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贺铸十篇

时间:2023-03-31 11:57:11

青玉案贺铸篇1

关键词:贺铸;青玉案;闲愁;才情;美感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贺铸的这首词被誉为“闲愁中的经典”。上阕写词人在横塘偶遇“凌波仙子”似的美人,却只一瞬就得目送美人离去,正所谓“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呆傻伫立,紧接着遐想出很多与美人相关的事,以解心头相思;下阕写相思未果,反而心生愁思,这愁思又不同于其他的愁,它是一种飘渺的闲愁,这闲愁怎样呢?反正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心里能强烈感觉到的,于是词人化抽象的闲愁为可看、可知、可感、可叹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历来文学家或评论家都觉得作者这个结尾处的博喻用得极好,把江南的美景跃然笔上,还形象化地把闲愁的多、乱、繁、杂、绵绵不休、无边无际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大经先生认为此句“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黄庭坚也曾作诗《寄贺方回》:“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因此经典之句,贺铸也赢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从修辞的角度看,此句采用了设问和博喻的修辞方法,先问,后答,自问自答,答的时候又另辟奇径,叠写了三句与江南有关的景色而使得他的“闲愁”成为了绝唱。

笔者自我解读《青玉案》及作者生平后,再在结合前人评论和赏析的基础上,更多的是欣赏贺铸在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才情”。笔者觉得这首词不管从音韵学或美学或文字语言学角度看,它都给予我们无限的美感和文学欣赏价值,让我们这些读者不得不对贺铸的“才情”产生倾慕之感。

一、词之音韵美

首先,我们来赏析一下贺铸《青玉案》的格律:

《青玉案》出自汉代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以此为词牌名,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

具体定格如下所示:

定格

上阕:+―+|――|(韵)|+|(豆)――|(韵)||―――||(韵)+――|(句)+―+|(韵)+|――|(韵)

下阕:+―+|――|(韵)+|――|―|(韵)||―――||(韵)+――|(句)+―+|(韵)+|――|(韵)

“―”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声也可仄声;(韵)表示押韵的字;(豆)指的是“句读”的“读”,表短暂停顿,一般用顿号表示;(句)指的是“句读”的“句”,表停顿,一般用逗号表示。

先来辨别贺铸这首词的平仄和押韵:“―”表示平声;“|”表示仄声;字下面加“・”表示该字是押韵的字。具体如下所示:

青玉案

宋・贺铸

―――| ――| | | | ――| | | ―――| | |――| |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 | ――|

只有春知处。

――| | ――| | | ――|―| | | ―――| | |――| | ――|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 ――|

梅子黄时雨。

根据上图所标,可知贺铸《青玉案》的平仄工整,符合该词牌的定格要求,同时采用“U”的仄声韵,如上阕押韵的5字分别是“路、去、度、户、处”,下阕押韵的5字分别是“暮、句、许、絮、雨”。

再来辨识一下该词的音型节奏,字下面的“ ”表示音型节奏: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 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由上图所示,七言的音型节奏是2+2+2+1或2+2+1+2,四个顿拍,两两成对,和谐有致,如“凌波 不过 横塘 路 ”和“ 锦瑟 华年 谁 与度”;五言的音型节奏一般是2+2+1或2+1+2,如:“只有 春知 处”;四言的音型节奏一般是2+2如:“月桥 花院” 和“琐窗 朱户”;三言的音型节奏一般是1+2或2+1,如:“但 目送 ”和“芳尘 去”。这些音型节奏读来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再结合前面所述的音韵,使得这首词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二、词之含蓄美

清代常州词派的重要理论家周济说:“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事一物,引而伸之,触类多通。”寄托即托物寓意,它是继承诗比兴的传统发展的。比即比喻,兴是触景生情,强调的是通过一种艺术形象、艺术境界来打动读者。寄托源出于比兴,但又有所不同,即诗人或词人没有直接表达他的用意,而是采取暗喻的手法。如相传出于班婕妤的《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表面上句句写的是团扇,但实质是嗟叹自己被遗弃的命运。

词人的寄托有时是为了隐瞒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点,避免因文字而惹祸;但更多的是为了通过人们所关心的事物表达自己对特定事物的心情,从而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比如贺铸的《青玉案》,就在词里行间充分表达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艺术上的巧思。有人认为他这首词就是单纯地写情,写的是男子偶遇一美女,然后呆立在那,忘情地遥想着女子,表达的完全是单相思。这与《诗经・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思却又不得而遐思不断或心生愁意。但是,也有人认为贺铸这首词写于晚年,表面写的是爱情,其实想借这样的闲愁之情含蓄地表达其内心深处的感慨。这感慨是什么呢?大概所有人都会在晚年的时候回想过去,然后发现自己人已到了晚年却还怀才不遇,于是多少会生出一些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之情。

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刘熙载说过:“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诗人也好,词人也罢,其写的内容总有其用意,然而如果仅仅只直白地写出其用意,而没有驰骋的联想,则言尽意亦尽,就没法收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要知道,贺铸写《青玉案》的时候,他已步入晚年,那时他退隐苏州,住在横塘附近,那时的他不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而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试想一个老者路遇一妙龄女子而生倾慕之情,然而女子转瞬即逝,老者就此遐思一番,并用如此绝美的词去表达自己对女子单纯的相思,如果此词写作用意如此表面化,如此肤浅,与作者当时的年纪及人生经历相符吗?

这就得看看贺铸的生平。据资料记载,贺家五世担任武职,贺铸本人的形相和性情也颇威武豪放。他“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宋程俱《贺方回诗集序》),不过他并不是纯粹一介武夫,“始七龄即学诗”,然后更“书无所不读”,暇时,“俯首北窗下,作牛笔小楷,雌黄不去手,反如寒苦一书生”(宋程俱《贺方回诗集序》)。他才兼文武,又有着较为出色的宦绩,但是由于他秉性刚直,“遇贵势不肯为从谀”,“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无遗词”“故尔一生屈居下僚,止做到泗洲、太平州通判”,“用不极其才已老”(《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

由此可知,贺铸虽“威武之相”,然而“貌奇丑”;虽“才兼文武”,然而“秉性刚直”;虽“有才”,然而“已老”。所以此词上阕借“情之间阻”,下阕抒“愁之纷乱”,表面似写相思之情,更多的是抒发独居横塘,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三、词之文采美

词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开头,套用曹植《洛神赋》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句,实写词人在横塘偶遇一妙龄女子,但因不知其住处,也无缘与之相识相知,正所谓“可望而不可即”,于是平白生出一系列的遐想:“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暗自猜想美人美好的青春年华与谁人共度?又想象着美人的住处,以为是“月桥”、“花院”,“琐窗”、“朱户”,享受着无尽的幽美、华丽和富贵,却在上阙结尾处遐想这住处“只有春知处”,为何只有“春知”?因为无人知晓,只有美人独居,恰如词人自己独居横塘,无人问津。

承接上阙的虚写内容,词人在下阙以“飞云冉冉蘅皋暮” 起笔,实写当前景色。“飞云冉冉”,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蘅皋暮”,是说在生长着杜蘅这种香草的泽边,徘徊已久,暮色已临,也是实写,同时又暗用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彩笔新题断肠句” ,紧承上句,词人久久伫立在蘅皋,始终不见美人来,于是情思难遣,闲愁横生,虽满腹才情,如同江淹之彩笔,然而所题的皆是“断肠句”,而“断肠句”皆因“闲愁”而起,所以紧接着词人就写“闲愁”。

词人匠心独具,他不直接写自己的“闲愁”是怎样的,但是他又想别人理解他的“闲愁”,于是另辟蹊径,以“试问闲愁都几许”提出问题,引人遐思,然后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江南景色来解答,直接道出他这“闲愁”是绵密不绝,轻薄不休,怅惘不止,虽心可感知,然言不能尽。词人化抽象为具体,以此巧问妙答,夸张博喻,兴中有比,意味深长的方法精彩收尾,耐人寻味。

纵观全词,时而写实,时而写虚,时而写人,时而写思,时而写景,时而写情,时而自问,时而自答,时而夸张,时而比喻,时而巧用典故或诗句。总而言之,全词文笔流畅,自然妥贴,上承下启,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这一切,看似词人信手拈来,自成文章,实则恰是词人文采斐然、匠心独具、才华横溢之处。故笔者以为贺铸是“相思赋闲愁”,然而却是“才情跃笔头”。

参考文献:

[1]唐宋词格律 龙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2010年3月 第1版 117-118页.

[2]怎样赏诗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书局 北京 2013年10月 第1版 101-105页.

