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窗花剪纸十篇

时间:2023-04-12 07:15:04

简单窗花剪纸

简单窗花剪纸篇1

导语:剪纸艺术是中国流传很广的装饰手工,是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每次新年或者各种喜庆的日子,人们就将各种代表风调雨顺、好看的纸花粘到窗户上、墙壁、门面上......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单窗花剪纸步骤图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简单窗花剪纸步骤图案

说到窗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窗户上面所贴的剪纸。如果单纯将其当作一件装饰物来看的话,可能看到更多的是窗花所带来的美感,但如果将剪纸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话,可以从窗花中看到更多的是其中蕴含的文化与内涵。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整个中华民族都有在春节贴窗花的习俗,甚至很多地方风俗中认为,如果纯洁某家窗户上面没有贴窗花的话,就意味着这个家出了什么事情,可见人们对于贴窗花的重视程度。

简单窗花剪纸篇2

导语: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单的窗花剪纸教程图解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简单的窗花剪纸教程图解步骤

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

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的研究工作中,对于剪纸的起源探索是比较难的事情了。造成困难的原因在于它的材质特点,纸质薄而易碎不易保存,而且用过即弃,留存甚难,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史书记载大多都是对于正史或是主流文化的记录,对于这些出自于当时处于中下阶层的劳动妇女手艺不屑一顾。材质与偏见双重原因造成我们既缺少考古实物资料,又缺少文献资料。所幸,在敦煌、新疆等特殊环境下有古剪纸实物的少量发现,研究者也从各种文献中去发现有关剪纸的蛛丝马迹,将零星的信息编织起来,中国剪纸总算依稀可见。

简单窗花剪纸篇3

1

这里先提示一下大家,由于窗花的剪法是比较随意的,还有,就是折叠的方法不一样,剪出来的窗花也不一样。一般,会有四角对称,八角对称,十二角对称等。为了基础讲述方便,咱们以四角对称窗花来示范。

2

选择一张纸,剪成正方形。然后对角对折。

3

对折后,再对折一次,如图。

4

翻过来,将一叶向中心棱对折一次,另一个叶,也如此。

5

开始在短边下剪。窗花多是以花的造型为主,但又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大家可以随性而剪。我们剪一个类花瓣。

6

再依次剪几个类花瓣。

7

短边剪了基本的造型,开始在长边剪。

8

好,长边的造型,也是自己来设计,随性而定,没什么大的规定。两边剪完了后,就是上面的,上面的,一般用多花瓣来修饰。

9

剪完了,打开,看一下。这是一对白打开后。

10

简单窗花剪纸篇4

喜欢窗花,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母亲心灵手巧,有一手娴熟的剪纸好手艺,街坊邻里都知道,每当年前,我家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总会有一些大姑娘小媳妇儿上门学剪窗花迎新年。那影影绰绰的各种身影成了新年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母亲剪纸时神情十分专注,只见她不急不慢,拿起剪刀,在一张大红纸上“咔嚓咔嚓”几回合,一张张或夸张、或神似的作品便跃然纸上,有时是一条活灵活现的生肖动物;有时是一位形神俱备的神话人物;有时是一座精细古朴的名胜古迹……她剪出来的每一朵窗花,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呈现出一个斑斓的七彩世界,那精致的线条、古雅的造型简直以假乱真,让人看得目不转睛,惊叹连连。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对剪窗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遍遍地央求母亲教给我拿剪刀。母亲笑着给我一张小红纸,一把小剪刀,并嘱咐我要小心点,别剪到手。可这剪刀似乎欺生,在我的手上显得异常呆笨,怎么也不听使唤,因此开始常剪得四不像。母亲说:“剪窗花,关键在于心里有,只要心里有了花,便有了明媚的春天,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也依然不会感到寒冷。”后在母亲手把手的教导下,我能抄起剪刀灵动地在纸上游走,剪出一些简单的图案,如一朵小花,一条金鱼或者一只蝴蝶,别说,看上去剪的还真像模像样,我兴奋得一跳三尺高。

