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祭日十篇

时间:2023-03-18 06:42:48

妈妈的祭日篇1

去年的今天,妈妈因病,去世了……

在医院陪伴了妈妈一个多月后,老人家还是走了,很不舍得走了……带着对孩子的期盼,惦记,走了……

2012年1月14日凌晨七点四十四分,是我妈妈去世一周年的祭日,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妈妈的匆匆离去,我伤心欲绝,失去了精神支柱的我每天以泪洗面,多少次梦中母女相见,多少次在梦中哭醒,多少次在梦中妈妈给我嘱托,嘱咐我要照顾好残疾的小弟,照料好他的衣食住行,让他健健康康的生活,好好让他成个家。这一切的一切,妈妈在临终前都没来得及诉说。

所以妈妈走后最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聋哑弟弟,因此一次次托梦于我。按照妈妈的吩咐,我尽全力照顾好小弟。向来工作疯狂的我经常抽时间陪小弟聊聊天,诉说诉说衷肠,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生活的快乐。一年来,我没有辜负妈妈的重托,小弟心情快乐,注重养生,身体健康,工作顺意,只是还是没有成家,没有合适的女孩子。不过,一切都会好的。

每当我和哥哥、妹妹、弟弟去祭拜妈妈的时候,我都要汇报小弟的情况,好让妈妈在九泉之下不掂念小弟和我们,让我的好妈妈好好的安息。

亲爱的妈妈呀,一晃您走了一年了,而在我的感觉里您就象是出了趟远门,每时每刻都觉得您还活着,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都在我脑海中浮现,每时每刻都能看到您佝偻的身影……

亲爱的妈妈呀,您这一生都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勤劳,如果没有您的能干就不会有我们这一家的好日子。您是那么的要强,可是您却看不到我们将来强起来的样子。妈妈您的一点一滴都在我的脑海里重现,每次回家,尤其过年,我多希望能陪你聊聊天,和你说说话……

亲爱的妈妈呀,您爱生活,是一个善良能干的好妈妈,在父亲去世的15年中,是您维持了家,勤俭节约苦大我们六姊妹,这是妈妈您用爱的信念支撑过来的。而善良能干的妈妈您在挚爱里活了66年,善良和爱已成了您一生的真实写照……

明天我们将怀着深深的眷念,到您的面前,向您跪拜,向您鞠躬,儿孙们撕心裂肺的哭喊您能听得到吗?

亲爱的妈妈呀,您知道吗?我不敢想象明天去祭拜您的情形,我害怕我们去祭拜您的时候,又跟您走的那天一样,天阴冷阴冷的,冷到彻骨。我们的心如刀绞般疼痛……妈妈,我想您,真的好想您啊!

我不想过明天……因为平时想您,想的会默默的、偷偷的哭。可是,到了您的面前,看着您的冢,我会更止不住泪水,然而又不想让小弟看到,真的不想!

妈妈的祭日篇2

三年前的 11月12日,是爷爷的十周年忌日。为了不耽误当天早晨的祭奠,我们11月11日下午便冒着飘飘扬扬的雪花驱车向老家赶。

一路上,爸爸和妈妈讨论着祭奠的事情,我则坐在后面边观看漫天的飞雪边回忆童年的事情。听妈妈说,爷爷在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去世的,那一年也下了好大的雪。我的记忆里虽然没有爷爷的任何印象,但在爸爸妈妈平时的言谈中我知道爷爷是个很善良的人。爷爷当了一辈子的村官,人缘很好。在老家,十里八乡的人都认识爷爷。爷爷去世时很多邻村的人自发的来参加祭奠仪式。

由于雪大路滑,到傍晚我们才到家。奶奶见到我特别高兴,慌着给我拿家里的的零食吃,但我注意到奶奶的头发又白了许多。爸爸妈妈一进家就进进出出的忙碌起来。我看到奶奶住的院子里堆满了桌凳,上面已经摆满了祭品。一会,大爷请的搭祭奠棚的人也来了,几名忌乐师吹起了忧伤的曲子。不一会,高大乌黑的祭奠棚便覆盖了整个院子,。我们进出必须在棚子里通过才行。我注意到祭奠棚里面的四壁上画有二十四孝图,其中就有我十分熟悉的“卧冰求鲤”。当天,还来了许多本族帮着准备祭品和饭菜的人。

第二天凌晨五点多钟,我们全家就起来了。雪还在下,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就像天地间都搭了白色的灵棚一般。爸爸和大爷哥哥们拿着鞭炮和香火去墓地“请”爷爷去了,妈妈和大娘、姑姑们忙着在折剪纸钱。我看着姑姑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不一会,脚边的大筐里就堆满了“金锭子”、“银元宝”。我凑到姑姑身边学着折了几个,大人们都夸我真懂事。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大爷抱着爷爷的遗像和爸爸、哥哥们回来了,大爷十分肃穆地把遗像摆在了供品桌上方。大娘和妈妈、姑姑急忙把各种供品摆在了爷爷面前。此时,也有客人陆陆续续地来了,家族内的男人们都分站在棚内两侧,以磕头或鞠躬的方式来向客人表示感谢。十一点钟左右,客人基本到齐了。祭奠仪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开始了。按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家族的子孙、亲戚(除女人外)都要在祭奠棚内给爷爷行二十四个跪拜大礼。女人们这时候可以站在一边偷偷的看,有的边看边评论者谁谁家的女婿磕的不对,谁谁家的外甥因为紧张出了洋相.......虽然悲伤的曲子一直伴随着整个祭奠过程,但因为有了这些嘈杂的议论,倒像是添了几分热闹。大约又过了快一个小时,祭奠大礼才完成。接下来就是进餐了,在本族较近的几家都摆好了桌凳。我们被安排在大娘家,我数了数,光我们屋就坐了九桌女客人,每桌有七八人,屋内显得十分拥挤。因为是十年祭奠,按照乡俗,招待客人的饭菜要比较丰盛才行。我数了一下,每桌都有八盘凉菜,十盘热菜,还有各种蒸碗。很多客人边吃边称赞饭菜的质量好,还有的说比饭店里的菜还好吃呢。大爷、大娘和爸爸妈妈听了很高兴。我知道,我们家这次请了三个“大厨”呢。

吃过饭,我们要把爷爷“送”回去。但由于雪太大,奶奶提议不让远亲去了,只留自家人去墓地。于是,送走了客人,我们手持鞭炮,伴着忌乐,走上了田间小路。田野里的雪积得很厚,都没过了我的小腿。我们默默地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坟前,大爷把爷爷的遗像安放在坟上,我们又一次在坟前磕了头。这时,小路上来了一队抬忌具和纸扎的人。有几个本家的叔叔慌忙跑过去接了过来,按次序在坟前摆放好。这些纸扎色彩鲜艳,惟妙惟肖,而且非常齐全。不但有传统的金库、银库、摇钱树和一处大宅院,还有现代的小轿车、电视机、电脑等等。在大娘、妈妈和姑姑们祈祷完后,由大爷用火柴点着了纸扎,天公作美,正好刮起一阵微风,一瞬间,摆好的一切便化为一堆灰烬。大人们纷纷跪拜在坟前,失声痛哭。我也跪在旁边默默地掉下眼泪。爷爷,你在天有灵,一定知道我们来看你了吧!在家族内几个叔叔的搀扶下,大爷、大娘和爸爸妈妈、姑姑们终于止住了哭声,我们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墓地。

妈妈的祭日篇3

关键词: 妈祖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2-0068-05

2006年,莆田市“湄州妈祖祭典”被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一度掀起了妈祖文化的研究热和申遗热。随后,天津皇会妈祖祭典、浙江洞头妈祖祭典分别被列为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第三批名录之推荐项目。2009年,妈祖信仰及习俗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随即成为信徒讨论的中心话题和学界研究的焦点。要真正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审视妈祖文化,又要从妈祖文化当中发掘出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具体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包括5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解释得很精确,但要真正理解其内涵,那就必须准确把握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或者说物质文化遗产是表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质,二者不能割裂。因此,研究妈祖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当然离不开对其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再现。只有熟悉妈祖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形式,才能够认识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深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

妈祖信仰是一种自发形成于民间,历经上千年历史的活态文化。妈祖信仰不仅仅是一种民间信仰,在历经沧桑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文化综合体。历代的妈祖信仰场所积聚了丰厚的有形文化,构成中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同时,作为民间信仰,虽然各地大致具有相同的信仰模式,但不同的地域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信众,并形成各种特色的民俗。而妈祖文化正是围绕妈祖信仰而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换言之,妈祖文化不仅包含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包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前者如庙宇、碑刻、塑像、牌匾等,后者如民间传说和故事、传统技艺、民间习俗等。

本文拟从与妈祖文化相关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传统风俗、民间工艺四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妈祖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

一、妈祖文化之口头传说

妈祖文化起初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民间的口头传承。在得到中央封建政府的褒封后,才更加受到地方文人的重视,也因此出现记载妈祖故事和传说的历史资料。一千多年来,妈祖信仰通过人们赋予她的各式各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不断向海内外传播。这些故事和传说使得妈祖具有诸多传奇的色彩。

据《敕封天后志》与《天妃显圣录》等文献记载,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传说她是其母吞食观音菩萨所赐药丸所生,出世时祥光异香四溢,满月都未哭一声,故取名“默”。其生性聪明,周岁时见到神像就叉手欲拜;五岁能诵《观音经》;十三岁即得到玄通老道士的赏识,教她玄微秘法;十五岁可渡海救助遇难船舶;十六岁“窥井得符”,灵通变化,“梦救父兄”。她研习医术,为人治病,解人危厄,且熟悉水性,常乘席渡海,驾云游岛屿,人们称她为“通贤灵女”。林默死后,人们感念她扶危助困、扬善去恶、济世救人的无私精神和知书达理、聪明贤慧、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高贵品德,为其建庙设像供奉,将其尊称为“妈祖”。

史籍记载而流传至今的关于妈祖信仰的各式传说非常多,下面在清朝丘人龙《天妃诞降本传》中择两例:

