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的诗集十篇

时间:2023-03-15 00:47:13

仓央嘉措的诗集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1

关键词:仓央嘉措诗歌 主题旅游 线路 打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旅游方式。随着仓央嘉措体例的《见与不见》在电影《非诚勿扰》播出,掀起一股仓央嘉措诗歌热。中央第五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将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做强做大做精特色旅游业。经研究发现,他诗歌中蕴藏着地点的秘密。

“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这是一首被认为仓央嘉措的转世预言诗,后来七世达赖生于理塘,应验了此诗。

本文拟从仓央嘉措诗歌入手,对诗歌中地点密码进行破解。吟着仓央嘉措的诗歌,以诗中的相应的地点为支撑,一条仓央嘉措诗歌主题旅游线路渐渐清晰……

线路:勒布沟―错那县城―雍布拉康―昌珠寺―琼结―桑耶寺―青朴―桑耶渡口―拉萨河―罗布林卡―布达拉宫―龙王潭―玛吉阿米―宇拓路。

为国内外爱好仓央嘉措的诗歌爱好者设计、规划一条“颂读情诗 寻梦雅砻”的文化旅游产品线路。为文化旅游的开发与打造提供新的产品支撑。

一、仓央嘉措其人与其诗

仓央嘉措原名阿旺嘉措,出生在藏南门隅一户农民家庭。1697年,第司(即摄政王)桑杰嘉措选定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的灵童。同年9月,仓央嘉措拜五世班禅洛桑益喜为师,削发受戒。10月25日,他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仓央嘉措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他写的诗歌在藏族文学,尤其是藏族诗歌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一首“玛吉阿米”成为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白的月亮。娇娘的脸蛋,浮现在我的心上。

需要说明的是,汉族学者和一般读者,大多把仓央嘉措写的诗歌称为“情歌”,把仓央嘉措看作一个具有叛逆精神、不守戒律、恣情的风流活佛,甚至把他当作一个“情种”。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首先,仓央嘉措是位僧人,一位大活佛,他所写的诗歌,藏文称之为“道歌”。“道歌”,藏语叫做“古鲁”,是僧人撰写的一种特殊体裁的民歌体诗歌,僧人们用这种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经布道,弘扬佛法。其次,仓央嘉措也借用“道歌”这种形式,诉说他的理想和追求,抒发他长期被压抑的情感,并不仅仅是请述男女私情。

二、打造仓央嘉措诗歌主题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主题旅游是指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作为传统大众旅游的升级版,从游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独特体验、消费心理出发,为其量身订制旅游线路。比如心灵、朝圣、亲子、游艇、自驾车、徒步、摄影、漂流、美食、滑雪主题旅游。

《见与不见》在电影《非诚勿扰》中这首诗歌,虽为仓央嘉措的托名之作,但在全国掀起了仓央嘉措热。另外,与仓央嘉措题材有关的“玛吉阿米”餐厅,先后在拉萨、昆明、北京开了四家店,生意日日爆满,成为体验藏文化的重要窗口。2012年5月1日至4日,在仓央嘉措出生地错那县门隅勒布沟举办的“首届仓央嘉措情歌(门巴萨玛)文化旅游节”,全国媒体聚焦,活动影响深远。

三、仓央嘉措诗歌主题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仓央嘉措诗歌中蕴藏着地点的秘密。“跨鹤高飞意壮哉,云宵一羽雪皑皑。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这是一首被认为是仓央嘉措的转世预言诗,后来七世达赖生于理塘,应验了此诗。以仓央嘉措诗歌中的相应地点为支撑,可以设计开发出一条仓央嘉措诗歌主题旅游线路。

(一)线路

勒布沟错那县城雍布拉康昌珠寺琼结桑耶寺青朴桑耶渡口罗布林卡布达拉宫龙王潭玛吉阿米宇拓路拉萨河色季拉山林芝。

(二)线路中景点的诗歌支撑

1、勒布沟

仓央嘉措出生在门隅地区,也就是今天错那县勒布沟一带,他有很多诗歌提及自己的家乡。他诗歌的体例也来源于门巴萨马,两者之间渊源深厚,走进门隅勒布,就是走进仓央嘉措诗歌的源头。勒布沟距拉萨380公里,海拔2900米左右,气候温润,原始森林密集,氧气充足,是离拉萨最近的天然氧吧。首一:杜娟鸟来自门隅,把好的地气带来。我和姑娘见了面,愉快也涌上心来。首二:山上的草坝黄了,山下的树叶落了,杜娟若是燕子,飞向门隅多好!

2、错那县城

据史料记载,仓央嘉措的父母曾经在错那县城生活,现也有遗址一处,成为仓央嘉措故里的佐证。

3、雍布拉康

此地位于泽(当)错(那)线上(即S202省道),是藏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也是仓央嘉措前往拉萨的必经之地。历史上第一座农田、第一座村庄都位于附近。雅砻河谷阡陌纵横,是农业文明的摇篮。首一:若说今年播种的庄稼,明年还不能收割。只有请甘露霖雨,从天上降下来吧!首二:去年种下的禾苗,今年变成了一捆柴草。少壮身躯也会衰朽,状如南弓,驼背弯腰。

4、昌珠寺

该寺为藏传佛教历上第一座佛堂,底蕴深厚,历代达赖喇嘛都要到此参禅悟道。首一:到有道的喇嘛面前,求他为我指条明路。可是,又无法回心转意,还沉醉在我的爱情中!首二:观想上师的尊面,怎么也没能出现;没想那情人的脸蛋儿,却栩栩地在心上浮现。

5、琼结

琼结是吐蕃故都,青瓦达孜六宫曾修建于此。藏王墓亦位于琼结。不仅如此,琼结人杰地灵,是五世达赖的出生地,该地也盛产美女,是达瓦卓玛的故乡。首一:拉萨熙攘的人群中间,琼结人的模样儿最甜。中我心意的情侣,就在琼结人的里面。首二:琼结方方的柳林,画眉“索朗班宗”,不会远走高飞,注定能很多相会。

6、桑耶寺

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传说是按照佛教大千世界须弥山修建的。首一:太阳照耀四大部洲,绕着须弥山转过来了。我心爱的情人,却是一去不再回头。首二:中央的须弥山,请你屹立如常,太阳和月亮的运转,绝不想弄错方向。

7、青朴

位于桑耶寺附近,是著名的修行地。传说有108个修行洞、108个天葬台、108个泉眼。首一:眷恋的意中人儿,若要去修行佛法,我就把一切放下,走向山洞陪她。首二: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又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8、桑耶渡口

从桑耶寺到桑耶渡口,沿途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著名的佛教遗址松嘎石塔。首一:涉水渡河的忧愁,船夫可以为你除去。情人逝去的哀思,有谁能帮你消忧?首二:渡船虽然没有灵性,船上的马头尚且回首。断了情意的情人,一去不再回头。

9、哲蚌寺

拉萨三大寺之一,地位崇高,曾经是甘丹颇章政权所在地。首一:白昼看美貌无比,夜晚间肌香诱人,我的终身伴侣,比“鲁顶”更为艳丽(鲁顶即“吉才鲁顶”,位于哲蚌寺附近的园林)。

10、罗布林卡

藏语意为宝贝园林,为历代达喇嘛的夏宫。

每年雪顿节期间,将在此举行隆重的藏戏表演。首一:我这情场的猎人,已将依卓拉姆猎俘。夺去的是权势显宦,诺桑嘉鲁!①

11、布达拉宫

藏语意为普陀山,是历代达喇嘛的冬宫,曾经是政权合一政权的象征。首一: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12、龙王潭(宗角禄康)

位于布达拉宫后面,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建。首一:幼年结识的心上人儿,她的福幡插在柳树旁。看守柳树的阿哥啊,请别拿石头打它。首二:长络腮胡须的老黄狗,心比人还伶俐。你不要告诉别人啊,我天黑出去,归来已天明。首三:薄暮出寻艳,清晨飞雪花。行踪隐不住,足迹雪中踏。

13、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藏语意为待嫁的姑娘,传说为仓央嘉措幽会情人的地方,位于八廓南街,是非常著名的藏餐吧。首一:与爱人邂逅相见,是酒家妈妈牵的线。若有了冤孽情债,可得你来负担。首二: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白的月亮。娇娘的脸蛋,浮现在我的心上。首三:人们说的闲言碎语,我心中只有默默承允。在女店东的家里,确实有过我少年时的步履。

14、宇拓路步行街

首一:在四方的玉妥柳林里,有一只画眉“吉吉布尺”。你可愿和我鹦鹉结伴,一起到工布东面的地区?

15、拉萨河

拉萨河发源于米拉山,冬季是观鸟、拍鸟的理想地。 首一:仅仅穿上红黄袈裟,就能成为喇嘛。那能超度众生的,岂非还有金黄的野鸭?首二:黄鸭爱上芦苇,多么想亲近一会。湖水被冰封住了,只落得意冷心灰。首三:席芨草上的霜呵,作了暴风的使者。就是它的恶作剧,拆散了蜂儿和花朵。

16、米拉山

米拉山是拉萨和林芝(工布的分界线),海拔5019米,是拉萨到林芝翻越的高最山。首一:东方的工布“巴拉”(巴拉:工布与拉萨之间的一座大山),多高也不在话下。牵挂着我的情人,心儿像骏马飞奔。

17、工布林芝

林芝,亦称工布,意为太阳的宝座。首一:江水向下流淌,终于流至工布地方。报春的杜娟啊,不用满腹愁肠!首二:会说话的鹦鹉,从工布来到这方。我那心上的人儿,是否平安健康?