等我再长大一点儿,母亲就找来报纸裁成比窗花稍大的四方形,把刻样与报纸迭放在一起,用清水打湿,然后用煤油灯上袅袅的黑烟来“熏影子”,那轻轻的黑烟如同变戏法一样一点点地填补空白之处,等到刻样和报纸背面完全熏黑,去掉剪纸的刻样,这时,一个完整的窗花图案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我就照着这个图形镂空裁剪,花剪翻飞间,红红的碎纸片纷纷飘落,如同变魔术似的,一张张漂亮的窗花就这样诞生了。我也因此更加迷上了剪窗花。

窗花剪好后,也不急于贴,要待新年近了,母亲带着我们先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窗户擦得一尘不染后,然后再贴上那剪的一张张漂亮雅致的窗花,家里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煞是好看,将新年渲染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把简陋的农家小院辉映得通红透亮、生动多姿,年味儿十足,为人们带来喜庆的欢乐和美的享受。

简单窗花剪纸篇5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许多年来,流传着种种老百姓自己创作自己欣赏的艺术,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出成图形。作者大都是农村妇女,她们可能从十几岁一直剪到成为白发苍苍的婆婆,在她们的剪刀下,产生了一幅幅或稚拙,或精细但无不充满情趣的剪纸作品。

剪纸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等。剪纸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它的产生和流传同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把新年的气氛造得浓浓的。喜花是结婚时作为对新房的布置,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同样,寿花和丧花也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总之,它们大都是用作布置环境,增强节庆气氛,贴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

花样的功用与上述的几类不同。它是用作承传临摹的范本、纸样。花样包括衣服、鞋、帽、兜肚、枕、床帐、门帘等上面绣制图样时所依据的范样。每剪成一个图形,把它用线粗粗地缝在另一张纸上,拿到灯烛上用烟薰烤,烤黑,把剪纸图形取下,然后就留下一个以烟黑为地的空白图形,原来的剪纸图样则可以拿去作为服饰刺绣之用了。农村妇女就是靠了这样的方法,一代代传承着上辈珍存下来的图样。

简单窗花剪纸篇6

五下美术剪纸课件

一、设计思想:

中国民间剪纸是民间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广阔、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而据史书可考,南京剪纸明代已流传民间300多年。这节课它能使学生左右手并用、手脑结合,它能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左右半脑的灵活性,提高孩子们的专心致志的能力,对文化课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南京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南京剪纸艺术已经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南京剪纸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艺人们以剪,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而南京剪纸的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含意丰富。剪纸的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剪纸艺术比较陌生,虽然拥有熟练运用剪刀的 经验,但他们对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变现方法依然难以适应。并且在小学美术中加强剪纸艺术的欣赏和学习,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对剪纸的学习和了解,而是通过这个窗口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树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加强剪纸艺术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

四、 教学策略:

(1)学生初步学习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剪纸艺术

的欣赏教学。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有一种特有的表现规律,能够事半功倍,是一种适合表现的捷径。剪纸的构成大多采用对称和多摺的手法,容易变现对称构图出现较繁杂的图案。

(2)让学生正确读懂剪纸的艺术语言。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月牙”和“锯齿”的剪法和正确的运用,如在剪公鸡时,就可以用“锯齿”来表达公鸡的羽毛。

五、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学生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动一动进行剪纸练习,学习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摸索简直小窍门,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剪纸在设计和剪刻时要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连。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一看

l、教师出示南京剪纸作品。

“同学们,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要到来的时候,家家张灯结彩,十分热闹,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简直图片

“对!他们在剪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在节日期间用彩色剪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出示课题:剪纸

(二)新授

出示图片

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请同学讨论剪纸的题材种类。

种类:

1、贴在窗户上——窗花

2、贴在门上——门签

3、用于喜庆——喜花

4、用来祭祀——祭纸

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其中江南剪纸中属南京剪纸最有特点。南京剪纸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艺人们以剪,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

