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大的幸福十篇

时间:2023-04-01 21:40:19

会长大的幸福篇1

[关键词]校长;幸福学校;幸福教育;实用指南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提出,“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主席也指出,中国梦就是人民的幸福梦。这些标志幸福中国、幸福民生、幸福社会建设迈向新的时期和高度。因此,先让学校幸福起来,就成了深化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也成了校长办学新的追求。应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之约,我们出版新著《幸福教育实用指南——全员必读手册》。下面择要与校长朋友交流、商榷,以引发对建设幸福学校、深化幸福教育做更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

一、幸福中国、幸福民生:应先让学校幸福起来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最终追求。早在2006年,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说时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2011年“六一”前夕,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同年“两会”上高度关注“幸福中国”,并将“让人民更幸福”确立为中国政府未来工作的主题;同年9月教育部“开学第一课”聚焦“幸福”主题。2012年“两会”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再一次汇聚成一个声音——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在党的“十”报告中,党中央号召“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2013年3月,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同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可见,幸福成了重要的民生诉求,以及新时期的重要命题。

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寄托亿万家庭和数亿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优先发展教育是我同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因此,建设幸福国家、幸福民生,校长必须先让学校幸福起来。《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当前,应试教育远离教育的人文本性,其教育过程与人性和生命严重脱节,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机器,把教师变成燃烧殆尽的蜡烛,直接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近年来,多地区出现高考前后集体撕书的现象,呈现出蔓延之势,映射学生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也流露出对幸福的渴望。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我们的孩子依旧在“苦学”中挣扎。因此,倡导幸福教育,先让学校幸福起来,不仅是国计民生的需要。更是解放学生和教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二、幸福教育的宗旨和使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对幸福的理解有众多说法。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它,给它下定义、分类,但总还是能抽象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和规律。比如,幸福是一种愉快的心情,即快乐:这种快乐必须是持续一段时间而不是瞬间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现状的满足。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快乐不是单纯的享乐,而是以发展和进步为支撑的。真正的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眼前与长远有机统一的内心平衡。教育的最大幸福莫过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因此通俗地说,幸福教育就是在幸福中开展教育,在教育中体验幸福;通过教育创造幸福,通过幸福促进教育。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幸福教育就是为幸福人生奠基。其根本宗旨和使命就是《教育规划纲要》指出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为此,幸福教育提出如下纲领:一是以人为本统全局。以人为本是幸福的灵魂。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彻底扭转把学生训练成考试机器的应试教育局面。二是积极心理打基础。积极心理是幸福的支点。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人们无法改变先天遗传,但可以努力营造良好的后天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主动控制自己能掌握的心理力量。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的积极心态是幸福的有效调节机制。三是优良品德把方向。优良品德是幸福的先导。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从而形成教师爱岗学生乐学的良好教风学风,保证教育沿着幸福的方向前进。四是快乐有成促发展。快乐有成是幸福的真谛。要把学校办成师生精神的乐园、教学相长的高地,出名师、育英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让学生快乐地学、学有所成,开创美好未来。五是自主劳动添动力。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让学与教成为“真正自由的劳动”,而不是体力摧残和精神折磨;让师生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人,而不是教与学的奴隶,充分体现和体验劳有所得、多劳多得是轻负高质、克服厌教厌学的法宝,是提升幸福感的动力之源。六是满足特需保公平。满足特需是幸福的天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保证每个兴趣特长得到张扬、个性得到发展,既是对教育公平的考量,也是幸福感的保底。因此,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教师,还愿每一个家庭,促进每个师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七是安全健康作保障。生命健康是幸福的本钱。身心和谐、人格健全是幸福的生命线。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幸福教育的主题和主线:提升学生、教师的幸福指数

提升学生、教师的幸福指数是幸福教育的主题和主线。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它既能诊断个体或群体的幸福感程度,也能揭示幸福的结构要素,指明努力改进的方向。

幸福教育是师生双边的互动,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我们研发的幸福指数针对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聚焦幸福教育的表现和途径两大方面。在幸福教育的表现方面,教师和学生幸福感包括知足体验、身心健康体验、成长发展体验、自力自主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良好人际体验等维度。在幸福教育途径方面,教师获得幸福的途径可归纳为职业认同、职业交往、专业成长、学校管理、社会支持、身心健康等维度;学生获得幸福的途径包括角色认同、人际交往、学业成长、学校管理、重要他人的影响、身心健康和亲社会行为等维度。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发出“幸福指数透视分析系统1.0(HappyIndex for Penetrating Analysis System 1.0,HIPAS1.0)”,经过编程后,既可以提供个人和群体的教育幸福指数,还可做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幸福指数对比。有助于群体及早对“不和谐”个体给予及时帮助,以及不同群体间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计算个人或群体在幸福教育不同途径上的指数差异,还可找出幸福的缘由,并据此提出提升幸福指数的对策。将其与调查问卷主观评定结合起来共同使用,可实现显性评价和隐性分析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教育幸福指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课堂是幸福学校的主要窗口,也是提升学生和教师幸福指数的主阵地。幸福课堂建设和评价也有其自身规律和科学方法。我们采用世界先进的视频研究方法,借助行为观察分析系统,对照“幸福课堂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对收集到的课堂视频资料进行科学的精细化分析,梳理幸福课堂的基本环节,归纳提炼幸福课堂基本规律,初步破解幸福课堂密码,研发出“幸福课堂行为观察分析系统1.0”,不仅可以提供课堂整体幸福指数的评价,还可通过计算幸福课堂各级指标上的幸福指数,找出某节课的亮点与需改进之处,提供课堂整体幸福指数的提升策略。此外,通过对各观察指标进行筛选,系统可自动将所关心指标的对应视频场景编辑到一起并加注解说明,有助于一线教师相互之间对课堂进行研究、观摩,以及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改进。

四、幸福教育的重心和精髓: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重心在课堂,关键要抓好抓实教师爱教、会教、教会和学生爱学、会学、学会。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为中心”的师本课堂、教本课堂,幸福教育主张“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学本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任务驱动促进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形成,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动活泼学习,一改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等落后被动的传统,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活力,发生根本性变革。

幸福课堂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为“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这也是幸福教育的真谛和精髓。爱教、爱学是动力,会教、会学是策略,教会、学会是效果。一是爱教爱学。首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正确课堂观,坚持学生中心,注重激活右脑,突出赏识导向,强化寓教于乐;其次,推行“阿克斯(ARCS)动机”教学模式,A-attention:引起注意;R-relevance: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贴切性和相关性:C-confidence:通过成就增强自信;S-satisfaction:对学习效果满意。通过“阿克斯动机”教学模式提高动机和兴趣,减轻心理负担;通过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提高效能和个性化水平,减轻课业负担。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幸福境界重新回到师生心中。二是会教会学。首先,坚持最优教学的63l原则,即学生自主学习量控制在整个课堂的60%左右,合作学习量控制在整个课堂的30%左右,教师单向精讲量控制在整个课堂的10%左右。根据实际课型可灵活掌握原则,让学生当课堂主人,把时间还给学生。其次,落实轻负高质课堂学习5+2环节,学生主动自觉并高效执行前测(pretest)、探究(probe)、展示(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后测(posttest)5个环节,亦称课堂5步(5P)法;同时,精通课前预习(preview)和课后改进(provement)2个环节,确保课前、课中和课后一条龙效益最大化。三是教会学会,即达到高分高能高分就是当堂达标测验考出高分,考出好成绩:高能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同类问题上,能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幸福课堂上,教师的灌输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群体探究,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百家鸣”。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小组间的竞争与质疑。学生表现出我能行、我能做、我会做的自主、自信、自强。学生体验到无边的遐思、闪光的追问、新奇的创造、自发的兴趣、情感的共鸣、观点的碰撞、灵感的激发、潜能的释放、个性的张扬。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成长的温床、精神发展的殿堂。

