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5:52:54

正确处理范文篇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直至它的最遥远的形式)的制约。”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现实,“始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产物就是每一个人都无法摆脱的社会关系。政党作为若干个个体的人组成的政治组织,其内部也会形成各种关系。这些关系能否得到正确处理,将直接影响到党内民主的发展。

*年9月8日在延安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这段话说明了共产党这个政治组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党是有着共同理想与共同奋斗目标的人组成的,正如列宁所说,是志同道合者的联盟。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规则必须建立在维护共同的理想这个基础之上,这就是处理党内关系的党性原则。

党是志同道合者的联盟,意味着在党内必须坚持平等的原则。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组织起来的人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员,他们走到一起不是迫于某种压力,也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好处,而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建立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同样,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是实现正义与平等,在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时,党不容许在党内形成只有封建社会中才存在的不平等的关系。因此,一个人过去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也不管其职务大小、财富多寡、文化程度高低,一旦加入共产党,他和其他党员在政治上就是完全平等的。在党内,所有党员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其表现是在真理与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对党员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党内所有成员一律平等的原则,实际上又体现出党内关系的民主原则。在任何组织内部,或者在任何社会中,要实现民主,首先要保证每一个组织成员或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权利平等是民主的基础,即使是在具有先进性的共产党内也是如此。而且,只有在权利与义务统一时,党员对党的责任感才会增强。

党员在政治上平等,这在理论上已经非常明确,但理论上明确的问题,在实际中却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就遇到了挑战。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小生产历史的国家,与小生产相联系的是宗法人伦主义的思想观念与家长制的统治秩序。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社会基本是一个宗法伦理社会,血缘家族制度与政治制度一体化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主要特征,其具体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政治秩序依靠家长制来维系,与此相适应的是人们普遍按照宗法人伦主义的规范来行动。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宗法人伦主义的观念与家长制的政治传统已经成为人们的思想习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并发展,与小生产和家长制紧密相联的思想习惯不能不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干部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

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受到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干部在党内关系的处理上,显然不会考虑到党员或者下级享有的权利并自觉尊重普通党员的权利。如果普通党员的权利不能得到尊重,党内就难以形成平等的政治关系,党内民主的发展也因此而缺乏必要的条件。同样,家长制的政治传统对普通党员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对于许多普通党员来说,首先应该努力为党工作,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但不少党员从来就没有认真了解过作为一个党员应该享有什么样的权利,保证党员的权利对于党的发展到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不少党员自动放弃了自己在党内的权利,缺乏党内所有成员在政治上平等的意识,这无疑只会使党内更加难以形成平等的政治关系。

所以,发展党内民主,在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确立党员的权利不可侵犯的观念,自觉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权利,而普通党员则需要不断加强权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形成党内平等的政治关系创造条件,从而为党内民主的发展创造条件。

党内所有成员在政治上的平等,并不否定党的领导干部和党的领袖的作用。既然在党内必须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存在,那么在党内也就必然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必须通过制度来进行规范,建立一种既能够保证党内民主发展,又能够保证组织效率的制度就成为必然。在中国共产党内,这个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样的理解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情况非常特殊的国家进行革命活动的,革命根据地的分散、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地方主义等都决定了,党必须随时注意解决分散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可能导致党丧失战斗力的问题,必须加强党的集中制。中国是一个长期以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了中国人组织性纪律性的欠缺。中国共产党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环境中建立发展,革命时期,她的成员大多数出身于农民,而长期小农经济影响下的农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善分不善合。“善分并非是中国农民的弱点。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善分。中国农民分到家庭而止,西方人分到个人。中国农民的天然弱点在于不善合。”这些思想在党内的反映就是极端民主化和宗派主义。如果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党自身就会是一盘散沙。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通过巨大的努力,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效地结合,不但克服了党内存在的各种影响党内民主的错误倾向,保证了党的活力与团结,而且形成了中央集中领导与各个根据地分散管理的制度,既保证了中央精神在各个根据地的贯彻,又充分发挥了各个根据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分散的根据地形成合力,这是中国革命能够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现高度的集中,对党的发展还有一个极端重要的意义:制止党内形成有组织的派别活动,防止党的分裂。对此,邓小平曾经说:“‘’后期,把八大军区司令对调,这是因为懂得军队的领导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如果党内出现有组织的派别活动,党的分裂将不可避免。

