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字经儿歌十篇

时间:2023-03-24 17:21:36

新三字经儿歌

新三字经儿歌篇1

[关键词] 喜儿 演唱风格 戏歌唱法 中西结合唱法 美声唱法

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族歌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在当时的历史年代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热爱,迄今为止,仍然受到众多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它作为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歌剧《白毛女》中四代“喜儿”的演唱风格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探寻出我国民族歌剧唱法的继承与创新之路。

一、第一代喜儿的土嗓唱法演唱风格特点

王昆作为“喜儿”的第一任扮演者,以民间唱法为基础,吸收戏曲唱腔和咬字的优势,采用民歌、曲艺和戏曲相结合的歌唱方法,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王昆的演唱在保持本色、纯朴、自然的同时,行腔高亢、嘹亮、通畅,而且在演唱中始终保持着激昂的情绪。如在演唱歌剧《白毛女》中的《哭爹》时,王昆融入了河北梆子“哭头”板式的演唱特色。“哭头”是河北梆子紧打慢唱中的一种特色专用板式。“‘紧打慢唱’是河北梆子中最容易发挥悲哀、高亢、激昂的板式。”《哭爹》是歌剧《白毛女》第一幕中的唱段,王昆采用以唱当哭,以哭带唱,哭唱同行的递进方式将喜儿的内心情感层层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但她的这一唱法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因为是用本嗓演唱,如果进行长时间的演出,将会导致声音嘶哑甚至声带小结;另一方面,在演唱音域宽广地唱段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如唱到《白毛女》中“我浑身发了白”的“白”字时,喉部肌肉便会呈现出紧张的状态,且音色也不够圆润,力量略显单薄。即便如此,王昆自然纯朴的土嗓唱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顺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王昆用她那富有激情的歌声和生动感人的表演激起了人民大众强烈的斗志,为新中国的解放斗争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第二代喜儿的戏歌唱法演唱风格特点

郭兰英是继王昆之后又一位成功塑造“喜儿”这一人物形象的表演艺术家。由于郭兰英自幼学习山西中路梆子的艺术经历,使得她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唱与表演中,创造性地将戏曲的身段和演唱山西梆子的一些声腔特点融入到喜儿这一角色当中,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戏歌唱法。这种唱法的表现特点是字―声―情即以字带声、以韵补声、腔随情转。在歌唱的呼吸方面,她继续沿用山西梆子中“气沉丹田”的呼吸方法,这实际上就是声乐中经常提及的“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依靠下降横隔膜,使下腹腔扩大,从而使声音具有足够的压力,“腹式呼吸法”能使气体从肺部呼出时获得足够的压力;在声音位置方面,“戏歌唱法”需要有良好的声音位置,声音基本上下通畅,咬字吐字灵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不能在所有的声区保持这种好的声音位置;在吐字方面,她将“字正腔圆”作为歌唱的基本准则,力求把字、音清晰地传送给每位听众;在情感的表达上,由于与“喜儿”所处在同一个时代,郭兰英能够深刻的理解喜儿的悲惨遭遇,能够把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和了解真真正正融进“喜儿”这一角色中,调动一切手段把“喜儿”刻画的更为逼真。

迄今为止,郭兰英所塑造的喜儿的艺术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归因于传统戏曲艺术生命力在新的历史环境与艺术创造活动中、在新歌剧中的再生。以郭兰英为代表的戏歌唱法至今仍被众多歌剧表演者借鉴使用,她的艺术经验对中国民族歌唱与表演艺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三、第三代喜儿的中西结合唱法演唱风格特点

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她的演唱在吸取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精髓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正如管林在观看完歌剧《白毛女》的演出后对其演唱的评价:“她很会运用自己的声音,不论吐字行腔、抑扬顿挫,能较准确地表现出喜儿坚强不屈和反抗的性格。”她巧妙地把声音与戏剧谐合地融合在自己的艺术表演之中,把一个鲜活、生动的“喜儿”展现给了全国亿万观众,赢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赞赏,当之无愧的被誉为第三代喜儿。与郭兰英的戏歌唱法相比,在呼吸、共鸣、艺术表现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发展。

在呼吸方面,她借鉴了美声唱法中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这是一种运用胸肋肌肉、横隔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呼吸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使民族声乐的表演者对声音高、低、强、弱等的控制更加灵活自如。在共鸣腔的使用方面,以头腔共鸣为主,辅以喉、咽、口腔,加上适当的胸腔。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上至头腔、下通喉腔和咽腔的垂直柱状的共鸣通道,以求得最佳的整体共鸣效果。在混声的运用方面,在真声与假声运用的比例上相对平衡。在咬字方面,在咬字吐字上也直接继承和吸取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咬字吐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如在经典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中最后一句“我就是鬼,我是屈死的鬼,我是冤死的鬼,我是不死的鬼”,“喷口”的大量使用,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饱受摧残的喜儿此刻所爆发出的深仇大恨。

所处的时代是新民族唱法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代,科学的西洋发声方法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掌握,因此,她把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运用于民族歌剧的演唱中,使声音明亮而不失圆润,高亢而不失柔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点。

四、第四代喜儿的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特点

第四代“喜儿”尤泓斐是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演员,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她用美声唱法重新演绎这部经典的民族歌剧,让观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视听效果,成功地将人们的视线凝聚于其完美的演唱技巧、惊人的音乐洞察力、娴熟的戏剧表演上,趋于大家气象的艺术实力,确实吻合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对她的评价:“一个超级女高音。”对声音技巧的运用游刃有余。比如,在演唱《恨似刀山愁似海》中“雷暴雨翻天,我又来”一句的“天”字和“来”字、“白了头”一句的“白”和“头”字,她都作了细致的由弱到强的处理。与前几代扮演者相比声音力度的变化幅度更大,在声音的控制方面也更加的灵活自如。

作为新一代歌剧演员的尤泓斐,尝试用西洋唱法演绎民族歌剧,不仅对民族歌剧唱法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也促进了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四代“喜儿”的扮演者虽身处于不同的时代,演唱风格也各不相同,但她们每个人都用自己个性鲜明的音色和发声技巧来诠释“喜儿”这一人物形象。她们演唱风格的相同点是她们的演唱都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声乐文化之中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不同点是每个人的演唱风格都富有时代的特色,符合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需求,从而使我国的民族歌剧唱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新三字经儿歌篇2

我们会发现孩子伴随游戏成长,有儿歌的游戏像插上了翅膀的天使,伴随小学生的精神一起飞翔。识字是小学生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识字,而且还要及时地书写准确,这对于刚刚接触汉字的小学生来说难度不小,给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现代社会的小学生普遍较早开始阅读,识字能力强,但是因为年纪小,书写能力较差。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孩子的优势,发挥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指导他们提前阅读,尽量主动积极地认字识字。儿歌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理解记忆。儿歌识字可以采用先认读,之后理解再书写的方式,这种认字方式既可以减轻初学者的思想负担,还能尽快引导小学生提高识字速度。同时,儿歌短小精炼,字词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孩子们乐于朗读,乐于学习,能从内容丰富的儿歌中识字认字,还能受到思想的熏陶。有专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七八岁以后脑容量就已经接近成年人,他们的音感和记忆虽然和成年人相差一些,但是这段时期是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小学生认字的积极性,通过古今优秀的饱含文化思想的儿歌识字是非常必要也是极为可行的。小学刚刚入学阶段是小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直接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儿歌的语言简明、形象、生动、直白、准确,并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小学生对儿歌更加感兴趣,接受的速度更快,因此会学得快记得牢。