五、幸福教育的基石和台阶:办幸福学校、创幸福班级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如果说“生动活泼学习”主要靠课堂,那么“健康快乐成长”除了课堂以外,还必须办幸福学校、创幸福班级,充分发挥学校和班级的作用。

不论是办幸福学校还是创幸福班级,让“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的幸福课堂都是重中之重。“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自然也是基础的基础。不论是办幸福学校还是创幸福班级,积极向上的心理和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塑造积极心理是办幸福学校、创幸福班级的共同基础,要重点培养认知、情感、人际、公民性、节制和卓越等心理力量,构建幸福的心理调节机制。同时,还要注重营造积极的学校和社会环境,校园的标志、氛围以及家校社会的支持和评价、社会赞许、人民满意等,都构成幸福学校的外在诱因。

除此之外,建设幸福学校重在营造幸福文化:一是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把学校办成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师发展的精神乐园;二是行动计划,重点是近3年5年的行动纲领、共同愿景和科研引领:三是组织管理,强化人文关怀、合作分享和公正公平;四是满意度,体现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综合满意程度。

建设幸福班级要着力凸显四点:第一,爱心文化是幸福班级的灵魂。分精神和物质方面,通过理念、班训、班歌、班风以及标识和环境集中体现“爱心”:第二,和谐结构是幸福班级的支柱。通过班组和团队团体构建,彰显“爱”、生成“爱”和分享“爱”,从而形成团结有力、朝气蓬勃、齐心协力、生机盎然、张扬个性、满足兴趣特长、放飞梦想、受人尊重、令人向往的班集体;第三,快乐成长是幸福班级的阶梯。主要通过发展规划、自主自治、主题活动、班级成绩、班级特色、班级声誉集中体现班集体在快乐中的进步。

六、幸福教育的发展路径和平台;集团办学和校际联盟

办幸福学校、创幸福班级固然是推进幸福教育的主要路径和平台,但规模化推进幸福教育还需另辟蹊径,集团办学是规模化推进幸福教育的最佳平台。我国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各校基础、水平和特色也不尽相同,发挥优势,一校多区的集团办学有利于统筹兼顾、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体制、强化保障。因此,集团办学是又好又快发展幸福教育的理想选择。西南幸福教育实验基地,即重庆天台港小学,闯出一校五区集团办学开展幸福教育的新路。通过一年多努力,幸福教育取得丰硕成果,成了全国集团办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先行者。《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分别报道,引起广泛好评。幸福课堂校际联盟乃是区域层面更大规模推进幸福的有效平台,宁波鄞州综合改革实验区成功建设由14所核心学校和30多所培养学校组成的幸福课堂校际联盟,取得显著成效,鄞州幸福教育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媒体的推介。

会长大的幸福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50-03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校长应对本校优秀的校园文化进行传承,并融入与时俱进的新的元素,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当前,“走特色办学之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已成为各校追求的目标。什么是特色办学?学校怎样才能实现内涵发展?究其本质,是打造校园文化,建立一种核心办学理念,形成校园精神风范,构建和谐育人氛围,并将育人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它激励着学校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极大地影响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为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形成一定的文化内涵,让文化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使其转化为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内化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方能使学校展现出独树一帜、卓尔不凡的魅力,最终实现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的目标。

南宁市壮志路小学在打造学校文化的过程中,经过对学校历史的追溯,反观当下的教育,进行深度的学习与思考后,提出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该校特色办学的经验,探讨学校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围绕“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落实“师师有特色,生生有个性,人人有发展,让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家长幸福地合作”的办学目标,该校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逐步进行特色办学的实践。

一、实施幸福管理——服务奉献,以人为本,高效务实

幸福管理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管理者感到幸福,二是管理的过程要科学民主,三是要让师生感到幸福。壮志路小学提炼出了幸福观四要素,即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投入的角色、充实的精神,四者共同发展才是幸福的人生。作为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而是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作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分数最大化,而是追求进步最大化。

学校以“服务奉献、以人为本、高效务实”为管理的行动指南,坚持行政管理例行制度(教代会、周一行政例会、干部民主评议等),实施教师阳光幸福评价工程(制定《德能勤绩考核细则》、《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班主任考核办法》、《教师幸福成长手册》等),用心打造优秀的管理文化,让全体教师在和谐的管理氛围中提升职业幸福感。

学校积极推行校园情感管理,推出“四个一点”幸福管理策略,促进教师幸福地工作。一是“柔一点”,少一些掷地有声,多一些春风化雨;二是“暖一点”,少一些生硬僵冷,多一些人文关注;三是“粗一点”,少一些面面俱到,多一些个性张扬;四是“活一点”,少一些生搬硬套,多一些宽容理解。“四个一点”的幸福管理策略,给予了教师乐业的空间、创新的空间、成长的空间、自我评价反思与调节校正的空间,让教师们感觉到被人尊重、被人关心、被人理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还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功能,以“关爱”为轴,以“团结”为面,以“活动”为桥梁,使领导班子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真正呈现“人心和顺、事事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让全校教师体验到人际和谐的幸福。

二、塑造幸福校园——精美雅致。温馨和谐,促学净思

根据学校的布局,围绕“幸福之花处处开”的思路,利用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精心设计和打造学校的幸福内涵的外化环境,塑造“精美雅致、温馨和谐、促学净思”的幸福校园。在校园、文化长廊、楼道、教师办公室及教室悬挂师生们收集和创作的幸福格言、文章及书画作品,通过营造浓厚的幸福文化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有回家的感觉,感到幸福满满。

开展“幸福大家谈”活动,利用幸福格言征集活动,讨论“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如何创造幸福”等话题。以“追问幸福”、“寻找幸福”、“创造幸福”为主题布置楼道和班级墙面文化。“寻找幸福”活动可以使学生从历史的沿革感受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点滴关怀。每个学期末都开展“幸福一刻,温馨回眸”、“幸福故事大家讲”活动。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宣讲幸福故事。举办教师沙龙,让教师们以“我们的幸福是什么?”为主题撰写文章,并集结成册在校内传阅。

创编幸福校歌《幸福成长的乐园》,在原校歌的基础上,向全校师生征集校歌歌词,请专业人士谱曲。创作幸福校标,在原校标(木棉花:代表珍惜眼前的幸福)的基础上,向全校师生征集校标图案。

