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的道理十篇

时间:2023-04-02 18:03:54

南辕北辙的道理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1

关键词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趋同

“南辕北辙”来源于《战国策・魏策》中所记载的一个寓言故事:“今日臣来,见人于大行,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其中,“辕”是车前架牲口的长木;“辙”是车轮滚碾过后的痕迹。后用“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与其意义相近的“背道而驰”源自战国・韩非《韩非子・难势》:“是犹乘骥而分驰也,相去亦远矣。”又见唐・柳宗元《扬评事文集后序》:“其馀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后演化为“背道而驰”。背道:相反的道路。驰:轻马疾行。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二者都有彼此相反的意思,是同义词关系。但二者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等方面还是有差别的。

从理性意义看,“南辕北辙”所指的“彼此”,强调的是一个事物(行为主体)内部的行动与目的相反,如《向的十点要求》:“以抗战、团结、进步三者为基础之统一乃真统一,乃合理统一,乃实际统一。舍此而求统一,无论出何花样,弄何玄虚,均为南辕北辙。”这其中的行动是“舍此而求统一”而采取“出任何花样”,目的是“以抗战、团结、进步为基础的统一”,自身行为与主观目的都是围绕着“统一”这一中心个体事件。而“背道而驰”则强调两个事物的相互背离。例如“他骇怕他一年来和党的路线背道而驰的自发行为,会第二次受到批判。”(柳青《创业史》),“党的路线”和“自发行为”分别属于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分道扬镳。

从色彩意义方面进行辨析,在感彩上,在“彼此行动与目的相反”这一义上,二者都带有贬义色彩,然而,南辕北辙在意义上有所延伸,““南辕北辙”除了表示行动和目的相背离之外,还可以用来指相反方向的路程或分别处在不同的地方。”就肯定了南辕北辙也带有中性意义,例如“要命!火车站和萍江大桥南辕北辙,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啊,是自己上错了车。”(张健行:《她需要重新开始・折射的信息》)中南辕北辙就表示“火车站”和“萍江大桥”;而背道而驰则是贬义,例如:“如何建设文化强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导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和决策。有些是对路的,有些则有可能是南辕北辙,与中央全会的精神和意图背道而驰。”(肖东发《“文化强国”的任重道远》);在形象色彩上,南辕北辙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同时出现“辕”和“辙”这类具体可感的事物,给我们的画面感很强,因而是描摹性的,具有强烈的形象色彩,而背道而驰则是直陈性的,形象色彩弱。

从语法意义方面进行辨析,南辕北辙常作宾语。例如:《向的十点要求》:“舍此而求统一,无论出何花样,弄何玄虚,均为南辕北辙。”清・洪《长生殿・觅魂》:“枉了上下俄延,都做了北辙南辕。”而“背道而驰”常作谓语。例如“这个运动的方向,决不会依照顽固派所规定的路线走去,一定和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它必然是依照人民所规定的路线走去的。”(《选集》)“近代精神――西方文化――不幸得很,是同我国文化根本背道而驰的。”(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同时从这两个例句中可以看到,在“背道而驰”前面往往有表示对象的“和”“同”“与”介词结构作状语,而“南辕北辙”则不受此限。

以上是二者的“殊途”,但是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它也会像其它事物一样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成语的变通使用在现代社会比比皆是,那么作为成语文化中一份子的“南辕北辙”和“背道而驰”该如何去何从呢?例如:你想出人头地吗?谁不想呢!他告诉我们:与别人背道而驰。(苗向东《胡立阳:成功就是要与别人背道而驰》)该例中将虚化的成语含义具体化,即将所“背”之“道”具体理解为道路、方向、方式等。从而,“南辕北辙”与“背道而驰”这对同义成语的“同归”也就合情合理了。

