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毕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8 11:00:52

外文毕业论文

外文毕业论文篇1

Alderson,F.C.,C.Clapham,and D.Wal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Bachman,L.Fundan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Brown,G.&G.Yule.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Brown,H.D.Princio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4

Carrel,P.C.,Devine,J,&D.E.Eskey(eds.)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ady,J.&T.Huckin. (eds.).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rion.Camv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85

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94

Garde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Garde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gman:Edward Arnold Ltd.,1985

Hinkel,E.(ed.).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James,C.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New York:Longman,1998

Johnson,K.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lassroom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r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Lynch,B.K. Language Program Evalua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Nunan,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Nunan,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O’Malley,J.M&A.U.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Odlin,T. 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Richard,J.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Richards,J.C.&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Seliger,H.W.&Shohamy,E.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Stern,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Ur,P.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Ur,P. A Course in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Wallace,M.J.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外文毕业论文篇2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系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外语系网页),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3.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4.论文提纲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5.参考文献

6.研究进度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外文毕业论文篇3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198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7.9亿美元;之后经过6年的发展,于1994年再迈一个千亿美元的台阶;1997年,外贸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并首次跻身世界10大贸易国行列。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贸易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高达1.7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并进一步缩小与第二大贸易国的差距;加入世贸组织5年间合计进出口总值已超过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之前23年的总和;2006年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乃至对世界经济的推动,都表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部门不断壮大,通过扩大出口,利用获得的资金,引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资本品、原材料、技术等,加速工业化进程,改变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

二是推动国内技术进步,体现“后发优势”。对外贸易是我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知识产权的跨国交易本身就构成了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实现了产品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国内技术进步,这种“后发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出口国内生产相对过剩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以缓解国内供求矛盾,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我国手机、电冰箱、电视机、摩托车、服装鞋帽类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而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原料,也能够通过对外贸易得以实现,2005年我国已成为世界铁矿砂、氧化铝进口第一大国和原油进口第三大国。由于进出口的良性运作,不仅弥补了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失衡,提高了总产出水平,而且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是促进资本积累,提升规模效益。

多年来,我国货物贸易的顺差一直是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的重要来源。2001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刚刚超过2000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1万亿美元,同期货物贸易顺差累计达到367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43%。贸易顺差为企业的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来源,提高了生产厂商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刺激了投资需求,提升了企业的规模效益。

五是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带动了国内就业。外向型经济的日趋活跃,带动了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据有关专家分析,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70%左右,有效带动了国内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184万人,是近年来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更具开放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更大,多年来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长。据有关专家分析,2003年至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对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贸易顺差是我国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和特有贸易结构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经济长期健康快速发展的正常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近几年世界经济全面增长,为我国积极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以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出口主体的我国特有的贸易结构。这是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的主要因素。

一是加工贸易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我国良好的工业配套能力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加速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贸易实行保税政策,对于外资投入加工贸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长期以来,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是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产生贸易顺差。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总额为1775亿美元,其中,进出口为逆差的贸易方式有:外商投资企业设备进口逆差278亿美元,保税区、保税仓库进出口逆差600亿美元,还有其他贸易方式有部分逆差;进出口为顺差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进出口顺差831亿美元,而加工贸易进出口顺差则高达1889亿美元,超过了贸易顺差总额。由此可见,当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增长。2006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630亿美元,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60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其中近7成投入到了制造业中。目前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全球500强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我国已成为一些重要工业品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巩固。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面向国内市场生产,替代了部分进口需求。钢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尿素等产品进出口态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有限,外商投资企业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除上述两个长期因素外,我国贸易顺差问题也与下面三个短期因素有较大关系:

一是部分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突击出口。近两年,国家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相继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企业往往根据政策调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击出口。如2006年钢材、服装等产品集中突击出口现象较为明显。

二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促使企业加快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比汇改前累计升值幅度已达6%。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将会带来好处,而对以出口为主、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则会带来冲击,如电子、纺织、机械等行业。为了减小或避免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冲击,许多企业纷纷加快出口步伐,而对进口采购则持观望态度。

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价格。由于近年来国内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导致企业出口成本上升,许多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价格转嫁部分成本。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上升4.2%,而进口价格总体仅上升3%。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家打击出口骗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守法自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企业出口骗税违法行为逐步减少;导致出口价格总体水平提升的直接因素是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总体上升。因此,从海关统计角度分析,所谓“大量出口高报价格以骗取出口退税、导致巨额虚假贸易顺差”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除此以外,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实行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出口封锁,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所急需的技术及其设备进口不足,这也是造成大额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必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贸易顺差大幅增长带来的新问题

