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的资料十篇

时间:2023-03-18 05:04:41

化石的资料

化石的资料篇1

一、石油地质资料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石油地质资料数量大,涉密资料多而广,石油地质资料是石油勘探工作客观表现,客观反映石油勘探业发展的全流程,是石油勘探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资料以石油地质科技为主体,做好石油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提升石油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促进石油地质勘探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石油地质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2013年部、省两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职能,强化管理,积极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社会化服务取得新进展

国内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建立全国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网站之间的链接,形成部级地质资料目录数据中心;实现目录信息互通共享,提供高效、便捷、全面的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网络服务。网络服务已成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主要媒介。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推广了社会化服务,网络服务已成为主要媒介。 近年来全国持续推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全国各级馆藏机构共接待到馆服务3.96万人次,提供资料服务15.45万份次(244.33万件次)。全国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全国馆”)和31个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接待到馆服务2.2万人次,提供资料服务9.22万份次(228.11万件次),

2.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管理“五平台一支撑”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国内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共享服务平台继续发挥“资料信息分散保管、全国一站式服务”的强大功能,各单位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26号)要求,积极推进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完善了平台功能。

国内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优化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系统功能,开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并正式提供使用,目前全国多数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全国馆和部实物中心完成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安装和试用工作,初步实现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从地质资料汇交到馆藏机构资料接收和转交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信息化建设加强了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丰富了馆藏资料

国内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和转送工作得到加强。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全面开展。 各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57号)要求,共接收原始地质资料1160种,其中以矿产地质、区域地质调查和水工环类资料为主,占总接收量的90%,甘肃、陕西、西藏等省(区)接收原始地质资料超过100种。受托单位2013年共接收19.19万种原始地质资料,截至2013年11月底,馆藏原始地质资料达51.42万种。

4.通过信息化强化地质资料监督检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馆藏地质资料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强化了地质资料的监督检查。地质资料信息电子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资料信息的需求,档案系统将建设档案信息服务网站,建立档案信息开放查询系统,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

三、石油地质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1.建立地质地质资料信息化数据库,促进了石油地质资料管理的活力

地质资料对于现今地质勘探开发与研究还有着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建立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实现了地质资料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检索系统,实现了一次输入多种用途及二次检索的功能。加快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心从实体性管理向信息化管理以及深度开发利用转移的步伐。

2.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石油地质资料的深度应用

利用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资料汇编,如编辑钻井数据表汇编、化验分析报告数据表汇编、某区块或地区的资料目录数据表汇编、鄂尔多斯盆地公开目录及论文汇编、某油气田建设项目资料数据汇编等等,充分利用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信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和借鉴作用。

3.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石油地质科技项目管理文档一体化

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电子文档是迅捷的工作方法,网络构筑了崭新的虚拟空间,创造了虚拟化的管理方式,利用网络,按照纸质档案归档和管理规则进行归档和管理,从电子文件产生起就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与管理,直至永久保存与提供利用,即保障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读性,这一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实施管理,初步实现了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

化石的资料篇2

壮大首都高端制造业的重大举措

北京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房山地处北京西南郊,70年代即被选为国家石化工业基地,是《北京工业布局调整规划》中明确选定的北京市内唯一的石油、化工发展区域,具有发展石化产业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区位优势。

石油和化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影响面广等特点,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北京的石化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去年我市虽然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北京的汽车、石化等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目前北京的产业结构当中,75%的份额为服务业,实体经济尚不足三成。通过对金融危机的深入分析,北京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站在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北京市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充实实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中央在京企业的作用,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不断支撑壮大首都经济。

经过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石化的多次协商,2009年7月16日,北京市政府与中石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京顺利签署,刘淇书记、郭金龙市长等主要领导出席签字仪式。框架协议的签订,为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人才和项目的保证。11月5日,北京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的载体正式运行。

产业基地主要依托中石化燕山石化产业的资源、技术和首都的人才优势,以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基本有机原料等石化基础工业为支撑,发展涵盖橡塑深加工、特种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等独具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石化新材料产业。

石化新材料将成为未来北京高端制造业中的重点领域之一,建立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抓住国家调整振兴石化产业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壮大首都实体经济而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燕山石化公司作为中央驻区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其原油加工能力每年在1000万吨以上,乙烯生产能力80万吨/年,其中树脂及塑料、台成橡胶、基本有机化工产品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商之一。根据计划,中石化在未来3年里将依托其子公司燕山石化向该基地投资200亿元,与房山区合作打造以石化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基地。

2020年基地总产值达2000亿

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是北京市与中石化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了中石化方面将加大投资力度,而北京市将加强支持服务的措施。

北京市鼓励燕山石化在京发展,将采取具体有效措施,稳步实施燕山石化的“厂中村”搬迁工作,并加大对燕山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以多种形式共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同时,协助燕山石化稳步推进主辅分离、社会职能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安置、离退休人员管理等改革工作,为中石化多渠道解决职工住房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切实减轻燕山石化的社会负担。为改善燕山石化和房山地区外部环境,北京市将加快“燕房组团”环线建设工作,加速轨道交通房山线建设,切实为燕山石化解决对外交通瓶颈问题。

中石化支持产业基地建设,将积极发挥其原料、人才、技术和市场等方面优势,为产业基地开发建设提供全力支持和帮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保证产业基地人驻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为开发建设产业基地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材料保障;优先将已有的石化深加工技术向进入产业基地的企业转让(或合作),为人驻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优先采用入驻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人驻企业基地建设提供项目支撑。

北京市和中国石化共同努力解决产业基地公用工程,尤其是污染物处理能力问题,以保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到2015年,完成基地核心发展区建设,初步形成产业链条相对完整、聚集效应突出,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聚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并适时启动产业拓展区的开发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石化基地规划建设,建成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特色突出的国际一流石化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撑。

产业基地按照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上下游配套的设计原则,以燕山石化为龙头,以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为重点,在优先发展核心产业的基础上,将延伸加工和拓展发展相结合,发展新产品、新材料生产及加工等。

在产业链设计的基础上,未来产业基地将逐步形成三大产业方向:一是燕山石化公司产品的深加工,即对燕山炼油及乙烯生产的产品与未利用的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有效利用资源;二是燕山石化公司及周边地区需要的专用化学品;三是化工新材料,即以燕山能够提供的原料为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高端的化工新材料等。

三大方向有序分布在基地核心发展区的燕山石化核心板块、石化深加工板块、精细化工板块以及产业拓展区的化工新材料板块当中。其中,核心发展区的燕山石化核心板块是石化新材料的基础和依托;深加工板块对燕山石化核心区块提供的原料进行深加工,生产市场需求量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精细化工板块未来将利用燕山石化核心板块的原料优势,重点发展基地及其周边地区所需要的各种高分子材料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绿色溶剂等附加值高、环境友好型的精细化学品等涉及国民经济各个环节的产品;而化工新材料板块,则兼顾核心发展区能够提供的原料和外购原料,发展高端、附加值高的、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化工新材料。

燕房合作掀开新篇章

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推进燕房合作战略决策的重要载体。

燕房合作由来已久,但是多年来推进效果并不明显。自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2009年2月14日,刘淇书记、郭金龙市长对房山区和燕山石化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明确指出要全力支持燕山石化等在京大型企业、重点项目的发展,实现产业链向区域经济延伸,拉动首都经济增长,充分肯定并明确支持建设石化产业聚集区的思路。

2009年3月2日,市委正式成立了推进燕房合作协调小组,由市政协阳安担任组长,市政府苟仲文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工促局等有关部门参加。市级协调小组的成立与运作,为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高层次、强有力的机制支撑与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支持产业基地发展,市政府及时出台政策措施。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09】94号)。《意见》明确了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涉及规划、资金、土地、基础设施以及人才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多项政策措施,提出要全力打造一个“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特色突出”的国际一流石化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基地工业总产值力争从2008年的690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2000亿元。

截至目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基地建设已取得了积极明显的进展。总投资21.6亿元的中石化与日本三菱合资的聚碳酸酯项目、总投资16.4亿元的有机化工厂搬迁扩能项目、总投资5.6亿元的中石化与美国杜邦合资的EVA等项目已落户石化产业基地。中石化承诺有总投资近200亿元的30多个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其中包括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和技术含量很高的项目(目前中石化已正式批复的项目有16个,总投资约106亿元)。

化石的资料篇3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本保障。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煤炭占我国化石能源储量的90%以上。煤炭不单是燃料,还是钢铁、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工业原料。我国长期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均占一次能源的70%左右。2006年全国生产煤炭23.82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资源的特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主体能源中的地位不会有大的改变。煤炭的大量开采,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煤矸石的大量堆存,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占压了大量土地,还影响了矿区生态环境。因此,煤矸石的消纳和资源化利用,是煤炭企业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重要措施。

煤矸石是我国最大宗的工业固体废弃物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洗选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我国煤炭资源总体来说,分布较广,埋藏较深,绝大部分只适合井工开采,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4%。因此煤矸石产出率较高,采掘煤矸石产出率约占煤炭产量的6%~20%。平均约11%:洗矸产出率约为入洗煤量的12%~20%,平均为17.5%。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排放煤矸石煤泥等约4.3亿吨,其中采掘工程煤矸石约2.6亿吨,洗矸约1.55亿吨,煤泥约1500万吨。如果按照规划2010年产煤26亿吨,洗煤比例提高到50%,2020年规划产量达到30亿吨,洗煤量提高到70%预测,煤矸石排放总量2010年将超过6.2亿吨,2020年达到9.3亿吨。全国历年累计堆存的煤矸石约40亿吨,规模较大的矸石山约2600座。占地1.2万多公顷。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和采煤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煤矸石、煤泥等排放比例还要增加。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约占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四分之一。大量煤矸石排放堆积,不但占压大量土地,而且有的矸石山发生自燃,排放大量SO2和粉尘,污染环境,破坏矿区生态,曾经发生矸石山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煤矸石是具有一定热值和物化性能的可用资源

煤矸石是一些无机矿物和有机矿物的混合体,大多具有一定热值。如对煤矸石进行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又是可用的自然资源,如果废弃和堆存,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根据各种煤矸石不同成分,用途不一样:

(1)洗选厂排出的洗矸、煤泥、半煤岩巷道(主要是采区巷道)掘进的矸石经筛选后,发热量在1000至3500大卡之间,可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用来发电或供热。2006年其排放量约2.2亿吨(其中洗矸约1.55亿吨,煤泥1500万吨,半煤岩掘进煤矸石约5000万吨),其发热量相当于5600万吨标准煤,约等于8000万吨商品煤。如全部用于发电,可供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使用。

到2010年,大中型矿井产量达到18亿吨(占72%),煤炭入选比例提高到50%,可用于发电的煤矸石、洗矸、煤泥达到2.75亿吨,折标煤9000万吨,相当于1.26亿吨商品煤,按照目前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电厂的运行水平,可供360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燃用。

(2)发热量在300~1000大卡的煤矸石,可以全部或部分代替粘土,生产煤矸石空心砖、矸石水泥等新型建材。符合上述要求的煤矸石,2006年排放量约有1.42亿吨,如要将这些煤矸石全部用于制砖,可生产煤矸石砖500亿块标砖,可节约矸石堆存占用土地5500亩以上,可以代替粘土制砖少毁土地3万亩(按采坑3米深计算),节约商品煤560万吨以上。利用煤矸石完全可以做到“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

(3)煤矸石还可以用于水泥生产的掺混材料。煤矸石中含硫大于6%的,可以用于硫精砂的回收,回收的硫铁矿可用作制取硫酸的原料。A12O3在25%以上,铝硅比大于0.8,浸出量大于75%的煤矸石,可以用作氧化铝、聚合氧化铝的制取原料,其副产品可生产白炭黑和水玻璃。

