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十篇

时间:2023-03-26 13:54:44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1

【关键词】 病理分析教学模式;先天性心脏病;医学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步骤的机械性,医学教育教学培养出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教学失去活力。为此,要切实提高我国医学院校教育的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教学来进行病理分析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1]。

1 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一般指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则坐在座位上听、理解、接受。其特点是:①按学生年龄或知识程度固定编班;②教师在同一时间里对全班学生授课;③按照课程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时间表实施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不足:①教学质量受任课教师的制约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但由于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地域经济、师资等,在大面积范围内都由优秀教师任教很难实现,这样,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别很大。②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只是被动的学习,尤其是对一些理论性强的内容。

2 病理分析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病理分析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不断完善病例分析,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在学习中碰到即时的问题或者想法,利用检索工具无法自己很好地解决,可以通过网络将问题提交给老师和其他同学,让大家思考、讨论或者经过教师辅导,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如Stephen J.schmidt.就研究了如何使用网络来促进合作学习,他认为利用网络给学生展示更详细、更真实,在这种情境下能使学生对问题理解更深入。实践性教学是内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内科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临床、接触患者,不断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见习条件者可由教师带领接诊患者,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阅读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无见习条件或无典型患者时,可进行病例讨论,教师可选若干病例,组织学员分组讨论、分析。学生根据见习病例或讨论病例的实际情况,提出初步诊断,拟定治疗措施,进行健康指导[2]。病理分析教学法教师既要创造宽松的氛围使学生积极讨论,又要防止讨论过于偏离学习话题、学习内容。在形成了类似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后,这种模式也就基本成型、成熟了。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辅导即能达到个别化,也能实现“大众化”,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更加及时和丰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监控也就多了一个不错的渠道。另外,对学生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病例或讨论病例得到充分的“后援”保障,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及时得到解决,使学生自主学习病例或讨论病例的信心和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此外,他们政治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一些基本信息技能也得到提高。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辅导讨论”模式下,师生之间是类似网状的师生关系,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的交流、沟通。

3 病理分析教学模式

引入先天性心脏病教学的实践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技术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ASD、PDA和VSD以来,目前每年介入治疗超过2万例。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一般发生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及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发生率

3.1 病例 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①向学生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②积极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及时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灶,避免受凉及刺激性气体吸入,戒烟,注意口腔卫生,注意防止异物误吸人气管等,以防诱发呼吸道感染。③让学生了解先天性心脏病与抗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指导病人掌握雾化吸入、引流的方法,以及抗菌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等。④指导学生学会先天性心脏病人的自我监测病情,以免导致窒息。

3.2 教师素质要高 在建构病理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先天性心脏病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帮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病理知识、思想方法去建构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所以,病理导向即是指教师在先天性心脏病理教学中,以先天性心脏病理知识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理思维活动)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先天性心脏病理思维和科学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先天性心脏病理思维能力和一般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先天性心脏病理研究和科学研究能力。

3.3 时间安排合理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理论的分析表明:先天性以及病理教学要教思维,先天性以及病理活动的本质是先天性以及病理思维的活动,启发和引导是发展学生先天性以及病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对先天性以及病理教学的现实考察发现:让学生学会提出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学生学习“先天性以及病理化”,等等,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先天性以及病理思维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此种教学观念付诸实践,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在先天性以及病理学习环境方面,教师也应尽量为学生提供适合其自主学习的周围环境和空间。由于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这两个方面为基本出发点。我们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作更大胆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教学的病例分析增加到实验课中去,确保医学生病理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慧燕,张文成,孔麟麟.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2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学习教育是基础,学习效果是关键。因此,财务处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切实提高学习效果作为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突出成效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积极克服业务工作繁忙等困难,在严格完成省局“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保证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使全体党员学深、学实、学透,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一、坚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保质保量保时完成学习任务

春节前,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端,这个时候抓好学习教育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正是财务工作最繁忙的时候,预算、决算等业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时间非常紧迫,要求非常高,抓好业务工作迫在眉睫。为了贯彻落实省局的部署,做到学习教育和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1月31日,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省局的要求,制定《财务处党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方案》。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在春节前和春节期间,提出了“以自我学习为基础,集中学习为提高”的学习方式,除了组织大家集中学习吕局长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集中观看《国魂》和《让党旗更鲜艳》影片外,要求全体党员白天工作,晚上进行自学,坚持每天至少安排两个小时,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我是共产党员》、《理想、信念、责任、能力》等书籍。这样,从根本上解决工作繁忙难以安排时间集中学习的问题,做到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两不误。春节期间,要求全体党员每天挤出一些时间自学,并做好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同时,在全面深入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知识问答》等资料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先进性教育活动百题测试卷。从春节后大家上交的试卷来看,每位党员都按规定进行认真学习,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都比较牢,没有一位党员做错题目。

春节后,根据学习教育的具体情况,党支部调整了学习方式,以集中学习为主导,以自我学习为补充,确保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落到实处。2月16日和17日分别组织大家集中学习《百题测试题》和《党章》,组织大家就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创建财务工作“五个一流”的关系进行深入讨论。2月28日下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省委副书记刘玉浦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并于当天晚上向每位党员下发了《关于确保落实学习培训时间安排的通知》,对3月1日到3日集中学习做了具体安排,通过白天集中学习,晚上加班工作,集中大家重新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和《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等书籍。加上前阶段集中学习的时间,共45.5小时,确保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落到实处。很多党员同志都把在学习中激发出的热情落实业务工作中,尽管只能在晚上工作,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位党员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确保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坚持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提高了学习效果

为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党支部根据支部年轻党员比较多,对网络使用比较熟悉的特点,指导党员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渠道进行广泛地自我学习,如先锋网、人民网等。既解决了学习资料不足,学习时间难以统一的问题,又解决了每位党员的基础不同,需要加强学习的重点不同的问题,使党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学习党的发展史,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党的纪律,学习各行各业时代先锋,学习党员干部模范牛玉儒、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工人杰出代表许振超、基层干部模范周国知等,学习他们是怎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赤诚的心浇铸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用辛劳和汗水诠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3

一、概念界定

对学生来说,课堂提问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要正确、恰当地运用提问,教师首先对于自身的提问有哪些类别应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以便于做出判断和选择。但是,课堂提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使课堂提问有效,它可以与教学事件相匹配,与教学过程的各阶段相结合。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达到期望的学习结果。首先,本文先对“课堂提问”和“教学事件”作一个概念界定。

