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经典语录十篇

时间:2023-04-11 15:57:35

乔布斯经典语录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1

美国苹果公司5日晚宣布,该公司创始人之一及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于周三去世,终年56岁。过去一年来,乔布斯一直在与胰腺癌及其他病症作斗争。今年8月他辞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乔布斯任职期间,苹果公司成为美国最具价值的企业。他改变了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因现代科技充满了更多可能。

1. 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 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2. Be a yardstick of quality. Some people aren't used to an environment where excellence is expected.

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能适合需要杰出素质的环境。

3. Innov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a leader and a follower.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4. You know, we don't grow most of the food we eat. We wear clothes other people make. We speak a language that other people developed. We use a mathematics that other people evolved... I mean, we're constantly taking things. It's a wonderful, ecstatic feeling to create something that puts it back in the pool of human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5. There's a phrase in Buddhism, 'Beginner's mind.' It's wonderful to have a beginner's mind.

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经典语录 )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6. We think basically you watch television to turn your brain off, and you work on your computer when you want to turn your brain on.

我们认为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运转。

7. I'm the only person I know that's lost a quarter of a billion dollars in one year... It's very character-building.

我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8. I would trade all of my technology for an afternoon with Socrates.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9.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2

事情起源是这样:当时索尼公司董事长兼CEO霍华德・斯特林格认为苹果公司iPod销得好,是因为有索尼等唱片公司提供的音乐作品,苹果应该和唱片公司分享iPod的利润。

乔布斯对此很气愤,因为苹果公司经营iTunes音乐商店赚来的利润很大一块分给了唱片公司,而唱片公司不用制作唱片,不用做广告投放。索尼还不满足,竟想打iPod本身的主意。乔布斯的恼怒有道理,因为在索尼Walkman随身听红极一时的岁月里,索尼也没给提供音乐磁带的唱片公司分红。不过,如果创意可以量化收费的话,今天的索尼倒可以向乔布斯收上一笔,因为追根溯源,索尼Walkman曾启迪了乔布斯的麦金塔电脑及数字音乐之梦。

不能录音的录音机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索尼负责人盛田昭夫看到公司创始人之一的井深大提着一部笨重的录音机,戴着一副耳机,怡然自得地迎面走来。盛田昭夫觉得很奇怪,他叫住了井深大:“你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井深大放下录音机,摘下耳机说,“我喜欢听音乐,但又怕影响别人,所以只好戴耳机;我又不愿整天呆在房间里听,所以只好带着录音机到处跑了。”

井深大的一番话让盛田昭夫产生了一个想法:可以生产一种便携的迷你型录音机满足人们行走时听音乐的需求,盛田昭夫与井深大决定研发这种产品。

当时,人们总是通过机身笨重、声音响亮的传统播放设备来收听音乐。因此,设计人员对盛田昭夫这个想法很排斥,但盛田昭夫力排众议,坚持这个项目。

设计人员考虑到传统录放机录音部分的零件较小,因此首先考虑把放音部分缩小,这样就会缩小录放机的体积;其次,考虑录音带的缩小问题;最后统筹考虑音质效果。

主设计师木原信敏回忆:“在那个时代,我们只能在纸上画产品设计图,我会闭上双眼想象产品的样子,想象慢跑者带着随身听的样子,想象链子如何移动,产品如何适应用户需求。”

木原信敏的回味有一丝岁月沉淀后的浪漫色彩,但实际上当时他们的研发过程很苦,因为那个年代的工艺水平、适合微观工艺的元器件很难匹配这个产品构想。

历经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完成了缩小放音部分的研制工作。可此时,原来觉得不是问题的录音部分反而成为问题,它影响整个产品体积的进一步缩小。木原信敏他们已经精疲力竭了,因为要进一步缩小这一部分的体积,当时的工艺水准几乎实现不了。

在大家一筹莫展时,盛田昭夫光闪现,称暂时不必等录音部分的缩微研制了,单独推出放音机好了。一位工程师反驳说:“人们怎么会买一台不能录音的录音机?”但盛田昭夫态度强硬,他说:“这个产品可以满足喜欢整天听音乐的年轻人的需求,而且可将音乐带出门。不需要有录音功能,只要做成附耳机的播放专用机种就可以畅销了!”

盛田昭夫主意已定,在讲究服从的日本企业文化里,工程师们唯有全面服从。随后索尼为这款产品起了个名字叫“Walkman”,以英语为母语的市场营销人员觉得这个名字显得没文化,盛田昭夫的倔脾气上来了,称“就叫这个名字,而且世界各地的分公司统一都叫它”。

Walkman产品面世后,畅销程度让人目瞪口呆。《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的作者斯图尔特・霍尔在书中如此写道:“随身听进入了我们的文化,代表着高科技、现代化、典型的‘日本化’。”

索尼Walkman成为一种标杆,不仅鼓噪着消费电子企业更上一层楼,而且激荡着电脑行业步步高,这其中就包括乔布斯的苹果。

乔布斯至此取经

“我还记得盛田昭夫送给我和史蒂夫(乔布斯)每人一部Walkman。之前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产品。史蒂夫为之痴迷,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卸Walkman,认真查看每一个零件,研究它是如何安装、制作和打磨的。”曾任苹果CEO的约翰・斯库利这样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对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拜访。

当时,乔布斯已经因苹果公司推出个人PC而小有盛名,盛田昭夫也对他高看一眼,乔布斯一行被获准进入索尼工厂参观。

乔布斯曾说:“佛教有一句话,叫做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乔布斯对于酷品和新知有很强的学习力。

在索尼的流水线车间里,工人穿着颜色不同的制服――绿色、蓝色……颜色取决于他们的职责。这些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索尼公司当时的宗旨据称是“建设理想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应该有自由、豁达、愉快的气氛,让每个认真工作的技术人员最大 程度地发挥技能”。这些都给乔布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索尼的流水线管理理念其实源自美国,最早可以追溯到福特的生产线,不过包括索尼在内的日本企业将其进一步精细化了,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精益管理。

乔布斯年少时曾到惠普的工厂实习,在装配计算器的流水线上负责拧螺丝帽,当时他感觉是“进了天堂”。苹果公司早期的生产装配线显然学习了惠普之道,因为其中大量的工程师是苹果挖惠普墙脚而来的。

到索尼参观后,乔布斯迅速将索尼的流水线管理模式与自己脑海中美国企业流水线形象地进行了对比。乔布斯主导了苹果流水线的改造,斯库利回忆说“虽然里面的工人没有彩色制服,但工厂每个细节都像我们所看到的索尼工厂那样的精致。史蒂夫很希望做到像索尼那样。他不想学IBM,他想成为索尼。”

乔布斯主持的麦金塔电脑研发完整体现了这一点,一名设计小组的成员后来回忆说:“我们非常非常地挑剔,因此很难找到做麦金塔电脑软件的人,我们把这研究的目标定得很高,它不符合一般的高科技标准。许多人知难而退……但是我们逐渐找到了能干的人……他们是被梦想激励的人。”

乔布斯在一次会议上,要求设计出来的麦金塔电脑像电话簿那么大,所有的人面面相觑。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索尼在开发大众化盒式录像带时,井深大拿着一本袖珍书对索尼研发人员说:“请做成这样大小的录相带!”

成功推出麦金塔电脑后不久,乔布斯被赶出苹果,他创立了Next公司,在这里,他继续要求他的研发团队向索尼公司学习。乔布斯还经常逛索尼的商店,研究索尼公司的产品及宣传册海报。

乔布斯多年以后曾说:“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正是这种信仰让我没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与众不同。”

我们把镜头再往前倒一点,乔布斯创立苹果之前,就是一个音乐迷,“我一向爱听巴赫的曲目,听了很多”。

音乐迷、索尼Walkman加上数字先锋,这一切为乔布斯未来的音乐帝国谱下了几个关键音符,等着未来的串联。

在乔布斯离开苹果,漂流在外的岁月里,索尼已以Walkman为核心,串联起一个庞大的视听娱乐帝国,继续让乔布斯高山仰止。

买下美国狂潮中的音乐帝国

“无非是个死!”“就是死了也要做!”

1989年8月,索尼准备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影与音乐部门,盛田昭夫下定了这样的决心。

此前,索尼曾召开了一次决定是否收购的董事会会议,会上索尼总裁大贺典雄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对方价格一直高得不合情理,此外自己对好莱坞一无所知。董事长盛田昭夫称,在这种情况下,看来当前的明智做法是取消收购。

本来事情到此告一段落,因为按照公司管理规则,董事会决议是最后的决策,可在当时的索尼,董事会基本上只能认可盛田昭夫的意志。到了晚上董事会聚餐时,盛田昭夫放下盛着绿茶的杯子,有点落寞地说:“真是太糟糕了。我一直都在梦想着拥有一家好莱坞的企业。”当董事会次再开会时,大贺典雄宣布,经过认真考虑,他现在强烈地感觉索尼还是应该实施收购,盛田昭夫拍板同意。

在外部来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经济当时却每况愈下,萎靡不振。日本企业大肆并购美国公司,而众多美国公司却反击乏力,其中以日本三菱集团买下纽约的地标洛克菲勒大楼为标志。有媒体报道,这些挥舞着支票本的日本人好像对价格根本不屑一顾,他们似乎要买下整个美国,“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美国舆论惊呼,这简直是日本第二次入侵美国,上一次是在珍珠港。

但自1990年开始,日本经济泡沫爆裂,日本企业纷纷陷入危机,将买到手中的美国的资产纷纷售出,譬如三菱集团购买洛克菲勒中心不久,就因为经营不善,难以承受巨额亏损,不得不以半价再次将大楼卖给原主。

大家也等着看索尼的笑话,虽然花60亿美元买下的资产迅速贬值,并亏损累累,但盛田昭夫认为在未来的商业争霸赛中,音乐版权、知识产权、内容资源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他要为索尼打造一个完整的视听娱乐产业链。

1993年11月30日,盛田昭夫得了中风,离开了索尼。不过随后的索尼确实像他预计的那样,逐渐演化成一个庞大的视听娱乐帝国,享受了近10多年的黄金时光,是日本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因为当时是整个日本经济的“失去的十年”。

盛田昭夫1999年10月3日离开人世,他的时代结束了。一种新的颠覆性力量开始向他精心打造的以Walkman为核心的视听娱乐帝国袭来,其中最有力度的是卷土重来的乔布斯和他麾下的iPod、iPhone、iPad加iTune音乐商店组成的音乐新势力。

不是每个产业都应该永垂不朽

“索尼将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霸主地位。”索尼的首席运营官库尼泰克・安东曾多次在众多场合这样表示,其矛头直指苹果。

索尼并不是在倒头大睡中被苹果超越的,在盛田昭夫规划好视听娱乐帝国蓝图后,其继任者一直追寻着他的梦想,但这种跟随逐渐僵化,逐渐与数字音乐主流脱节。

在洞悉磁带版Walkman衰退危机之前,时任索尼株式会社社长的大贺典雄致力于CD商业化的目标,此后CD技术迅速取代模拟音频技术,索尼跟上了这个潮流,并领先一步,推出了可写入的、一种能够拥有录放功能继而完全取代磁带的碟片,确立了索尼MD技术标准。

进入21世纪,索尼又收购了贝斯塔曼公司唱片部分和美国电影公司米高梅。这些举动明显是盛田昭夫当年运作模式的拷贝和拓展,索尼企图以此延续自己的视听生态链的进化。可是在20世纪末,数字音乐以另外一种方式在演化,这就是不要CD介质的MP3模式。

这种模式超越了索尼的商业掌控范围,起初MP3音乐在网上快速传播,包括索尼在内的唱片公司称之为“盗版”,他们开始对Napster、电驴、电骡等这样层出不穷的新对手进行一轮轮的剿杀。

在索尼疲于斩杀这些“音乐海盗”时,2001年,乔布斯带着他的iPod出现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iPod很成功。但在2001年,它只是众多MP3播放器中的一种,看起来不足以撼动索尼的Walkman的升级产品MD播放器,而且索尼也没有轻敌,它很快推出了自己的MP3播放器,计划纠缠住乔布斯的iPod,迟滞其向音乐纵深领域发展的企图。

但乔布斯在音乐领域建立起滩头阵地后,并没有向壁垒森严的唱片巨头发起强攻,而是于2002年,向包括索尼在内的唱片巨头示好,希望唱片巨头能与他的iTunes音乐商店合作。乔布斯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承诺让唱片公司分享iTunes音乐商店利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版权。

霍华德・斯特林格懊丧地发现自己又晚了一步,他说“这是我们的错”,原来索尼在几年前就和IBM接洽过,想打造一个类似的网上数字音乐商店,“但我们试图设计出完美无缺的合法下载方式,因此裹足不前”。

乔布斯知道想从索尼公司打开缺口很难,因此他先从唱片界的老大环球唱片着手。看来,当年他被赶出苹果公司后建立皮克斯动画公司的经历,为他今天的音乐帝国构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好莱坞的人没有将乔布斯当做他们不太喜欢的硅谷人。