(4)历史堆积的约40亿吨煤矸石中,有1/5经筛分或洗选回收,其发热量在1500~2000大卡/公斤之间,可用作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其发热量约相当2亿吨商品煤。其他绝大部分可用来做煤矸石空心砖等新型建筑材料,若用来做砖,可生产1.27万亿块砖,节约占地1.2万公顷,少毁地100多万亩,节煤近2亿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煤矸石除了可以用作制煤矸石砖外,还可以用于矿井采空区、塌陷区的回填、复垦造田及填沟筑路等。

我国煤矸石资源丰富,分布广,含有害物质少,综合利用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如果当年排放的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80%得到合理利用,可以节能4000万吨标准煤,少占和节约耕地约35000亩,将大大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既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和少占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使煤矿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综合产业,是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努力搞好煤矸石发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利用煤矸石、洗矸、煤泥等低热值燃料发电,是回收废弃燃料能源资源的最佳途径。到2006年底,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全国共建成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300余处,装机容量突破112万MW,而且全部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正在向大型化发展,一批135MW机组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单机300MW循环流化床亚临界机组正在试运行中。国家“十一五”规划已经确定新增煤矸石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2万MW,到“十一五”末,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将达到400座,装机3万MW,利用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2亿吨以上。发电超过160GkWh。

发展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是发展清洁生产和矿区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基本措施,同时也是改变煤炭产业产品结构的重要途径。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消耗的是废料,生产出的是清洁电力,是利在当代、功在千

秋的事业。

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必须严格控制二次污染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煤矸石低热值燃料的特殊性,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在国家节能减排方针和火力发电“以大代小”的要求下,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成为政策性很强的产业,没有政策的扶持,电厂就难以生存,不符合政策规定,电厂就得关闭。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加强自律,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把煤矸石、煤泥固体废弃物用尽、用好。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主要是燃烧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燃料中煤矸石、煤泥重量比不得低于60%,入炉燃料发热量不得高于12550kJ/kq(3000kcal/kq)。要下大力量研究煤矸石、煤泥低热值燃料特性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特性,确保安全生产、稳定运行。同时,要加强政策学习,严格按政策要求组织生产,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真正落实到位。

(2)必须加强节能工作,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消耗,节约资源和能源。虽然煤矸石、煤泥是废弃物,品位低、品质不均,但它们也是能源资源,应当尽量高效率、低消耗利用。要大胆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改造风机、水泵、破碎和除灰系统,回收排渣余热,将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建设成中小型高效率、低消耗的环保综合利用发电企业。努力把厂用电率控制在10%以内,供电煤耗控制在500g/kWh标煤(现行的煤粉炉电厂计算值)以内,灰渣残炭量控制在5%以内,CFB锅炉年等效可用时间应超过5500小时。科研设计部门和电厂企业要研究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当量厂用电率、当量供电煤耗等可比指标的科学计算方法。

(3)必须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排放,切实避免二次污染,把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建设成清洁生产的典范。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硫分高、灰分高、硬度大,这是有别于其他燃煤电厂的特殊要求,用得多排得也多,但这不是污染物高排放的理由。必须针对燃料特性,采取炉内固硫、电除尘、干法除灰除渣等排放控制措施,把烟气中的SO2排放浓度控制在450mq/Nm3以内,粉尘控制在50mq/Nm3以内,灰渣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否则将危及电厂的生存,必须高度重视,早日行动。

(4)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更新改造,发展“以大代小”,提高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的整体装备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高效运行。根据新形势的要求,逐步淘汰25MW以下机组,更新改造25~135MW机组。有条件的电厂要尽量采用300MW大型CFB机组,力争将煤矸石、煤泥和高灰中煤就地转化。电厂是技术、资金和管理密集型企业,要切实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和运行管理。联合电力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主辅机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力量,共同推进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的健康发展。

(5)必须集中力量,按照煤矸石、煤泥的固有特性,切实解决CFB锅炉和辅机的可靠性问题,提高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煤矸石、煤泥低热值燃料具有颗粒大、硬度高、可磨性差、品质不均、发热量低的特点,给CFB锅炉带来炉内磨损严重、灰渣排放量大、入炉燃料破碎困难三大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入炉燃料粒度的控制,只要确保八料粒度小于8mm、固硫石灰石粒度小于1mm,其他问题可以得到减轻或克服。各科研、设计单位和设备制造厂家要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点,为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的无故障运行创造更好的条件。

新建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必须高起点、严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向高参数、大容量发展,目前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成功投入商业运行。煤矸石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电厂要提高效率、降低厂用电、减少污染物排放,必须尽量采用新型大中型机组,所有新建煤矸石综合利用机组都要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发展。重点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新建煤矸石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电厂,重点应当布局在国家确定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大型选煤厂等煤矸石排放比较集中、数量较大的区域内,在距离煤矸石堆存地点不超过20公里半径的经济范围内的适宜地点建设,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必须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单机容量原则上在135MW以上,凡具备资源条件的地方应当优先选择300MW级循环流化床机组,鼓励低热值燃料适当集中利用。

(2)煤矸石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电厂建设的基础是低热值燃料的来源保障,不具备低热值原料来源保障的地方,没有建设的道理。煤矸石的来源必须以该矿区经批准的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或独立评估为依据,应当杜绝假借煤矸石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电厂之名,建设燃烧原煤的中小型电厂,扰乱煤矸石电厂的发展秩序。鼓励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混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农作物秸秆和其他可燃废弃物原料,既改善原料性能,又把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变成区域含能废弃物环保集中处理转化中心。

(3)由于煤矸石富集了原煤中的硫分,所以煤矸石电厂必须进行炉内固硫,要加强CFB炉内固硫技术的研究开发,进一步提高固硫效率,确保炉内固硫效率在90%以上。对难以达到S02排放标准和排放容量的电厂,必须考虑进一步进行烟气脱硫,要同步建设S02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并实现联网。

化石的资料篇4

笔者在杭州从事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多年,深知其中甘苦。简言之,即头绪多、范围广、任务重。一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等,往往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的部分甚或大部,况且曾经是七大古都的杭州。于是,凡涉“地方”的文献资料,总力图收集网罗。但是,由于观念的滞后,常忽略地方文献载体的多样性,那就是对地方石刻以及所派生出来的相关资料的收录与利用。笔者于所在单位受命主持并完成了《杭州石刻》网络专题数据库的工作,曾屡次亲临实地考察、摄录,以致形成关于地方文献中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若干问题的思考。公诸并求教于图书馆同仁,旨在发掘、拓宽地方文献资源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并供地方文献目录建设工作的借鉴以服务于全社会。

本文所述石刻,侧重于地方文献的角度阐述其历史价值,而石刻艺术的发展及特性则从略。

1 地方石刻应纳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

1.1 地方石刻的历史文献价值

石刻品种门类众多,如建筑石刻、宗教石刻、碑刻等。尤其是碑刻,它是碑、碣、墓志、摩崖、石经的统称,所涉内容范围极为广泛。王昶在《金石萃编》的自序中称,金石之学“迹其囊括包举,靡所不备,凡经史小学、暨于山川地志、丛书别集,皆当参稽会萃,核其异同,而索其详略”。诸如碑刻中的天文、地理。画像、石经、艺文、战争、宗教、祭祀、题名、筑路和造桥等,保留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而散见于全国各地的石刻,正是一种区域性的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这种以石质材料为载体的地方文献资源,可以与地方文献书籍相互印证;它所记载某一地区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实录,可弥补书籍资料的不足;某些地方石刻史料与历史文献记载有所不同,因而又是研究考证并修订地方文献的实物证据。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如城市规划、旧城改造、风景名胜以及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或保护等工作的展开,社会对地方文献查阅的需求有所增加,已不满足于对旧有一般地方文献的利用。尤其是某些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亟需提供碑刻文字或造像的拓片或图片作为佐证,而石刻资料则是可资利用的地方文献资源。

1.2改进地方石刻目录的建设工作

由于石刻载体的特殊性,就目前已有的一些地方文献目录而言,对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以及地方石刻目录的编制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甚至阙如。这是需要加以改进的。鉴于石刻资料中蕴藏着古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大量信息,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应该纳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千百年来,从事金石碑刻的学者卒其精力在著录或亲见铭刻文字的训释,名物制度的考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北宋以来,金石学日益精进,凡访求、发掘、整理、鉴定、考释、著录等方法,皆有成例可援。而在古籍目录与方志中,一般也都设有“金石”这一类目,也有如《两浙金石志》等有关地方石刻专著,使大量石刻遗存得以记载,值得地方文献目录工作借鉴。也是我们考察地方石刻分布、石刻内容及年代,了解石刻存佚、编制地方石刻目录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地方石刻散见于这些浩博的金石目录著述之中,需要“别裁”而出,使之成为地方文献资源的一部分;已有的金石目录由于年代久远,不能全面地反映今天的地方石刻的存供情况;旧有的金石著作中一般仅有石刻考证文字或石刻内容的记载而无原始图像或拓片,因而无法提供石刻文字或造像的原始风貌,等等,这些都是编制地方石刻目录时需要改进的。北京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藏地方石刻拓片目录》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范式。该目录按石刻资料内容及形式将石刻拓片分为墓碑、墓志、庙宇、会馆、教育、题名碑、石经、造像和画像、艺文、题名和题字、杂刻11大类,收藏了有关北京的古今石刻资料达二万一千石以上,计6340种。内容繁富,数量之巨,极大地充实了北京地方文献资源。他们在石刻收集和目录编制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值得各地图书馆借鉴。

2 地方石刻的收集办法

2.1进行实地调查以了解地方石刻分布与现状

就杭州石刻的分布而言,由于唐以来五代吴越、宋室南渡两度建都的历史以及杭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定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石刻遗存几乎遍及整个西湖周边的群山。如南起龙山寺东侧的天龙寺直至玉皇山南麓的南观音洞、千佛岩、慈云岭,再到凤凰山、吴山一带;北起灵隐飞来峰至在霞岭宝石山、黄龙洞;中起烟霞三洞经赤山埠到南屏山,均有相当数量的石刻分布,尤以造像为甚。而笔者仅以曾亲临杭州南面的吴山、凤凰山和玉皇山三处景点为例,经寻访可见的各种石刻就计有百余处。如碑志、摩崖、佛经、题记、造像等,它们或立于荒野草丛,或刻于山崖峭壁,或刻于经幢,或凿雕于峰峦之巅,或开龛凿像。然而这些终年暴露在外的地方石刻,千百年来饱受兵灭、社会动乱以及自然侵蚀或人为毁损祸患,部分方志中记载的石刻遗址或荡然无存,或遍体麟伤、岌岌可危;时期,地方石刻更是惨遭厄运;人类自然空间环境的恶化,文物保护意识的淡漠,也使石刻自损或被损加剧。笔者因摄制《杭州石刻》的需要,目睹慈云岭、天龙寺和烟霞洞等处的造像被不同程度的毁坏后的景象;如后晋七年(942)吴越国王钱弘佐在位时雕凿的慈云岭造像,两龛造像依山势而建,中间三尊坐像(即“西方三圣”)身披袈裟,袒露右肩,仪态端庄。时,造像的佛首被毁,后用水泥涂抹复雕而成,颇具唐风的佛像容貌也只有凭借于人们的想象了;位于三茅观古园内的青衣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之久的唐代石壁题记,上书“唐开成五年南岳道士邢令闻钱塘县令钱华道士诸葛鉴八分书”二十六字,字迹清晰可见。仅五年后的今天,由于自然侵蚀或环境污染的加剧,岩石风化剥蚀,题记已漫滤难辨;凤凰山原南宋皇城遗址后壁,有宋高宗赵构榜书“忠实”二字题刻,右下方原赵构刻石印款已遭凿窃,只留下一个方洞。总之,暴露于野外的石刻,除了历史原因造成毁损以外,所幸存下来的石刻现状不容乐观。其它碑刻遗存,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孔庙大成殿基础上兴建的有“石质书库”之美誉的杭州碑林。该碑林现存各类碑石5oo余方。史事碑廊中各种与杭州有关的史迹碑刻在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展出的就达18方。如清嘉庆十年(1805)阮元撰文、梁同书书写的《重浚杭城水利记碑》和《浙江省水利全图》,是考察200多年前杭州水利和河道分布情况的唯一的实物资料。又如,北宋苏轼撰文并书写的《表忠观碑》,在中国金石史上颇负盛名,原碑后失。明代任杭州府太守陈柯重刻此碑,供奉于柳浪闻莺钱王故苑的灵芝寺旧址(又称钱王词)。明刻此碑为八百,每石高2.24米,宽1.04米,后有陈柯的重刻题跋以及钱氏三十世孙、三十二世孙重修表忠观的题记。以后碑石再次散佚过半,仅存四石,遂移至杭州孔庙保存。《表忠观碑》虽有传世拓片,但均以杭州的刻石为原本。今年年初,因钱王伺修复工程的需要,杭州有关单位委托本馆查阅并提供有关资料。除了一些有关建筑方面的资料以外,亟需钱王祠建筑本身及相关功德坊石楔(

