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课堂笔记十篇

时间:2023-03-21 23:0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戏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戏课堂笔记

社戏课堂笔记篇1

[关键词] “四化”教学;高效;《品德与生活》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精力不集中,课程目标不易落实,因而课堂效率是低下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探索发现“四化”教学可大大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常规趣味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的课堂自制力、良好习惯可以由教师逐步培养形成。只要教师把课堂教学常规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愿说愿记,并不断加以强化,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学习缺点,并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正这些缺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这些课堂常规不能一下提太多,要循序渐进。笔者曾承担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教学。开学第一节课,教室里乱作一团,交头接耳说话的、打闹的、画画的、写纸条的、脑子开小差走神的大有人在。要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必须让学生牢记课堂纪律的要求。结合儿童特点笔者为孩子们编写了朗朗上口的课堂纪律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每次上课前齐颂一遍,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记在心里了,教学中笔者及时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强化,一个月后孩子们的课堂纪律性有了很大改观。但孩子们不愿动脑、不积极主动发言。结合新问题,笔者又给孩子们编写了一首课堂好习惯儿歌:“眼睛注意看,耳朵注意听,开动脑筋想,大胆提问,积极发言。”笔者还给孩子们加上了动作表演。每节课前诵读,孩子们都表演投入、声音高亢,没几天,孩子们就都已记熟。现在班里爱动脑思考、大胆展示的学生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小组学习竞争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使人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反应:求胜动机强烈,情绪饱满,精神焕发,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章志光教授说:“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取得成功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低年级儿童有强烈的好胜心,他们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和别人相比的愿望,尤其是集体的胜利更使他们兴奋不已。因此把竞争引进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集体竞争氛围,可以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二年级《拜访春天》一课前,笔者向学生布置:“下节课我们要召开一个‘春知识’展示会,看哪一个小组展示得最好?你们课下可要认真搜集资料哦!”在展示会中,各小组队员群情激昂、摩拳擦掌、争相汇报。一组成员一连说出了三十多个描绘春天美景的成语;二组同学绘声绘色地讲了很多春天优美动听的故事;三组集体朗诵了歌颂春天的儿歌;四组同学模仿古人表演吟诵了十几首赞美春天的唐诗宋词。在加分环节,孩子们还表演了歌颂春天的舞蹈,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展示了描绘春天作品的绘画作品。竞赛让每个学生变得精神抖擞,活力充沛。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展示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对最后评选出的当日擂主,同学们无不心生佩服之意,并决心下次争当擂主。竞争激发了学生课下探究的动力,课上展示的欲望。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要源于学生生活,只有让学生面对现实生活,融入现实生活,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知、情、意、行得到全面深刻的磨合、锻炼、提升,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在教学《好孩子守纪律》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首先调查校园、教室、走廊、厕所等场所有哪些规则纪律,然后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汇报,再让学生说说平时发现的违反规则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后果。孩子们的调查很仔细,有的记在本上,有的拍下照片。他们搜集了校园展板上的《好习惯儿歌》、教室的《小学生一日常规》、走廊的《课间纪律儿歌》,还有活动室、厕所规则要求。通过汇报,孩子们对学校的各项纪律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汇报发现的违反纪律的现象及后果时,孩子们争相发言:有的学生说,我们班某同学老爱往地上吐痰;有的学生说,有些同学上课交头接耳,影响了周围同学听课;有的学生说,个别同学下课在走廊内总是往前挤;有的说,低年级男生不遵守小便纪律。通过交流,孩子们认识到了遵守校园规则的重要性,有一名平时经常违纪的学生感慨地说:“平时没拿规则当回事,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想到危害那么大,让同学们这么讨厌,今后一定要改正,做个人人夸奖的守纪律的好孩子。”

四、教学方式游戏化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丰富有趣的游戏可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游戏化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有规则真好》一课时,开始笔者和同学们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击鼓传球的游戏,看哪组同学传得最快?”游戏开始了,教室里闹哄哄的,报告声、指责声、打闹声响成一片。当笔者宣布获得第一名的小组时,同学们个个都不服气,意见很大。笔者说,你们那么喜欢玩游戏,为什么都气呼呼的,玩得不开心?有的学生说,得第一的小组他们不一个一个的传,而是扔着传,当然快了;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人数比其他小组多两个,所以慢了;有的学生说,各小组开始的时间也不一致;有的学生说太吵了,脑袋都炸了。笔者问,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学生都异口同声说:“老师你没定游戏规则”。笔者说:“是呀,游戏没有规则,大家玩的都不快乐,生活中没有规则会怎样?”同学们说,社会将一片混乱,人们的心里都很烦闷;有同学还举例说,我们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接着笔者让同学们根据刚才游戏出现的问题讨论制定游戏规则,又做了一次击鼓传球的游戏。这次各小组同一时间开始,人数一样多,一个一个的传,教室里很安静,最后评出的小组第一名大家都心服口服。孩子们从前后两次游戏中深深感受到了有规则真好。寓品德教育于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投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四化”教学,让品德与生活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生动。课堂上学生专心致志、积极动脑、踊跃参与、大胆展示,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不断提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寻求新突破,以使品德与生活课堂焕发出无穷魅力。

[参 考 文 献]

[1]关松林.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社戏课堂笔记篇2

关键词:兴趣;词汇;情境;记忆

英语单词学习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每个小小的英语单词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句子,多个句子构成整篇文章。学习英语最难的是单词的记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单词没有什么好方法,只会死记硬背,机械地记忆单词的每个字母,这样不但记得不熟,而且还很容易忘记。

总之,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单词记忆采用的往往是读、背、写这种机械的记忆方法。读单词,背单词,写单词成为记忆的主要手段。所以,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效果,一直是英语教师探索的焦点。

笔者认为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让英语课变得有趣,让学生在自我需要中学习英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

一、设最佳心理状态

1.要激起强烈的记忆欲望

首先要明确记忆目标。在自己想要记住某些单词之前,最好怀着强烈的记忆欲望,并赋予那些单词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两个水平相当的班里同样要求学生用15分钟识记50个同样单词,但只对其中一个班说,15分钟之后要进行测试,选拔前10名在学校期中总结大会上表彰,并拍照放在学校橱窗里宣传,希望同学认真准备。实验结果如下:事先说过测试的班级,15分钟后能记住86%,3小时仍能记住60%;而另一个班效果却不佳,15分钟后只能记住50%,3小时仅能记住22%,两班成绩差距显著!

