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留言十篇

时间:2023-03-24 17:25:55

母校留言

母校留言篇1

我作为一个毕业班的学生,即将告别传道授业的老师,告别同窗六年的学友。

我爱我的母校。在快乐的时候,你是阳光;失落的时候,你是繁星;忧伤的时候,你是清泉;茫然的时候,你是明幻——我永远也忘不了母校,你让我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我在这儿学习了六年,有一个向母校的祝福:祝你越活越年轻。虽然我即将毕业了,但尽管我们天各一方,对你的祝福却是永恒不变的。

还记得我对你提的两个建议吗?我真希望你在不久的将来,等我长大成人,回来看望你的时候,你肯定焕然一新:1图书馆里的数不胜数,同学们有的坐在图书馆里安静地欣赏着一本本图书;来借书的同学也拿着“借书证”轻轻悄悄地翻阅书柜上的书;还有那些还书的同学,有顺序地到管理员那里核对每本书,再交给管理员,管理员按照书的类型一本本地放回原处;2每个星期一的清早,演讲的人再也不是老师,而是一个个可爱的学生们。那么,你那时就会是一个充满青春的活力、文明的二十岁的大姑娘。

岁月铭刻我们的约定,未来的日子将是我独自走下去,但那被珍惜的相遇是美丽的,被友爱包围的日子是晴朗的。愿寒窗六年的岁月,化做颗颗明星,慢慢长路伴你同行。

母校留言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特殊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但是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留守儿童已是农村教育中的一个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须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以何种态度对待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调查与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良策。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对待留守儿童不宜“特殊化”。

1 对待留守儿童,言语上不要“特殊化”

首先,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导致有意识的、科学的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

其次,家庭教育环境缺失。外出经商、务工、学习的家庭多半是当地经济萧条、家庭经济贫困、生活困难迫于无奈才背井离乡。外出者中也有一部分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明显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而更多的农民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留守儿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贫困的困扰,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从而使他们原本恶劣的学习环境雪上加霜。再加上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代养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再次,部分留守儿童亦因学校教育质量低、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匮乏及教师素质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生的自尊被践踏,学生的行为无法管束,逃学、辍学、失学现象时有发生。留守儿童几乎成了“坏孩子”的代言人。如果人们一直把他们强行划分到“留守儿童”之列,势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正如对一个孩子经常说:“你属于差生。”这孩子哪来学好的信心呢?

2 对待留守儿童,态度上不要“特殊化”

大多数“留守儿童”得到的仅是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很多人总是责怪“留守儿童”不好管教,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对他们的态度吗?父母不在他们身边,他们得到了多少关怀与爱?我们又怎能责怪他们的父母呢?他们的父母出门打工,是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有几人对留守儿童是心平气和的?他们一不听话,大多数人就会说:“就是你父母没把你教好!到你父母那去!让他们教你!”这些言语会无形中会伤害孩子。而我们对这些“留守儿童”,可能会睁只眼闭只眼,他父母都管不了他!我们能管多少呢?逐渐就对他们冷漠了。

3 对待留守儿童,行动上不要“特殊化”

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等情绪。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教育,没有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他们也选择了遗弃他人、抵制他人、抵制学习、抵制学校。从目前来看,要解决“留守儿童”这个教育难题,家长、学校、社会就应全部参与进来。这当中,对“留守学生”而言,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儿童。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最好不留痕迹,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是一视同仁、没有特殊化的。我认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增加校园的书香气

多学知识让心灵找到归宿与寄托是对“留守儿童”最好的礼物,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学校要加大阅览室和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多订阅一些报刊,多增加阅报栏,在食堂内安装有线电视。学校还可以创办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等,举办元旦晚会、体育运动会、歌手比赛、主持人大赛、演讲大赛等各种有益的活动,让这些“留守儿童”意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没有人把他们当成另类。

3.2 再多一点关爱

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关爱与温暖。正因为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能时时得到父母的爱,他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更敏感、更脆弱。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努力让他们睡得安心,吃得甜心,学得舒心,玩得开心。教师应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尊自爱,体谅父母。感恩他人,关注社会。

3.3 教育者要时时提醒自己,他们是“留守儿童”

母校留言篇3

在母校这么多年的生活里,有哭也有笑,有生气也有开心。没想到,当初迫不及待想离开母校的我,现在却这么恋恋不舍,所有最珍贵的回忆都在这,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在这。我依稀记得,当我转到这个小学的时候,立刻被吸引住了,这有宽阔的操场,郁郁葱葱的树木,水泥球场上那招展的红旗,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

现在里离开母校只有一个多月了,留个我的记忆也不再是作业和考试,而是每一次的欢乐时光一次次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这几年的时光让我成长了不少。

从前,我总是说:“以后小学上的时间还长着呢!”可是现在我却没有了这份底气。哦还有我那些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们,是母校让我们大家走到了一起,即将分别,把她们的影子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别了,我的母校。”"别了,我的母校!"正是有了母校这片沃土和园丁般的老师的精心照顾,才使我们像花朵一样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母校留言篇4

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本课题主要研究3-6岁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

1、心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胆怯,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是自卑心理障碍。年龄较小的孩子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三是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四是过分依恋。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因此,看管长辈有意无意对孩子多了一些照顾,生怕孩子受了什么委屈。有时为怕孩子受到伤害,干脆将孩子关在家中,不让他们出去玩,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孩子就对长辈产生过分的依恋。

2、语言发展方面的问题

儿童言语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是从1岁到6岁之间。这一时期,母亲不在身边,其他监护人照顾孩子,儿童言语发展就会出现障碍。上幼儿园之后,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听力的障碍,听不懂别人说话;另一种是言语的障碍,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更严重的表现为阅读障碍,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表达也不清楚。这是母亲和孩子早期分离的严重后果之一。另外,言语是人类高级智力活动的基础,听和说是言语活动的两大方面,如果幼儿听说能力发展不良,会直接影响其成长过程中的学习、交际等,也制约了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在童年早期就与父母分离,监护人对幼儿的照料一般不如幼儿父母细致和周全,他们较少关注留守幼儿的言语发展,从而导致留守幼儿的言语发展普遍存在问题。如:口语表达习得较迟、幼儿普通话听说能力较差、与同伴语言交往能力弱等等。

3、行为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品德行为习惯较差,散漫、缺乏约束,不懂得谦让、合作与分享。在幼儿园、学校表现会好一点,回到家里监护人根本无法管理,不少孩子存在违纪违规现象。