乾隆年间所建)的图片和有关拓片,本馆所藏宣统二年的该建筑摄影及《表忠观碑》石刻拓片,为钱王祠修复工程提供了信史,是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处于荒郊野外的石刻则亟需抢救性的发掘和保护。作为公共图书馆有责任进行现存地方石刻的分布进行调查并转换载体后搜集保存,使石刻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2借助传统的捶拓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石刻载体的转换

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石刻收藏,主要是指对石刻载体的转换,即借助于古老的传拓手段和摄影、录像相结合的现代技术,对经转换后的各种文献载体进行收藏。前者如上述北京图书馆地方石刻拓片的收藏;后者如对古建筑、历史文化遗址、古籍文献等摄影和录像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计算机的磁盘、光盘及胶卷、磁带等多种信息载体的应用,使得图书馆馆藏的形式和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非纸型信息载体的出现,使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与保护有了新的形式。而石刻本身的物质形态是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证据,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学科的重要史料;石刻文物又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随着环境污染、人为损坏等原因,其耐久性急剧下降,有的濒临自毁与被毁境地。可见,除了加大石刻文物保护力度的同对,对石刻进行传拓与摄影、录像,建立地方石刻拓片目录及地方石刻摄影或录像资料库,不失为保留石刻原始风貌并扩大地方文献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

3 地方石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杭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遗存石刻具有分布广、数量多、年代久和质量高的特点。作为一种地域性石窟艺术及碑刻文献,由于分布在不同区域,在管理和开发利用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独立性,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和协调。公共图书馆以收藏、利用的角度而言,则可有一番作为。调查了解地方石刻的分布,将地方石刻列入地方文献资源的范围,进行对石刻的传拓、摄影或录像并建立地方石刻目录和档案,既是地方石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尝试,也是地方文献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视角。

笔者去年配合本馆摄制的《杭州石刻》,先期完成了吴山、凤凰山、玉皇山等地的石刻部分的摄制,又配以说明文字并借助于网络技术供人网上测览,作为介绍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窗口,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又对馆藏碑帖目录中涉及杭州石刻部分分别进行了编目,并揭示其内容,以供读者检索,拓宽了地方文献的利用范围。

对地方石刻系统地传拓、收集或摄制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仅从《北京图书馆馆藏地方石刻拓片目录》一书的编制为例,前后耗时就达三十年之久,可见这是一项艰巨而又繁重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清)王昶,金石萃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1992,12(第一版)

2 徐自强,北京图书馆馆藏地方石刻拓片目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4

化石的资料篇5

关键词:磷石膏;硫酸;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P5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磷石膏利用现状

磷石膏是生产磷肥、磷酸时排放出的固体废弃物,每生产1吨磷酸约产生4.5-5吨磷石膏。磷石膏分二水石膏(CaSO4·2H2O)和半水石膏(CaSO4·H2O),以二水石膏居多。磷石膏除主成分硫酸钙外还含少量磷酸、硅、镁、铁、铝、氟、有机杂质等。

目前,世界湿法磷酸年总产量约2.6亿吨(以P2O5计),副产磷石膏约1.5亿吨,利用率仅4.3%-4.6%。预计中国到2015年磷肥(P2O5)需求量将达1.3亿吨,届时磷石膏年排放量将超过5000万吨,而目前利用率仅为2%-3%,主要为建材(制水泥缓凝剂、石膏制品、制硫酸联产水泥)、化肥工业(制备硫酸铵、碳酸钙)、农业(土壤改良剂)等方面的应用。堆放磷石膏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有必要寻求磷石膏的合理利用途径,以实现磷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磷石膏的高度利用。

国内外技术

2.1国外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及趋势

世界范围内,德国Muller最先以焦炭作还原剂,掺和粘土、铁粉在中空窑内完成硫酸钙的分解和水泥熟料的烧成。1954年奥地利林茨(LINZ)化学公司以此工艺建厂,开始用天然石膏为原料,从1966年起完全用磷石膏为原料,1969年建成350t/d制酸装置;随后南非等国也应用相同的技术建厂,并获得了很成熟的工艺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有5个国家(英、法、波兰、奥地利、南非),10家工厂约17套装置(包括2~3套中试装置)采用中空窑分解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总生产能力为年产600~800kt硫酸和1000~1200kt水泥。其中,用磷石膏为原料的工业生产装置仅5套,最大的装置生产能力为年产80kt硫酸和120kt水泥,采用立筒式预热器中空窑技术。1982年起,DavyM Ckee公司(简称DMC)与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合作进行了利用DMC开发并广泛用于钢铁工业的大型环篦式烧结炉以分解磷石膏生料制得适于筑路等用途的粒状集料和满足硫酸生产要求的含SO2烟气;原美国戴维公司曾开展用圆盘烧结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的设计和研究;美国福陆公司和德国洪堡公司也分别进行了用五级和三级旋风预热器窑外分解磷石膏的设计和研究,但都距离工业化很远。1985年末,西德Lurgi公司与西德Babcock-BSH公司合作开始进行磷石膏制硫酸和水泥熟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其基本思路是将磷石膏生料的还原分解反应与水泥熟料的烧成反应分别在两部分设备中完成。即生料的预热在旋风型悬浮预热器中完成,生料的分解反应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而熟料的烧成则在回转窑中进行。由于三种过程在3个设备中进行,则过程可得到强化,且装置的生产能力可大型化。但其未进行中试装置的建设和试验。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科学企业股份公司(Science Ventures)经过五年的研究,开发出FLASC(闪速硫循环工艺,全称Flash Sulphur Cycle)法磷石膏综合利用工艺。该工艺以硫酸的形式从磷石膏中回收硫,产生的尾渣用作铺路材料。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实验室和半工业性试验,一直在寻找工业开发合作伙伴,但目前尚未有工业化报道。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由于世界能源价格大幅度上升而硫磺价格大幅度下降及欧洲等地区水泥市场疲软,国外此类装置陆续关闭或停产。目前国外已无磷石膏制硫酸工业装置,相关技术开发也处于停滞状态。

2.2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及趋势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材部门就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承担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对石膏和磷石膏制取硫酸和水泥的技术进行专题研究。1986年在中试及考察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了云南磷肥厂以磷石膏为原料年产6万吨硫酸、联产10万吨水泥的生产装置。经过多次试车及试生产修改,直到1993年系统转入正常运行。后由于磷石膏中SiO2含量偏高,操作困难,造成系统生产的水泥质量不稳定,且由于国际硫磺价格低,硫酸成本下降,该装置流程长、生产技术落后,硫酸生产成本高,所以该装置后来直接改为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硫酸装置也改用硫磺为原料。1990年,山东省鲁北化工在云南磷肥厂磷石膏制硫酸、水泥技术的基础上,建设了以磷石膏为原料年产4万吨硫酸、6万吨水泥的生产装置(简称4-6工程)。该装置生产的硫酸、水泥均能达到设计能力,产品合格。“八五”期间原化工部在国内鲁北企业集团公司、鲁西化工集团阳谷化工厂、遵化市化肥厂、青岛东方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什邡化肥总厂、银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肥总厂等厂共推广建成7套磷石膏制硫酸4万吨/年联产水泥6万吨/年装置。随后鲁北化工为了降低系统能耗,开展了窑外流化床分解技术和旋风预热器窑的开发研究。 期间,参与攻关的单位有鲁北化工总厂(热模、中试)、南京化工大学(基础理论、分析动力学、冷模)、山东建材工业设计院(工业设计)。鲁北化工完成了热模中试并通过了化工部鉴定,但在国家磷石膏制硫酸水泥重点放大工程中并未采用磷石膏窑外流化床分解技术。

“四六”工程存在流程长、投资大、能耗高、设备生产效率低、水泥产品质量差(不稳定)、硫酸及水泥产品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四六”工程现均已停产。

综上所述,磷石膏制取硫酸技术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但随着我国磷肥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如何资源化处理磷石膏,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废弃资源将成为对磷石膏制酸研究新的推动力。

云南省磷石膏综合利用

云南省拥有丰富优质的磷矿石资源, 是国家的磷复肥生产基地。目前,大量磷石膏没有得到利用,磷石膏的堆积,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给磷复肥企业增加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磷石膏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在其长期堆放过程中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可溶性的磷、氟、硫随地表水而渗入地下,使地下水含磷、氟、硫量超标;磷石膏在排放之初含有20%以上的水分呈弱酸性,当表面水蒸发时,使周围空气含有酸性气体。2004年,云南省湿法生产磷酸(85%)182万t,副产磷石膏约800万t。由于没有找到利用磷石膏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磷石膏以堆放为主,目前,磷石膏累计堆放量约2000万t。根据《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化学工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2010年和2020年,磷酸(85%)产量分别为350万t和500万t,副产磷石膏分别为1600万t和2300万t,如不加以很好利用,磷石膏累计堆放量将达9000万t和3亿t。

磷石膏制备硫酸新思路

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条利用磷石膏作为原料,采用水泥生产工艺分解磷石膏制备硫酸联产水泥工业装置投产,到现在将磷石膏综合利用于建材、农业、化工等多行业,多领域的技术发展思路,经历了接近30年的时间,也取得了很多实际应用方面的成果。但是要大量消化磷石膏,明显减少磷石膏的总堆存量,仍然没有一条成熟可靠的技术路线。

2010年,云南创兴建材新技术有限公司在总结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借鉴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科学企业股份公司(Science Ventures)的处理方法,从云南磷石膏含硅较高,联产水泥配料难以进行的实际出发,摒弃联产水泥熟料的配方,直接将磷石膏与焦炭进行一定比例混合,进入四级旋风预热器预热、分解炉高温还原分解。该技术路线中,仅以磷石膏为生产原料,焦炭作为还原剂,在磷石膏分解过程中起到降低分解温度,提高分解率的作用。磷石膏分解产生SO2,活性CaO;SO2经过制酸行业“两转两吸”工艺转化为浓硫酸,提供给磷肥行业及其他行业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使用,活性CaO则作为商品直接出售或者制成建材制品进行销售。该技术工业化后能够大量消耗磷石膏,解决了磷石膏大量堆存的问题。

磷石膏在分解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反应:

CO2(g)+C2CO(g)

CaSO4+CO(g)CaO+SO2(g)+CO2(g)

2CaS04+C2CaO+2SO2(g)+CO2(g)

CaSO4+4CO (g)CaS+4CO2(g)

