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巴金十篇

时间:2023-03-23 13:41:52

繁星巴金

繁星巴金篇1

皎洁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色的明月。星云密布,像一个天网撒在天边。星星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天边,给寂静的夜空别添一番风味。夜晚的星空和早晨的蓝天白云相较,我更爱夜晚的天空,它是那么的寂静,把人带到无限的遐想当中,让我们在星星的世界里遨游!

夜晚的星空,虽然不是那么的皎洁,但它发出来的光芒却是无比璀璨,给人们照亮了前方的光明,它们便是夜晚的照明灯!让人爱上了这个夜晚,更爱上了眨着眼的小精灵们,它们带给人无限的欢乐!

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繁星!但我看过巴金爷爷写的《繁星~春水》以后,让我感受到巴金爷爷对星星的那种喜爱超乎常人!自己便也喜爱上了!

繁星并不是像宝石一样珍贵,但它在我心中是一块无价之宝!

山西太原小店区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初一:曹晓彤

繁星巴金篇2

坐在天星小轮上欣赏维港两岸风景,吹吹海风,真是不错的选择。会展中心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白色大鸟,国际金融中心第二期就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力宝中心怪异,奇特,中银大厦似新笋破土而出,节节拔高……

天星小轮类似于武汉的过江轮度,感觉十分亲切。坐凳的靠背可以前后随意调动,很人性化的设计哟。几分钟后我们到达湾仔码头,沿着街道慢慢走到金紫荆广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和“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一同伫立在广场,她们同时见证了1997年的香港回归。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五名升旗手捧着国旗和区旗庄严地走向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强烈的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衷心祝愿香港和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在问过几个热情的香港人后,我们来到湾仔地铁站。我们坐地铁到中环,然后步行至中环天星码头,乘坐15c敞蓬巴士。坐在敞蓬巴士上,看看香港的街景,十几分钟我们就到了花园道缆车总站。游客不是很多,几分钟之后我们登上了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山顶缆车。

山顶缆车路轨全长1.4公里,坡度由4至27度,海拔28米至396米,靠直径44毫米及断裂应力139吨的钢缆拉动,十分独特。走进车厢感觉地面不平整,心里好不疑惑。等到缆车最陡的时候,我站在车厢,与车厢地板形成45度夹角时才明白,原来地面不平整是为了此时防滑用的。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达山顶。太平山海拔554米是香港岛最高峰。站在凌霄阁的景台向下看,海天一色。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和市内的摩天大楼一览无遗,香港的繁华尽收眼底。

看完风景我们坐10路双层巴士下山。坐在巴士上层的第一排,看着山上的景色,真是佩服香港司机的技术。体积庞大的双层巴士在蜿蜒的山路上开得又快又猛,我双手紧紧握住扶手不敢松懈,心想简直就是“疯狂巴士”嘛。来到市区转乘6路到浅水湾。浅水湾位于香港岛南部,有“天下第一湾”的美誉,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美丽海湾。浅水湾海滩绵长,坡度平缓,水清沙细,波平浪静,是优良的海滩浴场。因为我们没带泳衣,所以只能玩玩沙,戏戏水。

繁星巴金篇3

从茶税引发反英浪潮可以看出,高额征税是英国对美国经济剥削的重要形式,税收危机引发统治危机,最终导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综观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历史,茶叶彰显了美国人追求独立自由的意志,是美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斗争武器,在美国历史上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二、中美茶贸易和美国茶饮市场的发展