出示南方南京剪纸和北方的陕北剪纸

1、象征吉祥的团花

2、表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剪纸——风俗剪纸

3、北京奥运会福娃剪纸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可以分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相同点:纹样相聚,造型生动

不同点:陕北剪纸粗普豪放,单纯,南京剪纸华丽,工整。

总之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简练概括,夸张传神

善用比喻,寓意谐音

构思大胆,幽默取巧

富于装饰,印物赋形

出示有特点的两幅作品让同学比一比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阴剪”是一块为主,把造型的线剪去。阴剪的线是线线相断,阴剪是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阳剪”,是一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阳剪的线是线线相连。阳剪是把形留住,形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综合法:一幅好的剪纸作品,大多采用阴剪和阳剪结合的办法来进行艺术处理。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出示不同的剪纸作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简单窗花剪纸篇7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1.布置剪纸欣赏区

为了让幼儿了解剪纸艺术,喜欢剪纸活动,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生活中相与剪纸关的图书、照片、实物等,如:印有剪纸图案的图书、服装以及各类剪纸作品布置成剪纸欣赏区。在开展《美丽的窗花》活动前,教师可以事先在班级垂挂一些有剪纸图案的物件、在窗户上粘了各种美丽的窗花,让幼儿一进教室仿佛来到剪纸的世界。在这充满剪纸艺术的美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窗花,感知它的色彩、图案及特殊的寓意,从而萌发制作的愿望与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2.创设巧手剪纸坊

在班级美工坊中创设一个巧巧手剪纸坊,并且投放有关剪纸的图书、从易到难的步骤图以及各种剪纸工具。幼儿在剪纸坊中可以随时翻阅各种书籍,高兴时自主学习看步骤图,玩一玩、剪一剪,在宽松的氛围中逐渐产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二、有效策略支持幼儿的剪纸活动

1.选择生活化的剪纸内容

《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因此,教师要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内容进行剪纸活动。如:春季绿道风光美,教师可以组织家长与幼儿漫步绿道亲子远足活动,用相机把旖丽绿道记录下来。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剪纸活动《蝶恋花》,让幼儿尝试将自己见到的、喜欢的花与蝴蝶画出并剪下来,这种先体验后创作的方式大大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2.创设游戏化的学习情境

《指南》在“说明”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要让幼儿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就必须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如:开展《可爱的小章鱼》剪纸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再长方形纸上剪好一条条章鱼须,头尾相粘后画上眼睛、鼻子和嘴,然后进行章鱼比美大赛,由小朋友们当裁判,评一评谁做的章鱼最美。幼儿还可以用制作好的章鱼进行“擂台”赛,小章鱼们在纸盒“擂台”上,通过小朋友小手敲击纸盒产生振动,使小章鱼在“擂台”上缓慢移动,将对方挤下“擂台”,最后留在“擂台”上的章鱼为胜。幼儿在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中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3.探索适宜性的教学方法

(1)先“学会”后“会学”。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索求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传统的剪纸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做,幼儿学”,一味遵循教师教、幼儿学,显然违背了幼儿自主探索、发现的规律,整个活动死板、无趣,所以,将自主学习的机会交到幼儿的手中是必然趋势,应先“学会”后“会学”。在活动初期教师要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剪刀,对孩子来说,他们好奇心强、天生就喜欢拿着小剪刀剪剪贴贴,刚开始幼儿是“瞎剪”,教师提供自由学习剪纸的机会和场所,引导幼儿学会看、会运用步骤图,并将传统剪纸的纹样和趣味的创作相结合,让幼儿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幼儿在剪纸活动中虽然不能表现出精湛的剪纸技能,但通过剪纸活动,锻炼了幼儿专心、细心、耐心的优良品质,并做到手、眼、脑协调并用,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2)先“简单”后“复杂”。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所以在教幼儿学习剪纸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更容易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感。如:教师在巧巧手剪纸坊里提供了各种剪纸纹样,投放了一些从易到y的剪纸方法步骤图,让幼儿学会沿线剪出直线、弧线、曲线、折线等,训练孩子能较自如的使用剪刀剪出常见的线条。