2.要促成稳定的愉悦心情

如上述实验中,作实验的那个班,当笔者宣布,他们英语测试成绩比对比班高出36分而获胜时,全体同学欢呼雀跃。紧接着笔者又公布了前10名获奖名单,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使课堂气氛走向高潮。临下课,笔者对当堂内容进行了测试,90分以上的有56人,占80%,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课堂效果之一。课后,笔者在教后记里写下了这样的反思:这节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受到适当的表扬和激励后,心情十分舒畅,精神放松,记忆通道畅通,形成记忆的最佳契机,记忆痕迹保持相对持久。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教学情景,促成稳定的愉悦心情,促成学生最佳记忆状态的形成。

3.要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成才与否,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自信心又是非智力因素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如果学生认为学习外语很困难,那就真地会感到困难。但是,如果他充分认识了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坚信自己有非凡的语言才能和坚强的毅力,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积极努力,百折不挠,就会使学习外语变得更加容易。

二、使用实物、图片、CAI等直观教学手段

文具、水果、食物、饮料、日常生活用品,这些单词都是可以用实物来呈现、操练的。就连动物,也可以将相关毛绒玩具带入课堂。遇到不便或不易带进课堂的物体,可采用图片进行教学,如plane、train、bookcase、table、cupboard等。如果一时找不到图片,也可以运用简单易行的简笔画,直接在黑板上画,边画边呈现,边画边操练。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英语课堂。CAI画面优美,音乐动听,能填补实物、图片的不足。特别在教学一些表示地点的单词,如zoo,park,supermarket,library,bedroom,sitting-room等时,它就比图片具有更多的信息量,更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形象直观的实物、图片、CAI,生动活泼,视听结合,容易使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动态课堂,寻找更多的精彩源泉

1.将学生崇拜的明星引入课堂

英语教学要善于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激发他们学习词汇的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成功所带来的美丽光环充满想象,他们热捧明星,视明星为偶像。笔者据此设计组织了课堂活动Athletesandsports。这些体育明星们再次唤起了学生学习运动名称的兴趣和热情,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刘翔所从事的hurdlerace,田亮的diving,泰森的boxing,刘璇的gymnastics和舒马赫的rally等。

2.将音乐与课堂相结合

笔者在初二英语课中也作了一个教学实验,用一节课的时间教给学生一首英文歌曲“我心永恒”(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这首旋律优美、节奏鲜明而又抒情味十足的英文歌曲,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学生就是在唱歌、感受音乐美的同时,牢牢记住了“heart”、“will”“goon”“forever”(心、将、继续、永远)等陌生单词。直到第三天、第四天以及以后的随时提问,学生都能迅速准确地书写出来。且大部分的同学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用法意义较为宽泛的短语也能准确默写、听写。单词掌握程度之深,让人惊叹。

四、在游戏中记忆单词

在单词记忆时应引入各种游戏,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英语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还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活动中主动地记忆单词。

1.单词接龙游戏:多人合作,首先由任意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单词,下一个学生说出的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是上一个学生所说单词的尾字母,如此循环下去,不能重复同一个词,如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说出单词,则被淘汰,剩下的学生继续游戏,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获胜者。如:car—read—do—one—eat—ten—name--evening—game—English…

2.改头换拆词游戏:如多变的天气,用weather这七个字母能拼出多少个学过的单词?we/eat/at/tea/the/he/her/here/there/tree/are/where/hear/heart/what/water…

3.改头换面游戏:即在一个单词中增加、减少或改变一个字母使之成为一个新词。如:of—off/if,us—as/bus,know--now/known/knew,hair—chair/air,look—book/cook…

对于习惯机械记忆的学生,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思维去理解所学的内容,使所教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多方面的联系。大量的日常经验和实验研究都证实,只有理解了的,有系统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时很快地提取出来。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识记或识记时给材料人为地建立一些联系,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师生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向红.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综述[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8).

[2]章柏成.英语词汇自主学习及其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0).

[3]薛菊萍.动态生成─让英语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1).

社戏课堂笔记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82-02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语言的词、句、篇来源于情景,又不能脱离情景。结合《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和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创设生动形象的英语教学情景不失为一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好方法。所谓的“情景创设”就是指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形象性为主体的具体的情景,例如通过演示实物、卡片、简笔画、身体语言、图片、录像等形式,对新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艺术境界中,以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的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获得“可理解的输入”,并通过身临其境地模仿,实现“可理解的输出”,从而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摸索出以下几种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

一、巧妙串联单词,创设故事情景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学英语的最大障碍就是英语单词的记忆问题。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笔者在词汇教学中,采用创设故事情景的方法,把词汇巧妙串联到故事情节中,学生可能忘掉个别单词却难以忘掉整个故事情节,所以即使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背诵该词汇而突然强化记忆背诵时,便能够很快恢复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故事一,黑手党教父之死:床上正lie (躺着)口里吃pie (馅饼)被勒紧tie (领带)因窒息die (死亡)。故事二,假如比尔-盖茨破产:重新开始journey (旅程) 孤独时拥抱chimney(烟囱) 现在没有money(钱) 也就没有honey(蜜糖,宝贝儿)。故事三,国庆阅兵大联欢:街头彩旗colorful (艳丽多彩的)警察守卫careful (小心的)姑娘个个beautiful (美丽的)轻歌曼舞graceful (优美的) 军队阵容wonderful (极好的)导弹坦克powerful (强大的)真是令人cheerful (兴高采烈的)。

巧设故事情景记忆单词的方法因词而异,多种多样,它形象生动有趣,尽管不一定科学,但不失为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有效手段。

二、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游戏情景。

为了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游戏情景。游戏是能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的最好的方式。初中学生不仅对游戏兴致勃勃,而且能够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机智,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十分自然的情景中记住单词、句子,还可以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

如在教人教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九年级Unit3 Section A时,为了复习问路和指路的对话,笔者设计了一个对话接龙游戏:每个组完成一个问路和指路对话的接龙,每组成员每一次上一个人到黑板上写对话里的一句话,所接对话最长的组获胜。为了获胜,各组成员大显神通,用上了大量的指路和问路的句式。接着又开展另一个游戏,全班男生为甲组,女生为乙组,准备一张城市街道地图。游戏开始,甲乙组各上一名同学,一人问路,另一人指路。问路的可先在地图上指一下出发地点,说:“It's here.”然后两人开始如下对话:

A: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buy some stamps?

B: Sure. There is a post office.

A: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post office?

B: Go down this road. Take the third turning on the left. Walk along until you reach the end. You'll find it in front of you.

