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十篇

时间:2023-03-16 22:17:08

青玉案元夕篇1

注释:

①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天夜晚称“元夕”。 ②凤箫:即排箫,由竹管排列组成,形状参差如凤翼,故名。 ③玉壶:喻明月,亦喻玉雕的灯。 ④鱼龙:指鱼形、龙形花灯。 ⑤“蛾儿”句: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元夕妇女饰物。一说喻指“雪柳”垂下的柳丝。 ⑥蓦(mò)然:猛然。 ⑦阑珊:暗淡,零落。

上榜理由:

青玉案元夕篇2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5、宝马雕车香满路。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____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9、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____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青玉案元夕篇3

写元宵节的诗句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写元宵节的诗句精选《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写元宵节的诗句推荐《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青玉案元夕篇4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读着毛滂的《玉楼春·己卯岁元日》,眨眼间除夕就到了。窗外灯火阑珊,姹紫嫣红,分外妖娆。我和哥哥来到楼下,欣赏一朵朵五彩斑斓的烟花。

“嗖——”来到楼下,正巧看到一团如蓝宝石般瑰丽的火球冲上天空,“啪”烟花在空中绽开,像极了一朵高贵典雅的蓝色牡丹。顿时,一团团火球像是在那蓝色牡丹的带领下,飞上了天空,顿时犹如一个无比艳丽的大花园,国色天香的牡丹、落英缤纷的、艳丽似火的月季……正当我在这大花园中陶醉时,眼前蓦然出现一个火团,又飞了一会发出“轰”一声巨响,原来是哥哥的“手雷”,我见状也不甘示弱,拿起一个“风火轮”,刚点着就扔了出去,“嗖——”“风火轮”带着火光飞上了天空,正如同一个“风火轮”。正当我陶醉时,忽然发现——香呢?“乒乓乒乓……”原来,香掉到了一大把“小金龙”上,火光四起,硝烟弥漫。吓得我一阵颤栗。“咳咳……弟,你闯祸了……”远处传来哥幽幽的声音。“放烟花喽……”又是一阵巨响,花还未枯萎,又一片花海绽放,这除夕夜的“烟花园”恐怕没有休止了。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除夕夜留下了幸福,留下了美好,一声声《青玉案·元夕》中,来年一定花红柳绿,如元夜的花海般美好。

五年级:高传博

青玉案元夕篇5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之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到处张灯结彩,人们不仅赏明月、吃汤圆,还要观花灯、猜灯谜,故而元宵节又称做“灯节”,有“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的说法。

元宵佳节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中都有生动的描写。唐朝时,元宵之夜观灯游乐就已极为盛行,不管是王孙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不观灯夜游。有初唐四杰之称的卢照邻诗云:“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唐朝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也是难得的佳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将元宵之夜灯火璀璨、游人观灯游玩的盛况表现的淋漓尽致。

到了宋朝,元宵节更是热闹非常。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上都远胜唐朝,而且活动也日益民间化。唐朝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朝则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元宵灯会为青年男女提供了表达爱情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顺便为自己物色对象,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一词中有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便成了中国的“情人节”。“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南宋的女词人朱淑真更是把一对情人在元宵节约会时的复杂心情描绘的生动传神。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把元宵佳节盛况浓墨重彩渲染,但到精彩处笔锋陡转,戛然而止,含蓄婉约,意境悠长,遂成千古名篇。