通过一段时间剪线条练习后,当幼儿能从简单的左右对称入手、逐渐延伸到简单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四瓣花、五瓣花、六瓣花等剪纸图样,接着开展各种剪纸活动,如:在剪纸学习初期教师可以先开展《美丽的风信子》活动,训练幼儿在长方形纸上目测剪短直线;接着开展《谁的果皮长》活动,让幼儿沿线尝试连续不剪断地剪圆;最后推进到《可爱的小鱼》剪纸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用对折的方法,在纸的中心线上画出一半小鱼,沿着轮廓线剪出小鱼。

(3)先“模仿”后“自主”。“模仿”是幼儿美感表达的主要方式,幼儿会将生活中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人、事、物,通过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在模仿的基础上,将其再现出来。幼儿的模仿行为是基于感受和体验上的自发模仿,是具个性化的模仿,这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必经阶段。例如:在《我爱运动》剪纸活动中,一开始幼儿大都只能掌握人物的主要结构,对于人物的动态造型多处于模仿阶段。经过一阶段的创作练习,幼儿已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教师再引导幼儿欣赏运动中各种动态的人后,使幼儿通过观察,思考进行自主创作,这样就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剪纸作品,大大提高幼儿的剪纸水平与创造能力。

4.先“单一”后“多样”

将剪纸与添画、粘贴、撕帖等获得相结合,让单一的剪纸到形式逐渐多样化,从而使幼儿对剪纸活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更加愿意尝试与表现。如:主题创作《梦中的城堡》活动中,在多元、多样化材料的支持下,幼儿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并剪出城堡的轮廓,再用各种材料添上门、窗,城堡立即变得更加形象、美观,同时给幼儿带来强烈的成功感。在《美丽的花园》中,幼儿剪好各种各样的花后,再通过撕帖花径、叶子和太阳等进行想象添画,将单一剪纸作品组合成一幅多元素材的艺术作品,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剪纸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通过剪纸活动,幼儿有意注意时间更长了,观察事物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通过一系列的剪纸欣赏、体验和创作,不仅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对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幼儿在尝试创作中,体会剪纸作品的稚拙、朴实,呈现作品时带来的意外惊喜,感受剪纸的魅力所在。幼儿常会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交流,“邹涵你看,我剪得好看吗?”“夏朵,你看我剪的孔雀多漂亮!”……孩子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真正爱上剪纸,在剪纸活动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意志,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耐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霍文红.浅谈幼儿园剪纸教学.新校园旬刊.2016年2期,161-161

简单窗花剪纸篇8

    (一)具有丰富的外延特点

    民间剪纸由于其内涵的艺术语言多样,因此具备了多种功能特性。一般来说,民间剪纸的功能特性可以分成三类:装饰类、稿样类和俗信类。装饰类的剪纸尤为常见。人们把剪纸贴在它物之上以供观赏或者增加他物之美,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如窗花、灯花等。稿样类的剪纸包括用于刺绣、印染、模版的剪纸,其实用性较强,形式也较为正式。俗信类的剪纸包括用于驱邪、纳福、祭祀所用到的剪纸。这些剪纸的形式多以事物的寓意作为参考标准,表达人类对物质社会的美好设想和追求。如过节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张贴与花有关的剪纸,寓意花开富贵,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二)以图形象征某种固有意蕴

    人们常见的小鸟、动物、人像、生活用具、瓜果、花草树木等,都是剪纸艺术常采用的剪裁对象,人们会根据不同寓意的意象来剪刻相对应的图案。

    1.剪纸图形的吉祥观

    中国剪纸的吉祥观念最初诞生在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肤浅认知和对自然灾害的无能为力导致他们对神灵产生了敬畏和崇拜,他们希望通过外在的事物让神灵知道自己的诚意,并希望神灵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因此,剪纸成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物质寄托的载体。如经常见到剪纸艺术中“寿”字体,我们会在剪字时加上佛手瓜、寿桃、松树等图案,只有这些图案饱满地填充了整个“寿”字,人们才会觉得完整无缺。