三、涵养幸福教师——心态阳光,博达仁爱。成就学生

没有教师心灵的舒展,何来学生心灵的舒展?教师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又如何去让学生感受幸福?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除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以外,唯一可以送给他们的,就是幸福了。校长应把幸福送给老师,让老师天天生活在幸福之中;老师应把幸福送给学生,让学生天天生活在幸福之中。壮志路小学的做法:一是实施“阳光心态工程”,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等,举办教师阳光心态系列讲座和沙龙,举办教师心理辅导及健康知识讲座,引导教师读己(了解和疏导自己,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和读人(与学生家长平等对话等),帮助教师幸福生活、快乐工作。二是加强师训工程,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开展读书活动,专门放假让教师读专著,进行“书香教师”评比,开展基本功的训练和展示活动,让教师写教育故事并在全校分享,开学组务会讨论“幸福格言”,平时发放“精神课间餐”,宣传校训、校标及幸福教师打造的标准等,让教师博达仁爱。三是要求教师认真参与课题实验,在实验中提升自己,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让学生每天的成长成为教师幸福的理由,在成就学生中使教师成为幸福的研究者。

四、打造幸福课堂——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共享

立足学生幸福地学,壮志路小学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优质的幸福课堂。提出幸福课堂有两个层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机会,是幸福课堂的低级层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拥有个性和特长,是幸福课堂的高级层次。

学校一是以“六化”互动引领“幸福课堂”。要求做到:教师备课团队化,学生预习问题化;教师上课互动化,学生上课参与化;作业布置生本化,学生练习多样化;教师辅导个别化,学生复习及时化;教师实验标准化,学生实践生活化;教师评价多元化,学生反馈常态化。二是以课题研究助建“幸福课堂”。通过学习“211”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师生、生生互动、点评与拓展10分钟;学生当堂练习巩固不少于10分钟)和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的学习研究,大力推行教改实验,坚持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形成打磨课堂、展示课堂的浓厚氛围,让师生踏上轻负高效的“幸福课堂”之旅。

学校还把“让孩子堂堂课都有笑声”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之一,让每节课都走向优质教育,师生在其乐融融中,教学相长。学校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为抓手开展小课题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研究解决一小点,如此循环往复,总结成果,召开成果推介会,让教师充满幸福地成长。最终,形成一套幸福课堂的构建标准。学校还积极创编幸福课中操(即幸福醒脑操),该操根据“五指操”以及中医的按摩原理,集合集体的智慧,同时外请专家指导创编而成。该操能有效缓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疲劳感。

五、培养幸福学生——德馨学实,明理诚信。智慧阳光

学校以幸福教育为主题,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朝着成为“德馨学实、明理诚信、智慧阳光”的壮志学子而努力。学校主张教育孩子:有德自然香,有责记心上。谨记德行六字真言:不伤害、不妨碍。不伤害、不妨碍,不做让人痛苦和讨厌的事,事前思考,事后反省,这就是有德行的人。我们的孩子不伤害、不妨碍自然,就会珍爱生命;不伤害、不妨碍社会,就会热爱生活;不伤害、不妨碍学校,就会主动学习;不伤害、不妨碍老师,就会尊敬师长;不伤害、不妨碍同学,就会团结同学;不伤害、不妨碍家长,就会孝敬父母;不伤害、不妨碍自己,就会积极向上。时刻牢记责任心口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内的事情尽力做,出了问题敢担当。

围绕不伤害、不妨碍,学校开展了以“在敬净静中幸福成长”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利用校会开展“小故事大道理”活动;组建“红领巾广播站”,开展新闻播报、名人回忆录播报、校级优秀作文播报等活动;开展“经典分享,阅读传递,好书献母校”活动;每周二下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分级分组,保证人人有组,生生有活动参加,学校编印校本兴趣小组活动教材;“六一”前后开展“壮志幸福成长文化展示周”活动;每个学期开展背古诗比赛;春季学期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秋季学期开展爱科学月活动;开展以“走进水街文化”为主题的学生探究实践活动;创“寻找幸福”、“幸福讲坛”、“幸福花开”校刊,评选“幸福班级”,表彰“幸福之星”……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另外,篮球运动是壮志路小学最强的运动项目,近十年来曾经两度获得南宁市篮球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目前,学校继续重点抓篮球训练,每班每周开设篮球课上课时,自编篮球校本教材,定期组织班际间的篮球比赛,让学生毕业时“人人会打篮球”。

六、培训幸福家长——有德行,有责任,有真爱,有信念,有智慧

依托广西立体化实验课题,学校开展“构建合作式学习型家庭的研究”(南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家长学校指导和提升家长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水平,使其主动地与学校、教师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经过了一年来的努力实践,学校构建学习型家庭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良好习惯正在养成,各班的班风和学风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教育方法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度逐渐提高,家校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一些单亲家庭、“教育困难”家庭得到了很好的帮扶,家庭教育的环境得到了实质上的改善,“合作式学习型家庭”已经初具规模。家庭的细微改变,成就了孩子的大变化、学校学习氛围的大变化。

学校的“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区、市妇联乃至全国妇联的领导都曾经亲临学校参观和指导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立体化”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以及国家“家庭教育”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的现场会在壮志路小学成功举办,充分体现出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工作的实效性。与此同时,随着各种实验活动的不断延伸,学校将研究制定出有学校特色的各项实验成果手册,让家长也树立目标、发展自己,感受到获得成长的幸福,使“构建合作式学习型家庭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会长大的幸福篇3

1 开展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丰富。为何有些学生还感觉不到幸福呢.有的学生觉得学习不快乐、生活没意思。有厌学、孤僻、忧郁、自卑等,当孩子有心理阴影时,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发现,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甚至酿成悲剧。可见,加强对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份,刻不容缓。

2 让学生认识幸福

幸福是什么.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在2011年9月1日上午,我和全班学生一起收看了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主题为“幸福”。我让学生们写观后感,不少学生用了名人的话语理解幸福。如成龙的 “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邓亚萍:“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杨利伟认为幸福需要奉献:“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收获幸福和快乐。”李娜感悟到幸福来自于超越。也有学生写孟佩洁的故事:“她在八岁那年,养母因重病而双腿瘫痪,养父却离开了她们。而她却用弱小的身体照顾养母。每天给她揉脚30分钟、活动筋骨,更换尿布……到了晚上9点钟才能做作业,虽累而她却感到非常幸福。她认为奉献,感恩,能天天见到妈妈就是幸福。她的故事让我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阅读着学生们热情洋溢的字句,让我感受到娃娃们满含对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殷切期盼,期盼着能得到幸福,期盼着能给予别人幸福。

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了幸福观教育,在第一周的主题班会上,确立的内容是追求幸福。学生们个个踊跃上台发言,说出了快乐、悲伤、收获与失落,有些学生还在台上激动得流下了泪水,感受到其实幸福就在身边:能坐在教室里安心读书就是一种幸福,每天有饭吃有衣穿就是一种幸福,偶尔能接到爸妈的电话也是一种幸福,有同学、朋友的帮助就是幸福……学生们歌颂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幸福就是一种心境,幸福更是一种感觉。我告诉学生:“人生只要活得真实,用宽容之心待人,幸福就会永远的存在,就会为我们的人生续上一个完美的结局。”

3 家校合作开展幸福观教育

半期考试后召开家长会,学生们的心情很复杂,尤其是学困生们更是忐忑不安。我在家长会上点名表扬很多学生,没有点名批评任何学生。借用于丹教授的话深情讲述: “成绩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但成长是一个贯穿生命的过程;成绩提供了一个确定性的价值,而成长蕴含着各式各样不确定性的内涵;成绩它只是一个外在的评价,但成长相关于时时刻刻内心的感受;成绩是个标准答案,但成长是一道多选题。”于丹认为,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这是她作为老师,作为母亲的多年体会。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告诉家长们首先要让孩子感到生活是幸福的,学习是快乐的,要关注学生分数以外的品质,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学会在帮助别人中感受快乐……一句句真诚的话语让家长们认同,让他们以快乐的心境去对孩子进行幸福教育。

4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幸福教育

会长大的幸福篇4

——题记

一、幸福在哪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好好生活,追求梦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追求者,步伐停止,幸福在哪里?