当B同学指路时,A同学必须用笔在地图上标识出行走路线。犯错少或没犯错的获胜。接着交换角色,继续比赛。

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不仅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教学磁场里,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竞争的心理。

三、引导学生质疑,创设问题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翻书,而不是轻易告诉其答案。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6]。

如在《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2 Section B 中出现了quarter这个单词。有个篮球迷男生提出个疑问:“quarter不是15分钟吗?怎么我看NBA时,quarter是四节比赛中的一节,每节12分钟呀?”笔者首先表扬了他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反问他:“15分钟在60分钟里占几分之几?”学生明白了quarter的另一个意思“四分之一”。这时又有学生提出如何用英语表达分数的问题,笔者因势利导,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把圆分成四份,每一份为one quarter(fourth)。那么三份不就是three quarters(fourths)吗?接着按此方法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如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五分之一、五分之三等分数的英文表达。在黑板上板书出各种分数的英文表达,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分数的实例,小组合作讨论英文如何表达分数。最后得出结论:分子用基数词,分母用序数词(子基母序),当分子大于1时,分母要加s。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创设问题情景。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使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表演情景。

表演情景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的能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进行有效学习并得到发展的教学情景[7]。《Go for it!》教材中,很多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合适的表演情景。

如在《Go for it!》九年级Unit 10 Section A,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笔者创设了一个表演情景:五个学生一小组,每组合作准备一个Report,五个小组分别扮演五个国家的形象大使,开始表演了,五个“小小形象大使”上台后,披上礼仪绶带,然后report,一边讲一边配合肢体语言,其他学生根据report的内容,猜他们宣传的是哪个国家。有一组学生表演的是日本形象大使,他们一亮相,就是一句こん に ち は(日语“你好”),并同时深深一鞠躬,引起了轰堂大笑。

这样的情景创设通过巧妙的编排,把学生引入到逼真的生活场景,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表演角色。由于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就容易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强了内心体验。

创设有效的情景能够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美妙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发展了学生的有效思维,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享受到语言沟通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立中.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另类的功能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2] 吴学安.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重视交际 培养能力[J].湖北:黄冈教育,2005,(1).

[3] 徐留忠.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新校园,2012,(8).

[4] 邱 勇.黑英语前言[J].新浪教育,2004,(2).

[5] 章 昊.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安徽:科教文汇,2008,(1).

[6] 陈桂珍.对质疑的认识和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6).

[7] 刘艳云.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J].新课程学习(下),2009,(4).

(上接第179页)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4、特别建议

在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小学生可塑性大,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良好的习惯绝不是短期内就能养成的。教师只有坚持要求、严格训练、耐心诱导、及时指点、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得到形成和巩固。

参考文献:

[1] 朱士鸣.相约成功上海辞书出版1996年

[2] 人民教育2001年第5期第8期

[3] 冯周卓.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

[4] 袁祖社.高长梅、学习能力培养全书上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

[5] 周 宏.高长梅.养成教育全书上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

[6] 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上九洲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6月

[7] 柳 斌.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下卷中国物资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社

(上接第180页)去抢的------于是,趁此机会向学生提问:“假如你是律师,在街头碰到这位小男孩时,你能为小男孩提供法律援助吗?你用哪些法律来维护小男孩的权利?为给小男孩提供法律援助,请你现在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接着,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开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中去找依据,围绕小男孩权利进行法律研究,在课堂上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

五、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拓展中化“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只是单一地让学生理解把握,更重要的还是要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捍卫自己的权利。为让学生能化解法律,将法律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在教学完《包拯》后,我让学生以《包拯严审偷牛案》为题将文章改写为课本剧,在全班进行了表演。在教学完《孔乙己》后,我让学生以《孔乙己状告丁举人》为题,将课文改为课本剧在全班做了表演。在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他们结合案情实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据通通搬上了庭审现场,并进行了激烈辩驳,以致让场下掌声不断,从而也让全班同学融化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要吃透教材内容,善用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作为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依据和准绳,而不能单一地将语文阅读课堂上成法制课堂,从而远远偏离语文学科的性质。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师要以点突破,有的放矢,有张有弛,见好即收,注重感化。只有这样,才能用法去擦亮孩子们的眼睛,留给他们未来健康成长的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上接第181页)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三、课后方面:

社戏课堂笔记篇4

关键词:实物 归类 歌诀 兴趣

英语这门课程教的是语言,在教学中,学习氛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总结了几点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把比赛带进课堂

针对中专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笔者把比赛的方法带进英语课堂。把班上的学生按照值日小组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同学共同得分,教师给学生出示抢答题,举手快的学生抢答成功后,给他们组加上一分,每次比赛后以获得分数的高低来给各小组排名次。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勇于争先,乐在其中,这次没取得好的成绩,下次竞赛的时候会更加努力。

二、使用实物,设计场景

1.使用投影

在中专课本中有一节课内容是问路,教师把图片用投影仪放到屏幕上,让学生向其他同学询问:怎么去某个地方?被问的同学口头描述所走的路线。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一遍又一编地问路,一些问路的句子,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到了句子,如 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cinema?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station?

2.使用实物

我们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实物带进教室进行单词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觉上课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流进课堂。在讲授标志物这节课的时候,教师提前在网上下载各种标志,如no smoking,no parking,no touching,warning explosion等。学生都抢着回答,简单的标识让学生掌握了很多英语单词。

3.模仿情景

有一节课的内容是shopping(购物)后的换货(change…for…)。教师让两个同学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用事先准备好的鞋子(shoe)换另外一双。学生利用场景的实际情况进行英语会话。这样的情景教学,同学们很感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举手想参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把游戏带进课堂

在英语课上,单词、短语、语法,每节课需要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可以把游戏带到英语课堂中,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归类游戏

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老师的分类要求,把词写在自己的小纸上。写得最多的人为胜。分类方法可以用词的开头字母为分类条件,如写出P开头的单词(pencil,picture,pupil,place,pocket),也可以用词的结尾字母为分类条件图(cap,map,sleep,drop,top),还可以用某个范围为分类条件如场所(school,factory,library,playground)、交通工具(ship,train,aeroplane,bicycle)、蔬菜水果(cabbage,potato,grape,pear)等。这样多次记忆,学生对单词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记得会更牢固。

2.接龙游戏

接龙游戏分为三种:单词接龙、词语接龙、复合词接龙。单词接龙是一个人说出一个单词,后面的同学用这个单词的结尾字母作为另外一个单词的首字母,比如pen―not―tram―may―you…;词语接龙是后面的同学用前面同学的后一个单词,如:lunch box―box spring―spring time―time lock…;复合词接龙是两个同学每人在纸上写两个复合词,前一个词写前一半,后一个词写后一半,如:tmper―permit,footless―lesson,handsome―somebody…以此类推。这个游戏能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