二、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实施方法

(一)按顺序巧安排

儿歌内容较为广泛,思想明快,而且语言较浅显,内容通俗易懂,有着稚拙活泼的趣味性。由于儿歌语言注重音乐性,强调音韵节奏,吟诵起来特别朗朗上口,顺口易记,所以儿童对儿歌特别易于接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可以借助儿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通过儿歌进行小学语文识字,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教学,先学习基础字,再学常用字,最后才是次常用字。要想学好基本字就要首先认识汉字的各种笔画名称。为了提高认识笔画的效率,同样要通过儿歌促进学习,使小学生在愉快轻松地儿歌教学中熟记汉字笔画,准确诵读。如:点横折,竖横钩,竖提竖折、竖弯钩。教学时边朗读易懂的知识型儿歌,边巧妙填空的形式,小学生们能够尽快熟记在心,熟能成诵。在学习笔画之后就要进入识字阶段,一定要通过简洁明快的儿歌朗读对所识的汉字进行整体认读,等在阅读文章或分析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多遍朗读和反复练习巩固。之后再通过部件型儿歌来认读单个的汉字,加强记忆。最后到每单元结束的复习巩固阶段时,采用对比型儿歌来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等。如“口加一横就是日,日加一撇就是白,日加一竖就成甲……”有了朗朗上口的儿歌的辅助,相似的字就不再容易混淆。小学生在熟记知识型儿歌后,能够在文章中形成整体印象,进而在阅读文章时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汉字定位,以致把文章和汉字合为一个整体,在阅读文章时引发对汉字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记住所认生字在文章中的位置,这样就会使小学生能尽快记住一些生字,之后再利用部件型儿歌和对比型儿歌形式的学习巩固生字,就足以使小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生字整体板块,加深了对生字的认识和掌握,真正达到认字和复习巩固巧妙融合、巧妙安排,认字效果事半功倍。

(二)引兴趣巧识字

低年级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他们的心理特征、审美要求以及生活方式也就决定了儿歌文学样式的特色:一是自然合节的音乐性。儿歌的音乐性几乎是自然天成的,表现在它的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儿歌就像音乐一样能够满足这些孩子听觉上的需要。其音乐性的重要意义绝不亚于语义。低年级小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几乎是本能的,是绝对充满兴趣的。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尚小,常常是随着自己的兴趣转移。小学识字教学也要依据小学生的兴趣进行,儿歌识字有趣新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候要千方百计介绍儿童熟知的身边的事物韵文。例如《幼儿园》:小豆豆,小元元,牵手同上幼儿园。幼儿园,真好玩,做完游戏荡秋千。荡得高,看得远,远方太阳红又圆。这首儿歌生动的描写了儿童在幼儿园的游戏生活,因为孩子们刚刚升入小学,对幼儿园极为亲切,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这首儿歌的学习和吟诵,低年级学生就可区分“元、园、圆”三个同音字,在轻松的气氛中区分并熟练掌握这几个汉字。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为引发小学生的兴趣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不仅增加识字的趣味,而且很容易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萌发创新的冲动。而儿歌的“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恰巧可以借助儿歌与游戏相依相存的关系,让儿童对识字学习产生游戏感,通过这种富于韵律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创情境激热情

一首儿歌往往包含着浅显的、为小学生能理解的“象”的内容,这种“象”单纯集中地描摹或叙述一件事物,一种现象,或几种具体事物。侧重自然物象为主。小学新生个个生龙活虎,积极热情,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奇的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尽量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使孩子们喜爱识字、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一心一意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识字。通过儿歌识字,可以在教学实际中,依据儿歌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现有的条件和特点,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真实场景,营造孩子们喜爱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在宽松自然和谐民主的气氛中积极参与识字。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尾巴歌》是首知识儿歌,老师在教授这一儿歌时,可以借助直观的图片展示形态各异的各种动物的尾巴,把识字和学知识结合起来。在具体而有趣的情境中,小学生会以特别投入的心态配合老师的教学,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既积累了汉字,又积累了知识。

(四)重整体快认读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中,老师针对整个汉字,在教给学生字音时,同时进行字形和字义教学。老师常常是字字教授,由一个生字引发学习本字字音、字形再到字义,之后到组词等。把识字和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难度较大,小学生接受很慢,以致出现偷懒现象,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语文阅读写作的质量和速度。如果通过儿歌识字就有很大程度的区别。儿歌识字教学法,应用的是整体认读的方法,旨在通过低年级小学生朗读和背诵儿歌的过程中学习识字并掌握句子和词汇。通过儿歌进行整体认读,识字认读既快速又简单,小学生在读儿歌时就能学到生字新词,达到快速认字的目的。比如对于杨树、柏树、松树等八种树的归类学习中,可以编写这样一首儿歌: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边疆。在这个归类识字中,教师要在儿童熟记这首儿歌的基础上,整体接收整首歌词,整体视读“杨树”、“榕树”、“梧桐树”等语词,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带出生字“杨”“柏”“松”等,这些字都具有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右半部分多数能起表音作用。通过对生字音、形、义的分析,使学生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汉字本身的特点及构字规律,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逐步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儿歌语言就是这种活蹦乱跳的“活娃娃”。因此小学生们和“活娃娃”在一起识字更是效果极佳。如果识字基础不好,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

三、结语

新三字经儿歌篇3

一、 偏旁拼凑编儿歌

当第一次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编识字歌时,他们就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一下《小池塘》一课,有七个生字――阳、姐、波、吹、边、只、红。同学们发言积极,编出的儿歌生动有趣,全班齐读时更是琅琅上口――

阳:双耳加日阳阳阳;姐:女字加且姐姐姐;波:水字加皮波波波……

一溜儿的部首加偏旁,同学们念得热热闹闹,趣味盎然,可我让学生用的还是“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用这些老办法编儿歌,同学们还是得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字形。

二、 关注写法编儿歌

于是,我在肯定了这些识字歌编得不错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说字的组成部件时,如果能把这些部件的位置说清楚,写的时候就不容易出错了。同学们听取了我的建议,将儿歌重新修改。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编的儿歌质量明显提高了――

阳:太阳东边升起来,双耳加日日在东;女:女字加且姐姐姐,女生站在左手边;边:走之儿,包个力,里边外边别弄错……

我鼓励同学们把这次编的识字歌抄写在了语文书上,这让小作者们激动万分。很多学生为了取得这样的机会,把编写识字歌的任务,主动从课堂转移到了预习中。有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劲儿,第一课时的生字学习渐渐精彩起来,每到教学生字时,教室里便举满了小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编的识字歌与伙伴们分享。从《春到梅花山》到《骑牛比赛》,同学们编出了许多有趣的识字歌,这些识字歌,不仅编出了生字组成的部件、部件分布的位置,有的甚至还能提示生字的写法――

回:大口吞小口;

尽:一把尺下两个点,两点排齐躲下边;

休:左边来个瘦瘦人,右边一棵胖胖树;

羊:一点一撇是羊角,三横组成胖身子,长竖尾巴甩得直;

品:一张大嘴吃不完,两张小嘴来帮忙……

三、 形义结合编儿歌

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一个学生为生字“多”编了这样一首识字歌――上一夕,下一夕,一夕太少两夕多。这首儿歌编得很妙,不仅编出了“多”字的,部件的写法,甚至还运用反义词“多”和“少”,编出了多字的含义。我们之前编的识字歌大多局限在“识”的范围内,很少涉及到“用”,我意识到这首识字歌的编成,很有可能带动其他学生识字歌编写能力再上一个台阶,于是,便在课堂上大力表扬,并建议其他同学也回家尝试,将生字的意思编入识字歌。在之后的识字教学中,果然精彩连连――

