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海拔的湖泊十篇

时间:2023-03-31 19:54:42

最低海拔的湖泊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1

其实,就世界范围而言,若从湖泊的数量和所占国土面积来看,中国并不算多湖之国。半个世纪前,湖面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中国不过2800多个,总湖面8万多平方千米,只有世界最大湖泊――里海湖面的1/4不到。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失,也就是说总计有1/3的天然湖泊已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更多的湖泊因生态恶化出现富营养化,处境艰难。如今,湖泊这一重要湿地类型正在急剧锐减。而地处中国西部边陲的新疆,虽然置身于干旱内陆,却也是个多湖之区。

山地与盆地的功劳

干旱的新疆却多湖泊,这也许出乎许多人的想象。其实,新疆的“多湖”与新疆的“多盆”紧密相关。新疆的地貌,概括地讲就是山地与盆地两大类,山地约占新疆土地面积的40%,剩下的土地就是盆地了。堪称中国盆地之魁的塔里木盆地,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约有四川盆地两个半大;而新疆三大山脉――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中的山间盆地更是难以计数。山地聚水,盆地储水,构成了新疆多湖的格局。

半个世纪前,湖面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新疆有139个,数量占中国湖泊总量的1/20,总湖面达9700平方千米,在中国各省区中排第四位。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同样遭遇了湖面锐减的现实。20世纪70年代末,新疆总湖面就只剩下4748平方千米,减少了近5000平方千米。不过,与此同时建成的480多座水库拥有2000余平方千米的水面,因此在总量上获得了相应的补偿,但一些名湖,如罗布泊、玛纳斯湖等就此消失了……

七种成因七种湖

新疆的山盆地貌,是大地构造运动的结果,也是新疆众多湖泊的基本成因。尽管新疆的湖泊看上去千姿百态、各领,但总的可以归结为下面这7种成因类型。

断陷湖。因部分地壳下沉或构造陷落而形成的湖泊,是新疆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布伦托海、赛里木湖、巴里坤湖等;此外,昆仑山与阿尔金山山间盆地中的大湖,如鲸鱼湖、阿其克库勒湖等也属于断陷湖。

沉降湖。因地质时期地层沉降汇水形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准噶尔两大盆地的最低洼处,包括罗布泊、台特马湖、艾比湖、玛纳斯湖等。

冰川湖。在古冰川和现代冰川作用下,因冰川刨蚀形成,位于冰蚀凹地或冰碛丘间。一般为淡水,多在2000米以上,海拔较高,面积小但深度大。如,天山北坡的天池、阿尔泰山南坡的喀纳斯湖和阿克库勒湖等。喀纳斯湖水深188.5米,是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中国第二深水湖;天池水深也达102米。

堰塞湖。因山崩、冰川或熔岩流堵塞形成。一般为小湖,其中因冰坝堵塞形成的寿命都不长。一旦冰坝被冲开,湖泊就消失,并在山下形成洪水灾害,叶尔羌河多洪害就是例证。

侵蚀堆积湖。因大风吹蚀,在地面形成坳坑积水而成。在定向主风影响下,风蚀湖多为狭长状,如塔河下游的大西海子和巴什克约勒湖。

火山湖。因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形成。已发现的主要在昆仑山中,如位于于田县南昆仑山中的乌鲁克库勒和石河子库勒。

依据不同,类型各异

除了上述几种成因类型,不同的湖水成分、交替性质和海拔高程,也使新疆湖泊具备了许多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因水质不同,湖泊有淡水湖和咸水湖之分。在新疆的湖泊中,以湖水含盐量1克/升为界,淡水湖有博斯腾湖、喀纳斯湖、天池等;咸水湖因含盐量的多寡又分为微咸湖和咸水湖两个等级,包含了新疆的大多数湖泊。若湖水浓缩有盐结晶析出,则要称为盐湖了,如艾比湖、巴里坤湖都属盐湖之列。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盐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盐化工基地,其浓盐水的浮力和治疗功能使这里成为一个新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国死海”。

按湖水的归宿,可分为外流湖和内流湖。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湖和阿克库勒湖的湖水经喀纳斯河流入布尔津河,再汇入额尔齐斯河(新疆唯一的外流河),流出国境后与俄罗斯联邦的鄂毕河汇合,向北流入北冰洋,成为新疆仅有的外流湖。其他的湖泊则为内流湖,出湖的水分别流向中亚、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山间盆地四个内流区。不过,有的湖湖水有进有出,如博斯腾湖、天池等,称为排水湖;而有的湖湖水只进不出,成为河流的尾闾;这些湖经长期积累和蒸发,都是咸水湖,又称无口湖。

依湖面的海拔高程,分为高位湖,中位湖和低位湖。高位湖的湖面高程在千米以上,如赛里木湖(2073米)、天池(1943米)、喀纳斯湖(1370米),而昆仑山的阿克赛钦湖(4898米)、阿尔金山的鲸鱼湖(4708米)和阿其克库勒湖(4250米)湖面高程都超过4000米,均为世界高湖;不过世界绝大部分高湖都在中国,最高的美日切错湖海拔高度达5354米。中位湖湖面高程在海拔500米上下,如布伦托海(468米)。低位湖湖面高程为海拔200米以下,如天山北麓的艾比湖,海拔高度189米;而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1979年实测湖面海拔高程只有-154.4米,是中国大陆的最低点。

“千面佳人”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2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系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高原是指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的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和主体,雅鲁藏布江、怒江、恒河等众多河流发源于此,它是20多亿人的水源。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高原的环境问题也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组织下,国内外上百位专家经过两年多努力,在广泛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6个方面所涉及的温度、降水、冰川、积雪、湖泊等26项指标,综合评估了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

