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诗句十篇

时间:2023-03-25 08:07:45

教师节诗句

教师节诗句篇1

教师节贺卡祝福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仰止弥高,钻之弥坚。

5、桃礼不言,下自成蹊

6、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7、山下禅庵老师在

8、他年应记老师心

9、但愿老师真似月

10、老师身今七十六

11、老师药卷不受偿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14、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15、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16、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17、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18、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9、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20、蹇蹇三事,师师百僚。

2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相关内容

教师节贺卡祝福语

1、人生旅程上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谢谢您!老师愿您永远健康!愉快!幸福

2、虽然看不见您,也听不到您的声音但我们仍象过去,时时聆听您的都诲愿小小的卡片能送去我的一片深情:祝老师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3、祝福恩师老师!我敬爱您教我、育我、诲我、爱我……我永远感激您、祝福您!

4、谨以一份最虔诚的祝福向我最敬爱的老师致十二万份的谢意老师我敬爱您

5、成长的象征是--踏上另一个新旅程。老师,是您为我们开辟,能向新旅程的弯曲小径。

6、思念一季的花青是我无边的贺意满花满朵满芬馨是您拥有晴美的青春总有飘扬不断的笑语

7、曾经有一份真诚的关怀放在我的面前,可是我却没有好好的珍惜,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您说五个字:老师,谢谢您!

8、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您在睡懒觉吗?我们乖,不打电话吵醒您,您多睡一会儿吧!

9、虽然过了好多年,可是我对老师您的敬仰之情依然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10、老师,天都黑了,您乖乖的,早点睡吧,晚安!我们都喜欢您笑,您笑起来真的很漂亮,真的!

11、老师:想请您吃饭却没有钞票;想送您礼物却还没买到;想说我爱您却怕师母生气……那就让今天快点过去吧!教师节快乐!

12、我说老师啊,您说我们考上大学的时候就是您找女朋友的时候,可现在呢,还是光棍一条,好汉一个,不要耽误自己的终身大事呦。^_^,教师节快乐哦!

13、老师,您知道吗,您在讲台上的形象好伟大,好迷人,希望您永远青春永驻,光芒四射,桃李满天下!

14、时逢教师佳节,学生借手机短信息表达最真诚的祝福:愿老师永远青春永驻,魅力四射,考试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5、人生旅程上,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谢谢您!老师,愿您永远健康!愉快!幸福!

16、导师,谢谢您,您启迪了我的智慧之心,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借短信传情送上这声衷心的祝福。

17、亲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让学生受益终生,忙碌了一年,您的节日又到了,祝您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18、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您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无尽的恩情,永远铭记心中。在这个属于教师的日子里,深深祝福您!

19、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润雨,永铭我心。值此教师节,我虔诚地祝福您安康,如意!

20、面对讲台,背靠黑板,在时光长河里,老师是您把一个个45分钟,用辛劳汗水和智慧编织成无数耀眼的光环!多采人生,师恩难忘!教师节快乐!

21、人生旅程上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愿我的祝福像清茶滋润您干涸的喉咙,像蜡烛照亮您的办公室,像鲜花送给你一片清香!

22、讲台上,书桌旁,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您说声:恩师,节日快乐!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快乐!

23、白色的粉笔末,一阵阵的飘落。它染白了您的黑发,却将您青春的绿色映衬得更加浓郁。

24、讲台上,书桌旁,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辛苦了,我的老师,爱是不能忘记的!老师,谢谢您!

25、教师节到了,祝您一年365天天天开心,8760小时时时快乐,5256000分分分精彩,31536000秒秒秒幸福。

26、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才不会迷失方向;一路上有您的关注,才更加的自信勇敢……老师,谢谢您

27、老师:每一缕的阳光是我对您的祝福,每一颗星星是我看您的眼睛,每一丝雨牵着我对您深深地思念,想念你。

28、夏日送杯冰红茶,让它带走您的炎热;冬日送杯热露露,让它给您温暖;此时送杯高兴就好,祝福您百事可乐!

29、你是平凡的,你是特别的,只愿平凡与特别伴随于你!平凡+特别=幸福,快乐!

30、昨天您是我的老师,今天您还是我的老师,明天您仍然是我的老师!昨天的您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而今天的我要倾一腔热血镀人类灵魂。饮其流者怀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

31、昨日我以你为荣,明日你以我为豪,我将踏着你的足迹,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尊师啊,您的蜡烛是何时点燃?您的云梯又是何时架起的……

32、老师您是伟大的,像一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祝您节日快乐,保重身体!

3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34、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节日愉快!

35、老师我已不再顽皮,已在自己的事业中茁壮发展。那清脆下课铃声都已成为往事,唯一没变的是学生对您的思念。

36、秋风落叶轻拂过,宛如当年您敦厚的手、慈祥的话,给我最温柔的抚慰、最诚挚的教化。祝福您亲爱的老师……

37、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贵;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

38、亲爱的老师,虽然我不常去看您,可是每当想到您,我的心头都会掠过一丝温暖。祝您天天快乐!

39、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对您我满怀感谢之情。

40、让我这份美好的祝福通过电波,跨过重重高山,越过滔滔江水,掠过高楼大厦,飞到您的身边:祝您教师节快乐!

41、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在笔和纸的摩擦间,您度过了您神圣的一生。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教师节快乐!

