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剧情十篇

时间:2023-04-01 16:33:19

平凡的世界剧情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1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爱情悲剧 现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从表面上看写了陕北农村一个叫双水村的田、孙、金三大家族的事迹,实际上是向我们展示了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推进,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情感的巨大变迁。在这部作品当中,令人感触颇深的当属爱情这一话题。原本甜美的爱情,最终都被无情的现实生活所打败。

1无奈地爱情

孙玉厚的大儿子――孙少安。他自小学习好,但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得不早早辍学帮助父亲干农活。与孙玉厚在解放之前都是贫农的田福堂在解放后当上了村里的村支书,家境也愈来愈好。他的女儿田润叶与孙少安从小一起玩耍,可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爱情的种子早早埋种下了。只不过孙少平早早辍学种地,田润叶却一直读书,最终成为一名老师。这让身为农民的少安深感自卑,可是对润叶的感情有增无减,俩人一直偷偷的约会。当田家的大人张罗着给润叶找对象时,润叶坚决不同意,并且给少平写了一封信,告诉少安她愿意一辈子和他好。这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有着深厚传统观念的孙少平不知所措一下子懵了,他只知道自己很爱田润叶,也知道自己现在和田润叶的差距太大了,他不能去害了润叶,他们俩人现在就属于门不当户不对。这时,比较嫌贫爱富的田福堂也知道了女儿的心思,大l雷霆,表示坚决不同意。一直以来思想保守的孙玉厚也告诉了儿子和田润叶不适合,还是找个农村人妥妥当当的种庄稼适合,并且把少安打发到了山西去相亲,孝顺的少安去了并且带回了秀莲。此后一直与秀莲踏踏实实地过着农村人的生活。这让田润叶绝望极了,连他们的婚礼也没有去参加,只是让少安的弟弟少平捎了结婚礼物给他。最终,润叶敌不过父亲,也不想让自己的当官的二爸田福军为难,很不情愿的嫁给了李向前。可是他们结婚后两地分居,直至李向前因难受酒后驾车出车祸后截了双腿,田润叶才搬回家一直照顾他,两人才正式成为了夫妻。试想:孙少安要是没有那么厚重的传统婚姻观念他可以和田润叶过着很幸福的生活,而田润叶和李向前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才生活在了一起,可他们之间有所谓的爱情吗?笔者认为:并没有。田润叶对他的情感仅仅来自同情、怜悯与自责,四个人的爱情只能用无奈来形容。

2苦涩的爱情

孙玉厚的二儿子――孙少平。勤学好问,有理想,敢拼勇搏。在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教师,可好景不长,没当几个月就下岗了,不甘于当农民的他最终离开了家乡,去县城当起了小工。很偶然的机会又遇到了县委书记的女儿――田晓霞。晓霞在高中时就对少平有着不一样的感觉,现在她已经成为了省报的记者。从小优越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把她宠坏,反而她非常的懂事、善良、稳重、从不嫌贫爱富。起初,少平也会觉得略有自卑,经过慢慢的熟悉后,更是坚定了两人的纯洁爱情。在工作之余,她主动去找工地上的少平,一起约会,一起畅游,一直激励着少平前行。他俩的爱情在旁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从少平在工地打工直到少平进了煤矿当矿工,晓霞对少平一直不离不弃,并且他们的爱情也受到了晓霞的爸爸的支持。俩个人虽然不能经常相聚,可是一直都保持着书信往来。终于表示快要结婚的时候,灾难发生了。由于严重的洪涝灾害,晓霞义无反顾地坚持走在报道的第一线,一直以来都很善良的她由于救人被水流冲走淹死。当这一悲痛的消息被田福军告知少平时,犹如晴天霹雳。这对才子佳人终被无情的现实拆开了,成为了一段苦涩的爱情悲剧故事。最后,少平也由于矿难事故毁容,娶了一位寡妇,过着平凡的生活。

3爱情悲剧的成因

在《平凡的世界》中,几位主要人物最终都没有与自己心爱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那么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1)厚重的传统观念。孙少安一直以来农民的身份令他比较自卑,胆怯。没有接受过多的教育使得他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在他眼里,农民就是农民,就是和城里人、公家人没办法比,他的爱情观就是门当户对,不可以攀高枝,也攀不起。最终,使得他与田润叶分道扬镳,形同陌路。(2)新时期下对爱情的自由追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思想都发生着或多或少的转变,新时期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对自己的择偶对象有了一定的要求,再也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田润叶不就是这样吗?对爱情的一味坚持,使得自己终不能和相爱之人在一起,而且还伤害了自己的丈夫,导致丈夫最后的终身残疾,同时,也毁了几个家庭,只能带着一辈子的愧疚与同情和自己的丈夫最终结合。

4总结

就这样,爱情悲剧在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展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2

《平凡的世界》是众多80

>> 我看到了你的忧郁 你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我看到了真正的中国 我看到了天使的微笑 父亲,我看到了你的行为 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吗 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吗? 我看到了地心里的世界(二) 我看到了地心里的世界(一) 我在高尔夫世界里看到了真情 隐在你身边,看到了谁的假面 灵魂的色彩,你看到了吗 孩子,你的眼里看到了什么? 《人民的名义》: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爱人的微笑 终于看到了喜剧的风骨 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 我看到了上海合唱的希望 我看到了最美丽的风景 我看到了广西人的精神成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平凡的世界》你看到了情怀我看到了颜值 《平凡的世界》你看到了情怀我看到了颜值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蓓蓓 蒋梦瑶")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80情怀 有情怀的小清新作品

《平凡的世界》是众多80后成长的符号,在采访中不少80后都对记者表示,路遥的原著小说曾影响了自己整个青春期,“上大学后看的第一本中国现当代小说就是《平凡的世界》。”近80%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平凡》开拍起,自己便一直有关注该剧动态,但仅有30%的人表示自己“正在追剧”,问及原因,80后媒体人小狼的看法十分有概括性,“80后处于职场拼搏期,看电视时间有限,国产剧因其总体质量的低劣,本身就不是我们的追剧类型,而且就算追剧,我们也会优先选择手机客户端或者视频网站。”

但在真正收看了《平凡》一剧的80后中间,点赞率达到83.3%这一惊人数字,不少80后自媒体人为它写下长篇影评,关注流行影视文化的专家学者也对这部题材厚重、有年代感的乡土新作推崇有加,80后大学教师Ivy就十分赞同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对此剧的看法:“它唤起对那个年代的特殊回忆,现在的时尚观众未必懂,看这作品需要历史理解力。”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平凡》的质感高于自己对国产电视剧的期待和要求,演员表演踏实、诚恳,时尚元素与佟丽娅、袁弘等偶像演员为此剧注入活力,但对此剧的最大关注点依旧集中在“情怀”二字。66.6%的80后追剧者承认自己是“原著党”,《平凡的世界》一书或多或少影响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剧情忠实还原小说,代入感很强,很容易让自己把剧中人物的心态和命运与自己当下的困境对应起来。”媒体人小狼告诉记者,在80后这个尚未老去而又不再年轻的年龄段,这个由庙堂大剧、抗日神剧、以人性阴暗面为噱头的宫斗剧和低龄反智的偶像剧充斥的电视荧屏令人作呕,而《平凡》带着自己少年时代的记忆温度,没有满地狗血的剧情,演员的走心式表演亦让自己感觉熨帖――“一部有情怀的小清新作品”是大多数80后点赞党为该剧贴上的标签。

反对意见当然也存在,80后媒体人小刀表示《平凡》犯了与《新红楼》一样的错误,“加旁白,感觉电视剧完全是小说的有声副本,故事性冲淡,节奏太散。” 原著加持 没读过路遥的人生不完整

《平凡的世界》是20年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当代小说之一。虽然以学院派追求各种现代主义技法的眼光看来,此笔法老套、情节平淡的小说甚至不值得在一本权威的当代文学史中留名,但小说真实、走心的情节引起几代青年人的共鸣,主人公孙少安、少平兄弟俩的奋斗故事是无数80后读者少年时代的励志经典,兄弟俩超越平凡的勇气和最终落入平凡的现实亦影响了无数80后的人生观。原著小说的读者群和光环加持为电视剧提供了极高的期待值,和《四大名著》翻拍一样,此剧自开拍起便引人瞩目,播出效果亦可见全体主创对原著的敬畏之心。其实,将一本如此有读者基础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是否能如实还原小说内容和氛围,做到“如实”二字,即跨进了“情怀”的门槛。 改编给力 不洒狗血也不煮鸡汤