青玉案贺铸篇2

郑鹧鸪晚唐诗人郑谷所作七律诗《鹧鸪》脍炙人口,风靡一时。诗曰:“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以鹧鸪喻游子,将游子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与鹧鸪凄婉悱恻的啼鸣融为一体,构思精妙,虚实相生,时人称之为“郑鹧鸪”。

赵倚楼唐朝诗人赵嘏的《长安秋望》,道尽了深秋拂晓时的长安景色和游子思归的心情。其中“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选景典型,有形有声,动静结合,韵味清远。诗人杜牧赞赏不已,称之为“赵倚楼”。

程君山唐朝诗人程贺在咏《君山》诗中,以“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一句让人耳目一新,写出了湖中君山飘渺之姿,富有传奇色彩,时人称之为“程君山”。

贺梅子北宋著名词人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闲愁”似那“一川烟草”,密密层层,满地皆是;又似那“满城风絮”,漫天飞扬,穿帘入户;更似那“梅子黄时雨”,连绵不断,永远无休无止!“闲愁”就是这样的多、乱、无边际、无休止,且不断生长。三个比喻新颖贴切,层层递进,撩人心扉。人们称之为“贺梅子”。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的词含蓄工巧,字句精炼,三个妙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旧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中的“影”字,蕴含丰富,摇曳生姿,意境悠远,时人称之为“张三影”。

红杏尚书北宋文学家宋祁任工部尚书时写了《玉楼春》,其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意境新奇,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好似一幅画,更是一首歌,于是宋祁便有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因《解连环・孤雁》一词而名扬诗坛,其中名句“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家国之痛,漂泊之苦,凄婉动人,为人津津乐道,人称“张孤雁”。

青玉案贺铸篇3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两栖动物,它产生于华夏图腾文化,远古的三皇五帝均以龙作为图腾。珠,即珍珠、夜明珠,龙珠可避水与火,是吉祥的象征,民间喜欢在佳节戓庆典时举办舞龙表演以示庆贺。舞时由一人持彩珠(也叫彩球)与双龙戏舞,称二龙戏珠或双龙戏珠。这一舞龙形式及以后出现的舞龙绘画图案,都是由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引申出来的。

相传,天池山中有个深潭,有两条青龙在此修炼,它们关心附近百姓的疾苦,时常行风播雨,使百姓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太平日子,两条龙也备受人们的爱戴。天池潭也是天宫仙女们洗澡的地方,每当月洁风清时,仙女们就到这里洗澡嬉戏。一次,仙女们在池中正洗得尽兴,一个浑身长毛的怪物猛扑过来,对裸身的众仙女进行调戏,她们高呼求救。两条青龙听到呼救声,立即披甲持械奔向天池潭,见是一只熊怪正在撤野,二龙齐心英勇奋战,熊怪战败被擒。

众仙女把青龙搭救之事,告诉给了王母娘娘。王母一时善心大发,从宝葫芦里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让它们早日修炼成功。金珠只有一颗,它们谁也不想独吞下去,你让给我,我推给你。推来让去,一颗金珠在二龙之间蹿上跳下,金光闪闪。时间一长,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忙派太白金星下凡查看。

太白金星视察后,把两条青龙潜心修炼,心地善良,讲义气的品德对玉帝汇报了一遍。玉帝也受感动,便又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于是,它们各呑下一颗金珠,都成了掌管百姓命运的天神。

青玉案贺铸篇4

古今文学批评大抵是反对“搔首弄姿”的,因其做作而不自然。例如清人赵执信《谈龙录》云:“若近体诗之涂朱傅白,搔头弄姿者,勿与知可也。”现代国学大师钱基博也不满林纾古文的“搔首弄姿”而赞扬陈衍的“粗头乱服”(《现代中国文学史》)。然而适度的“搔首弄姿”在古典诗词中却是常见的,清人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就对此表示赞许:

诗有同出一意而工拙自分者。如戎昱《寄湖南张郎中》曰:“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与武元衡“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顾况“故园此去千馀里,犹能夜夜归”同意,而戎语为胜,以“不知湖水阔”五字,有“搔头弄姿”之态也。然皆本于岑参“枕上片时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至方干“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则又竿头进步,妙于夺胎。

贺裳首先比较了唐代三首纪梦诗歌,以为戎昱《寄湖南张郎中》一首最为出众,原因即在于此诗“归梦不知湖水阔”一句,有“搔头弄姿”之态。接着,贺裳又对戎昱此句胜语进行溯源,以为其创意出自岑参《》“枕上片时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至于方干《思江南》“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二句则又夺前者之胎,竿头进步,青出于蓝了。

如果我们将岑参、戎昱、方干三首纪梦诗互参,就会发现贺裳所谓的“搔首弄姿”,其实就是古人在诗词作品中故作痴语、故作悖理语、故作反常语,从而营造“反常合道为趣”(《冷斋夜话》记苏轼语)的意蕴。梦境原本是虚无缥缈、朦胧惝恍的,是不能够坐实的。但岑参却计算出,人在片时的中,可以行尽数千里的江南路;戎昱说湖水的窄阔仿佛能影响梦中的历程;而方干则把梦中行旅写得如现实一般有朝暮晨昏之变。岑参、戎昱的梦中之旅皆超常的快,以此衬托思亲慕友的急切心情,方干的梦中之旅则显得漫长,以此表达羁旅怀归的渴望和痛苦。戎昱的诗句后来被王安石模仿:“归梦不知山水长。”岑参另有《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诗:“穷荒寂寞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亦是坐实之例。由此可见,将虚无缥缈的梦境予以坐实,点染一二痴语、悖理语、反常语,对于情感抒发、意境营建是有事半功倍之效的。

古代纪梦诗词最常见的坐实法,即把梦境视作一个实体,往往将其与“春风”搭配,梦如自在飞花、无端柳絮飘拂于春风之中。唐人李白最擅长此道,如《江上寄巴东故人》:“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在这些诗句中,“梦”其实可替换为“心”、“情”,试比较李白的相关诗句:“南风吹我心”、“狂风吹我心”、“心随长风去”、“风吹心到长安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诗的机枢又自魏晋而来,明人梅鼎祚《李太白集注》云:“曹植《怨诗》:‘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怀徐干》诗:‘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太白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兼裁其意,撰成奇语。”李白《拟古十二首》其十二云:“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道路的远近仿佛决定了梦的长短,将梦中时间与现实时间等同,与方干“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惟略显朴素,不如后出诗句新巧而已。

古人诗词纪梦都喜欢用坐实的方法,以实运虚,妙句隽语层出不穷,真如在山阴道上行,令人目不暇接,现聊举一二,以资谈艺: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厌厌别酒商歌送,萧萧凉叶秋声动。小泊画桥东,孤舟月满篷。 高城遮短梦,衾藉馀香拥。多谢五更风,犹闻城里钟。

——贺铸《菩萨蛮·城里钟》

梦就算有长、短之分,也只是指做梦的时间,而在贺铸词中,“短梦”的“短”有矮小之义,仿佛翻爬不过高高的城墙似的。贺铸另有《金陵怀寄历阳王掾》诗:“长江不隔梦,明月只供愁。”也仿佛长江会阻隔梦似的。“高城遮短梦”一句并非贺铸的原创,它脱胎于唐诗僧齐己《城中示友人》诗:“重城不锁梦,每夜自归山。”宋人赵令畤《乌夜啼·春思》亦夺胎云:“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明人王世贞将此机杼追溯得更远,迈唐诗而至六朝:

“休文(沈约)‘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宋人反其指而用之曰:‘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各自佳。”(《弇州四部稿》卷一五二)

一直到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遂化作秦可卿房中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高城、重门之遮梦或锁梦,乃以实运虚,嫩寒锁梦则复进一步以虚运虚,更饶馀韵。南宋永嘉四灵学唐音,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徐照《寄赵紫芝》:“梦长忘路远,计拙任人非。”翁卷《寄赵师秀》:“闲灯妨远梦,寒雨乱愁吟。”

清人程瑶田在《书势》中提出“以虚运实”的概念:“然虚之所以能运者,运以实也”,“不能力透纸背,必不能神浮纸上。”“力透纸背”为实,“神浮纸上”为虚,借虚衬实,以实写虚,虚实互倚,匪独高超的书法如此,诗词佳境亦不外乎此。

前引赵令畤“随意绕天涯”之“随意”二字甚妙,道出了梦境的相对自由。晏几道《鹧鸪天》将这层任情无拘之义写得风流骀荡: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邵氏闻见后录》载:“程叔微云:伊川(程颐)闻诵晏叔原‘梦魂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长短句,笑曰:‘鬼语也。’意亦赏之。”清厉鹗《论词绝句》云:“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时间不少分襟处,月细风尖唤奈何。”近人夏敬观批曰:“伤心梦呓,昔人以为鬼语,余不谓然。”正如厉鹗所言,程颐“鬼语”之评正显示了对小山词的赏爱,夏敬观似不必为其翻案。“鬼语”一词恰好道出小山此阕的特色:写虚如真。与此阕同一机杼者,尚有李后主《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青玉案贺铸篇5

汉代博局纹镜(俗称规矩镜):直径16cm,缘厚0.5cm,圆形,半球形圆钮。圆钮座,座外饰有双线方框,框内有12个乳钉,方框外有8个乳钉及“T”“L”“V”形符号,间以蟠螭纹,外有圈饰锯齿纹,其外再饰有一圈变体云气纹,该镜制作精良,黑漆古晶莹锃亮,照人清晰。(图一)