(一)课堂提问概念

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等设计问题而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对话式”教学模式。本文根据美国卡麦隆大学莫里教授在《课堂教学技能》一书中的分类,将问题分为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四类。事实性问题是指学生简单回忆所学知识或者在课文里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经验性问题是指学生需要整理课文内容或所学知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问题,创造性问题是指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得出新颖、独特的答案的问题,评价性问题是指学生做出判断或赋予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的问题。

这四类问题都以某一知识点为切入点,并贯穿在这四种问题中,逐层深入,将学生置于四个明显的学习阶段中,激活学生的先前成就,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知识的一种有效且连贯性很强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事件概念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种内部过程,但受外部刺激或事件的影响,由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学习的内部过程来进行外部的教学活动。于是,加涅依据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内部心理阶段提出了九大教学事件,分别是引起学习注意(保持警觉)、交代学习目标(建立预期)、回忆相关旧知(提取到工作记忆)、呈现教学内容(选择性知觉)、提供学习指导(编码)、引发行为表现(反应)、给予信息反馈(强化)、评估行为表现(再强化)和强化保持与迁移(提示提取),这九大教学事件贯穿教学的启动、展开和结束。

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带动了几十年来教学设计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做到内部学习过程与外部教学教学事件相配合,是迄今为止最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教学步骤。

二、语文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有效匹配及案例分析

按照九个教学事件的顺序展开实施的教学最合乎逻辑且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教师都要做出明智的决策,即如何将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有效地匹配,在此,笔者以《济南的冬天》、《林黛玉进贾府》等课堂实录为例,将莫里的四种问题与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进行有效匹配,使问题与教师教学行为保持一致性。

(一)问题与启动环节的教学事件匹配

教学启动阶段旨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准备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活动之中。教师的行为主要是九大教学事件中的引起学习注意、交代学习目标和回忆相关旧知,在这三个教学事件中,教师可以用相应的问题与之相匹配,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事实性问题或经验性问题与引起学习注意匹配

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提出事实性问题或经验型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快速、高效地将学生引进课堂。

(1)事实性问题与引起学习注意匹配

在精读课文中,事实性问题的导入才能使学生保持警觉,如《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红楼梦》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啊?

生: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

师: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看看

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

这种事实性问题的导入不仅以旧带新,而且创设了情境,渲染了氛围,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快速、高效地将学生引进课堂。

(2)经验性问题与引起学习注意匹配

在阅读课文中,经验性问题的导入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济南的冬天》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那么,根据你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冬天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不同的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济南的冬天》。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回答跟《济南的冬天》形成对比,这能让教师顺其自然地进入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撩拨起学生的兴趣。

2.经验性问题与交代学习目标匹配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习者同教师一样对教学目标了然于胸,但是,教师交代学习目标,并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师学生明确在学习结束时,他能有哪一种行为表现。这就要与问题相匹配,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大家首先要明确这堂课的目标,就是课文

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

这样的经验性问题可以很好地给学生建立预知,交代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当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3.事实性问题与回忆相关旧知匹配

回忆相关旧知的意义在于先前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明确了哪些知识需要被提取到工作记忆后,就可以通过提问事实性问题激活提取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心思考问题,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春》,作者在写春草图时有这样一

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请问这里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啊?

生:拟人

师:很好,这堂课我们主要来讲拟人手法的运用。

这里提出事实性问题,学生只要简单地回忆所学知识就能回答,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而且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问题与展开环节的教学事件匹配

教学展开阶段旨在帮助学习者积极介入认知加工过程。教师的行为主要是九大教学事件中的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行为表现、和给予信息反馈。在这四个教学事件中,教师可以用相应的问题与之相匹配,让课堂有序高效地进行。

1.事实性问题与呈现教学内容匹配

当学生做好了进入新课的准备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呈现教材,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师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深入把握课文。《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大家先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济南冬天的句子,说说作者

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一个事实性问题,学生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不仅呈现了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

2.经验性问题与提供学习指导匹配

学习指导是刺激思维的方向,帮助学生确定如何编码信息,起着一种“管理认知策略”的作用。但是,“学习指导”并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告诉学生在特定时刻该做些什么,主要提问经验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的?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谁能说说。

上述问题属于经验性问题,学生需要整理课文内容或所学知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问题,而且要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主动生成意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3.创造性问题与引发行为表现匹配

引发行为表现是运用新知的技能,学生介入到外显行为本身还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需要精心安排练习,以保证所要提取的命题与产生式同预期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但是,学生在尝试练习时很难做到运用自如,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以问题为铺垫帮助学生跨出“最近发展区”,达到潜在发展水平。《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文中拟人的句子很多,描写得形象贴切,除了这些句子之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句子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发挥你们的想象。

这是一个创造性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发下,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对学生内心掌握拟人手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评价性问题与给予信息反馈匹配

给予信息反馈是认知观意义上的强化,反馈是向学生所作的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业行为表现质量如何,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效果,,而教师和学生是最丰富的反馈源。《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文中哪一句拟人手法运用得最生动?说说你们的理由。

回答这种评价性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力,而且强化了学生对拟人手法的掌握与运用,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地步。

(三)问题与结束环节的教学事件匹配

教学的结束环节旨在评估行为表现和强化保持与迁移。“评估行为表现”实际上是“引发行为表现”和“给予信息反馈”的循环重复,再次强化习得知识的运用,而迁移(迁移是指学习者在新任务、新问题或新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程度)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1.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或评价性问题与评估行为表现匹配

教师根据课文不同的要求可以提出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或评价性问题让学生习得的知识点再次得到强化。

(1)经验性问题与评估行为表现匹配

教师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学生总结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强化。以《林黛玉进贾府》的部分课堂实录为例: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带领你们分析了林黛玉的语言描写,现在你们能不能用语言描写来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呢?

(2)创造性问题与评估行为表现匹配

学生习得知识主要是为了运用,教师提出创造性问题是评估学生先前行为的一个最有效标准。以《济南的冬天》部分课堂实录为例:

师:课文中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景图,同学们,那你们能不能用拟人的手法改写济南冬天的水景图呢?