1.化草救商,“屿之西,有山曰门夹。当港口出入之冲,岩礁错杂。有商舟渡此遭风,舟冲礁涉水,舟人哀号求救。妃曰:‘岩礁商舟将溺,可急拯。’众见风高浪险,不敢前往。妃乃掷草数根,化成大彬,排驾至前,舟因大木相附,得不沉。少顷,风渐平,浪渐息,舟中人相庆,皆以为天助。”

2.祷雨济民,“妃年21岁时,莆大旱,山焦川涸。农民告困,县尹诣妃求祷,妃往祈焉。末几,阴霾四起,甘澍飘洒,平地水深三尺,通郡父老感曰:‘非神姑莫解此厄’。”

此外,还有“挂席泛槎”、“灵符回生”、“莱甲天成”、“降伏二神”、“龙王来朝”、“收伏晏公”、“伏高里鬼”等。[2]这些美丽的传说是乐善好施、拯危救困、惩恶扬善等妈祖精神的寄托,而妈祖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体现。这种传统道德正是通过民间信仰、民俗活动和民间传说代代相传。

这些传说起源于民间,传播方式主要是口头传承。之所以能够传诵至今,除了口头传承自身的功能,主要得益于历代的文人志士的记载。然而在民间,仍然有很多关于妈祖信仰的口头传说和故事流传。这些传说和故事经过一代代口耳相传,不断地被加工——一些记忆被遗忘,新的历史记忆被添加,使妈祖信仰圈内各地形成了各自赋予地方文化特点的妈祖故事和传说。

口头传说统一直是整个非物质文化的主要环节。在联合国的各种文件中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oral,non-material,intangible”,即中文的“口头/口述的,非物质的,无形的”。可见它们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同时又各有侧重。非物质文化不一定是彻底的口头传说,但是其在传承和使用中又离不开口头表述。当前,口头传承的文化受到现代化浪潮的极大冲击,越来越多的民间传说和故事逐渐缺失,妈祖文化亦然。因此,加强对流传于各地民间的妈祖故事和传说的收集和记录,已经刻不容缓。

二、妈祖文化之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表演艺术以语言和人体为媒介,在讲述和动作中演示高度艺术化的形式,表述事件和事实,传达思想和观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个人命运,展示人类情感。表演艺术中最为典型的是舞蹈和戏剧,二者在民间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舞蹈主要是在祭祀当日的各种仪式中表演,如在妈祖祭祀大典中有众多的民俗表演,如女子车鼓队、十音八乐、踩高跷、九鲤舞、伞舞、扇舞、舞龙舞狮、过灯棚、九莲灯等。其中,女子车鼓和十音八乐是莆田最具特色的表演艺术。而演戏酬神主要是在祭祀期间的晚上举行,这种现象在福建尤为突出。

莆田民间祭祀妈祖期间表演的一般是莆仙戏、妈祖戏等。莆仙戏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世代相传,历经一千多年,至今仍完整保存了8000多个传统剧目和独特唱腔及表演程式。莆仙戏班里流传着一句与妈祖有关的戏谚:“文峰宫里看总簿”。“总簿”是记载戏班各项条例的本子,戏班遇有争议之事,即拿出“总簿”按其中原规定条文来处理。照理,有关戏班的“总簿”需放在供奉戏神的瑞云祖庙,而它却放在文峰宫的妈祖庙内。这说明妈祖对莆仙戏影响很深,以至戏班的事也要由妈祖裁决。妈祖戏并不是指在妈祖庙表演的任何地方戏,而是指戏的内容与妈祖传说和故事有关。在过去,渔民的船舶出航时要祭妈祖并演戏,祈求在海上顺风顺水;船舶平安归来时,也要祭祀妈祖和演戏以谢神。目前,妈祖戏在民间已不多见,已知的剧目有:《弄八仙》,表演的是八仙祝寿;《天妃降龙全本》,描述天妃降服东海龙王的神话故事;《妈祖出世》,是有关妈祖出世的神话传说;《天妃庙传奇》,是近代邑人林纾编写的有关天妃庙的戏。[3]

可见,妈祖文化中的表演艺术植根于妈祖信仰中,其传承方式也大多与妈祖信仰有关。民间舞蹈戏剧的演出,大多依托在各种民间宗教的祭祀活动中,如妈祖戏、莆仙戏、祭祀仪式等都离不开妈祖信仰。因此,要加强对妈祖文化的表演艺术的保护,还必须认清妈祖信仰的重要性。

三、妈祖文化之传统习俗

民间的传统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福建这些习俗大都与民间信仰有关。有些习俗在传承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包含信仰观念的民俗活动,有些习俗则直接起源于民间信仰中的祭祀活动。换言之,福建的民俗活动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妈祖信仰的流传,也在民间形成了众多与之相关的民俗和祭祀仪式。

(一)民间习俗

莆田作为女神妈祖的诞生地,有着众多与妈祖信仰有关的特色民俗。如:

1.诞辰禁捕:湄洲岛渔民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前后数日,不下海捕鱼。

2.泛槎挂席:莆田沿海渔船出海,常在桅杆上挂一帆草席,以保顺风。

3.挂旗龙舟赛:莆田人在端午节常举行龙舟赛,龙舟上放有妈祖像,挂“天上圣母”旗,用于驱邪和保护龙舟平安。

4.半截红裤:湄洲岛中老年妇女,常仿效妈祖穿一条上半截为红色、下半截为黑色或蓝色的裤子。

5.帆船发髻:湄洲岛中老年妇女,仿效妈祖生前梳船帆状发型。

6.香袋辟邪:莆田民间,父母常为儿女到宫庙祈求香袋,供子女戴挂,以保人身平安。

7.尾晚元宵:莆田妈祖元宵节是正月的最后一天,元宵过后,龙灯集中起来烧掉,以保平安。同时在妈祖元宵节当晚,大宫小庙均在宫庙前广场,用铁或木头制成的高低不等的排架,在排架上插上蜡烛,称“烛山”,象征妈祖在海上显神光,之后将蜡烛带回家中继续点完,以求一年平安。[4]

此外,妈祖信仰传播的世界各地也存在众多关于妈祖信仰的地方民俗。如香港和澳门等地,在每年正月初四——财神日,渔民将所有渔船驶向妈祖庙前海域,船头向着妈祖庙,大行祭拜活动,这已经成为渔民们的例行祭奠活动;在天后诞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香港、澳门海陆居民组成专门委员会负责在妈祖庙前搭棚上演“神功戏”,戏的主要内容是颂扬妈祖救苦救难的事迹。

(二)祭祀仪式

在妈祖信仰圈内,各地举行祭祀仪式的时间和过程大致相同,以湄洲祖庙最为典型。其主要内容如下:

1.大醮:大庆典的纪念活动,整个庆典活动规模大而隆重。如祖庙落成、开光、千年祭等。

2.清醮:常年的纪念活动:(1)妈祖诞辰日和妈祖升天日的纪念活动;(2)妈祖元宵活动:妈祖元宵的正日在元月初十日,人们敬请妈祖庆赏元宵;(3)八月十五日庆贺中军生日活动:即在中军殿庆贺妈祖属下中军生日的活动。

3.出游:求卜择日请妈祖巡游全境,扫妖护民。

4.分神:外地妈祖庙到湄洲祖庙请香火(或称“分灵”)回去的活动。通常是该地妈祖庙有庆贺活动或节日时进行,请回的“香火”不再送回。[4]

其中,尤其以妈祖祭祀大典最为典型和隆重。2007年4-5月,湄洲岛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等举办了纪念妈祖诞辰1047周年暨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周年的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万人纪念大会、妈祖祭祀大典、大型民间民俗文艺表演、湄洲妈祖金身巡安绕境湄洲岛一天、妈祖筵桌制作工艺展示周、“妈祖金像”工程启动仪式等。同时,还举办了“妈祖文化周”活动,包括莆田民间民俗文艺表演、海峡两岸木偶戏表演、妈祖阁、妈祖研究院楹联征集、妈祖文化书画展等。这些民间习俗和祭祀仪式中包含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当前,各地妈祖祭典纷纷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了祭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四、妈祖文化之民间工艺

在妈祖信仰圈内,尤其是莆田地区,广大信众围绕妈祖文化创造了众多相关的民间造型艺术,例如妈祖塑像、妈祖服、妈祖宴等。

(一)妈祖塑像。福建莆田和浙江东阳是中国两大木雕发源地。前者以樟木及龙眼木的圆雕为宗,后者以屏式浮雕为主。历年来,两地的工艺美术作品享誉海内外。宗教神明的塑像是福州莆田雕塑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今妈祖庙中保存最古老的作品是一件高35厘米的南宋时期妈祖木雕像,此像以人间贵夫人的形象塑造,垂目含笑,安详和蔼,极具亲和力,但妈祖没有戴冕冠,只是头顶高发髻。另一件南宋时的木雕像,高28厘米,造型和前件类似,但已头戴冕冠,手执玉圭,具备“天妃”的标准形式。以后几乎所有的妈祖像都以此为样本,湄洲庙为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年,在祖庙山上所建造的14米大石塑像亦以此样本为宗。[5]祖庙中的神像雕刻,除主尊外,更有众多配祠神:妈祖的父母、各类文官武将及“五风”、“十雨”、“水关仙班”、龙王等主管风雨水的各路神仙。其中顺风耳和千里眼作为妈祖的左右手,更是各地妈祖庙必备的塑像。这些塑像塑造都需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艺,这就是一种民间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庙遍及海内外各地,有妈祖庙的地方必有妈祖像,且很多地方的妈祖像直接从湄洲请至。台南天后宫,至今还保留着一尊明崇祯十三年(1640)的雕像,像的背上刻着“崇祯庚辰年湄洲雕造”。台湾规模较大的天后宫有1000多座,村社奉祀及户内自奉的不计其数。近几年,台胞从湄洲祖庙、港里祖祠请去的妈祖神像有1000多尊。[6]数量巨大的妈祖塑像需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莆田雕刻技艺的发展。经过一千多年来一代代的不断完善,莆田的雕刻技术最终闻名海内外。