《报告》显示,高原整体正在变暖、变湿。过去2000年,高原的温度出现了时间长短不等的冷暖变化,但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以来,高原气候快速变暖,特别是近50年来的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两倍,是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并且这一趋势在未来100年还将保持。 超全球平均升温率两倍

随着全球变暖,高原的气温呈快速升高趋势。1960~2012年,高原气温的升温率为每10年0.3℃~0.4℃,大约是全球同期升温率的两倍,且冬季升温更为突出。因此,有学者将高原称为“全球气候的驱动器和放大器”。

研究显示,高原升温率的空间变化较大(从每10年的0.09℃~0.74℃不等),高原北部升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1961~1990年,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包括中国境内和周边国家)的升温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4800米以下范围的升温率差异更为明显。

气候模拟显示,高原升温对海拔的依赖性在未来有可能持续存在。

在气温总体呈升高的同时,高原气温变化呈现出不对称模式,即日最低气温变化率(每年0.041℃)远大于日最高气温变化率(每年0.018℃)。极端冷天气数减少,同时热天气数增加。气候变化模拟显示,高原在未来100年,气温可能将上升4℃,最低气温升高得比最高气温快,冬季升温速度比夏季快。

在降水方面,高原的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90%。1960~2012年间,高原降水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即每10年增加2.2%,但南北差异显著:北部降水量增加,南部同期降水减少。这种差异与印度季风减弱和西风加强有密切联系。全球降水数据(GPCP)也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印度季风影响的喜马拉雅地区,降水有减少的趋势,受西风影响的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的降水则呈现增加趋势。 变暖、变湿下的生态变化

变暖、变湿的气候给高原生态带来了诸多变化:冰川后退,湖泊扩张,积雪减少,径流增加……得益于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以及我国对地区长期以来的环境治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总体趋好;但是,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的背景下,高原的自然灾害也趋于活跃,潜在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加。

冰川后退加剧

实地观测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冰川后退幅度正在加剧,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近期,有科学家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获得了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喜马拉雅286条冰川2000~2008年末端进退的变化信息,结果也表明冰川末端变化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特别是表碛覆盖与否对于冰川末端变化空间格局会造成重要影响。

研究显示,喀喇昆仑山地区有超过50%的冰川处于末端前进或稳定状态,受季风影响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厚表碛覆盖冰川大多处于稳定状态,但整体上有65%的冰川末端在后退。一些科学家收集了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地区200多条冰川末端变化资料(主要为中国境外),发现喀喇昆仑山地区少量冰川稳定或前进,其他地区的冰川处于不断后退之中。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的有关专家在总结高原及周边地区82条冰川变化情况后发现,55条冰川处于后退状态,藏东南地区冰川的后退速率最大,其次为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

总的来看,近期高原及周边地区大部分冰川末端处于后退状态,喜马拉雅山及藏东南地区冰川末端后退幅度最大,帕米尔及喀喇昆仑山地区有一定数量的冰川处于稳定或前进状态,同时表碛覆盖与否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冰川消融与动力过程,进而影响冰川末端变化。

积雪逐渐减少

近50年来,高原积雪有较大的年际波动,积雪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1960~1990年,高原的积雪日数和雪水当量均呈增加趋势;1990年以来,则出现减少趋势,1990~2004年,积雪日数减少了20天,雪水当量减少了1.2毫米(图2)。高原近30年积雪变化的空间

差异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喜马拉雅山中东段积雪处于减小趋势,而西部处于增加趋势。

湖泊湿地扩张

高原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湖泊分布区。随着全球变暖,高原的湖泊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世纪的7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和2010年,这里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与面积分别为1081个(4万平方千米)、1070个(3.97万平方千米)、1204个(4.13万平方千米)、1236个(4.74万平方千米)(图3)。这说明,近期高原湖泊数量的增多和面积的增大是十分明显的,有80%以上的湖泊在扩张。

2003~2009年,高原及周边地区约200个湖泊有可利用的激光测高数据。湖泊平均的水位变化率为每年0.14米,包括152个(占湖泊个数的76%)水位升高的湖泊(平均变化率为每年上升0.21米)和48个(占湖泊个数的24%)水位下降的湖泊(每年下降0.08米)。面积较大的色林错显示了快速的水位升高(每年上升0.67米),该湖2010年面积为2349平方千米,超过纳木错的面积(2026平方千米),因而成为目前最大的湖泊。在空间分布上,内流区湖泊水位明显升高。结合湖泊的水位变化及面积数据,科学家对湖泊的水量变化进行估算,显示目前高原湖泊的水量每年增加80亿吨,导致湖泊水位以平均每年0.14米的速率上升。

近期高原湖泊扩张和水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冰川消融、降水增加和蒸发减少等所致。在有的地区,冰川消融是湖泊扩张和水量增加的主导因素,像对纳木错水量变化的定量分析就表明,冰川融水对该湖补给增量的贡献率为52.9%;在有的地区,降水增加或蒸发减少可能是湖泊扩张的主导因素。

再来看湿地。自治区湿地总面积约超过6.5万平方千米。高原湿地呈集中分布的特征,其中羌塘高原区的湿地占自治区湿地总面积的74%。

研究人员利用遥感技术对高原近40年来的湿地面积、景观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的动态变化监测显示,高原湿地呈总体持续退化和减少态势;但2000年后,湿地萎缩态势减缓,面积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增加。

从湿地类型上看,湿地面积变化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性(图4):1970~2006年,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867.53平方千米,减少比例达9.88%;而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6.8%和2.97%。同一区域也呈现出湿地类型变化的差异性,例如在羌塘高原,1990年以后沼泽湿地面积呈现显著减少态势,湖泊湿地面积却以每年12.37%的速率在增加。