当然,成语意义的扩展泛化,成语变通使用也会受到质疑,例如针对“南辕北辙”进行意义扩展的问题,著名首都师范大学赵丕杰教授在《成语使用二则:投鼠忌器、南辕北辙》一文中指出这种超出“行动与目的相反”意义的“如此使用成语,而欲使文章增色,诚南辕而北辙也。”与之持相反观点“语言语言是最大众化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词语会跟着消亡或增加,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大众,因为语言的实质是人民大众约定俗成的结果。一些词语的消亡。肯定有其消亡的原因;一些词语的出现。肯定有其出现的理由。任何部门和个人出面品头评足。我觉得都不合时宜:横加阻止。更不会有好结果。只能落个“螳臂当车”的尴尬。比如时下涌现出来的许多网络语言。谁又能说一个“不”字?说了又能怎样?”极其精辟的说明了这种变通用法的合理性,芜崧教授也曾在《成语的“变脸”》中一语中的“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是合理合“法”的,变化的结果由于大多数人认可,也就约定俗成了”,“南辕北辙”与“背道而驰”的变化发展也是追随社会的变化发展的,其之间的区别差异固然存在,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者的变通使用和趋同也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余清逸.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579-580.

[2]吕佩浩,陈建文.汉语非本义词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50-51.

[3]毕兆祺.“南辕北辙”的另一用法[J].咬文嚼字,2002,(12).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2

历经八年的沉沦,中国足球面临改朝换代――即将进入“南辕崔辙”新时代。过去的八年中,中国足球满目疮痍,前四年送走了“阎王”,后四年则迎来了“龙王”;“阎王”没镇住小鬼,“龙王”也没使中国足球风调雨顺。

今年3月中下旬,全国足球代表大会将如期召开,代表们将按照“规定动作”举起手来,选举出新一届足协主席、副主席,确定中国足球未来四年的工作目标。足协与各种群团组织不同,虽然有“协会”的名,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衙门。四年一届的雷打不动,顶戴花翎似的“世袭罔替”,都说明能担任足协掌门一职的,绝对不是一般二般干部。

关于中国足球新任掌门,江湖上早有风传,如不出太大意外,崔大林将担任足协主席,南勇则为专职副主席。前八年中国足协南辕北辙,用牺牲联赛、牺牲足球基础的方式,一味地想通过提高国际比赛的成绩来捞取“政绩”,行动与目标的背道而驰决定了急功近利注定一败涂地,阎世铎和谢亚龙都栽倒在了这条路上。在中国足球基础还未稳固的形势下,用牺牲联赛换取功名的行为无异于自断经脉。

今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任命南勇为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为他执掌中国足球发展的权仗做好了充分的铺垫――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是中国足协第一副主席的不二人选。按照惯例,中国足协主席一职从来都由总局高层兼任,下设第一副主席主抓具体工作。有充分的迹象表明,中国足球将进入“南辕崔辙”时代。“南辕”指驾辕、挑大梁的是南勇,“崔辙”是崔主席名下的发展中国足球的一整套思路。

谢亚龙时代,南勇即使没有被完全边缘化,但足协“外交家”几乎无用武之地。中国足球在亚洲和国际足坛上的地位逐渐被消弱,甚至处处落于下风。如果谢亚龙有机会反思中国足球,可没有“叉腰肌”那么简单。

近十年,由于中国足协主席由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袁伟民兼任,或许是工作过于繁忙的缘故,我们很少能听到这位足协主席的声音。现有迹象表明,即将出任下一任足协主席的将是体育总局分管足球的副局长崔大林。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笑话或者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导入《南辕北辙》的故事,可以向学生播放《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录音,然后让小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很多学生会考虑到,如果方向不明确的话,只会越来越偏离目的地。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列举日常生活中去图书馆、公园、学校或者游乐园等情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位置与方向”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引导小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逻辑性、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数学概念、定理、计算公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很难理解、记忆,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小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自己家里电视、桌椅的宽度、长度,然后计算电视机的面积。

三、联系生活实际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4

这所学校的校长延圭胜来自韩国,他通过翻译向记者介绍,学校现有67名学生,全部来自韩国,设有初一到高二5个班。所开设的课程,除包括韩国本土基本课程以外,还聘请了几名中国教师,教授汉语、中国书法等课程。

韩国学生对来访的我们,态度十分热情。韩国学生七嘴八舌地向我们说:在这里学习生活得很开心,与国内相比,感觉稍稍有些差别,但正是这些差别,使他们感到非常新鲜和高兴。

小班特色的韩国教学形式

中国女教师陈小辉,是该学校的汉语任课老师。她被聘请到这所学校之前,在青县一所中学当语文教师。

她说,刚来这里时感到有一些不适应,不单学生与学生很随便,学生与教师也很随便,有时就挎着膀子挽着胳膊在校园里走,她甚至在韩国的学生宿舍发现,有时韩国同学之间,可以彼此共用牙刷,这让她大吃一惊。女生之间彼此牵着手走路不用说,男生之间有时也是手挽着手走路。作为老师,陈小辉后来慢慢习惯了。