四、运用歌诀

有些语法记忆起来容易混淆,笔者经常编一些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在讲到一般将来时的时候,will和be going to 的区别是,be going to用于表示人的主观上的意愿和打算,是人对一种必须或趋势的主观判断以及一个在眼前即将发生的动作。而will表达的则是与人的主观愿望无关。笔者把用在be going to 的情况编成了口诀,让学生容易记住:

我的意愿和打算,冬天下雨否必然。

结果倒是很灵验,一场大雨在眼前。

用上be和going to,口语常用它表现。

我们发现,兴趣是学生乐学的源动力。因此,努力探究灵活的教学手段,并最大限度地应用在课堂中,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轻松,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法则。

参考文献:

[1]张兴华著.解读教育热点[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社戏课堂笔记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课堂游戏

一、绪论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符号的符号。对非汉字圈的学习者来说,汉字的图像性尤为明显。汉字是用表意构件(含象形、表义、标识构件)兼及示音和记号构件组构而成的以记录汉语语素和音节的平面方块型符号系统。“汉字作为一种以笔画为基本构造单位,以偏旁为构字部件,按一定的间架结构规则层叠组合而成的一套书写符号系统,其结构组装相当灵活,不仅可以通过拆、拼、增、省、改、换、移等集笔画成部件或字,而且还可再以部件或字再组字,字中有字,构造自如”[1]以上汉字的特点赋予了其作为语言载体之外的其他功能,以析字、猜字、拼字为手段的字谜游戏在我国古代就广为流传。在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就是针对汉语教学不同环节而设计相匹配的教学游戏。教学者利用富于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及内容设计来丰富对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形式,有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汉字学习的氛围,帮助学习者克服汉字难学的畏惧心理,提高学习者在汉字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对课堂汉字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和掌握量。

二、课堂教学游戏设计原则

影响第二语言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包括学习者、课堂组织者、教材和环境在内的四个基本要素。设计和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在选取或设计游戏时需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年龄、母语背景、汉语水平、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等。教师方面的影响主要来自教师的课堂行为,即教师依据个人的教学能力及经验水平在语言课堂上的一系列活动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教学环境涵盖所有形式的课堂,包括传统的教室环境、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平台、第二课堂以及包含在以上教学场所中的全部的教学硬件设施。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知识总结出课堂教学游戏设计的几点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在语言教学课堂中,“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行为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2]要践行“玩中学”的教学原则,汉字教学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即游戏设计者希望通过该游戏的实施而达到何种教学效果。每一个汉字课堂教学游戏的设计必须是有意义的,游戏活动的实施要明确该游戏展现或者操练的是何种汉字知识,要杜绝耗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却没有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纯游戏活动。

(二)可行性原则

教学者在课堂教学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所设计出的相关游戏和练习的可操作性,即在一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保证所设计的某个活动能在教的安排、引导之下正常而有序地实施,并且达到设计者对该活动的预设目标。

(三)科学性原则

汉字课堂教学游戏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作为教与学的两个主体的特点,尤其是要侧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游戏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连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桥梁,教学游戏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是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语言习得规律和教学法的要求。

(四)趣味性原则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组织活动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之一,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和课堂活动能极大程度上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得其积极参与教学中组织安排的系列教学游戏活动,让学习者能充分体验到汉语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习者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

(五)安全性原则

在开展汉语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学者多关注于怎样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而往往忽视了某些课堂组织活动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开展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应该以保证全体参与者在整个活动中的安全为前提,汉字游戏设计要规避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安全因素。对活动实施中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的所有领域都要排查,对完成汉字教学游戏活动所要涉及的各个流程,教学者都应有比较完整的预设,包括开展课堂游戏活动所涉及的场所、器具、人为因素及可能产生的突发状况。

(六)控制性原则

相比于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配合以学生学习操练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引入游戏活动的教学氛围明显更加活跃、轻松。参与课堂游戏活动的学习者在教学环境中的受管控的程度将有所下降,此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师应当对课堂游戏活动的节奏以及所有参与游戏活动的学习者的行为有所掌控,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国内中学生特点不同,多数汉语教学对象在课堂上表现尤为活跃,教师要注意控制学生情绪和把握游戏节奏,对外汉字课堂教学游戏实施时要防止学生在课堂上过于随意、课堂场面失控,否则将导致教学计划落空,也耽误课程教学进度。课堂活动设计的对象是教育环境内的全部学习者,因此教师的控制还体现在对游戏活动参与者的构成的组织方面。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导致不同的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活跃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教学活动时要注意照顾到每个学习者,做到机会均等和全员参与。

三、课堂游戏设计的内容

(一)游戏教具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各类辅助学习程序的研制,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语言课堂的游戏活动可利用的资源更加广泛。对外汉字课堂游戏设计既可仿造传统课堂中以板书图画、手工制作为主要媒介来设计、开展课堂游戏活动,也可借助教材配套的现有的教辅工具或基于多媒体设备的电子资源和网络平台等。

(二)游戏场所

课堂游戏实施的场所一定要是与所设计好的游戏活动相匹配的。汉字课堂教学游戏的场所可以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室或者教学区内的其他学生活动区域,也可以选择以课后家庭活动的方式在教学区之外开展。

(三)游戏设计内容

附属于综合课的汉字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中的呈现的内容为教学内容,以课堂为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获得汉字知识、培养汉字能力的活动。游戏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安排、学生能力水平以及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其他语言要素相结合,游戏步骤合理和难易程度适中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对外汉字课堂教学游戏设计范例

汉字是由形、音、义构成的统一体,对外汉字教学包括了汉字的字音认读、字义识记和汉字书写三大部分,对外汉字课堂设计将以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形式来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辅助学习者培养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写好汉字等汉字能力,以下将相应地给出针对性的游戏设计范例。

(一)汉字构件拼字游戏模式

拼字游戏常见于以拉丁字母拼合的拼音语言,往往用于儿童母语拼读训练和文字游戏消遣。在汉字教学中引入拼字游戏是为了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模式中凸显出汉字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体特征,建立起汉字部件及部件拼合的概念。

具体操作是筛选出常见、高频的汉字笔画和部件,以厚薄适中的纸板为材料剪出大小匀称的汉字构件,根据需求用不同颜色的颜料给各个构件涂色,让学习者按照教师的指令利用所给的材料拼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越多的参与者胜出。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所需材料,或者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一起完成,但要考虑制作难易程度和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制作汉字构件卡片时要避免因材料过小造成难以识别、易于吞咽的情况。

