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价值观十篇

时间:2023-04-05 13:40:11

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篇1

1、具体说来,正确的价值观至少包括以下六颗心: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爱心、公德心(同理心)、感恩惜福心。

2、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两部分内容:核心价值观:即一整套经营指导规律和原则;核心目标:即存在的最基本原因。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本质和永恒的原则。作为企业经营的一套永恒的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不需要获得外部的认证;它们对企业内部的员工具有内在的重要价值。

(来源:文章屋网 )

正确的价值观篇2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D261.1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价值观是人们思想的表现,它影响人们的信念,价值观人人皆有,它是认定人们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被称为全球电子商务教母的梅格·惠特曼在她的《价值观的力量》一书中说:一切的决定都根植于清楚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一个社会是否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引领人们,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当期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矛盾突发,利益分化严重,导致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性。改革开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同时,国外各种思潮涌入国内,人们因文化水平分辨能力的差异而产生观念上的差异。我国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因社会发展,经济改革的需要必须重建,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主流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近来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必将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混乱,许多人接受了错误的价值观。

思想是灵魂,价值观是灵魂的核心。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没有了核心的价值观,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灵魂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也是可悲的民族。价值观的作用不容忽视,重视价值观的建设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企业的共识。历届美国政府非常重视用美国特色的价值观对国民的教育引导,同时还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手段向全世界输出美国的价值观。美国政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价值教育体系,成功地解决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多元文化的整合难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的向心力,赢得了“民族熔炉”的美誉。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都非常重视建立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用价值观教育引导员工,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也向消费者宣传了企业的文化。波音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永为先驱,尽善尽美。本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顾客利益最大化。

我国当前的现实是,因价值观的混乱,利益的分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不同利益群体往往站在各自的利益或立场上看问题,致使整个社会人们在观念上发生严重的冲突,进而发展到行为上的冲突。社会的和谐稳定被破坏,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损害了国家的根本利益。

价值观的混乱,造成了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发生混乱,人们在行为上无所适从,看不清未来和希望,整个社会短视、迷失于对眼前经济利益和金钱的盲目追逐之中,出现了短暂虚假的经济快速增长,而不是真正的社会繁荣昌盛。我国目前腐败问题严重,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思想的混乱,错误价值观的助推作用。一些党政干部长期不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严重扭曲,失去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不再信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讲党性、不讲原则、把个人利益、小圈子的利益放在主要位置,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为己谋私、搞权钱交易,严重损害了共产党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对党的生存和发展,对国家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人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我们的党、国家、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重视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们,青少年是主要群体,中小学是关键阶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否健康成长关乎着国家的将来。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重视用正确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引导,帮助青少年培养健全的人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青少年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人。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青少年才不会迷失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有远大的人生追求、不会沉迷虚拟的网络,纸醉金迷、堕落颓废、虚度光阴。

青少年所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腐败现象严重、整个社会缺乏公平、公正和诚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一些网络、影视、报刊等媒体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大肆宣扬低级庸俗、不健康、消极颓废、反科学的内容;有些专家学者缺乏社会责任感,急功近利、毫无顾忌地发表了许多不负责任的言论,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家庭教育普遍缺失或存在严重的问题;部分学校为了追名逐利、忘记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只抓应试,不重视德育、不重视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一些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行为示范,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小学必须加强用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

首先,中小学要真正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中小学要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的情怀,讲社会公德、正直做人、不怕困难挫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何社会的各种矛盾,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贪图享乐、好逸恶劳、胸无大志的人。

中小学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办其教育。抛弃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小集体的利益;不能牺牲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人类的未来。

其次,中小学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方面开展价值观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对培养学生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的人生态度从事教学工作。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评价历史;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脱离历史和现实,随意向学生灌输个人的见解和非主流的观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中小学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各种集会、板报、校园广播、电视、学生社会活动及党团活动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气,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班级工作中,要重视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要建立起作风过硬的班委会,团结同学、弘扬正气、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把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日常活动中。