该线路紧紧围绕仓央嘉措诗歌中的“地点密码”,地跨山南、拉萨、林芝三个地区,集边境游、红色旅游、生态游、文化游为一体,且景点间交通条件良好,属于别具一格的旅游线路。

四、“仓央嘉措诗歌”主题旅游产品打造的几个步骤和支撑

(一)成立仓央嘉措及诗歌研究学会。对仓央嘉措个人资料和诗歌的系统整理和收集,推动“门巴萨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方法上,可以借鉴内地红学或名人研究学会的研究方式。

(二)“仓央嘉措诗歌”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品牌打造。1、权威版仓央嘉措传记及诗歌作品的编辑、印刷、发行,推动仓央嘉措品牌的建设。2、《仓央嘉措》电影的拍摄与推广,使人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仓央嘉措。3、仓央嘉措及诗歌网站的开发与建设。4、每年举办“仓央嘉措”诗歌大赛,推广其体例,征集优秀作品。5、在布达拉布广场或罗布林卡广场建设“仓央嘉措诗歌”墙,用浮雕和诗歌的形式,向世人展现这一文化瑰宝。

(三)“仓央嘉措诗歌”主题旅游产品的研发与打造。1、在仓央嘉措出生地的门隅地区,建设一批富有仓央嘉措诗歌特色的家庭旅馆,每年举办“仓央嘉措情歌(门巴萨玛)文化旅游节”,从源头上做足旅游产品文章。2、推动仓央嘉措诗歌酒店和餐饮开发。在错那县城、山南首府泽当、拉萨等建几座以“仓央嘉措诗歌”命名的酒店和餐吧、酒吧,再现当年仓央嘉措的生活轨迹,吸引更多的游客。3、培养一批具有相当“仓央嘉措”研究的导游人员,推动“仓央嘉措诗歌主题旅游产品”的推广与客人的接待。(作者单位:大学)

该论文为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基金项目

参考书目

[1]《凡情与佛心――六世达赖情诗选》,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3]《仓央嘉措情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

[4]《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1版

[5]《广文旅游学》,鲁勇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版

[6]《旅游思辨》,鲁勇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版

[7]《旅游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徐菊凤等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年第1版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2

关键词:仓央嘉措情歌;韵律;汉译本;平仄;押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11-0176-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4.050

1 . 于道泉《仓央嘉措情歌》汉英译本研究

1 . 1《仓央嘉措情歌》的翻译

1930年,自于道泉先生编译《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Love Songs of the Sixth Dalailama Tshangs-dbyangs-rgya-mtsho)》始,为国内最早研究并翻译仓央嘉措情歌的学者,开国内研究并翻译仓央嘉措情歌之滥觞。1939年,曾缄先生认为“于译敷以平话,余深病其不文”。因此,他将《仓央嘉措情歌》用旧体诗七言绝句的形式加以翻译。刘希武先生也采用旧体诗的形式对《仓央嘉措情歌》进行了翻译,其采用形式为五言绝句。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上世纪50年代,周良沛、王沂媛、庄晶等译者的几个译本则均为白话文。再加之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仓央嘉措情歌》越来越为普通大众所接受,脍炙人口,风靡一时。

1 . 2《仓央嘉措情歌》的不同译介

《仓央嘉措情歌》译本的数量较多,但通过查阅和搜索相关文献,发现对于译本的研究较少,对其译本的韵律探究的研究则更少。通过研读与比较,笔者发现于道泉先生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的译本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仓央嘉措情歌》原意,对后人影响极大,开创了仓央嘉措情歌翻译及研究之先河,堪为汉译仓央嘉措情歌之经典,后曾缄译本、刘希武译本受其影响甚大,当今学者的文章中亦多有引用。其英文译本也是开创了仓央嘉措情歌翻译的英译先潮。在《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中,正文分成藏文、国际音标(赵元任先生记音)、单字汉译、汉文译文、罗马字拼藏文、藏语罗马字、单字英译、英文译文等八个部分,尽可能地包含了对于原作与译作的各方面的考量。这种逐字逐译的译法,保持了《仓央嘉措情歌》的原意,为没有藏语基础的学者研究仓央嘉措情歌提供了确实可信的资料。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逐字逐译的译法,固能保证翻译的“信”,但不免难以达到“达”和“雅”的要求,所以于道泉的译本很多首诗意全无,甚至有些翻译不免有些粗陋。对此于先生在《译者小引》中自谦说:“我在翻译时乃只求达意,文词的简洁与雅顺非我才力所能兼顾”。

《仓央嘉措情歌》从1930年于道泉的译本到最近几年的译本,其采用的形式可以概括为,“从白话到旧体再到白话”的一种演变过程。最早的于译本为白话诗的形式。1932年,又有了刘家驹的白话诗译本。1939年,曾缄和刘希武的译本,则分别为七言和五言的旧体诗。上世纪50 年代,王沂媛、苏朗甲措、周良沛、庄晶等人的几个译本,又都是白话诗。最近几年的译本和网络媒体所传播“似是似非”的版本自然就更是彻底的白话了,人人皆可传唱。从“情歌”翻译形式上的这一历史变迁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人们对诗歌翻译的理念和诗歌趣味的变化和调整。

2 . 平仄和韵律

平仄是一种声调的关系。声调是指发音进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传言沈约最初发现在汉语里共有四个声调,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又相传[仄声]这个名称也是沈约起的。有人说,[仄]就是[侧],[侧]就是不平。仄声和平声相对立,换句话说,仄声就是上去入三声的总名。平仄一直是我国古典诗词格律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是在白话新诗,四声也是造成音乐性的一种手段,平仄相调,变化有致,听起来就和谐悦耳,否则,就单调沉闷。声调变化,也是以声音表达感情的重要方面之一。英文没有平仄之分,但有重读轻读之分,诗中音调的变化是通过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表现出来的。

中国诗歌的用韵,主要是指脚韵。所谓押韵就是一行诗的末尾与另一行诗的末尾用同韵字。押韵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行行押韵,可以隔行押韵,可以隔几行押韵;可以一韵到底,可以中间换韵;可以两行一换,可以一节一换;还可以有的诗句押韵,有的诗句不押韵,甚至整首诗都不押韵。

押韵是构成诗歌音乐性的重要因素,它和其他因素如语音、声调、节奏等,统一起来,形成整首诗的旋律。押韵,不仅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氛围的营造,而且可以使诗成为一个完美精妙的有机体。正如丹尼尔所说:“如果诗不是如此精妙,如此完美,它似乎将不会引起那种结合了萦回往复的音调而产生的欣喜。那种音调好像是全诗的枢纽。没有它,诗就会成为散沙一盘,就会像一个没完没了的梦幻四处纷散”。这里他所说的“音调”,其主要成分是韵律。可见,押韵是使诗完美的条件之一。

3 .《仓央嘉措情歌》于道泉汉英译本的韵律分析

3 . 1 平仄律分析

《仓央嘉措情歌》第三十五首 于道泉汉译版:

野马往山上跑,可用陷阱或绳索捉住;

爱人起了反抗,用神通力也捉拿不住。

这首诗的平仄律是: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于道泉英译版:

When a wild horse goes up a mountain,

It can be captured with a snare or lasso.

But when a lover has become rebellious,

She cannot be captured even by supernatural powers.

分析:这首诗英文版开头没有重读,结尾mountain为重读音节词,重音在[m]上,第一句便与汉译本的第一句在节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英译本开头平缓多为轻音,后mountain一词格调偏重;而汉译本开头就为仄声,起调较高,结尾与英译本一样格调偏重。第二句英汉译本差别不大,只在开头的时候英译本的起调低,都为轻音;而汉译本则起调较高,多为仄音。第三句英汉译本的节奏总体差别较前两句更小,基本吻合,都基本上为重音―轻音―重音。最后一句英汉译本的节奏除了起调开头与结尾不同之外,汉译本开头的为仄音而英译本起调则为轻音,中间韵律则没有较大的差异,但是结尾英译本为重音,汉译本结尾先以平音为主,最后以仄音收尾,就本诗而言,两者的契合度不是很大。

《仓央嘉措情歌》第六十二首 于道泉汉译版: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这首诗的平仄律是: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于道泉英译版:

In the first place it is best not to see,

(Then there) is no chance to fall in love.

In the second place it is best not to become intimate,

(Then you will) not be forlorn (when you) miss.

分析:汉译本第一句以仄音开头,以平仄音结尾,中间音调基本是仄音;英译本第一句句子重读基本在中间,基本节奏在一定程度上与汉译本相似。第二句汉译本以平音开头,其中间主要是仄音,以平仄结尾。英译本依然如此,整体格调趋与汉译本相似;但在结尾部分汉译本与英译本还是有细微的差别,但汉译本的一二句在内部而言,除开头似有对仗之意之外,其他部分节奏都是统一的。英译本一二句的节奏在内部也是统一的。第三句汉译本前半部分都是仄音,以平音结尾;英译本中间主要是平音,重音主要落在结尾,与汉译本有较大差异。汉译本最后一句汉英译本节奏的差异并不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3 . 2 押韵分析

仍以《仓央嘉措情歌》第六十二首为例 于道泉汉译版: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分析1:诗的第一第二句押韵,押的是ian韵。诗的第三第四句也押韵,押的是i韵。所以整首诗一二句押的是一个韵,三四句押的是另外一个韵。开头也押韵,因为两句诗的开头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显得极为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于道泉英译版:

In the first place it is best not to see,

(Then there) is no chance to fall in love.

In the second place it is best not to become intimate,

(Then you will) not be forlorn (when you) miss.

分析2:在英译本中,虽然第一句和第三句也押了头韵,基本上是一样的表达方式;但第二第三句就没有像汉译本那样采用相同的方式,所以开头部分只有then押韵了,其他的并没有采用形式统一的表达方式。关于尾韵,英译本第一句以[i:]音结尾,而第二句以[v]音结尾,两句并不押韵;第三第四句亦是如此,并没有押尾韵。所以,较于汉语译本,英语译本的韵律性并不是很强。

《仓央嘉措情歌》第十七首 于道泉汉译版:

我默想喇嘛底脸儿,心中却不能显现;我不想爱人底脸儿,心中却清楚地看见。

分析1:这第十七首诗对仗较为工整,一三句都以“我”字开头,都押尾韵er;第二句和第四句都以“心中”开头,并且都押尾韵ian韵。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押头韵也押尾韵,尾韵都是隔行押韵,浑然一体,对仗很是工整。

于道泉英译版:

The Lama’s face which I try to meditate upon,

Does not appear in my mind.