我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特有的贸易结构,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现象将长期存在。国际上判断贸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贸易顺(逆)差额与当年进出口总额相比,在10%以内的为基本正常,这个10%也可称为贸易失衡“警戒线”。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约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0.1%,刚刚触及“警戒线”。从当前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德国的情况来看,德国从1952年到2005年的54年间,对外贸易均为顺差,2002年贸易顺差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2004年和2005年均超过1900亿美元。其中贸易不平衡度超过10%的年份就有12年,最高达12.7%,超过我国目前的贸易不平衡程度。因此,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额贸易顺差基本是正常的。

但是,大额贸易顺差也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如: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我国外汇管理面临更加放开的国际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办法,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外文毕业论文篇4

印度是世界上受过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呈现出了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印度采取高校毕业生“4+1”就业联动服务体系,其中“1”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自主化和市场化,使高校毕业生以“自主就业”为中心;“4”指印度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就业服务系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服务平台[3]。印度政府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国情实际,通过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开辟农村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印度高校毕业生主要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社会职业咨询机构两个渠道寻找工作,专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市场在印度并没有单独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只是被作为社会就业市场的一部分看待。

二、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德国一直以来进行着“双元制”教育,“双元制”教育以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缩短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4]。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把吸纳大学毕业生实习、实践、就业,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企业、高校、政府结成联盟,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是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非常重要的特点。为了发挥政府在就业联盟中的优势,德国劳工局在高校附近专门设有高校服务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同时德国劳工局还负责开设职业咨询课,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相关培训。德国高校设有就业市场学院和就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训,并与政府和企业保持有效的沟通和联系,促使各方形成共同联盟,通过发挥各方优势,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三、澳大利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澳大利亚在经济危机后发现,唯有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也证明了通过这种需求促进措施的方法,解决了就业岗位问题。在澳大利亚的就业服务体系中,政府会对选择一些特定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特定工作的毕业生,以及接收这些毕业生的企业给予补贴,提供市场激励,鼓励大学生在特定岗位就业。澳政府设立了求职中心,免费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澳政府通过覆盖全国的求职中心和就业信息网,提供就业信息、人才介绍、企业简介、机构培训等信息,是高校毕业生自助就业服务的主要手段。

四、国外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对于我国高校的启示

(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校情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加大改革力度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改革创新是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其中,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在创造性实践中解决困难和问题又是关键中的重点。我国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工作起步较晚,要组织人员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并且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需要,按照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和特色,进行不同方式的就业服务。要加强就业指导,深入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积极主动就业创业,突出就业指导个性化,使就业指导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管用有效。要加强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校园市场主渠道作用,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和岗位数量进一步增长。

(二)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服务队伍各个国家高校非常重视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从业人员都拥有较高的能力和专业素质。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服务队伍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着,这支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就业工作的好坏。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服务队伍初具规模,人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职就业的工作人员,一种是兼职人员,会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学科背景复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不仅要加强就业服务队伍的数量,更要加强质量,通过专业培训、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途径,使其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社会学、职业指导理论等知识,学会咨询方法和技巧,增强解决指导学生就业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业服务队伍还应走进市场,了解市场,要求较强的分析和研判能力,对于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职业发展要有敏锐的观察和预测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全程化就业服务我国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和全面内容安排,就业服务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高校就业服务不仅是面对毕业生,还要面对广大的其他年级的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大学四年,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职业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进行系统、科学和规范的就业教育。大一年级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借助测试工具,稳定其专业思想,发现其职业兴趣和倾向,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大三年级,指导学生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其职业素质。重点解决“学什么”、“做什么”的问题。通过社会实践、见习就业等方式有目的培养、锻炼、提升职业技能,逐步具备职业目标所需的基本素质;大四年级,主要任务是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形势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掌握国家和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规定办法,明确自己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5]。加强就业观念和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到“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对于毕业时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学校也应掌握情况,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对于毕业时已经找上工作的学生,要做好追踪工作,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反馈学生工作情况。