3CaSO4+CaS4CaO+4SO2(g)

2CaS+3O2(g)2CaO+2SO2(g)

CaS+2SO2(g)CaSO4+2S

S+O2(g)SO2(g)

因此,该技术路线中,对于分解反应的气氛控制至关重要,在保证磷石膏高分解率的同时,也要保证含SO2烟气中没有硫单质蒸气的存在,炉渣中CaS含量尽量少。

本技术路线(专利号:201010174513.6)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磷石膏制酸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短、反应气氛易于控制、磷石膏分解温度低、分解效率高、SO2烟气浓度高的方法。利用新型干法技术高温分解磷石膏制备高浓度SO2烟气进一步制的硫酸,以及副产活性CaO的工艺方法。

本技术路线,第一步干燥脱水,采用破碎烘干机和气流装置烘干,被打散的磷石膏在干燥装置内和热气体充分接触,提高换热效率,节能降耗。第二步预热分解:物料经过多级旋风筒预热至800℃后送至分解炉,在分解炉内还原区各点均匀喷入焦炭粉,制造还原气氛,精确控制分解温度,保证石膏高效分解;并在分解炉中上部通入来自冷却机的热烟气,形成弱氧化气氛,避免单质硫的生成和CaS的残存。整个过程石膏经过分解炉内循环,分解炉与四级旋风筒、分料阀构成的外循环,增加分解时间,提高了石膏的分解效率。第三步气体除尘及石灰冷却:含尘气体经四级旋风筒及袋式除尘器分离后,得到浓度12%以上的SO2烟气。活性CaO经管式单筒冷却器冷却后送入石灰库,出冷却机热风返回至分解炉内再利用,充分回收余热。经高温烧出的CaO活性高,可直接作为商品出售或制成建材产品销售。

总结

石膏是常用的建材原料,2000-2010年我国石膏需求量年均递增约6.5%。在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磷石膏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工业废物来对待,它还是一种很好的硫资源,我们也不应该由于我国天然石膏资源丰富而忽略了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

2005年国内利用磷石膏约3Mt,其中代替天然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水泥及其制品约占62.5%,制石膏板和墙体材料约占23.0%,做化工原料生产硫酸等约占13.2%,用于工业填料或改善土壤约占1.3%。随着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力度的加大,乐观估计,到2010年利用磷石膏可达到9.9Mt,其利用领域为水泥及水泥缓凝剂用6Mt,占60.6%;石膏板等建筑材料用1.5Mt,占15.2% ;化工原料用1.2Mt,占12.1%;改善土壤等用0.5Mt,占5.1% ;其他0.7 Mt,占7.0% 。

因此,我国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前景很好,但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技术上还需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上需国家和地方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只要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协作,一定能有效推进我国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余映宏. 云南省磷石膏利用的一点思考. 建材发展导向. 2005.

[2]纪罗军,陈强. 我国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6.

[3]张志刚. 磷石膏应用现状分析. 实验与研究. 2007.

[4]杨兆娟,向兰. 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评述. 无机盐工业. 2007.

[5]邵建华,王传利. 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的探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

[6]李佳云,范征宇,宋亮.磷石膏脱水性能的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

[7]张学丽,韩利华. 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工艺条件的研究. 山东化工. 2007.

化石的资料篇6

[关键词]敦煌石窟;影像档案;档案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084-04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敦煌石窟中的彩塑和壁画正在逐渐退化,面对敦煌石窟中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和藏经洞出土的5万余件珍贵文献,如何通过影像的手段使这些珍贵文物的信息久远长存,并记录和反映不同时期的文物状态和变化,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原摄录部)几代石窟摄影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对石窟壁画、彩塑等诸多领域进行长期的摄影摄像,留下了数量巨大的胶片、录像带等珍贵历史影像资料。为了延长这些石窟影像档案的寿命,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石窟文物永久地存影留真,为敦煌研究院的各项工作提供全面、准确、详实的信息资料,数字中心同仁长期以来一直探索研究科学、长效、安全地保管石窟影像档案的方法和手段。

影像档案资料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针对它的保护也要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地保存珍贵的石窟影像档案,本文把多年来保存影像档案的方法做一总结,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汲取和引进先进的方法和经验,让敦煌石窟影像档案的管理工作得以加强和发展,以满足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的需要。

一、敦煌石窟影像档案的种类

敦煌研究院保存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拍摄的大量文物影像档案资料,内容涉及石窟建筑、彩塑、壁画、考古发掘、石窟保护、美术临摹与创作、敦煌研究院院史、丝绸之路上的古遗址、其他石窟寺遗址和敦煌人文风情等;地域范围涵盖甘肃、新疆、青海、、山西、陕西等地;有不同材质和规格的底片、图片、录像带和光盘等。

按影像档案的材料和用途可分为:

(一)感光胶片

感光胶片是传统相机记录影像的载体,胶片由透明的片剂及在其表面上涂布的感光乳剂构成,在感光后需要化学处理后才可呈现可见的潜影,因此,针对感光胶片的保存和保护要考虑其材料的化学特性,及后期的处理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所带来的隐患等。

1.黑白底片

20世纪5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原敦煌文物研究所)就开始了摄影工作,积累至今,共保留了玻璃干版、银盐和染料等不同材质的黑白底片4万余张,有页片、120胶片、135胶片等片幅规格,主要是记录性地拍摄石窟文物信息和考古发掘、石窟保护、美术临摹与创作、敦煌研究院院史、丝绸之路上的古遗址、敦煌人文风情等,用于建立档案和学术交流研究等方面。

2.彩色底片、照片

20世纪70年代,随着摄影技术和感光材料的发展,摄影开始进入了彩色时代,从第一张敦煌石窟彩色照片的诞生,让人们通过影像看到了敦煌壁画的真正色彩,目前拥有彩色底片6000余张、彩色照片3000余张,底片按照感光原理可分为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片幅规格有页片、120胶片、135胶片,主要用于图书出版、摄影展览和网络传播等。

(二)以录像带为存储介质的档案资料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敦煌研究院开始采用电视录像技术拍摄敦煌石窟,走过了从模拟到数字电视的发展过程,以磁带为介质保存了一大批石窟录像资料。其内容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以洞窟为主的整窟现状调查录像资料;以敦煌研究院重要活动为内容的录像资料;以各种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为内容的录像资料;以各媒体单位制作播出的录像资料电视录像资料;为弘扬敦煌石窟文化和艺术而制作的纪录片。

目前,保存录像磁带500多盘3000多分钟。电视录像资料存储介质为3/4磁带、1/2磁带及数字高清磁带,从VO格式、BVU格式、BETACAM-SP格式、DVCAM格式到高清,形成了多格式电视录像资料共存的图像资料。

(三)以DVD和磁盘为存储介质的数字化档案资料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敦煌研究院将分属于科技领域的计算机和艺术领域的摄影相结合,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和技术保存和保护敦煌石窟信息,并产生海量的数据,数据通过光盘、硬盘、磁盘阵列等存储介质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二、敦煌石窟影像档案的保存方法

(一)档案本体保护和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制定了严格的底片等影像档案的保存和调用管理制度。

(二)影像档案保管库房建设

2011年,随着数字中心办公楼的建成,档案的保管条件日趋完善,拥有了保存石窟影像档案资料的专用地下档案库房,地下档案库房比地面库房更具有诸多妥善保存的优点:首先,库内的温湿度稳定,不会受地面气候的影响;其次,能十分有效地防紫外光、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风沙,且远离强磁场。

化石的资料篇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策略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是一家以油田勘探、开发为主的石油企业,公司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逐步开发了苏北、东北和海外市场。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使公司在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应对油田企业的竞争时表现得差强人意,已不适应大型油田企业运行管理的要求,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竞争能力。因此,面对油田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石化华东分公司如何运用先进的采购管理理念。迅速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物料成本,加强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作用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供应链企业间合作交流方面架起一座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料供应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环境下,采购功能是供应商与企业之间至关重要的连接,特别是对于生产企业,采购管理的短期目标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率、降低库存量和降低周转时间上,长期战略目标则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提高整体供应链利润。

(二)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通过采购管理增强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提高企业的敏感性和响应性。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以外部资源管理为工作重心;面向过程的采购管理;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伙伴关系;信息化采购。

二、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采购现状分析

(一)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采购现状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目前国内主要在江苏、吉林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外部市场有西北油田分公司、东北分公司等;国外市场主要在加蓬、哈萨克丝坦等。采供中心负责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公司从2005-2008年的采购工作量为2.5亿元、3.2亿元、4.1亿元、5.2亿元,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采购品种多而杂,而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施工队伍比较分散、距离远,物资采购供应管理面临新的课题。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目前的采购模式主要有总部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和企业自采3种模式。关键物资如石油地质专用管属中石化总部集中采购。由中石化华东分公司ERP系统生成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订单,通过中石化电子商务网报中石化物装部统一采购。采购量占总采购量的60%,采购的金额多,采购的量大但采购的品种少;主要物资如油田化学剂、无缝钢管、三抽设备等属中石化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由中石化华东分公司ERP系统生成订单,通过中石化电子商务网报中石化物装部批准后在中石化物装部认可的供应商名单内采购,采购的物资与生产直接相关;一般物资如工具、生产辅助材料等,由企业自采,采购量占总采购量的15%,采购的金额不多,但采购的品种十分的多而杂。表1为中石化华东分公司2008年部分物料采购数量。

(二)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购策略存在的问题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在采购策略上进行了多次改革。但这种改变比较随意、缓慢,没有系统性。总体来说未能及时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当前供应链发展环境下,如何建立适应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供中心特点的供应链采购供应管理模式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1、采购模式调整的问题。目前网上采购的3种采购模式:直采、组采、自采。直采、组采是管理的重点,对各类物资采用的采购模式物装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总部最近在2008年上半年对钻具从直采调整到组采,此种采购模式的调整存在以下问题:(1)从计划的提报上。目前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油田企业有存续和上市两块,存续和上市的关系由于利益的不同一直比较紧张。钻具计划的提报与油、套管不一样,钻具计划由存续提报,供应部门通过对计划的整理、编制和确认后,报总部采购,供应部门对计划的管理相对较弱。如果钻具从直采调整到组采,供应部门对计划的要求、控制可能进一步降低,计划的临时性和随意采购的比例将增大。采购的成本就会上升。(2)从合同、结算上。中石化企业现在都在实行《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对产品的合同、结算规定是比较严格的。钻具组采后,合同、结算就在二级单位的供应部门执行,而钻具的采购金额相对高,一个产品的合同(超过30万元)的签订需由项目实施部门、计划处、财务处、法律事务处及主管领导的审批签字后才能实施,结算也是如此。而此项工作快需1―5天,慢需14天。如果合同签订慢,供应商就无法安排生产,交货期就会推迟。从而影响到生产。另外,总部规定的钻具供应商对资金回笼也会存在顾虑,因为各油田企业的情况存在差异。由此,建议对大宗物资的采购以直采为主。

2、竟价采购的操作问题。竞价采购以电子商务网为平台,为企业和中石化一级供应商创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作为企业希望参与竞价的供应商越多越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以下问题:(1)供应商对参与竞价采购的热情不高。对竞价采购的产品采取不报价的态度,有时由于参与竞价采购的供应商未达到3家,而使流程无法继续。(2)竞价采购中标的供应商对竟价中承诺的交货期有时无法保证。(3)参与竞价采购的供应商串通报价,故意提价。

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与采购商、供应商有关,与市场活动也有关。本文在分析工业采购需要考虑的要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管理原料供应货源的办法或技巧。