再次,要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的身份和地位,使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自己的学习对象,学生对教师信任,听从教师的教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和深远的。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否正确绝不是教师个人的事。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培养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看问题,认识世界是重要且紧迫的。中小学必须高度重视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学养深厚、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最后,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般说来,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就会产生5+2=0现象。即学校教育即使很成功,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家庭的不良影响可以使学校教育前功尽弃。对于学校而言,不仅要教育好学生,同时,要重视家庭的教育,要经常性地和家长保持联系、相互沟通、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同时,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作为家长,要经常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个人修养,提高自己教育子女的能力水平、用正确的方法,以积极的态度教育子女,帮助子女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2.6.

2.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正确的价值观篇3

关键词:培育 践行 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62-01

九年的义务教育后没有考上理想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群体,在初中可能几乎不受老师重视,怀着混个本、学门技术,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先找个地方看着孩子的思想让他们走进职业学校的大门。

如何让家长、学生正确认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确地引导学生加强自己内心世界的修养,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

1 中职学生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职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健全,需要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是某些错误的舆论导向,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思想意识领域,近年来流行的“淡化理想”、“拒绝崇高”、“告别主义”、等思潮,对学生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呈现矛盾性,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道德取向呈现多样性,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可喜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中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和发展找到相应的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坚定信念,才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创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

2 中职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

中职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呢?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呢?

(1)积极的思想素质。中职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不是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

(2)良好的道德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观念。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3)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职业生涯走向成功的内在保障。要培育学生抗挫折、抗压迫、抗失败的能力,保持旺盛的生活态度。

3 在探索“培育和践行”中的有效举措

(1)注重使学生通过隐性的、无痕的、默会的德育,达到认知、能力、人格、品质、素养的全面提升和持续完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了我校特色。

全员育人是指全体教职员工明确学生的教育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形成“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的团队共识。使每位职工都成为学生人生的引领者,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全过程育人是指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德育教育特点,既着眼于育人的阶段性,又注重教育的连贯性。

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积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企业)三方面的育人作用,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补充,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2)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

首先,修灵魂塑造人格,真教育心心相印。我们要求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 “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专家:教育上要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更有特长。思想家:带着思考的大脑去从事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思考学生在想什么的同时,更会带着学生思考。心理学家:潜移默化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我们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除掉自己心灵的杂草。教育者要通过对学生的疏导、辅导、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系统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具有一块洁净的心田,一种平和的心境,一个远大的目标。这也是我们给学生们最宝贵的礼物。几年来,我们开展的《爱的德育》、《感恩教育》、《我是你的良师益友》、《我把真爱献给你》、《我是这样走进学生心灵的》、《班级管理需要诗情画意》等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实践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正确的价值观篇4

×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共产党员所面临的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服务宗旨相一致,这样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于给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把握三点基本要求。

×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最高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党能够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就在于广大共产党员、党员干部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过去建立新中国需要共产党人树立崇高理想,今天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共产党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人生有限,事业无限”。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湖等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地把自己有限的一生奉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面、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根本立场问题和党性原则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必须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共同奋斗。就是要心系人民、关心群众、体察民情,真正做到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愿望重于一切。我们每个党员,尤其党员干部永远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把个人的理想、人生价值定位在为人民服务上,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以艰苦敬业奉献为正确的实现途径。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对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艰苦创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发展水平低,部分人民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因此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心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努力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要把心思全部用在医院发展建设上来,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要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正确处理好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始终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个人利益的正当获取和合理满足不仅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更是国家和集体利益增长的推动力。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当然也包括党员在内。因此党和人民的利益与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是相一致的。但共产党员要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正确把握个人利益取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党性和宗旨所要求的,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决不能把经济生活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搬进党内来,决不允许用等价交换原则来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正确处理党的事业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要体现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民带来幸福上,要通过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这种公而无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所在,也是共产党人的凝集力和战斗力的所在。我们要把自己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对每个共产党员来说,只有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而忘我工作,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做出成绩与贡献,只有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正确处理人生追求与权力地位关系。

