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十篇

时间:2023-04-02 01:22:46

长沙过贾谊宅篇1

2、烈士公园 ,烈士公园是长沙市最大的公园,位于市区东北的东风路1号,公园分纪念区、游览区和娱乐区三大部分。

3、白鹤泉, 在麓山寺后,古树环抱,有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

4、贾谊故宅,贾谊故宅为西汉散文家贾谊的住宅,位于长沙西区福胜街三条巷,原名贾太傅祠,公元1465年建,现仅存祠屋一间。

长沙过贾谊宅篇2

主要陪同人员有: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崇汇,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广东省政协主席,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王胜洪,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马大龙等。

贾庆林访问约旦

11月23日,贾庆林抵达约旦首都安曼,开始对约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贾庆林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当天,贾庆林在安曼与约旦参议长里法伊举行会谈。双方在亲切友好气氛中,就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深入发展,不断拓展双边互利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贾庆林积极评价中约关系。贾庆林还对约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表示赞赏。

贾庆林强调,中方高度重视对约关系,愿与约方继续努力,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成果:第一,保持高层交往,深化政治互信。双方有关部门应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就深化政治、经济、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所达成的重要共识,统筹协调、综合实施,不断开创中约关系发展新局面。第二,本着互惠互利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三,扩大经贸往来,致力共同发展。中方将继续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来约投资办厂,继续寻求通过综合性办法,建立总体平衡、互利的经贸关系。第四,促进文化交流,加强人才培训,加深传统友谊。

里法伊表示,约方感谢中方对约提供的无私援助,也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约方高度赞赏中方对阿拉伯国家正义事业的支持,赞赏中方在中东问题上所持的公正立场,希望中方发挥更积极作用。里法伊强调,约方愿与中方一道,积极落实两国间的各项合作协议,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贾庆林还介绍了中国全国政协的情况。他表示,我们愿与约旦议会加强联系与交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与合作,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当天,贾庆林在安曼会见了约旦众议长马贾利。

贾庆林表示,中约友谊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约旦众议院是中约友谊的积极参与者和促进者。中国全国政协愿同约旦众议院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马贾利说,约旦众议院坚定支持继续发展约中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双方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潜力,使两国的务实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利益。

11月24日,贾庆林在安曼会见了约旦首相扎哈比。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交换了意见。

贾庆林表示,务实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内涵,也是双边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中方正在积极实施巴卡医院、供水网改造、贫困家庭住宅和安曼公共安全指挥中心等民生援建项目。贾庆林希望双方不断探索务实合作新领域,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扎哈比说,约方衷心感谢中方在教育、卫生、服务、贫困家庭住宅建设等方面提供的帮助。约方希望巩固两国传统友谊,密切交流合作,扩展合作领域,推进双方务实合作深入发展。

会见后,贾庆林与扎哈比共同出席了两国关于经济技术和科技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当天,贾庆林在约旦投资委员会听取约旦经济和投资情况介绍并发表讲话。贾庆林积极评价约旦投资委在促进中约经贸合作中发挥的桥梁作用,表示中方将继续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来约投资兴业,也欢迎更多的约旦企业到中国投资,不断扩大双向投资规模,促进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持续深入发展。

当天,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在王宫会见了贾庆林。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交换了意见。

贾庆林高度评价阿卜杜拉二世国王对发展中约关系所作的积极贡献。

贾庆林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约关系,愿与约方共同努力,保持高层互访势头,切实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在关系到彼此核心重大利益的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全面推进双方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朝着总体平衡、互利互惠的方向发展。

阿卜杜拉二世说,约旦将中国视为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约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与中方携手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当晚,贾庆林在下榻的饭店亲切会见了中国驻约旦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贾庆林访问土耳其

11月26日,贾庆林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开始对土耳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贾庆林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11月27日,贾庆林在安卡拉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长托普坦举行会谈。双方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全面发展中土关系达成广泛共识。

贾庆林表示,当前,中土加强合作面临良好机遇。中方重视土耳其的重要地位,珍视与土的传统友谊。我们愿与土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为此,双方应共同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政治交往,开展多层次交流,深化相互了解,增强政治互信。二、在事关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共同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宁。三、全面拓展两国经贸合作,共同探索相互投资和开展合作的新途径,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取得更大发展。四、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和协作。

托普坦赞同贾庆林主席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建议,表示愿不断巩固双方传统友谊,深化友好互利合作,积极扩大经贸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在打击国际恐怖势力问题上,土方同中方立场完全一致。土方期待与中方加强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托普坦重申土方将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贾庆林强调,加强对外交往,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全国政协愿继续加强与土大国民议会的交流和合作,为促进中土友好贡献力量。托普坦表示,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积极支持政府继续发展土中友好合作,并愿为此不懈努力。

当天,贾庆林还在安卡拉拜谒了土耳其国父陵。

当天,贾庆林在安卡拉会见了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政治交往,密切各领域合作交换了意见。

贾庆林感谢土耳其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所给予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土方积极援助中国政府抗震救灾和大力支持北京奥运会。

贾庆林表示,中方重视发展中土友好合作,愿与土方加强交往,增进互信,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深化在经贸、文教、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关于经贸合作,贾庆林表示,中方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公司到土投资,欢迎土企业到中国投资办厂,全面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

埃尔多安说,土方期待与中方在国际事务中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埃尔多安表示,在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积极作用,土方希望与中方深入开展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埃尔多安还希望双方扩大经贸、投资、人文、旅游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欢迎中国企业到土投资办厂,参与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双边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当天,贾庆林在下榻的饭店与在土耳其的中资企业家举行座谈并就实施“走出去”战略阐述了看法。

当天,土耳其总统居尔在安卡拉会见了贾庆林。双方就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深入发展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贾庆林再次感谢土方在中国抗震救灾和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给予中方的支持和帮助。

贾庆林强调,中方愿与土方加强政治交往,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不断拓展经贸合作,采取切实措施平衡两国贸易,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反恐合作,在事关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宁。

居尔说,土方愿与中方携手努力,进一步加强各层次交往,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密切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居尔赞赏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托普坦等出席了上述会见。

当晚,贾庆林在下榻饭店亲切会见了中国驻土耳其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11月28日,贾庆林在伊斯坦布尔出席中土经贸合作论坛并发表题为《推动双赢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演讲(全文另载)。

随后,贾庆林出席了中土商品采购签约仪式。中国商务部组织的中国企业采购小组与土方签署了19项采购合同,总金额达2.3亿美元。土耳其国务部长蒂兹曼出席了上述活动。

当天,贾庆林还在安卡拉出席了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并与该院学生亲切交谈。

中东技术大学是土耳其最有影响的高等学府之一。该校孔子学院的建立将对促进中土文教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发挥积极作用。

29日,贾庆林在下榻的饭店亲切会见了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

贾庆林访问老挝

12月1日,贾庆林抵达老挝首都万象,开始对老挝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贾庆林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当天,贾庆林在万象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建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西沙瓦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巩固两国传统友谊,将两国政治互信和全面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贾庆林表示,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老关系,珍视中老友谊,愿与老方一道,将中老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的全面合作关系不断推向更高水平,让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西沙瓦赞同贾庆林对双边关系的评价,并表示希望继续保持双方高层交流互访,加强人员培训交流。西沙瓦祝贺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西沙瓦感谢中方对老挝的支持与帮助。

关于中国全国政协与老建国阵线的关系,贾庆林表示,双方始终保持密切友好往来,各层次、各领域交流频繁,成果显著。中国全国政协愿与老挝建国阵线加强友好往来,扩大交流合作,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势头,密切各专门委员会及工作机构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两国工会、妇联、青年等群众组织和地方组织间的友好交往,夯实中老友好社会基础,推动中老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西沙瓦主席授予贾庆林主席“一级自由勋章”,赠送老建国阵线中央授予中国全国政协的“友谊勋章”。

会谈后,贾庆林与西沙瓦主席共同出席了中老有关文件签字仪式。

当天,贾庆林出席了老建国阵线中央主席西沙瓦为代表团举行的老挝民族特有的传统祝福仪式。

当天,贾庆林在万象会见了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总理波松。

关于双方的经贸合作,贾庆林表示,中老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中方愿与老方一道,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取得更大发展:一、积极发挥两国经贸合作委员会的作用,研究制定中老经济合作规划,提出和确定合作项目。二、加大相互投资,中方积极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资企业来老投资,也欢迎老挝企业赴华合作。三、落实好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老挝与云南、广西、四川等省份经贸往来,创造更多商机。四、共同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中方支持老挝早日加入世贸组织。贾庆林强调,中国党和政府珍视中老传统友好,重视发展两国关系,愿不断深化中老全面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波松表示,老方愿为中方企业来老投资提供便利,希望进一步加强地方间交往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使双方永做好同志、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波松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波松重申,老方将继续坚定支持中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当天,贾庆林还在下榻饭店亲切会见了中国驻老挝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12月2日,贾庆林在万象会见了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会主席通辛。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交换了意见。

贾庆林说,中国党和政府一贯珍视中老友好,愿与老方一道,巩固和深化中老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推动两党两国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通辛说,老挝国会珍惜同中方的友谊和良好合作,愿不断努力,增进双方政治互信,扩大各层次交往,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取得丰硕成果。通辛表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情况下,老中两国面临共同的挑战和机遇,双方应加强合作,努力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当天,贾庆林在万象会见了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本南。双方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就进一步推进中老关系深入交换意见。

贾庆林表示,希望双方继续保持高层接触,深化经贸合作,扩大在科技、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推动中老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不断深入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本南表示,中方给予老方的宝贵支持与帮助为推动老挝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南祝愿老中友谊万古长青。

当天,贾庆林还亲切会见了老挝人民革命党前主席、老挝前国家主席坎代・西潘敦。贾庆林高度评价坎代同志为促进中老友好合作所作的卓越贡献。双方对中老关系发展表示满意,并祝愿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贾庆林访问柬埔寨

12月2日,贾庆林抵达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始对柬埔寨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贾庆林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12月3日,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在王宫会见了贾庆林。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愉快的交谈,一致表示愿进一步发展中柬世代友好关系。

贾庆林对柬埔寨王室一贯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定立场表示感谢。贾庆林强调,中方高度重视中柬关系,珍视同柬埔寨王室的深厚情谊,愿与柬方一道,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迈进。

西哈莫尼表示,柬埔寨王室长期致力于推动柬中友好,他将继续沿着西哈努克太皇、太后开辟的柬中友好之路,不断巩固和推动两国友好、团结与合作。西哈莫尼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以来向柬埔寨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当天,贾庆林在金边会见了柬埔寨首相洪森。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就深化两国友好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贾庆林希望双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合作:一、扩大经贸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双方应共同努力,争取提前实现2010年双边贸易额10亿美元的目标。中方支持双方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利合作,希望柬方为中国企业在柬开拓合作项目提供便利;二、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青少年交流。中柬在加强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大有可为。两国可进一步加强在预防疟疾、肺结核、艾滋病及妇幼保健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方愿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为中柬世代友好打下基础;三、扩大政党交往,交流治国理政经验,推动两国全方位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洪森说,柬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友好关系,愿与中方一道,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加强政党、地方、民间交流,扩大青年交往,深化经贸、投资合作,加强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支持,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洪森祝贺中国在国家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强调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会见后,贾庆林与洪森首相共同出席了有关经济合作、教育、卫生防疫等双边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当天,贾庆林在金边会见了柬埔寨国会主席韩桑林。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柬友好合作关系交换了意见。

贾庆林说,中方珍视中柬传统友谊,高度重视发展中柬关系,愿与柬方一道,继续推动中柬关系向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韩桑林说,柬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柬中全面友好合作持续深入发展。

12月4日,贾庆林在金边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谢辛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表示,要进一步深化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贾庆林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柬关系,愿同柬方一道,进一步深挖潜力,不断深化和拓展中柬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贾庆林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全国政协的情况。他表示,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同柬人民党和奉辛比克党的友好合作关系,愿保持经常交往,加强治党治国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共同推动中柬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国全国政协愿与柬埔寨参议院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为各自国家建设和社会繁荣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谢辛表示,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全面合作是柬参议院的重要任务,希望双方积极推动经贸、旅游、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在东盟框架内的柬中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调。谢辛感谢中方在柬独立与发展事业中予以的无私支持与帮助。

12月4日,贾庆林在谢辛陪同下出席中柬建交5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了题为《巩固传统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全文另载)。

柬王室、参议院、国会主要负责人、柬中友协以及政府部门、工商界人士和青年学生代表等500余人出席了庆祝大会。

当天,贾庆林还在下榻饭店亲切会见了中国驻柬埔寨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12月5日,贾庆林在暹粒出席了中国援助修复柬埔寨周萨神殿工程竣工剪彩仪式并发表致辞。

周萨神殿保护工程,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派遣专业队伍实施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项目。修缮后的周萨神殿基本恢复了原有建筑的风貌和特点。中国政府还将承担吴哥古迹保护二期项目的修复工作。

柬埔寨副首相索安等柬方高级官员以及柬各界人士逾3000人出席了上述活动。

长沙过贾谊宅篇3

汉文帝的法制改革,给予民众一个比较人道的刑罚体系,能够“安居”;实惠好像还是不够,还需要更好的甜头,能够让人们“乐业”。那么汉文帝究竟是如何使百姓“乐业”,从而更能够感受到朝廷和皇帝的恩惠?