河流径流增加

从长江源区气象台站已有降水资料看,2004年及以后,长江源区降水量显著增多,加之冰川迅速后退,冰川融水显著增加,降水量和冰川融水的增加对

长江源区2004年以后径流量的增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澜沧江源区,昌都水文站径流量在1961~2007年间整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是夏秋季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减小趋势。澜沧江上游(昌都以上)出口断面近40年(1956~1995年)径流量变化大致规律为:丰水时段长度缩短,径流量也趋于减少,枯水段增多。专家分析后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气温升高使得水分蒸发加快,从而抵消了降水增加的影响。

在怒江,道街坝站径流量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之后则呈增加的趋势。且年径流量在1958~1979年、1970~1990年及1980~2000年等时期内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大;在1958~2000年,除8月份外,道街坝站月径流量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0月至次年1月份以及春季各月份(3~5月)的径流量,都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

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奴下站的流量在1956~2000年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但在进入2000年以后,径流量逐渐回升。雅鲁藏布江径流量的演化特征是有其气候背景的。相关分析表明,降水是雅鲁藏布江径流量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另外,水汽输送和冰川后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草地界限迁移

由于气候趋暖,高原寒带的东界向西移动,亚寒带的东界和东南界显著向西和西北方向迁移;而高原的温带相应扩大,主要体现在高原东部,寒性草原带向温性草原带转化。与冻土环境关系密切的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出现了显著退化,与冻土环境关系不密切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则相对稳定,并出现扩张趋势。

研究表明,在高寒半干旱地区,海拔低于4900米地带的植物的生长普遍受干旱胁迫;而在海拔高于4900米地带,植物生长主要受低温控制,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10厘米深)7℃是控制高原草线分布的气候限制阈值,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寒草甸的海拔分布中心及其上限向更高海拔位移。

调查显示,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1.33亿公顷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14亿公顷,至2000年又恢复到1.22亿公顷。

物候变化提前

近50年以来,随着气温的变化,高原在景观和物种尺度上都发生了显著的物候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

遥感资料显示,在景观尺度上,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高原植被的物候总体表现为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生长季延长的趋势。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大部分区域植被的返青期都明显提前,高原平均返青期提前了15~18 天。本世纪以来,高原春季温度出现大范围上升。从整个时段看,除高原西南部出现大范围返青期推迟外,其他地区的返青期基本呈提前趋势。植被枯黄期的年际变化则相对较小。

多年冻土层退化

青藏公路沿线天然植被陆表环境下的多年冻土的埋藏深度在105~320厘米之间,平均值为218厘米;而在同一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更为剧烈的青藏公/铁路工程走廊带附近,活动层厚度为132~457厘米,平均值是 241厘米,人类影响导致的活动层厚度要比天然陆表环境下大

27~137厘米。

监测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受人类活动扰动较大的青藏公路/铁路工程走廊带活动层的平均增厚速度可达每年7.5厘米,而工程走廊两侧受人类活动扰动较小的区域,活动层增厚速率的平均值为每年3.6厘米。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3

博克拉在尼泊尔语中为“湖城”之意,位于费瓦湖湖畔,这里有最美的雪山风光和最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站在海拔800多米的市中心,抬头便能看见七八千米的安纳布尔纳群峰,游人可以在此徒步、泛舟、骑山地自行车、漂流,甚至爬上山玩滑翔伞……

博克拉在尼泊尔语中的意思是“湖城”,这座城市位于尼泊尔第二大湖费瓦湖的湖畔。再向北几十公里,就是连绵起伏的安纳布尔纳群山。

上世纪60年代,当西方背包客发现这个湖光山色的“亚洲瑞士”之后,博克拉立即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不过,很少有旅行者来博克拉只是为看景点,而是因为这里的各种户外活动丰富多彩:北方的山区拥有几十条难度各异的徒步路线,是世界各国旅行者公认的“徒步天堂”;城边的桑冉阔特是一个著名的观景平台,可以体验刺激的滑翔伞;费瓦湖是泛舟、观鸟的好去处;从雪山流下的河水湍急,是漂流的绝佳地点……

任何时候抬头都可看见雪峰

博克拉处于一个开阔的谷地,距离首都加德满都约200公里。从海拔1300多米的加德满都出发,走出东边的山口,公路就急转直下,迅速降到海拔七八百米的河谷。之后,只要一直沿着科里索里河蜿蜒前进,就会抵达博克拉。

博克拉的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但南部却没有不可逾越的屏障用来抵挡从印度洋席卷而来的雨云,所以这里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量格外丰沛,植被郁郁葱葱,城中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榕树,湖边有大片以娑罗双树为主的热带森林。

许多年来,小城一直“隐藏”在终年积雪的安纳布尔纳群山下,离海拔8091米的安纳布尔纳一峰仅几十公里。但是,在如此短的距离中,海拔居然从800多米一直上升到了8000多米,形成了立体的垂直自然带:从郁郁葱葱的阔叶森林、针叶森林,到灌木丛、高山草甸……换句话说,在博克拉几十公里的范围里,人们可以看到平原地区横跨南北几千公里的不同植被类型。

在这些自然带中,动物资源相当丰富,多种珍稀动物都能在这里找到,例如雪豹、麝香鹿、藏绵羊、棕尾虹雉和角雉等。在山区徒步时,如果运气够好,你就能和它们来个“亲密接触”。费瓦湖是尼泊尔鸟类的聚集地之一,共计有260余种鸟类在此栖息。清晨在湖边漫步,人们还常常能够看到上千只白鹭成群结队外出觅食的壮观景象。