(四)建立全社会动员,全员参与的就业服务体系以上例举的国家,参加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十分广泛,包括政府机构、学校行政部门、学生组织、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和研究就业指导理论的专家学者等。整个社会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主要还是在高校中展开的,各高校能做到全校各部门结合业务工作,积极参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够调动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教职工利用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等形式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积极为毕业生推荐、落实就业岗位。但是,全社会对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概念模糊,全社会参与的力度、广度不够,渗透性不强,建立广泛的、普遍的就业指导机构以及就业服务中介机构是推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有效方法。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具有非官方性、设置成本低、运作灵活高效的特点,能够进入政府和高校难以涉足的领域,克服其信息搜集片面、主观的缺陷以及职能上的缺失、缺位,在推进就业服务市场化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整个就业服务体系的效率。

外文毕业论文篇5

一、绿色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所谓绿色保护主义是指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为名义,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越来越成为有些国家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一部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原因当今世界,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的排放、物种灭绝等,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普遍感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全、不卫生、不健康的环境中。为此,近十多年来各国纷纷开始制定和实施保护环境和资源以及生态平衡的计划和措施,并把它们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之一。

199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界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三项文件,为国际社会解决有关的环境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思维方法和消费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球出现了由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机构组成的庞大“绿色市场”,从而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为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各国政府对进出口商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绿色保护措施已日益作为服务于环保目标的工具,执行限制和禁止某些进出口商品贸易。

2.政治原因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以环保为口号的绿色保护主义行为最初只不过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但60年代后逐步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在他的竞选演讲台前打出“环境总统”的巨幅标语,引起了选民的极大兴趣并获得了有力的支持。布什履行诺言,在就任一年后的1990年,亲自签发了《空气净化法案》,并将美国环保协会主席提到与政府部长同等的地位。挪威首相格罗·布伦德兰夫人由于主持了世界环境委员会会议,发表了《人类共同的未来》的讲话而赢得了国民的进一步拥护。不难发现,在西方绿色保护主义不断谋求与政治相结合的同时,政治家们也在充分利用这机会而寻求获得更大的政治资本,因而绿色保护已变成了政府行为,被用来行使贸易保护主义的职能。

3.谈判原因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在持续8年的艰难争论后,终于在1993年底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值得关注的是谈判委员会于1993年12月15日作出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要求弄清并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在1994年4月举行的马拉喀什部长会议上,决定在WTO建立专门机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并明确了委员会的授权范围以及首先需重点探讨和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尤其是WTO的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成为讨论的中心议题。各国都不仅力图保护本国环境,而且也极力使由环保而产生的贸易措施走上合法化、国际化。

几年来,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蓄意提高环保标准,使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和承受。例如,早在1990年10月美国宣布禁止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进口,其理由是金枪鱼的捕劳会损害海豚的生存。美国的这一禁运措施当然引起了墨西哥的强烈不满,他们指责美国以保护海豚为名,行歧视贸易之实,并要求GATT成立专家小组进行调查和裁决。之后,在关贸总协定的贸易与环境谈判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针锋相对,争论环保国际标准,意见不一,因而各国就采取各自的环境措施,绿色保护主义也就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

二、绿色保护主义的基本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绿色保护主义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实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现代社会人们对那些可能对环境与健康带来任何危害的商品与服务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绿色保护主义者就是抓住这一点,使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取得名义上的合理性。例如,美国培利修正案规定对违反联合国暂停使用流网条款的国家进行强制贸易制裁,目前该修正案的制裁内容已从针对野生动植物制品,发展到对所有违反国际资源保护行为的国家都可以进行贸易制裁。

2.形式上的合法性绿色保护主义与其它非关税壁垒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用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一些绿色保护措施都是以国内、国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在形式上更具合法性。前述美国禁止墨西哥金枪鱼进口一案便是以美国国会通过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和《保护海豚消费者资讯法》两部法律作为依据的。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尤其发达国家在国内大力推进环保立法工作的同时,正试图通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在新的多边贸易体制中签定有关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专门性法律文件。可想而知,一旦这一方案在WTO中获得通过,那么,绿色保护主义会更加盛行,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压力。

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绿色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资源、环保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富有极大的挑战性。这些绿色保护措施还具有不确定性或可塑性,在具体实施时容易受发达国家的刁难和抵制。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绿色保护措施在具体操作上更具有隐蔽性,它与其它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不易产生摩擦,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例如,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许多国家利用此标准限制和拒绝产品进口。所以这一措施既达到了限制目的,又不会产生摩擦,具有极大的隐蔽性。

三、绿色保护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措施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贸易歧视行为,实际上已经成为非关税壁垒措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出口有深远的影响。