她的学生说:在韩国,警察、军人通常是两人一组去执行任务,街头也可以看到警察彼此手挽手的情景。不要以为他们是同性恋,那是彼此关系亲近的韩国人之间的一种很正常的行为。这种亲近关系,韩国人是用体肤接触来感觉和确认,他们认为这样才有足够的安全感。

陈小辉说,韩国学生在课下习惯三一群五一伙,可能与韩式教育实行的是源远流长的小班教学有很大关系。这种小班教学,更使得每个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很亲近、融洽。比如陈小辉所教的班级一共有6名学生,相互十分熟悉,甚至是须臾不离。这种形式,从客观上造成了韩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在结果上有很大不同。正因为班上人数少,韩式教育可以更多地注意开发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因而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

以小班为特色的韩国教育形式,对于学生成长,有很大好处。它使每个学生的头脑都转起来,可以解决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基本问题,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可以简单地概括说“每个学生能够真正把老师的传授搞清楚,不留死角给自己”。如果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情感、动机、兴趣了如指掌,反馈及时,学生的焦虑就能够得到排解,他们的交流渴望也能及时得到满足,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对中国老师很尊敬

在韩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提问的充分自由,学习比较轻松愉快。有时,老师甚至可以别出心裁地把课本搬到野外与学生们一起在明媚的阳光下、柔和的清风中愉悦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的快乐,减轻学生压力,造成欢快的教学气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较多。再比如,韩国人有一种现实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针对其中所包含的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延圭胜校长说,相比较而言,中国老师比较客观,很少打骂孩子,总是讲道理,耐心去教育,所以韩国学生在内心里对中国老师是非常尊敬的。

不必讳言,因韩式教育多是小班几个人,韩国老师有时“恨铁不成钢”,容易感情行事,自有其严厉的一面。在韩国,老师可以体罚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有时会被罚跑步、做俯卧撑,有时犯了严重的错误,不论男女生,就会被校长或老师用木棍或鞭子打。不过,韩国的学生也习惯和接受了这种方式;学生挨了打,也不会记恨老师。比如,有一个学生的屁股被打肿了,走不好路,家长得知,就会找到学校,向学校道谢,因为学校严格要求了他的孩子。

6个学生6种声音

韩国人学校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很活跃。在韩国人学校的课堂上,被老师启发和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是学生,老师常常是配角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儿。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所处的位置不同,尽量以学生为主角儿,正是中韩教学方式的最大区别所在。

让陈小辉深有感触的是,在给中国学生讲课时,常常会出现50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问题;而给韩国学生讲课,6个学生常常是6种声音、6种看法。

陈小辉给记者讲了两个在韩国人学校教学中发生的小故事,一个是讲“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她讲其中的意思时说,“南辕北辙是指完全错误的方式”。一个学生听后,没有按盘接受,而是从自己预想的角度反驳:“老师,我看‘南辕北辙’也是可行的,因为地球是圆的,一直走下去,也会到达预定的目标。”陈小辉不禁心里感叹韩国学生思路宽广、反应敏锐。在讲到“滥竽充数”的时候,陈小辉说,这是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有一位韩国学生却迂回绕到故事背后,对老师这样讲:“讽刺南郭先生是不够的,应该受到讽刺的还有齐宣王,他如果不醒悟,还会再次出现这样、那样的南郭先生。首先,齐宣王招聘人的时候不严格;再者,南郭先生在他手下能够混好几年,说明他乐队管理中有大问题,迟早要暴露出来,可他却不能自察。”

这个韩国学生颇有现代企业管理学意义上的说法,令人惊叹。作为老师,陈小辉时常表扬韩国学生的机智回答。但韩国学生并不因此沾沾自喜,还是能够坚持理性地学习,有时会不留情面地指出老师出现的错误,比如一次陈小辉把“尴尬”的偏旁写成了“尤”,学生们马上就指出来,陈小辉笑着回答她的学生:“同学们,老师现在的感觉就很‘尴尬’。”