博克拉最动人心魄的奇丽景观,就是那些终年白雪皑皑的雪山。因为这座城市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所以在博克拉市区的每一个角落,只需抬头,都可以看到壮美的雪山,哪怕是在气温高达40℃的盛夏。由于距离和角度的关系,海拔6993米的鱼尾峰在群山之中尤为突出,它的尖角挺拔俏丽,被尼泊尔用来作为旅游的标志。在鱼尾峰两侧的蓝天之下,还矗立着多座海拔7000米和一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

繁华的湖滨区和古老的旧城区

在历史上,博克拉曾是西藏和印度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一直以来,这里都是尼瓦人和古伦人的居住地,他们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现代化的进程极其缓慢。1970年,博克拉通了公路,吸引来大量的旅行者,博克拉也因此声名大噪,很快出现了上百家宾馆、商铺、酒吧、餐馆。这里秀丽的风景、悠闲的生活节奏和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对每个游客都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费瓦湖北岸的湖滨区,是博克拉最繁华的地方,有着大量的餐馆、舒适廉价的旅馆、手工艺品店、书店、果汁店、咖啡馆、户外用品店、旅行社……而那些穿着各色纱丽的尼泊尔女子、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和悠闲散步的水牛,全都走动在这样的场景里,从而构成了丰富美丽的街景。事实上,无论是泛舟游湖,还是骑着脚踏车转转附近的村庄,都能让人体会到这个小城的悠闲。

离开湖滨区,进入古老的旧城区,你才能真正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当地人生活。老城区的建筑大多有数百年的历史:遍布大量性爱图案的古老神庙;用花砖、雕窗和屋顶上的鲜花、藤萝装饰的小楼;可以发现不少独特手工艺品的破旧交易市场……即使是一头在街上漫步的牛,都可以引来游人驻足观看。牛是尼泊尔的国兽,尼泊尔人不吃牛肉,并且对牛非常尊敬,把牛奉若神明。因此,街上常常可以看到几头牛在悠闲地漫步,身后的汽车堵了一大串,但没有人鸣笛,也没有人超车,大家都在默默地等着牛群的离开。

尼泊尔是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国家,大大小小的寺庙似乎是每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标志。在费瓦湖湖心的小岛上,有一座全博克拉最著名的印度教寺庙,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寺庙里供奉着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毗湿奴。

在费瓦湖南岸的山丘顶上,矗立着一座白色的钟形塔。这座塔是日本佛教僧侣修建的“世界和平塔”,意义有两个:一是为了记住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带来的灾难;二是为了传播佛教与世无争的哲学。在塔身的四面墙壁上,塑有佛祖释迦牟尼人生四个阶段的雕像;而正对白塔的下方,则是一尊尼泊尔国王双手合十正在祷告的塑像。

在博克拉,徒步是最受青睐的旅行方式。一个名叫南崖铺的村子是多条徒步线路的起点。值得一提的是,从博克拉到南崖铺长约40公里的盘山公路是中国人援建的。这条公路不仅给当地人带来了方便,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直到今天,路边还保留的几座坟墓埋葬着当年修路时意外牺牲的中国工程师。不少当地人对修路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他们与修路的中国人交上了朋友,甚至还学会了中文。

远眺雪山群峰的最佳观景台

去桑冉阔特看日出,是博卡拉旅行中的一场盛宴。

桑冉阔特是博克拉西北方的一座小山。不过,这个“小”字,只是相对四周那些动辄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山而言。桑冉阔特海拔1592米,爬到山顶只需要约45分钟,是远眺鱼尾峰和安纳布尔纳群峰的最佳观景台。

去桑冉阔特看日出一定要起早,清晨4点左右就该出门。来到山顶的时候,天还是黑蒙蒙的,山脚下远远闪烁的灯火和头顶上稀疏的星辰遥相呼应,排成一列的喜马拉雅山脉雪峰也依稀可见……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慢慢地,当东方微微开始有些发白的时候,脚下的博克拉城还是一片黑沉,似乎天地之间就只剩下了黑与白两种颜色。

东边的天空开始越来越亮,终于泛起一抹娇羞的红晕……当第一缕朝霞映射在鱼尾峰上,那些被白雪覆盖着的分岔的峰顶,瞬间就被染成了玫瑰红的颜色。山脚下,蜿蜒的色悌河像一条浅绿色的缎带,缠绕在山谷间,郁郁苍苍的山林,葱葱郁郁的梯田,一座座色彩各异的房屋高高低低分布在山坡上;远处,安纳布尔纳群山的山脉巍峨壮丽,连绵起伏地呈现在眼前。

随后,天边的云霞越来越艳丽,映射出炽烈的光芒,仿佛就要燃烧起来一般。在一片红霞之中,太阳奋力冲破云层,气势磅礴地向着雪山、向着河谷洒下万道金光。这一刻,无论从哪个角度按下快门,都是一幅美得让人心醉的画面。

看完日出,还可以在桑冉阔特体验一下滑翔伞。这项运动十分刺激,但并不危险。空中滑翔的人们,可以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空尽情欣赏蓝天、雪山、碧水,以及看起来比火柴盒还小的一栋栋房屋。滑翔伞通常从山谷北侧出发,向费瓦湖方向滑翔,横跨整个博克拉城镇。当天气晴朗、气流稳定的时候,也可以向安纳布尔纳群峰飞行,从空中近距离观看雪山……几乎在每天,都有无数七彩的滑翔伞飘浮在湛蓝的天空中,像一朵朵盛开