1.对出口市场的影响。从最近几年的我国对外出口市场来看,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约占80%以上。而且这些国家大多数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如果这些国家的绿色保护不断扩张,并日益与世界组织挂钩,那么,我国出口产品将越来越受绿色保护的影响,出口市场必将面临严重的困境。

2.对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出口增长的速度也非常快。199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013.3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的83.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高于总出口增长速度6%。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是我国今后扩大对外贸易,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据。但目前还存在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水平还相对低下,产品缺乏一定的竞争力;二是发达国家日益提高的一些工业安全、防污等标准。而且从长远来看,绿色保护将成为今后阻碍我外贸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之一。

另外,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不仅包含工业品贸易,而且还包括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问题。这样,如果某些大国在多边或双边谈判中肆意推行绿色保护主义并滥用某些条款的话,必将对我国出口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扩大出口的战略目标。

3.对出口经营效益的影响绿色保护措施的贯彻与实施必然会牵涉到对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的监督与检验,要求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出口产品在流通中将需要更多的诸如检验、认证、包装、广告等费用,使出口成本上升,影响出口经营效益。

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色保护主义将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据估计,仅有关“国际保护臭氧层公约”将使我国减少近50亿美元产品的出口。因此绿色保护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难以摆脱的障碍,为保证我国外贸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与此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减少绿色保护所带来的影响。

1.加强决策,健全法规首先,我们应改变传统决策方法,使企业或经济部门决策更合理更科学。传统企业的经营决策往往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从而寻求最佳规模经济,而往往忽视其外部经济效果,如污染、噪声等负面效应。现代企业应采取社会经营决策,把社会效益纳入企业经营决策之中,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其次,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推动企业的社会经济行为合理化,逐步形成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各类环保法规并与国际通行的法规相衔接,使我国经济贸易的环境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我出口产品的环保标准。

2.全面持久地提高环保意识政府应全面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使全国人民,尤其是经济工作者和企业领导,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国际环保公约、国际环境标准等法规,使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把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树立危机感、紧迫感。事实上,我们已有沉痛的教训,如浙江出口的皮鞋因PCP超标而退货;山东冻鸡肉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而痛失国际市场。这些教训应该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环保已不仅仅是影响企业的发展,而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3.盯住国际标准,紧跟世界潮流大力开展国际环保标准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国际环保标准给我国出口造成不应有的损失。ISO9000是一项国际上流行的国际产品质量认证标准,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适应。如果积极推广这套标准,能有效地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接近和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商品出口。但目前我们许多企业对ISO9000还没有认真研究,参与意识不强,因此我们应加强宣传、介绍和推广各种国际标准,紧跟世界最新潮流。

4.努力发展“绿色市场”随着保护环境与保护资源的意识的不断加强,一个以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目的的新兴行业——绿色产业正方兴未艾。同时,它带动了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市场的形成。据估计,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将主导世界主要市场。近年来各国政府都非常注重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研究。美国克林顿政府强调“促进环保技术发展一直是本届政府的一个高度优先的任务”,还公开表示,环保产业应享受出口免税。日本政府提出以“21世纪新地球”为主题的绿化地球的百年计划,政府从1993年度推出能源对策,使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向环境协调的方向转变。我国也已开始研究开发绿色产品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应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为我外贸出口开拓更广阔的绿色市场,同时也避免绿色保护的障碍。

外文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本科生;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05-0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考核依据。借助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大学生可以综合所学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桥梁,为下一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数量和大学规模不断得到扩张,由此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改进。

一、当前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解不深入。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次“实战”演练,其主观态度是决定演练成效的关键。目前,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持一种漠视的态度,仅仅将其看作是毕业前需经历的一种形式化阶段,而不是当作一个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训练过程来看待。

2.师生比例失调,教学硬件条件欠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本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本科生数量空前增加,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就目前高校而言,每位毕设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多达6~10人,还要保证每位学生的毕设题目或研究方向不能一样,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难免要力不从心。同时,大部分指导教师是一线教师,平时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完成一定的纵向及横向课题,导致其对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无法很好地保证指导质量。