浅析:汉代的铜镜由于合金成分中的锡、铅量的增加所致,其质地硬脆,色泽多呈深灰色或银白色。纹饰和装饰表现手法上全面创新,使铜镜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变化。此时期的镜面纹饰题材广泛,其局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谓博局纹,指的是古代的围棋盘,即局戏。它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娱活动,成为当时高士文人在休闲时的一种时尚追求,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当时国家强盛、社会稳定的太平景象。

隋唐四神镜:直径20.2cm,缘厚0.5cm,圆形,半圆球形钮,外有单线圆圈和双线方框组成的钮座,座框外周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种图案。环节以外铸有铭文“仙山并照,花朝艳采,月流夜明,龙盘五瑞,鸾舞又情,传闻仁寿,始验销兵”三十二字,楷体、阳文,铭文外圈一周又有一层环节,饰锯齿纹。该镜质地优良,制作精细,光泽晶亮。(图二)

浅析:隋朝统治的时间虽然较为短暂,但铸镜工艺仍有所发展。此时期的铜镜别具一格,特别是在纹饰上变化较多,四神镜就是此时期具有显著特征的一类镜。在隋代,四神与龙凤一样,都是我国古代人们文化心态的典型代表,既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地理观念,又构成了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即“青龙为木、朱雀为火、白虎为金、玄武为水、中央为土”,也就是传统的五行观念。此种四神图案,象征着当时人们祈求阴阳调和,四时平安,四方平安的希望。

唐代瑞兽纹镜:直径18cm,缘厚0.5cm,圆形,半球形钮,圆形座,座外为一圈连珠纹,内饰有6个瑞兽,相互追逐,情趣盎然,外区有三圈栉齿纹,在两圈栉齿纹之间的环内有一周铭文:“练影神怡,莹质良工,如珠出画,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待红,绮窗绣恍,俱影中”三十二字,楷体、阳文、制作精美,光洁照人。(图三)

浅析: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代,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所以在铜镜纹饰上反映更为强烈和鲜明,来用这种瑞兽纹表示驱邪佑福,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这种美满幸福的生活,永远福佑的渴望。

唐代海马葡萄纹镜:正方形,边长8.5cm,厚0.7cm,兽首形钮,内区浮雕四只海马,间有葡萄枝叶纹,外区饰有飞雀和葡萄枝叶纹,缘内饰三瓣花纹,该镜质地精良,制作规整,有较强的立体感。(图四)

浅析:这种四方形镜,在唐代开始出现,这是铜墙铁壁镜铸造业的创新工作,海马源自海外的一种瑞兽,当时工匠们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葡萄纹和海马纹结合起来,构成了当时一种中外文化交流的风貌。

唐代菱花纹镜:八棱形,直径12cm,缘厚0.7cm,半球形钮,图钮座,边缘凸起,内外区饰有花叶纹,纹饰清晰,镜质如新,制作精湛,美观。(图五)

浅析:以花叶作装饰,又成为唐代铜镜的一大特点。由于当时人们崇尚艳丽华美,因此唐代的铜镜的纹饰多反映唐代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热爱生活,追求美感的希望。故在当时铜镜制作上多有体现,铜镜上的花叶纹装饰,大有“人貌物美”一语双关的含意。

宋代人物举柄镜:直径10.2cm,柄长11cm,整个镜面呈圆形,下端连有一长柄,镜外缘凸起,镜面饰双圈弦纹,中间饰有一亭亭玉立的仕女图案,两侧饰有缠枝花叶纹及两行篆体铭文“千秋全鉴,漱妆照眉”八字。(图六)

浅析:铜镜铸造业到了宋代虽然有所衰退,大不如唐镜那样精细,质地与含锌量有所增加,铜色黄中闪红,铜质较粗劣。但在造型和纹饰上亦有所创新,此时出现亚字形、举柄镜、宫扇形等镜子。从此面举柄镜上的铭文可以反映着当时民间女子对生活热爱,崇尚美好的愿望。

明代群仙祝寿纹镜:直径20.5cm,缘厚1.5cm,圆形,内有一圈弦纹半圆钮,镜面为群仙祝寿图案,有一位寿翁居上,圆圈为群仙,有的手持礼物,有的双手作揖,有的俯跪拜,有的手拿拐杖,人物形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图七)

浅析:铜镜铸造业到了明清时期已呈江河日下之势。但从某种角度盾,铜镜制造业似乎得到一次回光返照的机会,明代铜镜较元代略为工整,从这面铜镜的纹饰看,反映了明代初期社会稳定,歌舞升平,庆贺吉祥,祝寿的浓厚氛围。

明清时代五子登科镜:直径11.6cm,厚0.9cm,小圆钮,无钮座,圆钮四周饰有四个方框,框内有铭文“五子登科”四字,楷体,阳文,左右上下对读,凸线圈,细高缘。(图八)

青玉案贺铸篇6

面世:侯王之墓

2016年1月16日,南昌海昏侯墓地的内棺被打开。棺内,是一具被玉器盖住的遗体。由于隔了2000多年,玉璧下的遗体已经不再完整,只剩部分残缺的股骨和腿骨。1月17日,考古人员在棺内残骸的右腰部位,发现一枚玉印,上书两个字:刘贺――那个仅当了27天西汉皇帝的汉废帝。

在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找到了它,考古队员们悬了5年的心落了地。

印旁,躺着一把玉具剑,左腰部位还有一把刀。在西汉,这是墓葬制度的一部分。遗骸下,放着包金的丝缕琉璃席,席上整齐排列多组金饼。金饼,也是证明刘贺身份的有力证据。

用刷子刷干净饼上的泥土,4个金饼上露出模糊的墨书字迹:“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实行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这是当年刘贺为朝廷准备的黄金。

墓主身份确定了,围绕他的疑惑却越来越浓。史书记载与墓葬文物,将关于刘贺的故事,指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出世:汉武帝之孙

刘贺的奶奶,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李夫人生下刘m,即刘贺的父亲。

公元前97年,刘m被封为昌邑王,辖今菏泽市境东部的巨野、成武、单县及今天济宁市的金乡、嘉祥5县之域。当时的昌邑古城,桑麻遍野,盛产五谷,是当时的经济都会、富庶之地,北方的牛马牲畜,南方的丝茶竹器,东方的鱼盐海产,西方的皮革,皆在此交汇。

《汉书》记载,李夫人病重时,将独子刘m及自己的两位兄弟托付给汉武帝。作为汉武帝至亲的子孙,刘m、刘贺得到的特殊荣宠可想而知。海昏侯大墓里的一些细节,可以佐证这一推测――公元前122年,汉武帝狩猎时发现白色麒麟,认为天降祥瑞,便下令铸造马蹄金和麟趾金,赏赐给诸侯王和贵族,其中就有刘m。在墓中,共发掘出马蹄金和麟趾金等金器378件,不仅远超出同时代的中山怀王、中山靖王两座王墓的金器数量,就是放眼所有汉代墓葬,海昏侯墓都是最多的。

公元前88年,封王不过10年,刘m因病早逝,留下四女一子。作为独子的刘贺,5岁便继承了王位,成为第二代昌邑王。

在2000多年后,人们从大量刻着“昌邑九年造”“昌邑十一年造”等铭文的器物中,慢慢还原出这位年轻公子当时的生活。有成套的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有将近万枚的竹简、木牍,有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有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的青铜镜……音乐、书籍、香熏、饮食,样样不缺。就连主棺内的一个漆箱,都布满纯金纹饰,持剑的人物、宁静的小鹿、奔跑的怪兽。考古队领队杨军忍不住感叹道:线条精美,人物灵动,刘贺当时拥有的应该是最优秀的皇家技师。

治世:短命皇帝

安居山东一隅的刘贺不曾想到,他会在19岁这一年迎来了人生剧变。

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昭帝去世。昭帝无子,帝位空悬,议立新君成为朝中首要大事。因受汉武帝托孤,大将霍去病的弟弟、权臣霍光担心大权旁落,说服群臣选择刘贺继位。

北大历史系教授辛杂氯衔,霍光选用昌邑王刘贺,大概基于刘贺不到20岁,政治经验浅,而且他辈分低,又爱玩,更好掌控。

据《汉书・五子传》记载,得到传位消息,刘贺火速赶往长安,仅半天就驱马跑了200多里,侍从的马多被累死。登基前,刘贺手下一位叫王吉的中尉曾婉言相劝,告诫刘贺,即位后什么事都别做,绝不能触动霍光的权柄。

但刘贺并未依言行事。研究西汉史的江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许智范分析,刘贺继位后,并不愿意充当傀儡。为了扭转霍光控制朝野的局面,他决心自己执掌宫廷,着手调整宫廷禁卫兵马。但他显然失败了。登基仅27天,霍光就借太后之手,废黜刘贺帝位,赐归故国。

