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01:29:02

童年往事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篇1

小时候,在老家。我常常看到,姥姥因腰间盘突出走路时的痛苦;我常常看到,姥爷因小时候的淘气而付出的代价;我常常看到,大舅被做饭时的浓烟呛得直咳嗽;我常常看到,他们扫雪时的疲惫。我常常听到,姥姥姥爷讲他们小时候时的贫穷;我常常听到,大舅的咳嗽声;我常常听到,姥姥说二舅小时得的疾病;我常常听到,大舅小时的疾病煎熬。假如我是魔法师,我会让姥姥姥爷免去小时的贫穷;假如我是魔法师我会让他们的童年多一点快乐;假如我是魔法师,我会让家里的亲戚免去疾病的烦扰;假如我是魔法师,我会让我的大家庭变得更美好。每当我回想起这一幕时,我就像喝了醋一样很酸很酸。

小时候,在老家。虽然乡间百般美好,可是人非完人,在乡间里生活也有它的不好之处。累:乡间基本挨家挨户都有七八个孩子,常常母亲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给刚生下来的孩子穿衣裳,一会儿又给老大织毛衣,一会儿给淘气的老二处理伤口……就这样一整天下来累得够呛。穷:为了不被大自然淘汰掉,家中的男人一般都外出打工,可往往赚来的钱还不够一家的吃喝,反而累得疾病上身,花销更多的钱。杂:家乡人口繁盛,鸡、猪、鸟、牛盛行于此,这便使乡间变成苍蝇的天堂,到处都是牲畜的粪便,一不留神,便遇上了狗屎运。我想,如果我长大后有钱了,一定来建设我的家乡。每当我想起这一幕时,我就像吃了苦瓜一样苦不堪言。

小时候,在老家。那天,我坐在椅子上抽泣,我闯祸了!我在心里恨恨的诅咒着那块石头,要不是因为它,我就不会在这里抽泣了,我还记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块石头不偏不斜的砸在了他的头上,“啪”那声清脆响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隐去。我砸到人了。我也为我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我觉得我对不起那个小孩,让他的头多了一个伤疤,那晚我不知是怎么在床上度过的,第二天下午,姥姥拎着我去她家道歉,可那女主人拒人千里的冷漠,让我更加内疚,我不知说些什么,几句简简单单的对不起、我错了,都像卡在嗓子眼里似的。咽也咽不下去,说也说不上来,支支吾吾的半天才说好。晚上,大家把我教育了一番。虽然这只是往事,可每当回想起来,就像脸上被重重的打了一下,火辣辣的疼。

童年跟人生一样,就像在刀刃上涂上了蜜,舔完了蜜,就这剩下痛了。既然快乐是短暂的,就让我们时常停留在这短暂的瞬间,享受着这份甜美……

童年往事作文篇2

人们好像都逃不过这件事,那就是小时候想长大,长大后想回到儿时。因为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平淡而又美好的,稚嫩纯洁无比的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睛也永远是美好的。童年的动画片最好看,童年的居所最温暖,童年的朋友最真实,童年的父母最高大……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很多映像深刻的童年回忆,我对童年也有着苦辣酸甜的回忆。

童年是甜的,在现在看起来不过如此的事情在儿时都让人无比欣喜。每次过生日的时候,父母都会给放学回家的我一个大大的惊喜,送给我期盼已久的礼物,一起分享大蛋糕,我许下的每个愿望,都是美好遥远在现在看来又遥不可及的,小时候的我坚信这些愿望都会实现,开心的吹灭蜡烛满面笑容。爸爸妈妈总有充裕的时间陪我学习和玩耍,他们的脸,年轻而美好。在儿时,和小伙伴玩什么都不会腻,没有任何隔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也有了一层戳不破的隔膜,小心翼翼。童年是甜的,开学总是占据了大多数时间,没有烦恼没有忧愁。

童年也有苦的经历。年少无知的我不时会犯下一些错误,在三观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做了不少错事。在别人家由于好奇乱碰东西导致摔坏别人家的东西,不谙为人处世之道和朋友说闹翻就闹翻,伤害了别人和自己。童年中无数的第一次都让人映像深刻,小时候第一次明白“死”的定义时,躺在妈妈身边问爸爸妈妈会不会也有去世的那天,我清楚地记得妈妈只是笑着说我傻,那天还远着,不过在那天之前天塌下来爸爸妈妈都会帮我顶着,我只记得那天晚上我偷偷哭还不让妈妈发现。长大后的自己不会多想这些事,因为已经对这个世界了解了很多,知道怎么面对和处理,做法都在当下,类似这种童年的苦大多是人类懵懂之时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事情,是单纯的,展现了人之初就存在在人格里的“爱”。