的鲜花。

高山雪水汇聚而成的费瓦湖

从高山深谷漂流至广阔平原

如果说滑翔伞带来的是刺激的动感享受,那么费瓦湖送来的就是宁静安详的极致生活。

600多年前,当地的一次地震导致冰川雪水全部下泻,形成了大小不同的七处湖泊,费瓦湖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水面面积达4.4平方公里。费瓦湖的湖形弯长,如同月牙一般,正是这种婉约修长之美,衬得小城博克拉更加迷人。多年前,尼泊尔的皇室就发现了费瓦湖的美丽,在南岸建起了国王的行宫。

当你结束疲惫的徒步或是惊险刺激的滑翔之后,费瓦湖是最好的平复心情的场所。无论是到岸边垂钓,还是在湖畔喝上一杯咖啡,甚至只是去雪山倒映的湖面发呆,都能享受到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湖边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小木船,花上约30元人民币,就可以租上一艘,去湖里尽情地荡漾一整天。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4

世界最低点是死海。

死海位于以色列、 巴勒斯坦、约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430米。湖最深处380.29米,最深处湖床海拔负800.112米。

死海是地球上盐分居第三位的水体,仅次于含盐量第二的吉布提阿萨勒湖及第一的南极洲唐胡安池。

(来源:文章屋网 )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5

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千米,中国部分2013千米,云南段长650千米。怒江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云南省的怒族把怒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怒江在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县为怒江的中游,进入云南境内以后,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间;云南省泸水县以下为下游,河谷较为开阔,岭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江面海拔在800米以下,被称为“潞江”。怒江在云南芒市流出中国,进入缅甸。

广义上的怒江大峡谷长达上千公里,从嘉玉桥直到云南龙陵老卡,其中云南境内有600公里。一般所说的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内,全长316千米,两岸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它落差大,水急滩高,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十分壮观。两岸多危崖,又有“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黄河的水量像骏马般地奔腾向南。怒江就这样昼夜不停地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秀岭的巨大峡谷,这就是与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并称的世界第三大峡谷。在这一地带,怒江又和金沙江、澜沧江并流其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黎贡山、碧罗雪山高耸入云,平均深度在2000多米以上,最高山峰嘎娃嘎普峰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为738米的泸水县上江。高黎贡山山峰奇异,湖泊遍布,花草流芳,洞穴奇妙,是珍禽异兽的乐园,是科考、探险、旅游的胜境。碧罗雪山是陡峭、险峻的山脉,也有迷人的景致。远眺碧罗雪山,冰雪铺满山巅的季节,它与高黎贡山竞相辉映,像一对银龙竞舞。在秋天,碧罗雪山半山一片金黄,谷中稻花飘香,星罗棋布的山寨炊烟袅袅,冰渍湖群浪光粼粼,奇峰异湖诱人探幽。

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湖泊遍布,比较著名的有泸水县高黎贡山的听命湖;福贡县碧罗雪山的干地依比湖、恩热依比湖、瓦着低湖等。这些高山湖清澈幽静,是由长年冰蚀形成的许多大小不等的湖泊。湖两岸原始森林密布,珍禽异兽繁多,古木参天,松萝满树,幽中显古,蔚为壮观。春夏之交,冰消雪融,雪退到哪里,花就开到哪里,从山上到湖边,到处是片花的海洋。清碧透亮的湖水,映照着无边的原始森林和空阔的蓝天,白雪把高山杜鹃衬托得更加绚丽多彩。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6

旅行房车又称“流动的家”,英语简称RV,房车内有舒适的卧室,清洁的卫生间,宽敞的厨房。还配有冷暖空调、冷热水、彩电、DVD、冰箱、微波炉、煤气灶、淋浴器、多套供电系统,车上的床及沙发足够4~6人住宿。新疆地域辽阔,旅游行程较远,乘房车旅行更安全、自由、舒适、方便、经济和卫生。

自驾房车,更适合休闲、探险活动,在一个自愿的、没有压力的方式下,自然的、自由的度假、旅行和娱乐。纵情山水,享受森林,走入大自然,在轻松愉快中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愿望。下面介绍一个自驾房车旅行、摄影考察的线路。

世外桃源阿尔金山保护区

阿尔金山保护区,以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而著称,然而与青海和相连接的它却养育着大量的野牦牛和藏羚羊。高山沟壑阻挡着南来的侵犯,荒芜戈壁将它拦截在现代文明的浮尘之外,这里又是一片世外桃源。静谧的高山湖泊,成群的野生动物,荒芜的戈壁荒滩,巍峨的群山雪峰……是户外探险爱好者冬季出行的一大好去处。

阿尔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东南部,面积4.5万平方公里,与青海和接壤,保护区与可可西里更为接近,从野牦牛和藏羚羊大量聚集地――卡尔洞向南行进一天,可到达可可西里的腹地湖泊。阿尔金山的主峰牧孜塔格峰海拔7000多米,大部分区域为海拔3700到4200米,形成较罕见高原盆地地理形态。阿尔金山还有高原湖泊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罕见的高原季节河道,和亿万年前形成的花岗岩冰蚀地貌等等,都是摄影爱好者的好素材。

神秘的沙漠戈壁奇观

当年丝绸路上的驼铃、楼兰古城的歌舞一切都已消失,只留下那不解之谜,让探险者冒生命之险去挖掘、去破解……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是著名的灾难性的严酷环境奇观。