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处理党内关系唯一正确的原则,没有人——不管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会在理论上否定这一点。但在实践中,却不断出现命令主义与地方主义(或者宗派主义)等现象,导致党内关系或者紧张,或者涣散。这说明,如果党在执政以后,不能克服始终可能发生的命令主义与地方主义,党内民主就无法得到发展,而没有党内民主的发展,民主集中制本身就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激起了地方对经济利益追求的强烈愿望,同时随着中央的放权让利,地方的实际经济权力大大加强,这就强化了一些地方的党组织为追求地方利益无视党中央的政策和统一部署而自行其是的心理,在经济上、有时甚至在政治上不与中央保持一致的行动在一些地方不断发生,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新形式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分散主义和小团体主义起着推动作用,其具体表现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的现象存在,使得中央的政策在贯彻执行中遇到各种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党内民主,就需要特别强调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并通过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来形成规范有序的中央与地方、党内各级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否则党内民主的发展将遇到无法估计的问题。

实现人民民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追求。正是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中央苏区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将民主政治在中央苏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真正变为现实中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对于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同样高度重视,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党内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性的目的就不能达到。大批能干人才的创造,也只有在民主生活中才有可能。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

正确处理范文篇2

一、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当前,要着重纠正一些学校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克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上存在的“教学是硬任务,德育是软任务;分数是硬指标,表现是软指标”、“德育要为智育服务”、“升学率上去了,一切工作都上去了”等不正确的认识,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真正在头脑里扎根。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要依靠科技和教育,光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是不行的。学校必须理直气壮地抓智育,抓教学质量。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学校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理顺关系。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健全制度。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例会、学生管理、表彰奖励等制度。三是要抓好队伍。要选派那些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担任党团队干部、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德育工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多作贡献。

四是增加投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安排经费时,应明确划出德育的专项经费,保证德育教学、教研、师资培训、社会实践等所需经费,努力改善和优化德育工作手段。

二、目标与任务的关系。

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应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来确定,应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地规划各个教育阶段的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小学以培养“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五自”(自学、自理、自强、自护、自律)能力和良好的品德行为及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初中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为重点;高中以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法制观念和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的思想方法为重点;大学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上的自律能力为重点。工作目标决定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各教育阶段的任务,就会为实现教育总体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教师方面说,当前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落实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克服某些专业课教师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让每位教师真正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二是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让每位教师爱岗敬业,关心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达到这一要求,既要组织教师学政治、学理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又要制定相关的“师德规范”,使教师的言行有所依循。从学生方面说,一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学生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这些组织去团结、引导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用自身之长克服自身之短。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中的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树立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典型。

四、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德育工作的内容十分广泛,从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到美化环境、清洁卫生、文明行为的养成,都与德育有关。学校德育工作要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爱国主义要同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立志成材,为家乡的富裕兴旺贡献力量。基础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文化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就必须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通过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习惯。

德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要在继续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创新。政治学习、团队活动、表彰先进、个别谈心、社会实践等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今后仍要坚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学校德育工作也必须逐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总的原则是小学要具体、直观、生动,中学可开展一些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参观访问等活动,大学可进行一些专题教育、专题辩论、专题调查等等,做到因人、因事、因地施教。

五、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坚持说理疏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同时,必须依法治校,加强管理。“不教而诛”是错误的,光教不管便会使教育显得苍白无力。管理也是一种教育。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遵照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条例。学校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同时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配合、踊跃参与、互相监督。管理要体现“严”字当头,“爱”在其中。要求一定要严格,执行一定要铁面无私。同时,必须融入学校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关心、爱护。

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时事政治课是集中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各类学科和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这一点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关系的重要原则。

七、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关系。

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工感叹:“社会大环境太差,学校教育无能为力!”“学校五天教育,学生在社会上混两大,其教育效果等于零!”这种认识是不全面、不正确的。其一,当前社会大环境中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正义的、健康的、进步的力量是主流,是对学校教育有利的。其二,既使大环境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各学校只要通过自身努力,也完全可以治理好自己的小环境,因为外因仅仅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依据。其三,学生在学校接受五天正面教育,到社会上两天便被某些消极因素抵销了,这正说明德育工作的不成功,说明许多正确的东西还没有在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说明德育工作者还没有对学生和社会尽职尽责。

每一个从事德育工作的同志,都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自己所担负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好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带好自己所带的班级,治理好自己所在的学校。治理好小环境,就是对整个社会主义大环境的促进,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

正确处理范文篇3

一、演讲的特定目的和内容是决定演讲时限的本质因素

任何演讲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内容,人们据此一般把演讲分为公务报告、学术研讨、社交礼仪、专业比赛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演讲对时限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

人为限制。比如比赛性演讲,”比赛”就是在特定的目的下,机关、单位或者团体、组织为了考核和评价人才素质而集中组织多人参加的演讲活动。为了防止参赛者因信口开河而浪费时间,一般都有”三至五分钟”这样的明确要求,参赛者虽或多或少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但不得不按这个特定的时限要求精心准备。一旦出现超时现象,就会削弱演讲效果从而导致”失分”。又如在一些国家的公众性发言场合,为了防止一些”雄辩家”漫无目的的长篇大论,还采取手拿冰块、打铃警告、单腿站立这样一些”新奇”的办法,这也是人为限制演讲时间的表现。