童年的回忆就是人一生中头顶最珍贵的星星,值得永久珍藏。

童年往事作文篇3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过得非常快乐,但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误解荒唐而又可笑的事出现,我也如此。

我记得在读幼儿园大班时,那年我正好是六岁,妈妈叫我买盐,不小心将盐袋弄破,盐洒了一地,我急急忙忙从地上将盐扫起,放进水中洗,结果呢?一粒盐都没有了,无翼而飞了。

还有一次,我家亲戚的孩子,也算得上是我的表哥,兴高采烈带着他的蚕宝宝来到我家做客,白胖胖的有小拇指那么粗,低着头吃桑叶并发出“沙沙沙”的响声,不一会儿,一片桑叶便无影无踪了,大蚕食桑叶如此之快,我还是头一回看见,表哥去玩时,我还想看个够,就在这时,我发现一只又白又胖的大蚕宝宝吃饱喝足后一动不动,后来竟慢慢脱了一层黑乎乎的蚕皮,我看它脱的太慢,便迫不及待的帮它把皮扒下来,谁知这一扒蚕宝宝可受不了,身子一缩流水了,原来这只蚕就这样静静的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表哥来时看见,便说我好心办坏事,你们看我那时好笑不好笑。还有什么帮小鸡破壳而出,反而把小鸡弄死了……荒唐之举。

这些童年往事现在想起来,真是叫人哭笑不得,那时的我做这样的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指导老师:刘文英

童年往事作文篇4

——如果我有钱就好了,我就可以自己买那个布偶了。

这样想着,心里面便开始幻想着我怎么能够有钱。比如,在路上捡到钱啦,中了五百万大奖啦……幻想了无数的可能性之后,忽然听到妈妈在和邻居家的阿姨聊天,至于听到的内容,都是断断续续的。“早晨……起得早……就……有钱捡啦……”哦?起得早就有钱捡?哈哈,我可以买布偶了!买好多好多的布偶!……

晚上,吃完晚饭,洗完澡就睡觉了。把闹钟拨了一圈又一圈。——明天一定要起得早早的,要去捡钱呢。躺在被窝里,喃喃地说着,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闹钟还没响,公鸡还没叫。我就起了床,硬是把还躺在床上的妈妈叫了起来,让她给我开门,我要到外面捡钱去呢。开门后,看见外面的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一片,依旧挂着残星。应该还很早吧?因为我都没有看到闹钟就冲出来了。好了,开始捡钱呐。妈妈站在门外,不解地看着我。呵呵,我怎么可能告诉她我要捡钱呢。在家门口搜索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一分钱。是不是我太粗心了?所以忽略掉了一些地方?嗯。绝对是这样的!妈妈说的话不会有假的。蹲在地上,瞪大眼睛寻找着。咦,好像那里有一个硬币嘛。我的眼里立刻充满了兴奋的色彩。我赶忙跌跌撞撞地跑过去,差点摔了一跤。跑过去看见地上的那个东西,哪是硬币啊?!就是一块玩具上的配件。我眼里的光彩,又瞬间黯淡了下来。呜。不可能的。怎么都没有钱呢?不对,应该在其他地方有。于是,我从巷口找到巷尾。找了一遍又一遍,都没有见到钱的踪影。我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妈妈明明跟隔壁的阿姨说什么,早上起得早就有钱捡的。应该是我没看清楚。嗯,一定是这样的。我又开始找起来。天空,渐渐亮了,那种,很灿烂的蓝色。几颗残星也已经褪去了光华。

怎么会?不是说会有钱捡的吗?为什么都找不到钱?