“德”的一个主要涵义是“得”,要给人有所得,才是“德政”。汉文帝深深了解这一点,在进行法制大改革的同时,他的另一手就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据说西汉刚建立那时,社会在长期战乱之后,壮年男子都被抓去当兵,老弱病残还被拉夫为当局运送军需,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整个社会物资极其匮乏。朝廷也很穷,连皇帝也凑不齐一色的4匹马来拉车,将相大臣们很多只好坐牛车上朝,百姓家里也都没有积蓄。有的时候粮食价格涨到每石要“万钱”,一匹马要卖到“百金”(理论上讲“一金”等于“万钱”,也就是说一匹马要卖到100万钱或者要用100石粮食来换取)。即使在战争结束的10多年后,马还是非常贵重的资源。

汉文帝上台的时候,汉朝社会经济虽已有所恢复,不过还没有大的起色,还有待于一个更好的时机。

三管齐下的剥削机器

战国时孟子已经说过,他那时的臣民要在三个方面为朝廷做贡献:粟米之征,布缕之征,力役之征。因此他建议有道德的国君应该“用其一,缓其二”,如果同时实行其中的“两征”,老百姓就会饿肚子;如果同时开征这三样,那老百姓就要妻离子散了。

孟子当然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不过他的这个说法大概是一种客观的描述吧。按照这个说法,各国君主对于臣民的剥削有三个方面:“粟米”是针对土地占有者的,只要有土地就要缴纳粟米,据说原则上是按照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号为“什一”。“布缕”是针对户头的,按照男耕女织的经济状态,家庭也是纺织品的生产单位,要向朝廷缴纳纺织品(布匹、绢帛)。“力役”针对的是成年男性,每年要为朝廷义务劳动一个月,以及为朝廷服兵役。

后来秦朝及汉文帝上台前赋役制度的详细情况现在还不太清楚,但可以认定的是,确实存在这三管齐下的既定方针。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建立了以军功为本位的二十等爵位制。据说规定如果百姓能在战场上斩敌一甲首(甲士的首级)或告发一个奸者(罪犯)就可以升爵一级。而每升爵一级,就可以获得国家授予的100亩耕地、9亩宅地。从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汉初(下限为高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田律》和《户律》来看,这种向人户授予土地的做法至少一直维持到了汉代初年,有着非常完备的制度。

每年农历八月间进行户口申报。在立户前没有得到过田宅或得到的田宅不足额的,可以请求补足,但是宅地只能补授接邻的。各地如果有立户后受田宅不足额的情况,各地官府汇总上报朝廷。在官府有新土地(没收罪犯的土地)时,按照爵位及先后次序授予。所授予的土地应该是可以耕作的,否则受田者有权拒绝。受田后发现无法耕种的,允许退换。所受田宅允许买卖,但是将从政府获得的“受田”转让他人、或者出卖后,就不得再次申请。除非是官员或者是为皇帝服役的人员,其余人等买宅地必须是与原宅接壤的。

受田宅者承担向政府交纳田租和藁税(禾草)的义务。根据《史记》《汉书》等史籍的记载,秦的田租按照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征收,汉高祖登基后作为政治措施曾宣布“什五税一”(十五分之一),后来又恢复“什一”。汉惠帝登基的那年(公元前194年),正式确定汉朝的田租为“什五税一”。汉代的藁税与秦国完全一致,也是以每顷3石为标准。在当地政府刍藁(马料)已经够用的情况下,也允许受田者以铜钱缴纳,每顷55钱。只有相当于原来卿一级以上贵族(即左庶长以上的各级爵位)可以免除田租和藁税。

这种由政府向私人授予土地的制度不应该仅从其字面上的意义去理解。当兼并战争战火渐渐平息、人口逐渐恢复增长时,政府是否拥有足够的土地(包括荒地资源)能够按照这项制度来授予土地?这相当值得怀疑。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实际上这也可以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制度。它建立在政府拥有相当的荒地资源基础上,同时也是一种包容、承认民间私人已经拥有的私有土地,并且将这些私有土地纳入国家税收体制的制度。每户人家在立户时应“名田宅”,即申报已拥有的土地,如果按照其社会地位已经足额,就不发生土地的授予,而是承认所拥有的土地为合法的私有土地,并按照申报的土地面积征税。因此《户律》明确规定:没有向政府申报户口而拥有田宅、或者是将自己的名字附在他人户名后申报的、以及为他人附带申报户口的,都要处以“戍边二岁”的处罚,田宅则予以没收。因此,汉朝的所谓“田租”是按户征发的,以爵位占有土地的标准以及一个常年的收获量来确定征收田租的数额。

秦汉时“布缕之征”转化为货币税,主要是“算赋”。史书上说秦“头会箕敛,以供军费”,很多后人以为是按照人头征谷物。现在根据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资料,当时是按照人的身高来确定是否成年,结婚、征兵、纳税、承担刑事责任,都以人的身高来划定标准,男子身高六尺五寸以上、女子身高六尺以上算是成年。当时的“尺”大约合今天的23厘米多一点,成年男人的标准身高一般为“七尺”。按照秦国法律,政府征收的铜钱应该以“千钱一畚”(每1000钱装一个草包)来封存,倒确实可以想象官吏到居民家中集合家庭人口,拿了丈量身高的标尺一一按身高点数、装钱进畚箕“头会箕敛”的样子。

汉高祖到了汉中称王后就开征“算赋”,15岁以上到56岁男女一律征收,每人每年120钱,商人和奴婢加倍征收(240钱/年)。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未婚成年女子的算赋每年600钱。除了算赋外,其他的人头税种比较混乱。据说住在王侯封国的百姓要缴纳“户赋”,每年每户人家向领主缴纳200钱,还要缴纳由封主转交给皇帝的“献费”,大约是每人每年63钱。如此一来,住在封国的人户实际负担与住在由朝廷直接统治的各郡的人户差不多。

秦汉时期最使人民感觉痛苦的,还是“力役之征”的徭役制度。所有的成年男子都承担兵役,和平时期的服役期为两年,战时不定期。据说一年到边防服役为“戍卒”,一年到各野战军服役为“正卒”。服役的时间不包括前往报到地点的路程时间。服役时期好像国家只配给作战盔甲服装,其他衣物是要自备的。云梦睡虎地秦墓里出土的一封士兵“惊夫”和“黑”的家书,说是他们服役的地方非常寒冷,请求家里为他们捎去钱财买棉衣。另外,每个成年男子每年要为朝廷义务劳动一个月,还得搭上来回的路程,这叫做“更役”。另外地方政府征发的修补城墙、修整道路、维护“禁苑”(皇帝打猎游玩的野生动物公园)之类的劳役,还不包括在内。

轻徭薄赋

汉文帝上台后先是尽力使民众立即获得好处,在上台后的第二年借着立太子和立皇后的机会,宣布“赐天下民当代父后者”――就是所有的嫡长子都自动获得一级爵位,并且对于天下孤寡老人、孤独穷困、超过了80岁的高龄老人、所有9岁以下的孤儿都赐予一定数量的布帛、米、肉。

不过他也很快意识到这样的直接恩赐是朝廷财政系统根本无法承担的,更好的办法是立刻展开对于这三大吸血系统的调整。

在登基后的第六个月,他就下诏:“令郡国无来献。”也就是宣布取消各郡国每年向皇帝的上贡。

在汉文帝当皇帝的时代,“皇室宫廷”与“朝廷政府”是分离的。直到汉代初年,皇室宫廷仍然具有自己独立的财政系统,也有自己的管理队伍。皇室宫廷的财政收入是单列的,比如上述的“献费”以及来自于皇室禁苑的收入等等是皇室宫廷独享的,皇室宫廷的费用都由此来支出。替皇帝管理财政的专门机关就是“少府”。在皇室宫廷服务的人员称为“宦皇帝”,替朝廷服务的称为“官吏”,也是并列的法律称呼。可以想象,为皇帝服务的“宦皇帝”者的报酬也是由皇室财政来开销的。

汉文帝宣布禁止各地对皇室宫廷的献费上贡,显然应该是做一个姿态,表示从皇室带头做起来为民众减轻经济负担。

到了下一年的正月,汉文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意思是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在京师设置“籍田”,由皇帝亲自率领农民耕种,收获的粮食用作供奉祖庙的供品。这是皇帝重视农耕的高姿态。

九月间,汉文帝再次下达“重农之诏”,要求各地政府重视农业,关心农业生产。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法定的田租率为十五税一,减半征收,实际就是“三十税一”。这就是要朝廷及各级官府都要实行财政紧缩了。

后来汉文帝经常使用田租减半征收的办法。比如在他即位第十二年时,因为晁错的建议,宣布田租减半征收。下一年,借着废除肉刑的机会,又下重农之诏,并颁“除田之租税”的诏令,全部取消田租的征收,同时颁布“除戍卒令”,取消当年的戍卒征发。

另外根据《汉书・贾捐之传》的说法,汉文帝时,“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把成年男子每年应服的一月“更役”,减少为每三年服一个月的更役。而根据《汉书・贾山传》载其《至言》一文中的说法,汉文帝曾将国家仓库里的绢帛十万余匹赐予贫民,曾经立法规定,家里有90岁以上老人的,可以有一个儿子免役免税;家里有80岁以上老人的,全户只需要缴纳“二算”。

大幅度减少皇室及朝廷收入,皇帝及百官们的供应、军政事务的花销如何解决呢?汉文帝的方针是开源还是节流?

节流的措施

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政府要在不加重农民负担前提下的财政“开源”途径并不多。汉文帝自己好像也没有什么思路,因此为了让民间得到实惠,汉文帝只能选择“节流”。

从登上皇位的那天开始,汉文帝就废除了自古以来贵族进餐时要乐队在旁奏乐的惯例,省下了宫廷的一笔开销。他入住的宫廷是他父亲在丞相萧何动用了大量民力建设的,到了他当皇帝,再也没有扩建。有一次他打算在宫廷的园林中修一个露台,他还要把土木工匠叫来,询问工价费用。土木工匠回答说大概要花“百金”。汉文帝一听,立刻说:“一百金,是1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了。我奉用先帝的宫殿,一直怀着羞愧的心情,唯恐辱没先帝。还要这个露台干什么!”

秦汉时期的皇室拥有大量的超级大园林,这些园林分布在今天的关中、陕南、山西等地,每个都有上百平方公里,供皇帝在其中打猎游玩。汉文帝当了皇帝以后,不再圈占建立新的园林,相反,还经常在灾荒发生的时候,允许灾民进入禁苑打猎、采集野菜。

从出土的秦始皇时期的铜车马来看,当时一辆马车的技术含量非常高,马车的造价不菲。汉文帝减少了皇帝装备的车马数量,也没有增设皇帝的仪仗队,节省了皇室的开销。

汉文帝不是一个喜好奢侈的皇帝,他要求自己宠爱的妃子慎夫人,穿着短衣裙,裙裾不拖到地面上。他居住的卧室里,悬挂的帷帐也都没有刺绣装饰,又节省下大量的人工。这样形成宫廷风尚,推广到社会。

历代皇帝的一个巨大耗费是建造坟墓。汉文帝和所有的皇帝一样,一登基就照例建坟墓。但是他的见识比较高,下令他的“霸陵”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装饰物都是砖石的,陪葬的物品都采用陶器,禁止使用金、银、铜、锡。正因为如此,后来所有的盗墓贼都对霸陵失去了兴趣。

汉文帝对自己皇室宫廷采取如此紧缩政策,对于朝廷政务自然也要尽力压缩。当然百官的俸禄是不能减的,否则将为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能够着手节俭的,只能尽力减少政务开销,首当其冲的就是军费。

汉文帝登基之初,任命自己的亲信为卫将军,统一指挥长安地区的驻军,号为“卫将军军”。次年,汉文帝认为军事形势已经缓解,宣布解散卫将军所属的军队,卫将军仍然设立,但是军队集群规模缩小,除留下小部分现役士兵外,大多数士兵退役复员,回家乡务农。

对于驻扎在各边疆的边防军,汉文帝也进行了很大的调整。首先是依靠对外关系的改善,来缓和边境局势。同时在北方边境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平时由军事化的各边郡防御匈奴小规模的侵扰,仅在匈奴大举入侵时,朝廷再出动野战军。运用这种“灵活反应”防御战略,大大节省了动员常备军的费用,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为朝廷积蓄实力争取了时间。

开放铸钱

汉文帝当然不可能接受过经济学的教育训练,我们现在也没有办法知道他在代国时是否观察过商人的经营运作。不过非常奇怪的是,从他当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有限的社会经济政策来观察,我们今天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在汉文帝登基后的第五年四月,汉文帝宣布了一条意义深远的法令:“除盗铸令,更造四铢钱。”也就是说开放钱币铸造权,另外改变货币形制,将秦始皇以来的“半两钱”改为“四铢钱”。

在秦国及秦代时期,铸币发行权由朝廷垄断。秦始皇建立起后人称之为“黄金铜钱并行本位”的货币制度。黄金、铜钱都可以起到货币的五大职能,不过黄金为“上币”,以“”(20两)为单位,主要起支付(如皇帝的赏赐)、重大财产的价值尺度和贮存作用;铜钱为“下币”,主要起流通作用。铜钱的形制统一为外圆内方的圜钱,重半两(当时以24铢为一两),铜钱上的铭文也是“半两”。汉朝建立后,沿袭这一制度,只是将黄金的单位从“”改为“斤”(16两)。不过由于经济衰败,朝廷发行的货币有限。铜钱减重现象严重,市面上流通的半两钱大多经过剪凿,方孔越掏越大,圆廓越剪越小,形同“榆荚”,号为“荚钱”,重量根本不到半两,往往只有四五铢重量。剪凿下来的铜都化作了民间盗铸的“私钱”。

按照当时的法律,货币犯罪处罚极重。比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国“封诊式”(司法文书格式样本),有一条关于告发、逮捕盗铸铜钱罪犯的“爰书”(司法笔录):某里两位士伍抓获了两个盗铸铜钱的男子,缴获了110个新盗铸的铜钱、两组铸钱的模具,到官府来报告。虽然没有看到具体的判罪的法条,但从抓获的记录来看,这类犯罪属于重点打击对象。

按照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的《钱律》,铜钱有磨损剪凿痕迹,只要能够看得出文字的、不是铅锡质的;黄金不是纯正的,仍然要流通,有借口拒收的,要“罚金四两”。故意销毁铜钱为铜器的,要按照重量计算为赃,以盗窃罪处罚。伪造黄金的,“黥为城旦舂”。盗铸铜钱的,要“弃市”(死刑)。帮助他人盗铸以及发行私铸钱的,都按照盗铸处罚。能够抓捕一个盗铸钱罪犯的,“予爵一级”。

现在汉文帝把这一整套法律全部废除,民间只要能够按照政府规定的铜钱形制、质地进行铸造,就是合法的货币,允许流通使用。而且铜钱的重量一举降低到民间实际流通中的“私钱”重量,却仍然维持“半两”的虚名,确认货币贬值三分之二。但是仍然严禁以铅、锡等金属铸造劣质货币,违者要处以毁容的“黥刑”。

这是非同小可的重大变革。它牵涉到国家控制的矿山要同步向民间开放,民间的交易完全依赖市场规律调节,支付结算完全依靠双方认定的货币媒介,政府不再干涉。可这是否是汉文帝深思熟虑、与廷臣周密讨论后采取的政策?在现在能够看到的史书里居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相反,倒是留下了贾谊、贾山极力劝阻汉文帝采取这一政策的一些言论。

贾谊认为:禁止发行劣质货币的刑罚虽然很重,可是面对丰厚的利润,铸造发行货币的人总是会情不自禁地以身犯法。他说过去禁止民间私铸时,有的严重的县份每年会有上百起盗铸案件,牵连到上千人,现在放纵自铸就好比是悬挂法律来诱使百姓,使百姓坠入陷阱。另外,他以为百姓私铸后,各地的铜钱有轻有重,交易时或者要贴、或者是减,会使市场混乱,官府没有办法可以应对或者加以引导。他还以为放纵百姓私铸铜钱,农民就会不去耕种而去开矿,减少粮食生产,种地的好人越来越少,经营商业的奸民越来越多。不过他也说,如果立即禁止私铸也不妥当,会伤害民众。所以关键是用铜做货币这件事本身就是大错,应该把全国的铜都收禁,不让流通。

很奇怪的是,汉文帝虽然一向很佩服贾谊的才学,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几乎把贾谊这长篇大论放在一边,置之不理。

贾山的反对理由是:“铜钱,不是可以使用的器物,是用来转换富贵的。而富贵这件事,应该是人主操作的把柄,让百姓来铸钱,就是让百姓和人主共操权柄,不可长也。”这样高度政治化的、从皇帝权力高度立论的劝告,也没有能够打动汉文帝。相反汉文帝还认为他的意见过于“激切”,只是出于开言路的原则,才没有给他加一个罪名。

由于从现有的极其有限的记载来看,贾谊、贾山都没有说汉文帝放纵私铸是受了谁的欺骗,史籍的记载也没有说当时究竟是哪个谋士为汉文帝出了这个主意,我们只能相信这个政策是汉文帝自己的,是出于他自己的“圣心独断”。

有选择的先富者

能够从这个改革政策中得到好处的,显然应该是商人。商人有了自行铸币权利,可以自由投资手工业和商业,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又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不过这样的推论是有问题的,在当时的环境里,并没有同等的“求富”起跑点。史书里记载的最著名的铜钱发行者,一个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就是那个弃国而逃的第一位代王刘喜的儿子)吴王刘濞,另一个是汉文帝的“佞幸”、“弄臣”邓通,出现了“吴、邓氏钱布天下”状况。

刘濞控制着今天长江中下游的广大领域,在豫章有铜山。汉文帝废除盗铸罪后,刘濞组织了大规模的矿山开发,并且“即山铸钱”,招引各地的盲流到吴国来从事手工业,就在矿山附近建立起铸钱的工场,大量发行铜钱。