茶不仅在美国独立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在美国建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国库空虚,经济面临巨大困难。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民间商人和政府外贸部门都积极拓展海外贸易渠道,但民间贸易开创了中美早期贸易的先河且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茶成为中方出口美国的主要商品。1784年2月22日,费城大商人莫里斯倡议和组织纽约和费城的商人,装备了载重360吨的“中国皇后号”商船,从纽约启航首次前往广州,这次首航开拓了美国对华贸易的直接通道,揭开了中美贸易的序幕。1785年,“中国皇后号”满载中国的产品主要是茶叶返回纽约。从此,中美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茶叶贸易的兴盛,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人对茶饮品的喜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美国航运业、造船业的发展。以载重量多、航行速度快而著称的快剪船就是中美茶贸易繁荣的见证。据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在快剪船时代,茶叶贸易吸引了众多美国人的兴趣,在茶季里,海里净是无数白帆,具有冒险开拓精神的美国人驾驶快剪船往来中美之间,获利丰厚。据说,“一般人所受新兴茶叶贸易之激动不亚于采金之狂热,当时有一历史学家甚至谓美国之每一条小河之每一小村均有可乘五人之帆船预备出发装茶。”可见,茶叶贸易在美国之广泛,堪比淘金热潮。由于大量欧洲移民涌入美国,把欧洲的饮茶之风带入美国,以及美国从与中国的茶叶贸易中获取的丰厚收益,从18世纪初就开始流行的饮茶之风逐步风靡美国。1712年,波士顿、纽约各地的药房都出现印有出售乌龙茶和绿茶的广告。1760年,波士顿富商托马斯•汉考克在他的茶叶商店出售武夷茶,并在杂志和传单上刊登广告:“如果武夷茶不合女士们的口味,可以退款或退货。”可见中国绿茶十分合美国人的口味。有游记记载:“茶对于美国人就犹如酒对于法国人,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茶叶进口消费国之一。1977年,美国进口茶叶突破9万吨大关。2010年,美国茶叶进口量达到创历史的12.7万吨。如今,美国的中产阶级妇女也像英国人一样热衷于喝下午茶,享受那种悠闲、优雅的浪漫感觉。在繁华闹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不少装修精美的茶室,供应各种风味的红茶以及点心。与此同时,在一向都有供应下午茶的高级酒店,喝下午茶这种高雅传统正出现复兴趋势,不少购物人士和行政人员都喜欢在下午时分偷闲到酒店小憩,而所选的饮品却是茶而非咖啡。此外,美国茶饮商人的经商之道也值得一书。英美人都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如英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茶饮品牌———立顿,在美国,被誉为美国茶王的史蒂文•史密斯(StevenSmith)整个职业生涯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茶。从最初的贴牌式生产到创立自己的品牌———泰舒茶(Tazo),到1999年将泰舒茶以9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星巴克,再到建立了StevenSmithTea-maker公司,如今该公司产品已遍布美国数百家卖场。美国人又具有强烈的变革精神,正如把中国人习惯喝的热饮茶变成冷饮茶一样,他们在原先专卖咖啡的星巴克里卖起了茶。自1999年收购茶叶专卖零售店泰舒茶(Tazo)品牌以来,世界咖啡业巨头星巴克对茶的兴趣日渐浓厚。2012年底,星巴克又收购了已在美国开了300多家茶叶专卖店的茶叶零售品牌Teavana。2013年10月24日,星巴克第一家茶瓦纳茶吧在纽约曼哈顿开张,第二家店也将在西雅图开张,星巴克从卖咖啡转为卖茶,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持续增长的茶饮消费市场。美国《广告时代》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美国人对咖啡消费量仅增长1.9%,而对茶叶的平均消费量则增长了22.5%。美国茶叶协会的数据也显示,在过去五年里,对茶叶抱有兴趣的美国人增长了16%。由于星巴克咖啡在多个地区的市场已饱和,所以星巴克争取在价值900亿美元的茶饮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星巴克的扩张路线绝不仅仅局限在美国。立顿能在全球成功,星巴克也极有可能将中国市场作为战略扩张的重点区域。这样一来,中国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将可能不再进入茶馆,转而投向像星巴克这样体验做得到位、时尚、便捷的地方,可以点茶,可以点咖啡,可以点一些零食,和朋友共度一个悠闲的下午。星巴克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视野,升级后的星巴克既可以卖咖啡,也可以卖茶,未来的星巴克只代表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代表咖啡。“抿一口茶就是横跨了数百公里和世纪。”这是刻在星巴克的首家茶吧TeavanaFineTeaBar桌子上的一句话。星巴克的营销策略就是主打文化牌,试图以茶叶厚重的历史感唤起人们对遥远神秘国度久远的过去的遐想。反观中国茶叶产业要想走出一条超越立顿的工业化、便捷化,超越星巴克的时尚化、年轻化的道路,走出国门,打造出世界级的茶品牌,应该主打养生牌和文化牌,凸显中国茶叶的原生态和原产地特性,以其纯正地道的品质赢得消费者信赖。茶叶贸易的繁荣,茶叶市场的稳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现代人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茶作为健康自然的饮品日益风行。茶在中国最早出现就是基于其药用价值,经科学研究发现,茶比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对人体更有益处,也比咖啡好,不会让人上瘾。茶中含有300多种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化学成分,对人体大有裨益。茶具有提神、明目、减肥、预防高血压、利尿、助消化、防癌、杀菌消炎等功效。

(2)茶饮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方便快捷,适合美国的快餐文化消费方式。就像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必胜客因其简捷方便在美国大行其道,遍布美国大街小巷一样,美国销售的茶饮品也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从散叶茶到袋泡茶(袋型有方有圆),到速溶茶(包括类似速溶的冰茶冲剂),再到现成茶饮料,使当代美国人要饮茶便唾手可得。

(3)中美茶文化交流活动大力推广了茶叶贸易和茶饮普及。如1998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中美茶文化研讨会”,2009年在美国罗得岛州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晚会,2012年中国茶文化代表团参加美国亚洲节,这些活动向美国民众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三、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文学作品是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是社会审美趋势的反映。发源自中国的茶叶及茶文化在美国落地生根,在这个由世界各地的新移民组成的多元文化汇聚的国度里,以独具特色的面貌出现在美国文学作品中。在华裔美国作家小说和美国本土作家小说中都可寻觅到茶的身影。小说家通过茶这一载体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活化、真实可信,也使得小说主题升华,增加了作品的人文气息。华裔美国作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是雷庭招的《吃碗茶》,小说以纽约华人“单身汉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华人群体生活故事。以“吃碗茶”为书名寓意深刻,作家描写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茶的两面性,主人公的命运转折和小说的关键场合都与茶息息相关。作家是想通过茶来传达出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只有中西合璧,在文化冲突中寻找到异质文化融合沟通的途径,这才是海外华人在美国的生存之道。美国本土作家有关茶的代表作首推葛瑞格•摩顿森和大卫•奥利弗•里林合著的《三杯茶》,这是一部纪实性质的传记小说,讲的是美国人葛瑞格•摩顿森帮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穷人们修建学校的故事。摩顿森在攀登乔戈里峰时遇险,后被巴尔蒂人救起,从此和当地人结下深厚情缘。为兑现给巴基斯坦穷困的村庄建学校的承诺,他辛苦奔走,历时12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成60余所学校。书名“三杯茶”取义于巴基斯坦巴尔蒂人的传统习俗: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宾客;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小说以茶为喻体,展现的是以真心换真心的故事,是一个一诺千金的感人故事,善良淳朴的巴尔蒂人贫穷到连糖都被视为珍稀之物,却慷慨地为受伤的摩顿森提供甜茶和棉被,以使他早日康复。深受感动的摩顿森承诺为当地人建所学校以改变当地的贫穷与落后。这个承诺改变了他,使世界多了份人性的光芒,多了份感动。这些故事不仅以茶命名,而且以茶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茶在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中发挥的作用恰到好处,为作品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四、美国茶文化特色