对于大汉王朝的这位短命的皇帝,《汉书》没有专门立传,仅《宣帝纪》《武五子传》各有叙述。“行”,正史用3个字总结了他被罢黜的原因。

史记中,在废黜刘贺皇位时,霍光历数其罪过,有1127件,平均到27天,每天要做42件坏事。具体来说,不外乎贪色寡情、贪婪刚愎、忤逆信谗。

刘贺被罢黜皇位后,从封国带到京城的200多名旧臣,大多都被判以“陷王于恶”的罪名,悉数诛杀。这批人临刑前号呼市中,连连大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后代的史学家分析,这两句哀叹,证明刘贺登基后,面对霍光统揽朝政的局面,这些人已经谋划采取行动,清除霍光。

正史的记载是否客观?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说,正史是胜者所书写,而通过墓里出土的文物,人们可以看到与文献记载不相同的刘贺。

对考古学家们来说,最珍贵的,是墓室阁内出土接近万枚的竹简和木牍,这是中国汉代考古史上最集中的一次发现。它们如今静静躺在海昏侯墓文物保护房的水箱中,等待释读。杨军说,“刘贺在帝位上的短短27天,也许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遗世:抑郁侯王

短短一月,刘贺皇帝变成平民,返归山东故国。霍光以上官皇后的名义,赐予刘贺食邑两千户,昌邑故国的财物也给了他,但王的身份,却再没有了。

公元前63年,霍光已死,霍族已除,继位的汉宣帝既是忌惮,也是念及骨肉之情,下诏改封30岁的刘贺为海昏侯。刘贺便率家人,顺鄱阳湖,沿赣江而上,千里迢迢来到了偏远的豫章郡。

虽然在物质上是富足的,但刘贺的政治生命,他与皇权、与帝国中心长安的联系,基本已被宣判了死刑――朝中侍中金安上谏言:刘贺虽为列侯,但为上天抛弃,不应该奉行宗庙,也不应参加朝见天子之礼。宣帝同意了这一建议。

据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员刘瑞的考证,在此之后,在各诸侯一年一度到长安参加大型活动的名单上,就看不到刘贺的名字了。

尽管如此,刘贺还是心向着北方。地方志《豫章记》记载,他常行船到修水与鄱阳湖交汇处,遥望北方,愤慨而还。后人便称此地为“慨口”。清代诗人黄正澄有诗:城漫移昌邑,侯空据海昏。

在一次行舟中,豫章的太守卒吏孙万世问刘贺:你被废时,为什么不斩大将军,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玺印与绶带呢?刘贺说:错过了机会。孙万世又说,你不久会应在豫章封王。刘贺回:应该会这样,但现在不该谈论。后来,这番对话被告发,汉宣帝知道刘贺没有能力再起事,就下诏不予追究,只削夺了刘贺食邑3000户。

考古发掘证明,在海昏侯国的4年,刘贺该是在疲病交加中度过。在椁室内,考古队员发现了两张两米多长的卧榻,江西师大古籍整理与研究所副所长王刚认为,这证明他后期长期躺在榻上会客,连起身都是困难的。早在山东昌邑故国时他就有腿疾,《汉书》对此有过记载,称他“身长体瘠,病痿难行”。和卧榻一起被发掘出的,还有冬虫夏草、火锅等文物,王刚认为,这应该是治疗他的咳嗽、为他御寒所用。但这并没有延长他的寿命。

公元前59年,刘贺病逝于豫章郡昌邑城,年仅33岁。

离世:举国之葬

从墓葬中的遗存推测,刘贺下葬时,人们举着绘有天上、人间与地下瑰丽场景的招魂幡,把刘贺的灵魂和尸身引到墓穴之中,再在棺木上盖上绣满花纹的荒帷,最后将招魂幡放在棺盖之上。

仔细观察主棺可以看到,主棺下的棺床带有轮子和滚轴。考古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说,这样的棺床在汉代考古中是第一次发现。这样精细和考究的工艺,并不常见。

张仲立猜测,也许刘贺很早就预感到了死亡的临近,证据是――海昏侯墓园为4.6万平方米,仅发掘主墓,考古队就挖出了6000方土。可以想见,如果不是提前几年修建,不是举全侯国之力,建不出这座举世瞩目的地下宫殿。

汉代奉行“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临死之前,刘贺都想了些什么?参与过江都王墓发掘的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泽斌在主墓转了一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死前,刘贺还是不甘心,但在制度上,他不敢越雷池半步。李泽斌所指的制度,是“黄肠题凑”――椁室为四周用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是帝王或经特许的贵族专用的下葬形式。发掘中考古队员发现,相关建筑构件被改造成了过道。“这说明下葬时最终没敢采用‘黄肠题凑’。”

同样佐证这一心理的,是椁室内发现的玉料。“应该是做了玉衣的准备”,李泽斌认为,刘贺曾试图希望皇帝下旨,给他穿玉衣下葬的资格,但他最终也未等到。

2015年12月15日,考古队员在主棺旁发现了一枚刻有“大刘记印”的玉印。采用龟钮,说明是臣子,符合列侯身份,但强调“大刘”,彰显家族身份,回避个人信息,“或许反映了海昏侯制作印章时的特殊的境遇与心态”。北京大学熊长云教授这样分析。

刘贺死后,海昏侯国一度被除,直到公元前46年,汉元帝又封刘贺之子刘代宗为海昏侯,传承4代。直至东汉时期,王莽篡位,侯国取消。

海昏侯家族,与大墓一起,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尽管世人探寻墓葬掘冢觅宝的欲望未减,但受鄱阳湖地震、洪水的保护,墓葬一直安然藏在南昌山野的隐秘之处。

直至2000多年后,一个14.8米深的盗洞,将它重新暴露在世间。

延伸阅读:海昏侯墓葬遗址将建5A景区

5年前,一起被村民举报的盗墓案件,让一座汉墓的发掘成为焦点,“海昏侯国”这个古老的名字,频繁见诸现代传媒。

从2011年开始发掘至2015年年底面世,在地下沉眠2000多年的这位海昏侯,因其墓葬出土一万多件文物而名声大噪。墓内出土的378件金器,已成汉代考古之最,再加上墓穴中清理出的10吨铜钱,以及仅“一步之遥”就被盗墓贼“摸金”的传奇经历,为这位墓主人和他的随葬品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青玉案贺铸篇7

在中共历史上,叛徒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不仅对中共党组织产生过极大的危害,也对全体党员和革命者有潜在的负面作用。于是,对叛徒的处理也就十分严厉。如笔者不久前看到的一本新书――《十五个叛徒的最后结局》,描述了中共历史上15个顶级叛徒叛变的经过和下场。对于曾参加中共和中国革命的人来说,如果在档案中有曾是“叛徒”的污点,那是等于判了“政治死刑”。当然,如果一些重要人物的社会关系中有人是“叛徒”的话,就可能采取“为尊者讳”的处理办法――如上述的访谈节目,之所以很少交代贺芝华此后的历史,就是避免因陈述曾是叛徒的贺芝华而有伤的形象。不仅凤凰卫视,几部记录史实的重要书籍也多作如是处理。

笔者治史,颇喜追根究底,并力求揭示真相,遂有以下考察,并确信:以下的陈述,并不会有损元帅之光辉形象,反可彰示历史之复杂与中国革命之艰巨,以及大浪淘沙的恢宏历史场景。

【肖菊芳、陈玉珍】

早年的几段婚姻,是中国妇女苦难历史的浓缩。

在家乡四川仪陇时,为了反抗世俗的娶有钱人家姑娘可得一笔陪嫁的风气,受新思想影响的发誓要与受过教育的女子结婚。多次拒婚后,他离开家乡,前往成都报考了一所高等师范学校。1912年秋,投笔从戎,赴云南讲武堂,在此期间娶了一位昆明师范的女生,即芳龄十八的肖菊芳。

肖菊芳是在滇军中一位朋友的妹妹,出生于积极参加维新运动的知识分子家庭,是一个诚实且思想进步的姑娘,没有缠足。当时已是云南讲武堂的青年教官,许多人都很关心这位少校的婚事。在朋友的巧妙安排下,到肖菊芳家拜访,肖马上就对这位年轻英俊的少校产生了好感,并羞答答地同说了一席话――这在当时是相当“革命”的举动了。不久,同肖菊芳结婚了。婚后的肖菊芳仍住学校集体宿舍,也依旧住在讲武堂,整日带兵操练,他们只能在星期天团聚。

1916年初,随讨袁护国军第一军北征,开往家乡四川。这时肖菊芳已经怀孕,也许是思念丈夫,出征后不久肖菊芳就坐着轿子来到四川泸州,租了一所住宅,与住在一起。9月底,肖菊芳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保柱”(即唯一的儿子朱琦)。据说孩子出生数月后,肖菊芳患了类似赤痢的热病,不久就去世了。不过,另据《年谱(新编本)》记载,肖菊芳是在1919年6月24日去世的,当时哀痛之余写下了一首悼亡诗:“草草姻缘结乱年,不堪回首失婵娟。枪林弹雨生涯里,是否忧惊避九泉?”