非短不可。如社交礼仪类中的欢迎辞、贺辞等,主要讲究规范性、程式性和礼仪性,大都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冗长罗嗦,就会显得”失礼”而贻笑大方。比如在文艺晚会上,观众对精彩节目望眼欲穿,此时若有不识时务的领导或”贵宾”手执话筒就老掉牙的所谓”意义”唠叨个不休,一定会引得嘘声四起,从而影响了演讲的效果。

非长不可。比如学术研讨类的演讲,一般是就某一门类专业知识进行说明和论证,讲法语理论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要求把所讲述的观点和所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演讲者如果急于求成,一味求”简”,就会降低演讲本身的学术价值。据载,古希腊的一位国王曾要求欧几里德用最经济、最简洁的语言把几何原理讲清楚,尽管欧几里德尽了最大的努力,国王还是不能听懂,欧几里德只好坦率地说:”陛下,乡下有两种道路,一条是供皇家走的坦途,一条是供老百姓走的坎坷小路,但是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同一道路。走向科学,是没什么皇家大道的。”由此可见,这类演讲是不能用几句话就说得清的。

以上说的是演讲的特定目的和内容是决定演讲时限的本质因素,但是演讲的目的和内容一旦确定,是否就意味着演讲时限被彻底”定格”了呢?实践证明,演讲者还可以根据听众和环境的变化在演讲过程中随机应变地调整演讲内容和演讲时限。这就涉及到了演讲时限的”机变”艺术。

二、演讲时限的机变处理

任何演讲都既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直接的信息传播过程,又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社交活动。一般而言,尽管演讲者在演讲前都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但由于受演讲中主观和客观诸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就应酌情予以机变处理,调整内容和时限就是一种重要方式,而调整内容和时限通常有两种情况:公务员之家:

正确处理范文篇4

一要正确处理工作定位高低与保持先进性的关系。工作定位高,求一流,争先进,必然自我要求严格,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工作定位低,不愿领先,甘居中游,久而久之,就会落后于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丧失党员的先进性。

二要正确处理自我评价与保持先进性的关系。自认为工作能力强、水平高,目空一切,沾沾自喜,就很难再躬下身子,用心学习,其能力也很难再提高。自我评价太低,往往会降低追求,有的甚至丧失进一步提高的信心和决心。自我评价符合实际,既能看到优点,又能发现不足,就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要正确处理思维层次高低与保持先进性的关系。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能否从全局的角度,更高一个层次来思考,来谋划,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党员干部必须立足一地,又不囿于一地,努力提高驾驭全局、谋划长远、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要正确处理内外力大小与保持先进性的关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为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在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内在动力的同时,切实增强外力的作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努力使那些想干事的人有激情、有热情,使那些缺乏内在动力的党员感受到压力,增强保持先进性的内动力和自觉性。

正确处理范文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工作;关系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其对于企业各方面实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企业实际运行发展的关键性保证,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必须要得到保证,企业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二者之间关联性,并且明确其在统计规划、核算监督资金方面的重要作用,注重先进技术的及时引进,在确保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质量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中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

站在职能的角度来看,企业中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之间的区别还是较为明显的。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即为保证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并且结合自身经验与科学理论,对市场实际情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合理分析,并在明确市场各类因素的基础之上,针对企业经济活动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措施。与此同时,组织与调节企业资金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有效改善企业内资金分配与控制工作,能够使企业在正常发展运行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促进各项资源的节约,进而提升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而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则是以控制经济为主要内容,同时对资金流动的核算与监督也是其主要职能,在实际工作的时候,会计必须要确保账目记录、核算以及报账的准确性,合理分析会计报表也很重要。除此之外,企业要明确认识到,财务管理与会计是具备很强独立性的两项工作,首先就是站在理论的角度来看,二者虽说学科内容比较相像,联系也比较密切,但是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其次二者虽然承担了企业中绝大部分经济核算的工作,且核算的主要单位也都是货币,但是其对于企业经济活动来讲,起到的也只是辅助作用,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掌握在领导层人员手中。就目前情况来讲,由于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全面性与综合性,使得二者之间的优势能够通过科学方法有效整合,如此一来,这两项工作就能够在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将自身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为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关系