    2.剪纸艺术对生命的启迪

    剪纸艺术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在创作题材和表现主题上大都是以一些人物、动物、植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如龙、凤等)来象征主题。繁衍后代是剪纸艺术的永恒主题。祈求生命平安的各种意象图形通过剪纸艺术形式形象地刻画出来,表达了人类尊重生命和祈求生命平安的主题思想。如女娲造人、鲤鱼弄莲、荷花莲子、莲子娃娃、麒麟送子、观音送子等。虽然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依然一代一代地传承至今。

    剪纸艺术在历经时代变迁的洗礼之后,既保留着传统艺术的言语内涵,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美感和形式。

    (一)追求随意创作,形式简洁单纯,以简胜繁

    庄子有句名言,“忘法,画之适也。忘足,履之适也。”袁枚曰:“忘,诗之适也。”这些都为我们陈述了一种现象:古人随心所欲,得意忘形的艺术创作状态。人们在剪纸造型设计中,通常是凭着当时的想法来即兴创作,心灵所动,剪意传情。因此,图案的选择也会删繁就简,以单纯、简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与现代艺术追求几何方式的抽象性创作理念一致。

简单窗花剪纸篇9

工具/原料

小剪刀

彩纸

方法/步骤

新年总要贴个窗花才有年味呀,分享一个最有春节味道的剪纸教程——春字剪纸,简单又好看。想要把家里布置的年味十足,快跟着下面的教程学习春字的剪法吧~

推荐用红色的纸来剪春字。把彩纸对折一下,然后开始画图案。

画出如上图的半个春字的剪纸图案,实线要剪开,打叉的部分要挖去。

开始剪纸春字。

半个春字的样子出来了。

接着是稍难的步骤,要在春字上剪一朵小花。

简单窗花剪纸篇10

关键词: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 特色 用处 发展思路

“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这是当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所写的赞美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诗句。

黄河水、黄土山养育的山西人民具有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他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山西剪纸极高的审美价值。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例如: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关内之隽秀;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内容和不同的剪纸样式。

一、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

山西的剪纸艺术因材料单薄,故而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而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增强了剪纸的表现力。具体来说,山西剪纸艺术有如下特色。

1.造型夸张、简练。

在山西的剪纸艺术中,艺术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山西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形象要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线造型的运用丰富,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的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山西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造型特点。

2.造型图案化在构图上。

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在山西,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以提高产量。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色彩单纯、明快。

山西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4.刀法“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因而在剪这种时,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又如刻一种叫“鹭鸶羽”的,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因而在剪这种时,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总体来说,山西剪纸集中了北国的粗犷豪放与南国的纤秀细腻,形成了“南浮山北广灵”浮山剪纸和广灵剪纸两大系列。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属于浮山剪纸系列,特点是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采用刀刻后染色而成,风格婉约典雅、富丽堂皇,以“广灵剪纸”为代表。“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著称,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能存放较长时间。

二、剪纸的用处

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的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还有墙花也是山西剪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剪纸在山西主要有以下用处。

1.用于岁时节日的剪纸。

在岁时节日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和元宵时的剪纸。

春节时,在山西,每家每户的窗户上贴得花蓬蓬、门画楹联红彤彤,色鲜花艳、迎风飘拂的五彩门笺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在山西农村尽管院门上贴着门画、对联,挂着门笺,但还要再剪贴一对“桃核”(“核”方言读hú,“核”谐“符”音,袭承古时称“春联”为“桃符”的习俗)。而“桃符’在庄稼人的心中可不是“春联”的意思,仍旧保留着古老传说中‘桃符”驱疫逐鬼、避邪禳灾的原意。

元宵节时,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彩灯上张贴的剪纸丰富多彩。以影形而转动谓之“走马灯”,刻镂的灯花为适应转动均是侧面侧身,灯花的功能是美化灯,这就要求剪出的花样必须契合透光照明,为此,灯花的线条比较纤细,黑白对比不太明显,块面相间比较均匀。