青玉案元夕篇6

关键词:辛弃疾 青玉案 “那人”形象

一、行伍出身,以文为业的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就的一代词坛领袖。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还善于治军,具有随机应变的实干才能。后来在用武无地、报国无路、恢复无望的情况下,将其全部精力与才情用于填词。辛弃疾以强烈的爱国激情、豪爽的英雄气概和多样的艺术风格,把宋词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成为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22岁时聚众两千,参加耿京的抗金义军,任掌书记。兵败后,辛弃疾得知是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投降金人后义愤填膺,组织五十名壮士,突袭金兵大营,活捉张安国,并押回建康,斩首示众。这一传奇式英勇事迹盛传一时,轰动南宋朝野,从此他就留在了南方。宋初任签判、通判等职,上《美芹十论》、《九议》,审时度势,力陈抗金复国方略,但均未被采纳。历任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及湖南、江西安抚使等。他在政治、军事上的远见卓识及惩贪官、济灾民的政绩,深为朝中权要所忌,被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20余年,其间虽曾两度启用,均不久于职,最终郁愤而死。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是宋王朝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两种力量此起彼伏、互为消长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极端动荡的时代。辛弃疾的一生,始终与南宋王朝命运的兴衰密切相关,他一生三起三落,有金戈铁马,有息影林泉,既有暮年的老骥伏枥之志,也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徒唤奈何的悲壮情怀。现存词600余首,题材广阔,善于熔铸经史以寄慨言志,亦长于白描写意,以文为词,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词风多样,沉郁、明快、婉媚、清新、恬静、豪放悲壮兼有,《青玉案》是他写的一首爱情词。

二、《青玉案》写作背景分析

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郭沫若的对联对辛弃疾做了很好的概括:“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三、“那人”的独特魅力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名作,它以寻找情人为线索,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意追求。

词的上片用铺叙的手法,极写上元灯节华灯逞艳,舞声喧闹的节日景象,写得很热闹,而这所有的热闹都是为最后冷清中的发现作铺垫的。

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她干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末句奇峰突起,勾勒了一个清新淡雅、超凡脱俗、置身局外的女子形象。这样一个自甘寂寞、不慕荣华,不肯随俗的女子,犹如鹤立鸡群,独标一格。

这一首词从爱情的角度来看,它的寓义是:爱情的路上经过千番努力万番追求,真爱终于没有被错过,正果就在不经意回首间被你得到。作者写这样一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参考文献: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青玉案元夕篇7

第一组: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定节假日的是:( C )

A、元旦 B、春节 C、中秋 D、国庆

2、你认为以下四种活动,哪一种属于春节的传统习俗:( C )

A、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 B、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

C、跟这父母给亲戚拜年 D、欣赏中央电视台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3、下列节日中,全部属于外国节日的是( A )

A、感恩节、圣诞节、狂欢节、母亲节、愚人节

B、圣诞节、情人节、狂欢节、端午节、愚人节

C、狂欢节、母亲节、愚人节、中秋节、圣诞节

D、母亲节、愚人节、中秋节、圣诞节、端午节

第二组:

1、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 )

A、元旦 B、端午 C、重阳 D、元宵

2、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B )

A、牛郎织女的故事 B、东方朔设巧计让那位宫女与父母双亲相见

C、嫦娥奔月的传说 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传说

3、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C )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第三组:

1、 下列选项不属于世界性节日的是:( D )

A、三八 B、五一 C、六一 D、十一

2、以下内容,哪项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B )

A、乞巧、祭拜钟馗、登高、赏月 B、乞巧、祭拜魁星、晒衣、晒书

C、乞巧、祭拜钟馗、晒衣、晒书 D、乞巧、团圆、祭拜魁星、饮菊花酒

3、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D )

A、中秋节、七夕节 B、中秋节、重阳节 C、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元宵节

第四组:

1、你认为下列哪个节日是我国的教师节?( D )

A、5月1日, B、6月6日 C、8月27日 D、9月10日

2、下列节日属于外国节日的是:( A )

A、感恩节 B、植树节 C、教师节 D、环卫工人节

3、在以下内容中,哪项与中秋节起源的节俗完全相符?( B )

A、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拜月赏月、燃放鞭炮和张贴耀武扬威的门神

B、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拜月赏月赏玩神气活现的兔儿爷

C、嫦娥奔月、拜月赏月、祭祖扫墓、龙舟竞渡和祭拜面目狰狞的钟馗

D、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拜月赏月、晒衣晒书和祭拜相貌丑陋的魁星爷

第五组:

1、2006年中国国际动漫节将在( A )举办。

A、杭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2、下列选项不属于端午风俗的是:( D )

A、悬艾草,挂菖蒲 B、赛龙舟 C、吃“五黄” D、春游踏青

3、按照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那么( C )是重阳节。

A、正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九月初九 D、六月初六

第六组:

1、1919年( C ),我国爆发了彻底反封建的伟爱国主义青年运动。后来,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中国青年节。

A、1月29日 B、3月8日 C、5月4日 D、9月10日

2、以下哪一习俗不属于清明习俗:( D )