(一)需要组织并控制企业资金运动。对于任何企业来讲,财务管理工作都是运行发展的核心部分,其能够科学的分析统计出企业每项经济活动需要的全部资金,并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确保资金使用情况能够与计划相符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能够达成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会计就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科学核算方法的有效应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资金数据准确合理,并详细记录在企业账目上,为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二)将财务管理与会计的优势有效整合。作为核算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关键性管理工作,会计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与优质的财务管理工作相结合后,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实际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讲,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依旧存在复合型人才缺失的问题,对会计专业知识或者是财务统计方法的理解与掌握都过于单一,这对于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实际发展并不是非常有利。为使这一问题能够得到真正解决,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在将两项工作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之后,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基础上,促进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进一步融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与可参考性。(三)提升对信息采集的重视程度。企业进行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前提,就是优质的信息采集工作,此外,有效的信息也是企业后续统计计算工作的关键根据与参考,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因此,企业与相关人员必须要保证信息采集工作的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够在统计计算准确程度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促进企业下一次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若想使采集信息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证,企业领导人员必须要明确认识到信息采集能够为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一方面能够使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风险性有效降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经济活动应急预案的制定。这样一来财务管理在企业实际发展运行的过程中就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并对会计工作效率的实际提升有所帮助,确保企业的稳步发展。

总之,通过对企业内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关系的正确处理,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削弱内部风险发生的几率,从而有效提升各方面效益,为企业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奠定基础。经实践证明,保证财务工作的实际质量,能够在合理统计规划企业活动资金的基础上,并且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规划措施,将损害降到最小。如此一来,就对企业硬件实力的提升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有效增强。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能为企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我们处于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更是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关系的方法,并促进二者优势的进一步融合,使其能够在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真正发挥自身全部作用,促进企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丽.浅析如何利用财务与会计关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纳税,2018(15):95.

[2]井俊.如何正确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水平[J].才智,2018(13):231.

正确处理范文篇6

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这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反腐倡廉方针的重大战略转变。《实施纲要》)以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为主线,十分鲜明地提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任务。按照反腐倡廉的战略目标和《实施纲要》的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预防腐败与惩治腐败的关系,把预防和惩治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健全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完备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完善权力的监控机制,才能使腐败现象真正得到有效控制,把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惩治和预防、治标和治本,是反腐倡廉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加强预防,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不仅有利于巩固惩治腐败的成果,而且有利于降低反腐败工作成本,减少因腐败造成的各种损失;强化惩治,不仅能有效遏制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而且能震慑腐败,并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从而起到预防腐败的作用。只有抓紧治标,严惩腐败行为,有效抑制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才能为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治本,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如果我们只抓惩治这一手,不注重抓预防这一手,也可能一时见效,但往往是防不胜防、查不胜查,会出现“前腐后继”的现象,使一些腐败问题死灰复燃,纠而复生,那就不仅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而且会损害党和政府的肌体和形象,使反腐败工作付出更大成本;反过来,如果只抓预防不抓惩治,就会放纵已经发生的腐败问题,使腐败分子产生侥幸心理,从而不利于预防腐败。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惩治、预防两手抓,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多管齐下,充分发挥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整体效能。

那么,怎样正确处理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的关系、做到防惩结合、有效实现对腐败的标本兼治?笔者认为,要着重从落实“五个机制即教育倡廉机制、治本兴廉机制、监督律廉机制、责任保廉机制、惩处严廉机制上下功夫。

“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基本原则。打击是治标,预防是治本,打防并举才能标本兼治。打击是预防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打击才能将职务犯罪的势头压下去,为预防工作开辟道路,创造条件。保持打击职务犯罪的重压态势,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长期政策,由此可以运用惩罚性的功能从政治、经济、人身和民主权利诸方面遏阻职务犯罪的发生。预防是打击的深化和发展。从源头上治理职务犯罪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措施,要巩固和发展打击职务犯罪的成果,必须:第一,要提高认识,充分作好打持久战役和阶段战役。第二,在制定预防计划的时候,要从长远出发,不能急功近利,要将长期性的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第三,要综合运用预防工作方式,将常规性工作和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开展常规性的预防工作,如法制宣传教育、调查研究、检察建议等,逐步将职务犯罪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同时,要有紧迫感,要不断确立和积极实现阶段性目标,针对社会热点、重点问题开展专项预防。第四,要抓紧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为长期性的预防工作打下基础。

(一)坚持以提高素质为根本,正确处理教育与预防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教育倡廉机制

“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最基本的要靠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党风廉政教育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办法,寻找新载体,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开展经常性教育,让纪律与已同行,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条防线。开展理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开展条规教育,常念“紧箍咒”’开展谈话教育,早打“预防针”;开展警示教育,浇注“防腐剂”;开展道德教育,遵守道德规范;开展事业观教育,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二是开展主题性教育,选准教育突破口。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结合财税部门实际,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教育活动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打造财税廉政教育品牌。三是开展特色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组织财税系统领导干部进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廉政宣誓;举行“管好自己,管好家属,管好身边工作人员,管好责任区”的廉政承诺;举办财税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身边勤政廉政的好人好事等,给党风廉政教育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目标,正确处理监督与预防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治本兴廉机制