2.用于家族添丁之喜的剪纸。

孩子诞生是家庭中的一件大喜事。长辈为这新生命的降生都得庆贺一番。先用红纸剪个大大的、不做任何装饰的掐腰“葫芦”贴在门上,一为报喜,宣示添丁增口了,也为新生儿纳吉求福,禳灾祛祸;二为报信,也就是一种门标,人们深谙此俗,也就不随便出入了。此外,新生儿为男婴者,在门墩上用煤炭块压一片方形白纸,喻品行方正、洁白无瑕;女婴者则压一块红纸,喻洪福齐天。

孩子长大,父母为儿女的成婚大礼竭尽全力,祝愿他们和和美美、白头偕老,从新娘的陪嫁品,新郎的迎娶用物,以及亲朋好友馈赠礼品上的剪纸,可以看出这种心情。新婚之典,凡使用之物都要有“礼花”覆盖。“礼花”亦称“喜花”,自然悦目好看、充满喜气,而礼花上的象征之物,诸如花卉草木、器皿吉物、字意图案等,又是托物寄情的艺术手法,往往包容了人们无法言传的理想、愿望、祝福。就拿洞房窗户上剪贴的“扣碗花”来说,其造型两碗相扣严丝合缝,含“合卺”的实意。卺,是瓢,一瓠剖两瓢,两瓢相合谓之“合卺”。

3.用于日常生活的剪纸。

墙花,顾名思义是贴在墙上的花。它篇幅较大,而且带有浓厚的故事情节,如《八仙》、《娶亲》、《老爷送外甥》、《老鼠嫁女》。这类大型的剪纸在山西的山庄窝铺是常见的。早先的墙花很可能是充当年画来美化居室、点缀环境的。现在虽说五彩胶印的年画既经济又美观,可是多少年来在山村形成贴墙花的习俗一直存在。

粮仓、水缸等盛物器皿是人们着重美化的“天地”。一般都喜欢贴“鱼”(“鱼”谐“余”),粮仓上贴鱼象征家有余粮;水缸上贴鱼喻如鱼得水,有鱼必有水,源源不竭之意。

三、当今时代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思路

在当今时代山西剪纸这种民间艺术有何价值?我们该如何去发扬和保护民间艺术?这样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当今社会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人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然而作为民间艺术中最具平面构成元素特点的剪纸艺术有着丰富的平面构成语言,其本身就是极具设计语言的作品,有着区别于其他任何民族、任何艺术形式的特点。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是现在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怎样让你的作品区别于他人,怎样才能被世界所接受?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性和地域性,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被世界所认可,才能成为经典而不朽。传统文化的缺失使民间艺术在当代的社会的形势不容乐观,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一些边缘的、非主流的民间艺术及民间文化正在消亡,主流的民间艺术也在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群众主体(尤其是城市的)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也与传统的民间艺术越离越远。民间艺术的发展趋势应该适应当代的群众的审美观念的变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也要与外来文化相互借鉴学习,吸之长补其短。

目前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期,山西剪纸也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主要体现在艺术功能的改变上:由原来的作为养家糊口的手艺或补充家用的副业逐步成为专业爱好者的一种技能,设计制作上更加专业化,作品风格也呈现出更强的装饰性而非实用性;更强调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或作为装饰元素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中,题材也变得更丰富多彩,比如现在到山西旅游,我们经常能见到以山西风光为题材的剪纸作品。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年轻人中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传统技艺和费时费力的手工艺术,传统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乃至人绝艺亡的境地。这就需要政府重视对包括民间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保护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山西的剪纸艺术如何弘扬,要想到如何从这样一个艺术门类中找到与市场接轨的地方,让传统艺术形式能产生新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要想尽办法把山西剪纸艺术打造成地域的名片、中国的名片。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科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山西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人类文化作出的贡献。抢救、保护并传承,发扬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形式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顾福生.民间吉祥剪纸.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

[2]王树村.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3]蔡成.追踪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上海出版社,2007.

[4]曹雨.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实用技法与精品荟萃.金盾出版社,2007.9

[5]尹秀凤.实用民间剪纸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