韩国家长的远见

在中国学生的家长眼里,孩子如果不会学习或不守纪律,就很成问题。记者在采访韩国人学校中了解到,在韩国父母眼里,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和没有上进心,他们会从心里感到着急。许多韩国学生对记者说,他们的父母把他们送到这里,目的是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更多地了解中国,将来能够适应在中国的工作,甚至可以通过文化的交流,实现经济上的长足发展。某些韩国学生,真诚希望自己中学毕业后,能够考取像北大、清华这样的中国名牌大学。

中国加入WTO,经济上越来越融入世界,将来既懂经济又熟悉中国国情的人才会非常抢手,所以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选择到中国来学习。不少韩国家长,从心里愿意把孩子送到中国来,因为拿到中国的大学文凭,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多了一种发展的可能。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5

在我们身边,时常会有马虎的人,他们做事总是不用心,或是一心二用,导致事情的一塌糊涂。养成这种习惯,是件非常不好的事,它会毁了你的未来。

我曾经在书上看到一个例子是这样的:单变量数值仿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气候学家洛伦兹,于1960年发现,一个复杂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使结果产生巨大偏差。洛伦兹将仅仅相差0.0001的两个初始条件输入一个数学方程,计算得出的两条曲线不久就分道扬镳,南辕北辙。真是“差之微毫,谬以千里”。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存在差错 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可以减少的。只要我们专注用心地去做某件事,我想出错的几率是很小的。当然,如果我们在完成某件事的同时,心里还惦记着其他事,或心思没放在上面,那事情不出差错那就奇怪了!

特别在某些重要的考试,我们难免会因紧张而出差错,所以理顿好自身的情绪对减少差错是十分重要的。我曾听闻,有很多高考生就因一分的差距,就此告别了梦想。啊!一个极小的差距付出的代价多么惨重呐!

别小看了任何一分,往往是这小小的一分阻挡了你实现梦想的道路。请尊重每一分,珍惜每一分,争夺每一分!让我们从现在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吧!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6

在暑假里,我不知不觉的迷上了《百家讲坛》这个电视节目。然而,这期的题目是《两宋风云》,就是南宋和北宋时发生的事。其中,《将帅失和》这一集令我感受最深。

“将帅失和”这是一件发生在南宋时的事。据说,当时宋高宗派了书生张浚作为攻打金军的主帅。然而,这位“书生张俊”只会纸上谈兵。在一次会议上,张浚建议用主力去攻打金军,可久经沙场的大将——曲端,却建议踞城坚守。但张浚并没有听他的的建议,而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打了败仗。后来,他在人的怂恿下,杀害了老名将曲端。

其实,这个故事和我们学过的:《南辕北辙》,《扁鹊治病》等故事,都是讲述了同一个道理: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才会成功。没错,聆听,是人与人和谐间的通道;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是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的回头船。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他不听父母的劝告,独自一个人到池塘去游泳。结果溺水身亡了。就这样,因为不懂的认真的聆听,结果,导致了血的教训。所以,聆听,是多么的重要呀!要是人人都学会认真地聆听他人的建议,那么,这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执迷不悟的人了。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耐心,认真的聆听他人正确的意见或建议,才能成功。来,让我们一起学会聆听他人的建议吧!

高明区荷城第三小 李慧欣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7

现实的地图,无数的岔口。每个方向都闪烁着诱人的光。一路颠簸,一路选择。走走停停中,是欣赏风景,是眷恋生命。天蓝海阔,南辕北辙。走过这山,回望那水,我才发现,原来我在一路向北。

北方,不是天涯海角,是心的方向。

岁月磨平了成长的棱角,圈圈绕绕的年轮里,是记忆的甜美。温暖着曾经的温暖,轻哼一曲名为永恒的旋律,那么轻柔,那么沁心,那么意犹未尽。

一路向北,向着彩虹天堂。

七彩的世界,梦想绽放。无数个日日夜夜,日月为证,我们用汗水书写奋斗长卷。曾经美好地认为,这个世界会有我们想要的结局。花会开出更加缤纷的颜色,梦结出更美丽的果。于是,有风的日子里,我们驰骋,呼吸中,我们摒弃杂念,只是简单的享受疾驰的;于是,有暖阳的日子里,我们仰望,俯仰间,天地为怀。蓝天碧海,蔚蓝出我们的小小心愿。终于,我们驾着彩虹桥,一路向北,向着花开的方向。