“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约束不够,违法违纪现象逐渐上升。另外,留守子女对年老隔代亲的关系,对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且这些长辈也可能因本身各种原因而无法担负起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社会化教育的重担。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没有自控能力,难免出现行为偏差甚至长大后发展到犯罪。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爱换衣服。好斗、好冲动、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就变成了“问题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影响着正常的成长发展。

“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隔代教育,“小皇帝”“小公主”们总是饭来张口、以来伸手,生活上的事从不操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它的事都不重要,造成许多高分低能的不健全儿童。

4、安全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家长不在家,容易受到别人伤害。留守儿童面临很多的安全隐患和外界干扰。留守儿童大多胆小孤僻,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常把他们作为作案对象,有的伺机敲诈钱物,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们寻衅滋事,还有的社会青年对留守女童实施性骚扰,近年来,犯的事件发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并不是少数。还有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是,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在同龄儿童犯罪当中,留守儿童犯罪是其他儿童的三倍。这其中有很多孩子既是留守儿童,又是单亲家庭孩子,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很少。

5、学习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平平淡淡。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有效的家庭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戚朋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吃好住好,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对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方面只能听天由命,很是被动。

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由于土地的改革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为什么父母不能将子女一起带进城?经过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1、住房条件的限制2、过高的生活成本3、孩子的教育开支。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工作的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孩子们时刻处在强烈的思念与精神饥渴中。他们缺乏自信、快乐和幸福感,总有被遗弃、孤独、紧张、缺少阳光的感觉,心理问题突出。而流动儿童的问题在于,虽然跟父母在一起,但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家庭教育。

1、建立沟通机制

亲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在外打工时不忘与孩子沟通交流。有可能面对面接触固然好,不可能的话,也该通过电话、书信、网络聊天等方式进行联络,在联系过程中渗透教育因素。不要只顾挣钱,忘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同时如果经济允许,应尽可能在农忙或春节时多回家看看孩子,或者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2、选好托管对象

由于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接触的时间长,影响大,而幼儿的可塑性又非常强,所以,他们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选择有精力和能力照顾他生活和学习的监护人。现阶段很多的家长往往是把孩子交给家中年长的祖辈照顾。因此大力提高广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是很有必要的。还有,外出前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委托老师多多管教和关注孩子,在外时时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和交流,及时了解子女的发展和变化。

3、提供学习环境

教育专家认为,除智力因素外,孩子生活的环境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家长首先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物质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但居室布置一定要整洁,安静、不易让孩子分心。童年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将来的学习非常重要。其次,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强烈、深刻得多。

4、增强家教意识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每天很早出去打工,晚上很晚回来,有一天孩子说要告诉爸爸一件事,爸爸却说上班时间快到了,就急匆匆走了。到了晚上,爸爸回来发现孩子已经睡着了,爸爸心里有些愧疚。第二天一早爸爸把孩子叫起来,问孩子想说什么事情,孩子说他把存钱罐打碎了,拿出零钱来买爸爸一天的时间,带他出去玩。爸爸眼泪倏地下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非常渴望父母的爱。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流动儿童,他们最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特别是心理的关爱。有时爸爸妈妈的一个亲吻或拥抱,在孩子身上就是一股暖流,而很多留守儿童享受不到这种感觉,尤其对年幼的孩子影响更大。因此,父母在家期间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变化,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尊、自信、自强。在外尽量与孩子经常取得联系,掌握孩子必要的心理状况,与孩子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在沟通中渗透教育。

5、普及深化教育

母校留言篇5

不久前,我接到了李炜同学的一则短信:老师,我现在刚到大学校园,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帮助,感谢老师,难忘师恩。欣喜之余,不免想起这个小个子学生刚入学时的情形。初次接触,我就觉得他的个性有些腼腆。他是父母一起陪着到学校报名的,父亲木讷老实,母亲热情健谈(言谈举止与一般农村妇女颇有不同,交谈后才了解平日里就喜欢看书)。报名后他的母亲与我侃侃而谈,向我介绍了他的情况。父母在广东打工,他自小就陪在父母身边读书,六年级才转回到家乡小学就学,这次父母专程回乡送他入学,过一两天又要出门打工,家中只有一个年迈的奶奶,无力照顾他,他只好在校寄宿。他父母再三拜托我要多关心他。

随后的一个学期里,李炜同学凭借不俗的成绩奠定了年级“一哥”的地位,也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他学习刻苦勤奋,放假经常没有回家,就留在教室里独自一人埋头苦读;为人内向,平时不爱与人接触,也很少与同学一起打闹、玩耍、运动,甚至有些孤僻的倾向。我既为他的努力而高兴,又暗自为他的不合群而担忧。我多次就这个问题与他谈心,了解他的心理动态,鼓励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动员同宿舍的同学多与他交流,有活动要找他参加;让他与同班同学结对子,鼓励同学多向他请教学习的问题,也让他在学习上多帮助同学,以求共同进步;我还多次主动打电话向他父母汇报他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建议他的父母可在固定时间打我的手机与他通话,多关注他的思想变化,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他能融入集体了,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课间与同学多了几分谈笑,在同学向他请教的时候没有了不屑、不耐的神情,集体活动也能见到他那单薄的身影……一直持续到他考入重点高中,我仍能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他的状况。每年春节,他总会约同学到家中给我拜年,汇报他一年来的学习生活。我分享了他的一份份成功的喜悦:每次考试取得好名次,与同学融洽相处,被授予三好学生……直到这次被本一院校录取。

李炜同学是留守儿童中自觉性强、品学兼优的代表。我也接触过这样一位学生,他叫黄超,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无暇顾及,在初二时把他转回家乡读书,寄住在外婆家。因为乍到一个陌生环境,黄超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对父母滋生怨恨情绪。又遇到学习的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的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父母偶尔回来,也因为心怀愧疚,不忍责骂,总是以钱打发了事。久而久之,黄超就寄情于网络游戏,时常逃课到网吧打游戏。