The lover’s face which I do not meditate upon,

Appear in my mind clear and distinct.

分析2:在英译本中,第一句和第三句和汉译本一样也采用了押头韵的方式,以the开头;但第二第四句却没有和汉译本一样采用押头韵的方式,两句开头不一致,没有押一样的音。再谈谈尾韵,第一句和第三句依然押尾韵,都以upon结尾;而第二第四句却没有押相同的音,结尾不同。第二句是/d/,第四句是/t/,是两个不同的韵。在这首诗中,英译本的韵律节奏相较汉译本比较差,集中体现在第二句和第四句上面。

4 . 结语

对于挑选出来的诗的英汉译本来看,虽是同一个译者所译,但其韵律方面的契合度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有点低。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因其本身的韵律特征与节奏让人能够读起来富有旋律性,所以保留诗歌的韵律在诗歌翻译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英译中。但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英译本的韵律性与汉译本相比,仍有很大的差异性,即使是一个作者也很难把握到韵律的统一性。所以,对于诗歌的英译,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参考文献

Perrine L. An Introduction to Poetry[M].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1969.

仓央嘉措著.于道泉等译.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及秘史[M].:人民出版社,2003.

陈本益.汉语诗歌节奏的形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

黄颢、吴碧云编.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M].:人民出社,1982.

叁知扎西.浅析藏汉诗歌翻译中的《仓央嘉措情歌》汉译本[D].大学,2011.

王力著.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3

真金不怕火炼,美丽的传说却经不起考验。

仓央嘉措,一个神秘美好的名字,一个英年早逝的喇嘛,世间最美丽的情郎,雪域高原上最美丽的格桑花。漫漫的日子,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去到他的故事里。关于他的诗和情,关于他的故事,翻译诗和书已经数不胜数。从于道泉先生开始,关于他的诗和书可谓一直风靡。各式各样的版本,各有各的说法,但只有一个大的定义,他是一个情圣。我也一直为之动容,关于他的书《不负如来不负卿》,我觉得越读他越神奇。

当一本《仓央嘉措圣歌集》摆在我面前,满怀期待地翻开,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我傻眼了,找不到仓央嘉措。他突然陨落了,不再是一个情圣。

无意间看到一首似曾相识却俗不可耐的诗:

若要符和心人心愿,恐将失去此生佛缘。

若要隐居山里修行,又会背离女子芳心。

这是这本书一首唯一给我点印象的诗。面对这样的书,我只能无语。顺手扔了一边,双手托住额头。心里暗暗骂道:这也叫诗么?现在的商家赚钱真是不眨眼啊!我是不喜欢生气的,所以尽量去想些美好的东西。不知不觉,脑中什么东西一闪,哦,是曾缄翻译的他的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呀!舒服多了。读这样的诗,简直是一种享受。

正在此时,刚刚摔开扉页上几个字冲撞了我的眼睛,“龙冬译”。顿时让我好生奇怪,记得我曾读过点他的《河源散记》,是很有韵味的文章啊。带着我这点仅有的好奇心再次翻开这本书。

还在读序时,一些文字就让我心里发毛,很不是滋味。

“迄今为止最忠于仓央嘉措的译诗,排除误读,还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这样的评论,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当我仔仔细细读完序时,我才明白,龙冬先生是作为一个汉藏文翻译者来作这本书的。想来真是羞愧。

当神秘不再那么神秘,传奇不再那么传奇,情圣不再那么情圣时,这便淘到真金了。这就是真实,也是龙冬先生所说的,天上的歌和人间的诗。

当然,可能龙冬先生也更希望他是一个情圣。大浪淘沙这么些年,终于揭开一点他神秘的面纱。寻觅了几个世纪,终于淘出些真金来。那么,先前那么多人的心血又算什么?

我想,无论是谁翻译的,撰写的,为人们所青睐的都不是赝品。真实或者虚假,毕竟,关于他的一切都是有所寄托的,也是后来一切人有所寄托的。仓央嘉措,只是一道美丽迷人的风景,是神,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美好。

一部文化作品,是否优秀,是否有价值,在于它内在的东西,而不是多么权威。

曾拼凑过一首诗,《致文字耕耘者》中有这样句:多少文章陶浪沙,时光荏苒出真金。如今,我在思索另一个问题:大浪淘沙,何为金?

真金不怕火炼,美丽的传说却经不起考验。

仓央嘉措,一个神秘美好的名字,一个英年早逝的喇嘛,世间最美丽的情郎,雪域高原上最美丽的格桑花。漫漫的日子,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去到他的故事里。关于他的诗和情,关于他的故事,翻译诗和书已经数不胜数。从于道泉先生开始,关于他的诗和书可谓一直风靡。各式各样的版本,各有各的说法,但只有一个大的定义,他是一个情圣。我也一直为之动容,关于他的书《不负如来不负卿》,我觉得越读他越神奇。

当一本《仓央嘉措圣歌集》摆在我面前,满怀期待地翻开,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我傻眼了,找不到仓央嘉措。他突然陨落了,不再是一个情圣。

无意间看到一首似曾相识却俗不可耐的诗:

若要符和心人心愿,恐将失去此生佛缘。

若要隐居山里修行,又会背离女子芳心。

这是这本书一首唯一给我点印象的诗。面对这样的书,我只能无语。顺手扔了一边,双手托住额头。心里暗暗骂道:这也叫诗么?现在的商家赚钱真是不眨眼啊!我是不喜欢生气的,所以尽量去想些美好的东西。不知不觉,脑中什么东西一闪,哦,是曾缄翻译的他的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呀!舒服多了。读这样的诗,简直是一种享受。

正在此时,刚刚摔开扉页上几个字冲撞了我的眼睛,“龙冬译”。顿时让我好生奇怪,记得我曾读过点他的《河源散记》,是很有韵味的文章啊。带着我这点仅有的好奇心再次翻开这本书。

还在读序时,一些文字就让我心里发毛,很不是滋味。

“迄今为止最忠于仓央嘉措的译诗,排除误读,还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这样的评论,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当我仔仔细细读完序时,我才明白,龙冬先生是作为一个汉藏文翻译者来作这本书的。想来真是羞愧。

当神秘不再那么神秘,传奇不再那么传奇,情圣不再那么情圣时,这便淘到真金了。这就是真实,也是龙冬先生所说的,天上的歌和人间的诗。

当然,可能龙冬先生也更希望他是一个情圣。大浪淘沙这么些年,终于揭开一点他神秘的面纱。寻觅了几个世纪,终于淘出些真金来。那么,先前那么多人的心血又算什么?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4

关键词:敏感;多情;辛酸荣辱

深蓝的天,新雪初歇。山川相叠,花海摇曳。

――题记

当单薄的碰铃声“叮铃”响起,原来集中的思绪随着铃声渐渐飘散。倏而,琴声悠然响起,第一幕剧《山南的春天》在缱绻的薄云和满地的烛火中拉开序幕。

仓央嘉措,六世活佛。

当历史车轮滚滚而过,没有任何人可以用眼泪、用刀尖、用鲜血去阻挡它的脚步。无数人,在金樽玉箸,钟鸣鼎食,鲜衣怒马中碌碌一生,流年打马而过;在粗衣素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里风过无痕,无声无息。有人在尔虞我诈,推杯换盏里机关算尽;有人在黄沙胡杨,寒光铁衣里两鬓苍苍;有人操纵棋盘,敛于黑暗里射出封喉的冷箭;有人懵懂无识,万般无辜却被推上神坛作为万物的祭品……

荣光万千,笼中之鸟。

14岁的仓央嘉措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之轮悄然转动。14岁之前,他的眼曾饱览过人间繁华,市井苍生;他的耳曾听闻过犬吠鸡鸣,情意谣歌;他的心曾倾慕过清秀佳人,浓烈热酒。凡尘的一切在他的童年里如同细细密密的雨丝,落在他的粗布衣裳上,浸润了他幼小的心灵,他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世俗的气息,朴实但却无比真实。所以当他看着被派来的高大僧人虔诚地对他顶礼膜拜,恭敬地用头轻触着他的脚的时候,他清澈的眸子透露出困惑,年幼的他并不知道,这已经是他能够大方地表达凡尘情感的最后一次机会。他被恭迎入了圣殿,与母亲分离,无数之前从未见过的美食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惶然o措,食之无味,从来没有像那一刻那般强烈地思念着母亲做的粗饼。

仓央嘉措15岁那年,密教大师单达林巴有预言:“秉此殊业者,将于香巴拉雪山的西南隅,降生成为众生之主,执掌圣教,护卫苍生。”台上的青年再也不只是仓央嘉措,从此千万藏民,辛酸荣辱全都系于他一人之身。透着檀香的经幡在他面前晃了一夜又一夜,晃着晃着便到了“坐床”受封正式成为活佛的日子。在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经籍里,他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天没有再见他的母亲和他的玩伴,每当情思洋溢、思念泛滥之际,他总是抬头望见台前的佛像,它望着他的目光柔和而悲悯。