A、祭祖扫墓 B、插柳戴柳 C、春游踏青 D、闹社火

3、母亲节是( C )

A、3月8日 B、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 C、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D、每年的5月18日

第二轮:填空题

第一组:

1、春节时,人们在门上张贴倒着的“福”字,寓意是 福到了 。

2、请说出端午节的两个习俗 、 。(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后两句是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第二组:

1、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之义色彩的是 七夕节 。

2、请说出春节的两个习俗 、 。(贴春联、年画和窗花、倒贴福字、除夕守岁、爆竹烟花、拜贺新年、压岁钱、饺子、年糕、中国结)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第三组:

1、我国的老人节也就是 重阳节 ,老人在这一天或赏菊陶冶情操,或郊游以锻炼体魄。

2、请说出元宵节的两个习俗 、 。(吃元宵、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猜灯谜)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夜思》,后两句是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第四组:

1、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也是 的开始。(春节)

2、请说出重阳节的两个习俗 、 。(登高野餐、佩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3、“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出自孟郊的《古意》,前两句是 河边织女星 ,

河畔牵牛郎 。

第五组:

1、饮雄黄酒是 重阳节 的习俗。

2、请说出清明节的两个习俗 、 。(祭祖扫墓、插柳戴柳、春游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吃青团和红耦、吃欢喜团、斗鸡等)

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出自殷尧藩的《端午日 》 。

第六组:

1、每年的七月一日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 的节日。

2、请说出中秋节的两个习俗 、 。(吃月饼、玩花灯等斗蟋蟀等各种游戏、舞火龙、宫廷的吃螃蟹等)

3、杜牧的《七绝.清明》前两句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抢答题:

第一轮:

1、下面有四句诗,你知道哪一句与清明节有关?( B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个传统节日是: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3、元宵节中的“元”和“宵”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元指“第一天”,宵指“夜”。

4、“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这个成语出自于 元宵节 节的一段故事。

5、“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这句民谚反映的是清明节 祭祖扫墓 这个习俗。

6、宋代张择端画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汴京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时节忙碌的人群。

7、实际上端午节时民间一年一度的全民“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等。

8、中秋起源于远古人类对对自然的崇拜,所以中秋又是“祭月节” 。

9、在我国,少先队、共青团和共产党是我国不同年龄段三个先进的革命组织。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旗帜,以下旗帜分别代表( ) ( ) ( ) ( )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四种不同的称谓: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 、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11、除了汉族,我国共有 55 个少数民族。

12、感恩节时 美国人民 最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

第二轮:

13、中国的七个传统节日是 春节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14、请报出《我们的节日》一书中列举的9个现代节日中的五个: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八一”建军节、中国教师节、“十一”国庆节。

15、请报出《我们的节日》一书中列举的6个现代节日中的四个:感恩节、圣诞节、狂欢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

16、年糕又称年年糕,谐音是年年高,含有 期望生活一年比一年更美好的 愿望。

17、元宵又称“汤圆”,味道有:香、甜、酸、辣、咸。

18、嫩柳叶拌豆腐是 北京 (填地名)清明时节的寒食佳品。

19、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宋词,其中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20、东晋陶渊明最爱菊花,它的名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们传诵。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 《义勇军进行曲》 。

22、国际上把每年的( C )定为“世界水日”: A.5月31日 B.3月21日 C.3月

22日 D.6月5日

23、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D ) A.重阳节 B.青年节 C.元旦 D.端午

24、我国古代根据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共划分了 24 个节气。

备用加赛题:

1、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 B )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除夕

2、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以下不属于其形象组成部分的是( C )

青玉案元夕篇8

古人云:“年连双岁。”在告别过去的“年”、迎接将要来临的新“年”时,人们用最能表达欢娱心情的吃、穿及各种活动来过年。在封建社会里民间过年,封建皇家宫苑亦不例外。清代皇宫过年亦有丰富的辞旧迎新活动,如除夕皇帝家宴、守岁消夜果盒、子时开笔仪式、新年皇帝吃饺子等活动,都很有特色。皇帝家宴