(二)妈祖服。主要流行于湄洲岛一带,是妈祖故乡渔民服饰的代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妈祖服分上衣和下装两部分,上衣是接袖衫(长袖挖襟衫),式样同清、民国两代流行的旗袍被裁下摆后类似,不同的是袖子接长,故叫“接袖”,胸腰臀稍宽,下衣呈弧形外展,上衣颜色多为蓝色,布质多为粗布或麻布。下装是“大折裤”,裤脚宽1.2尺,裤头宽约3.5尺,缝一道5寸宽的白色布边,着装时,裤头插于腹部,腹部常年系着一条银裤链或五彩织带,裤一般为布质,上部(约占1/3)为黑色或蓝色,中部(约占1/3)为红色,下部(约占1/3)为黑色或蓝色。穿用妈祖服时,头发也要梳成“妈祖髻”,即梳成一片船帆状的发髻。[7]

(三)妈祖宴。它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为了纪念妈祖羽化升天一千周年,莆田市61岁的特级厨师王文基先生应回乡朝拜的海内外同胞的强烈要求,根据妈祖故乡风味,结合宫廷供品和民间供品特色,以莆田地产原料为基础,精心创造出富含妈祖文化魅力、兼具神圣色彩的宫廷菜系——妈祖宴菜。妈祖宴菜共包含12道:丹凤朝阳、湄岛秋菊、万灵朝拜、窥井得符、一帆风顺、妈祖寿面、龙王点兵、发财有余、喜庆花篮、群仙迎驾、妈赐寿桃和全家福。王先生巧妙地将妈祖的神话故事化为席上珍馐,令游客在宴桌上既有视觉美感,又有味觉,且易于了解妈祖文化,领悟妈祖精神。

严格说来,妈祖宴菜诞生仅20余年,传承历史时间不长,作为“历史遗产”或许会受到质疑,但其却源于历史遗产,因为它以妈祖故乡风味食品和民间供品为基础。一个地方的饮食习俗是在很长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管是风味还是样式都独具特色。王先生的妈祖宴菜中的12道菜只是莆田民间菜系的精华和代表。况且王先生起初设计的是36道菜,后通过在妈祖神像前卜杯,最终选出这12道。因此妈祖宴虽然形成的时间晚,但莆田民间菜肴则具有一定的历史,其制作技艺更具非物质文化特点,同时,菜系中融入了妈祖文化。妈祖宴菜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典范。妈祖宴菜的出现,不仅继承了湄州当地的地方厨艺,而且还传播了妈祖文化。换言之,它将妈祖文化赋予美食这一物质形态的基础上,使之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弘扬。

虽然前文所述之妈祖塑像、妈祖服、妈祖宴均是以物质形式存在,但这些民间造型艺术均是相关民间技艺的产物。无形的民间技艺是这些民间造型艺术的灵魂和基础。也可以说,没有基于传承人丰富想象力的民间技艺,就不会存在绚丽多彩的民间造型艺术品。掌握技艺者以民间技艺生产民间造型器物,其生产环境和条件通常是以家庭手工艺的形式,言传身教,口耳相承。换言之,一种技艺的传承载体主要是人,即技艺人,一旦一种技艺没有了继承人必将迅速消失。因此,加强对民间工艺品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相关的民间技艺的保护。民间技艺的保护不仅仅是通过纪录保存,更需要增强技艺者自身的传承意识。

总之,妈祖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可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总宝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妈祖信仰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妈祖文化的保护,更要注意加强对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增强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16.

[2]吴珊珊.论妈祖文化精神[J].东南学术,1999,(6):56-57.

[3]锡其.妈祖戏[N].湄洲日报海外版,1999-7-17.

[4]陈宜安.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J].世界宗教研究,2003,(3):113.

[5]方文桃.海峡和平女神群像雕塑记[J].雕塑,2001(增刊):71.

妈妈的祭日篇4

清晨,鸟儿在窗外叽叽喳喳地鸣叫着。天睡懒觉的祭?在床上赖了半天,终于还是被?F乐斯拖了起来。

“再不起床的话,上课要迟到了。”

“再睡一会儿……”祭?紧紧搂着兔子玩偶沉吟着。

“??,?F乐斯,吃饭啦!”祭?的妈妈叩了叩卧室的门。“今天的早点是火腿三明治,非常美味哦!”

祭?一听到“火腿三明治”这五个字,即刻打起精神来。她“噌”地一下跳下床,闭着眼睛开始摸东摸西。

“我的校服,我的书包,我的火腿三明治!……”

“小心!”?F乐斯一把抓住正要往墙上撞的祭?。“就算你对你妈妈做的早餐情有独钟,也不要不顾性命。”

祭?迷迷瞪瞪地从?F乐斯手里接过校服,左拐右拐地走向厕所。

“你干什么去?”?F乐斯在身后问。

“洗脸,刷牙……”

“洗脸刷牙有必要拿着校服吗?”

“呃……”祭?又左拐右拐地折了回来,将校服放在床上。

这个丫头,昨天还被噩梦缠身,今天又活跃起来了。?F乐斯打心眼里佩服她,尤其是她这股乐观的劲头。

洗漱、更衣完毕后,祭?和?F乐斯端正地坐在了餐桌前。

“给,一人一份!”祭?的妈妈把早餐摆在两人面前。“趁热吃吧!”

祭?抓起三明治,张大嘴,一口咬下三分之一。

“??,妈妈做的是不是很好吃?”

“嗯嗯!”腾不开嘴的祭?嘟囔着,完全沉浸在了三明治的诱惑当中。

“?F乐斯,你也快吃吧!”

“谢谢阿姨。”

?F乐斯优雅地品味着这在祭?眼中近乎于完美的食物,可再怎么咀嚼,也感觉很一般……

不过,至少这早餐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在曾经的那个家中,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了。

祭?三下两下吃光了三明治,很不顾形象地抹了抹嘴巴。

“?F乐斯,我们走吧!”说着,她背起书包。

“??,?F乐斯还没吃完呢,你就不能等等她?”祭?妈妈看着着急着慌的女儿,心中满是不解。什么事那么着急,难不成今天有重大的考试?

“?F乐斯,昨天晚上你对我说,说不定他今天就会回来……”

“可是……”?F乐斯没有想到,她昨天说的话祭?居然一直都记得。

但,那只是安慰两人的借口而已啊……

“他?他是谁???,你不会背着我去找奶油小生了吧?”祭?妈妈一脸严肃道。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祭?的妈妈是个思想观念十分开放的人。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相对的,有其母也必有其女。母女两人都属于天生的乐天派,小白特质自然也不在话下。

“妈,没有啦!”其实祭?是想说,慕容潭才不是奶油小生!

“有就有,我又不会说你!但是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得先领回来让老妈我鉴定一下,如果是真的好人,我才会放心地把你交给他哦!可如果是坏人的话,妈妈就会帮你把他打扁,听到没有?”

“哎呀,慕容潭不是坏人啦!”

……

…………

祭?的脱口而出使得她的妈妈略微一怔。

?F乐斯沉默地把最后一口三明治吃完,迅速拉起祭?:“阿姨,我们还有事,先走了!”

冲出家后,祭?在心底窃喜,幸好?F乐斯反应快,要不然妈妈又得碎碎念了。

不过,自己怎么会把他的名字说出来了?真是丢脸!……

【第五十八章】慕容潭归来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应该说是比以往的任何一天都要晴朗。冥冥之中,祭?感觉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其实这些日子里,她已经经历了许许多多曾经从来不曾经历过的事情了。

刚踏进?ゾ?咧校?头⑾忠恍腥嗽诓俪∩铣颗堋

“真是勤劳的一群人!”祭?看着这些汗流浃背的人,又摸了摸自己婴儿肥的脸。“如果我能有他们这么强的毅力,肯定不像现在这么胖。”

“与其羡慕,倒不如实际行动咯!”?F乐斯拍拍她。“走吧,越看越悔恨。”

“好吧……”祭?狠心不去看他们。

那唇齿留香的三明治还回味不止呢,想让她减肥,大概得等到下辈子了!

两人来到教室门口,听到里面一片嘈杂,似乎是一群人在高谈阔论。祭?探了探脑袋,往声源处看。

天呐!就在教室的某个角落,班里三分之二的同学把那里围了个水泄不通。

怎么回事?发现新大陆?!

“他们怎么了?”?F乐斯奇怪地看着那些人。

“不知道,被围在里面的是什么好东西吧?会不会是千年古虫之类的?”

“拜托,你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

她们克制不住好奇心,信步走上前,加入到了那些人当中。

“让一下让一下,是什么呀,给我看看!”祭?扒拉着一个个同学,使劲往里挤。

“祭?,小心点!”?F乐斯无奈了。就算真的像她说的,里面的东西是个千年古虫,也不用这么激动吧。

祭?盲目地挤着,周遭的同学发现这个莽撞的小女生一来,纷纷让开一条道。一下子,她因忽然失去依靠而倒在……

倒在了某个东西的怀里。

是千年古虫吗?可是这个虫子怎么感觉怪怪的。

软软的,暖暖的,还散发着清新而熟悉的味道……

“哇呀!祭?,你要不要这么激动啊?不会是想吃慕容潭的豆腐吧!他才刚回来,你就想先下手为强了?”艾甜甜腻歪的声音响起。

“唉哟,这种h的画面真是不堪入目啊!锁门锁门,咱们私下进行!”班长也站出来出馊主意。

祭?以为自己会被撞成脑震荡,所以紧紧闭上了眼睛。然而当她听到班里同学这些无厘头的话语,特别是听到“慕容潭”三个字时,忍不住睁开了茫然的双眼……

就在她的正上方,一个帅气的少年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祭?,我回来了。”少年莞尔一笑,轻轻把跌倒在她怀里的祭?扶了起来。

这个声音,这个笑容,这个味道……

只属于慕容潭,仅仅只属于他一个人!

她曾无数次幻想过,当她与他重逢时该说些什么,该有怎样的表示。可是现在呢……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甚至连呼吸都有些困难。

“怎么了?”慕容潭习惯性地抚了抚她的头。“这几天让你们担心了,真是抱歉。”

“不……不会……”祭?磕磕绊绊地说道。

“慕容潭……你到底去哪里了?”当?F乐斯看到那个所谓的千年古虫实际是慕容潭时,心也随之漏跳了一拍。

他顾虑地望了望四周围堵着的人群:“下课说吧。”

“慕容,太不够意思了,你只告诉祭?和?F乐斯?难道不拿我们当朋友吗?!”