又是凤凰花开的路口,又是栀子花香的季节。这是两种名为毕业的花,它们的新生,预示着一群人的别离,它们的飘香,也映射着一群梦想的绽放。N此失败,N+1次奋起,最终,我们也在岁月微笑的路口,绽放了属于我们的骄傲与精彩。最初的梦想最美丽。它是我们失败时仍可以微笑的最坚定理由。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8

很多人说汉字迎来了它的危机。在讨论危机的破局之道时,很多人不免要走上那复古主义的道路,以至于要师法先王、缅怀三代。但须知时代的大潮是滚滚向前的,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是定要在动态的发展中解决的。汉字危机之解决,不在退守的过去,而在进取的未来。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绝不因科技的进步被湮灭,而会因之发掘出更多的潜能,焕发更璀璨的光彩。正如下文所说:“只要我们个体有意愿去沟通灵智,文化就不会危机”。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报道: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而且越是文化程度高的群体,以及和网络亲密接触的青年一代,“提笔忘字”的感受就越为深刻。当虚拟空间给予人们太多的写作自由和效率时,中国人对祖先留下的方块字越来越陌生了。和拼音文字不同的是,方块字不仅仅是语言的抽象和文化的载体,更是书法艺术的符号。绘画大师毕加索说过:“如果我生为中国人,我会做书法家,而不是画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汉字特有的艺术审美也会丧失殆尽。

几乎同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教授年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319名学生进行的一项测试也显示:在语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学生不及格,68%的学生得分在70分以下。对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学生进行测试时,贺阳发现:66.2%的人存在信件书写格式问题,86.5%的人存在行文语气问题,100%的人存在语法问题。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汉语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64.8%)、“词语的使用、搭配存在问题”(28.6%)、“行文格式存在问题”(27.8%)“语法错误比较多”(17.4%)、“不认识的汉字太多”(16.4%)等。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符号,分为“看得懂”、“表达通顺”和“给人以美的享受”三个层次。归总概括网民们的各种忧思,“汉字危机”大致涉及两方面:汉字作为工具的危机以及汉字作为文化的危机,借用中国早期阐述文化的晋代典籍《补亡诗·由仪》的一句话:“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原意指武力与文化的关系)——汉语作为工具像是武功技术,而语言文字归根结蒂还是文化。

?笏 武功外悠——汉字作为工具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类似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伴随现象,同时更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裹挟于现代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汉字手写渐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也是必然结果。

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有提笔忘字的经历,74.2%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手写机会不多,68.8%的人有一年以上时间没收到过别人的手写稿。“提笔忘字”当非偶然。但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便捷: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就是这样的活灵活现。相形之下,感觉词穷、词不达意便更为棘心。我以为,在科技发展早已超越人类想象的今日,从技术端缓解“汉语应用危机”应是信手拈来。例如:拓展汉字输入法,将近义词、反义词、成语俚语等植入输入法的字、词库;国家汉办在向海外推广汉语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国人汉语水平,将各种典籍搬上互联网,让使用者在网上方便地获取系统且权威的出处、应用、规范等;类似语法问题,通过电脑中文系统的优化也可改善。

总之,随着电脑等普及而至的应用危机,同样通过电脑技术处理是可获改善的。因此,汉字作为工具可视为武功技术,是可控的。全球超过15%的人在使用汉语;汉字的应用技术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着力实施。

?笏 文化内辑——汉语作为文化

中国曾经是个诗国,皇帝的诏令、臣子的奏章、喜庆贺词、哀丧挽联,都引用诗体,法官的判断,医师的处方,巫觋的神谕,无不出之以诗句,名妓个个是女诗人,武将酒酣兴起即席口占,驿站庙宇的白垩墙上题满了行役和游客的诗。西方人善舞蹈,中国人精书法,中国的书法之道,是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段中,最彰显天才和功力的一种灵智行为。中国的古典文学更是达到了不能增减一字的高度完美,而古哲学家又都是一流的文体家,你仓促难明其玄谛,却不能不为文学魅力所陶醉倾倒,甚至像卡夫卡那样的大文豪都要在老子面前俯首称臣。庞德、梵乐希凭直觉捉摸中国,克洛岱尔、博尔赫斯依感官眷恋中国,达摩为何不去别处而要到中国来,这是禅宗的第一公案。中国的历史是和人文交织浸润的长卷大幅,西方的智者乘船过长江三峡,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包涵人文精神而惊叹不止。在此援引木心美文:能用中国古文化给予我的双眼去看世界是快乐的,因为一只是辩士的眼,另一只是情郎的眼——艺术到底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而有关钢笔、手写、书法、汉语用法等等诸多萎顿现象背后,实属危机的是“文化危机”。汉字危机仅是文化危机的一个向度。