要围绕权力运行中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过程,推进权力公开化,以民主制约权力滥用,以公开制约“暗箱”操作,努力减少腐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一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对税收执法权的制约机制。要按照税务总局提出的新的征管模式,建立和完善以信息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税收征管新模式,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两权”监督制约,杜绝和防止执法上的随意性和税收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通过新一轮的征管改革,对税收执法权进行科学的业务重组,按照互不交叉的原则,严格分离征收、管理和检查三项专业职能,建立起一个科学、严密、高效的监督制约体系。要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修订和完善征管业务操作规程,制定各环节岗位职责,建立起相互连接、环环紧扣的工作机制。要推行民主评税和审核评税,以公开促公平,以制度促绩效,提高依法治税水平。二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建立对行政管理权的制约机制。建立健全透明、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凡是大项资产购置、大额经费支出,须经机关部门提出可行性报告后经党组或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基层分局实行报帐制,以切实加强对财务收支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政府采购制和基建招投标制,对基建项目、服装制作、票据印刷设备及大宗物品购置等,一律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公开招标或政府采购,铲除容易滋生腐败的上壤和条件。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对用人权的制约机制。用人是搞好权力配置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唯德才授权”的原则,创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减少任命制,扩大竞争上岗的范围,从制度上解决人事工作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考评办法,增强干部管理上的民主化程度,建立富有生机的竞争激励机制。

(三)坚持以监督为手段,建立和完善监督律廉机制

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促使党内外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党的各项纪律得以贯彻落实和实现监督工作制度化、监督过程规范化的基本保障。一是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收人申报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交流和回避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二是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凡应该公开的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和对内部公开,进一步推行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促进权力运作公开透明。三是拓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要克服“上级监督不到,下级监督不了”的问题。应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监督的范围,改进群众参与的监督方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组织上要认真研究、及时处理,以取信于民。四是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制约作用。要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纪检监察、审计和宣传舆论等职能部门对税务机关的监督,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作用,及时收集和掌握系统内外意见和反映。

(四)坚持以强化责任为关键,建立和完善责任保廉制度

要确保“两权”监督制约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责任意识到位。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抓好业务工作,还要抓好分管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和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真正做到主要项导负总责,亲自抓,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二是责任内容到位,本着“结合工作、突出重点、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原则,将责任内容具体化,把责任明确到主管领导、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做到履行责任有规范,检查考核有标准,追究责任有依据。三是责任追究到位。要坚持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的原则,注重解决责任追究不到位、追究不力问题,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不制止、不查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及其主管领导责任;对执行上级的决定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正确处理范文篇7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机关党委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机关党委协助行政领导完成局党委确定的各项任务,对完成各项中心工作起到服务保证作用;同时,又要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这就必须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在这方面,机关党委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及时了解和正确把握局党委在各个阶段的目标、方针、任务和总体意图,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做到协助有力,监督到位。局党委也要切实加强对机关党委的领导,重视和支持机关党委的工作,把机关党的建设纳入党委工作的议事日程,以保证机关党的建设健

康发展。

二是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的关系。邮政局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局党委制定的邮政改革与发展的各项方针目标开展工作,为全市邮政的中心任务服务。各基层党组织更要紧紧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当前,全市邮政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发展大邮政,不断向良性循环的轨道迈进。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这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和全市邮政长远利益的角度提出的并且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对此,一定要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退缩。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和发扬拼搏精神,紧紧地围绕邮政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从事专兼职党务工作的同志和各单位各业务部门的领导同志,都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一岗双责”,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是正确处理好加强监督和搞好服务的关系。机关党组织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能,保证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法规,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作为邮政部门的党员还要模范遵守邮政行业和本单位的有关纪律和规定,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好监督职能,实际上就起到了对机关工作的政治保证作用。这种监督职能的发挥主要应该通过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督促定期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参加和列席有关会议、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等方式,在为工作大局服务、为加强机关建设服务中实现的。监督与服务是相互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各级专兼职党务工作同志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倡奉献精神,认识要明确,工作要到位。

正确处理范文篇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的能力。当前,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确处理若干关系。

一、正确处理“小节”与“大节”的关系,防止“蚁穴”惹大祸。现实生活中,个别人受“小节无害”论的影响,片面地认为,领导干部责任重、工作忙,对他们贵在看“大节”,只要政治上不出错,决策上不失误就可以了,对于吃点、喝点、占点、收点的生活“小节”,不要“鸡蛋里边挑骨头”。由此不难看出,“小节无害”论不纠正,领导干部就难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实,世界上大与小、宏与微,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微不足道的东西。医生做手术,哪怕患者有一点点病菌没有消灭干净,也可能引起溃烂。风起于青萍之末,祸患常积于忽微。有的干部刚开始满不在乎收一点小纪念品、小礼物,后来逐步发展到收“红包”、现金,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更多,从“小节”放纵到“大节”失禁,最终走进高墙甚至惹来杀头之祸。因此,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抓大而不放小,顾大局而修小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把握自己,而且在日常生活小事与细节上也不作任何失节之举,坚持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积以时日,必然是“积小善而成大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静止固化,要随时警示自己和告诫自己不要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重蹈他人犯错误的覆辙。如果认为自己的“小节”可以放纵不拘,小的过失可以随意放过,那就萌生和积累了犯错误的因素,如不及时纠正,小错就会铸成大错,“小节”酿成大祸,什么大德“大节”也就荡然无存。