三、供应链环境下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采购策略

由于油田企业的特殊性,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购物料品种繁多,各种物料的采购金额大小、对公司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供应市场的状况千差万别。要使公司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就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维度对采购物料进行细分,进而根据每个物料的定位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资源管理在不同物料上的分配更有效,从而使企业实现效率优化的采购供应。针对2008年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部分物料采购列表,应用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策略对其进行分析。

(一)战略性物料采购策略

油田战略物品采购策略――双赢策略。油田战略物品的特点是品种数量少,但采购额大,供应风险高。如套管和油管,其质量的好坏对油田的钻井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出现问题,严重的会导致油井

报废,造成上千万的直接损失。套管和油管价格水平的微小变化立刻会对钻井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供应商市场的发展进行密切关注。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钻井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还能取得更好的钻井生产设计和对钻井生产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从中石化华东分公司2008年的主要物料采购数量来看,适合采用战略性物料采购策略的有以下物品:套管和油管,该类物品目前的供应商主要有宝钢和天钢两大公司,必须通过与两大公司合作,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钻井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和供应商的双赢。

(二)重要物料采购策略

油田重要物品采购策略――最低成本策略。油田重要物品的特点是占采购物资的品种比重和资金比重都不大,但对油田比较重要。如钻具由于有3家供应商可以生产供货,市场供应比较充足,供应商和产品基本可以互换。但是由于钻具的价格比较高,其采购成本降低对企业的贡献仍然是较大的。对此类物品的采购策略一般是以竞标、投标为原则选择供应商。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适合采用重要物料采购策略的主要是钻具,目前主要是宝钢等供应商,应该以竞标、投标为原则选择供应商,签订中短期合约,建立采购优势,在保持要求的质量水平和供应的连续性下。优化订货批量,降低库存。

(三)瓶颈物料采购策略

瓶颈物料采购策略――保障供应策略。瓶颈物品的特点是专用性强、价格低、用量小,但供应市场风险大,对油田生产构成了威胁,其采购策略应该集中于保障供应的连续性。对这类物资的管理思路是:一是降低其供应风险程度。对独家产品应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使其向一般物品转换;二是在不能降低供应风险的情况下,对常用物资,采取战略物品的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保障供应的目的;对不常用的物资。就增加额外的费用,建立保险储备。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适合采用瓶颈物料采购策略的主要有套管油管附件、支撑剂、爆炸炸药等,该类物料专用性强、价格低、用量小,但供应市场风险大,对油田生产构成了威胁,应该尽量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保障供应的目的。

(四)一般物料采购策略

油田一般物品采购策略――管理成本最小策略。油田此类物资的特点是采购品种繁多,但占用资金比重小。市场上容易获得。如固井附件、吊卡、套管扶正器、接头毛坯,因此,对于这类资源比较丰富的物资,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采取以降低管理和物流复杂性为目标的管理成本最小策略。对于一般物品,成本和风险都比较低,成本的控制更应该侧重在交易成本的节约,应尽量简化其采购流程,侧重采购系统成本的下降,节省对这些项目的采购、送货、储存、支付等方面耗费的时间。其他主要物资基本适合采用一般物料采购策略,如中厚钢板、无缝钢管、石油破乳剂等,该类物资应该侧重在交易成本的节约,应尽量简化其采购流程,侧重采购系统成本的下降,节省对这些项目的采购、送货、储存、支付等方面耗费的时间。

化石的资料篇8

一、起草过程

2005年,内蒙古自治http://区人民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化学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的指导意见》。在自治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的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内蒙古石油和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多断增加,加之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对石油和化工交工技术资料的归档过程中,不适应新要求的诸多问题不断出现。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适用的交工资料整理规范,使得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对交工资料归档的规范和明确,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往往不如人意。为解决这一问题,内蒙古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各专业的专家组成编写组,通过总结大唐多伦煤基烯烃项目、鄂尔多斯联合化工项目、亿利化学pvc项目等工程交工技术资料整理的经验,参照hg20237-94《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和sh/t3503-2007《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进行了大量的编写修改完善和补充编写,考虑到目前石油和化工工程特点以及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普遍采用,在保留原设备、管道、电气、自动化仪表资料归档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化的归档要求。于2010年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了石油化工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以及其他有些省市化工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和化学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意见。按照反馈的意见,经过认真讨论和详细修改,2011年4月底完成了送审稿。2011年6月18日,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了审定会,审定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标准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填补了自治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交工资料管理的空白,统一了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化工工程交工资料的管理。”该标准经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自治区地方标准,并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标准号db15/t489-2011在全区执行。

二、编制的意义

1、适应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

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工程施工、验收、管理都比过去有较大的改变,g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实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和档案文件的整理归档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石油和化工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以市政民用土建项目为主的交工资料整理规范,不能满足其安装工程较多、施工验收规范各异的要求;以传统技术和设备为编制对象的原有化工项目交工资料整理规范也不适应目前石油化工工程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普遍采用的现实。为了适应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加强对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需要总结内蒙古多年来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编写标准以规范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行为。

2、促进工程资料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的需要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内蒙古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上一直没有全区统一的管理规程,过去各参建单位都是按照有关规范、规程和有关规定制定不同深度和内容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但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差异比较大,在以往全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这个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信息化也势在必行,因此,必须规范和统一全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和要求。

3、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内容是按照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安装开工阶段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终止的顺序进行编排,规范和完善全区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方法和管理要求,规定了工程资料的分类、编号原则,完善了资料的整理顺序,统一了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施工用表,明确了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和工程报验的原则。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档案编制与管理水平,落实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编制的依据

标准主要依据是《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参考了《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等行业标准。同时也充分考虑了过去内蒙古各大石油和化工企业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面的一些习惯性做法和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

四、编制的原则

标准的编制原则是落实责任、规范行为、过程控制、简便易行、适应信息化管理。

落实责任:参建各方应将各自的质量责任落实在各种工程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和审核中。

规范行为:工程参建各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国家、自治区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

过程控制:资料的收集、整理、检查、验收,融入工程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

简便易行:资料的管理应直观、便于操作。

适应信息化管理:资料的管理应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实现工程档案电子化。

五、标准简介

本标准是关于内蒙古石油化学工业安装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地方标准,标准要素设置及构成主要是按照规范要达到的目的进行设立。标准由十一个一级要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

要素一:范围

本要素意在阐明标准总的规定内容和适用范围,是使用本标准的前提条件。

要素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要素给出了本标准应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等文件,这些文件对于本标准是必不可少。

要素三:术语和定义

本要素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对术语的要求,给出了20个术语,术语和定义是为了满足标准在表达上的需要,帮助使用者准确地理解规程。这些术语均在有关章节中被引用,因此其主要作用是供标准使用。

要素四: 总则;

本要素由三个二级要素组成,反映的三方面的内容,是标准原则性的规定,反映了本规程制定的目标、统一性、规范性等要求。

要素五: 一般规定

本要素由二个二级要素组成,反映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对交工技术文件的填写和整理作出了规定,提出了交工技术文件的整理应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溯性的具体要求。第二方面是对安装工程的划分进行规定,包括单位工程的划分依据和构成、分部工程的划分依据以及分项工程的划分依据等。

要素六:管理与职责

本要素共设置了六个二级要素,明确了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的有关各个环节及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对工程技术资料形成应遵循的原则,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职责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是本规程的纲领。同时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和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对施工现场资料员和工程监理人员提出持证上岗的要求。

转贴于 http://

要素七:安装工程技术资料

本要素共设置http://了四个二级要素为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的基本内容及整理要求。

“工程质量管理资料”明确了工程质量管理资料包括的内容。

“施工质量控制资料”一方面对工序质量控制表格进行了说明,并阐明了其使用要求,另一方面是对交工技术文件进行了分类,为了方便组卷,按照设备、管道、电气、自动化仪表、智能化等分为六类并给出了整理要求。

“施工材料设备质量证明资料”阐明了施工材料设备质量证明资料包括的内容,即包括:进场验收记录、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厂家提供的性能检验报告、安装使用说明书、进口设备、材料的商检报告、材料复检报告等。本要素还对质量证明文件原件提出了要求。

“工序质量控制表实施规定”,此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为了满足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而设置。本要素阐明了工序质量控制表分等级的规定,即分为a(或ar)、b(或br)、c(或cr)三个等级,并提出相关要求。同时对工序质量控制表在填写和使用、实施过程中作出了规定。

要素八:安装工程交工验收资料

本要素共设置了十三个二级要素,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规定工程交接时工程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交付的施工技术文件的内容,即包括施工技术资料、竣工图及所附设计变更以及质量验收等技术文件。

规定施工技术资料应包括的内容,即包括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管道(件)及各种电仪器件等的质量合格证及相关复验报告等。

规定了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文件包括的内容及使用的表格。

规定了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的相关报告及其内容要求,包括“勘察单位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报告”、“设计单位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报告”、“建设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竣工验收通知书及附件(验收组成员名单)”、“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规定了工程交接时向建设单位交付的其它技术文件,包括各职能部门的批复文件要求、工程质量保修书、其他工程竣工验收所需文件、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的“重大事故报告”等。

要素九: 竣工图

本要素共设置了六个二级要素,给出了竣工图的概念、内容、整理、保管、绘制和图章以及等要求。本要素还对一般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进行了规定。

要素十:安装工程资料的立卷

本要素共设置了三个二级要素,为工程资料的立卷,给出了立卷的原则和方法、案卷编目、立卷要求等。

要素十一:安装工程资料的归档

本要素共设置了三个二级要素,为安装工程资料的归档,给出了归档的原则和方法,规定了归档的程序,给出了归档的范围等。

另外,标准还列出了规范性附录,对工程中使用的记录表格进行了规定,包括:

附录a:共用类交工技术格式文件目录,从a.01至a.50共50个表格供安装工程共用项目使用;

附录b:设备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b.01至b.67共67个表格供设备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c:管道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c.01至c.19共19个表格供管道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d:电气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d.01至d.58共58个表格供电气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e:自动化仪表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e.01至e.33共33个表格供自动化仪表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f:智能化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f.01至f.12共12个表格供智能化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g: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表格目录,从g.01至g.05共5个表格供工业安装工程验收使用。

六.标准应用

化石的资料篇9

一、浙江省石化工业现状分析

石化工业以炼油为源头,生产各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我省石化工业产业链的基本现状是“两头大、中间小”。镇海炼化是目前我国炼油综合加工能力最大的炼厂,能力已达到1600万吨/年。轻纺、塑料加工、精细化工等石化产品下游工业非常发达,轻纺产业加工能力占全国30%,塑料制品加工能力占全国20%。与石化工业上、下游工业极为发达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省基础石化工业发展缓慢。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炼油、石化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89亿元,约占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总额的50%。其中原油加工业占了大头为508亿元,有机化工原料业56.1亿元,合成材料制造业225亿元。在合成材制造业中,原料单体基本以进口或外省购入为主。我省石化工业整体发展落后,尚未形成基本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

我省原油加工企业主要有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炼油厂等。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我省最大石化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420亿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合成材料行业是我省近年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目前主要的企业有巨化集团、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华峰集团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PVC、ABS、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有机硅单体、聚氨酯、氨纶等产品。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ABS生产能力30万吨/年,华峰集团氨纶生产能力12000吨/年,均为国内最大生产企业,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60万吨/年PTA和宁波逸盛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PTA项目,目前均已建成投产。在建的项目有台塑工业(宁波)关系企业年产30万吨PVC生产装置、台化塑胶(宁波)有限公司的15万吨ABS生产装置,日本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PC生产装置,日本三菱化学60万吨/年PTA项目等。

我省有机化工原料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有限的几家有机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多是以煤化工产品为原料或者依赖于进口石油化工原料进行延伸加工。