这里的创造性问题是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再次强化和巩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真正掌握知识的运用。

(3)评价性问题与评估行为表现匹配

评估学生行为表现就是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判断或赋予价值,这里就适合提评价性问题。以《林黛玉进贾府》部分课堂实录为例:

师:文中林黛玉的语言描写很多,其中哪一句最能体现林黛玉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2.创造性问题与强化保持和迁移匹配

迁移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情境,以问题为铺垫,主要是创造性问题,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习得的知识。《济南的冬天》的局部课堂实录: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济南的冬天,领略了济南冬天的美,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除了济南冬天的山景图和水景图,你们还能想出哪些景物?要求运用拟人的手法,字数200左右。

创造性问题与强化保持和迁移匹配,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之中,做迁移式练习,将课堂的结束方式停留在运用水平,实现了语文的言语实践功能。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的有效匹配,不仅推动了教师的教学进程,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中来,将学生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评判思维。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I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美)Dantonio,M等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3]薛晓嫘.课堂提问的有效分布.《中学语文》.2000年第09期

[4]薛晓嫘.先行组织者与语文新课导入设计.《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09期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4

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集中学习会主持词

党员市级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集中学习会主持词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党员市级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集中学习会,重点学习《党章》和《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部分内容。下面,请宣传部XX同志导学《党章》。下面,请宣传部XX同志导学《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部分内容。(学习完毕)下面,我就搞好学习培训工作讲几点意见。一是要自觉参加学习培训。讲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历来都高度重视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向全党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也把学习作为活动的基础,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中央和XX就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分别作了两次部署,规定很细,要求也很高。因此,大家必须加强学习,带头自觉参加学习培训。要摒弃学习上的形式主义,挤出时间来学习,树立学习的表率。二是要抓好集中学习培训。今天组织集中学习会,我们再一次对《党章》进行了学习,并对《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今天的学习会后,“四大班子”要通过导学、讲学、述学和评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好各自班子成员的集中学习培训,安排好培训内容,确保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5篇。三是要抓好自学。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学习是朴实而真诚地面对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任务,不断加强学习的过程。大家一定要加强自学,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精读细读规定篇目原文,学精学深学透,做到“真懂真信真用”。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四是要增强学习效果。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党员市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边学边查边改,不管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的行动上都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要时刻关注群众的疾苦,督促分管的部门和单位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最急、最盼、最需解决的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掌权为人民,用权谋事业,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同志们,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每个同志都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带头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今天的集中学习会到此结束。散会。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5

关键词:王船山;继善成性;习与性成;性日生日成

中国哲学是围绕天人之际展开的,天人之际的核心是“人”而非“天”,人始终是中国哲学的中心。然而人的问题的实质是心性问题。生于明清之际的一代大儒王船山在吸取前人优秀心性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其高度的哲学原创性,对人性论思想推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阐释了其精卓独到的人性论,大大拓展了对人性问题的解释空间。

一、继善成性:船山人性论的逻辑起点维度

王船山借用《易传·系辞上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一古老的命题,来发挥自己的受命成性说。他遵循天人合一的基本思路,揭示了天命和人为两种因索的交互作用,同时也凸显了人的主体性,构成其人性论的逻辑起点。

王船山认为,“善”指“阴阳健顺之德”,它是人性的本源;“继之者,天人之际也”,继是天道与人道相互接续、转承的关键。就人性的形成而言,继善的过程既是天道的自然流行过程,也是人替天行道的自觉习行过程。他说:“继之则善矣,不继则不善矣,替无所不继,故善不穷;人有所不继,则恶兴焉,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思得于永,微显相次而显察于微。”Ⅲ就天道而言,“继”指阴阳之气流行不息、化生不已,体现了化育万物的无穷生命力;就人道而言,人是以其自觉意识而区别于自然存在物的,“继”则必赖于人对于道的自觉意识和承继。由于人并不总是具有这种自觉意识并善于去承继,故而可能悖离于道而趋向恶。因此,王船山在解释“继”的时候,特别强调自觉承续的重要性。他说:“继,谓纯其念于道而不问也”,“继善者,因性之不容掩者察识而扩充之”。

以继善为基础,自觉的习行经过长期的积累,而积淀、凝聚为稳定的心理结构。那便是“成性”。王船山说:“成,犹凝也。”又说:“成,犹定也,谓一以性为体而达其用也。善端见而继之不息,则始终一于善而性定矣。”存养善性并始终如一地凝定为自己的本性,形成不为恶习所移的后天之性。因此,成又是存,存以成之:“‘成性存存’,存之又存,相仍不舍。”可见,在由天道向人性的转化过程中,先“继”而后“成”,二者前后相续:“性则因乎成矣,成则因乎继矣,不成未有性,不继不能成。”“继之者善”还只是获得一种潜能,一种量的积累;“成之者性”方才转化为质能,即通过稳定结构的形成展现为现实的人性,且这一转化需要人在继继不已的后天之习中实现。

王船山所解读的继善成性命题的涵义,与程朱所提倡的“复性论”有很大差异。程朱认为人在有生之初即获得完善的道德本性,只因物欲的蒙蔽才使得本性不明,因此人性的实现不是形成,而是变化气质,恢复其本原之性,本体善即主体善,二者之间没有过渡。这种理论在道德修养上必然强调内省而忽略实践。王船山认为,天道之善只为人道之善提供了根据,而人德性的完善,则是主体自身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发挥其能动性,天与人,性与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也表明“继善成性”是一个能动的道德践履过程:“天下日动而君子日生,天下日生而君子日动。动者。道之枢,德之煽也 ”“继之则善矣,不断则不善矣”,在此意义上,成就什么样的人性,人的主动习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主动习行才能造就完美的人性和人生。这一点与他的尚动、尚主体的刚健有为的哲学本体论相应。人性并非初生命定即终生不变,而是与人的生命相始终,主体自觉选择与实践的创生过程,由此性便日生日新日成。

二、习与性成:船山人性论的核心内容维度

“习与性成”是王船山人性论的核心命题,重在强调人性的形成对于习的依赖性。这个命题的涵义是指人性是在人后天经验活动中形成的:“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

王船山“习与性成”命题包含如下两重基本含义:

首先,习是连接“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的纽带。“先天之性”是人得自于自然变化的先天禀赋,“后天之性”是人在经验活动中所获得的后天习性,所谓“先天之性天成之,后天之性习成之。”这两性其实就是一性,只因天成、习成言之而已:先天之性为性之生,后天之性为性之成。也就是说,先天与后天并不是彼此孤立、两不相干的,二者统一于习中,通过习而得以贯通。