“就是啊,你离开的这几天,不知道我们有多挂念你呢!”

……

嘁,这些人!明明对慕容潭的失踪不闻不问,现在却又开始争着想知道第一手消息了?

“呵呵,那么我告诉你们。我做了个梦,梦到自己穿越到很久很久以前,在那边做了皇帝,然后……梦醒了,我也回来了。”

“骗鬼呀!”

“才不信呢!”

“既然你们不信,我也没办法了。”慕容潭抱歉地笑笑。“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准备上第一节课吧。”

妈妈的祭日篇5

??家乡里有句俗语,“无论穷富,除旧迎新”。农历十二月廿二这天的“除旧”,是准备过年要做的第一件事。这天,全家都要动手,或打扫房屋,或清洁家具,或筹备过年要用的柴米果蔬等,凡在家的人都不能闲着。

??“除旧”第二天是送灶神的日子。灶神的像经年贴在灶边的墙上,送灶神时,一家人都要集合在厨房里给神像烧香、磕头、供糖果和煮熟的鸡,拜完了就把神像取下来焚毁。妈妈说灶神是天帝派下来监视我们家的,要在这天回天庭复命,他吃了供品,甜了嘴饱了肚子,复命时就会帮我们家说好话。送完灶神,就等着除夕到来了。

??除夕这天,爸爸妈妈把一切准备妥当后,就在门框、门板上贴春联和门神,春联大抵都是富贵平安之类的吉祥话,而门神一般都是关羽张飞等古代猛将。贴好后一家人就相继洗浴,穿上最好的衣服,准备在天黑前拜祭祖先。妈妈总是在拜祭前把压岁钱放到我们仨兄妹的枕头下,以祈求明年平安好运,并告诫我当晚不准偷看,否则就不灵验了。

??在放置灵牌的屋子里拜祭先辈,是除夕这天最庄重和严肃的事情。在平时,爸爸妈妈不允许我们进入供奉祖宗灵位的屋子,说去多了会惊扰先辈神灵,即使在除夕拜祭时,爸爸也会经常用目光提醒我们不要打闹和嬉笑。先辈们的灵牌,被整齐地挂在屋子西面墙上,每个灵牌前都横放着一块木板,上面摆放着饭碗、酒杯、汤匙和筷子,在墙前面中间位置,还摆放着一条长桌。开始拜祭时,爸爸把煮熟的鸡、鹅、猪肉和糖果、饼干、水果等食物摆放在长桌上,然后点燃香烛,带领全家按长幼次序跪下磕头,磕完头就由妈妈在一个瓷盆里烧纸钱和纸衣,整个过程大约要进行将近一小时。等到先辈们的神灵吃饱喝足后,一家人就返回平时吃饭的屋子,围坐一桌共进祖先享用过的、一年中最后的也是最丰盛的晚餐。

??家乡的习俗,大家在除夕夜是不睡的,爸爸妈妈一般是看电视、嗑瓜子,我们兄妹就玩扑克,合家通宵守岁。到大年初一早上,爸爸把所有屋子的门都大开,然后在各个门口放鞭炮,待屋里屋外的鞭炮硝烟散尽,妈妈已把早餐准备好了。吃完早餐,我们兄妹就乖乖地给爸爸妈妈斟上一碗满满的年茶。此后直到开学,都是玩的日子,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可以完全自由,只是必须紧记一点:无论谁受了谁的欺负,都不准哭,也不准骂人。

妈妈的祭日篇6

我和爷爷,爸爸去扫墓,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洗,坟墓本身不免土壤流失,树木凋零。因此,到了春日清明,我们前去看望,带上食物供奉,并整修坟墓,清除杂草扫墓。垒一些新土,使墓地从换春光。

宋代诗人晏殊在《春景》诗中曰:“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农历三月的清明节,为亲人扫墓祭祀,是中华民族充满人情味的一种民族习俗,是对已故亲人表达哀思与怀念之情的传统方式。其间蕴含着浓郁的亲情,深沉的寄托,虔敬的孝心,自是此俗绵延千年而为广大民众所认同的主要原因。

我猛然看到墓地上一个大姐姐悲痛,伤心欲绝的在一座新坟痛苦,“妈妈,您怎么走了,丢下女儿不管了,爸爸老早前病故,我要上学啊,上学谁给我做饭,谁给我辅导作业呢!都是女儿不好,您在世时和您顶嘴,学习不用功!伤透了妈妈的心,”“她边哭边伤心,泣不成声”“妈妈我好想你,给你烧纸钱,不要丢了我不管,我会时时来看您的,从现在起我要刻苦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不辜负您的一片苦心。”我在一旁也忍不住眼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听爷爷了解她妈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

清明扫墓,却有不和谐的地方。在清明前后,有些人上坟时,祭祀燃品从纸钱,冥币到真正的人民币从纸制的摩托车,电视机,空调到纸制的小车,别墅,在不断的“升级”。甚至有的还有纸制的警卫和小姐,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可以说是祭祀燃品,在于时代同时进步,社会上有什么,祭祀燃品就有什么。

唐代诗人王建在他的《寒衣行》诗中曰:“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哪得到黄泉?”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前三天,意思是,在寒食节这三天,在人间已经禁止生火做饭,所吃的都是冷食品.

扫墓为死去的亲人焚烧大量乌七八糟的祭品,有碍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风尚,而且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甚至引起火灾,在我国因清明节上烧祭品所引起的火灾,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妈妈的祭日篇7

关键词:原始宗教;黔东南;苗族鼓舞

原始宗教是人类社会中最初的宗教历史形态,是宗教史上最原始的结构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其经历过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并且在这一历史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出现过各种不同的宗教形式,“从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材料概况起来,大致有拜物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灵崇拜和多神崇拜等诸种形式。”1

一、苗族原始宗教文化概况

原始社会时期的苗族先民们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同样把希望寄托在与其日常生活有重大关系的事务上,并加以崇拜。“在《苗族古歌》、《苗族史诗》和《古老话》中,从天上的日月星辰、雷电乌云,地上的树木花草、虎蛇犬牛,到地下的金银宝藏,水中的鱼龙蟹虾等等,在原始时代的苗族先民头脑中,都被人格化了。”2苗族先民把这些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物体赋予人的生命,正是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中,产生了原始宗教,“苗族曾经经历过自然、图腾、祖先三个相互关联又各具特征的重大崇拜阶段。”3

(一)自然崇拜

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直接针对自然界本身的自然崇拜,是人类宗教活动最早阶段上的崇拜,它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论”观念基础之上的。原始人类相信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有灵魂,而这些“精灵影响并控制着物质世界中的事件和人的现实生活和来世生活,而且精灵控制着与人的接触,并且对人的行动感到高兴和不高兴,”4从而对人实施奖惩,在这种意识影响下,人们把生存世界中所有的不幸和灾祸,所有的平安和幸福归结于自然神灵的发怒和恩赐,所以必须对自然神灵进行祈祷和祭祀,以求庇佑,久而久之,便形成自然崇拜。原始时代的苗族先民同样存有“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对天、地、日、月、花、鸟、鱼、虫等自然物加以崇拜,并把它们同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

(二)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的发展和深化。“图腾一般是某种动物,也有少数为某种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它被认为是某个氏族的起源和祖先,并被当作氏族的有超自然能力的保护者,因而受到尊敬、崇拜乃至畏惧。”5世界上各个民族早期都曾产生过图腾崇拜,苗族也不例外,由于苗族分布的地域十分辽阔,地区性差异较大,因而图腾崇拜的对象,往往不只是一种,而是多种。在《苗族古歌》中,就描述了苗族原始社会中万物产生之源及人类诞生之源。如《枫木歌》中写到:“远古那时候,山坡光秃秃,只有一根树,生在天角角,洪水淹不到,野火烧不着”;“那是什么树,那是白枫树”;“枫树在天家,枝桠满天涯,结出千样种,开出百样花。各色花相映,天边飞彩霞,千样百样种,挂满树枝桠”;“枫树砍到了,变作千百样”;“树根变泥鳅”、“树桩变铜鼓”、“树干生疙瘩,变成猫头鹰”、“树叶变燕子”、“树梢变鹡宇”、“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古时老妈妈”(妹榜妹留系苗语音译,妹即妈妈,妹留即蝴蝶,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古歌把妹榜留当作人、兽、神的共同母亲,妹榜留苗族和水泡游方成双,怀十二个蛋,孵化出姜央(人祖)、雷公(神袛)、老虎、水龙、水牛、大象、蜈蚣、老蛇等各种生物。6从古歌中可以看出,枫树神通广大,能变出各种事物,是万物之源,也是人类诞生之源,而人类的始祖姜央又是直接从枫木所生的“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孵化而来。笔者曾到过黔东南地区的很多苗寨,基本上在每个苗寨都能看到枫树,可以说是无枫不成寨,据说在村寨周围普遍种植枫树,目的是保佑整个寨子的安宁。而对蝴蝶的崇拜,在黔东南地区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在苗族的“扫寨”习俗中,祭祀的就是蝴蝶妈妈。在黑鼓藏的祭祀中,所祭的第一个祖先就是妹榜妹留。而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蝴蝶是不能随意捕杀的,否则会烂手瞎眼,蝴蝶进家,则认为是祖先来了。由此可见,在黔东南地区,枫树和蝴蝶是当地苗族人们所崇拜和保护的,是人们心中的神。

(三)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在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祖先亡灵的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祖先崇拜是对以血缘关系的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祖先的信仰和膜拜,其核心是相信死者仍然存在,能够对后代的生活发生影响。原始人认为,人死之后,虽然肉体死亡了,但其灵魂不会死亡,它可以依赖原来的肉体过另一种隐秘的生活,也可以借助其他肉体或自然形体继续存在,它能够与活人交往,或为活人造福,或对活人进行惩罚,尤其是年长者和氏族首领,他们所具有的经验、智慧、才能和权威在死后仍然随其灵魂而存在,成为一种超自然力量,这使他们有能力保护活着的氏族成员。因此,人们对死去的祖先产生了敬畏感和依赖感,将其视为本氏族的保护神而加以崇拜”。7苗族地区目前还保留有多种祭祖形式:地区性的大祭,主要祭祀民族或氏族的祖先,如黔东南的鼓社祭,主要祭祀“央公”、“央婆”,湘西的还愿傩,主要祭祀“傩公”、“傩婆”;村寨或宗族祭祀,主要祭祀宗族、支系的祖先;以户祭祖,一般是祭祀自家的祖先。