由于没有一个强大的以乙烯工程为代表的基础石化工业,浙江难以形成一个炼油-石化-轻纺加工业等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现有优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为此,我省必须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要求,把促进经济即期增长和推进中长期发展结合起来,着力建设以临港石化工业为核心的石化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从化工大省向石化强省的转变,更好地发挥石化工业对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

二、我省发展临港石化工业的背景分析

石化工业的发展可带动机械、交通运输、电子、建材、轻纺、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性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我省发展临港石化工业正面临难得的机遇期。

(一)国内石化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经济的全球化正促使世界石化工业下游产业的发展格局随之改变。首先,我国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由于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亚洲地区(特别是我国)石油化工的下游产品产业发展极为迅速,产品已大量涌入美欧市场,其结果是美欧市场的石化产品需求相对萎缩,而亚洲地区、特别是我国的石化产品需求急剧膨胀,这种市场需求的地域改变,给我国发展大宗石化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其次,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使社会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房地产、信息电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推动了石化产品的需求。当前,我国石化产品需求十分旺盛。2003年,国内乙烯需求量1500万吨,而国内产量仅为611万吨。合成树脂进口1907.3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55.9%;合成橡胶进口100.6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45.7%;苯乙烯进口266.1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73.9%。

(二)全球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跨国石化企业纷纷加大对华投资力度。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石化工业在经历30年左右的发展后趋于成熟,当地大宗石化品市场趋于饱和,获利空间减少,促使以欧美企业为主体的跨国石化公司,利用亚洲国家急需发展石化工业却既缺资金、又缺技术的机会,积极实施亚洲投资发展战略,调整石化投资结构和石化工业全球化经营格局。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雪佛龙德士古等国际能源巨头,几乎都已在中国投入巨资。投资额度最高的BP,在华投资已达45亿美元;拜尔已确定在上海石化工业园投资31亿美元、同时兴建7个项目的投资计划。目前我国已有4家大型乙烯合资企业组建完成,这种态势仍处于全面推进发展阶段。

(三)发展石化产业是我省经济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浙江省是资源小省,同时又是国内加工工业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中轻纺产业加工能力占全国30%,塑料制品加工能力占全国20%,染料、颜料、医药、农药、纺织助剂等精细化工品发达,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产基地。2004年,全省石化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574亿元,其中精细化工产值占了50%以上。发达的轻纺、塑料加工工业和精细化工业,对石化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由于缺乏基础石化产业的支撑,这些产业的原料主要靠进口或外省购入解决,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做大、做强困难。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省部份产业的生产规模已在国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石化原料类产品的需求已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据较大份额,极易因市场波动而受到冲击,影响区域经济稳定和安全。因此,我省必须加快发展石化工业,形成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以全面提高我省制造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四)我省具有发展临港石化工业的独特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石化基地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我省港口资源丰富,利用进口资源,建设石化基地的优势明显,是发展临港石化工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的省份之一。宁波港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建有国内最大的原油泊位和液体化工专用码头。经国家发展与计划委员会批准,中石化集团投资建设以宁波为枢纽的进口原油输油管网,在宁波和舟山分别建设2个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形成连接浙江、上海金山和江苏扬子石化的输油管网,每年进口原油的输送量将达到6000万吨。国家和中石化集团均已确定在宁波建立原油储备基地。舟山地区是我国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区之一,水深10米以上岸线为28公里。目前已有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建设的25万吨级的油码头一座。嘉兴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紧临上海浦东新区,拥有5万吨级码头一座,属深水良港,具有万吨级化工原料海运条件。石化工业的建设,主要利用围涂造地,基本不占良田。

从市场条件看,华东地区,特别是江浙和上海市是石化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地区,2005~2010年间,聚烯烃需求量占全国的1/4强,聚酯原料乙二醇占全国80%以上,其他石化产品如苯乙烯、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等也都在50%上下,石化产品是目前全国和华东地区市场紧缺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强。石化工业在浙江发展的市场空间极大。

在我省已形成了一批利用进口石油和大宗有机原料资源建设和发展石化工业的骨干企业。镇海炼化炼油所需原油90%来自国际市场;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ABS生产所需的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聚酯生产所需的PTA、乙二醇等也均是来自国际市场;中石化集团计划到2010年把长三角发展成为中国的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级的石化基地,而镇海炼化是发展的重点之一;台塑关系企业、LG化学等都计划以港口为依托,在宁波建设石化基地,这些都将对我省临港石化工业的建设发挥带动作用。

同时必须看到,我省规划建设临港石化工业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一)周边省份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石化工业的发展形成较大压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组织开展长三角石化产业带的规划工作。国家已批准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南京化学工业园为部级石油化工基地,其中,上海的漕泾石化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3.4平方公里,被列为上海市未来四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南京化学工业园已形成2100万吨炼油、70万吨乙烯、150万吨聚酯的生产能力。随着“扬巴一体化”工程的实施,将形成一个特大型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从而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原料条件。另外,江苏省的连云港、常熟和南通,广东省的广州和茂名,山东省的青岛和齐鲁等,石化工业园区的建设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我省是目前沿海省份中除海南、广西之外唯一没有乙烯工业的省份。只有加快推进以港口为基础的临港石化工业的建设,才有望在我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化企业,使我省在长三角石化产业的大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石化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发展临港石化工业缺乏龙头项目的带动。由于我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生产量很少,制约了化工、轻纺等下游产业发展。目前已经产业化的ABS、腈纶等产品由于原料全部依赖进口,产品规模的扩大难以实现。作为纺织业发达省份,我省每年所需聚酯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达200万吨,2003年我省进口PTA157万吨,用汇达8.8亿美元;余姚中国塑料城是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近年平均每年的交易额近百亿元,除镇海炼化、乐金甬兴化工等少数厂家有少量产品参与交易外,基本上都是外地企业的产品和进口产品。镇海炼化乙烯项目前期工作尚在进行中,而且100万吨/年的规模也不足以支撑我省下游石化产业发展之所需。

(三)我省发展临港石化工业缺乏一批资本实力强、产业关联性大的大型骨干企业。石化工业是投资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型石化装置的投资一般需数十亿元之多,在我省有能力并计划进入石化领域的大企业不多,将成为制约我省临港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发展临港石化工业的指导思想为:围绕建设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追踪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势,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促进石化产业的集聚,形成炼油-石化工业一体化的格局,全面提升我省石油化学工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从化工大省向石化强省的转变。

在发展临港石化工业的进程中,应坚持三个原则:

(一)坚持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制订浙江省石化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各重点石化园区应根据全省总体规划按照资源集约化利用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制订和调整园区布局规划,将园区技术开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商品展示中心,维修服务中心、备品备件储备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等公共平台纳入规划建设范围,做到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和整合优势。

(二)坚持控制源头,放开下游,多元投资的原则。要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发展临港石化工业的支持,将宁波规划为国内重要的乙烯工业生产基地省石化下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合理规划临港大石化重点项目的发展布局和产品规模;支持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在我省建设石化项目;立足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融合发展,以乙烯等大型石化装置为依托,多元投资发展下游石化装置。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从长远和战略高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强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扩张的衔接,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努力引进一批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大型石化装置,重视对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资源消耗水平,有目标地抓好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带动作用强的大型石化企业和产品;提高水、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做到石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到2010年,全省临港石化工业取得极大发展,销售额达到1400亿元;建成国内最大的炼油和乙烯生产装置,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乙烯能力达到200万吨。形成与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石化工业产业体系;石化产品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能够满足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骨干企业的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形成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三分天下的发展格局。

四、临港石化工业的区域布局规划

基地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是当今石油化工的发展趋势。我省发展临港石化工业,应坚持园区化发展,使资源得到优化互供,同时各类副产品实现集中利用。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中对石化产业的布局导向为:“石化上中游产业围绕沿海大港集中布局,以杭州湾南岸宁波沿海产业带为重心,主要向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经济开发区、镇海石化产业功能区集中,北岸主要在环杭州湾嘉兴经济开发区临港区域集中发展”。根据这一布局导向,我省临港石化工业园区建设近期将主要支持宁波石化工业区、嘉兴石化工业区,以及舟山石化工业的建设。温台地区有条件的区块可作为潜在发展区域,根据开发进程和条件适时加以开发。

(一)宁波石化工业区:宁波处于我国沿海南北航线的中点,长江口南翼和钱塘江入海口,北邻杭州湾、东临东海,江海联运、水陆中转便利,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港站主枢纽。规划的宁波石化工业区主要由镇海的俞范-澥浦至慈溪龙山区块、北仑的林大山-炮台岗及周边区块、大榭岛区块等三个区域组成。宁波已有电厂装机容量为4350MW,在建的有5560MW,届时能够保证临港石化工业发展的电力所需;已有城市供水能力82万吨,规划将通过横山水库、白溪水库和曹娥江、富春江引水工程,使供水能力达200万吨/天,可保障宁波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但宁波临港石化工业区各区块的布局和产业规划应做到与该区域的相关设施条件相配套。

1、俞范-澥浦-龙山区块:位于宁波镇海区和慈溪市沿海地带。园区供水能力规划为30万m3/d,水源为宁波市梅林工业水厂;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装置两座,在建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力为4.5万m3/d,另规划一座10-12万m3/d的综合污水处理场,深海污水排放管道也已在施工;规划中的滨海高速、海天一路、海天二路,横穿化工区各片,与镇海城区、港口和液体化工码头相连,形成三纵九横的对外交通网络;园区内建有热电厂,实现管网供热。

该区块无建港口和码头的条件,建议将镇海液体化工码头作为该区域的依托港区进行规划控制,通过管廊和快速路与园区相连,以保证园区的原料和产品进出。镇海液体化工码头由七座化工专用码头组成,分别为5万吨级2座、万吨级1座、3千吨级以下4座,建有化工储罐区,总容量数十万立方米,已形成70多个品种,300万吨吞吐能力,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要求宁波市根据园区的发展要求,做好港口的发展规划,使之成为宁波化工区的化工品仓储和物流运输中心。

园区内现有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的1600万吨/年炼油装置、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的ABS生产装置等。乐金甬兴化工的7万吨/年丁苯胶乳正在建设,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离子膜烧碱项目等签约落户,将为园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浙江腈纶厂5万吨/年腈纶项目等有机化工项目也已签约。

园区主要是以镇海炼化炼油和乙烯项目为支撑、以液体化工码头为依托,以烯烃、芳烃为主要原料,发展深加工有机化工和合成材料产业等高技术含量的大型石化装置。严格控制对石化园区原料依赖性不强的化工企业进入该园区,避免因化工企业的无序发展影响园区石化产业的布局建设。

2、北仑区块:位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与宁波滨海快速路、绕城公路、东外环路等高等级公路相连;拟修建长约16公里的铁路专用线,铁路运输条件不久即可改善;建有热电厂两座,日供汽能力200吨;供水能力可达80万m3/d,在建的原水工程设计能力为2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8万m3/d。紧邻园区的北仑港建有25万吨级原油码头,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尚可建20万吨级码头一座,万吨级以上码头多个,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目前在建的项目有台塑宁波公司30万吨/年PVC、50万吨/年ABS、60万吨/年PTA等项目。

九十年代国家曾批准协和在北仑区块建设30万吨/年乙烯项目,目前码头已基本建成,但3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取消,我省应争取在北仑区块引资建设一套乙烯装置。近期重点为利用港口优势,从境外进口大宗有机化工原料,建设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品下游产品装置,然后逐步向上游原料型产品的生产发展。也可以采用后加工装置与上游原料装置同步建设的发展模式,产业定位主要是发展下游合成材料和大型有机原料类产品。