也许我们总是会问这样的问题,虽然生活对我们而言,体会还不是很多,但是,幸福的根源或许真的来源于生活。

我是一名寄宿生,寄宿学校早上起床的时间会很早,习惯成自然,以致于在周末放假时,亦是如此。又是一个大周末,早上,暖暖的阳光一照,本来就缺乏睡眠的眼睛再加上瞌睡虫的作用,根本睁不开,更别说起床。妈妈来喊我吃饭,一遍,两遍,三遍……见还不动,妈妈只好把饭温在锅里,等我起来再吃。而我呢,也只有到睡足了,才会懒洋洋地下床……这种温馨的情境持续了好长时间。然而,去年妈妈外出打工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每一次周末,总要把闹钟放在床边。每次闹钟响起,如同恶梦惊醒。而闹铃声远没有妈妈的声音温柔、悦耳。对我来说,听不见妈妈的呼唤,总觉得一天之中少了一样东西,有点儿不适应。人世间再美妙的音乐也比不上妈妈的呼唤,难道妈妈的呼唤就是幸福?

二、幸福在路上

幸福是一朵七色花,每一片花瓣都孕育着属于她自己的未来,幸福的花瓣属于谁,就看是谁先来采摘;幸福是太阳,每一束阳光都照射到人们的身上,看谁懂得把握,那么,幸福的阳光就属于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着时光的流逝,我已匆匆走过十九年。我长大了,开始慢慢地观察生活,想做生活的守护者,就得用自己的双手去装扮生活。真的有那么点不想长大,长大了,会受到父母的批评;长大后会叛逆;长大后有烦恼;长大后还会因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完美而自责。但是,这些都是短暂的。或许这时的我还不够幸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很多的幸福在等我,因为幸福在路上,我要学会等待。

三、幸福在身边

幸福不用众里寻他千百度,它就在你蓦然回首时。许多人都曾执着地追求幸福,寻找幸福,为了追寻幸福而不惜一切。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幸福是老师给予的。老师天天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很辛苦。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学会发现,发现老师给予的获得知识的幸福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幸福是父母给予的。父母的爱,是全天下最无私、最无微不至的爱。,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便会百般地疼爱你。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给予的无边的幸福。

还有亲人、朋友给予的幸福……

幸福是港湾,当你停船靠岸时,它会抚平你的忧伤,让你心情舒畅,因为它就在身边。

幸福很遥远吗?幸福又在哪里?

希望告诉我:幸福在路上。

梦想告诉我:幸福在身边。

未来告诉我:幸福无处不在,只有自己发现,才会拥有身边的幸福。

会长大的幸福篇5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

从小时候听那首“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绿荫下,也不再你梦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到前几年看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再到我个人的QQ个性签名: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老师,职业幸福是什么?

作为社会的构成体,每个人都有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的回报,同时社会也会以工资的形式回报个人。那么,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除了用劳动报酬这种有形的东西来衡量其存在价值外,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种无形的东西也能衡量其存在价值。事实上,教师在以多元、多姿、多态、多角色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对于教师来说,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教师本人的人生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了,教师才能把这种幸福感转递给学生,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教书育人既是一份职业,又是一份事业。职业是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而事业则是精神的寄托,是教师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及追求目标的活动。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谁能给予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何获取呢?我个人觉得一名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一、学生能给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往往来自学生,当看到自己以智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用知识和德性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教师看到学生那感激不尽的笑容,就感受到了幸福,一种无以取代的幸福感。对学生或成人、或成才的成功教育是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好的诠释。因此,如果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进步,那么对老师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感恩,作为老师,我们也时常会抱怨。但一句真诚的“老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好!”,足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足以让老师有一种快乐的幸福感。学生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学生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

二、教师自己能给自己职业幸福感

如果说,学生能给教师职业幸福感,那么,教师自己也能给自己职业幸福感,事物的发展由其内因决定,其内因便是教师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可以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倘若能给自己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的话,精神便有了支柱,生活便有了目标,工作便有了干劲。所谓精神家园,就是可以进行灵魂与灵魂,心灵与心灵沟通的场所。它的存在是很微妙的,但它给人带来的精神寄托或激励却是无穷的。而教师的精神支柱就是学生,目标就是让学生取得进步,学生有了进步,教师就有了动力,所以当默默的耕耘终有一天换来教育的累累硕果时,幸福便不言而喻了。原来,幸福,也是掌握在老师自己的手中的!朱永新教授说过:“要想写得精彩,就要活得精彩,做得精彩。”谁不想收获精彩?谁不想活得有意义?而一切的如意都要靠自己创造。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三、学校能给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果说班级是学生相处的大家庭,那么,学校是教师们相处的大家庭,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大环境。教师的幸福除了来源于学生之外,更来源于学校这个多才的文化广场。教师个人业务的发展、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同伴的互助,这些对教师都是一种肯定,也决定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正确定位,对自身社会角色价值的准确判断,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在三尺讲台上,有愉悦的心情,有感恩的心态,展示的便是充满幸福的微笑,获得的便是职业幸福感。

四、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你给教师职业幸福感

会长大的幸福篇6

幸福,曾经妩媚于蘸了蜜的唐诗宋词,翻来复去;幸福,曾经灿烂于蘸了蜜的风花雪月,追来追去;幸福,巅簸于蘸了蜜的毕业论文,传来传去;幸福,陶醉于蘸了蜜的温暖怀抱,笑来笑去……阅读。写作。赏风景。识风情,幸福在校园!

什么时候,幸福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幸福,像疲惫不堪蜷进被窝前的一颗酸柠檬;

幸福,像孜孜不倦晋升加级后的一粒双喜糖;

幸福,像滔滔不绝挥洒唾沫时的一杯苦咖啡;

幸福,像连绵不断机械重复中的一个朝天椒;

幸福,像喋喋不休正反论辩场的一座火药库;

幸福,像念念不忘哭病装傻剧的一条可怜虫……

幸福在痛苦中分娩,满眼迷茫!

2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幸福!幸福很简单;简单的不会有人相信眼前的就是幸福。幸福也很复杂;复杂的让人不明白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幸福。其实只要你珍惜了,你的每一瞬间,都是幸福。那幸福自然也就留住了。也许幸福是永恒的也说不定呀!

3幸福是什么?

这么深奥的问题似乎不适合有着这样低落心情的时候思考,但是它却一直徘徊在脑海,挥之不去。

灰姑娘说:幸福就是每天夜里和心爱的王子一起跳舞;

睡美人说: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时得到甜蜜的一吻;

海的女儿说:幸福就是要让自己爱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

可是童话终究是童话,不能代替现实。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与一知己谈诗论画,琴瑟和鸣;

幸福就是与一高手摩拳擦掌,切磋武艺;

可是古代终究是古代,不能代替现在。

幸福是什么?