邓通,是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原来是个宫廷里划船的奴隶“黄头郎”。只因为有一次汉文帝做梦登天,梦见有一个黄头郎在自己身后推了一把。结果后来在宫廷坐船时见到邓通,与梦中的黄头郎形象一样。把他叫过来一问,名字正好又是邓通,不正是“登而通天”的吉兆吗?从此把邓通带在身边,宠信无比,直到把邓通提拔为“太中大夫”。

后来汉文帝请了人给邓通相面,那相面的说邓通生来穷命,将来是要饿死的。汉文帝很不高兴,说:“能让邓通富的不就是我吗,怎么可能贫穷?”于是索性将蜀郡严道(今四川蓥经)的铜山赐予邓通,让邓通承包开发,发行铜钱,号为“邓氏钱”。

发展市场经济还有一个障碍:战国时代保留下来的重重关卡。秦汉时出于过去各国割据、军事对峙的传统,人员物资不能在各地区间自由通行,只有持朝廷发放的证件“传”才可以过关。汉文帝在当政的第十二年,宣布撤销全国所有的关卡,过关不再需要通行证件,所谓“除关无用传”,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通和货物流通。

汉文帝对于自由经济的热爱一直维持到了他统治时期的最后阶段。在他死前一年,他还进一步放松对于社会经济的管制政策:规定各地诸侯停止每年的上贡,开放各地的皇室园林,允许百姓进入园林;进一步缩减宫廷服役人员的数额以及宫廷的开支;发放赈济贫民的粮食;甚至明确规定可以买卖爵位。

社会经济的恢复

一般都认为,汉文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表现在农业方面,除了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个体小农经济获得了发展之外,还出现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而致富的单一经济经营户,正如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在武帝之前,早已出现了许多拥有“千树枣”、“千树栗”、“千树楸”、“千亩漆”、“千亩茜”和“千畦K”的单一经济作物经营者。随着单一经济作物经营者的出现,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也形成了地区分布的特征,如齐地“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鲁地“颇有桑麻之业”;越、楚之地,也“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燕代之地,善“田畜而事蚕”;渤海与碣石这些地区,也有“鱼盐枣栗之饶”;巴蜀地区,“亦沃野,地饶、K、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这些不同地区产品特色的形成,一般都认为萌始于文帝时期。

由于各地区桑麻种植与养蚕业的盛行,就为纺织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仅以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前期的纺织品来说,就有绢、纱、绮、锦、刺绣与麻布等多种丝麻织品;在这些丝麻织品之上,还饰以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人物等花纹,其色彩之鲜艳,织、绣之精美,达到了巧夺天工的程度,说明西汉前期的纺织手工业的高度发展。

同样,“千亩漆”的经营者的兴起,无疑是漆器制造业兴起后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会推动漆器制造的发展。上述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百余件包括食器、沐器、酒器和装饰性器皿的漆器,就是以反映出包括文帝时期在内的西汉前期漆器制造业的发达水平。

汉文帝实行弛山泽之禁、除关津检查制度和允许自由冶铸政策,直接导致了西汉前期冶铁与铸币业的发展,所谓“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工商业兴盛发达。

法制改革与“轻徭薄赋”是汉文帝施行“仁政”的两大举措。“仁政”的推行,大大改善了皇帝与民众的关系。不过在一个不知道投票选举为何物的社会,争取民心对于统治者的意义并没有我们现在想象的那般大,实际上所谓民心的向背,在未取得统治权力以前是进行战争动员的阻力大小问题,在已取得政权的前提下就成为间接的、防止民众支持反叛力量的问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转移民间不满情绪――由针对皇帝转向针对官员的手段。民心并非是支持皇朝及皇权的直接的力量,皇权所需要的,是要在已有的既得利益集团格局里进行“掺沙子”,将下层社会集团的一些人提升到高层,来平抑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防止这些集团势力过大,以至于威胁到皇权。

长沙过贾谊宅篇4

在我国大部分古典诗词中,草不只是自然景象的组成部分,也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象,而是有着丰富的情感内蕴的。比较常见的意象有以下几种。

一、由于绝大多数的草都不能常绿,极易枯萎,所以常被诗人用来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这一意象最早见于屈原的《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此后被历代诗人广泛运用,如汉武帝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二、草的枯萎蕴育着来春的复苏,但人生却没有这种失而复得的机会,所以草又常被作为历史沧桑变幻的见证。这在唐代咏史怀古的诗作中尤为突出。如李白的《金陵凤凰台置酒》中“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二句,与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与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中“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同样都是借草来凭吊古人,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三、春草的周而复始还常与“怀人”、“盼归”的主题联系起来。如《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就是在春草复生中感受到了时光流逝,并借此表达所怀之人未归的惆怅情绪。又如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与《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均借草起兴,表达了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如同河畔青草般连绵不断。

四、送别是怀人的开始,与怀人主题一样,送别诗中也常有草出现。如王维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如李白的《劳劳亭歌》:“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而这一意象最经典的体现当属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长沙过贾谊宅篇5

场次

第一场:赠银得官

第二场:授课进京

第三场:起复审案

第四场:枉断晋升

第五场:谋扇夺命

第六场:害人害己

第七场:穷途传书

出场人物(以出场先后为序)

甄士隐,简称隐

葫芦庙内葫芦僧,即小沙弥,后为应天府门子,简称门

贾雨村,简称村

娇杏,甄府丫环,后为贾雨村夫人,简称杏

冷子兴,古董商,荣国府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女婿,简称冷

应天府衙役若干

冯渊案原告,系冯渊家人,简称家

冯渊案被告,系薛蟠家奴,简称奴

冯渊案被告,系薛蟠仆妇,与上述家奴为一对夫妇,简称妇

拐子,简称拐

扶乩人,简称乩

扶乩人助手

石呆子,简称呆

京兆尹衙役若干

忠顺亲王,简称王

忠顺亲王府长史官,简称史

曹雪芹,《红楼梦》作者,简称曹

第一场:赠银得官

场景: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

时间:元宵

幕后合唱:

正月十五闹元宵,

灾祸临头尚未晓。

隔墙造访葫芦庙,

惺惺相惜结至交。

合唱声中大幕拉开。

甄士隐上场。

隐(念):

宦海尽风波,

隐退光阴过。

文章憎命达,

造化阿弥陀。

(接白)在下小小一个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家住姑苏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娶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年过半百,膝下仅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今日乃上元佳节,观前街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英莲孩儿由家人霍启带领前去观灯,我妻封氏亦回娘家省亲。只我一人在家好不烦闷,不妨前往间壁葫芦庙探视方丈,或许有暇作一手谈。

甄士隐下场。

贾雨村上场,葫芦僧随之上场。

葫芦僧紧追几步。

门:啊呀,我说这位贾相公,你来了这许多天,房饭钱一点都还没有付过呢。不知今日手头可是方便?

村:哦,原来是小师父。实是阮囊羞涩,尚容宽限数日。

门:我看你年前连春联也没有卖出几张,宽限宽限,能宽限出什么名堂?

村:啊呀,小师父,想那方丈都未曾要来撵我,你又何必如此相逼?

门:一个读书人,连这个都不懂——岂不闻阎王好说,小鬼难缠!哼!

葫芦僧口念弥陀拂袖下场。

村:唉,月儿啊月儿,你且看这清平世界,连得菩萨跟前都不能容我放一张书桌了呢。今日且自忍下这口恶气,不知何时方能扬眉吐气噢?(摇头,来回踱步。忽诗兴大发,口占一绝)

(接唱)

满把晴光护玉栏,

时逢三五便团圆。

天上一轮方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甄士隐上场。

隐:好!好诗篇,好志向!

村:兄台镠奖,晚生姓贾名化,字雨村,湖州人氏。请问高姓大名?

隐:《孟子•尽心》曰——“君子之所以教者王,有如时雨化之者”,好名字。在下姓甄名费,字士隐,本地人士。

村:兄台端的好名字!《礼记•中庸》曰——“君子之道费而隐”。

隐:取笑了。

村:你我一见如故,彼此彼此。

隐:好个一见如故!甄某居住间壁,就烦移驾到舍下一叙,如何?

村:既蒙盛情,敢不从命。

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作出庙后进甄宅状。

村(见桌上有一上联,念出):“玉在盒中求善价”,承蒙兄台高谊,若不嫌冒昧,待我续来,何如?

隐:正要请教。

村(即可念出):“钗于奁内待时飞”。

隐:妙哉!想仁兄必非久居人下者,适才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定可接履于云霓之上。可敬,可贺!来啊,上酒!待士隐亲斟一杯为贺。

娇杏应声手捧酒具等上场,在书桌上放下酒具之类后,在甄士隐为贾雨村把盏互请时回头暗自打量。

杏(背白):此人生得这样气概,却又如此褴褛。方才老爷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看来确非妄言。

(背唱)

玉在盒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人穷只要志不短,

济世才情总会有时机。

村(饮过,长叹):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下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其奈我何!

隐:愚虽不才,这礼义二字却还识得。且喜今岁正当大比,仁兄宜作速进省,秋闱乡试春闱会试,方不负兄之所学。其盘费一事,某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

甄士隐当下即命娇杏: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娇杏下场之前回头再看贾雨村,四目对视。旋即捧出馈赠之物上场。同样放在桌上后,收拾酒具等下场。下场之前回头再看贾雨村,四目对视。甄士隐觉察。

隐:十九日乃黄道之期,仁兄可即买舟北上。待雄飞高举,明年再晤。

村:(一时忘情,诗兴大发)大恩不言谢,晚生就此别过。临行之际,待我再题一诗以志今日之会。(念)

未卜三生愿,

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

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

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楼。

隐:啊呀,大登科后小登科,这就越发地妙了啊。金榜题名归来之时,即是洞房花烛之夜。想此婢名唤娇杏,颇识大体,乃贱内身边异常得力之人,不知......。

村:晚生孤身一人,既得老前辈青目,又蒙小红拂慧眼,就是婢作夫人,有何不可?

隐:是啊,兄原非本地人士,日后携往他乡赴任,双宿双飞恰是佳话。

村(摸出一块汉玉):虽获青眼,一介寒士无以为赠,异乡客地,唯有以此祖传汉语作为信物,聊表寸心。告辞!

甄士隐接过汉玉后作相送状,然后下场,贾雨村作告辞状,然后下场。

村(临下场时):拣日不如撞日,待我连夜买舟北上金陵!

灯暗转。静场片刻。

场上突起大火,火势越来越旺。幕后传来一片呼叫声救火声忙碌的奔跑声。

火势渐小,灯复亮时,场上一片废墟。

贾雨村上场。

村唱:

乡试会试等闲过,

归来不复旧时身。

回访甄兄报大恩,

欲会沙弥泄私愤。

似见娇杏再回首,

慧眼识我蓬藁人!

(见到仁清巷,大吃一惊)

这,这这这,一片废墟为何因?

还得寻找去打问!

(画外音)去岁元宵夜里,葫芦庙炸供不慎,引起火灾。这条街整整烧了一夜方息。你要打听的甄家更是雪上加霜,当夜女儿也在观前街走失,后来连得那老爷也走失了。于今封氏娘子带着余下家人住在大如州娘家。

村:多谢乡邻。待我继续前去寻访就是。(自言自语)好险啊好险,若我不是连夜买舟,岂不也要烧个精光!

贾雨村边摇头边下场。

大幕合拢。

第二场:授课进京

场景:扬州林如海巡盐御史府书寓/ 街头茶楼/御史府门前

时间:上场若干年后,林如海夫人贾敏新丧之时

大幕拉开。二道幕前。

娇杏上场。

杏唱:

人说我娇杏真侥幸,

婢作夫人掌金印。

我说是为人何必求侥幸,

君子乐天知安贫。

夫君他得罪上司遭参劾,

又贬作小小老百姓。

辗转来到维扬城,

东翁青睐有礼聘。

他课徒来我针指,

夫妻和爱过光阴。

贾雨村上场。

村(念):

朝登天子堂,

暮为田舍郎。

两袖皆清风,

只好做孩子王。

村:啊,夫人……。

杏:哎,相公,你又来了……。

村:哦,是是是,一时忘情。又记不得我早就不是县老爷了。啊,娘子,连日来女学生因丧母过于悲痛,课读已停。一直赋闲在家,待我出去走走。

杏:那黛玉小姐身子虽是单薄,天性聪慧,歇歇无妨。既然如此,相公走好。

贾雨村和娇杏分头下场。

二道幕升起。

冷子兴上场。

冷(念):

无本古董商,

长袖舞八方。

六路忙作揖,

四面捞横堂。

贾雨村上场。

两人相见,互相作揖。

冷:我的大老爷,别来一向可好?

村: 做个塾师,聊以糊口而已。老兄多时不见,今日如何从京到此?

冷:正要寻你,不期巧遇。老兄的造化来了。

(接唱)

同案参劾的张如圭,

带信维扬等你串连会。

京都准奏办起复,

皇恩浩荡深如海。

(贾雨村插白:多谢关照。)

还有你家东翁林如海,

他舅兄也命我投书来相催。

白发苍苍史太君,

痛惜爱女先西归。

欲接外孙膝下伴,

望穿秋水等她来。

村:送亲这件差事也落到你的头上?

冷:我是什么人,何能担此重任?只因我那老泰水是荣府掌权的王夫人娘家陪房,所以让我拿了盘缠,公费旅游来扬州走上一遭。顺便嘛,看看琼花淘淘旧货。嗨,我倒有个主意,老兄你不妨去接手送亲这件差使。

村:这倒也是,正是一举二得的好事。本来听说我那女学生要进京,我这个馆嘛,也要辞了。于今进京去办起复,待我面谕东翁,恰好就便相送。

冷:还有好事呢!老兄不如索性求林大人一封八行,相知他在京的两位舅兄。年长的贾恩侯袭爵一等将军;居次的贾存周官居工部员外郎。只要搭上线,你的起复一定十拿九稳。

村:这也能开口?

冷:有何不能?我还有一个妙着——老兄姓贾,那荣宁两府也姓贾,若能联宗,那你就大发啦!

村唱:

天外传来青鸟信,

张如圭他等我京都行。

匪夷所思冷子兴,

古董商实在拎得清。

脑袋一拍一主意,

长袖善舞心计灵。

投机钻营功夫深,

愧煞我金榜题名读书人!

(接白)那就依兄吉言,试上一试。

冷唱:

你若不试白不试,

保你试了还想试;

一旦试出味道来,

想想何必要殿试!