教师节诗句篇2

儿童的语言向来与诗歌有着天然的共通之处,“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保存儿童的存在,尽可能多地淡化成人的存在,将诗歌的教学现场烙上深深的儿童印迹,让童性在诗歌的浸润里喷涌、撞击、回旋、升腾。

片段1:

伴着老师的讲述,一句句的叙事语句“我的爸爸一天到晚跟数学打交道,再难的题他也会算,他的学问真好。”在屏幕出现。

师:孩子们,睁大眼睛看,刚才老师讲的句子变了!(叙事型的语句渐变为诗歌的形式)看清楚了吗?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原来的句子变成一行一行的了。

生2:我还发现第一句话被分成了两行,中间还没有标点符号。

生3:不对呀,我发现最后一句话中还多了个“嗨”字。

师:既然变了,大家来比较着读一下两种句子。

片段2:

师:没想到,爸爸在“我”一年级的老师面前像个孩子,你说有意思吗?你觉得这里“意思”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听着来了劲,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重复着“意思”这个词语。)

生1:可能是有趣吧。

生2:我觉得是好玩。

师:不急,让我们去看看字典老师的说法。(出示了字典中的各种解释)你们瞧瞧,这里“意思”是什么意思?

生1:原来就是有趣、好玩的意思。

片段3:

师:是呀,“意思”这个词语是有趣好玩的意思,“意思”的“思”字更有意思。(出示一幅“思”的古字)你们猜猜,古时候的“思”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生1:我觉得就是将心放在田里。

生2:老师,“心田”本来就是一个词语,表示心里的意思。

生3:我发现那个“心”字始终在“田”的下面。

师: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将自己的心躺在自己的心田里,那才叫花心思呢。这个字就是这么有意思。

回到教学现场,原来我们可以如此追寻诗歌教学的童性:

一、重构

站在儿童的立场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将极富童趣的《爸爸的老师》作为教学内容;站在儿童的立场重组教学内容,我们将篇幅较长的二年级诗歌进行了必要的取舍;站在儿童的立场编排教学内容,我们将12个小节的诗歌依据教学的进程进行重新编排,使得每个部分都与教学板块一一对应。

1.增删材料。面对较长的诗歌内容,我们大可不必将所有内容都呈现给学生,在保证诗歌大体特征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删减是可行的,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诗歌显著特征。反之,面对相对较少的诗歌内容,我们也不必在文字的细小处反复推敲,适当地补充相关的诗歌材料,更有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特质。

2.聚焦关键。教师的文本细读,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预设过程中寻得聚焦点。这个聚集点,必然是能撬动整个教学流程的板块,必然是能让全体学生广泛参与的环节,必然是可以促进课堂不断提升的节点。

3.呼应教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呈现顺序如何起到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我们可以大胆地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让呈现方式与呈现顺序紧贴着课堂教学的展开与深入进行,使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二、比较

精心组织切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讲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比如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张锡伟老师就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引领着学生走向诗歌的。用强烈的对比组织学生学习诗歌,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将生字学习、朗读、写话等语文素养的训练与诗歌学习紧密结合,学生在课堂中学得扎实而生动。

1.发现句式的独特形态。诗歌独特的句式还是有别于一般的叙事文体的,文本的呈现方式如分行的设置、断句的讲究、段落的规则等都存在着独特性,文本的建构方式如循环的段落、重复的写法、精炼的用词等亦会给学生独特的视角。教学中多提供可发现的素材,多组织对比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发现独特的句式形态。

2.体会诗句的独特节律。诗歌,无论古今,都有很强的节律感,与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音律美的习性相通。押韵、对仗、强调等常见的手法,在诗歌的创作中随处可见,如此,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多个层次的朗读就是通往体会诗句独特节律的可行与必行的途径。

3.感知诗意的独特表达。朦胧的主题表达和充沛的情感流露,让诗歌的文本伫立于文化的森林之中。这份独特如何传递给学生,想象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将学生带入诗歌的境界中,实现“通感”,从而触碰到创作者的诗意。

三、推敲

诗歌、散文和小说都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但由于体裁的不同,三种文体在运用语言上各有侧重。一般说来,诗歌语言的着力点在词语,即推敲词语。语言之用,存乎一心,可谓“只可意会”,施“无讲之讲”巧妙点拨,点到为止。

1.关照生字新词。儿童诗歌教学隶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用词凝练无疑是诗歌在遣词构句方面的显著特质。教学过程既关注生字新词的教学落实,又突显诗歌的用词特质,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关注角色体验。“角色”在诗歌中的地位,显然不能与叙事作品相比,但要将其深刻地贯穿在整部作品中。因此,课堂预设不可将“角色意识”淡化。但凡小学阶段的诗歌,要么存在着主要人物的“角色”,要么存在着群体人物的“角色”,要么由事物担当起“角色”,无论怎样,我们的教学流程中都不能忽略学生的角色体验。

3.切合教学流程。不破坏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觉,当属诗歌教学的艺术所在。推敲词句的选择,推敲用词的精当之处,推敲诗句的独特韵味,需要教师在预设中巧妙设置,尽可能地贴着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觉而行,尽可能地融入诗歌教学的流程中,坚决摒弃“亦步亦趋”的教学状况。

四、实践

诗歌跳跃的情感给文字留下了许多有待“完形”的生长点,教师选择合宜的空白进行引导补充,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而且便于学生在一个与作者对话的高度参与到诗歌的创作中来,难怪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1.找准话题。课堂写话的起始,应当是一扇叩开学生说话的窗,找准话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话题的引入,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有话可说;与诗歌的主题息息相关,让学生有理可悟;与诗歌的特质一脉相承,让学生有法可学。