二、正确处理“唱功”与“做功”的关系,防止言行“链条”脱节。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领导干部的为官之德是教育群众的“活教材”。领导干部是社会公众人物,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特殊影响。然而,个别道德水准比较低的领导干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视为赶时髦的抽象口号,教育群众的漂亮辞令,装潢门面的金字招牌,在台上甲乙丙丁夸夸其谈,但在实践中却从个人利益和嗜好出发,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特殊地位,忘乎所以地犯下一些政治上昏头、经济上伸手、生活上丢丑的错误。老百姓戏谑这类干部是“唱功好”、“做功差”的“两面人”。领导干部受党和人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理应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贯穿于行使手中权力的始终。人民群众正是通过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古人云:“上好德则下修行,上好言则下饰辩”。为了不辜负群众的期望,各级领导干部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辩证地处理好“唱功”与“做功”的关系,说得漂亮,做得也要漂亮,“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群众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群众提高道德素质,以优良的政风影响民风,以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正确处理“修身”与“齐家”的关系,防止“后院起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全体公民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应该首先在每一个家庭得到落实和体现。作为领导干部,由于他的特殊社会地位,普通群众往往对其配偶、子女的言行举止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十分关注,并通过他们的日常言行,进一步观察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地维护和代表人民的利益,以此来衡量我们的党风政风,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同时,少数不法之徒往往也抓住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的致命弱点,采取迂回侧击的策略,通过拉拢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等,达到“曲线谋私”的目的。这就充分说明,领导干部不仅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还要重视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华民族历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治传统,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同等对待。所以说,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修身”与“齐家”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辩证关系,不能满足于自身道德水准的修炼和提高,还要注意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配偶、子女,见微知著,发现有违规出格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耐心纠正,帮助他们明是非,知荣辱,辨香臭,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严防“后院起火”。

四、正确处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防止一叶障目、讳疾忌医。领导干部要“吾日三省吾身”,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作风正派、求真务实。尤其是在八小时之外无人监督的时候,提醒自己,独善其身,如临薄冰,用正确的思想、高尚的灵魂和坚定的信念匡正自己,固其志、守其德、慎其行。另外,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严于律己的前提下,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论其党龄多长、资历多深、职务多高、能力多强,认识问题,判断是非,也难免有“大意失荆州”的时候,尤其是有的领导干部整天被一些“拍马溜须”、“吹喇叭”、“抬轿子”的人包围着,容易产生唯我独尊和孤芳自赏的心理,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把缺德误认为美德,把耻辱视为光荣等等。但不论自己如何固执己见,文过饰非,都不会瞒过群众的眼睛。因此,领导干部要勇于和善于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当周围的同事或下级真诚地提出意见或建议时,要虚怀若谷,闻过则改,切忌给提意见或建议的同志“穿小鞋”。“百年养德不足,一日丧德有余”。实践证明,一个人有缺点短处不害怕,只要乐于接受监督,善于改正缺点和错误,就会不断地完善自我,塑造起一个领导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形成带领群众干事创业、铸造辉煌的一面旗帜。否则,讳疾忌医,拒绝监督,把党纪国法和道德标准抛在脑后,到头来必然是触犯党纪国法,滑向犯罪的深渊,葬送自己的美好人生

正确处理范文篇9

学习贯彻两个《条例》意义重大。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就加强监督谈几点体会。

正确处理上级与下级,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经常讲: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实际上讲的是监督的最具体表现。党风带政风,政风带民风,民风形成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也就是说,作为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始终处在下级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因此,干部的风气不能坏。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干什么样的事,能干成什么样的事,用什么样的人干事至关重要。要正确处理好领导与下级,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问题,首先要正确对待同志,不搞亲近疏远,不搞个人恩怨,以工作业绩来客观地评价个人。对干得好的同志,要给予认可,给予发展的空间。要认真对待工作,真正把责、权、利三者落实到位。对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与肯定,还要认真地解决好工作中需要领导出面解决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压担子。要客观地对待群众。对群众要有公心,要维护好群众的利益;要有善心,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对少数素质不高,不讲道理的群众,不能“一棍子打死”,或者图一时解气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要善于引导和化解矛盾,做好群众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正确对待权力和利益。相对于老百姓来讲,现在当干部的待遇不低。我们很多同志,看到查出来的贪污腐败,觉得非常吃惊,更认为他们不值得,这当然是旁观者清。“做事要干净,做人要清白”,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怕就怕当局者迷,更怕的是身不由己。我想在这一方面,头脑一定要清醒,用权就要有责,要经得住监督,经得起考验。