国:一块玉,真宝贵,一个方框四面围;

意:心上立太阳,礼轻情意重;

冷:两点下命令,招来西北风。快把天变冷,我们要过冬;

掉:课桌少了两条腿,赶快用手扶一扶,书本不再往下掉,爱护公物我最棒;

办:一份力,两滴汗,多动脑子事好办;

起:走自己的路,让梦想起飞;

巴:小嘴巴,张张开,露出一颗牙齿来。

串:糖葫芦,一串串,两个口字一线穿;

牵:大秃头,牵头牛;

界:田当头,八当手,一撇一竖当脚走,小伙伴,手拉手,环游世界一起走;

穿:洞穴下面藏颗牙,咬出洞来穿洞过;

默:一只大黑狗,一声也不吭……

要想把生字的音形义编进一首儿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两个月,同学们为了把识字歌编得更有效,每一课的预习都做足了功课――查字典、搜资料,为了避免雷同和错误,还通过电话和自己的小伙伴联系,以便及时更改。期末的时候,我们班创编的很多识字歌都被收录在了校报中,同学们的识字积极性更高了。

四、 形近区分编儿歌

转眼学生上二年级了,同学们的自主识字能力有了更明显的提升。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编单个字的儿歌,而是开始思考“形近字”“形声字”等类别的生字,尝试利用一首识字歌,认识一对或一组字。比如――

棉花地里开棉花,绵羊身上长丝毛,收齐棉花做棉被,收齐丝毛做绵绒。(区分“棉”与“绵”)

一人住,双人往,单住之人常来往。(区分“住”与“往”)

猫伸爪子,抓向西瓜,瓜没吃着,勾出一籽儿。(区分“爪”与“瓜”)

男儿奉令卫领海,邻里互帮耳朵长。(区分“领”与“邻”)

历经九次认真研究,多花力气收获无穷。(区分“究”与“穷”)

再比如――

问:口进门是问,有了问题要解决。

间:日进门是间,珍惜时间要牢记。

闻:耳进门是闻,新闻联播天天有。

闹:市进门是闹,小朋友们不吵闹。

阔:活进门是阔,祖国河山多辽阔。

闪:人进门是闪,电闪雷鸣快下雨。

闲:木进门是闲,周末休息真休闲。

闯:马进门是闯,智力闯关我最棒。(区分含有“门字框”的一串字)

雷:雷雨落进田地;

雪:白雪飘过横山;

霜:下霜相互取暖;

雾:起雾务必安全。(区分含有“雨字头”的一串字)

……

新三字经儿歌篇4

关键词:河湟花儿;音乐特点;演变

中图分类号:J642文献标识码:A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的一种高亢而抒情的山歌,也是西北地区各民族追求幸福与爱情、表达意志与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历史悠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音乐特点突出、演唱形式和发展手法独特等特点,深受回、汉、撒拉、土等民族的喜爱。“河湟花儿”作为民族艺术的瑰宝,无论是其艺术形式、语言风格,还是其优美旋律以及演唱方式的别具一格,都为人类的音乐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河湟花儿”的艺术特色

高尔基曾指出:“真正的民歌是不追求表面的美丽,不追求形式的,而要善于用最简洁、因而也是最美丽的话语从心底里说出来。”[1]“河湟花儿”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及民族民间文学的珍品,它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源自于各民族群众的生活劳动和伟大创造,具有“独特的价值标准、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心态文化内涵。”[2]故此,“河湟花儿”的题材多种多样,表述方式独树一帜。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主题,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借用歌声来歌颂光明和正义,鞭挞黑暗和不平,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一类是以谈情说爱为母题,表达了人们对纯真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他们多以身边最熟悉的景或物为背景,用质朴深沉、粗犷豪放、高亢激越的语言生动地唱出来,具有“以天为阳的博大意境”[3]和阳刚之美。通过对流传至今的“河湟花儿”进行分类,我们把它分为情歌,生活歌、本子歌等三种形式。

1.情歌。情歌是花儿的主体,它具有高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字里行间充满着激情思想,集中了不同时期各民族群众的天才智慧,被认为是“花儿”中最动人,最精彩、最丰富的部分。在所搜集的情歌中,它们多以表现“爱情”生活为主题。由于演唱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众不同,所以不能在家里或大庭广众之下来演唱,而只能躲在远离村庄的山野里引吭高歌,以倾诉演唱者内心的情感,于是便有了“野曲”的俗称。基于此,人们都认为它才是“花儿”的原本形态,现有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2.生活歌。主要指情歌之外的反映人们社会生活内容的花儿,它包括:表现苦难生活的,表现反抗斗争的,记载着重大事件的,歌颂幸福的生活的。生活歌涉及的题材时间跨度大,历史关联性教强。在生活歌中,有许多是表现新中国成立前人民苦难生活的“花儿”,还有记载西北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的“花儿”。3.本子歌。在“花儿”唱词中,有“散花”、“本子花”之分。其中,前面提到的情歌和生活歌均属于“散花”范畴,而反映历史故事的花儿则属于“本子花”。它以故事情节是否联贯,或富有叙事性为主要特征,在演唱中有纯本子“花儿”、本子起兴的“花儿”、新编的叙事“花儿”三种。如,根据传统剧目《女起解》编成的花儿唱词:“王金龙维下的小(啊)苏三,挣下的银钱(哈)花完;监牢里受罪者三年(嘛)满,洪洞县大堂上团圆。”[4]这类“花儿”很像小说,唱词内容简洁明了,高度提炼,使人一目了然。

二、“河湟花儿”的音乐特点

“河湟花儿”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性特征,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音列、音阶、调式和节奏等6个方面。

1. 音列。“河湟花儿”主要采用四音音列,即由5 6 1 2四个音来构成四音音列,这在西北地区回族小调、宴席曲中非常普遍。在四个音列中,5 1 2三个音是骨干音,而羽音则作为经过音或辅助音来体现。有的角音虽然也加入到这个音列中来,以构成五声音阶,但角音和羽音一样,只是起到经过音和辅助音的作用,而且重要程度远不如羽音。

2. 音阶。主要有七声音阶和五声音阶两种。其中,七声音阶在小调中比较常见,常为徵调式。其第三级和第七级音分别为微降或微升,具有3/4音的性质。音阶排列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中的拉斯特调式相接近,但又强调五正声的运用,可视为中国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互相交融的产物;相比之下,五声音阶多为羽调式或角调式,以级进音程为主。这种音阶与由四音音列增加角音而形成的五声音阶不同,前者强调羽、角两个音,后者则强调徵、宫、商三个音。据说,采用五声音阶的作品多为“宴席曲”和“干花儿”两类体载。若按曲调划分,羽调式曲调则与当地的汉族民歌有密切联系,角调式曲调常与从阿拉伯传来的而又中国化了的伊斯兰教吟诵调有某种关联。

3.调式。“花儿”大多采用“五声音阶”调式。在调式运用上,以商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中,五声“花儿”调式,对于曲调的进行与扩展有着强烈的推进力,而“商”和“徵”两音则具有静止的属性,各个音以各自的性能,形成强烈而自然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当然,无论音调怎样发展变化,“商”和“徵”两音,总象是一块磁铁似的吸引其它各音,并以二者之间的相互映衬以作为曲调的支柱音或终止音,如《撤拉令》、《五荤人令》等曲调,六声音阶的《下四川》以及七声音阶的《上山令》都是如此。