繁星巴金篇4

在 2001 年《商业周刊》的全球著名品牌排行榜上,麦当劳排名第 9、星巴克排名第 88。2003 年 2 月,《财富》杂志评选全美最受赞赏的公司,星巴克名列第 9。

在华尔街,星巴克早已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安全港。过去十年间,它的股价在经历了四次分拆之后攀升了 22 倍,收益之高超过了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 IBM 等大公司。

是什么创造了星巴克奇迹?将星巴克一手带大的霍华德 舒尔茨回答:“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与合作者相互信任,成功的关键是在高速发展中保持企业价值观和指导原则的一致性。”

这个回答很清楚,星巴克成功的原因是与合作者的相互信任,而这个信任从何而来?星巴克的回答是:我们知道商业交易与相互信任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因此我们有自己的原则,我们绝对不为短暂的利益牺牲这一原则。

首先,我们看看星巴克如何对待供应商。星巴克副总裁约翰 亚敏(John Yamin)说:失去一个供应商,就像失去我们的员工─因为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和资金培训他们。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供应商的忠诚?星巴克的逻辑是:你愈信任谁,你就愈检查谁,你愈检查谁,你就愈信任谁。

所以,星巴克每年都要对供应商做几次战略业务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产量、供货时间、需要改进之处,等等。通过这种频繁的检查,星巴克希望供应商懂得这样一个理念:与星巴克合作不可能获得短期的暴利,但供应商却可以通过星巴克极其严格的质量标准获得巨大回报。当星巴克成为顾客首选而获得大发展,供应商就会得到更多的定单与更好的声誉。

对供应商如此,对特许加盟店也是如此。星巴克选择特许加盟店的标准是:以星巴克的经营原则为主!星巴克是如何经营的,特许加盟店就要以同样方式经营,因为星巴克认为自己的原则是从消费者那里来的,“是消费者原则而不是星巴克在选择合作者”。所以,星巴克要求特许加盟店必须做到:“以星巴克的标准来培训员工”!

原则只有一个,原则不可以重来一次!绝不为利益牺牲原则!─这就是星巴克面对可能的矛盾时保持的信念。由此,星巴克获得了在失败面前的从容。霍华德 舒尔茨说:“我们可能失败,但我们相信,真正的成功者必定是沿著我们所坚持的原则成功的!”

品牌其实是很脆弱的,只要客户有一次抱怨,就可能永远失去客户的忠诚。 所以,星巴克虽然拥有强大的品牌,但却很少花钱做广告。对此,舒尔茨说:“星巴克的成功,证明了耗资数百万元做广告不是创立全国性品牌的先决条件。品牌是一项终身事业,星巴克品牌不是被一次性授予的封号或爵位,它必须以不断的努力来保持和维护。”

而国内的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2004年11月4日在香港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涉嫌上市时作假。面对这种见多不怪的现象,我在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著名企业的作假行为?

答案是:他们太想成功了。但星巴克不成功吗?霍华德 舒尔茨 1986 年才开始经营星巴克,到现在还不到 20 年,而我们国内很多企业早已过了 20 岁生日。可见并不是时间问题,背后的问题仍然是小聪明在作怪,总想通过走什么捷径来一举成名。

在原则面前应该认真,在失败背后是小聪明。小聪明的逻辑是“以成败论英雄”,而不是以原则论英雄。可问题是,如果企业的业绩不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平等交易这样一些市场规范之上,那么,无论赚了多少钱,无论规模有多大,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

我们应当承认一点:所有世界级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一定是它们对规律探索与遵从规范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们就无所谓努力。因为有了规律,才有规则,有了规则,才有真正的胜负。

繁星巴金篇5

趴在窗台上,凝望着夜空中熠熠生辉的耀眼繁星,遥远却温暖的星光为漆黑的夜空带去了点点光亮。又忆起了儿时在矮矮的平房外,舒适地靠在凉椅上看星空时的情景,别有一番情趣。

稚嫩的心灵里,装满了别致的童话故事。望着天幕上俏皮的小星星,我总爱冲着屋里的家人兴冲冲地大嚷:“快来看!小星星在朝我眨眼睛!”