其实最令80后情怀党们担心的一点,就是该剧主创会媚俗于当下国产剧的潮流,用浮夸造型和演技,洒狗血的剧情或“鸡汤”台词将路遥这部写实主义小说改编成面目全非的“来自星星的矿工”或“窑洞宫心计”。所以,如何把原著的平实风格改编成富有情节性但又不浮夸的电视剧成为最大难题。而《平凡》的编剧及选角均给力,情节的连缀显得流畅、合理,演员的表演深得原著大段内心描述的精髓,剧集呈现出沉厚、真实、安静的文学性同时,也满足戏剧的情节要求。在80后眼中,奋斗与失落同在,世界的本相就是平凡,所以《平凡》真实而平淡的剧情反而显得走心,在当下重颜值轻剧情、重口味轻情怀的国产剧群体中,《平凡》算得上一枚“安静的美男子”。 90 魔性 颜值最高版《乡村爱情》

自26日开播以来,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始终维持在0.5左右,远远低于同时段还在播出的《活色生香》。而在微博上,该剧的同名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达到1.7亿,评论量达到了7.7万。目前为止,在各家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总和仅有8千万,远远比不上首播没多久单日点击量就过亿的《何以笙箫默》。

那些为《古剑奇谭》《武媚娘传奇》贡献出了巨大收视率和网络讨论热度的年轻观众,在面对根据名著改编的《平凡的世界》,似乎保持着集体的失语。在一些80后原著党对电视剧充满情怀和见解的时候,我们的90后观众对于这部根据知名作家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似乎了解得并不多。在对90后观众的抽样采访中,只有25%的90后观众表示看了这部剧,而他们选择观剧的原因除了被小说吸引之外,还包括因为偶像(袁弘、佟丽娅)参演,有的表示是跟着父母一起看。而在没有看剧的观众中,她们没看的理由似乎更简单粗暴。“不怎么打开电视机看电视了。在网上看也不会看这种剧。”“不怎么看国产剧。”“听说过这个小说很有名,但读不下去,电视自然也没啥吸引力。”“你不说我都不知道有这个电视剧。”……而在那寥寥的四分之一看剧人中,点赞和吐槽的皆有,点赞的认为“毕竟是根据知名小说改编的,比现在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电视剧好多了。”“这就是一农村偶像剧嘛。”“旁白太多,跟纪录片似的,可我们又不是在看《舌尖上的中国》啊。”“看了两集,追不下去,还是韩剧好看。”而在这些看剧的观众中,只有百分之20%的观众表示会继续看电视剧,其他的80%表示可能不会再追下去或者已经选择了弃剧。 题材 无法引起共鸣

对在互联网时代度过青春期的观众来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确很有名,曾经拿过茅盾文学奖的光环仍然熠熠生辉。但它更像是摆在橱窗里炫耀逼格的存在,他们真正爱看的仍然是那些霸道总裁和小白兔的故事、不打不相识相爱相杀虐恋故事。而《平凡的世界》几乎和这些因素没有半点关系。而且《平凡的世界》的故事发生的年代,离90后很遥远,都是他们父母那辈的往事。尽管这本书是公认的经典,但显然90后无法在这里找到共鸣。 演员阵容 偶像们的农村戏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3

[关键词]接受美学;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期待视野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2015年版)在2015年2月26起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历时一个月,于3月25日收官。两天过后,也就是3月27日,该剧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对其进行了热点报道。虽然就该剧的收视率、优劣之处都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2015年初已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掀起了一股不平凡的“平凡”之风。众所周知,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作往往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有的文学盛名会使改编引来很多的关注,却也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自开播以来褒贬不一,对它的评价有着较大的分歧。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实则与观众群体对它的“期待视野”有重要关系。

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关注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心理。“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认可程度受到了已有阅读经验的影响,其将“作品的理解过程看作读者的期待视域对象化的过程。当一部作品与读者既有的期待视域符合一致时,它立即将读者的期待视域对象化,使理解迅速完成……当一部作品与读者既有的期待视域不一致甚至冲突时,它只有打破这种视域使新的阅读经验提高到意识层面而构成新的期待视域,才能成为可理解的对象”[1]。也就是说,在接受美学看来一部作品是否能获得读者的认同,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是否能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认可与否就与其能否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有关。

一、《平凡的世界》与观众“期待视野”的一致性小说《平凡的世界》自1986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可以说,中国当代读者对这部小说太过熟悉。如此,电视剧在以画面还原人物和剧情时不仅要贴近原作,更要注意满足现实观众群体的时代需求。

(一)演员和角色的对接

文学是语言艺术,读者在阅读时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将语言文字转化、组合、创造出作品形象。这种模糊性使得影视作品以演员将文学形象再现时有了很大的空间,但也很容易产生争议。如此,演员的选择也就成了影视改编的首要问题。只有演员的气质、神态等契合观众的想象,接下来的欣赏才能继续进行。

《平凡的世界》在对演员的选择和安排上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努力追求和原作中形象的神似。比如从外貌上来看,小说里是这样写少安的,“高大的身躯”“壮实”“高鼻梁直直的,也像希腊人一样。脸上分明的线条和两片稍稍向下弯曲的嘴唇,显出青年男子的刚骨气”。在电视剧中饰演少安的演员王雷的身形样貌基本上是与之相符合的。而且,王雷以往扮演的角色多为阳刚或好男人型,没有什么负面新闻,是一位在不同年龄层次都较有观众缘的演员,这也和小说中的少安给读者留下的责任型的“好男人”形象是相吻合的。

路遥在小说中对很多人物的外貌进行的都是“白描”化的艺术处理,重在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像秀莲的“大眼睛”,润叶“白净”“鹅蛋形的脸庞”。在电视剧中饰演她们的吕一、佟丽娅两位演员从外貌上来看就符合了小说人物的特点。 除此以外,演员们对角色个性特点的理解和表现都是很到位的,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中的一些配角人物,比如孙玉厚、田福堂、孙玉亭,演员刘威、康爱石、朱辉就分别把孙玉厚的沧桑质朴、田福堂的算计精明、孙玉亭的热情机械表演得栩栩如生,从而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

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的个性,剧组还特意为角色们“量身打造”了一些标志性的口头禅和台词,比如少安经常对秀莲吼叫的“我要捶死你”就表现了他对秀莲“有恃无恐”的爱;孙玉亭的“感谢党、感谢政府”颇具喜感地表现了他对政府的信赖;而秀莲的“你笑,我跟着你笑。你流啥泪,我都给你抹”更是让人为之动容,令观众看到了她对少安深切的爱。

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从外形到内在气质上,对演员的选择都是较为成功的。其中的成员可说是当代老中青演员中的佼佼者,传神地再现了小说人物的气质与性格特征,很好地博得了观众的第一认同感,为接下来的深层心理接受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剧情和原著的对接

由于读者在自我生活经历和文学体验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审美定势,对文学名著进行影视改编时在剧情上必须要符合原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观众心中所预期的“原汁原味”。不难看出,《平凡的世界》在情节主线的构造和设置上做到了和原著的对接,将孙少安、孙少平等人的个人命运变化与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改革开放等时代变迁融合在一起,较为全面地呈现了立体的社会图景。

但是,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在传达手段上是不同的。文学主要运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影视作品则是以光影作为艺术媒介,表现出了更强的灵活和变化性,观众的欣赏态度多不会如同阅读文学作品时一样稳定和专注。所以,影视作品在情节上就要有意识地加强其观赏性。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为了能更好地“吸睛”,在剧情上就增强了其传奇性,突出地表现为情节的“糅合”,也就是将小说中众多人物的不同事件糅合在一个角色身上,有效增强了角色的吸引力。这种改编手法在孙少安和田福军两个角色上表现得最突出。比如小说中少安因给社员多分猪饲料地被批斗而深受打击,但在电视剧中则被改成了批斗会上少安一番真诚的倾诉,赢来了社员们的信赖。电视剧中少安出现在了双水村大大小小的各项事务中,如双水村旱情、偷水、洪水中的只身抗洪等,而在小说中少安只是到山西迎娶秀莲,在这一系列情节中都是缺席的。另外像双水村推行农业学大寨、炸山打坝在小说中本是由田福堂、孙玉亭谋划攻关的,在电视剧中又被移到了少安身上,并且还是少安以一己诚心感化了抵制的俊武。这样的情节移植在电视剧中不一而足,经过这一系列改编后,不仅有效简化了原作纵横交错的情节发展线索、降低了观众的观赏难度,同时也使少安显现了鲜明的“能人”色彩、个性更加突出。同样的改编手法也体现在了田福军这个人物上,在电视剧中他就集合了其他人物的作为,比如接待中央高老的各项事宜、省委书记乔伯年坐公车体察城市交通情况等。这样一来,也就强化了田福军的洞察、组织安排能力以及一心为民的责任意识。

接受美学理论家罗曼・英伽顿认为,艺术作品的魅力“产生于作品的实际描写与读者预期之间的心理张力”[2]。电视剧中对少安、田福军进行的情节改编略不同于小说原作,但又是符合人物个性的,由此激发出了新的“心理张力”。如此,本就熟悉小说内容的观众在观看时就会产生既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新奇感,观赏兴趣得到了提升。