贾雨村和冷子兴两人对视而笑,相伴下场。

二道幕下。

贾雨村和娇杏上场。

长沙过贾谊宅篇6

关键词: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山陕会馆;社区功能;制度安排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3-0108-05

明清时期流寓异地的客帮商人,为了捍卫他们的共同利益,设立会馆,并以会馆为中心形成同籍商人聚集而居的扎堆局面,从而使会馆成为其异乡社区,承担着社区管理的社会化功能。这是以往会馆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明清以来的山陕会馆为例,探讨这一现象,以期进一步明晰工商会馆的历史功能和作用,并对今日新生的工商会馆提供社会管理的历史借鉴。

一、会馆是异乡商人的自然社区

会馆是以省(县)籍乡土亲缘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商帮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但会馆并不是孤零零存在于异乡的土地上。流寓异地的客商常以会馆为中心聚居在一起,形成与客地文化浑然不同的同籍商人扎堆而居的局面,从而使会馆成为同籍商人的自然社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形成的:

一是传统社会“聚族而居”的习俗和“互相联引”的行业习惯。在传统农耕社会,人们基于耕作的需要和生活的便利,实行“聚族而居”的村社制度。这种以祠堂为中心“有千百年祖墓,有千百年祠宇,有千百年乡村”的村社制度,田土相连,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保证了人们生活的安全和安宁,成为传统社会稳定的社会构架。而明清时期产生的会馆,本身就是传统村社制度在异地的移植和延伸。当流寓客商踏上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土地时,出于生存安全的需要和发展贸易事业的考虑,自然会将家乡“聚族而居”的习俗移植到客地,以保证自己的事业能够落地生根,得道多助。而明清中国商界流行的“互相联引”从业结合方式,又为这种“聚族而居”提供了操作上的可能。明清时期中国商人一般通过“合伙制”的互相联引而走上经商道路,当他们赴异地经商时,为了使自己的事业能够和顺畅旺,也会通过互相联引而聚在一起,形成“聚族而居”的扎堆局面。对此,苏州《新修陕西会馆碑记》有很好的说明,“会馆之设所以联乡谊、敦信义也。吾乡幅员之广,几半天下,微论秦陇以西,判若两省,即河渭之间,村墟鳞栉。平时有不相浃治者,一旦遇于旅邸,乡音方语,一时蔼然而入于耳,嗜好性情,不约而同于心,加以岁时伏腊,临之以神明,熏之以香火,樽酒笃铺,欢呼把臂,异乡骨肉,所极不忘耳。”[1]上海《广肇会馆序》也表达了同样的认识,“自井田废而牵牛车服贾贸迁于远方者日多,则去其乡而非同乡郡县之人居,情谊势不相属,因萃同乡里郡县之人,聚处异地仍如故乡,于是乎有会馆之设。”[2]878

二是会馆自身的发展也为同籍商人围绕会馆聚居提供了条件。会馆最初就是同籍商人的借宿之地,聊城山陕会馆就是因为康熙年间由于“来者踵相接”,原先的“太汾公所”、“侨寓几不能容”方才扩建而成。[3]所以乾隆年间江苏粮道借占钱江会馆时,就遭到了商人们的强烈反对,其反对的理由就是“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返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经商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若借作公馆,使客货反无归依,势必另为觅地安顿,良多未便,甚非恤商之道”,[4]可见会馆本身就是同籍商人的栖身之地,“通常在山西会馆内都住着几十号人。”[5]而会馆出于聚拢同乡的考虑又将周围的房子租于同籍商人形成“以藩屏周”的局面,如酒泉山西会馆“在宅的街面上还有一些出租的店铺和房子”;[5]“陕西帮在四川各处修建陕西会馆,作为同乡居住场所……成都(陕西会馆)里有街房40余幢,土地300余亩,彭县(陕西会馆)有街房50余处”[6]多租于同乡;江油陕西会馆“拥有数十间出租铺面”[7]199多租于同乡贸易;“汉口山陕会馆将所在循礼街的多处房产租于同乡商人居住贸易”,[8]这些便形成同籍商人围绕会馆聚集而居的自然社区,成为明清时期会馆史上普遍的现象。安徽芜湖“老西门外平安里南有一条奋子街,早在光绪年间,该巷两边深宅大院的居户都是客籍人,开始是山西和陕西人居多,后来又增加了山东人,他们共有一个秦晋会馆”。[9]扬州陕西会馆所在的丁家湾,因山陕商人多居于此,因而《扬州竹枝词》尚有“丁家湾里普朝烟,中有西商住一边”[10]的词句。成都“陕西会馆建成后,四周零星的民房日渐规整成街道,这就是今日四川省教育厅所在的陕西街”[7]200……史料记载,贵州、甘肃、湖北等多地都有“陕西会馆”,就是首善之区的北京,由于“清代外地人来北京多取道泸定桥,因而宣武门外旅馆、客店渐渐多起来,而且有地方性”,[11]陕西的“关中会馆”就设于此。

这种同籍商人围绕会馆聚集而居所形成的自然社区,有利于同籍商人在客地聚集人气,沟通信息,将个体的力量汇聚成群体的结合生产力,为推进他们的商贸事业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对此,四川宣汉《重修禹王宫碑记》就指出:“天下郡邑之有会馆,其始皆由同乡共里之人……商筹以联桑梓之情,而使寄寓异地者均不致有孤零之叹,其意良厚也。”[12]而苏州《嘉应会馆碑记》更从推动商贾事业的角度说出了会馆作为同籍商人社区的切肤之感,“唯思泉贝之流通,每与人情之萃涣相表里。人情聚则财聚,此不为之理也,矧桑梓之情,在家尚不觉其可贵,出外则愈见其相亲……无论旧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13]因为,在传统社会里,人情关系混合了地缘乡情后会变得更为浓厚,成为流寓商人在客地发展商贸事业的人脉条件和无形资产,通过会馆为商人在异地他乡营造一个“集同人其中,秩之然,老者拱,少者伛,以飨以饮,肃之然,雍之然,自是善过相规劝,患难疾病相维持”[14]14的良好氛围,成为商人“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并且,同籍商人以会馆为中心形成自然社区,又会形成与客地浑然有别的习俗文化,成为客地自然形成的特区,并将其文化辐射到周边地区,扩大了流寓商人在客地的影响力和关注力。乾隆元年,四川布政使窦启英就称,四川“率多湖广、陕西、江西、广东等处迁居之人,以及四方商贾,俗尚不同,情形有别”。[16]所以,嘉庆14年山东聊城山陕会馆重修时,捐款者不仅有当地商号,还有朱仙镇118家,靳口20家,汴城18家,西门和郑口各14家,濮州13家,汶水11家,夏口10家,西路6家,阿城5家,泊头3家,占休和河南各3家,深州、梁家浅、蒲台和周口各3家,外地商号达247家。咸丰元年,河南北舞渡山陕会馆重修,捐款者不但有“本地山陕客商”49家,远有舞阳、襄城、叶县、郾城、临颖、遂平等县舞度镇周边各地的“外镇山陕客商”130余家,以及“行店山陕客商”112家,舞度镇及周围各地经营的山陕商人290余家,[26]足见商人自然社区辐射力、影响力的广泛。

同籍商人围绕会馆聚集而居的自然社区现象是传统社会商人区域迁徙的必然结果。其在当时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官员指出:“省垣五方杂处,易成朋党,易起衅端。此中查访难周,最难安放。窍意各省有各省会馆,各行有各行会馆,各归各帮,易于弹压。”[17]由是准许各社区“商有商总,客有客长,皆能经理各行各省之事。”[17]充分体现了商人社区的自治性质,成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会馆是异乡商人的经济社区

明清时期同籍商人围绕会馆聚集而居形成自然社区,由于所聚居的人群主要是行商坐贾的商人,他们聚居抱团目的仍然是为了使自己的商贸事业能够经营和顺,借地发财,这便使得自然社区不得不向经济社区延伸,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调节社区经济活动的职能,从初始的单纯商人自治团体演变而为社区利益共同体,增添了愈来愈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转变不仅是客商异地经营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商人的经营自觉。从商业经营的实际需要讲,《湖惠会馆两次迁建记碑》有一段话说的很透彻:“会馆之设,非第春秋伏腊为族人联樽酒之欢,叙敬梓恭桑之谊,相于乐其乐也。非以贸迁货居,受廛列肆,云合星聚,群萃一方,讵免睚眦,致生报复,非赖耆旧曷由排遗?鱼以时势交迫,津梁多故,横征私敛,吹毛索瘢,隐倚神从,动成疮瘠。虽与全局无预,而偶遇株累皇皇若有大害,踵乎厥后,既同井邑,宜援陷井,凡此者当忧其所忧者也。纵他族好生其德,亦能代为捍卫,而终不若出于会馆,事从公论,众有同心,唱以神明,盟之息壤,俾消衅隙,同济艰难,保全实多,关系殊重,推之拯乏给贫,散财发票,寻常善举,均可余力及之,无烦类数,此会馆之建,所不容缓也。”[18]331从中国商人经营自觉讲,清代山西商人厘定的《北京票号章程》有一段话讲得很到位,“一人智慧无多,纵能争利商无几何,不务其大者而为之。若能时相聚议,各行己见,必能得巧机关,以获厚利。即或一个人力所不及,彼此信义相孚,不难通力合作,以收集思广益之效”,[19]说明山陕商人已经自觉意识到只有通过会馆抱团,才能收到集思广益、敬业乐群、将生意做大做强的效果。所以四川宣汉《重修禹王宫碑记》准确记述了会馆的这一发展过程:“天下郡邑只有会馆,其始皆有同乡共里之人,或游宦于其地,或商贩于其区,醵金以为公廨,因得于岁时会议有故,商筹以联桑梓之情……其后各祀其乡之神,其意又惧人心不齐,或有相欺相诈者,因质诸神明以为凭,而培修痤祀之不绝,以致其尊崇而行诚敬。”[12]而北京山西商人《重修临汾会馆碑记》中更直接地说,修会馆“非仅为祀神宴会之所……本互相而谋福利,法良意美,至是多矣”,[14]109充分表达了商人要求会馆成为经济社区,以抱团自治,维护利权,实现风险共担利润分享的功利诉求。

会馆作为同籍商人的经济社区,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是厘定制度,整合市场。商人建造会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会馆代表同籍商人的共同利益,厘定行规业律,以规定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保证市场的正常发育。“盖闻名工巧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坐商引贾,不立条规不能厘奸究,以故百行贸易,莫不各有行规,而昭划一便稽查。”[2]241所以会馆多有行规业律的勒石规定。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就有《同行商贾会议戥称定规矩碑》,要求全镇商贾“称足十六两,戥以天平为则,庶于校准均匀,公平无私,惧各遵议”,[20]357违者罚戏三台或禀官究治。舞阳北舞渡山陕会馆也有《公议杂货行规碑》,要求经营过程有十不准,否则先打出官银五十两到店吃饭,俱要饭钱。[21]这些行规业律充分表现了山陕商人自我约束的经营自觉和行业自律。同时,会馆还通过调节价格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正当利益。《北京颜料会馆碑记》载,“诸行只有会馆也,所以评论市价。”[22]湖北应山山陕会馆《公议布帮条规》规定,“公议庄码价目,开店之后,就于逐月朔望两日,齐集公所斟酌起跌,不准私行开价。”[22]湖北沙市包括陕西会馆在内的十三帮在旃檀庵设办公地,“各行业的货物涨价,要写一个议单,到旃檀庵张贴,并演半本或一本戏,戏一唱,就算通过了……不准私自变动价格,若有违者,则课以罚金。”[23]而上海江西会馆对会馆平衡市价的原因更有透彻的说明,该会馆《兴建江西会馆碑》载:“窍生等籍隶江西,在治为商为贾,每逢运货到上,价值参差不一,以致各业难以获利。缘无集议之所,是以同乡共业不能划一。生等虽市廛,谊属同乡,故作首举之倡,邀集同都集议,劝捐购基,以便起造会馆,将后条规有赖。凡在同乡贸易,不致涨价参差。”[18]337

二是仲裁纠纷,协调利益。在明清时期政府对工商活动采取自由的政策,官商不相交接,没有相应商法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会馆承担起仲裁商务纠纷和协调商务矛盾的功能。明清以来工商会馆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邀集行户,聚会议事,厘定帮规行律,这是会馆所以为会馆的本意。对此,各地资料记载很多。顾禄说苏州“他省商贾各建官祠于城西,为主客公议条规之所”;天津《延邵纸商会馆碑》中说,创立会馆就是为了“须集众思,兼办公事”;[24]宁夏固原秦晋会馆有乾隆年间建馆的铁碑,其碑文曰“盖此会馆当为商议事处”;[2]732甘肃临夏山陕会馆规定,“对外市务也,由两省商人在会馆内开会决定”;[25]重庆包括陕西会馆在内的八省会馆规定,确立和修改帮规须“邀集行户并山客等于府庙公议”;[26]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同行商贾公议戥称定规矩碑》规定,行规由“各行商会同集头等齐集关帝庙公议”。[20]357会馆仲裁商务纠纷的基本依据就是合众所制定的行规业律。自贡《西秦会馆关帝庙碑记》中刻有“五不准”的行规;[27]甘肃武山滩歌镇山陕会馆有道光七年(1827年)的《整顿盐市碑》,规定:“不准私买卖食盐,派乡保查询。有违反通报各盐行同仁并送官府惩处。如有开新店,须交公银12两,每升盐出钱一文,施为会馆焚修香火之用。如停业不开,所为余盐以行价照买同行,不准任意买于他人。”[28]而陕西丹凤(龙驹寨)的船帮会馆和驮帮会馆,就是为了摆脱牙行的阻挠和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明代龙驹寨“水走襄汉,陆入关铺,千户成廛,万蹄通货,巨镇也。古维任民投主,往来熙攘,后……百姓收客为牙,稍征逐未以备行户,嗣又以争利构讼,希令图赖”,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迫使船户、脚夫以会馆为依托,告议官府,“申元任客投牙,每小船抽银一千,头区三分,刻石为令。”[29]

三是维护利权,争取利益。会馆的议商事,涉商务管理功能,更表现在会馆代表同籍商人的整体利益,与官府牙行曲折斡旋,保护了同籍商人的合法利益。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末,官商不相交接,商人地位低下,惧怕官府,避见官吏,常常在遇见官府横征暴敛、敲诈勒索时忍气吞声。在这种情况下,会馆代表同籍商人的整体利益,与官府斡旋谈判“挥消衅隙,保全实多”。这可从陕西丹凤船帮会馆所存的《铝铜脚价古例碑》得到说明。该碑记载:“龙驹寨距省417里,实系秦楚咽喉……铝铜之运,……朝廷旧例,凡铝一运,计数35万斤,每50斤为一块,三块一驮,一驮百里,给纹银二钱,417里共给银8钱3分4厘……其于民也不谓不厚也。”后因个别奸牙为利润所驱使,“诅意奸行……鲸吞归己”,其中尤以张善“万恶横恣,飞派影散……给钱不给银”,以致众脚夫“狼狈含冤”,为整顿市场秩序,朝邑、咸阳、蓝田等众驮客集聚会馆,呼吁对张进行制裁,并由会馆代表众骡客“蔓延诉讼”,迫使张善将侵吞的银两吐出来,“照依以前以银钱各半,由张善交行内给发”,并立牌二石,“俟后之豪杰英俊,匡我不逮者兴甚”。[30]再如嘉庆十九年(1814年),洛阳官府提高对潞泽梭布的税收,引起山陕商人的不满,山西潞泽会馆以会馆名义告至河南布政使处之,河南知府受命评查,历时一年,最后胜诉,“照准奏册完税,制止苛征”。[19]明清时期,青海的山陕商人与外国洋行商人在羊毛市场上竞争激烈,山陕商帮“大德隆”商号以山陕会馆为靠山,到甘肃督军处打官司并取得胜诉,保证了利益不外溢。[31]会馆这种经济社区的功能,使会馆成为同籍商人的利益共同体,利润共享,风险共担,从整体上维护着同籍商人的根本利益。对此,《社旗山陕会馆》作者有极为精当的论述:“山陕会馆……控制了全镇的经济命脉,凡义举、大型商务活动乃至于社会治安事宜,均以山陕会馆为背向。会馆兴衰直接影响着全镇之荣枯。以山陕会馆为首的商贾集团已将社旗镇建成为政治经济合二为一的一座客商坞堡。”[20]430

三、会馆是同籍商人的精神社区

明清时期的工商会馆的建立起源于维护利权、共担风险的功利物质诱因,但它同时又超越于功利之上,派生出宗教伦理与艺术之脉融合、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辉映、财富表征与精神隐喻合璧的文化社区功能。