(二)汉字笔画加减游戏模式

对母语使用者来说,常用的汉字中也存在着不少容易错认错读的形近字,更何况是第二语言学习者。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在对汉字符号进行识记的过程中,其认知模式中出现的构形相似的字的数量似乎更多,形近字往往成为这类学习者汉字学习的又一难题。在形近字教学过程中,增减笔画的游戏设计来加深学习者对所学的汉字形体中相似字形的辨识能力,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形近字辨析的训练对传统辨字识字的手段给予补充。通过参考母语儿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字,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等书写材料来选取需要重点进行辨析操练的形近字,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板书、纸质卡片等途径作为展示媒介来设计汉字课堂游戏活动。

选取材料时要注意对不同难度等级的汉字进行分类,根据学习者的水平来选择最终构成游戏的汉字材料。常见形近字增减改换不同的笔画可以得到多个与之相似的字形,即某一个汉字往往有多个形近字,互为形近字的汉字之间存在一种一对多的交互关系,因此每组相互辨析的汉字数量不宜过多,2~3个为佳,否t操练形声字的游戏设计初衷将因学习量和难度的增加而适得其反。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对带有图像性质的汉字的认知模式存在国别差异性,被选出的互为形近字的两个或三个汉字一定要反映学习者在识记过程中的典型、高频的偏误,要杜绝教学者的主观猜测和臆断。

(三)字形与读音匹配游戏模式

目的是训练学生汉字整体认读能力,输入字音时能联想到字形,看到汉字能读准字音。用汉字字形与字音连线、给汉字注音或标调、看拼音写汉字、听写等形式训练汉字形音义。从形音结合的角度来看,多音字的输入要适时、适量,呈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或者自制简单道具把汉字的形音训练融合到课堂小游戏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字形与字义结合游戏模式

向学习者揭示汉字构形的理据性,汉字构件中存在一些表义的部分,有助于类推字义和识记字形。选取一些常见的表义部件和含有该部件的常用汉字并按等级分组,如“目:眼、睛、看、眉”。以图片、象形字展示等手段向学习者传递该部件所指代的意义,结合一定材料给出需要操练的汉字,让学生来猜测字义。根据给出汉字的难易程度而赋予不同的分值,以小组积分制来完成字义猜谜游戏,分数越高为胜。

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选择造字理据已经模糊的汉字以及生僻、超纲的汉字作为游戏材料。汉字课堂游戏教学活动的主要是为了利用进行课堂游戏活动让学习者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汉字知识,逐渐培养汉字能力。汉字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决定了,学习者能否通过参与一系列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从而到达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者应当首要关注的问题,在游戏进行时重点需要注意的是操作游戏的手段及实施游戏的过程而并非游戏结果。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注意总结游戏中呈现或训练的知识点,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而不应过多地专注于游戏的输赢和奖惩。

五、结语

“游戏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要素教学,汉字课堂教学将任务教学法提倡的“做中学”和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结合,使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逐渐掌握汉字知识,提高汉字认读和书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春林.语言文字的辞趣[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社戏课堂笔记篇6

一、范围巧设定,让课前准备明确化

品德教材内容关联到学生所熟识的周边环境与现实生活,也涉及到许多以历史、地理题材为载体的内容,可谓跨越上下五千年,纵横南北千万里,这势必会给学生开展课前准备带来困难。比如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比较遥远,教学时就要让学生回顾历史,审视历史,让他们产生真实感受,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实现品德课程育人的目标。而历史不会也不可能重现,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就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设定好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的范围,以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二、难度巧降低,让课前准备简单化

课前准备活动遭遇尴尬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小学生年龄小,不懂得如何去进行课前调查研究,对于教师交给的任务,他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一头雾水。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想办法把课前准备的任务设计得简单明了,巧妙地降低难度。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所掌握的书面调查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较弱,可以引导他们从具体可感的人或物入手准备。

宁海是个海边小城,特产丰富,在教学浙教版三下《家乡特产知多少》时,笔者就让学生搜集家乡最原始的资料――实物。

布置任务前,笔者先引导学生罗列他们知道的家乡特产并进行归类,如海鲜、水果、小吃等。而后指导他们可以通过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小手摸、家长讲等办法从形状、味道、食用价值等方面对自己最喜欢的特产作出了解,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介绍用。

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觉得课前准备并不难,激起了他们的兴趣,都完成得很好。看他们把特产带进课堂、争先上台介绍的高兴劲,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任务巧分工,让课前准备合作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满足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这种学习方式同样也适用于课前准备。

当然,对于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笔者也进行了指导,如协调能力强的担任组长(总负责),表达能力强的负责预约和采访,文笔好的负责记录,手脚勤快的负责摄影,平时爱跑图书馆和上网的负责查询资料。调查结束后,还要求组长召集会合,评价各个成员的参与情况,交流采访的收获和不足。

巧妙地把任务进行分工,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压力,降低难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课前准备的质量。

四、游戏巧设计,让课前衔接无痕化

课前游戏是课前准备与课间的过渡衔接,然而,笔者发现很多课前游戏流于形式,有些只是为了打发课前的时间,与上课内容毫无干系。

故而笔者在教学《思品与社会》四上《集体力量大》一课时,设计课前游戏(与别人合作击掌欢迎老师)这个活动,让学生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在游戏中与无形中渗透合作意识。

社戏课堂笔记篇7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政治课堂;生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演绎精彩课堂的几种方法:

一、联系生活,生成情趣课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的生活情景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影视作品、故事、散文、诗歌、小品等教学资源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求知,求知中得趣,使自己的教学进入“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

学习“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时,笔者模拟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策划了一次访谈。笔者展示了一则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模拟《今日说法》栏目,将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推选一名代表做主持人;第二组推选两名学生做嘉宾;第三组做观众。各组根据课前准备,参与活动。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嘉宾是王某某和张某某。我们看到,材料中的这些未成年人最大的不过17岁,最小的不到14岁。未成年人涉及的犯罪主要有哪些方面?他们的行为将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嘉宾:未成年人涉及的犯罪当中,抢劫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这些涉及暴力类的犯罪大致占70%左右,他们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社会治安,侵犯了他人和集体的生命财产,对社会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

主持人:这个犯罪团伙成员都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最小的还不到14周岁,我想问观众朋友,他们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

观众1:……(回答)

观众2:……(回答)

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听、看、读、说,让学生体验生活,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始终以情趣为线索,以情境为载体,以体验为目的,以参与为手段,通过开展模拟《今日说法》的活动,让学生扮演某些角色的活动,不仅解开学生的疑惑,而且使学生学到有关的法律知识,而且还能从行为上指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情趣。

二、设置疑问,生成创新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将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心存疑惑,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引导学生步入“新求通而未得意,口欲言而未能之”的境界,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强烈求知欲望的驱动下积极探究,获得成功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自我保护”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父母偷看我的日记,我该怎么办呢?于是,师生之间有了如下的对话:

师:这个问题很敏感,父母偷看日记的行为侵犯我们什么权利?