一族兴旺,须多思量。

在他成为六世活佛那执木诵经的日日夜夜里,他曾经有一次梦见了日思夜想的亲人。舞台上的灯光寂冷凄凉,仓央嘉措身着袭红色藏服,盘腿坐着,背脊挺直,望着远山缥缈的雪山云雾,在清凄的乐声里极慢极慢地睁开了眼。似真似幻,亲人、友人排着长队慢慢地向他走来,朝思暮想的母亲排在队伍的最后。委屈而敏感的少年还想如幼时一般扑进母亲的怀里,母亲却将手放在额前,向他顶礼膜拜。一步叩首,一步一滴泪。母子之间的双人舞极尽相思之意,难舍难分,却又再也不像幼时那么亲昵缠绵,不再像一对普通人家的母子般纵情地流泪,无所顾忌地撒娇。他是藏民们的神o,是光是信仰,是无法触及的黄泉碧落。

笔者在想,仓央嘉措幼时一定是个敏感多情的少年,从后来的口耳相传诗词里便可见一斑。这个敏感少年第一次领悟悲欢离合,应该是在母亲一步一回头离开远去的背影里。有些力量即使荒谬,即使邪恶,即使可笑,即使自私,但他们的顽固与强大的势力,都不是一个普通农奴家庭可以反抗的,反而会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选择了将张开拥抱母亲的手臂缩回胸前,双手合十,望着母亲踽踽独行的背影,转过了身去,那一刻全场寂然,仓央嘉措飘动的宽大的藏袍宛如一声悲切的叹息。

光阴如百代过客,一转而逝。转眼,仓央嘉措置身于圣洁的布达拉宫,身披着的藏袍足有他身量的两倍之长,摇曳拖地。烛光熠熠,地面上是孤独、萧瑟、瘦长的影。他就这么穿着这袭袈裟翩然起舞,轻纱飞扬,身形变幻,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滴泪与叹息,都是他刻进骨血难以割舍的柔情与思念。终于,轻纱落地,前尘收敛,他用袈裟紧紧地将自己裹起来,轻轻抬头,目光坚定而神圣。

万人敬仰,西域的王。

前半部分告一段落,后半部分则是这部舞剧的另一条核心线索: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爱情线。根据导演匠心独运的设计,从舞蹈的肢体语言到内心体验,让角色深入骨髓。尤其是仓央嘉措与母亲、情人的双人舞段,将内心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扣动观众心弦。

世间彻骨之痛,一曰骨肉分离,二曰鸳鸯相隔。若谈及对亲情的理解,或许只有而立之年为人父母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对于少年时期的仓央嘉措来说,母子深情,虽亦彻骨,但或许还是不如青春时期定然会产生的热血与怦然心动。

“我用世间所有的路倒退,为了今生遇见你。我在前世,早已留有余地。我坐在菩提树下,默默不语,你和我之间仅仅隔着一场梦,没有谁能够解梦,解梦的是风。”当初写下这段文字时,生活有多么的寂灭平静,内心就有多么的挣扎。清酒桃花,美人蒹葭,原本就是人心底最真实的欲求,而在日复一日被迫地皓首穷经中,在飘扬的布达拉宫的经幡的注视下,爱情只能湮没在浩如烟海的经卷里,沉寂于冷香袅袅的灵台前。所以,当笔者注视着台上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双人舞段,看着他们虽然相思入骨却依旧“发乎情止乎礼”,没有任何肢体接触时流露出来的那种克制与隐忍,笔者几乎忍不住要落下泪来。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两人最后的分离,身形也是飘渺而轻灵的,仿佛这一场相会只是隐藏在岚气涌动的山林间的一场虚幻的大梦。旭阳一灼,便烟消云散。仓央嘉措伸手去触碰那破碎的幻影,却又犹豫着缩回了指尖。最后一抹残阳坠落下巍峨的雪山,那个女孩的名字最后像摇曳的蓝田日暖的玉烟一样消散殆尽。那个美丽的姑娘,或许流浪远方,或许长眠花下。或许这是上天给仓央嘉措的一个预示,预示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他的生命像被阳光照着的高山寒雪,融化着滴下,只剩最后一滴。

传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病逝青海湖;传说,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诗酒风流过完余生。隔着遥远的时光,他到底归于何处,我们不得而知,隔着如此绵长的时光,纵使知道,也不能改变什么。

历史是一阵风沙,掩盖风流,深埋繁华,可总有那么一些情感,历经百年依旧鲜活生动。一切的美好、一切的悲伤,与舞台上的身影慢慢交融重叠,我们仿佛真的看见了他的泪、他的叹、他的悲伤、他的潇洒,一切一切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绽放。月明前尘忘,月露藏锋芒,此去经年,他的名字,永远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上。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5

潇潇,女,四川人,现居北京。1983年开始写诗,发表作品。1988年获首届“探索诗”奖。1993年主编中国现代诗编年史丛书《前朦胧诗全集》、《朦胧诗全集》、《后朦胧诗全集》、《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全集》。现任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院秘书长,《现代诗歌报》执行主编,华西文学网特约顾委。另有影片角色潇潇,同时潇潇还是一个形容风雨急骤的形容词。

今生遇见

我的小宇宙已被你打开

隐瞒在世俗里的星辰都在发光

涌向那条秘密的通道

奔向你

那些带电的数字与字母

那些着火的词语

今生遇见,会烧伤自己

你要退到三里以外数星星

然后隔岸观火么

我触碰到你向左的呼吸

慢慢冷却下来

那些我们之间发生的前朝旧事

会在一次打碎的诺言中

再次风生水起

那一夜

那一夜,躲着寒风

我走了一生的弯路,来到你的面前

你用一杯清水,让我坐下,抖落前尘

然后,端出一杯绿茶的距离

坐在我的左侧

你越来越紧张、慌乱

偷偷地深呼吸

在一句话的半途停了停

突然抓住我的手说:

“心里早就有鬼,跳得好快”

我摸着你满怀小鹿的秘密

才明白

半世情缘悬在心尖

桃花为你在我脸上误入歧途

你用了两年的克制来等待

而此时,导火索被你一点燃,我就爆炸了

内心的粮食、水果、花蜜

这些日子我闭门不出

北风在窗外卷起是非与尘土

寒冷的冬天

我灌满一袋温水暖脚

读仓央嘉措的情诗与你的书信暖心

你早年缺衣少穿的身世

与那个夜晚华丽的细节背道而驰

北风呼啸的冬天

你让我围着一盆心火,通体带电

我毫无准备地爱上了你

只能把内心的粮食、水果与花蜜

统统搬运出来,义无反顾地

走向了那条拥有你的私密小道

多年以后

日子一天一天在流水中

打着水漂

有些约定本生就是泡影

有些爱注定用来辜负

用来转身

多年后,我头发花白

牙齿脱落

开满波斯菊的皱褶脸上

唯有眼睛依然透明

我独自一人,佩戴爱的首饰

怀着一颗转世的心

带着仓央嘉措的诗篇

登上开往布达拉宫的火车

某一天,在那个传说的

拉萨小酒馆里

某一个角落,坐着放下的我

夜晚来临,打开一瓶

海拔高处的青稞酒

酥油灯的火苗

映在我淡定、平和的额头上

折射出岁月的坎坷

而我饱满的情绪回到

从前的那一晚

也许我等待着一个人的来临

也许坐在那里,只为了

仅仅与一个灵魂对饮

心·空

刮风下雨是自然的变化

爱与不爱是心情的变化

你一走,心就空了

留下一粒患得患失的种子

你可以用酒泼掉自己的余生

也可以用借口注解不幸

我从来的路上被迫后退,一步踏空

却步入了藏满虫鸣与树林的天涯

想一想,人情渐薄

真爱一场

两颗心的巧合

足够一个人跋涉一生

于是我放下心来

自食其果,回头

在诗篇中用想象把你爱到极致

是我自己的事

一段歌声

此刻,她在仓央嘉措的歌声中

遇见故人

心里有一万条河流在奔腾

到嘴上,就听见

一滴水珠的声音

叶落花飞

她默默点燃玫瑰香炉

走进卧室,掏心掏肺

把充满香气的肌肤

朝南全部打开

一段歌声刚好落进她

身体的深处

她无权在世俗中拥抱

每一滴泪都不堪承担

爱的错位总是多于巧合

谁能掌控因果

她浑身上下熏香,天亮之前

如何把世上的荒诞收起来

空气 水滴 沙子

她被自己汹涌的爱窒息

仅凭一次措手不及的命运

一念之差便用一个形容词

撑起落花流水

走到哪里

就把哗哗流淌的心事

带到哪里

她要的亲吻与拥抱

本来就是镜中花

倾向于在水中回避的月色

她只能劝说自己

把无限的爱用窗外

那场推迟的大雪牵挂起来

然后,把灵魂的镜子

再次擦拭,瞧,寂静中

她不再奢求什么

比雪片还通透,干净

从情人那里退隐

从一朵忧伤到一个圣婢

她只爱着

像空气、水滴、沙子

爱在别处

这个二月

我用仓央嘉措的诗篇

拥抱寒冷

一个人在天亮前

从容地进入

他命途多舛的身世

咀嚼着酸甜苦辣的

滋味

雪在意料之外的二月

迟迟落下

爱依然在别处

你在深夜脱掉面具的

那些感性的语言和动作

足以让我在一首诗中

花开花落

你隔着天涯的亲近

缘于一个人的隐痛

此刻,被误解的心

寸断,残红

一冷再冷

完整的爱

需要多少梦来支撑

半壁山河

命中带足六点水的潇潇

在汉语词典的某一页

水深而清,风平浪静

而唐朝积满泪水的落木

飘在我名字的河床上全都绿了

我丰腴起来的肢体

面对时间的皇帝,有些羞愧

被光阴流淌成一颗珍珠中的江湖

在江湖的反光中

你背靠亲密的山峰

把半颗心投下

让我的水域一涨再涨

带水的世界都向你倾斜

水涨船高

你又把江山在我的腰部

一分为二

你拥有了我

就得到了半壁山河

不信,伸出左手

芳草连天,江水滚滚而来

你的掌心紧握着我

剑走偏锋,心事过重

幸与不幸仅一线之差

最爱的人易在自己内心遇难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6

环湖地区拥有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精英挑战赛、高原世界杯攀岩赛等知名赛事活动,作为亚洲顶级的公路自行车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简称环湖赛)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国家体育总局也在2004年确定了“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的发展意向,以此带动环湖地区体育赛事旅游的发展.环湖地区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俗体育活动赛马、射箭受当地群众喜爱,现代体育活动赛车、沙漠探险、水上漂流项目也丰富了环湖地区体育活动.