3、大榭岛区块:规划面积近10平方公里,位于大榭岛的东北部和北部的三角形地块,距宁波市中心约40公里。

该园区内道路四通八达,通过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将大榭与大陆连成一体。大榭支线铁路正在建设,设计运输能力为2000万吨/年。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15万吨,建设中的原水工程设计能力为20万吨/日。大榭环岛污水管网已敷设完毕,日自理能力为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装机容量7.5万KW的热电联供工程也将于2005年初建成。已建成25万、5万、2万等油码头,5万、5千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各一座,正在筹建3座15万吨油码头和一座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港口优势十分明显。

目前在建的项目有烟台万华的16万吨/年MDI,宁波东港化学有限公司的16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日本三菱化学60万吨/年PTA项目、中油奥里油储运项目等。

大榭岛区块主要是利用港口优势,从境外进口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发展聚酯中间体等有机原料类产品及相关的配套原料类产品。

(二)嘉兴石化工业区:主要由乍浦区块和平湖白沙湾区块组成。

乍浦区块位于浙江省乍浦经济开发区内,园区规划面积一期为1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园区位于乍嘉苏高速公路的起点,01、07省道穿境而过,杭州湾跨海大桥现已动工,2008年可建成,交通条件优越;园区内的乍浦港建有2.5万吨、5万吨级石油码头等泊位共8个,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同时将建设2.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2.5万吨化工危险品固体码头各一座,年吞吐能力分别达到200万吨和100万吨,配套建设液体储罐区四个,总容量22万立方米。现有220KV、35KV变电所各一座,拟将建设110KV变电所一座,可满足园区供电负荷;在建的热电厂可满足园区400t/h用汽需要;5万吨/天水厂已在建设中,污水通过管网进入日处理能力为55万吨的嘉兴市污水处理厂,可满足园区近远期的污水处理要求。

目前已有日本帝人化成株式会社10万吨/年聚碳酸酯、英荷壳牌公司4.6万吨/年油、嘉化集团6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等入园建设。

平湖白沙湾区块位于平湖市东南,东邻浙江省界,与上海金山石化接壤,南濒杭州湾,西与乍浦港相邻,可开发土地资源有60余平方公里。区内拥有可建港海岸线达13公里,-13米等深线距吴淞零米线500-900米,可建数个3-5万吨级深水泊位,拟建的杭浦高速公路(沪杭第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白沙湾曾被作为我省与上海市联合建设60万吨/年催裂化项目的建设用地,后因种种原因未实施。在白沙湾建设临港石化工业基地,既可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又可使我省经济更好地与上海接轨。

嘉兴石化工业区主要是以进口有机化工原料单体等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化工深加工产品,形成从基本无机原料、有机原料到合成材料配套的石化园区。嘉兴石化工业区要积极与上海金山石化、漕泾化工园产业接轨,利用从上海获得的有机原料进行深加工,以取得跨省市共同发展,优化杭州湾石化产业整体布局,促进长江三角洲石化工业的协调发展。

(三)舟山石化工业区。舟山金塘岛是环杭州湾区域建设大型深水港的战略要地。随着舟山至宁波的大桥建设顺利推进,金塘岛的运输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舟山建设大型石化原材料中转基地的条件更趋成熟,应争取使金塘岛石化工业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原材料仓储和供应基地。舟山本岛腹地广阔,深水岸线较长,可作为发展临港石化的备选地块。同时可根据布局条件和配套设施条件,在条件成熟时,选择适当地块适度发展炼油和石化工业。

温州市已制定了在大小门岛布局建设石化基地的发展规划,台州市大陈岛港口资源优势明显,而且,从温台地区业已形成的产业现状看,加快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已成为该区域产业稳定运行和提升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议支持温州在“十一五”期间,利用进口初级石化原料,启动石化中下游产业的建设,为大型基础石化工业的建设创造条件。温台地区争取启动大型燃油装置。

五、产业发展重点

根据当前石化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区域发展的需要,我省石化工业一方面要抓好以镇海炼化乙烯工程为代表的重点石化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港口优势,利用进口石化初级产品,建设下游生产装置,形成炼油—石化一体化,各产品具有良好经济规模、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石化工业格局。

我省石化工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炼油、乙烯产业、丙烯产业、碳四、碳五、碳九和“三苯”产业群分述如下:

(一)炼油

炼油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石化工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我省应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和优越的港口资源条件,努力扩大炼油能力。镇海炼化现原油加工能力为1600万吨/年,应争取在2010年形成30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以满足200万吨/年乙烯工程的原料需求。同时支持有条件的炼油企业易地发展,在舟山布点建设大型炼油装置。

(二)乙烯产业群

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系列、聚酯树脂。除聚乙烯外、其它树脂的生产,乙烯必须先进行如附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转化,生成相应的聚合单体,这些单体再经聚合才形成高分子树脂。这些系列化学转化的工业生产,构成了乙烯产业群。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系列属于五大通用塑料树脂之列,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

2004年,我国乙烯产量为623万吨,居世界第三。到2005年乙烯生产能力将有望达到800万吨/年,2010年将达到1400万吨/年。而在当量需求方面,2005年和2010年预计将分别达到1800万吨和2700万吨左右,缺口分别达到886万吨和1524万吨。

我省镇海炼化乙烯工程一期建设规模为100万吨/年,应争取在2007年建成,并在2010年前启动二期100万吨/年乙烯扩建项目,总体形成2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在产品方案上应与扬-巴乙烯、上海乙烯适当分工,国家曾批准在宁波北仑建设30万吨/年乙烯工程,目前码头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同时台塑关系企业等已在北仑投资建设一批乙烯下游产品项目,为把宁波建成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建立我省在“长三角”石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力争在北仑再布点建设一套大型乙烯装置。

1、聚乙烯

2004年,我国聚乙烯生产能力为440万吨,产量为441万吨,进口量为480万吨,自给率仅为48%。预计2010年,我国PE需求量为1470万吨,生产能力为868万吨,自给率接近60%。2002年,我省PE消费量为104万吨。2008年浙江省总需求量预计为271万吨。由于世界PE市场总体成供大于求的状态,国外、特别是中东国家的PE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必须特别注意产品结构问题,并尽可能形成规模经济。由于LLDPE突出的薄膜性能,它将逐步取代LDPE,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支持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中,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45万吨LLDPE的生产能力。

2、聚氯乙烯产业链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供/排水管将改用PVC管,加上近年房地产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PVC需求异常旺盛,并将持续到2010年。2003年我国生产PVC约503万吨,进口200万吨,总消费量达到703万吨。预计2008年我国PVC的需求量将激增到1000万吨,成为世界PVC第一大消费国。由于PVC难降解,对其市场前景专家们存在较大争议。我省是国内主要的PVC加工生产基地,但PVC生产总量不大,合计为12万吨/年(均为乙炔法),绝大部份产品通过进口或外省供应,目前在建的有台塑集团30万吨/年PVC项目(利用进口氯乙烯单体)和巨化集团的12万吨/年PVC项目(乙炔法)。支持跨国石化企业依托港口资源,进口氯乙烯单体建设PVC生产装置,支持以乙烯装置为依托,建设大型PVC生产装置。

3、苯乙烯产业链

2004年世界苯乙烯的产能达到了2588万吨,消费量为2351万吨,预计2008年产能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3208和3080万吨,在2009年前全球苯乙烯供应将很紧张。目前我国苯乙烯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2004年生产能力为110万吨,产量99万吨,而当量需求为386万吨,2008年我国苯乙烯缺口估计为471万吨。苯乙烯主要用于制备聚苯乙烯(62%)、ABS(11%)、丁苯胶乳(8%)、AS、SBS等高分子材料。2003年全球ABS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由于大部分家用电器的制造业已迁移到亚太地区,我国对ABS的需求非常旺盛,2004年产量为60万吨,进口196万吨。

我省现有宁波新桥化工有限公司8万吨聚苯乙烯生产装置,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ABS生产装置,在建的有台塑集团25万吨/年ABS装置。我省重点应支持宁波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改造形成54万吨/年ABS生产能力,台塑集团形成50万吨/年ABS生产能力,使我省成为我国乃至世界ABS的重要生产基地。

在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项目建设方案中安排有78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除满足我省现有聚苯乙烯和ABS等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外,建议考虑发展丁苯胶乳、SBS等延伸产品。

4、聚酯产业链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PET生产已从日用级聚酯(PET)转入利润率更高的无纺布用PET和技术级PET,日用级PET的生产则转移到亚太地区。我国是日用级聚酯终端产品的重要生产国,产品大量出口。2003年全球衣物市场中20%来自中国。随着2005年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市场份额有可能大幅度提高,进而大幅度地提高我国PET的需求。2004年,世界PET产能约为4000万吨,我国PET年生产能力为1600万吨,占世界40%,2008年生产能力预计为2200万吨。

PET的主要原料为乙二醇和精对苯二甲酸(PTA)。

乙二醇由乙烯化学转化成环氧乙烷,而后水合而成。2004年全球乙二醇的产能为1520万吨。我国2004年产量仅为95万吨,2005年的需求量预计为600万吨,缺口400万吨。我省乙二醇需求量大,预计2005年、2010年分别达到172、291万吨。“长三角”乙二醇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在2010年将占85%左右。在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已规划一套60万吨/年的乙二醇生产装置,我省应争取再建一套60万吨/年的乙二醇装置。

受PET增长的推动,全球PTA市场需求旺盛,2002年产量为2700万吨,2005年需求量预计为3400万吨,产能基本满足需求。2004年我国产量460万吨,进口572万吨,我省进口量占全国的1/3。根据我省聚酯的规模,2005年我省PTA需求量为450万吨。目前,我省经国家批准实施的PTA项目有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的45万吨/年PTA项目、宁波逸盛石化有限公司60万吨/年PTA项目和日本三菱化学的60万吨/年PTA项目。把我省建成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基地,符合我省聚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求,支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拥有新工艺的外国公司以宁波港为依托,采用进口原料建设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支持我省重点聚酯生产企业向上游延伸建设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

PTA的原料为对二甲苯(PX)。根据2002年到2010年的PTA需求预测,世界将须新增1370万吨PX产能。预计PTA的原料PX将非常紧缺。镇海炼化已规划将PX产能从45万吨扩能到75万吨,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我省PTA项目的实施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三)丙烯产业群

全球丙烯2002年产量5280万吨。2010年需求量预计为9100万吨。由于全球超过25%的乙烯工程计划项目以乙烷为原料,几乎得不到丙烯。未来丙烯将供不应求。全球的丙烯主要用于制备聚丙烯(36%)、环氧丙烷(20%)、丙烯腈(13%)、异丙苯(4%)、丙烯酸(4%)、异丙醇(4%)、正丁醇(4%)、齐聚物(4%)等。近年来由于聚丙烯的需求持续增长,丙烯用于制备聚丙烯的比例上升幅度较大。

“长三角”已确定实施的丙烯延伸产品有:上海赛科乙烯工程的26万吨丙烯腈项目,扬子-巴斯夫乙烯工程的16万吨丙烯酸和21.5万吨丙烯酸酯。在镇海炼化乙烯工程中,丙烯主要规划用于制备聚丙烯和环氧丙烷。结合烟台万华的MDI项目,重点考虑建设环氧氯丙烷、并延伸建设聚醚多元醇,争取在宁波形成上下游一体的聚氨酯产业链。少量丙烯可规划用于表面活性剂、碳酸二甲酯、丙二醇、环氧氯丙烷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同时,基于我省涂料、粘结剂生产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以是全国重要的皮革工业加工基地,支持在我省建设丙烯酸和丙烯酸酯项目。

1、聚丙烯

2003年,PP世界产量约为4040万吨。2003-2007年,世界需求年增长率预计为5.3%。由于市场需求强劲,世界PP主要生产商均有扩产计划,自2000年后我国成为PP最大消费国。2004年我国产量为475万吨,进口244万吨。预计到2010年我国聚丙烯需求量将突破1000万吨,聚丙烯供不应求已成定局。支持镇海炼化在乙烯工程中建设聚丙烯装置。