环球家族中实力最强的唱片公司Interscope的CEO杰米・约维内很赞成与乔布斯的合作,他以前不是这样,转变来自他对英特尔的一次拜访。当时英特尔的一位高管对约维内说:“您知道,不是每个产业都应该永垂不朽。”这深深地刺痛了约维内,因此他准备拥抱音乐的数字化浪潮。

在攻下环球唱片、百代后,索尼公司无可奈何地向乔布斯打开了城门,霍华德・斯特林格有些自下台阶地说“孤立苹果提出的计划会显得不很明智”。

2010年2月25日,乔布斯55岁生日当天, iTunes下载破100亿首大关,当时iTunes商店中共有1200万首歌曲、5.5万集电视节目和8500部电影,其中2500部提供高清版下载。

乔布斯音乐帝国全面打造完毕。

以“苹果模式”挑战苹果

“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推出像随身听那样的商品。”为索尼效力40多年的索尼中国前董事长高筱静雄曾经这样说。

索尼曾把Walkman品牌转移至手机,主打音乐手机概念的产品一度唤起当年听Walkman长大的一代的怀旧情结,可好景不长,与iTunes勾连的iPhone又马上过来抢风头,接着还有iPad,显然依靠某款产品,索尼无法挽回局面。

《华尔街日报》曾批评索尼:“索尼的核心问题在于,许多让索尼手足无措的新兴产品都需要不同的技术,如硬件、软件、内容及服务。这些技术在索尼内部都是受到严密保护的部门,而要让部门一起合作获取跨领域的成果非常难。”

2011年3月10日,索尼宣布,公司要把全球业务分为两大集团,即“消费类产品与服务集团”和“专业设备解决方案集团”。前者主要包括索尼消费电子与网络服务,比如游戏机、电视、手机、PC、数码影像等产品,以及背后的网络服务平台。

媒体称,索尼这次重组是以“苹果模式”在挑战苹果。

记者手记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是大画家齐白石的一句话,他桃李满天下,但他不赞成学生单纯地模仿他,而是鼓励他们努力创新,趟出一条自己的路。学别人学得再像,也是在别人阴影下生存,仅靠模仿是无法成就大师的。

战后,日本企业开始了向美国企业学习的浪潮。索尼的盛田昭夫提出了“两栖动物”的理念,他说:“我们日本商人必须是两栖动物,我们必须在水中和陆地生存。”他的意思是将美国企业经营理念与日本固有文化结合。即使这种结合有些生硬,譬如“Walkman”一词就流露出东方意境诠释西方词汇的嫁接思维,但这不要紧,因为这是属于索尼的一种创新,日本文化中的缩微志趣与西方世界追求奔放不羁的风格,在随声听中产品得到了完美结合,所以盛田昭夫成功了。

风水轮流转,轮到乔布斯学习索尼了。除了学习索尼的精益制造的理念外,显然乔布斯对盛田昭夫打造完整视听产业链的构想也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iPod、iPhone、iPad加iTune音乐商店组成的商业链条,透着盛田昭夫当年的梦想。但乔布斯的音乐构想只是和盛田昭夫的蓝图神似,它可以看做是20世纪90年代的索尼音乐梦的数字升级版。

那为什么索尼自己没有完成这完美演化呢?那是因为盛田昭夫的继承者只是在简单地复制以往的成功模式,用CD取代磁带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体现,索尼只想在介质上完成进化,而对不用介质的数字传播模式囿于商业利益考量没有做深度、全面的研究。还有专家评价索尼在学习西方管理模式走过了头,将西方的“绩效管理”僵化了。它的部门已经完全形成“管道式”组织,内容部门不与终端部门交流,软件部门不与硬件部门沟通,零件部门不与设计部们磋商,各组织部门墨守成规,分歧不断。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3

“如果一觉醒来,你发现乔布斯离开了苹果,成为索尼的首席执行官,并且持有索尼的大额股份,你会不会更愿意买索尼的股票呢?我敢保证你会的。”这是《纽约时报》对最近一次乔布斯的告休作出的评价。

1月18日,乔布斯又休病假了。这是他两年之内因身体不适二度休假。尽管消息公布当天, 正值美国马丁 ・路德・金纪念日、华尔街休假、纳斯达克股市休假……但远在欧洲,比如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苹果的股价还是下跌了近8%。

乔布斯的脸庞日渐削瘦,眼神越来越凌厉坚定,他的身体也成为苹果股东和股民们心头最深重的担念。作为“苹果核”的乔布斯,似乎正在苹果CEO这个位子上摇摇欲坠。而苹果COO蒂姆・库克则对这一切重新提供了保障。他就是三度代任乔布斯职位的苹果领袖。

乔布斯背后的人

1998年,全球最大的猎头公司海德思哲副董事长约翰・汤姆森向焦头烂额的苹果CEO乔布斯推荐了一个人―时任康柏电脑副总的蒂姆・库克。

当时的苹果一团混乱,1997财年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因此,对任何一个精明的高管来讲,在那个时候去苹果并不是明智之举。至少,库克身边的朋友是这么认为的。库克还是去了乔布斯的面试,毕竟,坐在他对面的人是一个已经书写了传奇的人物。决定命运的时间只用了五分钟,两人的见面形容为 “一见钟情”―库克的沉着冷静打动了乔布斯,同样,乔布斯给库克的感觉完全与其他友人的劝告和理性分析背道而驰,这让库克当即作出了“此生至今所作过的最佳决定”―加入苹果。

其实,乔布斯背后一直不乏各种让人津津乐道的高管,比如负责工业设计的“首席风度官”乔纳森・艾维,体型如鼓风机状的苹果全球产品营销资深副总裁菲尔・席勒,和极具幽默感的苹果明星、资深副总裁伯特兰。而在库克进入苹果后,乔布斯似乎更加对他另眼相看。虽然他们俩人在性格上极度迥异。但在工作中,却成了最左右相长的拍档。

尤其是在乔布斯的身体病痛越来越厉害时,他的性格也越来越以脾气无常和尖牙利嘴著称。而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小镇罗伯茨戴尔的库克却以海风拂面般的温良风度做着他的舵手。苹果的工作人员也许需要随时准备好偶遇乔布斯的话语, 但对库克,甚至可以不予理睬,因为库克根本不会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与旁人说话。也许正是这种个性上显明的差异,更让他们在工作中形成了稳健的关系。正如苹果工作人员所说,库克沉静的姿态和从容作风对苹果这家充斥着爱敲桌子家伙的公司来说是一种缓和的力量。同样,对于尖锐的乔布斯来说,也不失为另一种节奏上的缓和。正因如此,库克成为乔布斯当仁不让的代班人。

与此同时,库克和乔布斯身上也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1996年,库克一度被误诊患上绝症,纵使最后无碍,亦让他的人生观起了巨变―对自己和工作伙伴均严格要求。此外,两人同样都是工作狂。虽然性格差别巨大,但十余年的共事让俩人在工作风格上越来越接近。

一月中旬, 乔布斯第三次病休,苹果股价立即下跌。代任的库克在之后举行的高盛科技和互联网会议上对苹果近乎爆棚的信心投射出乔布斯的影子。而“除了IPad,其他平板电脑都是怪胎”这样的话从库克嘴里说出来,也会让人感到些许惊诧。或许,这也正是乔布斯倚重库克的原因,正如他在告知苹果员工的休假邮件中写到:“我已经要求蒂姆・库克负责所有苹果的日常运营。我非常有信心蒂姆以及其他的管理团队成员将良好的完成我们制定的2011年计划。”

库克的铁手腕

1997年9月16日,乔布斯在离开12年后重返苹果,当时的苹果在时任CEO阿米利奥的领导下,一片混乱。制造部门以低效出名,库存臃肿,1997财年的损失超过10亿美。

作为苹果的创办者,乔布斯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制改革这个“即将破产”的公司。1998年,他花五分钟时间招来了尚默默无闻的库克,命其整顿苹果一团糟的运营。库克从进入苹果的那一刻起,便意识到自己必须先从生产环节入手,改变苹果在生产上的低效,比如杜绝把亚洲运来的部件放进一家爱尔兰工厂里组成笔记本,然后又将其大部分运回亚洲市场销售的做法。 在库克看来,存货“从根本上说就是恶魔”。他把苹果产品当作牛奶,“像做乳制品行业一样进行管理。牛奶一旦过了保鲜期,那你就麻烦了。”

库克关闭了苹果在各地的工厂和仓库,又与相关的制造商建立合同关系。就在当年,其存货管理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1998 财年结束时,苹果库存量从31天降为6天,换成商品价值,相当于从4.37 亿美元大幅降低至7800 万美元。这个数字已经可以与行业内顶尖的戴尔相媲美,且成为电脑制造效率的黄金标准。

库克的铁手腕还表现在他对团队的严格要求和立时三刻的执行上。令他的团队成员记忆深刻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库克和自己的团队开会,讨论到了公司在亚洲碰上的关于iPhone具体问题。库克说:“情况的确很糟糕。得有人去中国处理这个问题。”会议召开了 30 分钟后,库克撇了一眼运营高管萨比赫・汗,突然问:“你怎么还在这儿?”萨比赫・汗当即站了起来,前往机场飞中国,他连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库克还有一个管理特征是注重分析和细节,在这点上,《纽约时报》将其形容为一个“细节控”。据库克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五十岁的库克记忆力非常好,他甚至不用借助记录便可回忆起会议的细节,只要与工作有关的东西,哪怕一个微小的数据,库克几乎都烂熟于胸。如果与他有工作关系的人出现错误,他会用自己的方式“算账”―乔布斯或许会提高音量,而库克只会用令人不安的沉默来打量对方。苹果的人将库克的这种沟通方式称为“职业化的,手术般的”。曾与库克有过合作的微软公司前首席财务官卡勒则认为“过于专注和谨慎,从客户的角度来看简直有些可恶”。

5900万美元年薪

2004年,乔布斯做完胰腺癌手术恢复的两个月里,库克第一次暂行苹果CEO 一职。2005年,库克升任苹果COO。2009年的时候,乔布斯第二次告休六个月,库克临危受命,开始长达六个月的苹果CEO生涯。那段时间,库克刷新了公司在经济衰退大环境下的财政表现,还引发了是否会正式接任乔布斯的讨论。

2009年,全球经济正处于衰退高峰期,再加上乔布斯的暂别,苹果的股价一泻千里,不乏预言者说苹果的时代即将终结。然而,苹果在这一年的销售额达到32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员工数量近3.5万名。乔布斯仍被视作苹果的代言人,但作为代职的库克也取得了苹果股东们的极高满意度。这点从数据上一看便知,乔布斯宣布病休的当天,苹果股价下跌超过2美元,报收于85.33美元,并在随后几天继续下跌了7美元后才有些微反弹。不过,负面情绪还未及蔓延,苹果在3月份就公布了高达82亿美元的非假日季最佳营收记录。而后, 尽管华尔街的经济衰退仍在继续,但六个月后,苹果股价已累计上涨了85%,6月5日的收盘价为144.67美元。

乔布斯病休的这几个月时间内,苹果还与IBM之间的一起反同业竞止诉讼案达成和解,并推出了新版iPod Shuffle,其iTunes商店也在推出仅9个月后即达到了10亿次应用下载记录。库克的“代管”成果让乔布斯非常满意,半年后重返CEO岗位的乔布斯亲自提议给库克一笔丰厚的回报―现金和股票总额高达5900万美元的年薪。当然,如此之高的年薪背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库克已多次爆出被大公司有意挖角,这个名单上包括戴尔、摩托罗拉、通用汽车等。因此,5900万美元的年薪也被看作是乔布斯对库克的格外看重。

而唯一让库克不满的,可能只有白色iPhone 4未能按时生产的问题。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称,库克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他喜悲不形于色,但苹果未能按时生产白色iPhone 4让他相当愤怒。当库克在苹果产品的会上气场越来越来强大的时候,外界都在猜测,或许乔布斯可以担任董事长,再兼任个“首席创新官”类似的职位,将库克升任苹果CEO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他们不用担心掌门人随时需要休假的身体。而对于库克本人,他似乎只管兢兢业业的继续手上的工作, 他仍然“极端聪明又不以自我为中心”,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将苹果错综复杂的运营管理得井井有条。

甚至,他仍然是苹果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员工。在这点上,库克又堪称苹果的另一个传奇。凌晨 4 点半给高管们发邮件是库克工作的常态。全球性的电话会议更是随时随地有可能召开。多年来,库克还保持着周日晚上召开电话会议的习惯,目的是为星期一早上更多的会议做准备。乔布斯身体的又一次抱恙给苹果再次敲响了警钟:苹果的下一任CEO到底是谁?库克是否会是意料之中的人选?前一个问题是目前美国各大媒体热衷议论的话题,而后一个问题只有是和否两个答案。但无论如何,正如前苹果高管迈克・霍莫所言:“库克就是那些故事背后的故事。”