初三时,我接任他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我几次找他谈心,他都闭口不言,令我无从着手。与他的父母联系,他的父母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逃课依旧进行中,有一次,我大动肝火,在班会上严厉批评他,他竟然公开出言顶撞,随后一甩头“潇洒”离去,留下瞠目结舌的我。面对这样的“刺头”,我有种无力的感觉,但为人老师的责任感驱使我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反复耐心地找他谈心;一次次地把他从网吧中揪出来;“威胁”网吧老板不得收纳未成年人,否则就举报;一发现他没有完成作业,就在放学后留下来,陪着他做好;时常在放假时去家访……面对我这种“死缠烂打式”的“无赖”做法,黄超由一开始的无动于衷到后来的一丝感动,他也在变化中。看着他的一点一滴的改变,我累并快乐着。一直到毕业后,他外出深圳打工,开始理解我的做法,经常发短信向我问好,几次组织同学聚餐时,事先都打电话邀请我务必参加。

从李炜与黄超的经历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并取得中上游成绩,十个中难出一两个;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因为年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是深不见底的代沟。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极易在心理、生活、人生观等方面产生偏差性的问题。在这些留守孩子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劣迹比较多,如性格孤僻、抑郁、放荡不羁、自傲、吸烟、进网吧、早恋、缺乏自制力、学习成绩差等,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由上述现象不难看出,这些孩子的共性为自制力差,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但又想在某些方面表现自己。其异常表现有两点:一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者,他们的性格普遍显得孤僻、抑郁,有的还有偷窃行为;二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这些留守孩子大都显得自傲、放荡不羁,吸烟、进网吧。

透过这些现象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孩子缺乏一种和谐的关爱。如何教育好这些农村留守孩子呢?

首先,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正视这一社会现象,引起社会、学校的共同重视。

第一,要呼吁社会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多搞“雪中送炭”工程,少搞“锦上添花”工程。尽快将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搞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要合理配备好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师资编制。

第二,要呼吁家长多给孩子一份关爱,不只是在生活上的,精神上更重要。多写封书信,多打个电话,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给孩子一份鼓励,一份安慰,一份真爱。多和班主任沟通,配合做好教育工作,不要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第三,要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清除黑网吧等诱惑少年儿童的有害场所。

其次,要不断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管理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做到科学化、常规化、经常化、规范化。

第一,班主任要掌握好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经常注意其思想动态,对其进行动态化跟踪管理。多与他们接触,培养感情,当好他们的第二监护人。如班主任可利用主题班会等活动,给留守儿童开个生日Party,也许会给他们一点应有的家庭温暖。

第二,充分发挥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经常开展活动,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让留守儿童在各项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我克制能力。

第三,经常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学校生活氛围,如唱歌、弹琴、球类、田径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使他们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有计划地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读书、书画、作文、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母校留言篇6

1.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四年的大学生活犹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进昨日。此时站在大学道路终点站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2.母校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给予我们的是无法衡量的财富。

3.学校给了我知识,我会努力给学校荣誉。将来,无论我成为挺拔的树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母校,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4.四年的时光过去了,我即将从这所学校毕业。四年的时光,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四年的学业,书本有限,学问无穷。感谢母校,给我知识;感谢母校,伴我成长!

5.即将离校,十分留恋,忘不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我幸运自己能在XXX大学度过我值得留恋的大学生活。此时此刻,我想对母校说一声:谢谢!无论我走到哪里,您都是我心中的圣地!

6.人生的目标在远方,人生的希望却早已在母校萌生。绿叶情,学子心,我们将秉承母校传统,恪守做人准则,追求卓越,祝愿母校聚天下英才而育之。

7.要记住,作为XXX大学的毕业生,不管今后我们身在何方,我们永远都是XXX大学的一员,永远都是XXX大学的代表。

8.叶子的离开是风的多情还是树的不挽留;你我的离校是人生的催促,还是青春的不停留。母校,是我们腾飞的基石,培育之情永难忘!

9.春去秋回,时光荏苒,岁月带走了我们的稚气,留下了永恒的回忆!聊城大学,我们曾经一起走过!

10.星月广场,共舞青春;清水湖畔,涤荡心怀;彩虹桥上,穿梭来往;图书馆里,博学古今中外;栖凤林中,高谈阔论人生。一处处场景,与时间共存;一幕幕往事,与记忆同在。

11.要毕业了,对母校满怀感激留恋之情。感谢母校四年来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图书资源,以及优越的实习机会。我们的心,将随母校强劲的脉搏一起跳动。

12.白云,蓝天,菁菁校园。转眼间,我已在XXX大学学习与生活了四年,四年的成长,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关心都历历在目,我很感谢在这里经历的一切并且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明天更美好。

13.岁月荏苒,青春行走在时间的河岸,渐行渐远。四年美好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昨天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心中的那份留恋油然而生,多想时间回到过去,让我重温那些美好的时光,然而,今天的我只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说一声谢谢!

14.母校是什么?你刚来的时候感到陌生,可真当你要走的时候又急切的希望能多留一两天。祝愿我们的母校明天会更好。

15.四年的大学生活恍然间过去,临别回首,酸甜苦辣。XXX大学是我们成长成熟的地方,是我们挥洒青春的土地。临别,道声珍重。美丽的校园,和蔼的老师,亲切的同学。让我们带着这些宝贵的记忆上路,人生从此不孤单。

16.大学四年十分充实,感谢学校、学院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能够自由的提升自己,展示自己。

17.总结我大学四年生活,用六个字概括:平台、自信、思考。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发展成怎么样,我们都会记得,XXX大学是我永远的家。

18.时间匆匆走过,安静而祥和的校园;几年前曾在此聚留,如今又在这儿分散;离别谁都不愿,分开又是必然;时光已逝,唯有一份祝福留给XXX大学,永远的家。

19.四年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尽头。到了真正要离开的那一刹那,才知道,自己对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留念。在这里,留下了我最最美好的回忆和记忆。

20.日月如梭,一转瞬,4年的同窗生活已成为回忆。但西湖边,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驰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竹林、小亭,都是我们永远迷恋的百草园。

21.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但在学院的点点滴滴我会永远谨记。

22.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进引以为傲的大门,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小桥流水,那些年我们一起奔跑着赶去上课,那些年,那些年,我们回不去的那些年,珍重!

23.感恩在青春最美好的季节里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既然无法将时间定格在这儿,带着自信的微笑奔向未来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再见,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

24.我们手拉手躺在六月的草地上,闭上眼睛嗅着青草的香气,脑海浮现着一幕一幕的场景,就像前一秒钟刚刚发生,今天的我们就要离开这里,带着我们的不舍和满满的回忆,愿一切安好。

25.XXX大学我们永远的家。

26.我们手拉手躺在六月的草地上,闭上眼睛嗅着青草的香气,脑海浮现着一幕一幕的场景,就像前一秒钟刚刚发生,今天的我们就要离开这里,带着我们的不舍和满满的回忆,愿一切安好。

27.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一次,我没有犹豫,我要勇往直前,可是在这之前,我要转身,请允许我和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一一告别,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的青春,在十八九岁的季节里相遇,一起分享着酸甜苦辣的故事,而后微笑着和母校分别,青春不哭。

28.时光如水,转眼间,短暂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已在身边悄然流逝.在即将毕业离校之计,我心中充满了对母校的不舍以及对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感激之情.