客帮商人身居异地,流寓他乡,异域的文化构架使他们因习俗不同、语言不通而始终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常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唏嘘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飘零之感。又因客地生疏,举目无靠而受本地商民的侵害欺侮。这些被压抑的情怀常使他们愤恨不平,从而产生心理反弹。他们以手中的金钱作为反抗世俗的批判武器,在建造会馆时极力张扬展示本土文化,为自己在客地营造故乡文化的氛围,使之成为“客乡家园”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寻求灵魂的慰藉。同时又通过极力陈铺故乡文化优越,来释放异乡飘零的失落心情,为自己在异乡树立起竞争求胜的精神支撑。因此,山陕会馆的营造无不极力张扬本土文化,突出故乡文化在异地文化中的个性特色。如陕西商人在四川营建陕西会馆,就是将家乡的四合院移植到蜀地:会馆建筑采取北方建筑风格,布局严谨对称,正殿为重檐歇山顶,以黛色简瓦覆盖。正脊两端,饰以龙形兽物,房屋框架为梁柱式,木窗雕镂精细,斗拱累叠,表现了与蜀地不同的文化特色。北京宣武门外的关中会馆极力张扬自身“羲皇故里,河溯根源”优越本土文化的价值取向。河南社旗山陕会馆《重兴山陕会馆碑记》中说,建造会馆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之“毅然蔚起,数十里外犹望见之城,赊镇之巨观也”。[20]270开封山陕甘会馆《晋蒲双厘头碑记》强调,山陕商人之所以将会馆修得“金碧交辉,俎豆森列”,就是为了让“四方君子轩车过之,亦莫不羡山陕人士奉圣为格也”。[32]而河南舞阳北舞渡镇山陕会馆创建牌坊的过程更有趣,该会馆《创建牌坊碑记》中记载说,“镇南筑山陕会馆,宫殿墙崾已臻尽美,就是少牌坊一座,当事者为之四顾踌躇焉,而未能满志也”,遂捐资又修了美轮美奂的牌坊,以“彰其美”,使之成为“舞渡镇之雄关也”。[33]

会馆是客帮商人祈福求财、祐神免灾的心灵寄托。商海潮起潮落,贫富无常,富贵不定,祸福不测,逆顺难料,使商人们常常心怀恐惧,不得不祈求于神灵的庇祐。因此,会馆的“神灵崇拜”便成为商人们安放不稳心灵的归宿。由于关公不仅是山陕商人的乡土神,山西运城是关公的故乡,陕西临潼是关公的改姓之地,而且关公又是武财神,因此,山陕商人莫不祀拜关公,山陕会馆亦多称为“关帝庙”。社旗山陕会馆《铁旗杆记》中说,山陕商人之所以祀拜关公,就因为关公是他们的乡土神“帝君亦浦东产,故专庙貌而祀加虔”。开封山陕甘会馆《增制宝幔銮仪碑记》中讲,他们之所以祀祠关公就是因为关公保佑他们发财致富,“太平之民贸易于兹土者,人既多,生理日臻茂盛,莫不仰沐神庥,咸被默祐也。”[20]270而河南沁阳山陕会馆《重修关帝庙碑记》更将祀祈关公消灾免祸的企盼表达得很直接:“秦晋商贾于中州甚多,凡通都大邑巨镇皆曾建关帝庙……抑去父母之邦,营利千里之外,身与家相睽,财与命相关,祈灾患之消除,惟仰赖神灵之福祐,故竭力崇奉。”[34]

会馆还是同籍商人施行教化再造人格的圣坛。在金令司天、钱神卓地的现实世界,对财富追求的商人们常常会因追逐金钱而迷失本性,“无奸不商”便成为人们蔑视商人的基本理由,而诚商良贾并非天之造化,乃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这便使商人们不得不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教育,进行完善人格的再造。而关公身上所体现的“忠义”、“仗义”精神正与诚信的商业规则相吻合,所以山陕会馆祀祈关公,正是为了对商人进行诚信精神的培育,感化他们仁中取利、义先利后的良知,惩戒不仁不义、见利忘义的不良行为。山西平遥《重修市楼碑记》将这种良苦用心描绘得很到位,其志曰:“天中午者,而日中为市,市之时,而有以见帝君之心,忠义所缴,庶有感而兴者乎?”[35]而洛阳山陕会馆《关帝君仪仗记》更将祀祈关公对商人们的激励作用作了清晰的表达,其志说,山陕商人祀祈关羽不仅是“祈福云尔哉”,更是因为:“亦以帝君之忠尽仁义,武实是以震浮起靡,为万事则故。既载诸祀兴祭其德而极其功,而又推其磊落光明之慨以风示商贾,使熙熙攘攘竞刀锥子母者,日夕承于帝君之旁,庶其触目惊心,不至见利忘义,角祷张相俎诈也。”[36]

四、结语

综上,明清时期产生的工商会馆,实质上是以省(县)籍乡缘关系为纽带,以利润分享为杠杆,以维护利权为鹄的的商帮社区自治形式。它既承载了传统,又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是中国商人进入明清后,根据社会转型初期的需要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对此,20世纪30年代工商部《工商同业公会法》站在社会进化的角度有精当总结,不妨赘录,作为本文的结论:“自舟车交通,商贾往来中,贸易远方,异地聚处,本其民族精神。渐次结合成立团体是为公所会馆之滥觞。其始也仅为乡谊上之观念,醵资建筑馆舍,以供祭祀及同乡会集之所,或举办公益善举事业,或仃柩棺,施给医药开办义塾等。继则基于营业上之共同利害关系会集讨论,或公订规约,以资相互维系,盖由公益团体性质进而及于商业关系。故吾国工商团体,本于会馆制度之精神。”[37]这里已将会馆提到“制度安排”的高度,应视为官方的主流评价。

参考文献:

[1]苏州档案馆.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M].江苏人民出

版社,1976:331.

[2]彭泽益.工商行会史料集[M].中华书局,1995.

[3]竞放.山陕会馆[M].金陵书社,1997:3.

[4]江苏档案馆.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M].江苏人民出版

社,1976:22.

[5]穆雯瑛.晋商史料研究[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540.

[6]清代渭南帮钱业的兴起[M]//渭南文史资料(第4辑),1992:

68.

[7]杨涌泉.十大商帮揭秘[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8]汉口山陕会馆记[O].光绪21年景庆义堂刻本.

[9]芜湖文化局.芜湖古今[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151.

[10]富梦水.中华竹枝词(第2册)[M].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7:1345.

[11]杨法运.北京经济史话[M].北京出版社,1984:116.

[12]民国·宣汉县志(卷三·祠祀)[M].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

[13]苏州档案馆.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M].江苏人民出

版社,1976:350.

[14]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M].文物出版

社,1980.

[15]雍正·四川通志(首卷·序)[O].雍正十一年刻本,1733:2.

[16]范金民.明清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M].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7:343.

[17]单强.江南区域市场研究[M].人民出版社,1999:98.

[18]上海碑刻资料选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9]刘建生.明清时期的晋商会馆[J].山西大学学报,

2007,(4).

[20]河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社旗山陕会馆[M].文物出

版社,1999.

[21]张正明.晋商与经营文化[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47.

[22]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M].三联书店,1997:

242.

[23]毛鸣峰.沙市的工商业与十三帮[M]//沙市文史资料(第

2辑).沙市:政协湖北省沙市文史委,1987:4.

[24]黎笃.中华商事事典[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62.

[25]刘甫田.山陕商人在河州经营土布始末[M]//临夏文史

资料(第2辑).北京:文史资料委员会,1987:37.

[26]王日根.乡土之链[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209.

[27]郭光岚.西秦会馆[M].重庆出版社,2006:41.

[28]百度网.“会馆”词条查询.

[29]陕西省商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康熙·续修商志注(卷

二)[M].陕西省商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86.

[30]丹凤县船帮会馆内存碑石刻录.

[31]寥蔼庭.解放前西宁一带商业和金融业概况[M]//青海

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5:

116.

[32]王瑞安.山陕甘会馆[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35.

[33]许檀.清代河南的北舞渡镇——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

中心的考察[J].清史研究,2004,(1).

[34]道光.沁阳县志(卷十)[M].焦作:沁阳县志总编室,

1959:11.

[35]许檀.清代中叶的洛阳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

心的考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4).

[36]周建波.成败晋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57.

长沙过贾谊宅篇7

关键词:送僧诗,抒情特色,文人心态

唐代帝王大都主张儒、道、释“三教谈论”[1],这种兼容并蓄的思想政策给宗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 佛教在唐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并对唐代的社会、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唐代文人中信仰佛教的诸如王维、白居易等不乏其例,他们习禅诵经,交游僧侣,写下了大量的与佛教、僧侣有关的诗文,其中包括许多送别、留别题材的诗作。[2]这些送僧诗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与一般的文人间送别、留别诗作保持着一定距离,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唐代士人的心态,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本文拟以贾岛送僧诗为例,参考其他诗人之作,探求送僧诗的独特内蕴所在。

拥策背岷峨,终南雨雪和。WWW.133229.CoM漱泉秋鹤至,禅树夜猿过。

高顶白云尽,前山黄叶多。曾吟庐岳上,月动九江波。

(贾岛《送厉宗上人》。《全唐诗》卷572)

《唐才子传·贾岛传》载岛“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士耳!’”[3]考贾岛《长江集》中多载其与终南诸隐士、僧人的酬唱、赠答之作。如《怀紫阁隐者》云:“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卷四)《寄白阁默公》云:“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卷三)将这些诗歌与《唐才子传》相互参证可以得知,贾岛与终南诸峰隐士确有非同一般的交情。此位厉宗上人应该也是终南山中贾岛的知交之一。《送厉宗上人》首句 “岷峨”一词并非实指蜀地的大山,而是僧人栖身深山的比喻。如《全唐诗》中所载唐求《赠行如上人》诗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卷724)齐己诗《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云:“虚负岷峨老僧约,年年雪水下汀洲。”(卷845载)齐己诗《寄蜀国广济大师》云:“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卷846载)详味诗意,则可知,“岷峨”实为僧人远离世俗之居所的代指。

这首诗首联出句用虚笔,写厉宗上人离开隐居之地,即对句所云“终南”,但是却不实写,一则是为避免重复;二则正体现出贾岛“苦吟”造句的诗风。对句“终南雨雪和”,看似实写上人离开之地的景色,实则化用《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意来叙离别之情。送别知交,自然是情深意重,依依难舍,而此两句却写得如此含蓄深婉,藏而不露。这是唐代送僧诗的特点之一。其他如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卷147)钱起《送少微师西行(一作送僧自吴游蜀)》:“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卷237)郎士元《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冉诗)云:“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卷248)等,均写得含蓄蕴藉,韵味深长。送僧诗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风貌,原因可能是僧人乃方外人士,于世情、人事大都超脱出来,飘逸恬淡。他们“独归双树宿,静与百花亲。对物虽留兴,观空已悟身。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李嘉祐《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全唐诗》卷206)不是一般士人所能比拟,因此,同僧人过从甚密的诗人们在与之惜别之时,因人而制宜,将留别之情暗含其中,委婉道来。而那些本来与所送的僧人没有多少交情的诗人,出于某种需要,或应制、或应时地写一些送僧诗以敷衍,更不会“为文而造情”。比如宋直问、李乂等人皆有《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诗(卷52、92),都写得中规中矩,平淡无可观之处。

元杨载《诗法家数》“赠别”条总结唐赠别诗做法云:“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咐,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前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要次第。末句要有规警,意味渊永为佳。”此诗首联叙说僧人离开终南,直陈送别之旨,正合此法。颔联即是叙写“人事”即山僧参禅生涯。《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高僧支遁爱鹤的逸事。[4]此联出句“漱泉秋鹤至”即是用此典,将对方誉为支遁一般的高僧。“鹤”在诗歌中,往往是高蹈脱俗、飘逸不群的象征意象。化用“支公好鹤”、“放鹤”的典故,将“鹤”与“僧”相联系以写其超逸、高雅,在唐诗尤其是题赠、送僧诗中不乏其例: 喻凫《题禅院》云:“无花地亦香,有鹤松多直。”(卷543)皎然《康录事宅送僧联句》云:“见鹤还应养,逢鸥自作群。”(卷794)李端《与道者别》云:“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卷286)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云:“新秋放鹤野田青。”(卷359)朱庆馀《送惠雅上人西游》云:“兴远常怜鹤。”(卷515)……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之,从《世说新语》以后,“鹤”与僧人、隐士、道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诗歌意象中象征隐逸、脱俗的重要诗语之一。对句“禅树夜猿过”,借用佛经“心猿”之语。《维摩诘经》卷八《香积佛品第十》云:“以难化之人 ,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5]将心意不定,放纵不羁的散漫心境谓之“心猿”。“‘心猿’进入文人的视野,大抵自中晚唐始。起初多出现于文人诗词之中,用以表现佛理。”[6]在这里,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山僧的禅定生活描述出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唐代近五百首送僧诗中,“猿”、“心猿”凡出现35处,其中大多数是化用佛典,叙写僧人克服心障,因禅入定的。如戴叔伦《送少微上人入蜀》云:“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卷273)杨巨源《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云:“孤猿学定前山夕。”(卷333)孟郊《送超上人归天台(一作送天台道士)》云:“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卷379)马戴《送僧二首》云:“来往白云知岁久,满山猿鸟会经声。”(卷556)皎然《送清凉上人》云:“永夜出禅吟,清猿自相应”(卷818)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送僧诗的另一特点:具有佛教意蕴的诗歌语象的生成和广泛运用,使其诗意更加切合题旨。 二

较之于送僧诗,一般送别、留别题材的诗歌往往情感浓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读李白《送友人》,我们可以很轻易地从“此地一为别,故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体味出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眷恋、惜别之际的痛苦。读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我们可以从“寒空巫峡曙,落日渭阳情”中获得很强的情感共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诗作抒情色彩浓烈,还在于他们使用了很多传统的离别诗语,如“浮云”、“落日”、“班马”、“渭阳”等,而近五百首送僧诗中,出现的典型传统离别诗语是很有限的 ,不到总数的5%:“落日”这一诗语7处(薛能《送禅僧》、李节《赠释疏言还道林寺诗》、李频《送僧入天台》、慕幽《冬日淮上别文上人(一作酬和友人见寄)》、刘长卿《送惠法师游天台,因怀智大师故居》、卢纶《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张籍《送安法师》),“浮云”8处(岑参《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杜甫《别赞上人》、戴叔伦《送道虔上人游方》、熊孺登《野别留少微上人》、李骘《慧山寺肄业送怀坦上人》、皎然《送昼公联句》、《送维谅上人归洞庭》、无可《送清散游太白山》),“灞陵”1处(郎士元《送粲上人兼寄梁镇员外》),“春草”6处(其中一处为地名,其余五处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重送道标上人》、贾岛《送僧》、皎然《送赟上人还京》、齐己《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西京”1处(姚合《送文著上人游越》)。送僧诗在抒情、意象营造与使用方面的特点,使它呈现出有别于一般离别题材诗作抒情意味较为浓烈、多使用传统离别诗语营造诗歌意境的风貌。

在一些离别诗中,有的作品“不是单纯描写送别现时刻的所谓一元的时间结构,也不是从现在的想象与别后情况的二元结构,而是三元的或者是四元的时间构成。”[7]这种二元、三元甚至是多元的时间构成,在送僧诗里也经常出现。如贾岛的绝句《送僧》:

池上时时松雪落,焚香烟起见孤灯。

静夜忆谁来对坐,曲江南岸寺中僧。(《全唐诗》卷 574)

这首诗歌并不是从当下送僧的时刻着笔,而是想象离别之后的某一情境:池塘边的松树上,不时地落下一些积雪;孤灯在袅袅的暮烟中闪现。在这凄清孤寂的夜里,我突然回忆起以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谁在与自己对坐谈禅的呢?就是那曲江南岸中寺庙里的和尚。诗人假想自己在别后的某一特定时刻,回忆离别之前与僧友促膝而坐的情形,以想象的笔触,在诗歌中构建了三元的时空模式,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所送之人的不舍,并隐约透露了将在别后产生的思念。在贾岛和其他诗人的送僧诗中, 这种时间、空间模式是不乏其例的。如 贾岛《送无可上人》中的名句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想象离别后无可(其从弟)孤寂、凄清的行止;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诗中担心少微上人别后“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权德舆《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想象濬上人归去后,“扬州后学应相待,遥想幡花古寺前”的盛况等。诗人们不直截明白地表现心中的眷恋不舍,而是通过这种委婉、曲折、复杂的时空构成模式来寄托胸中情谊。惟其如此,方更见其关切之情的真挚、深沉。

当代学者认为,文人与佛教、僧人结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在政治上失意时 ,事佛信佛,寻求精神寄托。[8]这种精神需求反映在文人们的送僧诗中,便是对追求功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僧人超迈隐逸而又充满禅趣的生活的向往。史载贾岛连败文场,遁入空门,后经韩愈提携方还俗踏上仕途。(《唐才子传》,同前《贾岛传》。)他曾经为僧,熟悉空门生活,又经历了仕途的坎坷,所以他的送僧诗在表现厌弃名利场上的沉沦、倾轧上,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山僧们居住环境清幽而有诗意:“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送天台僧》),过着出处优游、清闲自在的日子:“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日午游都市,天寒往华山”(《送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生活,脱离了世俗的羁绊,没有种种世俗礼教、宦海礼数的制约:“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赠智朗禅师》),参禅悟道,吟诗作赋:“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送贺兰上人》),真是一种适意而又诗意的安居!