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语言、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大致上可以用一个民族的生活形式来指称它的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其符号系统,如文字。文字用以表达人的自我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也是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时的一种自我对话、观察的方式。数据显示:当下中国大多数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能用母语妥洽表境达意。此即其心灵意识与感知的混沌,是自向对话能力的凋衰。

这一危机源于现代化吗?在世界范围内,西方文化中的元素对其他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无可争议的是,组成所谓“现代化”概念的技术、社会模式中的大部分,都发展自西方世界。

但这些技术和社会模式是否就是西方文化的本质部分,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权威答案。许多人根据实证科学,认为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价值”问题,必须在其价值系统中(如哲学、宗教、政治理论)才能找到答案。日本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例如日本的电脑普及率很高,但每年仍会举办“写字节”。一到这天,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就聚集在一起写大字,场面十分壮观。以书法宗祖的中国比对,恐不只是汗颜了。因此,汉字危机和现代电脑网络应用无必然联系。

这一危机源于全球化吗?毋庸赘言,文化作为互相关系的整体而呈现一体化趋势。但纵观历史,中国每每被攘,结果均为汉文化吞噬入侵者文化——中华文化内在极富王道,也是其传承几千年不曾断裂的根源。众多文化名流前辈,不仅不曾因为精通西文而荒疏母语,反而由文化上的融通与精进为我们呈现无数美文谛理。全球超过15%的人口以汉语作为母语,是世界第一大语言。因此,汉字危机和钻研英语并无必然关联。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得有“人”才有文化——“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或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客观地说文化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它偏内在,偏重于精神方面,包含了宗教、哲学、艺术等思想与习俗。因此,文化是人内在的精神维度。汉字危机是中国现代人缺乏或丧失精神愿景的体现,所谓跑得太快把灵魂丢落在后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网上可查的数据显示:自1991年来,中国GDP二十年来保持10%左右年均递增(世界范围内都鲜有)。如将此速度还原到百姓生活的时间上,是否可以描述成“太忙了”不再可能有和自己灵魂对话的时间?如将此数字还原到百姓生活的物质上,是否可以描述成“太累了”须不低于平均增长地多挣钱?二十个不停歇的10%,至少是一个线索。文化,理应是迷离惝恍的,在追思中才开始水清见底,那“底”既有我们个人,也超越了个人性,像碎镜子中的纷纭世界,一片一世界,加起来就叫为“时代”。

那么,该怎么办呢?文化确属植物性的上层建筑,站在动物性的政治经济等制高点上,自我清洁洗练的能力正是文化的功能。每一个个体,走过时代后,终会跳离力不从心、心不从力的伪饰繁华回归至“文化共识”。文化是作为个体的点与群体的圈的互成。端详近年传统文化的渐劲,便可窥一斑。正所谓:自来书家,从无不出锋者。只是处处留得笔住,不使直走。云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海日楼札丛》妙语曰:笔提得起,自然中,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总为我一缕笔尖所使,虽不中亦中。此处此时以书法比拟文化,恰好。

在汉字危机热议中,常见对于“写一手好字”“语文教学改革”“网络语言”等等的讨论。除教育改革属政府鸿篇巨制外(也关联施教者个人文化),书写和流行语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层面问题:当文字语言是自我灵魂对话的载体时,其一定是漂亮而得体的。

最后,谈汉字与中国文化,定是要遇见书法的。

钱泳的一段文字,可见书法的递延:隶书生于篆书,而实是篆之不孝之子,何也?篆书一画一直、一钩一点,皆有义理,所谓指事、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是也,故谓之六书。隶即变圆为方,改弦易辙,全违父法,是六书之道,由隶而绝。至隶复生真、行,真行又生草书,其不肖,更甚于乃祖乃父,遂至破体杂出各立支派,不特不知其身之所自来,而祖宗一点血脉,亦忘之矣。