生:隐私权。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1:把日记藏起来。

生2:弄一本假日记,让父母去偷看假日记。

师:你们的做法可以使自己的日记免遭父母偷看,但我认为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父母要偷看我们的日记呢?

生: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因为我们的某些行为引起了父母的怀疑,所以他们才偷看。

师:不错。家长偷看日记的动机是好的,但是行为是错误的。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父母放心,不再偷看我们的日记呢?

生1:可以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跟父母真诚沟通,陈述偷看日记行为的利弊。

生2:可以在日记里放一封信,在信里写出自己的心声。

生3:可以经常和父母沟通交流,并在谈话中有意无意地透露日记里的内容,让父母感觉到子女对自己无话不谈,从而打消偷看日记的念头。

生4:还可以把这件事告诉教师或者父母的朋友,让他们帮助自己说服父母不要继续采取错误的方式来关心儿女。

生5:最关键的是自己要行得正、做得直,让父母真正放心。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政治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把学生引到了课堂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师生互动,生成动感课堂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开展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通过活动形成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个环节包括五方面:

(1)确立学习小组。确立每个班级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六位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同时确立每个小组的竞争对手,小组之间竞争,如果该小组的一位成员回答问题不正确、不准确、不全面,其他成员会自告奋勇地帮他把问题补充、回答完整;如果小组的某位成员有不会做的作业题,其他组的成员会义不容辞地给他讲解,并督促其按时交作业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设计问题。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形式来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且有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力求使教学内容活动化,课堂活动内容化。

例如,教学“竞争不忘合作”这一框题时,首先,设计的问题是:“我的竞争对手是_____________;我选择他做竞争对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竞争对手给我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通过交流,我认识到竞争的积极作用是_____________。”学生们以划分好的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后各抒己见。教师点拨:“竞争的积极作用是竞争使合作更有活力;竞争 使人们不断进取,奋力向前;竞争使人们更易找到差距、弥补不足,从而进步、发展更快。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感谢对手,真诚地说声‘谢谢’!”其次,设计的问题是:“找11位同学做游戏——‘松鼠搬家’‘樵夫砍柴’‘森林失火’,通过游戏,我体验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们对做游戏非常感兴趣,都积极报名参加,过后还争先恐后地谈自己做游戏的体验;“通过做游戏,我体验到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二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合作,才能成功”等等,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明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3)合作探究。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合作互动,学生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谈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设计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又有学生课前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从而保证了课堂探究时将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4)成果交流。在学生小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对探究的成果作展示交流。

(5)评价点拨。师生对小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不同见解的合理性。要适时引导、点拨、解答学生的迷惑,及时捕捉、提炼新的教学资源。

四、内化情感,生成唯善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人的情感并非凭空产生,总是由一定的刺激情境所引起的,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

在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地创设教学情境,将理性的教学内容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再现生活现实,将学生、教师、教材的情感统一于情境中,并给学生提供一种能引起情绪感染和体验的心理环境,诱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时,笔者引入了17岁的高二学生豆豆从一位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变成违法犯罪分子的案例,在学生明确了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以及面对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后,笔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身体验,根据豆豆妈妈的哭诉,给豆豆写一封信,分析他的行为,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做。

豆豆妈妈的哭诉:“虽然我的儿子已经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但是我对他真没有多少信心。我觉得儿子和母亲之间都失去了信任,他也不觉得对我们有什么伤害,总觉得是我们在影响他玩游戏,不给他钱,才造成他落魄到现在的境地。我们已经没有母子之间的感情了,他好像现在特别恨我。我希望奇迹能够发生,也希望求助于社会,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我的孩子能够真正地反省他的行为。”

在学习有关“自强”的内容时,笔者布置了以下作业:她是不幸的,出生仅9个月就得了小儿麻痹症。为了活下去,她接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手术,现在是靠着固定在体内脊柱上的三根钢棍支撑着身躯,可以说,每时每刻她都忍受着肉体痛苦的煎熬。

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17岁开始从糊在墙上的旧报纸学习认字,当她第一次读懂墙上的一小段文字的时候,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为了提高自己,他强迫自己每天写日记。为了握住那支分量小小的笔,她用脸贴在笔上,给写字的手一些力量,硬是练得双手都能握笔写字了。就是凭着这种自强的精神,她走出家门自谋生路,开办了一家心理咨询所。有人问她:“你那么不幸,那么痛苦,却躺在那里帮助那些实际上命运很好的人,你心里平衡吗?”她的回答是:“因为我的生命中遗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要用我的聪明才智使那些有条件享受生活的人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最终成为社会中的良性细胞,这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也是我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阅读以上文字,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步,请运用网络搜寻文中女主人公公开的通讯信息(如电子邮箱或其他通讯地址),并尝试与她建立联系。

第二步,请给你的新朋友(文中的女主人公)发一封电子邮件或写一封信,说一说你想说的话,问一问你想要问的问题。

第三步,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样,让学生对生活片段进行思考,思考越深入,对学生的行为指导性越强,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获得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充实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行为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对是非善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以此为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高手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情感上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努力使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索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戏课堂笔记篇8

关键词: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设计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然而,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讲得口干舌燥;而在学生眼里,上课就是背记词语,背诵课文,强记语法规则,不停地做卷子;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聊聊几个“常客”回应,全班朗读也是有气无力。因此,当学生对课堂活动不感兴趣时,英语学习成了一种负担,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益。相反,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甚至有时会废寝忘食。因此,浓厚的兴趣是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怎样让英语课堂充满“磁性”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七年级新教材《英语》为例,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谈谈如何提起学生课堂听讲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一、词汇教学:设置真实语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时首先应避免孤立的记忆单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真实有趣的语境,借助图片或实物,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使学习过程更生动。