是早上睁开眼睛,看到阳光洒满了房间,用力嗅嗅阳光和早晨的味道;

是阳光明媚的上午,抱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露天的阳台上,享受风吹过,文字划过;

是小雨淅沥的午后,静静走在雨中,望望在雨中舞蹈的小草,听听雨滴落在世界的声音;

是华灯初上的傍晚,闲散的走在路上听到一首熟悉的老歌,驻足,让回忆在脑海里逐渐清晰;

是繁星漫天的夜晚,坐在田野旁边看星星眨眼,看萤火虫飞舞,看远处的霓红闪烁;

幸福是什么?

是春天看见第一抹绿色映入眼帘,感受温暖微风吹过发帘;

是夏天看见骄阳四射百花盛开,坐在海边看潮起潮落;

是秋天看见漫天红叶飞舞,拉着长长的影子在夕阳里散步;

是冬天看见到处白雪覆盖,咯吱咯吱的奔跑在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

幸福是什么?

是十岁的过年的时候穿着新衣服,拿着压岁钱,挥舞着烟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是二十岁的时候跟几个铁哥们儿天南地北的侃山,喝酒,最后抱头痛哭;

是三十岁的时候与自己心爱的人走过红地毯,一起装扮共同的小窝;

是四十岁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镜子前打扮,然后夸她比他老妈当年还漂亮;

是五十岁的时候跟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街,被人说是姐弟俩;

是六十岁的时候过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除夕钟声响起时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饺子;

是七十岁的时候拖着老伴儿的手一起在公园散步,一起在长椅上看夕阳;

幸福是什么?

幸福有太多种定义,或许只是一种感觉;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只是这一刻,让自己的嘴角微微扬起。

4每次从电视广告上看到全家人一起自由生活的情景时,心里就自然会想,他们多么幸福啊!我何日才拥有?每当朋友不经意对自己开玩笑说,哎呀,你那么幸福啊!心里总会颤抖和发愣,好象有一种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询问自己,你真的幸福吗?我终于忍不住问自己,人生一世,自己的幸福是什么?我想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让自己更明白幸福是什么,如何去追求幸福,理解和珍惜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是平凡生活中突中大奖的幸运,是天天不愁吃穿玩乐,是多年的梦想终获得成功,是身边拥有年轻貌丽的红颜知己,是在人生灾难中的重生,是仕途上升官发财……感觉似乎都有,感觉它是那么的遥远又那么临近,是那么短暂难遇又那么平凡和无缘相识,感觉自己天天在渴望着它,却无法理解它,甚至不知道幸福就在自己的身边,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如风,如日月光辉,如飘摇的梦境,靠近自己却不知去体会,远离自己却不知道去挽留。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精神麻醉,是一种让人神往却让人无法看清的幽灵,是一种让人总在渴望、思念的人生目标,是一种无法言语、不能说清的天机秘密。

我依然不能理解幸福。往往总在感人的故事后才似乎明白幸福是人生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常人无法理解和去实践的醒悟。醒悟后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行动,尽管那么难,自己总会催促自己的心灵向那美好的幸福去追寻。幸福时刻逗留在人间,我们几乎天天在看着它,却无法抓住它,总突然而来,突然而去,来去无影踪。叹息总在幸福之后。幸福总依附在顺利的旁边。痛苦后的快乐,危险过后的平安,挫折时的成功,寒冷中出现的温暖,幸福总会闪现,幸福总与不幸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生活的颜色,是对生活的理解。

更多的人是无法认识自己拥有幸福。往往在幸福的时候把握不好,让幸福过早离开了自己。有人甚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样的幸福是不能长久的。幸福也会让人会忽视未来的危机,多少人在幸福中死亡。幸福让人高兴和无奈,让人喜忧难顾。“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许是对幸福最好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也许这样我们可以拥有更多幸福的心灵和更长的幸福光阴。

幸福没有标准,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样。幸福犹如市场上商品也有假有真。真幸福让人留恋忘怀,假幸福却让人遗憾痛苦。那是一种时代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的镜子,是社会形态的缩影。幸福啊幸福,为什么总让人欢乐让人忧!

幸福是什么,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也许当我能静坐家居,尽情书写文章就是一种幸福,它让我快乐,让我心情舒放。也许当我全家安康团圆,和睦生活就是一种幸福,让我拥有一个普通的家园。也许当我帮助别人,解救他人危难就是一种幸福,只知奉献,不求回报。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幸福也没有十全十美,只要我们心存真善美,至少我们可以靠近幸福。做个真正长久拥有幸福的人很难,但做幸福边上的人却很容易,我们不渴望天天幸福,只求幸福经常会光顾自己就不错了。幸福无限,只存心间。让我们携手自爱,自尊,自强,自信,我们就会常常体验幸福。让别人得到和拥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长久的幸福。

会长大的幸福篇7

一、认知幸福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们:什么是幸福?答案是千奇百怪的,有的说是考出好成绩,有的说是少做一点作业,有的说是多交几个朋友,有的说是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的答案有的让人心酸:幸福就是爸爸的病快点好,幸福就是天天都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是啊,不同人对幸福地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我认为,“幸福”作为一个概念,还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应当让学生正确的把握:

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重要需求得到满足后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的一种能持续较长时间的心理感受。

具体而言,包含三层含义。

(一)幸福的起点是个人的重要需求得到满足。一个人有许多需求,并不是需要得到满足都会产生幸福感,只有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人生重大目的得到实现产生幸福感。由于人的需求的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对幸福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二)幸福必然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幸福总是使人快乐,感觉生活有阳光,心中充满了温暖。一个内心灰暗的人是很难产生幸福感的。

(三)幸福感一般都会持续较长时间,片刻的快乐不能算是幸福。

二、体验幸福

对幸福的体验有三个层次。

一是物质幸福,即物质上的重大需求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幸福感。比如说孩子终于得到了渴望已久的电脑,产生的这种幸福感是真实的,这就是物质幸福,也正是人们渴望发财、赚钱的心理动力,但这种幸福感是短暂的、递减的。人在追求自身物质幸福时要避免破坏环境和损害他人利益,人单单追求物质幸福是不够的。

二是情感幸福。亲情、友情、爱情、信任、拥护、爱戴,都会带来幸福感。来自人和人的真情所产生的幸福感,要比来自于物质层面的幸福感长远得多、持久得多。情感幸福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心灵、精神的交流,不会破坏环境、不消耗资源,因此是多多益善的。

三是自我实现的幸福。这是更高层次的幸福。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艺家通过对社会的贡献,获得了自我实现的幸福。孔子的思想承传了几千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安徒生童话吸引了万千儿童,他们的功绩永存史册。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实现永恒吗?只要生命存在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快乐和幸福,造福他人、造福社会,这就是永恒的幸福。

三、创造幸福

创造幸福是一种能力,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教育和培养。我认为,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打好幸福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一生幸福的基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积淀起良好的学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面对任何问题都能拥有应对的办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学生精力充沛,高品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让学生做一个文明高雅的人。通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养成训练,良好的习惯就会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阶梯。

(二)开展挫折教育,磨练坚强意志。

提高抗挫折的能力是获取幸福的重要保证。今天的孩子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拥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条件。他们的人生中不幸的遭遇很少,却又最容易遭受到不幸带来的伤害,他们也最不能体会到幸福的珍贵。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节俭、克己、坚韧、责任感等品质,不是蓝天白云、莺歌燕舞等浅层的幸福感受,而是滴水穿石的坚持,傲雪凌霜的磨砺,风吹雨打的历练,是用生命的体验去积淀的幸福基础。