渐渐地,我的灵魂悄悄地升腾到美丽的星空里,原来是嫦娥姐姐温柔地抱着我,踏着云彩,飞升到月宫里,让我在这夏夜在桂树的浓荫里纳凉。周围的群星像小淘气一样朝我频繁地眨眼,仿佛要结识我这个新来的小伙伴。我的心快乐极了,酥酥地,醉了。我唱着夜莺一样动听的歌谣,群星在我绵长的歌声里睡了。星光,黯淡了下来。渐渐地,我也累了,趴在月亮婆婆身上甜美地睡了。

“嗨,醒醒!”耳朵里传来了或远或近、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我张开惺忪的睡眼。离我最近的那颗星正拢着嘴,轻声地呼唤我:“不要从月亮上掉下来呀!”多亲切的声音呀,像妈妈暖暖的关怀。我感觉我在墨色的云端走着,脚底下软绵绵的,也许我怕踩疼了这朵柔柔的云。

走呀,走呀,走呀,走呀……我想去拥抱那颗善良的小星星,可是仿佛永远也不能走近它。为什么呢?也许,这世上最近的距离就是最远的。谁知道呢?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我喃喃自语。

“因为,你在做梦呢!”一个温柔的声音,带着轻轻的浅笑。我感觉身体摇摇晃晃,我从星空里坠落下来了吗?怎么一点儿也不疼?睁开眼,才发现,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哦,再见了,我璀璨的星空。哦,再见了,我儿时美丽的梦……

教师点评

繁星巴金篇6

我在阿可贺巴的一家星巴克写这篇专栏,它是沙特阿拉伯的一座小城。阿可贺巴是一座宁静的海湾城市,坐落于蓝色的波斯湾和广阔的鲁卜哈利沙漠之间,这是个非常宜人的地方。同时,它也处在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的集中带。当人们谈论起沙特阿拉伯石油巨头,他们其实就是在谈论阿可贺巴和它的邻居达曼、达兰。

我在这里寻找投资机会,尤其是医院和保险公司。我也许是第一个从中国到这里的投资者,来捕捉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投资机会。不过可以肯定,我是唯一一个获知中东动乱爆发后以最快速度跳上飞机从上海飞到迪拜的人。我的想法很简单,繁荣又要回到沙漠王国了。

我是个在中东投资的老手。我在这里开展过150亿的项目,大部分是为阿尔瓦利德王子(这个地区最大的投资者)服务。所以现在的动乱局面从某种意义来讲我很熟悉。我记得2002年在这里做投资时经常有爆炸发生,我记得迪拜的繁荣与萧条交替。最重要的是,我记得2004-2005年油价井喷,热钱涌入这个地区,推动经济飞速发展。这是2011年即将发生的一幕。

中国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关注一些事实:

海湾国家石油收入猛涨,油价已经突破100美元/桶,沙特阿拉伯是唯一具有可观的剩余生产能力的石油国家,它会扩大石油生产来补足利比亚石油生产下降的空白。沙特石油产量已经比去年提高7%(去年12月每天产量850桶到近期每天890万)。石油价格以及增量飙升意味着大笔的资金流入。

沙特阿拉伯2011年GDP计划增长5.6%,这是2004-2005年以来最高的增速。那些忘记2004-2005年中东经济繁荣的人,可以望一眼迪拜的天际线,那段时期沙特阿拉伯所有股指数翻了一倍。

最近两年沙特颁布政令应对政治动荡,政府开支中会为经济注入1330亿美元,这在沙特经济中占30%,国王还开放了石油美元管制。

这笔开支中最大的一项是660亿美元用于50万套公共住宅。这会给房地产发展基金提供额外资金,将会导致又一轮房地产繁荣。

石油美元涌入海湾国家,国王抽取其中大部分直接注入私体经济,对精明的中国投资者和企业来说是个绝佳机会。

上一轮海湾国家经济增长中,中东地区的中国企业并不多,除了在迪拜投资房地产的温州投机者。你在中东机场很少听到普通话。总之,中国错过了上一轮的机会。

繁星巴金篇7

继7月初,星巴克公司宣布将关闭美国本土600家分店,并准备在未来9个月里裁员1.2万名之后,8月初,星巴克公司的2008财年第三季度财务结果显示,该公司净亏损670万美元。事实证明,星巴克正在为自己2006年制定的疯狂扩张战略买单。

扩张后遗症

早在2006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星巴克公布了一项式的扩张计划。根据该计划,在未来3-5年内,星巴克打算在美国本土和海外市场开设约1.5万家分店,年营收增幅达到20%,年利润增幅将保持在20%~25%之间。而在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看来,星巴克的最终目标,则是要在全球开设25000家连锁店,就像在全球有近30000家分店的麦当劳那样,使星巴克的门店无处不在。

这一疯狂扩张的战略得到了很好地贯彻。据舒尔茨透露,在过去的10年里,星巴克门店由1000家扩张到1.3万家。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星巴克在加利福尼亚州拥有1400多家分店,但每天仍然以新开5家分店的速度递增。以至于美国流传着这样的笑话,如果美国某街道的星巴克门店失火,那么消防队队员必须让该门店的星巴克顾客撤离。撤离到哪里?马路对面的另一家星巴克。因为50米之外或是马路对面肯定会有另外一家星巴克。