不独贾岛,许多文人都怀有这样的心境并通过他们的送僧诗表现了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当数晚唐诗人许浑了。他的《早发中岩寺别契直上人》尾联“行役方如此,逢师懒话心”,表达了在长期的功利生活中,其内心极度疲惫、厌倦的状态。在他的另一首送僧诗《送惟素上人归新安》中,诗人以出世、入世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进行比照:“寻云策藤杖,向日倚蒲团。宁忆西游客,劳劳歌路难”,更是传达了对僧侣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布满了艰难的仕途生活的厌弃:“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晨别翛然上人》)

此外,李端也是其中显例之一。他“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9],其间又经历了折节苦读以求走向仕途的生活:“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10]他的经历,正是唐代大多数文人出入儒、道、释三教的写照。在看破道家求仙长生的虚妄、厌倦了儒家入世经营波折坎坷,遍尝人生悲苦后,他选择了自己的精神归宿——禅学,所以“晚事高僧住沃洲”。其《书志赠畅当》诗序云:“余少尚神仙,且未能去,友人畅当以禅门见导,余心知其必是,未得其门。”因为“未得其门”,所以才会像诗中说的那样:“少喜神仙术,未去已蹉跎。壮志一为累,浮生事渐多。”(卷285)可谓是诗人的内心剖白:厌恶浮生,向往禅佛。其 《送皎然上人归山》云:“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卷 286 ) 同许浑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诗主要通过对现实失意的正面表达来显现其企图通过佛教来排遣苦闷、压抑;更多的诗人则是委婉曲折地表现这种精神需求。如司空曙《送况上人还荆州,因寄卫侍御象》诗,不言世俗生活如何,只是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对鸥沙草畔,洗足野云间”的无尽向往。在这些文人笔下,僧人们“爱憎应不染,尘俗自依依”(崔峒《送真上人还兰若》),几乎达到了神秘的极乐世界,享受万物的润泽、护佑:“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孟郊《送超上人归天台》)正是这些超凡脱俗,近乎虚妄的想象,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向佛教、僧侣靠拢,寻求精神的慰藉,心灵的皈依。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唐代送僧诗的独特之处:从诗艺的角度讲,送僧诗以委婉抒情、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广泛使用 具有佛教意蕴的诗歌语象而较少运用传统离别诗语,委婉、曲折、复杂的时空构成模式,构成了其在艺术上的独特风貌;从文化的角度讲,送僧诗 传反映出唐代 尤其是晚唐文人对追求功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僧人超迈隐逸而又充满禅趣的生活的向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背景下士人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讲,送僧诗具有反映文人心路历程的文化意义。因而,唐代送僧诗歌具有其独特的艺术内蕴和文化审美意义。

注释:

[1]《佛祖统记》卷39载: 唐高祖幸国学释奠,“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博士陆德明随方立义,遍析其要。帝说,曰:“三人者诚辩矣,然德明一举则蔽。” 任继愈 先生认为唐高宗对待三教的方式为唐代诸帝普遍接纳。见其《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据笔者统计,《全唐诗》九百卷(《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中,送别、留别僧侣的诗歌大致有500首左右。本篇所引唐诗,均自此书,故行文中一般标注卷数。

[3]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1页。

[4]原文为:“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5]见《注维摩诘所说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见 陈宏《孙悟空别称之宗教性内涵初探》。《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

[7]见[日]松浦友久《唐诗语汇意象论》。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66页。陈植锷、王晓平译。

[8]胡遂《佛教与晚唐诗》,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刘宝才《唐代思想家与佛教僧人交往的原因--读刘禹锡送僧诗》,《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长沙过贾谊宅篇8

【关键词】重商政策/对比/西汉/古希腊/罗马

一、中西方重商原因比较

古代中西方的统治者面对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从维护其统治出发不得不改变长期以来实施的重农抑商政策,采取农商并重的政策,但两者的重商政策又各有其特色,具体讲来如下:

(一)地理环境对当时中西方的统治者决定实施重商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希腊境内石山居多,水源不足,不但森林覆盖面小,矿藏资源缺乏,而且土地不甚肥沃,可耕地不足土地总面积的1/5,在帖撒尼亚,拉哥尼亚,美塞尼亚虽有些小红土平原,但大多是些贫瘠的土地,粮食产量不高。但同时它却有着优良的港口和金融环境。为了生存的需要,它必须从海外进口粮食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进口金属制品和木材以充日常生活之用。因此,希腊人几乎一跨进文明社会的门槛,就对海外贸易具有很强的依赖。如希腊本地产谷物不多,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所产谷物也不能补充不足,希腊人每年要从埃及和黑海北部的西徐亚平原等地运来大量谷物在雅典外港拜里厄斯卸下,希腊产的羊毛也不够用,必须从吕底亚,夫利基亚和黑海沿岸诸国输入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城是羊毛的主要市场。总之,希腊工业原料不能自给,工业原料输入希腊,工业品则从希腊输出,这种情况迫使希腊的上层统治阶级采取重商措施。希腊人为了生存的需要还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殖民地的类型有二:一是农业性,二是海运和商业性的。希腊人早就认识到了赫勒斯滂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重要性,为了确保他们能够自由航行,便在欧亚两岸设立了塞斯托斯,兰浦沙考斯,拜占庭,白林托斯和加尔西顿等殖民据点,以作为停靠港守护站和贸易站。农业性的殖民据点,最初,希腊移民也要从事农牧业,但不久他们就与邻近的国家和部落发生了贸易关系,工商业日趋繁荣,逐渐由农牧业为主的殖民据点演变为以工商业为主的殖民据点,特别是那些位于道旁和出海口的殖民据点,这种变化更快。

西汉的地理环境是与古希腊、罗马截然不同的类型。中国的地貌是广袤的中原,这种地理环境,同样也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观念形态。为了满足自己统治、享乐的需要,他们需要从各地搜刮,所以也采取了重商政策。

(二)在封建社会中,商业的发展受农业生产力的限制,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作为生产力中较为活跃的商品生产必然突破政策的控制。“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作为专制主义政府只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的必然执行者。西汉经济经高祖、惠帝、吕后时期的经营,逐渐进入恢复阶段,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采纳贾谊、晁错的建议,实行轻谣薄赋、减轻田租,汉武帝征收的商税仅为商贾获利的6%。与此同时,人民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人抛弃了传统的“礼教”而被本趋末,即“多去文学而趋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求富热潮。他们认为:“富者,人之惰性,所不学俱欲者也。故壮士从军,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灾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理,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纂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1]一些穷人皆“学事富家”,一些读书人则“去文学而趋利”,社会上对商贾的羡慕和追求其最本质的即是“财”和“利”,极大地冲击了封闭形的封建自然经济思想,在这种情形下,西汉政府也只能顺应这种历史潮流,引导人们,从而对商贾采取了“惠商”、“宽商”政策。

为了强国富民和扩大财源,古代西方社会对商业的发展也采取了宽松政策,如希腊人对出口货和进口货只征收从价税2%。为了保证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正常进行,还建立了强大的海军。

(三)商业资本的发展给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中国的封建政权尽管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但封建统治者却不能不依赖于商业资本提供的财政收入。在古希腊、罗马这样的商业国家,财政收入的决大部分更是依赖于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在国家财政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统治者绝没有理由对其等而下之。

(四)西汉政府实行宽商、惠商政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即西汉商贾的强大势力强烈地影响到社会各个方面,拟于“一国之君”,连郡国、政府都要向其借贷,人们对其蹑足侧目,由于其经济地位的提高,西汉政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妥协,如废弛商贾之律,开关梁,弛山泽之禁,除罪,甚至入粟拜官。

二、古代中西方重商措施及其效果比较

面对蓬勃发展的经济,古代中西方采取了各种重商措施,其共同之处表现为:鼓励支持贸易的发展。古希腊罗马的贸易活动得到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积极的军事活动的支持:奥古斯都派出一支远征军深入阿拉伯半岛南部,为罗马商人占取了一些最重要的港口;在科普托斯和贝雷尼切之间的沙漠上修通了一条大道,沿途掘井引泉,开设屯或驿站,每队沙漠商队均有罗马官方的武装部队保镖,对于西南绿洲与法尤姆之间的商旅以及法尤姆与埃及之间的商旅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予以保障。对于尼罗河和各运河上的船只航行,有一支组织健全的河道考察队予以监护,帝国皇帝们还积极为改善航运和港口建设创造条件,克劳狄在奥斯梯亚开筑了一个人工港,尼禄将其加以扩建,图拉真也重修过它,使之成为输入罗马城所需的粮食和其它货物的一个最大的进口港,克劳狄对罗马的海路贸易和造船事业也深感兴趣,尼禄和图拉真曾改过安提阿姆,奇维塔维其亚、安科的诸港。安东.庇护曾修过特拉西港口,建造基泰的灯塔,并对普提奥利港口加以改进,商人的和船主的帮会首先得到了帝国政府的承认、保护和特权。克劳狄曾把某些特权赐给船主和粮商团体中的一部分。“雅典有特别法庭(dicaiempoikai)专门处理商务海事案件”[2]。比雷埃乌斯港口和雅典城市的市场各有5位抽签年选的市场监督,以保证货真价实、保障公平交易;粮食市场的零售,要由专门的官员(sitophylakes)负责监督,确保价格平稳,避免有人囤积居奇。

西汉王朝也主张对外贸易,尤其是在汉武帝时,这一政策措施得到了最为有力的支持。汉武帝积极开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他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结果为西汉政府对外贸易开辟了一条新的,极为重要的陆上通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王朝派使者携带丝绸织物西出远的到达当时属于罗马的埃及亚历山大城,曾廷伟的《两汉社会经济发展史初探》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据《三辅黄图》记载,当时长安城藁街设有“蛮夷邸”,属大鸿胪掌管,就是供这些外来的人使用和商人居住的地方。同时,西汉政府为了维护商旅的往来,汉宣帝时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

两者在重商措施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更多的则是相异性:

(一)古代西方主要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减少国家干预。早期罗马帝国时期,除了赋税而外,我们简直找不出政府推行的任何其它经济性措施。奥古斯都在击败安东尼之后,在埃及推行了一些经济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国家干预,这一政策被他推广到整个帝国,并为其后继者们所沿用。奥古斯都及其继承者的时代是一个贸易几乎完全自由的时期,是一个对私人创业发家机会最好的时期,不管是在共和时期或是在奥古斯都及其继承者的领导下,罗马都不曾承袭过某些希腊化国家,特别是埃及所推行的工商业国有化政策。在意大利的工业受到外省工业的冲击并逐渐落后于外省工业的情况下,帝国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意大利的工业。因此,在帝国成立以后,商业情况有日益依循经济供求规律而自行调整的趋势。银行业亦是如此。正是由于罗马政府给予银行以自由,在埃及各城市中才会兴办那么多私人银行。

西汉初期,政府实行了相当自由的商业政策,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可以自由“周游天下”,从事商业贩运活动,到汉武帝以后,西汉政府在总体上对商品经济加强了宏观调控,推行工商业国有化政策、重官商。如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把有关国计民生的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由中央在各地设盐铁官,利用国家政权的强制力和国家资本控制盐铁生产的生产流通,此时,中央和地方官多由富商担任。“除故盐铁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3]其实质是国家调节工商业结构,利用国家资料对经济宏观调控是发展商品生产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改变了汉初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为吏的规定,商人正是由于盐铁官营的政策实施而步入仕途,获取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对于不法豪商,汉武帝则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使国家商业资本上升,并不断分割富商大贾的商业利润,加强国家财政收入,维护中小商人和小农的利益,较好地调节了农商比例关系,把商品经济发展引向正常轨道。

(二)古希腊、罗马为了发展商业,采取了推进城市化运动的措施。奥古斯都在东方各省沿袭共和国时期的政策,继续推进城市化运动,在许多村落和寺院土地上建立起新的城市,使罗马帝国成为一个自治城市的联合组织,在西方各省,他不以建立罗马公民新屯市为满足,而是竭力向高卢和西班牙的克勒特人灌输城市生活方式,在阿非利加原先的迦太基国境内恢复城市生活。一世纪时所有的皇帝们都或多或少地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克劳狄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他建置了许多新屯市,使城市化运动在他统治时期有了迅速的发展,到了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这种发展并未停止,韦帕芬也和其前人一样对城市化运动持积极态度,他对于那些多少已罗马化的行省,特别是那些主要的征兵地区,那些驻扎有罗马重兵的地区西班牙、日耳曼尼亚和多瑙河流域诸行省加速其城市化运动,或是建立新的城市,或是把城市的权利赐给土著的市镇。

而西汉政府则是主张把农民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通过农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汉武帝时采取了均输、平均的财经政策。均输是指由国家统一管理、以便远上之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具体办法是由中央在地方设置均输官,地方应缴纳的贡赋“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即便,而官有利。”[4]要求地方均输官借鉴商贾转贩的经验,将地方所缴纳的贡赋按照当地市价折合为商人所贩运出境的丰饶而价廉的土特产品,再由均输官将这些物品运往价格较高的地区出售,换取中央政府所需求的物资。平均则是指国家利用经济手段管理市场,从市场机制出发,调制市场,其实质是稳定物价,防止富豪巨贾投机囤积,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引起市场混乱,而使市场成为按商品价值规律正常运转的有效市场。

(三)对于商品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的货币,古希腊、罗马采取的仍然是自由、放任的政策,虽然有些银行是由市政当局办的,但是银行这种企业同所有其它行业一样,大多数由个人经营。而且,他们的银行已有了现代银行的许多职能,如放款,活期存款和发放信用证明等。

与此遥相对应的西汉王朝,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尚未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币制紊乱。到了汉武帝时期,封建政权对币制进行了调整,改革币制,把铸币权重新收归中央,禁止私人铸币。在元鼎二年,汉武帝下令成立专门铸币机构,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把先前全国各地所铸铜钱运到京师销毁,统一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国家统一铸造的五铢钱,由于质量上乘,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信赖,使货币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打击不法豪商,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个巨大的推动。