2.点拨提升。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完成诗歌的创作,对于学生而言必定会“漏洞百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其间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堂创作进行现场的点拨,以促进学生诗歌创作能力与热情的提升。

3.反馈拓展。恰当地组织教学总是能推动各类文体教学的进行。适当的评比、恰当的作业巩固等多种反馈拓展形式,都会使我们的儿童诗歌教学向着学生喜欢的方向行进。

教师节诗句篇3

【关键词】现代诗歌 策略研究 字音 停顿和节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于现代诗歌的朗诵部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现代的长诗,都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是现代诗歌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朗读知识呢?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该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让通过自己语调、节奏的变化体现出诗歌中的独特意境,这都需要我们教师作出细致的解析。笔者认为,在诗歌朗读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学生优秀的朗读能力到底需要老师提供哪种类型的朗读学知识。怎样教书,才能让学生觉得整堂课不那么枯燥无味。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并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教好现代诗歌朗读。

一、现代诗歌朗读策略研究

1.注意字音。通常,现代诗词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言的,时而参差错落,时而整齐对仗,时而其实恢弘,时而宛若清汤。众所周知,汉语的音调的押韵,句式的变化以及平仄是组成诗歌旋律的基础(因为诗歌也是由基本的汉字和句式组成的),因而,笔者认为正确的朗读是朗读现代诗歌的第一部分。这就需要学生正确及熟悉的认识全诗的字词(教师可让学生首先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的内容)。注意:在学生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有力,吐字有力。朗读时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能掺杂一些难懂的方言等等。教师在一旁可以先泛读,然后学生在跟着老师读一遍,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读,同时要注意他们的发音情况,随时进行矫正。

【案例分析】在教科书的课后建议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段话““读一读,写一写”,是识字和写字,读音要准确,写字要规范,还要练习书法。”例如:“海风在怒号”,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不断扩展,在同学面前大声的朗诵出来。因而,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不断的发现学生们再哪些朗诵方面出现问题,是轻读方面还是翘舌音方面。

师(在黑板上写下海风在怒号):读完前面讲的诗,同学们是不是有种想做诗歌的冲动呢?老师在黑板上下了“海风在怒号”,同学们可不可以用十分钟的时间写一首诗,然后大声的朗诵出来?生:可以是一句话吗?师:当然可以呀。……(十分钟过后)师:同学们写完了吗?谁能给老师读一下自己写的东西呢?生:凛冽海风咆哮,渔人海上飘摇师:不错,能不能说出你这句诗里应该注意哪些读音吗?生:我觉得诗歌首先要押韵,然后具体的词,像“凛冽”中的“凛”是前鼻音。师:不错。……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就能充分掌握到诗歌的精髓,一举两得,因而笔者建议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给予学生们自我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大胆的尝试。

2.注意停顿和节奏。常常在电视剧中或者教学磁带中听到,演员或者播音员常常抑扬顿挫的读着一段诗歌。不难发现,适时的停顿才是他们将诗读出味道的基础。停顿包括强调停顿和语法的停顿。正确的安排出停顿的时间以及停顿的位置,不但自然的调节出朗诵者的气息,还可以完美的呈现诗歌的语气,生动体现诗歌的节奏感。因而在朗诵诗歌的时候能够抢出发现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各层次与各层次之间的内在关连,形象生动的表现出诗歌的主体内容。如果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完全没有停顿,就没有了节奏上的美感以及思索的空间。

诗歌的另一个关键的点就是朗读者必须要掌握住诗歌的节奏。节奏可以说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诗味恰从节奏中来。大学时,曾听自己的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可以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绝对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歌。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这是没有人怀疑过的天经地义。”由此可见,节奏对已诗歌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项指标。格律诗要读出回环鲜明的节奏,而相比而言,自由诗朗读时就必须要更加的灵动停连,起伏跌宕,善于使用一些虚实、快连、推进和长停等技巧,因情用声,因境抒情。现代诗歌本身就有一些较强的节奏性,能够很好的宣泄感情发生、收结连续的情节,对学生来讲会起到很好的感召作用。学生在朗读中增强节奏性,不但能够显示现代诗的音韵之美,也能显示出诗歌优美的意境,诗味能够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

二、结论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道:“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眼到口到对于培养中学生现代诗朗读能力非常重要。老师应当积极的营造朗读氛围,让学生放声的朗读,在现代诗的朗读中找到现代诗歌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教师节诗句篇4

前不久,我依据我校“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执教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课后,特级教师陈跃红老师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节课上得扎实、有趣、高效。模式体现到位,陈老师的评价与我的教学主张不谋而合。我认为,扎实与有趣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融通的,扎实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营养”,是课堂教学的保底要求;有趣是课堂教学的“色香味”,是课堂教学的提高要求;高效则是扎实、有趣的必然结果。扎实是“根”,有趣是“花”,高效是“果”,课堂教学要实中有趣,趣中见实。下面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妙得语文教学之“趣”。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目标诱发学习兴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选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出示诗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3.学习一首诗,只能读正确流利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板书:知诗意、悟诗情)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思考】上课伊始,就给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这样不仅教师做到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指向性强,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学生上课就开始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习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师:读好这首诗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这里面有秘诀,想知道吗?

生:想!