×权力观是当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现实最集中的体现。我们共产党人,要对权力保持一种正常的心态,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权力为人民所有,权力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是用来当官做老爷。权力大小决定责任大小,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一定要牢记所承担的责任,树立高尚的人格观念,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使社会主义祖国日益繁荣。

×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到四个加强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党的事业取得每个发展和胜利,都与全党的学习进步密不可分。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奋刻苦地学习,孜孜不倦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历史、经济、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认识水平。

×加强实践,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既要从书本中汲取理论和知识的营养,更重要的是要从实践中汲取,在实践中成长。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具体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具体落实到加快发展上,具体表现在各项工作中。只有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埋头苦干、奋发进取、立足本职、争创一流,才能磨练意志品质,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境界。

×加强党内生活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党内生活是党员成长的政治环境。每个共产党员在组织生活中,应该严肃而不是敷衍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要严格自我解剖,经常进行反思,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正确的价值观篇5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其人格颇具可塑性,然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信息膨胀泛滥,泥沙俱下,中学生置身其中,辨别是非善恶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污染,形成错误甚至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之目前中国社会家庭结构以子女为中心,长辈宠爱有加,难免疏于对孩子良好人格养成的引导和规范,使其自主能力、适应能力、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感恩意识、关心他人、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人格缺陷,不能以辩证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因此,立足青少年成长规律,探索并有效开展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走出一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健康人格教育培养之路十分必要。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策略

(一) 构建书香班级

书籍是点亮智慧的明灯。好的书籍会对中学生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借助书香以施德育,不失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要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出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考虑到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选择图书的能力受到限制,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积极向上、教育意义较强,特别是能潜移默化对学生形成正面引导的书籍推荐学生阅读。鉴于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可根据情况在不引起学生反感的前提下为学生制定每天最短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精神享受。

(二) 召开主题班会

哲学家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指出,任何一个人的人格都不是自然地凭空构成的,而是有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通过主题班会辩证是非,提高认识,开展人格教育。为充分发挥主体班会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功能,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并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感悟主题班会意义之所在,帮他们助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热爱班集体,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等人格品质。实践证明,主题班会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良好的人格品质成效显著。

(三) 紧抓教育契机

人格的变化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非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摒弃空口说教的漠然形式,坚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节。不同的教育契机、不同的教育方式方式殊途同归,同样塑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有效地促进了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 渗透学科精髓

中学有很多学科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教育的因素,活脱脱是健康人格教育的活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坚持以传授知识为载体,有机地渗透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于其他学科,中学语文课程是中学所有课程中人文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因此,中学语文教育应成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渗透的重要阵地。可结合对部分语文课文及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有关联的内容进行关联总结,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既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良好途径,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敬业与乐业》中对责任心的赞颂,《生命生命》中对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提倡等等。

(五)建立班主题帖

特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相应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能够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班级管理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条件,如开展自我管理、自律教育、自主教育等,启发学生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上升为行为习惯,养成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好习惯。以我班为例,我们特意在国内知名教育网站"教育在线(http://)"上"师生共写随笔"栏目中建立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主题帖《听,竹子拔节的声音》,期冀学生们能够像春雨后的春笋般快速成长。帖子里记录了学生们的成长故事,并由多方参与、关注,使之成为学生前进的加油站!在报道"我们的运动会"和"班委竞选"的帖子里,"新教育元老"水易老师分别为学生附送两小诗《江南好》:其一,爱健美,拼搏惊神鬼,才华须依好身体,会师要凭强足腓,赢取捷报回!其二,责存胸,任务岂怕重?奉上赤诚为集体,献出才智陶忠勇,我是主人翁。这份特殊礼物是对学生的莫大鼓舞,珍贵非常,让学生在被认同的感动中,更加坚定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六)聚焦正面能量

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健康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身有着一种深远的影响。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影响他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做出最适合人生的选择,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人生能否朝着正确的方向航程。