2诗歌文化旅游资源

西部歌王王洛宾以金银滩草原为背景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使后人对西部少数民族风情充满遐想.建立在海晏县西海镇的王洛宾音乐艺术馆,通过图文并茂的叙述以及实物展示使每一位游历到此的游客欣赏到穿越时空的民族之音,使青海民歌和西部音乐文化大放光彩.刚察县作为诗人仓央嘉措生命最后的落脚点,成为世人怀念、仰赖仓央嘉措的心灵寄托地.“青海湖•仓央嘉措诗歌情歌研究会”、“仓央嘉措书屋”、仓央嘉措纪念广场的建造使央嘉措诗歌不断的吟读、传诵,充实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环湖地区的诗歌文化旅游资源.

3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3.1环青海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3.1.1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环湖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汉、回、藏等多民族共同生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通过对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发现环湖地区拥有祭海、原子城、西海郡古城、东旭民俗村、祁连印象一条街等文化旅游资源单体多达186个.3.1.2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种多样.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将文化旅游资源分为4主类84基本类型,环湖地区就拥有4主类中的31基本类型,根据本文分类,环湖地区拥有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体育文化、诗歌文化六大类文化旅游资源.3.1.3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环湖地区历史悠久,古代历史文化与现代革命文化交相辉映,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汉代之前羌人便在此游牧,西汉时期环湖地区纳入管辖范围,南北朝至唐朝初期,吐谷浑政权取得管辖权,西海郡、伏俟城、门源古城等遗址遗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化.现代,红西路军解放祁连、金银滩草原上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革命精神,也留下了二军纪念苑、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批红色旅游胜地.3.1.4地域特色鲜明.环湖地区是藏民族的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氛围浓厚,藏族节庆、饮食、服饰、歌舞都带有游牧民族的烙印,与农耕文化存在鲜明的差别,神秘的祭海仪式、青海湖湖怪传说、拉伊等都成为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最具特色的名片.[3]

3.2环青海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

3.2.1资金不足.2013年青海省GDP为2101.5亿,人均GDP为36656.66元,全国排名第二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文化旅游的发展多靠政府财政支持,经济的落后制约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另外投资渠道单一,政府财政支持为主,企业投资少,融资困难也使得文化旅游发展所需资金积累困难.3.2.2生态环境脆弱.环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属内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夏秋季气候温凉,冬春季寒冷,多大风天气,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不合理的旅游开发、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使环湖地区草原沙化严重,特别是青海湖景区,牧民在湖边种植油菜花,在旅游旺季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以此获取收入,但到冬季,油菜收获后,原本被植被覆盖的地皮在外面,遇到大风天气,漫天黄沙,沙化面积逐年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3.2.3文化旅游内涵挖掘不足,形式单一.环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藏族的传统民居饮食习惯、婚丧嫁娶、节庆活动都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环湖地区现有的旅游活动———观看藏族歌舞表演、骑牦牛、骑马并不能使游客获得深刻的旅游体验,也没有体现青海藏文化的特征,游客来青海感受到的藏族风情与其他藏区并没有区别,甚至在其他藏区能体会到的藏家生活环湖地区都不具备.3.2.4旅游人才缺乏,旅游开发观念落后.环湖地区旅游人才的缺乏表现在各个方面,旅游企业人才缺乏、旅游行业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尤其是发展文化旅游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各类人才的缺乏,知识和技能的落后,造成旅游开发过程中开发观念落后、资源破坏、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3.2.5旅游淡旺季明显.淡旺季明显是环湖地区甚至青海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年5月至10月是青海的旅游季节,特别是七、八、九月份,外地游客大量涌入,宾馆价格上涨,通往景区道路拥挤,景区环境容量超载等问题不断,但是到旅游淡季,游客较少,景区基础设施、宾馆等闲置下来,造成资源的浪费.3.2.6直接服务景区的旅游交通网络尚未形成.环湖地区相对完善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但由于景区分散,游客进入景区交通阻力大.目前为止,也只有青海湖景区有旅游专线公交,其他景区如祁连八一冰川景区,从祁连县城并没有直接通向景区的城乡公交或旅游专线,游客去八一冰川景区或自驾车或租车,降低了景区的可进入行.

3.3环青海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

3.3.1国家对文化产业、旅游业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加码,中共十七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战略性产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里程碑.随着人民消费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旅游改革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落实带薪年休假、支持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金融政策都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3.3.2青海省政府推动.青海省政府部门意识到旅游业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旅游业定位为“推动青海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除政策方面,通过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旅游住宿业,举行旅游推介会、电视广告宣传、推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王洛宾音乐艺术节、贵德梨花节等节庆活动,提高环青海湖地区知名度.3.3.3国家对西部的支持.西部大开发政策使青海成为国家投资和开发的热点,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人才政策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海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内发达省份的“对口帮扶”政策,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与帮扶省市的旅游交流,带动本地旅游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青海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其他地区旅游合作其推进作用.3.3.4居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更过的开始追求精神需求.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使得传统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了解、探索异域宗教、民俗、历史等文化方面的旅游者不断增多,文化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3.4挑战

3.4.1政治因素的不稳定.青海地处西部,与、新疆等敏感地区相邻,过去发生在新疆、的恐怖活动、分裂国家活动,对青海的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依赖于客流量的旅游业而言,受、新疆的干扰,游客对青海产生的负面看法,影响来青旅游游客数量.3.4.2外界对青海的误读与心理距离.很久以来,许多人认为青藏高原旅游就是去旅游,是青藏高原风光、藏文化的主要集中地,忽视了青海的存在,游客往往以青海作为中转地,从内地来青海停留一两日,再从青海进入旅游.另外,世人对青海还存在人迹罕至,遥远、荒凉的错误认识.3.4.3周边省份的竞争威胁.西部地区特别是和四川阿坝甘孜地区,与环湖地区在民族、上相似性极强,且旅游知名度高于环湖地区,四川藏文化、宗教文化旅游开发早于环湖地区,且开发水平在环湖地区之上,旅游资源相似、旅游产品雷同削弱了环湖地区文化旅游的竞争力.3.4.4发展文化旅游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发展文化旅游在促进本土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存表演舞台化,本土文化受异文化冲击,被同化的威胁.文化由人创造、由人传播,游客在欣赏旅游地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鲜的文化,包括服饰穿着、、价值观念等涉及各个方面,这些文化会不自觉的影响旅游地居民衣食住行习惯、价值观念,对本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4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竞争力分析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将复杂问题的各个要素划分为互为联系的有序层次,将半定量、半定性的问题定量化,基本步骤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矩阵判断、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相对权重.[4]第一,构建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模型.利用环湖地区发展文化旅游SWOT分析结果构建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模型,目标层为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制约层包括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评价指标层由上文SWOT分析中列举的18项因素构成.第二,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主要运用1—9标度法实现,即用1、3、5、7、9分别表示两指标相比较前者较后者同等重要、稍重要、明显重要、很重要、特别重要,2、4、6、8表示他们之间的过渡情形.设计《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权重分配专家意见征询表》,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请旅游领域专家填写判断矩阵,每次打分都用YAAHP软件进行矩阵判断和一致性检验,经过调整,使得评价指标趋于科学合理,并计算出各因子所占权重,见表2.根据计算结果,体育赛事旅游资源竞争力最高,主要原因包括:环湖地区拥有环湖赛、高原世界杯攀岩赛、抢渡黄河精英挑战赛、赛马等众多体育赛事、民族体育活动,国际性赛事多,赛级高,知名度高,受国家、青海省政府重视,不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才投入相对较高,且周边地区相似体育赛事少,威胁小.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国家、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集于一身,使环湖地区的体育赛事从所有文化旅游资源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竞争力水平仅次于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环湖地区藏族群众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宗教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5]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品、宗教节庆活动等宗教文化旅游资源遍布藏区,且宗教旅游受旅游淡旺季影响小,对非信教游客而言,藏传佛教的神秘性易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对游客的吸引力强,使得环湖地区宗教旅游资源竞争力强.环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体表现在资源类型多样,数量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时缺乏资金、人才,开发观念落后,使得民族文化在开发中出现形式单一,资源浪费、破坏等问题,游客来青后并未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藏族文化,且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存在文化失真,被同化的威胁,再加上青海与、四川的阿坝、甘孜在民族文化上具有相似性,问题多,面临挑战大,使得环湖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呈现资源丰富,竞争力却不高的局面.环湖地区拥有众多古城、遗址遗迹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考古价值高,但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缺少宣传,知名度低,众多古城并没有对游客揭开其神秘面纱,再加上本地旅游市场需求有限等一系列困难使环湖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环湖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西海镇和祁连县,以西海镇原子城最具代表性,数量少,且多以博物馆、纪念馆展示为主,但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吸引力不足,面临困难多,整体竞争力水平低.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仓央嘉措诗歌使游客对环湖地区充满遐想,但是仅仅以静态的音乐艺术馆展示和枯燥的诗歌讨论,不足以将诗歌中唯妙的感情表现出来,游客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很难获得深入的旅游体验.资源的有限性,加之开发过程中来自自然环境、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造成环湖地区诗歌文化旅游发展动力不足,缺乏竞争力.

5环湖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建议

5.1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环湖地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不多,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也多以实物展示、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给游客,形式简单.通过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5.2以节庆、体育赛事为平台,提高环湖地区文化旅游知名度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等节庆赛事活动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将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植入节庆赛事活动中,增强了环湖地区节庆赛事活动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环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5.3丰富文化旅游投融资渠道,带动文化旅游投资

政府在增加财政投入促进旅游发展同时,还要改善旅游业投融资环境,提供咨询服务,促进投融资信用服务体系的形成.通过吸引外地企业投资、鼓励商业信用融资,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拓宽投融资渠道.