Columbia冰纷暖冬乐万象

世界冠军冰上演绎Columbia超凡保暖新品

1月23日,Columbia于深圳万象城的店铺(3楼中庭扶手梯处)经过扩大及装修后全新整装开业。全球户外先驱品牌Columbia在当晚“冰纷暖冬乐万象”开业盛典中震撼世纪保暖发明―Omni-Heat超凡保暖系统。专利研发银色热能反射圆点可高效反射身体热能,配合轻薄透气中层,比普通御寒物料高出20%保暖度。以前所未有的轻盈,达至突破性的恒温保暖效果,开创御寒新概念。在当晚的活动中,世界双人花样滑冰冠军、冬奥会银牌得主 ―庞清和佟健率领冰上表演团队身着Columbia最新款超凡保暖御寒服出场,向到场嘉宾们展现既时尚有型又蕴含最新科技的户外潮流服装,为现场的来宾和Columbia户外品牌的粉丝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Columbia超凡保暖科技冰上秀!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4

网络上、微博上都是对乔布斯的赞美之词,包括美国总统。其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奥巴马、三星、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苹果CEO纷纷发表了悼词悼念乔布斯。一人能集总统、竞争对手、学生、合作伙伴的纪念,重如泰山。

奥巴马: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他拥有非凡的勇气去创造与众不同的事物,并以大无畏的精神改变着这个世界。 盖茨:在这个世界上极少有哪个人像史蒂夫这样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扎克伯格:史蒂夫,谢谢你,你是一个朋友,也是导师。

为什么会这样呢,乔布斯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

这使得我想起一句话:“你可以不喜欢我,但你必须尊重我”!乔布斯可能并不是一个受大多数人喜欢的人,但他一定是一个让人尊敬的人。这才是让美国总统或者竞争对手对其肃然起敬的原因吧。

乔布斯带给我们希望。乔布斯跟比尔盖茨不一样,后者家庭环境富足,不需要艰辛的工作就能养活自己;而前者是一个私生子,出生就父母遗弃,需要依靠自己生活,从底层做起但乔布斯成功了,这就给了我我们希望,普通人也能成功,只要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尽管,申音在《商业的常识》中感叹的说: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而美国也出不了史玉柱现在的经济环境,乔布斯如果出身在中国,不要说造就苹果帝国,活下去都很难。但毕竟,给了我们一个梦想。

有人说这是苹果的胜利和乔布斯的失败。我觉得有点煞有介事和哗众取宠。苹果的成功恰恰说明了乔布斯的成功,两者相辅相成,而不是冲突的。没有乔布斯就没有现在的苹果,尽管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中国,很多人就是太现实,现实得除了钱什么也不要了;但是什么都不要又怎么会有钱呢?!何兵教授说:“正是因为现实很骨感,所有我们的理想一定要丰满”。讲这话,我总觉得很无奈,也有些绝望的感觉。如何让理想变成现实——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何处?我们要走向哪里?这正是乔布斯回答我们的,用他短暂而闪亮的一生,做了完美的诠释。而正是他将理想变成了现实,才凸显出乔布斯的伟大。

创造,而不仅仅是创新。我们都在谈互联网的创新方式的时候,苹果用一个叫iphone的东西征服了手机用户。当我们还在讨论是模仿、山寨还是“微创新”应用的时候,苹果已经创造出他得帝国——:【《财富》:乔布斯生前改变世界十大途径】美国《财富》杂志就乔布斯生前十大改变世界的途径做出了一番盘点。具体如下:1、设计2、音乐3、个人电脑4、带领世界进入“后PC”时代5、广告6、iPhone7、苹果生态系统8、Mac OS9、Apple Store10、苹果公司 。

诺基亚是被谁打败的——苹果?Android?都不是,是诺基亚自己。【苹果不需要打败任何对手,她就像一位绝世的武林高手,只有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因为乔布斯创造和定义了一切的规则。

从美到体验。《创业家杂志》的创始人牛文文说:“乔布斯在我心里,是信念之王。在出道之初,他就立定将美注入冰冷电子产品的信念,一生起伏,从未改变初衷,并在不长的一生给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类留下永恒之美。工业时代以来,靠美与审美成就一大企业者,唯乔布斯一人”。我认为,乔布斯不但将美注入冰冷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将最好的体验融合到产品中,牢牢的黏住了消费者的手和消费者的心。

这源于乔布斯对的美的与生俱来的深刻体验,也是对消费者的深刻洞察,这些,需要天赋,美国还能出乔布斯吗?谁又知道呢!

产品制胜。对产品本身的近乎严酷和“变态”的要求,乔布斯永远都是苹果产品的第一产品经理,直到他离去之前都是。对于我们每天挂在嘴上的“品牌”两字,我们又作何感想呢?回归到本质和原点来想想——没有好的产品,品牌又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创造移动互联网时代。乔布斯逝世了,一代“传奇人物”终于离我们而去。他是美国创新精神的代表, 是过去一百年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家。他一手开创了PC(苹果电脑), 数字电影(玩具总动员),数字音乐(iTunes),无线互联(iPhone)四大工业。他是真正硅谷的儿子。如果硅谷只为一个人下半旗,就应该是乔布斯。这是网友对他的评价,虽有溢美之词,但也恰如其分。

乔布斯的产品和苹果体系,改变了人们对于同时代产品的认识,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他仅仅用了ipnohe,便做到了创造无限互联的时代。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这些是摘录的乔布斯语录:1、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2、只有热爱,才能让你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3、生也有涯,要时刻听从内心的召唤4、要象婴儿一样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5、引领者和山寨的区别就在于创新4、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时,大脑才开始运转。

姜汝祥说,感恩乔布斯:1、20世纪是美国梦的世纪,乔布斯是20世纪美国梦最好注释:财富源于创新!2、21世纪以互联网重演盗版与复制称王开始时,乔布斯再次重演美国梦的精髓:智慧与思考最值钱,它是用企业家创新做标准,人类要永远拒绝平庸!3、21世纪是中国世纪:只有中国出现无数乔布斯才是中国站起来的标准!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5

史蒂夫·乔布斯已经不在人世的消息是假的。

我是说,如果。

如果“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乔布斯依然健在,没有疾病,健壮一如他重回苹果初年的状态,那么世界将会怎样?

在20世纪之后,能当得起这一问的人也许没有几个,但我想,应该不会有人反对把乔布斯列入这少数之一。

正如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Isaacson)在《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个天才。他的奇思妙想都是本能的、不可预见的,有时是充满魔力的。他像个探路者一样,可以吸收信息,嗅到风中的气味,对前路先知先觉。

一度有人声称乔布斯来自外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所具有的只有极少数人类才能具有的才能。

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就创造了未来。

这个追求完美的偏执狂,引发了家用电脑革命并普及了图形用户界面,用《玩具总动员》创了数字影像的奇迹,用iPod和iTunes改变了消费音乐的方式,让音乐产业重获新生:用iPhone实现了人机交互方式从键盘鼠标到触摸再到语音的转变……

以绝对的完美主义者的挑剔和品位,他要求把产品的所有部分都整合在起,从硬件到软件,从内容到营销。

如果,乔布斯有多一些的时间,让他的才能得以延续……改变更多行业

对于完美主义者乔布斯,他所能接触到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他愿意花精力改造的对象。

他挑剔和偏执的强悍人格,即便在他几乎失去知觉时,也依然存在。有一次在他深度镇静时,肺脏医生要往他脸上戴面罩。乔布斯把面罩扯掉,嘟囔着说他讨厌这个面罩的设计,不要戴它。虽然他几乎无法说话,但是他命令医生拿来五种不同的面罩,选出一个他喜欢的。他也讨厌医生安装在他手指上的氧含量监视器,他告诉医生那个东西太难看也太复杂,他还建议了可以使之设计得更简洁的种种方式。

乔布斯生病之前最想改造的产品,是电视机。艾萨克森写道“乔布斯非常想在电视机研发方面创造出他曾经在电脑、音乐播放器以及手机等产品身上所取得的成绩。”

正因为如此,作为乔布斯最钟爱的四款产品之一,苹果电视被他寄予厚望。乔布斯所想象的苹果电视是“易用和优雅”的,且“能与苹果的其他产品以及icloud实现无缝链接,而且将拥有最为简洁的操作界面”。

此前,苹果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苹果“漫不经心”地了被叫做Apple TV的类似机顶盒的一个小玩意——这个在2007年和iPhone一起推出的产品,已经更新到所谓的第三代,外形小巧,设计精致:操作和界面一如既往的简单,但是功能相对单——不少人认为,这仅仅是苹果的投石问路。

第三代Apple TV已经拥有相当一批拥趸,它具有一个备受瞩目的功能就是AirPlay。Airpay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空气来传输播放,换句话说是在无线网络的环境下,把iOS设备上的照片、文件和音视频文件传输到Apple TV所连接的高清电视或者投影仪上播放,并可以实现整个屏幕显示的传输和切换。

早在11年前,乔布斯就曾宣布个重大战略:个人计算机不会成为边缘化的副线产品,而将成为一个“数字中枢”,整合各种数字设备,包括音乐播放器、录像机,以及相机。你可以用计算机连接并同步所有这些设备,它也可以管理你的音乐、图片、视频、信息,以及乔布斯称为“数字生活方式”中包含的方方面面。

这一战略不仅改变了苹果,也影响到了整个技术产业。

现在这个影响将波及电视行业。苹果独有的Retina视网膜技术,已经正式用于15英寸的iMac笔记本。也就是说,苹果新推出的15英寸Mac笔记本的分辨率已经超过50英寸电视机屏幕的分辨率。

这意味着,苹果高端的显示屏技术已经突破大小限制,可以用于尺寸更大,要求更高的屏幕。而新的Apple TV,将是一款硬件外观符合乔布斯审美标准的大屏幕电视,而一如既往的极简外表下,是对复杂功能的极度简化:除了拥有印刷级别的高清显示技术,配以语音交互系统siri做遥控指挥,Alrplay所能实现的各种智能终端之间的随意交互,“四屏合一”已经是可以看得见的未来。

乔布斯染指电视,对于电视机行业而言简直是一场恐怖的灾难。

乔布斯的兴趣显然不只在电视机方面。如果他还在,也许被改写历史的或者至少在历史中要增添上光彩一笔的,可能还有飞机制造史和游艇制造史。

得到伍拉德(苹果董事会主席)承诺送给他的一架湾流V型飞机之后,乔布斯就开始为飞机内部的设计大费周章,甚至前后共花了年多的时间。

他雇了一个设计师,从埃利森(甲骨文的CEO,乔布斯的密友)的飞机开始练手。设计师几乎被乔布斯逼疯,他总是对每个细节都要求完美。比如,在埃利森的G-5飞机的机舱之间有一扇门,门上有按钮分别控制开与关。乔布斯要求在他的飞机里,要换成二合一可以转换的按钮,而且他还不喜欢按钮那光滑的不锈钢材料,要把它们都换成拉丝金属的。

最终他得到了一架他心目中的飞机,他很喜欢它。埃利森说:“我对比了一下我们俩的飞机,他的改装确实更好。”

乔布斯还自娱自乐地动手设计了一艘自己想要的游艇。

沃尔特·艾萨克森在采访乔布斯完成他传记的写作期间,见到了游艇的设计图:“他给我看所有的模型和设计图。不出所料,这艘计划中的游艇是流线型的极简风格。柚木甲板平直完美,不加任何装饰物。如苹果商店一样,船舱的窗子几乎都是从地面直到天花板的大块玻璃,而主要生活区设计有40英尺长、10英尺高的玻璃墙。”

当时这艘游艇已经由荷兰的游艇定制公司Feadshlp建造,但是乔布斯仍然在对设计改来改去。

现在乔布斯的这艘游艇已然面世,被一众果粉称赞为:“如艺术品一般。”

庆幸的是,飞机和游艇并不是公众消费品。乔布斯在当时只是自娱自乐式地改造或设计。

我们无法以普通人的见地去猜测、揣度天才可能的想法,若乔布斯还在,若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热情,他可能还会继续一次又一次以完美的设计和体验带给我们惊喜。

我是说,如果。失败,然后带着遗憾离开?