由此可见,今人的中国书法、文化也是在古人否定中演进而来的。因此,汉字也罢文化也好必是行进在变化中,非一切变化都是萧条靡软。

只要我们个体有意愿去沟通灵智,文化就不会危机;只要我们母语是汉语,汉字汉语也就不会危机。语言作为文化的需求,定将统领政府政治政策去向不断改革淬炼。此谓: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搁笔之时,不由自叹:明明通篇文字都是键盘敲入,怎么能叫“搁笔”哪?不叫搁笔,可“会意”的汉语又该叫什么哪?可见汉语的昌明,更需要电脑达人去开发,而不得一味强调笔书。

我那只二十年前的家把式“英雄”钢笔,此刻正等着我周末带他去广义修笔店哪。他一直在随身的笔袋里,已晋级为“文化”,躺在心的最里面。

链接

为什么南是腔北是调

易中天

中国历来就有关于南方和北方的种种说法: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南下北上等等。这些说法,都不能颠倒或互换。比如南辕北辙就不能说成北辕南辙,南征北战就不能说成南战北征,同样,南腔北调也不能说成南调北腔。

奇怪!为什么南是腔而北是调呢?

想来大约也是南北方言多寡有别又性质有异之故。南方方言种类多而北方方言种类少。汉语七大方言(也有说的),吴、湘、赣、客、粤、闽(或闽南、闽北)都是南方方言,属于北方的只有一种,也没法拿省份来命名,干脆就叫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品种虽然单一,覆盖面却大得吓人。北方方言四大块(即四大次方言区),曰华北,曰西北,曰西南,曰江淮,简直就是铺天盖地。除广西、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外,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镇江到九江,云、贵、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广西西北,都是北方方言的一统天下,大约占据了全国汉语地区四分之三的地盘。就连海南岛,也有一小块北方方言区。说汉语的人当中,也有七成是说北方方言的,这可真是四分天下有其三了。

这样广阔的领域,如此众多的人口,说起话来,原本应该南腔北调的,然而实际上内部分歧却相当之小。从满洲里到昆明,空中直线距离三千五百公里,从南京到酒泉,也有两千公里,相互通话却没什么困难。因为北方方言虽说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门,但语法结构差别很小,词汇方面比较一致,语音分歧也不很大。比方说,都没有浊塞音、浊塞擦音,没有b、d、g、m四个辅音韵尾等等。也就是说,腔都差不多,就是调门不大一样。区分各地方言,只要琢磨那调就行了(方言学家李荣就用入声字的归并来区分北方方言各次方言区)。这也不奇怪,北方方言是“官话”么!官家不比民间,说话可以随便。官家要统一意志,怎么能七嘴八舌?要令行禁止,怎么能言语不通?所以官话趋同。

南方那边呢?就复杂多了,南北方言都有。云、贵、川、鄂都属北方方言区,吴、湘、赣、粤、闽则是南方方言区,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客家方言岛”(也是南方方言)。客家方言岛到处都是,除广东的东部北部外,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都有。所以广东一省,就至少有三种方言:属于粤语的“白话”(广州话)、属于闽语的潮汕话和梅县一带的客家话。其实中国南方说是方言,只怕八十也不止。光是福建,就号称“八闽互不交通”。这不就八种了?这还是往大里说,往小里算,还不定多少。

南方方言为什么要列出这么多品种呢?因为它们不但调不同,连腔都不一样。比如吃饭的“吃”,北方人说起来,怎么听也是“吃”,也就是调门有高有低,声调有长有短。南方人呢?说什么的都有,七、恰、夹、塞、噎、携,反正不是“吃”。腔相同,事情就好办一些。所以北方人和北方人说话,或北方方言区内人说话,虽说也会有不清楚的时候,但好歹大致能听懂。因为哪怕是东北话和云南话,也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语音不同(粤方言与北方方言语音上的差别则多达百分之七十)。当然,听不明白的时候也有,但那多半是弄不清那些“专用名词”的意思。比如一个天津人告诉你,某某人“干活崴泥,说话离奚,背后念三音”,你也会一头的雾水。因为你实在想不到“崴泥”就是不出力,“离奚”就是不着谱,“念三音”就是讲怪话,可“崴泥”、“离奚”、“念三音”这几个字你还是听得懂。对方再一解释,也就什么都明白了。