一方面,先天之性是后天之性的基础。人性是“声色臭味之欲”与“仁义礼智之理”的统一体,它并非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概念。从生理机制上讲,在自然界中人为万物之灵,人的耳目口鼻心等感官及其潜在的发展机能是人所独有的“自然之质”。这是大自然赋予人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人具有语言、劳动、思维器官,与动物有根本不同,这为人在后天中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物质基础保证,为人后天的学习、受教育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人天生地禀有仁义礼智道德观念,也为人的后天经验活动提供了可能:“夫天之生物,其化不息。初生之顷,非无所命也。何以知其有所命?无所命,则仁义礼智无其根也。”

另一方面,后天之性是先天之性的展开和发展。先天的善性只是一种潜能,若不通过后天之习的培养、扩充,不充实发展为现实的性,那么它终归只是固态静止的善。从先天之性的意义上讲,仁义礼智为“生之理”、为性,那只意味着人在初生之际获得把握和实现仁义礼智之理的先天禀赋,利用这一禀赋的经验活动(如“思”)则将其展开为现实的人性,便是后天之性:“仁义自是性,天事也;思则是心官,人事也。天与人以仁义之性只在心里面。唯其有仁义之心,是以心有其思之能。不然,则但解知觉运动而已,此仁义为本而生乎思也。’”船山常把习说成人道。从人道积极有为的观点论证习的重要,认为只有习才能成就各个现实具体的人性。他用“一本万殊”来阐释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说法:“一本”指天之命人,人人相近的抽象的性,由于每个人的质不可能完全一样,只能是“性相近”;“万殊”指由于后天之习的作用而形成人人不同的分殊之性,这便是“习相远也”。他特别重视分殊之性,即后天之性,这是他人性论的重点。

按照这种观点,也可说是“性者天道,习者人道。”这里的“性”即先天之性,而“习”则既是经验活动之习也是作为其结果的习性。因此,习是人利用先天禀赋创造现实人性的活动过程。性与习在后天生活中相互作用,“天人相为有功”。而形成后天之性。这就把人性视为“性”与“习”相结合的建构过程。把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统一起来。

其次,由于所习不同导致后天之性也表现出极大差别。习于善则成善性,习于恶则成恶性,是日以成性之善还是日以成性之恶,关键取决于后天所习。也就是说:“性无定质,而足以任人之运用。以之为善可也,无不足也:以之为不善亦可也,无必善也。是故随习相而远。”船山着重阐述了恶性的习得方式及其后果,从侧面警醒人们应“择善必精,执中必固”,习以为善性。在他看来。恶性的获得有两种方式:第一,恶是人习染于不良的习气、习俗等生活环境形成的。恶性并非是宋明儒者所说先天气禀的,而是人受不良社会生活环境的毒染,改变了人的耳目心思的功能,人浸润其中而不自觉,日复一日便侵蚀了人的本性,沉沦为恶性,这就是“习尚渐渍,而为之移”的消极作用的结果。第二,恶是人在不当的时间、地点对环境的取用,“取物而受其蔽”的结果。王船山说:“夫物亦何不善之有哉?取物而后受其蔽。此程子所以归咎于气禀也,……然而不善之所从来,必有所自起,则在气禀与物相授受之交也。气禀能往,往非不善也,物能来,来非不善也。而一来一往之间,有其地焉,有其时焉。化之相与往来者,不能恒当其时于与地,于是而有不当之物。物不当,而往来者发不及收,则不善生矣。”也就是说恶性的形成在于主体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对“物”的取用:“后天之动,有得位,有不得位,亦化之无心而莫齐也。得位,则物不害习而习不害性。不得位,则物以移习于恶而习以成性于不善矣。”同时人“苟其缘物而不缘性动,则亦成其不善也”。也就是说,人的行为若是出于欲而非出于理,从而“取之驳,用之杂而恶”,那么习移其气而至于恶。恶性是不良习气、习惯在人身上积淀、内化的结果,一经形成便很难改变。“人不幸而失教,陷于恶习,耳所闻者非人之言,目所见者非人之事。日渐月溃于爪巷村落之中,而有志者欲挽回于成人之后,非洗髓伐毛,必不能胜。”王船山极为痛恨不良之习对人善木性的浸染、破坏作用,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他强调了“习与性成”,说明了恶性的根源。同时,王船山也有感于明末社会政治上的污浊“习气”,对彼时“廉耻风衰,君师道丧”的风俗人心强烈不满,认为其对人的成身成性极为不利,所以提醒人们要修教以显性。为学以正习,践行以养性,以成善性。

三、性日生日成:船山人性论的根本特征维度

传统人性论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人性看作某种先于人而存在的价值模式,或为天命,或为理赋,宋明理学的复性论便是其典型的形式。王船山也认为人性来自天命,但他并未把它当作固定的模式去存之复之,而是从变化日新的观点出发提出“性日生日成”,揭示了人性的具体性、可变性。

一是,王船山从“命降性受”,的角度论证人性的日生日成。《易·系辞上》曰:“日新之谓盛德,”王船山十分推崇这一思想,他的“天地之化日新”的思想就来源于此,并论证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处在日生日新的过程中。人性并非气化受命生人之初即确定不移,而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不断生成发展。也就是说性和命,就是天和人,先天和后天,息息相关,变化日新:“天无一日而息其命,人无一日不承命于天,故日‘凝命’,曰‘受命”。这种“凝命”、“受命”即是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天自然“施命”和人的自觉承受取与相结合。人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客观的自然发展和人的主观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并且力图从人的习行中来探求这一种统一的基础”。人的存在不是瞬间事实,而是一个生命过程。人自出生以至老死,一时,一刻,一瞬,一息,都在受命,都在成性,如此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讨论人性,王船山可以说是中国人性哲学史上的第一人。正如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所说:“船山论性最精之诣,在以日生日新之化言,故不主其初生,而期其日成。”

“命日受则性日生”,所说的是人性变动不居的形而上的理由,即构成人性的自然本源生生不息。王船山的“性日生日成”,除了本源的形而上的原因外,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便是人的后天之习。

其次,王船山认为,人性形成的过程性及其创生性,是由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特殊本质所决定的。