“呜哇哇……”我站在家门口,大声地哭起来。似乎想要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哭泣。那种没有任何顾虑的哭泣,就像童话里的爱丽丝……

“怎么了?怎么哭了?”妈妈蹲下身子,安慰着我说。“你……你昨天不……不是跟隔壁…。。隔壁的阿姨说……说早上起……起的早……就……就有钱捡的吗?为……为什么都没有的?”我哭着,用手紧紧捏着身上那件白色百褶裙的裙角。

“扑哧……呵呵。”妈妈轻轻笑了起来。“笑什么?”我停止了哭声,瞪大双眼,问妈妈。

“妈妈和阿姨的意思是说,每天都很勤奋地去做事,就会收获钱啊。而不是早上起得早就有钱捡。懂吗?”

童年往事作文篇5

在我上一年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只有我和弟弟,我和弟弟有些饿了,可是我们不会作饭,突然弟弟说:“我会呀!”这时我和弟弟行动起来。

我先刷锅,不一会锅刷干净了,我就开始淘米,米也淘完了,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小问题——我不知道做饭添不添水?“添水”弟弟说。我说:“做饭不用添水吧!”在这时我们俩个吵了起来,最后弟弟听了我的话没有添水,作上了饭。

我们俩个进屋去看电视,不一会我的弟弟闻到了一股东西糊了的味道,我小弟说:“哥什么东西糊了?”我说:“不知道啊!”

我们两个一看原来是饭糊了,我们的心开始慌了,我们两个无奈了,我去找我的邻居阿姨去了,阿姨说:“你们两个捣蛋鬼又在家里干什么?”

我说:“我在家里做饭。”阿姨一看全都糊了,阿姨帮我又做了一锅饭,阿姨说:“你们两个呀!”做饭怎么不添水!我说:“我不知道呀!”阿姨说:“以后做饭记得添水呀!”我说:“啊!”

童年往事作文篇6

---题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总是触文伤情,伤感的文章,我看了就心痛,痛过了就想一个人大哭一场。我不想再回忆童年,也不敢再回忆。

童年的誓言,童年的约定,在现在不过是个玩笑。小时候的天真无邪,现在的虚伪,冷漠自私。朋友,哪里的朋友,不过是个称呼罢了,你把它当朋友,它不一定把你当朋友。别人都说我单纯,是个没有心计的孩子,是这样吗?我只不过没有学到虚伪,不,没有把虚伪的面纱戴上去罢了。

我的朋友,我一直认为她是的朋友,我不想和她争,而她却千方百计地算计我,这就是所谓的朋友吗?

童年往事作文篇7

【关键词】《牛背上的歌》;正能量;儿童文学;儿童戏剧;社会效益;精神食粮;未成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6-01

一、走进儿童音乐剧《牛背上的歌》

儿童音乐剧《牛背上的歌》是马鞍山市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励志剧。去年4月在马鞍山首次公演即受到少儿观众的欢迎,在苏州、南通等地先后演出50多场,也是演一场热一场,目前正在马鞍山地区进行校园巡回演出。

《牛背上的歌》讲述的是一个农村拾破烂的老爷爷,为了让捡来的孩子来果受到更好的教育,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以拾破烂为生。来果与爷爷相依为命,却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她和班里男生打架,不给贫困生捐款,还到网吧检塑料瓶,弄得一身的垃圾味,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她,只有班长蒋小萌主动帮助她。在一次次的误会和冲突中,来果那些离奇举动背后的秘密一一揭开,同学们发现,原来他们眼中的问题少年,其实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美德少年。《牛背上的歌》反映的是新时期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和社会转型中典型人物面对生活困难的态度,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二、发展中思量

然而,剧团的用心,孩子们感动的泪水,似乎只能引起少数人的注意,多数人对儿童剧并不那么热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但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感叹的那样,儿童文学的繁荣并没有与儿童剧分享,儿童文学与儿童剧成了“脱节的火车”,既没有再现像宋庆龄这样的领导人关心儿童剧团的事例,也没有再现像老舍这样的文学大家为儿童写戏的景况。

儿童剧的发展确实到了一个需要总结反思的时候。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儿童剧的选材、编写、导演、表演、音乐、推广、文化需求与满足需求,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儿童剧工作者的一种锻炼。儿童剧表演经常被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儿童剧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而孩子之间的交往更是直接的情感流露。现在的家庭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许多大人的宠溺,要什么有什么。这些因素往往使孩子对于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同伴交往,产生了一定的陌生感。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而儿童剧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及夸张编写和演绎出的适合孩子欣赏的剧目,通过儿童话剧的表演活动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往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交往的机会。童话故事与孩子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契合的,童话故事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告诉给孩子,当孩子在听童话故事时,会在无意识层面上获得这些教益,这些教益将深深地埋在孩子的心灵深处。