在不同的重商措施下,其效果也明显不同:

1.古代西方在这种自由放任的商业政策下,许多上层官吏也加入到了商品生产者的队伍,周一良、吴于谨主编的《世界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宗贸易都操纵在大商人的手里,出生于元老的奴隶主,以授产和委托经营的方式,也投资到商业中来。”

2.使得农业商业化。一方面,它使得土地商品化。在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的土地就已归个人所有,柏拉图明确指出:法律允许每个市民随意处置他的财产。另一方面,政府奖励商品农业。例如:梭伦劝告和奖励公民建立葡萄园和果木园。同时,农业商业化还表现为市镇走向工业化。M.罗斯托夫采夫在其著作《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中讲:“蓬佩伊这个市镇走向工业化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出现了一种新型住宅,它的四周都环绕着商店,这些商店一部分由住宅主人亲自经营,而另一部分租赁给工匠和零售商贩,似乎从很早开始,各种料子和羊毛衣服就是蓬佩伊的特产之一,这些毛织物有一部分就在本城染色。”

3.重商政策促进了商业的蓬勃发展。当时罗马的许多大商人深入波罗的海、斯堪的那维亚、爱尔兰、北非、东非和西非沿岸,向东与帕提亚、巴克特利亚、中国辗转相通,又从海路同印度到达孟加拉湾,马来半岛,并由此进入中国。M.罗斯托夫采夫在《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意大利那些讲究饮食的人毫不费力地就可以弄到每个季节里所有的primeurs〈新上市的蔬果〉和从遥远地方来的特产。Delicatessen〈美味〉。这也可以看出交易情况是多么发达。他们还用不着专门费力去定购这些东西,有着转为此而开设的大商店,其中储积了大堆这类货物。在奥古斯都时期,意大利在帝国商业生活中占据突出的地位,甚至比公元前一世纪时还要突出。他们的这种重商政策在政治、文化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它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三等公民也可以当选为执政官,打碎了贵族对这一最高行政官职的垄断。同时,它还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在希腊城邦中,凡是维护重商主义的城邦,文化教育事业都很发达。雅典的卫城是冠于希腊城邦的一个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博物馆”。雅典城邦的富裕和宽松自由的民主环境,还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如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但由于重商政策的实施,使得贫富分化、奢侈之风盛行,社会矛盾十分严重,最终导致了罗马共和国的覆灭。

对西汉政府而言,重商政策的实施引起诸多社会变化。

1.导致了西汉社会人们思想的转变,普通百姓也逐渐改变观念,掀起了整个社会的“求富”热潮,形成了喜好商贾的民俗同一性。波及封建王公贵族,如吴王刘濞等亦参加其中,同时还使得,大贪官王根不但接受商人巨额贿赂,他还在第宅中设立西市,自营商业。故有人指出:“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5]官吏经商和商人做官,使非法商业活动借助于封建政治特权而通行无阻。

2.促进了西汉王朝的商业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商人阶级,他们有的“周流天下”,有的“废居居邑”;商品范围之广泛,“用事童仆”数量之大,市场之繁荣,是当时世界上其它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就连在军屯驻屯的地区还设有“军市”,如《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冯唐的话说:“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赏士卒。”

3.西汉的海外贸易更发达。汉代的对外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两种,而准许私人参与海外贸易是古代“重商”的重要特征之一。汉代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各国进行贸易。如汉武帝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除丝绸之路外,还有和南方领海诸国的海上交通和贸易往来,海外交通的都会是番禺,船由合蒲郡徐文县出发,大约可到达马来半岛,斯里兰卡和印度。同时,外国商人也纷纷来到中国,他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来广州贸易,一种以“贡献”为名向皇帝贡土特产,换取远大于所贡的赏赐。

4.商业大都市的出现。秦朝为削弱地方势力,曾采取隳名城的措施,加上秦末战争的破坏,城市比较萧条,汉初,对名城进行修复,而后,由于商业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商业都市遍及全国,并且形成了号称“五都”的全国性商业大都会,即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然而商业的发展,也造成了社会贫富不均,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参考文献】

[1]史记.货殖列传[M].中华书局,1959.

[2]PGarnsey.FamineandFoodSupplyintheGraeco-RomanWorld:ResponsetoRiskandGrisis[M]Cambridge,1988:139.

[3]汉书.食货志[M].中华书局,1962.

长沙过贾谊宅篇9

3、逆城市化的必然:城市的发展先后历经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环境恶化,大量人口从城市涌向郊区)和后城市化三个阶段,发展速度较快的成都目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该阶段特点是城市空心化和住宅郊区化。在发达国家,居家于市郊已成为必然。"出尘不出城"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的居住追求,蔚信房产应势所趋,挥戈西进,以先行者的姿势在温江永宁开发返璞归真、古韵流淌的芙蓉古城。这一手笔,期望促成成都房产开发品质的提升与突破。

4、传承民族建筑精髓.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我们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城市建筑,无疑是城市内涵和地域文明的凝固,是城市人群的情感寄托之一,应该有着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特色。可自九十年代以来,数种建筑"洋风"猛势疾来,让国人(当然包括成都人)目不暇接而盲目崇尚异域风格,于是,传统的、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建筑风格日渐黯淡于房地产业的推进中,大量不伦不类、不明所以的洋式建筑却如雨后春笋般亮相于大江南北。来华的外国友人诧异,有深沉民族情节的国人或惋惜、或痛心。对那些能够坚守"民族的东西"的房地产界同行,我们无比赞赏。成都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川西建筑自成一家,芙蓉古城正是以川西民居为主,同时融入江苏民居、云南民居、唐风建筑等中国传统建筑精髓而成。我们的努力是为了给世人以民族建筑精品,让中华文化流芳千古。先行者的实践无疑艰辛,但我们一定会让梦想般的"故园"在芙蓉古城得以实现。

5、市场研究结果:喧嚣的"尘"世、林立的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繁忙而快速的生活节奏,早已让人身心疲惫,许多人都希望到郊外呼吸清新空气,放松自我,一种休闲度假的居住方式向当代城市人走来,芙蓉古城正是对这种需求的最佳迎合。

二、开发思路

1、开发理念:芙蓉古城创立在日渐提高的都市人生活消费水平和文化追求中,主要依据城市中产阶层随社会发展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结合现代会议功能和假日经济繁荣的现状而整合推出全新的"第二居住"体系。项目的价格比原版别墅(Villa)低,但其环境营造、配套设施、物管标准等均不压于原版别墅,其文化内蕴更非原版别墅能相提并论。江苏风格建筑、云南风格建筑、川西风格建筑、台湾风格建筑和日本风格建筑等在芙蓉古城的和谐互映证明了住宅文明的包罗万象,并散发出芬芳各异的生活情韵。芙蓉古城中荟萃成都知名小吃的美食街、传统手工制品罗列的民族特色精品街、风格迥异的各种茶楼、千回百转的活水河流和有着浓郁成都地域特色的游玩设施从不同角度叙述着老成都的故事,成功抵达现代都市人的怀旧思绪。

2、项目定位:集居住、度假、休闲、投资于一体、融合各种中国民居建筑风格、以成都地域文化为项目内涵的老成都缩影式的极富传统色彩的小区。

3、目标客户:对老成都有怀旧情结、厌倦喧嚣都市生活、收入较高且能接纳住房消费新观念的中老年人为主,同时包括其他注重"5 2"生活模式、追求个性生存状态的都市人群等。

4、项目建设推进计划:20__年5-6月份开始全面启动,建设周期为一年,拟于20__年8月份全面投入使用。

三、项目位置芙蓉古城位于成都西郊青羊界,新成温公路成-温-郫生态城市带快速通道旁,交通便利,距市区二环路仅10余分钟车程,与外环路文家立交桥相距仅1000米。项目远离都市喧嚣,独拥一处宁静,又享有成-温-郫部级生态农业保护带中的新鲜空气和生态环境。海峡两岸科技园近在咫尺,20__而且因其处于大型城市带上,离城市较近,日常生活和物质采买都非常方便。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深邃苍穹下,巍然一古城立于天地之间,云青青欲雨,水澹澹生烟,实乃一濯尘荡垢、驱劳聚神之佳处,适于居住、度假、静养休闲。

四、项目规模芙蓉古城总投资逾2亿元,占地约810亩,初步规划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项目分A、B区,A区70亩,B区640亩。

五、规划理念

1、功能分区:芙蓉古城各功能区以水系园林环境间隔和穿插,动静有致,统一和谐

传统居住区--建筑风格多样,毗邻生态观赏型温泉,环境静雅;

特色商业区--小吃街、手工艺品街、购物超市等;

文化休闲区--含诗书画社、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心、中心休闲广场、置信MBA学术中心等;

运动保健区--设各种运动场、中老年人健康中心、诊所等;

宾会所馆区--建生态豪华会所、星级宾馆、博物馆等。

2、住宅:集居住、度假、休闲和投资于一体。由川西民居组团、江苏民居组团、云南民居组团、唐风建筑组团架构芙蓉古城的住宅体系;住宅2层为主,销售面积42--212平方米不等。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巧妙组合各种特色建筑符号,保留老成都特点,在各种原有地方风格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外观古朴,住宅内部强调实用性,采用现代智能配套等相关设施,力求合乎现代人生活习惯,达到现代人的理想生活标准。

3、皇城-明远楼-至公堂:三者构成老成都建筑及历史文化的灵魂主轴线。皇城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两层共有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 设计规模与原成都皇城规模的比例为1:1;修建老城墙,采用绘画、雕塑等手法来表现历史长河中的蓉城。明远楼长50米,宽20米,3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至公堂2层,每层建筑面积20__平方米,共4000平方米。

4、博物馆:设置于皇城内,主要展出有浓郁老成都风格的书画、传统工艺品等。

5、会所: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3层,设置大堂、餐厅、会议厅、商务中心、MBA学术论坛中心、美容美发中心等。

6、堂、祠、庙宇、私塾、公馆:修建带有老成都味道的建筑,同样用以作为项目文化内涵的载体,而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将被置于首位。

7、酒店宾馆:分别修建于会所的西南和正北,与皇城-明远楼-至公堂等传统楼宇、音乐休闲广场、各种运动场和20__余平方米的人造山坡景区相邻,实为休闲度假福地。其主要功能是为会所提供配套的饮食起居及娱乐场所,同时服务于到芙蓉古城度假休闲的人群。该酒店目前已被某酒店公司认购。

8、街道:以成都老街道名命名芙蓉古城各小区主干道、小区干道、次干道和院内道路,达成街道名的亲切和易于记忆。主干道斜穿小区,共长1000米。皇城以南有600米,宽16米;又向北延伸400米,宽9米;干道宽约13米,次干道宽9米,各院内道路宽6米左右。主干道是古城的灵魂街,其街头小品、树木绿化均以繁华的古时长街作为蓝本,夕照下的马车可把路人带入何其芳散文中的黄昏意境。另有小巷阡陌,青石板路,梅雨时节,不妨撑把油纸伞(街旁手工制品街就会买到),感受《雨巷》中丁香一样芬芳的情怀。街市繁华,车马行人摩肩接踵,富有浓厚巴蜀文化色彩的酒楼店铺百肆陈杂,所谓"百家技艺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也不过如此。荟萃成都名小吃的美食街、玲琅满目的传统手工制品街、各种风格茶楼相映成趣的香茗街更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古时繁华的成都。那南来北往之人,是行商坐贾、贩夫走卒,但见酒旗招展,觥筹交错,自然是酒酣耳热、义薄云天;市井百姓,三五同行,谈笑风生,却也专挑名、优、特店,钟水饺、谭豆花、三大炮,你推我让间,再来一碗渣渣面,其情切切,其意融融。更有文人墨客、诸子百家,登高入肆,香茗入腑后,诵吟建篇,泼墨如飞。家人家倦,扶老携幼,结伴而行,细品古城灵、雅、秀,逛城隍庙,上明远楼,曲径通幽处,点缀无数俊神奇--其景深远,其意悠长,好一幅现时的《清明上河图》。

9、水环境:水面面积达30000余平方米,最大湖泊近4000平方米;护城河最窄处达8米。潺潺流水从每户芙蓉古城人家的屋前或宅后缓缓淌过,临水而居,容易体味恬淡从容的人生意境。凭借完善科学的水环境工程系统,引水于地下,水质甘冽纯净,以水淘菜濯衣自是形神自然,倘若掬她入口则会乐不可支、宠辱偕忘。在古城的主要河道,乘一页扁舟,顺流而下,故时情景齐入眼帘,感觉人在画中,画在诗中;河中鱼翔浅底,锦鳞游戏,或上或下,忽隐忽现,戏荇弄藻,搅乱一池春水,曲尽无拘无束;抬头又见古韵小桥(冠以成都古桥桥名),以为身在南方水乡--一曲小桥-流水-人家如此悠扬。沿护城河而行,但见水气氤氲,烟云明灭,水波激荡,间陈以塔桥、石垣、扁舟、亭台、舞榭于其间;水村野市,渔艇客船,桥梁水车,茅蓬楼阁,捕鱼呼渡说尽此处美景万千;两岸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驻足小憩,可于长亭短榭望江天寥廓;远处林渚交叉,烟笼寒水,迷蒙滋润,更增秀色。再点缀湖泊于各住宅院落,白日观赏鱼儿轻盈戏水,夜来留连于荷塘月色。幽静的环境,郁葱的山川,清润的大气,深远的空间,组成一幅光影交辉、变幻无穷的幽静意境。

六、功能配套

——温泉浴:鸢天戾飞,经纶事务,城市人常感疲敝难挡,甚至心力交瘁,而一旦享受到芙蓉古城温泉凝华自然的呵护,疲惫烦恼将会荡然无存,身心因此得以放松和颐养。温泉附近山坡面积达16000平方米,相邻一个4000平方米的足球场和一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少儿武术馆(或柔道馆)。

——音乐休闲广场:广场位于B区中心,椭圆形,近120__平方米。其主要功能为休闲,配以成都古代名人雕塑和各种建筑小品,并设置音乐背景(以古典名曲为主),丰富情调。携手爱人或孩童,漫步其中,悠闲自在,不亦乐乎。广场还饲养和平鸽,放飞自由。另有坝坝电影,回味无穷。

——小型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沙滩排球场、高尔夫练习场、门球场、乒乓球室等运动场所:忙碌于快节奏工作的城市人平时少有闲暇参与运动,在芙蓉古城却不但能放松紧张心情,还能在运动场上纵横驰骋,挥洒自我。

——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心:特邀专家名师,组织各种爱好培训。棋琴书画及其他各种文体项目应有尽有,这里不单是芙蓉古城、也是成都一流的青少年成长平台。该素质教育中心与20__0余平方米的山坡景区和系列运动场所相邻,实乃青少年发展佳所。

——老年人健康中心:门球场、太极拳演练基地等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场馆设施齐全,"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深刻意义在芙蓉古城老年人健康中心得以阐释。