正所谓“草草姻缘”,带兵转战各地,肖菊芳还在云南时(《年谱(新编本)》之说),已在四川另有家室。又据说:肖菊芳病逝后,许多人劝再婚,想到没有母亲的婴儿需要有人照料,也就同意了。参加护法战争后,由另一位朋友自荐其妹,娶了一位“老姑娘”,即21岁的陈玉珍(贞)。

陈玉珍(贞)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夺人风度,而最吸引的是她的端庄、沉着和自信。陈玉珍(贞)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曾在四川南溪简易师范学校读书,据说还参加过反清、反北洋军阀的活动。这对夫妻还有许多共同的爱好:读书、音乐、莳花,陈玉珍(贞)此后虽没有生育,却对亡妻的孩子视若己出。与陈的结合是参加中共之前最浪漫和温馨的岁月了――在那穷兵黩武的年代,的三口之家仿佛是与世隔绝的小天地。当地许多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常到的寓所聚会,他们研究中国的社会,探讨关于民主、科学、民族和种族平等的问题,为此陈玉珍(贞)还布置了一间精致的书房,搜寻了一些关于俄国十月革命思想及民族平等的宣言等题材的书籍和小册子,还订阅了《新青年》、《新潮》等杂志。此外,由于两人的兴趣和爱好相近,陈玉珍(贞)还精心为选购了《诗经》、《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孙子》等大量古典书籍,其中有许多还是珍贵的清刻本典籍,为此她还买了两个漂亮的书柜,并把这间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成为平日十分喜爱的一个地方。在这里大量地阅读,后来其中的一些书由泸州市图书馆收藏(大致有1500多册),上面还保留着许多读书时的批语。后来曾回忆与陈共同生活过的日子,他说:当时“封建的社会习惯在四川还很顽固,可是我的妻子和我,还有我们的朋友,对它全力攻击。我们多数人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生活,组织聚餐会――在这种场合,男人和妇女以平等的地位交往。男人们把他们的妻子和姐妹带来,而她们也生平第一次学会了与没有家属关系的男人讨论问题”。(《中国元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但是,这种日子并未维持多久。当时虽从滇军的团长、靖国军的旅长升至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和警察厅厅长,但他寻求中国出路的心思愈来愈重,不甘心困守在小家庭生活中。1922年9月,接到川东军阀杨森的电报,邀他到重庆作客,于是告别了妻儿,离开了南溪。不久后,与好友孙炳文一道离开四川前往上海。然而,在上海,被陈独秀视为“军阀”,被拒绝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朱、孙二人又从上海起程,搭乘法国轮船,前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欧洲。从此,和留在四川的妻子陈玉珍(贞)再未见过面。多年后已成为红军的总司令,还和陈偶然通过书信。《自述》一书收有“太行前线寄家书”,即给陈的三封书信(如1937年11月在山西昔阳战线的回信等,信中表示自己已不能再照顾他和陈组成的家庭了)。这桩婚姻事实上早就“死亡”了。

【贺芝华的出现与消失】

在陕北时,曾对前来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夫人韦尔斯谈及自己的婚姻,即参加革命前有两次婚姻,参加革命后也有两次婚姻,未提及在欧洲时与贺芝华的结合。

原来,1922年9月,36岁时赴欧洲,在法国与会面,并在和张申府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5月,又转往德国,当时与在德国旅居的中国同志,还有徐冰、李大章、刘鼎(阚尊民)、欧阳钦以及章伯钧、高语罕、郑太朴、谢唯进等。张申府与美国女学者舒衡哲谈话中提及那张著名的8人合影,张申府介绍说:“最右边坐相有点不自然的是,蓄平头,穿着一套不合身的西服。面对朱的是一位漂亮的陈玉珍,(是)朱当时的妻子。”(《张申府访谈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张申府误把贺芝华当成陈玉珍(贞)了,因为陈根本没有出过国。(这个错误或许是舒衡哲的误写)至于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是加入中共后与部分留德人员在哥廷根的合影照:最左边那位戴眼镜的是29岁的张申府;最右边的是表情拘束的;面对的,正是那位漂亮的,也即当时的妻子贺芝华;站在身后的是孙炳文;后排正中,那位双手抱起、面呈怡然笑容的则是章伯钧。当时这些人都要参加每周三举行的党小组会。开会的地点,有时在哥廷根的郊区,有时就在的住处。此后,和贺芝华生有一女,即朱敏,通过照片,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对母女在外表上十分相像。朱敏后来在回忆文章中略微提及其母,如在《我的父亲》一书中,朱敏写道:“……这之前,爹爹和母亲贺治华刚刚相识,母亲也将随同到德国留学”,至于自己的身世,她又说:“……1927年夏天,她(贺治华之母)让我姨妈从成都万里迢迢赶到苏联边境,从我母亲手中接过不到一岁正在患病的我”,“小时候听外婆告诉我,1926年4月我在莫斯科出生的时候,爹爹这年正好40岁”。此外,就几乎没什么进一步的描述了。

据说和贺芝华相识在上海,后一起到德国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当时哥廷根还是很小的城市,只有4万人,有40多个中国留学生,其中四川人就有10多个。夫妇住在文德路88号。当时还常去柏林会见同志。11月,张申府和介绍和孙炳文加入共产党,至1925年转赴苏联学习军事,同行者中也有贺芝华。大概到了苏联之后,两个人有了分歧,据说贺芝华移情别恋,与留苏学生霍家新走到一块去了。霍家新(一说何家兴)也是从西欧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的中国青年,而且远较年轻。1926年5月返回上海。

1928年4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长江局书记、上海区委书记罗亦农在上海租界被捕――向巡捕房告密的奸细,正是霍家新、贺芝华夫妇。当时霍家新是罗亦农的秘书,他因迷恋大上海奢靡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又不遵守党内秘密工作纪律,曾几度被罗亦农训斥,乃心怀不满。加之这对夫妇认为革命太苦,自己又掌握大量党内机密,以为奇货可居,遂与租界当局静安寺的巡捕房接洽,向一位帮办交涉,要求用他们手中掌握的350多名共产党员的名单和地址换取出国所需的美元和护照,租界当局当即答应。此后,他们先报告了罗亦农的地址,4月15日上午罗亦农被捕,不久即被杨虎枪杀于上海龙华。

关于罗亦农一案,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李(即罗迈,时为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和中央巡视员)曾有详细回忆,他说:“他(罗亦农)的被捕主要是贺稚华出卖的。贺稚华夫妇原来在瞿秋白那儿住机关,瞿秋白住在楼上,他们住在楼下,伪装成二房东,晚上两人总是吵得很厉害,这样就把他们调到新闸路看机关了。新闸路机关弄堂外面就有巡捕,后来查清楚,贺稚华早就和巡捕房联系,预先作了布置,当时听说贺稚华出卖罗亦农的代价是3000元美金,和送他们出国。罗亦农去后,贺稚华就以打开水为名,叫她丈夫何家兴报告了巡捕,巡捕就打电话给巡捕房,说罗亦农来了。何家兴回来后就躲了起来,贺稚华在楼上。后来来了两个懂德文的巡捕,贺稚华在德国住过,懂德文,就用德文和他们打招呼说话。巡捕当场捕走了罗亦农和山东省委书记吴××。贺稚华、何家兴没有被捕走,抽屉中党的文件也没有被抄走。后来特科的同志到他们那儿去,贺稚华说,来的巡捕懂德文,我骗他们说,我们是搞翻译的,那些材料是我们的译稿,用来卖钱的,德国人不懂中文,我就这样把他们敷衍过去了,所以没有被捕。其实,当时我们已经通过内线知道是她告的密,但装作不知道。以后,我和小平同志作出决定,要把他们干掉。在秘书处楼上我和特科同志接了头,作了布置。为了使贺稚华、何家兴相信我们对他们没有怀疑,我派人告诉他们,新闸路不能住了,要他们先搬个地方,搬到南京路去暂住。南京路上有许多大铺子,有的底下两个大铺面中间还有个小号子,楼梯上去,上面是相通的,有几个后门。我们就给他们找了这么个地方,一个小楼梯上去,上面是个客栈。我约他们在那儿见面。去之前特科作了布置,在楼上派了人,街上也派了人,万一有事,可以掩护我从后面跑掉。我到那儿,他们已经住下了,住的地方很阔气,有个大客厅。见面后我说了些应付的话,说你们受惊了,还是要躲一下,另外找个房子住,要他们在搬家后把地址告诉某某同志,还给了他们一些钱。因为我是亲自去的,他们就相信组织上没有怀疑他们,所以搬家后就把地址通知了某某同志,而这个人就是特科的人。罗亦农被捕后,我们曾布置在上海到南京的火车上抢救,但这个计划未能实现,不久罗亦农就牺牲了。罗亦农牺牲后,特科派人去惩治叛徒。当场把何家兴打死,贺稚华受了伤。特务把她转移到医院中去治疗。我们布置人准备在医院把她打死,但特务在医院中防范得很严,没有办法下手。‘’初,‘造反派’怀疑罗亦农的牺牲是我设的圈套,是我的一个阴谋,要我交代,把过程都讲了,以后没有再追问过。但他们进行了调查,后来告诉我贺稚华还活着。”(《李等回忆罗亦农》,金再及整理,原载《百年潮》2002第6期)

