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的诗句十篇

时间:2023-03-17 11:29:09

春景的诗句

春景的诗句篇1

1、城春草木深这一句诗句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

2、出自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3、《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来源:文章屋网 )

春景的诗句篇2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景的诗句篇3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景的诗句篇4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前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前一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后一首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

⑵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⑶天街:京城街道。

⑷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⑸最是:正是。

⑹处:时。

⑺绝胜:远远胜过。

⑻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翻译】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春景的诗句篇5

关键词:王维 《戏题盘石》 《辋川别业》

人间的自然景象,用文字描写就是文赋诗词,以形象去描绘就是绘画中的山水。通过文化人手中之笔去反映表现,是一个根源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古代诗歌史上,山水诗的日渐成熟是在魏晋南北朝,南朝诗人谢灵运为山水诗歌奠定了基础。唐以前的山水诗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诗经、楚辞到盛唐山水诗,到今天的现代山水诗,这是一个人与自然不断亲近的过程。

从文学史角度看,盛唐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王维,这位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被唐代宗誉为“天下文宗”的诗人,他平生的思想发生过明显的变化,后期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能注释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真正内涵,“疑似雾中人,却是云中仙”,能诠释王维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画家。他是一位集诗歌、绘画、音乐、书法于一身的“全能诗人”。各种艺术才华铸就了他在诗歌文化上的经典之作,诗歌的创作导航了他其他领域的卓越成就。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表现在任何角度都是精彩纷呈的诗情画意。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诚如宋代梅尧臣所说:“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些名句,就是杜甫所说的“佳句”“秀句”“清词丽句”。这些句子中有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抒情真挚,感人肺腑的“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有写景自然,怡人耳目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是想象新颖,出语隽奇,因而传诵不衰,流播久远。对它们的理解,前人早有定论,且言之凿凿,这里提出异议,确有班门弄斧之嫌,但历来诗歌鉴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戏题盘石》:

可怜盘石临泉水,

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

何因吹送落花来。

一般理解是,如果说春风不理解人的情意,为什么吹送落花来,别人都怨春风无情吹的落花带走了春天。王维却说春风有意送落花,想留住春光,似解人恋春之意。而自古春天就是繁华似锦的,况且各种花期也有长有短,一夜春风吹来,“满园春色关不住”,花团锦簇亮起来。为何要理解成春风送落花?还是领悟为春风吹送,花开满城即“花重锦官城为妙”。况且这首诗也是作者别具匠心的描绘大好春光呢!

又如《辋川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曾被人认为是王维最得理趣的名句,看来有绝处逢生,困顿时再待良机之理,甚至更多解释为描绘一种峰回路转,水尽云起的层见叠出的优秀境界,并给人有益的启示:只要披坚执锐,勇于探索,就会在历经曲折迂回之后,迎来一个光明的前景。这种种理解,正如唐许浑的“山雨欲来风满楼”。本为写景之作,后人常以此比喻大事件即将发生的迹象。此句与彼句可谓异曲同工,本来是一句王维写山景之作,即隐居在终南山“纵情山水”的生活情趣,被后人寄寓了深刻韵味。其实,只不过是亦官亦隐的王维在观赏行云流水时“万事不关心”的生活态度。

春景的诗句篇6

从情、景的内在联系来说,情景关系大致有四种:一是以乐景衬乐情,如王维《山居秋暝》;二是以哀景衬哀情,如柳永《雨霖铃》;三是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四是以哀景衬乐情,如高适《别董大》。前面两种情景是正衬关系,后面两种情景构成反衬关系。

以情景关系为命题点的试题,在高考中已经成为比较稳定的一种题型。景情关系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进行赏析或这句诗(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2)这句诗(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3)这句诗(这首诗)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赏析。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我们要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有反衬关系的要强调);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等方式作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

一、以乐景衬乐情

以乐景衬乐情,即用美好之景表现欣喜之情。

【高考链接】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四川卷高考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解析】解答本题,既要注意第二联的字面意义,又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前后勾连,切忌孤立作答,望文生义。首联写客居苕溪的诗人在冰雪初融、春寒料峭的春天里顿生怀友、访友之情,踏上访友之途。颔联写诗人在潇潇雨声中,追踪杏花吐蕊绽放的讯息。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意象奇特,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从内容上看,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况的写照――读诗、吟诗、作诗,在不知不觉中杏花春雨又送来春天的消息。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吟诗的高雅情趣和细雨催动花事的大好春光相结合,传达出诗人生活的闲逸洒脱和心情的喜悦。