另外还要注意到,《平凡的世界》在剧情改编上也充分尊重了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比如有意加强情节的悬念性,像少安举家借债买螺子拉砖竟然把螺子丢了,这个情节就是完全杜撰出来的。如此安排不仅凸显了少安的应变能力,也使得剧情更加“虐心”,增强了电视剧的情感效应。再有现代观众的自我个性更加突出,对待爱情的态度更加主动。所以,在电视剧中我们也就看到了润叶在少安结婚时抢亲的情节设置。这样的情节改编虽然有悖于小说原作中润叶的性格,但却很容易博得年轻观众的认可。

综上所述,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剧情安排上基本遵循了原作的框架,却又侧重加强了情节的悬念性和传奇意味,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观众的观赏热情。

二、《平凡的世界》与观众“期待视野”的矛盾性(一)颜值过高

上文已提到从整体上看演员们的气质基本上符合了小说人物的个性特点,但在外表样貌上却都有普遍性的“美化”倾向。像佟丽娅出演的润叶一出场就有着令人“惊艳”的印象。并且,为了配得上美丽的润叶,剧组在对李向前的选择上就与原作有着根本性差异。小说中的向前“长得又不帅,在外面吃喝得肥肥胖胖,已经不像个青年人的样子了”。而电视剧中的向前由青年演员戴墨扮演,浓眉大眼、阳刚帅气。

客观地说,剧组如此安排美化了画面效果,却在无意中减弱了作品的时代色彩,使得本有着史诗意味的原作在某种程度上被改拍成了“俊男靓女”的青春偶像剧。热爱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第一批读者多为“50后”“60后”,电视剧中演员们的样貌与他们所经历的七八十年代那段艰苦岁月中人们的实际面貌差距太大,这也正是许多观众为此抱怨的原因所在。有意思的是,“80后”“90后”年轻观众对“颜值过高”的演员群体心理排斥就很小,他们对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图景本就缺乏认知和想象,而演员们的“高颜值”又契合了他们的偶像式审美习惯。这种迥异的态度也就再次证明了观众的认可度实与其自身的心理预期紧密相关。

(二)对原作的机械遵循

从很多细节都可以发现《平凡的世界》剧组在用心良苦地尽最大的努力再现原作风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手法就是将小说中的许多叙述性片断,比如人物的心理活动、作品章节之间的过渡等改编成了电视剧的画外音,此种艺术处理至今为止在各类影视改编作品中都是很少见的。

这里且不论剧中画外音的音质、语气、语速等与《舌尖上的中国》中画外音的相似,只从其达到的艺术效果来说就是失败的。之所以配上画外音,剧组的原意应是希望帮助观众更好地完成情节的连接和对人物的深入了解,却忽略了影视作品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殊不知,以言语直接道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等,这就相当于落实了影视作品画面和镜头切换之间的艺术“空白点”,缩减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大大降低了电视剧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少平初在高中时的自卑、他和晓霞情感互动的欢喜等,电视剧都是以画外音介绍性方式匆匆带过的,这在内容上是符合了原作,却无法满足观众所渴望的情感张力,单纯的话外音根本没有办法将观众“带入”到剧作之中,从而也就消减了剧作的情感魅力。

还可以看到电视剧中少平和晓霞在田野中大段背诵纳吉宾小说的片断以及少平在晓霞逝世之后梦见外星人的镜头安排都引来了许多观众的反对,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如此设置虽在内容上对应了原作,但却没有考虑到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特有的欣赏心理。以前者为例,“背诵小说片断”以文字形式在原作中出现时不会太过突兀,因为读者还需将文字自我转化成形象,这一过程缓冲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而若以具体画面“表演”于观众眼前时,人物过于外露的激情很容易令观众不适应,甚至转而对他们的“理想主义情怀”产生隔膜。再看在制作上略显稚嫩的飞碟和外星人,不仅没能让观众体味出少平失去至爱的痛苦难忍,反而会使观众眼前瞬间闪现出各类林立复杂的科幻镜头。两相对照之下,电视剧中的“外星人”引来观众一片哗然也就不是什么意外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观赏群体的定位与观赏心理的把握是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一个关键前提。《平凡的世界》剧组在这个方面应该说是有得有失的。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毋庸置疑的是,这部电视剧成功地在当代观众的视野中激活了小说原作,引领了“正能量”的文艺创作。它不仅在当下日益市场化、浅薄化的影视领域中涂抹出了不同的色调,而且也成为在影视改编历史上的又一代表作,为以后影视改编的愈加完善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启示。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南昌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资助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89.

[2] 李满,罗小奎.西方现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6.

[3] 鲁枢元,主编.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4

一、《平凡的世界》故事概况

《平凡的世界》主要是围绕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双水村的几个年轻人的人生经历展开描写的。主人公孙少安家境贫寒,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很早便挑起家庭的重担。与青梅竹马的润叶先到城里打拼,后来又回到了农村家乡。回家务农的孙少安,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自建砖窑创业,获得成功,又在扩大规模中意外破产了。少安贷款东山再起,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并为村里重建了小学。无奈的是,当他的事业辉煌时,却发现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秀莲得了肺癌,口吐鲜血倒在了自己的怀中。

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是县城高中的高材生,经过与郝红梅的感情纠葛、与田晓霞的友谊,逐渐成长。高中毕业后,少平到村小学做了一名普通教员。然而,农村社会的权力倾轧,让他最终走出了农村,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他背石头、钻炮眼,一边干活,一边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与一直保持联系的田晓霞恋爱了。在田晓霞的帮助下,孙少平成为一名铜城煤矿的矿工,并与师傅王世才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幸的是,田晓霞在采访抗洪救灾的过程中,为救一名小女孩而殉职。孙少平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当中。

二《平凡的世界》崇高美的根源

(一)题材内容涉及范围的厚重宏阔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双水村,村庄是小说的起点。小说以主人公孙少安的形象为线索,从个人到群体,从点至面,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错而清晰地联系到一起,将故事情节置于大的关系网中。小说尤其对主人公孙少安做了详细的描述,有感而发地让其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孙少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能够创业起家,成为当地的企业家,而作者文笔一转,让故事进入另一个层面爱情。少安的妻子患癌症,意想不到的挫折让其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悲壮的氛围中,他继续着平凡世界中的平凡人生。故事的结尾并非结局,继续着的人生道路给人们留下久久的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二)自我牺牲与奉献赋予人物的道德崇高感

《平凡的世界》中对自我牺牲与奉献有着大量的叙述和描写。孙少安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物形象,他的致富成了故事的一个亮点。而孙少安在致富之后,并没有背离家乡,背离乡亲,其对周围人们的艰苦生活感同身受,想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人走出苦难。期间,他经历了破产,也遭受到村民的冷眼相待,但他再次成功之后一样宽容和资助了他们。他的道德情感并没有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沦丧,他心中仍然充满了对家乡的爱,依然眷恋着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

孙少平是一个善良和负责任的人。当他还在高中时,就曾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遭受洪水围困的侯玉英。之后,他还帮助过被工头企图欺侮的小翠,狠狠教训了黑心的工头,施恩于贫苦的劳动者。工作对他而言非常重要,但做人的道德被襄读时,他是无法忍受的。孙少平很平凡,但他并没有被苦难异化,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坚持读书,他的灵魂超越了苦难。

(三)对爱情与理想的追求带来的崇高感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最典型的悲剧,是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经典之处。他爱田润叶,但被世俗的阶级观念所牵累,当润叶对他表白时,他只能无奈地选择逃避。润叶保留着对孙少安执著的爱情,以女性特有的坚持与固执把这份爱情带到了她与李向前门当户对的婚姻悲剧中。

而孙少平和田晓霞从相识一直到相知、相爱,在恋爱的道路上也曾犹豫和徘徊,甚至有过对于这份爱的迷茫,可他却做出了哥哥孙少安不敢做出的决定,那就是坚持恋情,走入婚姻。但是,故事的发展却令我们意料不到,田晓霞舍己救人,最后永远地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他们的爱情也终究变成了永远的悲剧。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寄予了他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他亲手营造起一份份纯美的爱情,但是,却选择在末了将其打破,重新审视,返归到现实的苦难中来,一份份纯美的爱情终为泡影。

(四)命运的坎坷赋予人物的崇高感

路遥着重描写了外部环境因素对所出现人物的性格、形象的塑造,凸显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一种意识性的反拨。在贫苦逆境中勇敢地生活下去,那种顽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的人生道路充满挫折和苦难,但孙氏兄弟对生活的热情,显示了特殊的精神状态下的高尚人格。

其中,孙少安身上具有不向邪恶低头、不向命运折腰、不屈奋斗的优秀品质。他过早地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虽然孙少安的知识水平不高,但他并不保守,反而具有勇敢的创新精神。生活的艰辛没有使他退缩,反而造就了他刚强的性格。

