关系一目了然。但李唐的山水有很多创新性,下面就分别从该画的用笔、用墨和构图上来讨论李唐在山水画上延异的地方。

(一)用笔上

1、山石的用笔

这幅画的山石是典型的斧劈皴用笔。斧劈皴即成熟于李唐,大斧劈尤是李唐的独创,其画风带领了南宋一代。《格古要论》谓:“李唐山水,初法李思训。其后变化,愈觉清新。多作长图大障,其名大斧劈皴。”斧劈皴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皴法,可以看到其中间的主峰用的是大斧劈皴,这样的皴法符合北方山石坚硬的特征。在现代的写正中可以把此种皴法用来画干燥、刚硬的山石。左右的山石用小斧劈和斜擦等多种皴法,以此表现出小块山石结构的多变,于中锋的大又形成了对比。画面近处的石头,阳面用“钉头鼠尾”的用笔来表现近处石头的纹路,有很强的写实感。各种皴法相互对比,使得画面层次丰富而又是和谐统一的。

2、树木的用笔

画面的近景、中景、远景中都有大片的松树,繁密的松针用笔十分值得我们学习。近处的松针以组划分,从单枝上看,其用笔有从中间往外提笔的,也有从外往内用笔的,两种用笔想回交替,与松枝有连有放,密的地方密不透风,疏密结合,使得松针显得活泼,有空气感。两树交织处不同方向的树枝相互交错,有着前后的遮挡关系。中景的树的松针的画法大致与近景的相同,也有以一个中心点出发呈发射状的。远处的松树因距离的关系,只用长的横向线条画出枝叶的大致走势,拉开了空间。而松树的树干多中锋用笔,干净有力度。树根用不同方向的中锋勾勒,张力十足。

3、水的用笔

画中出现了两道飞瀑和一条小溪,飞瀑是被左右的山石挤出来的白色空间,飞瀑中的用笔肯定有力,让人感到瀑布的速度感。前方左侧的小溪,从大小不同的石块中流出,用笔随地形的变换而变换,用流畅的曲线勾勒。

(二)用墨(色)上

整幅画墨色浓重,给人稳重之感。山石、松林及山峰分别以赭石、花青、汁绿作点缀。在墨稿的基础上,山石和树干上色以赭石为基调,山峰及松叶上汁绿或墨加花青色,近处松叶再染淡石绿。画面在局部则对比强烈,如近景中画面中间的长形石块的大面积浅色同旁边深色石块形成对比。大块的深色与溪水边小块的深色又有这体积感的对比。松针用墨色打底,在覆盖以枝绿甚至石绿勾勒针叶,使得针叶十分逼真,层层叠加。树干染赭石和淡墨,让树干和针叶有冷暖对比。山石同样也是上冷暖色,近处的赭石色石头与花青色的远山,通过冷暖的对比,更拉开了彼此的距离。横向上的云也用赭石淡淡的染它的边缘,使得云有厚度感。

(三)构图上

宋代,山水画创作的活跃促进了对山水画经验的整理研究,出现了《林泉高致集》:其中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饫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绘“可游可居之境”北宋的山水画,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构图。《万壑松风图》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在构图上,《万壑松风图》受到北宋风格的影响很大,郭熙对山水画的章法布置、景物构成方面,曾做了详细的总结,他的《画诀》中就提到:”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可以看出,李唐此作在构图方面不仅有对前人的继承同时开启了南宋山水画构图的格局。

三、小结

徐复观说:“历史上凡在颓废中能复苏其生命力,复苏其精神力,以创制新的文化,或吸收新的文化的民族,无不首先系从其最亲切之文化系统中得所启发。”所以李唐他借古以开今,开创了他那个时代的山水画新风尚。(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央美术学院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