5.4联合营销,提升环湖地区整体文化旅游形象

根据安德森理论,整体形象往往比个体形象更加丰满,更容易接受和记忆,对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营销符合这一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各州各县旅游宣传支出,缓解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以环湖地区最具代表性景区青海湖为龙头,根据特色互补的原则整合金银滩、原子城、玉皇阁等景区,形成统一的旅游形象.

5.5培养文化旅游各类人才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7

在岁月的浸染下,爱情的纯洁性悄悄地被侵蚀着。也许,某一天,爱情就像风一样消逝了,但是,那些相爱的人儿,毕竟不曾白活,情歌是他们爱过的证据。或许,爱已成风,但情歌永远不死。江觉迟的《情歌》,是一组爱情的标本,也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史诗。

爱情有两种,一种像剧烈的化学反应,灿烂瑰丽,如烟花盛开,似烈焰狂燃,来得快,去得也快;一种像物理反应,揉捏锻打,岁月磨洗,外在的形式不论怎么变,本质永远不变。在《情歌》中,既有对前者的哀叹,也有对后者的歌咏。其实,两种爱情并无高下之分。前者就像草原上的格桑花,一年一开,花有谢时,人有缘尽,爱之进退,不过是“怜取眼前的人”;后者就像奔下雪山的溪流,飞珠溅玉,绵延不绝,虽千年亦不改其清澈。爱之恒久,颇有山无棱,天地合,方敢与君绝的味道。

我非常钦佩作者的耐心与细致,她不辞风雨凄厉、高原寒苦,深入藏地收集、整理、改编这些充满原生态气息的情歌。每一首情歌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不论是平淡的感情,还是铭心的记忆,都是值得去细读的。因为,所有的爱情都有过煎熬的心路,也有过幸福的泪水。也许是因为残酷的生存环境,这里的人性格粗犷、耿直、热烈,坦诚、直率、奔放,所以抒发内在的情愫时也像高原上的风一般,恣肆,随性不羁,有一种巨大的张力。比如仓央嘉措的这首情歌:

你是素净的白花

我是灿烂的红花

倘若情投意合

尽在风前月下开放

我猜测,情歌中的某些词语是经过了作者润色的,比如“素净”和“白花”的搭配,与“灿烂”的对仗。实际上,在藏语翻译为汉语时,译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这种处理方式是必要的,也是准确的。因为,这首情歌既有诗歌般的神韵之美,也有藏人咏唱的天然气息。围绕藏族情歌的翻译,一直有不同的师法(或曰翻译方法),一种是民歌路线,一种是经院手法。最典型的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歌的翻译。于道泉先生取法咏唱,以浅近直白的语言译成民歌体;曾缄则师法诗词,多用雅言,翻译成格律严整的七言诗。在翻译方法上,于道泉走的是真正的民歌路线,而曾缄则是不折不扣的经院派。两种译法各有其长,各有所短。我认为,格律严整的译法虽然耐读,但却失之自然。情歌是我口唱我心,自然天成,格律是老学究的形式,束缚了情感的表达,显然采用诗词形式不妥。江觉迟的《情歌》采用民歌体,是最好的选择。但同时,为了体现意境,她也吸收诗词中的一些词语,使情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

两心相悦的恋人

像山岩上的松柏

风霜虽有伐离的念头

相爱的根基

坚固在岩石里头

“两心相悦”(出自《易林・小过》:“两心相悦,共其柔筋。”)、“伐离”(出自《诗经》)两个词语的使用,都颇有古典意蕴。其他歌中也还有类似译法,不再赘述。

作为爱情的见证,大多数情歌都写得刻骨铭心。如《姑娘嫁到远方》:

情人昔日的低语和歌声

就是走进阴间也响彻耳旁

叫我如何忘记

远嫁他乡的姑娘

这是歌曲的最后一节,格律韵致都宛若一首小诗,所诉说的情感真诚炙热,与《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弥留之际所说的话(我愿意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久的孤魂)颇同,都是在说一种死亡也无法阻隔的爱情。

同样寄托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的还有《我甘愿做你脚下的清泥》:

念一阵经语已是泪流满面

心中的度母

雨露里青莲正在开放

我甘愿做一抹清泥

一生一世将你仰望

假如所爱之人化为佛国的一株青莲,我也并不奢望一起做净土世界的灵性生命。为了和你在一起,我宁可做一抹清泥,仅仅为了能够看到你。

在这些近乎誓言般的爱情咏唱后面,有着怎样的世界?在这些绝望和发疯般的呓语中,有着怎样的际遇?其实,即便是――这块距离天最近的地方,也还是不免势利与世情的。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庸俗就与高贵相伴。那些被棒打鸳鸯散的男女――要么是门不当户不对被父母拆散,要么是彼此身份悬殊爱情未能修成正果。然而,他们也还是有过抗争的,比如《私奔》中的彭措与拉姆,彭措是有权有势的大喇嘛的侄儿,而拉姆不过是贫穷牧民的女儿――而且还是“钻帐篷”所生的私生女。与自己的母亲一样,拉姆也曾钻过帐篷,是所谓“失贞”的女子。然而,真正的爱情不关乎“权势”,也无关乎“”,只要相爱,便是最纯洁的灵魂。

拉姆和彭措悬殊的身份,以及世俗的阻碍,未能挡住真爱的脚步,他们选择了私奔,并最终感动了人们,得到了人们对他们的爱情的认可。也许,藏人有着宽阔的胸怀吧,他们没有濡染太多世俗之心。木已成舟,大多都能认可。

但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有拉姆和彭措这样美满的结局。比如诺桑和他的情人,不但自身遭到残害,而且情人又转投他人之怀。一代的悲剧并未结束,诺桑情人与前夫所生之女大央金和小央金似乎像是一棵树上结下的苦果,仍旧在重复母亲的命运,所托非人,遇人不淑。

爱情啊,像是甜美的果实,又像是淬毒的匕首,令人感到甜蜜,却也将人的心切割成碎片。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温暖着人们的心怀。爱,也许会让人速死;但是没有爱,则生不如死。所以,还是要去爱。

《桦树林间的忧伤爱情》就是这样一首关乎“爱”之于生命主题的歌谣。贫穷的秋珠爱上了洛布姑娘,姑娘也对他倾心。可是他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甚至没有薪水,只是一所寺庙学校的义务老师(活佛资助他读书,毕业后他在寺庙的学校义务教书作为回报)。身无分文的秋珠如何将自己喜欢的姑娘娶回家呢?身无分文难倒英雄汉,况且秋珠不是英雄。因为贫穷,他们一个选择了终身义务执教,一个选择了青灯古佛。也许,这是一个凄凉的结局;也许,这并非最坏的结局。毕竟,他们都知道她(他)还在――还在那里,为自己而望眼成枯,泪落穿心。也许,下一世,他们会生在佛国,成为一对迦陵毗迦同命鸟,没有忧伤,永不分开。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8

关键词:诗经;信;达;雅;自由体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由于年代久远,经历了无数次语言的变迁,《诗经》中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已和现代汉语有了很大差别。作为《诗经》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我们希望弄清每一个字的读音和释义,探寻每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并用尽可能真实优雅的语言将其转述给现代的读者。揭开远古的面纱,当《诗经》能被更多人读懂时,它将拥有更多的读者,也将得到更好地传承,这就是我们翻译《诗经》的意义。遗憾的是,目前通行的《诗经》译本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诗经》的翻译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以更加优美的姿态来诠释风雅精神。

一、求“信”―― 最初的艰辛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里这样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从此,信、达、雅就成了文学作品翻译的普遍准则。在这三字箴言中,“信”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简言之,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即为信。看似简单,却被翻译大家严复视为难事。事实证明,所谓“求其信已大难”绝非言重。虽然在众多语言文字学家的努力下,我们已能够基本了解古汉语的面貌,但就《诗经》的翻译而言,历代学者在很多细节上都存在着争议。

求“信”之难,首先在于字词的理解。一个字的解释不同往往会造成整句话含义的迥别,甚至全篇情感基调的变化。如《周南・葛覃》中“薄我私,薄我衣”的“薄”字,高亨先生认为“薄”与“忙”同意,可译为“急急忙忙”。但还有很多译本将“薄”字视为语气助词,翻译时不将其译出。结合前句“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字译为“急忙”时,全句节奏加快,有迫不及待准备回家的喜悦之感。若视为发语词不译,则体现不出这种情感。另外,在《诗经》的翻译中,对故事背景的掌握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周南・麟之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往的译本一般认为此诗是对贵族公子和麒麟的赞美,但高亨认为这首诗实际上是孔子所作的《获麟歌》,是一首麒麟的悲歌。高亨指出:“诗三章,其首句描写麒麟,次句描写贵族,末句慨叹不幸的麒麟。意在以贵族打死麒麟比喻统治者迫害贤人(包括孔子自己)。”在该首诗的附录里还举例说明《诗经》中的“于嗟”都是表达悲伤怨恨的感叹词,进一步证明了《麟之趾》是一首表达悲叹之情的歌咏。本文认为高亨先生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难以就此定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会存在类似理解上的分歧,求“信”之难由此可见矣。