三《平凡的世界》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典型的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处在城乡交叉跨领域的典型环境中,各种人物的特点非常鲜明。他们大多是一些耕种者,生活琐碎、平淡。然而,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民俗气息。作者不仅描述了充满乡村地方特色的风俗民情,而且,在这大量的风俗民情中又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的渴盼与祈求。这种对平凡人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肯定,是这部作品至今依然为人们所频繁阅读的重要因素,对平凡个体的价值认同,也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积极进取精神

《平凡的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乡村年轻一代的平凡生活和其对人生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作为故事中主人公的孙少平、孙少安,充分体现出社会在改革前后的变化,展示出改革时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抱负、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5

关键词:非模仿叙事;模仿叙事;戏剧性;文学性

长期以来,名著改编剧用旁白来引导故事的作法引来了颇多争议。批评者认为旁白的加入突显了书写叙事在电视剧中的地位、弱化了模仿叙事的功能,这不仅是对影像表意潜能的忽视,而且暴露了叙述者的存在。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自开播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使用旁白”是该剧的艺术特色,也是该剧遭受批评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旁白是一种独特的电视语言,在电视剧中自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存在价值。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旁白的使用看似繁复,细细品来却又别有一番韵味。剧中旁白不仅是电视剧保留原作文学意味的重要手段,更有其不容忽视的叙事功用。

一、旁白的产生:从纯叙事到叙述综合体的转变

旁白产生于叙事模式和叙事者的转变。叙事模式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纯叙事(即模仿叙事)、非模仿叙事、模仿与非模仿混合使用的叙事模式。模仿叙事和非模仿叙事的叙事者分别被称为演示者和叙述者。从剧本到电视剧的转化,本质上是书写叙事到影视叙事的转化。电视剧剧本所采用的“书写叙事”的方式被认为是纯叙事的,即非模仿叙事的。叙事学家普遍认为书写文本中不包括模仿叙事的方式,纵使书写叙述者用会冒号和引号引用人物的话,那也只能被称之为“引述”而非模仿。书写叙事中本无旁白,在剧本转换为电视影像时,那些被称之为“引述”的叙事段落在电视剧中直接呈现为对白,而除此之外语言则被转换为影像符码或是旁白。对于名著改编剧而言,对白与旁白是最贴近于原作的语言。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白由演示者发出而旁白源自叙述者。

不同于书写叙事的单一叙事模式,电视剧叙事被看作是复调的,它同时使用了模仿与非模仿叙事,电视剧的基本负责人(导演)兼具演示者与叙述者的双重身份。这位“最高叙述者”往往启用的影片叙述者(即旁白)在影视剧中“出现”,造成“叙述者”即叙事负责人的假象。的电视剧叙述者恰恰正是旁白的发送者。无旁白的影视剧在表面上隐藏了作为叙述者的导演的存在,使之看起来更像是戏剧式的模仿叙事;而使用旁白的影视剧则将叙述者的身份突显出来,使之整体看来更像是书写式的非模仿叙事――显然这样更贴近于文学叙事的形态。对于名著改编剧而言,旁白叙述可以被看作是原著作者的代言。这种非模仿叙事的模式能够在与原作叙事模式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呈现原作的语言魅力和精神主旨。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模仿叙事更应该成为影视剧叙事的主要叙事模式。归根结底,“旁白运用合理与否”的评判可以转化为“在何种情况下,非模仿叙事的功用是大于模仿叙事的?”这一问题。

二、旁白的作用:以“告诉”弥补“展示”之憾

“镜头解说”与“旁白解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展示”,后者是“告诉”。“告诉”的长处在于其准确性及直接性。“展示”则胜在具象化,这也正是影像艺术的核心魅力所在。不可否认的是,面对某些叙事段落,“告诉”的叙事魅力是“展示”无法企及的。

(一)传达概述信息

书写叙述者往往会运用概述的方式 “概述事件和对话,仅仅提供总结”[1]。 “概述”能够巧妙地省略掉不必要的叙述从而突出故事的主体部分,这是它最大的优势。然而在影视叙事中,“概述”却更容易突显它的劣势――这种高度凝缩的叙述方式会把叙述者本人推到台前,同时阻挡了对故事的视觉化。“概述”的缺点恰恰正是人们抵制电视剧旁白的重要原因。

像绝大多数剧作家一样,麦基也认为创作者应该向观众“展示”信息,而不是“告诉”观众信息。值得一提的是,麦基认为应该“将解说戏剧化”,但他也同时提出了戏剧化的“解说”的首要目的在于推进直接冲突,次要目的才是传达信息,不应将“解说职能置于戏剧必要性之前”[2]。比如,导演毛卫宁用纯叙事的旁白手段来表述“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这一人物背景信息。若刻意避免使用旁白,则导演必须为此而创作一段对话。在麦基看来,仅为传达信息而刻意设计的对话是不自然的,对白的创设必须出于“比事实本身更为强大的动机”[3]。路遥先生的小说中有大段的用以传达信息的概述段落。导演在创作中大可不必为了将概述段落戏剧化而刻意增添不必要的场景设计。“旁白”恰恰是用以叙述“概述段落”的最直接、快捷的方式。《平凡的世界》中的故事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紧密相关,书中有大量大段介绍相关信息的概述段落。对于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而言,以旁白形式“解说”这些概述信息无疑是恰如其分的。

(二)强化时间指向

“蒙太奇”赋予了影视导演自由掌控叙事时间的能力。导演们在最短的叙事时间内可以将不同时态的故事段落拼贴组合在一起。然而,细腻的书写叙事的叙述者的时间观念中不仅仅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还存在“过去完成时”和“现在完成时”。这就导致故事时间处理更为复杂和困难。“现在完成时”这种时态在画面中是较难呈现的,文字和口头语言则更容易表述。比如“轻舟已过万重山”重在“已过”而非“如何过”,它包含过去和现在两种时态却是指向现在的。这一问题就是所谓的“叙事如何提供关于那些引向当前时态的诸事件之信息”。[4]福特・马多克斯・福特提供了一种揭示早先事件的方法,“他建议把解说‘分开’,‘首先以一种强烈的印象直抵人物,然后围绕他的过去向前或向后运作’。”[5]“闪回”是向前运作的一种方式,但它却势必会占用叙事时间限制并且会模糊作者的时间指向。

《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与在一个段落:孙少安从前从不敢奢求能与润叶在一起,某天他却突然接到润叶用以表白的纸条。以“A”、“B”分别表示过去与现在的状态,则作者的重点不在于“A”也不再于“从A到B”的过程,而在于在简简单单地体现“变”的同时、将重点放在“B”的呈现上。换言之,作者热衷于描述“变”及“变之后”而非“如何变”和“变之前”。用“闪回”或“回忆段落”来体现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固然是可行的,但这种叙事方式无疑会模糊时间指向。以旁白简述“变”,以画面阐释“变之后”,旁白与画面相结合的叙事效果最为贴近作者意图。导演以“吃纸条”的方式让此刻的孙少安给观众留下了最直观的印象,然而又以旁白叙述的方式围绕他的过去运作,进一步强化了他当下的幸福。

(三)直抵人物内心

西摩・查特曼将人物行动分为以下四种:非语言的身体动作、言语、思想及“感觉、知觉、感情”[6]。思想、感觉、知觉、感情均属于人物内心活动。从书写叙事转化为影视叙事的过程中,身体动作、言语无疑是可以在镜头中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演和对白来呈现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固然可以用旁白也可用独白、画面等表现。但是人物的知觉、感觉及感情的抽象化和多义性无疑会增加画面叙事的难度。部分人物的主观感知是无法用镜头语言直接呈现的。比如第一集19分钟左右的画面呈现了“田晓霞突然进屋,孙少平一脸惊讶”的情境。观众可以看到演员的动作、表情,却无法体会角色之间的相互感知。“田晓霞外面的衫子,竟然像一个男生一样在外面披着,这使他感到很惊讶。”――一句精炼的旁白恰到好处的为观众解读了孙少平的惊讶,同时点明了田晓霞的性格特征。

路遥先生的叙述中有不少关涉人物内心的语句。他以“全知者”的身份随时直抵人物的内心,描写细腻,表述方式客观而又亲近。《平凡的世界》原本就是着重展现人物内心冲突的,人物内心世界以旁白的方式描述更为恰当。旁白的运用使得角色人物的思想、感觉、知觉的表述更为灵活、更为清晰。

(四)统一全剧基调

没有旁白的电视剧更像是故事的自行展开。这种讲述方式可以直观、生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观众的想象和感知能力,引导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是非美丑做出判断。《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作者以温暖的笔触讴歌了在苦难面前负重前行的普通劳动者。路遥先生并没有回避农民身上的局限性和消极性,却也在客观描述的同时给予了他们以深切地人文关怀。几个好生事端的村干部、犯过偷窃罪的郝红梅、二流子王满银,这些消极性显然易见的人物却被作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作者温暖的情怀之下,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可爱、可敬的一面,都有其人性的光彩。作者的人文情怀是该书得以打动万千读者的重要原因。从原著到电视剧的改编中,这份温暖的情怀恰恰是通过旁白传递给观众的。导演通过旁白将自身对故事的态度与评价凝聚为了价值准绳介绍给观众、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价值判断。那朴实的旁白语言客观地呈现了人物性格的方方面面,以柔和、亲近的语调温暖着观众、激励着观众。