郑超麟也记述了惩处叛徒的经过,他说:“亦农事情发生后,党内的情报机关立即从巡捕房打听到是这两夫妇告密的。恩来出去不久,黄昏时候,邓希贤走了来,向我讨晚报看。我……立即出去买一张晚报。那上面登载今日法租界发生一件暗杀案,被害者是新搬来的一对夫妇,男的死了,女的躲在床下受了伤,但没有死。我立即明白……一声不响地把报纸递给他。”邓希贤就是邓小平,结合李的回忆,显然,处决霍家新和贺芝华这对夫妇,是、李、邓小平共同决定的。

罗亦农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被捕和遇害是中共历史上的大事,于是造成他落网的叛徒也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对象。不过,或许是贺芝华特殊的身份,迄今记述这桩事件的读物皆语焉不详,或失之于略,只有曾在欧洲游历并在中共早期历史上担任过重要职务的世纪老人郑超麟(因“托派”问题长期被关禁,至实行改革开放始出狱,看到了斯大林创建的苏联的解体,可谓“笑到了最后”)的回忆录和《怀旧集》中有此事的回忆。对于出卖罗亦农的叛徒,郑超麟写道:事后,“曾来公寓看我们,我从他得知亦农是被霍家新夫妇出卖的。这一对四川人本住在被破获的机关楼下。贺子华原是的爱人,曾跟去德国读书,漂亮,聪明,能说几句德国话。和她分手后,她经过莫斯科回国,爱了从法国来的霍家新。”这样,“霍家新夫妇”,以及“原是的爱人”的“贺子华”,才被人们所粗知。叶永烈的“纪实系列”作品中有一册记叙中共早期历史的《红色的起点》,其中也提到了这段往事。叶永烈说到出卖罗亦农的叛徒,“这一男一女都是四川人,男的叫贺家兴,女的叫何芝华,曾是的妻子”。

所谓贺芝华或贺治华、贺兴华、何芝华、郝稚华等等――终于浮出水面。有人还特意查阅了前苏共中央档案馆的档案,在档案(全宗号530,目录号2,卷宗号1)里,记载有1925年9月4日中共旅莫支部的一次会议记录,内容是决定西欧同志的去留问题,其中留在东方大学读书的,第一人便是霍家新,第15人是“贺治华”。此外,中共的早期档案中,也有一份1927年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名单,其中邓颖超是中共中央妇委书记,蔡畅、杨之华、李文宜、贺治华、周秀珠是妇委委员。这都说明了当年“贺治华”的身份。

罗亦农被捕后,中共通过内线查清了奸细的底细,感到刻不容缓的是要设法将霍家新、贺芝华他们手中的名单夺回来,并进而消灭这个告密的“口”。这项紧急处决叛徒的机密行动就是由1928年4月刚返回上海的领导并布置的。当时中共中央特科在的领导下,由顾顺章、陈赓等率人执行,在法租界一间公寓里惩治了叛徒,霍家新当场被击毙,贺芝华因躲在床上,虽然中了枪弹但并未死去,只是受了伤,成了“独眼龙”。至于后来的结局,却不得而知,或许经此一难,贺已彻底灰心丧气,中共特科也不再找她的麻烦,让她回了四川老家。不过从朱敏此后的叙述来看,贺似乎并未回到成都。朱敏又说:在她14岁时,从外婆嘴里“第一次知道母亲离开人世的消息”――那就是说贺芝华活到了1940年,但从李的回忆看,贺芝华却一直活到了“”时期呢。

【伍若兰、康克清】

在莫斯科与贺芝华分手后,回到了中国,此后戎马倥偬,一时也没有余暇考虑自己的婚事。南昌起义失败后,率军往粤赣湘边,后又发动湘南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8年2月15日,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攻下湖南耒阳。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位女子――伍若兰。

伍若兰出生于当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衡阳女子第三师范学校的学生,当时已是共产党员,也是县里有名的女秀才。她是高个子,大脚,体格健壮,头发挽在后面,黑黑的皮肤上有些麻点,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一下子就看中了她,不久两人就结合了。1928年4月28日,朱、毛会师,组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任党代表,伍若兰则是苏维埃妇女部的总指挥。1929年初,“会剿”井冈山,伍若兰随红四军南下开辟赣南根据地,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后来的夫人康克清在回忆录中描述:伍若兰当时一直同在一起,“她能双手打枪,经常带着两支短枪。她和朱军长一起掩护部队突围,因为他们走在最后,遭到敌人的包围,在冲杀途中,被敌人机枪打中。等敌军撤走,红军再派人到那里寻找。经过打听,才知道她当时身负重伤,后被敌人发现。敌人上来抓她,被她一枪一个连着打死好几个。但因伤重,只能趴在地上打,被敌人从背后上来按住,夺下她的枪。她躺在地上同敌人拼死搏斗,被打得头破血流。过了几天,敌人从俘虏中查出了他是的妻子伍若兰,叫她供出红军内部情况和行动计划,供出当地共产党的情况。她一字不露,反把敌人痛骂一顿。敌人对她动了多种酷刑,但她坚贞不屈。敌人看到无法使她屈服,就在二月十二日,将遍体鳞伤的伍若兰绑赴赣州卫府里刑场处决。她在临刑前还忍住疼痛,高呼革命口号,使围观的群众流下眼泪。敌人为了发泄愤怒,扩大宣传,行刑后,又把她的头割下,吊在一个架子上面,用大字写上‘首领妻子伍若兰’,放在一个竹筏上,顺赣江漂下,‘沿江示众’中途被革命群众趁夜色悄悄掩埋了。”得知伍若兰牺牲的消息后,痛断肝肠,后来他以莳养兰花为纪念,一直到“”中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作风”而罢。

1929年底,又与农家姑娘康克清结合了。

康克清原名康桂秀,1911年出生于江西万安县罗塘湾一户贫苦渔民家庭,由于家庭清贫,生下仅一个月就被送给别人作了“童养媳”。康克清15岁就参加了妇女协会,后又参加“万安暴动”,因暴动失败,被迫离家出走上了井冈山,不久结识了红四军军长。1929年3月,红四军由赣南进入闽西,占领闽西重镇长汀,在部队休整期间,妇女组组长曾志(后成为陶铸夫人)找康克清谈话,传达组织的意见,希望她能与结合。康克清却以为自己“论年龄,论水平,论文化,论地位,差距实在太大了”,婉言谢绝。后来同康克清谈话,他说:“我们现在都是革命同志,不论军长还是战士,都是一个样。我们干革命反封建,有话就直说。我很喜欢你,觉得你好学上进,工作大胆泼辣,有许多优点,是很有前途的同志。希望你能同我结婚。虽说我们彼此有些差距,但这不会妨碍我们。结了婚,我会帮助你,你也可以给我许多帮助。我们会成为很好的革命伴侣,你能答应我吗?”康克清终于答应了。那时她只有18岁,而已是43岁的中年男子,为此康克清还经常偷偷地流眼泪。不过,后来她和却成为中共元老中的“模范夫妻”,正如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所说:最后的婚姻,使“他找到了这位终身伴侣,一位可以陪伴他并且可以同甘共苦的妇女”。而在另一位美国记者斯诺的眼中,夫人仿佛是美国西部的一个“牛仔”:“这位夫人是骨骼粗壮的农村姑娘,枪法高明,骑术高超,自己领导过一支游击队,把受伤的战士背在身上,大手大足像个男人,身体壮实,作战勇敢。”

青玉案贺铸篇8

江南一蓑烟雨,如弱柳扶风,静静飘落,总是喜欢漫无目的地行走在长满梧桐树的街道上,枝叶相拥,摇曳生姿,浅斟低唱“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淡淡忧伤”,梧桐深院,冷锁清秋,却锁不住红豆相思暗结之心。

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韶华倾负在杨柳岸边,蓦然独醉于晓风残月中,一重帘外即天涯,却又被暮云遮掩在寂寞于二十四桥下的红药丛里。

一片伤心画不成,突然想起王静安老先生《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元献词典雅雍容,温润秀洁,自成一格,似此星辰非昨夜,只依稀见得西风瑟瑟,伊人独倚西楼,似是要把栏杆拍遍,想来便让人黯然神伤,醉情于那等愁怨中,而一句望尽天涯路,境界始阔,意境悠远,不得不让人佩服同叔的心思。

同叔仕途平顺,官至宰相,或许这正是给其子晏几道词作生涯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之家学渊源,叔原在词坛上如一颗璀璨星辰一般崛起。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高锁的楼台舞动低垂的帘幕,他在舞低杨柳楼新月中,歌尽桃花扇底风,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落花人独立,又怎奈微雨燕双飞?