这种式的扩张最终让星巴克尝到了苦头。2007年,星巴克在美国业绩大幅下滑50%。今年1月份,舒尔茨作为星巴克的创始人不得不重新出马救火,出任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来应对疯狂扩张带来的运营压力,并当场宣布关闭100家门店。

但是到了今年7月初,星巴克又不得不宣布,将关闭美国本土600家分店,并准备在未来9个月里裁员1.2万名。据了解,这600家分店占星巴克在美国总店数量的19%。8月初,星巴克公司的2008财年第三季度财务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6月29日的13周时间里,该公司净亏损67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的净收入还是1.583亿美元。这也是星巴克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关于亏损的原因,星巴克公司称,主要是因为在2008财年第三季度扣除了1.677亿美元的重组费用,该费用主要是由关闭美国市场600余家业绩欠佳的公司直营门店导致的资产减损所致。但是,很明显,这一原因仅仅是表面现象。

重新寻找灵魂

在品牌专家江伟华看来,星巴克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一味的追求利润,追求更大规模的商业现金流规模和利润,加密连锁店布局所致。而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本人则有着更深入的总结。舒尔茨认为,由于过度追求扩张速度,导致“星巴克体验”平淡化,从而削弱了星巴克独有的品牌价值。

究竟是什么样的“星巴克体验”曾经抓住了顾客的心?在上海洞井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王唤明看来,独特的店堂设计、以顾客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及对员工的关怀成为星巴克曾经的核心竞争力。

“星巴克的店堂设计与众不同,它创造了遍及全美的统一外观,同时每间店堂的设计又不失自己的风格。”王唤明表示,“星巴克利用风格来体现美感,当顾客看到的、感觉到的、体验到的东西和谐地糅合在一起时,他们就会被这种美感吸引。”

当然,真正让星巴克风靡全球的因素在于它的服务。王唤明表示:“星巴克在对顾客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将咖啡产品的生产系列化和组合化,根据不同的口味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一种‘专门定制式’的‘一对一’服务,真正做到真心实意为顾客着想。”此外,星巴克十分注重与员工的关系。在舒尔茨看来,星巴克的“成功完全建立在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上”。因为员工的积极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顾客的体验。因此在星巴克的内部,往往会给员工期权,并把员工称为“合作伙伴”。

但是,随着星巴克的飞速扩张,在一些繁华的商业区,新开的店面和原有的店面形成竞争;扩张过快导致店面设计粗糙,失去了“第三个场所”固有的温馨气氛;相应地,星巴克的服务质量也在下降,顾客大量流失。

对此,今年1月份,舒尔茨不得不重新出马救火。除减店和裁员计划外,舒尔茨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寻找灵魂”。“我们必须照照镜子,意识到是时候回归核心,并作出适当的改变以光复传统,以及找到我们所有人都具备的对于星巴克真实体验的热情。”舒尔茨表示。

能否重现辉煌?

回顾星巴克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家成立于1971年的公司之所以在此前获得极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追求的独特文化,单就“星巴克”这个名称来说,在美国也是“小资”的代名词。1987年,舒尔茨斥资400万美元重组星巴克,并完全以自己的理念来经营,星巴克从此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992年6月上市以来,星巴克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万多家咖啡店。在中国市场,据了解,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430多家门店,其中约200家在大陆地区。

在外界看来,星巴克成功的秘诀在于,一开始,这一品牌的市场定位便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在舒尔茨看来,星巴克不是那种随意撒网的街头小店,它开店的原则往往是在最黄金的地段,吸引的也通常是最讲究情调的顾客,“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大限度的销售规模,我们试图让我们的顾客体会品味咖啡时的浪漫。”

写过《公司精神》一书的雅斯培•昆德也曾经做过类似的阐释。在涉及星巴克的内容时,雅斯培•昆德甚至用了“咖啡宗教”这一词语。“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再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据了解,在舒尔茨的掌舵下,长期以来,星巴克公司都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所谓的“星巴克体验”。以至于一些白领一度把星巴克当做除家庭、办公室之外的“第三个场所”。