三、前进中回望

儿童剧在上个世纪初刚诞生时,马克・吐温就作出“儿童戏剧是20世纪最最重大的创造之一”的预言。宋庆龄也很早看到了儿童剧是未成年人精神世界最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抗战时期实施战灾儿童救助时,就想到用戏剧抚平战灾儿童所受的心灵创伤。她说:“对于贫苦儿童,不能只给他们吃饭穿衣,还要给孩子们精神食粮,要让他们看到未来。”她不仅身体力行,发动戏剧家筹建儿童剧团,还建议把鲁迅翻译的小说改编成儿童剧。新中国成立后,她组建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并亲自带领剧团到北京演出,成就当代文化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儿童剧虽然不能解决儿童发展中的一切问题,但儿童发展一定不能离开儿童剧。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是想说明今天的中国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积贫积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在未成年人教育中,能够拨动孩子心弦、触动孩子心灵的方式并不是很多。而儿童剧是世人公认的最契合儿童认知特点,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也正是:看到未来的人,就重视儿童;心中装着儿童的人,才会想到孩子特殊的精神食粮。儿童剧事业历来被看成是为“未来的生命输送血液”。看儿童剧其本身是一种亲子活动,也是儿童成长媒介。简单来说,儿童戏剧就是把书中静态的故事,藉舞台、道具、灯光、音乐、场景布置等,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给小朋友欣赏、观看。因此儿童剧是一种模仿的行为,可以是童话亦可是幻想中的角色,从而促进孩子们想象思维空间的开拓,例如一个害羞的孩子因角色的需要而表现出与生活中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姿态,从而找到和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并且通过别人的反应重新寻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儿童剧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就是无可估量的。

童年往事作文篇8

想象由于有意性的不同,有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之分。无意想象是没有特定目的、不自由的低级形式的想象。有意想象则是有一定的目的自觉的想象。

想象也由于独立性、新颖性、创造性的不同,而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之分。再造形象是依据已有的、别人的描述,而自己不曾感知过的事物想象出来的形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来的新事物的形象。

人类的发明创造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虽然对小学生来说,想象力未必比知识更重要,但想象力影响儿童获取知识,并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这是不容怀疑的。小学生语文学习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阅读时展开想象可深入课文意境。理解所学的内容,扩展知识领域,接受教育熏陶;作文时运用想象,可充实文章内容,描绘生动形象,增加感悟思维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为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我们应当凭借教材,联系学生生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儿童想象的发展过程从简单到丰富,从没有目的到有目的,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

学前儿童的想象无意性较强,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想象,想象的内容具有直观性、片面性和模仿性。儿童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有了长足的发展。

1.有意想象逐步发展到占主要地位,但无意想象仍起作用

(1)有意想象在教学的要求下迅速增长。初入学的儿童,他们的想象多半是无意想象,但由于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他们按一定的目的任务展开想象,因而想象能力逐步提高。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创造性复述和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在创造性复述中必须伴随着相应的想象;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则要求学生扮演角色,以作品中的人物身份,按情节发展所规定的情景来作为表情朗读,也需要丰富的想象。

(2)想象的现实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喜欢童话故事,看动画片,木偶戏等。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便逐渐懂得这些作品全是虚构的,兴趣逐渐降低转而对那些更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和影视感兴趣。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把看到的事物描绘出来,而且能增强想象的概括性和逻辑性,他们的作文,能通过生动形象的联想,真实地再现人物、事件和场面。

2.再造想象更富有创造性成分,创造性想象日益发展

(1)一般说来,小学儿童的想象,最初具有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以后独立性和创造性才逐渐发展起来。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常常是实在事物的简单重现。例如,在复述中,在游戏活动中,往往重复成人的讲述或模仿成人的动作,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中高年级儿童的想象中,复杂和简单再现的性质就逐渐减少,而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就日益明显,日益增多。

(2)小学儿童的想象,不仅是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最初都具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以后概括性、逻辑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研究小学儿童作文中想象能力的发展时可以看到,一、二年级儿童写人物时,必须以具体形象作为支柱,几乎没有什么创造;三、四年级学生写人物时以真实为主,适当地加工修饰。有了创造想象的因素;五、六年级儿童写人物时,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想象力。