4.节奏。“花儿”演唱者以及研究人员通过多方查证,认为“四句式唱词的基本节奏是一三句为十字句,四顿,前三顿三字为一顿,末顿是双字尾;二四句为八字句,三顿,前两顿三字为一顿,末顿是双字尾。”除此之外,还有折腰式节奏和节奏性衬字。由于“花儿”唱词因记录人不同而有所差别,故一首“花儿”有多种记法,使演唱者难以适从,因而唱词在词式结构、节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规范。

5.格律。格律是诗歌组成的基本规格。各民族“花儿”奇特的方言组词、造句功能,奠定了“花儿”唱词的不同凡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格律基础。经归纳,“花儿”唱词格律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词式结构,其次是句子节奏,第三是押韵格式。其中,“花儿”唱词的整体形态,是由唱词式结构来体现的,有四句式、折腰式和连缀式几种,是基本的整体结构形式。

“花儿”唱词讲究“顺口”、“易唱”,所以押韵是否得当也很重要。在“花儿”唱词中,押韵形式极富民歌特色,归纳起来有5种押韵形式,即通韵式、交韵式、间韵式、随韵式、不押韵。其中,通韵式是“花儿”中最常用的一种。即每句均押,一韵到底,有尾部单押、双押和多字押等几种形式。在押韵过程中,还有一个尾字押韵为“实”字,这与传统诗歌的韵法相同,称为实字押,而尾字多由“虚”字来担任,如“哩”、“了”、“过”、“者”、“的”、“呢”等。“花儿”的五种押韵方式,是唱词韵律的客观反映。

6.旋律。“花儿”的旋律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有“单峰式”、“双峰式”两种,土族“花儿”《好“花儿”山令》的旋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它由两个五小节的乐句构成,两个乐句都是先从低音开始,级进上升到调式主音“2”之后,便以九度大跳急转直下,前后形成两次起伏,成为“双峰式”状,具有明显的陈述性、单纯性和情感性特征。

三、“河湟花儿”的演唱形式和表现

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传播和发展也有其特定的文化空间,而且这种文化空间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它存在于深深热爱“花儿”的各族人民群众之中,因而“花儿”演唱是约定俗成的。一到特定时间,各民族男女老少就要成群结队地前往活动场所。或祈福禳灾,乞雨求子;或倾悲诉苦,谈情说爱;或向神灵乞求风调雨顺、人畜安康以及婚姻美满。因此,许多“花儿”真实、纯朴、美丽、动人。“花儿”的文化空间也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民俗活动当中,比较有名的有“庙会”、“花儿”会、“节庆”、“婚礼”等。正是在上述各种特定的文化空间和音乐环境中,成就了“花儿”特有的演唱形式和风格。当然,“花儿”的演唱,除了遵循共同的演唱技巧与演唱规律外,还要靠歌手的现实感受和领悟力。由于不同的发声方法和各种润腔技巧并非孤立存在,将不同的发声方法和润腔技巧进行灵活、合理地应用,经常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从目前看,“花儿”的演唱形式大多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即兴而作,出口成章。他们或编词单唱,或随意散唱,或相互对唱,具有自发性、随意性、即兴性和自娱性等特征。所演唱的歌词既有诗词歌赋节奏鲜明、音韵铿锵的格律特点,又有朗朗上口、活泼自由的民歌特色;由于地域、风俗不同,演唱形式也有所变异,故有领唱型、轮唱型等几种形式。“花儿”的节拍,多采用二拍、三拍、四拍等形式,有的则以节拍交替作为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

“花儿”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主要是通过旋律来体现的,而旋律发展变化的手法则直接影响到旋律的风格。其发展手法按音乐术语来讲,主要有“原样重复”、“变化重复”以及“模仿重复”等等。其中,“原样重复”有乐阶重复,乐句重复,也有乐段重复,较多的是乐句重复。“变化重复”是“花儿”音乐赖以发展的主要手段。此外还有四度特性音程,音列级进、多种大跳、三音环绕以及调式交替等多种手法。总之,各种旋律发展变化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花儿”的曲调技压群芳。

四、“河湟花儿”的保护开发

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不断深入,西部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状况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存留了千百年的传统民间艺术“花儿”,也面临着它新的生存发展空间。近年来,“花儿”演唱类型的多样化显示了“花儿”表演艺术的兴盛以及健康的发展势头。对此,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花儿”艺术价值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花儿”的保护开发。

“花儿”作为我国民歌艺术宝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对其加大保护和开发的力度。首先,“花儿”是西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对原生形态的“花儿”要进行抢救式挖掘抢救,力争保留住“花儿”在浓厚民族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原生状态;其次,从文化、文学、民族、音乐等各个角度出发,系统地研究“花儿”生成时期,历史背景和特征等,以完善“花儿”的研究体系;第三,作为西北高原的文艺奇葩,花儿艺术理应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要保存和研究它,还要使之发扬光大。第四,目前,演唱“花儿”的总人数和歌曲数量在慢慢减少,为使“花儿”继续繁荣下去,应进一步拓展视野,从更广泛的角度深入研究“花儿”的历史和近况,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地发展“花儿”。第五,应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在信息智能和人才方面的优势,让广大师生参与到保护和发展的行列中来。第六,各级政府应加大保护、发展和开发力度,尤其是应充分发挥“花儿”原生地或流行地区文化馆的作用,加大“花儿”的普及宣传力度,多培养一些“花儿”歌手,或者建立“花儿”采风基地,或者召开相关学术讨论会、制作各种宣传片、创办专门网站,进行采录和收集,做好挖掘“花儿”原始资料等具体工作。第七,应以举办各种“花儿会”为载体,把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逐步做大做强花儿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文化产业,使花儿的保护、发展和开发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屈文昆.花儿的语言艺术[J].宁夏社会科学,1984,(2)

[2]阿忠荣.试论“花儿”的文化内涵[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2)

[3]马甘.“花儿”的歌唱内容和社会价值[J].青海社会科学,1986,(4)

新三字经儿歌篇5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歌诀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编成整齐的韵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记诵中学会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中灵活运用歌诀辅助识字记形,辨义正音,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介绍歌诀辅助识字四法如下:

一、用顺口溜化难为易课文中有的生字,多达19画以上,结构复杂,儿童不易掌握。教学这类生字,教师可编几句顺口溜,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把握书写笔画顺序,化难为易。如《一次科技活动》一课中的“攀”字,有19画,是结构复杂的形声字,教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可演示“攀”的运用,让儿童理解字义。再编顺口溜为书写牵线搭桥:“山上小树林,林中长叉藤,大哥伸出手,抓住往上登。”儿童理解歌诀后,边念边写,就能轻轻松松学会“攀”字的形义和写法。

二、用字谜训练儿童思维猜字谜,是一种传统识字法。小时候,父亲教我“破谜儿”识的字,40年后,记忆忧新。“一点一横长,一漂漂南洋,上十对下十,月亮对太阳”(庙的繁体)。在猜字谜的活动中,儿童必须按谜面提供信息,对字的形体结构,笔画笔顺,字音字义的特点进行分析思考,必须用联想的思维方式将谜面信息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谜面和谜底的内在关系,作出答案。如教《骄傲的孔雀》一课,教师采用分步识字法教生字,先初读课文,要求儿童看拼音读准字音,感知字义;细读课文,理解字义,巩固字义,感知字形;总结课文,辨析字形。在理解“影”字前,教师背诵诗谜:“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并边诵边板书边解说,儿童很快揭开谜底:“影子”。这样,儿童懂得了“影”的意思,疏通了课文的最后一句,揭示出寓意,既识了字,又训练了儿童的思维。