罗布泊曾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大海道是古代敦煌吐鲁番之间最近的一条道路。它的开通和使用始于汉代,唐代以后官方的利用趋于停止,大海道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停留于历史记忆中的丝绸之路古道。迪坎尔村是"大海道"在古代吐鲁番境内的最后一个绿洲,正因为如此,迪坎尔成为“大海道”通往敦煌的首途大站,也因东南两面临近大海一般的戈壁沙漠而与“大海”一词发生关系。具体来说,迪坎尔东部临近的库木塔格沙漠,东南临近的吐鲁番与敦煌之间的噶顺戈壁,是“大海道”经过的主要路段。噶顺戈壁是一个准平原(有低矮的小山),地貌呈风蚀剥蚀形态,遍布砾石、碎石和流沙,是我国石质戈壁(石漠)分布最广的区域。这里降水量极少,地表水和地下水非常缺乏,且含盐量高,气候多为干旱,到处呈现荒漠景象,是世界上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噶顺戈壁广漠、空旷、无垠,似海茫茫,唐代被称为“大沙海”,“大海道”也因此而得名。

在这条路线上,摄影爱好者自驾房车,一路游弋,用相机记录下大自然瞬间的美妙。

冬季是摄影爱好者青睐的时节,新疆户外气温零下二三十度,对车辆是绝对的考验,自驾前往之前需要把防冻液、机油、齿轮油都换成抗高寒的,要不会出现打不着火、前后桥的齿轮油凝固住,甚至缸垫也会给呲了。出发前防滑链、拖车绳、铁锹也是必备之物。结伴出行是比较稳妥的,可以互相照应。注意个人防寒:最好要穿全套的冬季野外生存服装,羽绒衣裤为佳。容易冻伤的除了手脚还有耳朵、鼻子等部位。变光风镜或墨镜也是必备的,长时间在白茫茫的雪地,非常容易伤害眼睛,引起雪盲。

相机。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相机的电源。冬季野外的温度很低,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有的事。数码相机使用的电池,在低温下常常会大大减少工作时间。多准备几组备用电池,将备用电池放在贴身衣袋中,能够使其保持一定的温度。也可使用大容量外接电池,电池在衣内保温,用导线链接相机。很多相机的外壳是用金属制造的,有不锈钢的,也有铝合金的。户外的温度很低,在外面停留时间长了,相机的表面温度也很低,低温下取景时用围巾或口罩包住脸部,防止相机和皮肤接触。机械相机的快门冻住也是常有的事情,摄影包里放个发热的、保证不漏的热水袋也是个办法。长时间在外面拍摄,相机的表面温度已经和室外温度相当,当您从严寒的室外回到屋内,如果立即取出相机,这时室内空气中的水汽立刻会凝结在相机内外,等到摄影包和室内的温度逐渐均衡,然后再打开摄影包。

线路:

D1:乌鲁木齐――库尔勒;

D2:库尔勒――若羌;

D3:若羌――依哈布拉克镇;

D4:依哈布拉克镇――鸭子泉;

D5:鸭子泉――阿牙克库勒湖;

D6:阿牙克库勒湖――鲸鱼湖――阿牙克库勒湖;

D7:阿牙克库勒湖――依哈布拉克镇;

D8:依哈布拉克镇――茫崖镇――阿克塞;

D9:阿克塞――敦煌;

D10:敦煌一日游;

D11:敦煌――三垄沙雅丹;

D12:三垄沙雅丹――罗布泊镇;

D13:罗布泊镇――湖心;

D14:湖心――龙城雅丹;

D15:龙城雅丹――迪坎儿――吐鲁番;

D16:吐鲁番――乌鲁木齐

温馨提示:

沿途条件艰苦,阿尔金山和罗布泊地区都属于无人区,需携带充足食品和饮用水,严禁浪费。该地区气温干燥、灰尘极大,要注意防尘。早晚温差极大,注意防寒保暖,遇上沙尘天气要原地停车等候,减少对车辆零件的磨损。

个人装备: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7

每当听到这首悦耳动听的歌曲,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那一碧万顷、波平如镜的高原湖泊。它们隐藏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之上,仿佛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显得无比神秘。如果你想探寻高原湖泊之美,青藏高原是最理想的去处。

青藏高原湖泊数量之谜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湖泊水资源储量占全国的70%以上。这里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号称“亚洲水塔”。

但是,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湖泊呢?迄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于湖泊的定义不够明确,难以做到准确划分。

关于湖泊的定义,中国2005年出版的《地质大辞典》给予的解释为:“陆地上比较宽广的天然积水凹地。它由贮水的湖盆和湖水两部分组成。”在,人们称呼这种大片积水的区域为“错”;在四川,人们则称其为“海子”。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者面积可达数千平方千米,小者面积仅为数百甚至数十平方米。但是,湖泊每年都在变化,有的湖泊在逐渐消失,还有新的湖泊在逐渐形成,这就给数据的统计增加了难度。

最美颜值谁担当

在青藏高原的诸多湖泊之中,究竟哪个是最美的?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专家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借鉴普遍认同的评价标准,并综合媒体上关于青藏高原湖泊的各大排行榜,笔者斗胆选出10个颜值最高的青藏高原湖泊,以飨读者。

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北部,是我国第一大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的藏语名称为“温布错”,意思是“青色的湖”。湖面面积445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9米,周围有50多条河流注入其中。青海湖的美世界闻名,每年6~8月举办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成为这里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千米,湖面面积412平方千米。它是我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透明度达到14米。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西天瑶池”就是这里。玛旁雍错在佛教中被称为“圣湖”,每年都会有很多佛教徒不远万里前来朝圣,用湖水沐浴。

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拉萨西北直线距离110千米处,跨班戈、当雄两县,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面积1940平方千米。在所有的湖泊中,纳木错的名气最大,每年到此旅游的人也最多。“神圣的爱情石”合掌石、“纳木错的门神”迎宾石、“吉祥爱情岛”扎西半岛、湖中最大的岛屿良多岛以及湖岸边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每一处景观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色林错