——专线公交车:开通芙蓉古城至成都市区的公交专线。

——诊所:病情诊断,伤病治疗,专家特约门诊等;并与附近大型医院联合建立医疗保健绿色通道。

——护理中心:老人或病人护理,小孩寄托。

——美容中心:专业美容,专家作美容知识

——购物超市:各种日用品,选购自由,价格优惠。

——"绿色"菜市:毗邻生态农庄,天然食品,轻松购得。

——诗书画社:举办高规格诗书画作品展,各种相关协会常年活跃在此,并频繁邀请著名诗人词人、书画家到此作学术讲座与交流,让古城业主足不出户也能亲领文化名人的风采。

——置信MBA学术中心:举办MBA学术交流会,特邀专家作学术讲座,开小区配套之"MBA学术中心"的先河

——报刊阅览室:各种全国有名报刊,前沿资讯与你相随。

——网吧:宽带上网,领阅现代智能,让人一网情深,从此人来人"网"。

——书吧:在公用休闲设施(如亭阁、回廊等地)设置小型书刊借阅点,方便户外阅览,并具有妙不可言的情趣。

——儿童游乐场:完善的儿童游乐设施,为童心开辟的天地。

——幼稚园:专业师资,开拓少儿的思维,发现并诱导少儿的兴趣爱好。

——趣味酒吧:酒保古代装束,酒具古色古香,觥筹交错间,以为误落时空隧道或者梦入唐宋元明清。

——马车:乘坐马车是昔年中西方贵族引以为荣的出行模式,在今天的芙蓉古城,马车将唤起人们对古代城镇的遥想,并在清脆悠远的马蹄声中神游万仞。

——河边渔船:相邀友人,斟酌小饮,乘兴赋诗,乐哉乐哉;或怡然垂钓,戏水鱼儿,纵是披星戴月也自得其乐。

——铁索桥:在河道较宽处架设,行走于上荡悠悠,乐哉乐哉。

——水车:随时光转动,碾过江南的那种岁月。睹物思人,把你带入缤纷记忆和对未来的美好遐想中。

——滑草场:设想建在近邻温泉的山坡上,以充分利用环境用地。

——地下迷宫:设想建在山坡底下因势布置,里面可设八卦阵等。

——音乐草坪:将播放音乐的VCD置于草坪(仿家乐福),配合温泉,增加环境情调;

——"望星空":在皇城(或明远楼)顶端设置投币式天文望远镜。

——成人秋千:与儿童游乐场区别开。

——健身象棋:用青石刻制,棋子直径30-40厘米,可健身,可益智。

——天然沙滩游泳池:截出一段河道,于中游泳,感觉非常规游泳池可及;与沙滩为邻,体会海滨风情

——竹筏或独木舟:在护城河中进行漂流运动。

——水上滑梯:用塑料制造,设置于护城河河道较宽处。游戏方式:参与者从上往下滑,或者从下往上爬行,可分别设置一道滑梯。

——"激流涌进"趣味体育设施:仿照中央5台"城市之间"中的趣味体育节目。游戏介绍:主要设施为充气泡沫气垫,气垫呈长渠状(50米左右),在气垫上加少量水;游戏者俯冲至气垫并奋力滑行,远者为胜。

——街道建筑小品:如在街头放置民间表演艺人的铜像或泥塑等。

——各种基础配套:小区安防设施、小区智能系统、邮电所、商品品牌店等。

七、文化特色

芙蓉古城作为集中中国民居之大成者,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畅游其间,可怡心,可清神,可观花,可闻蹄,可感中华文化之深厚底蕴,可悟蜀中志士之冰雪肝胆。通过对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现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髓,使其一砖一瓦,一檐一壁,都透出历史的、文化的深沉底蕴。

1、饮食文化:成都名小吃,中华老字号驰名天下,以其物美价廉、风味独特和品种丰富,名满全川,享誉中华,经代代相传,发展到今天已是精益求精,成为成都市的"门面"之一。芙蓉古城网罗各种成都名小吃:冷食热菜类(夫妻肺片、陈麻婆豆腐等);面食类(钟水饺、韩包子等);糕团甜点类(赖汤圆、三大炮等);零食类(八号花生、散子麻花等)。品种繁多之外,全由名师主理,绝不让名小吃浪得虚名。尝尽成都名小吃,体味天府饮食文化,芙蓉古城让人频频回眸,心驰神往。

2、童趣文化:老成都曾有的儿童玩具主要有陀螺、响簧、铁环、毽子、风筝、弹子等,飞逝的时光日渐暗淡了这些有数年历史的儿童玩具。现代科技进步飞速,工业化带来的玩具让孩童们目不暇接,可以肯定有着乡土色彩的玩具一旦重现,一定会让他们新奇,继而爱不释手。在芙蓉古城,长期拘匿于都市的孩子们将找到他们新的乐园,那些怀旧的中老年人,也会因为与童年玩具情节的重逢而感动。

3、天府街市文化:成都的传统手工制品不胜枚举--蜀绣、蜀锦、竹帘画、漆器、剪纸、泥塑、刺绣、挑花、木雕等驰名中外。传统手工制品街在芙蓉古城的出现让人叹为观止,疑是梦回唐朝(封建社会的顶峰)。难以按捺,不妨亲临各种手工作坊,在动手过程中畅想那时的成都街市。

4、茶文化:成都是中国"茶都",茶文化渲染一种恬淡从容,把成都人熏陶得温文尔雅。铜壶铜烟袋铜茶椽子仿佛已成为过眼云烟,说评书的艺人也在很久前去了他乡,芙蓉古城却能拨转时针,让昨日情景在起伏的香茗中浮现。

5、水文化:龙舟比赛、赶鸭子比赛、放河灯等延续流传了数千载的成都水文化。芙蓉古城这方土地,无疑会弥加可贵。

6、民风民俗文化:在芙蓉古城,一场传统婚典将让爱情更加刻骨铭心,赶庙会后带回的烛香温暖一个城市人疲惫的梦境,搭戏台、贴门神、磨刀人、打更人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也将在芙蓉古城得以回返。各种传统节日,也将在芙蓉古城再度兴盛。

7、地域文化:温江的鱼凫王都遗址是有4000年历史的鱼凫文化的见证;寿安乡陈家桅杆是清代翰林父子的归乡居所;大石文化源远流长;"琴壁空弹"传诵千年。石柱坝、假山石、万花楼、大乘院、开国寺、三井观、汉斌武馆是永宁有名景点,并各有一段故事相伴。难得一见的燕栖柳城、蛙蟾会战、麻雀聚会、鳝鱼涌浪在芙蓉古城将不再鲜见,"二十里梅花香不断"也让人心旷神怡。

八、销售方式

更具开创性的是芙蓉古城在成都房地产界推出的具有真正完整意义的全息营销模式--样板小区。在置信丽都花园D区,芙蓉古城样板小区先行问世。样板小区的主体为川西民居院落、江苏民居院落、云南民居院落、唐风建筑院落四大住宅组团,同时布置美食街(集中成都部分名小吃)、传统工艺品街等。此外,芙蓉古城的园林水系、花卉绿化、人文景观、建筑小品也在样板小区得以体现。作为芙蓉古城的缩影,该样板小区将给人"未启先闻"的美妙感受。不妨亲临样板小区,漫步其间,思忖古代都市的繁华,遐想芙蓉古城的美丽迷离。此外,特邀成都市主创过有"现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老成都"画卷的七位本土知名画家,根据芙蓉古城的整体规划设计,创作巨幅《芙蓉古城俯瞰全图》。该巨幅图画将形象展示芙蓉古城的概貌,体现老成都的街市及院落意境。巨幅绘制完成后,付梓印制,用于销售展示说明。

九、物业管理

物业的保值增值要以科学完善的物业管理为前提,芙蓉古城的物管商为成都置信实业旗下的蜀信物业管理公司,并聘请有三十多年物管经验、享誉海内外的香港物管专家曲远东先生担任芙蓉古城的物管顾问。芙蓉古城还将引入五星级的优质酒店管理,管理人员多为曾赴新加坡、香港、欧美学习深造后归国的物业管理精英。芙蓉古城将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物业管理服务:

——基本业务:房屋建筑的维护、修缮与改造;物业附属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与更新;相关场地的维护与管理。

——专项业务:治安保卫;清扫保洁;庭院绿化;车辆管理。

——特色业务:代办各种公用事业费;代购车票、机票;代订送报刊杂志;代聘请家教、保姆、家庭护理;提供打字、复印、传真、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常用健身设备;提供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借阅;承办各类生日、婚礼庆典活动或各种聚会;日常健康医疗诊断,提供常用药品;洗车、汽车美容、衣物代洗、搬家服务;提供照顾幼儿、接送小孩、陪伴老人、护理病人、家庭烹饪、临时管家服务;业主或使用人委托的其他服务。

——经营业务:室内装潢;电器维修;商务中心;经租;房屋置换;其他服务。

附:置信社区成立的业主协会与队伍

1)置信业主读书会

2)置信图书室、阅览室

3)卡拉OK爱好者协会

4)旅游爱好者协会

5)乒乓球爱好者协会

6)卡丁车爱好者协会

7)保龄球爱好者协会

8)爱好者协会(象棋、围棋、麻将、桥牌等)

9)置信主妇联谊会

10)儿童素质教育联谊会

11)美食烹饪爱好者协会

12)美术书法爱好者协会

13)置信业主摄影爱好者协会

14)美术书法爱好者协会

15)置信业主服饰爱好者协会

16)置信业主艺术团

17)置信业主钓鱼协会

18)置信业主运动爱好者协会(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等)

19)竞技麻将会员俱乐部

20)健身、美容爱好者协会音乐音响爱好者协会

21)置信球迷协会

22)置信业主足球队

23)置信业主老年协会(老年自行车骑游队、老年腰鼓队、老年艺术团、老年交谊舞协会、老年气功协会、老年合唱团、老年茶庄、置 信老年健康特护中心)

十、升值潜力

区位攀升潜力

*上风上水,城西历来是成都之居家胜地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使市区人口向城郊迁移

*芙蓉古城位于新成温公路成-温-邛城市带快速通道旁,紧依即将开通的三环路

*交通便利,距市区二环路仅10余分钟车程

*与四川商业学校和成都星星外语学校相邻

*处于大型城市带上,日常生活和物质采买都非常方便生态攀升潜力

*回归自然是当代城市人的居家追求,芙蓉古城"出尘不出城",迎合他们的需求

*超大绿化率,巨资营造环境,是为世间福地

*潺潺流水从每户芙蓉古城人家的屋前或宅后淌过,临水而居,体味人生意境

*架古韵小桥,再点缀湖泊

*项目享有成-温-邛部级生态农业保护带中的新鲜空气和生态环境社区攀升潜力

*芙蓉古城将导入享誉全国的"置信生活方式"

*川西民居、江苏民居、云南民居、唐风建筑相融于芙蓉古城,在成都实属首例

*独特的饮食文化、茶文化、水文化、古街文化、童趣文化、区域历史文化等在目前的西部房产中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生态豪华会所、星级酒店宾馆、温泉、博物馆、休闲广场、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心、老年人健康中心、置信MBA学术中心等功能配套完善,无可比拟

*可观的旅游人群将前往芙蓉古城,人气旺盛物业管理攀升潜力

*享誉成都的蜀信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物业管理

长沙过贾谊宅篇10

【关键词】诗歌教学 心理感觉 词语 判断 猜测 议论 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25-02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诗歌鉴赏专题是考生普遍觉得不易掌握的一项专题内容,也不容易拿到高分。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诗歌语言本身的凝练、含蓄、跳跃性的特点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二是诗歌鉴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包括对时代背景、诗人经历、意象等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内容博大精深;三是对诗歌创作艺术手法的掌握;四是准确把握诗人在诗歌中流露的思想情感。应该说,能够准确揣摩诗人的思想情感,唤起自身情感共鸣,获得阅读上的享受是鉴赏诗歌的最终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掌握前三项内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小的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做到较快地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个方法就是通过抓住诗歌中表现诗人心理感觉的词语来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些词语中有一些是显而易见的“诗眼”,而有一些是表示判断、猜测、议论、反问的词语。抓住这些词语并结合诗歌意象、意境仔细揣摩,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下面分类举例分析。

一、抓住诗中显而易见的表现诗人心理感觉的词语

这些表现诗人心理感觉的词语是显而易见的“诗眼”,如喜、怒、哀、愁、乐、寒、酸、痛、伤、羡、空、自等。这些词语直接呈现在诗歌文本中,可以说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III卷的诗歌唐代诗人曹翰的《内宴奉诏作》:“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尾句的“羞”也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为不能再战沙场立下战功而羞愧的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

例如,2008年高考全国1卷的宋诗鉴赏题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其三)》:“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揣摩诗人的情感可抓住尾联的“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的“羡”字,从而明确诗人是羡慕并向往渔人在斜风细雨中乘着小舟悠然自得的生活。抓住表现诗人心理感觉的“羡”字,题目的第二问“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赏析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自”是“独自”、“孤独”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流水无情独自流,哪管人肝肠寸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送客的悲凉之感及与同为谪臣的友人惺惺相惜之情。

贾岛的《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颔联“落日恐行人”的“恐”字和尾句的“烟火渐相亲”的“亲”字表现了诗人由独自一人经过萧疏荒凉的旷野的恐惧到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院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变化过程。

二、抓住诗中表示判断的词语

某些诗歌中有一些表示判断的词语也能表明诗人的情感倾向及志向,这也是在鉴赏时需要关注的。这些表达是或否的判断词一般能较为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怀、决心或志向。如“免”、未肯”、“不管”等。

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II卷的诗歌唐代诗人韩的《残春旅舍》:“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尾句的“免”直接表达了诗人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的爱国之心。

例如,宋代诗人杨朴的咏物诗《莎衣》:“软绿柔蓝着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尾句的“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未肯”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愿意用功名利禄来换取蓑衣象征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感倾向非常明显。

又如,赏析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本诗的诗眼是“交情”,尾句还有一个表判断的词语“不管”,意在强调无论世上有怎样的风波,诗人与朋友的友情就像这个山溪渡口一样是坚定不移的。

三、抓住诗中表示猜测的词语

有的诗歌中有一些表示猜测的词语也能帮助我们揣测诗人的思想情感。这些表猜测的词语如“似”、“疑似”、“料得”等委婉表达了诗人对某人某物的特殊情感。

例如,明代高翥的《秋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Q。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第三句“豆花似解通邻好”的“似”字是“好像”的意思,结尾两句是说豆花好像了解“我”想要和邻居交往的愿望,伸长了藤蔓到墙的那一边表达“我”对邻居的问候。这是借物传情,表达了对邻居问候的温馨情感。

例如,宋代寇准的《春日偶书》:“柳岸花塘慵独赏,闲门春尽阻闲游。少年多故心先老,却被人疑似白头。”诗中“疑似”一词既紧扣前句表达自己年少多经历患难的坎坷,同时也表达被人错认为“白头”的无奈与心酸。

又如,唐代高适的《渔父歌》:“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尾联的“料得”一词将一个浪迹烟波、不问世务的渔父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了。

四、抓住诗中表示议论的词语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进行评价和论说,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见解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议论也包含着揭示事物外在与内在,或者与它事物之间的哲理及其关系。也就是说,诗人对诗歌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古诗中表议论的词语多出现在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和哲理诗中。

例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中的“可怜”一词道出了诗人对贾谊悲剧一生怀才不遇的惋惜和悲叹。

例如,元稹的《》:“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第三句以否定句式“不是偏爱”,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第四句“更无”道出了原委,表明了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可以说,诗歌赞颂了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又如,我们熟悉的哲理诗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为有源头活水来”表明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使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五、抓住诗中表反问的词语

古诗中表反问的词语能直截了当、强烈地表达诗人坚定的决心与志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尾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决绝态度与不卑不屈的气概。

例如,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尾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岂”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无比自负的心理,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清高宗敕编的《唐宋诗醇》这样评价:“结句以直致见风格,所谓词意俱尽,如截奔马。”

又如,唐代诗人司空图的《南北史感遇十首(其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奸佞岂能惭误国,空令怀古更徘徊。”第三句中的“岂能”直接表达了对奸邪谄媚之人误国的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