1.学习浙大名人精神

每一届新生入校,我校都会进行校史教育,带领学生参观浙大名人长廊,了解浙大名人故事以及优秀品质。例如浙大名人马寅初、苏步青、竺可桢等400多著名学者教授,不仅有突出的学术成就、社会贡献,同时更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言行中闪耀着浙大的"求是"精神,是青少年的学习榜样,这些名人榜样便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激励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发奋图强,做最好的自己。

2.学习经典语录

"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便成了笔者教育每届初一新生的必修始业课。对孩子们来说,初中三年生活毕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即将成就你一生的大目标,如此自身的人生才过得有意义。

笔者还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的部分章节朗读于大家听并作简要点评。其中书别提到一句话:"让大家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既是一种伟大而又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更是一种平凡而朴实的实际行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在初中学习生活中体现个人价值,给大家带来幸福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曾获奖的省国学主题班会课《走近国学之〈三字经〉》,是我们全班利用三天时间一起努力完成的,无论是主持人的积极准备,还是其他同学的全力配合,都充分体现大家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正印证了高尔基所说的"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侯,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3.学习同伴优秀榜样

作为班主任,务必做个有心人,善于挖掘身边的有利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典范。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就是良好的资源,他们的示范作用更直接、更直观,更能让让大家真切体会认识"该做一个怎样的中学生","该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中学生活该怎样过才有意义",从而引起思考并加以效仿。当然,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正能量还有不少:如观赏励志影片《幸福来敲门》、《KeepGoing》,欣赏励志演讲《让世界充满爱》、公益短片《Didyouknow?》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开展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所推崇的法宝。

(七)携手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立足点,校外施教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的延伸点。因此,要拓宽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的星空,开辟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渠道。在校内,班主任要取得校团委、学生管理处、年级组和任课教师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需要过程齐抓共管的态势,将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到各门学科和班级活动中;在校外,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班主任要定期家访,或是通过电子邮件,了解同学们的家庭实际情况,传达同学们的心声,让家长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统一,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格局,才能帮助学生们逐步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八) 加强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当今的初中生面临诸多心理困惑,心理矛盾较为突出:如学习上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前途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形成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些问题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除相关烦恼,克服人格障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和学生们的促膝交谈使他们学会了自我管理情绪,并进行心理调节,有利于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三、结语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很多。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方式和方法固然重要,教师自身人格的熏陶影响作用亦不可忽视。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成为一种模式而被学生模仿、学习。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优化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身的育人信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教育中从不说大话、空话,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要真正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引导,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肩负起教育者的真正使命,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功能,培养出具有优秀品格的初中生。

参考文献:[1]孙云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齐欣.名师的人格教育力[M].九州出版社,2006.

[4]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正确的价值观篇6

两封遗书的选择

在进行《血肉筑长城》一课的备课时,笔者曾接触到两位国民党抗日将领的遗书,一封出自抗日名将张自忠: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另两封为时任国民革命军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在守卫重庆最重要的一战—石牌镇保卫战之前,分别书予其妻其父: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效忠为宜。……十馀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也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

论抗战史上的地位,胡琏自不比张自忠高,但限于教学篇幅,只能选取一人之史料予以呈现,笔者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在课前笔者稍事铺陈了关于石牌镇保卫战的延展阅读,而课堂之上则展示了这两份遗书的内容,细细品读之后,在座学生多有动容甚至一些还湿了眼眶,当时的氛围可以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

胡琏的两封遗书,既不失一名国军将领在面临民族大义时的果决与担当,更不失一个丈夫、一个儿子在生死关头对亲人的愧疚与不舍。战争让中国无数的家庭裹挟其中甚而支离破碎,在家与国终无法两全的情况下,作者的选择显得那么沉重而又自然,读来让人唏嘘不已,较之张将军气壮山河与敌死战的战前遗书,它更体现了人性在战争背景下的光辉而贴近我们的心灵,更能达成后人对这场战争胜利来之不易的深切认同,亦更能振奋当代中国人之民族精神,可以说,在课堂上学生跟随胡琏的一字一句不仅做了一次选择,而且体会到了选择的痛苦与挣扎,而这种“共情”恰恰也是笔者最希望转赠给学生的礼物。从实际课堂效果而言,必须承认,选择胡琏的遗书更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自然生成”,不失为用于《血肉筑长城》一课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绝佳史料。