色林错位于山南地区,跨班戈、尼玛、申扎三县,大多数资料上记载,该湖面面积为1640平方千米,仅次于纳木错,是第二大湖泊、中国第三大咸水湖。但是有数据显示,近年来色林错的面积在逐年增大,现已超过纳木错,跃居为第一大湖。这里群山环绕,水草丰茂,既是重要的牧区,也是黑颈鹤等部级保护动物的重要繁殖区。

班公错

班公错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千米处,是一个跨境湖泊,为我国与克什米尔所共有,整个湖区面积为604平方千米,其中我国境内为413平方千米。班公错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湖,它不仅又细又长,最窄处仅为5米,而且该湖东部为淡水,中部和西部为咸水,越往西含盐度越高。湖中零星分布着1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没有外来人的打扰,有数十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俨然是鸟儿的天堂。

拉昂错

拉昂错位于“圣湖”玛旁雍错以西4千米处,湖面面积为269平方千米。它有一个奇怪的外号―“鬼湖”,因为这里是咸水湖,湖水不能直接饮用,湖岸周围植物也较少,所以显得比较诡异。但历史上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曾经相连,原本是一个湖,只是由于后来湖面下降才被一分为二。迄今,这里还一条连接两个湖泊的河道。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位于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湖面面积649平方千米,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为三大圣湖。它最大的特点是形状不规则,湖岸曲折,湖中有多个小岛。湖的北面即是雅鲁藏布江,距离只有8千米,但二者中间隔着大山,并没有水系相连,其湖水来源全靠四周的冰雪融水和雨水。羊卓雍错里面营养物质丰富,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给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从而使得鱼类大量繁殖,总重量可达数亿千克,号称“鱼库”。

当惹雍错

当惹雍错位于那曲地区尼玛县,湖面面积835平方千米。从上空俯瞰,它就像是藏传佛教法器“金刚杵”,上部圆、中间细、下部长。这里不仅风景美丽,而且地势易守难攻。据考证,曾经称雄一方的少数民族部落建立的象雄王国王宫就在这附近,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规模宏大的遗址群。当惹雍错曾被象雄王国的教徒们奉为神湖。

当穹错

当穹错位于当惹雍错北部20千米,湖面面积54.5平方千米,原本与当惹雍错位于同一个湖盆之中,后来由于气候变化、湖水退缩而分开。所以,在藏语中当穹错就是“小的当惹雍错”之意。现在,当穹错的湖面水位比当惹雍错低53米。如果说当惹雍错是一位盛装打扮的大家闺秀,那么当穹错就是一位深藏闺房的小家碧玉,当人们都把目光投向当惹雍错时,却忽略了这里原生态的安宁与祥和。

巴松错

巴松错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绿色的水”,从上空俯瞰,它像是隐藏在高山峡谷中的一弯新月。巴松错总面积只有37.5平方千米,虽然面积不大,但景色异常美丽,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让人仿佛置身于北欧,所以有人赞美这里是“小瑞士”。

为何青藏高原湖泊

多又美

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湖泊之后,或许你会有疑问:“为什么青藏高原有那么多湖泊?而且还都那么美呢?”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在隆起过程中,经历了强有力的挤压、碰撞等构造运动,形成许多断裂带,给湖泊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再加上冰川的侵蚀作用,创造了便于贮水的湖盆。雪山与冰川融水汇集之后,就形成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湖泊。所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数属于构造湖。

其中,有些是沿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下陷而形成,一般比较狭长,湖岸平直,岸坡陡峭,比如当惹雍错和当穹错;有些是由于局部地壳下凹形成湖盆贮水而成,外形很不规则,规模一般较大,比如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玛旁雍错和拉昂错;还有些湖泊是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截断水流时形成的,被称为堰塞湖,比如羊卓雍错、班公错、巴松错。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8

1、最低海拔-428米,死海位于以色列, 巴勒斯坦、约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关于死海的海拔目前普遍说法是-430米。但由于陆地运动,死海的海拔也有相应波动。

2、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5到16公里不等,最深处为380.29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有“世界的肚脐”之称。远远望去,死海形似一条双尾鱼。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像一面古老的铜镜。在1967年以阿战争后,以色列军队一直占领整个西岸。

(来源:文章屋网 )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9

新疆纳木错导游词

纳木错,是藏语“天湖”的意思。它位于西藏拉萨市以北当雄、班戈两县之间。湖南是雄伟壮丽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北侧是起伏和缓的藏北高原。湖开狭长,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为1940平方公里。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以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运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岩层受到挤压,有的褶皱隆起,成为高山,有凹陷下落,成了谷地或山间盆地。纳木错就是在地壳构造运动陷落的基础上,又加上冰川活动的影响造成的。早期的纳木错湖面进非常辽阔,湖面海拔比现在低得多。那时气候相当温暖湿润,湖水盈盈,碧波万顷,就如同一个大海。后来由于地壳不断隆起,纳木错也跟着不断上升,加上在距今1万年以来,高原气候变是干燥,湖水来源减少,湖面就大大缩小了,湖泊则被抬升到现在的高度。现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大湖。青藏高原的窝尔巴错,湖面海拔虽达5465米,但窝尔巴错面积很小。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虽有著名的高山湖——的的喀喀湖,面积达8330平方公里,但的的喀喀湖的海拔仅3812米,比纳木错低将近1000米。

纳木错的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湖水不能外流,是西藏第一大内陆湖。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水分蒸发较大。湖水苦咸,不能饮用,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纳木错,又称腾格里海、腾格里湖。蒙语腾格里,意为“天”,这是因为湖水湛蓝明净如无云的蓝天,所以名之。湖周雪峰好像凝固的银涛,倒映于湖中,肃穆、庄严,极自然之致。湖中有3个岛屿,东南面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半岛,发育成岩溶地形,有石柱、天生桥、溶洞等,景色美丽多姿。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