清代皇帝、皇后及妃嫔们平时吃饭各自有独立的膳房,只有除夕、元旦才能合家欢聚举行团圆宴。年三十儿(除夕)晚,皇帝与后妃们共同进膳;正月初一晚,皇子皇孙与皇帝进膳,皇帝择日侍皇太后进膳。皇宫将其称之为“家宴”。

皇帝过年的家宴,在乾清官设摆。皇帝的家宴要根据与宴人员的身份不同、地位高低,由高到低排列座次。以皇帝御宴桌为主,高高地摆在大殿的地平台上,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地平台下,自北而南,东西相向,依次排列臣属宴桌。地平下(东西向)摆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等宴桌。按照等级规定,皇贵妃、贵妃每一人一桌,妃、嫔、贵人两人一桌,或三人一桌(见图1)。

下午3点半,乾清官两廊下奏响中和韶乐,皇帝升座,家宴开始。先进皇帝热膳,再送后、妃、嫔等热膳;再进皇帝奶茶,随送后、妃、嫔等奶茶;又进皇帝酒膳,总管太监向皇帝跪进酒,皇帝饮后,再送后、妃、嫔等酒膳。

清代宫廷饮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皇后,平时分别用膳,各有自己的膳房,用不同的宴桌,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餐具,不同品种数量的菜肴。过年家宴是后妃们同皇帝的团圆宴,但等级分明,尊卑有别,丝毫不能僭越。皇帝宴桌、宴馔品种、数量远高于其他宴桌。其他各宴桌也要分出若干等级,以示尊卑之别。家宴中皇帝御宴桌摆冷膳、热膳、群膳40品,后摆酒膳、茶膳各20品,再加上饽饽、小菜、汤,粥、蜜饯食品等是108品;皇后头等宴桌就为64品;贵妃、妃的二等宴桌每桌2人,嫔、贵人三等宴桌每桌3人,膳馔为32品。

家宴所用餐具,皇帝用金龙盘、金龙碗、金勺、金箸;皇后用里外全黄暗云龙盘碗、金勺箸(见图8);贵妃以下无金餐具,各用“位份碗”c代表等级身份的餐具):贵妃、妃为黄地绿龙盘碗,嫔用蓝地黄龙盘碗,贵人用酱地蓝龙盘碗,常在用五彩云龙盘碗。(见图2―6)

宴毕,中和韶乐起,皇帝离座,后妃们跪送皇帝还宫。消夜果盒

宫中除夕夜有守岁的习俗。皇帝、皇后及妃嫔们除夕夜守岁时,要用蜜饯食品摆果桌、装消夜果盒点缀年景。“消夜果”是宫中后妃等常食的糖、蜂蜜等甜食,多为奶制品、于鲜果蜜饯等。盛装消夜果的盒子用漆、木制作成精致的宝盒,或两层、三层,或圆形、方形。盒表面用珍珠、宝石镶嵌出花草、山水、鸟兽等各种图案,故称消夜果盒。清乾隆皇帝对这一活动十分重视,据史料记载,乾隆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距过年还有7天,乾隆帝就过问摆果桌的事情,并通过贴身太监传旨:“茶房伺候摆消夜果盒。”御茶房的厨役们立刻行动起来,在后妃们居住的宫殿内摆糖果、蜜饯、果脯、鲜果等,合拼年节桌,摆消夜果盒(盛装消夜果的漆盒、木盒都用珍珠、宝石镶嵌,亦称珠宝盒)。在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和皇帝侍奉皇太后用膳的重花官内各用52样糖果、52样蜜饯摆出了26个不同造型的花、鸟图案,各冠以吉祥名称。乾隆帝看过后不满意,于二十七日又传谕旨:“养心殿摆的珠宝盒(消夜果)不如重华宫摆得好。尔等明日将养心殿珠宝盒撤去,亦照重华宫一样摆。”之后,御茶房又多次用蜜饯苹果、蜜饯杏脯、蜜饯金丝枣、桂花京糕、松仁瓤荔枝、蜜饯绣球梅、松仁瓤红果、蜜饯枇杷果、青梅瓤海棠、蜜饯白樱桃、寿字荸荠、蜜饯红樱桃等多种蜜饯食品,摆出五福捧寿、岁寒三友、戟庆有余等图案,分别装在木制的盒内,摆在养心殿,直到乾隆帝满意为止。(见图7)