自古父子皆如此享誉盛名的不乏少数,三曹、三苏为人提及最多,却说那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直接化用《诗经》,而他高明之处在于只此两句,求贤若渴之心不言而喻,“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天下贤士如此之多,我不可能一一去拜访你们,但你们为什么不来投奔我呢,虽不明言,却有此处无声胜有声之意。

子桓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洛神赋》当如是,遂即便是狂傲不羁的谢灵运也不得不惊叹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耆卿一生坎坷,却说他虽才情毕现,却因《鹤冲天》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怒宋仁宗,皇帝一句且去填词,便断送了他的仕途,着实埋没了他的才华,可是细想来,若是他去做官,在词作上的成就或许便没有这么高了,正如太白若是做个御用文人,又怎能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等豪放飘逸的诗句。

柳屯田善作慢词,其词音韵谐和,清雅别致,然其一生却流离于青楼酒肆,为一些自命清高的文人所不耻,抛开世俗偏见,又有几人能有他这般才情。

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由此可见,即便是东坡那等词坛大家,对柳永却也是佩服至极,文人骚客英雄相惜,便想一较长短,如那“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南唐中主李璟,见冯延巳的《谒金门》,竟当面戏问:“‘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干卿何事?”冯正中答的巧妙,“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中主之言,倒是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不过想来词人大多有几分傲骨,不肯轻易服人。

其实柳永仕途坎坷却非个例,大诗人孟浩然曾与好友“诗佛”王右丞赋诗遣情,会玄宗李隆基驾临,这位孟襄阳一紧张,竟躲到床下,玄宗素闻其诗韵致飘逸,意境清旷,遂将其请出赋诗,谁料他竟吟起《岁暮归南山》,中有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听后,大为不悦,乃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言罢,拂袖而去。

孟浩然一生诗作无数,得如此良机,兼有好友王维相助,却惹得皇帝不快,即便你满腹牢骚,也不该当面发作,大抵孟浩然不适合做官,何妨乐于山水,逍遥自在。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稼轩一生志在抗金,却最终壮志难酬,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幼安年轻时率领五十骑冲入五万大军的金营中擒回耿京,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这样一位铁血男儿自是豪放雄厚,然观《青玉案元夕》一词,却也见得幼安柔情似水的一面。

“无情未必真豪杰,莲子何如不丈夫”,如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东坡,却也念及妻子王弗而泪沾巾,大呼“十年生死两茫茫”,却是悼亡词中上上之作,大抵文人骚客终是有那份柔情,无论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微之,还是“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贺铸。

回味稼轩这首词,最令人称道的自然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苦苦奢求于远方的迷茫,有多少人愿意回首,其实那人一直就在那里,只是很多人总执着于眼前的虚妄,看不透过往神伤。

满江碎月,怨良宵岑寂,待得梧桐闲眠暮雨,落花独倚秋风,叹一身秋色,伤几回往事,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疏帘淡月掩轻狂,梧桐细雨锁情殇。

素笺恨切伤心客,夜寒鸿起任彷徨。

弱冠之年曾豪言要为伊人写一千首诗:

笑舞狂歌二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些许做得功夫处,莫损心头一片天。

到如今:

薄雾浓愁掩轻纱,寒枝杜宇啼天涯。

秋风莫怨痴情客,空对江楼月西斜。

青玉案贺铸篇9

结婚对联集锦(横联,横批)

喜气盈门 比翼双飞 情真意切 幸福美满 燕尔新婚

百年嘉偶 珠联璧合 鸾凤和鸣 天长地久 吉日良辰

永结同心 喜气生辉 福缘鸳鸯 喜成连理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笙磬同谐 心心相印 龙腾凤翔 玉树琼枝

莺歌燕舞 花好月圆

(上联和下联)

天律四序春为首

人生大事婚当先

新人同饮芳香酒

情侣共绘幸福图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同心同德美满夫妻

克勤克俭幸福鸳鸯

喜期办喜事皆大欢喜

新春结新婚焕然一新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日暖玉生香

并蒂花盛开长征路上

比翼鸟双飞四化途中

鸾凤和鸣比翼双飞

新人同心共铸辉煌

珠联璧合洞房春暖

花好月圆鱼水情深

并肩同步长征路

齐心共谱幸福歌

不须玉杵千金聘

已有红绳两头连

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

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成家当思创业苦

举步莫恋蜜月甜

窗前共议四化业

灯下同攻百科书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香斟琥珀杯

春风堂上初来燕

细雨庭前乍开花

春暖花朝彩鸾对舞

风和丽月红杏添妆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当门花并蒂

迎户树交柯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风暖丹椒青鸟对舞

日融翠柏宝镜初开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同心永结劳动果

并蒂常开幸福花

志同道合好伴侣

情深谊长新家庭

花月新妆宜学柳

芸窗好友早栽兰

花烛光中连开并蒂

笙簧声里带结同心

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婚姻必须自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爱情岂容买卖让人间相思者早结良缘

婚姻自主恩爱重

家庭和睦幸福多

吉人吉时传吉语

新人新岁结新婚

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江上渔歌白鸥同舞

舟中春暖紫燕双飞

节约办婚事亲友皆欢喜

勤俭建家庭夫妻更和睦

结成平等果

开出自由花

结婚筵前共饮合欢酒

劳模会上同唱胜利歌

今日新婚礼一杯香茶酬宾客

来年颁奖会两朵红花赞英雄

锦堂双璧合

玉树万枝荣

景丽三春天台桃熟

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劳动夫妻革命红花开并蒂

长征伴侣爱情罗带结同心

立新风只生一个是男是女皆好

破旧习有利两家嫁女嫁男都行

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缕结同心日丽屏间孔雀

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

满架蔷薇香凝金屋

依槛芍荭花拥琼楼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红

男女并肩为锦绣江山添异彩

夫妻携手向伟大祖国献青春

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

夫敬妇妇敬夫夫妇相亲

且看淑女成佳妇

从此奇男已丈夫

琴瑟调和多乐事

亲友团聚溢欢心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双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连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同谋革命千秋业

共建勤劳百世家

同心同德参加四化建设

相亲相爱创造幸福家庭

同心同德革命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夫妻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良辰吉日宾客云集

莺歌燕舞亲朋同贺

琴瑟雅乐喜迎天外客

丹桂芝兰盼来月中人

祥云缭绕玉成鸾凤偕秦晋

紫气升腾共庆莺燕谱新歌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壁喜缔良缘

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

情深似海休言女卑男尊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箫引凤凰春生斑管

杯斟鹦鹉香溢梅花

鸳鸯香溢芙蓉帐

龙凤烛辉锦绣床

宝帐传来同心语

花烛笑对含羞人

携手结伴侣眼角眉梢添喜色

并肩话长征灯前月下有知音

新人办新事新风传梓里

春日耀春晖珍色满园庭

新社会新人物新婚嘉礼

好政策好光景好合百年

绣阁昔曾传跨风

德门今喜近乘龙

幸福时代春常在

革命夫妻情谊长

雪案联吟诗有味

冬窗伴读笔生香

宏图大展明朝花好

萌生春意今宵月圆

华堂交杯新人回首花前月下

枕畔私语情侣畅想美景良辰

新事新办新风尚

好夫好妻好家庭

一对壁人留小影

无双国土缔良缘

一对红心向四化

两双巧手绘新图

一对青年要为四化添彩

两颗红心誓给祖国增光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以优异成绩双登红榜

为宏伟目标同献丹心

银汉双星蓝田合壁

人间巧节天上佳期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兰

莺歌燕舞菊花吐艳

水笑山欢丹桂飘香

又红又专两情鱼水

同心同德百岁鸳鸯

鱼跃鸢飞滚滚春潮催四化

月圆花好溶溶喜气入人家

玉律鸣秋鹊桥路近

金风涤暑鱼水欢谐

云拥妆台和风正暖

花迎宝扇丽日方长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志同道合革命新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好婚姻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满座高朋斟鲁酒

一堂喜气贺新婚

喜今朝银河初渡

庆来年玉树生枝

旭日祥云宝帐暖

和风甘雨满堂春

紫燕双飞迎春舞

红花并蒂朝阳开

自由恋爱两朵红花并蒂开绽

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自由恋爱双方如意

民主持家百事称心

自愿自由情投意合

相亲相爱花好月圆

青玉案贺铸篇10

关键词:坡;山谷体;方回体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76-02

坡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与唐李白一样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飘逸浪漫的文学天赋,坡在诗词方面均造诣深厚,但相较而言,东坡词又比东坡诗更让人流连忘返。在东坡体出现后,它的烂漫与豪爽迅速感染了一批文学家,并激起他们的创作激情,在这条新的文学形式上阔步前进。