例如:江苏省《英语》新教材七上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 !的Reading文本中,新词汇和短语有modern、bright、so、in front of、on the ground floor、the classroom building、show you around、hall、diary等十几个。笔者课前分别拍摄了校园建筑、教室布置、任课教师和新同学伙伴的照片,并给每幅照片配上英文说明,制作成PPT。课堂上,伴随优美的音乐,学生们欣喜地在大屏幕上看见了自己的美丽的新学校,和蔼可亲的新老师,相处融洽的新伙伴,课堂里不时发出开心地笑声!用这种方法,学生一下子就在情境中理解并接受了十几个生词,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再如:七上Unit 6 Food一课的Comic & Welcome to the unit中新词汇有hamburger、noon、lifestyle、lemon、watermelon、chocolate、beef、carrot、pork、sweet / candy、meat、snack、health等14个。笔者设计了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课前提取生词中的食物类名词,按照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分类,将各种食物的相应图片遮盖一部分,只露出该图片的三分之一,制作成课件。课堂上,笔者提出让学生猜“What’s this?”。学生们眼盯屏幕,积极思考,踊跃举手甚至站起来抢答,而没有得到回答机会的学生面则露失望神色。

二、语法教学:“在用中学”激发探索兴趣

初中语法教学应坚持“在用中学”的原则,采用“归纳为主,演绎为辅”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例如:在教学较大数字的基数词表达(hundred,thousand,million)时,笔者针对初中生喜欢对抗性、竞争性的游戏,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了难度不同的两个游戏,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游戏一:数字口算挑战赛。课前准备好一副扑克牌,让学生用英语说出单张牌面上的数字,然后加大难度,计算两张牌面数字之和,最后挑战3张以上牌面数字之积。

游戏二:QQ号猜测大赛。先进行游戏热身,同位在纸上写下各自的QQ号,然后读出该号码,请对方猜,熟悉hundred,thousand,million的运用规则。接下来开始比赛:先调查同学们想知道班级哪些同学的QQ号,然后请出五名同学上台依次报出自己的QQ号,其余学生记录所听到的号码,以猜出正确的号码最多者为胜。课堂上,学生们群情激昂,争先恐后,尤其对知道他人QQ号极为兴奋。这节课圆满完成较大数字的基数词表达的教学任务。

再如,七上Unit 8的语法内容为现在进行时,笔者设计一个游戏,让大家体验现在进行时使用的场景。请五名志愿者依次上台抽签,抽到的纸条上写着一个动作,该生要表演出该动作,其余同学通过询问进行猜测。如:“Are you watching TV?”“No,I am not.”“Are you flying a kite?”“Yes,I am!”台上表演的学生动作尽管不太惟妙惟肖,但是台下的同学瞪大了眼睛,猜得兴趣盎然。之后,让学生写下刚才所说的句子,并自己探索、总结现在进行时句子结构。

总之,英语学习语法是为了表达,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以致用,他们特别有成就感,兴趣自然很高。

三、阅读教学:精心设计导入激发读的兴趣

阅读课是英语语言的重要载体,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如何在上课伊始就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呢?好的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主要有:图片导入法、视听导入法、话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景表演导入法、头脑风暴导入法等。

笔者在教授七上Unit 5 Let’s celebrate!的Reading万圣节一课时,利用英语原版动画短片导入,扫除文化背景障碍,巧妙地使学生直接体验西方“鬼节”万圣节的习俗。结果,授课一周后,恰逢10月31日,学生们课间一边敲着办公室的门,一边叫着“Trick or treat!”索要糖果吃!七下Unit 2利用精美的手绘图片,介绍西方国家的邻里关系,引出我国城市社区“邻里守望”,大家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当然,英语课堂导入活动不能喧宾夺主,设计时要注意以下方面:导入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具有趣味性、多样性;课堂导入还需简洁,3~5分钟为宜。

四、语音教学:趣味语音训练激发练习兴趣

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搞好语音教学是英语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初中阶段一定要打好英语语音基础,发音、语音语调要正确,并且养成连读、不完全爆破等读音习惯。否则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很难纠正。”(Agor,陈琳,2007)

用绕口令Tongue twister进行语音教学,是语音辨别区分,提高学习兴趣的好方法。绕口令对相似、近似元音的辨别区分有很大的帮助。绕口令应该尽量用简单且常用的并要求学生掌握使用的词汇。例如:元音练习绕口令,如:The baby and the lady are playing by the lake.带有[ei]音;Where are their bears? They are sitting on the chair over there,combing hair and eating pears.含有[e]音; After art class we put down sunglasses and sit on the grass.可以练习[a:]音。辅音练习绕口令:用She sells seashells on the seashore.区分[]和[s]的读音。Three thin brothers are bathing in the bathroom. After bathing,their father and mother ask them to brush their teeth.练习区分/θ/ //。简单易学的绕口令朗朗上口,学生在有趣的绕口令中教操练发音,不至于学成“哑巴英语”。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彩的句子或短小的文章,让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阅读,加大了语言的实践量,输入的多,记忆的就牢固,并且使学生掌握“在用中学”这一学习策略。既为学生学好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又可解除教师教读单词的辛劳。建议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编制一些针对学生语音辨别存在困难较多的语音的趣味绕口令。

五、写作教学:搭建“脚手架”激发写的兴趣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广泛地输入相关背景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语言输入量不足,语境理解不充分,读、写的东西太少。学生在简单、重复性的学习中,动笔、动口却不动脑,缺少深度思维。写前准备通过听、说、读的活动搭建写作脚手架,对于激发写的兴趣,激活相关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七下Unit 1 My dream home时,笔者根据教材Task文本,设计了简笔画思维导图的写前准备活动,激活兴趣和背景知识,引入话题;学习词汇,拓展语言。

然后,引导学生自绘自己梦想家园简笔画,并要求学生围绕简笔画开展交际活动,为写作提供情景。但是,笔者发现,描述自己梦想家园时,大部分学生思路受日常生活和教材文本限制,梦想中的家园不外乎多了几层楼,多了些房间而已。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展示课件中精美的图片并告诉学生:我们不仅仅可以居住在陆地,还可以住在树上,聆听鸟儿歌唱;还可以居在海底,与鲨鱼遨游;甚至可以将家园建在月球上,与嫦娥共舞……经过启发,学生十分欣喜,进行再次写作。这样的写作任务好像在随心所欲地描绘自己未来的家园,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体验思绪自由飞舞的。

写作教学建议:写作教学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写的技能较难获得,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脚手架”。

社戏课堂笔记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兴趣教学;生动课堂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谓异曲同工。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自然学起来不仅轻松愉快,而且效果更佳。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把英语课堂组织得更生动、更形象,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组织英语课堂。

1.插入歌曲

有句话说得好:“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它本身就是一种瑰宝。”在教学中,音乐能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同时,英语歌曲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感到愉悦。有了愉快的心境,情绪当然处于最佳状态,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起来效果也好得多。课堂中引入英语歌曲,可谓是一箭双雕。

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 is my backpack?Section A中的对话操练:

A:Where is the backpack?