(三)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追求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大力倡导奉献精神,使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断地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在为社会奉献中塑造自己、满足自己,同时社会要积极关心每个人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真正的有机的统一。

会长大的幸福篇8

关键词 幸福教育 幸福教师 幸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凤凰镇小学是一所地处沙区西部的农村小学,由一所中心校和一所村点校组成,有20个教学班,949名学生,52名教职工。4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导师制学员。学校坚持“为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育人目标。近年来,凤小人怀揣“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的美好愿景,从营造幸福氛围、塑造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构建幸福家园等方面着力,大力实施幸福教育。

1着意建设温馨校园,努力营造幸福氛围

(1)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学校围绕“幸福”办学特色,先后建成了“幸福桥”、“幸福墙”、“幸福驿站”等幸福文化标识,让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学校精神、饱含着学校文化,营造温馨与和谐的校园环境。

(2)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学校通过节庆慰问教师、举行教师集体生日、教师生日发短信和送贺卡、成立“爱心辅导员”团队帮助留守儿童、邀请女家长和女教师一起过“三八节”、让孩子给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形式,努力营造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坦诚交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家”的氛围。

2着手拓展多维平台,倾力塑造幸福教师

学校通过多视角发掘教师优势、多形式展示教师才华、多途径培训教师能力、多元化评价教师成果,为每位教师提供幸福成长的平台,倾力塑造幸福教师。

(1)交流学习换思想。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回校后,将培训收获与全体教师分享。另一方面邀请市教科院、区进修学院领导、专家来校指导、讲座。

(2)校本培训炼能力。依托形式丰富的校本培训,锻炼教师队伍的能力。建立“1+1结对”机制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开展“6个1”活动,开展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等特色教研活动,组织同伴互助、“六校联合教研”等交流活动,开展教师集体备课与结对研讨……

(3)科研课题促创新。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创新。从2003年开始,学校先后开展了三个关于留守儿童学习、成长方面的市区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区级教师成长课题研究,以及多个校级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风格形成。

(4)“六风”建设铸师魂。抓好作风、行风、学风、教风、校风、考风等“六风”建设,铸就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5)“五个工程”暖人心。抓好并落实“温暖工程、阳光文体工程、读书富脑工程、形象工程、名师工程”,提升师生幸福感,营造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幸福校园。

(6)分层管理助成长。对教师实行行政、教研组、教师三级分层管理,注重差异发展,实行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 (沙坪坝区凤凰镇小学教师专业化成积分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着重丰富活动载体,竭力培育幸福学生

学校开展以“幸福教育”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夯实学生“品行、智慧、健康”基石,竭力培育幸福学生。

(1)开展“幸福教育”系列活动。主要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围绕文明行为、诚信、责任感、合作精神、规则意识五个重点内容开展活动,为学生奠定品行之基。

(2)开展“知行统一”学习活动。以“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为抓手,改革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幸福书吧”、“书”、“幸福之声广播”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为学生奠定智慧之基。

(3)开展“身心统一”艺体活动。学校开展“2+2”活动以及幸福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享受活动带来的健康,为学生奠定健康之基。

4着实开展家校联系,大力构建幸福家园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促进家校联系的落实,大力构建幸福家园。主要活动有:向家长发放《家校读本》并进行培训与测试,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家长意见与建议,开展“学习型家庭”和“优秀家长”评比与表彰,优秀家长经验介绍,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亲子运动会,观看“庆六一”文艺汇演,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向家长发放“幸福小报”……

5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全力彰显幸福成果

会长大的幸福篇9

关键词:幸福观;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158-04 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幸福是人类与整个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1]。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思想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他们思想开放活跃,乐于和易于接受各种新思想、新事物,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对幸福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不可否认的是,面对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各种文化思想的激烈碰撞和信息的瞬息万变,特别是现实中的各种竞争和矛盾,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青春期后期的种种思想困惑和人际关系的困扰,他们中的一些感到焦虑、迷茫,甚至无所适从,幸福对他们来说如镜花水月若即若离。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淡薄,对幸福的认识模糊,甚至把虚幻的幸福、物质化的享乐、拥有大量的金钱当作人生的最大幸福。这种对幸福的错误理解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产生极大的损害,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材,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受时代的影响很大,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他们有积极的幸福追求,对自身的幸福追求也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幸福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来获得,幸福应该是实现自身价值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有机统一,幸福的构成要素除了身体健康和物质基础外,还需要有精神的充实及自由、信仰等[2]。 但是也有个别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问题还亟需引起教育者和社会的关注。比如:一些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过于肤浅,不能全面理解幸福的真正内涵,集体主义幸福观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观比较严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注重个人享受,过分强调物质金钱的作用,表现出崇尚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特点。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认为父母、朋友及各种社会关系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幸福等。大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较高年级(三、四年级)学生幸福感略高,困扰他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少一些,但低年级学生表现出的集体主义幸福观淡薄现象更严重,对幸福的认识更迷茫,并且受人际关系困扰的比例更高。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几方面因素。

(一)社会因素

种种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最大,也最深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经济形式的多元存在,必然会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道德观的多元化。”[3]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难免会受资本主义价值观、金钱观的影响,造成思想的多元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和两种价值观的碰撞,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大学生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崇尚金钱,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个人主义思想膨胀。这些都会削弱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使大学生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少应有的热情,由此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建立。

2.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给中国经济带来飞速发展的同时,它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无不显示出金钱的重要性,市场经济使个人利益受到空前的重视和肯定,金钱作为财富的象征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热播的电视相亲节目中也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还有现在非常盛行的女生择偶标准“有车有房”,这些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爱情观和择偶观产生较大影响。

3.各种媒体带来的影响

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传播技术的革新,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世界。各种媒体在带给人们生活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随之而来。而有关网络传媒监管的法律还不完善,有关部门对文化传播媒体的监管和审查也有一定的难度,难免会出现一些有误导倾向甚至消极的思想和信息。当今传媒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爱情观、友情观,无形中对大学生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带来消极或负面的影响,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

4.社会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影响

目前中国预防腐败和对腐败的监管体系还在建设和完善中。社会上少数人难以抵制利益和金钱的诱惑,各领域难免滋生一些腐败现象。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对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形成污染,让他们看到了种种一夜暴富和各种社会关系带来的巨大好处,便开始向往有权有势,开始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开始寻找人生的“捷径”,这样一来他们的幸福观也就慢慢变质,甚至发生扭曲。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个家庭成员关系和谐、作风民主、教育方式得当、家庭氛围温馨的环境中,孩子的幸福感会很强,对幸福也会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关系紧张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恰当,过分溺爱或过于严厉,都会造成孩子缺乏幸福感,甚至造成孩子幸福观的扭曲。另外,家长的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也会影响孩子的幸福观。一般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高的家长会从小给予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引导,并且言传身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供良好的环境。相反,有些家长既不注意自身的言传身教,把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态度甚至恶习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更不重视对孩子的正面教育,从而对孩子幸福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以致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对幸福的认识比较模糊或偏激。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多数中国家长依然固守应试教育的思想,他们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正常需求,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把孩子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成绩的奴隶,其结果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也势必对其成长阶段幸福观的形成带来影响。此外,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如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事事代劳,使子女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性和忍耐力,缺少感激和感恩的心理,很难建立对周围的人的信任感,与人正常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较弱,在人生追求上常常表现出一方面雄心勃勃、抱负很大,另一方面又显得懒散,不愿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把对幸福的追求寄托在父母或他人等社会靠山上。