繁星巴金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之中,让初中语文教学“杂树生花”。

一、开展讨论的实践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气氛多为沉闷的、乏味的,语文教师也教得累。因此,活跃语文的课堂气氛,是让初中语文教学“杂树生花”的关键,为了不拖延语文的教学进度,因而要创新语文的教学方式,开展讨论的实践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研究。一、有利于活跃语文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无法解决或仍产生疑惑的问题,可以统一上交到教师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三、可以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如:在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提出学生进行讨论的内容和问题,如:了解作者、时代、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探讨陶渊明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然后,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告知学生,《桃花源记》的文体属于“记”。再者,就要引入《桃花源记》的学习,对于生字和生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如:便舍(shě)船,便要(yāo)还(huán)家,阡(qiān)陌(mò)等等,特别的,对于一些通假字更是要注意,如:具:通“俱”;要:通“邀”。同时,对于一些重点词语也需要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其意思用白话翻译出来。如:阡陌交通;黄发垂髫;缘溪行;落英缤纷等。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学习重点词句之时,不妨对古今异义的词也进一步深入分析,如:交通;妻子;绝境;无论等。这类词语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深入研究和记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发学习,然后陪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不懂的内容进行深化讲解。因此,开展讨论的实践教学是让语文教学“杂树生花”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设计富有技巧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培育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为动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四个要素: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就是提问。有价值的提问,不仅是主导课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让学生真正的学会阅读的重要因素,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巧地设计问题,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教学。这些问题往往出现在标题中,或者是中心句,又或者是过渡句。如:在学习《繁星》的时候,先问:“巴金为什么要以‘繁星’为题?”作者一共描写了多少次繁星的美景?写作的顺序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全文,理清《繁星》的结构。在《繁星》中,巴金三次描写繁星,都是以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描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找到作者在第一次描写繁星时在家乡,对繁星产生了甜蜜温馨和依恋的情感;第二次在南京读书时,借繁星来表达作者对光明的追求;而最后一次,则是在海上眼望繁星,表达了作者舒心、安详及陶醉的情感。这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个关键的的问题:这三次望星的共同点是什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找到它们的共同点:都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最后,教师还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将语文生活化,如:你曾经有过与星星对话的经验吗?请结合自身所学及经历,分享有关宇宙和星星方面的知识,并可在课外查阅其他相关的资料。一下子就可以将重点从巴金的《繁星》引导了学生自身,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对星星的有关知识进行分享和探讨。由此可见,具有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从学习的开始就变得积极和主动,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深入钻研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抓住中心思想,有意识的去解决问题,突破难关。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有技巧的设计题目,让学生急于解开问题,找到答案。同时,这就促成了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也就理解得更加透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在此过程中让初中语文教学“杂树生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上的关键。这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师钻研教材,针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开展讨论的实践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需要教师学会有技巧的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材料,让学生主动的走进语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得以高效开展,才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力量,真正的投入语文的怀抱中去。

【参考文献】

[1]黄剑锋.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问题与策略[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李琳.遵循“问”的原则,掌握“问”的方法――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初探[J].文教资料2009年12期

繁星巴金篇9

梁实秋: 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茅盾: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指的是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而且她明白的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她的精神和文学才能,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巴金:有你在,灯亮着。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读冰心的《繁星》《春水》,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来源:文章屋网 )

繁星巴金篇10

发现星巴克

儿时的生活记忆在霍华德·舒尔茨的脑海中格外地凄惨与悲凉。虽然按照政府的“贫民安顿计划” 舒尔茨的父母带着三个孩子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得到了一个住所,但那却是一个面积十分狭小、门厅又矮又黑、以及墙壁上依然留着弹孔的危房。与住居在这里的所有社会底层穷人一样,舒尔茨全家每天要忍受着头顶上飞机掠过时留下的刺耳轰鸣声、推挤如山的生活垃圾散发出的难闻刺鼻味,以及来自露天厕所源源不断的恶心臭味……。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舒尔茨的父亲靠着开卡车运送衣服和尿布所赚取的微博收入维持着全家的生计。按照舒尔茨后来的说法是,尽管父亲同时做了两三份工作,但他每年的收入从来没有超过2万美元。更令舒尔茨无法接受的事实是,自己7岁那年,父亲送货时不慎在冰上滑倒,不仅摔断了左腿,而且胯骨也断裂了。那时候的蓝领工人没有任何保险,舒尔茨亲眼目睹了失去劳动能力的父亲被无情解雇,全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无奈,作为家中长子的舒尔茨只能每天早起送报纸以接济家用,稍大一点后,舒尔茨还到餐馆洗过盘子,到制衣厂打过小工。

苦能励志。贫穷的家境无疑让舒尔茨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变得异常强烈。为了赢得体育奖学金上大学,舒尔茨在高中时期开始发奋踢美式橄榄球,最终得到了北密执根大学的运动员奖学金。大学毕业后,舒尔茨进入瑞典家用器皿企业施乐公司,由于吃苦肯干而且业绩突出,26岁时就晋升为副总裁,并兼任美国子公司总经理。优厚的薪金不仅使舒尔茨在两年不到的时间中买上了住宅,并且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

机遇还在垂青于有心人。在巡视下属销售门店时,舒尔茨发现了西雅图一家名为星巴克的小公司。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有生以来所喝过的最浓烈的咖啡,他惊喜地拿起柜台上的电话告诉妻子:“我在上帝的国度!”

星巴克由杰里·巴登等三位喜欢咖啡的合伙人联手创建。从西雅图回来之后,舒尔茨先后三次给星巴克的几位创始人打电话提出入伙加盟的请求,但都被对方委婉地拒绝。但是,几乎为星巴克着迷的舒尔茨已经很难醒过来。他开始不厌其烦地给星巴克公司打电话,而在无数次被拒之后,舒尔茨向对方提出了为星巴克工作可以不领取薪资报酬、而是把工资转换为在星巴克股份的就职条件。努力并没有白费。巴登等三位创始人最终向舒尔茨敞开了星巴克的大门,而且委以舒尔茨星巴克市场部和海外零售部经理之职,主要负责星巴克的市场开拓工作。

打造“咖啡国”