动物一出生就有自动迅速适应环境的感觉和活动能力,它们终其身只用其天生的本能,仅此而己。人虽“无速见之慧”,但人在自然机体初生时却具有“初始之能”,具有可教的形成德性的“材质”以及“积渐”的学能。这里的“初始之能”指本原之能,亦可理解为先天之性,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人性便可在后天之习中渐生渐成。这也说明“人是所有动物中最无能的,但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正是人之力量基础,也是人所独有的特性之发展的基本原因”。动物的存在是与其天性直接相同一的,所谓“有天明而无己明”、“终其身以用其初命”。人则不同,人不仅有天道而且有人道,人道来自于天道又超越了天道,所谓“去天道远而人道始持权也”。与之相应,人既有天性更有习性。习从如下两个方面使人性超越了禽兽之性:

一方面,人的天性在后天之习中逐步展现和发展变化,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耳之聪,目之明,心思之睿智,这些机能只有在不断视色、听声、研理的过程中才能慢慢发达起来(“知觉之有渐”),它来自于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感应(“待感而通”),这种感应说到底就是习。离开了这一感应,人的天性既无从展现。更谈不上发达。人的各种器官,尤其是心之官,只有在后天之习中不断的应用,才会发挥其初始的潜能,越用越发达,人性才得以丰富、发展。“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形”指人的感觉器官,“神”指心的思维活动,“物”是指客体对象物,这三方面惟有在后天之习中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这说明后天之习在人性的形成、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且这一作用的发挥并非是一时一地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渐进积累的,从而性“屡移而异”,“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如斯矣。”“性日生日成”指人的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都在不断生长、生成,这里的“生”不仅指人的机体和天生机能的生长。而且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潜能在不断发展。正是通过人的学习、受教、践履等活动,人性中的潜能和善端才得以现实的展现、充实,也才能成就现实的善性。因此,习既是天性的展开过程,也是习性的获得过程。

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以自然素质为背景。心智能力发展(“权”)、情志选择(“情之所欲”)和环境习染(“习之所贯”)相互作用的过程:“生之初,人未有所权也,不能自取自用也,惟天所授,则皆其纯粹以精者矣。已生以后,人既有权也,能自取而自用也。自取自用,则因乎习之所贯,为其情之所欲,于是纯疵奠择矣。”因为人的生活环境、人的需要和主观选择等都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人的生理、心理机能也好,人的道德品性、情感也好,都在日新月化:“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形受以为器,气受以为充,理受以为德。”这使得由习所建构起来的后天习性,不仅超越了自然的给予,所谓“有人之道,不堪其天”。而且使习性自身也处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之中,所谓“命之日新,不堪其初”。业已形成的习性在构成新一轮实践的“历史”前提下,渗透并弥散于新的实践之中,同时又被新的实践所超越,从而创造出人的新质、新的习性。人性非受生之日为始,而是在后天之习中日受其生,日新其性,性在习中验证了“善”之可继,在继承中又改变了过去所成就的习性,从而使后天之性“有而富有,有而日新”,此所谓“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王船山认为人生来禀有仁义理智的道德观念,含有性善论的意味,但是像“他所主张这样活动的发展的性善论,从前却还没有见过。因为他把性和命都看作活的,所以‘善’也当然是活的”,这就抛弃了孟子性善论的先验神秘主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6

自今年年初中央在全党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按照大队党委和先进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把自己的思想统一到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上来,端正态度,振奋精神,扎扎实实投入到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

我对待工作一直充满激情,认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只要给我一个舞台,我就会充分展示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就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在活动中要想带动支部学习好,就要自己先学好。办公室的工作本身就十分繁琐复杂,我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按照支部制定的学习活动计划,先主动学习《教育读本》、《党章》和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讲话等,提前搜集、准备材料,整个活动期间我共谈心40余人次,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共计两万多字,总结汇报等两万多字,自编材料五份。保证业务工作和学习教育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我精心组织,为了让广大党员记住学习要点,我把这次的基本要求等,用短信的方式发送给每位党员;为考核我们的学习成绩,编制了支部《知识答题》,这也给我在后来的局《知识答题》中获得个人一等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起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让党旗在岗位上飘起来”的倡议,提出在支部党员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进一步增强加快鄂北油气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倡议力求言简意赅,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党员和群众在清明节前夕到烈士陵园给英雄扫墓,参观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以英雄的气节陶冶灵魂,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投入到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去;开办“活动简报”和学习材料,通过简报进行活动总结,将学习活动的情况定期编制工作简报,简报内容广泛,图文并茂,在广大党员中传阅。另外通过简报表扬先进,及时总结党员中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在组织支部学习教育过程中,学习任务繁重,为搞好学习动员,总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认真加以组织。每天白天工作、安排学习和讨论,晚上还要加班总结一天学习情况、搜集材料和安排第二天的学习,几乎一个星期天也没有休息。我连续30多天没回市里家里,女儿交给了父母看管,岳母肺癌晚期住院化疗都没有时间去照顾,都是妻子来回跑。尤其在岳母去北京看病,也没有陪同去。因为我对北京的医院比较熟悉,家里希望我去联系,但当时正值学习紧张时期,各项工作都需要我组织,家里人很理解和很支持我的工作,妻子说:我们就是你的坚强后盾。但在5月中旬,办公室一位女同志患脑瘤需要我去联系医院,如果不及时去除,轻者双目失明,重者危及生命。时间紧迫,但她爱人几年前因工过早去世,孩子在外地上大学,父母年老多病,党组织领导安排我去,我没有推辞,把工作交代好,连夜陪同去她北京看病。在北京期间,北京住宿贵,为让她们住的舒适一点,把我的住宿费节约给她们住,自己去住25元的地下室。白天我一个人几个医院来回奔波联系,一双鞋都跑破了,几经周折终于及时完成手术,成功取出脑瘤。现在这位女同志已经基本康复,她对我表示感谢,我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在关键时刻,体现出党组织对群众的关怀!我代表的是支部全体党员和同事,他们才是你身后的强大支柱!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7

关键词:钳工基本技能 锉削 锯割 迁移课

钳工基本技能训练是大中专职业院校机械制造、机电、电工等工科类专业的一门实习课,钳工操作技能是该类专业重点训练的专业技能之一。钳工基本技能中的划线、錾削、锯割、锉削、孔加工是钳工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中的重点训练对象。纵观有关钳工的书籍,对基本技能动作的讲解顺序大都是:划线、錾削、锯割、锉削、孔加工、丝加工……在实习实训中,为了与教材对应,也都采用这种顺序。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将锉削训练提前到划线训练之后,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锉削提前的可行性