二、“达”与“雅”―― 渐入佳境的升华

在“信”的基础上,严复又提出了“达”与“雅”的要求。简单来说,文辞畅达、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谓“达”,有文采谓“雅”。“达”与“雅”的联系非常密切,从文辞畅达的角度讲,“达”已是基本层次的“雅”,“雅”则更加强调译文的文学性。而《诗经》的翻译,尤其是《国风》部分,本为各地民间曲调,很多歌词本就是十分古朴、口语化的。这样的篇章在翻译过程中,对照“雅”的标准,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到底是应该遵循诗歌本来的面貌,以朴素流畅的形式表达出来,还是一定要追求文采的标准。如果说“文采”谓之“雅”,那么“文采”又该如何界定呢?华丽是一种文采,但谁又能说古淡自然不是一种文采呢?所以又有人将“雅”解释为文学性,这就不局限于辞藻的修饰了。文学作品本来就存在着多种风格,俗有俗的浑然天成,雅有雅的精妙可喜,淡泊致远是一种境界,华美绚丽也是一种格调。以“文学性”释“雅”,尊重作品本来的形态,不失为一种均衡的选择。但是,无论怎样诠释“达”与“雅”,在实际的翻译中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目前《诗经》的译文基本上都是五言或七言的形式,注重通篇格式的整齐,也因此在情感和意蕴的表达上受到很多限制。传统观点对于五、七言诗的要求之一是押韵,虽然译文不需要遵守严格的声律标准,但尾音仍以押韵为佳,这就对上下句译文尾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在短短的五到七个字中,既要完整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又要考虑到选词的恰当和雅洁,还要照顾尾字的合韵,可以说比较困难。《诗经》中的作品以四言为主,所用的语法和字词的意义都是十分古老的,而中国古代汉语的魅力就在于词约义丰,以简短的文字传达出无尽的韵味。因创作年代的久远而形成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加之遣词用字的精妙以及配乐演唱所成就的古朴韵律,使人视之在目,读之在口,感之在心,都有一种古风盎然的情怀。但是一旦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尤其在字数和音律的限制下,很难再现那种诗性之美。如《召南・草虫》中的名句“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意境忧伤凄婉,用字音韵和谐。翻译成现代汉语,七言如“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蕨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五言如“爬到南山坡,前去采薇叶。不见心上人,心中悲切切”。这两种译法都把原句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意境却欠缺了许多。再如《召南・采蘩》,在现代汉语里,“蘩”就是白蒿。“采蘩”在《诗经》时代就是很平常的“采白蒿”之意,只因它有幸成为《诗经》中的语汇,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被人为赋予了古色生香的意蕴,怎样读来都觉雅致。而翻译时,白蒿是人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触摸到的凡俗之物,不具有文学和古典的味道。我们会认为“于以采蘩,于沼于”是一种风雅,而“何处可以采白蒿,胡泽之畔和沙洲”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从这个角度来讲,《诗经》的翻译再如何完善,也不会绽放出原句的光彩,因为那些简短的四言句已不再只是它们自己,漫长的时光和文化传承赋予了它们远超出文字本身的美。作为研究者,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努力趋向“达”与“雅”的佳境而已。

三、自由体译文的尝试 ―― 藏诗翻译之启示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族文学史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诗歌用藏语写成,它与《诗经》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 如果不经翻译,普通读者都很难理解诗句的意思。藏学家于道泉先生最先将其整理为汉文,此汉译本采取“直译”的方式,语言质朴,最大程度保留了诗歌的原意,呈现出自由体诗歌的形态。以此为蓝本,曾缄和刘希武先生分别将其译成七言和五言的古体,创造了很多文采斐然、广为流传的警句。《仓央嘉措情歌》译法灵活,形式不拘一格。以于译本的第二十二篇为代表,于道泉所译的自由体形式为“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同佛法的缘分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中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曾缄所译的七言古体形式为“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刘希武所译的五言古体形式为“我欲顺伊心,佛法难兼顾。我欲断情丝,对伊空辜负”。三种形式各有千秋,而以曾缄的版本最著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启示:《诗经》的翻译同样可以不拘一格,所谓“达”,也就是文辞畅达,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尝试用自由体的现代诗形式来翻译诗经呢?以《召南・殷其雷》的第一章为例,原文为“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七言古体形式可译为:“雷声隐隐响隆隆,好像就在南山南。为何才回又要走,不敢稍稍有闲暇?诚实忠厚心上人,妻在家里盼你归!”若将其试译为自由体,便可呈现出如下面貌:

“雷声轰鸣,响彻南山之阳。

你匆匆离别去了何方,竟不敢有稍稍的闲暇?

我那勤劳朴实的心上人啊,盼你早日回到我身旁!”

自由体译文的优势在于较少受字数限制,形式灵活,可以更充分的表达诗句的原意和情感。与五、七言体相比,无论原诗的基调是俗是雅,自由体译诗也都更易于做出恰当的文学性表达。但我们必须承认,《诗经》中的很多诗,的确更适合译成五、七言的规范形式,如果硬性将其译成自由体,会倍感吃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四言、五言还是七言,都具有某种相通性和传承性,五言和七言正是由四言演变而来。从继承的角度讲,四言的《诗经》译成五言、七言的古体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但从发展的角度讲,诗歌的演进是向着更加生动活泼的道路前行,那么译文也该如此。我们应该多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更恰当的方式来解读和展现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采。

参考文献:

[1]高亨.诗经今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于夯.诗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1

[3]中国藏学出版社编.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意三百年[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9

峡谷风云:吐蕃文明的兴起

现如今,每一个进藏的人都能看见的神色美景,感受悠久浓厚的藏文化。但你会相信你眼前的文化并非本来,而是被地理环境颠覆后的新面貌吗?准确地说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颠覆了一段文明,兴起了另一段文明。古代文明有两大系统,“象雄——苯教文明”和“雅砻——吐蕃文明”。当然,这两大文明分别的载体则是象雄(阿里)和雅砻(山南)的地理环境。

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固然是由藏族社会历史和中国社会历史背景,中亚、西亚、南亚和中原文明的交汇融合,以及历代中央王朝的治藏方略等人文环境造成的,但更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而对文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地理环境,当属雅鲁藏布江。

在生产力不发达、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弱小的古代,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制约尤为明显。在青藏高原,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是最佳的经济方式,单纯的牧业生产方式,不仅其社会经济基础十分脆弱,而且难以造就基础深厚、影响深远的文明。

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具有“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的特点。印度洋暖湿气流溯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而上,经过大峡谷拐弯顶端后,大部分水汽再沿易贡藏布溯江而上,直抵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水汽通道的影响最北可越过念青唐拉山到达那曲地区的嘉黎附近,当地年降水量近700毫米,高于同纬度青藏高原上各地年降水量的近1倍。暖湿气流通过大峡谷输送到高原内地,滋润着藏东南,带来藏东南特殊的气候环境。

藏族的发祥地山南,在雅砻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为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区。处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山脉之间,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横贯其中部,江面开阔,支流众多,河谷广布,河谷两侧山地的高处是牧场,山腰是森林,谷底和河口是肥沃的农田,这里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加上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润泽,为该地区农、林、牧、渔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最适宜于青稞、荞麦、小麦等高原农作物的生长。

阿里以山地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山南则暖热湿润。山南雅砻河谷受益最大,形成了适宜于农牧业的气候;地处西部的象雄,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因而气候寒冷、干旱,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这种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象雄文明基础脆弱,雅砻文明基础牢固。

雅砻部落的生产方式经历了一个由单纯的牧业发展到农牧业结合的过程。在吐蕃第九、十代赞普时,据说“吐蕃七贤臣”中的茹拉杰及其子拉布果噶为大臣时,为雅砻部落驯养了牛养,并知道了夏天储草供牲畜冬天食用的道理,还发明了采集草籽和耕作农业,懂得开垦土地辟为农田,引水灌溉,制作犁和牛轭。并且能够烧木为炭,冶炼矿石,提取金、银、铜、铁等金属,以及在河上架桥等。在雅砻河谷,农业已取得了主导地位,而象雄文明本质上是牧业文明。

雅砻——吐蕃文明的兴盛与象雄——苯教文明的衰落,是由人文环境、人的因素和自然环境三者的合力造成的。从古代文明的这两大系统兴衰因素的比较可以看出:象雄文明的兴起,外因的作用大干内因,象雄内部的地理、人文、人这三个因素都不优越;雅砻文明的兴起,则是内因的作用大于外因,雅砻内部的地理、人文和人这三个因素都优于象雄。雅鲁藏布江可谓藏族的母亲河,不仅滋润了干旱的高原,还像一股永不枯竭的乳汁,抚养了藏民族,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雅砻——吐蕃文明。

秘境天堂:季风吹出绿色海洋

作为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最齐全的地方,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缩影之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素有神秘女郎之称,其神秘不仅仅局限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那种难见真容的现象,更在于它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身高7782米的南迦巴瓦,北坡有5个自然带,东南坡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山地寒温带针叶林、亚高山寒带杜鹃灌丛草甸、高山寒带草甸、高山寒冻垫状植被、高山永久积雪冰川8个垂直带,堪称一绝。由高向低,整个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也基本如此,这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难以实现。

大峡谷使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形成了世界第一大降水带,年降水量达4500~10070毫米。这条水汽通道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了五个纬度;不仅缩小了南北自然带之间的明显差异,还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峡谷的存在推动了许多热带动、植物分布向北推移: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为许多古生物物种提供了安全庇护。

在这里,你可以寻见龙脑香,四数木等热带雨林树木,甚至还有香蕉、槟榔、柠檬、野广柑、水稻。该地区的维管束植物多达3500余种,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种类。更有154种高山杜鹃,占据了世界杜鹃总种数600余种的26%。

无论你是一个观光客还是动植物爱好者,雅鲁藏布大峡谷都将满足你无限的好奇心和你强烈的求知欲。要知道,在这里,栎、青杠、铁杉、冷杉、云杉、茶叶、柑桔一个不缺。森林中还栖息着无数的水獭、猕猴、藏原羚、藏驴、藏野牦牛、马麝、藏马鸡、孟加拉虎、长尾叶猴、巨蟒和雪鸡等。

别样情调:竹叶尖尖稻米香

对于文人来讲,多半喜欢梅兰竹菊。尤其是竹子的高风亮节,甚为世人所称道。不过,你可知道也有这君子所好之物。尽管我国竹子主要生长在北方散生竹区、江南混合竹区、西南高山竹区、南方丛生竹区以及琼滇攀援竹区,但就在横断山区的东南部的察隅、墨脱一带,竟也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此区具有多种攀援性丛生竹类,主要有藤竹属、梨藤竹属、思劳竹属及刺竹属的一些种类。

在这峡谷中的墨脱县,存在一个神秘的民族,门巴族。墨脱产竹子,门巴竹编艺人也就应运而生。在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住着一个门巴族人罗布江措,他所在的村子非常适合竹子的生长,成片的竹子长满村里的每个角落。墨脱的竹子与其他地方的竹子不同,这里的竹子弹性好,编织时不容易折断。

巴登村的祖祖辈辈就地取材,想尽办法编织农业生产和生活上需要的各种东西。有竹篮子、装粮食的竹筐子、竹垫子、竹椅子、竹沙发、竹窗帘等。

很多人以为除了青稞面,荞麦以外,很少盛产其他作物。但藏东南是个奇特的地方,在察隅县,这里有中国江南的稻米,一年一熟。不要吃惊,这就是神秘的!