29.星月广场,共舞青春;清水湖畔,涤荡心怀;彩虹桥上,穿梭来往;图书馆里,博学古今中外;栖凤林中,高谈阔论人生。一处处场景,与时间共存;一幕幕往事,XXX大学与记忆同在。

30.在XXX大学这四年,有开心,也有悲伤,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太多太多的事情与情感的积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珍藏。想说这四年过的挺快的,仿佛自己提着大包小包懵懵懂懂地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还停留在昨天。哎,要走了呢,算了,就让学弟学妹们代我继续接受恩师的教诲,代我把青春活力带给校园吧。加油哦!

31. 时光任苒,转眼,我们从当初懵懂的小孩,成长为现在的知识少年。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衷衷教导,离不开同学们的团结有爱,如今,请允许我说一声:再见吧,我亲爱的母校!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

32. 最后一次作为学生走出校门的一刹那,我对我的青春回忆做了一个告别,将一切的记忆,深深地烙在心灵的最深处。语言随之尘封,激情随之湮没,欲观星雨夜行山路崎岖峰顶,言响私语闪颜有心横跨两岸,又忆彩烛摇曳松林游戏路丛 ,止于思愁深锁相见遥遥无期

33.XXX大学的校园里还弥留着我们刚进大学时稚嫩的气息,而转眼间我们就以毕业生的身份和这个学校说再见。四年,我们把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时光留在了XXX大学,四年时光,有太多的瞬间值得珍惜,珍藏!

34.在聊城大学学习的四年时间里,我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请来的专业授课老师,使我们学到了对工作有用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还使我们学习到不少做人的道理,对我们一生受益匪浅。

35.学校给了我知识,我会努力给学校荣誉。

36.聊城大学的校训是“敬业、博学、求实、创新”毕业后的我更会遵守校训,做一名出色的法律人,服务大众。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

37.莘莘学子心,悠悠母校情,扬扬心语寄。在这个美丽的初夏,难忘的13年里,聊城大学法学院09级的我们即将毕业。喜悦与感伤交错着涌上心头,我心里充满无限感激。

38.人生的目标在远方,人生的希望却早已在母校萌生。绿叶情,学子心,我们将秉承母校传统,恪守做人准则,追求卓越,祝愿母校聚天下英才而育之。

39.即将离校,十分留恋,忘不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我幸运自己能在聊城大学度过我值得留恋的大活。此时此刻,我想对母校说一声:谢谢!无论我走到哪里,您都是我心中的圣地!

40.大学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宝贵的的经历,慢慢成熟的感觉,我爱我的大学。

41.四年,细细想来,也不过白驹过隙一般,一路走来,有欢欣,有苦楚,有欣慰,有失落。很庆幸,没有丢了自己,还要有梦想,还要一直在路上,未来,你好,我来了!

42.四年,有在万人晚会现场,受众人瞩目的荣耀时刻,也有在寂寥的反思自己的失败,有奋斗,有颓废,有激情,有迷茫。大学,给了我太多,也失去了太多,但我相信,我会凭借大学给的宝贵财富,积极向上的追求我的人生路,不让那曾经的鲜花和掌声只是回忆!相信自己!

43.毕业了,多想留住在学校那些温暖的日子,但又多么渴望着能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44.母校是什么,你刚来的时候巴不得早点走,可当你真要走的时候,又急切的希望能多留一两天。

45.母校是我们温馨的家。

46.希望母校桃李满天下。

47.珍惜大学里的每一天,不要让自己离开学校的时候后悔。

48.XXX大学,我们将与你同在!愿XXX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49.母校,意味着一种情感,意味着责任和贡献。几十载深深学子情,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母校建设的更加辉煌!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相信,母校将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和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50. 一所学校,往往就是一种价值的标杆,一种精神的象征。而一所几十年的学校,培养了芊芊学子,更是因熔铸了无数辉煌记忆,无数沧桑与热忱而珍贵。

51.和大学说再见,却不跟青春道别。

52.别离是一朵孤傲的云,下雨,让她爱上了母校的土地。

53.感谢学校的栽培,祝学校繁荣昌盛。

54.母校 XXX大学,我爱你。。。。

55.XXX大学,谢谢您。昨天我以您为傲,明天您以我为豪!

56.XXX大学,思念是绳,连接你我,,虽然我离开了,但我永远记得您。

57.我们一起辉煌!聊城大学!

58.遇见你是命运的安排,谢谢您一直陪伴我,我的青春,我的大学。

59奋起吧,聊城大学!我爱你!

60.聊城大学,我爱你。

61.聊城大学,我爱你!就像风一样,看不到,却能感觉到。

62.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在这离别的日子里,支持着我的是对于重逢的期盼,再见了我的母校!

63.想说的话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祝福:加油呵,我的母校!

64.在这学校前的十字路口,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深切地祝福,道一声:我爱母校!

65.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我家一样的温暖。

66.今天,我为母校而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而自豪!

67.岁月匆匆,时光荏苒,美好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在XXX大学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时光。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感谢老师对我的培育与指导,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感谢XXX大学提供给我这么好的环境去学习。祝愿XXX大学明天更美好!

68. 四年时间,不知不觉已走到尽头,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回想起这四年走过的路程,有欢笑、有泪水,让我们终身难忘。我亲爱的同学们,不管走到哪里,让我们继续填好人生的履历表,交出优秀答卷,为母校的旗帜增辉添彩。

69.您承载着我们梦想的海洋,您用无微不至的呵护指导我们前行,爱你——XXX大学!

70.在这个灿烂的夏天,即将挥别四年的大学生活,所怀着的是一颗感7的心,感谢所有的老师同学,是他们让我一步步成长,学会坚持,学会生活;感谢美丽且充满活力的校园,让我可以拥有人生美好的回忆。再见了,我的母校!祝愿母校明天更辉煌!