也许因为是在最灿烂时即陨落,流星才能成为所有人心中

个十分美好而遗憾的存在。

同样,乔布斯在他人生最辉煌的顶点去世,这几乎使他成了人们心中不可取代的一个时代的“神”。

事实上,乔布斯也并非完人。

在一个充斥着低劣设备、杂牌软件难以预测的错误信息和恼人的用户界面的世界里,他的一体化的理念带来了以迷人的用户体验为特征的非凡产品。

但在这些理念的背后,在他神一般形象的背面,是个挑剔和严苛到近乎变态,偏执到令人抓狂的控制狂乔布斯。

他身上总有难以统一的两种极端。他在印度曾迷上过几年禅修,他最爱看的一本书是《一个瑜伽行者的自白》。但这些未能使他产生一种禅意的平静或内心的平和。

他常常深深地纠结和不耐烦,容易暴躁。大部分人在大脑与嘴巴之间都有个调节器,可以调整他们粗野的想法和易怒的冲动。可乔布斯不,他很看重自己残酷诚实的一面。“蠢货”,“狗屎”这是他常常用来形容与自己共事的伙伴们以及他们做出的产品的形容词。“我的责任是当事情搞砸了的时候说实话而不是粉饰太平。”他说。

沃尔特·艾萨克森毫不掩饰地评价:“这点使他富有魅力又能鼓舞人心,但也使他有时候,用技术词汇来说,像个浑蛋。”连他的家人都奇怪,他到底是先天缺少能避免乱箭伤人的过滤机能,还是有意回避了那个机能。

但,正如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说:“其实乔布斯人格中令人不快的一面并非必要。那对他的阻碍大于帮助。但有时候那确实能达到某种目的。礼貌圆滑、会小心不去伤害别人的领导者,在推动变革时一般都没那么有效。数十名被乔布斯辱骂得最厉害的同事在讲述他们冗长的悲惨故事时,最后都会说,他使他们做到了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

但乔布斯性格中的固执、偏执和控制狂成分,让他曾经栽过大跟头。

他的苹果公司CEO职位在1985年被苹果董事会开除。当时苹果的人表示,苹果此前很长时间内一直在扩大并延伸公司产品线,正在成为一家真正的公司。但乔布斯却试着让整个苹果公司只做件事情:不断专注于MacIntosh。乔布斯认为硬件公司和软件公司之间没有差别,其他人则认为这不可能:你非此即彼,苹果当时应该成为一家硬件公司,而让出色的开发者去开发软件。

也许在这件事上,乔布斯的固执和坚持并没有错,他只是比任何人眼光都过于超前。而他当时所坚持的那些,在那样的时代和环境之下,是如此得不合时宜。

软硬兼具以及专注于他认为该做的事,这两个核心原则,是乔布斯不能触碰的底限。因为这两个底限,乔布斯被苹果扫地出门,但也因为这两个底限,让乔布斯在苹果岌岌可危时,重新回归,力挽狂澜。

但乔布斯的评判标准,是否就是绝对的黄金定律?

近日,科技博客BI的创始人Henry撰文称,基于业界和消费者对1Pad mini的良好反馈来看,乔布斯当年对小尺寸平板的言论有不当之处。

iPad mini以来,很多苹果的粉丝都认为这才是“THE iPad”,一款真正用得顺手的iPad。个中原因主要是因为iPad mini的尺寸和重量,如果你用过iPadmini,再去用全尺寸iPad,就会发现后者用起来像砖头。

苹果的御用分析师John Gruber表示,iPad mini已经成了他用得最多的iPad了,另外一名分析师Dan Frommer也预测iPad mini的销量将超过全尺寸iPad,成为仅次于iPhone的第二畅销产品。不久前苹果自家的数据也显示,iPad mini初始销售状况还算不错。

有趣的是,乔布斯曾经非常不待见小尺寸平板。2010年,乔布斯曾表示苹果绝对不会做小尺寸平板,他认为这种产品根本就没希望,因为这种屏幕尺寸不足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应用使用体验。对此苹果最近回应称,乔布斯当时谈论的是7英寸平板,而iPad mini要稍微大一点,但是记录表明,乔布斯当时谈的是所有10英寸以下的平板。

乔布斯的确曾对小尺寸平板有过一番经典的抨击,关于iPad第一批竞争者会失败的判断也没错。但是显然对于小尺寸平板潜力的预估上,乔布斯真的错了。

商业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大神乔布斯也难免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他的偏执和审美造就了这一个时期的电子产品的消费审美和导向,但在一日千里的下一个五年或者十年呢?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6

乔布斯十大经典语录

1.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2.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能适合需要杰出素质的环境。

3.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4.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5.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6.我们认为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运转。

7.我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8.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9.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10.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乔布斯留给我们的十条经验

1.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史蒂夫经常指出,苹果和其他所有计算机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苹果一直设法嫁接艺术与科学。乔布斯指出,研究Mac的初始团队拥有人类学、艺术、历史和诗歌等学科的教育背景。这对苹果产品脱颖而出一直很重要。这是iPad与它之前或之后所有平板电脑的区别。这是一种产品的外观和触觉,是它的灵魂。但计算机科学家或工程师很难看出这种重要性,因此任何公司都必须有一个领袖认识到这种重要性。

2.要创造未来,你不能靠销售讨论组。有一种管理理论认为,你必须倾听顾客的意见。史蒂夫・乔布斯是第一个说这是浪费时间的商人之一。今天的顾客并不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尤其如果是他们从未见过、听过或接触过的东西。当苹果要推出平板电脑的消息已经很明确时,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当人们听到那个名字 (iPad),它成了微博上的笑料。但是,当人们拿着它使用它的时候,它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他们不知道之前没有它是怎么过的。iPad成为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苹果产品。乔布斯(和苹果团队)信任自己胜过信任任何人。几百年来,毕加索和其他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如此。乔布斯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商界人士。

3.绝不要害怕失败。乔布斯被自己挑选的继任者解雇。这是商界30年来最著名的尴尬事之一。但是,他没有从此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风险资本家。他没有创办一家制片公司,整天出去应酬。他振作起来,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8年前,他被诊断为胰腺癌,并被告知只有几周生命。如同塞缪尔・约翰逊说的,没有什么比垂死更能让人集中精神。以下是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片段:“没有人愿意死。就算想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过死去那个地方。但是,死亡是我们共同的终点。没有人逃得过。而且,本该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发明。它是生命的变革促进者。它清理掉旧的,让位给新的。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在过别人的生活上。不要受困于教条,也就是不要按照别人思考的结果生活。不要让他人的意见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气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只有它们才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4.你无法把还没有划出的点连起来,只能把已经划出的点连起来。这是乔布斯2005年斯坦福演讲中的另一句名言。这背后的想法是,无论我们如何试图规划生活,生活永远会有完全无法预料的东西。当下的痛苦和失败――被女朋友甩了,没得到麦肯锡的工作,在一家没有如你所愿取得成功的新兴公司上“浪费”4年――这一切或许都为你数年之后的辉煌成功播下种子。

5.倾听心底的声音,它告诉你是否在正确的道路上。大多数人听不到心底的声音。我们只是认定我们打算在金融部门工作,或者当医生,因为父母告诉我们要这样做,或者因为我们想赚很多钱。当我们有意或无意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们就扼杀了心底那个微弱的声音。从那以后,我们大多数人就打开了“自动驾驶”。我们随波逐流。你遇见过这样的人,他们都是好人,但他们不会改变世界。乔布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是匆匆忙忙,怀着计划。他想做计算机。一些人心底有个声音,让他们为民主而战。一些人心底的声音让他们成为小汤匙专家。当乔布斯最初看见图形用户界面 (GUI)的例子,他知道这是计算机的未来,他必须把它造出来。这后来成为麦金托什。无论心底的声音告诉你什么,倾听它都是明智的。

6.对自己和他人期待很高。我们听说过史蒂夫・ 乔布斯大喊大叫、训斥雇员的事情。我们听说,他是控制狂,是完美主义者。关键在于,他倾听自己的激情和心底的声音。他在乎。他希望自己做到最好,也希望所有为他工作的人都做到最好。如果他们不在乎,他就不想用他们。但是,他却不断地把人才吸引到身边。为什么?因为人才也在乎。有一种说法:如果你是二流人才,你就会雇用三流人才,因为你不希望他们看起来比你聪明。如果你是一流人才,你就会雇用超一流人才,因为你希望得到最佳的结果。

7.别关注正确,关注成功。乔布斯在被苹果解雇后接受一次采访时这样说。如果你必须得偷别人的好主意才能使自己的主意变得更好,那就偷吧。你不能执著于自己对某种产品的设想而忘掉当下的现实。苹果3出台后,如果乔布斯继续做Lisa,苹果日后绝对开发不出Mac。

8.在身边聚拢一批最有才华的人。有一种误解:苹果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公司里的其他人都是姓名不详的属下,努力讨好这位无所不知无所不闻的乔布斯。事实上,乔布斯在身边聚拢了一批人才:菲尔・席勒,约尼・艾夫,彼得・奥本海默,蒂姆・库克,还有前零售负责人罗恩・约翰逊。他们才华过人,但没有得到该得的赞誉。自从乔布斯卸任CEO后,苹果股价依旧如此强劲,这是整个团队力量的证明。乔布斯曾经雇用过糟糕的管理人才,约翰・斯卡利最后就解雇了乔布斯,而且按照乔布斯的说法,他差一点让公司灭亡。乔布斯从自己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意识到身边没有人才就什么也做不成,这一点值得称赞。

9.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还是来自乔布斯令人难忘的斯坦福演讲:“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本令人惊叹的杂志叫作《全球概览》,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之一。它的创立者叫斯图尔特・布兰德,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门洛帕克,他给这份杂志诗意的生命。那是在60年代末,个人电脑和桌面排版系统还没出现,所以一切都靠打字机、剪刀和宝丽来照相机。这有点像平装本的谷歌,在谷歌出现35年以前。它是理想主义的,里面有很多极棒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斯图尔特和他的团队发行了几期《全球概览》。当这本杂志走完了自己的旅程,他们出版了最后一期。那是70年代中,我正处在你们这个年龄。最后一期的封底是清晨一条乡村小路的照片,如果你喜欢冒险,你可能会去那样的地方远足。下面是一行字: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他们离开时的告别。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一直希望自己是这样。今天,你们要离开校门开始新的生活,我希望你们也这样。”

10.如果有努力、决心和远见,凡事皆有可能。尽管史蒂夫・乔布斯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CEO,是现代计算机之父,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凡人。他是丈夫、父亲、朋友,就像你我一样。我们可以像他那样特别――如果我们学到他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乔布斯上世纪90年代回到苹果时,苹果距离破产只有几周之遥。但它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公司。

如果你继续遵守以上这些简单的教训,生活中一切皆有可能。

乔布斯成功的七条秘诀

规律一:做你喜欢做的事。乔布斯曾经对一群员工说:“人有激情就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乔布斯这辈子一直在遵循自己的心,他说正是靠这股激情实现了所有的这些变化。除非你心怀推动社会前进的热情,否则很难接受新的、创造性的和与众不同的理念。

规律二:要有改变世界的理想。激情仿佛是火箭的燃料,而理想则指引它直抵终点。当乔布斯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在1976年共同创办苹果公司时,乔布斯的理想就是用电脑改变世界。1979年,当加州帕洛阿尔托的施乐公司(Xerox)研究室向乔布斯展示一套原始、粗糙的用户图形界面时,他立即认识到这项技术将让电脑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该技术最终催生出麦金托什电脑(Macintosh),从而改变了人机交流的方方面面。施乐公司的科学家之所以未认识到其潜力,是因为他们的目光局限在制造新型复印机上。也许两个人看到的事物是一样的,但不同的“目光”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规律三:多动脑筋。乔布斯说过:“创造性是桥梁,是纽带。”所谓桥梁和纽带便是要从其他行业寻找灵感。乔布斯曾经从电话簿、坐禅、对印度的访问、梅西百货出售的食品处理机或四季酒店那得到灵感,次数之多,数不胜数。他并不是在“窃取”创意,至多算是利用了其他行业的创意来激发自己的创造性。

规律四:卖的不是产品,是梦想。在乔布斯看来,购买苹果产品的人并非“顾客”。他们是心怀希望、梦想和野心的人。他打造的产品是为了帮助人们去实现各自的梦想。他曾说过:“有些人觉得买Mac电脑的人疯了,但透过这股疯劲我们能发现天才。”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顾客?帮助他们激发自己内在的天赋,你将赢得他们的心。

规律五:对一千件事情说不。乔布斯曾说,“我对做过的事情感到自豪,但我对决定不做的事情同样感到自豪。”一直以来,乔布斯都专注于打造设计简洁的产品。而这种“专一”已经延伸到产品之外。从iPod的设计到iPad的设计,从苹果产品的包装到网站的功能,在苹果的世界中,创新意味着消除多余的元素,进而凸显必要的元素。

规律六:提供超酷的体验。苹果商店已成为全世界最好的零售店,它通过任何公司都能采用的简单创新,在商店与顾客之间创造了更深、更感性化的联系。例如苹果商店内没有收银员。这里有专家、有顾问,甚至有天才,但就是没有收银员。原因何在?因为苹果做生意不是为卖而卖,而是为了丰富顾客的生活。这两者之间相差甚远。

规律七:要懂得说故事。乔布斯是全世界最懂得说故事的企业家,他将产品会变成了一种艺术。如果不懂得如何吊人胃口,即便你有全世界最棒的创意,那也是白搭。简而言之,创新就是能产生正面效应的新的做事方式。任何组织的任何人,无论其头衔和职位如何,都能进行创新。通过在商业上不断思索求变,让创新成为你大脑基因中的一分子。