听南方人讲话,麻烦就大了。首先是用词五花八门,比如第三人称,北方方言区都叫“他”,南方呢,有叫“伊”的(吴语、闽语),有叫“渠”的(赣语、粤语、客家话),还有叫“伲”、“其”的(吴语)。你,至少也有“侬”(吴语)和“汝”(闽语)两种;又比如祖母,北方基本上一律叫“奶奶”,南方呢,有叫“娘娘”(温州)的,有叫“婆婆”(南昌)的,有叫“妈仔”(厦门)的,有叫“阿嬷”(广州)的,有叫“依嬷”(福州)的,有叫“细爹”(岳阳)的,甚至还有叫“娭毑”(长沙)的,你弄得清?最可笑的,是广州人管父亲叫“老豆”。老爸如果是老豆,那咱们是什么?豆芽菜呀?写成“老窦”也不对,老爸是大窟窿,咱们是小窟窿?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9

伟大与渺小,平凡与非凡这些对立的词组,两相对照竟是天壤之别。在人们感知的精神世界里,其意义之深广,犹如一粟之于沧海,孤星之于宇宙。渺小转变为伟大,平凡升华为非凡,这是个漫长的熔炼过程,但达到沸点时,仅是一瞬之间,其展现出的耀眼的火花,迷人的光彩,足以令人惊讶和敬佩。这是一个人孜孜以求,苦心孤诣所得。

被冠以伟大、非凡字眼的,可以是一个人壮怀激烈,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一件细小的,习以为常的行动,但这次行动所蕴涵的精神魅力和达到的一种境界,足以令人称道和褒扬;更可以是一句振臂呐喊的言语,但这洪声强音在非常时期或是紧要关头,所给予人的震撼力量,足以发人深省,揭示万众的心声,唤起时代的觉醒;可以是一举手、一投足……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可能都是渺小,平凡的,但也随时可能显露非凡、变得伟大。出身门庭的贫寒和卑微,让众多的人无法选择高贵,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信仰和追求。谋求人生的价值,人间的心河,泾渭分明。

关于真理与谬论

真理与谬论,好比水火难融、南辕北辙。但在指鹿为马的主宰者眼里:谬论的手一旦驾驭真理的缰绳,真理则沦为谬误的奴役。在谬误把持的车道里,一切肮脏的交易一路绿灯。

有时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竟不如一个盛气凌人的谬误,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一名上司和他的下属们去参加一个商品订货会。途中来到一个叉道口,是往南还是往北,司机犯难了。“往北,听我的,没错。”上司在发号施令。“不,上司,应该往南走,这条道以前我曾走过。”其中的一名下属在车内小声地纠正道。1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往北开。上司的命令毋庸置疑。“对,听上司的,没错!”其他的下属们同声附和。事实是,距离与目标越拉越远。

南辕北辙的道理篇10

从前有一只乌鸦,看见老鹰从树上冲下来,将一只兔子抓走了,它非常羡慕。于是努力去练习。开始,这乌鸦刚学的时候总是摔跟头。但它鼓励自己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坚持下来,于是继续努力练习,结果还是失败了。

爱迪生一生做了许多实验,开始都失败了。但他善于反省与总结,他不断自问:到底哪里出现错了?他一边总结,一边修正,反反复复去做实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成功了。

这两篇故事带给我许多启发,乌鸦虽然一直在努力,但到底没有成功。原因在于它的方向错了。按照动物的生理特点,它没有老鹰那样尖锐的喙,也没有老鹰那样锋利的爪,更没有老鹰那么宽广有力的翅膀。它学鹰抓兔,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所以注定要失败。而中国人常这样抱怨说不吉利话的对方:你这个乌鸦嘴!由此可见,乌鸦在料事方面比较独到,它可以跟鹦鹉学唱歌、学朗诵,而不能东施效颦,去学老鹰抓兔子。

作为大科学家,爱迪生坚持去做实验,首先他的方向正确,只是在过程中在细节上有所欠缺,好在他善于总结,并且持之以恒,所以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