71.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走过校园的角角落落,嗅过校园的花花草草,满心的不舍让我流连忘返。感谢母校,您为我们撑起梦想起航的风帆,给我们的人生勾画出光辉的一面。

72.这个六月,带走的是梦想,留下的是追梦者的脚印。我始终坚信:成功总是追随着勤奋者的脚步。在毕业之际,我唯有祝福所有的同学和朋友们都能在这缤纷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精彩。希望母校越来越美好

73. 四年来,感谢XXX大学给了我这么多的学习机会;感谢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感谢学长学姐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同学朋友给我的支持和鼓励。惟愿XXX大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XXX大学的学子更加优秀!

74. 毕业了,怀揣成功的喜悦,想念昔日的幸福瞬间,在心底留下浅浅的微笑。。一切的一切源于母校的培养,亲友的鼓励,老师的鞭策,难忘的记忆,让这一抹记忆永远在聊城大学的上空绽放最美的容颜。

75.师情,友情,爱情,就如在青春之花开的最灿烂的时候注入了阳光般的温暖,为我们的成长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感谢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了你们—我的母校,老师,朋友。这将是我回忆中最亮的光标。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76. 四年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事情,课堂、老师、同学……一切曾经帮助过我们和我们帮助过的人。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身影,弥漫着我们的幻想,让我们永不忘记。“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严谨校风在工作中始终激励着我。对即踏入社会的我们起着指导的作用。感谢母校培育了我们,愿我们的母校明天会更好……

77. 感谢四年以来母校对我们的培育及关爱,虽然我们不是很优秀,但是经过母校四年的哺育和呵护,母校认为踏入社会的我们是最优秀的,我们也为母校骄傲和自豪!(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11班 周广法)

78. 是缘分将我们带到一起,是XXX大学将我们紧紧地相连。 毕业了,非常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可是,生活的海洋已铺开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两旁摇动着欢迎的花束,我们必须前进。即使分开,我对母校的感情也不会变,祝愿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祝愿XXX大学的明天更美好!

79. 大学四年生活中,有过幸福的感觉,有过失败的痛苦,还有成功的喜悦,但它们在今天就要被我放到对XXX大学的回忆中。我留恋XXX大学的一草一木,更感谢她培养了我。

80. 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的时光稍纵即逝,曾经懵懂的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毕业意味着分离,意味着离开校园,各奔东西。现在看着学校的每个角落,每张面孔,是多么的熟悉,又是多么的留恋,同时又带点伤感。在这里似乎只能留下感谢的话了。

81. 那一年,是您,把我揽入你的怀抱,感谢您——聊城大学;那一年,是您,把我领入你的港湾,感谢您——理工学院;那些年,是您,把我送入理性的海洋,感谢您——老师;那些年,是您,让我住入温馨的家庭,感谢您——舍友。 祝福母校在前面的征途里,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无尽的梦想!

82. 再见了,我的大学;再见了,我的学院;再见了,我的老师;再见,我的姐妹。青春无敌,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祝福母校在前面的征途里,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无尽的梦想;祝福XXX大学的未来更加辉煌。

83.四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曾经每天都要经过的石拱桥,从今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将会再次经过。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我一定让母校以我为荣。最后,真诚的祝福我的母校明天会更好!

84. 初到校园,看到你的面容,让我新奇;时光荏苒,唯一不变的是你对我的包容,四年里,每次重返你的怀抱,就有种温暖的感觉;毕业在即,不知何时能再回来。但,你依然是我心中的最爱,我的母校。祝你的明天更美好。

85.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暮然回首,四年时光如手中薄沙流走。心中的梦想实现了,这就是我所期待的大学,这就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校园,花草,树木,一个个离我而去,我爱你,爱你的大气磅礴,爱你的无私奉献,爱你的默默无闻。这是我生活过四年的地方,而今我却要走了,满眼全是泪。

86.首先,感谢聊城大学给了我一个释放青春的地方,让我在这里成长;其次,感谢老师们的精心教诲,让我变得强大;再次,感谢我的同学们,让我学会了交际;最后,感谢大学期间所有的人,谢谢他们与我们相遇。最后,希望我的母校变得越来越好,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越来越好。

87. 感谢你,我的大学,正是在你给我的每一种挑战与机遇中,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学习,懂得了时间,懂得了成长,懂得了奋斗和拼搏,是你为我架起了走向成熟的桥梁,在漫漫人生长路中,你将是我多彩世界里永远美丽与难忘的记忆。

88.在即将毕业离校之计,我心中充满了对母校的不舍以及对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我们的泪水,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失败,一切和青春有关的回忆, 我们都留在了这里.我深爱的母校!

89.青春没有散场,未来不会迷茫,走着走着,就走完了一段路,要离别,谁又不会忧伤。10年之约,我会再回到这个地方,触摸母校的辉煌

90.感谢聊城大学,感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感谢xx级6班。

91.即将离开XXX大学之际,祝XXX大学明天更美好

92.岁月匆匆,大学四年转瞬即逝。从眼眸里抽出细细雨丝,然后纷纷扬扬的撒下。我即将离开我的大学生活。走过楼兰,走过荒滩,只是为了那句“路在脚下,明天会更好”

93.美丽的校园,和蔼的老师,可亲的同学……在这里,留下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有欢声笑语,有琅琅书声;在这里,我们增长了知识,展示了自我。啊!母校育英,这里所有的一切,我都恋恋不舍!

94.母校是什么?是美好的不能再美好的回忆--青春的记忆.

95.已记不起在校园里留下多少忙碌的足印,只记得始终鞭笞自己要在每一块石板里记录变化,在每一座雕塑里记录进步,在每一段字里行间记录感动……当收拾离别的行囊,满怀收获以及一颗饱满的心,奔赴虽然坎坷但是是真正自我的未来。

96.草长莺飞的轮回,正是我们离别之时。光阴荏苒,我已由一名稚嫩的新生成为踏足社会的新人。四年的洗礼,经过专业知识技能的磨练和为人处世之道的积淀,我们将奔赴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竞技场。弥留之际,我努力用镜头记录下蕴含书香气味的一切。别了,美丽的XXX大学校园,您永远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我们乘风破浪的见证者!

97.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所学校,习惯了这里的呼吸,让我感觉很顺畅;习惯了大学的课堂,让我感觉很舒心;习惯了老师和同学的呼唤,让我感觉很幸福……我知道,或许我不是最好的学生,因为很多时候我像个小孩子爱耍性子;我也知道,我不是你们最好的姐妹,因为很多时候我都没有很好去了解帮助你们。很快我们就要从这里起航,各奔东西,大学生活就要到此结束。感谢母校的一切!