二、黔东南苗族鼓舞简介

苗族鼓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包括木鼓舞、铜鼓舞和皮鼓舞三种。在黔东南地区,木鼓舞要数台江县反排村的木鼓舞最负盛名,反排木鼓舞用于每13年举行一次的“鼓藏节”活动,其主要目的是祭蝴蝶妈妈,旨在缅怀祖先,以求祖先保佑人丁兴旺、子孙平安。舞时由1至2人持鼓槌敲鼓,众人围鼓而舞,动作奔放自由,舞姿雄健有力,顺手顺脚的跳跃,构成独特的反排风格。铜鼓舞是以铜鼓为伴奏乐器的舞蹈,苗语叫“祝略”,大多配合芦笙舞一起舞蹈,而最为独特的是雷山县掌坳村的铜鼓舞。一般在“鼓藏节”、苗年、吃新节等节庆中,该村的村民们就会跳铜鼓舞,其目的是祭祀祖先,以保子孙平安健康。铜鼓舞节奏强烈,多姿多彩,动作铿锵有力、热情奔放。皮鼓舞由木鼓舞、铜鼓舞演化而来,两端蒙牛皮,边缘钉木丁,由1或2人敲鼓,众人围鼓而舞的一种形式。在黔东南地区,最为突出的皮鼓舞是踩鼓舞和水鼓舞。踩鼓舞全为为女性参与,主要流行于台江、剑河等地区,是该地区的民俗活动“姊妹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鼓舞起源于且仅存于剑河县大稿午村,是当地人民在干旱之年向天求雨的一种传统舞蹈,其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村寨平安,由起鼓仪式中的舞蹈和踩鼓中的舞蹈两部分组成。

三、苗族原始宗教文化对黔东南苗族鼓舞的影响

苗族人民在与大自然搏斗的漫长岁月里,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如苗族古歌、原始舞蹈等。而这些文化艺术的源泉就是苗族原始宗教文化。黔东南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鼓舞又是该民族最为独特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有木鼓舞、铜鼓舞和皮鼓舞三种。在黔东南苗族鼓舞中表现出许多原始宗教文化痕迹:从舞蹈的表现形式、内容、目的及伴同物上看,主要体现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思想。

(一)自然崇拜在舞蹈中的体现

《水鼓舞》的主要目的是向天求雨,希望得到天神的帮助。在水鼓舞的起鼓仪式中,祭司首先要点香向天叩拜,然后用酒祭天,用右手沾酒向天、向地、向左右两边洒,嘴里也会念到祭天神、地神、四方神的祭词。祭司杀鸭子之前,要先扯些鸭毛往天上抛,杀完之后洒血于地上并绕祭台一周,以此物来与天神、地神进行对话。在祭祀时,祭司手持鸭子仰头向天,并呼喊三声:打雷,下雨来了!而其他人们则拜天跪地,双手张开,仰天附和喊到:打雷,下雨来了!从起鼓仪式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天、地的无限崇敬和信任,人们以这种最为古朴的祭拜方式,怀着一颗虔诚质朴的心,与天和地进行心的交流,他们相信只要心诚,必能感天动地,求得上天的恩赐。因此,在整个祭拜仪式中,每个人都是虔诚肃静的。可见,对天、地的崇拜已深深烙印在当地人们的心里。龙也是当地人们心中所崇拜的对象。苗族人们认为有龙存在的地方就是神奇的地方。笔者通过调查得知:不管是木鼓舞、铜鼓舞还是皮鼓舞,鼓的制作,其开始是必须要选在辰日,辰日代表的就是龙,在这一天制作鼓,可以让龙进寨子,保护村寨平安。在舞蹈服饰当中,不管是服装的刺绣上,还是头饰、挂饰、手镯上,龙的图案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苗寨目前还有存有龙潭,当地人们认为,龙潭就是龙眼,龙潭里有龙脉,每隔几年,村寨便会举行“招龙”仪式,把龙引到龙潭里,以保全寨平安。而对日、月、花、鸟、鱼、虫等其他自然物的崇拜主要体现在舞蹈的服饰上。如《水鼓舞》《踩鼓舞》和《铜鼓舞》的女性盛装:人们的头饰中的银签上就镶嵌有花草、太阳、星星、龙头等图案。发髻上插凤鸟、花草等银饰和银勒子;银项圈上镶刻有狮、鱼、蝴蝶、花草等纹样;鼓状耳饰上中心太镶刻有太阳图案;衣服的围腰上绣有花、鸟、虫等图案;衣袖和肩领的刺绣纹样多为牛、鱼及人物等;百褶裙上绣着一圈前后左右各不相同的人、马、山、水等图案。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把日常生活的点滴融进与之密切相关的衣冠服饰当中,世代“穿”承,永不忘怀,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诗”,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历史。人们把平时生活中的各种动植物一针一线绣进服饰中,折射出其古朴原始的心里,凸现了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

(二)图腾崇拜在舞蹈中的体现

《木鼓舞》和《铜鼓舞》所属的村寨属“黑鼓藏”,要过13年一次的“鼓藏节”,舞蹈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就是祭祀蝴蝶妈妈。而《水鼓舞》所属的大稿午村虽然是奉行吃“白鼓藏”,没有“黑鼓藏”鼓社祭中所谓的祭祀蝴蝶妈妈,但从舞蹈的很多方面,我们还是可以探寻图腾崇拜的踪迹。在舞蹈服饰中,蝴蝶图案是表现最多的。如:衣服的肩领和衣袖上,都绣有蝴蝶的图案;裙子的绣片上,也绣有蝴蝶图案;在项圈的下坠挂饰中,基本上都是蝴蝶形状;女孩所穿的鞋子上,也绣有形态各异的蝴蝶图案。对枫树的崇拜也能显而易见,如:为舞蹈伴奏的鼓和鼓棒最初就是用枫木做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现在的木鼓也有用其他材料的,但所存的旧鼓都是枫木所制;村寨中的踩鼓场四周都种有枫树,目前也仍然存在。可见,从与舞蹈有关的事物中,我们仍可感受苗族人们对枫树和蝴蝶妈妈的原始崇拜心理。

(三)祖先崇拜在舞蹈中的体现

从舞蹈流程上看,《木鼓舞》和《铜鼓舞》在舞蹈之前都要先请鼓,进行庄严的祭祀仪式之后,才能将鼓抬至于铜鼓场,然后祭司或寨老在鼓前摆好酒、鱼、肉等祭品,再烧香、烧纸,以缅怀、祭祀先祖,祭祖完毕,寨老就起跳开节,之后人们才围鼓而舞。可见,《木鼓舞》和《铜鼓舞》除了祭祀蝴蝶妈妈外,还会祭祀本氏族祖先。从舞蹈的起源来看,《水鼓舞》的起源就是为祭祀因寻找水源而死去的祖公翌仲申,其舞蹈的主要目的除了向天求雨外,还要祭祀祖先。起鼓仪式的前一天祭祀祖先,就要事先告诉祖先第二天要进行起鼓仪式一事,希望祖先保佑起鼓仪式活动能顺利进行,保佑上天能真正下雨,保佑整个村寨在一年中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踩水鼓舞的前一天也要祭祀祖先,要告知祖先第二天要进行踩鼓,希望祖先保佑踩鼓活动能顺利进行,保佑整个村寨人丁兴旺。在起鼓仪式当天,参与起鼓仪式的人要身穿破烂衣裤,倒披蓑衣,带破斗笠,穿破草鞋,特别是男士,下身一般要穿女士的裙子,对这种独特的穿着打扮,笔者曾采访过多位村民,而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装扮体现了大家生活条件的艰苦,衣服裤子都是破烂不堪的,有的还穷得男女共穿衣裤(男士穿女士裙子就代表此意思),天已经很久都没有没有下雨,连蓑衣(倒着披)、斗笠都失去了其正常遮雨的功能,所希望的就是祖先看到他们的这种生活状况后,能够感受他们的内心需求,保佑整个村寨风调雨顺,人们生活幸福。在起鼓仪式中,祭司也要说一些感谢祖宗、求祖宗保佑的祭词。从中可以看出,在当地人们的心中,祖先的灵魂是不死的,祖先们的心和子孙后代们的心是连在一起,并能保佑子孙后代消灾免难、平安顺利,而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宗是他们心中最直接、最实际、最可靠的神灵。

四、结语

妈妈的祭日篇8

我不善于亦不喜于在公众面前诉说什么,他应该也是这样的吧,一生未见张扬。然而四月初开的樱花又一次唤醒了心底对于他的强烈感情,似乎只有诉诸纸笔才能使他再次站立于我的面前,露出世界上最和蔼的笑。

四年来,有关于缅怀或者思念姥爷的文字,我这个孙女——是的,我不喜欢“外孙女”这个称谓,显得很生疏很隔阂,已经写下不少。现在不想再书写文学味道极强的悼文,更想去记录探究一位老人对我的影响以及他生命末尾的点滴。

如果说,人对于生命的体会和对死亡的恐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深刻,那么他的离开正好是在我即将走向成熟的岔路口。初二,十四岁,不大不小,尚未了然世事,但又的确明白了一些什么。从小为我解答过无数疑问的、拥有很多智慧的老人,又用他躺在急诊室狭小病床上的身躯给我补上了关于死亡的一课。这么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又偏偏难以入眠的时候,总会想起零七年那个夜晚的一切。不得不承认,彼时的每个微小细节已经镌刻进了我的内心深处,无法与我的生命剥离。我想,喉咙插着导管的他,意识是极清醒的。当我用左手拉着他时,他给予了一个绵弱无力却真真切切的回握。

于是,四年来,这样一个问题便反复盘桓在我的大脑里——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会是怎样的心境?一方面灵魂要承受死亡解脱带来的诱惑,一方面肉体还要忍受生命最后挣扎的痛苦。是的,我认为对于弥留之际的人来说,挽留生命的手段反而是一种折磨。这种折磨不是他们想放弃而不能,而是他们明白地知道,强加于肉体之上的种种是徒劳无用的,却又燃烧着求生的欲望,这样绝望而悲愤的挣扎是我等喝茶聊天的缅怀之人所无法体会的。