新年第一餐――饺子

饺子近似元宝,除夕夜合家团聚共同守岁时包饺子,子时一到,立刻将饺子子煮下锅,取“岁更交子”之意。热气腾腾的饺子为大年夜增添了浓浓的欢愉气氛。清代宫廷很注重这一辞旧迎新的“岁更饺子”。在这个时刻,皇帝不仅要吃饺子,还将吃饺子看做是不忘祖宗、不忘发祥地的礼仪活动。

清皇室人关前,生活在东北,冬季天气寒冷,除夕时要包出许多饺子,放在室外冷冻,然后贮存起来。自除夕交子时开始煮着吃,一连十几天,天天吃饺子,以示吃隔年饭,年年有余粮。清入关后,关内的气候不适应吃冻饺子,但正月初一的饺予是一定要吃的,而皇帝吃的饺子必须是素馅的。相传,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十三副遗甲起兵时,连年浴血奋战,为夺取统治权,杀伤过多,死者无数。为了表示对无辜者的忏悔,努尔哈赤在登上皇位的那年元旦,对天起誓,每年除夕包素馅饺子祭奠死者。从此,清代宫廷中就留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除夕夜吃素馅饺子。清皇帝吃素馅饺子以干菜为主,有长寿菜(马齿苋)、金针菜、木耳,铺以素三鲜,蘑菇、笋丝、面筋及豆腐干、鸡蛋等。

清代前期和中期的几位皇严格遵守祖宗遗训,在除夕晚上的辞旧迎新瞻拜礼仪之后,到乾清宫左侧的昭仁殿东小屋吃煮饺子。当皇帝一行人登上乾清官如阶时,御膳房开始煮饺子,皇帝到昭仁殿东小屋坐稳后,饺子恰好出锅。(清宫规制,自腊月底至正月间,皇帝每过一道门槛,随侍太监就要放一挂鞭炮。所以,御膳厨役听到鞭炮声,掌握煮饺子的时间,可以做到准确无误。)

清帝吃饺子时,用的是木胎描金漆的大吉宝案。宝案面四周绘有葫芦万代花纹,正中分别书有“一人有庆”“万国咸宁…甲子重新”“吉祥如意”等吉语。吃饺子时用的4个珐琅作料盘,各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醋,分别压在4句吉祥语上。在靠近皇帝宝座的这面宝案边,分左、右摆放象牙三镶金筷、金叉、金勺、擦手布、渣斗(唾盂)。嘉庆四年元旦,嘉庆帝吃饺子时,用两只“三羊开泰”纹饰的珐琅大碗,一只盛装素馅饺子6个,另一碗盛放“乾隆通宝”“嘉知通宝”各一件(嘉庆时为子皇帝,其父乾隆帝退位仍训政,为太上皇)。首领太监将两只珐琅碗取出,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然后请“万岁爷进煮饺子”。这时,嘉庆帝才能独自一人进素馅饺子。

清代晚期,皇帝对祖宗遗训逐渐淡化,每年除夕元旦吃的饺子也有很大的变化。清光绪帝吃饺子改在养心殿,饺子馅心也由素馅变成各种肉馅的。据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清官膳食档》载,正月初一子时开笔仪后,

“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饺子。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十二只。第二次进猪肉菠菜馅十二只”。尤其是慈禧垂帘听政后,对过年吃饺子更是独出心裁。腊月末,慈禧邀各王府福晋、格格们到宫中度辞岁迎新。除夕夜,命众人聚一起,动手包饺子。正月初一天蒙蒙亮,命寿膳房厨师煮饺子,召集大家坐在一起吃饺子。待膳房厨役将煮熟的饺子端上桌后,慈禧对大家说:

“此刻是新年、新月、新日、新时的开始,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岁月,今天我们能吃一顿太平饭,是神的保佑,是列祖宗的庇护。”届时,众人依次向慈禧磕头谢恩,然后才能吃饺子。