但是东坡之后再无东坡,如同黄河水瞬间都在变换一样,不同的时间空间与社会心理都促使东坡体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众所周知,现实环境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发生变化,对于敏感的文学家来说,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因次在东坡体流传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思想风格上,都会有赞同声和批驳声,山谷体和方回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产生的。

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人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这是其赞同面,指出东坡体对后代诗词的积极影响,认为他为后来人找到了一块肥沃的土地,使人们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再次获得文学的新生,释放自己的曼妙情思与胸怀抱负。

同样,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指出“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指出当时人们的学习风尚并非只以东坡体为标的,相反,由于东坡体是一种新形式、新生命,自然会有许多人怀疑甚至拒绝,这主要是对其不拘格律的形式的批驳。

如同阴阳不可分割,赞同与批驳亦相伴始终,东坡体就是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继承变化,产生新的文学形式与派别。而这一繁杂的文学现象在山谷体和方回体的形成发展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山谷体代表东坡体内部的影响与走向,表现了诗人对东坡体诗化革新的接纳,主要是继承与完善;方回体代表东坡文人集团外层的影响状况,主要是批驳和创新。

山谷体对东坡体的革新与继承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题材方面:山谷体的题材有酒会词、游览观光词、赠妓词、茶词汤词、生日寿词、送行往来词、次韵唱和词、咏物词、节令词、艳情词、赠士大夫及亲友词、改诗集句词、佛禅词、隐逸词、游戏词等。相较于东坡词的题材,山谷体的分类更加详细但也略显繁琐,表现了诗人气度才华、胸襟境界的不同,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东坡词涵盖广泛,正如老子形容“道”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苏轼的词往往含有诸多复杂的感情,与李商隐的无题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较李诗明快超脱些,尽管也有些消极的情调浮现其中,但在读者可接受的情感范围内,激起人们对莫测人生的感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只能对东坡词进行大致的划分而不可能像山谷体那样可以划分那么多的种类,可大致分为表达治国平天下之志的“言志词”、 借古抒怀的“咏史词”、寄托遥深的咏物词等。

现就苏轼的咏物诗《卜算子》与黄庭坚的定风波(荔枝)来做比较: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荔枝)

晚岁监州闻荔枝。赤英垂坠压阑枝。万里来逢芳意歇。愁绝。满盘空忆去年时。

润草山花光照坐。春过。等闲桃李又累累。境负寒泉浸红皱。消瘦。有人花病损香肌。

《卜算子》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所作,本次以物起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给全篇定下了清冷孤傲的基调,令人眼前似乎涌现一片难以克服的压抑与无奈,让人不禁生起惆怅满怀的人生玄想,随后,“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对照苏轼的名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便可以更清楚地体悟苏轼“人生如梦”的人生感悟,这两句都是作者在经历了仕途人生的颠簸之后慨然流出的肺腑之言,既是对冥想中幽人孤鸿的奇妙联想,也是对自己沉浮一生的概括与宣泄,然后,“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突然给人一种恍然大悟,却又无依无靠的萧条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分别以诗和词的形式表现了这种失落与无助,但相较李白诗而言东坡词则是觉醒于梦中的孤单,一直作为人生的真谛,醒后面对混沌的众生而产生的一种彻底的同情与无奈;李白则是流连于梦中的逍遥与自在而不肯面对人生的孤独与冷漠,一个悲叹众生的无知与堕落,一个追求自己的灿烂与辉煌,不同的时空,塑造了两位不同的天才,这也是释道两种不同哲学的区别之一;相较辛弃疾的词而言,苏轼词流露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伟大的启迪者的形象,令人同情怜悯,似乎这是一种永远无法摆脱的令人痛苦不堪的清醒,而辛弃疾的词在最后给人一种温暖的触动,他找到了久违的知音,让读者为他的曲折与幸运而长叹。最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呼应全篇,将那种无法摆脱的清冷推向高潮,表现了一种居无定所的倔强与凄凉,唐李商隐《无题》之昨夜星辰昨夜风中“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也表现了一种漂泊之感,两者相较,商隐诗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与被动,有种被迫离开的情绪,是对佳人的留恋与对他人的屈从,而东坡更多的是一种孤傲与无畏,是他抛弃寒枝,寻找适合自己的巢所,而不是为离开寒枝而伤感,是一种宁愿孤独而亡也不想屈服于世的悲壮,与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相似,同样也与屈原一样令人敬佩,可望而不可及。

黄庭坚《定风波(荔枝)》也是写于仕途坎坷之时,词中物象繁复,是典型的咏物诗,但给人以堆杂之感,而且曲折复杂,故多的景物描写掩盖了作者的情感,或许是他有意为之,终究令人无法从心底产生共鸣,末句“消瘦。有人花病损香肌”,令人脱离作者的悲愁而联想起闺怨之情,与苏轼的咏物词相比,山谷词偏于世俗化、雍荣化、繁缛化,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以上以咏物诗为例说明山谷体在题材上对东坡体的继承,苏轼主张“诗词同源,词为诗之苗裔”,认为诗与词只是存在形式的差别,而在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上等方面是一致的,苏轼在《祭张子野文》中说张先“微词婉转,盖诗之苗裔”,苏轼以诗的内容题材、风格意境及诗序入词,从而使词的内容扩大,境界提升,用途增多,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由此可知,东坡词是黄庭坚以诗为词启发者,黄庭坚以诗名于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江西诗派主张“以故为新”,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去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刘熙载撰《艺概・词曲概》“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是对山谷体“启后”的概括。

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这是体山谷对东坡体的继承与发展。

方回体:

贺铸与黄庭坚一样都处于王朝衰落时期,都是郁郁不得志的文士,都需要用文学形式来宣泄自己的苦闷,寄托自己的情思并用文字来描述生活中的平淡与痛苦,不同的是山谷以诗名世,方回以词名世,两人的不同有性格气质的原因也有经历的影响,黄庭坚是文臣而贺铸却是武将军旅出身。

[宋]赵令撰《侯鲭录》中言“鲁直兼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着腔子唱好诗也”,说明山谷体并没有获得如同东坡体那样,虽然在理论上受到批评,但在创作实践和阅读审美层面上却得到高度赞赏的待遇。少游体和贺铸的方回体,大概也正是接受了山谷体的教训,才走向了一方面向诗化革新深化,另一方面却努力收敛这种诗化革新的程度,并开始实现在诗化革新之后的向传统回归。”

首先,在题材上,与山谷体以诗为词甚至以文为词的情况不同,方回体显得更加精炼与高雅些,词的题材范围有所缩小,而且也更加贴合词体本身的特点,内容与形式逐渐融合,方回体的题材大致包括:士大夫抒发怀抱之作、咏古咏史之作、隐逸题材之作、咏物词、描写歌伎之作、酒会词作、情爱之作、闲情之作,这种题材与山谷体相似,但前半部分与东坡体的题材也有很大的相同点,这种题材上的相似似乎也预示了词回归传统的趋势。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似乎又回到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时那种豪气干云的气魄。

咏物词《芳心苦》“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与前面黄庭坚咏物词《定风波(荔枝)》相比,情思格调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与苏轼卜算子相较,又多了些温暖与含蓄,可以看成是调和黄庭坚的低回与苏轼警醒的结果,这种咏物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与黄庭坚描写的词相比,贺铸的描写歌妓之作也端庄同情些,有时也寄托情怀,如《吹柳絮・鹧鸪词》、《罗敷歌・采桑子》,黄庭坚的《满庭芳・》没有客观的描绘女子,而是对她的情思进行揣测是以一种看客的身份来遐想,缺乏一种同情感。

词以诗之余的形式出现,经过唐代的发展到晚唐五代时形成南唐和西蜀两个词体中心,出现南唐词人与西蜀花间词人,并奠定了词体的基本特点,在总体上亦以“男女情事”为主要题材在直接抒情内容上,尽管有些具有政治色彩,但大体不出“伤春”和“悲秋”的离愁别绪;在艺术风格上,总体格调也是柔婉深约,蕴藉含蓄,其不同点则为南唐词人的眼界较大,感慨较深,风格亦有趋于纯任性灵。在抒写恋思别情时,有时融入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从而导致了词整体美学品位的上升,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从东坡体到山谷体再到方回体体现了词体从突破狭窄的忧愁格调,到扩大词体,再到回顾源头的复杂过程,但这又不是简单的回溯,而是在经历广泛的实践后,找到适合词体的题材与情感。山谷体与方回体就像放在东坡体内外的两面镜子,山谷体召见东坡体内的特点,从而对其中的新事物进行拓展,促使其不断地向外扩张;方回体则在东坡体之外,比较全面的反应东坡体的特色,并对新产生的山谷体进行审查,从而更熟练地吸取两者的优点,摒弃缺陷,形成自己的特色。东坡体、山谷体与方回体都是词体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处于不断地运动中,它们既吸收前代又带有自身的特色,给后代词体发展以宝贵的启迪,在词史上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