3.家庭稳定性的影响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加大,增幅高达7.65%。而父母离婚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生活在父母婚姻生活不幸福或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报复等心理障碍。离异家庭造成的缺憾感会从小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以致影响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对幸福感的认知。

(三)学校因素

1.学校幸福观教育的缺失

学校在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三观”教育中也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容。但目前高校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介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也缺乏对主流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积极宣传和引导,幸福观教育处于缺位状态。有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尚未意识到对幸福的认识是学生现实生活最需要的知识,也是他们感到最困惑的一个问题。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有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环境优势和进行幸福观体验教育的实践优势,各级学校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此项工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近些年来受到高校和教育者的关注,但总的来说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如果大学生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就能相对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抗拒诱惑、承受挫折,从而拥有更多的幸福体验和更高的幸福感。

3.学风校风的影响

目前一些高校比较注重学校硬件建设和扩大招生规模,对学风校风、校园文化、师资质量等软环境建设却不够重视,缺乏大学精神和大学内涵,缺少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势必对大学生的幸福观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个别高校教师责任感较差,缺乏良好的师德师风,严重危害了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

(四)个人因素

1.人格因素的影响

遇到同样一件事情,乐观者看到的是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悲观者看到的却只是对自己不利的一面。不同的个体主观幸福感也会导致幸福感的差异。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表现,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所以不同的人格会导致幸福感的差异[4]。大学生应重视自己的性格塑造,如果性格比较内向悲观的,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愉悦感,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2.成长经历的影响

大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幼年及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其幸福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成长经历比较简单,从小到大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坎坷和风雨,他们的幸福感,客观来说会更多些。但总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也容易使他们对幸福视而不见,不知道珍惜幸福,不懂得幸福的真谛所在,对生活失去主动挑战的意识,缺少创造幸福的能力。有的大学生个人成长经历比较坎坷,或经受了一些生活中的变故,他们性格较内敛,情绪容易悲观,获得的幸福感较少,但同时他们内心对幸福更加渴求,复杂的经历和艰苦的环境会砥砺品性,使他们更加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而努力去追求和创造幸福。

此外,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以及恋爱、情感经历也会对大学生的幸福观产生较大的影响[5]。

3.应对压力能力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竞争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焦虑与不稳定情绪时刻伴随着他们。大学生如果心理素质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应对压力的方式不当,就可能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或者出现人格不健全等问题。大学生要懂得正确对待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三、结语

总体来说,多数大学生的幸福观是正确的,能正确看待幸福并选择正确的获得幸福的途径。但不可忽视的是少数大学生的幸福观还需要积极引导,所以高校和家庭、社会应携手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幸福观的“大气候”;而大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人生路上牢牢地把握好方向,排除各种障碍和不良风气的影响,真正实现自己的幸福梦想。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孙丽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4]丁心镜.幸福学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

[5]宋杨.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Actuality and causes of happiness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QIAO Li, LU Aihua

(College of Marxism,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P. R. China)

会长大的幸福篇10

关键词 十 特殊教育 幸福美好 条件保障 幸福教育

分类号 G760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十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十报告中提出建设“幸福民生”、号召“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标志着幸福中国、幸福民生、幸福社会建设迈向了新的时期和新的高度。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十报告中专门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开启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新起点。特殊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国家教育水平和社会公平、幸福民生的天然指标,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在幸福中国、幸福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特殊教育、共创共享幸福美好未来将成为时代的使命。

1 特殊教育更需要幸福美好未来

1.1新中国特殊教育幸福美好现状

目前,中国特色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基本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特殊教育格局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其他形式为补充的特教格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实现“有教无类”的千年梦想。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教不分类,教不择人,不管对哪一类人都应给以教育,开创了世界特殊教育思想的先河。但这个千年梦想的真正实现,则归功于新中国特殊教育的辉煌发展。截止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是建国前的39倍,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了专门的学习场所;在校残疾儿童少年数量是建国前的175倍,为教育公平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教职工数量是建国前的110多倍,有力地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学有所教;全国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超过80%,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在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则基本达到95%以上,北京和上海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已达到99%。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目标开始由普及向普及加质量转变。

1.2特殊教育更需要幸福美好未来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亟待提高。早在上世纪90年代,估算全国就有700多万残疾学龄儿童,尽管统计残疾学龄儿童入学率标准不一,得出的结论相距很大,但有一点毋容置疑,那就是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远低于实际应有水平,尤其在农村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幸福美好未来迫切需要为更多学龄残疾儿童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级的课程、教材、教法和质量监控体系各方面的水准都无法与普通教育同日而语。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更偏低,缺少适合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师和质量保障体系,相当多的学生出现“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甚至退学的现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辍学率高出普通儿童15%还多,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残疾儿童在校生数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特殊教育幸福美好未来迫切需要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条件亟待改善。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机构严重匮乏,普通学前教育机构缺少接纳残疾儿童的师资力量和相应设施。3~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状况亟待改善,尤其是农村。特殊教育幸福美好未来迫切需要足够的能满足残疾儿童入学需求的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残疾儿童中等职业教育亟待发展。残疾儿童中等职业教育非常薄弱,降低了残疾儿童就业的可能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班级较少,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中仅有少数残疾儿童能够继续接受职业教育,这就造成了残疾儿童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断层,降低了残疾儿童就业的可能性。特殊教育幸福美好未来迫切需要能满足残疾儿童入学需求的充足的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2 支持特殊教育重在提供条件保障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起点低、底子薄,与我国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相比,特殊教育的发展还明显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艰巨的任务,比如:加强对特殊需求群体儿童总数和实际入学率、辍学率、学习和生活的跟踪统计和动态监控,建立国家数据库,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尽快制定特殊教育法,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完善义务教育体系,分片进行入学、普及初中,提高质量,义务教育向两端延伸,大力发展学前和职业教育,建立特殊教育新的增长点;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经费投入和监管的科学体系,从总量增长向人头经费增长转变,提高经费效益,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质量督导和保障体系,确保特殊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在大力推进人本特教基础上,亟需抓好以下三点。

第一、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特殊教育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支持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立法。尽管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和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条文,但还缺乏专门的《特殊教育法》。为使残疾儿童接受公平的教育,体现我国对人权的关注,制定《特殊教育法》势在必行。

第二、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制度,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教育经费是一切教育发展的血液。为促进我国残疾儿童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必须提高残疾儿童教育经费特别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额度,为保证特殊学校、特殊班级以及随班就读的数量和质量需求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另外,残疾儿童教育经费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募捐,并坚持“专款专用”;有关部门在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时,应向承担残疾入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予以倾斜,要向农村、中西部、边远、贫穷、落后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政府也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特殊教育,并为生活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适当补助。

第三、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体系,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管理人员、校长、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以及随班就读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职前、职后一条龙培养和培训体系,尝试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制定专业标准,切实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教学专业素养,不断促进他们专业发展。