新年开笔仪式上饮屠苏酒

年三十子时是一年之始,清代皇帝要在这新年、新月、新日、新时饮屠苏酒,举行开笔仪式。开笔仪式的地点在皇帝处理政务的养心殿东暖阁的明窗,所用器物有称为“玉烛长调”的白玉蜡扦、“万年青”毛笔和“金瓯永固”杯。子时将到,皇帝身穿冠服,到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前坐,亲手点燃玉烛长调,亲手把屠苏酒倒入金瓯永固杯,手握万年青笔,书写新年的第一笔:“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等吉祥语,然后双手捧起金瓯永固杯饮屠苏酒。金瓯,象征国家政权;永固,取政权永远巩固之意。

青玉案元夕篇9

谁的思绪越过公元前

仿佛看见飞流直下 三千尺

飞扬的长发 是

李白的酒杯 商隐的痛

声嘶力竭 邀月斟酌

依旧是 旧时亭台

小径香苑 梁燕独徘徊

岁月变迁 唯有桃花依旧 笑春风

//

夕阳西下 莫问 几时归

吟断白头

谁把五色凌素埋进青玉案间

发如雪 筝曲莫 是

清照的愁词 沈园的掠影惊鸿

望断青鸟 借问古人

这一切 是否可以从头再来

纸上谈兵 脉脉清寒 星辰镶嵌

青玉案元夕篇10

关键词:黄花 西风 青山 古道 暮霭

《长亭送别》剧写莺莺、红娘等人在十里长亭送别张生“上朝取应”的情景。这折戏或直抒胸臆,收纵自如;或触景感伤,化情入景,生动细腻刻画了莺莺在送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曲词文雅,“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宛如“花间美人”的“文采派”的风格特征。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人物的离情写景,细致入微、具体形象地展现了“暮秋”时节与相爱的人被迫分离的莺莺的极其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真挚感人。对《长亭送别》写景名句中的“黄花”、“西风”、“青山”、“古道”、“暮霭”等意象进行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节选部分的内容尤其是人物细腻复杂的“女儿心”。莺莺凄苦、悲伤、依恋、珍惜、担忧的复杂的心理,是来源于来之不易的爱情。封建社会把婚姻看做传宗接代的工具,婚姻的基础是家族利益,封建礼教视青年男女自然而然萌生的爱情为宗法制度的大敌。深受封建礼法熏染的莺莺对爱情的珍视、对功名利禄的厌弃的叛逆心理行为、可能不易于为今天的青年学生所理解。而且进入课本的元杂剧作品较少,对这一体裁的文章特点学生比较陌生,以作品中的意象为抓手,联系所学古诗词中的意象知识,以小见大,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就能够把握作品的内容,比较容易进入作品的意境,感知人物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探究作品珍视自由爱情、厌弃功名利禄的反封建主题,加深现代社会青年学生对爱情的理解。

“西风(秋风)”、“疏林(霜林)”、“黄叶(黄花)”的意象构成了画面悲凉的主体色彩。秋天到来之时,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当是在树木上面,“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人未觉而阶前桐叶已发出秋天到来的萧萧之声,时光飞逝,人生易老;“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聆听黄叶坠地,一阵心悸,秋天来了。加之一阵风来,曾经娇嫩美丽的“无边落木”如断翅的蝶簌簌而下,寂寞沧桑,更添一份无名的伤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因为秋风,“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峭厉的秋风,摇曳得树木叶叶凄惨,更多了几许彷徨几许愁苦几许寒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莺莺和张生,事情才有了转机,又被迫分离,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聚,“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于是,莺莺唱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这里的“黄花地”,正是语出范仲淹《苏幕遮》词“黄叶地”。之所以“黄叶”变“黄花”,笔者认为,“黄花”更符合一位大家闺秀的形象,从美学的意义上说,更具有女性柔美的特征,更凸显了秋意,突出了凄惨、孤独的气氛,让读者联想到“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如梦令》),使得悲凉的环境又增添了凄美的色彩。显而易见,与唱词中的表达思念之情的“北雁”,“柳丝长玉骢难系”中表达离别的“柳丝”意象,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惜别之情,可感可触,衬托出莺莺凄苦哀婉的心情。让读者自然联想到莺莺送别前一夜流泪到天明的情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情是景?已无从分别。

与“西风”、“黄叶”等意象相对应,表现离愁的还有“衰草”、 “夕阳”等。前者重点表现深秋苍凉环境中莺莺“合欢未已,离愁相继”的伤感烦闷痛苦,后者则更多表现了“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的“相思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