【经典事例】

吃尽苦头的辍学生

乔布斯生于1955年2月24日,双鱼座。关于其出身,有人说,他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养子,IT界最成功的嬉皮士。《乔布斯传》作者王咏刚说,小时候的乔布斯成绩不错,但绝对不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他甚至因为调皮捣蛋而被学校勒令退学。“他还是个爱哭的、不合群的孩子,被同学戏弄后,会躲在角落里流泪。”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毕业典礼上,乔布斯说,其生母是一名未婚在校研究生,养父母因为没有大学学历,差点失去抚养权,最后养父母承诺一定让乔布斯上大学,乔的生母才最终在收养文件上签字。

17岁那年,乔布斯进入里德大学学习。但一个学期后,他退学了。“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在一生中做什么,也不知道大学能帮助我找到怎样的答案。但我几乎花光了我父母这一辈子的所有积蓄。”“我当时非常的害怕,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的确是我有生以来做出的最棒的决定之一。我终于可以不必去选读那些令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程了,我还可以去旁听那些有意思的课程。”退学后的那段时间,乔布斯吃尽苦头。为旁听课程,他在同学宿舍地板上蹭地方睡觉;为填饱肚子,去捡5美分的可乐瓶子卖,或者在星期天步行大约10公里,到一所教堂吃每周一次的免费餐。

这段时间,乔布斯旁听的一门书法课程让他受益一生。“我学会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格的长度,怎样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艺术精妙,那实在是妙不可言。”

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乔布斯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这也成为乔布斯一生的价值标准。

被放逐的“暴君”

上个世纪70年代初,IBM和惠普等几家大公司统治着计算机市场,但这几个巨头都没有意识到微处理器的重要性,这给年轻的创业者留下机会。

1975年,大学没有毕业的比尔・盖茨和其中学好友保罗・艾伦开发出能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的BASIC语言。第二年,乔布斯和他的初中同学沃兹,在一个车库里,成功拼装一台个人电脑AppleI。

盖茨当时的想法是让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而乔布斯的想法是用电脑改变世界。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既是亲密的朋友,又是最大的敌人。

AppleI的第一单生意,苹果净赚8000美元。4个月后,AppleⅡ诞生,这是一台让电脑在家庭普及的机器,后来也成为PC行业的经典产品。1980年苹果电脑的销售从1978年的780万美元激增至1.17亿美元。当年苹果股票上市,25岁的乔布斯,一夜之间资产达到2.175亿美元,26岁时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创立苹果初期,乔布斯认为自己太年轻,需要一个成熟的人来掌管苹果。于是他费尽周折从百事公司请来约翰・斯卡利,担任苹果CEO。乔布斯煽动斯卡利的那句名言是:“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

乔布斯和斯卡利共同执掌苹果的那段时间,苹果创造了最棒的产品(第一部Mac)和最棒的广告(“1984”)。不过很快这段蜜月就结束了,斯卡利最著名的事迹就是把乔布斯赶出了苹果。“1985年,苹果内部已经一团糟。部门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乔布斯和斯卡利两个人之间的斗争也白热化。最后董事会站到斯卡利一边,乔布斯被放逐了。

在旁观者看来,这并不是斯卡利的错,这时的乔布斯扮演着一个“暴君”的角色。

“就我采访的苹果早期员工和高管,乔布斯那时候脾气很坏,他的管理方式就是不停地刺激人,让员工不停地工作,赶紧把事情弄完。特别像中关村创业公司的小老板,带着员工拼命地干一件事。”王咏刚说,“当时的乔布斯就像个孩子,每天都有一个主意,而且有时候是自相矛盾的。”

乔布斯不允许别人抢走他的锋芒,谁都不行。“斯卡利到苹果后,要给员工编号。因为Apple是沃兹发明的,所以把NO.1的员工号给了沃兹。结果乔布斯不干了,最后给他的编号改成NO.0他才作罢。”王咏刚说,乔布斯只是要让别人知道,他才是苹果的核心。

被请回的“救世主”

离开苹果后,乔布斯创办了另一家从事家电业务的公司NeXT。

威廉是NeXT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后来追随乔布斯重返苹果,现在是一家手机游戏公司钻石星辰的共同创始人。他认为NeXT的失败跟乔布斯的领导能力无关,关键是NeXT研发的东西比市场早10年。“乔布斯能准确把握趋势,但那时候他还不能准确判断时间点。”“NeXT是开发者的天堂,它的工程师都是追逐高端技术的学院派,我们玩的东西都是十年后大众消费市场才开始流行的技术。乔布斯很了不起,能从市场上挖掘这样一批很有激情的工程师,一起追逐那些东西。”“当时微软玩的,对我们来讲都是小玩具。当时我们是想把最好的技术全放进一个产品里去,但因为价格太高,所以不被市场接受。但这些很炫的技术成为乔布斯后来的基础。”威廉认为,乔布斯重返苹果后,极力做减法,砍掉苹果2/3的项目,对新产品的功能也大做减法,这都是乔布斯对这段经历的反思。“这也是乔布斯的命,他早期90%的努力是失败的。最成功的两件事是做成Apple Ⅱ,让苹果延续了十几年;另一件事就是组建NeXT,把一批很牛的工程师带进苹果,重组苹果。”威廉说。

尽管如此,NeXT还是走到困境。“钱烧完了,面临破产。”1997年乔布斯将其以4.29亿美元的价格卖给苹果。“NeXT开发的软件后来成为OSX系统的基本平台,而OSX系统后来又成为iOS的基础。”威廉说,要在市场上取得经营的成功,既要有年轻人的激情,又要有成熟的判断力,而 NeXT正是乔布斯后来引领苹果在市场上爆发前,很关键的能量准备。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7

综合公众热议度、媒体转载、网络搜索指数等因素,编者特地盘点2011艺术界的经典。在享受2011年末美好的同时,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回顾这一年那些值得回味的永恒经典……

感人肺腑众艺术家为党献礼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国众多优秀的艺术家用自己的歌喉、舞姿、书画及影视献礼。从300多名老、中、青三代著名歌唱家、舞蹈家、戏曲艺术家登台中国文联“百花芬芳党的旗帜高高飘扬”系列演出到“共和国百位将军书画展”的顺利谢幕;从经典红色影片展播到众明星参演电影《建党伟业》;从宋祖英、阎维文放歌中共一大会址到成龙等“会师”上海完成《民生》歌曲的MV拍摄……众艺术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相聚,为了同一目标而表演。

一鸣惊人中文版《妈妈咪呀!》

打造中文版《妈妈眯呀!》的消息一经传出,社会上“不看好”的声音就给这部“还未出生”的音乐剧来了个晴天霹雳。原版《妈妈咪呀!》迷们更是质疑:就算中文版“临摹”得再像,也难免产生文化差异和观众感官的错位,更不用说阿巴乐队脍炙人口的23首经典英文曲目被译成中文后是否会变得“怪怪的”?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质疑后,中文版《妈妈咪呀!》用过硬的品质和贴合中国观众的现场表演成功踏上了全国巡演200场的征途。《妈妈咪呀!》演到哪里,哪里的剧场就陷入沸腾。尤其是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共舞的情景,毫不亚于几年前原版《妈妈咪呀!》演出时的热度。

回想当年,《歌剧魅影》、《狮子王》等国外经典音乐剧都曾在我国连演几百场。随着国人英文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演出时打出的中文字幕,我们对于能看懂这些“原汁原味”的剧目已不成问题。然而,中文版《妈妈咪呀!》“试水”取得的成功,意味着我国音乐剧产业从“拿来主义”向“创新适应本土化”转变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同时标志着我国音乐剧产业的发展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厚积薄发《七月与安生》

2011的话剧市场,有重温经典的《恋爱的犀牛》,也有延续感动的《老男孩》,更有令人捧腹的《当没头脑遇见不高兴》。在这些题材迥异却各有千秋的作品中,有一部着实让人在看前期待无比、看时牵动人心、看后深陷沉思,它就是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作品,由宁财神亲自操刀策划的《七月与安生》。

作为2011话剧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七月与安生》登陆上海与北京不久便超越了“杜拉拉”曾为上海话剧中心创下的沪上票房记录,同时也成为近两年来北京票房最火热的话剧。不仅如此,《七月与安生》还受邀前往北大礼堂加演,与莘莘学子一同回味安妮宝贝笔下似水年华的青春记忆,探讨“一个身体,两个灵魂”的人性话题。

在剧场笑过、哭过后,还能留下什么?或许饱含作者与策划人心思的《七月与安生》能给您不错的答案。

众望所归《钢的琴》

被誉为2011年度口碑第一的电影《钢的琴》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在身边朋友的帮助下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影片通过小人物的幽默与艰辛,展露出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虽说是小成本电影,却让观众大饱眼福。走出电影院的观众议论纷纷,“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幅油画,每个桥段都像一部电影”,“最无奈的年代,最深情的告白”。

在大片当道的电影市场里,这类描写小人物生活的优质口碑喜剧成为一朵奇葩。这反映着观众对于商业类型片的观影选择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也预示着类似《疯狂的石头》、《钢的琴》这样的小成本电影可以大放异彩。

电影《钢的琴》没有让我们失望,不仅在影片正式公映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是热门话题,而且连捧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四项传媒大奖。

永垂不朽《史蒂夫・乔布斯传》

“如果你没有iphone(苹果手机),你就真的没有iphone(苹果手机)。”史蒂夫・乔布斯――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带着他的“苹果”将“科技改变生活”诠释得淋漓尽致。超凡的艺术品位与缜密的科技思维,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梦想的大胆追求成就了他生前的传奇。在乔布斯去世后,最能全面展示他传奇人生的,无疑是他的惟一授权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本书也同乔布斯本人一样,不断创造着奇迹,销售的数字仍在不断地被刷新中。

乔布斯走了,留下了他心爱的“苹果”和这本梦想追逐记。这本传记是乔布斯送给世人最后的礼物。看到它,我们仿佛就看到了那个穿着黑色上衣和牛仔裤、站在台上兴奋地给世人介绍“苹果”的老顽童……

纪念永远活在世人心中的乔布斯。

别出心裁《大闹天宫》

诞生于1961~1964年间的原版《大闹天宫》堪称中国动画中的“国宝”,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儿时回忆。2011年年中,上海美术制片厂打算以全新3D形式将这部影片重新搬上大银幕,旨在唤起观众对中国传统经典民族动画作品的热爱。

除了有“阿凡达”的世界级团队助阵,为了延续影片原汁原味的中国动画风格,3D版还请未了年近古稀、曾担任原版《大闹天宫》原画设计的严定宪以及曾参与原版动画创作的老艺术家们担任艺术顾问,为孙悟空的“3D行”保驾护航。据悉,3D版《大闹天宫》将于2012年初正式与观众见面,是否能再创佳绩还要在接受观众的检验后才知道,但惟一确定的是,3D《大闹天宫》的诞生将为中国动画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景象。

3D动画大片《大闹天宫》,别出心裁地唤起我们儿时的美好回忆。

百花争艳微博

微博,即微型博客。从2007年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饭否网开张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成为全世界的流行词汇,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用户飞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微博世界人气的争夺战。大批量的名人被网站招揽,各路名人也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同样,新的传播工具也造就了无数的“草莽英雄”,从默默无闻到广为人知,往往只在一夜之间的寥寥数语。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8

时事政治类

《伊斯兰国家的兴衰》(The Fall and Rise of the Islamic State)(作者诺厄・费尔德曼)哈佛大学伊斯兰

政治思想专家的这部著作篇幅精悍、内容深刻、文字优美,分析了因众多穆斯林支持建立有鲜明伊斯兰特色的政权而造成的两难局面。

《选择敌手:美国对抗中东》(A Choice of Enemies:American Confronts the Middle East)(作者劳伦斯・弗里德曼)中东地区的重大事件为作者的精妙反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伊朗国王、波斯湾的三场战争、阿富汗圣战、1978年吉米・卡特在戴维营取得的半吊子斡旋成果以及比尔・克林顿20年后在同一地点遭遇的失败。

《1918年以来的英国:英国民主的古怪历程》(Britain Since 1918:the Strange Career of British Democracy)(作者戴维・马昆德)他先后以议员、记者和著名历史学家的身份对英国当代政治历史进行了一番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而又令人信服的描述。

《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冲突的真实成本》(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The True Cost of the Iraq Conflict)(作者约瑟夫・E・施蒂格利茨和琳达・J・比尔姆斯)一位是曾经荣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另一位是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公共财政专家。两位学者带着审计师的耐心与辩论家的热情,以无所畏惧的态度探究了入侵伊拉克的隐性成本。

《法律与漫长的战争:恐怖主义时代的司法未来》(Law and the Long War:The Future of Justicein the Age of Terror)(作者本杰明・维蒂斯)本书讲述了布什政府是如何最终采纳了那种成为其打击“基地”组织与类似团体的主要行动特点的策略。