【参考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问:诗歌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二、以哀景衬哀情

以哀景衬哀情,即用衰败之景表现愁苦之情。

【高考链接1】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江苏卷高考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解析】要理解此词我们要联系教材相关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的含义以及情景交融的词句。结句描写了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的景象,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高考链接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景物凄凉败落,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当年秦国何等的强盛。诗人看到唐朝的国势日衰,不由触景生情,表达了低沉、落寞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阴

朱 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1058~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问: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参考答案】前两联写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一二句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凄惨。三四句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以乐景衬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即用美好之景来反衬人物的愁苦之情,其表达效果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高考链接】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2011年江西卷高考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解析】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想到了荒野中埋在地底那些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②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问: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参考答案】本诗颔联以乐景衬哀情。上林苑里鲜花盛开,细柳营前柳枝新绿,本是乐景;“徒”“漫”二字表明没有亲友一同欣赏,面对此景比没有美景时更增哀情。

四、以哀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情,即用衰败之景反衬人物的昂扬、欣喜之情。“以哀景写乐”,在古诗中较为少见,在高考中也比较少见。《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乐,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花儿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琴 歌①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②。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③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④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①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②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③渌水:琴曲名。④清淮:地近淮水。

问: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

春景的诗句篇7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春景的诗句篇8

何谓“诗眼”?狭义地讲,就诗的结构而言,在诗中能起承上启下枢纽作用的诗句;就诗的内容而言,能总括诗的内容的字句;就诗的主题而言,能点明作者情感的词句……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古诗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能力。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诗歌鉴赏目标呢?在教学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是最佳方法。在其长期的探索中,笔者还根据诗歌内容特点的不同,赏析的角度不同,又把诗眼细化为“史眼”、“情眼”、“画眼”、“艺眼”,并从这四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欣赏品读古诗,把握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中的“史”、“情”、“画”、“艺”之美。

所谓“史”眼,就是诗中蕴含着历史事件的字句。学生抓住这些字句就能了解历史事件,让人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史诗美。如唐代诗人杜甫,人们之所以把他的诗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的诗描述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如《春望》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残破景象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而这历史情景都统在该诗题目的“望”字里。所以笔者紧抓这一题眼,引发学生深入讨论:题目是“春望”,按常理,春天,人们应该望的是什么景象?诗中望的是什么景象?……学生抓住“望”这一题眼,纷纷发言:“望”见国家破烂不堪,杂草丛生,满目荒凉;“望”到人们对着花草鸟儿触目惊心、痛心流泪;“望”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民,见到一封家书觉得比一万两黄金还珍贵;“望”见镜中的头发白了,簪子别不住了……再如教学白居易的《观刈麦》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观”这一题眼,设鉴赏题:诗人观到小麦怎么样?观到“妇姑”“童稚”在做什么?观到“丁壮”劳动时怎样的场景与心理?还观到“贫妇人”怎样的令人心酸的情景?观后诗人又联想到什么?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唐时期沉重的赋税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