两种“反战”、两种“背叛”—汪精卫和绿川英子

通常在讲述抗日战争时,许多老师都会挑选日本军国主义种种惨无人道的行径和中国军民英勇作战的史实呈现给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来烘托敌人之凶残与中国抗战之艰辛,并借此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效果。然笔者在备课中,则采用了另外一组对比—以汪精卫和绿川英子作为材料,试图从另一个维度使学生受到更深的触动。

《日汪密约》节选:“华北蒙疆之资源,尤其对于蒙藏资源之开发与利用,中国由于共同防卫及经济结合之见地,应予日本以特别之便利,即在其他之地域,关于特定资源之开发利用,由经济结合之见地,亦予以必要之便利。”

1939年7月9日汪精卫演讲:“……但是我必反对一种论调,这种论调就是当时的所谓的主战派。试问以一个刚刚图谋强盛的中国,来与一个已经强盛的日本为敌,战的结果会怎样?这不是以国家及民族为儿戏吗?”

汪逆之言论陈调甚高,以国力对比和民族安危为托词,行避战卖国之实,还妄图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忍辱负重的英雄,然国人并不买账,历史也将其钉在了耻辱柱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绿川英子的告白:

1938年绿川英子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爱与恨》:“我爱日本,因为那里是我的祖国,在那儿生活着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朋友—对他们我有着无限亲切的怀念。我爱中国,因为它是我新的家乡,在我的周围有着许多善良和勤劳的人民。我憎恨,我竭尽全力地憎恨正在屠杀中国人民的日本军阀。我憎恨,我竭尽全力地憎恨在两国人民之间进行的那种屠杀……我愿意保卫中华,使她不受强盗魔爪的糟蹋。如果可能的话,我愿加入中国军队,因为他是为民族解放而斗争,他的胜利也将预示着东方光明的未来。”

一个国际主义、和平主义女战士的形象跃然纸上,绿川抛弃了狭隘的民族观念,以敌国国民之身份,最终凭借热忱与努力成为了中国的朋友,成为了中国抗战的有力同盟。

一个是流着中国血的日本鹰犬,一个是流着日本血的中国友人;一个是政坛要员,一个是布衣平民;一个借口“曲线救国”鼓吹“中日亲善”,一个痛恨杀戮侵略呐喊“保卫中华”;一个被中国国内骂作“大汉奸”,一个被日本国内诋为“卖国贼”……以课堂效果论,两种“反战”、两种“背叛”,给学生的触动是更真实、更深邃的。学生不仅从两段材料中感受到日军之凶残与抗战之艰辛,更是体会到在战争背景下,人格的差异竟也如此鲜明!笔者遂摘录学生的感言如下:

“我觉得抗击日本侵略的提法不够精确,应该称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

“绿川英子背负的压力一定很大,我很佩服她,她是英雄,但不是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英雄,而是我们都可以平视的英雄。”

“爱自己的国家,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国家,每个人都用最大的努力去捍卫她,不抛弃、不放弃……”

“两段材料告诉我,我们爱好和平,但我们不会奢望别人施舍和平,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惧怕通过战争去争取和平!”

令人非常欣慰,課堂沉浸在一种理性而坚定的氛围之中,那不是一种口号式的豪迈,也不是一种标签式的仇恨,学生的句句感言是通过材料的解读而得到的体悟,而这种体悟,关乎历史,更彰显人性,甚至超过了笔者预期的高度。

正确的价值观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正确的 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并影响着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等,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指导人们价值活动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思想原则。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求及评价的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知道人生的价值不仅包括自我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即他们在获得社会物质和精神认可的同时,也懂得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如何在为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大学生在朝着文明、健康、向上方向的同时,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当今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一些原有观念或拼弃或搁置,而新竖立起来的观念和规则也难以很快建立健全,加上封建观念以及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甚至产生以下误区:

1. 个人至上。有的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个人主义、小团体本位主义作为自己立身处世原则,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感。处处为自己着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 集体之上。有的同学直接表现为自私自利,不愿意帮助别人,关心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而又的同学则坚持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思想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主动关心集体、同学,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但是“客官为他人主观为自己”是客观上给他人带来好处,尤其在“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发生矛盾时,他们思想上回到“主观为自己” 的出发点,不惜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2.金钱至上。有的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把“挣钱多”“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认为读书无用,“书读万卷不如腰缠万贯”。他们把大好的学习时间用在赚钱上,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一股不可忽视的“厌学风”。有些大学生唯利是图,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在金钱的诱惑下,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信仰走上犯罪的道路。把金钱看成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找工作”看“前途”,“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梦寐以求地一大学文凭为跳板来谋取金钱和地位。

3.享乐至上。有的大学生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表现为不思进取,忽视学业,满足于“60分万岁”。他们懒散怠慢,不把大量时间用在学习而是用于网上打游戏、聊天上,吃喝玩乐成为他们生活的大部分。他们甚至不考虑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花钱大手大脚,视父母辛苦劳动如粪土,用名牌,摆阔气,相互攀比,追求高档次消费只求超前享受,不安心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上海高中学校就出现了日本等西方国家才有的援交女。

4.功利至上。大学生做事带有极强的实用色彩主义,个别同学为人处世以是否能给个人带来好处为出发点,忽视人的社会价值。比如青年入党是一件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好事,但他们把入党作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和就业竞争的资本的功能性手段。这是市场经济下实用主义功利性促发的投机性政治热情,是入党动机的不纯的一种体现。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但觉不会参加第二次相同的公益活动,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

二、 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为尚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目前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现在大学生中很多独生子女居多,加之有些家长的盲目溺爱,使他们很少面临困难、挫折;基础教育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加上生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引导”,当他们面对大学无拘无束的生活时,便开始倡导不正常的自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滋生出倾斜的价值取向。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种种误区,如何纠正当代大学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是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而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靠外部教育和培养,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二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锻炼,提高内在素质。

1.人生观的教育纳入德育课。要贯彻德育教育为首的方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育人的根本环节,学生成长过长中所需要的“精神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德育课堂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人生的价值观基本内容,明确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才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人生价值的大小不是你索取的多少,而是看你对社会的贡献。

2.作为教育主导教师在重视传道解惑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事情,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课堂教学是各个学科教师来进行的,学校要抓师德教育,让教师首先成为持有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人,增强教师育人观念,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各项教学环境中,把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出表率,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人格魅力感染每个学生。

3.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注重抽象灌输,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要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自身实际,避免简单教与学,应当把他们作为行动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采用开办讲座、举办辩论会、进行演讲等多方式,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注重知行统一,务求实效。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网上学习冲浪阵地,主动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把“要他做”转变成“他要做”。鼓励学生把对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认知放到实践中加以体验与践行。这样才能让一切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无所遁形。

4.学校要重视与社会的沟通,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与社会的期望是一致的,都需要培养品学兼优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才。社会要形成扬善惩恶的风气,多为学生树立正面的道德楷模,通过媒体大力宣扬各行业榜样,为学生社会实践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可以请一些杰出的人士来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积极的为学生广开社会实践之门,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客观认识社会现象,摆正自己位置,主动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调整到正规轨道上来。

5.学校要加强与家长沟通,促进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大学阶段,学校与家长沟通多处于真空状态,双方沟通很少。学校要在教育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目的一致而手段不同,造成学生不知所措,最终没有收到效果。学校与家长要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家长与人责任感,使学校与家长达成共识,促使家长积极的正面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同时通过自己言传身教引导孩子,鼓励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吃苦耐劳教育和竞争与合作教育引导学生科学的设计人生道路,明确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争取早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6.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则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学习的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中不断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试探性的摸索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7. 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俩句话都在强调实践重要性,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转化运用与实践,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要求大学生积极的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如军训、生产实践、公益劳动、居民社区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等。这些活动能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的接触到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一种奉献精神,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能使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大学生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内涵,使大学生深刻意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正确道路。