《印度:崛起的巨人》(India:The Emerging Giant)(作者阿尔温德・帕纳加里亚)分析了印度前财政部长、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如何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为目标,通过实施全方位改革措施与印度的贫困问题作斗争的进程。

《与穆加贝共进晚餐:从自由战士到专制君主的不为人知的故事》(Dinner with Mugabe:The Untold Story of a Freedom Fighter who Became a Tyrant)(作者海迪・霍兰)本书最详尽地讲述了罗伯特・穆加贝如何从解放国家的英雄演变为遭人唾骂的暴君。

经济类

《冒险经济:创新如何在更紧密联系的世界里推动繁荣》(The Venturesome Economy:How Innovation Sustains Prosperity in a More Connected World)(作者阿马尔・比德)本书有关技术与全球化的观点有悖于惯常的看法。那些认为美国的创新不受经济起伏影响的人会青睐此书。

《在数字时代成人:网络一代如何改变你的世界》(Grown Up Digital:How the Net Generation is Changing Your World)(作者唐・塔普斯科特)权威解释了为什么网络一代(一边打游戏上网一边长大成人的那些人)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一无是处,而是通过网络经历在确实提升自己。

《全球性:与每个地方的每个人争夺每一样东西》(Globality:Competing with Everyone from everywhere for Everything)(作者哈尔・西尔金、吉姆・赫默林和阿林达姆・巴塔查里亚)哈尔・西尔金与两位同事探讨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来自新兴市场业界精英的越来越强有力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低成本上,而且还体现为更大的智慧与更高的效率。

历史类

《历史的再现与梦想的终结》(The Return of History and the End of Dreams)(作者罗伯特・卡根)本书论述了我们如今又再次处在那个充满国家理想与利益冲突的世界上,与19世纪时没有太大分别。

《现代中国:1850年至今,一个大国的兴衰》(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1850 to the Present)(作者乔纳森・芬比)作者阐述虽然中国的人口、经济生产力与军事实力实现了超凡增长,但这些变化都无法与该国在管理方式上的变化相提并论。

传记类

《尼克松传:一位总统的出现以及美国的破裂》(Nixonland:The Rise of a President and the Fracturing of America)(作者里克・珀尔斯坦)本书评说美国人支持理查德・尼克松,正是因为他的怒火和怨恨,而并非尽管他有怒火和怨恨却选择了他。里克・珀尔斯坦用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尼克松充满魅力这个简单却有说服力的论题。

《世界本如此:V・S・奈保尔传》(The World Is What It Is:The Authorised Biography of V.S.Naipaul)(作者帕特里克・弗伦奇)本书是对生于特立尼达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见解深刻的研究。奈保尔以表现和记载印度及伊斯兰世界而闻名。

《时代灵魂:威廉・莎士比亚传》(Soul of the Age:A Biography of the Mind of Wiliam Shakespeare)(作者乔纳森・贝特)就莎士比亚写出一些新东西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乔纳森・贝特成功了,他在作品中生动地刻画了这位吟游诗人和他的世界。

《自热:埃米莉・狄更森与托马斯・温特沃思・希金森的友谊》(White Heat:The Friendship of Emily Dickinson and 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作者布伦达・瓦恩阿普尔)本书是对友谊的描述,同时也是对美国内战初期及之后文化和政治历史的全面介绍。

科技类

《一日不可无此物:不可与人言及的人类排泄物及其重要性》(The Big Necessity:The Unmentionable World of Human Waste and Why It Matters)(作者罗斯・乔治)不加掩饰并且有启发性地分析了人类生活中往往被忽视、却又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普林斯顿数学指南》(The Princeton Comoanion to Mathematics)(编辑蒂莫西・高尔斯、琼・巴罗-格林、伊姆雷・利德)对现代数学的全景式介绍,是正在成长中的与数字打交道者的必读书籍。

《伪科学》(Bad Science)(作者本・戈尔德阿克)告诉人们如何戳穿理性的敌人以及假话和半真半假之词的传播者。

《点拨:改善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决定》(Nudge:Impr6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Wealth and Happiness)(作者理查德・H・塞勒和卡斯・R・桑斯坦)该书讲述行为经济学如何影响一切――从我们在餐厅吃什么到投资和养老金选择。

《致命的错误想法:控制世界人口的努力》(Fatal Misconception:The struggle to Control World Population)(作者马修・康奈利)生动讲述了20世纪控制人口增长的道路是如何铺就的,以及一些没有奏效的令人反感的政策。

文化和杂谈类

《流亡艺术家:二十世纪的战争和革命难民如何改变了美国的表演艺术》(Artists in Exile:How Refugees from Twemieth-Century War and Revolu tion Transformed the American Performing Arts)(作者约瑟夫・霍罗威茨)此书分多个层次重点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参与创造美国文化的欧洲移民,特别是来自德国和俄罗斯的移民情况。

《双年展沙龙:艺术史上的展览:第一卷,1863年~1959年》(Salon to Biennial:Exhibitions that Made Art History:Volume I,1863~1959)(编辑布鲁斯・阿特休勒)介绍了大多数艺术爱好者体验现代艺术的方式:大规模群展。对艺术、政治以及20世纪艺术风格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

《词语神秘的生命力:英语的由来》(The Secret Life of Words:How English Became English)(作者亨利・希钦斯)对全世界的混合语进行了全面考察,如“chagrin”(懊恼)一词起源于意为粗皮革或有鳞鲨皮的土耳其语,“lens”(镜片)来自拉丁语“lentiI”(滨豆),“window”(窗)在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中意为“风眼”。

《三角洲蓝调:彻底改变美国音乐的密西西比音乐家们的生活与他们的时代》(Delta Blues: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Mississippi Masters Who Revolutbaised American Music)(作者特德・焦亚)既是音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来自密西西比闷热潮湿棉田的充满情感的蓝调歌声最终导致摇滚的诞生。特德・焦亚巧妙地追溯了这段丰富多彩的历史及其中的重要人物。

小说和回忆录类

《罂粟海》(Sea of Poppies:A Novel)(作者阿米塔夫・高希)故事发生在1838年的印度。这篇包罗万象的探险小说用具有迷惑力的优美散文体讲述了数百个人物的经历。这是小说大师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9

超越 勒布朗詹姆斯转会热队不但改变了各支球队的招揽计划,也改变了相关电子游戏的相应设置。

“在排名对战游戏中,因为詹姆斯的缘故,骑士被选择的次数经常排在首位,而拥有韦德的热队此前也排在前十。”2K Sports的市场总监克里斯斯奈德说。2K公司刚刚公开了一张在NBA2K11中詹姆斯身穿热队球衣的图片。“预计新赛季,在线排名对战时,玩家选择热队的次数绝对可以排第一。当然,湖人、凯尔特人、魔术也都是不错的球队,都有不错的球员,但我觉得人们都想看看全新的热队操作起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当2K11在2010年10月5日式上市时,NBA的新赛季还没有开始,迫不及待的篮球迷一定希望体验提前操纵迈阿密铁三角的。这也是每当自由市场上有大的转会交易时游戏都能大卖特卖的原因,今年的大转会注定让游戏经销商们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詹姆斯还没能获得总冠军戒指,但他的职业生涯不可谓不辉煌,在骑士的七个赛季中场均得到27 8分、7个篮板、7次助攻,还有包括常规赛MVP在内的诸多荣誉。可值得一提的是,他从未做过一次NBA游戏封面,原本这次NBA 2K11的封面打算找他来代言,但还是更换了入选。

2K策划了近一年詹姆斯作为2K11封面的故事,并做了多个预案――身着骑士队服、公牛队服、尼克斯队服甚至网队队服的,但骑士队没能进军东部决赛让他的第候选身份产生了动摇,而“转会热队所带来的负面消息势必会影响游戏销量”这点更是直接导致詹姆斯率先被淘汰。想想看,詹姆斯居然还从未成为2K封面代言人,这本身就很奇怪?如果没发生以上的事情,詹姆斯这次绝对是2K11最完美的代言人。因为2K10启用了科比为代言人,联盟也在季后赛中连续两年打出了“23VS24”的招牌。可以说现役球员中能够和科比并驾齐驱的仅有詹姆斯人。在这个封面的选择中,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2K公司曾放出“德里克罗斯和泰瑞克埃文斯也是封面候选人”的口风。不过,仔细想想,这不过是他们附和NBA刻意给二人镀金宣传罢了。纵观2K系列还不曾出现以新秀为封面的情况,惟一一个年轻面孔还是2K8的封面人物克里斯保罗、但那时他也已经进入了联盟三年之久,并且刚刚率领黄蜂刷新了队史胜率纪录(56胜26负),罗斯和埃文斯虽然都是超级新星,成为超级巨星的潜力,但对于一个已经推出了11部的超级经典系列游戏来说是不能够有任何闪失的,只能一次比一次更好。既然2K1 0的封面是科比,詹姆斯又不能用那么2K11惟有请出篮球界的镇山之宝――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迈克尔乔丹。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只要是以乔丹为主题的东西,无论是电影、杂志,还是游戏都会赚得钵满盆溢,而2K系列这次的宣传口号为“有史以来最棒的,2K11”,这是一个双关语的口号,既褒奖了“飞人”辉煌的职业生涯又展示了开发团队对新作的自信。2K也从老对手NBA UVE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还记得NBA LIVE 08的“回归本色”口号吗?正是这个带有退步意味的口号,让它失去了大批的拥趸,而那些拥趸则转投了2K系列。

一个吸引人的封面就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始,它会直接刺激球迷的购买欲望。想想看,假如2K这次封面选择了吉尔伯特阿瑞纳斯,那么无论他们拥有多少忠实拥趸,2K11的游戏画面和效果多么华丽,相信都会令游戏的综合价值大打折扣的,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游戏卖的并不单单是游戏本身,而是一种篮球文化和包装。

但用乔丹做封面也给2K系列的后作留下了疑问和暗示。大家都认为飞人是无法超越的,2K12的封面如何超越乔丹就是个大问题,科比会再次登顶吗?如果不是,那么下个会是谁,如果出现不了这个人,难道2K12真的会是游戏的终结版?

竞争 NBA模拟游戏最受球迷欢迎榜前两位的,NBALIVE起步最早,NBA 2K最受欢迎。

其实在任何行业中都存在这样的竞争,随着2K系列的广受好评,资格最老的EA公司出品的NBA UVE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并开始转型了、它先是将名字由NBA LIVE改为NBA ELITE,然后又做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调整,将过时的马文阿尔伯特和史蒂夫科尔的解说组合换成了ABC/ESPN的“转播红人”杰・夫范・甘迪、麦克・布恩和马克・杰克逊,而在封面代言选择上也聘请了雷霆球星、新科得分王凯文杜兰特担纲,这种体现年轻化和与时俱进的思路也是EA一直秉承的生存法则NBA LIVE从1995年发展至今已经推出了16代游戏,可以说“最热门现象”就是他们始终如一的选择。

记得NBA LIVE 95的封面就是一个罗伯特霍利试图封盖约翰・斯塔克斯的画面,但我们更应该把它看做是1993-94赛季总决赛火箭vS尼克斯的缩影,在那年,霍利这位菜鸟作为火箭首发大前锋贡献了职业生涯的最佳季后赛表现(场均13.1分,7.0个篮板、3.0次助攻),帮助火箭七场击败了尼克斯。NBALIVE 95之所以采用的是1994年总决赛、因为开发周期超预算的缘故,而之后系列都在正常的年份发行,同样,NBA LIVE 96启用了1995-96赛季的NBA新科得分王沙奎尔奥尼尔;米奇・里奇蒙则因为常规赛连续八年得分20+,并在第九年打出得分新高25.9分而当选97封面;1998年的蒂姆哈达威则是因为超强的控球能力并在前一个赛季人选最佳阵容一队且率队杀人东部决赛而当选;而在仅有50场的缩水赛季,安东尼・沃克凭借NBA第五得分手以及第一次入选全明星阵容脱颖而出,可以说,以上球员的当选在当时都算实至名归,但在成为封面之后的几个赛季中,这些球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滑坡,这与2K系列的“巅峰系”形成了鲜明对比。看来选择封面也如同选择球员一样,眼力是最重要的。

2K系列其实当初是以挑战者和新锐姿态出现的,他们在2 000年才开始着手制作游戏,而在首款游戏封面的选择中,他们竟然无视了新科扣篮王文斯卡特,而是大胆地选择了1999―2000赛季的得分王阿伦艾弗森做代言、这是一次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选择,因为