最低海拔的湖泊篇10

山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每一片叶、每一棵树、每一朵云彩、每一缕阳光都可能会让大家演绎一份心情故事。朋友们抛却心中的承载,共同分享四面山带给我们心情的释放。首先我给各位介绍一下四面山概况。

四面山是部级风景名胜区,是以山、水、林、瀑为一体的天然园林。它以森林为基调,以瀑布为特色,以丹霞地貌、溪流、湖泊等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集山景、水景、林景和动植物景观于一身,秀山、悬瀑、峭岩、幽林各领风骚。以高距152米的全国第一高瀑——望乡台瀑布为代表的“四面山飞瀑群”已成为重庆新巴渝十二景之一。它处在距重庆主城西南135公里处,幅员面积213、37平方公里,属云贵高原大娄山北翼余脉,东西两面分别与綦江县和四川省合江县相邻,南面与贵州省习水县接壤,为重庆市与贵州省之间的界山。四面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7摄氏度,降雨量1522、3毫米。成因上属侵蚀剥蚀向斜倒置山地。山体由产状近于水平的白垩系夹关组砖红色砂岩夹薄层页岩组成,故可称为丹霞地貌。山体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7千米,宽12千米,面积约300平方千米。一般山峰海拔1000米--1700米,最高峰蜈蚣岭海拔1709、4米,最低处海拔900米,平均海拔1300米。地势南高北低,呈三级台阶下降,河谷深切,重力地貌发育,多裂点,嶂谷、崩塌现象。森林覆盖率达95%。由于地质运动和水流侵蚀,区域内地形山高谷深而又纵横交错,沟长坡陡,悬殊的地形高差,使河流比降高,形成了众多瀑布,构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观。

四面山的山,峻美而有灵性,圆锥形的山峰峰峰相连,山山相靠,如竹笋拔地而起,绵亘百里,故因此得名。

四面山的林,虽没有大兴安岭那样连绵千里,但却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仅存的亚热带阔叶林区,水土和植被都保存完好,是天然的动植物宝库,拥有植物种类1500多种,珍稀植物有中华双扇蕨、桫椤、鹅掌揪、银杏、香果树、红豆杉等20余种,其中中华双扇蕨属史前植物,与恐龙同代,在地球上濒于绝迹。桫椤是地球上唯一幸存的木本树蕨之一,是最古老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面山有动物80多种,其中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云豹、毛冠鹿、猕猴、大灵猫、弹琴蛙、金鸡等23种,因此四面山有“动物基因宝库之称。

四面山的瀑布,千山万壑四面飞瀑交相呼应。置身四面山,飞瀑四面来。瀑布众多灵性不一,形态各异。据查,四面山有上百挂飞瀑,100米以上高度的有5挂,80米以上高度的有8挂,30米以上高度的有23挂,因此,四面山也以“瀑布之乡的美誉名扬天下。

四面山的湖泊,虽没有洞庭湖的浩瀚和千岛的曲折,却有处女湖的幽娴与宁静。湖水清明如镜,绿影婆纱,倒影如画。近万米长的洪海湖,扭曲着水蛇般的腰身,静卧在青山峻岭之间,被多才子雅士所钟爱。龙潭湖、林都湖、珍珠湖等8个湖泊,撒动着珍珠般的银光,如深山莽林中的8颗璀璨明珠,四面山因此被称为巴渝的九寨沟。

朋友们!说完了四面山的山、林、瀑、湖外,接下来再说说四面山的雾。雾起处,四面山就像笼罩着一条条洁白飘逸的哈达。朋友们,如果在1700米高的蜈蚣岭上观云海,茫茫白雾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环,天光云影,会引发出你的满腔情怀。云敛雾收,现出层峦叠嶂,青山翠涛,令人陶醉。

这些各具特色的山、林、瀑、湖、雾浑然天成,野趣迷人。不同的季节,幻化出不同的神韵。现已开发出一林二河三滩四坪五岭六沟七湖八洞九峰十岩、二十八挂瀑布、一百二十八个景点。春天,百花怒放、千鸟竞鸣,是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去处;夏天,山静水幽,四面葱茏,是休闲、避暑的港湾;秋天,层林尽染,山水如画,是养精蓄锐的疗养胜地;冬天,银妆素裹,天地合一,是领略南国“北国风光”的天然场所。四面山为长期生活在“水泥森林”空间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良好生态自然环境。

四面山的人文景观也很有特色,最令人叫绝的是建于北宋建隆年间的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朝源观两座山门上的两副楹联,千百年来难倒无数文人墨客和宗教界人士,至今无人破解,老将军魏传统见了此联后,仅留下了“长乘胜迹联何解,留得通家过此关”的耐人寻味的诗句。 另一处人文胜景是长163米,高9米的灰千岩摩崖壁画,它有着5000年历史,造型独特、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给人一种震撼的古老力量,是凝聚着原始巴人劳动、生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它填补了川渝摩崖壁画的空白。

头道河

头道河景区面积为35.47平方公里,由龙潭湖、卧龙沟花果山花岩栈道峡谷等主要景点构成,具有幽壮奇险的特点.整个游程需要10个小时.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河叫头道河,也是四面山的第一条溪河.河中有一只巨蛙蹲卧溪中,它体大过象,腹胀如鼓,挺胸抬头,圆目大睁,身着红装,仪态威严.人们都说它是缔造四面山的神仙们封的四面山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