师:秘诀就是——读书。

生:(笑)

师:从大家的笑声中我知道,你们看不上我的秘诀。不过,我还没把话说完呢。我所说的读书要经历三个过程,可不是简单地读一遍就算了事。第一遍轻声读课文,初步感受古诗跟前面课文之间的关系:第二遍默读课文,圈画能体现古诗意思的句子,标上序号;第三遍出声读课文,把圈画的句子跟古诗一一对应,检验你的学习成果。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开始吧,看哪个小朋友最会学习!(生自学,教师巡视)

【思考】在语文教学伊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要体现三个指标:一是有目标,即问题情境体现学习的方向;二是有方法,即问题情境指明学习的方法;三是有意思,即问题语言的表述富于儿童化,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上述教学片段中的问题创设就体现了这三个指标:“理解课文中的古诗,读好这首诗”揭示了学习的目标。“第一遍轻声读课文,初步感受古诗跟前面课文之间的关系;第二遍默读课文,圈画能体现古诗意思的句子,标上序号;第三遍出声读课文,把圈画的句子跟古诗一一对应,检验你的学习成果”提供了学习方法。“学习有秘诀”、“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开始吧,看哪个小朋友最会学习”等语言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在这种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学生自然学得兴趣盎然。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文本探究充满情趣

1.释词见情趣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哪些语句写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意思?

生:我圈画的句子是“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师:你有一双慧眼!这句话大体写了第一句诗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读懂“异乡”的意思吗?

生:“异乡”就是“家乡”。

师: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在家乡写的这首诗吗?

生:不是。

师:在哪里写的呢?

生:在京城长安。

师:那么,“异乡”指的是哪里?

生:京城长安。

师:说得对。王维的家乡在山西蒲州,今天的华山东面;京城长安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两地相距千里。异乡不是家乡,指的是家乡以外的地方。那么,身在异乡的人就是——

生:异客。

师: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句诗。

生:(齐)独在异乡为异客。

【思考】“异乡”是理解的难点。当学生把“异乡”理解为家乡时,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把诗句和文本对照进行阅读验证,得出“异乡”在诗中指“京城长安”。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引出“异乡”的一般意思,即“家乡以外的地方”,进而顺势理解了“异客”的意思,水到渠成地突破了又一难点,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教学收尾培养志趣

师:王维年少离家,求学求官,历经坎坷,多年没有回家。当他见到从家乡来的人时,又会用怎样的诗句表达思乡之情呢?(出示《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然后教师领读,强调“绮”、“著”的读音)

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君”是谁?

师:君的意思是“你”,指从家乡来的人。

生:“绮窗”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窗户。

生:什么是“著花”?

师:就是开花的意思。现在谁能大体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生:你从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情。你来的时候,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师:语言简洁,意思清楚。这首诗简单吗?

生:简单。

师:这首诗看似简单,其实很耐人寻味。“君”可能是谁?王维多年没有回家,要问的事情、要问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偏偏问窗前的梅花?王维难道不知道自己窗前的梅花什么时候开放吗?既然知道了还去问,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请教他人,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这首诗。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这首诗编一个像课文那样动人的小故事。

教师节诗句篇5

古典诗歌极讲究格律。《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的这种外在形式特点,使得诗歌读起来轻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和谐。古典诗歌的吟诵就是根据声音的节拍、平仄的变化等而有长短有高低,将感情借助旋律表达出来,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获得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因此,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反复吟诵,是通向诗歌内蕴的必由之路。但我们中学诗歌教学却往往忽视了诗歌本身的形式特点,偏重于思想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的泛泛赏析,致使诗歌中内在的意蕴无法得到更好地表现。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学会“以声律为窍”,将诗词声律融合进诵读,让学生通过吟诵“成于外,而化乎内”。下面结合课堂实例,略谈浅见。

一、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古代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现代汉语许多方言都还保存着这四个声。但北方许多方言(包括北京话)和西南方言里,入声已经消失,因此这两地方的人讲究平仄遇到很大困难。因此,一些常用的入声字需要记。现在平声分为阴阳,成为新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词格律中,古人又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和“仄”两类。所谓“平”就是平声,读来字调平直,不升不降;仄,就是上、去、入三声,读起来字调有升降,有升降就有不平,仄的意思就是不平。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声,平声声调高,仄声声调低。

吟诵时怎样处理平仄表达出的诗中蕴藏的情感呢?应该是:平长仄短入声急,依字行腔气要匀。如教《钱塘湖春行》时,笔者查出了入声字:北、脚、啄、欲、没、不、绿、白,指导学生划出平仄。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和诗句的节奏有密切关系。二、四、六、末一字是节奏所在,因此就成为协调平仄的关键。只要节奏点上的平仄能够相间交错,就可以形成音乐美。一、三、五字因为不是节奏点,所以对它们的平仄要求就可以放宽些。加外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孤山寺北贾亭西,

仄仄平平仄仄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

仄仄平平平仄仄 几处早莺争暖树,

平平仄仄仄平平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乱花渐欲迷人眼,

仄仄平平仄仄平 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最爱湖东行不足,

平平仄仄仄平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当然“平长仄短入声急”又有具体的要求,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画有一个“—”表示拉长一点儿,画两个“—”表示再长一点儿,画三个“—”表示最长。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在上联的出句中,第二个字“山”和第六个字“亭”是平声,是句内的小节奏点,“西”是整个出句的落脚点,所以“西”应该读得比“山”和“亭”长。在整个上联中,出句最后一个字“西”和对句最后一个字“低”都是平声字而且押韵,但二者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西”只是出句的落脚点,而“低”是整个上联的落脚点,因此“低”应该读得比“西”长一些。

在诗词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要按“平长仄短”来读,否则,就显得太单调枯燥,也不能表现感情的变化。比如,读《枫桥夜泊》的前两句时,下面的处理就收到很好的效果:

月︶落乌啼霜满ˇ天(“月”是入声字,但由于是在第一个位置,可长可短,“落”字必须很分明,读得短而清楚)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二字都是平声,但不可以都读得一样长,“江”字要短,吐音清晰后就把“枫”字吟得长长的,“渔火”的重音落在“火”字上,并收得有停顿感。“对”字不要太重,声音由“火”的重转到“对”时变柔,“愁”字尽量拉长,字音清晰而气息轻柔,跟后面的“眠”形成对比感。

从平仄指导学生吟咏诗歌,诵读时马上就有抑扬顿挫之感,有读诗的韵味。如能长期坚持下去的话,也就熟悉了诗歌的创作规律,自然易于记忆和背诵。

二、读出节奏,明了意义

声韵仅反映语言的抑扬,节奏才显示语言的顿挫。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节奏是感情的表现,是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轻松喜悦的心情,往往表现为明快的节奏;昂扬的情绪,往往表现为急促而有力的节奏;悲哀的情调,往往表现为缓慢低沉的节奏。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二·一”。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节奏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二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吟诵时更能产生起伏之感、顿挫之美。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读杜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但教师对诗歌的节奏知识是一知半解,在教学中经常犯一些自己都不易察觉的错误。如笔者听到的《行路难》就是一例。

师: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极度抑郁,他有怎样的表现?

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这两句诗应该怎样去朗读?老师教你们从划分节奏上感知朗读方法。这两句诗是四三节拍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要读得慢点。

笔者认为,这位教师在节奏划分上是错误的,不应该是“二·二·三”,应该是“二·二·二·一”,即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还有教师在节奏表意的引导上不到位,读时要强调“食”、“心”这两个畸零的单音节,因为它们是诗歌表达的中心。在读时要处理好这两个字的重音,可稍做延长停顿。这两句的节奏要读得缓慢低沉,读出悲哀的情调。

三、分析声韵,读出感觉

如何让吟诵有助于理解呢?我们吟诵时如若只看内容而不管音韵的形式,总会在理解上有所偏差。因此,介入音韵学知识,分析诗歌的声韵值得尝试。不同的韵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分为洪亮、柔和、细微三个级:

洪亮级的主要元音都与口腔大开的“a”有关,寒前(an)、唐江(ang)、人勤(en)、庚东(ong或eng)、发花(a),宜于表现热烈奔放、慷慨雄壮的感情。

柔和级的主要元音为“o”、“i”、“e”,口腔是半开的,开怀(ai)、豪条(ao)、波歌(o或e)、侯求(ou),宜于表现明朗欢快、清新委婉的感情。

细微级的主要元音是“i”、“e”“u”“ǖ”,皆学(e)、飞堆(ei)、支齐(-i、er、i或u)、姑苏(u),口腔是闭的,宜于表现哀切抑郁、悲愁细腻的感情。

笔者听到《过零丁洋》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请看教学片断:

师:这首诗押什么韵?

生:经、星、萍、丁、青。

师:押ing韵。古诗讲究格律,不同的韵有不同的音响效果,比如,开口音给人一种开阔明朗的感受。ing韵主要元音是“i”、发音时口腔是闭的。你们觉得会抒发什么情感?

师生讨论

师:ing韵宜于表现哀切抑郁、悲愁细腻的感情,恰好跟诗人要传达哀伤悲痛的情感相契合。所以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怎样?

生:低沉、抑郁、悲愁的。

师:请同学们把这种感情基调读出来。

(生读,感情较到位)

指导吟诵时,教师分析了音韵,让学生了解了ing韵这一闭口音的表达效果,学生心中对诗歌的感觉就有了,课堂朗读时感情基调就基本能读出来了。

四、读好重音,表现情感

诗歌的重音是根据词句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准确辨析重音,正确地读好重音,才能给人以轻重有致、节奏和谐的美感,才能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情感。具体到诗歌诵读处理上可以是提高音量,也可重音轻读,也可慢读(速度特意放慢,或有点拖音以示强调),也可虚声烘托(声轻气多的声音),前后停顿(在重音字前后稍做停顿)。

《过零丁洋》教学片断:

师:那颔联的内容是什么呢?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山河破碎,身世飘零。一种凄苦的情感。(师板书:感凄苦)

师:该如何处理颔联的朗读节奏、语调?

生:我觉得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语气要缓慢,还应该读出重音。

师:很好,你已经读出了节奏,还关注到重音。重音怎么处理?

生:重音要落在“破碎””飘”,“浮沉”、“打”上。(生读,全部是提高音量读)

师:你已经有意识地读出重音。但重音不一定要重读,也可重音轻读,也可慢读,也可虚声烘托、在重音字前后稍做停顿,甚至是声音的颤抖。(师示范诵读,读得很有感情)

(反复引导学生读)

师:颈联与标题有什么关系?情感是如何的呢?

生:似乎更深一层,很悲痛,国恨家仇,身陷囹圄,又无回天之力。

师:(师介绍诗人身为阶下囚背景)他感到孤独无助,对自己国家行将覆灭的朝廷担忧、悲痛,但却又很无奈。(板书:诉悲恸)吟诵时应当有何表情?重音如何处理?