三、想象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想象。

1.动之以情,语导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选入了不少名篇佳作。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含蓄,这就需要在阅读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去深入领会。往往想象力越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也就越深刻。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短短二十个字,寓问于答,言简意深。“松下问童子”,问的什么,没有明写,以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回答,可以想象得出问的是“你的老师在家吗”!以“只在此山中”的答辩,可以推想到“在什么地方采药”的问话。而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则是回答究竟在何处的。访者的急切,童子的伶俐、隐者的高深,活脱而出。这样,伴随着对内容的领会不迭的想象,使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把握得更为具体、丰富。

2.品味语言,激发想象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因素,小学课本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情景描写,教学中要引导儿童仔细品味,启发想象,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童年往事作文篇9

[关键词]同伴交往 作文教学 心灵互动 情感互动 网络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79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各个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但无论怎样变化,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爱上作文,轻轻松松作文,才是不变的宗旨。让学生进行同伴交往,通过多元的交流,可以让学生轻松爱上作文。

一、心灵互动

作文是一种交流,是一种用书面语言来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师生应树立明确的交往意识。儿童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成人以前应该有儿童的情趣,也许他们的习作还很稚嫩,还很单纯,但是他们所描写的事物,都反映了儿童世界中的童真童趣,记载了自己生命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分明的情感。

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的作文教学的时候,按照常规教学,本应该给学生教授书信的格式以及撰写的内容要求。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写信已经被人们慢慢淡化,许多时候根本不需要写信。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习作,我策划了一次“同伴交往,书信传递”活动,让班级每一位学生与梅子铺九年制学校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书信交往,每一位学生都会和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取得联系。他们在书信中交流自己学校的情况,在写信、寄信中体验写作的乐趣。

教师只有注重给他们创设真实交往的生活情境,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作为课程资源,重视他们的体验,他们才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心灵互动,而不必担心受到嘲笑和排斥。同伴交往,让作文的天地充满神奇的魔力,让学生在同伴交往中获得认同感。

二、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让学生通过同伴交往有了情感上的交流,真情实感溢于言表,这是其他形式所不能达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学生以一个“忠实朋友”的身份进入同伴的内心世界,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和同伴进行平等的对话,情感互动,在同伴交往中获得自尊感。

如在“记一次体验生活”的小练笔中,我先设计三个小活动:“当盲人走回教室”“当聋哑人问路”“用一只手穿衣服”,分为三大组进行体验,其余的组进行观察。千奇百怪的表现让学生有了说的欲望,学生交流自己体验和感受:“五彩斑斓的世界霎时变得漆黑一片,我更加害怕,我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当我用手语去问路,看见了一双热情的眼睛,他帮我找到了自信,让我不再惊慌和无助。”如果不是体验,学生就不会有这样深刻的体会。

儿童的眼中,有无穷无尽的故事,有趣味盎然的情节。我们只有用心感悟儿童在文字中流露着的真情、真事、真感受,让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得到认可,获得自尊感,获得鼓励,萌发感情,让学生爱上作文并不是难事。

三、网络互动

学生满怀着童心参与同伴交往,愿意将自己感兴趣的、好奇的、不解的、悲伤的内容在习作的自由王国里畅所欲言。网络互动就是一个完善的自我修改过程,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激励的交往氛围,让学生敞开童心,和同伴说真话,谈实事,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学生,为学生开启童心,开掘童真打下了基础。

如举办“习作论坛”,让学生通过同伴交往的形式,与同学一起分享创造的过程和愉悦;给学生搭建作文会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班级成立《萌荷》班级日报编委,并根据稿件在班级日报刊登的情况,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称号;构建“萌荷溢彩”班级博客,随时公布作文会、习作排行榜的情况,让学生得到认可和肯定,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利用这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学生进行同伴交往,激活了思维,在班级博客中互相鼓励,相互交流,从想写到乐于表达,体验到了表达的乐趣。班级博客成为学生言说的自由乐园,同伴之间说着他们这个年龄该说的话,说着他们觉得有意思的话,说着他们的小秘密,说着他们的小故事,说着他们感觉有意思的话。