3 共创幸福美好未来应让特殊儿童先幸福起来

3.1幸福国家、幸福教育要让特殊儿童先幸福起来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最终追求,更是特殊需要人群的渴盼。幸福是指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也就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幸福感是社会成员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真正的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投入与回报、过程与结果、眼前与长远的有机统一。

创建幸福中国,基础在幸福人生,关键靠教育,幸福国家要让教育先幸福起来,必须大力推进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奠基幸福人生。在幸福中开展教育,在教育中分享幸福;在幸福中创新教育,在教育中创造幸福。

教育大计,育人为本。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公平的底线,幸福教育要“关注每个人的特殊需要,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指数”。幸福教育要让特殊需要儿童先幸福起来。

3.2幸福的六大基石

(1)快乐有成是幸福的真谛。我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本源于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其内核就是快乐,也就是说,快乐源于对生活现状的满足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离开了快乐,就没什么幸福可言。但是,如果仅仅是快乐,而没有有成作支撑,快乐就会成为享乐,也就是说快乐是以努力进取、发展进步、和谐共进为支撑的。因此,可以说快乐有成是幸福的真谛。

(2)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社会的人通过从事相应工作的一种实践方式;同时,它也是改造自我、自然、社会的有效途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相应的成果,达到实现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进而实现幸福人生的目的。

(3)擅长劳动是幸福的阶梯。擅长劳动,即会劳动,主要指的是个体利用技能技巧方法从事某一项工作获得高效。既然幸福离不开劳动,劳动就要付出智力或体力;既然愉悦是幸福的本质,那么,如何减轻劳动负担,探寻劳动捷径,具有得心应手、轻松自如的劳动技巧和本领,提升劳动的效率,体验劳动的乐趣,避免低效无效劳动等,就成为幸福进步的阶梯。

(4)多劳多得是幸福的保障。多劳多得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的分配原则。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劳动付出的越多,劳动者得到的回报越多,劳动者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多。

(5)公平是幸福的起点。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大型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尽管有人认为幸福不是用来比较的,但是比较确确实实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或不幸福感。尽管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公平却是幸福的起点,没有公平就没有幸福可言。

(6)人际互动是幸福的命脉。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幸福离不开社会的尊重、他人的认可,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幸福赖以生长的沃土。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通过合作竞争,实现共赢。只要各方遵守竞争规则,充分考虑别人的利益,共赢是可以做到的。

3.3幸福教育的七大纲领

(I)以人为本作统领。人不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和主体,而且是人本身的根本和主体,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以人为本的精髓就是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发展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一切工作的指导纲领。幸福教育,只有从人的本质出发,重视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承认人的力量和能动性;只有放手发动师生、依靠师生,增大校长办学自,让师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完整意义的人。

(2)积极心理打基础。积极是人在劳动实践、人与人交往以及自我调节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H=S+C+v)。总幸福指数是指人较为稳定的幸福感,而不是暂时的快乐和幸福。幸福感是令人感到持续幸福的、稳定的幸福感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对自己生命质量的评价,是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我们无法改变先天的遗传素质,能够把控环境事件的能力也有限,只有依靠自身能控制的心理力量,这就是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可以创造积极的精神、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使人们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追求积极,创造积极,并最终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积极力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精神生活。即使遇到不幸,也激励人们从不幸中奋起,在不幸中求得幸福,在不圆满中求得圆满,从而支撑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幸福教育就是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从而为和谐社会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营造和谐的精神状态。

(3)优良品德把方向。优良品德也叫美德,指美好的品德,优良的品质、情操和行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的优点。一个富有美德的人,是一个有气质的人,被称为有涵养,有内在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一个品德过硬的人,永远不会迷失方向,永远不会逆历史潮流而动,永远不会有损人害己的言行,因此,永远会尊重别人,也受到尊重和热爱。传统美德包括:诚实、勤奋、恭敬、节俭、端庄、爱心、准时、宽容、饶恕、和蔼等。当代美德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前要突出和强化八荣八耻。

(4)学,事业有成促发展。教育质量是永恒主题,质量落实在有成上。有成即通过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获得一定的成果。有成具体可包括成长、成绩、成熟、成就、成事、成人、成功、成材等。获得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即是有所成绩,包括物质上的充裕,精神上的丰富等,当然,幸福的程度与否也还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但是有成却是一个必要前提。没有任何的成就成绩谈幸福,这是一种苍白的自欺欺人,最终不为大众所接受。但一味追求有成,不惜牺牲健康和快乐,这种用痛苦换来有成的人,即便实现了目标幸福,却也饱受了过程的痛苦。从教育教学来看,通过师生教学过程的互动,必然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道德情操的熏陶、逻辑思维能力的增长、美感能力的养成、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为目的。学生只有在这些前提下,才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教师,也只有在完成教学目的、学生成才的前提下,才能够体会到教育的价值和教学的乐趣。仅仅快乐有可能成为享乐,仅仅有成也可能是用痛苦换来的,所以完整的幸福既快乐又有成。有成才能有力支撑起幸福。

(5)满足特需保公平。公平是幸福的起点,是每个人基本人权和尊严的底线。但公平不等于平等更不等于平均。每个人的天赋和后天环境是不一样的,因而,每人的特殊需要是不一样的,教育的真正公平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即因材施教,教好每一个学生,不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还要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既要照顾差生,也要关注超常儿童;既要关注残疾儿童,也要关注流动留守儿童。因此,坚持城乡统筹,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坚持校本、生本教育、全纳教育,在机会、过程和结果三大环节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6)兴趣特长扬个性。兴趣是个体对某一事物相对长时期的集中关注和爱好,特长是在兴趣基础上或长期训练后养成的一种个人特质。兴趣,让人能够集中精力去做某一事情;特长,能够让人更好地发挥本身的优势把事情做好。对于幸福的人生来说,兴趣特长是个性的张扬。如果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开发,兴趣特长和爱好得到最大限度满足,人生就会有新的乐趣,新的精神寄托,幸福就会有新的支点和亮点,从而为幸福人生锦上添花。在教育教学领域,一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兴趣特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设计好课外活动,让学生的幸福展翅飞翔。

(7)生命健康作本钱。生命是教育发生的原点和本源,健康是教育发生的本钱和归宿。教育不能也不应忽视个体生命健康的需要,应站在个体生命健康的立场上思考各种教育问题。功利主义造成了生命的遮蔽,教育场域中个体生命的重要性常常被其他外在的利益所取代,教育被异化成了“灌输”、“训练”的代名词,逐日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原本属于学生的“自由、浪漫、充满童趣”远离其生活,黯然失色。学生体质体能下降,近视率上升,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让教育回到生命健康这一基本命题,完善生命、提升生命质量是幸福教育的必然追求。

3.4幸福教育的核心与机制

幸福学校、幸福班级、幸福课堂是幸福教育由外及内的三层“树轮”,其核心是幸福课堂,幸福课堂的精髓是快乐高效,具体体现为教师爱教、会教、教会,学生爱学、会学、学会。如何开展幸福教育?具体可参见:幸福学校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幸福班级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幸福课堂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

在幸福教育过程中,要全员参与,各司其职。校长是幸福教育的领头雁,班主任是幸福教育的排头兵,教师是幸福教育的生力军,学生是幸福教育的主体。以点带面、区域推进是幸福教育规模化、大众化发展的正确路径和高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