98.校园的一花一草,是否留下了你的足迹。校园的一石一板是否是否承接过你的汗滴。校园的每一处风景,你是否忘返留连。本以为毕业即是压力与无奈最后的释放池,可是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这是一处加压站,为的是你更好的奔赴前程,加油吧,少年!

99.毕业了,刚踏入XXX大学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四年了,教室、餐厅、宿舍和图书馆四点一线的生活平淡的出奇,毕业了,我还是我,平凡普通的我,但不同的是我已经和XXX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学习的日子令我终身难忘。

母校留言篇7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成因 解决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7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就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产生了一个特殊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1 “留守儿童”的类型

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留守儿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4)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

2 留守儿童问题成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并不能简单地以社会原因来归结,其深层次的成因是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思考的。从统计数据来看,留守儿童问题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亲情的抚慰,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对父母的感情有所淡漠,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少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在校不大开口,就是和爷爷奶奶也很少说话。而且碰到一点小事就哭,爷爷奶奶也搞不懂她在想些什么。也有的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使得他越来越任性,胆子特别大,脾气也很暴躁,一不顺心就摔东西、甚至还要骂人。

2.2家庭管教的不当,带来行为上的偏差

青壮年外出产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留守老人。老人们劳碌了一辈子,而今还要挑起照顾孙辈的重任。但是由于其自身素质所限,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显得有心无力。在监护方法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是过度宠爱。另一类监护方法是“严管”。由于家庭管教方法不当,造成有的孩子思想、行为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2.3学习辅导的缺失,带来学习上的困难

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这些老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字也认不了几个。对于孩子到底是否完成了作业,他们是不知道的。至于学习上的问题,他们更是无法帮上忙。研究表明,凡家长重视,监护人教育方法得当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反之,孩子不但学习成绩极差,而且往往存在着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3 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在了解留守儿童成因的基础上我们应更多地思考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此前,笔者曾理想化的认为改变现有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随父母接受教育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绝佳出路,但现实却充分显示此途是很难实现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虑。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3.1适当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从教育角度而言,如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教师应充当这种沟通的桥梁。

3.2营造适合成长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可由学校牵头,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较难的,是周边环境,这需要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行动,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学生。

3.3鼓励学生住校,专设教辅管理老师

一方面学校应鼓励留守儿童住校,校方采取集中管理,老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学生节省大量上学时间。另一方面,学校应针对寄宿学生,专设教辅老师,由班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怀学生放学后的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3.4积极推行家访制度,实行家校共建

学校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相关信息。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

3.5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

3.6重视并努力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

母校留言篇8

关键词:社会实践;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问题及原因;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2-03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学校“百团行动”,以服务社会发展大繁荣为重点,将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河海大学2012年暑假社会实践赴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团队,对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希望在锻炼的基础上弘扬河海精神,展示河海学子风采,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河海,提高全社会对河海大学发展的关注。以下是调查的部分内容。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我们小分队这次调研的是桃花吐镇中心小学。该校地处朝阳市双塔区市郊,现有学生382人,十二个教学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全镇人多地少的自然状况。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依靠土地收入已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高的生活需要,农民群体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而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出去打工,有的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外出打工。许多农民工把子女留在家中,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儿童”。故在农村学校中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经调查,桃花吐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76人,大约占全校人数的五分之一。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六年二班就有10名,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五年一班有7名,占全班的四分之一。本校四年部共有58名学生,“留守儿童”19名,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有7名,父母其中一人在外打工的11人。父母离异1人。“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的有5名,其余2名中一名由姑姑代养,一名由叔叔代养。三年一班有4名同学的父母去了外地打工,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或姑、舅等,成了“留守儿童”,还有5名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成了“单亲孤儿”。这些学生占全班学生的大约35%。这些“留守儿童”中,成绩较好的有24名,问题生占11名;学习态度上,能主动自觉学习的约占四分之一,督促下学习的约占五分之一,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约占八分之一;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遇到困难或烦心事,能寻找倾诉对象,想办法解决的约三分之一,有个别的采取了闷在心里,不想告诉别人,只是寻求自己解决方式;对父母外出打的态度,有一半以上不愿意让父母外出,还有部分学生能理解父母,个别同学不能理解,甚至对父母的外出有怨恨;父母外出打工,能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的(每周打一次电话),并经常过问孩子学习、生活的有22名,半月或一个月一联系的有8人,有的好几个月才能联系一次。76名“留守儿童”中,其中有15人,性格比较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做事没信心,较自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性格内向。“留守儿童”正处身心发展的成长阶段,孩子从小离开父母,缺少父母关爱。尽管有爷爷、奶奶及其他亲人的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不同,遇到一些问题感到柔弱无助。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越来越内向。如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张凯,父母外出打工,把他寄养在姑姑家里,姑姑本身有一双年龄相仿的儿女,每天忙里忙外,无瑕顾及张凯的心理感受。有时张凯在家受到表哥、表妹的欺侮,也不敢声张。久而久之,张凯越来越内向,有时自己暗暗落泪,也不愿找人倾诉,郁郁寡欢。

2.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儿童都具有攀比心理,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所以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如:三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邢伟伟,在一、二年级时是一名好学上进的学生。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学习成绩很不错。自从父母去大连打工后,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上课也不积极发言了,有时根本不举手,怕说错,成绩也出现了滑坡。

3.学习观念淡薄,厌学现象严重。儿童的自制力较差。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的监护不够,使有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甚至厌学的现象。尤其是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时,就会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不学知识无所畏的态度,所以出现了厌学现象。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鞠可新,他父亲外出打工,长年不在家,母亲有残疾,没有监护能力,他在学习上又缺乏自觉性。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应付了事,有时干脆不做,有厌学倾向,因此成为问题学生。

4.道德意志薄弱。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是一个方面,更应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留守儿童”有的有违纪现象。父母外出务工,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长大成才。但大部分人的希望,可能是事与愿违。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挣钱,只注意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使孩子出现花钱无节制的现象,如:五年一班的席平,平时父母寄来钱,就随意乱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花钱无节制。一旦没有钱时,就到超市赊账,甚至偷偷去拿别人的钱。