所谓“情”眼,就是诗中蕴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字句。学生抓住这些字句就能深切地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跌宕起伏,感受到感人肺腑的诗情美。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在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懂诗意后,笔者就引导学生直奔本诗的“情眼”:本诗直接表明作者视死如归、决心为国捐躯的诗句是哪句?诗人这种忠贞报国的情怀是否是一时的冲动?能否从诗中看出?经过探究,同学们认为诗人的爱国精神充满了一生: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明诗人是为报效国家而读书科考,并抗击元军四年;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在风雨飘摇中,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十分忧虑,进一步表明了他的爱国情怀;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悲壮的情怀里蕴含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至于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所谓“画”眼,就是诗中蕴含着美丽图画的字句。学生抓住这些字句眼前就能浮现出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栩栩如生的画意美。如学习白居易的古诗《钱塘湖春行》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春”的景物的字句来体会,眼前就出现了一幅杭州西湖的早春图:瞭望西湖湖面,春水新涨,几与岸平,向远处望去,似与云相连;树上的早莺都争着朝阳的树枝,空中飞舞的燕子正忙着衔筑巢用的泥土;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让人眼花缭乱,路上新生的嫩草刚刚盖过马蹄……使学生不仅学到诗人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的写景方法,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早春的西湖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还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所谓“艺”眼,就是体现中国律诗中对仗与押韵的字句。学生抓住这些字句赏读,就能感受到古诗对仗与韵律的艺术美。古代律诗,除了引导学生大体了解字数与平仄要求外,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它的句子对仗的工整美,诗句押韵等的韵律美。所以“对仗”,“韵脚”等就是鉴赏律诗艺术的“艺眼”,而律诗的第二、三联(律诗要求必须要对偶)的句子和偶句的最后一个字(律诗要求必须要押韵)就是“艺”眼所在。如文天祥的律诗《过零丁洋》,我们还可引导学生抓诗的“艺”眼来赏析。该诗的第二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常用的词性相对外,还采用了天文相对的方法——“风”与“雨”,从而生动形象地比喻了国家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动荡不安的现实;而诗的第三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又采用地名相对的方法——“惶恐”与“零丁”,且分别运用反复的手法巧连成句而对,同时还暗合作者当时“惶恐”不安与孤苦“零丁”的悲壮心境,真乃巧夺天工之笔。本诗再加上从首句“经”开始,一韵押到结尾的“青”,读来朗朗上口,既富有韵律之美;又有从悲壮到高亢的让人有荡气回肠之美感。通过以上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文天祥的律诗《过零丁洋》,无论是它的形美,还是它的内在美,都堪称千古绝唱。

春景的诗句篇9

关键词:春夜喜雨;教学过程;情感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道:“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也明确写道“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由此可见,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是那么的重要。我在教学《春夜喜雨》时采用“三步法”,把“喜”的真正内涵逐步渗透进学生心里,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让孩子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一、借助背景,整体感知

诗歌相对其他文体更抽象,更难以理解。要想比较准确地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往往需要了解诗人本身的特点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因此,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搜集杜甫的资料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相关图片。)上课伊始,当学生读完题目后,我将“诗人为何而喜”这个绣球抛给学生,让孩子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到:《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当时他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他在成都定居期间,亲自劳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体会了农作物对春雨的需要,因而,对春雨的感情更加特别,写下了这首诗。

二、抓住关键字,品读悟情,体会喜悦之情

出示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问到:“好”字好在何处?从哪两个字写雨的“好”呢?生抓住“知”“乃”初读后,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春雨的好处:花儿鲜了,草儿绿了,景色美了,庄稼喝足了水,长得更快了。让生谈到这些时,相机启发学生说出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谚语“春雨贵如油”。春雨如此的珍贵,因为它知道农民播种,万物复苏都需要雨水的滋润。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呀?再次品读这句诗,学生领会到“知”将春雨拟人化,显示了春雨这样有灵性,这样善解人意,难怪诗人“喜”呢!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无声“地做什么呢?生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这句诗后,抓住“潜”“润”找到了答案。春雨随着风儿,悄悄地来,细细地下,滋润万物,而一声不吭,做了好事不留名。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全班有感而发。学生再次品读这句诗:春雨不仅滋润万物,而且有着高尚的品德。这种精神谁不喜欢呢?难怪诗人喜欢呢!这一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句诗是诗人看到的景色。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诗人一道观赏这道风景。在细读这句诗后,抓住“黑”“明”两个字,从视觉的反差感受风景的美,领悟“雨意浓”,万物该多高兴呀!难怪诗人喜呢!再次让学生感受作者“云黑心明“的喜悦。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句诗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第二天早晨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初读这句诗后,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图画看一看。若不是细雨的滋润,哪有这般美丽的景象?这万紫千红的花还带着雨滴呢!这美丽的春色,都是“知时节、润万物”的好雨的恩泽啊!难怪诗人喜呢!