三、旁白之于名著改编剧:从戏剧倾向到文学倾向

从本质上来说,“大量的旁白运用”是电视剧偏离于戏剧性而倾向于文学性的表现。在戏剧性倾向与文学性倾向之间摇摆是当下名著改编剧面临的现实困境。在安德烈・戈德罗看来,戏剧性与文学性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文学性与戏剧性的重要区别在于能指与指涉物之间的距离。戏剧表现的语言机制相对于文学而言更为具体。因而这种距离在戏剧中比在文学中更小。换言之,文学语言更具模糊性。文学为电视剧提供了另一种叙事模式,并挖掘了电视剧表意的思想深度。旁白往往是“电视剧”中最贴近原作的叙事段落,它在内容、思想、叙事模式方面都与原作高度一致。换言之,旁白是电视剧文学性的最直观的体现。非模仿性的旁白与模仿性的画面的结合则能够在完成具象表意、呈现多重含义的同时充分体现名著改编剧的文学性。

戏剧叙事的模仿性特征使之更为专注于外在的、具象化的外部冲突。而文学的非模仿性使之更擅于表达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温和、平实的作品,它着力刻画了在苦难面前的普通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在这部作品中,人际冲突是为人物内心冲突的描摹服务的。在作者看来,特殊时代背景下为了“过好光景”的人们无所谓“孰是孰非”,每一个劳动人民的身上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电视荧幕需要《平凡的世界》一样的不浮于戏剧性模仿的表面的、有深度的作品。文学名著是电视剧取材的重要源泉。电视剧导演在操刀名著改编剧时最应注意的是在保证作品的戏剧性的基础上突显作品的文学意味。(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著],刘云舟[译].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9月第1版.P97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6

《平凡的世界》曾经是60后、70后甚至80后几代人共同的阅读记忆与精神食粮。至今我依然能够清晰地回想起大学秉烛夜读原著的情景,怦怦的心跳如同叙事人的旁白。20年后,缓慢的旁白在同名电视剧中再次回响,恍若时光倒流。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孙少安、孙少平的周遭,就连我们自己也多少带有剧中人物的影子。

这是一部为当代乡土生活存照、为乡愁美学还账的现实主义力作。所谓存照,是它如同娓娓道来的昨日之书,几近真实地记录了城镇化背景下,无数离乡寻梦者与留守筑梦者不甘寂寞的人生剪影;所谓还账,体现于剧作自苦难泥淖攀缘而上的创作情怀,以泪水洗刷屈辱与疼痛,而不是用口水调侃无聊与庸俗。

《平凡的世界》的乡愁美学是现实的,也是浪漫的。现实者如孙少安,他隐忍而决断,恪守“过光景”的现世准则,面对情感、家庭与事业,常常习惯于牺牲个人的短期利益,实现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孙少安从乡土中国恒定的情感系统汲取营养,他的精神世界是自明的,以朴素的智慧和幽默将苦难碎片化,便是“有饭吃”的实用哲学。浪漫者如孙少平,《艰难时世》《简.爱》《复活》《白轮船》《牛虻》构成他的精神食谱。由于“我不甘心”而极度渴望“闯世事”,从双水村到原西县、黄原市,最终在大牙湾煤矿暂时安顿人生。他的奋斗轨迹,概括了改革开放初期无数高考落榜的乡村贫寒子弟,赤手扭转命运之踵的不屈理想。

如果说,孙少安谱写了新时期的“创业史”,那么孙少平就是幻想着“在路上”的另一个。两人互为表里,构成了极具时代症候的精神对话。“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大多数兄弟创业的故事中,长子一般属于现实主义者,年幼的那位更具备浪漫情怀。这也遵循了中国式的叙事传统: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温饱,再谈论理想与爱情。旁观兄长在污泥浆里徒劳地翻腾,搜寻从牙缝中挤出的5块钱学费,孙少平一度宣称“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却被孙少安嗤之以鼻。面对困扰兄弟二人的土地问题、身份问题、阶层问题,现实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一开始似乎各行其是,最终还是殊途同归。他们从历史遗产中寻获的解决方案如出一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就不穷。”

基于对原著精神的高度忠实,电视剧的二度创作再次重温了上世纪80年代“知识改变命运”的生活逻辑以及对贫穷奋斗者的礼赞。“女追男”这种严重倾斜的情感交往模式在孙氏兄弟身上反复应验,润叶、秀莲之于孙少安,田晓霞、金秀之于孙少平。勇敢表达炽烈爱情的陕北女子无疑是可爱的,她们的出现于剧情人物结构安排亦无违和感。然而,作为观众则很清楚,上述设置不仅是对兄弟二人男性魅力的赞美,更是这些女性背后代表的庙堂文化、知识精英与民间乡俗对苦难美学的集体肯定。临近结尾,孙少平承诺带下一代的少年明明去看“最好的世界”,那是他即将返程的“平凡的世界”。最后一集启用了多场摇臂镜头,俯瞰因飘雪而富有诗意的乡村,在除夕即将到来的时刻,跟随孙玉厚老人对平凡世界里的乡土风情进行巡礼。对剧中人物来说,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重逢,对观众则是一次深情而感伤的告别―关乎记忆与乡愁,关乎回望,或者新的开启。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7

路遥先生笔下的《平凡的世界》,写出了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陕北农村世故,还有改革更迭之时的沧桑狼狈,以及一览无遗的喜悦惊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高二平凡的世界2021读书心得800字_平凡的世界暑假读后感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1路遥所着《平凡的世界》相信很多人是看过的,第一次便被这么朴素的书名所吸引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

少安、少平两人平凡的的一生,却是充满了奋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尽管他们一直处在生活的压迫中,生活驱使,但就像少平一样,为了生活,放下学业,忍痛放下爱情,但他没有被生活奴役,至少精神上还是自由的,他还懂得思考,懂得反思自己的生活,考虑自己的前途,并不像大哥少安那样为了生活而生活,少安开砖厂,无非是为了养活一家人,当然对于少安,我并没有贬低之意,在那种时代背景之下,在那种生活条件下,人们当然先是为了生存下来,都吃不饱还谈什么追求精神世界?再看现在,现在人们的条件相比较过去已经好了不知道多少了,但是看看,还是有很多的人注重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现在社会上各种的不法事情层出不穷,明明都已经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了,为什么还是禁不起物质的诱惑,任由自己的灵魂如此脆弱?还是与整个社会环境是有关系的,那个时代的人们虽然生活条件可能很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朴素是那个时代的特征,特别是广大的老百姓,尽管当时的政治斗争激烈,但也正是那种压迫的环境下才更让人们明白生活的不容易,让人们更加懂得生活的珍贵。

少平对于前途的不懈奋斗也是那代人的闪光点,是留给后代的珍贵财富,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再看田晓霞,虽然出身比少平好很多,但作为那个时代的先进女性的代表,她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以及最后她的牺牲,可以说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虽然他们两人最后是以悲剧的结尾收场,但在小说最后,还是让少平顿悟生命与生活的真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现实中也是如此,在逆境中才能更好的成长,才能磨练自己,才能让以后的路更加通畅。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2

一直以来我偏爱看一些死去的人写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书或散问或笔记至少经过时间的筛选,到现在都能存在就是一个证据。所以较少看现代的,在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下有幸阅读了《平凡的世界》后,虽谈不上荡气回肠,却令我呆呆地思考了半天。平凡的世界,是的,我们的人生可能很平凡,我们的世界也可能很平凡,不平凡,不简单的,是人,是我们自己。

路遥用深厚的基础,描绘了多个人物的性格,不失客观地书写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下各种小人物闪烁的人性光芒,我无心去理会别的,使我震撼的,是孙家两兄弟,和他们的恋人,农村与城市双重撞击下的各种美德。

无疑少安与少平如果在同样的环境下,读一样多年的书,他们的各方面几乎是惊人的相似的。但是命不由人,少安13岁就开始了当时看来永无止境的苦力活,而少平在大哥的帮助下读完高中,就是因为读完高中!他们的人生观在几乎相同的时候又几乎完全不相同!少平追求的是一种理想,他与钱财无关,与前途无关,只是一种美好的梦想,只是不甘心一辈子与土地依伴的心理,这是我的理解,因为我自己正处在这样的挣扎。路遥写得如此深刻,写得如此真实,身为80后,不看;平凡的世界;,实在是一种遗憾。这句话可能有广告的嫌疑,呵呵。