师:(指导读声轻气多的声音)。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感情充沛,“说惶恐”“叹零丁”甚至读出了颤音。)

师:悲恸之情真是令人潸然泪下啊!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这位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重音,还让学生了解了重音的具体读法,并通过示范,让学生读得有情有味。诗人孤独无助,对自己国家行将覆灭而担忧、悲痛、无奈之情也就自在学生心中了。

当然,掌握平仄、基本节奏、明确音韵、处理重音后,要根据内容不同,做到”抑扬、顿挫、断续、轻重、疾徐、反复”,同时也要注意脸色与眼神,体态与气息等。在我市2011优质课评比中《使至塞上》的朗读处理得较好。教师指导要朗读时注意脸色、眼神、手势、体态与气息等的配合使用,并通过加语气词的方法来强化学生体悟。

《使至塞上》教学片断:

师:读“单车”,心里想像在广袤的沙漠中孤独的、不多的随从的队伍,因而有了凄凉孤苦之情。

师读:单----车----(延长,无奈自嘲)。(生读一回)

师:征蓬是飘飞的,要想像眼神随着飘飞的蓬草而飞。征蓬,声音要延长,看到想到自己的无依无靠,音随蓬草不见而消。

师:归雁(抬头,想象看到雁群北归,而我却又归向何处),音随雁走而消。

师: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如果加一个叹词,你会加哪个,加哪里?

师生讨论后:征蓬出汉塞,(哀叹,唉……)归雁入胡天。

师:“孤烟”让人觉得伤感寥落。要读得低沉延长。落日的“落”,速度加快(加手势),老师同样用了加语气词的方法,讨论后明确:(顿,深吸气,啊……)大漠孤烟直,(再吸气)长河落日圆。教学生读“大”“直”、“长”、“落”并配以手势。

关注诗歌的形式,把晦涩无声的文字演绎成琅琅之声,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并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诗词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进而体悟诗情。这种教学手段是可行的,将有助于诗歌教学回归“诗性的阅读”。但这对语文老师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诗歌知识和吟诵知识,需要在诗歌教学的路上且研且行,且歌且行。

参考文献:

[1]王力.诗词格律概要[M].北京出版社,1979.

[2]窦桂梅.跟窦桂梅学朗读[M].长春出版社,2010.

教师节诗句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51-01

《斗笠》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全诗以斗笠为载体,写了儿子离乡之时,母亲没有好礼相送,只是吩咐儿子戴上一顶斗笠,将浓浓乡情与深深母爱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母亲善良与真挚的情怀,又展现了母亲崇高而伟大的胸怀。在执教本课时,笔者以“情”为线,以“读”为本,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情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以及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片段一:课堂导入

师:自古至今,离别常有。面对离别,人们感受各异,往往用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内心情感。如古诗《赠汪伦》中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开,好友汪伦赶到潭边踏歌相送,李白不禁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元二使安西》中诗人王维临别时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有递上一杯酒,以酒道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0世纪末,作家王宜振离开家乡,母亲没有什么好礼相送,只吩咐孩子戴上一顶斗笠。这顶斗笠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现代诗《斗笠》。(板书课题)

【反思】本课伊始从李白、王维等诗人所作的离别诗切入,将学生的情感引入其中,引发学生探寻本诗中的离别情,既合主旨又充满诗意。

教学片段二:讲授诗歌的技巧

师:朗读并默读全诗,你感觉好像是谁在和你说话?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觉像是母亲在和我说话。

生2:我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母爱。

师:诗中,母亲从头至尾叮嘱着孩子一句话,这句话是――

生: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师:多次使用同一句式来表达的方法,叫做“反复”。这种写法使诗歌耐人寻味,让人产生话虽说完但情还未尽的感觉。

【反思】语文课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朗读后让学生默读全诗,由“感觉谁在和你说话”过渡到读后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适当讲授诗歌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写作诗歌的技巧。

教学片段三:品味诗中之情

师:一顶斗笠,饱含着深深母爱。母亲为什么反复叮嘱孩子戴上“这顶斗笠”?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先读读第一小节,找出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静静地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生默读,并动笔写体会)

生1: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生2:母亲的心愿是孩子健康。

生3:母亲的心愿是孩子好好做人、堂堂正正做人。

师:戴上斗笠,就能成为故乡的蘑菇,母亲就能看见孩子挺直身子堂堂正正做人的身影。母亲的希望仅是如此吗?她还会担心什么,又会有着怎样的心愿呢?请自学第二至第五节,画出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从中体会母亲的心愿。(生自读自悟)

生1:第二小节里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故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故乡的声音是作者熟悉的乡音,母亲把鸟鸣编进斗笠,是希望能帮助孩子解思乡之愁,让孩子睡个好觉。

生2:第三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走到哪里,你都能感到故乡的温暖,寒流侵袭的冬夜也会有春意融融。”这是母亲在担心孩子的冷暖。

生3:第四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让这泥土的芳香飞进城市的每扇窗户。”在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母亲希望孩子不要感到孤单、寂寞。

生4:第五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孩子,它可是娘心头的亮光呀,让它照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熄的灯。”那一轮明月,就是母亲思恋孩子、关爱孩子的心。母亲希望这亮光照在孩子的头顶,给孩子带去光明,带去温暖,为孩子的人生征程点起一盏明灯。

【反思】本诗每小节结构相似。教师精讲第一节,其余四节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由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片段四:拓展延伸

师: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写过一首蕴意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不仅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母之心、思归之情,同时洋溢着诗人魂牵梦萦的中国情结。(学生配乐朗读《乡愁》)

师: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请选取你认为最能代表母爱的事物,写一首赞颂母爱的诗歌。

【反思】根据内容适当拓展,通过阅读的延伸,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设计练笔环节,读写结合。