在随后的这个赛季中,艾弗森凭借一己之力将费城76人带进了总决赛,艾弗森的新偶像形象与打破常规桀骜不驯的性格与2K文化不谋而合,2K公司就此引起了球迷的广泛关注,就这样艾弗森破天荒地被2K直用了四年封面,可以说这是任何球星都得不到的待遇。而从某方面来说,是艾弗森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成全了2K系列。而在这四年中,NBA LIVE则分别采用了凯文加内特、史蒂夫弗朗西斯、贾森基德以及文斯卡特。这使得2K系列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比_IVE系列要“酷”,这四年也成为了两款游戏的分水岭,年轻人都喜欢2K,只有成熟男球迷才偏重LIVE。另外,LIVE的封面人物选择开始成为了魔咒。加内特的首轮魔咒仍在继续、弗朗西斯在职业生涯第二年就早早地来到了巅峰,卡特因伤仅出战43场,基德则在赛季中期被转会了,负面影响大于正面,

当然,2K系列也有另类的时刻,2K5封面他们更为大胆地采用了本华莱士,华菜士在前一个赛季获得了最佳防守球员,并率领活塞击败了湖人F4获得冠军。其实在这段时间,NBA也进入了一个徘徊的阶段科比的湖人队10年来首次无缘季后赛麦迪的首轮魔咒扩大到了5个赛季、艾弗森的费城76人也逐渐没落。如果不是沙奎尔奥尼尔在接下来一个赛季东游迈阿密,还真不知道2K将用何种封面吸引人,奥尼尔也因为夺冠成为蝉联2K封面的第二人,随后的几个赛季,2K分别选择了克里斯保罗、凯文加内特以及科比。从以上这些人可以看出,2K系列的确慧眼识英雄,它的封面人物中仅有艾弗森和保罗还不曾获得冠军戒指,其他人大多都拥有数枚戒指,而反观NBA LIVE,从2005年开始的卡梅隆安东尼、德怀恩韦德、麦迪(前一个赛季仅出场47场)、阿瑞纳斯、托尼・帕克、德怀特・霍华德到如今的NBA LIVE 11的凯文杜兰特仅有两人拥有戒指,而且其中一位还是外国人、这种无厘头式的选择也直接导致NBA LIVE系列每况愈下的情景。

随后这两款游戏在2005年之前是平分天下的,但2K一直不断进化的封面,给人种游戏也在不断优化的感觉、其实从2K1到2K5、在游戏内容上2K几乎只是换换名字而已。而在封面策划上、NBA LIVE则沿袭了NBA联盟一贯经典的做法他们没能揣摩好球迷的心理,只顾眼前的效益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结果2005年,SEGA公司推出了“视觉概念”,让2K6的人物画面一下子趋于真实,而NBA LIVE仍然是一成不变的“大头娃娃”风格。NBA LIVE和NBA 2K之间的差距就此产生,不得不承认从游戏封面人物的更替,就能够看出一家公司产品的好坏和发展的空间。

第三巨头

其实除了NBA LIVE和NBA 2K以外,还存在一种NBA模拟游戏,它就是由美国SCEA公司(索尼电脑娱乐北美分公司,主要生产PS、PS2、PS3等次世代主机)发行,索尼圣地亚哥工作室开发制作的NBA THE INSIDE系列游戏,它和前两者组成了北美NBAR拟游戏的三巨头。

NBA THE INSIDE起步较晚,它在2008年才推出第一部游戏,但仅限于PS2、PS3和PSP平台,这部取名《NBA 09:THE INSIDE》的游戏处子封面由6名NBA明星组成,分别是科比布莱恩特、勒布朗詹姆斯,卡洛斯布泽尔、卡梅隆安东尼、保罗皮尔斯以及德怀恩韦德,可谓气势宏大。而在去年《NRA 10:THE INSIDE》也在十月份推出了,封面为布兰登罗伊。这款游戏之所以作为我们的边栏介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它不够分量,虽然他的游戏画面可以媲美甚至超越2K,但在游戏操作性却不及NBA LIVE。当然,这款游戏还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他自带一些MiNI游戏,例如,保龄球和猜谜游戏。最重要的是,这款游戏拥有一个其他两个竞争对手都没有的全明星技巧挑战赛(HORSE赛等)和征服模式。而在征服模式下,玩家可以通过比赛取胜然后占领对方地盘并且可以换取对方的一名球员,最终目的就是“全国制霸”!悄然之间,又一匹黑马已经上路了。

乔丹法则

篮球场上有乔丹法则,虽然游戏里没有,但2K却设计了“挑战乔丹”。在这个模式里,玩家可以体验乔丹时代的十大经典对手。乔丹挑战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10场比赛的单人RPG游戏,通关目标是夺冠,玩家在游戏中扮演乔丹和公牛征战常规赛和季后赛。每当玩家达到一项里程碑时都会触发历史事件并出现经典画面,比如乔丹投中六个三分后的耸肩动作。

乔丹模式的10个挑战任务列表

1 神的降临

时间:1986年4月20日,季后赛首轮对阵凯尔特人第二场

条件1:得分63+

条件2:命中率50%+

经典重现概括:伯德会在赛后说:“上帝穿上了23号球衣。”

2.69分之夜

时间:1990年3月28日,常规赛对阵骑士

条件1:得分69+

条件2:命中率50%

条件3:赢得比赛

经典现概括:轰下职业生涯最高的69分,让克利夫兰

从此一蹶不振。

3 挑战威尔金斯

时间:1990年常规赛任意一场对阵鹰队

条件1:得分超过威尔金斯

条件2:控制威尔金斯得分在25分以下

条件3:赢得比赛

经典重现概括:威尔金斯会在比赛中变得异常凶猛,专注得分。

4 坏小子军团

时间。1990年5月26日,东部半决赛对阵底特律活塞第

三场

条件1:得分47+

条件2:赢得比赛

经典重现概括:底特律坏小子会在比赛中无所不用其极,

但乔丹也会开启“无敌”模式。

5 1991总决赛

时间:1991年8月2日-6月12日总决赛VS湖人

条件:系列赛平均31.0+

条件2:命中率55%

条件3:赢得系列赛

经典重现概括:第一场将被拖入关键时刻而后乔丹错失绝杀,但随后乔丹将变得无所不能。

6 经典的耸肩动作

时间:1992年6月3日季后赛首轮第一场VS开拓者

条件1:半场得分35+

条件2:半场投中6个三分以上

条件3:控制德雷克斯勒得分在20分以下

条件4:赢得比赛

经典重现概括:投中足够数量的三分后当然是耸肩。

7.55分,王者归来

时搭建,1995年5月18日常规赛对阵尼克斯

条件1:得分55+

条件2:命中率55%

条件3:赢得比赛

经典重现概括:身着45号的乔丹在麦迪逊砍下45分,并重现

尤因在比赛中将被骑扣三次的画面。

8 父亲节的胜利

时间:1996年6月16日,总决赛VS超音速第六场

条件1:得分22+

条件2:篮板9+

条件3:赢得比赛

经典重现概括。将在夺冠后重现乔丹抱着奖杯痛苦的画面。

9 击败流感

时间:1997年6月11日,总决赛VS爵士第六场

条件1:得分38+

条件2:篮板7+

条件3:赢得比赛

经典重现概括一体力不支的乔丹会在比赛获胜后瘫倒在皮彭

怀中。

10 谢幕演出

时间:1998年6月14日,总决赛VS爵士第六场

条件1:得分45+

条件2:抢断4+

条件3:赢得比赛

乔布斯经典语录篇10

[论文摘要]艺术家自我肖像(self-portraiture)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种艺术类型。与现代人的理解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我肖像不仅仅是艺术家自我性的表达,它的出现及发展、变化,都与该时期新的艺术和艺术家观念的形成及艺术家社会和文化地位的变迁密切相关,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我肖像表达了该时期艺术家的理想、抱负、价值观,并生动了记录了他们为此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宗教精神主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几百年之后,从14世纪意大利开始的古典文化“复兴”使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世俗君主、贵族、军人、富商、学者等各色人物肖像的出现,正是该时期人们个人观念及对自身价值不断增长的自信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肖像中,艺术家的自画像或塑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们并不仅仅是艺术家自我个性的表达,而是与艺术家阶层自我意识觉醒及其社会和文化地位的变革联系在一起。

新观念的产生和传播

    艺术家自我肖像的出现首先与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观的产生密切相关。在欧洲中世纪,绘画、雕塑和建筑分散在相关手工行业内。一般被视为体力劳动性质的“机械学科”(mechanical arts),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也只是与鞋匠、理发师等一样地位卑微的手艺人。他们穷困潦倒、目不识丁、举止粗俗,为上层人士所鄙视。13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首次将画家奇马布埃和乔托的名字写进其《神曲》,并将他们与两位诗人相提并论,这显示了对艺术和艺术家态度的某种变化。到14, 15世纪,在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激发的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中,老普利尼、贺拉斯、瓦洛、维特鲁威等古罗马作家的艺术理论逐渐获得复兴。按照他们的观念,艺术不仅与诗歌一样同属于知识性的“自由学科”(liberal arts),艺术家也不是卑微无知的手艺人,而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其中,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论建筑》中就强调了建筑师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他“应当擅长文笔、熟悉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解剖)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学家的理论,具有天文学和天体理论的知识。”在文艺复兴时期崇尚和模仿古典文化的氛围中,这些古代作家的理论或言论被文人、学者们一再重申和引用,古代作家的艺术观念便也由此传逐渐播开来,并对当时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观念的影响下,艺术家们逐渐意识到艺术和自身的价值。从14世纪晚期和15世纪初的切尼诺·切尼尼、洛伦佐吉贝尔蒂、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到15世纪晚期和16世纪的安东尼奥·菲拉雷特、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和莱奥纳多·达·芬奇等,艺术家们日益感到,三门艺术(即绘画、雕塑和建筑)不是“机械学科”,而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知识性的自由学科,艺术家也不是卑微无知的匠人,而是具有古典文化和艺术修养、通晓自由学科和科学知识的社会精英。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们开始在自己艺术作品的一角留下本人的肖像。借助自我肖像,借助对自我知识修养、社会地位、财富、服饰、仪态、风度等的展示和炫耀,艺术家表达了他们关于艺术和自身的新观念,及提高艺术和自身的地位,重塑自身形象的理想和愿望。

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自我肖像的特点及其意义

    新艺术观的影响在14世纪早期的艺术作品中便开始有所体现。1330年,在佛罗伦萨雕塑家安德烈亚·皮萨诺为乔托所建之钟楼制作的装饰浮雕中,绘画、雕塑和建筑的拟人浮雕就独立于其他机械学科,而紧挨着七门自由学科。第一件真正的艺术家自我肖像出自佛罗伦萨雕塑家安德烈亚·奥卡涅亚之手。1359年,在为佛罗伦萨奥尔圣米歇尔教堂创作《圣母升天》浮雕时,他在最右边的角落做了本人的半身像:圆而光滑的脸,双目下垂,身着带风帽的当代服饰,其尺寸明显大于其他使徒,五官的刻画也较少理想化,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来。16世纪艺术家和艺术史家乔尔乔、瓦萨里在其名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中也提到奥卡涅亚的这件自塑像:“这是一个老人的雕像,圆圆的脸,胡子剃得干干净净,头戴风帽。"15世纪初,洛伦佐·吉贝尔蒂在为佛罗伦萨洗礼堂铸造第一座和第二座青铜门时依然分别作了自塑像,而且,第二件自塑像还刻意采用古代诸神和帝王的半身像风格,以显示其古典文化修养。15世纪晚期,雕塑家和建筑师安东尼奥·菲拉雷特在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制作浮雕装饰时,也制作了一幅与作坊学徒在一起的浮雕,并以此表达了他关于建筑师的新观念。图中,菲拉雷特与学徒们分别拿着一件与建筑相关的工具,象征他们在作坊内的工作和身份。其中,学徒们手中拿着的是镰刀、锉刀、泥瓦刀、锤子等与体力劳动相关的工具,而菲拉雷特手中却是一支大圆规,圆规象征几何学,菲拉雷特用圆规强调了建筑与数学的联系,也表达了建筑师是从事知识性话动的学者这一观念。

    不仅如此,在这此艺术家自我肖像中,作为身份和地位之重要象征的服饰的变化,也反映)艺术家对白身社会和文化角色的认识及提高自身地位的愿望。1400年,画家科拉·佩特鲁乔在佩鲁贾城的圣多明我教长装饰壁画中的自画像还穿着象征手艺人身份的罩衫和尖顶卜作帽。后来,这种传统的手艺人装扮逐渐被贵族式的华贵服饰取代。如15世纪晚期,画家贝诺佐·哥佐利为美迪奇宫制作的湿壁画《三王来拜》中的自画像,就一改手艺人的形象。画中的他不再是身穿罩衫、头戴工作帽的画匠,而是穿着暗红色绣花锦缎紧身上衣和头戴天鹅绒红帽的绅士。另外,艺术家肖像在其作品中的位置也从不起眼的角落或边缘逐渐靠近画面中心,尺寸也不断增加。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在美迪奇宫的湿壁画《三王来拜》中的自画像,不仅与其美迪奇赞助人一样是全身像,而且_占据着与赞助人完全平等的位苦,他侧睑望着画外,神态大胆甚至有点趾高气扬。另一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约在佛罗伦萨新圣马利亚医院创创作的《约阿西姆被逐出圣典》中的自画像也是如此:他与老师和两个助手都以全身像出现,而且与其美迪奇赞助人两两相对,两组人像的尺寸及在画中的位置均完全平等。