少安是一种比较老成的性格,这是由于他身为兄长的一种天性。当了老大,血液里总有一种照顾小弟小妹们的情感,我家族的大伯当年也是如此,少安!就象我父亲的义弟,我的叔叔,他们这类人,勤勤恳恳,不怕苦吃,只为了家里的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至于自己,无所谓。他们可以说是自私的,因为他们只为了家人,亲人。他们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年代已经很难寻找。少安面对爱情时的退缩,胆怯,可以说是理智的选择,虽说贫富悬殊已不是问题,可是要看你悬殊到如何的境界。我不可以想象润叶可以象秀莲一样下地干火,烧砖,磨满手老茧,整天灰头土脸,少安如果与润叶结婚,幸福的期限不会超过一年。

这本书里的人物形象无数,辉煌的人物性格也是缤纷至极,让人恨不得一个一个地读到骨子里去。强烈推荐。特别是少安与少平,或许能让我们懂得,人,为什么活着。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3歌舞升平总是梦,平平淡淡才是在真。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十七八岁,刚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花季,又在懵懂中迎来了雨季。

在这转变中,不能说我们失去了青春的热情,但是我们也都进入了人生的多雨期。更多的挫折,学习的、人际的、情感的,很多方面我们都开始前所未有的经历。而我们的思想从这些经历中得出的不同感受,不同启示和不同教训,将决定我们今后人生的轨迹,是平缓,抑或是跌宕的。

我们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平凡。

《平凡的世界》中描述了少平等人从青年到成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生动而切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这本书将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田福堂,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有时想为大家做些好事却因条件限制而无能为力,有时因为自私的心理什么都不想做却紧紧抓住权力。孙少安,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重要劳动力,顶着生活的重压,努力赚钱,想的只是使生活好起来。田福军,作为思想深入的高层干部,一心为人民谋利,尽职尽忠,恪守原则。

还有很多,田润叶、田润生、郝红梅,他们的经历都是我们感慨万分。

最令人感慨的,当然是我们的主角:孙少平。

由一个羞涩腼腆的贫困少年长成一个勤恳刚强的男子汉,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波澜,多少狂风巨浪啊。背井离乡出门做苦工,远离亲朋去挖煤,晓霞的牺牲,意外的矿难,作者,哦,或者说是老天爷,给他的每一笔都如此深重,深重到我们无法承受。

然而,他承受住了。无论多么艰苦,体力的,精神的,无论是多么残酷的艰苦,皮开肉绽的,悲痛欲绝的,呵,他都挺住了。留下了一身的痂痕,也练就了坚不可摧的思想堡垒。每一次,幸福似乎都唾手可得;每一次,幸福却都在唾手间灰飞烟灭。

最后一次,幸福在他自己手中。他放弃了。但是那幸福是我们所谓的幸福,是我们所认为的幸福,而在他心中,那也许不是幸福。所以他选择了平凡,他所需要的幸福,不是歌舞升平的,是平平淡淡的。

我们中间有很多人把平凡作为梦想,其实这也是合乎常理的,而不必为自己感到难过。生活的平凡与不平凡只是相对而言,我们所需要的,是像书中所说的:坐上生活的马车,拿起鞭子赶车。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4《平凡的世界》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最认真看的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当我捧起它打开第一页时,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吸引住了:“……细朦朦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淋淋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过度的非常自然,描写了近十年的季节变化,相同的季节用不同的手法描写,让我惊叹不已。

陶醉在这些美景的描写中,我渐渐进入了故事。书中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普通的人所演绎的平凡的故事。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孙家两兄弟。哥哥孙少安,性情朴实忠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脑袋灵活,勇于进取,经历重重磨难,最后终于走向成功。在上学时就受尽苦难的弟弟孙少平,视野开阔,不甘于待在农村,最终在煤炭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这对兄弟都有一颗善良、进取的心。虽然出自贫寒的家庭,但正是这贫寒造就了他们的坚强,人们常说:“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练,才能取得成就,这将给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带来很大的益处。

书中穿插了各种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少安的淳朴的农村爱情;少平的浪漫爱情;田润叶的曲折爱情;金波的草原恋歌爱情;田润生的超凡脱俗的爱情;真是包罗万象,各有特色,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感人和心动。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李向前和田润叶动人肺腑的爱情,润叶在李向前残疾只后竟然能喜欢上他,精心照顾他,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啊!

最让我欣赏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样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叹,这可能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读了这些哲理性的语言,我心胸豁然开朗,所有对生活的迷惑和不解,都在这找到了答案,使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过去曾经为自己的小小不公而怨天忧人,这些人生哲理让我醒悟,给了我启发,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体会。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不能因为平凡而不去生活,我们要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勇敢的挑战,努力的进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我非常敬佩和崇拜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永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星辰。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5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都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繁衍和发展,知道遥运的未来,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会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死亡,这是伟大和平凡的人的最终归宿。

初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内心就被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所深深震撼。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大地,是与喧嚣的繁华闹市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了粗犷与豪迈的气息。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朴素而又勤劳的炎黄儿女。书中讲述了双水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的情景,虽贫穷落后,他们却不卑不亢,苦并快乐着,给人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土的踏实感。这种朴素与纯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这个默默承受人生苦难却从不放弃的铁骨铮铮的有志青年。虽贫苦,却不自卑,虽潦倒,却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因为他不甘沦为命运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典型的西北好汉,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平凡的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贫困的,却是温馨的,他的爱情是遗憾的,却是甜蜜的。即使最后为了救人而毁容,也不能动摇他那颗年轻的,与命运抗争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孙少安,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并且带领双水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其中的艰辛与困苦难以想象,但他以勇气与勤劳渡过了难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在可敬。

品读这本书,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的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却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

反思当今社会那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实在是惭愧。官二代,富二代,啃老族,这些人实在令人痛心。一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轻视生命,丝毫经不起生活的小小考验,典型的温室里的花朵,实在可悲。因此我们应该学习那种自立自强,奋斗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后,以路遥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认定了目标,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6最近闲来无事,到文体中心图书阅览处借了本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来看。为什么要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呢?因为五六月份中央八台在播放《平凡的世界》电视连续剧,我无意中看了一两集,被里面的剧情和人物深深吸引了,电视剧看完后,在看简介时得知电视剧改动很多,就想知道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和结局。

当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感触颇多。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农民的深刻理解,小说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让我们深刻的理解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农民的.平凡与伟大。我最喜欢小说里的田福军和孙少安这两个角色,因为这两个人物都是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拼搏,在逆境中心里还是想着老百姓,也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老百姓,所以他们最后都得到老百姓的热爱和拥戴,最后在事业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改变了农村贫穷的面貌,带领农民走向幸福的生活。这两个人物满身都是正气,在整个剧情里都充当着为民请命的角色,他们的一身也经过挫折和打击,可是他们没有倒下,没有改变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理想和抱负,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书中展示的时代距今已经过去近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年间,正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正是我国实行改革

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国家、中国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富裕了、国力提高了、以前难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现在都已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绝大数人是平凡的,但是只有努力了,就无愧于这平凡背后的不平凡的人生。书中的小人物都是平凡的,然而这种平凡后的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吗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是平凡的,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我们一定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包括在现实的工作中也是如此。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7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觉得自己读《平凡的世界》仿佛也经历了这三重境界!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那还是在大学校园里。我几乎一口气读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它如此吸引我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两种感情——亲切又激情。

和孙家兄弟一样,我也是农民的孩子,自卑又自尊,平凡却又渴望不平凡,努力想让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可是,现实与理想又是那样的遥远,情绪不免有些狂躁偏激,而又迷茫,读完后的我精神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书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金波、田晓霞……哪一个不是通过劳动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我觉得这本书是为我而写的,他们直面生活,热爱生活,不断追求自己的幸福精神,让我热血沸腾!

是的,人可以贫穷,因为我们有时无法选择;人可以地位卑微,因为我们也曾经努力过;人也可以动摇,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受伤。但是人决不能没有精神!每个人都像天上的星星,能有名的星星毕竟少数,无需渴望你在他人眼中的亮度,尽管努力发光就好。“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平凡世界》就像一只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让我懂得:人们总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的人生。

景色唯美!“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到抽出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坡的枯草间,已经冒住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

精神唯美!努力奋斗、执着追求幸福的孙少平,不甘人后、勤劳致富的孙少安,死于洪灾的省报记者田晓霞……这些可歌可泣的劳动者们就是在路遥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光彩照人。

爱情唯美!少安的农村爱情,淳朴务实;少平的现代爱情,浪漫凄美;田润叶的爱情,曲折美满;田润生的爱情,超凡脱俗……包罗万象的爱情,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滋味。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8同学曾多次向我强烈推荐《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看到那厚厚的三卷,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耐心将它读完,更不用说读懂。

然而,不久前我却出乎意料地读完了它,或许是被那自然、朴实的情节所吸引,被作品的精神所震憾吧。细细品味路遥所塑造的人生,深深地认识到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如此大的落差。

《平凡的世界》宛如轻轻地诉说,倾诉着黄土高原的点点滴滴,讲述着这个平凡世界中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

孙玉厚,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一辈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将自己的每一滴汗水都洒进了那片厚厚的黄土地,这就是一个传统农民最平凡的生活。

可是,他的儿子——孙少平,不甘于生活在闭塞的深山中,不安于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生活,他渴望知识,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跳出双水村,在外面的世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为此,他不断的积累,不断的与命运抗争,他享受大量阅读书籍带给他的愉悦,而且他清醒地意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下定决心出去寻找自己的未来。他离开学校,离开双水村,到处揽工,不管工作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坚持。

而今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象孙少平一样,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优越的生活条件渐渐地将我们的棱角磨去,我们曾经的斗志哪儿去了?对生活的激情哪儿去了?