江山如画:绝色美景层出不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孕育的不仅仅那些神秘莫测的精彩文明,更有如画的江山,绝色的美景。首先便是雅鲁藏布江,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南部,经墨脱巴昔卡出中国境。全长3848公里的雅江,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是藏族的“母亲河”。顺雅鲁藏布江北岸而下,江面开阔,幽雅平静,江中沙洲,岸边红柳,名刹古寺,神秘莫测。雅鲁藏布江景色迷人,行驶其中,如临仙境!

工布地区的“母亲河”尼洋河,被誉为“仙女之泪”,发源于米拉山侧古冰川作用的围谷,当地人称之为“娘曲”。宛若一条蓝色丝带摇曳在深山峻岭之间。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小三峡就拥有了高峡出平湖的美称。但和林芝的巴松错相比,高峡不高,平湖不平。在藏语中,巴松错意为“绿色的水”,其色不言而喻。海拔3700多米的巴松错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环绕的雪山倒映湖中。

神奇的地方总有神奇的故事,神奇的故事总是披着神秘的面纱。在波密境内,有一处能让人喊出来的泉水,是为龙牙喊泉。在波密县城东部约28公里的地方,有一处万丈悬崖,崖底便蕴藏着这个世人不解的故事。行人至此,只要大声喊出“请放水”或是用石块轻巧山崖,就会有涓涓细流从石缝中缓缓流出,且水流会逐渐增大,大约40分钟后,泉水自动停止。相传该处泉水具有诸多治病功能,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圣水吧。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滋润着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诸如南伊沟的桃花、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然乌湖等等。当然,还有很多文化风情繁多的世外村落,比如结巴村、直白村、扎西岗村……

诗意之地:仓央嘉措写下不朽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艺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在那些崇山峻岭之中,有着世外的桃源,别样的洞天。那里诗歌细腻柔滑,那里建筑独特精简,那里舞蹈精彩动人。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脚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俪走不动。”听惯了《青藏高原》那豪迈的天籁之音,或许就很容易认定的诗歌是英雄的沧桑气魄和一望无垠的气贯长虹。但这首仓央嘉措的诗是不是改变了你那曾经固执的想法?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出生于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门巴族人。诗风与作者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仓央嘉措的出生地被喻为“的江南”。察隅河上游桑曲河水量很大,波涛滚滚向南流淌,两岸平坝稻田,桃花交相掩映。从然乌湖去察隅,一路森林浓郁,雪峰直插云霄。在雅鲁藏布江的哺育下,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犹如天之飞雪,扬扬洒洒,不尽不灭。

南伊嘎尔:流传500年的鼓舞艺术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山高谷深,树木葱郁,民居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或纯木结构。一般来讲,建筑外墙用木头砌成,内部为木质结构,包括梁、柱、地板以及隔墙。峡谷的雨水注定了这里的建筑不同于其他的藏式建筑,它要就地取材,它要防潮排水。部分深山的木房子,尤其是先前墨脱僜人的房子,大多都是下面架空,上面住人,一是防水防潮,一是防止毒虫入侵。这屋子里的人个个能歌善舞。

在藏东森林密布和肥沃的农田之中,藏族和珞巴、门巴等少数民族以及僜人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发和经营着这片土地。这里的民间歌舞风格独特,并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主要有米那羌姆、南伊嘎尔、恰巴博、达谐等。就拿“南伊嘎尔”来说,它主要指流传在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乡的鼓舞艺术。

相传,公元14世纪噶举派高僧汤东杰布到南伊等地找铁矿,在修桥时,正遇上当地流行瘟疫,珞巴族与藏族之间发生纠纷,汤东杰当即开始传播佛法,致使两族和好,重新过上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的生活。当地群众为了缅怀和纪念汤东杰布的无量功德和祈求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每年藏历四月十日这一天,都要举行“洛角”活动(烧香转田,类似“望果节”)和表演“嘎尔”。

曾经在米林县看到过当地群众表演“嘎尔”,队伍前有一人持经幡,尾随其后的是吹海螺、击镲的“嘎尔”队以及背经书的妇女,一匹被精心打扮过的白色骏马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中间,据传这匹无人乘坐的骏马是为汤东杰布准备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认为:倘若马下山时背上淌汗,则表示高僧骑在马上。

仓央嘉措的诗集篇1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下列制度中,正式形成于隋朝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均田制2."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指的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3.唐朝时期在西域地区设置的的行政机构是①西域都护②安西都护府③北庭都护府④伊犁将军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4.下列各项,不属于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为妻B.唐朝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C.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为妻D.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合同为一家"5.唐朝时期西游天竺取经的高僧是A.玄奘B.鉴真C.阿倍仲麻吕D.张骞6.对安史之乱的性质,理解正确的是A.各民族之间的战争B.军阀之间的混战C.农民战争D.为夺取中央政权而发动的叛乱7.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其中成就的诗人有①李白②白居易③韩愈④杜甫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8.被后世称为"画圣"的画家是A.吴道子B.顾恺之c.王羲之D.阎立本9.下列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属于增加政府收入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农田水利法⑤保甲法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⑤10.下列各项,不属于阿保机所为的是A.统一契丹各部 B.建立契丹政权 C.创制契丹文字 D.改契丹为辽11.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北宋统治的腐朽 B.北宋防备空虚 C.投降派力量占上风 D.金军力量强大12.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句:A.《水浒传》B.《红楼梦》C.《三国演义》D.《聊斋志异》13.史料记载:"昔汴都(指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赖)石炭,无一家然(燃)薪(柴)者"。这反映了北宋的A.煤的大量开采 B.铝的大量开采 C.铁的大量开采 D.金的大量开采14.与北宋同时并立的政权中,位于北方的有①大理②蒙古③辽④西夏A.①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5.下列各项,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①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和地方节度使的权力②派遣文臣做地方官 ③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④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16.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A.沈括 B.毕升 C.郭守敬 D.张衡17.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18.明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A.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B.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C.东起鸭绿江,西到临洮D.东起山海关,西到临洮19.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东南亚一带 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波斯湾和阿拉伯D.马达加斯加20."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指的是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C.邸道元的《水经注》D.宋应星的《天工开物》21.元朝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是:A.白族B.回纥C.回族:D.回鹘22.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是A..采取流动作战的方针 B.我国历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 D.建立了农民政权23.1141年,宋金和议,双方规定的分界线是A.黄河下游 B.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 C.长江流域 D.长城一线24.元朝时期,全国的行政机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尚书省25.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有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善于用人,注意纳谏④重视文化教育,增加宰相人数A.①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前期的 地区2元朝时期设置 ,负责管辖澎湖和 (今台湾)。3.元朝时期,棉纺织得到发展, 是棉纺织业的中心, 为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4.沈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著有《 》一书。5.元朝时期戏剧空前发达,剧作家很多, 是其中优秀的代表。6.明朝中期,倭患严重,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 到浙东抗倭,取得胜利。7.明未农民起义爆发后,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入河南时,提出 的口号。|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阅读下列材料: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延颈而望,……。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抒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o请回答:① 上文中的"机户"是什么人?"机工"又是什么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的?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有何局限性?2.阅读下列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①上述引文出自谁的什么诗?"开元,'是什么时期谁的年号?②请用史实说明这个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四.列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 列举出隋唐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2. 从北到南列举出隋唐大运河四段的名称及大运河的中心.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明朝前期从那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岳飞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你能讲一个有关岳飞的故事吗?岳飞抗金为什么会受到人民的尊敬?我们应如何评价岳飞?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C Z D 3.B 4.B 5.A6.D 7.B 8.A9.A10.D 11.A12.C 13.A14.D 15.D 16.B17.D 18.A19.B 20.D 21.C 22.A23.B 24.A25.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北宋、四川!2.澎湖巡检司、琉球3.松江、黄道婆4.梦溪笔谈5.关汉卿6.戚继光7.均田免粮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①"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②时间及地点: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它的出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但仅限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2.①杜甫《忆昔》,唐朝唐玄宗的年号。②耕作技术和水稻栽培技术提高;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蚕桑的种植范围扩大;出现新的生产工具:曲辗犁和筒车;兴修水利。(学生可任选其中之三)四、列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李春设计和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我国最早发明印刷术;《金刚经》是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最早测量子午线;政府办医学校;唐政府组织编写《唐本草》;孙思邀写成《千金方》。(学生可任选其中的五项)2.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部沟、江南河;中心:洛阳。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明朝建立以后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①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ZE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由于政务繁忙,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②为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明太祖时成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皇帝直接控制。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③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但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且应试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④推行削藩政策,以加强君权。2.评价岳飞,可从其抗金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考虑,其代表的阶级出发去评价。(学生可自由发挥,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