5.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无热情。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辈或亲朋又不便深管,因而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形成不良习惯。如:上课精神不集中、好搞小动作,课后乱花钱等。在心理上也表现出自卑、胆怯、沉默寡言,不愿与同学交往等。尤其在学习习惯方面,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发言,课后不完成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作业,也很不认真,字迹潦草,敷衍了事。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外出打工父母们放不下的“心病”,是临时监护人的“头疼病”,是农村学校管护的“疑难病”。“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平时学习无热情,成绩也就难以理想。

三、解决措施

1.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学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最有效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励作用。当一个学生有了远大理想,才能奋发学习、努力进取,也才能有学习的主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所从事的行业往往都较粗重的体力劳动,非常辛苦,挣几个钱也确实不容易。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艰辛,教育他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大后要超过自己的父母,要做较舒适的工作,要做有成就的大事业,当一名工程师、医生、飞行员等。要做这些工作没有知识是不行的,只有从小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长大才能成就大事业。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五年一班的王新宇同学,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家与家人团聚,平时又很少与孩子通话。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于“隔代”的原因,孩子平时有话也很少与爷爷、奶奶交流。长此以往,孩子变得孤僻、不爱说话,甚至说话时害羞、胆怯。在学校很少与同学一起玩耍、交流,上课老师提问不爱发言,面露难色。他的班主任褚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经常找机会和他谈心,唠家常,了解他在学习中、生活上的困难,并在课堂上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激发他的表达欲望,课间安排同学多和他一起做游戏。放学后,其班主任褚老师专门安排了学习小组同学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快乐。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督促家长多和孩子通电话,多了解、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渐渐地这个同学变得活泼开朗了,也愿与他人交流,上课也敢发言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稍有松懈,他们就会松动。因而对他们要持之以恒地跟踪、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三年一班的达同学,现在在姑姑家生活。由于姑姑天天忙于地里活,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认为孩子不出事,能在自己家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责任。这样达同学就养成了长期不完成作业的懒散习惯,学习成绩居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他姑姑进行了沟通,向他姑姑介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探讨了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方法。最后,他姑姑表示愿意配合好学校的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放学后他姑姑专门陪他一起完成家庭作业,使他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经过努力,现有达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增强。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有时间还自觉地读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把学到的课外知识在同学中交流,同时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4.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好习惯从“心”开始。单亲家庭、母亲又在外打工的六年二班的李雪同学,在学校表现得孤独、上课也不注意听讲,老师提问也一言不发,只是低头默默坐在那里,表现出心理重重的样子,情绪非常低落。我们知道这一情况后,就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她谈心,当问她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提问又不发言时,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说:“我想妈妈”。原来在这之前,她一直在妈妈身边,从没离开过妈妈。这次妈妈把她送回奶奶家。奶奶、爷爷年纪大,照顾得不如妈妈周到,有时早上晚了吃不上饭,所以她很伤心,以至影响了学习,所以她说:“一想到妈妈,上课精力就集中不起来,老师讲课也听不下去”。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安慰她说:“我们非常理解你想妈妈的心情,但你要体谅爷爷、奶奶的疾苦,他们年纪大了,照顾你很不容易,虽然有时照顾不周,但他们也尽量做到把你照顾好。另外,妈妈在外打工很不容易,你应该让在外打工的妈妈放心;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妈妈在外打工怎么会放心呢?”并告诉她,如果以后有什么困难,要告诉老师、告诉同学,老师和同学一定会帮你解决的。同时,学校的各科老师联合起来,在课堂上经常提出有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她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渐渐地,李雪同学终于从离开母亲后的低落情绪中转变过来,上课也能注意听讲了,而且课堂上思维表现得也非常活跃,发言也积极了,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各科老师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四、活动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实践调查小组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收获很大。

1.通过家访;与班主任老师及任课教师沟通、配合调查;与“留守儿童”本人面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包括生存、学习等方面。

2.形成一套“留守儿童”典型各案事例研究,整套访谈记录和总结,拥有第一手资料。

3.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4.这次实践活动定能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结语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他们的无奈与艰辛,他们的坚韧与拼搏。他们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俗话说:国富民强。如果农村家庭家家都达到了小康水平,那么“留守儿童”这个自然群体也就会相应的逐渐缩小。作为河海大学的学生,我们感到了肩上的重任,国家需要各方面人才,我们只有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强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赞扬,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河海大学,进一步提高了河海大学的知名度。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小分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高度体现了河海大学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利用暑假走出学校,体验生活,不但锻炼了我们大学生的组织、表达、协调等各方面能力,而且将使我们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母校留言篇9

【关键词】留守儿童 互联网+

教育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65-02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大军的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产生了。他们有的一年或多年都见不到父母一面,普遍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呵护,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关爱、呵护这些“弱小的花朵”至关重要。

一、利用“互联网+”,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首先,利用“互联网+”,建立留守儿童电子数据库。笔者结合学校实际,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设计了面向班主任、家长的网络问卷和访谈提纲。经调查统计,全校1 333名学生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学生有178名,约占学生总数的13.35%。这178名学生中,家长在广东务工的学生有125名,约占70.22%;家长分散在江浙一带务工的学生有31名,约占17.42%;家长分散在广西其他市县务工的学生有22名,约占12.36%。这178名学生中,有104名学生常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约占58.43%;有74名学生常年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约占41.57%。这178名学生中,与父母分离时间最长的有3年之久,最短的为30天,91名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时间超过9个月,约占51.12%。父亲或母亲外出务工的学生有213名,约占学生总数的15.98%,其中父亲外出务工的学生有155名,母亲外出务工的学生有58名。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以班级为单位,立足学校留守儿童数据库,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成长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身高体重、精神状态、年级班级、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与生活习惯;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成员结构、家长姓名、文化程度、工作地址、收入水平、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成长记录,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习惯养成情况、心理状态等。通过建立成长档案,为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细节、加强与他们父母的交流沟通创造了条件。

最后,关注留守儿童的“边缘者”。留守儿童的“边缘者”,一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即将离家外出务工的儿童,二是父母双方即将回家乡创业或就业的儿童。前者即将成为留守儿童,后者即将告别留守儿童角色。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教育者应该关注的对象。他们的身心状况、成长细节、情绪情感等都不应为我们所忽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留守儿童数据库。

二、利用“互联网+”,关注留守儿童心理与精神状态

首先,利用“互联网+”,引导留守儿童参与心理测试。利用学校电脑室,在心理健康老师的引导下,使留守儿童进入专业网站参与心理测试。统计表明,他们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心理、精神问题:一是心理固执,以致行为偏激,形成人格障碍;二是性格惰化,缺乏活力,视野狭窄,影响形成开阔的胸怀、宽容的性格;三是缺乏进取,流露出厌世情绪,对生活、学习感到迷茫,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敢顽强的斗志;四是内心自卑,缺乏自信,形成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