当孙少平乘着公共汽车,在夜色中看重重叠叠的矿山上亮起的万家灯火时,他幻想着自己作为一个“公家人”的幸福生活,不禁显得有些兴奋了。

此时的他又怎能料到现实是如此的残酷呢?当他彻彻底底成为一个“煤黑子”,整天钻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工作时,现实已经毫不留情地将他曾经的梦撕成了碎片,可是他却依然留了下来。

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这样坚持?我想肯定是那颗乐观向上的心,以及对生活所抱有的全部热情,还有他那为改变人生的斗志吧!

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通过办厂让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而他的妹妹兰香则是一个真正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这是多么平凡的一家人啊,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与命运抗争,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8

毫无疑问,新媒体技术对于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改变是史无前例的。从2010年“微博的春天”引发“千树万树梨花开”,七年过去,文化娱乐领域的面目确实大有改观。从舶来的科幻片到眼前的G20晚会,传播生态的变化,声光电化的飞速进步,常常显示出“形式大干内容”的倾向。而影视的观赏化、娱乐化特点一步步强化,导致传统“剧本剧本一剧之奉”的“大一统”,面临着影像、舞美、音响、动漫、特效与剪辑的蚕食与瓜分。

如何解析时下影视的艺术走向,笔者力图由近及远地说几点启示。《湄公河行动》逆袭的启示

国庆七天长假,是公认的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四大国产”在前期宣传造势方面也做得足够,期待票房有去年一样的“爆发”。无奈从媒体报道的“票房遇冷前三天票房同比下滑10%”到“国庆档票房不敌去年全年难破500亿大关”,期待落空而失望之音不绝如缕。唯一让人骤添兴奋的亮色在于:《湄公河行动》票房一路逆袭《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而高居榜首。不少观众认为值得二刷、三刷:因为片子“不仅能看到电影人的努力和敬业,更从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中国电影的希望”!

然,票房并不能说明一切,更无法涵盖整体的艺术创造与美学欣赏。但是,《湄公河行动》靠的是真实、勇武、献身与尊严,是不折不扣的“正能量”而不是以噱头吸引了眼球。

或曰电影市场去年有泡沫,今年下降是常态;或曰林超贤继续在导演之路上向好莱坞取经,片子不无《冲出亚马逊》的影子;或曰看惯了直播间俊男靓女搔首弄姿的观众们想要换换口味,“铁打的彭于晏”那亦文亦武的硬汉形象找到了机遇……但是,不争的事实是:观众没有忘记“10.5金三角中国船员遇难”纪念日,观众需要在心弦紧绷中赞叹“保家卫国的大情怀”,观众欣赏自己的特工团队作战的动作戏,观众心里的爱情亲情兄弟情与银幕的展示合上了拍。正如鲁迅说的:“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主旋律”的艺术表现,不仅是时代的呼荆也是培养有审美素养的新一代观众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形之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有点“小布尔乔亚”的轻飘。山城的高楼密度与参差错落,校花的超高颜值与浪漫氛围,为灯光、影像、背景的设置提供了驰骋的大舞台,其视觉冲击力应该为其他“国庆档”片子所不及。同时,看看风靡一时的原著,故事的讲法当然更具有“微时代”的特色:短小、凝练、微博式的跳跃、网络对话式的抒情、“撕心裂肺”的情爱桥段与表白,赢得年轻人的掌声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的观众们――无论小男生还是小女生――仍然倒向了“湄公河”。尽管故事是年轻人的故事,但是年轻人并不能一概而论。《从你的全世界经过》总是有点小众,有点夸张,有点矫情。其缺少的恰恰是《湄公河行动》里的呐喊与喋血、担当与厚重。如果说年轻人的爱情是浪漫为主,未必一定厚重,那么,读一读何建明的《落泪是金》,想想在读大学生里,有多少人的家庭属于7000万贫困人口或者近似值,你会明白:题材仍然有大小之分,“重大题材”依旧是中外影视人关注的首选。现代科技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把影视制作得更加逼真、更加精美而更加吸睛,然而,那一切是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的。打动人的首先在于内容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主旋律影片”与“艺术高度”丝毫不矛盾,缉毒警察原奉有血有肉,枪战拍成了战争巨制的艺术精品的,中外影视历史上早有先例。可以说,与剧本的惊心动魄相比,“微革命”所提供的先进影视技术始终是第二位的,起的是重要的辅助作用。一句话,仅仅靠着“现代”与广告这“两翼”,是无法完成“逆袭”的。

《阿凡达》“选剧本”的启示

剧本是一剧之本,至今仿佛也没有疑义。但是,细细思考,“现代技术流”与“传统故事说”是不无矛盾的。

“现代化”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与审美欣赏,时不时会向着消解传统的经典性质的方向行进。例如音乐合成的高科技效果对于民族乐器的消解,电影《百鸟朝凤》里唢呐的挽歌,其实在电视连续剧《手机》里“哭丧”的场景里已经展露无遗。再如科学主义对于“精神家园”的冲击:当年怀揣着巴金的小说《家》奔赴延安的老一代,至今看了相关影视依旧感同身受,慨叹不已。无奈孙子辈一句“近亲不能结婚”,就把觉新与梅表姐、觉民与琴表姐的一切否定了,用这样的“优生学”类推,则“宝黛爱情”同样成了不必讨论的伪问题。

殊不知只有在“继承”“发展”“镀亮”“重铸”意义上,所谓“消解”才是技术流的正途,即便表面上是现代化的“否定”,骨子里仍然是承继。否则极可能落入陈凯歌《无极》式的不知所云,因为不知道编剧与导演企图给我们讲什么故事。

更有意思的是:2015年年底,影视D讨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为什么卡梅隆在拍《阿凡达1》的时候,没有选一个好的剧本?”有观点认为:《阿凡达》剧本过于简单,或者说套路化。

而皮克斯的动画大佬约翰・拉瑟特为卡梅隆辩护说:《阿凡达》是历史上第一部3D大作,全新的技术,如果不讲个传统套路化的故事,恐怕不会取得同样的成功。换句话说,如果全是“后现作”,即消解了内容,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的表演,让作品成了没有终极意义可寻的游戏,再加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3D等,《阿凡达》很可能成了获取积分的电子游戏。

这是颇有意义的悖论:“简单”与“套路”绝不是不要故事,而是尽量地不让故事淹没在高科技的光怪陆离之中,是通过现代化的表现手段,把比较传统的故事细细地讲述一遍。因为影视是依靠视觉语言、画面语言、镜头语言说话的,其形式会部分地融进内容,即便是“高科技《泰坦尼克号》”即情节有雷同,也是全新意义的“阴谋与爱情”。

其实,从“中国化”的意义上考察,“技术与故事的悖论”一直存在。《西游记》可以视为许多个“阿凡达”的故事的集合体,稍作比较,我们会更加明白“以剧本为基础”的道理:按照常理,《西游记》应该是最适合引进豪华舞美与高科技技术手段的脚本。然而众所周知,1982年杨洁执导连续剧《西游记》之际,我们的仿真、动漫、高清摄像、特技手段等都还是在一个比较一般的阶段。但是,技术的简陋并没有妨碍那一版《西游记》成为至今为老少观众最为喜爱的片子。因为剧本的深厚故事基础在,因为六小龄童的“美猴王”栩栩如生。相形之下,1993年香港TVB版的娱乐化,1995年周星驰版《大话西游》的“后现代”,2000年曹荣版后传的“武林气”,乃至同年美国版《美猴王》的不靠谱……并没有因为技术的演进而取代杨洁版的地位。

《平凡的世界》影响力的启示

因为恪守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使用的是习惯的“煽情模式”,属于“守旧派”,当初,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并不受80年代的专业读者欢迎。然而,r间毕竟是公正的,2015年2月26日,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播出之后,一热非小,得到了不熟悉彼时生活的广大青年人的追看,以至于当年年底获第三十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今年元旦获2015年国剧盛典年度十大影响力电视剧,2016年4月在华鼎奖电视百强里挺进前十。

没有过多地依靠特技与舞美,就是土气十足的装扮,就是普普通通的黄土高坡(地貌的特殊性还给拍摄造成了很大困难),甚至方言加“陕普”的对话还有些许拗口乃至穿帮,但是,王雷、佟丽娅、袁弘、李小萌、刘威硬是把原著的精髓、汁液攥在了手里,表现了出来。