他的病很不好,饭菜难以下咽的那种。去过医院后的几个月,他飞快地消瘦。我曾嘲笑过的大肚子也日渐扁平直至凹陷。与此时的他相比,我却飞快地胖了起来。因为给他特制的肉粥不幸被我视为珍馐,每日必定狼吞几大碗。他曾说过看着我吃饭都觉得特别香,不知那段日子看着我如饕餮一般吞食家常菜时的他,会不会得到些许慰藉?如若能此,我的赘肉也算没有白白长上去。对了,还有那些被我剥了皮的山楂,是不是给他素淡寡味的饭食添了些色彩?这些疑问当时都没有问过,现在也只能自己揣测了。

后来,他真的很消瘦羸弱了,甚至站立都会双腿颤抖。我每天都紧张地守在他身边,生怕稍不留神他就会在起身时摔倒。也正是那个时候,家里为他在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套宽敞的房子,为了安慰他几年漂泊在北京的不安的心。我想,对于一位老人而言,叶落归根应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这代人不会在乎这个,因为我们本就是无根的浮萍,人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搬家的第一天晚上,他坐在窗前的沙发上喝鸽子竹荪汤,享受的表情让现在的我想来会有点心痛。若说他的漂泊,还是我一手造成的。如果不是为了照顾我他不会来这,变成离开树枝的银杏叶,在北京九月的秋天里随风打转。搬进新居的两个月后,他就离开了。可怜这位地道的东北老人的火化证上,祖籍一栏填的竟是“河北”。

好像是周三,快要期中考试了。我在他的家里吃过饭就急着回家复习。他斜靠在里屋的床上对我挥挥手,笑着说“再见”。后来,我们就真的再见了。

现在,每当我遇到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或者想不明白的问题时,总会想起他。会想,如果我问他这样的问题他会有怎样的解答?我很想让他看看我长高了的样子,梳短发的样子,戴黑框眼镜的样子,还有许多……他从未见过的样子。当然,还很想让他看看若干年后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他的曾孙。生命就是这样神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轮回的。我的血管里流淌着我父母的血液,我父母的血管里又流淌了祖辈的血液,所以我不仅是我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祖父母生命的发展,只要我的心脏还跳动,他们便都安好。

玉渊潭里的樱花又开始盛放。记得他说过晚樱最好看,像雪,像云。好像他还说过有一棵特别不起眼的小树是开淡绿色樱花的,可惜年年这个时候都去,就是没找到过。

很想再陪他看一次樱花,搀扶着他到樱花树下,然后告诉他,他一直捧在手心里的最没出息的孙女是多么爱他。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这个节日,主要是祭奠祖先,追念古人而设置的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形成那各种不同的鲜明对比,让这清明节更加充满神秘的色彩。趁着清明节小长假,爸爸妈妈把我带回了老家,让我领略了一番老家的清明扫墓的活动,家乡的清明节,让我满怀深情,难以忘怀。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的内心都是洋溢着激动飞扬的心情,心跳总是按耐不住,犹如跳出来的兔子一样,难以控制它跳动的频率。在走过了很久的`一段时间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家乡。那一天,下着蒙蒙细雨,真是应了〞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前人留下来的伟大诗句。看着满天的乌云,我不尽感到了有一番别有的风味,仿佛觉得这毛毛细雨是为死去的烈士们而下的,这是对他们所贡献的力量而作出的肯定。这雨感觉有点凉,尽情地挥洒到了我的身上,和我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再看看周围的景物,这些景物好像活了起来一样,竟然和人的心情变得沉重、严肃起来。

当我们走到屋子里的时候,门口早已战出来了全家的人,奶奶,爷爷,大伯,大舅,婶婶,阿姨,还有表哥,他们早已等待我们的归来,一大早在这门口里等待着我们。这样的场面,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在平时,只有那欢庆的春节,我们才可以聚在一起,才可以在一起共度美好的天伦之乐,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一令人难忘的一刻。

临近中午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准备好了清明节的饭菜,这饭菜可不像春节的那么丰盛多彩,而是像平时一样的清淡,只见饭桌上放着一点鱼,还有一些果子,还有一窝香碰碰、热滕滕的青菜豆腐汤。用餐的时候,爸爸给我说了,这是我们家乡里清明节时候的风俗习惯,准备清明节的祭品,就必须有清明果,还有一些鱼肉,最重要的是要青菜豆腐汤,会站在我们的一带,流传着在清明节里喝青菜豆腐汤便可以让自己的一生一清二白。

吃过午饭过后,稍作休息了一会,我们便向山里走去,来到清明节最重要的戏玉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清明节拜祀仪式。爸爸认真地告诉我,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一定要到下午才能进行,上午是不可以到山里拜祭,一定要遵循我们当地的这一风俗习惯,因为这样做,才能体现出我们对先辈的尊敬和爱戴。

在去山里的路上,我们路过了绿叶葱葱的竹林,穿过了茂盛的树林,一路上是那么的幽静,还时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声,好像这鸟儿也感受到了清明节的到来,纷纷赶来和我们一起拜祭祖先,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我们经过了一段路程之后,终于来到了拜祭的地方,这是一处十分宽畅的位置,矗立在半山腰之中,奶奶告诉我,这是要先们在半山腰中能够观看山里的情况,守护着整个山头,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这些人。

来到之后,我们便各自忙了起来,我们忙里忙外的,干起活来十分有劲,完全没有半点劳累的意思。爸爸妈在坟墓清理环境,清理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杂草,让祖先们有一个好的环境,更加舒服的享受地下的生活,你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敬与爱戴。爷爷奶奶就十分认真地摆摆放着拜祭的东西,他们从竹篮子里拿出来了碗和筷子,还有酒杯,这是5个碗,5双筷子,5个酒杯。我见了,便来到爷爷奶奶身边,蹲了下来,在认认真真地帮着他们。我把鱼、肉、豆腐等各种祭品,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碗上,还在酒杯上倒满了酒,等这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就等着爷爷奶奶做接下来的事情。这时,爸爸妈妈也把杂草给清理完了,我们就站在了一旁,看爷爷奶奶如何拜祭祖先。我们站在一旁看着,只见爷爷和奶奶提着灯笼,向四面八方遥湃,他们嘴上还忙着唸道:神秘的祖先们齐聚共饮,祝祖先们如意自在,在这之后,爷爷奶奶就把我倒好了的酒,潇洒地挥洒在了坟墓前边,这是在保佑我们这些后人生活顺利,日子平安。最后,爷爷还把一大瓶的酒倒了出来,这是在希望祖先祝愿我们的国家福安康,国家昌盛。在行酒之后,我们便烧起了钱纸,点上了香炉和油烛,一起拜祭我们伟大的新人们,以此来纪念他们。在这之后,我们就放了鞭炮,以一种轟烈的方式结束了这次的拜祭活动。

临走之时,爸爸妈妈还检查了坟墓前的烟火情况,认认真真地把这些烟火给扑灭之后,你们才圆满地离开了这里,才开开心心地往家里的方向奔去。

家乡的清明节,真是让我了解到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让我清楚地知道了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这种优良传统给蔓延下去,让中华民族传统一代又一代的留给我们的后人们,使之发扬光大。

风来了雨来了,下雪了,天寒了,这时候我就想起妈妈,尤其是变化的天气,就象是妈妈在遥远的地方向我呼唤。

妈妈病了,是半身不随,几十来年一直将究着生活,慢慢的度过人生的日子,不见那种艰难的走动,没有什么,见了就不由不得人想大哭,大哭也罢,难过也罢,辛酸也罢,是改变不了母亲人生的现状的,儿女们在跟前时,上个厕所还罢了,儿女们不在身边了,免不了就会拉在裤子了上,尽管儿女们不嫌母脏,但母亲受的罪可想而知,这时候人就想哭,大声嚎哭,也许这样会让自己的心情好受一点。

其实拉在裤子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把水,一洗就净了,我们长大,不就是屎尿让父母给洗净了,把我们从小洗大了,给父母洗又有什么呢,时而久之,给母亲洗也成了习惯,也不是什么事,回想起母亲的艰难,也是造就了我们这些儿女的孝顺和名声。

最令人难过的是,母亲一个人在门口走动时,风来了,尘土飞扬,妈妈想往回走,好身体的人,不到十几秒就回到了家中,可母亲就是这十几秒的时间,得好长时间挪步,一个小时都走不到家中,头发吹乱,脸上染上了尘土,浑身不象样子,那种模样你一见,就会哭出声来,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生活儿女们还得拼搏,虽然我们还孝顺,但是失误总是很多,妈妈在岁月的日子,不知多少次成为尘土般的妈妈,我们一见不到几秒就把妈妈背回家了,可妈妈一个怎么也回不了家,风来了,吹的妈妈随时都能倒下,那儿有走前的力气呢?妈妈受罪了。

妈妈病了,妈妈知道不锻炼身体可能更糟,知道病魔不但会给自己带来负担,而且会给儿女们增添累赘,所以母亲天天坚持锻炼,妈妈顽强的毅力,还真的一天比一天精神好,风和日丽的时候,就是妈妈享福的日子,走快点走慢点,都无所谓,随时还可以和熟人说说话,但是苍天总不会今天天风和日丽,,没有变化。

有时候儿女们出门时,天好好的,就是这种天气,儿女们才疏忽了对母亲的照顾,雨来了,若大一个院子,确是走不到家,尤其是暴雨来的时候,从暴雨来,到暴雨结束,一段很短的路径,母亲还没有走完,雨来了走不动,在走都挪不动一步,直到雨淋湿了全身,母亲哭了,泪水和暴雨融在了一块,当母亲述说这些经历时,母亲和我们都在失声的痛哭,不哭怎么由得了自己,哭一阵子,也就没有了什么负担。