三、回顾全诗,升华情感

齐读“悟”喜。大家闭上眼睛,仿佛这个时候,蒙蒙细雨已经飘落在你的脸上、手上、身上,美美地读出你的感受吧!

交流“谈喜”。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诗人的喜悦或者自己的喜悦。

动手“表喜”。学习了这一诗歌,你怎样表达对春雨的喜呢?

(1)画一幅关于春雨的美丽图画。

(2)制作关于春雨的卡片

(3)唱一首春雨的歌。

(4)配乐诗朗诵。

春景的诗句篇10

阅读下面的古诗答题。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到

_______。

②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

2.(广东省课改区)

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惊雷浪花落英

题目:_______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3.(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甲] 乡愁 (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

②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

③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

4.(湖北省荆州市)

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O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5.(湖北省襄樊市)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似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6.(湖北省孝感市)

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 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囤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入。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7.(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

8.(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①―③题。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①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 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

③同样是写梅花,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______________

9.(江苏省无锡市)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从弟①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从弟:堂弟。②罹: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 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10.(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

11.(江苏省扬州市)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济南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 现出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 _______的情感。

13.(四川省资阳市)

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小,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们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②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浙江省温州市)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现解错误的―项是( )

[甲]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乙]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产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足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十情。

15.(成都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诗人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

16.(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

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

17.(广西河池市课改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

18.(广西玉林市课改区)

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9.(河南课改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

20.(沈阳市课改区)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1.(四川省课改区)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______________

22.(广西河源市)

品读下面丘逢甲的一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的《春愁》作于1896年春,时值包含有清朝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等内容的《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

①“强看山”中,“强”的意思是_______。它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②诗中押的是一韵。

③读了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唐朝诗人_______写的《春望》一诗,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与丘逢甲《春愁》诗同样的感情。

23.(广西桂林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②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以为例的一句是:

③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24.(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古诗答题。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这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②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25.(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新诗答题。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①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深刻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

②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

③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6.(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

27.(湖南省常德市)

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

28.(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厂山涧的_______。

②“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______。

29.(四川省内江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本诗作者是_______(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同语是_______,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_______。

②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答:______________。

30.(西宁市)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1.(云南省曲靖市)

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1豉:豆制品。2萁:豆茎。

3然:通燃。

①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

32.(云南玉溪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①―②题。

次韵梨花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

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

轻轻笼月倚墙东。

注释: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

笼月:被月光笼照。

①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_______,实则赞美梨花_______的品质。

②诗的第一句是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作者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

33.(浙江省湖州市)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A.诗的开头写道“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万里愁肠”,表达的是一种思念母亲、思念故乡的无奈而又惆怅的情感。

B.诗的结尾说“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写出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著及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C.这首诗言约意丰,辞藻华丽,并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使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D.这首诗结构别致,句式参差不齐,把一个词甚至单个字排列成行,使“醉汉”的醉态与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十分契合。

34.(四川省乐山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从内容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哈尔滨市)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6.(昆明市)

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7.(甘肃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答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①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②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句,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表现了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贵州省毕节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①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新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沧桑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②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①望 山河 草木花鸟

②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意同即可)

2.(略)

3.①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意近即可)

②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若欣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思准确即可)

③“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意近即可)

4.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5.D

6.D

7.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8.①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③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9.C

10.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③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1.①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意思对即可)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12.①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②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13.①C

②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言之有理即可。)

14.D

15.①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6.《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全诗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17.①D

②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8.BC

19.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0.C

21.①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2.①不忍心(强忍悲痛) 为祖国的山河破碎而痛苦万分

②an

③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①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 ③B

24.①唐 张继

②D

③B

25.①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即可)

②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意思相近即可)

③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26.是“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只要意思相符即可)

27.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28.①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写出3个即可);幽静(能体现“静“即可)

②a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b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29.①陆游 僵卧、孤村 不自哀

②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自哀”,即使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意合即可)

30.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时刻”来表述原因即可。

31.①“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

②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

32.①洁白 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②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33.C。

3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自己乘船经过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个“出”字,使静止的山峰有了动态美。全诗用“碧水”“青山”“白帆”“红日”,勾画出一幅色彩明快、美丽壮观的山水画

35.C

36.D

37.①D ②B ③“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38.①描绘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39.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