2、聚氨酯产业链

聚氨酯由于优异的综合性能,其需求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发展。2010年前,长三角聚氨酯消费量占全国的50%左右。其中生产聚氨酯所需的原料主要有MDI、TDI和聚醚多元醇。2003年世界MDI消费量大于300万吨。未来数年内全球需求量年增长率预计为6.9%,且需求的增长超过供应增长。最近几年BAYER、BASF、DOW等产业巨头均有MDI扩产计划。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MDI最大市场。BAFT、HUNSTSMAN与我国上海氯碱等公司在上海投资11.26亿美元,建设世界最大的异氰酸酯集成产业基地(24万吨MDI、16万吨TDI),预计2006年投产。我省则有烟台万华在宁波大榭岛的16万吨MDI项目。

2004年世界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能力为521万吨,消费量为412万吨。2005年全球生产能力将达到578万吨,消费量将达到469万吨左右,2010年将达到594万吨的消费量。2004年我国聚醚产量为34万吨,消费量60万吨。今后十年,受汽车工业和房地产的推动,我国聚氨酯工业将会以较高的速度发展,预计2005年我国聚醚需求量为70万吨,2008年需求量为92万吨,2010年需求量约为110万吨。2008年估计将有近30万吨的缺口。聚醚多元醇由环氧丙烷开环聚合而成。

2005年世界环氧丙烷的总能力将达到701万吨,需求量将达568万吨,2008年需求量将达696万吨,届时装置能力为724万吨。我国的环氧丙烷生产在最近几年才形成规模,2004年产量为45万吨,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存在生产成本过高、丙烯原料供应不稳定等问题。预计2005年生产能力达到67.6万吨。预测2005年需求量为76万吨、2008年达到100万吨,2010年达到120万。支持镇海炼化在乙烯工程中,建设36万吨/年的环氧丙烷生产装置。

支持投资者利用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乙烯工程的环氧丙烷建设聚醚多元醇生产装置,同时结合烟台万华在宁波大榭岛投资生产的MDI(16万吨/年)发展聚氨酯硬泡、软泡及水性聚氨酯。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聚氨酯生产基地。

3、聚碳酸酯产业链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2000年世界消费量为189.1万吨。预计未来几年内需求量将以9%增长。2004年世界产能达290万吨,2007年可达到310万吨。我国对PC的需求非常强劲,2001年进口26.6万吨,2004年进口量达60万吨。PC生产技术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引进困难。目前有BAYER与上海氯碱合资建设10万吨/年生产装置正在建设中,日本帝人化成10万吨/年PC装置落户浙江乍浦,目前一期5万吨/年装置已投产,应支持日本帝人化成将乍浦作为其PC发展的重要基地。

PC的主要原料为双酚A,受PC需求的推动,世界双酚A需求以年均7%增长。世界双酚A商品量不多,一般与下游产品产品一体化生产。我省应争取在嘉兴乍浦或宁波建设一套双酚A生产装置,与PC装置配套。

4、丙烯酸及其酯产业链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丙烯酸型超吸水剂、家用洗涤助剂的开发和普及,丙烯酸及其酯的需求量大幅上升。目前世界丙烯酸年产能力约为400万吨,年增长率在5%左右;丙烯酸酯为300万吨,年增长率为3%。美国、西欧和日本是主要产地。丙烯酸除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外,还用于生产超吸水剂、去垢剂和分散剂。丙烯酸酯则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涂料及胶粘剂。

我国丙烯酸及其酯类现有产能为15.8万吨,2005年需求量为45万吨,缺口30万吨。扬子-巴斯夫项目规划丙烯酸及其酯类产量为40.3万吨。

根据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和配套的需要,我省支持发展的丙烯下游产品还有乙丙胶、碳酸二甲酯等。乙丙胶广泛用于汽车部件、防水材料、胶带、汽车密封件生产等。2001年世界需求量为90万吨,国内仅有吉化公司2万吨/年一套装置,引进建设一套乙丙胶生产装置有助于我省汽车等下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碳酸二甲酯在手机电池、制药等行业有广泛用途,主要原料为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和甲醇。

(四)裂解碳四产业群

裂解碳四是单烯烃(正丁烯和异丁烯)、二烯烃(丁二烯)、烷烃的总称。裂解碳四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在镇炼化乙烯工程中丁二烯将主要用于ABS的生产,同时也可考虑延伸建设SBS装置。正丁烯用于生产LLDPE,异丁烯可规划用于生产丁基橡胶。丁基橡胶主要用作汽车内胎。目前我国仅有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有一套年产3万吨/年生产装置。异丁烯也可规划用于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后者为生产有机玻璃的单体,也广泛应用于制备涂料、粘结剂、油墨树脂、纺织助剂等。另一种选择是用于合成叔丁胺。正丁烷可用于制备顺酐、1,4丁二醇、四氢呋喃(THF)、γ-丁内酯等紧缺有机化工原料。我国1,4丁二醇的消费主要集中在PBT、PU(PU皮革、PU鞋底材料、PU弹性材料)、THF等领域,市场需求极为强劲。我省是国内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要积极争取引进技术建设一套1,4-丁二醇装置,并延伸建设PTMEG装置。满足氨纶生产的原料需求。

规划在白沙湾区块集中镇海炼化、上海金山石化、南京扬子石化等装置的副产碳四资源,开发以异丁烯和正丁烷生产精细有机化工原料,实现规模化利用。

(五)碳五和碳九的综合利用

石油烃高温裂解制乙烯、丙烯过程中,副产相当量的碳五和碳九馏分。以油品为裂解原料时,这两个馏分的总产率约为乙烯产量的25%。由于资源分散,难以集中形成经济规模,我国裂解碳五和碳九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用作燃料,直接烧掉。我国在90年代初建成四套万吨级的芳香族碳九石油树脂装置。碳五石油树脂虽有多处生产,但均为几百吨的规模,由于原料来源没有保证,生产规模小,无法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工艺落后等原因,以致产品质量差且不稳定。但国内市场急需这种产品,在涂料、粘合剂、油墨等领域,需要大量的碳五石油树脂,国内无法满足供应。国外碳五石油树脂产量已达数十万吨。建议在嘉兴白沙湾区块规划成我国碳五和碳九的综合利用基地。利用其突出的地域优势和港口条件,整合镇海炼化、上海金山石化、南京扬子石化的碳五和碳九资源,生产石油树脂、不饱和树脂等大吨位化工产品,以满足涂料、粘合剂、油墨等生产的需要。

(六)三苯产业群

苯、甲苯、二甲苯统称三苯,是炼油和乙烯工程的重要副产和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在本规划中,苯主要用于生产苯乙烯形成苯乙烯产业链。MDI一般与苯胺一体化建设。苯硝化生成硝基苯,硝基苯加氢还原成苯胺,苯胺与甲醛反应生成二苯基甲基二胺,后者与酰氯反应生成异氰酸酯的混合物。由于烟台万华的MDI项目已在大榭岛建设,规划在宁波规划大型的苯胺项目配套。

对二甲苯则主要用于生产PTA,形成聚酯产业链。利用镇炼化的炼油和乙烯项目生产的邻二甲苯,可制备苯酐及其下游的PVC增塑剂。2000年苯酐国内产量为41.5万吨,2001年苯酐国内需求大约为70万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国内市场对苯酐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增塑剂行业是苯酐主要消费用户。在增塑剂领域中,苯酐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随着我国塑料制品业迅速发展,对增塑剂需求量增长很快。在我国生产的增塑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所占比例较大。涂料工业也是苯酐的主要消费用户。苯酐是制造醇酸树脂和聚酯等的原料。这些高聚物用来生产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硝基漆、过氯乙烯漆和聚酯漆等。苯酐还可用于染料、农药和医药等行业。

六、主要政策及措施

建设临港石化工业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全面提升我省工业经济竞争关键所在,同时也事关我省在“长三角”石化产业基地中的地位。石化工业属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尤其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和资源配置作用,为产业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政府分管负责人挂帅,省级有关部门和宁波、嘉兴、舟山等市政府参加的临港石化工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临港石化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全省产业联动需要,部署抓好重点园区的规划实施工作。设立联席会办公室,做好临港石化工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省里确定的重点园区所在地政府,应建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石化园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事关临港石化工业发展的重大关键项目应成立领导小组,以更好地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二)推进重点石化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石化园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要求高,资金投入量大,所在地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要按照市场化动作的思路,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省和宁波市要全力争取宁波石化工业园批准成为部级石化园区,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和重大配套项目建设的支持,对园区发展有重大意义的重点项目也应予以支持。

(三)保障重点石化园区建设用地的供给。石化园区布局范围广,土地占用量大,各重点石化园区要尽可能利用围垦造地,少占用耕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重点园区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要保证其土地供给。各重点石化园区要按照高起点、上规模、功能配套完善的要求,做好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化石的资料篇10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起初是为了方便清除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分离路面中的钢筋而采用的,它是目前解决反射裂缝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也是目前翻新改造旧水泥路面最理想的办法,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的发展和引进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项工艺实施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需要寻找解决方法。近几年,我国交通运输部门开启了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的专项计划,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在各个方面都符合这项计划的要求,所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的发展和引进对我国水泥路面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2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施工工艺

第一,准备工作。施工前对各项重要数据反复测量,进行实地考察,且着重对重要交通道路、收费站道路中心桩位置、水准点基点桩及其他测量资料进行复测,对控制桩进行加固。在原材料的准备方面,我们需要质地坚硬、清洁的集料;稳定性强、初终凝时间短的水泥;石料必须达到质地坚硬、表面平整、风化现象不严重和极限抗压强度大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这些原材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必须全都符合设计规定及满足外观指标的规范要求。

第二,混凝土配合比。将水泥、碎石、砂、外加剂等材料在工程开始之前5天,按照相关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原材料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要求包括:混凝土弯拉和抗压强度、集料级配要求、水灰比、稠度、水泥用量、质量控制等细节,控制好配合比例,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在实验结果出来后,及时将设计报告单交给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批准后,立即进行试拌。在此期间,一定要定期对试拌的样品进行抽样检查,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三,施工机械准备。要求工程设计人员要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程的规模大小、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来配置合适的施工机械,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必须要满足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程施工的各项要求。并应将各种施工机械的各项指标做好详细记录,为日后的考证提供便利。同时对钢筋的设置要做好详细、严密的设计,比如钢筋网片、角隅钢筋、边缘钢筋应如何安放设置,且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第四,表面修整。在完成相关摊铺、捣实、刮平等作业之后,还需要使用修整机械设备进一步完成碎石的整平工作,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能够达到应有的横坡度和平整度要求。在对碎石修整施工过程中,一定不能在混凝土的表面洒水,这样不利于养成混凝土的凝固性。保证在完成修整工作后的混凝土仍然能够保持高度的塑造性,在表面比较低的地方,可以用新搅拌的混凝土进行填补与修整。这也是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整个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在决策阶段要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先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充分了解材料价格,地段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情况;然后是要做好市场研究;最后对方案进行优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去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在设计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认真分析建设地段的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图,严密分析所需预算,对所需材料认真对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工程完成时需要结算大笔资金,工人的工资,设备的费用,材料的费用等等,要对承包商提交的竣工结算进行审核和财务审计。

3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引进到我国已有二十多年,在这期间,我国的相关专家及工作人员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已经让这项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改造工程的质量和水平,我国最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碎石化机械设备,又为了进一步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程及其工程的特点,花费了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分析该技术的工作机理。通过与其他工艺做对比,该工艺出现的强度偏差小于其他施工工艺,水泥路面的碎石破碎效果要远远好于其他设备。这些年来,通过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程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艺更加完善,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工程必将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其发展前景广阔。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