教师节诗句篇7

【关键词】中华传统;经典;古诗词;教学

从古至今,古诗词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儿童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古诗词教学,打造高效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古诗词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现在我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古诗教学的看法。

1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20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

2语言赏析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3 换词对比

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4 指导吟诵

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DD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往往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但是,同样的一首古诗,有的教师能读出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而有的教师平铺直叙,缺乏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范读教学不尽如人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效果会更好。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5提高素养

教师节诗句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诵读和品评诗句,借助多媒体视频,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背景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征。(生齐读课题)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长征吗?(出示长征背景资料)

师: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 长征》

3.播放课文朗读。

4.师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同学们,这首诗不仅是的代表作,也是诗中的精品。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味学习,深入地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有关长征的背景资料,播放课文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悟文本、理解信息的能力。初次感受长征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

二、品词析句,感悟诗情。

(一)出示首联

1.生读一二句,边读边想,从这两句诗中读懂些什么?

2.根据你们的了解,红军长征途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3.(播放红军过雪山的视频)让生感受长征的艰难。

师:就这样,不知有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路途中。二万五千里长征难不难?(生答,板书:远征难)让我们读出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A:同学们,读课文不仅要用嘴,更要用心哪。长征途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敌兵围追堵截,不知有多少战士牺牲了,可这样的困难在红军战士的眼里不过是平常的小事。生读。

B:你们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板书:勇敢无畏

4.还有哪些诗句也反映了红军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5.出示整首诗。

诗的一二句总写,金沙、大渡是万水的代表,五岭、乌蒙、岷山则是千山的代表。下面读读诗的三四句,看看五岭、乌蒙给你怎样的感觉?

(二)出示颔联

1.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2.教师出示“五岭”、“乌蒙山”的图片,指导学生读“腾细浪”和“走泥丸”。

3.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过渡:多么鲜明的对比呀,从中你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呢?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三)出示颈联

我们先来看看巧渡金沙江这场战斗。(出示巧渡金沙江资料)

1.生读资料。

2.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

读出你们的心情。

(出示课件:铁索桥静止画面。)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江边一眼,你心里什么感觉?(心惊肉跳、胆战心惊……师应答:这就是寒!)

师:更何况对面还有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呢!(播放“飞夺泸定桥”的视频。)

说说这场战斗给你的感觉。

师:这些都是寒哪。战斗惨烈,战友牺牲,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寒光闪闪、寒气逼人哪!

出示:大渡桥横铁索寒 (齐读)

4、师过渡: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场面,心情一样吗?你能把这两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战士们当时的心情。师生共读。

【设计意图:《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本环节的预设中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充分对话。通过不同形式的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以读促学、以读激情的目的。】

(四)出示尾联

岷山是红军长征路上所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红军心情怎样呢?(喜悦)

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三、诵读全诗,深化理解

1.这首不朽的杰作,用56个字,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万险,饱含了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壮志,让我们连起来再读读这首诗吧!

2.出示整首诗,生读。

3.师介绍七言律诗。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对长征精神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集体诵读既是感情的一种宣泄,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总结提升

1.小结:老师从你们的诵读中听出了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听出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这首诗不仅语言美、韵味美,节奏更美,音乐家还为它谱了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长征》。

五、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五岭 细浪

乌蒙 泥丸

远征难 金沙江 暖 勇敢无畏

教师节诗句篇9

【关键词】《七律・长征》 朗x 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82-01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七律・长征》是在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深刻、全面、生动地再现红军战士历经艰难险阻,为了人类革命事业奋勇前进的英雄壮举,赞美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藐视困难、积极乐观的气概,也令人领略了诗人的博怀以及对胜利充满坚定信念的精神。全诗气势豪迈、激越高昂、催人奋进,成为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诗歌贵在朗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及音节等方面的朗读技巧,全面掌握全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及特有情感,让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领悟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

一、朗读要把握节奏

学习诗歌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于体会课文朗读的语感方面、思想感情以及词语的运用规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掌握了诗歌节奏规律,将使诗歌朗读富有韵律、流畅、自然,更加朗朗上口,便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抒发。以下是某位教师指导学生划节奏朗读诗歌的教学片段。

师:在诗歌朗读中,要注意节奏划分,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下吗?(生列举诗歌朗读节奏,师及时补充)

师:古诗朗读节奏主要有“二二三、二三”的形式,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生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师:《七律・长征》在朗读也可以根据“二二三”节奏划分,同学们可以自主试着划节奏朗读。(生读,师指导)

教师从同学们熟悉的古代诗词朗诵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切入本文的朗读节奏学习,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朗读要理解词语

诗歌朗读不仅要从音节、情感方面加强,还要突出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词语的轻重缓急等,对表现诗歌内容、展现作者情感及突出全诗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前两句总写作者对红军不怕困难的品质的赞美,为了突出这种精神,学生读“不怕”二字要坚定有力;“万水千山”重读,突出长征路途的漫长和艰辛;“等闲”二字要读得略微舒缓,表现出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三四句叙述长征的具体过程,艰难险阻令人难以想象,为此,“腾、走”二字要读得刚劲有力,突出红军不为困难所屈服的品质,后面的“细浪、泥丸”则读得轻些,以表现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及必胜的信心。五六句中的“拍、横”二字读时尽量拖长音,突出环境恶劣,侧面烘托出战士们的英勇,“云崖暖、铁锁寒”语调要高低、重轻结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战士们的顽强精神。最后两句体现诗人对革命即将胜利的无比欢欣之情,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展现情感到达顶峰,“尽开颜”三个字要一字一顿,情绪激越高昂,突出全诗主旨,与诗歌开头保持同一基调,从而体现出诗歌的韵律感。