3.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考研之间的矛盾。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课程结束以后和第八学期,这个期间刚好是学生择业或考研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就业形势严峻,迫使多数准备就业的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这给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带来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一是择业时间与毕设时间冲突,第七学期后期、第八学期刚好是招聘单位的招聘高峰期,很多学生一直忙于四处投简历、面试,甚至跨省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投入到毕设环节中。二是用人单位面试时常常关注的是择业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其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根本不关注学生的设计(论文)质量(当然学生的毕业设计还没有完成、也无从考虑),尤其是一部分用人单位往往让已签约学生提前进行岗前培训,尽快熟悉企业的生活节奏,这也让一部分同学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对于考研同学,第七学期他们完全把精力放在了研究生考试复习上,第八学期又要忙于复试环节,因此很难把全部精力集中于毕业设计(论文)当中,这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考研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对策

1.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思想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三基”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首先要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着手。在毕业论文的初始阶段,就要做好动员、宣传工作,让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安排,如:编制毕设题目、选题、撰写开题报告、专题调研及撰写综述报告、完成外文翻译等,以利于毕设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些工作需要知道教师与学工部的密切配合。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应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2.适度实施校内外双向培养。对于已经落实工作单位或想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学生可以持接收单位的正式邀请函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并与学生所在院系签订协议,实行双向培养。这种情况,接收单位必须落实一位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完全按照毕设的操作流程进行指导,同时,要安排一位校内指导教师定期与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及质量,并帮助解决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这种校内外双向培养既减少了高校师生比例小带来的困境,又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另外,目前各个高校的保研率都较高,对于保研外地的同学,特别是去科研院所的,可以将其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相关研究院所,这是一个双赢策略。

外文毕业论文篇7

1.毕业论文认识

1.1毕业论文定位(13、20、23)

(1)毕业论文界定

(2)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与专业思想的培育和拓展

1.2毕业论文的性质(17)

1.3毕业论文的撰写目的(14)

1.4毕业论文的写作原则

1.5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

1.6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与环节(13)

1.7前车之鉴—当前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8、13、18)

2.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与要求

2.1厦门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制度解读

2.2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解读

2.3厦门理工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基本流程

(1)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流程

(2)专科毕业论文工作流程

2.4具体文件的解读与填写

课外作业:阅读和理解学院毕业论文制度和规范。

3. 毕业论文选题与构思(1、2、4、6、11、12、13、15、16、17、19、20)

3.1选题与选题原则(12)

3.2选题方法与步骤(15)

3.3选题要领与技巧(22)

3.3拟订提纲,整体构思(15、19)

课外作业:布置选题与准备写作提纲。

4.毕业论文的资料收集与加工(3、6、7、19、23)

4.1材料类型及注意的问题

(1)类型

(2)注意的问题

4.2收集与加工方法(7)

4.3引用与参考文献

4.4 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2)公产品理论

(3)寻租理论

(4)信息经济学理论

课外作业:布置收集文献资料。

5.毕业论文的正文撰写(5、6、15、17)

5.1标题、摘要与关键词(23)

5.2写作与研究方法(18)

5.3修改与定稿(15、19、22)

5.4 写作技巧(注意几点引用他人观点的方法)(6、21)

课外作业:布置撰写论文初稿。

6.毕业论文答辩准备与应对(4、23)

6.1答辩一般程序

6.2答辩准备工作

6.3答辩注意事项

7.毕业论文范例与点评

7.1讲解论文范例

7.2学生上台评点

7.3老师评点

8.毕业论文演练1—个性化选题与内容纲要指导

8.1分小组讨论各自的选题和提纲

8.2具体下到小组指导

8.3各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自己选题和提纲(经验交流)

8.4老师现场评点

9.毕业论文演练2—参考文献与文献综述指导

9.1分小组讨论各自的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

9.2具体下到小组指导

9.3各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自己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经验交流)

9.4老师现场评点

10.毕业论文演练3—正文及其修改指导

10.1分小组讨论各自的论文初稿与修改

10.2具体下到小组指导

10.3各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论文初稿(经验交流) 10.4老师现场评点

11.答辩模拟演练

11.1分组答辩

外文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导师责任制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毕业论文是全面检查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整体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状况的重要教学环节。我院建校时间较短,毕业论文工作上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学院根据每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近几届毕业生分别采取了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和导师责任制等不同的毕业论文过程指导管理办法。

二、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及导师责任制各阶段工作比较

为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与监管力度,并实现模块责任制及导师责任制的过程管理,从2011届毕业生开始,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均使用了浙江省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