1.钳工基本动作的相似性

钳工技能是一项适用性广而动作技能要求高的操作技能,要全面地掌握钳工技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钳工的基本组成动作不仅多,而且有密切的联系,完成动作需要良好的协调性,并且在动作的过程中,经验和感觉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纵观各个顺利完成的钳工基本动作,可以发现完成这些动作的共同特点:正确的姿势、准确的力度和良好的手感,而且各个基本动作的站位、姿势都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给我们较快地掌握钳工基本技能提供了便利。

2.锉削技能的重要性

锉削技能往往是衡量钳工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锉削技能是钳工基本动作技能中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然而,笔者在钳工技能训练中发现,如果锉削技能掌握得好,其余的基本技能也较容易掌握。我们可以用学习心理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学习的迁移解释这一现象。

所谓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已经掌握了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叫做技能的迁移。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另一种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起干扰作用,即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了解了学习的迁移规律,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

前面已谈到过各个钳工基本动作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好好地利用学习迁移这一规律了。如果基本上掌握了锉削技能,即对锉削能运用自如,平面能锉平,那么钳工技能形成所需要的一系列心理要素,即平衡感、力度感、尺寸感、形位感、协调性等也就基本形成了,而且手感有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如果先较好地掌握较难掌握的锉削技能,依据学习的迁移规律,学习钳工其余的基本动作就容易多了。

3.锉削提前的可操作性

在通常的训练中,錾削和锯割放在锉削之前是为锉削下料作准备的。其实,钳工实训总是连续的。只要有实习,那么总会有已加工过的产品、剩余的边角余料,这给纯消耗性的钳工基本技能训练节约原材料提供了可能,也给锉削提前提供了可能。特别是训练锉削时的材料有一定平面度、直线度时,对较快掌握锉削技能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材料本身就有一个较好的参照面,多加观察,就可以随时调整自己动作的准确性,从而在感觉上较快地入门。

二、锉削提前的教学安排

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基本掌握钳工工量具的使用方法,以及钳工基本动作的正确操作姿势和一般操作方法。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少、时间较短(学校一般为两周)的特点,只安排划线(简单、基本的内容)、锉削、錾削、锯割、孔加工等实用内容。时间上可以这样安排:第一天上午安排划线的讲解和练习,下午可对锉削进行讲解;第二、三、四天就重点对锉削进行练习,且只进行平面锉削,以减少动作的干扰,通过三天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锉削技能;第五天上午进行锯割的讲解与练习,下午进行提高,一天的时间就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锯割的基本操作;第六天,进行錾削和孔加工的讲解与练习;第七天和第八天上午进行一个简单的对配讲解与训练,通过此项训练,使学生基本了解基准面的选择及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基本掌握游标卡尺的测量及读取方法;以后的四天半综合运用前面几种基本动作,加工方头小手锤。以上安排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解讲即理论示范课,对相关的内容特别是动作要领要进行详细讲解;时间安排要紧凑,需进行时间管理;对每个训练项目进行考核讲评;实习指导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

三、锉削提前的效果

1.促进心理要素的形成

通过锉削训练后,在基本掌握锉削的同时,一系列的感知觉等心理要素也开始形成。这些心理要素的形成,大大地减少了初学者在錾削、锯割初次训练中的意外伤害,从而减少了学生畏难、怕苦、怕累等消极思想,保证了实习的顺利进行。

2.提高了实习质量

在相同的训练时间里,增加了实习内容,提高了实习质量。根据前述实习进度安排,与通常的训练方法相比,可节省约两天的时间,为对配练习争取了时间,从而提高了实习的质量。

3.有效节约了实习费用

(1)节约锯条。通过锉削训练后,在基本掌握锉削的同时,一系列的感知觉等心理要素也开始形成,这些心理要素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锯割的基本动作要领,从而减少锯条的折断损耗。笔者曾对比统计过,锉削训练之后再练锯割,比先练锯割再练锉削,每人平均可节约5根左右的锯条。一个30人左右的实习班可节约150根锯条。

(2)节约原材料。第一,利用已加工过的实习产品进行锉削练习,不仅可以提高掌握锉削技能的速度,还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损耗,特别是非正常的损耗。如:锯割练习后,给以后工件下的毛坯尺寸是正确的,进行锉削练习时,为了把这个毛坯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基准面加工出来,就要不断地调整和修改,往往出现当两个面加工出来后整体尺寸又小了的现象,从而造成了非正常损耗,且影响了锉削训练的针对性。第二,先练锉削再练锯割比先锯割再练锉削节约原材料。一方面,先练锯割时,初学者往往容易因锯缝太歪斜而加大了原材料的损耗。另一方面,先练锉削缩短了锯割技能训练的时间,从而也节约了原材料。根据以上情况,结合笔者在实践指导中的对比统计,要收到同样的实习效果,把锉削提前的钳工基本技能训练要比按书中讲解的步骤训练节约四分之一的费用。

参考文献:

[1]姜波.钳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忠湖.浅谈钳工实习教学[J].职业,2011(6).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8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总结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中央决定,从今年1月开始,用1年半的时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集中解决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段时期来,在***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精心筹划和密切指导下,***的保先教育工作开展得扎实、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展,成效是明显的。全体***党员增强了党员意识,明确了努力方向。经过***党委和各党支部及全体共产党员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一、“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一)、加强领导、全面动员、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学习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意义重大。去年12月份,中央以20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今年1月5日,中央又专题召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省委、市委也分别召开了会议,在1月**日**委在***会议室召开了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按照**委的统一部署,我***及时成立了由党组书记、**长***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于1月**日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们***系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号召和动员全***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推动我***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2月16日,春节一收假,我***又对保先教育活动进行了再动员、再安排、再布置,*月**日上午我们全体党员又在***参加了全***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测试,下午又听取了***长就“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践党的先进性”的专题讲座和***长就“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内涵、怎样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共产党员实践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等**个方面作的专题报告。(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习阶段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委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了部署以后,我们就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好这项活动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认真对待,积极参与。特别是1月**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之后,***党组连续两天召开专题会议,反复学习***委**书记的讲话和***里的《实施方案》,一致认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阶段很重要。特别是目前在少数党员中,理想信念动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不够,理解不深,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贪图享受,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不强,这些问题的出现,根子还在疏于学习上。因此,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每一个党员的头脑。鉴于此,我们制定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之后,又对学习阶段制定了更为具体的方案,细化学习内容,严格规定了学习阶段应达到的要求,力争通过系统、扎实的学习,使每一个党员都能牢固树立永葆先进性的强烈意识。(三)、广泛发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1月**日,我们在作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召开了有***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动员大会,进行了全面动员,拉开了教育活动的序幕。为了强化学习氛围,我***建起了高标准的宣传栏,作为宣传党的重要文件,交流党员的心得体会,报道优秀党员事迹,公开党员队伍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阵地;印制了永久性宣传标语,悬挂了*条宣传横幅;开辟了学习园地;每个办公桌上统一配置印有“今天的事今天办”、“勤政廉政公正”的警示牌;***大厅悬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等口号,还在***大厅设立了“共产党员先锋岗”,每人使用的计算机显示屏上也制作了“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口号作为屏保画面;经常提醒大家应该怎样做,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和形势逼人的学习环境,以此造成党员必须学习、不学不行的压力和动力,激发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严格制度,抓好学习阶段实施方案的落实按照***委提出的“严、细、实、活”的总体要求,我们制定了学习阶段的实施方案和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督导制度等几项制度,并狠抓落实。在学习时间上,共安排了**天,累计学习时间**学时以上,其中集中学习辅导、看录像和讨论交流的时间不少于**学时,平均每天保证有*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采取边学习、边工作和“8+1”(八小时外加一小时)“5+1”(五个工作日外加一天)学习的方法;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体统一组织学习的,抽调专人补课,保证应学内容不遗漏。在学习方法上,统一学习笔记,即统一印制带有编号的笔记本,要求每名***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读书笔记不少于*****字以上,其他党员干部记读书笔记不少于*****字,并写出了*-*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支部书记、督导员逐人检查并签字;对年老体弱、患病的党员,采取送学习上门的办法,使党员学习面达到了100%。在学习中,我们还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一是学习与业务特点相结合。我们针对***工作的业务特点,按照***、***、***各岗位职责,组织党员结合学习,针对自己的岗位特点,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大家心里清楚了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二是学习与争创活动相结合。制订了以“文明**好,*容*貌好、完成任务好、服务意识好”为内容的“文明争创”标准。三是学习与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学习讨论中,让党员围绕在***环节,以“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服务”为题,展开讨论,并先后推行了“***制、首问负责制”等***措施,将***职责量化到岗、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9

本课题的实验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一位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为成为一个和谐社会的好公民、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为提高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做贡献。我在课题组里担任实验教师,在承担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边学习,边钻研,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少年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行为方式还没有定型,喜欢模仿,可塑性很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少年儿童时期是机不可失的黄金时期。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起的,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外国有句话说:‘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很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1. 循序渐进,尊重差异。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谈论培养习惯的重要而一下子对小学生提出一大堆养成习惯的要求。乌申斯基在《论习惯的培养》一文中说:“起先应当让孩子习惯于服从2~3项容易达到的要求,别因要求太多和难度太大而限制他的独立性;这样,你才会有把握地相信,孩子会更容易服从你的新的决定。如果一下子用大量的规则去要求孩子,那你就是迫使他去违反它们中间的这一个或那一个规则,因而你想使他养成的习惯也就不可能在他身上扎下根来……”因此,在一个时期内,只能重点培养1~2个习惯。

例如,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年级入学初,应该从“明日学具,准备齐全”(每天晚上按第二天课表准备齐学具)、“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一尺一拳一寸和执笔姿势)等动作性习惯入手培养;一些智慧性习惯,如“读书看报,查找资料”、“学有目标,学有计划”,则应在五六年级重点培养。

培养习惯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甲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当务之急是培养他“当天任务,当天完成”的好习惯;学生乙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改正作业和卷面上的错误,那么培养他“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这样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 以情育人,教育人必先感动人。学生是养成习惯的主体,没有主体的热情和主动性,习惯很难养成。培养习惯不能排除提高学生对习惯的认知水平,一定的认知水平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和动力。

教师最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通俗易懂、具体生动地向学生或孩子讲述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通过讲科学家、艺术家、模范人物、先进工作者等人的故事,讲清好习惯与事业有成、工作出色的关系。

少先队组织可以开展以队员为主体的探究式活动,如搜集有关习惯的格言、有关习惯的故事、访问名人了解他们有关习惯的事例、组织有关习惯的演讲会座谈会辩论会等,使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探究、体验和感悟养成好习惯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和主动性。

3. 在练习与实践中培养。正如前文所说,“习惯是人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而养成的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乌申斯基说:“我们应当对这种行为方式经过周密的思考,并把它用简单明了而又尽可能扼要的规则表达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去执行这些规则。”一般而言,一个习惯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连串的动作,从而构成一个特定的行为方式。因此,学生要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才能熟练和养成。

小学生年龄小,是儿童,不是,不是运动员,不能像军人和运动员那样训练,我们主张小学生的行为练习应该采用“快乐练习法”,例如通过模仿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比赛活动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获得体验,并建立和巩固某种行为方式。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经验表明,采用“教——扶——放”的指导模式是有效的。在练习初期,教师和家长要通过行为示范让学生或孩子模仿,并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在学生或孩子初步掌握行为要领时,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或家长要经常在一旁观察,并做必要的指导;当学生或孩子已经建立了某种行为方式时,应放手让他们独立去做,教师或家长只是做偶而的监督和检查。乌申斯基指出:“反复多次地进行某一种活动,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

4. 在鼓励与激励中强化训练。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每当学生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肯定或奖励,那么他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强,这就是所谓的“正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可以有很多“强化物”,如社会性强化物(微笑、抚摸、夸奖、奖状等);消费性强化物(糖果、饮料、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费物品);活动性强化物(看影视、去公园、踢足球等);操作性强化物(玩具汽车、变形金刚、组合玩具等);拥有性强化物(文具盒、图书、光盘、小提琴等)。

在培养学生或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可用以下方法:

代币制。如培养儿童“早晚刷牙漱口的习惯”,哪天做到了,就奖励一朵用纸做的“小红花”,没做则不奖;积累了5朵“小红花”,就可换一颗用纸做的“金五星”;积累了5颗“金五星”,就兑现事先约定的奖励。这个方法适合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应注意所定的行为要具体、单一、可行;最终的“强化物”要对儿童有吸引力;每天的行为检查、“花”与“星”的交换要认真、细致。

5. 深化体验教育,促进良好行为“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研究表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要经过“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这是一个“服从于外在教育——在练习和实践中逐步体验和内化——养成自动的稳定的行为方式”的渐进过程。如前所述的提要求、讲道理、重练习、多激励都来自于外在的刺激,这些外在的刺激是怎样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身需求,使良好行为转化为自动、稳定的行为方式的呢?在这样的转化中,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是学生的“主体体验”——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体会和形成的认知。因此,教育者在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深化学生的主体体验——体验因良好行为尝到的甜头(获得的快乐、赞赏、进步、成功),因不良行为吃到的苦头(产生的烦恼、批评、退步、失败);这样对比的感受越具体、越深切,学生的主体体验则越真实、越深刻。

深化学生的体验教育有许多方法:如让他们“说一说”:在班级的小组或少先队的小队里,大家一起说说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变个体的体验为集体的精神财富,在相互交流中深化主体体验;“写一写”: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成日记、作文,使点滴的体验组织化系统化;“演一演”: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有关习惯的小品,使具体而生动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在演与看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深化主体体验。

6. 培养与矫正相结合。乌申斯基说:“教育者不仅常常有必要使一些习惯牢固地扎下根来,而且也常常有必要去根除一些已经形成的习惯。”“它的根除或者是由于缺乏养料,即不再进行这一习惯所引起的那些活动;或者是由于形成了另一种与之相对立的习惯。”

二、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

1. 消除原因。即找到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把这个原因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就可以逐渐消退。如,某学生有特别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其重要原因是家长给他的零花钱过多,如果家长不给或很少给零花钱,不良习惯将逐渐改正。

2. 以优替差。即培养一个与之对立的良好习惯,替代一个不良习惯。如,某学生有张口骂人的不良习惯,就培养他使用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用良好习惯替代不良习惯。

3. 区别强化。有些不良习惯很难一下子改过来,如果要求过急,容易引起儿童的消极反应,如抵触、对抗等。教育者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范围内“容忍”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但要求他逐步减少这一不适宜行为,最终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某儿童特别贪玩,一天要玩3小时,教育者可要求他:第一周玩2.5小时,第二周玩2小时,第三周玩1.5小时,第四周控制在1小时内。以上的“2”、“3”方法,在矫正过程中,也可使用“代币制”。

4. 贵在预防。即敏锐地发现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进行教育,不容其向不良习惯发展,这就是“防微杜渐”。这就要狠抓不良行为的“第一次”,如第一次撒谎、第一次不完成作业、第一次考试作弊等。

7. 培养良好习惯或矫正不良习惯,教师与家长的密切合作至关重要。儿童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养成的。儿童的行为习惯如何,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面镜子。因此,无论是培养良好习惯还是矫正不良习惯,没有教师与家长的密切合作都是不可能的。

首先,教师和家长在行为习惯上要以身作则,给儿童树立一个好榜样,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教师和家长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培养儿童习惯的最好的教育资源。当然,教师和家长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他们的身上也会有这样或那样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与儿童同进步共成长。

其次,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一起了解、分析、认识儿童的现状,一起制定教育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在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氛围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用家校的“教育合力”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篇10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体会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它既是一门专业课程、又是一门基础课程,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其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药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学习该门课程可为学生今后的岗位工作打好基础,也可为成为制药企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好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讲,这门课理论性强,上课比较枯燥无味,那么如何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课,这个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结合笔者个人经验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1 认真备课, 课前精心设计课件

制作一个好的《 天然药物化学》 PPT课件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好课件需要贯穿好的思路,图文并茂、生动、能吸引人,体现基础知识的整体框架和教学思想,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备课时首先理清讲课的条理, 分清主次,列出提纲,安排好讲课顺序,然后再制作课件。比如讲授每一类化合物时,可先设计一个讲课思路: 同学们熟知的天然药物-这类化合物的结构-这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这类化合物的提取剂分离-检识,从学生熟知的天然药物出发,步步推引,制作课件时即按此顺序安排幻灯片内容,并在课件中插人大量的药材图片, 比如黄连、槐花、大黄、八角茴香等天然药物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芸香苷、大黄素、挥发油等结构式,然后提出问题:如何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得到这些活性成分,如果要知道这类化学成分提取的方法,以及得到的这种成分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目标成分,这就要知道到这类成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颜色反应等。而要知道这些性质就必须从结构入手,有什么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理化性质。比如生物碱中的两性生物碱,我们可以利用这类生物碱既有酸性

基团,又有碱性基团,就可以改变pH的方法,然后采用萃取法将两种生物碱分离开来。这就说明了结构在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讲课时一般先从结构入手,看到这个结构,可以提问同学从这个结构中可以推出这类化合物有什么样的性质,从而就过度到这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这一环节中,在学习完理化性质这一节中,然后有启发式的提问学生如何利用已知的理化性质来提取得到这类化学成分以及对提取到的成分进行理化鉴定。通过这么一个思路可以将看似很零散的一章串联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2重视总论的学习,为各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面所讲的总论主要值得是《天然药物化学》的绪论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精制这两章的内容。特别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精制这一章,里面讲的很多的提取、分离及精制的原理,在这章中将这些知识点掌握了之后,对于后面各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精制无疑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各论中笔者认为教师只需要将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讲清楚了,学生就可以按照各种提取、分离及精制的原理选用合适的提取方法、分离方法以及精制的方法了。如果学生在各种分离方法(如色谱分离法)不能理解时,教师要配合以实验,通过边实验边讲解理论,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3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学生对于《天然药物化学》原有知识基础为高中化学知识及进入高职后第一年的基础化学知识,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所掌握的实验操作也是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在进行本课程学习时,存在化学理论知识及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够强的问题,这对于本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困难。所以必须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做的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并且寻找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高职生具有较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而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较小,缺乏对知识体系全面、系统的学习,导致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的特点。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时要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解中药的提取方法如溶剂法时,先从常见的酒泡药材、水煎中药等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说起,然后再讲解溶剂法主要是根据中药有效成分极性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溶剂进行提取,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4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