来到星巴克第二年,舒尔茨到意大利米兰参加一个关于国际家庭用品的商业展览会,也正是这一次会议彻底改变了舒尔茨的商业人生。在从旅馆步行到米兰展览会议中心的路上,舒尔茨发现街头的小咖啡馆一家接一家,而且每家人气都非常旺盛。怀着好奇的心情,舒尔茨走进了一家意大利咖啡馆。“欢迎光临”,门口迎宾生笑容可掬地将舒尔茨带进了店内;“浓缩咖啡?”场内服务生在得到了舒尔茨的应允后将一杯刚刚煮好的咖啡热情地送了过来。此时,舒尔茨已经完全明白,这是一家只销售咖啡饮品和不售卖咖啡豆的咖啡馆,其经营方向完全不同于星巴克。

应当说在米兰咖啡馆舒尔茨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一种从未看到过的顾客消费满足感。在那里,顾客来到咖啡馆总是找到一个位置坐下来,一边喝咖啡,一边找熟人或者与服务生聊天。这些意大利人早上来一次,中午也要来一次,到了晚上下班还是先到咖啡馆转一圈才回家。整个咖啡店看起来像一个小社区集会的场所。舒尔茨深深感受到咖啡已经成为当地意大利人生活的一部分,咖啡店里那种放松的气氛、交谊的空间、心情的转换,才是咖啡馆真正吸引顾客一来再来的精髓,而不仅仅是一杯咖啡。体验的冲击如同一道闪电直穿心灵,舒尔茨似乎强烈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浪漫情怀和社区情结的召唤,他决心从本质上改变星巴克。

回到西雅图后,舒尔茨兴致冲冲地向巴登等人提出了改造星巴克的建议,即将星巴克从出售咖啡豆和咖啡设备转变到提供新鲜咖啡饮品,并在交通最繁忙的市区中心开设咖啡吧,在吧内增加咖啡座,同时加上背景音乐,创建一种饮用咖啡的氛围,让在店内饮用咖啡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舒尔茨的建议却得到了巴登等人的强烈反对,理由是,星巴克是零售业者,不是餐厅或酒吧,而且公司很赚钱,不必冒风险和另辟蹊径。此时,失落和失望的舒尔茨决定考虑离开星巴克。

妻子的支持成为了舒尔茨单干的又一动力。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妻子不仅从朋友那里融来了380万美元的资金,而且还动员父亲拆借出了一笔款项。令舒尔茨没有想到的是,巴登也愿意提供150万美元的投资支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85年,舒尔茨创建了第一家咖啡饮品专卖店,而且生意出奇地好。开业六个月后,新店每天的接待量超过一千多名顾客。一年之后,舒尔茨在西雅图开了第二家和第三家新店。

更大的机遇鬼使神差般地降落在了舒尔茨的头上。由于经营出现困难,巴登等人决定卖掉星巴克在西雅图的整个运营,包括西雅图所有的星巴克店和烘培厂,以及星巴克的商标。得知消息的舒尔茨近乎狂喜,他闪电般地作出了出手购买的决定,并得到了公司股东的普遍支持。五个月后,星巴克公司归属于舒尔茨名下。而在股东的拥戴之下,35岁的舒尔茨走上了星巴克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席位。

接手星巴克的当年,舒尔茨不仅在芝加哥开了首家远离西雅图的浓缩咖啡店,而且从此之后开始根据自己的愿景对星巴克进行彻底改造。除了起初开发出的每杯一美元的基本饮品外,舒尔茨拓展出了更多异域风味的咖啡饮品,如浓缩咖啡、奶沫咖啡、拿铁冰咖啡和摩卡咖啡。当然,舒尔茨最为得意的还是自己一手打造而成的星巴克咖啡帝国。最新资料显示,星巴克目前全球有18200家咖啡店,在世界58个国家中有20万家经营伙伴,平均每周有7000万名顾客光临星巴克,月均卖出咖啡两亿杯,按每杯3美元算,仅咖啡销售每月就达6亿美元,在此基础上,星巴克集团销售总额达117亿美元,市值已经突破400亿美元。

将心注入

每天清晨起床,舒尔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喝咖啡,其中星巴克产的印尼咖啡是舒尔茨的首选。在品尝鲜美咖啡的同时,舒尔茨经常喜欢随手翻起自己早年写成的那本名为《将心注入》一书。在这本关于星巴克的自传中,舒尔茨毫无保留地托出了星巴克的管理精髓。在舒尔茨看来,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星巴克对员工的尊重和敬爱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与向心力却是全球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的确,按照舒尔茨的说法,星巴克最重要的资产首先是员工,其次才是顾客和股东,管理层已经形成与员工平等互信和分享成功的牢固关系。在星巴克,员工并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被称为“雇员”或者“工人”,而是被尊称为“伙伴”,而这种“伙伴”称谓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就集中体现在由舒尔茨亲自设计并在整个企业力推的的星巴克员工福利体系。