正确对待“褒”与“贬”。人都喜欢别人说好话,但是当干部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是“褒”还是“贬”,都要问心无愧。有的同志不高兴,是因为领导没有满足他的个人要求和一己私利,我想这样的人只能得罪。说白了,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都要互相负责,如果有人对我不负责,那么,最起码我要对自己负责。

总之,贯彻两个《条例》,加强党内监督是实行制度反腐的重要开端。我们相信,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团结的,作风是良好的。大家在工作中,要互相多监督,对自己负责,对同志负责。

正确处理范文篇10

一、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各级领导班子是由不同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领导个体组成,他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工作中有分工,更有合作;思想认识上有一致,也有矛盾;感情上有交流的需要,也有疏远的可能。所有这些都反映在领导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至关重要。

(一)可以保证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统一

团结是顺利开展领导工作的基础。领导班子怎样才能团结统一呢?在领导活动中,如果领导群体中的各个成员,都本着“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工作原则,求大同,存小异,多信任,少猜疑,多负责,少推诿,多自信,少自负,多民主,少专横,多奉献,少自私,多关心,少冷漠,多理解,少误解,那么,班子内部就能减少相互之间的摩擦。这个领导群体必定是一个步调一致、团结战斗、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反之,如果在领导活动中,领导群体中的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或者面和心不和,那么,势必内耗丛生,矛盾不断,团结效果差,甚至遭到破坏。领导班子的这种分散状态,各自为政的局面,当然不可能形成一个深孚众望的指挥中枢,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

(二)可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作为班子内部关系的最终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处理得正确与否。班子内部各种关系处理得妥当、正确,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信任,感情融洽,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就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工作的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反之,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诸种关系,造成相互关系不正常,甚至很紧张,缺乏信任感和凝聚力,形同散沙,就不会形成整体合力,表现出互相推诿、互相扯皮、互相拆台、互不负责的不协调现象。所以,要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就必须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

(三)可以树立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

领导班子的整体形象是其内部结构素质、相互关系、整体功能发挥的外在表现。在领导班子结构和领导班子成员素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塑造良好的领导班子形象,首先取决于一班人的团结与合作,形成合力,发挥出高效的整体功能。在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领导班子内部各种思想认识的摩擦更趋激烈,矛盾也会更多、更复杂,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能否正确处理,处理得是否妥善,直接影响着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进而影响着领导班子整体形象。实践证明,领导班子成员能够从大局着眼,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按制度办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补充,领导班子好的形象就能够树立,领导集体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能够提高,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相反,班子内部关系处理不好,造成无谓的矛盾丛生,班子成员相互拆台,相互掣肘,甚至造成内讧,群众望而生畏,弃而远之,领导班子形象一落千丈,怎能得到群众的拥戴呢!

二、对现有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分析

领导班子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部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都在发生着很大变化,党的领导职能、领导制度和实现领导的途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使领导班子成员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进而影响着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正确处理。目前领导班子内部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是协调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成员之间由于思维方法、经历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关系问题

一个领导班子是由不同经历、不同个性、不同思维方法等的领导成员所组成,领导成员之间这种差异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这使领导班子各成员具有明显的性格行为特征。有的反应敏捷,有的深思熟虑;有的冷静,有的急躁;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注意权力,有的追求理想。而且由于各成员的年龄不同,个人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修养的不同,也会使各个成员的性格和行为方式表现得更加错综复杂。在工作中,上述差异往往会反映在对问题、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中,产生意见、评价不一致的分歧。虽然近年来我们在配备各级领导班子时非常重视班子的年龄、性格、知识结构的合理搭配,但是,由于个体性格特征的复杂性、内隐性和可变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对领导班子成员思想观念的影响,并与性格特征交织在一起,使得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因个性、思维方式、年龄、经历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和摩擦有增加之势,处理不好,容易造成班子内耗,产生不团结现象。

(二)在领导制度方面由于执行得不力或偏颇而发生的关系问题

领导制度是班子成员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工作规程和行动准则。包括民主集中制的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班子由于不能切实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制度处理问题,造成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紧张,不团结、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一是班子内部缺乏民主,或表面民主实际不民主,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二是民主“过剩”,班子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意见相左,相互指责,形不成统一认识;三是班长不敢于不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和建议,形不成领导核心,造成无谓的分歧矛盾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正确处理。实践证明,一些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不协调、不统一,甚至班长独断专横,孤傲自大,容不得人,班子内部拉帮结派,搞自由主义、分散主义、个人主义,无组织无纪律,造成班子软弱涣散、毫无威信等恶劣后果的,最初都是由于没有认真按照领导制度办事,从工作中的矛盾、思想认识上的分歧未得到正确处理而发展成相互之间的个人恩怨的。因此,严格按领导制度开展工作,处理班子内部关系和问题,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保证班子团结的关键。