    事实上,艺术家与赞助人在肖像画中获得的“平等”,并非只是艺术家的理想或愿望而已,到15世纪晚期,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关系确实发生了重要变化。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艺术品,像壁画、装饰祭坛的木板}叫、大型雕塑等往往都是赞助人订做的,因此,赞助人在艺术仁作中享有极大权力。从当时赞助人与艺术家签定的委托制作合同或其他文件来看,赞助人能决定艺术品的构图、题材、圣像,布局、背景,甚至人物的姿态和服饰等细节。而到15世纪晚期,至少就著名艺术家而言,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贝诺佐·哥佐利在为美迪奇宫绘制湿壁画《三王来拜》时,赞助人皮耶罗·德、美迪奇曾写信要求他删除画中两个天使,但他并没有顺从。威尼斯画家乔万尼·贝利尼也曾迫使倔强的费拉拉女赞助人伊莎贝拉·代斯特在题材上问题上做出让步。而这位女赞助人在雇请莱奥纳多、达·芬奇时一开始就给子对方很大自主权,让他自己决定题材和工_作时间。所以,这一时期艺术家在其肖像中位置和尺寸的变化既表现了他们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愿望,在·定程度上也是他们现实成就的生动记录。当然,这此与赞助人在一起的自我肖像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有用的宣传手段,与这些显赫人物的密切关系必定有助于改善他们传统的卑微形象,抬高其身价。

    像章是15世纪出现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家自我肖像。在占代,像章主要是为神、英雄和帝王而做,艺术家为自己制作像章这本身就颇有深意。不仅如此,艺术家的像章与其自画像和塑像一样,也表达一r他们关于艺术和自身的新观念及提高社会和文化地位的愿望。1458年,威尼斯艺术家乔万尼·波尔杜为自己制作了两枚像章。他在其中一枚的正面肖像身穿锦缎紧身衣,头戴高帽,像个贵族;而另一枚的正面肖像则采用仿一古风格以显示其古典文化修养。非拉雷特也在1460年制作了一枚像章,正面是其侧面像,个性特点极为鲜明,鼻孔凹陷,目光凝视前方,皮肤上布满麻点,嘴唇紧闭。头顶上方是他希腊名字的寓意图(“菲拉雷特”在希腊语中意为“热爱美德的人”),三只象征忠诚美德、勤奋与卓越创造力的蜜蜂点缀在“architectvs(建筑师)”字母中间。16世纪,建筑师布拉曼特也为自己制作了一枚像章,在其正面,布拉曼特以自己仿古风格的半身裸体像展示了他的古典文化修养;在像章背面是建筑的女性拟人像:她左手拿着测量标尺,右手举着象征几何学的圆规,脚放在铅锤上,在她身后左侧是布拉曼特为圣彼得教堂制作的模型。需要注意的是,该像章正面和反面的图案都没有任何关于体力劳动的联想,而都强调了布拉曼特作为一位新型的建筑师的形象:他是博学、智慧并具有神圣创造力的学者,他不参与任何建筑实践,而只从事构思和设计。

    总的来说,14、 15世纪,随着新艺术观的形成和传播,艺术家开始在其绘画或雕塑作品的一角留下自己的肖像,虽然这些肖像还不是近代意义的独立画像或塑像,但它们仍在很多方面生动地表现了新观念对艺术家的影响。从这些自我肖像来看,艺术家们逐渐意识到艺术和自身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他们不仅努力为三门艺术争取自由学科中的一席之地,同时也竭力自我塑造为从事知识性活动的“自由”学者。

独立肖像中的廷臣一艺术家

    到15世纪晚期和16世纪,艺术家开始制作真正的独立肖像。独立自画像就像艺术家的自传,表达了艺术家更远大的理想、抱负,对自身价值的更高自信及社会地位方面的更大成功。在这里,艺术家成为作品中唯一的主角,他们已经不再需要借助赞助人来证明其价值。不仅如此,从这一时期艺术家视觉形象的自我塑造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艺术家关于艺术和自身观念的许多重要变化。

    15世纪晚期,雕塑家安德烈亚、曼特涅亚为自己的墓室制作了一件独特的自塑像。这件青铜像不再出现在作品一角或边框中,而是一件真正的独立塑像,它采用古罗马的帝王半身像风格,以斑岩圆盾为背景,四周环以伊斯特利安白石边框,肖像为头戴桂冠的半身裸像。在这里有几个细节非常重要,首先是桂冠,因为此前它只出现在君王和伟大诗人的肖像中,曼特涅亚无疑以桂冠将自己比作“艺术王国之王”。其次,塑像的仿古风格展示了曼特涅亚的古典文化修养,事实上,曼特涅亚在古典文化方面确有很高造诣,曾被伊莎贝拉?代斯特称为“古物学教授”。最后,曼特涅亚还以青铜、斑岩、伊斯特利安白石等昂贵材料炫耀了自己的富有和成功。

    大约同时,画家佩鲁吉诺在佩鲁贾城的康比奥( cambio,银行家行会会所)会客厅作了一件“独立自画像”。这幅自画像虽仍出现在湿壁画的一角,但与以前的艺术家自画像不同的是它有独立边框,并被描绘成一幅挂在墙上的架上画。此时,佩鲁吉诺正处于其艺术事业的颠峰,声名远播,订件应接不暇,这件“独立自画像”无疑表达了作者更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对艺术和自身价值的更高自信,事实上,画像下方刻写板上的署名就印证了艺术家的这种自ir"“假如绘画艺术已经衰落,杰出的佩鲁贾人皮耶特罗会使他复兴。假如绘画艺术根本未曾存在过,他也能在这样的水平上为我们创造。

    到16世纪,佩鲁吉诺的杰出弟子,乌尔比诺的天才艺术家拉斐尔将其师开创的这种艺术类型发展为真正的独立架上画。独立自画像在拉斐尔这里发展成熟并非偶然,因为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改善自身社会和文化地位的最成功典范之一。拉斐尔出身艺术之家,其父乔万尼·桑蒂曾在乌尔比诺宫廷工作且深受公爵赏识,在事业和社会地位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功。拉斐尔早年曾投身佩鲁吉诺门下,后者是当时意大利最走红的画家之一,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宫廷的氛围、父亲和老师事业和社会上的成功,使拉斐尔很早就深刻感受到艺术家的价值。在他眼里,父亲和老师与那些穷困潦倒、粗俗无知的手艺人必定有是有天壤之别的。1506-1507年,拉斐尔二十岁出头,但已在当地艺术界赢得很高知名度,也就在此时,他创作了第一件独众自画像。这幅画像生动表现了拉斐尔早熟的、强烈的自我观念。画像以3/4示人,黑色的直发垂到双肩,画中的拉斐尔英气勃勃,以无比自信、大胆的眼神望着观众。他像贵族一样穿着整洁、质料昂贵的衣服,外套的胸口处有两个以其名字构成的圆圈。

    拉斐尔具有莱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那样的卓越天赋,却不像他们那样傲岸不驯。瓦萨里说他“谦虚、善良,就像那些和蔼、温柔,又知书达礼、举止端庄的人一样,在任何场合下,其一言一行都让各阶层的人感到亲切、友善……。除优雅的举止、迷人的风度、非凡的艺术天赋外,他还能吟诗作赋。所以,当成年后的拉斐尔来到罗马,很快便得到教皇朱利乌斯止世和利奥十世的垂青,使他得以成就一生的伟业并获得万贯家产。他住在山布拉曼特设计的宫殿般的豪宅里,一位枢机主教打算把侄女嫁给他,利奥十世甚至许诺封他为枢机主教。事业和社会上的成功也表现在拉斐尔的自画像中。在成年时期的所有白画像中,拉斐尔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在宫廷赢得巨大成功的、高贵的廷臣:多才多艺、仪态高雅、风度迷人。

    拉斐尔非凡的个人魅力及社会地位方面的巨大成功,使他成为该时期学者巴尔达萨雷·卡斯提廖内笔下“廷臣”的原型。按照卡斯提廖内的观点,“廷臣”是最完美的人的化身,他多才多艺,既有高超的武艺和无比的勇气,也能吟诗作赋,他还能歌善舞、擅丹青,他仪态优雅、风度迷人,是君主的得力助手,也是其亲密的朋友,廷臣的高贵并非来自血统或门第,而是源于其修养和德行。

    在拉斐尔的影响下,“廷臣”成为16世纪艺术家进行自我形象塑造的典范。在拉斐尔之后,艺术家们纷纷制作独立肖像并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拉斐尔式的“廷臣一艺术家”,画家帕米加尼诺借一面凸镜绘制的独立白画像就是如此。画中,他身穿皮毛镶边的细麻布上衣,尤其是那在前景被放大了的右手,是一只白皙、修长、细嫩的贵族的手(小指上还戴着一枚金戒),而不是肮脏的、饱经风霜的劳动者的手。艺术家巴乔·班迪内利也制作了许多此类独扭自画像,在几乎所有自画像中,他都以廷臣面貌示人:整洁、昂贵的服饰及显眼的贵族标志(他曾在西班牙被授予“圣迪亚哥骑士团”骑士)。乔尔乔、瓦萨里也是一位成功的宫廷艺术家,而他自己最满意的独立自画像也以是廷臣艺术家的面貌出现的:昂贵、整洁的衣服,胸前金链上坠着“金马刺和圣彼得骑士团”标志,圆规和平面图(象征他的建筑师身份)及钢笔(象征他的巨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另外,16世纪艺术家的自我肖像还反映了该时期重要的艺术理论,即“构图”对艺术家的影响。最旱提出“构图”这一概念的是彼特拉克,他把“构图”视为绘画与雕塑艺术共同的基础:“画家和雕塑家从事的是同一门艺术,如果说它们不同,它们至少也都来自同一本源一构图(disegno)。 "吉贝尔蒂在其《回忆录》中也指出构图是绘画和雕塑的理论基础。巧世纪晚期,莱奥纳多·达·芬奇将构图与某种先验的理念联系在一起,认为画家必须“借助构图,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向视觉提供最先在他的想象中形成的一种理念(idea)或创意”,并认为“无论何种以本质、材料形式或想象存在的事物,无不首先形成于艺术家的头脑,然后才通过手表现在其艺术作品中。到16世纪,乔尔乔?瓦萨里系统地阐述了“构图”理论,并将其普遍运用于三门艺术。瓦萨里认为“构图”是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之父,是一种源于“理念”(idea)或“普遍ail断”(universal judgment)的图像(image)及用双手将其表现出来的过程。“构图”理论深刻影响了当时人们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观念,按照这种理论,不仅三门艺术与其他手工活动分离开来,它们还统一成一门具有共同理论基础的、独立的知识性学科(这为后来五门“美术”学科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构图”理论还使三门艺术摆脱了对自由学科的依赖,按照这一理论,艺术成为具有自身特点但与自由学科一样高贵的知识性学科,艺术不再需要借助与自由学科的联系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艺术中的手工操作也如同诗人或作家的写作,获得了独立的重要性。“构图”理论的影响在该时期艺术家的自我肖像中得到生动体现。

    由于绘画、雕塑和建筑都成为“构图”学科,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自我肖像逐渐摒弃画笔、画刷、刻刀、泥瓦刀、大头锤等传统的职业标志,而采用“构图”的象征,即绘画、雕塑的素描或建筑模型、平面图作为其身份和职业的标志,如在巴乔·班迪内利1540年作的一件独立自画像就只用一幅《赫拉克勒斯打败卡库斯》的素描来表明其雕塑家的身份。稍后,乔尔乔·瓦萨里在为“老宫”绘制的壁画《科西莫·德·美迪奇公爵与其建筑师、工程师和雕塑家在一起》中,也把科西莫公爵描绘成手拿建筑平面图的建筑师,而艺术家g.b.迪.圣马里诺、巴蒂斯塔·德尔·塔索、特里波罗和瓦萨里本人,也都以各自艺术作品的素描或模型作为身份标志。另外,这幅画还向我们显示了带此时为止,文艺复兴艺术家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以前是艺术家需借赞助人提高身价,但在这里却是赞助人仰仗艺术和艺术家的光辉来为自己增色。而瓦萨里在“老宫”的另一幅壁画《艺术家作坊成员的肖像》则是其“构图”理论的生动阐述:画中,瓦萨里作坊的学徒,即那些传统上被看作体力劳动者的石匠、木匠、镀金匠和怪诞花饰画匠,也脱掉了手艺人的围裙和工作服,换上了绅士的高贵服饰,因为按照“构图”理论,手工操作也是“构图”必不可少的内容,因而那些需要大量用手工作的学徒也一样成为从事“构图”的学者。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