B:I don’t know. Is it on the table?

A:No,it isn’t.

在此,教师可以插入学生都熟悉的儿童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来进行这组对话的操练,每句重复两遍。欢快跳跃的乐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可以换成其他的生词或者复数的句型进行操练。

2.运用游戏

游戏教学是情感教学的一种形式,它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从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使英语课堂更生动、形象、有趣。

例如,在学习有关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教师先让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一盒彩色铅笔。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圈,其中一位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其他五位学生手持2支或3支彩色笔。游戏中,如小老师说:“Give me your red pencil!”则拿有red pencil的那位学生要马上把这支彩色铅笔交给小老师,并说:“Here is a red pencil.”接着小老师问:“How do you spell red?”学生回答:“R-E-D,red.”这个游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颜色的单词,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到英语的灵活运用。

3.运用口诀

例如,在Project English ―七年级下册Unit7 Topic 1 When is your birthday? Section B 2a中,教学基数词变为序数词时,一般在基数词后加词尾-th,但有几个词变化特殊,只要记住下面这个口诀,这些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一、二、三,单独记;八去t,九除e,ve要用f替,整十基数变序数,ty变成tie;要是遇到两位数,十位基数个位序,th最后加上去。”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轻松地记住了这则朗朗上口的口诀,牢牢地掌握了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运用。

4.利用图画、实物、照片等直观教具

直观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是非常方便、实用而且有效的,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理解、加深记忆及活跃气氛等一系列的优越性。如在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Section A 1a中,教学生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时,教师可以准备些动物的图片来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各种动物的兴趣,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运用多媒体教学

社戏课堂笔记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创设;趣味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善于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在“趣”字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将英语知识趣味化,用英语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要善于挖掘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手段,精心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变、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趣味情境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艺术语言是美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其优美的韵律、明快欢乐的节奏吸引并打动学生的心弦,展现鲜明的形象,渲染广远的意境。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征,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音乐,渲染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Animals时,我先播了一首儿歌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在愉悦的歌声中,孩子们听到了“喵喵”“汪汪” “嘎嘎”“哞哞”的动物叫声,仿佛进入了Macdonald的牧场里面;接着请他们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教师同时伺机出示要学的单词cat,dog,duck,cow……领略着音乐的魅力,学生们一个个听得兴致勃勃,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这些单词。

二、图画描绘情境

图画是一种简单、经济、直观形象的教具。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剪贴画等都可以用来描绘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尤其是简笔画,只需瞬间勾勒,就能使学生在惊奇之余,不知不觉地进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闽教版小学英语Seasons这一课时,我一边和学生谈论季节,一边用简笔画为学生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画面:黑板上一会儿柳絮飞扬,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凉风习习,一会儿雪花烂漫。这样真实的情境,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看得神采奕奕,听得津津有味,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热情高涨地学着说:“spring,summer,fall,winter”,并且在非常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简单地记住了新授知识。

三、多媒体展现情境

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形象、鲜明的色彩、活泼可爱的动画,深受好奇、求趣、求新的小学生的青睐。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现多姿多彩、赏心悦目的语言情境,进行高密度、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操练。如在教颜色单词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大转盘。我一边用鼠标点击转盘的“开始”键,一边说:“Look,Now,what color is it?Can you guess?”电脑画面的颜色随着音乐,在快速地不断变化。学生眼睛紧盯转盘,转盘一停,就大声报出箭头所指区域的颜色:“Red!”“Yello!”“Green!”“Orange!”……当转盘转到蓝色区域停止时,我就问学生:“Look,what color is it?Yeah,蓝色。How to say it in English?Blue……”随着转盘越转越快,学生们的兴致越来越高,说得越来越起劲,课堂气氛也越来越热烈。

四、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是一种艺术。小学英语课堂表演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采用丰富多彩的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运用情境的内心体验,使英语学习更趋于形象化、趣味化和交际化。比如在教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8 Christmas时,课前我在黑板上贴好一颗漂亮的圣诞树,在讲台上摆好文具、糖果、玩具等小礼物。上课铃一响,我先请全班同学听圣诞歌曲“Merry Christmas”, 再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进行表演比赛:一个学生戴上圣诞帽,扮演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另外几个扮演接受礼物的孩子;运用句型What present do you want?I want……进行提问。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为成功,哪一组就能得到小礼物。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运用了以前学过的句型,着实过了一把“度圣诞节”的瘾,同时也体验了让知识“活”起来的快乐。

五、故事演绎情境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故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故事演绎情境,不仅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教师要善于挖掘,把英语的单词、课文、句型等内容放在故事中学习,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英语。例如在教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五册表示月份的单词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则“聪明的裁缝”的幽默故事:一天一个叫贝克的财主让阿凡提做衣服,由于贝克对阿凡提的智慧非常嫉妒,想刁难阿凡提,就说:“给我做一件这样的衣裳,这样的衣服不是jacket,也不是coat,不是shirt,也不是skirt,不是pants,也不是shorts,即不是任何衣服。”但聪明的阿凡提迅速地答应了,并叫贝克等到“那一天”来取,那一天不是Sunday,也不是Monday,不是Tuesday,也不是Wednesday,不是Thursday,也不是Friday 和Saturday。故事讲到这里,学生都捧腹大笑,学习激情点燃了。接着套用上面故事,教月份单词,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样整堂课就有一条明确的主线,主题突出,既培养了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趣”“能”两得。

六、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小学生好模仿、好新奇、好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创设教学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英语课堂更具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二册表示服饰的单词:jacket,sweater,skirt,shirt,sock,T-shirt和shoe等时,我就采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我先让学生掌握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再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和句型的运用“Put on your……/ Take off your……”设计出“给Hello Kitty穿衣服”的游戏。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并为每组在黑板上画一个Hello Kitty;然后,逐个展示让学生搭配的Hello Kitty服饰,在视觉上给他们新鲜感,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提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How do you spell it?对正确拼读出单词的小组,教师可以对他们说:Super! It’s for you! 奖励该组一件服饰,并将其贴在黑板上代表相应组的Hello Kitty上方。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给Hello Kitty穿衣。这样的游戏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英语实践机会和英语交际气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总之,富有趣味的情境课堂,能在学生的心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富有趣味的情境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跃动。让我们用趣味情境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一脉新鲜血液,精心设计情境、尽心呵护情境、真心体验情境、慧心发现情境、用心处理情境,让英语课堂在趣味情境中如同水晶般熠熠闪光!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小学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薛鸿生,蔡 燕.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4]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