平常的生活中,母亲的记忆也好,也很健康,就是一个病,让母亲失去了自由,提起了病,心就难过。雪天的日子,妈妈也出来走走,一般都是有人照看,有时候天看起来好好的,云来了,遮住了天,雪来了,而且很大,还在外面走动的母亲就受罪了,虽然母亲不会走多远,但是一步步的挪动,当走到家的时候,就成了雪人,有时候儿孙们会开玩笑,但是玩笑过后,还是让人难过。这就是我的妈妈经历的日子。

妈妈病了,几十年来,和儿女们也过的很舒坦,虽然妈妈不能做什么活碌,但是在家看看门,来个人说个话,指挥还是可以的,一家过日子有艰难的时候,也有快乐的日子,走过了风雨的磨难,也享受春风的和煦,和儿孙们的天伦之乐,多少痛苦的时候过去,我们也会获得很多快乐的笑声。

艰难的日子,造就了我们孝顺的名声,给我们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名誉,回想起这些都让人流泪,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妈妈,而不是孝顺的名誉,孝顺的名誉给了我们,但是备受艰难的到是我的妈妈,名誉是什么呢?什么都不是,真正的意义还是妈妈能和我们相依为命,在艰难的岁月里,能相互听到笑声,看到对方的人生里程。

雪来了加着雨,路很滑,想起妈妈给我说栽倒,不到几十步远的地方,就是到不了房子,妈妈喊我们,我们听不到声音,但是妈妈就不停的喊,当我们感到心慌不知是什么原因时,回家看到妈妈不知乍的爬回了家,人已成了泥人,随之伴随着的是母亲和儿女们的痛哭。这就是我妈妈人生老境的痛苦里程,妈妈真的受罪了,妈妈的艰难儿女们是无法感受到的,看到这些和想起这些眼前就是一片模糊,泪水遮住了眼帘。

妈妈走了,也把艰难抛弃了,妈妈不想在害儿女们了,理解我们的妈妈选择了永远的离开我们,走了妈妈我们也掉了魂一般似的,兄弟姐妹,没有了凝聚的借口,不象过去,兄弟姐妹总是相会一起,虽然日子苦了一点,但苦的快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真的还降下纷纷的细雨,我和弟兄们去坟莹祭奠逝去的母亲,心中真不是滋味,妈妈在的日子,有着人生的痛苦,但也有人生的快乐。可这妈妈一走,没有了艰难的承受,但也没有了快乐的体验,心空了,留下的是不尽的思念。

当我们跪在妈妈的坟前时,真的想大哭一场,妈妈我们给你来磕头了,妈妈,儿女不孝,清明我们来给你扫墓祭奠。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节,爸爸妈妈带我回河南老家去扫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高速公路两旁,有嫩绿的麦田、腊黄的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节可隆重了,我们家的祖坟分布在风景秀丽的清源上,清明时节满山遍野都是上山扫墓的人,山上一片热闹。大人们准备了许多糕饼点心、水果饮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担挑着,小孩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拿铲子随后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扫墓。扫墓活动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处祖坟,我们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头整理得干净了许多,接着还要把五颜六色的墓钱插在坟头的新土中,并用毛笔蘸上红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这一来,日久未修的祖坟顿时面目一新了。

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磕头祭拜,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让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还有更有趣的事呢,祖先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过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笔就描,慌得爸爸一声惊叫:“别动!”,原来这行字是留着给奶奶逝世后才能写上的,我差点闯了祸,赶紧在祖先坟前磕了四个响头,大人们乐得呵呵大笑……

扫完了墓,我们都累坏了,下山的脚步一瘸一瘸的,但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清明节让我对我们的祖先增添了几分敬意。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家家门前都要插柳条,吃鸡蛋。下午爸爸带我和妈妈去寻找柳枝。

在我们家前面是一个乡村,那里小溪清澈见底,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的,像坚守大门的士兵。爸爸抱住一棵柳树就往上爬,由于柳树的枝太高了,而且树干上也没有鼓出的地方,所以很难爬上去,眼看着爸爸就要掉下来,我灵机一动,连忙上前托住他,妈妈见了也来帮忙,爸爸就势一脚登了上去,手抓住了一根又粗又大的柳枝,扔了下来,在他跳下的时候差点掉进河里。

回家的路上,爸爸说:“儿子,给你做个笛子”,我很纳闷,用什么做?怎么做?只见爸爸折了一根柳枝,用手使劲的拧了拧,直到柳皮脱离柳树,然后把弄松的一段截下来,再用手把最头的皮弄掉,爸爸说:“好了,你用嘴吹吹吧”。我深吸了一口气,把笛子放入嘴中,使劲一吹,没想到笛子非但没没我吹响,还差一点吹飞,爸爸给我示范了一下,并对我说了决窍,我再一次尝试,嘿!还真行。我把妈妈也教会了。

回到家爸爸又做了两个,我们一人一个,坐在沙发上,跷着二郎腿,吹着笛子,好像在感受着当上音乐家的感觉。

“清明时间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间,时光飞逝又来到了清明的时候,看到这一天,大伙儿都会烧祭品,上山扫墓,缅怀先烈。出游踏青,制作清明团子,这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来到山脚下,一步一步往上爬,我们冒着40度的斜坡顶着巨大的压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红军远征时的场景,敌机四伏的泸定桥,空无人的草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将国民派赶出了大陆,而我们却在这个小小的斜坡上挣扎,真是没用!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我的身体,没有水喝,没有食物,这或许是当年红军遭遇的最大的困难吧?想到这些,我就一鼓作气,冲锋在前。

终于爬上山坡,一种放下压力的舒适感爬上我的心头,望着脚下黑压压的人群,仿佛蝼蚁般的往上,一股优越感也油然而生。清风吹过,渐渐地与万物融为一体……

清明——让我们缅怀先烈!

转眼又到了清明,又要扫墓了。应了大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正是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乘车前往陵园的。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山脚下。陵园位于一大片毛竹林中,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竹海。一阵风吹过,竹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像海浪拍打的声音。小爷爷在墓前的空地上摆好桌布,放上祭品,开始祭祖。等小爷爷祭完祖后,我和叔叔拿着工具准备去挖笋了。

我拿着竹棍轻轻拨开地上厚厚的竹叶,细心地寻找着毛笋?突然,我发现一个小小的笋尖从土里探出了脑袋,我兴奋地大叫起来。叔叔拿起锄头奋力地挖着,不一会儿穿着黄色外衣的笋宝宝就被挖了出来。我把毛笋放进袋子里,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一棵、二棵、三棵……越来越多的笋宝宝被我们挖了出来,竹林里到处都是我们欢快的笑声。

雨渐渐地下大了,我们带着我们的“战利品”踏上了回家的路!

【【必备】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4篇】相关文章:

1.【必备】清明节的作文600字七篇

2.【必备】清明节的作文600字四篇

3.【必备】清明节的作文500字4篇

4.【必备】清明节的作文400字四篇

5.清明节的作文

6.【必备】清明节的作文400字集锦7篇

7.【必备】清明节的作文200字汇总十篇

妈妈的祭日篇9

今年清明节,惊雷阵阵,同样有一个车队向陵园进发,只是,那天的车上都是烈属。过去30年里,车上的人们从未看到过亲人的墓碑,有的家庭甚至从不知道自己战死的亲人埋在何处。

这个由老兵们发起的、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组织的“忠魂祭”已经搞过3次。

开枪,为战友送行

那是一场如今很多年轻一代不太知道的战争。

1984年,刘志和从部队机关调到了麻栗坡的前进指挥所做首长秘书,他亲眼看着一批批战士“如何冲上去,如何倒下,如何安葬”。

那一年的4月28日凌晨,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在老山打响。上午10点左右,200多位战士的遗体被白布裹着用卡车拉下老山……

当时19岁的谢楠,是个出生在贵州六盘水一个军人家庭的姑娘。在那个充满了激情的年代,高中毕业的谢楠瞒着家里入伍当了医务兵,她当时最大的愿望便是参加战斗。

战地医院里,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让谢楠害怕。牺牲的士兵多了,没有了棺椁,烈士们的遗体就被装在大大的塑料袋里安葬。

谢楠记得,医院里来了一位帅气、文静的16岁小战士,他双臂、双腿全部截肢。医务人员要喂他流食,但他什么也不吃。可有一天,小战士看着谢楠,撒娇一样地说:“姐姐你唱一首歌我吃一口。”谢楠跑到一边,难受得嚎啕大哭。此后的若干年里,谢楠常会想起那个小战士,想他的伤是不是好了。

当时,一位战友的所在部队遭到了敌人攻击,谢楠跑遍了各个烈士陵园也没能找到那位战友的遗体。后来,她看到有人在陵园里挖坑,便以为这就是那位牺牲的战友。那一次,19岁的谢楠难忍悲痛,举起冲锋枪向天上打了一梭子子弹——在战场上,这属于严重违纪。

半年后,谢楠鸣枪“祭奠”的战友被救活了,她的人生却因此改变——因为擅自在战地鸣枪,她被取消已经上报的战功和火线入党的资格。功过相抵,她在当兵的第三年退伍了。

退伍后,谢楠考到北京的一所大学,成了一名大学生。在经历了80年代末的那场风波后,谢楠陷入了那一代大学生共有的迷茫。那时,一批批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失落的谢楠成为了第一代中关村人。她觉得那是她最迷茫的一段人生。那时候,她不会住四星级以下的酒店,不会去廉价的饭店吃饭。

此后的若干年,谢楠从未跟别人提起自己当兵打仗的经历。她觉得自己仿佛是在有意躲避那段记忆,“别人不知道我当过兵,我也似乎忘记了我的那段历史。”

“人是有灵魂的”

在离开老山10多年后,谢楠无数次做过同一个梦。她梦到牺牲了的战友赵勇站在她面前说:“楠姐,我太饿了,太冷了。”

在上前线之前,17岁的赵勇曾为了想买一台收音机,向她借钱。谢楠兜里有15元钱,但只给了他10元。

11月22日,是几十年来谢楠一直记着的日子。她清楚地记得,当年的这一个日子,老山下着雨,赵勇所在的车队在抢救伤员回来的路上,遭到了敌人的炮击。谢楠再见到赵勇时,他已是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

从此,谢楠只要看到5元钱,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痛。后来,她在赵勇坟前烧了5元钱。