三、用儿歌区别形近字所谓形近字,指形体相近的字。由于这类字的形状近似,不容易辨识,给儿童的认读写带来困难。如“本、末、未”三字,都是“木”多一横,儿童分辨较难,识记往往混淆。为有效地区别它们的形体,理解字义,教师可充分发挥儿歌的作用,在认读的基础上,教儿歌:“本末未木是一家,本是树根末枝梢,未是树干顶天地,万木争荣绿中华。”再按儿歌进行字理分析。教师拿一棵小树,告诉儿童“木”是象形字,写作中,教师将教鞭横在小树的根部,在根部画一横(或圆点),示意这一横(或圆点)表示树根之所在。“本”,就是草木的根。“”,称为指事字。

新三字经儿歌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省略写法。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1.从字母引入课题。课件播放新闻联播片头,定格出示“CCTV”,问:这些字母表示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的例子?

师: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数学上的字母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教师随机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2.初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一:简编儿歌。

(1)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

让学生继续说下去,直到有些学生不想说下去时,教师问:学生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能否想个办法让这首儿歌用一句话表示出来呢?

(2)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之后汇报,引导学生概括出“n只青蛙n张嘴”“a只青蛙a张嘴”等表示方法。

(3)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具体数字之后的简洁性。

【评析】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入手让学生续念儿歌,结果总念不完,在念儿歌中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心理渴求,为后面的知识建构打下铺垫。

活动二:猜老师年龄。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年龄。

(2)师介绍自己的年龄:比同学大若干岁,让学生说说老师几岁了,怎么算出来的。

(3)让学生畅想师生的年龄。如“当同学多大时,老师那时的年龄是多少”。

(4)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5)全班汇报交流(如:a+18或b+18……)。

【评析】此环节将教材中“算妈妈的年龄”改为“猜老师的年龄”,有助于现场采集信息,使教学环节的过渡更为自然。当学生都感觉没机会说又觉得这样说下去太麻烦时,让学生想想:“能不能用一个式子就把所有同学的想法都概括进来呢?”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与原有认知的冲突和急需一种新认知的心理需要。

(6)让学生说说a和a+18分别表示的意思。引导学生总结出a+18既能表示老师的年龄,又能表示老师和学生年龄的关系,并且很简洁。适时地渗透字母取值范围,如人的年龄不可能是任意岁数(比如1000……)

3.小结:让学生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点?

【评析】在渗透字母取值范围时可适时地激励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通过科学知识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让人类延年益寿。

二、实践操作,进一步感悟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变化的数

1.学生按要求摆三角形小棒。教师提要求,学生摆,并很快说出摆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数。

2.让学生不摆小棒,很快说出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20个呢?

3.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用字母表示任意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

4.让学生说说a和“a×3”表示的意义。

5.告诉学生简便写法。

【评析】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从摆到算、从算式到字母表示的式子和数量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三、练习提升,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1.教材第86页“试一试”第2题。

2.教材第87页“练一练”第1题第1、3小题。

3.让学生回忆在过去的学习中用字母表示过什么?让学生说说体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评析】通过不同形式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素材,进一步巩固学生建立起来的对字母表示数意义的认识和表示方法的掌握。

四、趣味应用,综合提高

1.出示完整的儿歌,让学生用今天学的知识用一句话把儿歌说完。

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a声跳下水。

2.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新三字经儿歌篇7

──浅谈汉语拼音部分的巧学妙记

天津市和平区长沙路小学 丰迎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师应坚持在快乐教学中启迪学生心智,用巧妙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借助图画,在观察中学习

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

(一)观察图画,识记字母

教学字母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生动精美的图画,帮助学生掌握字母发音方法、识记字母的形状。如教学声母g、k、h,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发现橄榄枝的样子、两只小蝌蚪嬉戏于水草边的样子及长椅的样子与“g、k、h”很像,从而记住它们的形状,再借助白鸽的“鸽”的发音,蝌蚪的“蝌”的发音,喝水的“喝”的发音记住“g、k、h”的读音。

但是,有的图画只能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的形状,不能帮助识记读音。这在声母部分表现得比较明显。如学习n时,所配的图画是一个门洞。教学时借助“形似”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字母和图画的联系,识记声母的形状,再通过教会发音方法、多种练习、诵读儿歌记住字母的读音;有的图画不能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的形状,但可以帮助读准字母的音,这在韵母部分表现得比较明显。如学习ou时,所配图画是两根莲藕,通过看图,学生能进一步掌握ou的发音,却不能记住它的形状。教学时则应借助“音同”的特点,帮助儿童完成对这类字母的识记,再通过体会由o滑向u的发音方法记住字母的形状。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主动学习的意识,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例如,学习字母k,学生既可以通过观察图画,利用两只小蝌蚪嬉戏于水草边的样子记住它的形状和发音,也可发挥想像,把k的样子与一挺机枪联系起来,识记k的形状。

(二)观察图画,识记生字

教师应站在儿童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1.看懂图意,读准字音。课本中有的情景图比较简单,物体或人物名称和音节及生字对应出现。如第三课,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公园玩。可让学生自己看图,说说谁在公园里玩,根据学生回答随即出示“爸爸”“妈妈”“我”三个词语。先指图请学生对应读词语,初步感知词语与人物的联系,再请学生练读音节、认汉字,以加强记忆。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情景图(如第12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看懂图意后,引出音节和汉字。

2.利用画面特征,识记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实物具有表形的特点,如第12课,田地的形状与“田”字很相像。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图画,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分,启发学生想像,促进识记。

3.复现图画,强化识记。初入学儿童识字能力尚未形成,常出现刚学习的生字就忘记的现象。利用图画,可以学习汉字,还可以利用图画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起到提示作用。如学习了汉字“花”后,学生看到它,想不起来是什么字时,可出示花朵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

(三)调动“三官”,在活动中学习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三官” (口、脑、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1. 调动“三官”,帮助学会拼读。学生开始学习拼音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口中读着b-a,拼出的音节却是pa,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拼读方法,不理解拼读音节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三官”,引导他们通过倾听、观察、模仿、发现,学会拼读音节。不论初学两拼音节还是三拼音节,都可以这样做:先复习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三拼音节还包括介母),再出示课件,请学生根据动画体会拼音方法。(如学习两拼音节ba:声母b和韵母a分别写在汽车的两个站牌上,两站牌分别位于屏幕的两端,一辆小汽车停在站牌b旁边,老师告诉学生小汽车要从b站开往a站,请学生做报站员,随汽车的开动说出两站的名字。小汽车开动数次,由慢到快,学生报站也由最初的b和a变成了ba)这样,抽象的拼读过程变成了直观形象的画面,学生在观察、体会中发现,只要把声母与(介母)韵母快速连读,很容易就能拼出音节,这时,教师要做拼音示范,指导学生把声母读轻读短些,学生倾听模仿,再配合拼音口诀,加上大量“耳听口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看到音节就能准确而熟练地拼读出来。