8.在与人际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认为,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的。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更好的完成一项工作,越来月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个人具有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充分认识自我是处于一定集体之中,要溶于集体。人后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观,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总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对社会贡献为真正价值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会的有机统一,走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有意义的人生。

[参考资料]

[1]杨德广,晏开利 。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王之汉 思想道德修养,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正确的价值观篇8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使命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4-0098-05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许多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很有意义的研究,并尝试着对其进行总结提炼。党的十从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理念和原则出发,综合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与各方面的意见,在十报告中作了一种很值得人们注意的表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这一表述虽然并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界定,但“三个倡导”却用精炼的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昭示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更好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以及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理性应对当前在落实这三重使命时所面临的挑战,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

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其三重使命。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重使命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此凝聚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2年11月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所说的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要圆这个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夙愿的梦,无疑必须汇聚全民族之智慧与力量。十报告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要把中华民族对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期盼作为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人心、激励奋进的价值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一价值理想和追求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今天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上的规定,而且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凝聚和引领全体中华儿女为之努力奋斗的最重要使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承载的这一重大使命,就是要求我们顺应亿万人民群众的期待,以一种高度的使命感来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而不懈努力。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重使命就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可否认还存在着许多制约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有理由放弃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追求,而只意味着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逐步解决现有问题。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需要有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没有这样一个社会环境,我们的改革将会出现扭曲。邓小平曾经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的道理,没有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当然,今天我们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平等、公正、法治的自由是不可取的,而没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就失去了意义。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政府的责任来看,就是要通过制度的安排保证四者得到真正的全面落实而不是片面落实;从公民的责任来看,就是要以自觉的行动维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所以把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看成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重使命,这也意味着政府和公民都要承担起各自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重使命就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都在探索并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道德体系,但同样不可否认,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道德领域也确实出现了不少真空地带,一些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导致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和家庭伦理等方面出现了某些“滑坡”现象,一部分人甚至见利忘义,在利益的驱动下大行坑蒙拐骗、伤天害理之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根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重新确立全社会所共同认可的公民基本价值准则,全面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使每一位公民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如何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增进社会的和谐,并能依照这些基本的价值准则形成强大的道德评价舆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道德社会氛围。当然,从使命的角度来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既要倡,更要导。这个倡,就是提倡;这个导,就是引导,一方面是教育引导,另一方面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引导。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导”也必须从上开始,有了好的表率,教育引导才能更有成效。人们欣喜地看到,最近中央政治局就出台了八项措施,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不仅仅是对普通老百姓的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也都必须意识到这一重使命所赋予自己的责任。

二、深刻理解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命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

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准确把握其三重使命的具体要求外,还必须深刻理解与此相关的以下两个重要问题。

(一)“三个倡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有学者指出,十报告的“三个倡导”,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具有面向全人类的包容力,是埘国际语境的一种自觉对接。笔者认为,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把“三个倡导”看成是对国际语境的一种自觉对接,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趋同。正如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更不能说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与资本主义的趋同。十报告在提出“三个倡导”之前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因此,“三个倡导”无疑也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而不能游离于其外,这个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所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统领,并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全部和始终。

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十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是以凝练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基本内容具体落实到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从而也为我们明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国家发展的价值理念、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的追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内含的社会主流价值;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全体公民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唯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三个倡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而不至于出现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从而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实践中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其所承载的不同主体,更好地完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