其次,定期反馈留守儿童的心理、精神情况。在进行心理测试、把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线下观察、访谈等方式,跟踪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精神状态。同时,以班级为单位,设立“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以书信、便签留言等形式向父母倾吐心声。班主任则及时向家长和心理健康老师反馈相关情况。经过定期汇总,把相关情况记入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为形成完整的心理、精神状态变动图表建立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引导留守儿童

首先,引导留守儿童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打字、QQ聊天、发电子邮件等。由于留守儿童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笔者把他们按年级进行了分组,分别教给他们不同的网络技术。如教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打字、QQ聊天、发电子邮件,教三、四年级的留守儿童QQ视频互动,而对于一、二年级的留守儿童,则安排五、六年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带”,让他们能利用互联网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100%的五、六年级留守儿童掌握了打字、QQ聊天、发电子邮件等网络技能;100%的三、四年级留守儿童能运用QQ视频与家长交流,77%的三、四年级留守儿童掌握了打字、QQ聊天、发电子邮件等网络技能;而一、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下能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

其次,引导留守儿童利用互联网与父母“见面”。发挥学校电脑室的作用,利用网络视频让学生与父母“见面”、交谈。交谈的主题包括学习、生活、健康、交友等方面,交谈的时间为40分钟。通过定期交谈,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健康、交友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孩子也得到了父母的关爱。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100%的留守儿童都与父母进行了2―3次网络“见面”、交流。另外还有58%的留守儿童进行了5―6次网络“见面”、交流。二年级的小美是通过网络视频与父母“面”最多的学生之一,由于得到了父母的安抚、鼓励、教导,她成为了按时上课的孩子,不再早退、旷课,不再缺交作业,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再次,利用“互联网+”,引导留守儿童成长。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年级为单位,定期组织他们到学校的电脑室观看励志类、孝敬类教育影片,让他们产生心灵共鸣,引导他们奋发向上,孝敬父母。一个学期以来,实现了留守儿童接受影片教育的全覆盖,其中观看励志类影片6次,观看孝敬类影片6次。六年级学生小健原来是最令父母头疼的孩子,经过学习网络技术、与父母视频交流和观看影片等,他上课变得专心了,作业变得工整,和同学相处也变得和气、有礼貌了,街上的游戏机室也很少见到他了。他正慢慢转化,慢慢成长。

四、利用“互联网+”,引导家长参与留守儿童教育

首先,利用互联网引导家长参与教学设计。也即,引导包括留守儿童家长在内的所有家长参与课程教学案例的收集与分析、课程作业的选择与布置、课程疑难解答等方面。其中,57%的留守儿童家长参与了语文、数学的教学案例收集与分析,16%的留守儿童家长参与了英语课程的作业选择与布置,23%的留守儿童家长参与了语文、数学课程的疑难解答。由于有了家长的参与,留守儿童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关注度更高了,上课发言率提高到了51%,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三年级2班的留守儿童小海的母亲是一家公司的办公室文秘,一个学期共参与语文课程教学设计15次,是参与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次数最多的一位家长,而小海每节语文课都积极举手发言,学习进步很快,是班里的学习标兵。

其次,利用互联网引导家长参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基本做法为:通过家长会选出受邀家长;通过网络视频交流、自拍短片,使留守儿童对受邀的家长有所了解;邀请家长到校演讲,以年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网络共享家长演讲视频。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共有6位家长接受邀请来校演讲,分别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其中,3位家长对留守儿童做了专题讲座。

母校留言篇10

留守儿童主要有一下几种类型,一是孩子的父母均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爹爹奶奶照看,跟随爹爹奶奶一块生活;孩子交给学校或老师,在学校住宿、生活;或者孩子一个人在家独立生活,请邻居和附近的亲戚朋友帮忙关照一下。二是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家长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有时还经常出差或应酬,无暇关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三是父母双亡或者离异,孩子没有法定监护人管理,独自生活,或跟随长辈或亲戚朋友在一起生活等。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这些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留守少年儿童,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心理发展异常,一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或亲戚朋友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更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其他人远远达不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缺陷等方面的问题,孩子身心健康和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阴影,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不善交流,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变成打架斗殴的事情,甚至造成恶性事件。

留守儿童性格的主要特点,一是缺乏父爱或母爱,亲情感情比较冷漠;二是心里相对封闭、孤独,缺乏亲情感情交流,激情活泼不足;三是比较任性,顽皮,偏激,脾气暴躁,有的还我行我素,难以管教;四是学习自觉性较差,有的学习马虎、拖拉,缺乏像父母一样有效持续的关心和监管;五是不太合群,有的性格孤僻,独往独来;六是缺乏安全感,有的胆小怕事,蹑手蹑脚,上课都不敢举手发言,有的又胆大妄为,经常顽皮捣蛋,搅得班级或家庭都不得安宁,有的甚至偷窃、斗殴等。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和质量,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都对儿童少年的教育和管理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尤为严重和突出,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迅速行动起来,解决好这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

怎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进一步明确、细化并落实教育和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和职责

国家及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出台相应的文件或规章,进一步明确、细化和落实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义务和职责,使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形成政府牵头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社会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协助,学校、家庭、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等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形成教育和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合力。

其次,孩子父母、其他法定监护人或其委托人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以外时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孩子生活的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极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他法定监护人或委托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孩子父母、其他法定监护人或其委托人都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跟踪教育和管理。一要注重安全教育和管理;二要重视品德和法纪教育;三要指导和培养孩子养成自觉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四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五要与孩子多交谈,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发挥教育和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主导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的主要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主渠道、主阵地。一是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纳入自己工作职责和范围,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考评。二是要主动联系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方方面面及孩子的家庭与有关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做好宣传、教育和协调工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三是要利用学校教育和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阵地,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要摸清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因情因人施教。学校和老师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倾注更多时间和爱心,对孩子多观察、多交流,多爱护,指导和帮助孩子解决思想、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孩子以特别的温暖和关爱。四是要为孩子多创造宽松的生活、学习和活动环境,改善在学校住宿的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基本条件,并配备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和管理。

第四,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多渠道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方便就学问题

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方便就学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关心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留守儿童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就近就学制度,安排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学校就近就读。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对接受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各地农村中小学,都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政府及财政部门、教育部门都要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脑、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