2.生活中运用,促进熟练拼读。要想熟练拼读拼音部分的209个音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三官”,从学生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每天接触的实物入手,把40分钟“小课堂”中学会的拼音方法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可以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教室用具, 如rìguāng dēng(日光灯)、hēi bǎn(黑板)、kè zhuō (课桌)等;可让学生拼写学习用品,如aiān bǐ hé(铅笔盒)、yǔ wén kè běn(语文课本)、shù xué kè běn(数学课本)等,把拼音写在这些东西上,让学生与拼音天天见面天天读。也可用拼音拼写一些日常用语,如qǐ lì(起立)、zuò xià (坐下)、lǎo shī zǎo(老师早)、zài jiàn(再见)等,逐步使之熟练。老师一出示卡片“qǐ lì”,学生就立刻起立,一出示“zuò xià”,就马上坐下。还可以在黑板一角辟个“天天拼”专栏,每天拼几个词语或句子,表扬好人好事、用拼音写通知,为他们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学习氛围。这样,在口、脑、眼三官的协调并用中,学生就能巧妙、熟练地学会拼读音节。

二、利用儿歌,在诵读中学习

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易读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及新鲜有趣的游戏情有独钟。教师如果在教学时把儿歌游戏与汉语拼音部分知识的巩固结合起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学生喜欢的儿歌,教参在每课的教学建议后也附有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通过读这些儿歌,不仅规范了学生的口头语言,帮助学生准确发音,还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认识了汉字。

除了教材提供的儿歌,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自己搜集编写的儿歌和绕口令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初学汉语拼音,教师在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母与图画的联系后,引导学读相应儿歌,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则引导学生依据观察所得自己编儿歌。如学习韵母犻狌时,一个学生编了这样的儿歌:i前ǖ后没有点,一枚邮票iu iu iu。这样,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三、变换形式,在游戏中学习

新鲜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最能引起儿童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在《ai ei ui》一课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游戏。1.买帽子。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复习标调规则,学会拼读、抄写kāi、gěi、huí三个音节。老师告诉学生,ai ei ui三位顾客到鞋帽店买帽子,请三个同学作售货员接待它们。帽子实际上是调号,戴帽子就是每人拿四声听要求分别给四线格中三个韵母标调。要求是:给ai标一声,给ei标三声,给ui标二声。标好后,大家读一读带调韵母,看看帽子戴的位置,即标调位置对不对。老师接着说:ai ei ui三位顾客都有帽子了,可真漂亮。k g h想和它们做朋友,谁愿意来帮忙?老师指名把k g h贴在相应韵母旁,请学生练习拼读并书写。

2.钓鱼比赛。这个游戏在第二课时学习拼读声母和ai ei ui组成的音节时进行。提前请学生准备写有韵母ai ei ui的小鱼图片和写有声母d t n l b p m f zh ch sh r的鱼竿。鱼钩带有吸铁石,鱼嘴带

有曲别针。钓鱼比赛的规则是:钓到选中的小鱼,拼对鱼竿上的声母和小鱼身上的韵母组成的音节,就能得到小鱼。先分组练习,再各组派代表比赛。前三名得到奖品是每组一包调号。各组学生把调号贴在鱼身的韵母头上,边钓鱼边拼读带调音节。

3.摘星星。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会认读字。老师先出示星空图片,接着说:多美的夜空呀!你们想不想摘到亮闪闪的星星?(星星背面写有带拼音的认读字:你、他、水、白、皮、子、在,学生拼对音节、读对生字就能摘走星星。)

在快乐的游戏学习中,学生情趣达到最佳状态,积极性得到最大提高,促进了有效教学。巧学妙记的学习思路,不仅对拼音部分的学习,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具体介绍汉语拼音第9课《ai ei ui》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复韵母ai ei ui及它们的四声。

2.掌握标调规则,练习拼读音节。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好复韵母及标调规则,读准音节。

【教学难点】

记住标调规则,正确标调。

【教学准备】

挂图;拼音卡片;活动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第九课ai ei ui。

板书:9 ai ei ui

(二)学习复韵母

ai

1.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后左右都挨着谁?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朋友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呀!哪个韵母发“挨着”的“挨”这个音呢?你们瞧!(在黑板上贴小姐姐拿韵母“a”的图片,稍远一点贴小弟弟拿韵母“犻”图片。学生分别认读)

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你都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对,但韵母不仅可以自成音节、跟韵母组成音节,还可以组合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把黑板上两张卡片挪到一起)你们看,a姐姐和i弟弟紧挨在一起,就组成了复韵母ai。

2.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是怎样读这个韵母的音的。(老师范读ai的发音,学生练习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3.(黑板贴ai的四声卡片)这是复韵母ai的四声,试着读读,看看能发现什么。(标调在a上,四声说词说句。指名带大家读)

ei

1.(出示书上图2于黑板)哥哥在干什么?(砍柴)我们来帮它。(学生边做动作边发ei的音)刚才听到同学们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韵母ei的读音。

(板书犲犻于图下,学生读)。

咱们再来一次,一定把枯枝砍断。可别忘了喊ei,给自己加油。

2.(指图)怎么记住犲犻的样子呢?

(儿歌:小哥哥不怕累,用力砍柴ei ei ei)

3.ei的四声你会读吗?

(生读一个,老师在黑板上贴一个)

你在哪听到过这些音呢?

ui

1.学到这么多知识,把好消息打电话告诉妈妈好吗?(伸出大拇指和小指作电话状放在耳边,摇铃做电话铃响。提前指定一生做准备。)

生:喂,是妈妈吗?

师:是我。玲玲,有什么事?

生:我今天学了两个复韵母ai ei,我还会读它们的四声呢!

师:太好了,祝贺你!还有一个吧?

生:还有一个?是哪个呢?

对,还有一个。你们已经学会了,就是ui。

(板书ui。指名读并贴书上图三)

怎么记住它呢?

(儿歌:围围巾,戴绒帽,小姐姐,微微笑。)

2.狌犻的四声是什么样子的呢?

(黑板出示四声,学生读后说词句。)

把ai ei ui的四声连起来读读。

(引导学生发现标调规则)

你观察真仔细。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口诀呢!

(口诀:a母出现别放过,没有a母找oe。iu都有标在后,这样标调不会错。)

(三)指导书写

ai ei ui三个复韵母,写的时候每个字母占格不变,每个复韵母中的字母间不空格。

(师示范写ai,贴写好的ei ui。生先描再自己书写。)

(四)学习三个音节(见前面第一个游戏)

(指名把h g h贴在四线格相应韵母旁,练习拼读并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复韵母ai ei ui及其四声,读准音节,认清形状。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1.声母与ai ei ui所组成音节的拼读及认字。

2.根据图意读好句子,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儿歌。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教学课件,磁带,词语和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复韵母,它们是──

生:ai ei ui。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明确发音要求:韵母发音时要清楚、响亮。

(出示带调韵母,全班齐读)

师:谁说说读音节时要注意什么?

(声母轻短,韵母长而响亮)

对,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韵母变成音节,开火车读)

(二)看图说图意、学句子,读儿歌

1.看图学句子。

(1)同学们,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些什么呢?出示课文挂图《植树图》

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美化了环境,真是勤劳的孩子。老师这有三个苹果想奖励给他们,谁来带读苹果上的词语?