早在25年前,舒尔茨就向董事会提出一项提议:扩大员工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向所有每周工作20 个小时以上的兼职雇员提供医疗保险。但这个提案却遭到了董事会的否决,理由是成本支出太大并容易恶化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过,舒尔茨却认为,星巴克每培训一个新员工的费用一年需要3000美元,而一个全职雇员全年医疗福利保险费用只有1500美元,如果通过推广医疗保险减少人员流动性,星巴克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培训和招聘的开支。十分重要的是,舒尔茨已经发现员工高度的流动性必然会影响顾客的忠诚度,因为无论是烹调咖啡的师傅还是托盘服务生,他们都非常熟悉经常来星巴克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爱好,一旦这些人离开,企业与顾客间的坚实纽带也就中断。

舒尔茨的说理性坚持终于换来了董事会对其医疗保险提案的最终认可。目前,星巴克所有每周工作20个小时以上的兼职雇员都和全职员工一样获得公司所提供的商业保险,同时星巴克为每位员工支付75%的医疗费用。应当说,星巴克是当时全世界惟一一家这么做的私人企业,也是惟一一家这样做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该项福利的发展,星巴克为员工所提供的医疗费用范畴也不断增加,覆盖了预防性医疗、健康咨询和精神治疗等各个医疗保健领域。

让“伙伴”更加感动与惊喜的举措还自后头。随着星巴克登陆道琼斯股票市场,公司出现了快速发展,赢利屡创新高。此时的舒尔茨不失时机地提出和推行了一项新的员工计划——“咖啡豆股票”计划。按照该计划,任何“伙伴”在工作90天 (其间每周需工作至少20小时)以后都可按照股票购买计划购买股票期权,合伙人购买股票时可以通过薪水折扣获得15%的优惠。资料显示,星巴克公司的股票期权待权期为5年,从1992年上市到今天,星巴克股票价格在过去20年中增长了50多倍,如果员工一直持有股票期权,其所获得的收益无疑是一个可观的数目。

舒尔茨承认自己对员工福利的建设情有独钟与曾经的成长经历高度相关。他亲眼看到了没有任何福利保障的父亲失去工作时的那种无奈与茫然,也体尝到了全家在父亲受伤之后跌入生活困境的切肤之痛。因此,在《将心注入》这部书中,舒尔茨这样写道:“这段经历让我开始有了梦想,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将公司的成功和财富与公司里每一个人一起分享的企业,建立一个我父亲没有机会工作过的公司,建立一个父亲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的企业”。

舒尔茨的真诚与良苦用心无疑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资料显示,在全球零售和餐饮行业里面,星巴克是员工流失率最低的企业之一,同时不管是平时还是周末,许多员工乘坐红眼航班出差时都会主动购买折价最低的机票。而一个至今让舒尔茨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公司曾经每年光是将多出来的蒸牛奶倒入下水道这一项就要浪费几千万美元,但后来员工自行设计,在牛奶壶内放一个锯齿状内环,从而帮助调制咖啡者掌握一杯咖啡的牛奶兑入量,此举为星巴克每年就省下了几百万美元。

神奇的体验元素

根据著名咨询公司InterBrand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在跨国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排名中,星巴克是仅次于苹果和Google 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第三大品牌。而舒尔茨对这种影响力来源的解释是,并不是广告的力量而是消费体验元素让星巴克变得如此之强大。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的采访时,舒尔茨直言道:“当你询问顾客,如果你只想要一杯咖啡带走,你是否需要得到应有的尊敬?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因此,品牌的价值就由这杯咖啡所决定,以及咖啡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够让客户感到备受重视、得到尊重和感激……。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看来,消费者看到一种品牌两、三次之后才会愿意掏钱买它,才会信任它,因此,广告营销成为了服务类企业不二的市场拓展手段。但奇怪的是,直到目前为止,星巴克所投入的广告费用只有区区1000万美元,而且零售业通行的以顾客调查深挖消费需求的做法也被舒尔茨所颠覆,在舒尔茨的日程安排中,他必须平均每周进入25家星巴克门店去与顾客直接沟通,这样可以在使自己直接体验的同时也捕捉到消费者的体验热度。

一般企业的管理者都不太注重所在建筑物的外形设计,但舒尔茨认为门店外观造型也能非常强大地向顾客传导消费体验并从中获得满足。据悉,在星巴克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室,拥有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专门设计全世界的星巴克店铺。他们在设计每个门市的时候,都会依据当地的商业圈的特色,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所以,星巴克的每一家店,在品牌统一的基础上,又尽量发挥了个性特色。

店内消费体验应当是星巴克体验元素的最核心部分。舒尔茨曾这样给自己的公司作出定位,即星巴克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在舒尔茨看来,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其中家是第一空间,办公地点是第二空间,而星巴克位于这两者之间,是让大家感到放松、安全的“第三空间”,是一个让消费者产生归属感的地方。因此,进入星巴克,人们既可以闭上双眼尽情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也可以按各自所需频繁变换消费座位,更能与服务人员轻松地谈笑风生。

基于优厚福利体系基础之上的员工良好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待顾客的热情态度直接提升了星巴克的客户消费体验质量。由于公司良好的文化土壤和氛围真正让员工感觉到尊重和快乐,他们会用行动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顾客,让顾客感受到温暖笑意的延伸,感受到优质体贴的服务。因此,在星巴克,人们看不到服务生将饮品放在客人面前后转身而去的现象,每一个员工都力求与顾客发生情感联系,这种“熟客文化”构成了星巴克能够迅速风靡全球的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