在那段时间里,这个梦不断困扰着谢楠。2003年1月,谢楠一个人坐上前往昆明的飞机。那一次,她本想只看看赵勇,让自己不再重复噩梦,却未曾想,这一次旅程成了她人生的又一次转折。

谢楠一个人开着借来的车重回老山,凭着当年的记忆找到通向战场的路。那天,她本不想在麻栗坡过夜,只想把从家乡带来的茅台酒送到赵勇的墓前,“了却了心愿,就赶紧跑”。车开到陵园,天已经麻黑。那时的麻栗坡烈士陵园还没有重新修缮,大门随意地敞开着。谢楠带了3个花圈:最大的一个,送给麻栗坡墓地全体烈士,挽联上写着:南疆英烈永垂不朽!陵园的管理员告诉她,至少还有300个烈士的家属没有来祭奠过。

那晚的陵园里,只有谢楠一人。她把一个小花圈送到赵勇墓前,默默念叨:“赵勇,我来看你了,以后你别来找我了。”她拿起打火机点烟,又对赵勇旁边的两位班长的墓碑嘱咐,“赵勇是个新兵,他太小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待他,不要欺负他。”点着的香烟,一明一暗。

第二天,谢楠再去陵园,突然觉得战友们就躺在她身边,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默默地守卫在这群山之间。那一刻,在谢楠心中,生意、金钱、名利,仿佛一下不那么重要了。那一天,谢楠开始相信,“人是有灵魂的”。

帮烈属走出困境

谢楠的两个小花圈,另一个送给了吉兴林——一个为掩护战友而牺牲的副连长。谢楠并不认识吉兴林,只知道他牺牲10天后,女儿吉云云出世。吉云云16岁时得了脑癌,病情恶化时,才在社会资助下,第一次到老山见到父亲。女孩有个梦想——想来父亲牺牲的云南上大学。

那晚,谢楠对着吉兴林的墓碑说:“你放心,云云是老山的孩子。”此后的一年,谢楠几乎没有回过北京。从来不求人的她,为了这个素昧平生的战友的孩子,往云南大学跑了40多次。直到那一年11月,她带着四处跑来的文件,走进了云南大学校长的办公室。

拿到吉云云录取通知书那一天,谢楠把通知书复印了一份,在学校门口烧给了吉兴林。4年后,吉云云大学毕业,病魔也奇迹般消失。如今,吉云云在灌云县一个学校的图书馆工作,结了婚,有了孩子。

此后的每一次祭奠,都被谢楠看得无比神圣。2004年,她用自己发表诗歌、散文攒下的稿费,为麻栗坡的957位烈士买了957朵玫瑰——她不用做生意的钱,因为这样更纯粹。不久后的清明节,一批老兵和烈士亲属冒雨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每一座墓碑的右边都插着一朵鲜红的玫瑰,仿佛在敬礼。

也是在那一次,谢楠看到了一张照片,感到“心都被穿透了”。2004年清明节,在陵园拍照的麻栗坡摄影师朱效悯看到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手扶着烈士赵占英的墓碑悲伤地哭泣。老人哭了两个小时,朱效悯躲在一旁默默地按着快门。

谢楠不认识吉兴林,更不认识赵占英,但那时候,她觉得不帮他们,便一辈子无法安心。她照着墓碑上烈士的籍贯、地址,通过云南省嵩明县民政部门找到了赵妈妈。当时老人住在村里一座破旧的小屋里,床上只有一床军用被子——那是赵占英留下的遗物。

回到昆明的谢楠,很快将赵妈妈的故事、图片贴在了网上。一位网友被赵妈妈的故事感动,写了一首感动了无数人的诗——《妈妈,我等了您20年》:“妈妈,那一定是你,我听到了,那手工的绣花布鞋踏在地上的声音,一直听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妈妈,你的哭声是那样的辛酸,我明白,你嫌自己来得太晚……太晚……我不求再有什么额外的照料,一声烈士已经足够。我只求下个清明,我的妈妈能够再来抚摸我的墓碑,因为我的妈妈没有剩下多少20年……”

很快,来自各地的善款纷纷寄到赵妈妈手里。在谢楠的帮助下,赵妈妈新修了房屋。后来,当地政府每两年就会安排全县的烈士家属到烈士陵园扫墓。此后,老山周边的十几个烈士陵园开始修缮。2006年年初,规模最大的麻栗坡烈士陵园旁还建起了一座老山作战纪念馆,赵妈妈的故事成为展出的一部分。

“真正的英雄,埋在麻栗坡”

老山作战纪念馆建起来那年,谢楠做了一个让家人惊讶的决定:抛下北京的生意,在昆明开了一家老兵茶室。后来,这里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兵的根据地。

老兵们每次来,一般都要到麻栗坡去看一看牺牲的战友,每一次,谢楠都会陪着他们。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是多少次回到麻栗坡。那一年,谢楠被评为“感动云南的新闻人物”。在报纸上,她坚持不刊登当时的照片,还只用自己的网名——“老山女兵”。

2008年,凤凰卫视为谢楠拍了一个访谈节目,名字叫《高山下的花环》。她一直觉得那期节目对自己的评价“太高了”,她说:“真正的英雄,埋在麻栗坡。”

让谢楠纠结的事情也随之而来:有老兵带着妻子找到她,说需要资助。谢楠觉得,虽然是老兵,但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那一次,她只给了他们路费。对方抛下一句话:“你还是‘老山女兵’呢!”

终于,由于承受不了负荷,谢楠的老兵茶室关张了。

与南跑北奔的谢楠不同,刘志和一直镇守在边关。在文山军分区政委任上时,这位当年的自卫反击战老兵,每年都会组织官兵去烈士陵园祭扫。2009年,刘志和提前写了一份退休报告,着手筹备一个非公募基金——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他给基金会定下大方向:安忠魂、唤民魂、铸国魂。

赵妈妈的故事启发了刘志和,后来他又从军报看到,还有很多烈士的家属从未来过边境线祭扫。这让他觉得,在基金会的宗旨中“安忠魂”是最为迫切的事。“不忘烈士,就是不忘战争,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这是刘志和的观点。

从2010年开始,凑起来的老兵们每年清明都组织一次“忠魂祭”。老兵们把那些跟赵妈妈一样从未来这里祭扫过的烈属请到烈士陵园,报销他们所有的费用。

为了联系烈属,老兵们动用了所有资源。第一年麻栗坡祭扫,他们联系到了24位烈士的家属;到了第三年马关祭扫,便来了54家。有的烈属闻讯打来电话,于是名单不得不一再扩充——虽然资金有限,但老兵们还是想要帮助“更多的‘赵妈妈’”。

“哥哥!我们以为你是逃兵!”

多年来,很多烈士的父母还未来得及看过孩子,便已经过世。这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觉得时间紧迫。山东一位烈士的哥哥说,老母亲至死都不知道弟弟埋在哪里,母亲去世前嘱咐他:“无论你多难,一定要找到你弟弟。”于是,那一次的麻栗坡“忠魂祭”,哥哥把父母坟头的土撒在弟弟的坟头上,又从弟弟的坟上捧走了一把土……

在刘志和的邀请下,谢楠成了基金会的理事。每年清明前后“忠魂祭”,谢楠都会去做义工。有一年,麻栗坡祭扫,来了一位四川烈士的弟弟。父母去世后,有人传说他的哥哥是逃兵,从此家里人在村里一直抬不起头。“忠魂祭”现场,弟弟扑倒在哥哥的墓碑上大哭:“哥哥!我们以为你是逃兵!我要告诉别人你是英雄!”

后来,谢楠和基金会的很多老兵一样,也把儿子送到了部队。她偷偷托付老战友们,把儿子安排在最苦的连队。几年里,她以一名老兵的口吻给儿子写了20多封信,其中一封发表在《报》,标题为《一封家书:儿子已成男子汉》。信中写道:“我总以为时代变了,一些精神也会随之失落。可儿子的经历再次告诉我,无论时代怎么变,中国军队英勇顽强、敢打必胜、忠诚守节、严守纪律的精神不仅永远不会改变,而且还将成为一支明亮的火炬,照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不断迈向新的征程。”

自从2003年那次老山祭奠之后,谢楠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梦到赵勇。

妈妈的祭日篇10

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我在桐树林那边走,有个妈妈带着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也在那里。小男孩在地上玩,妈妈在跟别人聊天,距离比较远。过了一会儿,妈妈就听到小男孩“妈妈、妈妈”这样大叫,好像急得不,得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妈妈就看他,小男孩就说:“妈妈。妈妈,这样……”他讲不出话来。其实是他在玩的时候,花全落在周边,后来他站起来想到妈妈那里去,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要到妈妈那里去就要踩地上的花,而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觉得不能踩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只好一直叫“妈妈”。妈妈说:“笨蛋,过来。”我们注意,有时候大人稍微不小心就会忽略孩子的善意跟美意。当这个妈妈第三次说“笨蛋。你过来啊”时,我过去问她:“你儿子几岁了?”她说5岁了。我说:“真了不起,如果他5岁舍不得去踩一朵花,我相信他一生都不会随便去伤害生命。”善和美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而5岁的孩子身上,会有那个本能。我相信他说不出理由,他完全讲不出来,可是他的行为里有。他舍不得踩烂一个东西,毁坏一个东西。

有时候我觉得,我要跟这些年轻的生命学更多的东西,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世俗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人与人之间权谋的争斗,慢慢会失去对人最单纯的善和美的信念。古语说:大仁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我们在追求知识、追求学问,越来越变成一个大人,可是必须要不断回到儿童的原点,才能够保有赤子之心。

桐花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后来我就跟这个孩子、跟妈妈聊起天来。我问他们:知道桐花为什么会一直飘吗?他们说不知道,这花好奇怪,这么盛放、这么漂亮,还没有枯萎就掉落了。我知道桐花是雌雄同体的,一棵树上有雌花也有雄花,它们在树上传花粉。开花是为了要授粉。雌蕊受粉以后,会结成一个油桐果。要结成油桐果就需要很多树木的养分,可树上的养分是不够的。所以伟大的雄花就会飘落,离开树,把所有的养分都留给雌花。我觉得这是男性最应该骄傲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在欣赏桐花祭的时候,看到的是花的飘零,看到的是花的美,说不出背后的自然知识。可是我们在看的时候,被震动。被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