(生带读词语,并贴在黑板上。)

(2)师:谁在栽树呢?(师随问随出示“你”)

带学生认读“你”字。

谁在培土呢?(出示“他”)

生认读“他”字。

出示“我”拼读音节,板贴“我去”

指名读三个短语。(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师标出逗号,句号,强调注意停顿,指导朗读。

(师范读,指名读,同位互读,去拼音读。)

(3)这三个小伙伴一起植树,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看,他们多高兴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

(指2名同学读,师适时范读)

(4)我们除了种树,还可以一起合作做点什么呢?

(出示图画:三个小朋友一起做卫生)他们都在干什么呢?你们能用上“你、他、我”学着这句话说说图上的内容吗?(先自己小声练习;强调“他”指的是男生)

(5)课中操。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乐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边唱歌老师边相机出示“你、他”贴在“知识树”上。

2.看图学儿歌,识记生字。

(1)谁在看小朋友们植树啊?你们喜欢小白兔吗?

谁来夸夸它们?(引导学生说外形)

学生说到小白兔白白的身子时, 老师讲读“白”字。

小白兔这么可爱,老师也想夸夸它(出示《小白兔》,师背诵儿歌。)

你们想不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夸夸它呢?快打开书读读这首儿歌,注意读准儿歌中红色的音节。

谁带着大家读读这些红色的音节。

(小老师带读,再齐读。)

(2)我们一起读读儿歌吧!(生字变红)

“小白兔,穿皮袄”

师:这里面哪个字是我们要学的生字啊?

师带读“皮”,生跟读,并用“皮”组词。(把“皮”字放在知识树上)

“耳朵长,尾巴小”

“子”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子”读轻声)

师带读,生跟读,指名读。(在知识树出示“子”)这翘翘的小胡子一动一动,好像在笑,这个字读“在”,总在笑的“在”。(生拼读,小组拉火车读,出示“在”。)

师:你们现在和老师一起在干什么?你们在哪所学校学习?

这就是“在”干什么,“在”哪里的“在”。

师:这首儿歌里还有一个生字,我们刚才已经认识了,还记得吗?(出示“白”贴在知识树上)

知识树上已经硕果累累了,老师再送给你们一个果子,(出示“水”),谁能给它找个朋友?

生自读生字,抢读生字,小老师到前面带读生字。(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注意积累的习惯。

师:这些生字你们还在哪见过?

(从包装袋、报纸、图书中等地方见过)

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贴到黑板上。

(4)朗读儿歌。

师: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还能读好吗?

有的同学还能加上动作表演读呢,多像可爱的小白兔啊,我们也加上动作一起表演读读吧!

(三)游戏巩固

师:谁愿意种第一朵花?

(出示带有生字的花朵,指名读花朵上的生字。)

瞧,小蜜蜂飞来了(带有生字拼音的卡片),勤劳的小蜜蜂要去采蜜了,它们应该采哪朵花呢?和旁边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老师请两个同学比赛,看谁能用很快的速度帮小蜜蜂采到自己想要的花蜜,并带读自己采到的花蜜。

新三字经儿歌篇8

林宇中的名字总是会让人联想到谐音,他还曾被算命师建议改名,因为这个名字会带来不断的波折,但他不信命,这次干脆用自己的名字写了一首歌,还把专辑名也定为“淋雨中”,让所有听者都印象深刻,会心一笑。

其实,林宇中近来真的是衰事连连。本来预计在3月中推出专辑,不巧感冒了,加上演出不断,导致声带发炎,最后几首歌就是唱不好,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让声带彻底休息后才顺利录完专辑。而平常就有失眠习惯的他,越接近发片日期越睡不着,求助于医生,医生教他要替自己营造睡眠的环境,譬如睡前看看书,或是喝喝牛奶。有一次到了凌晨他还是睡不着,于是出门买牛奶喝,没想到一不小心在楼梯上踩空,扭伤了脚踝。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林宇中带着脚伤到北京拍音乐录影带,回台北途中居然遇上难得一见的大雾,眼见飞机已在桃园上空,明明就准备要降落了,偏在降落的前一分钟,机场宣布关闭,飞机就这么硬生生飞回了起飞的机场。

新专辑好不容易推出,记者会也不平静,一开场先是麦克风没声音,接着麦克架也在台上摇摇欲坠,转了好几圈才停下来,让台下工作人员都捏了把冷汗。其实这点小事林宇中完全不放在眼里,他说:“我曾经在马来西亚有四次大难不死的经历,不仅掉进瀑布的漩涡,还曾经出过严重的车祸卡在车子的底盘下,庆幸,老天爷让我大难不死,这应该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被问到是否考虑过想要改掉这个名字,林宇中坦承:“其实曾经有算命师跟我说过,我的名字坐飞机是要看日子的。当时我吓死了,因为隔天就要坐飞机了。后来我搭的那班飞机因为气流,突然出现落差很大的下降,接着整架飞机开始晃动,我当时真的以为自己要挂了,心里居然开始默默想起了遗言。”后来他确实考虑过改名,于是打电话问父母,但是爸爸跟他说,林宇中这三个字很好,不需要改。“所以我就听我爸的话不改了,现在还拿来做专辑的名称,我觉得蛮好的啊。”

许如芸

睽违歌坛的三年间,许茹芸并未停下脚步,而是更积极地尝试不同的表演形式,包括与著名音乐人黄耀明携手演出音乐舞台剧《恋人絮语》,参演香港导演谭家明执导的电影《父子》,出版保养心得的新书《五感美人》……

虽然这三年里有许多机会可以面对歌迷,但许茹芸宁愿等待,只为等一首值得献给歌迷的好歌。而在今年初意外收到吴克群新创作的《好听》,许茹芸立刻就认定这首是“一旦错过就永远失去”的好歌,于是迫不及待地诠释出来,一解歌迷相思之苦。

为了寻找音乐方向,许茹芸2004年特地到纽约进修了一年,在那里她学习了油画,从中获得新的音乐感想,因此萌发出了把音乐与绘画结合起来的概念,以崭新的创意出现在歌迷面前。于是公司特别与现代派的新锐画家共同举办一场别开生面“乐画越好听”的音乐会,让歌迷看见也听见新的许茹芸。

兄弟联

优雅俊美的陈泽宇、活泼率真的毛方圆、忧郁深情的巫迪文、沉稳酷劲的钟凯,大家认识他们,应该是从去年一直备受关注的《加油!好男儿》开始的。四个人经过半年的历练脱颖而出,在热销专辑《好男儿,站出来》中有不俗表现,加之无人能及的188身高和俊朗相貌,得到唱片公司的青睐,组成了实力偶像团体――兄弟联。

2007年1月正式出道成军,2月发行首张EP《漫长的约会》,3月启程《全国歌迷大会师》,如今,全新同名专辑《兄弟联》火热上市。四个帅气可爱尚带青涩的男孩,在不经意间闯入音乐世界。之前,他们是T台上潇洒的模特,潮流杂志上的宠儿,时尚广告中的演员,亦或是好男儿秀场的参赛者,但是现在,他们请大家重新认识拥有了第一张唱片的“兄弟联”。