三、朗读要体会情感

诗歌包含作者特定的情感,在表达上有其独到之处,学生要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所处环境体会其思想情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朗读要点。本文赞美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表达出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信念,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朗读技巧。诗歌首联是整首诗的总起部分,代表全诗的整体基调,也是全诗的着眼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朗读时要用比较高昂的语调、饱满的热情及略快的节奏,表现出诗人对红军战士的赞颂之情。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有较深的感受与体会,更好掌握首联思想感情的朗读技巧。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是作者叙述长征的经过,让读者了解红军战士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开始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征程。在叙述具体故事中,朗读的节奏要尽量相对舒缓、平稳、慢慢展开,让读者在脑海中再现红军战士奋力前行的场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战士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困难,这种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是何等令人敬佩,朗读时注意语气要舒缓,也要突出高低、实虚、松紧的把握,尽量形成对比,突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长征即将胜利,人们眼前将呈现出一片光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相对高昂、欢快、流畅,速度明显加快,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欢快之情。

教师节诗句篇10

关键词 技校诗歌教学 行动导向 项目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n

Technical School Language Poetry Teaching

XU Shan

(Guangzhou Light Industrial Technician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Poetry is a literary genre to elaborate mind, it can agitate the human mind, ignite people's passion, but in craft institutions, it's in the status of "living in other plac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his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n the language poetry teaching.

Key words technical school poetry teaching; action-oriented; project teaching; application

1 技校诗歌教学的现状和意义

《毛诗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代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作为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它能够深入到人性的本质,照耀人的灵魂,涤荡人的思想,点燃人的激情。在技工院校,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一般一个学期仅有4个课时的教学。技工院校的主体学生——90后,他们学习诗歌的现状又是怎样呢?笔者对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11级机电一体化1班、11级机电一体化2班、11级酒店管理专业1班、11级酒店管理专业2班,共15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读不懂诗歌,70%的学生几乎不读诗歌,其中,52%的学生从来不阅读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诗歌越来越“生活在别处”。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可行性

(1)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倡导“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诗歌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2)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强调能力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培养具有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的关键能力的人才。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都会得到提高,他们学习诗歌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3)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法。正确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要当好助手,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从来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3.1 课前准备

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制作好张贴板、计分表、任务评价表和试题等准备工作。

根据学生平时成绩,依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课前将36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任务的准备、实施、完成等统筹协调工作;通过学生投票的形式,选出两名语文基础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较好的同学作为主持人,分别为主持人甲、主持人乙;各组推选出一名记分员,记分员需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和与主持人的配合能力,记分员在张贴版上记录其它一个组的得分,共6名记分员。

6个小组各准备学过的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名句、名联10句,诗歌5篇、诗歌谜语5个,形成“任务教学题库”;2位主持人将题库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任务”:12道补充诗句题,12道猜古诗谜语题,20首诗歌。在小组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指导,随时关注“任务”的难易程度、可操作性等问题。

3.2 下达任务

任务主题:“古代诗歌测试”;任务时间:90分钟;任务形式:小组竞赛;任务目标:通过竞赛,锻炼学生迅速回忆学过的名篇名句、准确背诵学过的诗文、赏析诗文的关键句、分析诗文重点句段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3.3 完成任务

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主要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共三个环节,分别为必答题竞赛、抢答题竞赛、必答题竞赛。

第一个环节:必答题竞赛——猜古诗词谜语。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抽签,按顺序答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不扣分;如该小组无人能答,则由主持人给出答案,并说明诗句的出处、作者和含义。共12道题,总分60分;时间为25分钟。

第二个环节:抢答题竞赛——补充诗句。主持人甲说出诗句的前半句或后半句,6个小组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每次记5分;如无人能答,则由主持人给出答案,并说明诗句的出处、作者和含义,给出题者记5分。共12道题,总分60分;时间为15分钟。

第三个环节:必答题竞赛——背诵古代诗歌。每组在5分钟内按座位顺序每人背诵一首古诗,不得与已背诵过的诗重复,每背对一首加10分;背诵过程错误,错一句(包括读音错误、诗句顺序错误)减1分,减分总数不超过5分;背诵不出,罚唱一首歌,仍可加5分。总分以5分钟内背出的古诗总和计算;时间30分钟。

3.4 展示“作品”

两名主持人进行总计分数,宣布最高得分组和前三名获得组;学生填写任务评价表(表1),小组长对本小组的情况进行总结;教师为获奖前三名颁发奖品。时间为20分钟。

4 对于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建议

在“任务评价表”中,学生对本次课堂给予较高评价,课堂平均评分为96分。下面将结合教学过程,提几点教学建议。(1)行动导向教学的人数不宜过多。作为技工院校基础课程,语文课很少有实训室,一般是在普通课室进行,受场地、设备的限制。而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如果人数太多,难以达到行动导向教学需要的环境,从而影响教学质量。(2)展示“作品”环节不可忽视。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需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点评,让学生从总结中发现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学习。

总之,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技校语文诗歌甚至其他学科内容的教学中,将带来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革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教师去学习,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赵斌.如何使中职诗歌课堂变得鲜活[J].才智,2011(22).

[2] 王燕玲.缺失的中职语文新诗教学[J].科教文汇,2012(8).

[3] 崔发周.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基本要素与结构模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