(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重使命之间的关系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就其相对独立性而言,这种相对独立性一方面体现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各自对应于不同的层面而有不同的具体任务和侧重点;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每一重使命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定性,使其达致目标的具体轨迹各有区别并需遵循不同层面的使命在其完成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因此,完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必须分别从三个不同层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就其有机联系而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三重使命虽然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任何一重使命的缺位都意味着这种基本价值追求在整体上存在着严重缺陷,而且其他两重使命的完成也很难有保证。当然,在这三重使命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层面的基本价值追求,体现的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发展要求,而国家又是今天社会活动和公共生活的最重要概念,所以这一重使命在其他两重使命中毫无疑问处于统领地位。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基本价值目标要求,也是完成其他两重使命不可或缺的条件。正如中国科学院刘丛强院士所说:“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和谐,也不能保障个人的敬业、诚信。”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的要求,而公民又是构成国家和社会的最小单元,所以这一重使命也是完成其他两重使命的基础。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三位一体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共同作用于幸福生活的创造。

三、理性应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重使命面临的挑战

提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就是要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实践中更好地统一人们的认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朝着这三重使命所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奋进。为此,我们还必须认清这三重使命提出的现实基础和内外部条件,理性应对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就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使命而言,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因此能够得到全民族的认同和支持,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最可靠、最有利的现实基础。然而,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的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还远谈不上富强。比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已有明显的提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的水平还非常低,而且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也不断凸显,有的学者甚至预言中国有可能会遭遇发展后劲乏力、人均收入难有明显增长的“中等收入陷阱”。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的资源战、价格定位战、知识产权战、贸易保护战对中国发展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这些都是制约我们在国家层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命的重要的内外部因素,也是当前我们在这一层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人们还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在我国的某些海域频频制造事端,挑起领土争端。对此,在十报告中多次提及我国的海洋权益,强调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进一步说明我们实现国家的富强还任重而道远,需要在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以及在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当然,除了国家的富强之外,实现国家的民主、文明与和谐同样任重而道远。也正因为当今的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也肯定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国家的文明与和谐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一方面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国家的文明与和谐程度的提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的文明与和谐程度方面迈出更大、更扎实的步子。

就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使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进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社会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民意,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使命能够获得最广泛支持的现实基础。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相悖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比较普遍地存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实制约因素也还有很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阶段的当前,随着利益阶层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我国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与以往相比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利益格局的调整遭遇的阻力也越来越大,而人们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解又各有不同,这些都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使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所以,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许多重要文件和重要会议都一再要求将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落实到理论和实践之中。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报告则把“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把握全社会改革预期。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所肩负的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使命,正视现实,迎难而上,不惧任何阻力,理性应对各种挑战。所谓的理性应对各种挑战,就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各项重要领域的改革,正如十报告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因此,我们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就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使命而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集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当今时代我们的国家兴盛、事业有成、人与人坦诚相待并和睦相处的基础和保证,反映了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公民基本道德准则。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使命能够获得最广泛支持的现实基础。然而我们同样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国情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利益的驱动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已经使得不少人的价值追求出现错位,我们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也因此受到干扰,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弱化,信仰危机和诚信缺失正在侵蚀社会的机体,一些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与此同时,一些封建思想和落后观念也死灰复燃,这些情况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使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所以,自2001年党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来,我们党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道德规范相关的问题,全国也掀起了践行这些基本道德规范的活动热潮。2006年3月,在参加全国政协讨论会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明确的规范性阐述。201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正确的价值观篇9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中国***作为我国的执政党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规定“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这既是对于党的性质的科学表述,也蕴涵着党的根本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人价值观的根本观点。中国***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除了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没有自己丝毫的特殊利益。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依据。***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一文中指出,***,“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

如今,我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为了更好的向党组织靠拢,我也应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第一,要认真学习,提高自我。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要勤于实践,改造自我。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像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面对灯红酒绿的美食城、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

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像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正确的价值观篇10

价值观是政党的重要标志。***员在新形势下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价值观以适应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强党员的价值观建设,就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员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信心。***员是历史的带头人、引路人,理所应当坚信马克思主义,当前特别应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把实现****作为自己的理想价值目标,决不能在一些大的风波面前丧失信心、动摇信念。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同志指出:“***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员应该首先讲奉献,讲为人民服务,应把个人的价值与中国***的群体价值结合起来,自觉地把群体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并在为之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作为***员,要坚持从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既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人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利益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这就是***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志表彰的白求恩和张思德,就是践行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