艾薇儿

新三字经儿歌篇9

一、利用儿歌来学拼音

儿歌、顺口溜和口诀是很多家长最早和儿童沟通的形式,它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拼音教学中,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学起来生动活泼。课堂上要激发孩子学拼音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插图或生活经验来编制儿歌,儿童很容易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些有着优美韵律的儿歌中,学生学起拼音来感觉特别轻松。如,苏教版的拼音插图有的非常好,形象逼真,我们鼓励孩子能根据图、字母的样子编儿歌,孩子编的儿歌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如,孩子记z,书上是“像个2字z z z。”孩子们编得有趣、形象,有的孩子说:“7字加横z z z。”“小鸭子z z z。”“瞌睡虫儿z z z。”瞌睡虫是孩子看的童话片里小动物睡觉时出现的,一讲到瞌睡虫,孩子的眼睛已经睁大了,效果真好。一个字母,孩子们想出这么多生动有趣的儿歌,老师再及时肯定推广,竖起大拇指,孩子的思路被打开了,学拼音的积极性更高了,对字母的音、形记得更牢了。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的创作欲望很高,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拼音的信心。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老师都不一定想得到,“t翻跟头f f f,f翻跟头t t t,p字转身q q q,d字转身b b b,u翻跟头n n n……”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了不起。为了保持低年级孩子念儿歌的兴趣,老师在重复孩子编的儿歌时,可以做到有节奏、有轻重,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学得很兴奋。

二、利用故事来学拼音

在学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时,孩子对整体认读音节很陌生,不易记住。教学中老师编一个故事:声母zh ch sh r想给有相同读音的汉字注音,可是他们是声母,不好直接给汉字注音呀,所以急得哭了,爱帮助人的小i看见了,说:“别哭了,别哭了,我来帮助你,我站在你的身后,还是读你的音,我不发出声音,是个哑巴i不就行了吗?”zh ch sh r一听高兴了,把i称作哑巴i。孩子对哑巴i很感兴趣,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学生知道,哑巴i是不能发出声音的,怎么好拼呢?印象特别深刻。教材中一共有16个整体认读音节,我和孩子都编有一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仅化解了整体认读音节教学的难点,也渗透了要热心帮助别人的教育。

又如,教学j q x和ü相拼时,可利用ü的礼貌来学习它们的拼读。如:小ü是个好孩子,懂事听话有礼貌,见了好友j q x,忙摘帽子牵手笑。这样,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拼读方法和拼写规则。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了那两点(就是那小帽子),还进行了待人要有礼貌的人文教育。

三、加上动作来学拼音

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喜欢动。在学拼音时,除了读、背诵儿歌,还可以再加上动作来演示,孩子学得更开心了。如教单韵母ɑ o e i u ü时,为了让孩子掌握它的音和形,除了儿歌,我还指导孩子加上手势配合儿歌,让孩子动嘴动手来学。“张大嘴巴ɑ ɑ ɑ”让孩子张开自己的小手,表示口型,“嘴巴圆圆o o o”孩子也用手表示圆的形状。这样形象直观,更利于孩子记忆。又如学字母t时,老师两手臂伸平,一脚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让学生猜是什么字母,并轻轻地说,回去你们也这样让父母猜猜,孩子的兴趣极高。又如在区分“q p”时,有一个学生就用手势摆了一个q的样子,身体是竖,右手放在头上是q的半圆,啊,这孩子太聪明了。我惊喜地引导孩子摆着动作,“q字转身p p p”孩子们做着动作,念着儿歌,课堂上孩子学拼音的积极性高涨。

新三字经儿歌篇10

两只小鸟

美国儿童游戏

林大春 改编

(备注:伴奏时,在“丁丁飞走了”和“东东飞走了”两句中分别加入装饰音,以增加趣味,更加形象地表示小鸟不见了。)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美国童谣,歌词内容简短易懂,描述了丁丁和东东在树上,飞走又飞回的过程。歌曲旋律进行呈音阶式阶进,琅琅上口,音域只有六度,适合小班幼儿的音域。第一和第二乐句均有附点音符,小班幼儿较难唱准。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已有集体生活经验,和同伴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愿意和好朋友拥抱亲近、一起活动。歌曲中的“两只小鸟”就像两个好朋友在一起,表现了同伴间的亲密友好,能引起小班幼儿的共鸣。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4小节,双手各持一只小鸟纸偶随音乐,左右摇动。

5―6小节,右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7―8小节,左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9―10小节,将右手小鸟藏到身后。

11―12小节,将左手小鸟藏到身后。

13―14小节,右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15―16小节,左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尾声的4小节,两只小鸟相对,随音乐靠近,以示拥抱。

(备注:演唱时,要根据歌词内容演示相应颜色的小鸟。)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快,学会倾听前奏、尾声,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根据纸偶和课件的演示记忆歌词内容,并能运用手指进行相应的表演。

3.愿意和同伴拥抱,体验小鸟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两只小鸟》、电脑、投影仪、钢琴;

2.3对小鸟平面指偶: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黑色和白色;

3.KT板制作的树模型一个,立体纸偶1对:丁丁和东东;

4.场地布置:幼儿椅子摆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观看三对小鸟表演节目,熟悉歌词和旋律

师:“今天我们到这里来观看表演,开心吗?节目就要开始啦,请大家掌声欢迎。”

1.教师演示小鸟指偶(红红和绿绿),进行演唱。

师:“第一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红红和绿绿。”

2.教师演示小鸟指偶(黄黄和紫紫),进行演唱。

师:“第二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黄黄和紫紫。”

3.教师演示小鸟指偶(黑黑和白白),引导幼儿猜出小鸟名字之后,进行演唱。

师:“第三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是谁呢?”

“为什么说是黑黑和白白呢?”

(评析: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易受情境感染。小指偶的表演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边运用指偶边演唱时,教师的眼神、体态语和歌声相融合,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还引起幼儿对两只小鸟的倾听和关注,帮助幼儿感受了乐曲的旋律,理解了歌词的内容。“黑黑和白白”名字的猜测,既引起幼儿对小鸟名字的关注,又让幼儿通过推理,判断出小鸟的名字。)

二、观看课件,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重点感受附点音符。

1.完整观看课件。

师:“这两只小鸟叫什么名字呢?我们认真看,仔细听。”

观看课件的前半部分,并学念第一、二句歌词。

师:“仔细听听小鸟究竟叫什么名字呢?谁会念出来?”

观看课件的后半部分,了解丁丁和东东飞走飞回的先后顺序。

师:“谁先飞走的?然后谁也飞走啦?”

“谁先回来的?然后谁又跟着回来了?”

观察课件的最后画面,感受好朋友之间的相亲相爱。

师:“丁丁和东东飞回来之后,他们做什么了?”“爱心表示什么意思呢?”

(评析:观看动画片是幼儿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教学课件形象地展示了丁丁和东东飞走飞回的过程,清脆的童声演唱和课件画面紧紧吻合,这是帮助幼儿欣赏作品的有效途径。当幼儿第一次猜错小鸟的名字时,教师没有直接反驳幼儿,而是重新播放了第一、二乐句,让幼儿在自己的倾听中寻找正确答案。课件中的丁丁和东东在歌曲尾声部分相互拥抱,画面中还显现着一闪一闪的爱心,这些都给予幼儿明显的暗示,促使他们也相互拥抱,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增加了歌唱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好朋友之间的情感表达。)

2.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歌唱的方式,唤回丁丁和东东。

师:“动画片放完了。还想见到丁丁和东东吗?”

“他们听到我们的歌声就回来啦,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

(2)教师演示小鸟指偶(粉红和淡蓝),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大拇指及其他手指当小鸟,演唱歌曲二至三遍。

(评析:小班幼儿大多不愿开口唱歌,教师用丁丁和东东的角色唤起幼儿演唱的兴趣,并用手指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唱,在唱中玩,减轻了幼儿唱歌的负担,让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掌握了歌曲。)

活动延伸:

1.制作指偶、头饰放入音乐角,供幼儿区域游戏时自选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