(1)方案及规范制定阶段。两种形式的过程管理在该阶段的分工职责、时间安排等工作均由教务处制定,此外,教务处还负责制定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等。各专业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2)选题阶段。在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中,各系部拟定汇编选题指南及论文题库,学生从题库中选择题目,由系部分配相应研究方向的导师。2012届至2015届毕业生论文工作在采取导师责任制后,虽部分专业沿用了题库选题分配导师的模式,但大多数专业开始实施先选导师后定题的选题模式。

(3)开题报告阶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采取学生攥写,提交给导师后,由导师决定是否通过开题。因学院师资短缺,开题报告以书面报告形式完成,未进行开题答辩。

(4)文献综述及文献翻译阶段。模块责任制及导师责任制下的文献综述和文献翻译均由导师辅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区别的是模块责任制中,文献翻译由外语系老师通过络平台进行审核,学生根据外语系老师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成。而导师责任制中,两项材料均由导师负责审核修改及评分。

(5)论文正文写作阶段。在模块责任制中,导师通过当面指导,论文平台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完成论文,与导师商议定稿之后,再将论文发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检查其论文格式规范问题。导师责任制中,则论文内容及格式都需由导师把关检查。

三、两种责任制下毕业论文各阶段优势及问题比较

我院在2011届毕业生中采取的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毕业论文在论文规范程度及各过程管理材料完成度上有了较高的提升,但因其操作过程繁琐,涉及参与者较多,在各部分的衔接管理及延续性上存在问题,因此,该办法实行一年后转而实行多数院校采用的导师责任制管理办法。两种管理模式均有优劣。且部分问题共同存在于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中。

选题阶段的共同问题有:①学生缺乏自主定题能力,多数学生偏向从现成题库中选题;②题目范围过于宽泛,导致后期论文内容泛泛而谈。在进行模块责任制管理过程中,因学生需定题后再指定导师,导致部分学生的选题同导师研究方向不符,降低论文指导效果。相较之下,在导师责任制管理中,学生先选导师,由导师与学生共同定题,提高了导师的指导效果。

开题报告阶段的共同问题是学生查阅的文献资料过少,对论文没有整体思路,开题报告内容不完善,导致后期撰写毕业论文时,不断回头修改开题报告内容,本末倒置。两种模式下的开题报告部分都仍由导师负责,没有过多差别。因此,如今后师资充裕,开题答辩尤其重要。

从外文翻译质量看,实行模块责任制后,学生根据外语老师反馈意见修改译文后,外文翻译质量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学生与负责文献翻译审核的外语老师不熟悉,导致联络不频繁,修改文献翻译不及时。②因论文导师未参与外文翻译检查工作,但仍需由导师进行最终评分,评分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论文正文撰写阶段存在的共同问题有:①毕业班学生离校参加毕业实习,导师和学生之间联络不畅,学生论文修改不及时。②学生编辑电子文档能力欠缺,导致论文格式错误百出。③部分导师年纪较大,不能熟练操作电脑。模块责任制中,班主任担负审核学生论文格式的工作,虽论文格式问题减少,但因学生过于依赖由班主任检查格式,缺乏自主性。且部分导师认为格式规范不是导师的职责,减少了对学生论文格式规范的指导,未能提高学生自身能力。

综上所述,模块责任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材料的质量,但由于参与者过多,责任分散,导致导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的地位减弱。而导师责任制更容易责任到人,便于管理部门进行毕业论文质量监管。

四、对独立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建立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为使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答辩等工作更加有序进行,全面提高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更新独立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模式,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认识,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重要性,端正毕业论文写作态度。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2)根据独立学院特点,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改革毕业论文呈现形式,结合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进行选题,且尽量将毕业论文写作与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合起来,依托兴趣,因材施教。

(3)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严把指导教师关。除了要求学生与指导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络平台等方式进行交流外,特别强调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与管理。同时鼓励指导教师改变与指导模式,如采用与几名学生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共同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工采集数据,小组讨论等模式共同完成课题及论文,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增加互动,调动学生论文写作积极性,同时不断提升导师自己的科研能力、知识储备,以更有效的指导学生,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外文毕业论文篇9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试行稿)

(二00二年五月)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

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影印件;E.图纸、软盘、实物等;F.指导教师评语与答辩小组意见;G.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

二、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系主任签字后发出,并上交教务处备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由学生认真书写,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开题报告有效,并上交教务处备案。

毕业设计(论文)按统一顺序装订:封面、论文摘要、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指导教师评语与答辩小组意见。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译文及原文影印件、图纸(按国家标准装订)、软盘、实物等(按班级刻盘)一起上交。