童年往事作文篇10

关键词:叙事批评 少年儿童形象 电视剧 价值

一、引言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电视对大众具有深远的影响,电视剧会增进人对世界的刻板印象、提供角色学习的模范并改变人的世界观。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尚未成熟,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电视内容,所受的影响也是潜在而深远的。而剧中少年儿童的形象是他们认同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有关电视与少年儿童的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相对而言,以叙事批评分析方法研究电视内容传达怎样的价值观和思想的研究不多。

叙事批评尝试探讨人如何透过故事达到说服目的(林静伶,1999)。哈特(1997)认为故事能使听者感动、使听者解除武装,而使听者在较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影响。电视剧便是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因此,叙事批评是分析电视剧的理想手段之一。它不仅关注故事是怎么说,也关注所说的内容是什么,以及采用了怎样的叙事策略。本文试图从角色、场景和叙事者三方面探究电视剧中所呈现的青少年形象以及所赋予的价值,以了解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成人欲灌输给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并检视故事中的刻板形象是否符合当代少年儿童的特质。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张湘君(1996)认为“故事中所传达的文化模式、角色期待、社会价值观等,会植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其待人处事及人格发展”。由此可见,电视剧中的少年儿童角色,作为少年儿童认同的对象,对少年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由于电视剧是由成人制作的,他们所创造的少年儿童形象往往会受到个人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透过角色,他们会加之于少年儿童的价值包括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道德观、伦理观和社会规范等等。所以,作品中呈现的少年儿童形象反映了作者内在的对少年儿童的观念、或者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少年儿童的特质。

因此,通过对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成人欲赋予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和塑造的少年儿童形象模型。而故事中的刻板印象,或许反应了我们社会某些传统或过时的思想与价值观,但未必与社会中的现状相符(叶纹陵,1998)。而这些刻板印象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和思想。因此,分析研究这些刻板印象是否符合当代少年儿童的特质,能够使电视剧中所传达的价值更符合时代特色,达到更好的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世纪初,叙事批评才逐渐被视为修辞批评方法的一种。费雪为修辞领域的叙事批评提供了主要的理论基础。他在1987年出版的Human Communication as Narration:Toward a Philosophy of Reason,Value,and Action一书中对叙事范式,叙事理性等做了整体的阐述(林静伶,1999)。他认为叙事是一种由不同学科的学者全盘或部分共享的范式;其次,叙事范式并不限制于某种特定的语篇类型 (费雪,1970)。它关注的是语篇是如何被解读和评估的。他指出叙事范式是一种有关推论、价值、与行动的哲学(林静伶,1999)。

叙事批评关注叙事的内容和叙事的形式两方面。叙事的内容指的是对叙事实质的分析,也就是叙事者叙事者意欲传达的讯息或主张是什么。叙事的形式的分析是指叙事如何被铺陈、描述。(林静伶,1999)简单地说,叙事批评不仅能够分析故事内容中隐含的价值,也能够分析故事的形式。所以,叙事批评是分析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理想手段。通过对故事中角色、行动、场景等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少年儿童在故事中的定位和成人欲传达的价值,还能够找出成人表现少年儿童形象的方式。

Foss(1996)建议在进行叙事批评时可以从几个叙事元素的分析开始,包括叙事中的场景、角色、叙事者、事件或情节、时间关系、因果关系、叙事对象、主题等(引自林静伶,1999)。因为角色和场景往往包含了少年儿童在文本或戏剧中的行动,而叙事者则是影响叙事特性与青少年呈现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对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分析中,我们可以选取场景、角色和叙事者以探究所呈现的青少年形象和所赋予的价值。主要的研究问题有:

1.电视剧如何呈现少年儿童角色?

2.电视剧为少年儿童观众提供了怎样的认同角色?

3.电视剧如何表现少年儿童之间的互动;他们与成人的关系如何并且二者是如何互动的?

四、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批评分析

目前,《家有儿女》仍在在中国教育频道以及全国多个卫视的少儿频道播出,有稳定的少年儿童观众群并且收视率颇高。剧中3个主人公的年龄设置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各个阶段。因此,分析该剧中的青少年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家有儿女》第一部共100集,是由一系列小故事组成的,通常一集为一个故事,偶有两集为一个故事,没有结局。因此,随机分析任何一个故事都不影响其代表性。下面我们任选第23集、54集和91集这3个故事从场景、角色和叙事者三个因素分析。

(一)场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