更重要的是“音乐的力量”。在小说里仅仅是陪衬的音乐与歌词,到了连续剧里显然是地位上升,已经不仅是“背景音乐”“主题曲”等等,而是扎扎实实成为片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例如片首的《祈雨调》:“五谷田苗子晒干了。龙王老家哟,救万民!”绝望、祈祷、哀哭、嚎啕……那是生命的热力、是坚韧行进的黄土高原上的贫苦百姓的象征。而《神仙挡不住人想人》:“见那村村哟不见呀人,我的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林……”又把黄土地一样厚重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考察,一日三叹的“酸曲儿”具有适应并超越“现代音乐合成”的力量。当年“提起哥哥走西口,止不住妹妹泪蛋蛋流”。正因为不知道“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小妹妹才声泪俱下地叮咛再三,未登程先问归期。由于悲剧意识日趋完整,现在的《祈雨调》等插曲,没有使用《五哥放羊》式的喜剧结尾,反倒更加具有“酸曲”的原汁原味。贫瘠荒凉的土壤孕育了至情至性的艺术,联想到安塞腰鼓、鸡年邮票、剪纸等等,我们可以说:灵魂和艺术常常是所需甚少的。原始的生命活力未必一定要通过“旋转舞台”“高倍音响”“激光背景”才能够展现,影响力的来源原本是方方面面的。

恰恰是第52集,孙少平在古塔山下遇到了外星人的“高科技”疑似败笔。或曰:原著就是如此,导演也强调是心灵感应。我们认为,小说里能够写,但是一旦搬到屏幕上,就与“土得掉渣”的全书全剧的格调相左了。即便剧本中的外星人是按照《星球大战》的造型去做的,相当地逼真,也让不少观众感到别扭。至于“实际是想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一种现实主义的感情”,也是替路遥“现代化”了一回,因为在极度悲伤和强烈刺激的情况下幻觉、臆想,也是古已有之,不必戴上“超现实主义’的帽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影视剧也是这样,技术融进了内容,羚羊挂角浑然一体可谓协调,而古塔左近出现了外星人,则很容易让“娱乐现代化”冲淡孙少平的悲痛欲绝心情的。

所以,思考为什么“90后”同样喜欢《平凡的世界》,不仅是“情节很励志”或者“审美陌生化”,关键在于平凡世界里的渴求、苦难中的尊严、抗争中的生命力与青年人纯洁情爱的真实宣泄都得到了艺术的表达。

《阿凡达》的现代手法与《平凡的世界》的传统描摹,各有自己的着力点与艺术价值,共同支撑着影视艺术的大厦。“声光电化”是重要的工具,但是决定艺术高下的还是剧本,是实质性的内容。2014年,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依赖日新月异的影像、舞美、音响、特效、动漫与剪辑,我们的影视荧屏会更加鹰击鱼跃、异彩纷呈,但是,扎根生活的中国精神,实实在在的内容构成永远是影视艺术的土壤源泉。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9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平凡人生 信仰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他如一颗巨大的陨石划过天际,激烈地燃烧后留给文学的天空一片沉寂。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出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多年过去了,许多人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仍把他的小说列为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作品。他的长篇巨着《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他创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孙少平、孙少安,更富有丰富的内涵与永久的艺术魅力。

时间流逝,记忆永存。生活充满了挑战和不息的奋斗,最终却趋于平淡。平凡者未必伟大,真正伟大者往往平凡。记得是谁给路遥送了这样一句墓志铭:“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他自己也曾说过:“人生就是无休止的奋斗,为了梦想而奋斗。”整个世界其实就是这样,在普遍的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平凡的世界》整篇文章都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语言,符合现实,它所具有的审美力量透露着温馨动人的情愫,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透过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展现给读者的。

《平凡的世界》是以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感受来见证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与人生。浮躁的年代,浑噩的社会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尽管澄清,但不平静。路遥笔下的人物却是那么个性鲜明,书中的少安、少平,还有其他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也必受时代的局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实亲近,栩栩如生。

因为大家都是平凡人不是“伟人”,没有以一种追随终极价值的眼光,来解读历史与当下变换的舞台,来预测历史的变迁与思维观念的转变。天堂沉默半小时,人间却要喧哗两千年。上级的指示沉默了,冯世宽的教条沉默了,田福堂的心计沉默了,孙玉亭的任劳任怨沉默了,于是整个石讫节喧闹了,整个双水村喧闹了。双水村的大小干部都带有狭隘与利己主义情怀,但那不是愚昧,也不是“走资派”,而是旧社会进步的潮流,正如田二所说:“世事要变了……”可惜的是那些干部、农民、知识分子都没能跳出那个“围城”——“围城内的人打破铁笼想钻出去,围城外的人却挣破铁笼往里钻”。

弗洛伊德在《摩西与一神教》中曾经说过,“人”在童年时期所接受的印象或者教育,会沉淀在“人”的精神深处,甚至会成为“人”的性格“原型”,尽管后来可能会有所改变,但要触及它的本质构成,殊为艰难。双水村封闭的社会环境、完全宗法式的家庭关系、淳朴的民风和“简单”的人们,充满温馨、困苦的人际关系,特别是由血缘所维系的天然亲情,使孙少安仿佛沐浴着中世纪的“古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孙少安,是个典型的农村汉子,有着最朴素的生活品质,是广大农民的代表。双水村其实就是一座“围城”,田润叶期盼着回到双水村去找她的少安哥,而少安却远赴山西寻回个陈醋大眼妹。少安的价值观是传统的,他崇尚的不是爱情上的真谛,而是人间真实的情感。门第观念与家庭的败落使少安深深地认识到他与润叶的结局只会酿成悲剧,这使他被旧的陈腐观念锁住了。但少安是幸福与安逸的,他有妻子和亲人的疼爱与关怀,一个纯粹的平凡人,也因此没有摆脱那个时代的局限。但润叶不是,她尊崇“爱情至上”的价值观念,没有因现实的枷锁而屈服,但润叶在挣脱那座“围城”之时,却注定了自己的悲剧。润叶的悲剧不是少安给的,归根到底是他们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

孙少平,是书中的真正主角。作为一个在知识的世界里徜徉的人,他具有从父兄身上继承下来的那种坚毅刚强、沉着冷静,但是他身上也有父兄所没有的东西——对外部世界的渴望,对自己人生的明确定义。孙少平虽家境贫寒,但从不鄙视自己的家庭出身。他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的好处将是一生受用不尽;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摆脱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在他高中毕业回双水村当教师之后,不满于双水村的生活,不满于父兄那种为觅食而战的生存状态,希望自己能像一个男子汉一样的生活,希望走自己的路,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命运,开创自己的新生活。无论是心酸、苦难、光荣或者是屈辱,都亲自去遭遇、去承受、去创造。因此,他想自己做出一点事业来,想去更为广阔的世界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第一次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以每天一块五角钱“买”了,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陡坡上去,人简直连腰都直不起来,这样的劳动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三天的考验期下来,尽管脊背被压烂了,两只手也肿胀起来,但丝毫没有感到懊恼,反而很庆幸。他认为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种苦难意识给了他一个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一个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人生与信仰。佳佳论文网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用一颗善良的心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人物世界,并让我们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感受到了极其辉煌的人生意义。双水村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演绎着平凡的人生,从平凡中而来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难中的信心,不能夺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爱,平凡中的苦涩,以及今生的骄傲。

参考文献:

[1]陈泽顺.路遥的生平与创作.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平凡的世界剧情篇10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所展示的结局都是未知而迷茫的。如果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辛苦奋斗,只是为了追求继续平凡地活下去的权利。

关于“认了”,这个词既可以意味着屈服,也可以意味着清醒,甚至是镇静。

我一直相信真正恰当的选择是认清生活本身,仍然热爱它。根据最简单的统计学道理,世界上大多数人(很可能包括你和我)都无法成就伟业。清醒的人会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就此规划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理性的态度是学会接受平凡的可能,并且让平凡的世界和平凡的生活也值得一过。

十年前,和一位从香港到内地来做慈善的女士聊天。她忧心地对我说,在香港,人们很小就知道如果自己不是第一名该如何快乐地生活,但在内地大多数人都想做第一名。10年后,身边越来越多焦虑来自无法接受自己可能不会伟大的事实。他们过着平凡的世界里很不错的生活,但因为壮志没有实现,这生活被看得毫无价值。

并不是说胸怀壮志有错,问题在于它的保险机制:在我们尽可能地追求之后,假如没有做到最好呢?

怀抱美好理性的同时是不是拥有面对它失败的能力。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一句网络流行语里透露出来的意味: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是的,万一实现了就太好了。关键是万一没实现时要做好的准备。找到分寸感很不容易,但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寻找的:不放弃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又不让梦想把自己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