三、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摘要在300字左右。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

3.目录

目录序号为:一、二、三、……;㈠、㈡、㈢、……1、2、3……;(1)、(2)、

(3)、……,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4.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设计类的课题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5.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

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包括外文文献)可10篇以上。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四、 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细则

1、论文要用统一的A4打印纸打印。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版面上空

2.5cm,下空2cm,左右空2cm(靠装订线一侧增加0.5cm空白用于装订),行间距固定值20磅,外语论文应打印并参考以上要求。

2、对字体和字号的要求如下:题目用一号(分两行书写时用小一号)黑体字;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第五层次(项)以下标题和题序与第四层次同。

3、论文中所涉及到的全部附图,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符合国颁标准,手工绘制要用绘图笔,图号标注无误。

五、 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应在毕业答辩前完成,形式审查合格者方能参加答辩。凡形式审查不合格者,应重做,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外文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毕业论文 课程教学 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5-01

该文拟论述毕业论文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分析毕业论文培养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来审视目前的英语本科教育,探索其对英语本科教育的指导性。

1 毕业论文培养环节与课程教学

教学计划上所谓毕业论文培养环节只是用来界定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而对学生的培养远不仅限于此阶段。《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2]由此可见,毕业论文的质量反映了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它表明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涉及到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教学,远非短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所能及。另外,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检测,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也集中体现了常规教学中的弊端。分析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指导常规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将体现到毕业论文质量上。

2 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对某高校2007、2008级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以及对这两界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英语语言能力较差,思路不清晰,语言缺乏逻辑性。学生英语行文能力差,语法错误多,文章可读性较低。写作目的不明确,陈述思路混乱,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很多同学虽然用英文行文但是却用汉语思维组织语言,使行文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且不注重段与段之间的粘连,整篇文章呈现出零散,脱节,中心不明确的状态。

其次,缺乏问题意识;论证过程缺乏理论支撑。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对所学的知识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另外学生的知识积淀较少,无从发现问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的选题通过网上搜索,拼凑而来,这给论文写作带了极大的困难。再者,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被动接受,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到论证过程中,这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大多停留于感性层面的叙述。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笔者将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语言能力基础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两类来探究毕业论文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 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1 语言能力基础课程

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表现出来的英语行文能力差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写作、语法或某一门课程。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英语语言能力低是所有听说读写的基础课程的问题。反思一下这些基础课程就不难找出其中原因。阅读课和听力课上教师注重传授解题技巧,如何在考试中得高分。通常课程内容是大量解题训练,而不注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语法课大多是教师孜孜不倦地讲解语法点然后做大量的应试练习,脱离了作为载体的语言,学习语法的意义也仅仅是卷子上一个高低不同的分数而已。写作课亦是如此,固定的框架,模式,句型一切都服务于考试。综合英语本是一门将听说读写整合并形成语言自主输出的课程,但学生被要求背单词,背课文,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主语言输出的机会。不难看出,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的重心偏向于应试训练而忽略学生这个主体,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这样的被动接受。然而,要使教师所传授的这些语言规则支配的语言行为达到完全自由自主的程度,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是需要大量的自主的语言输出练习才能转化为语言技能,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将语言能力基础课程的重心转向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大量的自主语言输出训练中将输入,分析,理解,归纳,总结,输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

3.2 高年级专业课程

高级专业课程主要是指语言学、文学、翻译方向的相关课程,以及一些行业英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主要来源。然而,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却表现出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而论文选题的动因是在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就题而论,有话可说。[3]这与基础课程养成的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激发学生的低级心里过程(lower mental process)。以文学课为例,老师讲授每个时期特点,文学贡献,某个作家的生平,著作,对文学理论进行介绍以及一些著名作品的分析,考试的内容也大致如此。学生只需要简单背诵,再现即可,背诵再现即是不需要思维的低级心里过程。而毕业论文写作恰恰需要调动学生的高级思维过程(higher mental process),需要学生有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4]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很难通过自主思维发现问题,即缺乏问题意识。因此,对于选题往往采取“拿来主义”,以至于论文写作时无话可说,只能继续采取“拿来主义”。由此可见,高级专业课程应该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高级心里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如何发现问题,用缜密严谨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论文项目和其它课程均为此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不应是孤立存在而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5]同时,毕业论文对本科教育进行综合检测,对本科教育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促使高校改进并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反作用于毕业论文写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外语卷(修订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3]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