(三)在领导工作方面由于诸多原因而发生的关系问题

在开展领导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分工不同,领导成员担任着不同的领导职务,承担着不同的岗位职责。不同的工作职责,决定着他们各自的领导活动范围和工作方式,并在某种程度上使其领导行为朝着本位方向倾斜。这种因分工的不同而产生的行为差异,往往会导致有些人强调自我的重要,忽视他人的价值,注重本人分管的工作,忽视别人负责的领域,只讲分工,不讲合作,使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和谐的因素。

三、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原则和有效途径

(一)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原则

领导班子内部存在着诸多关系,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处理。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原则,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局原则。

邓小平指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8页)我们在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过程中,要始终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个人、局部利益服从党的整体利益。大局是相对的,全国是大局,地方、部门则是小局;集体、部门是大局,个人则是小局,班子团结是大局,班子成员之间的个人矛盾则是小局,等等。着眼于大局,从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处理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重要领导方法和工作原则。现实中常常会发生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大局,以大局为行动准则,而不应以个人得失利害为准则。在具体处理关系时,一是不计较个人得失;二是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三是有时上级、班子集体的决定自己认为是错误的,有意见可以保留,但经决定,也要坚决服从。

第二,尊重原则。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是正确处理成员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一要尊重他人的人格。班子成员来自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人格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彼此要相互尊重人格,即使相互有矛盾,也要保护冷静,尊重他人的个人习惯、个人性格偏好,甚至一些个人隐私。这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二要尊重他人意见。工作中,对他人的正确意见要表示肯定,并尽量采纳;瑜瑕参半时,要充分肯定其正确部分;他人意见不对时,要平心静气地说明道理。三要尊重他人的权限。班子内部都有明确分工,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虽然在重大问题上要由集体讨论决定,但在日常工作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他人一般不要越权干涉。四要尊重他人的劳动。五要尊重他人的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正确处理班子内部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信任原则。

相互信任、互不猜疑,也是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领导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减少许多因猜疑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一个人只有自己行得端,立得正,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同时还要信任别人,正确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忠言和直言。正是因为别人信任你,才敢于同你讲真话,敢于同你倾诉肺腑之言。信任别人和被人信任,既是领导者高贵品质的表现,也是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必要前提条件。

第四,协调原则。

协调,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把思想统一在共同目标上,并为此团结奋斗。协调,要求班子成员统一行动听指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遵守党的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协调,要求班子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思想交流,相互之间多沟通,以化解矛盾,减少摩擦。协调,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对待有些问题,宜粗不宜细,抓住原则上的问题,其他则可以不加过问。

第五,团结原则。

团结的原则,就是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在处理班子内部关系时,始终本着能够增进班子内部团结的宗旨来进行。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则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比如,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本着团结的愿望和目的,班子成员就能够敞开思想,把不同意见摆在桌面上,坦诚相待,相互切磋,相互批评,相互帮助,使不健康的思想认识、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得到及时纠正,正确的得到坚持,从而达到统一基础上的新的团结;反之,如果不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可能变味,要么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要么相互指责、相互攻讦。其他如不同年龄段成员之间、一把手与副手之间、不同个性不同思维方式领导成员之间等关系的处理,团结的原则是否贯彻始终,结果都会不大一样。

应当指出的是,我们所讲的团结,是在坚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基础上的团结,而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任意迁就的勉强统一。当前,在一些领导班子内部,不讲原则,一团和气,成为某些人的处世哲学,认为这样做最保险、最安全、最有利于团结,因此,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斗争的不斗争,一味回避矛盾。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其消极、庸俗的作风,应当切实避免。

(二)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有效途径

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途径有多种,如优化班子结构、恰当配备领导班子成员等,但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制度和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制度。

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起作用的。党的制度是党内生活、组织的活动、运转规律的条文化、规范化。当前,除了继续建立完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等基本制度外,应该结合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任务和对领导班子的新要求着重建立健全下列制度。一是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制度。这是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根本措施之一。当前,在一些班子和部分领导成员中,仍然存在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把学习视为“软任务”、“额外负担”,重事务、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健全理论学习制度。二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为保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的贯彻执行,当前应有重点地建立健全有关具体制度。比如,建立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对党委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议事内容、工作范围、决策程度、表决方式、督促检查等,应作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三是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程序,做到会前有准备,会中认真对照检查,制订整改措施,并加强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